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

2024-10-14

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精选12篇)

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 篇1

鳌峰山近来成了我除了宿舍和办公室以外又一个常来常往的地方。有时和同事阿龙来,有时独自一人来,和阿龙来时,聊天的多,思考的少;独自来时,则完全是思考。

鳌峰山是一个思考的好地方,她不是名山大川,却一样具有山川的胸怀和静谧。小路、小鸟、密林、野草、山花、轻风、蓝天、斜阳……这些景物伴随着你的思绪行进,使你的双脚在走,双眼在看,而大脑却在思索,身与心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行进中的思考是动态的,端坐时的思考也是动态的。人是思想的动物,只要一气尚存,人的大脑总是在动,思想的野马总是在奔跑,无边无际,漫无目的,低级的、高级的、物质的、精神的什么都有,有时杂乱无章,有时脉络清晰,有时到了远古,有时回到了现实……

此时,我坐在鳌峰山的石凳上,思考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多年,迄今仍然找不到答案。人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汉字的“人”只有一撇一捺,可人的内心却包罗万象。文艺批评家刘再复在分析人的性格时,说是有二重性格组合,即先进与落后、善良与残忍、勤劳与懒惰、真诚与虚伪等等都存在一个人的躯体内,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其中一种性格会占主要地位。其实,人的性格何止有二重呢?三重、四重、五重,甚至更多,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人的性格的形成,决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

“人性天生就是自私的。”这是我在大学任教时的一个学生,他在大学毕业多年之后对我说的话。我从事教育将近三十年,整天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什么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什么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然而,我恰恰忽视对人本身的研究。我的这位学生在经过了对人的大量研究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其实,性善抑或性恶之争,已有几千年,论者面红耳赤,引经据典,言之凿凿;信者深信不疑,都以为先圣们的结论千真万确。我以前是确信“性善”的,这是读儒家的书太多的缘故,《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一直深深地扎入我的灵魂深处,我深信人性的美好。然而,当我吃了一次又一次的亏之后,当我一次次被人蒙骗之后,我仍然没有改变我的信仰,坚信“性本善”。如果不是学生对我实行“反哺教育”(我把乌鸦的反哺之情用在这里,也许不很正确),我也许终身是一个信“性善”者。

前不久到一个养猪场,看到一头母猪正在喂养一群小猪,由于母猪只有十个奶头,而小猪却有十一只,小猪们都争先恐后,占领要地,各自衔住一个奶头,谁也不愿放松。有一只体形瘦弱的小猪,虽然很拼命地拱,还是没有占得一席之地,饿得在旁边嗷嗷叫。可是其他小猪并不因为它的嗷叫,而放弃吸吮,让它来分享母乳的快乐。没有!动物的本性就是吃,在没有吃饱之前,谁还会学雷锋呢?

动物如此,人又如何呢?可以说,婴儿的天性与动物的天性毫无二致。假设一个妇女生了三胞胎,三个人抢两个奶头,那情形和上面的猪抢吃奶有什么两样呢?人稍长大,稍知人事,经过教育,也许懂得了礼让,但谦让决不是人的本意。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儒家津津乐道了几千年,我开始听到这个故事也深受感动,然而,仔细一想,它也有很大的蒙骗性,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个“孔融让梨”呢?不让梨的总比让梨的多,这是事实,足见人的自私;况且孔融让梨仅仅是一次,决不是一辈子都让梨。现在的招干或者招工,比拼的大都不是实力,而是人脉和背景,官员的子女和百姓的子女一同考试,都入围了,难道当官的会让出这个“梨”吗?不会!起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会。这种人性的特点,注定使既得利益者不会把随手得到的利益拱手相让。我们也不要对这种现象耿耿于怀、深恶痛绝,因为有哲人说,爱自己的孩子的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人没有理由先做神再做人,而是先做人再做神。如果总做不了神,那就做人好了。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说:“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的极致一定是太自私。”《红楼梦》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说法,那么,自私是否会被自私误呢?未必!虽说人的私欲与生俱来,而人有了私欲未必都是坏事,从某个意义上说,正因为人有了私欲,社会才能得到发展。有私欲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进步。许多先哲圣人,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们尚且还有私心;我等凡夫俗字,吃的是五谷杂粮,穿的是土布粗衣,为自己想得多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么想着,心中也就释怀了。从鳌峰山顶下到纪念碑时,刚好有一条叉路,我仿佛从“人”字的顶上下来,我选择走“人”字的右边,因为汉字的一捺,总比一撇长。

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 篇2

就拿他著名的《“友邦惊诧”论》来说,其实就是一篇标准的驳论文。该文开头第一段就摆出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的诬蔑,即敌论。其中,“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是敌论的论据;“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则是敌论的论点。一看就知,这是驳论文写作中的“树靶子”的部分。

提出敌论之后,作者没有转到别的方面,而是直接承接前文,对敌论的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逐层深入地进行直接反驳,以揭示和彰显敌论的观点是多么的荒谬。这也是驳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反驳论点”。

文章在结尾部分,援引《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明显是在用例证反驳敌论的论据——“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的虚假。最后加以总结,揭示出国民政府的罪恶本质和“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险恶用心。

总之,我认为,这篇文章思路纯正,完全符合驳论文的文体形式和写作规律,并没有牵扯到别的内容,看不出半点“杂”的迹象,也很难看出其中有何“文艺性”的特征,要把之定类为“杂文”,真是令人费解。

作为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们也是称之为杂文。只要稍加注意,同样不难发现,这篇文章也具有十分鲜明的驳论文的文体特征。文章也是先提出敌论的论据,然后引述敌论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接下来,同样也承接前文对敌论进行反驳:首先,是对敌论进行直接反驳。然后,再提出并证明与敌论相反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性,以此对之进行间接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敌论论证漏洞所在——“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最后加以归总,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总之,一句话,这篇被称为杂文的文章,其实同样也是一篇名副其实的驳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的再思考 篇3

关键词:人的价值;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社会进步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57-02

