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进音乐课堂

2024-10-29

欢迎走进音乐课堂(共8篇)

欢迎走进音乐课堂 篇1

音乐走进作文课堂,一石四鸟

江宁区丹阳学校中学部 孙振坤

主题: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音乐的灵魂。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探求语文作品所蕴含的意趣、情趣,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和谐教学境界。同时新课程的改革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又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呢?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让音乐走进课堂。让“营养品”走近课堂--音乐。希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觉音乐和作文中的关系。

背景: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南京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甚至过于被动。不能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尤其在语文的写作中感觉比较乏味,在繁重的压力下不能深切的感受到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从而失去了语文的那份乐趣。但毕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可同时我又发现不少学生在家喜欢偷偷的听一些流行音乐,甚至在学校也不忘哼上几句。还有些学生在本子还记下了大量的歌词。我想何不就这机会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去阐释音乐和语文的密切关系呢?从而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附加:需要讲解的内容:

1、借《丹顶鹤》歌曲中独白部分讲解它与作文中题记的异同点。

2、借《丹顶鹤》等一些歌曲中的环境描写再次感受自然环境的作用。

3、借曲名感受作文的标题。(引用法)

4、欣赏带有教育思维性的歌曲《水手》《相信自己》《星星点灯》讲解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立意的重要性。准备:

我把这个想法跟同学们一说,大家的反应异常热烈,望着大家红红的跃跃欲试的脸,我想:这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这堂未上的课也成功一半了。于是说干就干,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歌和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写在纸上,我把它们整理一起,复印给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我再在网上收集一些和此堂课有密切关系的歌词复印给每个学生。最后,准备一个MP3和音箱。好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就差这堂课的到来了。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知道这节课是大家期盼以久的,我也满怀期待,现在我们首先一起听一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和别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播放《丹顶鹤》歌曲。

学生1:挺伤感的,向我们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2:开头有很多的独白,好像其他的歌曲独白的并不多。

学生3:环境的描写很生动,如果没有这个环境的描写可能就显得故事不够生动。„„

教师: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就如刚才同学说的这首歌曲前面的独白很特别,我想知道,这样的独白好听么?

学生:这样的独白好像能提示歌曲的内容;也能激发我们想听的感觉。„„

(1、就此首音乐的独白,抓住他的特别点,借题发挥,如果我们歌颂自己的父亲能加点这样的独白么,紧接着再次简单的强调作文中加入独白(题记)的重要性,讲解题记的作用以及怎样简单拟写题记。

目标锁定

拟写题记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拟写题记为了提示全文内容; 拟写题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能力阐述

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题记,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写作文巧妙地拟写题记,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不少作者常苦心孤诣,拟写出的题记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提示:在作文前面加上题记,来吸引读者,揭示章的主旨或写作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要注意,题记的内容要有诗意、哲理,并且是阅卷老师很少见到的。题记的内容最深刻有韵味,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题记不能过于晦涩难懂,让人读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且要与文章的内容、主题有一定的联系。)、就此音乐的描写讲解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刻划人物心理以及的烘托环境的重要性。并简单的模仿写一段话。

例如:夜,静静的,玉盘似的月亮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小河两岸.田野里,山谷里,村庄里,都好像镀上了一层银.劳累了一天的人都熟睡了,正进入梦乡.只有一颗颗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好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哪里,满树繁花发出一阵阵浓郁的清香.)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老师给你们的歌曲选编,其中有些歌名也能引用为作文的标题。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巧妙地借用到文题中来,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出示投影B的作文题目:

A、《网络,爱你没商量》 B、《我喜欢上网》 《老师,别冷酷到底》 《老师,别那么严肃》 《将友谊进行到底》 《永远的友谊》

《都是误会惹的祸》 《一次小小的误会》 《风雪中我与你同行》 《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青春”不是明天的“赌注”》 《把握青春岁月》

教师:上面的B组标题中,A组化用了歌曲,名句,并经过了翻新,显得新颖、活泼、富有美感。显然,A组比B组更具有新颖美。

(1、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看B组试着自己拟标题,再对照A组的标题,感受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

2、让学生感受题好完全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歌名,从而再次感受拟题目的一些技巧性。)教师:每当我们沮丧,悲伤,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来听听这些歌曲《水手》《相信自己》《星星点灯》,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心灵的震撼么?

