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2024-10-26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共12篇)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1

烙饼策略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烙饼的具体过程中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从而体会做事情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运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材简析:《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运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看饼如何烙的经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就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切入口,通过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 同学们,煮过鸡蛋吗?煮熟一个鸡蛋大约用5分钟,煮熟3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间?(15分钟)

师:你是怎么煮的?请你说一说。(煮1个需要5分钟,煮3个需要15分钟。)师:你是一个一个煮的,这是一种方法。还有没有跟他不同的煮法?

生:只需要5分钟。

师:请你说说怎样煮只需要5分钟?

生:煮1个需要5分钟,3个一起煮也只需要5分钟。

师:这样煮行吗?(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生齐:行!)?

师:当能3个一起煮时,只需要5分钟,这是一种好方法,不但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能源。看来连煮鸡蛋这件小事都要讲究“策略”。——板书:策略

师:孩子们,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为了节省时间和能源,经常要用到最优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烙饼的策略。

板书课题——烙饼策略

二、围绕主题,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烙饼情境(先出示112页主题图的条件部分):

师:你瞧,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每次只能烙2张饼是什么意思?(生:锅里最多只能放两张饼)

生2:两面都要烙.

师:每一个饼都有两个面,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把它称为"A面"和"B面".

2、烙一张、两张饼,进一步说明烙饼规则。

师:根据图中信息,如果妈妈只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

生:烙1张饼需要6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烙的?

生:先烙熟一面需要3分钟,再翻过来烙另一面也要3分钟,3+3=6,所以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6分钟。

师:你们都这样烙吗?

师:如果要烙2张饼,需要几分钟?(6分、12分)

汇报:说一说你用了几分钟?

生1:烙2张饼需要12分钟。(师: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方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2:烙2张饼只需要6分钟?(为什么用的时间不同,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种方法更节省时间?它为什么能节省时间?(指两名学生说)

生:2张饼同时烙。

讨论:为什么烙1张饼需要6分钟,烙2张饼也只需要 6分钟?(2张饼同时烙)

师小结:也就是保证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这样才能不浪费时间和能源,所用的时间也最少.(课件出示)

3、烙三张饼,体验模型思想,自主设计方案。

出示主题图的下部分,理解题意

师:小红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要烙几张饼?(生:要烙3张饼)

师: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怎样烙饼需要时间最少)

师;烙3张饼,怎样烙所需时间最少?

师:请你想一想、猜一猜.

师:看来,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然后指名说)

师:刚才是同学们的猜测,下面同桌合作,动手烙一烙,验证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

(1)学生尝试烙饼。(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预计有18分钟、12分钟、9分钟)

师:我们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测,烙完3张饼要用几分钟? 预设:

小组展示出三种方法:

① 一张一张烙:烙一张要:3+3=6(分钟)烙三张要:6×3=18(分钟)(这种

方法一般不会出现)师:请你说说这种烙法怎样?(同学互评:这样烙太麻烦了!)有没有不一样的?

② 先同时烙两张,再单独烙第三张:同时烙两张6分钟,烙一张也要6分钟,6+6=12(分钟)

师:它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测烙3张饼需要12分钟,比起一张一张烙,的确节省了时间,为什么?(第1次2张同时烙)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跟他一样的?动脑筋想,有没有更短的时间?

③ 饼1,饼2先烙正面,再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最后烙饼

2、饼3的反

面,共烙了3次即3+3+3=9(分钟)

师:你真棒,非常善于思考!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演示一下?

④ 6分钟,我是用2个平底锅同时烙.

师:听清楚他的意思了吗?他说要怎么样?你的想法是挺好的,想提高效率,但现在只有一个平底锅,6分钟能烙完吗?

(3)比较、讨论、总结。

师:你们认为要想尽快吃上饼,哪种安排最合理?

师:只用9分钟的烙法有特点?为什么它能节省时间?

生:这种烙法锅里始终有2张饼,不是9分钟的其他小组烙饼时有时候锅里只有1张饼。再次实验:锅里始终有2张饼这是节省时间的秘决,因此老师建议,能同时烙尽量同时

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我们再一次用实验证明这种烙法到底是几分钟,开始吧.

实验结果:第二次实验,你发现烙完3个饼最短的时间是几分钟?(9分)都会烙了吗? 指前一次12分钟的同学再次板演.

师:分几次烙完的?(3次)(完整演示)

师:在我们的合理安排下,使锅里始终有2张饼在烙,只用了9分钟。这对于3张饼来说就是最合理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交替烙法.板书:交替烙法。

小结:3张饼的最佳烙法只用了9分钟.它的秘诀在于每一次锅里始终有2张饼在烙,没让它闲着.

4、对比2张饼和3张饼的烙法,体验优选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2张饼和3张饼最佳烙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问:为什么这样烙可以省时间?)

生:保证每一次锅里都有2张饼。

5、烙 4张饼.

师:如果要烙4张饼,你能很快地说出它的最佳烙法和所用的最少时间吗?

师:下面同桌俩人合作,先想一想怎样烙?然后把烙的过程像老师一样记录在科作业纸上,不会记录的同学也可以一个人烙一个人记录。(这点很重要)

师:4张饼烙完了,怎样烙?哪一小组来演示一下,一人烙一人记录在黑板上。师:你们的烙法跟他们一样吗?(一样)

预设:如果有不一样的,要懂得如何引导。

师:这种方法也就是2张2张地烙,最短时间是几分钟?