一、人的价值

在探讨人的价值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的范畴。在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主体不仅受客体的制约,而且主体是有目的地按自己的需要去改造客体,使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也就是通过这种作用改造客体,使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从而获得价值。在人类自身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便客观地存在着需要和被需要、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而这种需要和满足的双重关系便确定了人的价值存在的客观性。因此就人的价值来看,人的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

根据人与社会的关系可将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自我价值的内容包括对人的生存、享乐、发展需要的满足,对人的尊严、人格、权利的维护、尊重和保证。人在创造社会价值时,适当地要求社会为人提供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是合理的,而且应当尽可能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满足,尊重并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当社会满足了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提供需要时,个人的自我价值就得到了实现。人类只有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努力维护自身的价值,才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人作为客体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是对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人的社会价值是通过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表现出来,也只有当人对社会的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就其本质来说,主要在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切个人的社会价值无不取决于他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为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构成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人类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首先是付出,然后才有可能得到个人生存需要的满足,这就内含着贡献。从根本上来说,人的社会价值的衡量标准就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个人的社会价值的理想应当是: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社会主体、客体的统一,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他自身的意义或他希望自身具有的意义,归根结底都是在他自身和社会的关系中所体现出的意义,即他自身对于社会的意义。也就是说,从价值的意义来看,人的社会价值高于自我价值。人的价值大小首先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人要使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得到统一,首先就要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对社会有索取,贡献越大,那么社会价值也就越高,向社会索取的越多,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就越高,反之,没有社会价值也就没有个人价值。

二、正确理解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价值与人的自我价值关系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没有脱离自我价值的社会价值,也没有脱离社会价值的自我价值。因为,第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以社会为前提的,社会也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离开社会,个人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第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有益于社会,如果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危害到了社会和国家,自我价值势必流为虚空。所以,要正确理解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将会陷入两种误区。一种误区:只追求社会价值,而忽略了自我价值的存在。如果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一味付出,贡献效率很高,社会给予的回报较少,这就降低了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而也就无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种误区:在追求自我价值时往往只注重了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价值,甚至是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即片面强调自我,完全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向社会索取,不向社会有所贡献,这实质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人类的生存就在于物资资料的生产,由于人类一味地索取,毫无贡献,将最终会停止物资资料的生产,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类总有一天会耗尽所有的物资资源。在私有制社会里,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生产的目的是为生产资料私有者谋取更多的财富或利润,最终导致私有制的灭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每个人都通过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丰富了,因而个人的物质需要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并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中,社会利益更为重要。人们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有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充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三、实现人的价值的意义与途径

正确理解人的价值,把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对于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社会利益放在了首位,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但是不可否认,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残余思想不可能消失殆尽,在现代社会里仍有孕育及泛滥的可能。例如:当今的一些人在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时,脱离了现代社会的正常轨道,片面地强调自我,完全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集体及社会的利益需求。离开了集体来讨论自我价值,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割裂开来,这实质上就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表现形式。这种价值观完全的把自我摆在私我位置上,过分地强调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摆在社会利益、集体利益至上,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如何才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有三种基本途径。

1.自我认识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人,又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创造历史的人。因此,衡量人的自我认识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决不能靠个人的主观意愿来确定,而要依据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的规律来决定的。而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合乎规律地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处在这个历史阶段的人们,就要自我思考如何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已的一分力量,只有思考自己才是正确的。否则,脱离社会历史状况,不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片面强调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我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其结果必然背离社会,不被社会所认可,成为唯我论者。因此,人们沿着自我认识正确发展的道路前进,既需要牢固地掌握自我认识正确发展的方向,又需要积极地寻找自我认识发展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达到科学地认识自我,不断地更新自我,尽快地完善自我,真正地实现人的价值,才能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2.教育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直接手段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虽说在某一历史阶段上,可能并不协调,但从总的历史来看,二者是一致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前提,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人们才可能得到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比较而言,人的发展是目的。发展生产力是为人,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的,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为了真正实现人的价值,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人们的德智体美,德育能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价值;智育能提高人的多种智能,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自己;体育也是激发人竞争和进取精神的积极力量和有效手段;美育能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人的想象能力,从而唤起人的创造天赋,实现人的价值。

3.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

马克思说:“人的内在价值越丰富,可能实现的外在价值即对社会或他人需要的满足也就越大。”即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人生价值能力,只能表明一个人创造价值的潜力,只有把崇高的理想和知识,转化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要认识自我,实现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必须勇于实践。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创造的意义和人的意义,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人的价值的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就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一个人只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多,个人才能越得到发展,生活就越充实幸福,实现人的价值也就越大。人们只有真正学习了人的社会价值的实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造性的劳动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只有实现人的价值,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力量和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因为人与社会是相互作用的,反过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然会推动人的价值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能够描绘出人与社会更加美好的和谐蓝图。现在,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要求人们能从大局考虑,发扬人人为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注重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只有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而我们的社会才能向着一个更美好的前途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孙鼎国.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J].文史哲,1998,(4).

[3]姜赞东.人的价值理论若干问题新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4]冯小平.从人的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看人的价值[J].哲学研究,1997,(1):21.

[5]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王玉梁.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冯兰义.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概览[J].文史哲,1998,(6).

致我最爱的人的杂文随笔 篇4

生命是一场爱的旅程!

有段时间,我曾苦思冥想,怎样才能去爱人,去爱更多的人。

终于有一天,有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回响:“先去爱你身边的人吧!活好你自己,请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耐心,也包括你自己;我们长期以来都被愤怒、悲伤、焦虑,失落、妒嫉、怨恨等各种负面情绪折磨到有气无力以致于变得爱无力,自爱都不能,你若不幸不能被爱,请不要怨恨。”

1.

