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性议论文

2024-10-22

想象性议论文(精选8篇)

想象性议论文 篇1

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

(梁晨曙)(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08级)

【摘要】:

李白,他是中国诗坛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想象神奇,变化无端,句式长短错落,诗风雄奇奔放飘逸。特别是李白诗歌善于运用神话、幻想和夸张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伸缩来表现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以及同黑暗现实的尖锐矛盾,处处显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想象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盛唐诗歌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是中华文学宝库中浓浓的一笔。他以其高超的创作技艺,非凡的创作手法,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创作了一首首优秀的作品。他所遗留下来的千余诗篇,或雄奇瑰丽、变幻多姿;或豪迈粗犷、不拘一格;或轻盈洒脱、清丽可人,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赞扬了李白诗所具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其中强烈的想象色彩则是最主要的方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宏伟,气势磅礴,都是传颂千古的名诗佳句。这类诗篇,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高度统一,创造了继屈原后,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上的又一高峰,将诗歌的想象色彩推到了一个极致。

一、李白诗的想象具有丰富多样性

李白不仅遵循着这一艺术规律创作了他的浪漫主义诗篇,而且引人注目的是,李白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并且是超凡的,他想象华山的仙女:手把荷花,裙阔带当风,在空中飘然而行。在《鸣皋歌送岑征君》中,诗人更是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鸣皋山冰封雪飘;山高水深的艰险环境:河水汹涌澎湃,冰块参差如龙鳞如刀的小船难以径渡;山势高峻,天籁嘈嘈;白雪盖天涯;有如大风吹海掀起的层层波涛;山峰直耸入天,星挂山崖;那山势使猿熊惊颤吐舌,使巨石丧魂落魄、群相呼号。在《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对天姥山景物和神仙降临场面的描写更显示了人物的 想象力。李白正是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在作品中描绘了一系列神奇的人物和神异的场面环境;创作了一篇篇优秀的浪漫主义诗篇。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二、李白诗的想象具有神奇性

当诗人李白澎湃的诗情无法用平常的形象来表达时,他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幻想和夸张进行想象。

描写对像的神奇性是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又一重要特征。首先,李白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往往具有超凡特异的神奇特征。李白诗中的人物往往是神人仙子,具有神奇的功力,能腾云驾雾;来去飘忽。

诗中描绘了华山的仙女:“素手把英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而且还邀清主人公同去天台峰。在天台峰,主人公又见到了仙人卫叔卿,并且.“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在《梦游大姥吟留别》中,诗人还描写了众仙人的群体形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鸳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众仙人“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纷纷来下,摩肩接踵,簇拥如麻;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其次;所描写环境的神奇性。李白笔下的自然环境常常是山高水深、幽深险峻;令人胆做心惊,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不仅以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天姥山奇异险怪的景物,而且还描写了众仙降临的场面,更具有一种奇瑰变幻、悄恍迷离的色彩和氛围: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去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又如《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借用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极为大胆。其次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读懂阵亡士卒的妻子那样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

再看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蜀道难》: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可以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这首诗,李白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起手就以一个感叹的语气词,给我们一下带来了一种惊险、惊奇的景象。危乎高哉!危,就是高。太高了!什么东西高?是那座山。横亘于蜀地和关中的秦岭山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入蜀的道路之难行,难到比登天还难。到这儿的时候,诗人还只是在用语言来叙说蜀道之难的情形。下面诗人就从神话传说开始,然后来形容自古以来人们是如何修蜀道,修蜀道的艰难。他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是蜀国的两个开国首领,在几千万年前。现在我们听来,不知道是多么渺茫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自从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到现在好象不知道多少年、几千几万年了,都一直没有和秦地(关中地带)相通,一直为高山所阻隔。而在蜀地和秦地之间,只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才可以飞行的路线,“可以横绝峨眉巅”,除了鸟可以从蜀道飞到秦塞,路上和山间一直就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这是多么险峻的山峰啊。为了修通蜀道,其中又发生了多少悲壮的故事呢?李白说了,“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开山途中,不知道有多少壮士死在了开山途中。在一个个成百上千牺牲的壮士之后,然后才修了一条像天梯一样的栈道来连接蜀地和秦地。而我们在攀登蜀道的时候一路上所看到的,又是这么惊险的情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那些高峰直插云天,就好象可以使六龙回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在高山之下,山脚之下,又是很深很深的急流、飞瀑,一旦失足,肯定是粉身碎骨。即使有了这样的蜀道,我们行走时依然心惊胆战。稍有不慎就会失足,摔下去粉身碎骨。所以李白又进一步进行夸张,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来做夸张,即使是黄鹤想要飞过去也很难,猿猴想要从山间攀登过去,也是欲渡愁攀援,为如何攀过山而发愁;“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如此盘曲,百步九折,走一百步就要绕好多弯,而且脚下都是岩石。“扪参历井仰胁息”,好不容易走到山上以后,我们看着山上的星辰感到毫无办法,即使爬到了那么高,也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翻过山去。接着诗人又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即使我们到了山里也会迷路,找不到下山的路,即使是鸟儿也是那样,只能看见那些鸟儿在古老的森林树木间不停地飞鸣着,雄飞雌从地在林间绕来绕去,不知道如何飞出这个山。“又闻子规啼夜月”,傍晚的时候听见杜鹃鸟在夜月的照射之下孤独地飞着,悲鸣着,找不到家。所以诗人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做夸张的点缀,然后又插入自己的感想,坐在山间,被眼前险峻的山峰和艰难的行程吓得凋朱颜,好象把我们青春的容颜都吓掉了。

