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问答题

2024-09-28

信息管理概论问答题(共9篇)

信息管理概论问答题 篇1

饭店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饭店业务管理;房务管理,餐饮管理、康乐管理、会务管理 2.饭店职能管理;饭店组织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财务管理、饭店市场营销管理

3.饭店综合管理。饭店安全管理、饭店工程设备管理、饭店物资管理

餐饮管理的特点有那些

1、餐厅种类多;管理难度大;销售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本构成复杂; 饭店的功能有哪些

1、住宿、餐饮、娱乐、商务、旅游服务、社会集会功能 简述饭店的分类。

下榻目的:商务、度假、会议、公寓、赌场饭店 地理位置:城市中心、郊区、修养地饭店 交通工具相关性:汽车、机场饭店

规模:300(25)客房以下为小型饭店,300~600(25~100)为中型饭店,600(300)以上为大型; 饭店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适合饭店经营、权责对等、指挥统一、分工协作、管理跨度原则

简述饭店的地位和作用。

1、饭店是旅游也重要支柱;

2、饭店能够刺激和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3、饭店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饭店是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渠道;

5、饭店是带动地区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6、饭店是促进社会消费方式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简述饭店市场营销的新理念。

1、绿色(Green)、关系(relationship)、网络(E-Marketing)、整合(integrated)、概念(conception)营销 饭店营销部的主要职责有那些

1、开展市场营销调研工作,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和计划、开展对外公关活动、复杂日常销售、复杂安排和处理团队客人、负责联系客户、开拓市场。

简述饭店外部经营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1、社会文化、经济、自然、科学技术环境、法律法规 饭店的政治法律环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政治局势的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安全性、政府政策的有利性 饭店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其他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简述餐饮服务的特点。

1、服务的无形性、一次性、同步性、差异性、综合性 简述对宾客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

1、端庄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的服务;

2、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

3、熟练的服务技能;

4、快捷的服务效率;

5、清洁卫生。

简述饭店市场营销的演变

1、生产、产品、销售、营销、社会营销导向观念。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1、最终目标—提高饭店的组织绩效;

2、基本目标—提高饭店员工的工作绩效;

3、具体目标:造就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创造最优的劳动组织;

创造良好的人事环境。简述人力资源招聘的原则

1、计划性、公平竞争、先内招后外招、少儿精宁缺勿滥的原则 简述饭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饭店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客人的满意程度

2、饭店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饭店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积极性和饭店服务质量

4、饭店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接待地区的形象与经济发展 简述饭店安全管理的特点。

1、饭店安全工作的复杂性、政策性、预防性、全院性、服务性 简述火灾处理的程序。

1、及时发现货源、及时报警、及时扑救、疏导客人、组织救助 饭店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常备不懈和快捷谨慎的原则;

2、宾客利益至上的原则;

3、诚信坦诚的原则;

4、制度话的原则。什么是饭店

定义:泛指开设在都市、设备豪华、服务功能齐全,能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乐、信息等一系列的综合服务的饭店; 简述全球环境下的国际饭店业的发展趋势。

1、饭店发展可持续化;饭店管理人性化;饭店竞争品牌化;饭

店服务定制化;饭店营销网络化;饭店产业组织集团化;饭店设施设备科技化。饭店管理应具备的思想观念

1、法人、市场、竞争、风险、法制意识。论述饭店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

1、品德;(强烈的管理意愿、良好的精神素质)知识;能力(技术能力、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饭店餐饮促销的策略。

1、主题、活动、人员、美食节促销

信息管理概论问答题 篇2

关键词:小组教学,合作学习,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不仅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是学科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种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1]1121, 因此, 为了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理解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信息管理专业需要采用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信息管理概论》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同样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便将来适应社会工作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信息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概论课, 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 包含的知识点多而散, 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交叉性。当前沿用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普遍认为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抽象、概念枯燥难懂、知识散乱, 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具体来说,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信息管理概论》在很多高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 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讲为主的模式, 很多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备课上, 而对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较少。结果导致一方面教师整堂课不停地辛苦讲述, 另一方面学生则倍觉枯燥乏味, 上课睡觉、发短信、聊天、走神等开小差现象极多。许多学生仅靠短暂突击, 死记硬背, 应付期末考试, 真正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很少。

2. 教学互动性差。

当前“满堂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主导为中心, 学生很少有参与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不能及时地互动和交流, 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存在问题。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 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教学相长。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能够得以更有效地实施, 因此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模式[2]156, 也为《信息管理概论》教学提供了借鉴。

3. 理论内容教学偏多。

《信息管理概论》理论性强, 内容涉及信息管理专业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很多概念和知识点较为抽象。当前从理论到理论的空中楼阁式的教学内容造成课堂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应适当增加信息管理技术和具体应用方面的内容, 通过设置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 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为了应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迫切需要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 探讨将多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其中小组讨论、合作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注重学生的参与, 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将有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管理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1.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有的也称协作学习, 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合作学习中, 教育的焦点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不再是坐在一起阅读课本, 而是被分配给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问题, 并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给出解决办法。合作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 其观点认为最佳的学习效果发生在当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与其他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建构主义理论关注个人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而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利用学生个体经验巩固知识, 而且注重利用其他人经验, 充分强调交互性对完成课程计划的重要性[3]。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通过讨论或进行头脑风暴, 不断分析、选择疑难问题解决方案, 思考新经验与已有知识间的关系, 以达到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管理概论》教学效果分析。

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管理概论》教学中能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 有助于增加教、学互动, 培养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建立在学生愿意学的基础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构建者, 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与分享者, 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信息, 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如何有效地分析和管理信息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 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可以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管理就在自己身边,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专业素养。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综合技能。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需要每个成员进行分工、配合、协同支持, 通过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合作与交流, 可以提高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技能。

