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2024-09-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共11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芳草小学张永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芳草小学张永山

关键词:教学 小学语文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

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

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多地阅读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将之流传千古。作为一名学生,必须要从阅读开始,逐渐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才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呢?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富五车、出口成章的有用之才。

一、当前部分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学生对语文阅读不够重视

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阅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地在阅读上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够重视语文阅读,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家长对学生阅读的不重视。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从小就给自己的孩子设定了多种多样的未来,很多孩子从刚会说话就开始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留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了。家长总认为孩子在学校阅读的时间已经足够长,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课外书的阅读上,学生从小在父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自身的思想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二是教师对学生阅读的不重视。在部分教师的眼中,阅读课外书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倒不如把时间用在多记几个生字上,这要有用的多。家长和教师双重的阻碍让学生从小就没有接触或者是很少接触语文课外阅读的机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语文的阅读。

2.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兴趣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明灯,更多的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在他们眼中,阅读只是语文学习的必修课,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更不会把阅读当作自己的课余爱好。在同样的时间里学生更愿意把时间用在看漫画书或者是一些课外活动上。缺乏兴趣的阅读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的正面作用,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3.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都把语文课外书当作是小说来阅读,总的来看这种阅读方法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语文阅读并非等同于小说的阅读,大多数的小说都是可以一遍带过的,然而语文阅读却并不是这样,它不但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需要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用阅读小说这种粗略的方法来对待语文的阅读,自然达不到语文阅读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

既然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来源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那么我们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于家长来说应该重视起学生的阅读,从小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到新华书店转一转,精心挑选几本有价值的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并不时地交换阅读的心得,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和平均分的提升,要把孩子长期的教育放到教学的第一位。教师可以每星期组织几次读书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课堂和同学一起分享,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分享给学生,从而起到阅读共享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来源于一个人心中对某个人或物的好奇,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阅读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冰心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对冰心这个人物产生好奇,进而产生进一步阅读冰心文集的动力。再比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 <史记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讲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后去阅读《史记》,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并不是读小说,它需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在选择书籍上要有所注意。并不是什么样的书都适合学生阅读的,一般来说教师都会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只需要在教师推荐的书籍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即可,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但是在选择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内容较为简单、理解起来相对容易的书籍。其次,学生要养成边读边记的读书习惯。书读得再多,一旦成了过眼云烟,便失去了读书的意义。学生要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和疑问记录在读书笔记上,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抄到读书笔记上供以后欣赏。读要读得透彻,学要学得彻底。另外学生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朗诵,对于言词优美的文章,学生完全可以大声地朗诵出来,读出文章抑扬顿挫的声调,也读出学生对文章的赞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这样才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教给他们更多的语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生一般知识储备不足,在阅读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会影响到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小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下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最终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二)学生阅读指导不科学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应该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然后再了解作者的生平状况,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许多学生不能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最终会增加他们的阅读压力,影响到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个性化阅读形式较少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自主阅读时间较少,再加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被限制,影响到他们阅读技巧的学习,最终会降低他们的语文学习质量。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他们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生阅读指导时,应该积极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第一,教师要将阅读生活化。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状态来教授相关知识,降低他们的阅读技巧学习难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阅读知识的魅力,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自身的视野。比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与鸦片战争前后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然后再让他们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认识,使其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把握好文章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民族情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第二,丰富阅读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辩论、竞赛等形式来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调动他们学习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文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堂辩论课,双方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辩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掌握文章主旨,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第三,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小学生通常情况下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为他们创建相应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珍珠鸟》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他们播放一些与鸟有关的视频,提高他们对鸟类,对自然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降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难度,最终达到文章阅读的要求。

(二)提升阅读引导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该要做好科学的指导,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掌握更加系统的阅读方法,为他们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可以为学生系统讲解阅读技巧,让他们对阅读技巧有大致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教师讲解的技巧运用其中,从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文章阅读技巧,加深他们对这些技巧的印象,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在这样的教学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比如,学生在学习《秋思》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对秋天的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该首诗,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提升他们对该诗的认识。

(三)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制定出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一些学生喜欢阅读中国古诗词,教师就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给予他们相应的阅读空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学习诗歌。还有一些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散文,教师就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名家散文作品,让他们掌握散文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散文写作能力,为他们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的实际阅读需求。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桂爱.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5).