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把奇特的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从“蚕丛鱼凫”说到了“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极写蜀道的险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极言山势的高峻,高标插天可以挡住太阳神的运行,又衬以“回川”之险则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飞不过,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下又用“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又衬托了绝壁之险。接着由静而动,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又配以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首诗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来,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朽之作。

他的《庐山谣》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诗人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进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

三、李白诗的想象运用多种创作手法

李白痛苦的主观原因来自于对功业的追求,怀才不遇的悲愤。因此,李白的诗歌的想象又常常使用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比兴等的手法,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寻求安慰的愿望。

例如:他在《上李邕》一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比,抒发了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又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一诗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再如,李白在长安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后写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把无限的烦忧比作谢脁楼前那终年长流的溪水,接着用“抽刀断水”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样的比喻是何等的新奇,又富有独创性。

李白诗中的夸张是极富特色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上句说事情的结果,下句点原因。对事情的结果作极度的夸张,“白发”之长“三千丈”,夸张之大胆达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但紧接着点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缘愁似个长”因果呼应;耐人寻味。“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然诺为重;五岳为轻,将抽象的轻重与具体的轻重相比较;与“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北风行》末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捧土可塞的极度夸张来龙去脉突出阵亡士卒的妻子的深重悲哀,在艺术上是极其成功的。我们再看《蜀道难》:噫吁xi,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全诗通篇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开篇,突出蜀道之难。接着从蚕丛鱼凫说大到五丁开山,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使“六龙回日”,大门回转;冲波逆折,极尽夸张之能事。接着又以黄鹤、猿揉、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扶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极度的夸张,在诗中重复的出现三次;成为全诗的中心。由此可见;李白诗中的夸张是奇妙而大胆的;正是这些奇妙而大胆的夸张增添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诗句随着感情的波澜随口而出,飘逸而流动;有如行云流水;全诗则具有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这在《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中都表现得很明显。我们从下面这首诗还可以体味到李白诗的这种风格。

再者,李白抒写壮志难酬的政治抒情诗;常借助神活、传说、写景等比兴手法,写得扑朔迷离、曲折隐晦;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同时,通过比兴手法,作者揭露的是臣佞君昏、极小当道、贤俊下沉的黑暗政治局面。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愤慨,能够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读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认识,并且产生强烈的对黑暗现实的反抗意识。如《蜀道难》中通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其夸张的描写和蜀道上“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空愁山”的阴惨气氛极度渲染;揭露了李林甫当政时仕途的艰难险恶;通过“剑阁峥嵘而摧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知麻”的形象描绘,揭露了李林甫妒贤忌能、残害忠良,使得“公卿为战栗”的滔天罪行。在《梁甫吟》中,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仅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而且表达了矢志不渝、继续进取的信心。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也是李白诗的特色,李白抒写隐逸游仙之情的作品,诗中的内容与其现实可谓大相径庭,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作是诗人抒泄政治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些诗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李白不少隐逸游仙诗是他政治上遭到打击以后的泄愤之辞。如《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结尾所说的“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是在“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编促消”情况下的愤辞。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游神仙境界,写得飘渺灵动,令人心旷神怡,结尾忽然缀上“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说明游仙诗也是其挥斥幽愤的一种手段。同时,隐逸和游仙的境界都写得极美,同污俗现实环境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如《西上莲花山》中,仙境和尘境对比鲜明;以游仙的方式。通过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平定叛乱以安黎民的理想

李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善于大胆地把高度夸张的比喻和奇特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形象思维常常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而无报拘束。他为了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需要,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李白总是在他的强烈的感情驱驶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非凡的意境。李白的诗歌不仅对当时的诗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以后的诗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关心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进步思想,蔑视腐朽权贵和儒家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一直为后人所尊敬和学习。后来的一些杰出诗人和词人,如唐代的李贺、杜牧,宋代的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直至清代的龚自珍等,无不从李白的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把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积极浪漫主义优良传统进一步加以发展。