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实施策略。

(1) 科学分组。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组建学习小组要遵循异质性的原则, 即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宗教信仰、个性、年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水平等分组[4], 使得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在保证组内成员异质的情况下, 还要遵循组间同质的原则, 即在全班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上达到大体均衡, 以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合作学习一般有三种分组方式, 即讨论小组、雪球小组、跨界小组。在讨论小组中, 学生被分成一个个小组来讨论一个主题或者完成一项任务。在《信息管理概论》教学中, 该方法可用于信息组织内容的学习。分类法和主题法是两种最基本的信息组织方法, 教师可在系统讲述这两种方法之后, 给学生提供一些习题,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分类和主题两种方式进行标引, 以更好地掌握信息组织的方法。雪球小组是讨论小组的扩展, 学生被两两分成对, 两对加起来组成4个人, 然后再由4个合并成8个人, 等等。随着小组的变大, 任务和问题也变得更复杂, 这种方法适于讨论理论问题。如, 信息和知识是信息管理教学中两个关系密切的概念, 教师可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辩论“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 在充分讨论之后, 进行小组合并, 并讨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通过这种滚雪球似的辩论, 达到对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在跨界小组中, 学生被分成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再分开重新组成新的小组, 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观点的交流, 这个方法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交流技能。例如, 信息分析与评价教学中, 可以大庆油田为例, 介绍日本从中国公开出版的报纸、画报上搞清楚当时处于严格保密的大庆油田的位置、产量和出油时间等信息, 成功地同中国做了一笔巨大的炼油设备生意的案例。让学生以这种分组方式讨论案例中所体现出的人员信息意识、信息采集方式、信息分析方法和技巧等, 从中加深学生对信息管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2)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作好观念、心态和角色的转变。在合作学习形式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必须具备小组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技能、知识和态度, 包括倾听、作出响应、质疑、设定清晰的目标、处理不爱说话的学生和占优势学生的技巧、掌握分组方法和学习模式的知识。教师应为所有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根据学生技能和能力进行分组, 关注学生态度, 评估所有的问题。另一方面,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因此学生的角色在成功的小组学习中也很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一个竞争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通常是以个人的努力学习知识, 取得较优的学习成绩, 获得奖赏。合作学习可能对每个人都不是自然和容易的事情。因此实施小组教学之前必须向学生完整地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优势, 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小组学习能够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更多的技能, 并掌握基本的学习规则。 (3) 学习的管理与评价。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 特定的目标能帮助引导小组学习和讨论。因此教师应该明确阐述对小组学习的期望, 希望小组学习达到什么效果,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期望。同时, 还可以利用一些改善课堂环境的方法促进小组学习效率的提高, 如可采用圆形座位、跨小组互动和定期的模式变换。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也要改变传统的关注个体的方法,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追求人人进步的境界[5]72。另外, 在评价合作学习中, 不能只重视合作结果的一致性, 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 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质疑问题, 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最后, 教师关于该问题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也会让学生思路清晰,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学习效果有深刻的影响,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必须考虑新的教学方法。因此, 借助教育的变革之机, 将充满活力的合作、参与的教学方式引入《信息管理概论》教学中, 开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 必定会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培养目标的调整, 大大推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昌平.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现[J].情报科学, 2008 (8) .

[2]胡昌平.信息管理类专业互动式与全程教学改革的实现[J].情报杂志, 2010 (2) .

[3]cooperative learning[EB/OL][2011-04-27]http://www.idea.org/blog/2006/06/01/cooperative-learning/.

[4]George Jacobs.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EB/OL].[2011-04-29]www.readingmatrix.com/conference/pp/proceedings/jacobs.pdf.

自考秘书学概论问答题总结 篇3

1.秘书长座谈会的意义:提出三服务指导思想和四个转变要求,突出了秘书部门参谋作用问题,强化了信息、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工作

2.80年代我国秘书学还没有诞生:没有秘书专著、秘书学校、秘书刊物与秘书学术活动,相关的行政管理学也未诞生

3.秘书学科诞生的主要标志:学科专业论著的问世与学术带头人的出现

4.我国何时出现院校,有多少所:1980年左右,最多时约120 所

5.秘书学研究对象定位于秘书工作及其规律的意义:有助于更明确、规范地为秘书工作者服务,并为之接受

6.举例广义秘书学包括内容:文书、档案、信访、机关行政事务等

7.交叉学科:凡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以上学科的学科

8.简述民间秘书工作的政治性:它与党政机关秘书虽有不同,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循政策法规

9.秘书学的内容组成应包括:秘书历史、秘书职业、秘书部门、秘书环境及其他

10.学好秘书学的主要方法:实习、参观、请教、借鉴

11.我国秘书学诞生的意义⑴推动了我国上层建筑的建设⑵推动了新时期秘书工作的飞跃⑶推动了秘书人才的培养

12.我国秘书学诞生的标志⑴秘书论著及其作者的出现⑵秘书院校、学会、秘书学学术活动、秘书杂志等的出现

13.把秘书学研究的对象定位于秘书工作及规律⑴理论界虽有多种说法,但并无很大的实质区别,离开了实际的具体的秘书工作,抽象的秘书活动或秘书现象是难理解的⑵党和国家正式文件中,都使用秘书工作的规范概念⑶秘书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14.同秘书学交叉综合的学科的主要方面⑴文史哲经济心理等传统学科⑵政治管理领导决策等政治系列学科⑶文书档案机要会议等秘书专业的分支学科⑷数学等自然科学⑸信息论系统论等方法论学科与应用技术

15.我国秘书学的政治性很强原因⑴秘书和秘书工作都是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我国秘书的主体是党和国家的公务人员,秘书工作的许多方面诸如文书、信访、信息、督查、保密等无不政策性很强

16.三服务的内容:即秘书部门工作知心朋友为本级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17.秘书学科性质的特点⑴新兴学科⑵综合学科⑶政治性很强的学科⑷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18.秘书工作的内容⑴方针政策⑵任务内容⑶工作方法技能⑷工作规律或带规律性的总是

19.秘书环境的内容⑴秘书的职能环境,包括内部外部环境等⑵秘书办公环境、手段、设备特别是自动化与信息网络化的问题⑶秘书的人际有关系,最主要的是秘书与本级领导的有关系

20.狭义的秘书定义: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

21.秘书定义研究中的重要特点:近身、直接、综合、服务,反映了秘书定义的实质

22.按行业(口)对秘书分类的优缺点:优点是行业清楚,对秘书的要求与培训方向也比较明确;缺点是现代社会行业越来越多,分类过多过细很难分清,就等于没有分

23.按型分类可把秘书分:参谋型、文字型、办事型、技术型、公共关系型、财经型、综合型、法律型、涉外型等9 型

24.非公务(民间)秘书概念的意义是:从理论上,概括了公务秘书以外的众多其他秘书,比私人秘书的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实际