[2]李潇然.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2).

[3]丁立强.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3(1).

[4]朱成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实践探讨 篇4

一、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其参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拓展阅读课堂。

例如: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读物,如《少儿科普知识》《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也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带入图书角,与其他同学进行传阅与交流,增强其互助、交流的机会,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如一些相关植物方面的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校园,近距离地观察植物,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观察中领悟阅读材料的内容,并在自由讨论中获取新知。

二、善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播放《二泉映月》这个经典乐曲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描述,讲述一下瞎子阿炳及其创作《二泉映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此曲的由来,体会瞎子阿炳用自己的琴声向世人诉说的内心情感。此时,学生也会置身在阿炳的故事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基调。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很自然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体会阅读的精彩。

三、精心选取拓展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样既能对课本形成补充,也能与教材形成一定的比较与鉴别。正所谓: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将阅读内容形成比对和串联,才能真正达到拓展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兴趣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燕子》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一些与本文描述的与春天有关的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如《桃花涧》。让学生在一定的前提基础下,更加容易接受相关文字,同时接触一些佳作名篇,感受规范、优美的语言和优雅的文章境界,从而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及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四、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拓与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拓展阅读的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作为主导者踊跃参加,可以将所读内容进行生动复述、演讲,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话剧或小品进行表演,教师则从旁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拓展其阅读能力,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拓展阅读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拓展阅读的多样性,重视多样化阅读类型的加入,让学生的阅读信息达到全面性发展的目的。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脚步加快,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信息量大、类型广泛、较强的检索功能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优点。网络信息能够为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增强其便利性。因此,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向网络化方向不断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型拓展阅读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拓展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其对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概括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5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人的智能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人的智能不像传统教育观点,那样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决定于智商测试,其实这种简单的智商测试只能测评人的数理逻辑思维与语言智能,而人的真正智能是多元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语文阅读的本质既有相同不同,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的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结合自己头脑中己储备的信息进行连续性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还原为具有特定自然景物特征、蕴含的特定思想情感过程。简单的说一般语文阅读就是由“言”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言”、“意”的双向还原过程。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教学的基本过程;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

基于上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认识,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所担当的任务。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大纲的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想

把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具体的项目工程方案提出的目的,就是以便在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进行实验,这样涉及面窄,易于取得各方面认同,可以迅速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工程的构想分为两个部分,即多元化理论指导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一)多元化理论指导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

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现在的应试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右脑,全面调动他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身的多元潜能。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应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总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统一目标最终还是满足不了不同学生具有的多种智能强项所产生的强烈求知愿望,也很难满足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需求。

3、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主要的,但除了教材与此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一般比较开放和灵活,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作些选择。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选则的读物既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以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此外,结合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还可以根据教师指导或自行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课外读物,以及深入社会实践必须学习的那些专业读物。总之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学生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

4、阅读方法的多元化

确立了学生自主精神后,还要掌握和拥有多种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面对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课外读物,学生还必须善于结合学习目标,择优而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就要让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而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是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要多动脑筋,根据上述多元化的理论与指导思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小学生阅读的教学任务。

1、小学阅读教学中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德纳强调通过直觉学习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以达到智能培养的目的。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至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直觉学习对学生的真实影响与强大无比的力量。直觉学习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学习,在许多情景中被证明是足够可靠的。