想象性议论文 篇2

一、利用空白, 放飞想象

在艺术创造中, 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造成更大的刺激效果。小学语文教材现在采用的课文中, 有很多是古今中外名家的名篇, 内容含蓄, 语言凝练, 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 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利用这些“空白”, 放飞学生的想象,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两小儿辩日》一文结尾时, 写到两小儿曰:“孰为汝多知乎?”便戛然而止, 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 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时孔子是什么神情?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想孔子会说‘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有的学生说:“孔子会露出尴尬的神色, 他会觉得很难为情!人家都说他博览群书, 却连小孩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他回家以后一定会多看书, 使自己更知识渊博的。”学生的发言异彩纷呈。抓住课文的空白进行想象练习,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还能拓展理解的深度、广度, 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

二、利用插图, 拓宽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中的文字, 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 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 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如同一本连环画, 图文并茂, 插图都非常精美。这些插图洋溢着童真童趣, 与课文段落紧密结合。但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 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 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例如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有一幅插图, 画面的内容为:医生正在为阮恒抽血, 阮恒双眼紧闭, 牙齿紧紧地咬住自己的小拳头, 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的身旁有几个小伙伴正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画面的情景十分感人。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联系课文想象:阮恒献血时, 医生可能会向他说些什么呢?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阮恒又会想些什么?这幅图成为了学生想象的凭借。他们通过观察插图, 利用插图进行再造想象, 既对插图作了补充, 又对文本有了更深的感受。

三、利用媒体, 发散想象

孩子喜欢幻想, 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观察能力较差, 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很模糊的、零乱。如果利用媒体的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特点, 创设或再现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 讲到火烧云的形态千变万化, 一会儿变成马, 一会儿变成狮子后, 引导学生想象还会变成什么形象。好多学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 根本就没有看到过火烧云。此时播放事先拍摄的火烧云录象, 丰富学生的感知, 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定革画面, 让他们用几句话来描述图片。学生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那是猫在捉耗子, 它追啊追啊, 终于把狡猾的耗子捉到了, 猫正把耗子衔在嘴里玩呢;也有的说那是动物们在开运动会, 在进行四百米比赛, 它们你追我赶, 所以人们一会儿看到马, 一会儿看到狮子……学生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中, 相互启发, 感受着创造的快乐。

四、利用音乐, 驰骋想象

一段委婉动听的旋律, 一首奔放激昂的乐章, 一组欢快跳跃的音符, 能刺激人的听觉, 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音乐几乎突破了一切时空的限制, 可以让人的思绪自由翱翔。可以说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声音到画面的过程。音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

在上《第一场雪》的课文时, 为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就把《我爱你, 塞北的雪》的音乐电视引进了课堂, 反复引导学生品赏电视荧屏上那美丽的雪景, 欣赏那美妙的歌词, 理解作者对雪的热爱, 赞美之情, 然后, 想象如果自己置身其中, 会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自己和几个小伙伴在雪地里打雪仗, 穿着厚厚的棉袄, 围着厚厚的围巾, 洁白的雪花伴随着大家的欢笑声随风飘扬。有的学生说仿佛来到了奶奶家, 和奶奶一起坐在阳光下懒洋洋地晒太阳, 祖孙俩快乐地聊着天, 半天的时间显得那么短暂。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性议论文 篇3

近来,关于虚拟人物、虚拟故事等的技术性层面的探讨逐步推演到关于历史想象、历史想象力培养的理论层面,上升到历史教学目标性追求的高度。有中学历史教学界人士认为,历史想象力是历史教学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历史教学必须充分重视运用各种关于想象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想象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开发和运用学生想象力提高教学的效率[1],等等。而张元、聂幼犁等高校名师躬亲中学历史课堂,将历史想象的教学元素纯熟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经典,激起了一片赞叹之声,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开拓出一片鲜活的空间。

然而,从“帕帕迪”开始的不附和之声仍然存在。他们认为,历史教育、历史教学必须严谨,依据史实,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不能天马行空,以至将极端错误、极端虚妄的历史观传授给学生,造成真正的历史教学灾难[2]。不过,这种反对的声音似乎很微弱,似将被湮灭于一片赞同之声中。

面对这些探索和争论,广大历史教师既感兴奋,受教颇多,但两种观点言之凿凿,都有理有据且针锋相对,所以也颇感困惑。这就有必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梳理、思考、总结,让我们能获得一些新视野和新心得。这个基础大概只能是历史哲学了。无论是赞同者还是反对者,都需要在历史哲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反思,以避免思考的偏狭与浅陋。

一、“帕帕迪”的旨趣与越界

夏辉辉老师“孕育”出一个古代雅典公民“帕帕迪”很快成了一个典型的课堂教学形象,赞同者或反对者从多个角度、层面对这一教学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批评也罢,赞赏也罢,都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如果从历史哲学角度出发,我们如何看待“帕帕迪”这一虚构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呢?

