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

2024-09-25

谈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精选8篇)

谈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 篇1

谈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

谈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

浅谈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而且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并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立人”教育,浅谈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而审美教育不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而且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审美教育更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实现。那么,怎样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对此,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审美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

1、教育目的一致性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促使人形成特定阶级、集团所需要的政治意志、特定社会所设定的法制、道德等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思想品质、伦理道德、人格修养、行为规范等教育。”而审美教育“着眼于人的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有其一致性。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完善人的伦理结构,而审美教育有利于人的伦理结构的完善。因此,由于目标的`一致性,在素质教育中,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以美成善,以善成美,互为内容和手段,共同发展与提高。

2、教学方法互补性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理性性相对较强,“以理说理”,多数具有强制或半强制性质,它是一种刚性教育。而审美教育却是一种柔性教育,它“以情动人”,能充分体现了美使主体产生“直观自身”的愉悦,它给予人的心灵自由。刚柔相济,使学生不需要通过意志努力来观照,在自然而然中获得相应的认识。例如,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时,面对革命先辈、志士仁人的种种摧人泪下的悲壮美、崇高美,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的激动、仰慕、崇敬的情感体验,注重体验是不需要说教、强制灌输的。学生在“直观自身”时,外在的“他律”(社会的道德规范)不由自主地转化为“自律”(成为人自身内心的要求),从而趋向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高尚。

第二、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结合WBR

《美学与美育》指出:“审美教育有利于智力教育任务的愉快完成,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的发展,教育文摘《浅谈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智育包括知识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审美教育的作用又主要体现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想象能力的培养,而审美教育也必须以一定的智力教育为基础,为前提的。因此,二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助于智力结构的完善和审美心理结构的成熟。 1、活跃学生思维 “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学生的智力教育形式多数在课堂上,而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获得大量信息,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智力活动中,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美的形象性、情感性特征,在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感。这时,美感同时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2、增添教学情趣在智育中,整个过程往往显得比较理性化,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中。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美育,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消除教学过程中由于理性而带来的焦虑感和疲倦感,而且有助于增添了教学情趣,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

3、提高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智育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要经过接受、消化的过程,最终实现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要求。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渗入审美因素,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对“知识”的感知,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不但情感得以丰富,思维得到拓展,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审美的愉悦中升华了理性的思考。

第三、审美教育与身心教育的结合

《心理学》指出:“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人的体质结构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物质基础,体质结构的改善直接影响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青少年与美》指出,审美教育能有效促进“良好的体质、体能的提高,能使大脑发育更为完善、感官能力更加增强”。也就是说,注重审美教育,最终能有效地促成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实现。因此,加强审美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强壮体质体能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没有结实的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有人体美。”而人体美表现在健康的体质和体能上。《青少年与美》指出:“体质、体能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魄,而强壮的体魄是通过体育活动实现。”体质、体能教育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美。因此,注重审美教育,在教育中渗入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等,不但提高审美修养,而且帮助“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自己的形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即心理素质教育。传统教育中比较重视教育的“显性”的目标,诸如,人的品行行为、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发育等,往往忽视“隐性”目标,如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因此,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是使人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社会心理等得到协调发展。 3、培养良好心态审美教育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它对物质功利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其本质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当一个人对物质世界有所超越时,往往表现出一种适宜的心理状态,心情愉悦。在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帮助学生面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无论面对困难,或者面对利益,都能够保持一种平常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良好的心态。总之,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各种教育活动中。在素质教育中,渗入审美教育,不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更为丰富,而且给素质教育找到了应有的形式和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谈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 篇2

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学校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的场所也是多样化的, 在这种教育场所中, 少儿图书馆是社会最主要的教育基地之一。正如蔡元培先生说过的:“教育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 第一是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求知欲, 提高其道德修养水平, 扩大其知识面等诸多方面, 都起到了与普通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效果。利用少儿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 其中就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1 少儿图书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地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 素质教育的核心含义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少儿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精神文明阵地和社会教育机构, 具有独特的教育特点和作用。相比课堂教育而言, 青少年图书馆的书籍报刊资料更像是无声的老师, 容易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影响。在少儿图书馆中, 少年儿童能够接触到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知识, 认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里青少年可以读到近、现代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使他们认识到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让他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了解到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也能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少儿图书馆的图书资料, 也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区分善与恶、美与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其认识社会的思辨能力, 提高其融入社会的道德标准。