2、 小学阅读教学中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的身心之间有着隐秘而复杂的联系,当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生理能量。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羞怯、紧张等,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如柔韧性差、灵敏性差、耐力差;反之,心理健康、思维活跃,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动作敏捷、意志坚强,表现在行为上便是柔韧和富有耐力。因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躯体是自我的一大重要资源,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可待挖掘。关于身体的理论已成为一个学科群。

3、 小学阅读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语文学习中强调合作学习,也正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合作过程中,合作调查、实践、访问、查问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培养学生之间为人处世、和睦相处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学会理解和完善,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的合作关系。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得差强人意,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语文素养也表现出较多的不足,这说明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较差,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新课改时期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现状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以下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7

我们都知道, 在人类历史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 其中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出现。因特网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 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 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学的环境, 传递教学内容, 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网络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 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网络信息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宽大的学习领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和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还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因此,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教学应该利用网络, 创设相关情境, 把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融为一个统一和谐的环境,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欣赏课文所描写的内容, 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 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塑造人格, 涵养性情。

一、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

因特网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计算机和网络开始进入我们大众家庭, 基本实现普及化。学生们日常接触的也比较多, 也掌握了初步的应用技能, 很多小学生对使用网络应用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也对其非常感兴趣。

我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学习能力较弱,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热情。从小学生阅读的习惯来看, 教材的一些内容对他们来说相对抽象, 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困难。

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有利于解决学生的这一困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计算机已普及全球,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学生的视野大为开阔, 网络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声像及表现手段上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 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 产生的视觉效果差, 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 它可以利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 使学生大开眼界,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

二、营造氛围, 强化探究

网络是一个容量大的舞台, 创建了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给学生提供了平等、自由、拓展的学习空间, 同时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探究, 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如在语文版七册《神奇的鸟岛》一文的教学中, 我就设计了四个可以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关于青海湖和鸟岛的介绍、传说, 通过链接相关网站,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了解青海湖, 了解鸟岛, 感受青海湖和鸟岛的美丽;二是关于现在的青海湖的污染, 以及当今社会中一些污染大自然, 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和后果, 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多种思考;三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或表现手法相似的文章, 为所有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字评价能力, 加深学生阅读素养的熏陶, 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四是学生在网站平台进行创作, 学生模仿文章写法, 回忆自己曾经到过的风景胜地, 将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一写。仅仅十分钟的时间, 一道道迷人的风景便从学生们的手指尖流消出来。探究性学习结束后, 学生再互相阅读作品, 相互评价作品,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 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三、丰富资源, 深化体验

网络上的音频和视频,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 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让“听”和“看”成为“起始阅读”,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受到感染和启示, 并能深化情感体验,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语文版第八册课文《桂林山水》一课, 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 没有到过桂林的人一般都难以领略它极富特色的美景, 更无法与作者描摹的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上课伊始, 我通过激情导语引入后, 让学生搜索旅游网站, 初步感受桂林山“奇、秀、险”, 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用优美的语言配合画面进行讲解, 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 有效帮助学生再造想象, 整体地进行思考和感悟,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进一步体验领会课文内容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四、鼓励表达, 实现协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群体活动开展起来较困难, 开展的较少, 而在网络环境下, 这一学习方式却彰显优势。利用网络可以很方便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的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 他们运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 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步传递信息, 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 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 我把相关的图片等材料及许多网上下载的信息链接都放在《人类与地球》网站上, 同时还在网站上的小作家园地设计了一些问题, 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上,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结合同学间的相互讨论, 最后在发表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看法。每个学生数次甚至数十次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且各小组成员编写的内容精彩纷呈、生动有趣。每个问题讨论到最后,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性的观点加以分析、指导。这种没有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 网络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 寻找二者更好的切合点。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8

关键字: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前言

“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上要有情感生活,有心智的活动,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凭借语言通灵、感悟、移情、益趣,那就是失败的教学,因为远离了语文的本性。在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内容当中,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1]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总体要求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在一般阅读教学当中提倡大量阅读,注意课内外的结合,注意阅读中的普通话正音问题,多读、多背、多积累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诵读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重点应该包括: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一定要开口朗读,在阅读中应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朗读技巧指导,有效掌握诵读和默读的要求。改正喊读、唱读、等读、抢读、指读、动唇默读等坏习惯。[2]