夏老师让帕帕迪一天之内经历了参加公民大会和审判苏格拉底两件大事,将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全景通过这个小人物的活动全部呈现出来[3]。对于这种图景式的展示,学生既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又易于理解,因此,课堂教学效率极高。这也是这个人物一出世,即受到不少教师的赞赏与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帕帕迪”这个人物的设计应该是有较丰富而确实的历史依托的,教材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所有制度内容都是这个虚构形象展开活动的史实基础,设计者通过这个虚构人物的活动将雅典民主制度的全部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是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

夏辉辉老师虚构“帕帕迪”这一形象及其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叙事手段。历史哲学中对这一历史叙事手段定义为“反事实”或“非事实”。在对“反事实”的巧妙运用方面,以史景迁的(JonathanD.Spence,1936—)《王氏之死》一书中对王氏“私奔路线”的历史想象最为典型。由于缺乏文献的记载,我们不知道王氏私奔的具体路线,史景迁从社会控制与个体生存的角度,想象了王氏私奔最有可能逃亡江苏邳州、剡城县城与马头镇三个地方。史景迁对王氏三条“私奔路线”的详细叙述,目的在于要展示出当年的社会结构、自然灾难、市镇经济、婚姻形态、法律实践以及保甲制度等历史场景。围绕着王氏私奔的所有叙述,史景迁在文末的注释中交代了所有想象依据的材料来源:王氏与丈夫的生活细节见于某书,邳州的天灾见于某书,剡城的水路见于某书,旅舍的登记见于某书,集市的商业活动、庙宇、节日、园林、巡逻人员、保甲措施等见于某书某书。总之,史景迁依据真实的历史材料想象了一组“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又借助这一组“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展示了一系列真实而具象的历史场景。在这里,想象与写实交替使用,虚构与真实纠缠于一体[4]。

史景迁依据真实的历史材料想象了一组“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又借助这一组“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展示了一系列真实而具象的历史场景。对“帕帕迪”这一形象的虚构与想象,也与王氏的活动一样,是依据真实的历史材料被想象出的一组“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夏老师采用与史景迁相似的手法,借助这一组“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展示了一系列真实而具象的历史场景。夏老师用自己的想象力(可比之为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关于雅典民主政治那些枯燥的概念与术语。

应该说,“帕帕迪”从历史哲学角度而言是一种历史叙事手段,就教学的技术层面而言,是别出匠心的教学设计,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这种试验与探索,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得到允许与支持的。

李惠军老师有一段话,很能说明中学历史教育实践中运用想象与虚拟手段进行教学的必要性。他说:“现行教材存在着一个难以治愈的痼疾——概念丛生、抽象呆板语境下的教条化。教材表达几乎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生活经验格格不入。受制于历史观、教材观和评价观的教师往往无奈演绎着学生无法意会的概念推导。受制于标准化、功利化和程式化的学生,往往囫囵吞枣‘被接受’教材语录。历史教育应有的社会功能在这种悖论中显得苍白和虚伪。”[5]因此,教学中运用想象与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的情节,丰满历史的血肉,丰富历史的情趣,对于引导学生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理解历史的脉动、把握历史的深层次意义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

即便如此,就《王氏之死》的历史叙事方式及史景迁的类似著作也不被史学界完全认可,很多人认为他的著作是文学作品,特别是《王氏之死》中许多风俗及人物分析往往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为参照。有甚于史学界对史景迁作品的不认可之处,“帕帕迪”不但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且他还闯入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中:他成了宣判苏格拉底死罪的审判官之一。这就越出了历史想象与虚构应守的边界,“非真实”的“反事实”侵入了真实的历史事实疆界中。这种越界行为,也是“帕帕迪”这一形象招来许多非议的哲学渊缘所在。

“帕帕迪”因何越界?这不是一种偶然为之的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由于历史学科在中学的地位偏低,教材内容过于芜杂而抽象,课时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相比又严重不足,因此,“帕帕迪”的设计意图中自然而又自觉地具有了太多的功利性考虑,那就是图解雅典民主政治,服务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意图在一节教学课时的时空中帮助学生把握、理解那古老、复杂而又抽象的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这也是设计者让帕帕迪闯入“审判苏格拉底”法庭的经济式考量。其实在二牛、库特森类的教学设计及其他日常教学设计中普遍地都存在着这种考量。

二、“张九奴”的专业与隔膜

与“帕帕迪”不同,“张九奴”形象的设计则没有这种功利性考虑,也不受课时、课堂的限制。加之设计者在专业修养上的深厚,所以不需要也不可能让虚构想象出的历史人物闯入真实的历史事件中。

“张九奴”这一形象出于高校学者于赓哲的设计。张九奴是唐文宗太和年间长安城内一普通居民,因患白内障而在城内求医问药。读者可随着张九奴东奔西走的身影,从私开的药肆,再到东市、西市,还有张九奴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可以看到唐代后期长安城内街景与人民生活的基本状况,也能体察到唐代后期的内外关系状况等。

