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

2024-10-12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3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 篇1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李世强编著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看完后,我觉得人际交往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课程。

书上有这么个故事:老杨是个很热心的人,不仅酒量好,而且会说话,很多朋友接待客人都喜欢让他来捧场。老杨每次都不负众望,把气氛搞得非常好。

朋友的女儿中考成绩不怎么样,没办法到县里的一中读高中。朋友就想通过关系来疏通一下,于是请了一位县一中的领导来家里吃饭。领导虽然来了,但一直不愿提帮忙的事,朋友看时机不对,也不好意思开口,场面有些冷。

老杨思忖,领导从事教育工作这么久了,管理能力一定很好。

“听说你年轻的时候是位非常有能力的教师,培养了不少人才。”老杨笑呵呵的说,“现在升到了管理层,真不错!”

“有能力不敢当,管理也算是稍有经验吧。”

“我的能力太弱了,想跟你请教一下如何提高管理能力。”就这样,老杨转换了一个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形势立马好转,朋友所求之事也水到渠成的办成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感悟到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避免话不投机,就必须找到谈话的“契合点”。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中不要以自己为重,注意对方的情绪,对方是否愿意交谈。如果发现对方不感兴趣或是在应付,千万不要犹豫,立马转移话题。你拖得越久,对方对你的好感也就越少。要是不及时转移话题,对方会拒绝继续沟通,决不能给对方说不的机会。通过及时观察,迅速找到共鸣点,沟通才可以继续下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细节。

没想到心理学方面的书我也可以读懂,而且,还能对我的沟通能力有所帮助。看来,博览群书好处很多,我以后一定要多读好书。同学们,读书正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 篇2

人际交往顾名思义就是交流和来往,它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活动形式,是现实社会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人类活动形式。人际交往不仅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而且也是形成社会舆论、时尚、风气等社会心理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心理学上,人与人交感互动时存在的心理距离,建立的一定情感关系我们称作为人际关系。所以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即人际心理关系。大学校园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群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所以对于精力旺盛又富有激情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的渴求更为迫切。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际中的认知偏差

认知是感知交往对象的行为,推知其心理状态,而后采取相应的交往方式的心理认识过程。许多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偏差,总是认为产生的矛盾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对方不理解或其他原因,有这种认知的学生在交往中总是喜欢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来衡量他人,别人做的和说的稍不符合自己的意思,就认为无法交往下去。

1.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最先入认知者视野中对陌生人信息的知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人际交往总是通过第一印象进行的,并且它将持续影响后面交往的深入进行。

2.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指人们根据已知的或某一局部的特征,来推及认识对象的未知特征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印象,但其常带有偏见性。当一个人带上光环、如头衔、学位、成就时,就会改变别人对他的负面评价。它是一种将信息泛化、扩张的心理效应,实际是人对客观认知事物产生的心理定式,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

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在:在人际交往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对方是否呈现出该一类人的特征,甚至在未接触时就已经认为他是这类人,进而把这类人的评价强行加于他。

4.

自我投射,是指个人内在心理的外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意志、情感、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并以为别人亦是如此。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情感和愿望投射,多是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愿望强加于他人身上。

(二)情绪、情感与交往障碍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面临着自我意识和人格的日益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刺激,使得大学生在情感、智能、意志力等方面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阻碍,进而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会觉得压抑和痛苦,行为表现出现异常,人际关系不和谐。具体表现在自卑与自负、猜疑与妒忌、害羞与愤怒、孤僻和冷漠。

三、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对策

人际关系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大学生,处在知识、经济、信息迅速增长的时代,交往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大学生懂得一些交往之道,培养和提高交往能力,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和过激反应,正确看待和解决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积极运用心理暗示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身上仿佛具有魔力,周围的人都乐于聚其身边。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人大多具有良性的自我表象和认识:“我是个受欢迎的人,我喜爱与人交往。”这样的人心地坦诚,很少有先入为主的防御心理,因而在言谈举止中蕴藏着巨大的魅力,也有较强的感染力,在这种人面前使你也感到轻松自如,开放开朗起来。所以善于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来减少和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

(二)恰当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不仅是增进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友谊的主要因素,还是人们发泄情绪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自我表露和心理健康呈倒U形关系,即适度的自我暴露,并与别人适度地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健康的心理是良好沟通、交往的基础。自我表露一般要遵循三个适当原则,即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向适当的人说出适当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实则难以把握,必须根据交往对象、情景等因素来校正你的表露方式和程度。

(三)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人际交往离不开双方的沟通,即双方在情感、信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交流。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分为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在语言交往方面,大学生应注意尽力寻找共同话题,使在场的人感兴趣,并让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非言语的表达是指身体语言,如目光、表情、姿态、外表、身体接触和空间距离。在相互交谈中,人们通过目光接触来了解自己的话语对别人的影响,也以凝视他人来表示对他人的认真倾听。真诚、热情的微笑是友善的信号,是叩开他人心门的情感呼唤,是助人摆脱尴尬境地的妙招。