2 少儿图书馆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 是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机构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理念上的差别是,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对青少年知识水平的提高, 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部的教师传授, 而更着眼于青少年自身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汲取。少儿图书馆以其丰富多彩的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 为少年儿童扩大知识面、提高智力水平、陶冶情操和增长才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有利于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培养其用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和求索态度, 有助于少年儿童受到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综合教育。不仅如此, 少儿图书馆的书籍资料需要经过一点的筛选和搜寻才能获得读者需要的材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青少年的信息搜索和主动学习能力, 这也是课堂中那种灌输教育所不可企及的。也正因为如此, 少儿图书馆可以成为少年儿童开发智力的大后方, 不仅成为少年儿童终身教育的起点, 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

3 少儿图书馆为少年儿童创造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培养青少年主动学习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而这种创造性是人才多样化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读课外书的习惯、自学的习惯和随时阅读的习惯都离不开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学校。在少儿图书馆, 少年儿童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有选择地、自如地阅读书刊资料, 参加读书活动。这势必大大调动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自学能力, 丰富各类知识。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少儿图书馆能够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适宜场所。

4 少儿图书馆在培养少年儿童心理素质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也是在面临竞争压力时的一项重要素质, 因此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学认为, 读书作为一种自我学习的手段, 同样可以起到自我放松的作用读书可以缓解或消除生理、心理疾患, 促进身心健康, 同时, 也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汲取知识而增进自信, 改善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 是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少儿图书馆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全面掌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诸如个性塑造、人格心理、心理障碍矫治、记忆开发、心理保健及情感问题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建立起品种齐全的有利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的特色馆藏体系, 使青少年在阅读中掌握心理保健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

5 结论与建议

在性格成长方面, 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强, 性格可塑性大, 看问题容易出现偏激、片面的心理特征。因此, 青少年的阅读倾向往往并不稳定, 其对图书内容的鉴赏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在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需要少儿图书馆工作者认真、细微地观察分析,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首先, 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新书故事会、诗歌朗诵讲座、报告会、书评、读书心得交流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 有利于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能力, 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次, 还可以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兴趣爱好, 安排组织各类兴趣小组, 发展少年儿童的个性特长, 例如组织爱好航模的小读者进行航空图书阅读交流会, 让小读者主动参加到读书活动中去, 提高与他人交流知识的能力。最后, 少儿图书馆应紧密配合形势、重大节日和革命纪念日,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读书活动之中, 发挥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 使少儿图书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李全英.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少儿图书馆 (室) 的教育职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2) .

[2]王晓东.少儿图书馆应发挥素质教育优势[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2 (1) .

[3]林丽萍.图书馆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 2006 (1) .

浅谈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篇3

一、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时间久了孩子会想,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什么呀?所以,家庭生活气氛潜移默化的熏陶不可忽视。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举个例子,我儿子上学时,语文和数学成绩都不错,但外语相当得差,当时也怪我太大意,我想外语也没什么呀,只要把单词背熟就可以了,平时也没怎么关注他的外语学习,顺其自然地学吧。没想到期中考试成绩下来,我傻了,只有50分,我气到了极点,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回家一定狠狠地揍他一顿。但平静之后一想,还是不行,如果采用暴力手段,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后果将多么可怕呀!于是,孩子放学以后心情不是太好,我出乎意料地没有打骂他,我故意问他:“自己觉得考得怎么样?”他支吾着:“外语不好。”“你自己说怎么办,是参加课外辅导还是自己努力呢?”孩子哭着说:“我自己努力,妈妈你放心,给我点时间,我每次考试增加十分,总有一天我会考一百分的。”我鼓励着说:“好,我看你的行动,等你的好消息,你一定行的,儿子。”以后,每天放学,孩子写完作业就写单词读课文,还主动地让我考他,一个月后,月考成绩下来,他考了80分,当时孩子激动得满脸通红,我鼓励他说:“这次考得就很好啊,继续努力呀。”他说:“妈妈,我一定继续努力,原来外语也挺好学呀,不是特别难啊。”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儿子拿到了一百分,我高兴极了,心想,当初多亏没打他,如果那样,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