小结:每一次锅里都有2张饼,没让它闲着,所以这是4张饼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简单地记为:2+2.也就是怎样烙?(也就是2张2张地烙)

6、烙5

师:5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呢?大家不摆学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它的最佳烙法。生:先烙2个,再烙3个。

师:烙2个需要几分(6)烙3个需要几分(9),一共需要几分钟?(15)小结:烙5张饼先2张2张地烙,再烙剩下的3张,这样最节省时间。

7、烙6-10张饼,探讨烙饼的次数与饼的分组方案间的规律。

师:烙6张饼、7张饼、8张饼呢,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合作探究,并把你们的结果填在表里。

交流6张饼的烙法:

预设:

生1:2个2个烙.

师:用了几分钟?

生2:3个3个烙

师:用了几分?

结论:2种烙法都用了18分,你更喜欢哪一种烙法,为什么?(方便)

师:2个2个烙比较方便,是吗?

师:烙6、7、8张饼最佳烙法是?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回答)

9、10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回答)

6.发现规律.

师:通过前面的烙饼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从烙饼的方法和表中的数据两方面寻找规律)

预设:

师:烙饼的张数是双数时,怎样烙最方便又最节省时间?烙饼的张数是单数呢?

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与饼的张数有什么关系?

生1:我发现当烙饼的张数是双数时,2张2张烙最省时间;当烙饼的张数是单数时(除1张饼外),先2张2张烙,剩下的3张按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烙,这样所用的时间最少。(全班集体评价)

生2:我从表中发现,除1张饼外,烙饼的张数乘3等于烙饼所需的最少时间。(全班集体评价)

师:“3”是什么?(生:“3”是烙一面需要3分钟)

师:就是烙饼的张数乘烙每面所需的时间等于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

板书——烙饼的张数×烙每面饼的时间=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

四、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基础练习

我们班一共有几个人?每人吃一张饼,最少要烙用多少时间?

2、小明用一只平底锅煎蛋,每次最多只能煎2个蛋。如果煎一个蛋要2分钟,(正反面各1分钟),那么煎7个蛋最少要用多少分钟?

3、复印5张文字资料,正反都要复印,如果一次最多复印两张,那么你认为最少要复印多少次?,你是怎么安排的?

4、拓展练习:

煎鱼:一只锅每次最多煎两条鱼,煎第一面要2分钟,煎第二面要1分钟,煎三条鱼最少要几分钟?(5分钟)

五、全课总结。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下课)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下面, 同学们就和陈老师一起走进生活。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 逐步显示相关信息。)

师:这是哪里呢?妈妈在干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烙饼问题”。 (板书课题) 生活中你见过怎么烙饼吗?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为新知教学做好准备。

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 解读信息, 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呈现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要烙3分钟。

教师追问,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深入解读以下数学信息。

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认识到, 锅里面同时最多能放下两张饼。如果只剩下一张饼, 也可以只放一张。)

2.两面都要烙是什么意思? (一张饼的正面要烙, 反面也要烙。) 教师强调:为了表达方便, 我们可以把先烙的一面叫做正面, 后烙的一面叫做反面。

设计意图:“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是活动的基础, 是操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点和前提。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 在解读主题图时, 常表现为照本宣科, 浅尝辄止。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对信息的解读, 使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烙饼的规则。

(二) 探究双数张饼的最优烙法

1.研究两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 (设问) :如果要烙两张饼, 你认为需要几分钟? (板书“两张饼”)

学生利用手中的投票器开始投票。

A.3 B.6 C.9 D.12

指名学生汇报, 说清楚是怎样烙的, 预设出现两种情况:

(1) 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 烙两张饼需要12分钟。

(2) 可两张饼一起烙。先烙正面, 需要3分钟;再烙反面, 又需要3分钟, 共6分钟。

学生汇报后,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记录下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比较和优化两种方案。

师 (设疑) :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让学生从两种方案的比较中得出:第二种方案好, 原因是两张饼同时烙节省时间 (教师及时板书关键词) , 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 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及时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 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小结:结合规则, 两种饼同时烙节省时间, 最少需要6分钟。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首先让学生探究两张饼的最优烙法, 降低思维的难度, 减缓知识的坡度, 同时在解决两张饼的问题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为探究三张饼的最优烙法做好铺垫。

2.应用经验, 迁移思考

师:你认为解决烙两张饼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烙几张饼用时最短的问题?

学生投票选择:A.3 B.4 C.5

(1) 互动交流

结合学生投票数请学生阐述理由, 互动交流。教师预设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A, 理由是研究完两张饼用时最短的问题, 自然就应该研究三张饼用时最短的问题。另一种是选择B, 理由是四张饼是两张饼的2倍, 烙两张饼最短用6分钟, 烙四张饼最短就用12分钟。

(2) 总结提升

1怎样烙四张饼用时最短?最少需要几分钟?

2烙四张饼的最佳方案又成为了我们进一步学习的经验。结合前面研究总结的经验, 你还能想到烙几张饼的最佳方案?最短需要几分钟?