(四)倾听:成功沟通的一半

倾听是了解和理解他人的第一步,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对方的性格、爱好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以便在以后与此人交往时把握要领。倾听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能给人以极大的心理上的满足。

(五)感激:真情回报

“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是自古以来做人的美德。我们所获得的任何帮助,没有哪件是理所当然的。但你在工作、学习上觉得轻松了,说不定就是有人为你负重了;当你在享受生活赐予的甜蜜时,说不定就是有人为你付出辛劳。只有当我们时刻怀揣感激之心,自足知恩,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生机和乐趣,我们的交往才会更加和谐和顺利。

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在校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要有意识地从品格、性格、能力、学识、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孙颖.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2012.

[2]张金安,丁德科,赵伏友.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

[3]宋大力.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J].社会心理学,2011.

[4]乔万敏.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2010.

现代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篇3

在现代生活中,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建议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要感情也要实惠——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满足。

交往中可能出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但不可因对方的功利目的而把别人想得太坏,甚至切断与对方的联系。要既重感情,也讲实惠,应从不同层次上保持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给别人爱你的理由——主动原则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互动的、对应的。在交往中,我们总是期待别人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你要别人爱你,你就得给别人爱你的理由。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圣贤。人家为什么要喜欢你?为什么要做你的好朋友?不可能没有原因。为什么先要别人接纳自己,而不是自己先去接纳别人?为什么要求别人先给予而自己不先付出?你可以要求自己先付出,但不能这样要求别人。

坚持主动原则,给别人爱你的理由,就是你先要爱别人。无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要使交往顺利进行和延续,都该先从自己开始。当你成为别人的朋友时,你也就拥有了好朋友。你肯播撒爱的种子,才能有爱的收获。

别让人家抱“定时炸弹”——真诚原则

不论是情感定向的交往,还是功利定向的交往,都需要真诚。现代人际交往中,越是坦率承认功利定向上的交往,越需要真诚。真诚是跨时代跨国度的一条永恒的交往原则。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真诚是每个人所期待的交往方式。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出于这种需要,人们都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把握的,自己的交往对象是能够把握的。而你不真诚就让人感到没法把握你,就担心吊胆。打个比方,谁愿意怀里抱个“定时炸弹”睡觉?人家把握不了你,只能像躲避炸弹一样躲避你。其实,挚友交往的最高境界是利他的。如此,还愁没有朋友与你交往?

花香淡淡情味更长——距离原则

不少年轻人在朋友交往中喜欢形影不离,结果,并不利于扩大交往范围,而且双方也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年轻的朋友常常在咨询中诉说这种苦恼。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在交往中都需要一定的人际空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需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失去心理自由度,人际气泡会感到拥挤,于是,不舒服产生了。

因此,人际交往既需要拉近心理距离,又需要拉开心理距离。也许,你对拉近心理距离有足够的准备,对拉开心理距离缺乏应有的认识,怕距离太远了不利于交往。其实,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保持适当距离。你别怕因此而中断友谊,因为自然的法则是淡淡的花香情味更长久。

路靠自己走——自立原则

保持距离就不能靠在朋友身上走路了,你必须得自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立世的支持网络;但迷失了自己,也就全无意义。传统上,我们缺乏个体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上有较多的人际依赖。比如,我们到一个地方找工作,下车不是先安顿好自己,而是先去找朋友,请朋友帮助解决住处和工作。好像朋友理应承担这份责任。如果朋友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被看成无情无义。有些青年朋友更是从学习到生活,习惯于依赖别人的帮助。

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有感 篇4

这个学期自己选择的选修课是人际交往心理学,虽说课堂上没有百分之百的集中精神听课,但也学得了不少,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步自我反思,在人际交往方面领悟了不少,我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学,是一种心理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那就必然会与社会、与人建立联系。人际交往那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那也必将产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碰撞,具有一定的心理互动。

大学生们四年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了,从大一开始,大学生的孤独骄傲,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开始在人际关系中暴露出来。宿舍问题,人际失调,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都表现出来;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或多或少都出现在每个同学心中。很多同学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往往时间不长就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并抱怨,大学同学太自私,太难相处了。几乎每个人都在历数别人交往中的缺点与不是,几乎大家都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同时,同学们的交往范围大大延伸,他们积极主动与老师校外社会沟通交流,渴望从他们中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体验。然而,宿舍里的人都难以相处,更何况走向社会呢?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偏差等等,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打击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人际交往在当今社会成为我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发展、心理调适、信息沟通等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离不开人际交往我们都希望善于人际交往,希望通过人际交往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同学、同事关系,我知道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使自己能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工作,但现在想来我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尽人意之处,经过老师的讲课我也越发清晰的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

