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特色与背景(通用10篇)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1
课程特色与背景
为什么选择这个培训
80%来源于供应商。同时供应商的质量也成为企业最具风险的因素之一:2007年广东省佛山利达玩具王国毁于一个玩具门把手上,供应商供货的20公斤色粉质量问题使工厂关闭,老总自杀;而近日以精益生产体系闻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因为油门踏板与刹车缺陷,面临着700万辆汽车召回、巨额索赔与重大品牌损失!频发的质量问题使我们的采购人员与品管人员四处救火,疲于奔命,并引发质量成本上升、客户投诉与流失一系列问题。本课程是姜宏锋老师世界500强日企与美企实战管理经验与在培训咨询中的企业案例精华总结。中国南车集团.时代新材、外企诺和诺德制药等多家企业引入该专题内训,平均满意度达到93分以上,其实战应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受到企业领导与参训学员高度好评!
课程收益
统计证明,对中国大部分企业而言,劣质质量成本占到企业产品总成本的20-30%,品质管理当中的10倍法则告诉我们,供应商的品质问题对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随着工序的进展,以10倍递增,到了客户那里损失接近无限。可以这么说,提高供应商产品质量,就是在降低成本,就是在增加企业效益与竞争力!本课程站在企业竞争高度,提供系统方法与实用工具,帮助企业从源头把好质量关,降本增利,破解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十大难题:
(一)如何做到既提升供应商质量,又降低成本
(二)如何组成跨部门团队进行供应商调查、评、选、考、管的科学流程体系
(三)(四)如何使不是专家的你迅速掌握供应商的工艺要点,并建立质量问题控制“地图”
(五)产品检验抽样与试验方法有哪些错误,有哪些新发展趋势,(六)发生问题如何使用“CP+8D工具”防止质量问题再发、频发
(七)作坊式供应商的质量应如何有效管理
(八)强势瓶颈供应商的质量如何管理?
(九)如何推行稳妥推行驻厂检验与免检体系
(十)对供应商赏罚分明、促动改进,跨部门如何联动?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2
一、基本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我园将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 同时让幼儿在体操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 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 有吸引力的。
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 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 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体现运动的文化价值;注重体操教学的整合。
二、概念的界定
体操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与体操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 包括体操水平、体操知识、体操意识、体操行为、体操技能、体操个性、体操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体操素养课程, 就是课程遵循全面、渗透、主题化的原则。课程选择内容以幼儿对体操知识的了解为起点, 上升到幼儿对整个体育活动的关注, 将体育人物、运动器械、比赛规则、运动安全、运动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以汇总、分类、梳理, 以幼儿能够接受的主题课程的形式展开, 从中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运动素养。
三、研究目标
1. 加强自身对体操素养活动的认识, 增强自身的目标意识。
2. 进一步转变观念, 增强以幼儿为本的意识, 促使幼儿提高学习体操的主动性、积极性。
3. 提高观察评估的能力, 掌握全面评价幼儿学习体操素养课程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 有吸引力的, 这已成为广大体操教师一个普遍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 要充分激发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3~6岁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以往在讲解、分析体操动作时, 幼儿听起来比较模糊, 精神也不集中, 但是让他们看动画片, 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看上个把小时也还是兴致勃勃。此外, 我们与孩子共同收集体操明星的资料、图片, 引导其观看体操节目, 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2. 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 要让幼儿感知过程, 突破难点
教师的示范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比如说素养课程中的多媒体设计, 我将蛙跳动作要领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全蹲→蹬腿向前扑出→手先着地→全蹲, 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 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结合教学的需要还可重复播放画面、反复讲解, 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 联系起来更有劲, 更积极主动, 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幼儿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3. 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 要让幼儿反馈巩固,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课程具有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 所谓“反馈”, 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观看过程中, 利用摄像机拍摄幼儿的动作, 并与计算机投影大屏幕连接, 可把幼儿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实录下来, 反映在大屏幕上, 便于幼儿自己检验信息并作出正误对比, 发现和纠正不足, 从而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调整, 积极练习。
4. 体操素养课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能拓宽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 获得一些感性材料, 展开联想和想象, 引导幼儿多思、多问, 为幼儿发挥创造想象搭建平台。以情激趣, 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 活跃了学习气氛,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 3~6岁是一个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极度丰富和浓郁的年龄段, 因此, 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 引导幼儿在体操特色活动中, 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正走在幼儿体操素养课程研究的道路上, 享受着特色教育为幼儿园和全体幼儿带来的勃勃生机, 为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科学合理地提高幼儿园体操教学质量也将提上日程。通过对体操素养课程的初步探究, 就如何提高幼儿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效率提出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体操素养,素养课程,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1]邓跃宁, 杨光荣.体育素质教育探析:兼论“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性教育工程[J].体育学刊, 1995 (04) .