三、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我们一定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与孩子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四、父母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要反思当孩子心中委屈时,是否愿意向你倾诉?孩子是否会主动告诉你对于某件事的看法

无论工作多忙,你是否会留出一些时间给孩子?当你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也正是审视亲子关系之时。

由于我的专业知识有限,以上这些体会非常浮浅,本人建议,由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整体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浅谈素质教育 篇4

在穿越岁月的时空里,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时代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的幽默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自我和他人情感交流能力。而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所受的家庭教育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 他们重在智力的培养,重在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往往忽略了个人能力及其它素质的培养。

而在学生中间也会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口角,关键在于他们大多数还不知道怎样很好的与人相处,既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又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缺点。因此对于老师、同学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并不能以好的态度去接受,毕竟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感悟。?

1.首先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很有必要、大有益处。?

作为一代的传承者,受祖辈们思想的影响,一些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发扬光大。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对子女文化知识学习要求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束缚着家长们的思想,子女的学习成了家长们心理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压力”,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情商,也很少考虑孩子的自身感受及精神所需。如今我市各校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在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我们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后,相信很多孩子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态度会有所改变。?

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与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追求“三个适应”即: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并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授知、育德、育能、益生”的教学观。授知:即授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育能:即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做到学、思、用结合。育德: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益身: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益心:即让学生的心理负担适度,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3.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课堂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使教师把鼓励带入课堂,把尊重带入课堂,把信任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在理解和宽容中得到成长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建立一种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阶段就有一种能主宰自己与社会的人生体验,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通过增强集体意识、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学会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缓解紧张与失败情绪,以成功经验增强成就感、自信心,相信自己会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树立责任心,学会自我引导及与别人有效沟通方法,从而提高情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4.把学生培养成丰富情感的人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国泰民安,国强民富”“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根植于祖国的土壤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彰显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亲情情感:它是人间一种最真诚、最无私、最质朴、最厚重、最温馨的情感。“母爱无私,父爱如山”教育学生爱父母;培养学生的友情情感:友情是人间永恒的话题,友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情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爱是幸福的港湾”。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生活的精彩,有了爱才会心存感恩。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

浅谈音乐素质教育 篇5

修武县县直幼儿园:刘新明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以音乐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积极探索,以音乐教育为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情感陶冶,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而且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 选择合适题材 丰富活动内容

〈1〉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尤其注意这一点,让幼儿在玩中学,使孩子们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进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之中,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以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如: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辅助以摇摆拍手的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在他们的心中播撒兴趣的种子;打击乐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促进音阶和节拍掌握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多声部的节奏;让孩子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儿音乐潜能。

二 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切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在此动力之下幼儿会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对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总会主动,愉快去探究它。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呢?

〈1〉增强活动内容的故事性

在音乐教学中将根据活动内容自编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活动过程情节化,创设了很好的活动情趣。在开展音乐欣赏〈赶花会〉这一活动时,我们首先出示“花会”场景图,然后,音乐响起,故事讲述:在美丽的云台山脚下,有一群可爱的鸭子,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要去赶花会,他们游过小河------看,有漂亮的一串红,美丽的菊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经过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音乐活动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2〉表演游戏渗透与教学活动中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情趣,而且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歌曲〈蚂蚁搬豆〉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创设的“蚂蚁洞口”旁,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情景表演,当小蚂蚁回洞中叫来好朋友,抬着大豆一起走时,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活动有滋有味,学生情绪饱满。