3教师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六张饼、八张饼……及相应的最短时间。

小结:如果饼的张数是双数, 两张两张地同时烙最节省时间。

(三) 探究单数张饼的最优烙法

1.研究三张饼的最优烙法

投票选择:你认为烙三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A.9 B.12 C.15) 把你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并想一想:三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2.展示烙法, 寻求最优方案

预设学生生成:第一种12分钟;第二种9分钟。

学生汇报后,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记录下用9分钟烙完三张饼的过程。

同桌合作再次实践体验“9分钟的烙法”。

3.集体交流, 对比择优

对比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下的烙三张饼的两种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 并思考:都是烙熟三张饼, 为什么9分钟的方法会比12分钟的方法节省3分钟?

学生交流质疑, 最后得出:采用9分钟的方法, 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在烙, 只需要烙3次, 所以节省了时间。

小结:烙三张饼时交替烙节省时间, 只需要9分钟。

设计意图:“如何尽快烙好三张饼”是本课的关键, 也是难点。在探究三张饼的最优烙法时, 我让学生先想象, 再直观演示, 用画一画、摆一摆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思考过程, 最后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对比两种烙法。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充分利用锅内的空间, 使得每次锅里同时烙两张饼, 这样最节省时间。学生在直观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 从而感悟到简单的运筹思想。安排学生“想、画、说、比、议”等过程,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经验升华, 迁移归纳

师:利用以上经验, 你可以想到烙几张饼的最佳方案?最短用几分钟?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逐步完善三张饼、七张饼……的最短用时问题, 并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小结:如果烙单数张饼, 先两张两张地烙, 最后剩三张交替烙, 最节省时间。

(四) 深化认识, 建立模型

师:烙六张饼, 你会选择?

A.两张两张地同时烙B.三张三张地交替烙

小结:我们既要考虑省时, 也要省力。

师:观察这些算式,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师:烙一张饼最短用几分钟?为什么不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

师: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案是什么?最短用几分钟?烙500张饼呢?

小结:结合烙饼规则, 饼的张数等于或大于两张时, 烙饼的最短时间就是用烙饼的张数乘烙一面的时间。

总结延伸拓展思维

师 (设疑) :假如妈妈的这个锅再大一点, 每次最多能烙三张饼, 情况还跟烙两张饼一样吗?

问题:用一个平底锅烙饼, 每次可以烙三张饼, 每面要烙1分钟。如果有四张饼, 两面都要烙, 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鼓励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烙饼问题”是一种数学思考的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优化的思想, 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此题作为知识学习后的一种延伸, 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设计中, 教师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为主线”, 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努力使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在反复的交流比较中感受优化的思想

优化问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优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理解、感受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 更能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 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而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验与感悟。烙饼问题的核心就是优化, 具体地说, 就是对烙饼锅的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教学中设计的四个核心比较问题, 始终抓住了“优化”这一核心思想,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反复比较中体会到, 只有把锅的空间占满, 才能达到省时的目的。

第一次比较: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比较烙两张饼为什么用时不一样, 使学生理解两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比较烙三张饼的几种不同烙法, 哪种最省时, 为什么。使学生理解锅里每次都放满了, 就能保证资源没有浪费, 所以三张饼交替烙最省时间。

第三次比较:比较烙六张饼的两种烙法 (3+3和2+2+2) , 让学生选择自己会怎样烙,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优化问题不但要考虑省时, 还要省力。

第四次比较:比较烙饼问题与烙一张饼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理解锅里每次都放满了, 才能保证资源没有浪费。

这四次比较在追问最省时的烙饼方法原因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具体而深刻地感受了优化的本质内涵。

2.在直观操作与符号表达的不断体验中感受、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由直观形象阶段向抽象逻辑阶段过渡与发展。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 其表现就是抽象的思维方法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法根据思维操作的需要而交替使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充分借助教学的载体,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研究具体问题, 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 自主地探索、发现与归纳, 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关注的问题。本课教学中, 在让学生感受优化思想、探索发现烙饼问题的规律时,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素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重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烙饼活动。

第一个层次:在探索双数张饼的烙法时, 以探究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案为起点, 从直观演示入手, 到想办法把烙饼的过程记录下来, 初步尝试有条理地整理信息, 并借助符号图形启发思考。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中, 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述思维过程, 直观感受两张饼的最省时烙法以及省时的原因所在, 体会符号表达的优势。

第二个层次:在探索单数张饼的烙法时, 以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案为研究重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烙两张饼的活动经验和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的思维个性出发, 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如画一画等来深化认知。在交流与碰撞中, 形象的图、表以及抽象的符号与数, 为学生的数学表达和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极大的依托和支撑, 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 并走向归纳与概括, 烙饼问题的模型基本建立。

“烙饼问题”教学随笔 篇3

时间过得飞快,喜羊羊已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了。喜羊羊的爸爸、妈妈常念叨:“老山羊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孩子的数学,家长一百个放心。”

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老山羊老师工作认真,准备充分,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烙饼问题》。同学们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安排合理操作最节省时间,形成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能熟练解答每锅烙两个饼的烙饼问题。其间,喜羊羊思维敏捷,举手积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条理清楚。临近下课,喜羊羊又举起了小手。老师允许后,喜羊羊高兴地问:“老师,我家电烤箱一次能烤10个饼,每烤一面需要2分钟,要烤35个饼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呢?”老师经过短暂思考,没有找到正确答案,更不必说讲解了。幸亏老师经验丰富,首先表扬了喜羊羊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并让喜羊羊回家动手操作,寻找最优方案,这才渡过难关,顺利结束了公开课。