(听旋律,看歌词。按顺序播放这些歌曲。)

学生1:听这些歌曲似乎我忘记了困难,觉得困难只会让自己变的更坚强,我们得感谢困难。

学生2:„„ „„

教师:一首歌曲的经典在于它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正如一篇作文的立意„„

(让学生结合对歌曲的理解讨论作文的立意,我再综合的讲解作文立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时代气息等,使之让学生感受立意也是对生活素材进行具体的感知、体验和理解,逐步形成明确的思想,经过提炼和选择的过程。同时我也讲解了现在少数同学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立意要求新,就是写反意文章,甚至走向片面化,同时我也举了个例子,关于“骄傲”。很多学生再写作的时候他就反说,骄傲是一种美德,是自信的表现。)

作业 : 根据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互相交流事先准备的作业。反思:

从这一课的学习,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那巨大的魅力。寓教与于乐,使学生爱学、会学。犹如在春风化雨中,获得了满足。促使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诚然,这其中也有氛围的营造,也有师生间的融洽。但就从客观上来说还有它一定的弊端性和不足性,乡村的学生,由于自身对音乐的明辨能力的缺乏,还有初三学习的紧张性等,从而让学生把音乐真正的和语文联系起来就存在一定困难性,得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且还要多开设这样的音乐课,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音乐。否则有种追求表存,无实际意义的结果。造成了教学的不科学性。

总之,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对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深化理解课文主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也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欢迎走进音乐课堂 篇2

记得曾经在课堂上有这样一幕, 刚学完课本上的一首新歌, 我请学生上台演唱, 结果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 让我很失望, 学生不是学不会, 而是不感兴趣。在拓展部分, 我请学生上台唱唱课外的歌曲, 我话音刚落, 上讲台的学生便蜂拥而至, 《死了都要爱》、《双截棍》、《隐形的翅膀》, 学生一个个全能倒背如流, 有的同学甚至模仿起明星, 一个个热情很高, 本来是课文的拓展, 却成了整堂课的高潮, 我怎么忍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呢?

既然学生如此热衷于流行音乐, 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泼冷水, 只要我们善于鉴别、分析和正面引导, 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 明确为什么喜欢又为什么不喜欢了, 尝试着理性地分析一下, 明确美丑, 吸取优点。在学校美育教育中, 许多流行音乐作品固然需要回避, 但也不能否认存在着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中也不乏爱国情怀、放眼世界和人生哲理的乐曲。如:《我的中国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世界充满爱》……表现亲情的乐曲《祈祷》、《感恩的心》、《祝你平安》……表现爱国情怀的歌曲《红旗飘飘》、《精忠报国》、《大中国》……引导学生将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 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和鉴别能力,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其实流行音乐的进入, 也可以促使我们音乐教师的再次学习, 并容易和学生沟通, 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审美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 流行音乐很容易占据孩子的心灵,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辨别美丑的意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不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 它有广泛的意义:一是指在特定时期受到人们欢迎, 并广泛传播的歌曲;二是指通俗歌曲, 形式上简洁单纯, 曲调流畅。

一、运用流行音乐, 激发兴趣, 抓好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能唱起来, 有兴趣才可能唱好, 而流行音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以流行音乐为体裁, 激活音乐课堂, 提升歌唱教学的质量, 同时在歌唱的教学中兼顾欣赏、练耳、识谱, 等等, 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走进音乐殿堂的效果。学生们喜欢流行音乐就希望把它们唱准, 唱好。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演唱方法, 如姿势、呼吸、发声等, 这个时候学生会很用心地听, 用功地练习, 这样就轻而易举地达到提高演唱水平的效果。

