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共9篇)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执政价值取向。总书记更是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奋斗历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牢牢竖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化解主要矛盾,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矛盾 中国梦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所追寻的根本价值所在。党历来重视人的发展问题,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总书记更是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人的发展工作达到新的制高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下大气力。
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层面,我们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在政治层面,我们要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坚持一个统一、四个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在文化层面,我们要推进一个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一个体系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两手抓就是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文化事业。推进一个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文化自信。在社会层面,我们要抓住一个重点、实现一个促进。一个重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个促进就是促进公平正义。抓住一个重点、实现一个促进,为人的全面发展输出了社会支撑。在生态层面,我们要加快一个改革、实现一个共生。一个改革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个共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一个改革、实现一个共生,为人的全面发展描绘了美丽画卷。在党建层面,我们要坚持一个坚定不移、实现一个总目标。一个坚定不移就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总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一个坚定不移、实现一个总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确保了党的坚强领导。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制度体系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化解主要矛盾为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条件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广泛,人民不再满足物质文化的实现,还对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公正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说白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要牢牢抓住生产力这个主要矛盾,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发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统筹各领域、各方面、各阶段的工作实践。我们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体系的进程;以党政机关机构调整为契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不断筑牢党执政的民心根基;坚决贯彻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切实解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以实现中国梦为坚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高度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毫不犹豫地说,实现中国梦,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接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解决各种难题等等,必?进行具有各种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个坚强的执政党,是无法带领人民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所以,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带领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浴血奋战,战胜内忧外患,巩固执政基础,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艰苦卓绝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在排除各种质疑、坚持一往无前,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西方的制度,摸索和总结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抵御西方文化糟粕,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小学生,全面发展,对策
小学是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对象。小学生在学校中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是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奠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小学生培养教育的是否成功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大学生、乃至一个人的一生。
一、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学生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德、智、体、美、劳动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组成。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在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部分中,处于引领的地位。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施以体育,指导他们有计划、有组织地缎炼身体,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二、小学生全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思维、个性、品德等心理特点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及变化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对其的教育也是全面的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束缚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也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小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一)学校方面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普遍追求升学率
学校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的任务是对儿童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疲于获取分数的多少形成了一种“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现在许多地方存在出现小学生的书包比初中生的重,初中生的书包比高中生的书包重,老师布置的作业小学生比初中生的多,初中生的作业比高中生的多的现象,显然这种教育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状况令人忧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无边的题海湮灭。
(二)家长过度重视智育,忽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从儿童受教育的顺序来看,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我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应该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现在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到双休日,他们就带着孩子上补习班、辅导班、提高班、特长班……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双休日”变成不少孩子的“双愁日”,连孩子翘首以盼的暑假、寒假、也被不少家长也不放过。
(三)社会环境污染严重,不健康思想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困扰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避而近中正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都是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它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却也隐藏着好多不健康的因素。
三、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
(一)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师要注重自我教育,不断增加自我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教师也要注重对自身的教育。只有具备了作为教师的必要素质条件,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主导作用。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做到为了儿童的学而教,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教。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决定着设计,实施的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要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儿童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做到为了儿童的学而教,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运用多种方式,创设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情境,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教授新课之前设置悬念,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
3.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能力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儿童就如同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儿童的个别差异,从而做到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采用讲授法,这种方法很难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更别说激发他们的潜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逐渐被引入教学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选择教学设计时要以儿童为主体,根据儿童的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家庭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1. 家长要给学生一个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儿童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础。
2. 家长对学生的发展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其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学生的路要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家长如果强行根据自己的爱好而选择道路,未必是孩子所喜欢的,也未必真正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家长只能起引导作用而绝不能是主导作用。
3. 家长对学生的发展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要使孩子和谐全面发展,家长教育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如严爱结合、刚柔并济。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得要领,存在不少误区,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任务等,促进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提供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三)社会应给予小学生的发展提供和谐的条件
1. 校园周边环境对营造学生健康成长氛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幼小的孟子接受好的社会环境,曾一度三迁住所。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浓郁的教育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图书与电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可与社区形成合力,抵制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例如,与派出所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的网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远离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
2. 全社会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受追求升学和按考分择优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教育界的一种弊病,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失去儿童活泼的天性,成天抱着书本,泡进题海,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大。总之全社会要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做点贡献,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3. 优化社会环境,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洁净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如,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消极影响。因此社会执法部门要净化各种社会环境,消除种种不健康的丑陋现象等负面因素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干扰,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如何培养、教育小学生是关系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未来的大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我们要把这三方面的教育相互融通,发挥各自独有的教育优势,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只有我们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和谐、愉悦的成长空间,我们的小学生才能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79,207.
