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2024-05-15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精选8篇)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1

数学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听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后的感想张以广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性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就听了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后谈谈本人的感想。

一、注重“情境”创设,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激励、需要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情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创设个性化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以故事、游戏或者逗乐等形式使数学生活化,情趣化,使他们喜欢数学课堂,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情趣,教师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状况,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还要有生活性、趣味性等,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排除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重视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但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学就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能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加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

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应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三、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说”对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说”激发思维,理顺自己的思路,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说”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的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很重要。

课堂中能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而恰到好处地引导,语言表达的恰当更是关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教师语言的轻、重、缓、急及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等亦不可忽视。

五、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

根据数与形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尽量具体、直观、形象化,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合作,在动态化中得到体悟,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恰当形式的激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注重经验的积累和运用,数学课堂中就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2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主导

一、主体性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 主体的内涵

现在的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并通过三者的作用, 逐步形成自主的学习方式, 而数学中的学生的主体性, 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亮点, 也是决定数学教学成效的关键。

这是因为, 以当前的教学过程来看, 学生是受教育者, 但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炬, 并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亲身实践去获得, 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 不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 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二) 理论基础

倡导学生的主体性, 是新课程改革提出并搬上日程的, 然而关于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却渗透在中外教育史的各个时期, 因此,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着坚实的基础。

1.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 而是在事物的内部, 在于事物的矛盾性。也就是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教学内容和手段等都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态度, 决定于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 所以, 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发展的动力。

2.心理学基础

(1) 发现理论。发现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 而是通过主动发现, 在头脑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结构, 是一个建立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要提倡发现法。当然,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知识, 而是希望学生能主动地获取人类认识的成果, 传统教学的学生知识的成果, 传统教学的学生知识获得中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 而发现教学是学生自己探究, 发挥聪明才智, 发现知识, 主体学习强调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建构, 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 它的知识观、学习观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探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知识观方面,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真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而是一种解释或者假设。在学习方面,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根据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信念, 背景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主动地建构知识, 即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同化, 也有对新知识的检验和批判”。

(3) 人文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本文主义理论学家罗杰斯提出来的。罗杰斯认为, 知识对学生是否具有个人意义, 是知识保持的决定因素。学生学习那么多知识很快就忘记了, 是因为他们与学生的自我无关。因此, 课程与其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 还不如让他花些时间去寻找知识的个人意义, 这样的知识会成为他个人经验的一部分, 令他终生不忘。

(三) 学生属性

学生是具有学习需要的发展中的人, 要理解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是人。作为人, 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生命活力不能被压抑。

2.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完成由不知到已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是学生自身的需要, 是一种自觉行为。

3.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各方面发展的不成熟, 他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不可听之任之。

二、学生主体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毫无疑问, 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而同时, 中学的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 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很有利。为了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培养和充分发挥, 我认为应该摆脱优化课堂教学, 延伸课堂教学环节, 将课堂分为三段式课堂教学。

(一) 课前是准备材料阶段, 只有准备丰富的理性和感性材料, 深入到学生中, 多层次地认知学生, 双轨道设计备课, 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好准备。

(二 ) 课堂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主要场所 , 同时也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场所,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问题的提问和解决体现的。我们只有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情境和提问技能, 让学生心中充满希望、充满求知, 主动配合老师, 才能更好地培养其主动性。

(三) 课后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将其熟练运用的阶段, 同样也是学生学会知识评价的阶段。而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三、教师主导地位的确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但与此同时, 我们应该引起注意的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需教, 而尤宜之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抵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就表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决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 可以采取放任的态度, 任其自生自灭。恰恰相反, 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 能否在学习程序上发挥主体作用, 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方式和效果。

四、总结

学习是一种独立主动的认知活动, 在教学中学是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是为学服务的, 我们要紧密地联系学生,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式, 因材施教, 积极启发, 相继诱导,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 开辟广阔的数学学习与实践的天地, 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使他们真正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早日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原理与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学习能力;先学后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效贯彻落实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新时期教师的主要任务。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借助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在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也为高质量、高效率数学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进行概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众所周知,问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数学课堂采取的都是一言堂模式,课堂上几乎都是教师一人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缺少自学的机会,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构建多样化的数学课堂,要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线与面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③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独立思考上述几个问题,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上述问题进行自主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施小组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学习模式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小组学习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确保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如:分组问题、分工问题、时间安排问题以及小组学习内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该模式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该模式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该模式与实际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以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时,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表示平面区域的面积、目标函数的最值、如何在坐标轴中画出平面区域?”等,这样的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实施先学后教,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先教后学而言的,前者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授课的开端,后者则是将教师的教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换句话说就是“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先学后教模式在“等差数列”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概述。