〈3〉结合电教手段 提高活动效率

孩子们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性强,利用电化教学会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使幼儿进入情景。在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这一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课件,在活动导入部分,出示动物狂欢图:美丽的大森林,住着许多动物,长颈鹿,大象,小鸟,乌龟,小猴子等,孩子们仿佛来到了动物的王国,很快进入了活动情景中;图谱设计时,我用小猴子吹喇叭的动画插件表示音乐的引子部分,用狮子的脚印和小喇叭分别表示狮王和小动物们的音乐形象,图谱形象生动,使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曲式结构一目了然。

<4>师幼互动营造愉悦氛围

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和朋友间的互相关爱,建立起了一种轻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活动时,小鸭子的身边会有鸭妈妈的陪伴,和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三 插上想象翅膀 提升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

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春天在那里”我描绘了一幅……把小朋友带进了春天的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孩子们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如:听了缓慢的以长音为主的音乐会想象睡觉时妈妈唱的摇篮曲,而听到欢快以短音为主的音乐时会想象小白兔活泼跳跃的样子。由于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来自于生活,而且与孩子们的生活想吻合,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共鸣、反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陶冶个性,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素质和创造力也的到了提高。

幼儿教育一定是从细节着手

所有东西都不是能吃的都是好东西,同样,很多事情也不是学多了都是好事情。今天,在好育园的论坛里看到一位妈妈发表了关于“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给孩子听”的不同观点,深受启发。

是啊,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里,已经没有了很多的教条很多的限制,尽早尽快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性?孩子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等等诸如此类该知道却该什么时候知道的事情都早已成了早期教育里的内容。那么今天这个故事究竟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如这位妈妈说的,如果在故事里,恶毒的皇后想要杀死白雪公主;皇后极强的嫉妒心容不得别人一点比自己好等等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拿来给孩子做以解释?

丑恶的现象是存在,美好往往比较脆弱,在丑恶面前去平衡它,那么就是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最好教程。孩子会好奇为什么别人比自己漂亮了就要嫉妒呢?那么自己应该学习书本上的、学习故事里讲的哪些东西呢?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

首先,我们必须让自己正确的去认识这类问题,从美好的一面引导孩子喜欢故事里的人物;

其次,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物?喜欢她那些值得喜欢的地方?尽量让孩子自己讲出她喜欢的理由;

再次,帮着孩子去深刻认识故事里的人物特色,给孩子讲讲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别人会很喜欢的?什么的做法是错的,别人讨厌的?引领孩子去意识到自己做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最后,不要忘记在塑造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尽量不要去用憎恶的语气去批评诸如丑恶的现象或者人物。同样,也可以站在另外一个立场讲给孩子那样子或许也有可能它存在的理由,这样,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就学会了如何去为他人着想,可以锻炼出孩子的大度宽容的气度;

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篇6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但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多年,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农村教师,我想谈一谈我所看到的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意见。

首先,我想谈一谈关于家长、教师、学校对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认识。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实施力度很不明显,其中家长对素质教育的了解不够,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只是一味的追求孩子考高分数,大部分家长都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这所学校。这一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家长的评价方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如果你的学校没有达到家长对分数的要求,很可能面临生源不足甚至撤并的可能,然而如果按照家长们的要求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这一情况严重的撤了素质教育进行的步伐,甚至于导致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停滞不前无法进行。

这一根本问题是必须得到解决的,作为老师学校要不断的向家长宣传关于素质教育的知识,并且更要加大实施力度让家长们看到素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

再就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失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缺乏,一个教师独顶一个班,教师配备不合理,老师都是全能的,什么科目都教,学生每节课面对的都是这一个老师,老师一整天都面对这一班的孩子,没有时间调整、反思、进步。也没有老师老师可以交流进步,因为没人跟你教同样的学生,自己每天都面对的孩子有时候都看不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老师变的消极,没有成就感。

2.学生课程单一。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不是语文就是数学,至于音体美课学生们恐怕想都没想过。每天每节课都是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农村学校的实施目标也是非常单一的,就是参加中考,高考,让孩子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这都是与素质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向背驰的。