学生在歌唱的时候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演唱流行歌曲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音准、速度、节奏、艺术表现、情感处理等音乐元素。这样就轻而易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流行音乐,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在音乐课上, 想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内知识的学习, 教师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备课, 还需要运用教学智慧来鼓励、调动学生。与其让学生胡乱跟风, 还不如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 鼓励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在课堂上“投其所好”地把健康、优秀的流行歌曲欣赏作为及时有效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奖励, 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距离, 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三、运用流行音乐, 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通过流行音乐,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技能, 作为音乐作品, 流行歌曲中同样蕴涵着许多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他们十分喜爱和熟悉的旋律中愉快学习, 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视唱教学中就可以将流行歌曲的旋律作为视唱曲, 当学生惊奇地看着自己喜欢的歌曲竟然变成了“哆来咪”, 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再如学习《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夜》重点分析歌曲力度、速度与情绪变化的联系, 学习《白桦林》一歌重点让学生体会三拍子的感觉, 并且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势, 《江南》一歌中让学生找出弱起小节并讲解相关知识, 等等, 再将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内教材中, 学生唱得容易, 记得清楚, 学得愉快, 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流行音乐,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对流行音乐的理解, 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适合的流行音乐。我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同时, 利用最后几分钟, 让学生去展现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内容, 如唱一首健康向上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歌曲, 让学生交流最近在课外听到的歌曲, 找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 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展现了个人的艺术风采, 也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探究、鉴别流行音乐的内在美。

综上所述, 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工作, 还丰富了教学内容, 巩固了学生的乐理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摘要:“流行音乐”不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 它有广泛的意义。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审美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 流行音乐很容易占据孩子的心灵,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辨别美丑的意识, 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教学发挥其作用。

乡土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篇3

关键词:乡土音乐;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61-01

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先生提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简单的解释即“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 具体而言:“乡土音乐”就是民间音乐,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苏州有着优秀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昆曲和评弹,还有一些经典的苏州方言民歌、山歌、小调。

一、“乡土音乐”对学生、教师、学校的作用

1、“乡土音乐”充实音乐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大潮下,音乐课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只注重演唱的技能、技巧的练习向注重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转变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乡土音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了更多接触自己生长环境下的民间音乐,强壮音乐课堂,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欣赏和了解乡土音乐元素的精华同时,继承和发扬本土的艺术形式。

2、“乡土音乐”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性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传道授业的引领者,“乡土音乐”走进课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动力,促使我们进一步钻研和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乡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里所隐藏的乐理知识,也能很好地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

3、“乡土音乐”课程能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其内容只强调了共性和统一性,把他最重要的个性和地方却忽视了,有些课程根本无法适应我们本土的学生需求,他们对此非常陌生,没有实际生活经验,无法理解。远远满足不了地方上不同的需要,大力开发“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它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能让学校更加具有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学校对此也非常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开发。

二、“乡土音乐”走进小学课堂

1、教学形式注重生活化,让“乡土音乐”不在陌生

“乡土音乐”需要学生具体的情感支撑,教学形式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也要帮助学生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注重体验式教学,如:在学唱《茉莉花》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习的流行音乐,加上乡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加地喜爱乡土音乐,觉得离自己很近。利用经典的苏州民歌,让学生看到风光无限的苏州美景和融洽和谐的人文精神,从而更加了解家乡——苏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热爱家乡之情。

2、教学形式注重活动化,提高学生参与性

我们期待个性鲜明的学生,并不希望他们只是一个模式的产品。应该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多些活动,让全体学生多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表达,开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是快乐的。只要让学生能体验到一次的成功喜悦,就会打开学生心中求知的动力。使学生在参与中学生成长。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意思的活动,其中蕴含乡土音乐知识。如:《茉莉花》的演唱过程需要很多的自制的伴奏乐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演奏各种乐器,让他们零距离感受音乐,通过看、听、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利用欣赏苏州民间器乐曲,感受姑苏江南的风韵。

3、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弘扬“乡土音乐”文化

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电脑、电视、电影、VCD等多媒体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他们习惯了这种方式,如果古老的艺术不注入一点现代元素,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新奇,反而会被学生排斥,很可能会被渐渐遗忘。如:在《茉莉花》乐器演奏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乐器的声音特点,演奏富有时代感的音乐。这样学生对乐器也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兴趣。

利用苏州传统音乐艺术和文化遗产昆曲和评弹,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这类艺术的古老历史和表现形式,学会欣赏和聆听,从而更高层次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唱山歌、小调、和街头叫卖歌,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在歌声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苏州生活的惬意。通过学念苏州方言民谣,感受词描绘的风俗人情和节奏带来的快乐。

“乡土音乐”教育是小学地方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发展,更新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艺术的力和艺术情操,优化艺术课堂。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要以注重于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组织课程内容,淡化学科中心,努力将音乐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3):84-94