剖析自己缺点确实不是一件让自己乐意的事情,发现自己心里有着潜意识的回避,但还是发现了自己这些不足:1不善于言辞,不善于表现自我,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自己说话不恰当,不善于说话,该自己说话表达自己的时候却是沉默,这一直是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很大的突破。2不主动关心他人,不善于维系关系,很多的朋友同学因疏于联系、关心而越来越疏远,没有以前那种关系的和谐性了。3不能准确洞悉他人心里的需求,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人与人交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交往,在他人需要鼓舞、安慰或赞美时,我却不能做到位。4会有一点自私,不太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很少为了对方的立场而吃亏,小小牺牲一下自己,这样常常一件不合的矛盾给自己在处理人际交往上带来了阻碍。

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真的是很真诚的,尊重他人是我一直以来对人的原则,从来不会再别人背后说闲话,虽说自己能诚信待人,但是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还是不够的,分析自己,并加以改变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口才是很重要的,而自己确实很缺乏口才,我想自己应该通过努力让自己说起话来游刃有余。打开与人沟通的门户,人与人交流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在不同的人面前要视情况而说话,懂得一定的同流,拉近与他人只见的距离,这就是随境、随人见机行言,把话说到他人心坎里,给人带来满足,带来温暖。

现实社会中,由于个人的性格、禀赋、生活背景及行为目的等等不同而产生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我们每一个人依据自己的年龄、性别、所处环境等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我发现在和不同的人相处应该有不同的需求,根据他人的不同特点,抓住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明白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最看重什么,最排斥什么,去肯定他人,满足他人的这种需求,不去触及他这种排斥学会这样和不同的人交往,处理和不同人的关系使自己在交往中如鱼得水。其实人际关系就是自己人生中的一种资源,我 学会去维系、管理好这种资源,时常联系,关心自己的朋友、家人、亲戚,让他们感觉到我的温暖,感觉到我带来的快乐。在人际交往中 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时,应该学会宽容,学会一笑泯恩仇的豁达。能屈能伸,处事低调,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吃点亏不必在意,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思考,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真切的感受他人的问题为他人心灵留有空间。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给予他人印象是怎样的,以及让人怎样评价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较一下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异同,听取建议,将有助于我们好的认识自己。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交流思想,一个头脑有多种思想,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因此善于从每个人身上学习所不会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人际交往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

所以,人和他人交往,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感,除此之外,人际交往可以传递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可以通地互动提高群体凝聚力,可以及时地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解决矛盾,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和行动.缺乏人际交往,甚至连本能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

此书在人际交往中,归类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以下的特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人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类似或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获得内心的稳定感;同时,相似的人,容易建立相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一个人在与自己相似性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互补的人容易相互吸引,因为人有从对方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互补性是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产生相互吸引的关系.如果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弥补某种短处,那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如果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正因为有了互补性,社会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互补是以交往双方都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些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能否实现互补吸引还需要它们是由哪些人格特质构成的,因为互补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美丽的仪表能给交往加分

能力和个性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很重要的内在因素.个性品质里的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信得过,理智,可靠,有理想,体贴,可信赖,热情,友善,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负责任,开朗,信任别人是最值得喜欢的.

适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加深亲密程度,自我暴露是指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暴露和太多的自我暴露都会引起环境适应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作是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人们常常会回报或模仿他人所欣赏的自我暴露,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比我们暴露自己时更为亲密详细,我们会害怕过早地进入亲密领域,从而产生焦虑,获得对方赞同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就多,反之就少.

人际交往过程中,群体对人会产生从众,服从,依从的影响,很有趣的现象是,为了使他人依从,即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而行动,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可以使用登门槛效应,留面子效应的原理.

人际交往心理 篇6

人际交往是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通过人际交往,个体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与其他人建立和发展各种人际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逐渐获得和展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具有的社会特性。人际交往有着非常丰富的心里内涵,人际沟通、人际认知、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都是其不同的侧面,由此也构成了人际交往的主要框架。

人际沟通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传递交流思想、观点、意见、知识、消息、情感、态度和动作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反馈等五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构成;在人际沟通中,双方的交往需要与兴趣,对信息的理解的一致性程度、沟通能力和技巧、对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反馈等都会影响沟通的最终效果;借助于人际沟通,人们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心理发展、心理协调和心理保健的目的。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 篇7

李某, 女, 19岁, 山东人, 大一学生, 家中独女, 无重大躯体疾病和严重心理疾病, 家中也无精神病史。来访者主动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求助。

求助者从小便学习好且勤奋用功, 父母一直非常疼爱她。性格内向, 除学习外无特别的兴趣爱好, 不喜交朋友, 朋友也很少。

心理测验结果:SAS量表测量标准分61分, 为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近段时间以来, 一回寝室就感觉焦躁不安, 心神不定, 内心痛苦。

个人陈述:

我从小一直把所有重心都放在了学习上, 很少交朋友。进入大学之后, 因为课少, 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我学习比较用功, 在宿舍里也基本都在学习, 然而我们宿舍的一个广东女孩整天就知道逛街, 我感觉她一点上进心都没有, 更糟糕的是另两个女生总围着她转, 我心理面感觉她们不知道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路人, 于是我变的沉默起来, 刚开始还好, 但是最近有一次我们宿舍有个女生过生日, 她叫了我们班的其他人但是没有叫我, 我开始感觉自己是被孤立的, 心理非常难受。从那以后我变的越加敏感多疑, 总觉得寝室一直在排挤和孤立我, 现在到了一回寝室就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 怕看到她们, 晚上睡觉也睡不好, 总也会想起白天的事情, 不知如何是好。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衣着整洁, 思维清晰, 表达清楚, 情绪有些焦躁不安。

同学反映:近段时间以来求助者表现的较为沉默寡言, 总感觉有心事。

四、评估与诊断

(一) 心理状态的评估

综合上述材料, 发现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 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 无重大躯体疾病, 心理冲突是由于现实生活事件激发, 其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 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畴。

(二) 诊断及诊断依据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

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 个性稳定, 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行为, 无逻辑思维混乱, 无感知觉障碍, 无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性问题, 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 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

求助者的问题是由于现实生活事件 (即与寝室同学关系不融洽) 所引起, 求助者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 其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只有一个月,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 根据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求助者因现实生活事件 (与舍友关系不融洽) 而产生的内心冲突, 冲突是常形的。2求助者从产生不良情绪开始不间断持续时间为一个月。3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理智的控制下, 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能够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但是效率有所下降。4反应对象未泛化, 与其他人交往正常也未感到不安, 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意愿和行为。

(三) 鉴别诊断

1.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 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持续时间长, 并伴有躯体症状。求助者虽然有明显焦虑情况, 但总体情况不很严重, 且焦虑也没有泛化, 没有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 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从持续时间和反映对象上来讲, 该求助者持续时间仅为一个月, 且其反映对象未发生泛化, 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 生物因素:

无明显生物因素。

(二) 社会因素:

舍友与其关系疏远, 与周围的人交流较少,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三) 心理因素:

求助者性格内向, 情绪波动较大, 且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主观上一度认为自己与其他三人不是一路上, 有时候想缓和冷漠气氛但是又害怕被拒绝。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 咨询目标的确定

解决求助者目前焦虑紧张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心态, 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本例综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辅以角色扮演技术。

七、咨询过程

本次心理咨询一共分三个阶段共六次进行, 具体三个阶段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咨询帮助阶段;3结束和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1次) 。收集求助者基本资料,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进行摄入性会谈确立主要问题, 进行SAS心理测验, 制定咨询方案。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第2-5次) 。综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法来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 改变过去错误的认知模式, 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 阅读相关人际关系技巧的书籍, 从而帮助其学习相关的人际交往技能, 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第三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第6次) 。

对前面工作进行总结, 充分了解求助者现在认知的转变和不合理情绪的改善, 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自我评价

现在宿舍气氛基本融洽, 自己和舍友的关系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不再有紧张焦躁不安的感觉, 睡眠也改善了很多。

(二) 心理测验结果

SAS测验结果:标准分36。

测验结果表明焦虑程度是显著减轻, 已恢复到了临界值以下的正常水平, 由此认定咨询效果显著可靠。

(三) 咨询师评估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 篇8

二年级的茵棋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了难题:只要在玩耍中输了,就大吵大闹,甚至报复性地把别人的文具藏起来或偷偷毁坏。如此反复,结果谁也不愿意和她玩。这样一来,茵棋更孤单了。但她却不甘寂寞,不时制造一些挑衅事件,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只要老师批评,或者同学说她不对,她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顶嘴,对老师有明显的对抗心理。老师、家长越批评,她就越变本加厉地对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假如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且相互独立的,我们可以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那么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的关系。

同样的错误,不同的学生修正起来难度不一样。教师家长认为好、自我感觉也良好的孩子,他们犯了错误,很容易改正。因为好学生基于这样两种认知——“好学生不应该犯错”和“我犯错了”,这两种矛盾的认知必然造成学生的痛苦体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用过多批评,只要向其指出所犯的错误,他就会在自责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而对于茵棋,就没有那么容易。教师认为她是害群之马,家长觉得她不可救药,自己也觉得天憎人厌。她也存在两种认知——“老师、同学眼中的我是一个经常犯错的人”和“我现在又犯错了”,而这两种认知并不失调。认知平衡就不会产生痛苦,个体也因此失去了改变自身态度和行为的动机,于是她破罐子破摔。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茵棋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心,提高自我认知,再让她分析自身问题,体验心理失调,进而完成转化。

辅导措施

1.动情:改变认知

新学年的开始,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经过假期的沉淀和反思,绝大多数学生在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学生对新接班的老师更是充满了期盼,希望能赢得新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得到家长和同学的认可。