2、整体把握课堂,提高阅读课堂效果。在阅读感受的同时要兼顾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做好对写字、正音、朗读习惯指引课内精读指导。在课外拓展阅读的教学中,不能随意放任,注意与总体目标相互结合。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

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3]

2、紧抓课本突破重、难点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阅读教学当中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需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导入新课当中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活跃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雷利先生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他的父亲为了世界的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失去父亲的伤痛,充分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4]在教学中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孩子来说,战争对于他们过于遥远,他们很难体会理解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痛苦,难以体会雷利心中的痛楚和呐喊。所以,对于“呼声”的理解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但同时又是重点,因为这篇文章就是透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因此在教学当中,通过雷利一家人离别前后的强烈对比拨动孩子的心弦,引领学生走进作者心中,感受其失去父亲的痛楚。可通过不断地变化朗读的形式,通过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师生对读,在朗读中,教师带领着孩子走进文本。

3、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阅读完后,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经常使用简明精当的语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即便学生发表的见解不恰当,理解有误,也要用婉转的、有启发性的话引导他去再思考,去补充,去修正。[5]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共同探讨,发挥了老师的导向作用。

4、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新课标教学中提倡改变传统单一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有效为阅读教学服务,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突破重点、难点。在辅助手段的使用过程中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如在《蜜蜂》一文中,通篇文章比较清晰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毫不费力。但如何引导学生将这样一个普通的句子读出味道来呢?教师先将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蜜蜂的图面,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将学生带入作者的心里,体会作者的心情,带着作者的感受来读这句话。由于是别人的感受,读起来自然不是那么到位。因此,教师再次利用媒体的展示,引领学生身处蜜蜂上,进一步体验身临其境之感。其实一旦进入情境,有了一定的感受,孩子的朗读自然会到位,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1、重视默读、朗读、背诵能力的培养

要继续加强默读、朗读、背诵的指导,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学会默读、朗读、背诵,逐步提高默读、朗读、背诵的速度和质量。[6]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另外在要引导学生把运用查字典、词典学习词语的方法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能力。

2、注重文本的整体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

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阅读教学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利用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等,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

参考文献:

[1]徐秀春.小学语文小学人教版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导刊,2009,(04).

[2]李俐,郭乐静.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小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5).

[3]陈红.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湖北教育(教学版),2010,(12).

[4]赵清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6)

[5]陆晓琴.让书香常伴童心——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2(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9

董 玮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 tel:***)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课改;主体地位 1 前言

高中语文新课改已在四川开展了。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1]。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都存在着误区,如: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过程简单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性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教法单一,教师往往拘于课本、局限课堂、偏重考试。比如,这学期伊始,我给学生列出了一部分经典选读书目。其中一个学生问我:老师,看完这些书,我的语文学习成绩能提高多少?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悲哀,但我还是告诉他:要是你把这些书都读完,你的语文成绩肯定是拔尖的;要是你在高一高二这两年中读完了其中的一部分,你的语文成绩也会提高很多。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把给学生开列的书目印出来发给家长,告诉家长说:学生周末在家的时候,叫他少看电视,少上网,少逛街,看看我给列的书。家长问我:老师,看完了这些书,我的小孩能考上重点大学吗?我苦笑:只要你的孩子在高一高二这两年读完了其中的十分之一,我保证你的孩子语文成绩很好!其实,教改轰轰烈烈,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种理念变幻万千,可是,最基本的问题——学生到底读了多少书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如何领悟新课改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阅读和鉴赏”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