[2]勤编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国音乐》95年增刊续集。

让舞蹈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篇4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让流行音乐走进农村学校的课堂 篇5

桐乡市大麻镇中心学校

朱兴华

论文摘要: 面对新形势,广大音乐教师要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审美的教学目的。

作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经常会听到同行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追随流行音乐,很难喜欢教材上的音乐。当然我也有这样的同感,特别是高段的学生,一上音乐课就有不少同学提出,想在音乐课中听些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说教材上的内容离他们太遥远了。我感到很诧异,于是对小学高段的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林俊杰、SHE、张韶涵……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而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了解甚少。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小学高段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

事实上,音乐教师已不再可能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和唯一提供者,教师的职责与功能必须转换,转换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在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融入学生的个人生活世界。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为基点的原动力。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引进音乐艺术的广阔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有民族的、古典的、有流行的,甚至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则能事半功倍。因此,我在各种类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导入学生们熟知的流行歌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新知识的信心,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

其次是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还应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可以引入流行街舞等流行元素。对于“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是肯定的,关键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筛选,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这三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地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引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再比如在学唱或赏析京剧唱腔的曲调时,可以加入周杰伦的《霍元甲》,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富有云南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还有诸如恩雅、陈美的通俗器乐曲等。

流行歌曲的融入只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将其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聚焦点仍应投射于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教得学生乐意去学习。教师了解、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培养、发展、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到更广阔的领域。

二、以情促情,寻找共鸣

我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来进行渗透,使其与课本歌曲和欣赏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比如上《绿色家园》这一课时,我给同学们放了一首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听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亲身真的来到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使我刹那间想起了自己久别多年的故乡。”……更有同学联想到:蓝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贵,但要想把蓝天,青草永远地保持下去,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不能强迫的,只有让学生在自由、自觉的享受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愉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净化而乐意受教。

三、比中审美,提高认识

很多流行歌曲中有提倡环境保护的,有倡导人间献爱心的,有呼吁全社会关心父母的,有赞美伟大祖国的,还有表现爱国的,像这些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的经典流行歌曲,我积极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我认为,多听这些好歌不但能提高他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对美的感受。如歌曲《青藏高原》就以高亢嘹亮的音调,旷远悠长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令人深思的词意,将人们带到了雪域高原和那梦中的香格里拉。该歌曲所具有的那种摄人心魄并令人为之赞叹的美,确实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可以给教师提供十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教学空间。当我问同学们哪一首歌最能表达出“人间处处真情在”的主题时,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爱的奉献》。”我问:“为什么?”“每当唱起这首歌,使我们联想起了手拉手援助灾区人民时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曲调深切感人。”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又能在学生们中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

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要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学生来谈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什么?那节课,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如喜欢周杰伦的学生说:“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华民族风格。他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只是喜欢明星们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

当然,对于那些内容不好,嘈杂或是软绵绵的,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流行歌曲,我则通过比较,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初步具备对于流行歌曲美丑、优劣、良莠、高下的识别能力,鉴别出哪类流行歌曲可听,哪类流行歌曲不可听,从而能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流行歌曲。

四、挖掘新资源,拓宽新视野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我在完成现有教材内容的同时,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每学期增加了两课时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有的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在这准备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音乐,主动去探究、去辨别,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通过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师生距离更近了;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流行音乐……),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一年级音乐教案《欢迎你》 篇6

1.对新学期新同学新环境加以认识,指导学生用疼有的音乐方式问好; 2.在学会歌曲《欢迎你》,学会并喜欢本节课的音乐游戏,活动及规律,并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指导学生在参与演唱与即兴填词及声音的造型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培养学生爱听音乐的好习惯; 2.学会歌曲《欢迎你》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节奏及声音的表现与创作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同学,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名字吗?仔细听好了。(边说边拍节奏)师:同学们,你们能像我这样介绍自己吗?(1)学生根据老师拍击的节奏介绍自己的姓名

(2)教师改变速度与声音的强弱,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 3.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介绍的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欢迎你》,请同学们跟老师读歌词,重点拍手读好节奏,进而学唱歌曲。4.互动游戏

(1)结合音乐游戏,举行活动“谁的歌儿多” 师:同学们,《欢迎你》学会了,新同学也认识了,现在,老师要组建几支火车队,小朋友们愿意当火车司机吗?