前天,好友惠惠来电:“江,下午来你家玩哦。”

“你家小宝呢?”我问

“我公公婆婆在的。”她说。

“好的。”

“我们大概两点半到哦。”

“好的。”我挂了电话,心中满是欢喜。

十多年前,我和惠惠曾是同事,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美丽女孩和我的相识始于工作上的一点小争执,谁想,后来我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那时年少,无牵无挂,记忆最深是下班后,她常骑着她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我晃悠晃悠的出现在大马路上,在华灯初上时分。

仿佛,只是眨眼功夫,我们都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一个城西、一个城东,在一个城市里各居一方。

过去的十多年里,记忆中,惠惠每年都会带着她的老公孩子跑来看看我们,我们长时间不见也不会觉得尴尬,亦不会无话可说。

不过,惠惠也曾不满地对我说:“江,你真是个没良心的人。”因为以前我很少给她电话,也很少主动去看望她。

当时我还觉得委屈,心想着论用心用情,自认还是个多情之人,只是宅了一点,也懒了一点,心还是在的,只是少了些行动。

直到后来,我对豆爸提出某些要求,他对说我:“其实我有想到,只是没有去做而已。”我才悟到了最重要的一点:“行动胜过一切。”

这才觉得惠惠曾经对我的不满,完全合情合理,毕竟,你的心是怎样的,没有人可以剖开来看个究竟,但你的行动,别人可以看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想从今往后,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不妨把“我本来是想要来看看你”直接变成一次欢乐的相聚;把类似于“我本来想要帮你……”直接变成:“我已经帮你把XXX做好了。”

是的,如果可以,把一切力所能及的空想、空话,直接变成温暖人心的行动,多好!

听闻过一些见利忘义的朋友,见过一些富贵后自远去的朋友,但世间最笃定绵长的情谊终将击败距离,超越时空,即便是财富的悬殊,也从来不会影响彼此走近的心灵,就如同我和惠惠的友谊,随着年岁的增长,心头常怀一份最初的感动,始终不粘不腻、不离不弃,一切都刚刚好。

我们与朋友之间,没有血缘之亲,相遇茫茫人海,能彼此走近,共享忧乐,实在是一种幸运,是一种福份,自当好好珍惜。

2.

豆爸是个坏脾气,他把最坏的脾气给了家人,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豆爸是个“不合格”的爸爸,与其说他信奉棍棒的教育,不如说在教育自家的孩子上,他也没辙;豆爸更是个挑剔的人,我和豆宝与他共处了十多年,很难听到他的一句赞美之词或鼓励之语,反倒是批评指责如一日三餐,餐餐不落。

因为以上种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使我常常感到苦不堪言,差点就到了没有办法再共同生活下去的地步。

有一天,他又为某事开始挑剔,我忍无可忍,便问:“你天天说我这不好,那不对,我就真有那么不堪?”

他说:“不是,你有很多好的地方,我都记在心里了,我这个人就是很少表扬别人,但是你不好的地方,我要帮你指出来,我就是希望你习惯好点。”

“看啊,你把我的好都记在了心里,我却不知道,但你把我的不足,天天翻炒,这日子就难过了呀!”

此后,我细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豆爸是个坏脾气,豆爸常打骂孩子,豆爸尖酸刻薄。”我也常把这些变成了他牢固不破的标签,让它永远没有被撕下的机会,甚至变本加厉。

仔细想想,这些年,他扛起了一家人更多的生活压力,总把好吃的留给我和孩子,常常抢着吃剩下的饭菜;去买衣服,自己总挑些经济实惠的,却一再让我买些品质好的;这些年他出差几次,去到国外,带回来一堆的礼物,看来看去基本都是我的东西,却也没舍得给自己买点什么回来;近一年多,这个从小被宠得干不得重活,沾不得家务的男人,也开始帮着家里刷刷洗洗做些家务,凭心而论,他也是做出了很多的改变与努力……

一旦,当我开始想起他的好,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对他意见多多,抱怨重重,也是有失公允的。

“试着多想对方的好处,多说对方的好话,多包容彼此的不足,这日子就好过起来了。”

那一天,我们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算是尽释前嫌,算是新的开始。

我希望从今往后,我们对待自己的爱人,能用更多的包容之心去替代抱怨,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很孤独,而爱人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几十年里同住一屋、同睡一床的人,我们一起生儿育女,一起看日出日落,一同牵手乌丝鹤发,世间如此亲密的人,除了爱人,没有第二人,所以,理应好好相待。

3.

对于孩子,我们似乎早已忘了小时候怎样疼他、爱他、亲他,怎样的把他捧在手心里都怕化了,我们都曾对着那粉嘟嘟的小脸,赞叹那该有多么灵气多么可爱,我们憧憬他的未来,祝福他有个好前程,才不过几年光景,我们可能因为他打碎了一只花瓶而怒不可遏,“不受教”可能就是在我们摇头叹息时给他贴上的标签,“子不类父,子不类母”的口号显现的是教育背后的无力感,是深深的失望与无措。

其实啊,孩子是我们带到这个人世间,一起看世界,一起磨炼心性的人,他带给了我们生命最初的惊喜与感动,而后的成长,从翻身到坐起,会走,会跑,会跳,一路上跌倒又爬起,稚嫩与成长交替,为得到了一个玩具而雀跃欢呼,因做错了事受责罚而鼠窜痛哭,因做出了一道难题而高喊万岁,惊喜与挫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同样也贯穿了我们家庭教育的`始末。

从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不同于自己的生命体,因为孩子,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为人、开始正视自己的缺点、开始修正自己的不足。因为孩子,我们想变得更好,希望可以成其为榜样。

有一天,豆爸不无感慨地说:“其实,孩子也是我们恩人哪”。只希望这不是我们一时的兴起之语,希望我们做得和说得一样好,如对待恩人般地去对待孩子,不管优劣智愚,来了,就好好待之,尽己所能,把他往正道上引,把优秀的变成更优秀的,把顽劣的变成温良的,把恶的感化成善的,其余的都交给命运。

哪怕孩子一生的志向,只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希望我们能从心底里,因为他内心的知足而给出一声喝彩,去尊重每一颗种子的成长,让他长成他自己应有的模样。

4.