[2]唐仁洁.“小集团学习”与体育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教学, 1999 (04) .
[3]叶卫.从体育教学谈学生体育素质培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3
一、新课程背景下艺术办学特色的内涵
具体地说,“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包括:办学模式的特色、课程教学的特色、教育途径的特色、学校管理的特色等。”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定位在三个方面:
1. 形成艺术教育办学特色要选准“突破口”。如我校“以书画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书画的兴趣,带动学生其它素质的发展,以形成素质教育目标新体系。
2. 形成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是为了创办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我校以书画为突破口,带动了文学、科学、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以点带面,学校教育教学得到整体优化,实现特色学校的创建。
3. 形成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如我校艺术教育的形成,也是从起步阶段的一位老师和三、五位学生,到一批青年教师和一大批学生的加入,再到第一次画展的成功、教代会《以书画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方案的通过,校长敏锐地根据学校实际,抓住了这个良好的风气,带领全体教师通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实践、发展、再实践,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以书画为龙头的艺术教育特色。
二、新课程背景下艺术特色创建的意义
1. 创建新课程背景下的艺术特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需要。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是有明确分工的,一边主要是形象思维,一边主要是逻辑思维,而且又是相互促进的。人脑与手联系十分密切,而且似乎是互相感应的。常说心灵手巧,手动得越多就越聪明,手巧心更灵。那么,开展艺术教育会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动手机会更多。这样,陶先生所说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就能得到开发,成为“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2. 创建新课程背景下的艺术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开展才艺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 创建新课程背景下的艺术特色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可以这么说,社会需要艺术,学生的全面成长离不开艺术,开展艺术教育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艺术的文化,不是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才,不是一个能适应知识经济的人才。
三、新课程背景下艺术特色创建的实践
1. 抓理念——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的灵魂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一个追求——做有艺术修养的现代人,
其中心词是“艺术修养”和“现代人”。“艺术修养”就是指我们培养的学生人人都要懂一点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现代人”就是要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力全面、适应性强。
我们的两项工程是:——“学琴棋书画,做现代才子”、“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人人都有特长,重点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们的三维目标是:——“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即把学校办成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教学有特点,即要打造学科亮点,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一项特长。
2. 抓宣传——形成共识是凝聚特色的前提
一所学校目标再远大,理念再先进,学校上下没有形成共识是办不好的。所以,在确定目标、理念后,首先要抓统一思想。
学校领导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分析学校现状,畅谈学校发展大计,使老师们认识到,学校办学没有特色,学校生存就要受到威胁,更谈不上跨入先进行列。
为此,学校专门召开了教代会,讨论、通过了《以书画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并制定了三维书画特色教育近期目标,列入学校五年总体规划中。
校内,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学校德育、教学等各部门齐心协力,围绕一个中心——书画特色创建展开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中形成了练好汉字,学好书画的良好氛围。
校外,我们的书画作品走向社会。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书画展示活动,如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展览,利用重大纪念活动,上街现场表演,送春联下乡,为创文明城市进行墙体画创作等。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扩大影响。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全国、省、市等各类比赛,通过比赛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3. 抓机制——行之有效是特色成长的后盾
(1)开足基本课程。开齐开足各年级的音乐、美术、写字等艺术课,并做到“专课专用、保质保量”。
(2)开发校本课程。书画艺术,编有书画校本教材。每天中午,学校安排20分钟的写字时间,校园电视作校本教材的专题讲座,书法老师进行指导。二年级开设60分钟的书法课。
文学艺术,编有写作校本教材。一周两次,聘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定期作辅导。每天晨会5分钟语文、思品课5分钟安排经典诵读。
科学艺术,编有科技活动样本教材。一周两次,有多个科技活动基地,定期开展活动。
(3)开展兴趣活动。学校建立20多个兴趣小组,对有特长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训练,进行创作,逐渐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坚实的底座是对每个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
(4)完善评价激励。对学生进行艺术特色教育,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行之有效的做法有:
☆每月一次的艺术比赛——竞赛激励
☆建立才艺段位制——成功激励
☆评定特长生——榜样激励
☆采用作品记分法——评价激励
☆成立艺术社团——组织激励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觉得最有效的机制是“学生社团”。因为它能很好地把“课内和课外”,“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活动与德育”结合起来。学校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社团”,学生是社团的主人,如“小蚂蚁工作室”、“七色花文学社”、“星星科学社”、“三色棋社”、“金手指器乐社”、“百灵鸟合唱团”等等。在社团里,学生学有所长,收获友谊;在社团里,学生弘扬个性,绽放精彩;在社团里,学生尝试管理,学会负责;在社团里,学生培养了特长,提高了能力。
4. 抓科研——专业成长是特色发展的基石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学校要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必须要有一批有特长的教师,这是特色形成的关键。特长教师哪里来,光靠一、两个是不行的,大多数老师的培养还是靠校本研训。因此,我们学校一方面对全校教师开展基本功训练,互帮互学,请专家来校上课、指导外,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搞教育科研来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开展了省级课题《综合性小学美术活动课的构建与实践》、嘉兴市级课题《以说促写读写结合—一年级作文早起步实验》、平湖市级课题《音画结合感悟音乐,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还一片绿色天空——作文课外活动与美术综合活动整合的生命探索》等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引领教师去学习、研究,想办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个课题在市级以上获奖。