(2)教师演唱《欢迎你》第一句,指明踊跃举手回答的学生。(3)教师邀请回答姓名的学生上台参加活动。

师:刚报了姓名的同学请到台上来选择你会唱的歌曲,为大家进行表演,谁表现的好,谁就是我们今天的火车司机。

(4)师延长下第三句,引导学生拍节奏回答。师:认识你呀真高兴,我们拍手欢迎你。全班同学齐答:欢迎某某某,欢迎某某某!

师:同学们,你们说他们表演的好不好啊?好了,我们一起开动自己的小火车回家吧。小朋友们赶快到火车站集合,小演员们来当我们的火车头吧!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预备,出发!5.课堂小结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篇7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流行音乐,应用方法

青少年是否可以接触流行音乐, 一直是大家争论和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 流行音乐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是我们可以深挖的宝库;也有人认为, 流行音乐是“洪水猛兽”, 会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认为, 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不客观的。我们不能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 但也要看到流行歌曲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 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响。

下面结合实践, 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更新观念, 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 多极发展”的格局, 音乐教育面临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 如果音乐教育不思改变、不求创新, 只是沿用陈旧的教学观念, 则是不能顺应形势的。不仅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音乐教师自身也要注重与时俱进, 开阔自己的眼界, 丰富自己的学识, 做一个与学生融洽相处的、合格的师长。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 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艺术性较强、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感情。应让学生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学唱、欣赏流行歌曲。

2.尊重学生兴趣, 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期是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 他们能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及爵士节奏……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音乐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 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及时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引导地拓展与延伸, 变“堵”为“疏”, 使“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产生重要作用, 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课堂。

3.精心挑选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流行音乐 , 丰富教学内容。

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绝不是完全放弃教材内容, 单纯地迁就学生, 把音乐课变成听歌课。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附加内容出现在课堂上, 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 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依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具有教育价值、迎合中小学生心理特征这些标准选择。取其精华, 合理选用流行音乐纳入教学。

(1) 把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入课堂, 丰富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流行音乐中有许多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歌曲, 如《蜗牛》、《有形的翅膀》、《相亲相爱》, 等等。一首好歌, 可以从思想品格和情操上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

在教学歌曲《歌唱祖国》时, 我引入《五星红旗》、《大中国》等赞颂祖国的歌曲, 通过这些歌曲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旋律在赞美祖国这一情感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有时候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从这些歌曲中, 他们可以得到积极体验。如歌曲《我相信》, 旋律富有激情, 适合青少年演唱。同学们能在歌曲中获得青春、自信的情感体验, 收获健康的心态。不少班级还把它作为班歌广泛传唱。歌曲《天之大》, 我是母亲节前在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的, 在歌曲中大家感受到母亲深沉的爱, 许多同学在母亲节对妈妈说:“妈妈, 我爱您!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在音乐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感恩教育。

这些歌曲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还在同学们心间洒下种子,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 结合教材内容, 有目的地引入流行音乐,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些内容学生学习时觉得很没劲, 上课的时候, 常闹意见:“老土, 没劲! ”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说:“你们要喜爱民族的、经典的音乐, 它会拓宽你的视野, 让你有很大的收获……”学生听了一定会很烦躁, 甚至更不想上你的课。事实上, 教师应当换一种方式, 引起学生注意, 让他们愿意主动聆听作品。

我在教唱《牧歌》一课时, 尝试以通俗音乐《天堂》导入。歌曲悠扬的旋律、腾格尔动情的演唱及MV中草原的美景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了草原音乐风格, 再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片, 介绍草原风土人情、音乐文化, 这样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感受草原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唱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时, 学生提出要听韩磊、王力宏……我也很大方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一课他们上得很认真, 而且演唱效果出奇得好。在这方面, 我还做了许多尝试:在《京剧》一课中, 用王力宏演唱的《戏出东方》导入;《黄河的歌》这一单元导入时用《龙的传人》;在《军民团结一家亲》一课中, 欣赏玖月奇迹等明星演唱的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

这些流行元素的加入, 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 从而喜欢上音乐课, 主动关注音乐,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 篇8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9-01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音乐课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只是一堂可有可无、供娱乐消遣的课程。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进行鉴赏就变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流行音乐的欣赏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如何对流行音乐进行区分和鉴赏,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可行性

