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弓弦乐器二胡技术

2024-08-12

民族弓弦乐器二胡技术(通用3篇)

民族弓弦乐器二胡技术 篇1

浅析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

摘要:二胡,又称“二弦”、“南胡”、“楠胡”、“嗡嗡”、“嗡子”等,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广泛流传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

关键字:二胡的历史

二胡的构造一、二胡的历史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近代时,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二、二胡的构造

二胡由琴皮、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弓、琴码、千金等组成。

琴皮:有两种,分别是蟒皮和蛇皮,其中蟒皮最佳。琴皮是二胡重要的发声体,也是振源的关键,对于音质和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蟒皮的鳞片越大,音色则越好。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

琴杆:又名琴柱。是二胡的支柱,也是躯干。不仅起着上下连接的支撑作用,而且对于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制作琴杆的材料有老红木、好乌木、紫檀木还有乌杨等。其中,前三者最好,乌杨差些。

琴轴:又名琴轸,一般分为木轴和机械轴(铜轴)两种。木轴用黄杨木、红木、乌木或其他木材制成,其中以黄杨木为最好,因为它的质地硬而有韧性,调弦时既滑润又不容易跑轴。机械轴即一般所说的螺丝轴,调弦时转动轻便自如,既不费力又不跑轴,特别适合于用金属弦的二胡。

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音效果。目前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现在大多采用金属弦。

琴弓:是二胡发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杆和弓毛两部分组成。弓杆是用细实的紫竹制成,粗细要适中。弓杆的软硬和弹性会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龙丝和马毛的,多用马尾,且白马尾为最佳,黑马尾次之。一般用细实紫竹缚上马尾,一端装有活螺丝(弓鱼)用来调整弓毛的松紧度。

琴马: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和纸等,常用的有木松节马、枫木马。木松节马木质柔软,发音圆润、淳厚,枫木马软硬适中,发音柔和、噪音少。

千斤:又称千金,对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对音准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固定千斤、线绕千斤、金属千斤等。

三、二胡的保养

一把好的二胡,如果保护的好,不但能延长寿命,而且时间越长,音质越纯、越柔和。二胡的保养除了要用琴盒加以保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二胡应注意避免阳光的直射,以免木料变形和开裂;

2.在北方使用应避免靠近取暖设备,使用完毕放回琴盒内;

3.在江南地带每年

月份雨季或其他地区连续潮湿的季节时应在琴盒内放些“樟脑”,以免蟒皮和琴弓被虫蛀;

4.为了使二胡达到最长的使用寿命,建议使用完毕后把琴弦放松,使二胡的琴杆和蟒

皮可以经常得到休息,延长使用寿命;

5.每次练完琴后,应随时将弓杆上的螺丝拧松,以保持弓杆的弹力;

6.弓毛要注意取挂弓子时,不要扯断弓毛,勤擦松香,不要用手接触弓毛。

二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蕴含丰富和影响深远为

世人所珍视。二胡音乐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把二胡更进一步的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赵砚臣:《怎样演奏二胡》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8年

【2】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年

【3】袁静芳:《民族器乐》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民族弓弦乐器二胡技术 篇2

众所周知, 刘天华对除二胡外的其它民族乐器涉猎是很多的。

我们从其履历中看出, 他除学习西洋乐器外, 还曾向周少梅、沈肇洲等名师学习过二胡、琵琶等乐器, 向郁咏春等名师学习过古琴;他还尝试了三弦拉戏的演奏。刘天华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和掌握, 对他作品的创作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许多乐器的技法都渗透和闪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下面就泛音和滑音技巧为例加以阐述。