面对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新面孔,我动情地说:“新的学年到来了,你们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以前的你是怎样的,老师不想知道,老师只想看到现在的你有多棒!在老师眼中,你们就像一张张干净的白纸,怎样在白纸上描绘就看自己了。” 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我发现刚才正在我行我素地折纸鹤的茵棋已经悄悄地把纸鹤放进了抽屉,安静地坐好了。放学后,她还主动争取留下来,与值日生一同打扫教室。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她。

我深知,此时的茵棋已经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这会让她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茵棋努力争取当一个好学生:上课少了大吵大闹,班级的活动也开始参与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偶尔她忍不住吵闹起来,在我善意的注视下,也会有所收敛,而不再像以往一样不加理睬了。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一种渴望,一种融入集体的渴望。茵棋正在悄悄地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心。

2.知情:改变环境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应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了解其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

叛逆心理源于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强度迅速增加,对人对事十分敏感,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不平衡之中。当他人阻碍其自我表现或漠视其感受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被激发,就会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己与外界的对立情感。

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与品质的培养。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正是茵棋表现唯我独尊的原因。于是,我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

此外,由于茵棋一直表现不好,所以个别老师会对她失去信心和耐心,在教育时不够尊重和体谅,导致她对老师的教育排斥和逆反。于是,我又专门与班上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

3.共情:改变行为

茵棋的个性、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

早上,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老师,茵棋又大闹天宫了!”我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作业本撒了一地,同学们围成了一圈,目光里尽是批评与指责,甚至有厌恶与不屑。而中间站着的茵棋满脸泪水、目露仇恨、双拳紧握。有些同学幸灾乐祸地说:“好了,老师来了,你遭殃了!”我走近大家,用愉快的声音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今天阳光明媚,又是一个好日子,为什么一早上就弄得哭哭啼啼的?各位同学早读吧。”在学生不敢相信的目光中,我站在讲台上做好了上课准备。看见茵棋紧握的双拳松开了,骇人的目光收起了,我心平气和地说:“先坐下,有什么想说的,上完课再告诉老师。”茵棋迟疑了一下,缓缓坐下。上课初期她无法投入,渐渐地,在有趣的课文,激情洋溢参与讨论、分享的同学的带动下,她开始投入到学习当中。

下课后,我把茵棋带回了办公室。我知道此时用冷处理的方法,才会让她认知失调,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机。我搬来了一把椅子,让她坐在我身边,和颜悦色地说:“你先平静一下,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平静好了再跟我说,好吗?”可能是因为我的沉默,她越来越坐不住了,衣角卷得越来越紧。“气消了些没?”我转过头跟她说。倔强的她眼眶渐渐红了起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的安抚和信任,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她抿抿嘴巴,慢慢说开了。原来今天早上,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回到班里,看见几张桌椅被弄歪了,还有乱写乱画的痕迹,就起哄说是茵棋干的,因为她以前最喜欢这种恶作剧。茵棋听了顿时火冒三丈,脱口就骂,那些同学不服气回了几句。她更火了,便动手把同学们交的作业本扔到地上泄愤。

听完茵棋的述说,我把几个起哄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分别聆听了各人的陈述,重现了当时的情境。然后,让他们和茵棋反思事件中自己与他人的对与错,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对方道歉。在接受道歉时,茵棋低垂着头,满脸涨红,一副罕见的不好意思。轮到她向全班道歉了,她扭扭捏捏地不敢说话。我轻声在她耳边说:“勇敢一点,做错了就应该承认错误,老师希望你白纸上的污点能尽快抹掉。”茵棋明白了我的心意,迟疑地说了一声:“同学们,对不起。”语言虽简单,却是她跨入改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我肯定了茵棋和几位同学的态度,并希望大家用平等、宽容、公正的心对待同学,共同建立一个积极奋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自从这件事后,同学们开始慢慢接纳茵棋。一年来,茵棋的转变有目共睹,她也重新建立起人际交往圈,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友情的珍贵,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道德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心理的原因。要改变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遵循认知情感心理过程规律,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增强学生的控制情感能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广东广州 510030)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交往策略 篇9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组织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交往策略

一.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的迫切性

首先,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交友需要日益迫切;其次是入学后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有迫切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需要;另外,择业的自主性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有迫切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取信息的需要。

2.理想性仍存,实惠性需求上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据复旦大学团委日前在校内进行的一次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活”,但有18%的大学生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作为社交首要目的。并且,交往目的也呈现出年级差别,低年级学生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寻求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特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有所强化。

3.广泛性与时代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主要是通过交往方式的改变体现出来。仍以复旦大学调查结果为例:有50%的学生认为“以寝室为中心”是最有效、最现实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半的学生中,“社会工作”和“BBS、QQ等新兴网络社交”分别以26%和18%的比率占了主导地位,远远高于6%的“好朋友为主的小圈子型”传统方式。以非直面性,身份隐蔽性,思想情感表达的随意性、自由性、超时空性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们时髦的、新型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选择之一。