5. 抓坚持——持之以恒是特色实现的保障
要搞好才艺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出成效。学校艺术教育从1993年开始起步,1996年教代会通过《以书画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方案后,正式作为学校的特色开始抓,到现在的确定为以书画为龙头的特色教育,许多活动前后已经坚持了近十五年:两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的科技节、篮球节、声乐器乐大赛,每月的写字比赛,每届六年级的书画过关,不定期的作文赛,每年举行各社团小型竞赛等等是我校的常规活动;还有三年编一本学生艺术作品小台历,五年编一本书画集,五年编一本作文集,每学期一本《艺华》校刊。持续不断的努力,是特色实现的保障。
四、新课程背景下艺术特色创建的成果
十多年来,我们学校坚持不懈地抓艺术教育,培养了一批批有才艺的学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1. 艺术教育提升了师生的艺术素养
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抓艺术教育,培养了很多有才艺的学生,五千多件书法美术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几百件作品获国际、全国金奖,其中《我们去牛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文学社有一千多篇文章获奖或发表,音乐有五百多人次参加不同考级,取得佳绩。
教师有3本作文专著,近200多篇有关艺术教育论文发表或获奖,多人参加全国书法、美术、音乐等协会,在平湖艺术协会中表现踊跃。学校在特色创建时所总结提炼的课题《群体性书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嘉兴市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小学美术综合活动课的构建研究》获嘉兴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二等奖,《“主题生成式”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嘉兴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喜欢艺术、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学校的艺术教育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批有特色的教师正发展壮大起来。
2. 艺术教育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
学校的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平湖市电台、南湖晚报等均做过专题报道。2005年,学校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爱心小学校长两次两批到学校考察,聆听校长相关报告,学校呈现出越来越强盛的文化张力。
3. 艺术教育发展了校园人的生命内涵
凡是艺术的东西,都是纯美的东西,美是艺术的本质。在艺小的每个校园人——教师、学生、家长,他们都用艺术之美装点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与艺术相濡以沫的日子里,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艺术润泽,改变着自己的行走方式;丰富着自己的艺术生活;燃烧着校园的艺术激情;发挥着独特的艺术个性。艺术教育优化了校园生命空间,提高着校园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内涵。
4. 艺术教育构建了学校发展的蓝图
学校的艺术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常规育理水平,在社会影响渐浓,家长口碑渐优的情况下,让校园人都能成为一个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人,成了每个艺小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它也必将影响艺小人为之努力追求着、不断践行着,使学校焕发更有生命力的精彩。
五、新课程背景下艺术特色创建的展望
我们将在坚持不懈地抓艺术特色教育的同时,还要坚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行为规范、增强才干、培养特长,形成规模,创建特色”的指导原则;创设培养学生才能的各类艺术活动,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人,以丰富的活动教育人,以多彩的活动培养人。因为,我们艺术小学只有一个朴实的目标: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让每一位艺小人都做一个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人。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课程作业
2015年10月28日
教育的力量
——脑力还是武力
作为一名研究生,面对有些问题已经不能只是一句“肉食者谋之”就视而不见了,我们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来对国际大事指点一二。当前国际形势风起云涌,我国如何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促进人民福祉已然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焦点问题。本人一直对德意志民族抱有仰慕之情,不止一次看过《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索性以此为契机发表一些愚见。希望带给那些“肉食者”更丰富的声音。
《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是一部讲述德国如何由当初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一步一步走向统一富强的纪录片。其实,整部纪录片完全可以分割为两个部分,即统一前与统一后。可是历史并不是泾渭分明地可以靠划一条三八线来分割,须知这整个过程充斥着屈辱与辉煌,和平与战争。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德国统一的进程,我觉得不必费太多的心思在这一方面。所谓分久必合,正是历史的滚滚车轮在推动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不是一位李斯特或者俾斯麦可以左右的。但是如何在统一后继续维持国家的凝聚力却是对领导者以及整个民族的巨大考验。我觉得在德意志民族身上,确实具备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面对一个抉择:脑力还是武力。对此,德意志民族做出了让世人惊愕的回答:都要,但首先选择脑力。
德意志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周围列邦。
以最强大的普鲁士王国为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1763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他还规定,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了强迫义务初等教育。在西欧教育史上,也成为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随后,普鲁士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相继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成功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了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这是历史上首次只出现一个德国。如果说德国的武力征服只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在推动,我们不妨听一下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对此的评价: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的评价更是言简意赅: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由此可见,早在19世纪,德国以智立国的方针基本就已确定。也许从那时起,德意志民族的崛起便已势不可挡。
历史又证明了这一点。
这次,德意志人民的智慧化作为科技力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德国正是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策源地。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而德国迅速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德国工业革命中起到先驱作用的柏林机械工业的核心人物玻尔西希就是教育界的杰出产物。另外,尔斯鲁厄工业大学1865、慕尼黑工业大学1868、亚琛工业大学1870、柏林工业大学1879、等学校,到19世纪后半叶都发展为高等工业学府,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由于教育的普及,德军士兵的文盲率几乎为零。德国陆军是当时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优秀的军队,雄冠全球。教育的红利惠及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德国拥有了压倒对手的全方位优势,如此来看,它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阐述了一个问题,教育如何通过提升脑力进而增强武力的。这种模式不止德国人适用,其实放任四海而皆准。不过既然地球上没有第二个德意志,自然不会有第二种德意志式的教育,而这正是德国独到之处。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说到德国民族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德国才能在一战结束后短短的15年时间重新成为欧洲霸主卷土重来,才能在二战的废墟上用短短20多年打造了匹敌英法的经济基础,并长期霸占经济总量世界第三的宝座。这也许看上去是一个奇迹,但是对德国人来说,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