如其中有云:“春季的阳光照耀在蹒跚而行的九奴身上,颇有些燥热。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里混杂着马车、牛车、驴车和高大的骆驼,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行商,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衣着、语言各不相同,都要在这个超级大都市的市场里追逐几分商利。然而这一切都引不起九奴的兴趣,他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干瘪的钱袋能否在这里换来一副药剂。……鼓声响起,不缓不急,初来者引颈观望,老练者不慌不忙,须知这鼓声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鼓声停止,高大的市门吱呀呀开启,人群像水流一般涌入了市场。”文末也如史景迁般注释材料来源:“唐制:正午击鼓二百下,市场开门交易,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下,市场关门。见《唐会要》卷八六。”[6]

于教授自道该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将唐代基层民众医疗状况用虚拟手段表现出来,尽量拣选比较典型的历史片段,缀合并浓缩为一个唐代长安普通居民张九奴的一天”,为我们“展现出唐代基层民众的社会生活面貌”[6]。而于教授长期研究隋唐史,尤于隋唐宋时民间医疗及风俗颇有研究与心得,故张九奴其人其事皆有深厚的史实依据和中医学依据,娓娓叙来,生动、通俗、典型、精准!

将“张九奴”与“帕帕迪”相比较,首先发现的就是研究学者与中学教师在专业素养上的重大差别。而“张九奴”与“王氏”相较,我们发现其设计理路是基本一致的,是对非真实的“反事实”的巧妙运用。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帕帕迪的“出位”与张九奴的“守矩”都是具有专业学养上的根源的。所以,于氏之“张九奴”可行之于世,而夏氏之“帕帕迪”则所行不远,即获各种非议。一般地说,中学历史教师要“创造”出“张九奴”来很难,却往往是“帕帕迪”甚或更多的是等而下之,对这种所谓运用历史想象进行教学不加限制地予以鼓励,无异于在广大的实践层面上制造无数“伪历史”。所以,我们很多教师与学者在强调中学历史教学运用想象的手段时还是要慎之又慎的。

当然,如果从中学教学的对象来说,具有深厚专业根底的“张九奴”就有些让中学生看不懂了,已有的历史学术语言、概念、专有名词已让他们难以体会理解,又再多了些古代中医药的术语,更让他们如坠十里云雾中了。文中随处可见唐时的生活用语如“碾硙佣作”、“闾阎医工”、“金吾卫”、“通轨坊”、“赁”和“蒸饼”等等,还有更多的古代中医药术语,如“脑积毒热”、“石胆”及“波斯盐绿”等,余者还有当时医官制度如“翰林医官”、“尚药局”、“药藏局”以及“太医署”,一大堆当时民族、宗教用语如“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香积寺”、“符”、“咒文”、“文殊”和“普贤”类[5]。力图通俗地展示古代民间生活细节,不料又陷入了新的专业迷魂阵中。好在“张九奴”展示的舞台不是中学生的历史课堂。

台湾清华大学张元教授在高雄中学用一节课的时间讲完了隋唐史,大陆中学历史教学界对此赞不绝口,纷纷研讨并试图仿效,还因此出了一个新词——“神入历史”。张元教授的做法是,精拟了30个问题并精选了相关的故事,串起了隋唐两代王朝兴衰的完整历程。这些问题设计精当且高妙,故事适当而精彩,语言通俗又隽永,从中可以发现张教授极其深厚的专业学养及建基其上的历史视野与目光。这一点与于教授设计张九奴一样,其专业根底不是一般中学历史教师可以企及的。很多中学历史教师起而仿效,还有人专门实验并研究一种以历史想象为教学基点“神入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使得很多试验课堂荒腔走板,历史想象成了各种穿越式的“闹剧”,使人颇为担忧。

三、历史想象、虚拟的边界与受限

对这类历史叙事中运用想象、虚拟手段的做法,有历史学家提出过严肃的批评。比如,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曾对希罗多德喜欢在叙事中加入一些想象虚构提出这样批评:“讲述的历史就像一位懒散的见证人,为爱好和偏见所激励,无视证据的既成法则,不知道对其诺言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把自己的东西和见闻的东西混在一起。”对于历史叙事与文学虚构的区别在哪里,麦考莱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一位有教养的人叙述政府最近的变化,他会说:“哥德里奇勋爵辞职;后来,国王请来了威灵顿公爵。”一位搬运夫讲述这个故事时,就会像他曾躲在温莎行宫的帷幕后一般:“哥德里奇勋爵说:‘我干不了这事,我得走。’于是国王说:‘那好,我只好请威灵顿公爵出山了。’就是这样。”麦考莱认为,搬运夫的讲述方式正是历史之父的方式[7]。

对希罗多德这样的批评似乎也能适用于对中国历史之父司马迁的历史叙事方式的评价。凡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史记》中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场景描写,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典型性格特征的细节刻画,如亲临其地,如亲见其人,令读者每每被深深吸引而感叹不已。读后,我们细一思考,却又不难察觉到,太史公揉入了太多自己的假设、推理与想象,更不乏有太史公本人的情感怀抱在其中。