那些我们身边最重要的人,生养我们不求回报的父母,至为亲密、休戚与共的爱人,促成我们成长的儿女,同胞而出、情深至笃的手足,最为知心的朋友……

世人千千万万,在你我身边,如云聚散,来去匆匆,真正能走进我们生命和心灵的,从始至终也不过只有那么几人,所以,更应好好相待,如果可以,请一定给以柔色,赠于好言,给出真诚之爱。

下辈子想当爱的人的狗杂文随笔 篇5

长大点要开始帮他做事,替他拿日常用品,比如一双拖鞋什么的。也要贪心的再皮一点,叼着小球拉着不喜欢锻炼的他往外跑,在他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跳到他大腿上和他一起看听不懂讲什么里面还有人会动的盒子。在他要去工作时汪一声替他送行,等他工作到废寝忘食的时候委屈的哼哼唧唧,哼唧着去他的工作间咬着他的裤腿往外带,用委屈巴巴的狗狗眼看着他,他叹息一声蹲下拍拍我的头对我说你成功了伙计,然后乖乖离开工作间。

他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已经给我准备好狗粮了我还要去拉他,我知道一定会汪汪叫着告诉他我担心你啊。

长大之后我要乖一点懂事一点,这样好进出他的卧室,在他PTSD发作的时候陪着他,我要贴在他身上,用头蹭着他,我想说你这样我好心疼啊,我身上挺暖和的,你好受点了吗?有很多人爱你的,坦诚点你就能明白。你值得很多很多,很好很好的爱,别总轻看自己,你是全宇宙最好的人,不管是哪个宇宙你都是最好的。比起你皱着的眉,我更喜欢你笑起来眼角的皱纹,你焦糖色的眼睛里应该流淌着的星星,而不是蒙上一层水雾,虽然也很漂亮啦,但是你开心是最重要的呀。

然后我会慢慢变老,我自私的想走在他前面一次,又希望他能看开。

对不起呀,我最爱的人,这次换我在前面好不好,我等你,下次还要做你的什么动物。

可是我又贪心了,想当个人了,比你小,能认识你,会爱上你,也能给你安慰,给你很多很多的爱。我要为他变成很好很好的人,这样我的爱也能变得很好了,我可以当你的小奶狗,也想当保护你的小狼狗,你也可以把我当朋友,当后辈,当亲人更好,其实只要能围着你就好了,只要能给你爱就好了。

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 篇6

宗教的产生,和世上其他万物一样,有它产生的原因。先前人们的研究,说宗教的产生是当时的科学无法解释一些发生的现象,所以出现宗教的说法,以弥补当初科学不发达而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不足;也有人认为宗教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产生的一种学说。这么说来,宗教在不同人的手里,有着不同的作用。在统治阶层手里,可能宗教的政治意味更浓。一般有头脑的民众对政治是不太感兴趣的,他们只关心如何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除非他们的小日子都得不到保障,他们才不得不参与政治,以争取和维护他们的权益。

所以,大多数人对宗教的理解和参与,首先不是和政治挂钩,除非是迫不得已和另有企图。

当人们提到宗教时,一般都会有严肃感和神秘感。这种感觉不会让人快乐起来。严肃让人沉重,神秘让人紧张。沉重和紧张又带有些无助。显然,这是人们遇到了问题。是一些不太好的问题,也是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带来了人精神上的困惑和苦恼。宗教是与之相关。

宗教就是试图帮助人们来解决这些问题。西方的宗教告诉人们,人的烦恼和不幸是人一出生就带来的,这是人的原罪。所以,人要在上帝的面前不断忏悔,要痛改前非。这样上帝会帮助你去掉原罪,让你幸福。东方的宗教是让人自省。佛家让人依靠自己的意念和力量,加强自身心灵的修炼,从而洞察世事,摆脱俗世间的苦恼。不论西方还是东方的宗教,它都是直奔人的苦恼而来。所以,信教都是有苦恼的人。

在人的思想领域,宗教是产生最早的。之后才分化出哲学和科学。但到如今,哲学和科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古老的宗教却没有被淘汰和消亡,可见如今的人们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烦恼。

在烦恼面前,哲学和科学不能给人们及时的寄托,唯有宗教可以达到这个作用。在神父面前的忏悔,和在庙里的烧香,都会使人的精神立刻得到放松和解脱。

有人会认为:宗教这是自欺欺人。但人们能够借助宗教,把自己哄高兴和快乐一点,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

不能否认宗教里充有着智慧,所以,信教就不见得完全是盲目。那也就不是人云亦云。宗教也就是一种拿来主义,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用。也不是所有的宗教都要拿来,只需要能解决自己个体问题的。

宗教是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对一些精神上孤独无助的人,会把生活当做一种苦难。但他们出自本能,又不心甘情愿的受苦受难,便借助宗教来改变自己。这是他们不用求人,又很简便的方法,只需要心里默念上帝和佛祖就可以达到的心理效果。

但对一些人来讲,他们生活的很幸福,无忧无虑,但他也相信宗教。这好像背离了宗教的初衷:是用来救苦救难的。但这些人相信宗教,是相信宗教里的一些教义思想:人要多做善事,莫做恶事。做了恶事要受到神的惩罚,也就是他们相信因果规律。这是东西方宗教的一个共同点。看来这些衣食无忧的信教人也是聪明人,通过宗教来自发的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而使自己远离苦恼和不幸。

相信宗教和不相信宗教都是人的自由。这不是宗教的安排,也不是神的安排。假如世间有这么一位神,以神的境界,它不会因人信教或者不信教,来和人一般见识。否则,它也就成了人,而不是神。因为,只有人和人才一般见识。

关于节日,关于母亲的杂文随笔 篇7

那草坪上还粘了几株立体的青草,一些粉色的花瓣。看得出来,她做的很用心。我望了望她稚嫩的小脸蛋,内心满满感动。

看着礼物,我想到曾几何时,年少的我也做过一件手工作品送给我的母亲,是在某一年的三八妇女节。那时的我好似就像女儿这般大。

记得我当时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独自悄悄做了好些天。节日那天还专程跑到附近山上去采了一大束野花一并当作礼物,然后早早的做好了晚餐等着下地干活的母亲回家。

那时,我在心里想象了许多次把礼物递给她时的场景,并且不断猜想着她收到礼物时的表情。是惊喜?抑或是欢欣?