你能想象得到吗,德国城市在二战后成为了一片废墟,男丁数目减少,清理废墟的任务就落到了女人们头上。所谓的“trummerfrauen”或是“瓦砾女人”(rubble women)凭着自己的一双手,用上她们可以找到的任何工具,干得热火朝天。她们很多都是志愿的,没有报酬没有鲜花,只有心中的德意志。到1949年为止,慕尼黑已经清理了80%的废墟。到1952年为止,斯图加特已经完成了88%。由此可见德意志民族的纪律性和办事效率如何非同一般,奇迹就应该是由这样的民族来创造。
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德国人没有放松教育,不仅宪法详细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各种权利,政府还专门为孩子们设置了详细的教育章程,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初等教育。其民族性格的严谨认真可见一斑。
二战之后,世界已不是通过武力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德意志民族的脑力巧妙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力与创新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德国的成就在世界是有目共睹,从量子力学(普朗克)和相对论(爱因斯坦)的产生到二十世纪一系列技术革命和当今的信息产业革命的重大突破,德国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就代表世界科技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来说,据统计,从1901年诺奖的创立到2000年的100年中,德国在物理学、化学、医学三个没有争议的诺贝尔奖领域里共获得58项,居世界第三。如果把竞争力当做战争年代的武力值,德国俨然已经具备了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实力,不过现在的德国已经离战争越来越远了。
严谨、忠诚、荣誉、责任,这就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品质!这正是人类所追求的精神的灵魂。
师夷长技以自强,看到外国的优点我们不能只停留于由衷的赞美,重要的是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进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环境中,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十三五计划”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深思。我想,德国在困难面前的应对姿态可以很好地给我们启示。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简单的思考,主要有以下看法。
首先,我们要抓好基础教育。我们国家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积累而往往忽视道德培养,以致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现象层出不穷,我觉得学校有必要联合家长制定一套针对孩子们的素质培养计划。
其次,注重民族精神的传承。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是时期,人民群众普遍缺乏信仰,为了增进民族凝聚力必须让人民认知并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唯有精神信仰,才能减轻社会浮躁,促进改革平稳过渡。
最后,我们要为科研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这是通过考察德国科技政策与体制之后得出的结论。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浪费式的失败,如何做到高效创新,必须有一套有效率的机制来做保障。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5
暑假期间,州温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施雪云书记的《创新实验、学校特色与课程建设》专题报告,为我们解读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的重点内容: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推动我省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课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主观能动性,让课程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赋予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权利和责任,也考验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学校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预先设定的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校本课程又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重要抓手,没有特色校本课程,就谈不上特色学校。州温市教育局十大工程提出:要建设特色品牌学校,深入推进特色项目建设,引导学校实施特色品牌发展计划,使特色办学项目成为学校常规课程和活动,并逐步建设提升为学校特色品牌和文化。同时提出要培育精品校本课程100项,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要。可见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完善课程结构,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关键提升点。
我校从新课程实行之初就开设了校本课程,虽然这么多年都在坚持,但是除了《感受瓯越文化》等个别课程成功编写校本教材外,其他课程都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次。如何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打造精品校本课程,有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直在我头脑中徘徊。
一、明确校本课程的定位
1、校本课程要服务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学生自愿参加的课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安排课程,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底蕴加入到校本课程中来,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二期课改要求各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功能性的课程结构,用灵活、有弹性、体现多元特点的课程设置,实现拓展性、研究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与落实。在此精神指导下,上海许多学校对新型课程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不少适合学生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比如上海开元学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构建了一个统领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一套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完整的国学校本课程,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年级教育分层目标,在基础性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教育和引导学生进德修业,促进学生品行日臻完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同时在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积极开发实施“国学”范畴的校本课程,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国画、书法、茶文化探究等,丰富了学校国学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鉴开元学校的做法,围绕我校“生命教育”特色,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和建设,要在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整体构建、分步开发具有我校特点的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可以大大拓宽校本课程的选题范围。在学校特色的基础上融合、构建校本课程不仅是对校本课程的推动,更是对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积极促进。