25.私人秘书的要点是⑴处于私有制单位或私人所聘请、领导⑵工资由么认支付⑶与其领导的有关系性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关系

26.80 年代中央对机要秘书的资格要求: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文化科学业务知识,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无限忠诚,严守党和国家机密,服从组织,遵纪守法,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作风正派,熟悉业务,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性,努力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

27.概括秘书长的基本任务:参与政务,掌管事务,搞好服务

28.对秘书的两大部类分类法是指:公务秘书和非公务秘书两大部类,非公务秘书也称为民间秘书,其中包括私人秘书

29.我国秘书定义曾存在的问题⑴定义的外延过宽⑵定义的内涵过窄⑶对秘书的要求与估价过高⑷对秘书的要求与估价过低

30.秘书定义不清在现实和理论上会带来的问题⑴在现实中说不清楚谁是秘书,谁不算秘书,一个单位有多少秘书,如何培训秘书,培训什么样的秘书⑵在理论上对于秘书资格、秘书修养、秘书历史,以及秘书理论中的许多总是都将认识不一,秘书学建设的障碍就会很大

31.广义秘书定义的科学性⑴这个定义中的领导一词对于公务秘书、非公务秘书,对于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都适用,适合复杂多样的领导的现实情况⑵这个定义表达了秘书所居的近身位置,对领导的直接服务关系,以及从事事务与信息助手等工作,这些均系秘书职业带本质的特征

32.为什么不把秘书定义为秀才、笔杆子⑴文字和文书工作是重要的、传统的秘书工作,然而它只是秘书工作中的一个方面,现代秘书工作的范围远不只此⑵超越秀才笔杆子论,有助于社会对秘书认识的提高,为秘书学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秘书只是秀才,那就只需要文章学、文书学就行了

33.对秘书两在部类分类的必要性⑴理论上是正确的,因为公务秘书与非公务秘书的单位性质、职业定位、工薪来源都不相同⑵从实际情况看,非公务秘书的工作任务、素质要求、工作方法等与公务秘书有相当差别⑶我国的许多有关秘书的法规、条例,都是针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秘书的,而非公务秘书的数量却在不断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需要研究

34.非公务秘书概念的范围与意义⑴范围指公务秘书以外的广阔领域,包括三资企业、乡镇企业、非国有或国有控股很少的股份制企业、私人企业、民间其他法人组织如民间学会或民办学校等、其他⑵我国目前现实,在公务秘书之外,有着广阔的模糊空间,非公务秘书的概念,解决了这个模糊领域的秘书问题

35.秘书资格全面探讨的四点要求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强调秘书要在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⑵努力钻研业务,实现又红又专,是指秘书必须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工作需要⑶精通本行业的知识是为本行服务的必要的前提⑷秘书的具体工种岗位很多,还必需精通该工种的业务

36.秘书内部人员层级分⑴秘书长⑵办公室主任⑶其他一般秘书人员

37.狭义的秘书部门及其名称设置:也是典型的秘书部门,是指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与企业事单位的领导机关如厂矿的厂部,学校的校部等机构中的办公厅(室)、秘书处、科股等。主要有⑴高级领导机关的秘书部门⑵中级领导机关的秘书部门⑶县级领导机关的⑷基层的秘书部门

38.广义的秘书部门及其名称设置:主要是指那些名称并不叫办公厅(室)或秘书处科,在组织系统上也不一定归办公厅(室)管辖,然而做的是秘书性质的工作部门。主要有⑴从事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政策研究室或其他名称的研究室⑵从事机关行政与后勤事务管理的如机关事务局、交际处等,有的设在办公厅(室)之外⑶从事某种专门工种的工作⑷其他,如统计部门

39.临时性秘书部门的类型:通常有非常设性的临时机构、中心工作、大型会议等三种类型

40.秘书部门设置的原则⑴凡是独立的单位,指有领导有佃事人员,有经常业务,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的实体单位,必须设立秘书部门⑵大单位内的分支机构,如果存在一定的秘书工作任务,也就可以设立办公室或秘书科⑶秘书机构与所属机关在工作性质上必须相适应,人员条件也应相适应

41.秘书部门的基本功能的含义⑴要了解决定秘书部门基本功能的侧部素质,特别是一般党政机关秘书人员的特点⑵秘书部门的人员是按照三服务的宗旨,并为本级领导服务为核心目标而建立的直接辅助领导机关与领导活动的机构的工作人员⑶秘书部门秘书人员的结构组成,大体上是围绕本单位的工作目标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分别不同层次、工种与不同水平而组成的有机组合,分工合作运转互补的⑷秘书部门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秘书部门的地位通常居于领导机关的中枢,是领导与外界接触的中介桥梁

41.秘书部门功能的三个层次两大系列:服务功能、辅助功能、直接辅助功能;两大系列是指发挥事务助手作用,其二是发挥智谋助手作用

42.三办是指办事、办文、办会

43.参谋(智谋)助手作用的内容方面与必要条件: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协助领导同志安排好一个时期的工作布局,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信息工作;积极主动地办文、办事;同各地各部门保持联系,协调力量,共同为领导机关、领导同志服务;条件⑴要同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坚决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现行路线、方针、政策⑵要有灵敏的信息渠道和深入实际的调研部门,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⑶要有精干高效的办事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⑷要有得力的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干部队伍

44.秘书部门的基本职能⑴后勤保障的职能⑵办理文的职能⑶信息管理的职能⑷督促检查的职能⑸综合协调的职能⑹不管部的职能

45.后勤保障职能的特点与指导思想:特点,是花费人员、精力、钱财最大的工作;指导思想⑴一是要从革命分工的角度深刻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职能牢固树立三服务的服务思想,发挥后勤支援前线的作用⑵要加强后勤改革,理顺关系,转换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实行部分后勤工作社会化,保证后勤工作的效率与效益⑶要努力造就一支又红又专,精通科学管理,掌握现代化先进技能的后勤队伍⑷要改善后勤服务手段,充实必要的设备和设施,逐步实现后勤工作的自动化