等到母亲忙完农活回到家里时,已是点灯时分。我特意提前熄了灯,点上了几根小蜡烛,弄得好像是在过生日一般。

我不是一个善于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人,所以当时并没有说过祝她“节日快乐”之类的话语,只是简单的将手工作品和野花递给了她。母亲先是一愣,以为是停了电,我才会点上蜡烛。

因为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不像现在有许多各种用途的漂亮蜡烛。那天点上的是家里备着停电时照明用的蜡烛,也只有那种蜡烛。

母亲接过礼物,只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才知道那样的场景是因为节日的缘故。

后来,我终究没有说出之前准备的祝福之类的话语,母亲也没有说出夸奖或是谢谢的话。接下来,沉默不语的我们便开始吃起了我那还算精心准备的晚餐。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母亲心里一定是感动的,只是我们都不善于表达罢了。

母亲今年53岁,不算太大的年纪,头发却因为终年操劳,已是满头花白,一年得染上好几次。有时候来不及补染,染黑的一截和新长出来的一截就形成一黑一白的鲜明对比。

多年的田间劳作,使她脸色有些黑黄,脸上爬满了皱纹。她的眼睛视力不太好了,眼皮已经下垂,眼角有好几条很明显的鱼尾纹。

她的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上全是采茶留下的黑色老茧。手背是晒得发黑的颜色,很粗糙,手心纹路很深。

由于年轻时体力活干得多,母亲的手臂和小腿都很粗壮。她的个子已没有年轻时那样高,身材也有些微微发福。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不常在家。先是做村官时,总是在外忙碌,顾不上家里的活儿。不做村官了,又在外做了些小生意,也没能顾得上家里,再后来在邻村工厂上班直至到了成都工作。

家里地里田间的所有农活一直是母亲一个人在操持,但我从来没有听母亲说出过什么抱怨父亲的话语。

在村上,母亲是出了名的能干,一个人可以顶两三个人干活。她干活很快却做得细致,没有一样农活是她不会的。她总是每天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的干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在她眼里从来没有没活儿干的时候。

那时候一年四季种的农作物多,种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等。什么时候应该种什么,什么时候应该收什么,母亲都自己安排的妥妥当当。那时家里还种桑养蚕,喂养着一头大水牛,养了几头猪,也有一点点茶园。

虽然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帮着母亲干活,但是也只是做些家务活和简单的采桑放牛之类的事。那样多的活儿,如今想起,都不知道母亲究竟是如何忙着过来的。

后来老家发展茶业,母亲将能产茶的田地都栽种上了茶苗。每年从2月开始采茶一直到10月初,她都在茶园里忙碌着。

去年五一回家,我帮着母亲采茶,只干了一天多,整个人便已是腰酸背痛的状态。

采茶都是清晨开始,天近暮色才歇。那天太阳刚刚出来,母亲便嘱咐我戴上遮阳帽,说我现在没怎么晒过太阳,怕晒了会不舒服。

采着茶唠家常时,她总问我累不累,说我现在没有怎么干过农活了,突然干干会很疲惫。我笑着说自己年轻着呢,没事儿,还打趣她嫁给我父亲真是值不得,一个人干了大半辈子的活儿。她很认真的说父亲也是不容易,虽是家里没有帮上什么忙,但是大半辈子也没有闲过,比较顾家了。

听着她的话,我总觉得很是辛酸,因为家里一直是她最劳累,她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早就已经习惯了。

当时站在母亲对面很仔细的看了看她,她一边埋着头用双手不停的采茶,一边和我搭着话,她真的好像又老了一些。

我少时离家以后,除了每次回家时能帮她做一些小事情而外,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她平日里自己在家时的辛苦劳累,我能想象得到。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从不会主动告诉我,从来都是事后听她淡淡提起。但是只要知道家里谁哪里有些不舒服,她却会千叮万嘱对方该怎样照顾自己。

我生下女儿八个月后,由于上班,没有条件也没有办法将女儿带在身边,便由我母亲一个人把她带到了4岁多才送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女儿4岁前多病吵闹,母亲也跟着没有睡过什么好觉。有时女儿深更半夜突然生病,母亲就得独自背着她,走着乡村夜路送到医院。那几年母亲一边帮我带着孩子,一边还要忙着采茶操持家务,她愣是一个人熬了过来,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

这点女儿的感受最为深刻,所以她和母亲的感情最为深厚,每次放假回家都会挨着母亲睡觉。问女儿最爱的是谁?母亲一直排名第一。

如今每年采茶季节过后,让母亲趁着好不容易闲下来的时间来成都休息一下,她都是百般推辞,说家里得养年猪,得种菜离不开人。其实到最后都是我们吃的最多,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的带走,还总怕我们不够。她笑着说自己是后勤补给人员,得把工作干好。

虽然常常让她别再那样操劳,但她总说我们负担重,她得趁干得动时多干一些,那样以后我们的担子至少会轻巧一点点。

母亲一天天老去,身体也已经大不如前。我总想着有天能让她放下担子,没有后顾之忧地好好休息一下。

现在每年我都有说祝她“节日快乐”,“生日快乐”的话语。转眼又到了节日之时,今天打电话时,我说祝她“节日快乐”!她说什么节日额?还不是在茶田里采茶。我笑了,她也笑了。

想起那时候我没有说出的祝福语,心底总还是会觉得有一点点遗憾。

如今,年岁渐长的我慢慢的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最后我想对母亲说:“我爱您!母亲!”