一、泛音的运用。

所谓 (自然) 泛音, (在二胡上就是用左手浮按琴弦的1/2、1/4或1/5处, 右手拉弦, 发出悠远明亮的印象技巧) , 这种技巧当时在古琴、琵琶等乐器中经常使用。如著名的古曲《梅花三弄》就是一个泛音的典型例子。而在当时的弦乐器上却较为少见。刘天华先生认为, 弦乐器“散、按、泛”三声, 以泛音最为清越, 若弃而不用未免可惜。因此, 刘天华将泛音首次引用到他二胡及其作品中。

在刘天华的1 0首二胡曲中, 运用泛音的技法突出表现在《闲居吟》中, 全曲共有五个乐段, 几乎在每个乐句、乐段的结尾, 都运用了泛音的技法, 全曲共使用2 8个泛音, 仅第四段就使用了1 9个泛音。而这些泛音的使用, 对揭示《闲居吟》所表达的愉悦怡然的感情更增添了浓厚色彩。随着二胡的发展及对小提琴技法的进一步借鉴, 又产生了人工泛音。这不但弥补了自然泛音的不足, 而且更加丰富了二胡创作的手法及其表现力。如后期作品的《江南春色》及专业音乐院校必学《第一二胡狂想曲q u二胡狂想曲u a n g和>>等曲目都大量的使用了泛音技巧, 对表现大自然的空旷及幽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卜三 (上下滑音) 的运用。

滑音是弦乐器在音乐表现上的一中重要手段, 正确把握这种滑音可以增加音乐的流畅性和歌唱性, 也是形成民族风格及地方色彩的重要因素。现在常用的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垫指滑音和回滑音。

由较低的音滑向本音称为上滑音, 由较高的音滑向本音称为下滑音, 以三个手指联合运动奏出的滑音叫做垫指滑音, 从本音开始滑向较低或较高的音在滑回本音的滑音称为回滑音。

在刘天华的作品, 不但出现了三度以内的小滑音 (绰、注) , 并且也出现了七, 八度甚至超出八度的大滑音。

在刘天华的乐曲中较多的运用了音与音起圆滑作用的过渡滑音。如独弦操以使曲调更为柔美, 三度以内的过渡滑音多同指来完成。

而其慢速大滑音就较为委婉以表达哀怨的情绪。如《病中吟》

在《月夜》第三段中为了表现那种激动的乐感, 他运用了急速的滑音手法, 这种滑音不但巧妙的与装饰音结合在一起, 并且在内外弦上对比应用, 对于渲染那种浪漫色彩效果较为突出。

其中上、下滑音在《空山鸟语》的第五段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挥, 这种带有远距离的大滑音在模拟手法上与三弦拉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 也显示出刘天华对各种民族乐器驾驭能力。这种模拟鸟叫的上下滑音的运用, 形象地衬托出深山不见人, 但闻鸟语声的深邃意境。见谱例2

另外, 他在运用滑音的基础上与其他几种技巧的巧妙结合更富有独创性:

(1) 与颤音结合形成的滑音并用手法如《空山鸟语》中

这上是一句带颤音的滑奏手法, 它的奏法是从4滑到6而且是边滑边颤, 这种手法为乐曲造成了一个艺术形象的高峰, 很有气势。此种手法除坠胡在山东琴书的过门中有类似的用法外, 在其它曲谱中, 还未有发现。因此不能不称之为一种独创性手法。同样, 借鉴坠胡的另一种奏法—吟滑并用与之有着相似的手法, 只不过颤音换成了抖音, 其食指由高而低作徐徐滑吟, 这种手法在《悲歌》中的后段使用。

其效果, 犹如强弩之末, 使挣扎上升的旋律变成了较弱的唏嘘悲叹, 在全曲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与泛音结合的滑泛音, 或叫滑鸣奏法具有鸟鸣般的演奏效果。它不似其它滑音, 而是多在泛音之处随滑随起。乐音传出泛而不实, 因而在产生泛音效果的同时, 带有空弦的音响。这种奏法集中表现在《空山鸟语》首次尝试, 从而造成了一中犹如鸟鸣而又有空谷回音的乐音思维。这种技法在擂琴中多有应用, 但是擂琴多讲究模仿的惟妙惟肖, 而刘天华却没有去刻意追求其相似性, 而重在乐曲本身的那种浪漫主义的抽象性。