先学:明确学习目标,即: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遇到的問题进行整理反馈。

当堂练环节:①已知{an}为等差数列,a2=2,a5=8,求数列的第10项为____

②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a3+a5=3,求a2+a4=____

③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末项为62,公差为4,思考这个数列有多少项____

……

引导学生完成上述练习题,目的就是要通过练习有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后教:在结束上面的两个环节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练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也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莫晓秋.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神州,2013(34).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4

摘 要: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 学生 主体地位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模式显然己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己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一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感情,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动、敢练,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给予肯定,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大加赞赏,使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就很乐意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和主体意识。

例如,做课堂练习,“抛物线经过点(1,0),(3,0),(0,3),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把三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列方程组解出a=1,b=-4,c=3,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为y=x2-4x+3;而有创新意识的部分学生,把点(0,3)代入y=a (x-2)(x-3),解出a=1,则函数的表达式为y=(x-1)(x-3),即y=x2-4x+3。教师点评时,肯定前一种方法的正确性,对后一种方法的学生大加赞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提出问题:“任意给定一个正方形,是否存在另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存在。”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与此题类似的问题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作出回答:“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当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和1时,结论会怎么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扩展了思路,发展了推理能力,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了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三、创设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过程需要热情和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的情绪的渲染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觉乐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灯光与影子”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皮影戏及教师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在大屏幕上形成各种各样的手影:活灵活现的.狗头、飞翔的雄鹰、美丽的孔雀,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亲身体验手影的形成,体会了中心投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同时以专家般的理论让学生折服,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要适当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辩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例如“关于x的方程 x2-2(k-1)x+k2-2=0 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相等,求k的值”。学生只考虑到根和系数的关系:2(k-1)=k2 -2,解得k=0或k=2,而忽略所求k的值应保证有两实数根,即△≥0这一隐含条件。针对此类错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联想,充分挖掘并利用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探索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和探索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再解类似的题目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如“k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kx2-12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学生很快根据题意列出:△=(-12)2-4・k・9=144-36k>0,解得k<0后,联想到前一个例题考虑不周到而出现的错误,就会很快想到k≠0的条件。

五、实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实现目标

在处于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数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是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数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可行方法,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布置课堂练习:

4x-3y=m

x+2y=6

⑴已知方程组 的解x, y 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

2x+ay=16

X-2y=0

⑵ 要使方程组 有正整数解,则正整数a的值为____。

要求学困生做第⑴题,而要求优等生做第⑵题。学困生很快解得m=-42,他们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而优等生通过思考、计算也解得了a=0或4或12,优等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5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而主体性教育正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突出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将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现状的反思

“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思维;重传授轻探索。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东西, 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把学习与活动的焦点放在是否记住了不知道的东西, 而不是放在是否理解不知道的东西; 因而他只能成为未知事物的拥有者,未知思想的附合者。 这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则必须打破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相关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活动程序。结构框架主要是指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的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教学模式一般包含以下因素:教学思想或理论,教学目标,适用条件,操作程序,评价方法标准。本课题所研究的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目标、以具有创新意义为重要前提的适合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各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 课题研究的原则

1.能动性原则: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指导、疏导下进行,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态势。

2.全面性原则:面向每一个主体参与者,决不让一个学生徘徊在学教活动参与圈外。

3.个性化原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师以情为每一个主体的参与创造条件。

四、“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认为,个性情绪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大功能。一旦学生源动力被激活,内因被驱动,他们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坚毅的性格。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则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二)从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看“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从数学学习理论看“主体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并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数学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从现代学生观看“主体性”教学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也是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在学生中的反映,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现代学生观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③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

五、实验的操作

1、基本流程

六、时间安排与步骤

实施计划第一阶段:、9―、9 准备及初步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02、9―、9 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5、9―、5 总结、结题阶段

1、准备阶段(2001.9―2002.9)

(1)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计划

(2)分工研究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2、试验阶段(2002.9―2005.9)

(1)实验班全面实施,实验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进行测试。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通过“研究―实践―研究”的方式研究变量,调控变量。

(3)各阶段测试数据统计、整理、各实验组经验的汇集分析等。

3、总结阶段

(1)分析各种数据 (2) 汇集各种实验材料 (3)撰写实验报告

4、科学评估与总结阶段,结题报告会,组长完成结题报告。(2005.9―2006.5)