[2]严先元.大众传播与学校教育[M].教育学文集.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理想 价值目标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07-03
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而且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人的发展的含义及其逻辑起点。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和本质关系的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何谓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其规定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但马克思认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主体。因此,马克思关注的是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即个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的发展。马克思正是从人的个体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线索。①
2.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第一,从共时态结构看,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和本质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反复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发展的广泛性,并不是指人的发展应该成为“完人”、“超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活的全面提高和充实、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多彩与和谐、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完满,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第二,从历世态的结构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是在历史中生成的,也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终归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人的对象化实践活动深化的结果,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即人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发展总是表征着人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自身发展的历史。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和核心。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党的几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
1.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培养一代新人结合起来,从政治与教育的角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②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把德智体和谐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方向。他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认为对人的全面培育,德是起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一个人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2.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思想,并从新的角度阐发了社会主义新人的内涵,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简称“四有”新人的理论。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四有”当中,邓小平认为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他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就是这个道理。”③
3.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如果说,中国的前两代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还相对零散地隐含在其教育以及政治、经济建设的思想中,那么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则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做了更明确、集中而系统的论述,并把它确定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明确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他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把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体目标。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确定和开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具体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里,江泽民不仅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体现,重要的是把人自身全面发展上升到指导一切具体工作的高度,把它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具体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
4.胡锦涛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升华。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解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的目标,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手段。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内容不仅仅包括经济的发展,更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就使我们自觉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标志。
总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做了论述。毛泽东从政治与教育的角度指出,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邓小平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指出,全社会应当重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江泽民从人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从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层面上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等内容;胡锦涛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的层面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导。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它的一个初始阶段。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在我国现阶段,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在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寻求有效途径逐步消除人的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条件。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满足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为前提的。人作为生命的有机体,必然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人们只有解决了吃、穿、住、行、用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之后,才能谈得上发展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第三,要大胆进行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新体制,尽一切可能为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政治条件。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之处,不仅在于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在于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政治文明。所谓政治文明,主要指人们在获取、运用、影响公共权力以分配利益的过程中的政治理念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政治体制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等。因而一定要建立健全民主法制,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和行使各种民主权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政治环境。
3.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思想文化条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表现在它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也具有精神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精神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而在现实社会条件下,面对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诸如迷信、愚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一些人缺乏精神动力、甚至精神家园失落、理想信念迷惘、道德行为失范,这就特别需要强调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
4.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保证。人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同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也是作为“生命的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任何破坏,都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都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世纪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的时期。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现,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正如恩格斯曾经警示我们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惨痛的事实和教训昭示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使用和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量的积累就必将导致质的飞跃,最终建成“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胡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学理论,2009(9)
2.贾庆慧,孙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山东电大学报,2004(1)
3.罗斌利.论高校人才培养与自主招生.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12
4.周道华.关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几点认识[J].福建论坛,2005(1)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3056)
简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篇4
简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健全,教育的全面革新和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作 者:毛建儒 金文玲 作者单位:毛建儒(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金文玲(中央党校青年教师研究生班,北京,100070)
刊 名:理论探索 PKU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B03 关键词:人 全面发展 社会条件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5
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人类日益广泛深入的实践创造活动是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根本途径.