46.办理文书职能的内容⑴起草撰写公文和其他公务应用文⑵文书处理工作,包括收文和发文两大系列⑶档案工作⑷信息工作

47.信息工作的概念和特征: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纪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名称;无限性、客观性、主观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48.秘书信息的概念与特征:秘书在为领导服务中所应当掌握的信息;⑴它一般不包括自然信息与具体的技术信息⑵在社会信息中,一般秘书部门也只收集、研究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还是对领导工作特别是对领导决策及其贯彻有关的部分

49.秘书信息工作的内容与环节:环节包括收集、加工、传输、贮藏、反馈、开发增值(再利用)等环节;主要是信息加工工作,包括信息的筛选淘汰、统一口径、分类、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编写成文,提供给读者

信息管理概论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达似乎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思想,信息时代是对这个社会最好的概括,事物的双面性决定我们只要看到时代发展的优势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需要补充的部分,本文将会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着重解释VF的相关内容,分析时代对信息处理为主的科技成果上的要求,以相对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信息处理提出期待。

关键词:VF;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

面对社会发展体现出来的越来越激烈的信息处理热点问题,立足于社会,也面向着时代,来自于时代需求,也面向时代发展,解决信息处理弊端,完善相应系统资料良性发展,想要保证一个科技成果在其所应用行业领域内发挥最极致的作用,就必须从这个科技成果的各种构成基础演化发展趋势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1相关概念介绍

1.1VF系统的具体含义

数据库软件VisualFoxpro的简称,又叫VFP。在类型上被归为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高级集成编程语言,是开发小型数据库的前端工具。VisualFoxPro中的Visual的意思是“可视化”,该技术使得在Windows环境下设计的应用程序达到即看即得的效果。目前来看,VF因拥有一个可靠而丰富的数据库产品而得到程序员喜爱,在整个业内使用量和应用度极其广泛,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

1.2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信息管理系统是档案管理上十一个相对强大的实用工具,最直观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与一个学校管理档案上的作用,无论是对于管理者还是使用者来说,能够简单快捷而实用性强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相对重要的。他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速查询资料的渠道,也可以对使用者减轻使用压力,更愿意去探索某种资料的出处相关问题。也可以提高使用效率以及安全度。所以问题发展和管理指明方向,提出一些发展意见,促进信息技术管理行业发展。

1.3VF系统使用情况

VF信息管理系统以其方便快捷的巨大优势深受程序员的喜爱,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难度和跨度,也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强度大的工作量,规格也相对较为标准,内容充实而丰富,数据库一应俱全,内容涵盖范围广,对于当前的科学技术学术方面的信息处理等问题都是一项划时代的`研讨。

1.4进行VF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优势

(1)借助VF技术数据库的强大功能,有强大的功能性依托,以便捷程度吸引客户,能够提高系统开发的综合能力。取得绝对的软件能力,也具有绝对的信任程度。

(2)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管辖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有关内容的输入、查询、删除、打印等操作,便利管理阶层的信息了解和工作人员的资料搜集,也是为工作人员的心理增加一份依靠和踏实。

(3)通过技术性质的方式引入简化工作量,也减少了重复性的劳动。把资料录入和信息管理人员从机械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4)科技成果的准确性、灵活性较好,在出现有同名同性的人或资料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其它的条件加以辨认,提高各个部分的独立性,减少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对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不同的信息管理类型中都发挥其原有优势。

(5)VF信息处理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比较好。系统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以便于用户使用,整合整体的资源,简化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良好的人机界面,在出现变动或系统危机时便于维护和操作,也可以有预见性,防止恶性事件的出现。

2当前VF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2.1以学校为例具体应用表现

因为必须要说明的是学校,其实也是说整个教育体制内的各级组织,基本上可以说是当前需要接触到资料最多的一个群体。去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掌握控制和梳理的资料也就越来越多。在学生信息管理方法上,原始的方法很难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理财力资源的问题,也不能很快的进行更新,在需要调出资料时也相对费力,不能实现便捷和准确。

2.2安全性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就是说当今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得不到完全保障的不可控因素。所以进行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全方面透彻研究,融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先进管理手段。实现相对的安全性可控。

2.3空间使用把控

由于信息收藏是一个绝对浩大的工程,在不断攀升和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信息的更新替换,这时如何进行很好的信息管理就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准确地调出相应资料,去进行增加或删减的操作,及时清理无用的阻断系统正常运行的资料,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现信息管理的简单性和高效性。

2.4社会具体表现

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有关于计算机的课程,今年更是只有争议较大的电竞专业走入学校,不得不承认的是,信息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存在,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只要有关于科技,就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不只是面对考试,也是面向未来的职业生存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操作一些相应的程序,在短时间内高效且准确的完成大工程量的任务,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想象不到的优势,学校也在有意识的培养同学们在信息科技上的兴趣与能力,也说明了当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的热门和被社会的认可关注。

2.5当前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情况下,研究人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存在知识面的狭窄和经验的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的问题,不能对系统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和开发,系统的不足之处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不仅见到了初具规模的形态,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整修,在各种调试进行下,已经成功的开发了,并且在各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虽然目前很局限,只适合小范围的使用。但是,在今后的学习和开发研究中,相信这些科技的先行者一定能弥补不足,努力开发出一个大范围使用软件,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3进行VF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的意义

3.1当前发展状况

基于当前我国处理档案以及信息管理水平停留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手工应用较多,存在着效率低,保密性差,部分文件丢失,难以及时更新维护的问题,需要一种实现投入较少,在不浪费较多人力物力时间的前提下实现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行信息管理是大数据时代下所必须前进的趋势,面对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需求,也是越来越有难度的收集管理,局限于从前的处理方式,定会被时代抛弃。想要实现更为规划化和有效化的操作,对于信息技术的眼睛是一个必然方向。VF技术以其方便快捷,河大数据库的强硬条件被人们所熟知,也占据了信息处理行业中的大部分江山,所以技术性软件工程向更大行业范围内拓展,进行信息方面的处理与把控。

3.2应用环境分析

基于VF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需要一个相对较高的环境,需要性能较强的处理器,你需要较大的内存来支撑程序运行。我国各高校都会进行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考试,考试重点内容就是以VF为主以及相应的基础知识,考察技术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的能力。学生所必须进行的就是关于信息处理上的学习。不得不承认的是,VF技术有绝对的优越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学科。要依托绝对的计算机操作熟练度,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时代敏锐的嗅觉,对信息处理的专注与认可,通过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持续投入,以绝对严格的标准进行绝对精准化任务的执行。

3.3使用拓展表现

以vf程序为基础结合数据库进行管理分析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应用在档案管理上,在图书馆,医院登相关人流量较大工作单位中,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应用上就较为频繁。要保证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整个程序操作上的流利性。在财务信息的录入管理上也有很突出的表现,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的是以一个很难替代的作用存在的,解放人力,解放浪费的空间,保证信息精准,不能出现误差,计算机在计算上有着比人类强太多的标准与准确,可以很好的胜任这个任务。

4总结

信息管理系统,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传播的产物,而VF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承认。实现科学技术和管理系统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点明其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要作用,也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劣势一一表明,进行更好的完善发展,使之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内,为当前科技信息网络信息领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诗.不同信息管理系统间数据集成及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7(12).

