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通用9篇)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1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坚持的是“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提高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③漠视资源利用
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④无视学生文化
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通过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味化、人本化、生活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生活因素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好达到知、意、行的统一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①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②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广播、参观交流、集会、访问、艺术周、合唱、舞蹈、特长、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校园剧等校园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布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本人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实施计划。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2、时间保证 本课题确立后,我将利用业余时间和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业务学习,并按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课题研究深入、有序进行。
3、设备保障
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数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本人基本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本人开通了博客,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七、课题实施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
1、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教育理论。
3、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1月)
1、策略研究: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实施调查研究,不断进行观摩研讨,努力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行为转变,形成规范。
2、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做好实验中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反馈信息、制订对策,形成、完善实验理论和目标。
3、收集研究案例: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三)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3月)
1、收集有关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3、完成与品德教材能够更好配套的相关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教师教学随想、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案例等
3、思想品德课改革教案等。
4、思想品德课能够更好配套的相关课件等。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2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来说,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教师更多的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更多的依旧还是盲目地听从教师的讲解,然后对教师所想讲的内容进行不断地练习与巩固。这种既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推动初中政治教学顺利地开展。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和方案
1.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对初中生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明确自身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知识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与此同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要不断地进行引导与培养。 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要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地评价,使其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将新的课程理念与实际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意识。
(1)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向所有学生开展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的政治知识进行充分地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过多地强调层次问题,那样只会为学生学习政治带来消极的影响。之所以采取分层教学法, 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有用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所在,教师最终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任务这一知识时,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对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的不同,分别制订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权利意识,增强履行义务的责任意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对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最终加以分析和引导即可; 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基本知识详细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听懂并掌握。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法。
政治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政治的概念及内涵有更清楚的认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政治知识具体形象化,让学生更积极有兴趣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经过分析和讨论后结合实际对问题作出回答,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政治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知道政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所在。 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优化策略;方案
G633.2
现在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教学效果差和质量低等现象,最终导致学生对这一课程不够重视。此外,教师对政治教学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很多教师对课程本身也不够重视,在上课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将具体的规划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对初中政治教学进行反思,提高其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地位。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当今社会,很多学校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看学生的升学率高低,没有根据教学本身的特点给予具体的定位。一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将学生的最终得分作为教学的评价结果。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看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很多中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往往千篇一律,通常都是对着学生教授书本知识,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台下的学生没有任何反应,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很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政治课程习惯于采取五一格局进行授课。所谓的“五一格局”具体是指同一种模式和教学要求,同一种教学方法,同一个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三)多媒体教学相对较少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得到普及。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较多学校中对多媒体的使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没有熟练的掌握,对多媒体的资料不能充分的应用。一些年轻教师过于追求多媒体的声色教学而忽略了教学本身的知识点,难以实现教学的实际目标。多媒体教学比较方便,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放映,没有更深入的讲解,学生对内容理解不透彻,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和方案
(一)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现实生活中成就非凡的人往往是思想教育良好的人。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想法古怪,好奇心较强,这一阶段的思想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格,成为能够被别人信任的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敢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能够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更好的为人处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了较大的冲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的方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氛围。其中分层教学法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在原来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到“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权力和义务,让他们知道履行义务的重要性,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让他们自主学习,然后对学生归纳的问题做一些点评和讲解,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小组集体讨论进行解决,教师最后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将基本的知识详细的对他们进行讲解,让他们把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增强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利用其自身的音频和视频效果,添加一些图片说明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享受现代教学乐趣的同时也会对知识更好的进行巩固。教师在课程讲解完后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达到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视频播放器播放一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理解政治的具体内涵。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会活学活用,真正体会政治的社会价值和其本身的思想重点。
(四)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中尊师敬长思想颇为严重,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隔阂,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更多的是害怕教师,无论是课堂上的问题还是课后学习中的问题都不敢请教教师,生活中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新课改的深入要求改变这种教学中的隔阂,活跃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师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作为学生的好教导,生活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好朋友,通过生活中的相处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提问,以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能够让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政治教育的作用。
结束语
新课改的教学形势下,对初中政治教育应该进行改革,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初中政治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耀玮.初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探索[J].教师,2013,(36):54.