作 者:林可华 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贵州,兴义,562400 刊 名: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GUIZHOU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2) 分类号:B023 关键词: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6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怎样才能突破发展?通过对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得到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自身优势,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水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71.2%,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5.1倍和5.7倍。工业提供的税金325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第二位,总量跃居全市第四。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产业结构看,2002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7.80、16.75、45.45。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四大支柱工业逐步形成并快速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2007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9、28.1、37,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工业对GDP的贡献明显提高。
二是规模工业总量逐年增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2 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提高。工业整体利润大幅增长,2007年累计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5.9倍,是近五年来的新高。
三是矿石采选业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钰宏旺、汇丰公司实现产值双过亿,共计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95.3%,占规模企业的77.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形。目前,从中厂、构朳两镇到县城这一带,百益酒厂、110千伏变电站、天裕公司木瓜深加工、九泰药业有限公司、庆华有限公司、安凯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安康通用公司白河分公司、逸酒酒业有限公司、白龙水泥有限公司、钰宏旺公司、汇丰公司、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等工业企业串连成片,涵盖加工、建材、化工等支柱工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工业经济总量、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成分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少,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多。二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煤、电、油、运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已普遍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大多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固定管理模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竞争、市场意识,经营随意性较大,没有长远发展计划,缺乏现代科学管理。四是县域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融资担保体系,县域新办企业普遍实力小、缺乏可抵押资产,寻求工业贷款非常不易,造成部分企业主要是靠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建设规模和设备改造都十分缓慢,特别是企业进行技改后,流动资金紧缺的困难更为突出。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后劲乏力。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初级产品多、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我县工业传统产品基本上是小水泥、小矿山、小化工厂。2005年以来,全县规模工业主要依靠铅锌矿采选业支撑,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采矿业的风险越来越大,铅锌矿采选业在2008年下半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新培育的农副产品加工刚刚起步,新投产的企业大项目不多,短期内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带动作用不明显。六是仍然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个别部门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仍有极个别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三、突破发展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但实现突破发展亦具备了几个比较好的条件。农副产品原料充足,可供加工的农产品多,非金属矿产储量大,品质好;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信心足、力度大。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扶强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一是抓战略部署,在强县富民上抓突破。就白河而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富民富县潜力在工业。要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攻点,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二是抓做大扶强,在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上求突破。继续做强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支柱工业,重点抓好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企业,巩固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快钒矿、磁铁矿、硫铁矿开发及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步伐,扩张矿业、建材经济总量。三是抓方向定位,在主攻特色上求突破。特色就是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走培育特色、工农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立足白河万亩木瓜、10万亩桑园、6万亩黄姜、年出栏十几万头商品猪的资源优势,引资嫁接改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产品转化增值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抓招商引资,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今后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培育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内部主导产业的更替转换,使工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真正形成人人找商机、个个抓招商的氛围。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引导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渐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团体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步入社会化、市场化轨道。
五是抓环境建设,在形成洼地效应上求突破。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着力建设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要进一
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理念,规范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全心全意、热情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服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作风,让投资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努力规范收费行为,实行“阳光工程”,明确收费项目,挂牌公示收费标准,严格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一次性协商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三乱”现象;要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人文氛围。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对投资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投资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发展环境”的共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做贡献。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7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
1.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 1) 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关注环境不确定性、技术因素与选择参与式的全面预算关系,提倡和推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使所在组织单元的所有人或关键岗位的人都参与企业的活动。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迈克尔·雪弗和阿瑞·莱文认为全面预算已经作为公司计划和控制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被广泛接受。
( 2) 代理理论。关注信息不对称和报酬制度设计等因素对代理行为和激励的影响。代理理论将预算编制作为一个信息交换的模型,需要计量和控制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谢尔茨和杨,认为引起参与程度不同的重要因素是从下级到上级的信息传递,以及这个传递对双方的潜在好处。
( 3) 数量管理与系统管理理论。预算管理发展吸收了数量管理的理论,运用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把复杂的经济现象建立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演算,促进了预算管理从预测、编制到执行、控制的更加科学。
( 4) 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并激励人们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预算管理在发展中也吸收了社会心理学理论。
2. 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套系统的、精细的管理方法,是一种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整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自始至终地将各个经济单位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销售及收入、生产、成本、费用、资金等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分析、预测、控制和决策,并对实现的业绩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分析与评价,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有计划地高效、协调开展企业经营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内部控制会计管理系统。它是通过责任中心的划分、目标任务的分解、分阶段资金收支和财务状况的预测等手段,合理分配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来协助单位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的同时,达到控制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经营预算( 销售、生产、成本、费用、采购等) 、投资预算( 购置固定资产、工程的改扩 建以及资本运作等) 、人力资源预算 ( 人才招聘、培训等) 、财务预算 ( 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损益等) 以及其他专项预算 ( 关停并转和资产处置等) 。一个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并量化公司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任务提供保证。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国际惯例,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除具有明确企业预算期内经营活动的目标、控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出资人履行职责,也有利于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解决困扰经营者的分权管理与集权控制的矛盾,有利于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落实企业的利润、资金、成本费用、业务量等目标责任,也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细生产、流程再造、MRPⅡ等现代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的编制,可以量化企业各方面的战略安排,为单位决策提供科学、精确的支撑,使单位各层次进行决策的权责关系更加明确,决策的做出与决策者联系更加紧密,决策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是为了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实现某个业务、某个业务单元利益最大化。