星期日,本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休息时间,可一丝不苟的老山羊老师一早约上勤奋好学的喜羊羊,徒步几十里向远近闻名的黑猩猩大叔请教。临近中午,师生二人终于找到了黑猩猩大叔。黑猩猩大叔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耐心地讲解了烙饼问题:“我烙了几十年的饼,找出了烙饼时怎样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先求需要烙的锅数:需要烙饼的个数÷每锅烙饼的个数=?(锅)[?(锅)……?(个)]。有余数的,余数部分不超过半锅算半锅,超过半锅算一锅。再求烙一锅的时间:烙一面的时间×面数。最后把烙一锅的时间乘锅数就得到烙饼的最短时间。黑猩猩大叔喝了一口水,见喜羊羊似乎还不太明白,接着说:“要使烙饼时间最短,就应尽量让每一锅都烙满。余数部分如果不超过半锅,可以通过调换,从而节省半锅的时间;余数部分如果超过半锅,就无法通过调换节省时间,只能算一锅。如每锅烙20个,每面3分钟,要烙45个饼至少需要3×2×2+3×2÷2=15(分钟)[45÷20=2(锅)……5(个) 5个<半锅,算半锅];要烙95个饼至少需要3×2×4+3×2=30(分钟)[95÷20=4(锅)……15(个) 15个>半锅,算一锅]。”听了黑猩猩大叔的话,喜羊羊高兴地告诉老师,他家电烤箱烤35个饼最少需要2×2×3+2×2÷2=14(分钟)[35÷10=3(锅)……5(个) 5个半锅,算半锅]。两人谢过黑猩猩大叔。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合理的烙饼方法;规律的揭示。教学关键:三张饼的合理性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游戏。

2、揭题:

同学们吃过烙饼吗?知道怎么烙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信息。

2、讨论烙1张饼、2张饼,要用几分钟,怎么烙?

3、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① 合作交流烙3张饼的方案,用圆片摆一摆,完成表格。② 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案,并上台演示。③ 小结,师展示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

4、讨论烙4张、5张饼、、、、、、10张饼的方法。

5、发现规律,总结烙法。

6、小结:

饼的张数×烙1面的时间=所用的最少时间(饼数>1)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帮助妈妈。

2、教材114页做一做第一题。

3、煎鸡蛋问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篇5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反映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起点,烙饼的图示凸显了直观优势,有助于学生理解最优的烙饼方法。

课始用煮蛋这一生活事例导入,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生活中优化的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3张饼的烙法”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然后通过对比、演示,强化关键步骤的操作,并让学生进行再次操作,帮助学生建构烙3张饼的经验,渗透优化思想。再次操作之后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烙的有板有眼,有效的处理了教学难点,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寻找既省时又省事的烙法,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归纳总结规律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让部分学生提前进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实践应用环节,出示连线法、列表法和列式法多种方法进行解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篇6

1、设计可操作学具。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筹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课前我针对例题设计制作了相关的学具,用圆片代表饼,这样便于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在直观中调整,在操作中发现,能更加自然地感悟简单的优化思想。

2、动手操作,理解方法。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的表象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抓住了烙3个饼最少要用多少分钟这个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说理,再操作来加深印象,体会最少用9分钟的道理。在研究3张饼的烙法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动手操作并给同桌展示说明,学生经历了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的过程,通过同桌合作,形成了自己烙3张饼的方法,接着,由学生展示不同的烙法,并从中选择出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解决了烙饼需要最短时间中的基本问题。在最后又安排了“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完成表格。发现“饼数×3=最快时间”;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就两张两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就先两张两张的烙,最后3张饼用轮流烙饼法烙,这样做最节省时间”这些规律。

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不足,一节课下来,也有几点值得深思,反思自身,在很多方面还需努力啊,主要罗列几点,提示自己:

1、放手的力度不够,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我讲的还是太多,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不多,还需要搜集练习。

2、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来鼓舞学生,语言还应再简练些。

3、课堂情绪调控有待加强,受学生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7

一、在课前游戏中, 初悟“优化”思想

赛课前有3分钟的“起课”时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创设了“脑筋急转弯”。

【课前游戏, 激发兴趣】起课时, 我引入“煮鸡蛋”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着数学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说煮熟4个鸡蛋用20分钟, 有的学生说用5分钟。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 恰好引发全班学生的思考, 对两种答案进行比较, 进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看似随意的一个问题, 却让学生明白, 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 这样省时省资源, 从而让他们在比较中初步感悟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二、从简单问题入手, 初识“优化”思想

“烙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学生没有烙饼经验, 对课本“烙饼”要求也模糊不清, 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适当理解, 转换成一个常规数学问题, 为后续的学习扫清认知上的障碍, 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烙饼中的数学问题!烙过饼吗?知道怎么烙饼的吗?