/ 5

视程度[2]。事实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也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3]诚哉斯言!而多读也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古人早已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之谈都体现了多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很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虽然新课改建设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开设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篇章,但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在高中教育中,多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时,他们也能在阅读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因而多读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举办读书讲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读,学生还可以按读书多少在《模块学习分项记录与评价》中给自己自评等级。多读如此重要,因而我们在新课改中仍需大力地提倡。新课改并不排斥多读的基本方法,但新课改的“新”在阅读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阅读的目的是“立人”(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阐发、评价、质疑文本的能力。(3)在个性化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可见,新课改是在强调阅读的基础上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没有丰厚的阅读体验,所谓的能力培养只是无源之水。只有当我们在新课改中避免了走入抛弃“多读”的误区,我们才会真正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她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她能使我们能够对丑恶的东西洞若观火,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刻。语文的生命在于深刻地表现人生和真实地宣泄情感。有时候,社会生活使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太现实、太粗糙、太浅薄。而语文,却能够使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充满理想,富有激情!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我们阅读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

/ 5

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喜欢阅读,又如何去阅读呢? 3.1深化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有必要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阅读及阅读教学的这一本质,阅读本身并不是在消磨时间或者浪费时间,从一定意义上而言,阅读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活动,古代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如果对阅读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识,适当的阅读就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听、说、读、写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远比没完没了地做大量的习题对语文的学习促进大。懂得了这一道理,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教师都不会牺牲阅读时间而去做大量的习题。阅读本来就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轻视阅读的语文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3.2 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渐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已有了合理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展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同的阅读内容完全可以达到一致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其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具备教育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多商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所熟悉的内容和程序去进行。

3.3教会读书方法 培养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新课标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的方法很多,应指导学生视需要而选择,对于重要的名篇可以精读,读的过程重在个性感悟与体验。略读时以摄其要点为主,浏

/ 5

览主要是快速阅读自己需要的或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读书时要注意阅读方法,如凝神不分心的关注,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等,都是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经过方法指导后学生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就知道如何下手。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边读边圈点,利用闲暇多读书,摘抄笔记,使用工具书查阅,温故而知新等。

3.4重视个体思考 突出个性化 创造性的阅读

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异,他们的阅读感受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在阅读文章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此时,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增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化的,事物的答案不是惟一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架,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张扬个体的个性,探求人格的真和美,使他们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另外,在提倡个性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大胆质疑,因为质疑是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去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将课内的知识很好迁移至课外,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

3.5让阅读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阅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 [3]。要让阅读教学走进学生生活,扩大学生阅读的空间,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各种生活信息进入学生生活,让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充实学生大脑,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从而加深对语文阅读材料的理解。

3.6理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表面看来,阅读与考试两者之间是矛盾的,似乎大量的阅读占用了有限的学习时间会影响考试成绩,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阅读与考试之间并不矛盾。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阅读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增进学生的情感;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只要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有如神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同样是说阅读对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对作品本身思想的理解作用。因此,合理的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必然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况且,现代考试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4 / 5

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阅读本来就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再加上写作,更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较大比重,而写作本身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阅读对于考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有经验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绝不是天天死学的书呆子,国内对高考状元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2]。因此,要认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这种关系,不要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番好心做了坏事。

3.7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教材甚至是学生的唯一阅读来源。因此,语文阅读教材建设就显得极为关键。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认为,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和考试的需要,又能有利于引导学生走上喜爱阅读的道路上来。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科是最富有人文情感、人文关怀的学科。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也应该是最富有情感和激情的教师,师生之间真正实现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不仅在知识层面互动,还在灵魂层面上也互动起来,这就是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富有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阅读。多让学生面向真实的生活,注重有价值的真实生活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成长,不断追求并获得崭新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10

【摘要】信息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和教学模式的建立加以分析,使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教学的需要,也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一、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缺乏适用性,课程理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语文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参照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创新出适应当下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加速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信息化技术是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趋势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对信息化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和直接。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传授学习方法,而学生则需要通过探索和讨论找寻问题答案。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课本中的少部分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1]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更为灵活。其特征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对教师的教材分析、教学组织以及课堂师生互动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二)教学视角的改变是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向导

