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2024-07-29

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篇1

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南汇四中

王芸

一、研究主题和目的

1.研究主题:教学任务设计的适切度与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联性的研究

2.选取原因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与教学目标达成度成正相关的?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二、研究目的: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方法的综合,在英语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的目标是立体的,采用了三个维度设计,其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而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话题,它比前两者更难测量,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一、目标描述中三个维度交叉、混乱,没有做到“明确”。

教师在描述教学任务设计时提出的“掌握如何使用”和“掌握如何描述”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似乎让人感觉是雾里看花,不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的方法,还是期望学生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这样的一些能力?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究竟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日常能力?如果是“掌握”“如何使用”、“如何描述”,则属于知识的范畴;如果具有“能够使用„„”、“能够描述„„”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应该列入能力目标中去,而其中的“掌握”又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的能力,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可见,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范畴是十分混乱的。

第二,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不具体”现象有二:一是把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总任务当作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具体目标,这是很多教案中会出现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典型。这样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是无法操作的。二是具体课时教案中目标不够具体。第三、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有时候,当一堂英语课结束以后,不仅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究竟学到了什么,就连教师自己也讲不清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究竟是什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将课本内容一页一页地接着往下教,而对于整个Unit的重点、每一个Unit在Module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Unit之间的相互联系、单个的Unit中各种语言材料和语言活动所围绕的主题以及教学重点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就显得较为缺乏,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就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第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

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六七年级的课,听说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很大的。而我们有些课,老师和同学都是自始至终书不离手,其教学活动充其量也就是围绕着“朗读”打转转:Read after the tape.Read after the teacher.Read together.Read individually.即使是做Pair work 和Group work,还是在照本宣读,全然不见放下书本的speak 和talk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只要一脱离书本和句子,便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能讲了。

第五、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与上述情况截然相反的是,有些课非常热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投入,学生出口的正确程度如何,都是大可质疑的。常见的情况是:教师示范后,学生做一下流于形式的对子或小组活动准备,然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发言,不管讲得怎样,统统来一句“Very good!”然后下一个活动又开始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活动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就不去考虑了。还有些所谓的“任务”,是完全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或能力水平实际的。比如不给任何铺垫和台阶就要求学生讨论某个不可能说清的问题,表达某些复杂的观点,等等,其结果,只能是以一句自欺欺人的“Let’s talk about it next time.”而草草收场。

第六、教学密度设计不当

我们发现,有些课堂教学节奏过慢、容量太小,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长此以往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课,特别是公开教学课,又经常出现由于密度过大或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而最终完不成教学计划。

第七、公开课作秀

有些公开课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有时学生过于“出色”的表现又给人以一种似乎教师什么也不用教,学生便个个都能对答如流的感觉。在这样的课上,看不到真实具体的、如何使学生从不会到会的教学步骤。我们认为,和其他任何课程一样,英语学科课前课后的预复习工作(包括查找资料、排练小品、写作或背诵有关片段,等等)是十分正常、很有必要的。但是,作假或“作秀”式的公开教学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因为它不真实,所以对其他教师没有借鉴价值;因为它不真实,所以学生不仅在这样的课上学不到东西,反而会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

第八、语言知识的传授是备课、上课的主要甚至唯一内容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教师说:“这个班的学生,都是不肯开口的。”“这些学生啊,一点都不会讲。”当我们打开有些教师的备课笔记会发现,语言知识的讲解,包括句子的结构、翻译,近意词的比较、区别,等等,都很具体,但就是找不到语言情景的创设、语言任务的设计。当然,这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一定是围绕着语言知识打转转的,学生没有机会在情景中学习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第九、忽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些课堂教学,对于生词的拼法、读音都一笔带过,甚至根本不教。这也是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不会拼生词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学生在听录音时究竟应该打开书本还是合上书本,集体朗读时书本究竟拿在手上还是摊在桌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对于作业本是否要写日期,是否要划边线,边线要划多宽,是划一边还是两边,也没有统一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课堂笔记本,而是在教科书、练习册、考卷上随处记下零星的一词半句,其结果等于没记。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

第十、教师缺乏激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我们说,教师的个人性格可以有外向和内向之分,有活跃和沉稳之别,但是,一旦当你走上讲台,必须是精神饱满而具有感染力的。“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而在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是毫无激情可言,不要说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也昏昏欲睡,学生开小差的,趴在课桌上打瞌睡的,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如此,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指令不清,学生一片茫然。有些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可能是平时的教学中用中文较多,一旦有人听课,就觉得一定要说英语,而其教学指令却模糊不清,使学生无所适从。我们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决不排除必要的母语,但毫无疑问应该以英语为主,用英语组织教学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训练学生英语听力的一条重要渠道。我们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用浅显的英语来使我们的学生理解、接受、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本领。教师占据了过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

有些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语音漂亮,语调流利,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时部分教师又说得太多了,把本来就很有限、本该留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给占据了。其中的极端例子是:有些教师把读句子的任务也包揽了,留给学生的只是说True 或者False一个单词的机会。

四.建议与意见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天堂,是一切教学目标实现的理想化的完美的蓝图,因此如何提高教学任务设计与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正相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课前的教学预设,完成教学预设已经自然成为衡量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也在无形之中在要求自已充当好导演的角色,但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是光看课堂教学预设的完成与否吗?是看教案的执行吗?教师要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二.不唯教案、不唯教师,只唯学生

教学目标达成只有在课堂中完成,也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达成度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与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或思维上的倾向,必须是教学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如果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该弄清的问题没有弄清,即使是再准确地执行了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只能成为空谈。而实质上,任务的忠实执行,更多地需要从文本教案设计的初衷角度来看,也就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如果在作业中有学生或者说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业时有了错误,需要指导,那么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打了折扣。同时,这也可能是教学预设活动实施的失败。三.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学习惯的改变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从观念中找到注解,课堂要达的“三维目标”,主体是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只见任务设计,不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是要着眼于学生、立足于学生,把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置于教师的关注之下,引导、组织学生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和取舍、分析和利用、综合和概括。教学活动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出现的新问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来尝试解决;以学生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简略过程。尊重学生取得的点滴收获、为学生喝彩,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上一篇:关于快乐的中考作文下一篇:消防监督检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