[2]赵艳萍,拜得珍.基于C++.NET的台湾青枣种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3]袁超,付涛.新时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漏洞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7).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简答题 篇5

简答题

私学在教育发展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1)几乎完全承担了蒙养教育的作用。(2)对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3)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道家的价值取向。

(1)天道自然(2)人道无为(3)人生观表现为三大特点返朴归真;脱俗超迈;贵柔尚静

禅宗的主要思想

(1)佛性在心中

(2)顿悟成佛

(3)众生是佛

宋代是如何发展科举制的?

(1)实行殿试(2)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3)实行糊名和誊录(4)扩大录取名额

中国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影响?

(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2)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封闭性。

(3)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4)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5)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玄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上承秦汉道家思想,克服了汉代经学弊病,开创了糅和儒道的清新学风。(2)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3)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本体论思辨哲学的新阶段。

道的基本特性。

(1)根本性

(2)自发性(3)超形象性(4)实存性

(5)逆动性

墨家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1)兼爱互利(2)节用

(3)神教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1)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2)注重现实的理性精神(3)主客相融的自然主义情调

道教的民族文化特点。

(1)为家长制的封建宗法政权服务。(2)重视现世利益。(3)自然宗教和伦理宗教的结合体。(4)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5)兼收并蓄和明显的层次结构。

我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重农抑商政策。(3)政治伦理型文化模式。

古代书院形成了哪些优良学风?

(1)刻苦学习,深入钻研。

(2)注重创新求真。(3)尊师爱生,自由讨论。

(4)修身养性,重在做人。(5)关心时事,学政兼论。

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人文主义

信息管理概论问答题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已经踏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时代中, 人们享受着海量信息资源带来的各种便利。但是在享受信息化带给人们的巨大便利的同时, 信息的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被盗、垃圾信息、诈骗电话甚至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的重要秘密丢失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引起全球关注, 并且仍在持续发酵的“斯诺登”事件更是提醒人们, 信息安全的威胁就在身边, 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个人信息乃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深推进, 能够接触和使用信息设备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庞大。然而, 在这些人里, 绝大多数都不是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人员, 从而造成信息网络中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信息安全知识严重匮乏, 安全意识不强, 操作技能较差, 人员的整体水平与技术的发展存在极大的矛盾。这种矛盾造成信息管理者存在思想麻痹, 管理松散, 有章不循, 操作随意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大事来抓, 专门为此设立了相关机构进行网络反黑工作。我国也非常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对于保障一个国家的政治、乃至经济、文化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从事信息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专业知识, 而是一门应该面对整个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学习防范信息攻击的技能成为当务之急, 面向所有专业的“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应时代需求而生。而如何改革传统信息安全课程的内容, 在所有专业, 特别是非信息类专业中讲授信息安全课程, 使教学真正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结合课程特点, 改革教学模式

1.1“信息安全概论”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较为广泛, 除了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学科, 例如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等, 还需要了解法律、相关法规以及心理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 涵盖内容十分广泛, 既要掌握基本原理知识, 也要具备应用技术能力。

②“信息安全概论”的内容模块更新非常快。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享受信息的方式也在快速发展着。几年前大家还是主要通过计算机获取信息, 现如今, 手机、pad、各种家电都可以接入信息网络之中。伴随着硬件的发展, 操作系统和芯片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 获取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从硬件方面来看, 窃取信息已经不是窃听器、偷拍这样的老办法。随着电子, 微电子, 激光, 遥感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窃取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 窃取方式越来越难以防范;而在软件方面, 常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被发现的漏洞越来越多, 网络中的恶意攻击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涉及网络安全的报告每年都呈几何式增长。因此, 如果仍旧把授课内容定位在原来的知识体系中, 例如密码技术、网络传输的原理等来进行授课, 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③“信息安全概论”的实践性非常强。在信息安全的授课中, 要把深奥的理论变为浅显易懂的真实感受, 必须要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 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才能更好地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用这些技术, 如果离开实践, 课程的开展只会使学生兴趣索然, 摸不着边际。

1.2“信息安全概论”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信息安全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意识培训和专业培训 (表1) 。

意识培训重在强调信息安全意识, 一般由行政体系或者政治思想教育部门组织实施, 通过课堂理论讲授、观看录像等方式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此方式缺乏技术内涵, 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十分有限, 甚至因为缺乏对网络窃密技术的讲解, 一味强调信息丢失之后的危害会使得学生谈网色变, 正常使用网络都不敢的情况出现。

专业培训重在传授信息安全技术知识, 其中包括涉及个人的信息安全知识, 甚至还包括专业信息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类安全课程适用于信息类专业开设, 而对于广大非信息类专业,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由于包含了大量专业性极强的知识, 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迅速理解, 随着课程的持续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授课效果无法保证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 要对更多的专业以及更多的学生开设信息安全课程, 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必须进行改革。

1.3 教学模式的改革

结合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 针对信息安全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 我们选择从以下四个方面同时下手, 来扩大信息安全教育的适用人群 (如图1所示) 。

1.3.1 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现代条件下技术当然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但是, 信息安全课程要面向所有专业不同, 层次不同的学生, 换句话说, 学生所掌握的相关专业技术大不相同。因此对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本课程若针对全部专业的学生, 如果将信息安全技术作为重点势必出现老师泛泛而谈, 学生一知半解的结果。所以, 本文将重要教学内容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采取案例式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在现在的信息环境中, 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 怎样做会有危险, 怎样做是安全的, 从而让学生在意识上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况有了了解, 能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工作, 生活起到帮助作用。