师:是的, 小红家正在烙饼, 大家一起来看看她们家是怎样在烙饼的。

出示要求一:“每次只能烙2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

师: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一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 要烙2面, 每面要烙3分钟。

师:一次最多烙2张饼, 那烙3张可以吗? (不可以) 那烙1张饼可以吗? (可以的)

出示要求二:“爸爸、妈妈和小红每人1张, 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师: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1:就是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一共要烙3张饼。

生2:也就是说, “烙3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那你知道, 烙3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思考一下, 有想法的请举手。

板书 (时间从多到小) :18分、15分、12分、9分、6分。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啊, “烙3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说明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我们将问题简单点, 先从最小的饼数开始研究吧。

师:我们一起先来研究1张和2张饼的烙法!

【从小入手, 体验感知】

师:如果只烙1张饼, 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里有口锅, 还有1个饼, 你是小厨师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模拟演示烙1张饼)

师:烙饼时会发出一种声音, 我们给他配点音吧!

众生:哧!哧!

师:“哧”代表烙一次, 3分钟时间, 能随意发出“哧”的声音吗?

生:不能, 多一次就是多3分钟。

师:烙1张饼, 需要6分钟, 如果要烙2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 (后半句语速加快, 误导出12分钟)

生1:烙2张饼, 需要12分钟。

生2:烙2张饼, 最少需要6分钟就可以了。

师:我们请12分钟和6分钟的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你是怎样烙的?

师:观察了刚才两种烙法, 如果再次选择, 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烙法?

生:一次同时烙2张, 省时间。一次烙1张, 不省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 烙2张饼充分利用锅的空间, 最少只要烙2次, 6分钟就可以了!

因为学生对烙饼并不熟悉, 所以这里通过对烙1张饼和2张饼的“慢”处理, 从1张饼需要的时间、2张饼需要的时间、2张饼不同时间的对比, 使学生获得了“一次烙2张饼才省时”的认识。这个认识不是告知, 不是硬灌, 而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后深入思考逐步获得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 为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提供了方法和认识上的支撑。同时, 也在观察、比较与思考中, 学生体会到只有“锅里每次都是满的”才会节省时间。

【烙1张和2张都要6分钟的比较】

师:我们把单独1张烙时, 叫单独烙;2张一起烙时, 叫同时烙。通过刚才的比较, 我们知道了烙饼时单独烙要浪费时间, 同时烙可以节省时间, 只有将锅底的面积充分利用了, 才能节省时间。

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时同样多, 使学生理解锅里最多能烙2张饼, 2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烙饼时单独烙要浪费时间。

三、在实践探究中, 感悟“优化”思想

3张饼最优烙法的探究是本堂课的核心。“烙饼问题”中的关键就是3张饼的烙法。烙不好3张饼, 下面的探究活动就会失去意义。为此, 笔者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烙3张饼的时间, 让学生同桌合作烙饼, 充分体验烙3张饼的方法。

【实践探究, 择优烙法】通过自主操作初步得出烙3张饼所需要的时间12分和9分, 这是一次自我认识的优化,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其他的时间肯定是不准确的, 最后只剩下两个时间, 这是学生认知的一次跳跃。接下来对烙3张饼的12分钟和9分钟最优方案的比较探究, 学生升华了对烙饼省时方法的认识, 知道“要节省时间, 就不能单独烙1张饼”, 通过比较“如果单独烙一张饼, 就必须浪费锅的空间, 轮流烙能使锅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对问题“有没有可能找到比9分钟更少的时间了”的思考, 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 学生真正理解了“9分钟烙法最省时”, 因为此时锅始终在满负荷工作, 不仅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9分钟最优烙法”时, 请第一组找到9分钟烙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把观察思考的空间留给更多的同学。此环节人人都不闲着, 大家带着思考:“谁都不想让锅里空着, 先烙2张饼锅内满负荷, 可剩下1张饼怎么办呢?”大家从开始的好奇到灵犀一点即通的笑脸, 接着是跃跃欲试的冲动, 那么自然、和谐。

四、在不断比较中, 领悟“优化”精髓

在学生充分认识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之后, 我及时让学生体验烙4张饼的过程。由于刚刚烙完3张饼, 因此有很多学生采用轮流烙的方法,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采用2次同时烙饼。你们认为哪一种烙法比较好, 为什么?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再次感悟到:不管怎么换, 锅底都是满的, 所以我们轮流烙了也没有省时间。

【4张饼两种不同烙法的比较】因为烙3张饼的文章做得太足而产生了负迁移, 笔者在学生感悟4张饼的烙饼方法后, 同时呈现两种烙法的过程图, 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烙饼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每次烙饼锅内都是两张饼, 没有浪费锅的利用空间;不同点是方法一两个正面或反面烙, 看起来很有秩序, 而方法二并不都是两个正面或反面, 有时是正面和反面掺杂在一起, 看起来好像有点杂乱。对此, 笔者是这样回答的: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烙饼方法, 同时烙饼的两个正面或两个反面, 就是同时烙饼法;有时正面和反面掺杂在一起, 就是轮流烙饼法。同样的烙饼时间, 有序烙饼更科学。

【4张饼和3张饼的烙法比较】在学生经历烙“3张饼需要轮流烙”和“4张饼轮流烙了也不能省时间”的经历之后, 对科学烙饼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只有在有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换饼轮流烙的方式能节省时间, 否则换了也没有用。此时学生对3张饼的最优烙法的理解更深入, 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