得与失的思考杂文随笔 篇8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在好与坏中区分出邪恶与善念,善念的人时常活在感激中,而邪恶的人时常活在罪恶中。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从放纵和坚守透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看人看细节,着眼于在极端状态时的表现,看得见落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在梦与梦的贪头,或许你时常会因外界因素而动摇,或许你时常会因外界因素而盲目跟风。在梦与梦的贪头,或许你得坚定你自己的立场或许你得把握你自己的准则。在梦与梦的贪头,或许每个人面对诱惑都会有那么一次不知所措,在贪欲面前也许每个人都会卸下防备的面具,显露出那个已走火入魔的自我。如果今天你达到了这步田地,那么请您做回最初的自我。试问你内心的自己,是否还记得最初的初衷?在梦与梦的贪头,或许感情就是全身心的付出,但最后未必会得到无可厚非的回报。做你自己,所向披靡。

你所羡慕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也许你所羡慕的一切,都会成为一种诱惑,有时会考验你的定力,如果稍不注意便会用手段得到,最终陷入打破法律的边缘。而有时你所羡慕的一切却是一种动力,它会赐予你无尽的力量,用各种各样适当的方法去拥有。也许诱惑在有些人面前,根本无法抵挡;而诱惑在有些人面前,却是微不足道。有些诱惑可以毁灭一个人,而有些诱惑却可以影响一个人。也许你的生命就得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或许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步步为赢,连让别人下手的机会也没有。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的一种境界,甚至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涵养,更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与信仰。只有在诱惑面前波澜不惊的人,不管是你的事业还是感情才会到达一个高度;只有在寂寞面前毫不在乎的人,你的作风才不会在灯红酒绿中丧失原则。人生是一次诱惑之旅,每走一步,诱惑都如影随形。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里,要想每一件事都获得成功,就得战胜诱惑,而战胜诱惑,注定得忍受寂寞。在每个人的诱惑之旅,都奔着实现目标而前行,都渴望着成功。而在这段诱惑之旅,注定得一个人独自走过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只有沉淀内心的浮沉,才会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也许每个人的诱惑之旅注定是内心有所渴望,内心有所向往,内心有所憧憬。有时一个人的人生就好似一个气球被荆棘刺破,在空中漂浮晃荡,随风而摆,跨过山川湖海,去往山巅,去往繁华都市,去往缭绕炊烟,去往绿色丛林,去往荒凉大漠。每个人的旅途里都有无限的可能,总有一天你的孤独和落寞都会成为你的勋章。有时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是自己写的,厚度不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但精彩成程度却是由你自己制造。至于有多少人阅读,就看自己能影响多少人,尊重多少人,成就多少人。

人的欲望有时候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明明很渴望的东西,在得到之后又很快失去兴致。手中明明握着别人羡慕的东西,却又总羡慕着别人手里握着的东西。也许只有经历了世事,才会明白,眼前所拥有的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因为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人生。也许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也许甘于平凡的反义词从来都不是野心勃勃,而是脚踏实地,集腋成裘。也许平凡从来不会急于一时,而是学会等待。等待也许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因为它包含了无数种可能。有时候欲望与野心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一定能够相提并论。因为先是有了期待才会逐渐升级为欲望,有了欲望最终才会升级为野心。如果一个人欲望越多那么烦恼也就越多,如果一个人野心越大那么落马的机会也就越大。有时候一个人在贪欲与诱惑面前,虽然可以屈打成招,但一定不能跪地求饶。在贪欲面前你得镇定自若,在诱惑面前你得处事不惊。在贪欲面前你得有你自己的准则,在诱惑面前你得展现你自己的矜持。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个是知足的人,另一个是不知足的人。人们通常会把知足的人理解为不思进取的人,而把不知足的人理解为胸怀大志的人。也许知足会让一颗四处飘荡的心安之若素,而不知足则会让一颗四处飘荡的心云游四海。也许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但却像处在天堂一样;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在天堂,也像处在地狱一般。快乐从满足中求,烦恼从多欲中来。也许欲望可以造就一个人才,但欲望更多毁灭的是一个庸才。也许有些欲望是出自本能的,而有些欲望却是迫于无奈的。也许人的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厚爱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清贫;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自在付出,这就是富有。欲望存在舍弃欲望与收藏欲望,有些欲望一旦舍弃你自然能够身轻如燕,而有些欲望一旦收藏你自然就步履蹒跚。在舍与不舍之间,常常是人最软弱的地方,甚至是人的致命弱点。舍不得一段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一段掌声。虽然生活中有些东西无法割舍,但生活中的有些东西可以试着学会舍弃。

这世界上有些东西你没怎么付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而有些东西无论你怎么付出也只能若即若离。有些东西你对于有些人或许怎么够也够不着,那只能怪自己手短;而有些东西对于有些人却是触手可及,因为他能撘着板凳。在这个世界上当你有了某些欲望,不是坐着听天由命,或者坐享其成,很多东西不是自己就会送上门来。当你有了欲望你得想办法去实现,付出多了,最后才会顺理成章的落入你手中。也许有些东西落入你手中,却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的其实就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依旧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也许这世界上只要活着的人都有欲望,而没有欲望的人却早已看破红尘,对世界没有过多的奢求,对红尘没有过多的留恋。早已看破得与失、名与利,对金钱、地位、荣誉视如粪土,显然不会愤世嫉俗,而已一颗平常心虔诚祝福与祷告。有些欲望在心里点燃可以是一指迷烟,随风而逝;而有些欲望在心里却是一颗巨石,永远不会随风而动。有时候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快乐,而有时候欲望太多就会烦恼。有些欲望可以说是野心勃勃,而有些欲望可以说是踌躇满志。野心勃勃的欲望只会是永远不满足地得到东西,而踌躇满志的欲望是永远满足地得到东西。有些人因为欲望而跌入万丈深渊甚至迷失心智,而有些人因为欲望斗志昂扬甚至总有义无反顾。有些人因为欲望迷茫,有些人因为欲望痛苦。也许只有不回避迷茫与痛苦的人,才有资格去谈乐观与坚定。快乐从满足中求,烦恼从多欲中来。如果要想走得身轻如燕,那么就抛掉所有不该有的欲望;如果要想走得轻盈,那么你拥有欲望就应该懂得适可而止。

天空可以湛蓝得没有一丝点缀,但心灵无法干净得没有一粒尘埃。心灵的不干净也许在于心中没有一点善念,而是住着邪恶与伪装。在世俗生活中,若能不骄不躁,心思放空,摒弃杂念,做一个不被浮尘所束缚的人,或许皆能六根清净。在邪恶与善念边缘,若能依旧约束自身行为,不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便能达到思想成长的致高境界。在邪恶与善念的边缘,若能能依旧规范自身行为,不一如既往地随心所欲,便能走向思维的新高度。