1.3.2 结合实际树立学生的法规意识

信息安全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整理收集了一些单位, 企业等在信息方面的管理规定。让学生形象的了解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信息方面的工作法规。

对于意识的培养往往是抽象的。而且现在互联网十分普及, 很多问题往往不是老师讲过, 学生就认同。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接触到的各种情况, 以及规定有认同感, 在信息安全课程中必须注入足够的动力。

1.3.3 介绍相关的技术原理

仅有信息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技术原理, 通过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分析, 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安全威胁就在身边, 从而实现对信息安全要求的认同。这种方法让学生理解任何一种技术在带给人们积极地正面效应的同时, 因为不正当使用技术, 或者别有用心者有意识的非正常使用等因素, 可以导致负面效应。而就信息安全而言, 人们完全可能在充分享受信息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遭受因为信息的毁坏, 泄露而导致的灾难。

1.3.4 建设信息安全实验室, 开设信息安全课程的实践环节

文字上的技术介绍和口头的表达往往不能令人信服, 因此为了给学生加深印象, 还增加了信息安全实验环节, 通过实验室建立一个真实的浓缩的网络环境, 实验室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网络场景, 以及工作中常见的网络配置。在实验课中将学生分为攻、防以及普通用户等角色, 让学生在实验中尽情发挥, 将课堂上讲授的网络攻击过程真实还原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 授课过程中讲到的各种手段并非天方夜谭, 它们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从而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

2 实践效果

经过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之后,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经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成功的, 学生能较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各项内容, 课堂气氛活跃, 特别是在实验课程中学生动手欲望强烈, 参与积极性高, 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认知度大大提高。在每学期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 经过模式改革后的“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在大大增加了授课学生数量的基础上, 学生满意度提高了10%, 从而可以肯定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将繁琐复杂的理论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实践学习内容, 从而使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能够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集信息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水平和安全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安全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多目标的统一。通过危机意识培养, 技术解剖, 实践教学深刻揭示安全隐患, 最终提高学生的技术防范能力, 同时实现学生自身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自觉认同。借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 从而能够从容应对严峻而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

参考文献

[1]柳景超, 王志峰.“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CECP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8) .

[2]肖红光, 谭作文, 周亚卉.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实践, 2009 (4) .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大纲 篇7

1、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2、本课程给出的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

3、广义的信息资源定义?

4、讲义中赖茂生给出的信息资源定义。

5、信息资源的种类按照运营机制划分的种类?

6、信息资源的自然特性。

7、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过程)?

第二章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主要内容?

2、名词

信息安全:

计算机安全:

网络安全:

第三章

1、政府信息资源的特性是什么?

2、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答案也可以通过图形表示)

3、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第四章

1、公益性信息资源的特性有哪些?

2、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有哪些?

3、名词解释:

数字图书馆

第五章

1、名词解释:

1)企业信息管理

2)竞争情报

2、竞争情报对企业有哪些作用?

第六章

1、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哪些阶段?

第七章

1、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信息管理概论问答题 篇8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社会问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并掌握系统开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以做好开发前准备,并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开发方式和正确的开发方法。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

作为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的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技术手段复杂。

(2)信息系统内容复杂,目标多样。

(3)信息系统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

(4)信息系统所处环境复杂多变。

(5)参与者额沟通效果影响系统开发。

(6)信息系统建设受社会人文因素影响。

另外,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人机系统。人是信息管理的主体,如果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管理看作纯技术过程,那么许多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只有从更深层次探讨、重视非技术因素,才有可能解决困扰人们的“软件危机”。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是系统开发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要适应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需求,特别是要适应企业最高管理者的需求,不仅是现有环境下的要求能满足,而且因环境变化带来新的要求时,也要便于修改而使之适应;二是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环境,采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再造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基础工作,从而创造需求,使用户满意。

(2)效益性原则。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创造直接或间接、目前会长远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例外,必须着眼于效益。在技术上,不能片面追求最先进的技术,而应选择最成熟的技术;不能不惜代价地追求华丽的人机接口,而应该采用经济的、友好的、简洁的人机界面;不能只着眼于现有业务流程计算机化,而应该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发挥人机结合处理优势,再造业务流程。

(3)系统性原则。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实体内部进行综合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有着鲜明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和目的性。它的整体功能是由许多子功能有序组合而成的,与管理活动和组成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系统各子系统功能处理的数据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成而又共享的数据体系。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其功能和数据上的整体性、系统性。

(4)规范化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负责的应用软件工程,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规范去组织与实施。无论采用的是蚂蚁中开发方法,都必须注重软件开发工具、文档资料及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5)递进性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事实上,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管理工作对信息的需求和处理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需要更新换代,人才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贪大求全,试图一步到位不仅违反客观发展规律,而且使系统研制的周期过于漫长,影响了信心,增大的风险。为了贯彻这个原则,开发工作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电话:010-635320***网址:

然后分布实施,递进发展。系统的功能结构及设备配备方案,都要考虑日后的扩充和兼容程度,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

管理易学概论 篇9

管理易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易学管理观;是一门研究易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科学;是关于管理对象之变化现象模拟、变化趋势分析、应变法则揭示、应变谋略咨询的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部研究易经管理原理,提出个体人或组织、社会之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的管理哲学。

管理易学是一门以易经新的阐释方法为基础研究人和宇宙世界变化现象、趋势、规律和应变法则、谋略的交叉学科,即管理易学就是以易经为核心,以现代人惯用的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提出易经新释方法,通过推理、演绎、 归纳,以新框架、新体系、新模式对易文、易符、易数、易图等进行系统、规范的演绎、发挥、改造、创新,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构建管理易学体系。

二、建立

1996—2015年,甘肃学人王氏历经二十年科学新说易经, 演绎现代伏羲文化,首次提出“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并对易经之数、符、图、表、文进行了新的通释演绎,同时完成了由太极管理原理、阴阳管理原理、五行管理原理、变数筮法原理、现代易经预测原理、现代易经决策原理等构成的易经管理原理体系设计,完成了对该新说的普适性验证,形成了独具原创性的系统的管理易学研究成果,该项成果通过85篇管理易学研究论文全部刊发于国家学术刊物及学术数据检索系统,同时以《现代易经》、《现代易学》、《易经新传》、《金川易传》、《易经成功顾问》、《王氏易学》、《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变数易》、《变数易———甘肃王氏易学研究文稿复印资料全集》、《变数筮法》等13种不同版本在国内外传播交流,这表明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并作为现代易学研究标志性成果之一的管理易学即变数易已完成基本构建。