2、校本课程要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学校每年要对学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类别并及时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校本课程设置要体现差异。自州温市教育局“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建设活动以来,我校初中已经连续两年招收了大批特长学生,今年高中又创办了科学创新实验班,针对初中特长学生和高中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校本课程应该和普通学生的`校本课程有所区别。针对这些特长学生、特色班级的校本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课程的选择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保证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的支撑;二是要考虑课程培养目标的持续发展通道,确保有优秀的上一级学校招收相应特长的学生;三是要考虑与其他学校的错位发展,以形成良性竞争。上海开元学校的管乐、游泳、击剑特色校本课程,培养的对象主要是特长学生,学校选择的项目比较特殊,竞争学校不多,而且学校十分注重与街道社区及区体育局合作,在物力、人力方面确保了课程的实施开展,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校正在做的武术特色项目与开元中学的做法很相似,除了依靠学校自有师资之外,还聘请了州温市少体校资深武术教练邓晓峰教练为顾问,并定期借用少体校武术房开展专业训练。我们希望通过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武术能够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张金名片。
二、把握课程开发的原则
1、加大课程开发力度,提供丰富选择机会
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好中学的芬兰罗素高中为例,它的选修课课程项目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罗素高中800学生,70名老师,学校开出的选修课程就达300种,光外语就有13种可供选择。然而校长却表示,学校课程的安排目标是800名学生有800种课程设计。为了开发更多的选修课程,罗素高中的一些做法力度非常大,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特色。如允许学生跨学校选修,花资金聘请校外专家,高校教师到学校教课,甚至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学生到大学听课拿学分……学校以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学校局部课程资源不足,课程开发难度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加强校际、包括与职高、高校,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手合作,将是推动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有益举措。
当然,选修课的丰富多彩及深层次的改变,得益于国外学校高考压力的消失。没有了应试教育制约的丰富的课程背后,才是回归教育原点的教育,而不是被考试和升学率异化了的教育。在目前的中国,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有顾虑、有压力,有难度的。我们的课程建设如何在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与应试之间寻求合理平衡,是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
2、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暑假里,读过一本《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书中所介绍的28个学校中,许多都创造了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并享誉世界,如培养世界精英的“摇篮”――英国伊顿公学,享誉世界的“教育圣地”――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联合国的“模范学校”――德国海伦娜中学,美国最好的中学――斯蒂文森高中,德国最著名、最严格的学校――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爱尔兰最好的高中――利默里克特涛瑞中学,法国名校的“精英教育”――大路易高中……虽然各国的文化差异很大,各校的办学基础和生源质量、办学目标都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海伦娜中学的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一是把一个援助尼泊尔贫困山村的设想变成一项事业,甚至为此成立了一个完全由师生管理的贸易公司,使那个小山村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的学生上午学习知识,下午参加实践活动,如消防、艾滋病义工、图书馆服务等,其中消防队已经有60年的历史。无论参加什么服务,都要经过严格训练,比如消防员要经过4年专业训练,具备相关急救知识,拿到资格证书之后才可以加入。爱尔兰利默里克特涛瑞中学的木工工场摆满了各年级学生做的木工家具,小到椅子柜子,大到整套的卧室家具,全是实木制造。工场里有整套的机器设备,做出来的产品非常专业。加拿大森山高中,从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做起,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家政课是必修课,学校有专门的厨房、缝纫机、木工车间,老师还会带学生去幼儿园实践如何做父母及照顾孩子等等。学生参加实践类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会促进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责任心和乐观向上的人格,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6
崔老师在讲座中没有直接解释主题,而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如何与学生相处,让男老师自由,容易展现最生动。崔老师只有40岁,不仅深厚的知识,而且能够用硬手,聪明的智慧和韧性 要创造各种菜肴,丰富的生活乐趣,更重要的是从地铁的烹饪生活的味道,让大家欣赏美好的生活。
在讲座中,崔老师可以使用讲座的片段给生活中的学生讲讲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何管理班级以及如何与学生一起去做,以及用各种媒体吸引学生,进入学生生活,进入学生的思想,真正理解高中男生和女生的思维,不要站在深刻的理论知识的漫长理论。
高中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这样的学校,崔老师在学生班上没有说如何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合格的信仰公民,为将来规划学生。现在大学无处不在,我们怎么能成为最亮丽的珍珠在茫茫大海这是即将进入高中生或大学生的社区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是崔老师是为自己的学生在在生活中存在一个立足点,为每个人为未来的生活计划。使学生更有可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7
一、多元音乐文化观的教育理念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必须采用多元音乐文化内容, 同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多元音乐文化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形成多重乐感, 使他们能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多元音乐文化中选择有利于自身的音乐精品, 利用具有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音乐审美价值的作品促进自身音乐审美心理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是最符合学生审美心理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方式, 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阶段, 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音乐价值观, 不能甄别出哪些音乐有利于自身发展, 更需要教师以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去引导、辅助学生对健康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