各种各类的历史想象、虚拟手段丰满了历史的血肉,丰富了历史的情趣,让我们贴近了久已远去的历史人物,置身于那回声远飏的历史事件之中。历史教学变得那样极富人情、极具哲思,会让更多的孩子在历史课堂汲取到无限的智慧与情趣。然而,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的,也必须接受的:想象推理本质上是或然性的。换言之,此类想象虽为历史叙事所必需,其中仍充满了陷阱。严谨的历史学者往往只能“点到为止”,不敢“添油加醋”,哪怕这种想象的扩张并不直接与历史的证据相冲突。就连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的写作中,在历史细节的叙述方面都是非常谨慎的,没有材料不敢任意想象;间接的材料,只可作少许的推论,尽管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推论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的时候能兴之所至、随意挥洒吗?

从一个广大的教师队伍层面上来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教师“史学功底不足,经常出现对基本史实的解释性错误”。很多教师还是囿于教材,超出教材就知之甚少。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教材的理解就难免出现偏差,对历史的理解就更浅薄。在这些问题上,任世江先生就坚持“教法是第二位的,内容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的观点。这个观点拿到这里来讨论历史想象、虚拟的问题,就特别显出其预见性。只求以想象、虚拟的手法求教学的经济高效,在现有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谬误成堆。“如果教学内容偏离真实,那么历史课就根本谈不上启迪智慧。”[8]

从学生进行历史想象的能力与基础角度而言,我们也得承认由于缺失历史感和历史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很难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面,却往往脱出了历史的范畴,成了天马行空的穿越。有教师在说起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历史想象的实践案例时,不得不承认存在“学生史证意识不够、使用现代历史学词汇和观念”的问题,还存在“过分自由想象又往往容易偏离史实,出现秦朝人引用《三字经》”的问题,更有“大量对话来自教材叙述,缺乏‘神入’的历史感”的普遍现象[9]。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在运用历史想象与虚拟手段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进行这一思维活动已经具备的基础与能力,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学生形成极端不严肃的历史观。

四、几点认识

1.历史学活动是有人的主观意识参与其间的认识活动

人的想象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叙事的基础之一。因此,在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传递途径——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想象手段与虚拟方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何兆武先生在肯定历史学的客观性基础之上,认为:“历史学之成其为历史学,却全有待于历史学Ⅱ给它以生命,没有这个历史理性的重建,则历史只不过是历史学Ⅰ所留给我们的一堆没有生命的数据而已。”[10]

2.历史叙事的生动有趣,全得益于想象虚构的效果

生动有趣是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张耕华教授认为:“必须在想象力与材料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11]寻找这个平衡点,应该是中学教师在运用历史想象开展教学时所必须孜孜探求的一个教学支点。

3.历史曾经真实地发生过,历史的叙述应该是严肃的

中国有着几千年重视修史的传统,却有着几乎同样长时间纂改历史的记录。今天,历史教学不管外在的形式可以如何活泼有趣,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历史教师的内心对于历史应该是敬畏的、尊重的、严肃的。运用历史想象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本人一定要加强对历史专业和历史理论的学习,以期自己能在比较深厚的专业学养和史学修养的基础上,更为准确地考虑运用历史想象的教学设计。而对于一些想象的细节设计,教师必须要秉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万不可轻佻为之。对此,任世江先生也有过明确的观点:“求真、求实应该作为评价历史教学的通用标准,也应该是平时课堂教学坚守的底线。”[8]

因此,我们在运用历史想象开展教学时,不能忘记:历史想象的空间是有边界,不是无限制的,历史想象与历史真实的边际也应该是有明显标识的;历史想象的基础与依据应该是专业的、学术的,不是随机的、世俗的甚或媚俗的;历史想象的指向应该是专业提升的,而不是追求教学实利的。

参考文献

[1] 姜波.想象力——理解历史概念的桥梁.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2).

[2] 陈康衡.历史想象切忌天马行空——兼谈基于历史想象的命题原则.天津: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2).

[3] 夏辉辉.历史教学中的想象与虚拟——从“雅典农民帕帕迪”说开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6).

[4] 史景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李璧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5] 李惠军.学苑絮语——历史工作室课题驱动下的实践举凡.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2).

[6] 于赓哲.唐人张九奴的一天.历史学家茶座,2006(3)(总第5辑).

[7] 麦考莱.论历史.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 任世江.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9] 徐金超.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想象的探索与反思.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2).

[10] 何兆武.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史学理论研究,1997(3).