七、“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原则的确定,对于正确运用“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模式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是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得,创新教育也只有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创新过程中才能实现。

2、探究性原则:“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情感,学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3、推迟判断原则:推迟判断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意见、看法和观点不立即作出判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观念越多越好,以数量求质量。

4、应用性原则: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学习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八、课题实施总目标

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无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局面。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面参与,积极思考和亲自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生的潜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他们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

九、课题的内涵和基本构想

(一)“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程序和学生学的程序有机结合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二)基本构想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本课题以“教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指导,将学生预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多维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过程的“五个转变”,即: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教学媒体从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从师─→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

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参与。

十、“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课型模式的建构

课题组根据我校的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对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作了一些的实践与探索,现归纳总结出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的模式(以预习课纲导入课堂, 通过预习交流、讨论、释疑,再迁移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解答。教师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暴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它是发挥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使设置的问题具有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的功能,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

2、操作策略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导用等。

(二)互动策略

数学教学过程如果离开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就不会有生趣,就不会实现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主体性数学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必然要注重课堂互动。数学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组织人与人进行交流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没有这种互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1)认识互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体会、见解相互交流,把学生的自学、理解、领悟、深层思考与教师的点拔式讲述结合起来,一起探讨,共同推进。

(2)信息互动――数学教学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就是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其中间环节就是转化。输入信息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输出信息包括运用、创新、发展。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实际上都与已有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不同程度的制约着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情感、知识与心理三者又是互相诱发、互相促进的。因而,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也是动态发展过程。

(3)角色互动――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强调师生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理解感悟、辩析探讨、运用发展等过程中,一起活动。在适当时还可以由师生互换角色,改变课堂探作方式,由学生担当“小先生”上课或组织课堂讨论,老师则还原到学生位置,直接参与讨论和课堂辩论。

3、具体操作

教 师: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 ↓ ↓ ↓

主结构:初步感知→理解感悟→巩固强化→延伸创新

↓ ↓ ↓ ↓

学 生:主体参与→互动学习→体验内化→自我发展

(1)初步感知。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以教学案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诱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材料。

(2)理解感悟。围绕学案设计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在互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积极参与讨论;问题要有吸引力和层次性;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

(3)巩固强化。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其中对于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借助媒体,启迪释疑,既讲思路,又讲方法,更注重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延伸创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发展方法并初步具有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变通问题情境,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和方法性知识。

十一、数学课堂评价体系

表1 龙冈中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表(新授课)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

标权重指标内容一级指标评分一级指标得分

ABCD

A55分

程A1 (5分)

教学理念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创造性原则;

充分挖掘教材中多种教育因素,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引导学生从数学中探求规律,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5432

A2 (5分)

教学策略注重知识的生成、延伸和开放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符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学手段直观,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5432

A3 (5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习实际5432

A4 (10分)

教学内容体现主干知识,符合要求,合理适量。能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点难点分析透彻;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具有开放性;有效整合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10864

A5 (10分)

教学过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氛围宽松和谐,体现合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

强调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及数学意识10864

A6 (5分)

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教学语言形象生动、清晰准确,体现数学特色,讲解简明,板书整洁10864

A7 (5分)

教学态度教学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5432

A8 (5分)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5432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B1 (10分)

学生参与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10864

B2 (10分)

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探究式的问题;能独立阅读数学资料,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数学阐述能力10864

B3 (10分)

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10864

C15分

教学

效果C1 (5分)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5432

C2 (5分)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5432

C3 (5分)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5432

综合

评价总 分

等 级

注:总分100―85分的,等级为A级;总分84―75分的,等级为B级;

总分74―60分的,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的,等级为D级。

表2 龙冈中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表(复习课)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

标权重指标内容一级指标评分一级指标得分

ABCD

A55分

程A1(5分)

教学理念遵循教学规律,创设研究型的学习氛围;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创造性原则; 5432

A2(5分)

教学策略注重学法引导;适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教学手段直观有效,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5432

A3(5分)

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5432

A4 (10分)

教学内容体现阶段内容的宏观把握;构建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突出;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或提出新的观察角度,深化教学内容,查漏补缺; 10864

A5 (10分)

教学过程创设数学情境,运用数学学科学习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合作精神,强调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数学意识;提供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讲练比例恰当;引导学生调节自身的复习;注重知识点中的关键词10864

A6 (10分)

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教学语言形象生动、清晰准确,体现数学特色,讲解简明,板书整洁10864