多元音乐文化就是由不同民族创造的音乐文化即又是音乐文化的享用者。一个民族又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价值观。因此可以说, 音乐文化是一种“民族现象”。由这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了全人类所共有的世界音乐文化亦即多元音乐文化。而多元音乐文化观的教育理念就是在这种理解和尊重全人类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品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极具包容性的音乐文化教育理念。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融入本土特色音乐文化品种必须以多元音乐文化观的教育理念为前提。
二、彰显地方特色的中小学校本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一) 包头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包头市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端, 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 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包头市是内蒙古第一大城市, 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包头市拥有人口245.76万, 涵盖了汉族、蒙古族和满族等, 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地区。因此, 对于包头地区“本土性”的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包头地区“本土性”的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筛选
从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 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 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音乐课程资源, 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的过来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 至少要经过三个层面的筛选, 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首先是教育哲学, 即课程资源呀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 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其次是学习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再次是教学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因此, 开发具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民族地区的音乐课程资源必须反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
就包头地区来说, 这里既有汉族同胞又有蒙古族同胞, 还有满族同胞, 在建设具有本土特征的校本教材时, 必须充分考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三个民族的音乐审美习惯和音乐审美倾向, 在具体的音乐品种选择上尽可能多地涉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选择三个民族都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避免选择民族性格过浓的音乐作品, 如在选择蒙古族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时, 除了要照顾蒙古族的欣赏习惯外, 还要考虑所选择的歌曲除了特色鲜明以外, 是不是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嘎达梅林》和《达那巴拉》虽然同属于蒙古族短调民歌, 都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征, 但是相较之下, 《嘎达梅林》比《达那巴拉》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并且更容易被汉族和满族同胞所接受。在进行本土校本教材内容选择时, 就可以在低年级的教材中首先选择类似于《嘎达梅林》这样的民歌。
2、对包头地区“本土性”的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原则规范人们的行为, 是正确行动的根据、尺度和准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 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针对包头这样多民族杂剧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现状, 以及该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特点, 进行开发与利用时需要遵循多元一体的原则和适应性的原则。
多元一体原则主要强调“多元”与“一体”相互支撑, 互相促进, 即中华民族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品种都涵盖在这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而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是这一个统一体重的多个元素, 每一个元素都以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支撑着中华民族这样一个统一体, 因此, “多元”和“一体”是共荣共生的, 不能脱离“一体”只谈“多元”, 更不能毫无特色的只谈“一体”而忽略了“多元”的独特性。只有用多元一体的原则去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本土校本教材内容, 才能以客观的视角关注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放在同一个层面上来认识、来欣赏、来审美, 并且要承认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坚持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原则应成为包头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原则。
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 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情况。包头为多民族杂居地区, 境内各民族交流频繁, 然而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因此, 在设计包头地区本土学校音乐教育内容时更要精心设计, 内容既要全面, 又要高度浓缩, 还要通俗易懂, 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这要求在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时,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 使开发出的音乐课程资源能被广大学生所共同接受。将这种音乐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后, 不但能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 还能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其次, 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自身情况, 选择那些最适用于课程目标实现、最能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成长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 该地区的民族音乐特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二) 包头地区本土特色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
在对包头地区本土特色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上, 教师和学校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要做大量的实际学情考察工作, 在此基础上, 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形式对筛选的可被开发的音乐文化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其中最能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且最易让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方式主要是特色主题单元式开发和融合型资源整合式开发两种方式。