4.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贫富的差别上。有调查显示,经济上的拮据使得前者在人际交往中较多的表现为交往被动、性格内向等,甚至个别学生还会由此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

5.开放性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上。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几乎人人都有或曾经自卑,只有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才算是心理障碍。出现自卑心理障碍的人,青少年占了大部分。青少年的自卑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生理上的缺陷、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对性格与气质的自我评价等方面。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我们要指导他们做到:

(1)正确对待失败。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永远都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挫折和失败必然会发生,重要的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的问题。只要我们对挫折和失败有一颗平常的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

(2)增强自信。凡事都要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的发展要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要自信,自信就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当然,我们所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3)发挥自己的长处,抑制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要顾影自怜。不要只看着自己的短处,而要善于发展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青少年一定能摆脱自卑所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尤其普遍,在他们当中常常会发现有的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抬杠、顶撞,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走。逆反心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的东西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无端怀疑、否定,对不良行为表示认同喝彩、支持等。逆反心理虽然不一定是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任其发展,后果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的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甚至还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我们要做到:

(1)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中,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的培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2)教导青少年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3)改善教育机制。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不要让“台上你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要爱护青少年的自尊心,注意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不要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

(4)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在社会中感到安全和自由。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

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

(1)要把自己融入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

(2)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4.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为嫉妒会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三.人际交往的策略

(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要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闻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

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原则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经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称呼得体和讲话注意礼貌,良好的语言艺术必须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2.非语言艺术

非语言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肢体语言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学会微笑。笑意是善意的象征,它可以使自己和对方明朗活跃起来,并对对方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脸色忧郁、刻板消沉,别人自会退避三舍。因而在交往中,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气温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4.学会倾听。倾听别人一吐衷肠,是尊重别人,帮助别人排忧解难的一剂良药。倾听别人谈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别人倾诉,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不时要随声附和;“从头到尾听完,不要不时打断对方。

5.学会赞美。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美,从而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赞美别人时切记:!”赞美别人应出自内心;“赞美别人要适度;”应善于寻找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赞美别人的方式要变化多样。

6.学会自控。在与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意志、意识

和理智来调节自己的交往心理,使积极向上、通情达理、宽宏大量、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逐渐渗透到自己的交往心理结构中。记住:结交一个朋友比失去一个朋友难得多。

(三)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真诚地对待别人;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不再有隔阂,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篇10

小茜和小婧原来是同一所初中的同学,又同时考入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班,还是同寝室的室友。小茜平时的学习成绩要比小婧好一些,因此自认为小婧各方面都不如自己。但让小茜“没料到”的是,小婧由于品行端正、活泼大方、善于与人为友且乐于助人,因此被大家选为了班干部。自我感觉很好的小茜却什么“官儿”也没当上,她失落了,积压了满腹的怨气和牢骚。小茜认为,如果没有小婧的存在,她肯定能当上班干部,完全是小婧“坏了好事”,小婧真是可恶。日后,小茜不仅到处说小婧的坏话,还变着法子故意与小婧作对,制造不愉快,甚至搞一些“恶作剧”,对小婧施以报复。小茜时而把小婧的钢笔、词典等学习用品,用破布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时而偷偷摸摸地将小婧饮水杯里的热水倒掉。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小婧的妈妈大老远地给女儿送来腊八粥,小婧非常热心地端了一碗粥给小茜。不料,小茜不但不领情,还当着小婧妈妈的面,把腊八粥倒进垃圾桶里。还有一次,趁小婧不注意,小茜竟然将小婧泡在盆里准备洗的衣服,扔到了校外的城河里……就这样,小茜的人际交往状况越来越糟,还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

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期间,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努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完成大学阶段社会化的成长历程。但大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并迅速向成人过渡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过渡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常常会使其产生种种内心矛盾和不良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他们阅历还浅,涉世不深,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生活、学习上还有较大的依赖性。同时,随着科技的告高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所以,本研究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这个角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其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可引导大学生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对促进他们的心身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1.自傲、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是有的大学生在交往中自傲心理严重,过高地估计自己,总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还有些大学生在为人处事中总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需要,喜欢自吹自擂、固执己见,总是维护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固守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意见,寸步不让他人,甚至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自傲,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心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2.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表现为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品质,总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优势太少,担心失却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有关材料表明,某高校大学生中具有明显自卑感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8%左右,有的自卑感还十分严重,甚至自暴自弃。自卑的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3.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感情。嫉妒一旦出现便成了纷扰的源泉,不仅妨碍了他人的生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不适。这是一种非常又害的心理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会对嫉妒者的人格及今后的人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1.自傲、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矫治

自傲和以自我为中心是不良交往心理的特征之一,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要克服这种心理,就必须按以下三方面要求去做:

A.要平等相处,尊重他人

应当平等待人,善待他人,不过分苛求他人,使交往双方都有机会满足自己的需求。

B.要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人际交往中不要唯我独尊,固执己见,要容许有不同意见,要能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和批评。