[2]王国华.论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优化策略与方案[J].学周刊B版,2013,(5):137.
[3]周海涛.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14,(4):138-138.
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篇4
一、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政治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课堂探究手段,实现直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讲解“揭发检举”的案例时,教师可让学生作为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并对案例进行讲解,然后再由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情境模拟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演示。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视频、动漫故事等来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并通过漫画《检举》和图片《防卫正当与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细品味画中主人公的行为,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片、动漫或视频中所展示的案件场景,并进行归纳,以加强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可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对学生进行提问:“揭发检举和正当防卫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人们是怎么做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再借鉴各种资料,就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生积极交流与探讨,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交流,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事物,强化学生的交流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消费者权益》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一些辩论题目,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其次,可针对消费者权益中的安全保障权,安排学生进行消费者人生权和财产权的辩论,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表演环节,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如让学生分别担任法官、陪审员、诉讼官、警察、原告和被告等角色,对案件经过进行模拟演练。这种模拟法庭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消费者权益案例导入环节设置“消费埋单时应不应该索要小票?消费用餐时能不能自带酒水?”等讨论题,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探讨点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提示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对文中的继承内容进行设问,如“私有财产的继承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并在课本中找出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书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勾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会发现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和讲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对实际生活中公民继承私有财产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走访调查,以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研究当地私有财产继承的相关事件熟悉继承的程序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在调查走访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让学生写一篇《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的研究报告,从而让学生体验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政治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5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深入探究,积极整合信息技术,必将为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开创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政治;研究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探究性教学即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究性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按照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判断知识类别,明确学习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21世纪的今天,信息对学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是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改变尤为深刻。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探究性教学整合的主要形式(一)自选主题式探究
这种形式与微型网络探究模式有很多相同之处,其是将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难点、激动点等问题,以很多主题形式及任务在课前予以公布,要求学生自由组队(一般4人),并按照小组陈艳(化名)的特长、爱好选取一个探究主题,尽量避免小组主题选择重复。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并要求各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制作成ppt网页。在课堂上涉及到某个小组研究的有关问题时,该主题小组的组长作为该节课的主讲人,使用制作好的ppt课件讲解课堂内容,引导同学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探究课题,自由组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网上查询、分析、整理、制作课件、网页等各项技能,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给定专题式探究
这个形式与拾荒者模式差不多。这种模式是老师按照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近段时间的表现等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来制定探究课题内容。然后教师需要将选取的问题制作成各种课题,也需要将其制作成网络课件,课件的内容需要包括“提出问题假设、“引导分析问题的素材”和“解决问题的资料”三个部分[1]。引导学生按照提供给他们任务的三部分内容的资料、数据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使得学生依靠老师提供的无结论材料且不限于材料而进行不同方法和不同程度的探究过程及总结出不同的特征的结论等形
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分析、探究、推测及不同的研究过程不一样的立场和结论的产生。
(三)由由主题式探究
这种形式与网络探究模式具有相通指出。它是学生按照初中政治课学习过程中自己尤为感兴趣的问题与初中政治内容有关的社会高度重视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按照自愿自由的原则选取课题,充分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查询有关资料和社会调查等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可以通过微信、QQ、短信等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课题探究的结论可以通过演示、参赛、交流等形式对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性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自由选题块式探究
这种形式与Big6模式有类似之处[2]。这一形式是按照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或社会热点问题选取一个主题,比如“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再将这个主题划分为互相独立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各个模块问题,例如最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动向?人力走向?技术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原因何在?破产、倒闭企业的深入分析?然后再将全班划分为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必须在一两个星期完成任务,并将模块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班级中互相比赛和交流,相互提问作答。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并指导各个模块对主题的论证活动。这样探究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资料查询、制作等技能,还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胆量。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运用信息技术,创造问题情境,引发问题
使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图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融合和再现功能,充分使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深化问题情况的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情境中包含内容的探究与思考[3]。初中政治课程相比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征在于紧密联系实际,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大多数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怎样把灵活的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信息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比如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某种现实情景,也可以通过音乐、文字,创造出多种意境,使得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将生活中的故事再现。
