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2024-09-19

七上《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七上《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概述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补充: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① 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② 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③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④ 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访谈、写作和评价 活动设想 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本次活动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提倡说真话、诉真情。另据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建议,打算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选代表讲评自选范文。教师仅在各阶段进行指导和最终进行评价。课前准备

一、思考回顾 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和《〈世说新语〉两则》等,理解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妈的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再作具体的访谈指导。

二、访谈指导 ① 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② 选择“妈妈的唠叨”的同学,应静下心来听听妈妈唠叨的内容,和爸爸谈一谈关于“妈妈的唠叨”的话题。

三、谈话指导 ① 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② 尊重长辈,文明礼貌,避免争吵。③ 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④ 做好访谈记录。

四、作文要求 ① 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② 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③ 字数:600左右。

五、评改指导和要求(让学生对作文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写作技巧有切身的体会,并自己发现作文的优点和问题,往往更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本次作文评价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交给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制定评分细则和对学生白评、互评的具体要求。)

1、根据作文要求确定评分细则(满分100分): a.文从字顺,满分20分。(错别字2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b.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c.能体现出“我爱我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d.内容充实10分,文面工整5分,字数达标5分。

2、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① 自评: a.朗读作文,发现和修改错别字、病句。b.细心阅读,根据评分细则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评价。C.写50字总评。② 互评: a.四人一小组共同评改,每组四篇,要有旁批,有50字总评,有四人签名。b.各大组挑选出范文两篇,并推选两人下次课讲评。(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

3、学生讲评(把作文讲评交给学生去做,一方面可以强化这种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学生讲评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指导,指导是否到位。)初次试讲,学生往往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如“我觉得这篇作文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但有少量错别字”等,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作文中的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编作文文从字顺,如‘„„’一句就写得很美。” 课堂上,各大组主讲人总评之后,教师应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评价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班不同的情况,着重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和作文评改、讲评过程进行评价,肯定作文前的有效准备,表扬认真评改的同学(尤其要表扬他们对自己、对同学负责的处事态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一、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二、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

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小结: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3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篇4

课题:《世说新语》 第 1 课时

设计人 审核人 执教人 教学预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说新语》及作者。

2、积累文言词汇。

3、翻译《咏雪》,理解文章内容。

二、学习“三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翻译《咏雪》,理解文章内容。

3、易错点:注意“不”的读音。

三、课堂流程:

(一)第一环 温故导新 温故(两小儿辩日——学生背诵)

1、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体,第一个“文”指书面文章,“言”指写、表述、记载,后一个“文”指作品、文章。它与现代汉语同出于古代口语,因此,它的语义与语法的表现形式,大体一致,只是略有差异。

课前修订或操作 注意事项

2、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

简洁,典雅。

3、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是什么?

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导新

《世说新语》及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选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第二环 自主合作 新知初探

3、指导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生字注音(可参考课文注释或字典)。太傅()

差可拟()

骤()

韫()

奕()

凝()(3)、解释下列词语。内集:

儿女:

俄而:

欣然: 未若:

差可拟: 讲论文义:

因:

(4)、听朗读,注意读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5)、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6)、理解字词句,试着翻译课文《咏雪》。

(三)第三环 师生对话 探究新知

4、点拨拓展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A、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B、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A、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B、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强化训练

(1)、生字注音

太傅()

差可拟()

骤()

韫()

奕()

凝()(2)、翻译下列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四)、归一总结: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词汇下一篇:对土木工程地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