2. 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强化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推行将为单位各部门确定具体可行的努力目标,并通过控制和考核将目标责任落到实处。预算的目的是控制,实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控制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这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目标利润的预测、确定与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预算的编制过程向企业和所属的单位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面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预算是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3. 全面预算管理可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相互协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会变得庞大复杂,这些组织机构的业务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各级各部门不仅考虑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还要考虑各个部门及企业总体间方方面面的关系,了解本部门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各部门、单位可经常对比、分析自身业务活动与各自奋斗目标的差距,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并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障碍和阻力及薄弱环节等,以便区别轻重缓急,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协调一致。
4. 全面预算管理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编制预算,许多潜在的困难能尽可能地事先预见,从而防患于未然,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降低经营风险。参照预算的结果,企业可以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和潜在的风险所在,从而有利于不断改进各项消耗标准、现金安排等基础工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预算执行的监控过程关注收入和成本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实现和变化趋势,这迫使预算执行主体对市场变化和成本节约造成的影响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已经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并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职能认识不清
企业虽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职能认识不清,单纯为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把预算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数字计划上,而没有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
2.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完整
有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立预算管理组织,所有预算的执行、财务收支计划以及成本费用预算、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工作都由企业总部的总会计师领导财务主管来完成。预算管理组织的缺少会使得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得不到权威机构调节和仲裁,从而造成预算管理上的断层和漏洞。预算执行组织机构不完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与分析机制,导致无法及时获取各个预算中心执行情况。
3. 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力与责任错位
在预算管理实际工作中,企业所属部门或单位存在不按规定的权责范围和权限分解下达指标的情况,结果导致权责失衡,目标与责任错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还有的会出现不同层次工作错位的情况,决策者做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做执行者的工作,致使整个集团内部权力划分不清晰,职责划分不明确。
4. 全面预算过程中偏重于对财务数据的依赖
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
5. 全面预算管理只重视预算编制而轻视预算过程控制
重编制轻执行是目前企业预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编制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导致编制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毕就大功告成,执行成走过场。
四、对改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以上问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阻碍企业绩效的改进,妨碍企业进一步发展。鉴于此,企业必须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突破企业发展瓶颈,使企业在更高的管理水平上发展。
1. 树立全新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要确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与各所属部门或单位的管理者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这样可以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盲目性。要确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企业总预算应该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以此来确定其下属各所属部门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间接制造费用预算。全面预算管理还要确立基于企业价值分析的预算理念,使企业的预算管理成为协调集团各所属部门或单位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这项系统的工作,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全、完整的组织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预算职能能够落实到位,从而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可先设置一个由公司董事会直接领导,并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组织。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由所属单位或部门的有关人员任办公室委员,以财务部为主导,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在预算委员会下,除办公室之外,再设置业绩考评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委员会。业绩考评委员会负责业绩考核、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 内部审计委员会除负责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外,还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所属部门或单位进行审计。
3. 合理划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责任中心
企业集团对所属部门或单位进行责任成本控制,首先应督促各所属部门或单位内部划分为不同的成本中心,各所属部门或单位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成本责任单位,建立起以各成本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相统一为特征,以责任预算、责任控制、责任考核为内容的预算管理体系,将责任成本控制变为各所属部门或单位和全体职员的自觉行为。成本中心设立后,需按期下达责任成本指标及考核标准。责任成本就是各成本中心的最高成本耗费额度,它的考核重点是可控成本,对不可控成本一般不加以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加以控制。
4. 明确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程序及内容
企业全面预算编制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一致,所设计各类表格应考虑周详、全面和完整,体现出可控性原则。预算决策目标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体现可靠性原则。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上下结合式。在上下结合式的编制程序中,预算目标应自上而下传达,以保证最高决策层战略思想的贯彻和预算目标的执行。而预算的编制则应根据预算目标自下而上地进行,充分发挥各层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全面预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销售、生产、分配以及筹资、投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及现金预算等一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 建立全过程的预算控制及考核体系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8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巧妙,可以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动机,这样的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导入,精心设计,以新颖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与动态性,将那些抽象深奥、枯燥单调的数学字母、公式与定理以图文声像的形式来综合呈现,更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于多媒体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从而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二)问题导入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学生无法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时就会产生探究欲,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三)故事导入
故事是小学生所钟爱的活动之一。将数学知识寓于趣味故事,通过向学生讲述故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还有谈话导入、游戏导入等,导入要避免机械化、模式化,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就是成功的。