C.换个立场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可借助心理咨询的“空椅子法”和“角色扮演法”来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D.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如倾听,以自我中心的人往往在倾听之前就已经关闭了耳朵,只听得见自己得声音。真正会倾听的人不仅用耳朵在听,更是用眼睛、用心灵在听;不仅能听懂语言所包含的意思,也能听懂弦外之音。

2.自卑心理的矫治

自卑是心理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有点比较,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精神负担,所以,大学生应积极改善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A.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建立自信的基础。

B.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要学会正确同别人比较,正确看待别人;提高自己的自尊心,提高自我期望。

C.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平时和参加一些活动之前,不能消极地暗示自己,而要多分析自己得有利方面,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D.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和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曲折和困难。因此,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失败,要正确对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振作精神,要及时从挫折和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不要让这些成为自己精神上的负担,而要成为前进中的动力。

E.树立自信行为

因自卑而妨碍交往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应树立自信行为。如:锻炼自己能径直向对方走去;讲话时敢于盯住对方的眼睛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要条件。所以,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3.嫉妒心理的自我调适

A.纠正认知偏差

嫉妒者往往会认为他人的成功和成就是对自己的利益侵占和威胁。实际上,别人的成功完全是通过自身努力来取得的,嫉妒者不应该把成功者的成就视为自身的失败,反而应该学会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并非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关键在于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B.注意的转移

可以通过参加有益意的活动,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没有时间去嫉妒他人。同时,可以通过转移关注点,从自身寻找自己的优点,已达到自身的心理平衡,来缓解和消除嫉妒心理。

参考文献

[1]谭先明,王玉昕.大学生人际归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广州: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20.

[2]郑莉君.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2):49-52.

[3]曹尧谦.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J].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5):151-153.

[4]罗建华,梁斌.试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J].云南: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3,(3):91-94.

[5]田文强.浙江大学生人际交往素质的调查分析[J].浙江:中国临床康复学校卫生,2005,36(9):50-52.

[6]欧阳辉.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3:148-158.

《人际交往心理学》读后感 篇12

蒋某,女,l6岁,汉族,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体貌端正,家族无精神病史。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浙江温州人,家境良好。小学五年级父母离异,一直与经商的父亲一起生活,家庭关系淡漠,家庭结构复杂。蒋某自入学住宿以来,经常与同寝室室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入学一个月内已调换寝室三次,人际关系不良,对新环境总不太适应。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有想回避同学、辍学回家的念头。自觉非常痛苦和焦虑。

二、咨询师观察及向他人了解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相貌端庄,长相清秀,刚进咨询室时略有紧张,不敢与咨询师目光交流,介绍自己情况时,声音有些颤抖,谈话时手里不时摆弄自己的手机,在咨询中稍加安抚后,情绪稍有缓解。

宿舍同学描述:蒋某比较内向,说话带刺,总觉得别人对她都是恶意的,时间久了,就没人愿意和她说话了,最近晚自习结束后很迟才回寝。

班主任描述:蒋某考入时学习成绩在班级还不错。而且因为音乐学习认真,被选为课代表。但近来听课不专心,作业也没前段时间认真。平时独来独往,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同学有过几次冲突。

心理测验结果:选用SAS和SDS量表,SAS标准分为61,SDS标准分为63。

三、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没有考入普通高中,进入中专以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集体住宿生活,并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人际交往冲突,伴随产生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困扰,求助者又不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这种困扰长期积压在心里,造成了内心的痛苦,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

生物学原因:女,16岁,正值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外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

社会性原因:早年遭遇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父母离异),造成家庭重要情感的缺失,加上父亲忙于生意,家人的淡漠使求助者缺乏倾诉的对象,缺少帮助和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学争吵也成为引发不良情绪的负性生活事件。

(二)诊断及鉴别

诊断:人际交往障碍。

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较强的自知力,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协调统一,她的不良情绪是由客观事件引起,且有主动求医的愿望和行为。个性相对稳定,且无躯体异常和精神病家族史,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症状表现上以焦虑为主,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或半年。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持续时间不到三个月且并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症状表现上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为主,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大约3个月或半年。求助者虽然存在情绪低落,但持续时间不长,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且其喜欢音乐的兴趣从未减退过,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与神经衰弱相鉴别:神经衰弱的症状主要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过度紧张。求助者虽有时存在睡眠障碍,但其他不符以上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神经衰弱。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主要是进入新的环境后,学习和生活不太适应,加之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强化了学习和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但仍可以正常生活学习,社会功能并未受损,持续时间不长且没有出现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制订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缓解当前抑郁情绪,改善睡眠状况,引导其了解自己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人际关系,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立的能力,逐步适应学校的集体住宿生活,与周围同学和谐相处。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咨询中习得的方法和技能来减少今后可能会遇到的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使求助者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学习生活步入正轨。