(一)流行音乐的可行性

有人对流行音乐进入高中课堂持有反对意见,但是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特殊的音响载体。流行音乐能够表达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情绪,他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区别体来说,能够直观、直接的表达他们的现实心理状况。流行音乐进入高中课堂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任何一门课程进入课堂都是经过教师选择的,对于教师而言,绝对不会选择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音乐[1]。

(二)音乐课程的可行性

音乐思想趋于多元化和富有思想性。学者专家们看到了高中生在学习欣赏流行音乐中也能获得正能量,并同意其进入音乐课堂但是曲目必须经过教师的筛选、必须是有利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流行音乐才能得以采用。在日益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己任,这使得流行音乐这一风格进入高中音乐课堂成为可能,并且得到了音乐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理论工作者的支持和重视。

(三)教学主体的可行性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这种情况下,高中生们的学习压力空前繁重,加上高中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很乐于接受新鲜、时髦的事物,流行音乐的特征正好能满足高中生们排解心情、抒发情感以及追求酷炫风格和崇尚个人自由的需求。并且,流行音乐符合当今高中生们的价值取向和兴趣,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很容易就能掌握而且颇具娱乐性。它不仅能真实反映高中生的情感诉求也能减轻他们学习的巨大压力。

二、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其中有很多并不十分了解流行音乐,只是对一些流行歌曲相对熟悉,对其他类型的流行音乐则不甚了解。很多教师对流行音乐进入教学课堂仍然持反对的态度,主要是缺乏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所致,认为将流行音乐拒之于音乐课堂之外能相对降低其对高中生造成的不良影响[2]。甚至,许多教师对流行音乐认识并不深刻且认为流行音乐没有艺术性,因此很多老师都会本能的对流行音乐产生排斥。未能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价值,并未有效地利用流行音乐中积极的一面来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情趣。

(二)缺乏合理的教学目标

目前,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其更加强调的是音乐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尤其是在高中只有少数艺术考生才会学习和钻研音乐,但是大多数高中生都仅仅走向“高考独木桥”,并且在“独木桥”上痛不欲生。音乐教学以考试为目的,而非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获得,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实际需求关注较少。在音乐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分量较少,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文化的传承,音乐教育也是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而现实过程中更加注重工具性目标而忽视了人文性目标。

(三)缺乏新颖的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思想较为守旧,音乐教科书成为了教学资源的唯一模板,教授了一代又一代人。其教学理念已落后于时代的需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喜欢流行音乐的高中学生,流行音乐美妙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愉悦。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以古典音乐和所谓的经典音乐为主导,甚至在有的教材中还将流行音乐排斥在教材内容的大门之外,教材内容的选择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三、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全面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音乐教师应该对流行音乐进行积极筛选,选取有用之材进行赏析,将学生引导到高品位的听觉审美上来。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才能在某些层面上抵制某些低俗、思想消极的音乐。与此同时,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不稳定时期,明星效应甚至通过选秀而一夜暴红、暴富的不在少数,有的青少年因迷恋某位明星而逃学、离家出走。因此,教师应该在音乐课堂上对这些文化现象作出合理而客观的教育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

(二)明确流行音乐教学目标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是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的人文性课程,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艺术技巧,而视为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流行音乐不同于古典音乐,它的范畴更加平易近人、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其实,流行音乐对于高中生的影响更多的是传播一种社会文化。因此,流行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流行音乐历史、发展现状、音乐特征及其文化现象。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社会文化性。

(三)丰富流行音乐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材极重视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题材的选择。从曲目数量来看,最多的是古典音乐,其次是民间音乐,再次是流行音乐;从章节的安排来看,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音乐风格都有独立的章节,唯流行音乐仅仅是填充在回归主题和荧屏乐声之中。流行音乐甚至在现行的某些教材中销声匿迹,被排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3]。一些流行作品是和民间音乐中的戏曲、民歌相结合,在时尚流行的同时也添加了几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同样也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音乐中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伴随着人类千百年来的发展,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对流行音乐欣赏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流行音乐欣赏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居晓薇. 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3:171.

[2]黄润带.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 中国教师,2014,08:37-38.

上一篇:优点缺点下一篇:奎文区信访形势分析研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