三、关系

管理易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管理易学直接以易经为核心,以易经新释方法为手段,通过严肃的科学态度继承了易经的义理法则精神;其次,管理易学以整个易经系统为对象,通过人文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手段,系统规范的研究未来未知管理对象的变化现象、变化趋势和应变法则、应变谋略,即管理易学是从哲学、文化学、管理学、预测学、谋略学、未来学、成功学等角度对未来变化进程进行全面的理性分析和研究,并概括出管理对象未来变化的现象、趋势、规律;再次,管理易学适度吸收了哲学、文化学、管理学、 信息学、预测学、谋略学、未来学、成功学等现代科学的成果, 对易经中消极的部分进行了改造,即管理易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关系。

四、对象

管理易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辞)、 爻辞的变化现象和变化意义,即按照管理易学的实际需要,应用易经新释方法,划分变化时期和变化阶段,实现变化模拟 , 分析变化趋势,揭示应变法则(管理法则),提出应变谋略(管理谋略),以构建管理易学体系。

五、内容

管理易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管理易学概论研究。主要包括管理易学的概念、建立、 关系、对象、内容、重点、特点、意义、方法、用途等。

2.管理易学方法研究。主要是提出符合管理易学发展需要的易经新释方法,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方面实现对易经诸卦(爻)即管理对象不同时期(阶段)的全过程、系统化、图文化研究,提出新释理论。

3.管理易学原理研究。主要包括理念、范畴、方法、规律等,通过太极管理原理、阴阳管理原理、五行管理原理研究, 形成易经管理原理即管理易学原理体系。

4.管理易学体系研究。主要指应用管理易学基本理论对易经诸卦(爻)按管理对象不同时期(阶段)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方面进行简明、规范、理性的阐释,形成内容完整的管理易学体系。

5.管理易学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筮法原理研究、决策原理研究、案例研究等,通过变数筮法原理、现代易经预测原理、 现代易经决策原理、变数经等研究,提出应用管理易学理论进行咨询、决策的程序、方法。

六、重点

(一)方法研究

针对易经阐释及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的诠释习惯,从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由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构成的易经阐释方法体系,提出重要的易经“变数”概念,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二消息卦、三十二对错卦、六十四卦等经典易图的量化模拟表示及六十四卦变化模拟简表、六十四卦变化模拟表谱的形成成为可能,从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文字化等方面对易经经文的现代阐释进行开创性研究,增强易经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二)原理研究

管理易学原理即易经管理原理主要包括:

1.太极管理原理。将易经之太极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定义太极管理的概念,并对其内涵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太极管理原理,形成太极管理法则体系。

2.阴阳管理原理。将易经之阴阳理论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依据易经阴阳理论,定义阴阳管理概念,分析其内涵特征,提出阴阳管理方法,探索阴阳管理原理的应用问题。

3.五行管理原理。将易经之五行理论与管理进行对接研究,依据易经五行理论,定义五行管理的概念,分析其内涵特征,提出五行管理方法,探索五行管理原理的应用问题。

(三)体系研究

管理易学体系由六十四卦爻的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部分子系统构成。

1.变化模拟系统。变化模拟也叫管理模拟,主要包括分析卦、爻的相对变化能力,并可从变化性质、变化方向、变化结构、变化能力、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环境、变化趋势、变化模式等方面模拟卦、爻的变化规律,破解卦、爻的变化奥义, 使卦爻辞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图表化表达,同时,完成对卦爻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经典易图的数字化表达。

变化模拟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变化模拟;……;(64)未济卦变化模拟。

每卦变化模拟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变化模拟 + 该卦之六个阶段变化模拟。

2.变化趋势系统。变化趋势也叫管理趋势,主要是分析卦、爻的变化现象、变化状态、变化环境、变化特征、变化意义等变化趋势。

变化趋势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变化趋势;……;(64)未济卦变化趋势。

每卦变化趋势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变化趋势 + 该卦之六个阶段变化趋势。

3.应变法则系统。应变法则也叫管理法则,主要是揭示应 对卦、爻变化趋势的法则即观点、理念、思路、原则、重点等。

应变法则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应变法则;……;(64)未济卦应变法则。

每卦应变法则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应变法则 + 该卦之六个阶段应变法则。

4.应变谋略系统。应变谋略也叫管理谋略,主要是提出应 对卦、爻变化趋势的谋略即方法、对策、措施等。

应变谋略系统由64个子系统构成:(1)乾卦应变谋略;……;(64)未济卦应变谋略。

每卦应变谋略子系统 = 该卦所处时期应变谋略 + 该卦之六个阶段应变谋略。

(四)应用研究

1.筮法原理。主要从概念、装卦、解卦、筮例等方面对变数筮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要论述。指以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为基本原理,通过对易之数、符、图、 表、文进行通释演绎后创制新的筮法。具体而言就是以1、3、 2、4、6、5分别象征某卦六爻的位置、变化能力,以 +、- 分别象征卦、爻的变化方向、相互关系,以此分析事物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变化现象、变化规律。即以周易六十四卦爻与卦爻变数综合而成现代筮法,运用变数论,确定卦爻的变化属性,规定由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构成的卦爻辞,并以变数易的卦爻辞进行断卦。变数筮法要避开周易传统的卦爻辞之综义,开掘、发现、演绎、创制新的卦象、爻象全图。

2.预测原理。定义现代易经预测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 明确预测要素、预测程序、预测原则,提出由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现代易经预测方法体系与现代易经预测程序图,实现易经预测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对接研究,为实现易经预测的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进行有益的尝试。

3.决策原理。提出现代易经决策的概念、特点、分类、任务,明确了决策要素、程序、原则,提出现代易经决策方法体系、决策方案主要内容、现代易经决策程序图及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图等,初步实现易经决策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对接研究,为创新易经文化,提高易经的现代价值并实现易经在决策咨询应用方面的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奠定重要基础。