【5张、7张和9张饼的烙法比较】通过5张、7张和9张饼的烙法比较和归纳, 至此, 学生对烙单数饼的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生清楚地发现前面部分是同时烙饼法, 后面部分是轮流烙饼法。烙5张饼的时候, 前面2张饼用的是同时烙饼法, 后面3张饼用的是轮流烙饼法;烙7张饼的时候, 前面4张饼是同时烙饼法, 后面3张饼用的是轮流烙饼法。特别是对9张饼的两种烙法 (3, 3, 3) 和 (2, 2, 2, 3) 的比较, 学生认为烙单数饼的时候, 最科学的方法是最后3张饼用轮流烙饼法, 前面的用同时烙饼法, 只要是单数都可以这样烙。

《烙饼问题》教材解读B 篇8

教材解读是门学问,学问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材解读是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

教材解读能让教者吃透教材,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从而更准确地设计教学内容。

本文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对教材的把握,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单元内容整体解读

编者很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具有两大特点:

1.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最优化的方案。

教材呈现能这些问题,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教学时要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二、所选课节具体解读

1.设计理念

“告诉我,我会忘記;让我看,我还记得;让我参加,我会理解。”所以教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2.解读教材例2《烙饼问题》

教材首先给出一幅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妈妈正在烙饼,并且说出了烙饼的方法“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接下来教材呈现出3个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场景。

结合内容,我精心设计了烙饼的最优方案,并用课件逐一展示:

1正面2正面

1反面3正面

2反面3反面

再用课件展示4张至10张饼所需时间的表格。

对于优化策略,教材不单只在3张饼上,最主要的是在解决烙3张饼的问题后,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张、5张……10张,让学生探索出规律。

三、所选课节习题解读

课件出示美味餐厅情境图(教材108页第4题)。

此题的意思是:餐厅现在同时来了3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只有两个厨师,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比较合理呢?与例2的解决方法相同,应先给前两个人各炒一个菜,接下来再给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各炒一个菜,最后给后两个人各炒一个菜。

汇报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以毛泽东的两句诗与各位同仁共勉,如果说:“教材解读”的道路可以称之为“雄关漫道真如铁”,就让我们一起“而今迈步从头越”吧!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推荐) 篇9

和顺县东关示范小学 侯素英

一、背景分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12“数学广角”的内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是新增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一些优化的数学思想。教学目标是通过烙饼问题这个简单实例,使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二、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教材情境图):请同学们动用你的慧眼,找到图中的信息大声读出来吧!生: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师:声音真洪亮,再读一次。

师:好,老师现在要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生: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先烙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反面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6分钟

师:如果要烙2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生1 :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烙两张饼就需要12分钟。生2 :(迫不及待地)可以两张饼一起烙,只要6分钟,这样节省时间。(边说边用手演示)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能尽快吃上饼呢? 生:第二种。

师: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怎么和烙1张饼时间一样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每次能烙2张饼。

生2:烙1张饼时锅里空了一半没有用。师:你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2:因为烙1张饼时有空位置,浪费时间了。烙2张饼时是同时烙的,没有空锅。

师:对呀。锅内两次同时都有两张饼,没有空锅,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源。

师:现在改成3张饼,让你用最短的时间烙出来,能试试吗?注意:老师先给你个取胜的法宝:两人一组,一人烙,一人统计时间,你们组肯定会最先烙完。饼就在你手中,拿出3

张,现在开始,看哪个小组最快?

生1 :一张一张烙,需要18分。师板书烙的过程:

1正 1反 2正 2反 3正 3反

生2 :先同时烙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用了6分钟,再烙第三张饼,用了6分钟,共用了12分钟。

师板书烙的过程:

1正 2正 1反 2反 3正 3反

生3 :先烙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烙第一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正面,又用了3分钟。最后烙第二张饼和第三张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共用了9分钟。

师板书烙的过程:

1正 2正 1反 3正 2反 3反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为什么? 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因为第三种方法用的时间最短。

师:为什么第三种用的时间短呢?

生:我认为只有第三种方法锅内每次都有两张饼,没有空

锅,这样最节省时间。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智多星。在数学上我们把第三种方法叫做“交替烙饼法”,大家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复述第三种烙法。

师:同学们真会倾听,数学课上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耳倾听是最重要的。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三张饼的烙法。(课件演示)生:同桌合作,再用交替烙饼法快速烙一次。

(三)拓展延伸,探究规律:

师:敢挑战4张、5张、6张、7张……吗?4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张数 烙 饼 方 法 烙的次数 最短时间(分)1张 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2次 6 2张 同时烙2张 2次 6 3张 用交替烙饼法烙 3次 9 4张

5张

6张

7张

…… …… …… ……

生1:我们组把4张饼分成2张2张来烙,2张饼需要烙2次,4张饼就需要烙4次,6+6=12分。

生2:我们组把5张饼分成2张和3张来烙,2+3=5次,6+9=15分。

生3:我们组把6张饼分成3张和3张来烙,3+3=6次,9+9=18分。

生4:还可以分成3个2张来烙,2×3=6次,6×3=18分。师:哦,6张饼原来有两种烙法,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敏捷,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两组。

生5:我们把7张饼分成2张、2张、3张来烙,2+2+3=7次,6+6+9=21分

师:动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交替烙饼法烙最节省时间。

生2: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不过一张饼除外。

生3:(迫不及待地)烙的次数×3=所需最短的时间。这个规律几张饼都行。

生4:饼的张数=烙的次数,一张除外。

师:同学们真是独具慧眼,发现了烙饼中这么多的秘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烙15张饼需要几分钟?20张呢?50张呢?100张呢?