例如在讲到“祖国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内容时,向学生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大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名胜古迹,栩栩生动,引导学生切实感知祖国的魅力。又例如在一国两制的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展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地利位置、环境
和历史的变更,让学生明白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出当前香港、澳门、台湾现状,让学生深入领悟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最佳方式,恶意分裂祖国的行为必然会失败的。
(二)借助网络环境,开拓自主学习新时空
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查询、收集并整理信息资料,这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材料收集是否详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研究结论。
在以前信息技术较为缺乏的时期,有关学习资料的收集都是由老师完成。对于特定的篇目,若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有效的资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人们与知识的距离。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信息库。在网络资源库中,学生面临的不再是资源的匮乏的困难,而是由于资源过于丰富而无法取舍的困难。信息技术为老师开展探究性政治教学提供了及时、多向取得信息的可能性,使得学生不再依靠老师提供的信息,而是自身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
(三)搭建信息平台,创新交流形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使用问答的形式,其优势在于学生与老师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捕捉到表情的变化,引发思维的交锋。缺点在于形式尤为简单,交流形式重复率较高造成学生探究兴趣的渐渐丧失。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合理、有效整合课堂教学优势与网络优势,构建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改变交流形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合作交流的探究性课堂中。
方法之一,老师可以建立计算机教学网络,使用网络教学系统,随意组织、引导学生依靠网络论据进行探究性学习。网络教学系统能够协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需求精心设置思考问题,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在计算机上,在教学过程中又按照需求调出,帮助学生完成。在这个系统控制范围内,务必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经过系统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总结分析出问题答案,进而调动学生开动大脑的积极性。
方法之二,善于使用微信等交流工具,在课余时间,学生与老师能够在网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方式、性格等因素,害怕在公开场合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然而网络聊天则有效解决了这些学生的困惑。在虚拟的空间里,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这样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自觉进行思考。
新课程改革积极宣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积极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6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韩延鸿
2011年2月25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有自主能力,协作意识,问题意识,团队精神的人才。“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为政治课服务”,从学生兴趣、能力入手,以“培养学生政治课综合能力为核心”,它对学生“自如地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学好政治课、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适应文科综合高考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学习其它科目
定良好的思维基础”等方面将其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初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实现初中政治课改革,转变初中教师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初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我校初中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促使他们转变较色,探索初中课教学改革有效途径,为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定基础,同时,它对提高初中课教学效率,突出初中课的基础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3、“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为打造现代化名校贡献应有的力量。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我们采取相应措施,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需要的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为学校培养政治学科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协作精神的需要,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奠 定基础,为探索政治学科教学模式,探索学校办学特色而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关于认得全面发展学说指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终身教育理论其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网络教学理论基础指出要把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构建注意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因此现代政治教学也要以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紧跟时代脉搏,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科研目标:站在理论的高度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不断深化,使之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不断在研究中总结出适应初中教学的欧式,为以后的教学
定基础。
2、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为掌握政治课知识服务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学会写教学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学号其他科目
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3、工作目标:在探究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有效整合过程中,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思路,从而达到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查阅学习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文章。
3、调查研究法:通过已知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综合信息,得出结论,并制作电子课件,共享信息。
4、经验总结法:同伴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及时地总结,总从理论高度提炼为案例、论文。
5、案例研究法:主要结合时事热点案列展开,形成政治课堂独有的辩论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采取校内校外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学期到校外听取专家讲座3人次,按照学习要求每位参研教师定期自学相关理论,根据这些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专门学习了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题理论及与课题相关的技术方面的结论。
1、开展业务培训,包括“案列的写”、“论文的写”、“电子课件制作”等,促使教师了解整合内涵、课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必备条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特别是课件制作,案列、论文写作能力。
2、开展技术培训。包括: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钟绍春教授的信息平台技术培训,达到充分利用该校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开展教育培训,转变教学理念,学会熟练制作课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操作培训,为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服务。
(二)、通过常规教学实施:备课、上课、评课。
在集体备课中讨论整合理念,整合思路,整合问题,整合技术。为了上好一节课,要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整合的特色与优势,结合整合理念进行评课,经过反复修改反思深化,不断升华理念,再回到实践。
(三)、开展教学观摩课推进。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整合实践中,坚持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我们将积极参加鸡西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课,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并开展各学科、各年级之间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的活动。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8月)认真查阅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组建课题小组,酝