[11] 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想象未来想象作文550字 篇4

想象未来想象作文550字

。透过我的视野,我隐隐约约地看见,我的房间变得宽敞明亮,各个角落都布满了我喜欢的玩具、电脑&hllip;&hllip;

机器人帮我穿上了“全自动”牌衣服,我仔细地看了看衣服。内置机关可真不少,红色开关能让你滴雨不漏,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游泳了。绿色开关能让你上天翱翔,飞在蓝莹莹的天空上,能让人心情愉快。如果你想飞出大气层,你大可放心,你按下黄色按钮,就能给你提供足够的氧气,这样就不用担心了。

衣食住行一样都不能少,而这个世纪也是要吃饭的,大家不需要自己下厨,只需挥一下魔法棒。你喜爱的食物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不必担心会长胖。因为这些食物只会满足你的食欲,并不会长肉。既不痛苦又能饱餐一顿,何乐而不美呢?

“咚咚”一阵敲门声是我惊醒,原来是梦啊!

四年级想象作文想象_800字 篇5

晚上,母子俩人坐在沙发上,豆芽搂着妈妈的肩膀,用征求的口气问妈妈:“妈妈,老师今天发了一张订阅报刊杂志的纸,您看看哪个合适呢?”豆芽边问边又摆起了他那用过了上万遍的攻势战略――“温柔亲昵招”。“我的好妈妈,你看订《科学大众》还能送全新版的psp游戏机呢!既可以阅读,又可以娱乐,可真是一举两得啊!”以往即使豆芽在一番唾沫横飞之后,换来的依然是no或是一顿训斥,但是今天不同了,妈妈已经吃下了魔豆,成功应该近在咫尺。只要妈妈同意了,就证明魔豆已经起效了,但如果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不同意的话,那么豆芽的生活依然是充满唠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豆芽的内心激动得砰砰乱跳。

“好啊,确实不错,一举两得呢!喏,给你钱,儿子,余下的留着买零食吧!”豆妈边说边从包包里掏出一张暂新的百元大钞。“耶,老妈万岁!”豆芽吹呼着,乐得心都快蹦出来了。

一个月过去了,刊物和游戏机一起寄来了。“豆芽,这是你的,”老师斜眼看着豆芽,不免有些皱眉生气,“眼看全市各科抽测在即,还有心思买游戏机!真不知你爸妈怎么想的!”此刻的豆芽因为有了老妈的赞成才不在乎老师的话呢,他屁颠屁颠地去拿了东西。

一下课,豆芽就玩疯了。 “哇噻!超级火枪英雄、换装迷宫、怪兽召唤士……我真是爱死你们啦!”豆芽玩物丧智,乐不思蜀,课堂作业课后一概不做,回家后,别的同学都在为市局抽测做准备,唯有豆芽沉浸在自我的“热血英雄”之中不能自拔,真是有游戏就任性。而豆妈也不闻不问,这种没有唠叨的生活令豆芽神魂颠倒。

转眼,市局抽测来临,别的同学都胸有成足,沙沙狂写,只有豆芽盯着试卷无从下笔,最后的结局当然惨不忍睹……

想象性议论文 篇6

“叮呤呤,叮呤呤,神奇世界星球已产生!”在这短短的几秒钟之内,这消息已传遍全球,可就是没有人去。为什么呢因为最近接连不断地出现各种星球,有动物星球,植物星球,丛林星球,仙子星球……可人们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所以这次人们都不敢去了,可我由于好奇,所以想独自一人去闯一闯。

今天早晨,我设定了一个宇宙隐形飞碟,准备出发时,我安装了飞碟防护程序,以免受到外人的攻击。开始出发了,我打开自动驾驶程序,便回房休息了。约十来分钟,我就来到了神奇星球上。我迈出第一步,没有异常现象,接着迈出了第二步,周围还是没有动静,我开始奔跑了。咦,奇怪了,这里虽然很美丽(是五彩的),可是什么都没有。我有些儿着急了,就在我百思不解时,一个可爱的圆球球毛茸茸的,淘气地在我身边蹦来蹦去,看起来没有恶意,我便放心了。她突然睁开了眼睛,说:“来吧,我特地接你从入口进入我们的神奇星球!”说着,我定眼一看……呀,这是我第一次怀疑我的视力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我揉揉眼睛,再次定眼一看,还是和原来一样――这里有一个中心广场,那儿有一块巨大的糖,你咬下一口,糖的`那一块就会立即恢复,每天广场都会换一种好吃的糖来给人们吃。这里的人不会老,不会死,永远年轻快乐;这里的人从来不互相吵架,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没有仇恨,没有痛苦,没有泪水;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用付钱,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里有为人们准备的全自动豪华型房子和全面服务的机器人保姆,来到这里,你会拥有一个摇控器,你要做什么,又不方便去做,就按遥控器上的绿色按扭,再轻轻地对她说你想做的事,她就会立刻帮你完成,哪怕是再困难的事。有些机器人没有防水的功能不能洗衣服,假如你想洗衣服,就按一下印着“洗衣服”字样的按扭,衣服就会顺着直插入洗衣机中的线滑进洗衣机,洗衣机便会自动开启了。

“叮呤呤,叮呤呤,请周奕依同志迅速返回!”原来是时间到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和这里的人们告别,就离开了这个神奇的星球。回去后,我告诉了人们这个星球非常的神奇。以后,人们在两个星球之间建立了一座友谊桥,人们可以随时去神奇星球,也可以从神奇星球回来。从此以后,地球上的人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快乐每一天!