4.变数经。主要通过概念、序卦目、变数经卷上、变数经卷 下、应用等对变数经进行概论创制研究。

七、特点

管理易学的特点:(1)系统性.管理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既具有归整性、闭合性、循环性,又具有开放性、交集性、释放性,这个大系统由管理易学概论系统、 易经新释方法系统、易经经文新释系统、易经易图新说系统、 易经易数新说系统、易经术数新法系统、管理易学研究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还可分层。如,易经经文新释系统由六十四卦卦象、卦辞及爻辞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由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四个分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须用系统理论方法进行局部与整体研究。(2)规范性。管理易学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新释方法规范、案例规范、经文新释规范、易图新说规范、易数新说规范、易经术数新法规范、管理易学理论规范。新释方法规范主要体现在用现代人惯用的数字、符号、图形、语言等科学手段和表述方式对易经进行规范阐释;案例规范主要是用各种阐释手段对易经结构系统、易图(表)、卦象、卦辞及爻辞进行规范的模拟分析和阐释演示;易经术数新法规范主要是预测的概念、程序、原则、分类、方法规范;管理易学理论规范主要是太极、阴阳、五行等管理原理的提出要规范,决策的概念、程序、原则、分类、方法和评价等要规范;经文新释规范主要是用易经新释方法对六十四卦卦象、 卦辞及爻辞的现象和意义进行规范阐释;易图易数新说规范主要是对易经的图、数进行规范的演绎、发挥、创新,形成新的易图、易数。(3)交集性。管理易学具有明显的交集性。首先必须坚持易经的基本精神和主体法则。其次,充分吸取近现代象数、义理、新术数、数理科学等各派易学大家的优秀成果,再次,利用哲学、文化学、管理学、信息学、谋略学、预测学、未来学、成功学等现代科学理念对易经中的消极观念进行适当改造、补充、提高。(4)综合性。管理易学研究具有综合性。其一,在研究手段上要体现出综合性;其二,在易经的数、 符、图、文等新释方法上要体现出综合性;其三,在经文新释上要体现出综合性。(5)简明性。管理易学研究具有简明性。 其一,研究方法要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规范、标准;其二,易经新释方法、易图新说理论、易数新说理论、易经术数新法、 管理易学理论等要体现出科学、易用的特点;其三,易经的数、符、图、文等新释要体现出简明、易懂、实用的特点。(6)实用性。管理易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一,易经新释方法研究,构建易经经文新释系统,这是弘扬易学精神,复兴中华文化,加速中国管理哲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其二,通过易经术数新法和管理易学理论研究,提出易经预测和决策的技术手段和应用模式,使易经在管理、预测、咨询、决策、成功、励志等领域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以此,使易经继续为现代社会发挥群经之首,智慧之源、成功宝典的作用。

八、意义

管理易学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探索管理易学理论体系,不断发挥易经的哲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管理价值、预测价值、咨询价值等,以弘扬易学,发展中国哲学,繁荣管理科学,传承中华文明,造福全人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具体而言,其研究价值表现为:

1.抓住易经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从易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看,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对管理易学构建进行概论性研究,提出易经新释方法、易图易数新说、易经术数新法、管理易学基本理论、管理易学原理,完成对易经经文新的阐释,而这正是管理易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根本问题。

2.提出易经新的阐释原理和方法体系。该方法必须结合 管理易学需要能够确定易经新释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

本手段、基本方法,重点对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四大手段进行规范设计;对易经结构系统,六十四卦次序排列图、卦象、 卦辞及爻辞的现象和意义的案例进行模拟分析和阐释演示, 并证明该基本原理的系统性、规范性、简化性、合理性、适用性、科学性。

3.整体构建管理易学体系即易经新的数字系统、符号系统、图形系统和语言系统。从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 应变策略等四个层次,完成对卦象、卦辞及爻辞的改造、创新、 发挥,从而全部实现对六十四卦卦象、卦辞及爻辞的现代的、 规范的、系统的原创性改造和完善。这样管理易学的基础和核心就能显得更加强大。

4.全面阐易经的大旨、大义。依据易经新的数、符、图、表、 文阐释方法,通过吸收现代科学理念和中华优秀文化价值,适度对易经中的消极观点进行改造,使易经的大旨、大义在管理易学之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实现同步双重表达。

5.为管理易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模式。通过提出易经术数新法和管理易学理论,依托易经新的经文阐释系统,为易经在预测、咨询、管理、决策、励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鉴于应用方法简单、易懂、实用,更乐于被现代人所接受、使用,更有利于展开预测咨询, 也要符合现代管理咨询的规范要求,使易经为个人或组织(企业)等提供的预测、咨询、决策、策划服务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要求,从而解决易经在应用方面与现代管理的对接问题。

6.对易经阐释方法进行开创性研究。要突破传统的注解、 表述方式,从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由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手段构成的易经新释方法体系,并创建由变化模拟、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大系统组成的管理易学体系。由此可见,管理易学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内容上同步对易经进行系统、规范、集成、简明、实用的改造、补充、发挥、创新、完善。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不仅能够完整的表达卦象、卦辞及爻辞的现象和意义,而且必须抛弃深奥的玄学语言,更加符合现代人学习、传播、应用知识的习惯,使读之、用之、研之不在入坠烟海,扑朔迷离, 神秘莫测,晦涩难懂。因此,管理易学必须对易经阐释方法进行开创性研究,提出当代管理易学研究的新方向。

九、用途

管理易学使易经成为一部充满着中国古代哲学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管理价值的哲学书、文化书、行为书、道德书、管理书、信息书、预测书、咨询书、策划书、谋略书、未来书、成功书、励志书、宝典书,即管理易学使易经成为揭示易经变化奥义,讲授商贾百工修炼智慧的励志经典———中国人自己的成功学全书。管理易学可供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文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经济专业的师生参考研用,也可供社科院、相关研究院所参用,也可供从事传统文化咨询服务、现代管理咨询策划等相关产业的人士使用,也可作为培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士、职业经理的教本。

摘要:构建管理易学是现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从概念、建立、关系、对象、内容、重点、特点、意义、用途等方面对管理易学进行概论性研究。

上一篇:二手房装修合同及清单下一篇:动感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