课题方案和相关措施等。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坚持从实践入手,分段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把课堂研究落实到实处。
3、、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总结整理各项资料,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方法选择:
1、经验总结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实践反思法。
八、课题组织机构与分工
课题组组长:韩延鸿:全面课题的研究进展工作 成员:宿艳秋
九、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件
3:、案例、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韩延鸿
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
一、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有效教学”,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学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教会他们掌握知识外,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其中,政治教学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政治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做到有效教学,从而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但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而又寓教于乐。
二、构建高效课堂遇到的 难题
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得非常困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初中生群体对于政治兴趣不大。众所周知,政治学是一门专业学科, 知识点多且杂,不像其他的学科,有规律可循,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费心费力,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本身不太喜欢政治,他们感觉政治这门学科枯燥无味, 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2)部分教师教学工作的缺失。 部分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而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 只是进行知识的堆砌,缺少吸引力,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不理想。
(3)虽然国家已经推行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从学生到家长,乃至部分老师,都感觉政治是门副科,学不学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不够重视,不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抓住考试重点就可以了,进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如何构建初中政治高 效课堂
(1)教师要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 提高备课效率。备课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备课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构建政治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自己要熟悉教材、 了解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点来进行备课,备课时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老师要提炼备课内容,脱离教材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并抓住教学目标与要点,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其中,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要想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师就要学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除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之外,还可以设定一些情节。例如可以在讲到一些比较枯燥、难以区分的政治事件时,将事件发生时的一些趣事讲一下,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还可以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用小品的形式将事件重演,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因为自身参与其中,会大大提升学生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
(3)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还在于课堂内容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深入其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知识的记忆很有帮助。例如,对于一些可以辩论的话题,可以让学生自身分成两派,然后引用自身知识进行辩论,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印象深刻, 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8
1巧用身份转换,创新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初中政治课堂主要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没有发言权,结果导致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中心观,即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其获得知识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去表演,如“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公交车遇到小偷的情况进行模拟,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也可以运用学案导学的模式,即每堂课教师用什么案例,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生们在课前都通过商议提出他们统一意见之后的学案,目的是告诉教师:我们想怎么学。然后由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把学生的想法融合进去,这样才能使课堂变的更加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2开展合作学习,创新教学设计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由于政治课这种社会学科的本质属性,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调动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如学习“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教师预先按照学生的学习興趣、爱好、个人能力、知识结构等为标准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按照课堂内容去搜集相关知识。并且小组间要有一定的竞争,哪组搜集的资料全、搜集的案例有说服力,哪组就是优胜者。这样一来,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开始在包括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一些惩处经济犯罪、扰乱社会安定、破坏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案例。最终教师按照各组的收获开始评定,优胜者给与奖励。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课堂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还掌握了知识搜集的技能,并且在集体的合作过程中,还培养了集体协作精神,懂得了团结的好处。
3开辟第二课堂,创新教学设计形式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 篇9
王建松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和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等都迫切需要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更能有效地适应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现实的要求,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本文重点探讨在初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探究式学习的具体运用、教学评价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政治教学方式评价
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理论性的特点,常常使得一些教师认为政治科教学无创造性可言,籍此原因,照本宣科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相当普遍。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考”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个性压抑,缺乏思维的激发,也就谈不上研究性学习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探究学习就是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学术界一般把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探究式学习定义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探究使学习方式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恰当的探究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一)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问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其实,政治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 1
往回阻碍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