想象性议论文 篇7

训练小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我们教学课本中文章都是需要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 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还原当时的情景的, 这些形象的塑造大部分还是学生们通过想象来加深印象的, 而我们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的时候就需要自己通过经验, 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这些作品的意境的形象, 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 所以我们就要求学生们必须训练自己的想象能力, 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在学生们的小学阶段, 对于作文的要求可能并不是很严格的, 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们写作的能力, 而写作能力最需要的就是想象能力, 让学生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 通过想象写出来, 把写作和想象结合起来, 既丰富了学生们的写作经验又训练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那么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 要怎样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呢?

一、续写课文, 让想象更加深远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扩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 就是我们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更深处的挖掘。或者将课文的故事来展一下, 例如当讲完一节课的时候, 课本上的内容确实已经结束了, 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来想一下接下来的内容, 让学生们来补充一个续集, 让学生们再接着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自己的创作, 想想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剧情, 然后让学生们上台讲讲属于自己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扩想, 来训练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还能训练学生们的胆量, 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除了这个, 有时候我还会拿来一张图片, 让学生们根据这张图片来自己想象一个关于这个图片的故事, 学生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 只是受到了局限性, 当我们给学生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的时候, 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 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学了《凡卡》一文后, 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 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 顺着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又如教《穷人》一课后, 我指导学生根据本课的中心主题, 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想想渔夫一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这样的续写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扩想训练。等到汇报的时候, 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真让人惊讶, 各种情景、故事、人物命运呈现多样化。这样的训练使主题“发酵”, 而且丰富细节, 增大了作品的容量, 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二、改编故事, 让想象更加精彩

除了续编外,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 对课文进行改编。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中, 有的学生就想象出了一个并不是悲剧的故事, 在他的故事里, 小女孩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学校, 以后有了一个美好的生活, 也许这样的想象已经不是原来的情景和故事了, 但是这样的想象也充分说明了学生们是真的用心来创作自己的故事了。这样的想象,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也使想象更加的异彩纷呈。

三、展开联想, 让想象更加丰富

联想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联想的方式, 将学生们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联想的方式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结合上面的几种联想方式, 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 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

四、运用补想, 让想象更加丰富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 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 巨细无遗地抒写, 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 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 这样既收读懂课文之利, 又获发展想象之益。

想象性议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31-01

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灵魂,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长期以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意对学生模仿的锻炼,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和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作文和想象力的关系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将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作文由思想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组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行为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极具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活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需要想象来支撑完成。总结说来,不管是在科学发展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想象力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如此,只有想象力的融入才能展现作文教学的根本意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能够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并且实现想象能力的提高。所以,想要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锻炼并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保证学生实现思想的提升。

二、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写作包含语言和思维两部分,写作的语言表达最根本的部分是语言的积累,而思维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是表现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是语言的根本内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训练的时候要重视对材料语言的积累和整理,要重视对学生展开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要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主旨,感受生活的意义,继而产生对生活的感悟,顺利构思出写作的思路和情感,直至完成文章,这是一篇作文从立意到完成的基本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写作的时候,不管是在确定题目、分析题意、选择材料和设计结构的时候都要展现出新意。想象力是最能体现“新”的所在,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作文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写作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实物、图片、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感悟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社会的能力,要提高学生感悟思考人生的能力。思考是思想提高的有效提升手段,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身想要强化写作能力就要加强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要强化自己对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感悟,要体会现代思想的内涵。感悟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并且要培养学生去感悟社会,这是开拓学生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和写作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互相之间都有相互的促进作用。站在阅读的角度来看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读者才能够感知文章的内涵,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读者通过阅读感受出来的生活感悟、总结出来的情感思想和收获的思想内涵,这些对于强化读者的写作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读者除了要认真体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之外,还要认真分析并感受生活的基本内涵。创造性的阅读和写作能够在两者的有效结合的作用下帮助读者实现更高层次的想象和联想,能够锻炼学生的创形性思维,不管是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才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4.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如何提供“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性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这种感性形象,通过想象就会成为生活的哲理。

5.构建教学情景,强化学生想象力。

构建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想象思维的关键。构建的教学情景能够对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明显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情景的构建,要通过环境的构建展示不同表象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的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由此展开合理的想象,保证文章顺利完成,同时展现出更加新颖的中心思想和文章内涵。

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展开写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带领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钱燕萍.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上一篇:版权是新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下一篇: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