特色主题单元式开发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 在教材以外的内容上加入特色性主题单元, 这一特色性主题单元必须以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为基础, 就某一个音乐品种由简单到复杂的介绍, 避免日常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如在日常的歌曲教学单元, 多数教师的课堂设计主要围绕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这一主题, 很少对歌曲的产生背景、歌曲的流传区域以及歌曲的实际意义上做适当的介绍;而在开发后的特色主题单元, 同样是教唱民族歌曲, 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 要先将歌曲的产生背景、歌曲的流传区域以及歌曲的实际意义甚至是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都对学生做一个较为细致的介绍, 然后再进入歌曲的旋律教唱环节,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了歌曲的方方面面后再学习旋律, 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更容易以自身的感受去发现歌曲的美。在这样的开发方式中, 选择合适的本土性歌曲是最基础的, 如同幼儿在最初学习语言一样, 方言永远是一个人最先学会的语言, 而音乐也是如此, 只有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本土性的音乐文化品种有熟悉和先入为主的感觉, 在其日后的音乐价值观形成时才不至于让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处于弱势, 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播与传承本土的、本民族自己的优秀的音乐文化品种。
另外, 在特色主题单元中, 除了上述的教学内容外, 还可以融入拓展性的开发内容, 就是将音乐置于文化的大环境中, 让学生除了了解、感受音乐的美以外, 还能从一首歌曲中了解创作歌曲的民族的民族习俗以及民族信仰等, 不仅可以让相关民族的学生在这一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民族自豪感, 增强他的民族自信心, 更能让其他民族的学生将这一歌曲与同班的同学相联系起来, 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
融合型资源整合式开发模式, 则是在特色主题单元式开发的基础上的一种尝试。学生通过特色主题单元式开发课程的学习后, 会对相关音乐作品的产生背景、产生区域、承载民族以及该民族的人文、风俗习惯都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 这其实是做到了“多元一体”中认识了不同的“元”, 那么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不同的“元”融合于“一体”中。这一形式的课程内容主要要放在稍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上进行。在民族地区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通过将有关资源加以融合, 使其产生“多元一体”的优势, 这不仅能将其原有的作用放大, 甚至还能产生新的功效。通过将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作品进行融合性的整合, 毋庸置疑, 能够在包头地区这一多民族杂居现状下, 更好地对不同民族的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基础音乐教育。当然, 除了以上两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以外, 还可以借鉴嵌入式开发方式、网络要素发散开发方式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校情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开发本土性的、彰显民族特色的校本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笔者也将会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继续关注这一课题的进展, 以期能为包头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策略。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基础,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性的特色音乐品种必须以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为前提。本文从开发策略和开发方式两个方面对彰显地方特色的中小学校本音乐课程体系构建进行阐述。
关键词:多元音乐文化,本土性,中小学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沙文仙.本土音乐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发现状分析[J].北方音乐.2013 (06) .
[2]陈文安.对中小学本土音乐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 (07) .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8
学校十几年的美术特色办学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全力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学校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美术特色办学之路,并以此来适应不同能力层次、不同爱好特长和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的诉求。
特色学校不仅要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更应形成、发展和完善特色课程体系。
美术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要同特色教育的指导思想——“合格+特色”保持高度一致,即保证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共同主体地位,科学调整课程结构,注意协调文化课和专业课二者的关系。
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既要重视课程的专业性与选择性,又要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普及性,以及课程设置分配的合理性和侧重性。学校编印了美术教育大纲和美术专业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生水平和培养目标开设不同档次的、不断丰富创新的课程,供其自由选择。每一门课程都有适合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形成了美术特色教育独特的课程体系。
美术特色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模块、设计课模块、欣赏课模块、活动课模块、辅助性模块五大模块、四类课程组成。包括基础性必修课程:以素描、色彩、速写、创意设计等高考必考科目或选考科目为美术专业课程的主体课程;延伸性必修课程:以漫画、美术欣赏、汉字书法等同基础课程有着密切关系的补充提高课程,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拓展性选修课程:摄影、水粉画、版画欣赏等供学生选修,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隐含性选修课程:登山、音乐欣赏、中外舞蹈等看似和美术无关,而事实上会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道德和谐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美术课程体系的实施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美术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消除文化课教师与美术课教师的隔阂,为美术特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
除了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我们还重视校本科研,“科研强特色”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校本科研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实践同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
“问题即课题”,我们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加大校本科研的推进力度,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校本科研的实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践行为同理论碰撞,可以体现行动研究法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反思性原则,也符合行动研究的目的和教师的实际能力。行动研究法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揭示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重在实践的研究形式,因此,需要让校本研究常态化、持续化、实效化,并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紧密结合。