生:脱口而出。

师: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规律,更要善于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三、精彩透析

综观整个案例,我借助“烙饼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探索规律,蓄势----探索----运用,脉络清晰,难点突破,引人入胜。

(一)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

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案例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怎么和烙1张饼时间一样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二)探索----把握认知冲突是关键

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案例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学生在烙3张饼时出现了3种方法,教师一一用图画做了板书,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为什么?学生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空锅就不浪费时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三)运用----在运用中培养应用意识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10

烙饼问题

古小莹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学习新知

同学们早上你们喜欢吃什么?出示课件图,小朋友在吃烙饼,烙饼有几个面?(正面、反面)。你们知道烙饼是怎样烙的吗?烙饼有规律吗?(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一)1、师:出示课件,有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有几种烙法?至少要几分钟?(注意:一口锅最多烙两张饼。)

2、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算算每种方法要几分钟?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

3、出示课件例1图结合学生的想法是一致的,表扬学生聪明。

4、小结: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叫做最佳方案(或最优方案)

5、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想想填填,4、6、8、10张饼怎样烙?至少要几分钟?(将上述张数和每面用的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对应板书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些张数和每面用的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总结出张数× 3(每面时间)=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

6、再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想想12,14张饼等最少时间是多少?

(二)师:课件出示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3张饼,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再让学生想想,画一画,有几种烙法?每种烙法是几分钟?(提示学生每次锅里同时最多能烙两张饼)

7、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8、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烙饼法。

让大家比较:“这些烙饼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时间最短的。这种最佳的方案又叫做“快速烙饼法”。

9、出示表格,师引导填表格:那么烙5张饼需要多少分钟?7张、9张那? 让学生自己动手并同桌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张数与每面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生得出5张饼可以先烙2张,再烙3张。7张、9张同理)

师提问:同学们发现黑板上单数饼与每面用的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师生总结出双张数、单张数与每面用的时间和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的关系都是一样的,从而总结出烙饼问题的一个规律:张数×每面用的时间=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

二、知识应用

1: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2分钟,妈妈要烙三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2、妈妈用烤面包机烤面包,每个盘片上最多能放2片面包,面包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6分钟,要烤7片面包至少需要()分钟?

3、玩电脑游戏,玩一局要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同时玩,爸爸、妈妈和小明一起玩,每人要玩两局,至少要几分钟?

4、一口平底锅 烙饼,一次能烙4张,每面需2分钟,两面都要烙,烙6张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5.师小结:烙饼问题不仅仅是解决本身的问题,它是一个模型,借用它的模型可以解决生活当中许多类似的问题。

6、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当中还有那些与烙饼类似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

烙饼摊鸡蛋的两种做法 篇11

专业版

【原料】

而粉、鸭油、盐、鸡蛋

【做法】

1.和面:做烙饼一定要用全冷水和面。和面最重要的是手要快,越慢越粘手。先往面粉里放一部分水,用手快速搅动。搅开搅匀后,再加水,搓成大雪片状,然后揉在一起。最后用拳头沾上水,摁在面上,转九十度,再摁再转,让面上劲,半分钟即可。把面团放一边,醒5分钟,再用手沾点水揉下面,这样面就很光了。

2炼油:用鸭油烙出来的饼最酥脆。如果想自己炼点鸭油的话,可以把靠近鸭子尾部的那部分取下来,切成小条,加点水,加点葱、姜去腥,小火慢慢熬,等水干了即可。或者从超市买些鸭胸肉,把上面的皮撕下来,放在锅里煎一下,就出油了,用这个油烙饼也行。实在不行,用植物油也可以。

3擀饼皮儿:醒好的面,取4两左右,搟开,成悌形,一头窄一头宽。用刷子刷上油。没有刷子的话直接倒上一点油,而皮一叠一压,打开,油就匀了。宽的那头留一条别沾上油,方便合缝儿。然后从窄的那头往宽的那头卷,卷之前最好捏一点儿盐花撒在上面。注意:烙这种饼不要加葱花,只要盐和油就可以了。

用宽的那头合好缝儿后,稍微按扁,一叠三折,按平,整成圆形,醒1分钟,让面筋舒展”。擀的叫候,一定要两面擀,不然就会一面薄一面厚。

4烙饼:烙饼的时候讲究“三翻九转”,即翻三下转九次。但饼皮也不能老翻,不然容易混层。刷底油,饼下锅,稍微定皮后,翻面,第一次翻面的时候不转。烙一下,再翻再转。

这时候,就需要往饼上刷油了。注意,刷油也是有讲究的。秘诀是刷水油(油里加水),其一能使饼更快成熟,其二会让饼出层次感。如果和的面比较硬,按照1份油加5份水的比例;如果面很软了,就加水。具体的比例要根据面的软硬自己掌握,不过最好是有点儿水,水汽能使饼口感更好,饼更酥。饼的两面都要刷上水油!如果饼皮比较厚的话,可以盖上盖子,十几秒,等饼上稍微起泡后,开盖。注意烙饼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盖盖儿。