一个个石窟一座座山,一条条关口一道道坎。人生旅途充满艰辛和未知的风险,想象中的坦途只是迷人的虚幻,安慰你自己的永远是画饼充饥的痴望。不在虚无缥缈的风中凌乱,不在泥泞湿滑的雨里迷茫。在你寄予厚望的地方驻足,倾洒应付的激情与汗水。也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奇异的旅程,都有说不尽的心酸,道不完的伤痛,甚至是触不到的未来和看不到的迷茫。也许等你有了新圈子,希望你别忘了谁陪你一起走过人烟稀少的时光。也许人可以喜新厌旧,但却不可以始乱终弃。也许人可以从一而终,但却不可以水性杨花。也许你得做一个正直的人,而不是一个身不正影子斜的人;也许你得做一个有正气的人,甚至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许生命中有很多人值得你用心去接触,甚至有很多人需要你用心去聆听。有些人用行动感召每一份自私,有些人用真情感召每一份冷漠,有些人用语言感召每一种怨恨。其实,生命中的你大可不必有太多在意,也许你在意得越多,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也许你在意得越多,你抱怨的也就越多。生活中你得做一个宰相,肚子里必定能撑下一条船。生活中你得做一个大人,大人必定有大量。也许并不是每一种语言都能教化你,但必定有一种能打动你。也许语言有时是感染人最有力的武器,但语言也是武装人最好的装备。

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忍让一次是气度,多了就变成软弱。也许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要好,善良的人可以多帮,邪恶的人最好少帮。不要对谁都好,一次是仗义,多了就是理所当然。别让你的善良成了为人处事的缺陷,好好生活的前提,首先别委屈了自己。雨水落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泪掉下来是因为心再也无法承受那样的伤痛。永远别让别人的过错成为你无法放下的包袱,永远别让别人的过错成为惩罚你无法言说的伤痛。

也许生活并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让你喘息的空间就越少;也许日子并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在有些事中,无须把自己摆得太低,属于你的要积极地争取;在有些人前,不必一而再的容忍,不能让别人践踏你的底线。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给你的回馈才会多点。当你的善良受到委屈的时候,记得对自己说这句话:你的善良要留给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种将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应当,且会欲求不满得寸进尺的小人。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害怕遥远。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那么几次选择,也总会选错路。也许选错了路,有时会有机会重来,但有时却是再也不会有回头路。也许在生活中我们都应在正道上行走,而不是更多的歪门邪道。不越过道德的底线,不触碰法律的高压线。也许在生活中需要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因此你接收更多的正能量。因为有了正能量,所以洗涤你的大脑;因为有了正能量,所以净化你的心灵。

如果心里装着嫉妒,装着仇恨,装着算计,装着贪婪,你就永远走不出狭隘、猥琐、自私的阴影,甚至走上一条歪曲的不归路。如果心里装着天地,你就会溶入洪宇之中,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功名利禄、升降荣辱,都不会遮住你的慧眼。你就会悠然自得,在道法自然中宁静致远,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中任逍遥,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世俗生活中,时常会患得患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有些东西或许你不应该握得太紧,就好比手中的沙粒,握太紧就越容易失去。也许失去的越多,珍惜的也就越多;也许得到的越多,握住的也就越多。也许有时在失去中寻找,有时在寻找中失去。在得与失之间,想开了便是天堂,想不开便是地狱。也许在乎得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也许忽视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也许有时在得与失之间,你不必争个头破血流,是你的终将是你的,不是你的终将不是你的。挤不进的圈子别硬挤,迎来了讨厌劳累了自己,不如在自己的圈子里乐此不疲。

也许心性的境界是人生的分界,善念即天堂,恶意乃地狱,一念之差,云泥之别。请别忘记:困境前要从容,诱惑中要淡定,苦难时要乐观,唯有心的纯净、豁达、感恩,才能陪你走得更远。

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 篇9

今天上午,课室里忽然传来了几声呜呜的哭声。经过我们队员的细心询问,两位同学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一位孩子不小心撞倒了另一位同学。在孩子的世界里,哭是表达疼痛,伤心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要细心探索每一次哭泣背后孩子们的话语,并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在了解情况之后,我们讲了一段历史故事给他们,让孩子能够知道自己错于哪里,并让孩子诚心道歉。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在新闻报道上看到的一些幼儿园因无法忍受孩子的哭而施虐于孩子的新闻,不愿去理解孩子哭声所表达的语言。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意义就在于表达自身的满足与不满足,并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满足。孩子得到满足了,就会出现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得不到满足,或满足受阻后,往往会出现负性的消极的情绪。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负性情绪,一名合格的老师都要接纳它,并在接纳孩子负性情绪的前提下思考:孩子的负性情绪代表着孩子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这种需求是合理的?还是过分的?是必须给予满足的?还是不能给予满足的?是应该给予及时满足的?还是应该延迟满足的?

曾几何时,我们拼命向前奔跑,却忘记自己走了多远;曾几何时,我们埋头苦干,却忘了仰望星空。我们也曾经是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这种情绪吗?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世界吧!

关于M的一切杂文随笔 篇10

夏日窗外的蝉声与梧桐花的香气也顺着闷热的风吹进教室,我坐在离窗最远的那一排不专心地听着那未来与我有联系的人的名字与另一个小学同班同学的名字一起轻飘飘地飞进了我的耳朵。也是那天,我受炎炎夏日骄阳的诱引,破天荒的举起我的左手,声音在空旷的教室里回荡,“老师,我可以试试吗?”