校本科研虽然是基于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要遵循科学的科研方法,也要聘请专家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领,还要在校内建立一套有效的交流机制,扩大校本科研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学校开拓一条良性竞争、个性发展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和多样供给之路,使一般的学校不一般、普通的学校不普通,实现普通学校“不一样的精彩”。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9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小学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影响很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高超的艺术陶冶人,将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这必将大大提高教育效果,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21世纪的班级管理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明确:
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与教育活动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
二、班主任的角色期望
新课程理念的期望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新课程理念文化的要求是生本课程文化与班级管理行为,要求教师态度亲切、温和;有幽默感;像朋友一样;口头表达能力强;文明;公正;良好的示范;赏识得体等。
三、班主任的角色承担与专业成长
(一)做师德型班主任——良好品德培养者
现代师德观就是指以教育为核心,一切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思想、情感、职业道德与行为修养。内化师德,新型师生关系,从知识纽带到情感纽带。教师的现代形象是人师,即教育家、心理学家、思想家。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教育的魅力,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未来的人,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经念来解决未来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 1.锤炼自我.对学生要情感投入,对学生有宽容、接纳度,让别人对你有信任感、释放感,对学生理性宽容、赏识有度。2.修养自我.让自己潜在有魅力,不断提升素质,更新观念,完善自我,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学会给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学会放飞学生的心灵,学会发现、暗示、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好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3.超越自我
教师要产生不断学习的能力,用心不用手段的能力,2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力。在学生的心里埋下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引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做智慧型班主任——学生理想的激励着
教育者的理想是让学生具有理想。理想的教师是学生理想的激励着.教育者的奇迹与伟大在于教师的理念和思想。作为班主任要作到: 1.感悟生活智慧.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只要那些不忘自己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想想昨天的自己,再想想今天的孩子,就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存在的问题,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就会让“青蛙变王子”。2.感悟他人智慧.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实行平行教育原则,巧用榜样教育的力量。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天铺砌起来的。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要求。
(三)做研究型班主任——健康成长促进者。
一个人的智慧有限的,班主任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圣贤、哲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终身学习,不断内化自身的教育素质,班主任教师不能产生职业倦怠,要明确自己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课程特色与背景 篇10
[摘要]教学制度介于教学思想与教学物质设施之间,它以特定的组织结构、规范体系与激励机制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新课程方案嵌入实施的组织结构内、激励机制中,必须重视对现行学校教学基本制度――班级授课制的检讨与反思,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关键词]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 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制度
一
迄今为止,《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原理》、《教学论》等讲“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进行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的比较分析,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不提“教学制度”,更不见专论教学制度的章节。可见,理论界对教学制度改革问题关照不够,而实践界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也很少。任何制度一旦形成,便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即使变革初见成效,还会出现反复。这塑造了群体的遗忘,在习惯性思维与行动中,强化了对已有规则的记忆与遵从,而忘记对它的反思与批判。教学制度也不例外。
教学系统素有有形与无形之分。有形的`如教学时空、教学人员、教学设施设备等;无形的如教学思想、课程理念、管理者的权力意志等。教学制度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教学思想与教学物质设施之间,是客观教学设施与主观教学思想的有关内容洇蕴、交感、凝聚而成的,既不是纯客观的、行为的,也不是纯主观的、精神的,而是以特定的结构,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像计算机的线路设计与计算程序一样,它将教学系统的各种因素、教学人员的各种行动,联结和组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规范与高效,所谓有“条”才能不“紊”,无序必然低效。一方面教学理念总是借助于一定的制度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变成现实;另一方面时空、人员、设施等又总要借助制度才得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中介、作支撑,理念再超前,也会落空;资源再丰富,也会闲置、浪费;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沦为一种时髦的包装。教学制度具体表现为一种教学组织结构,一套关于教学程序与教学行为的规范体系;同时,它还是一套分类系统与激励机制。制度总是赋予教学系统中的人以一定的角色、地位、权利与责任等等,形成一定的组织层级与差别,促使人不断向上流动。这种流动模式是否开放,是否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是否提供给个人充分的自主选择、自由发展的时空与机会等,乃是其讲文明与否的根本标志。先进的教学制度心而开放、灵活而富有弹性、高效而充满活力,能够体现一定的社会公正,在规范人的同时解放人,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任何先进教学理念的宣传、任何教学时空与人力物力的投入所无法代替的。
新一轮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
【课程特色与背景】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心得09-13
特色课程10-03
特色理论课程08-18
特色课程体系10-26
特色课程模块12-03
名师课程特色12-11
特色课程设置10-21
书法特色课程家长感言08-26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