烙饼好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摊上鸡蛋饼吃。吃不完的饼如果想热的话,还是用水油,比例大概10:1就行,热的时候不要盖锅盖。

【做法一】

和出很稀的面糊。在锅里刷上底油,把面糊倒进去,快成形的时候,从中间开道口,把蛋液打进去,煎熟。

这种做法非常适合孩子和老人吃,因为烙出来的饼很软,容易消化,不过嚼起来没有韧劲。

【做法二】

和很稀的面糊。大碗里打上3、4个鸡蛋,加点儿盐、味精调味。把新鲜韭菜或西葫芦洗净,切成小段儿,和鸡蛋面糊混合,搅匀,下锅煎。讲究的话,还可以买一些质量好的虾仁,加在面糊里一起煎,很是鲜香。

《烙饼》烙出来的思考 篇12

一、生活情境引领激趣探幽

烙饼问题本来就是一个生活问题, 学生对此都直接或间接地有过接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利用学生熟知的“到朋友家去做客, 这常见的招待客人之礼”来导入, 巧妙地将激趣寓于谈话之中, 让学生既有一种亲切感, 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不是凭空而来的, 它是生活的需要。

二、统领奠基本靠优化思想

学生们虽然吃过烙饼, 有的也看过父母或别人做过烙饼, 但是对“烙饼”并无过多的生活经验, 大多数都局限于“一张一张地烙”, 而且, 他们所看到的或知道的毕竟都是纯生活的东西。基于这些, 我在让学生发现信息后特意设计问题:“每次只能放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啊?”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得出:“一个锅只能烙两张饼”;“一次可以烙一张, 也可以烙两张, 不可以烙三张”;“这个锅一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在这里, 学生已经隐约感觉到占满空间的意义了。另外, 在引导学生探究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时, 学生得出了烙法和时间后, 老师又抛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为什么烙一张饼是6分钟, 烙两张饼也是6分钟啊?”学生在强烈的思维碰撞中回答相当精彩:因为两张饼是一起烙的;烙一张饼的时候锅里空一块, 所以费时间, 而烙两张饼的时候锅里占满了, 所以就省时间, 和烙一张饼的时间是一样的。进而师生得出结论:充分利用锅的空间, 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的时候就能节省时间。我通过引导和比较, 让学生直正明白了“同时烙两张”会“节省时间”, 从而渗透“优化的思想”, 而且这一思想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 为后面探究“三张饼”、“四张饼”……的“最优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减缓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度。

三、重点烙法力求授渔悟道

本课的重点是三张饼 (所用时间最少) 的烙法, 在让学生认识到“同时烙两张饼可以节省时间”后, 三张饼的问题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学生对此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规律的探索。因此, 我在此环节的处理上加大了力度, 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来组织学生探究“烙三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首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独立试烙, 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引导, 第一个学生汇报出了12分钟后, 老师马上引导:“这个时间是不是最短的?”“还有没有其他烙法?”然后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解, (先烙1、2号饼的正面, 3分钟过后, 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 又过了3分钟, 再烙2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反面, 这样, 三张饼就全烙熟了) , 又找了两名学生反复操作讲解,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所用时间“9分钟”才最少, 而且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保证锅内每次都能烙两张饼, 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才是最优方案, 这种烙法才是最佳方法。这样学生既知其然又知了其所以然, 既掌握了方法, 又感悟了道理。

四、规律探究突显开而弗达

在规律的探究环节中, 我是分两个层次来教学的, 首先探究的是烙法规律, 然后是所用时间最短时间规律。在老师悉心引导下, 学生沉睡的潜能逐渐被唤醒, 这些规律逐步明朗。因为前边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两张饼的烙法及三张饼的最佳烙法, 所以在后面的探究中, 学生自然会认识到“张数为双数时, 两张两张的烙”最省时间、“张数为单数时 (不包括1) , 先两张两张烙, 剩下的三张用最佳方法烙”最省时间。在探索6张饼的烙法时, 通过操作与原有的生活经验, 老师又引导学生得出:在时间相同的时候, 哪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我们就选用哪种方法。得出了烙法规律, 我又指着烙2、3、4……张饼所用的时间表格让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得出了: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张数×每面所用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的规律, 到此, 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些规律看似简单, 其实都要有复杂的思维过程, 而这些并非老师直接传授, 而是学生经过思考、操作、验证等诸多过程形成的。

五、人文情感尽现幽默调适

课始, 笔者创设的如话家常的聊天场景, 孩子们囚禁的情愫便在瞬间放飞起来, 师生由陌生到熟悉, 直到好朋友, 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创设了条件。出示锅的瞬间, 也足以让孩子们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此锅乃实小牌特色高效节能锅, 大家见过没有?估计你们不会见过, 因为这是实小老师昨天才发明出来的) , 无邪的开怀大笑说明了一切。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X式快速烙饼法”的发明者吧?

“烙饼”虽已烙完, 但笔者坚信:他们今天学会的不仅仅是“烙饼”方法, 还学会了一生受用的种种本领!

摘要:学生在《烙饼问题》的学习中, 不仅学会了那些显性内容, 亦感受到了生活情境可激趣;“烙饼”中的优化思想, 授渔悟道、开而弗达的学习方法, 人文情感等这些隐性思想。

上一篇:建设工程安全控制措施下一篇:只要你足够好――写给理想受挫的人们_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