2、后来我做了英语课代表,幼稚的初一最热爱的事便是查查作业抒发一下自己可爱的官瘾。初一的时候,对他十分陌生。因此,印象只停留在花名册上名字从未被写上黑板的好学生。岁月的齿轮不停的转动,初一状态不佳的我从未因排名跟他做过同桌,连对话至今我也没想起来初一时跟他说过什么。而他呢,办着语文课代表的工作,却有着数学老师的脑袋,成绩也是我无论如何努力也到达不了的名次。1/4的初中生活就那么悄然而逝,我们也并未像小说中写的那样一见钟情……

关于渐行渐远杂文随笔 篇11

也把自己的爱尘封在几年前

没有了自由

更没有勇气挣脱掉回忆的牢笼

正因为遗憾 ? 想来才觉得美好

我总是刻意臆造过去

给自己的谎言罩上一层暧昧

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

世上哪有如果这样的好事

你有多少胜算 ? 把我困在这里

再次见面 ? ?心事就潦草

完美的她呀 ? 却是下落不详

几千几万个你 ? ?

几千几万个我多少个浪漫的回合 ? ? 终归是一记遗憾

人们常说天涯地角步步有穷时

为何穷尽 ? 挨不过这相思

爱是指尖生悦的刺

有一天痛会戛然而止

学会接受爱已渐行渐远的事实

无动于衷

偶尔穿插的几句歌词

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 篇12

“洋辣子”奶奶把他上大学的孙子也送进部队了!村子里听到这个消息时就像30年前一样炸开了锅。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村里的人都叫奶奶“洋辣子”,我问奶奶:“奶奶,他们为什么叫你洋辣子啊?”奶奶却总是笑一笑。

后来,我长大了,也终于知道了,“洋辣子”是毛毛虫的意思,毛毛虫爬得很凶,一刻也不停歇。奶奶是个很平凡的人,却是个极不平庸的人。

奶奶19岁就嫁给了爷爷,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公,奶奶26岁时,爷爷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三个孩子尚小,最小的一个还在强褓中嗷嗷待哺,奶奶和我讲,给爷爷送行的那天,天降大雪,雪特别大啊,都没过了膝盖,她抱着最小的叔叔就这么走啊走啊,走啊走啊,眼泪都哭干了。

世上有几个人可以感受眼泪哭干的悲怆啊。这么大的变故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不幸的阴影,曾有好心人多次劝奶奶再嫁,但都被她一一回绝。年轻的奶奶忍着悲痛和辛酸,硬是咬着牙,坚强地迈过了生活中的一道道深坎,将三个子女养育成人成才。

听村子里的老人给我讲: 你家当年翻盖瓦房,需要添置砖瓦,为了把钱省下来供三个孩子上学,你奶奶把平时节省下来的稻草、麦秸,一担一担挑到船上然后一个人沿着河岸,在烂泥里深一脚浅一脚,用瘦弱的身躯推着装满草的船到相距十里以外的外村去换砖瓦,这一路要度过季黄河,水急得很呢!

你奶奶一个人就这么干了整整两个月,才把砖瓦换了回来。我是真的佩服你奶奶啊! 一个女人家啊,干着比男人还重的活,不管别人怎么冷嘲热讽她像个男人一样她都不在乎,每次都是笑嘻嘻的。老人每次讲完深深地吸一口旱烟,深深叹一口气,那叹气是无比的怜悯却无比的敬佩吧。

我无法去体会,奶奶经历的是怎样的艰难路程,但可以想象她汗流浃背想停下来歇一歇却被生活的重担鞭策的无奈,虽然无奈,心底里却是无比的坚强。我想,也许有很多个夜晚,等孩子们都睡着了奶奶也会偷偷地抹着眼泪,第二天太阳升起,奶奶仍然是三个孩子的大英雄吧。

奶奶识字很少,但她非常明事理,大是大非面前很有原则,父亲是奶奶的长子,父亲17 岁时,在工厂了学了一门好手艺,在奶奶的教育下,辛勤工作,踏踏实实,有了可观的收入终于可以承担家庭重任,养活这个家庭,邻里乡亲也替奶奶高兴,都说奶奶终于可以歇歇啦。

可是那年,谁也不曾想到,奶奶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把父亲送进了部队,邻里乡亲炸开了锅。奇怪的问,你这个洋辣子,怎么想的哦!

奶奶说我们的国家正在建设中,比我更需要我这个儿子,我还年轻还能干活,孩子成不了大才也没关系,让他去部队锻炼锻炼,学学规矩也好。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家里的男孩都是要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的,奶奶作出这一决定时是何等的高尚!可是,谁也不知道,在大卡车开走了一个小时后,奶奶还在路口看啊看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奶奶心里何尝不希望儿子能守在自己身边呀!

舍小家为大家嘛!没有军队哪有现在的和平生活呀!奶奶经常说。

奶奶的故事足以写成一本传奇的故事书,但奶奶从来不说那些苦难的往事,就算是别人提到,奶奶总是说,苦难都过去了,先苦后甜嘛!

从小奶奶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20岁那年,我在读了两年地方大学以后,产生了参军入伍的想法,父亲一开始是不同意的,说我经不住部队的锤炼,可是奶奶却说,孩子想去是好事,让他去! 不经历苦痛是得不到成长的。父亲执拗不过奶奶。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

从家走的那天,奶奶笑着拍着我的背说,孩子啊,不要哭,不要想家,去了部队好好听从领导的指挥,在训练之余也不要忘了看书学习,有任务要冲在前面,奶奶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兵。后来父亲告诉我,奶奶在我走之后,在他面前提到当年送父亲去部队的场景,哭得眼睛都肿了。

当地政府给军属送“光荣人家“牌子的时候。父亲一个,我一个,父亲告诉我,76 岁的奶奶亲自蹒跚地踩着梯子,把牌子高高地挂在门口,她很自豪。点击打开阅读《黄霞:光荣人家》

这是一段苦准与辉煌最平凡的故事,用信仰去趟过苦难,用信仰去延续辉煌。平凡的奶奶将家国思想深深地注入了这个小小的家庭,并要一直延续下去。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呀!

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钢枪,接过那红色的信仰,忠诚与奉献,是永远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担当。

时代的强军号角已经吹响,人民军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奶奶说她每次看到穿军装的小伙子,长得都像我,让我一定要做个习近平主席的好战士。

我的“洋辣子”奶奶请您放心,我一定像您一样,不停地往前跑绝不停歇,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作者:黄桥/钱奔

上一篇:关于红色革命英雄故事下一篇:2022青岛啤酒节最全资料第一版(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