3.教育经费既教育设施短缺。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短缺,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竽见影。在资金分配上,县财政是以中心校为单位进行支出预算。下发后归中心校管理。历史遗留债务,危房的改造等使有限的资金,能用于隶属学校的也已不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像我们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都是混为在一起的,一个教室多种用途。活动室,实验室等都没有。甚至,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更不要提什么微机室,电教室,音乐教室了。这些对于素质教育中提到的全面发展是完全没有做到的。

素质教育的发展以上问题都是要解决的重重之重,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完善教育设施,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给孩子创建完善合理的学习成长环境。再就是教师配备上面,在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教师的配备,缩短城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异,让农村的孩子可以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长环境。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教师自身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推动素质教育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由以前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向学生是课堂的主导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3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个人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小组学生的互动等。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是也使自已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需要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来培养。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其改革和发展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的重视下,通过持续的投入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谈素质教育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对象,内容,路径,归宿

一、素质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学生

对素质教育对象的界定问题, 教育界不乏争论。但令人遗憾的是, 其中不乏对素质教育对象的片面观点:素质教育的对象当然只是学生, 因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是受教育者单方面的事, 不是学生又是谁?这种观点己进入了素质教育对象的误区。我认为素质教育的对象有两个方面, 即学生和教师, 而且素质教育的对象首先应该是教师, 其次才是学生。

二、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谁来进行

施教者必须首先进行自我素质教育,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和科学要求。施教者自己无素质, 何以教人素质?施教者自己低素质, 何以教人高素质?中国自古重视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 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 究竟谁来完成?一是学校, 二是教师本人。学校依托法律条文和各种规章制度等, 利用约束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对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 只是一个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则是教师本人对自己进行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本人合力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措施上, 可着力于“七抓”:一抓师德建设;二抓法制建设;三抓教育理论修养;四抓文凭达标;五抓知识更新;六抓“五大能力”, 即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动手操作示范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学术科研能力;七抓“三机制建设”, 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

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究竟从哪些方面入手

施教者自身的素质教育到位了, 就会形成“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好办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抓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既重理论诱导教育, 又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可从“三德”做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二抓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不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 是寸步难行的。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列之中, 要依托良好的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三抓特长技能素质教育。这个以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革命的新世纪, 要求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特长与技能, 去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不仅要从学生的合格上做文章, 而且要从特长技能上做文章。可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等方式去施教, 打造特长技能型学生。四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既要开好体育课, 推行两操, 搞好课外文体活动, 增强学生体质, 又要针对心理问题, 上好心理健康课, 搞好心理咨询与辅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 提升耐受挫折的能力。五要抓审美创美素质教育。可以说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既要开设美育课程, 使学生学会正确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循序产生创美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创业行为、创美成果。

四、素质教育归宿何在

浅谈素质教育 篇8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优化创新

推行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如何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从三个方面简论如下:

一、教师要不断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讲政治,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掌握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等。

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甘为“人梯”,愿作蜡炬,安于清贫,苦于寂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永远和学生在一起,教师需要的是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爱心。

所以,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才能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感化效能。教师,只有具有较深哲学基础,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发展观、教育观等。教师应具备较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并在广博的基础上,向某一领域精专发展,而形成博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以及其他新兴教育理论基础,它是指导教师认识和掌握教育的内在规律及基本原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实践教学过程,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根据。教师应具备现代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应用的基础知识。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要读书,要思考,要实践。要具备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人的心理健康是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伴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程度的空前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门类、多规格的趋势。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教育走向哪里?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战略思想。为适应这一思想,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解放,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是它的两个基本特征。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共性和个性的客观规律。因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才华禀赋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应热情鼓励他们成名成家,进行理想教育,及时发现、评价、培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表现的突出才干,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适时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特长,尤其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每颗星星都发光,让每片花瓣都散发芳香。总之,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创学校全面育人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的生动局面。

三、素质教育要优化创新

江泽民同志近几年来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迎接未来科学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党中央如此强调创新素质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上一篇:六上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下一篇:企业文化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