五、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与行为疗法

结合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求助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认知分析能力的实际情况,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选择合理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良的行为模式,引导求助者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改善学习情况的目的。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埃利斯认为人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而人是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语言而进行。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以不合理信念和思维为内容的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该疗法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而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利用强化可以使患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常用技术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其核心是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患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六、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和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如下:

第一次:

时间:2012年10月2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求助者产生信任感。

3.确定主要心理与行为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过程: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倾听求助者的表述,采用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与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括等技术,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原理与求助者共同澄清问题,启发和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在此基础上,运用影响性技术中的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及影响性概述等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预。

布置咨询作业:认真回想开学以来让自己情绪低落的事件,思考并分析其中是否有不合理因素。

第二次:

时间:2012年11月2日。

目的:

1.学习放松技巧,缓解学习焦虑情绪。

2.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扩展人际交往范围。

过程:教授放松的方法并告知求助者每次感到心情烦闷时就用放松的方法来应对和调节,并告诉求助者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让她明白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必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过分担心。并鼓励求助者与她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主动交往和互动,强化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布置咨询作业:

1.要求求助者每天做放松练习1~2次,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2.一周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同学或老师主动沟通,并记录沟通心得。

第三次:

时间:2012年11月8日。

目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过程:通过各方面搜集的资料了解到求助者主要是由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才不断与他人发生冲突,通过让其进行角色扮演,不断体验并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好地与人沟通;咨询中咨询师也向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同时,为争取对其治疗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咨询师也通过求助者提供的姑姑的电话与其姑姑联系,告之求助者对她的情感依赖和目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状况,请其姑姑配合,多与求助者联系,关心理解她。

布置作业:

1.要求其找出与之有矛盾的同学的优点,至少五条。

2.主动与和她发生过冲突的同学沟通。

第四次:

时间:2012年11月16日。

目的:巩固。

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此外,检查求助者的作业并要求其谈谈体验和感受及与室友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咨询者反馈求助者作业的完成情况,表扬其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鼓励其今后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看待人际问题,同时鼓励求助者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协作,继续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七、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几个月后在回访中求助者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有了改善,和宿舍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最近听课听得进去了,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比以前积极主动了,感觉心情好多了,睡眠也好多了。

求助者身边同学评估:室友反映蒋某变得比以前爱说话了,而且说话不像以前那么带刺,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咨询师评估:回访中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交流状况都比较好。老师和同学也反映求助者现在人际关系融洽,参加集体活动比较踊跃,成绩也有所提高,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体来看咨询效果比较明显。

心理测验评估:咨询以后SAS的标准分为36,SDS的标准分为38,显示焦虑抑郁情绪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浅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篇13

顾虑心理与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顺境之中,在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从没有遇到过意外的刺激,不但自己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也很少听到或看到别人的不幸和痛苦,那么他就很少有顾虑心理。一个人在后天的环境中遭受的失败越多,遇到的困难越大,接触的人和事越复杂,那么他的顾虑心理也就越严重。

人的自我意识对顾虑心理也有巨大的影响。自我认可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己的能力和现实以及身体和容貌等都给予肯定,这种人自信能把事情办好,所以不易产生顾虑心理。而自我拒绝的人,表现出过分地不赞成自己。他们对自己无伤大雅的身材、容貌、性格、出生等也要自我批评,常把自己带入苛刻的环境中,认为自己不行,自己比不上别人,怕失败了让人看不起,结果办什么事都顾虑重重。

顾虑心理与个体的性格和气质也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一般说来,表现为待人接物冷淡刻板,孤僻,不灵活,沉溺于内心体验,办事效率低,郁郁寡欢等特征的抑郁质的人,易于产生高程度的顾虑心理。在性格上,国际上采用的典型性格类型一般有五种。其中表现为情绪特征不安定,内向,喜欢独自思考问题,不喜欢出门,有自己的偏爱和兴趣的E型性格又叫“现实逃避型”性格的人,易于产生过重顾虑心理。

此外,民族的传统观念对顾虑心理也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一般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旧观念之束缚,所以顾虑心理就表现得比西方人要明显。

产生顾虑心理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以上仅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顾虑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克服或控制。为此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改变带有偏见的传统观念,不可固步自封,对未来要持乐观态度。要坚信世界上好人是占绝大多数的。遇事要达观,态度要开朗,要让希望心理时刻占主导地位。二是要了解和肯定自己。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地承认并欣然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更不要拒绝和憎恨自己。要认为我就是我,别人讲什么用不着介意。三是要善于改变自己的处境,创造条件取得成功。要善于向逆境和自己的短处挑战,不能甘居落后,要创造机会争取成功,成功的次数多了,你也就有了勇气和自信心。四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坚强的毅力,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胆略和气魄,遇失败不泄气,不会干就尝试着干,养成果断地处理事情的习惯,要培养锻炼自己的意志。假如你摔倒了99次,你要有第100次站起来的勇气。做到了这些,你的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上一篇:中高级测试工程师的职责下一篇:聚集你的快乐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