语文教学视角的变更,推进了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现代化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但要教授教学大纲的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出潜在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范围更广的知识领域。在课堂中,教师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创建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并对网络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具有其特殊性。

(三)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是改变教学结构

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使得现有的语文教学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结构较为简单,以行为模式为主导。但是,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以认知模式作为基础,对文学内涵更加重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表现出的教学结构可以合理地增加学生的认知度,从而凸显出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一)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注重课程意识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学生思维。课程目标是基于科学基础而确定的,不可轻易改变。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互动课堂。例如在《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在课堂开始的前5分钟,播放一段小动物过冬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通过提问,例如“视频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过冬的?”,通过这样的话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现代合作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用到现代课堂教学中。在课程知识点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再次有感情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进一步构建互动课堂。

(二)创新教学实施方案

第一,制定科学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遵照课程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正确的教学观引导教学目标,从而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成为教学课堂的起点和归宿,实现课程目标的定向指引,借助语文学科的特征,融合共性和突出个性,从而展现出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第二,优化教学评价手段。构建注意学习理论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教学课堂内容,是一种发展的学习观。它从学生的兴趣、经验、需要来对教学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及互动的效果,课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通过课程意识强化,语文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产生潜在影响,如动机性、策略性及迁移性,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中体现出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整合。例如在课文《夕阳真美》的教学之前,将学生分小组教学,5―6人一小组,从课程信息采集到课程设计,完成一组连贯的小组试验。对有关夕阳的视频进行采集,通过网络信息收集相关资料,然后收集短视频,学生在课上结合视频对课文知识先行总结,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作为旁听者,将小组之间的信息整理进行竞赛式的演讲。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能对现代信息多媒体等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对课堂的兴趣将越来越高,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效果的战略目标。

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因为时代变化和社会进步,使得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重新构建理论依据、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的过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教学宗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推进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讨背景 篇11

一、注重积累,培养阅读语感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适应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积累字词,而且还应培养其阅读的语感能力。成功的阅读教学实例也证明:在阅读中注重积累语言,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应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及背诵积累量落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其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不仅阅读语文课本,还要阅读课本以外的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 “世界是课本”的新天地。

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阅读的形式各种各样。为了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同时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的阅读内容,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而不是仅仅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知识教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默读、朗读、精读、探究性阅读等)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其的阅读能力。另外,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将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对学生任何一点新见解、新发现都应给予鼓励。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不随声附和,不人云亦云,敢于创新,独树一帜,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延伸,构建阅读有效课堂

拓展延伸是促使学生将学习的语言形式、写法等知识学以致用,实现学有所用的重要途径,从某种角度中看,它是课堂教堂的延续,是学生“习得”的表现,是学习中进一步的“用中学”。在语文阅读教堂中开展延伸拓展活动时,设计的活动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课文的内容情感或语言形式、写法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学生会接触到外国著名文学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这是作者用深沉、凝重的心情凝结成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有着十分浓厚的爱国色彩。小说对主人公的语言还是动作都有着十分精准的描写。在我国广为流传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爱国题材的作品,比如情感深沉的《过零丁洋》和《满江红》等。文天祥与岳飞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赤子之心,然而三部作品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笔者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首先回顾后两部作品,然后通过对三篇文章的主题、题材、作者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更加接近作者创作的本意。通过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对于增强阅读效果,激发阅读兴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渐入佳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一般来说,学习一篇课文总是从整体感知入手的。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快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盲目采用,更不能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深化教材内容。初中生由于知识面和阅历的限制,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可能不太熟悉,学习上有障碍,因此,在一节新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面前,创设特定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的形、声、色等信息,变换形式并多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从而将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深刻地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在学习中思維受阻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选用多媒体帮助其突破,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上一篇:四年级寒假作文:我学会了做家务下一篇: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