A7(5分)

教学态度教态自然,亲切;教学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5432

A8(5分)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5432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B1 (10分)

学生参与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10864

B2 (10分)

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探究式的问题;能独立阅读数学资料,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数学阐述能力10864

B3 (10分)

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10864

C15分

教学

效果C1(5分)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5432

C2(5分)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5432

C3(5分)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5432

综合

评价总 分

等 级

注:总分100―85分的,等级为A级;总分84―75分的,等级为B级;

总分74―60分的,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的,等级为D级。

表3 龙冈中学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表(试卷讲评课)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

标权重指标内容一级指标评分一级指标得分

ABCD

A55分

程A1(5分)

教学理念遵循教学规律,创设研究型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平常心5432

A2(5分)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教学手段直观有效,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学法引导5432

A3(5分)

教学目标调动学生自我评价,发现问题;适当的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5432

A4 (10分)

教学内容分析统计数据;分析阶段学习中存在的知识得失,强化知识框架,深化已有知识;分析阶段学习中存在的能力问题;分析考试技巧存在的问题,考试方法和技巧引导;查漏补缺,指出今后改进意见10864

A5 (10分)

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总结和引导;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0864

A6 (10分)

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好,教学方法多样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讲解简明扼要10864

A7(5分)

教学态度教态亲切,能激励学生;教学有感染力,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5432

A85分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突出,有独创性、创新性、综合性5432

B30分

学生

学习

过程B1 (10分)

学生参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所准备;积极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有实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10864

B2 (10分)

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提出探究式的问题;举一反三,形成数学迁移能力10864

B3 (10分)

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方法、考试方法上有收获;能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10864

C15分

教学

效果C1(5分)时间利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5432

C2(5分)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5432

C3(5分)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5432

综合

评价总 分

等 级

注:总分100―85分的,等级为A级;总分84―75分的,等级为B级;

总分74―60分的,等级为C级;总分59分以下的,等级为D级。

十二、实验过程中的两点体会:

1、课堂比以前活跃多了。由于老师恰当地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把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都得到了体现。

2、问问题的人多了。以前上课时学生不爱提问题,现在却因老师用了不同以往的方法而有了明显变化,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总有不少的同学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右手。

十二、实施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选取的活动资源太少,不能满足教材的实际需要。

2、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的变化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积累还不够科学化。

十三、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理论价值:(对我校及本地区教育改革的影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一)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对本地区教育改革的影响: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快、加深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二)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1、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激发兴趣,驱动学习内因。

2、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和实践,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3、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面参与,积极思考和亲自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4、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创造的本领,使学生离开了学校仍能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既有即时效益,又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二>实践价值:(对学与教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 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与教的影响

对学的影响

1、学生的主动学习意向逐渐增多,自身价值得到增强。

2、学生学习动机由外部转向内部,学习持久性和效果更高。

3、学生的视野扩展,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愉悦感。

4、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独立、自主性。

5、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6、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对教师教的影响

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2、教师的作用倾向于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建议和机会和条件。

3、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有了实现的可能。

转变了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学生: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媒体: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二)形成研究学科的新模式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一定的模式:

1.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新课进行感知

(1)自能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预习新课。当学生自能的理解与讲授结果产生“共鸣”时,便会产生独创成功的快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2)尝试生疑。教师根据新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定量的概要题、细微题及基础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任务主动自学课文,探索方法,尝试生疑,在此基础上自行独立判断自己对量化项目的掌握情况。

2.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激发主体→引发主体→启发主体→开发主体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求→主动完善→主动发展

↓ ↓ ↓

动机 探索 调整

(1)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机原则,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发主体主动探求。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认识原则。要求教学时运用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策略,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启发主体主动完善。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原则。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应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能发表个人独创性的见解,彼此交流学习方法或感受。

(4)开发主体主动发展。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益原则。学习的效益,体现在会不会应用、会不会创造上。唯有如此,才能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才能唤起“再学”的欲望,才能达到着力培养主体能力的境界。

3.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

课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的延伸练习,能培养学生自学地巩固、深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力和习惯,学会巩固、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三)教科研成果

课题组组长吴生旭老师被命名为校骨干教师,多次在市、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宋孝权、纪尧兵老师多次在市、校级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