二、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想象能力,这正是学生学好数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做中学是新课改下数学学习的重要理念,这也是通往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这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又可以实现手脑的协调;既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我让学生来动手操作,先将空心的纸制圆柱体在其侧面上画一条高,沿这条直线将圆柱侧面展开,学生发现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是一个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再将这个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恢复成圆柱,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转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这样的两个转换过程,可以让学生建立直接联系,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圆柱的侧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这样便可以轻松地求出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主动思考,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概念,增强空间立体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三、主体探究,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基础之上。有效教学不是单纯地给予,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只是将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理解、掌握与提升。这必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上,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主体身份的确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展开主动探究,再现数学基本概念与定理的发现与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急于将公式、概念的推导过程一览无余地全部呈现出来,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从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入手,通过一系列递进性的问题来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完成概念与定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掌握。
四、实践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一种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更加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只有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要让学生将数学学习的视角由教材延伸到生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抱着教材不放,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让学生进行教材上的习题训练,而要用心对待,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既要充分利用现行教材的实践活动模块,同时又要学会开发与创造,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运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如学校的施工现场有一堆沙子,我让学生根据所学来测量这堆沙子的体积。学生便可以利用所学的求圆锥体积的知识来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这样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9
【摘 要】最近几年,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本文就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意义、优势及创新思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大数据产业;意义;优势;对策
一、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意义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贵州,要想和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同步小康,就需要我们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在科技水平方面,大数据产业的引入带动了贵州工业科技含量的大幅提升。大量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贵州告别了传统的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模式,转而开辟出一条以现代科技为主打的发展途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高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促使大批高新技术人才的涌入,在他们的带动之下,贵州劳动力价值含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绿色、环保、高效”为理念的发展模式使得贵州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工业污染、破坏的困扰,实现了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发展模式,既得到了金山银山,又保护好了绿水青山,这是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数据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优势,将会促进政府、金融、电信、医疗、商业等领域变革,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大数据为抓手来打造信息产业,有利于整合优势应用,同时,将推动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吸引大、优、强企业入驻,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三大中心、基地的聚合还将有利于整合、壮大云计算产业资源,在为贵州本地政府、行业、企业用户提供各种云服务、解决方案之时,将云计算服务业打造成为贵州信息服务业的新生支柱产业,推向省外市场,成为山地省贵州又一对外的靓丽名片。
二、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西南地区枢纽,交通日趋便利
我省位于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地带,北联成渝经济区、南联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东联长株潭经济区、西联滇中城市群,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十二五以来,我们抓紧建设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一干十三支”民航系统,以黔桂、成贵等铁路干线和贵广高铁、沪昆高铁为代表的铁路运输网络正在形成,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贵州进入“高铁时代”,2015年沪昆高铁开通,未来几年基本每一年都有通往周边省份的高铁开通,这大大的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61公里,2015年通车里程突破51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持续优化的交通条件,使贵州省经济走廊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有利于吸引大数据产业方面的优势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二)政府高度重视
贵州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扶持大数据产业的引入及落实发展。国家层面,目前虽尚未明确出台针对于大数据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同样提及海量数据的处理、传输、共享等环节,这均是大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层面,2014年,颁布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纲要(2014-2020年)》,并在纲要中明确了贵州省未来的7年里关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为保证其实现而设置的产业布局、五大计划、六大产业。该纲要的提出无疑确立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地位,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贵州省同样于2014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并在意见中表明了为大力引进及培育大数据产业,全面加强贵州省内大数据产业的基地建设,为产业的优惠使用提供保障;明确了一系列大数据产业引入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落户奖励、用电用网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提出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及有力支撑,是促进产业落地、培育的先行保障。
三、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创新思路
(一)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发展大数据产业,构建多层次的生态产业体系,不仅要延长大数据产业链,而且要完善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大力引进关联企业,也要鼓励本地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大数据产业生态基础层和分析层中要加强技术攻关、抢占技术前沿: 在大数据产业生态应用方面,通过数据挖掘的应用,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配套产品生产。推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领和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加强大数据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合作
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转型。大数据产业拥有海量的数据存储,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较为安全的数据应用等特性,企业发展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进行转型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企业发展的历史数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也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了最基本的要素―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三)建立大数据行业基地,优化经济布局
贵州省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时应该按照“黔中引领、两极带动、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以黔中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大数据行业基地。例如:筹建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数据基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大数据基地等多个产业基地。贵安新区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其以三大电信运营数据中心为基本依托,由此可以实现互联网和相关云计算平台的统一,例如:“一站办理、一网联通、一号服务、一卡通行”等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这样可以引人更多外商或者投资商到贵州省落户投资。以经济核心区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中心区域,有利于优化现有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满足本区域的发展需求,也有利于促进贵州省各个市县大数据产业发展。
(四)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加快信息共享速度,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在继续建设现有政府信息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和政府服务业务建设。同时还应该建立三维一体的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贵州省数据中心、电子文档备份中心、省内灾情数据中心,将三个部门的信息进行共享,加快信息共享、交换速度建设。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加快省内各个社区信息化建设速度,促进各个地区的行政管理、社会事务、民众服务一体化进程,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08-23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07-29
关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09-27
关于计划生育的几点思考08-29
关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思考07-13
关于提升员工素质的几点思考08-21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10-18
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10-20
关于执行力的几点思考12-18
关于申请科研课题的几点思考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