(二)以探究式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有生力量,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考、悟性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必须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进行。其中,开展讨论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渗透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首先是充分准备。进行讨论前,教师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课题引导学生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深入讨论。探究内容应有选择,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学生能轻易理解的内容,采用直接学习即可;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应考虑交给小组来做。因此,对于探究的内容,应以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后是适时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及时加以总结,写成书面材料。撰写总结报告的过程是思维训练过程、认识深化过程、讨论结果转化提升过程,不容忽视。
(三)选择专题开展研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
探究式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师生围绕着问题共同完成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过程。选择专题开展课题研究是思想政治课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延伸和重要方式。研究课题的选择应结合教学内容,关注社会生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评价
任何学习都要有一个评价。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及团体精神的转变和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果忽略了学习成果的评价,则会伤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一般都希望活动结束后得到一种反馈和评价。因而教师要通过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展示、交流活动,并以此来鼓励学生。我个人认为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既要考评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到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反对自己提出的假设等,更要考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探究态度、探究能力。对探
究成功与否的认定不能仅限于是否得出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是否参与了探究的全过程。
探究式教学评价与常规的教育教学不尽相同,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功能。探究式教学评价既注重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针对传统学科教学中以定量评价和终身性评价为主所产生的弊端,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着重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注重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
(一)、评价多样化:探究式学习的许多优势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学习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其他方式就是落后的。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成绩为评价的唯一独立变量。坚持笔试同时,常用建立成长档案,交流和汇报及实践技能考查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对探究学习作出评价。不仅评价结果,而且评价过程;不仅评价知识、技能,而且评价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
(二)、拓宽评价的内容范围:探究式学习评价重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实践能力的评价,如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查阅信息资料等能力,更重视探究学习过程的评价,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表达与交流等。不仅重视学生智能发展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意的评价。
(三)、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探究式学习评价本着纲要精神,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的同时,更要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注意总结性评价,同时更注重形成性评价,注意集体评价同时更注重个别评价,密切关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每一细节,及时提供反馈以便于调节探究学习活动。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是学习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还包括家长、同学和学生自己。这种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反馈,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这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增强,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当前探究式学习的推行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效果,需要改进: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形式化
在公开课上,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环节,走完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程序,“探究”的样子做的像模像样,教师设计一些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多次讨论和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真可谓“动”起来了。但是,大量时间都花在教学的形式上了,这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实际意义,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师生在平时的探究式学习中,仅是“为活动而活动”,使学习变成没有内涵的“空壳”,极易导致“探究”的形式化,课堂教学表面上气氛热闹而内在的却是思维冷却,学习内容空洞,探究式学习存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的现象,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虚无化
一些教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只重视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背诵记忆,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同时,由于受当前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制约,探究式学习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师开展课外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无法评估,严重影响了师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整合教材时,感觉困难很大,力不从心,找不到教学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口,认为探究式学习影响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教学方式停留在“理论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上,探究式学习实际上处于一种虚无状态。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绝对化
有些教师堂堂设计大量的探究问题,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疲于应付,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很差。我们强调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是要找回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位置,而非贬低接受式学习的价值。探究式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也不能不分场合绝对套用。比如,有些知识本身并无探究必要,无谓的探究不仅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探究式教学效果的发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掌握探究式教学的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认真备课,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把探究活动放在重难点上;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活动,帮助学生在掌握探究的策略方法;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不断反思,总结提高。相信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对上述问题针对性加以解决,一定能使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课题组.新课程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玉梅.探究式教学模式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陈为.思想品德课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0)
(4)覃遵君.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综合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
【初中政治课题研究方案】推荐阅读:
初中政治教学优化研究06-08
初中政治学习方法研究10-31
初中政治课标07-05
初中政治11-27
初中生与初中政治07-02
初中政治教育06-03
初中政治教法07-25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05-28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10-10
初中政治课教学心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