表一

基本功竞赛获奖级别时间获奖人

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校级黄伟巍

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区级20黄伟巍

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区级2005年纪尧兵

区教学能手区级2005年吕成荣

表二

公开课级别开课人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市级陈建权

圆锥曲线的范围问题市级宋孝权

三角函数的最值市级吴生旭

表三

论文获奖或发表作者

如何在数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省师陶杯三等奖黄伟巍

例谈探究性教学中的迁移创新盐城市教育学会二等奖纪尧兵

以问题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上海中学数学纪尧兵

借助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解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教育研究吕成荣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6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以往应试化的模式,而应采取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更多的点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有了指路灯,才会有动力。其次,对于同一语言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时,对于学习较差者,要求他们理解其意思,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个短语来,这样可以做替换练习。第三,减少课堂上这样那样,做这做那的规定,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主,使学生能在较宽广的范围内发挥出最高水平。第四,创造积极实用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学过的英语提出问题,讲解语法,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一使学生尝试性的去说去写,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独立表达能力。第五,改变过去介绍语言的方式,改变以单纯的音素,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孤立形式的教学,通过对话﹑故事﹑谜语﹑诗歌等形式,用话语来介绍语言,使学生接触大量的有情景,有意义的语言材料,丰富了可理解的内容,也提高了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谈到的是如何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教学,下面再谈一下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非是教师的主导性不重要,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中心论,教师的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增加了。在整个环节中,教师不论是示范﹑组织﹑监督,都起到的是协调﹑促进﹑指导的主导作用,教师需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管学生的主动能力怎么样,教师都要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他们自主创新精神更加强烈,这都是由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决定的,与学生的独立学习并不矛盾,不论如何,学生在教学中的选择并做出决定的能力,需要去促进和培养,为了创新,没有教师的协调﹑促进﹑指导,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7

一、主体性的内容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质,又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据。主体性的内容形成了人作为主体而进行活动时候的行为。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其主体性,首先是对其自律性特质的引导和发挥,让他们学会去发现和整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计划去进行,这样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才是有效的。其次,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最后,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去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自己的创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1.有效进行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的教学之中, 要想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学研究表明,一个好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营造出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被教师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加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下,这样来引导学生。学生对于时间都会有自己的想象和概念, 有的学生认为钟表上展示的就是时间,有的认为太阳出来到太阳落下就是时间,有的认为每天上下课的铃声就提示的是时间,那么在课堂开始之前,我们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自行讨论,通过自有讨论学生都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情绪,这样一来整堂课的学习气氛就变得很融洽了,再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了更加活跃,大大地提高了这节课的教学效率。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具体措施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进行交流、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对于小学生而言,乘法口诀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这节课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竞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参与,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乘法口诀的竞赛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以5-6人为一个小组,以每组小组为一个单位,通过设计竞赛的抢答题、必答题、淘汰题等等来进行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有效地构建了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3.优化教学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学生感受具有声音、图片、影像、视频等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柱、圆锥和球》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具来让学生了解圆柱、圆锥和球的不同特征,还可以通过PPT课件展示动态或者静态的相关图形的图片,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并且还可以收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圆柱、圆锥和球等物体,激发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新形式的教学作业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课下去进行圆柱、圆锥和球体等相关的生活中的物体的搜集,通过搜集、整理生活中相关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这样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也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

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 篇8

关键词:主体性;学习兴趣;教学环节

一、尊重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托尔斯泰指出:“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奋发向上的生机。现代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落实。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利用这一点,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或儿歌中慢慢习得简单的数的分与合和10以内的加减法。我把要掌握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以儿歌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地记住不同的得数是几的加法和减法。在他们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的情况下,笔者又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加深其理解和巩固。

三、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数学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在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一课时,我设计一些问题:( )+3=9,9-( )=5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分小组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要求各组自编的题目不受教师思维的影响,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积极参与,探讨更深的问题。可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设置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及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启发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去解决问题。如: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一个学生的观点:摸出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球,所以,摸出白球和摸出红球这两种情况是等可能的;另一个学生的观点:红球有2个,如果给这2个红球编号,那么摸出白球、红球1、红球2这三种情况是等可能的。我当即让同学们思考:你认为谁的说法有道理?让学生经过一番探究,很快知道了谁说得更有道理、更清楚。这样一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很自然地用数学问题思考,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学生的主体性由此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学生最忌讳的就是在一堂课中,全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没有插嘴的份,整堂课只听得到教师的声音,学生就被晾在一边,以致于学生很厌烦老师,所以教师应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让学生知道他们才是课堂中的主体。以前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真正放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总之,主体性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呼唤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点滴[N].教师报,2004(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田园学校课程规划下一篇:爬“紫气东来”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