这些创新技巧, 不但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 而且对二胡创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后世的很多二胡作品都采用了他的这些技巧, 并加以发挥光大。在陈耀星《战马奔腾》中将这些技巧又赋予了一种新的魅力和含义。为其表现战马的嘶鸣和战争的激烈场面增加了浓重的一笔。而邓建栋的《姑苏春晓》开始即奏出泛音、颤音和摹仿百鸟争鸣的滑奏, 俨然是刘天华技法的现代版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晨曦初露、百鸟啁啾的姑苏春晨美景。而在《洪湖人民的心愿》中大小滑音的运用, 对乐曲的歌唱性及流畅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二胡模拟唱腔的人声化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后人将滑音应用到戏曲性的乐曲中时, 又为乐曲的风格韵味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由于滑音与装饰音一样属于色彩性的演奏手法, 他们的目的是突出和围绕旋律音在乐曲的旋律连接中起特殊作用。因此除表现特殊的情绪、特定的地方音乐风格外一般谨慎使用。刘天华的乐曲既有东方的旋律特色, 又不具有典型的地方风格, 与其对滑音以及装饰音的巧妙运用是有关系的。

“窥一斑见全豹”。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初步看出中国民族乐器对刘天华创作及演奏技法的影响, 在专业越分越精越细的今天, 他的知识结构对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模式有所启迪和借鉴。

摘要:刘天华是“五四”时期杰出的作曲家, 演奏家, 音乐教育家。是他将二胡带进了音乐学院的大门, 并由此登上“高雅”的殿堂。而这些贡献与他对民族乐器的广泛涉猎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拟从民族乐器对他改进二胡演奏技法的影响方面, 从泛音和滑音两个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某种联系, 以期对今后的乐器学习及音乐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民族乐器,刘天华,二胡,演奏技法

参考文献

[1].刘育和刘天华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2].陈振铎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3].二胡曲的再认识中国音乐1996第一期

[4].刘长福二胡演奏艺术音乐研究第二期

[5].李民雄让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音乐研究1982.

民族弓弦乐器风格及演奏特点 篇3

中图分类号:J6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56-01

中国民族弓弦乐器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一支最重要的生力军,它主要由: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京胡……等。它们都各有不同风格特点与演奏技法,有的人把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成了相同的感觉和手法,而真正的演奏家,则能抓住每件乐器的细节不同,演奏出符合真正乐器特点的音乐。正像艺人们常说的:一个胡琴一个劲。这就需要真正掌握每件乐器的特点与风格。

二胡:常用于伴奏、合奏、独奏。二胡演奏的风格地域广泛,极富个性。代表作有:《江南春色》、《江河水》、《河南小调》、《一枝花》、等。现代作品有:《二胡第一狂想曲》、《天山风情》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二胡的风格及技巧。二胡的本质音色柔和明亮,极具穿透力,它能模仿人声,情感表达强烈,即能表现凄婉、哀怨和如泣如诉的乐曲,也能表达高亢向上,令人振奋的语言腔韵。二胡演奏的技法与特点:演奏者首先要调出柔和明亮的音色。在弓弦乐器中,二胡的音域是最宽的,所以各种音节练习,五声、七声音阶都要练习,还要多练各种地方风格的小曲。右手:慢、快、抛、抖、跳、击弓。左手:按、揉、压、泛、滑、垫、拨指。这些都是二胡演奏中必须掌握的技术特点,并结合不同乐曲风格加以运用。二胡的主要演奏技法,应归纳为下列几方面:一、姿势的准确。二、松弛的心态。三、稳定的节奏。四、准确的音准。五、气息的畅通。六、双手的配合。七、动听的手音。八、情感的融入。

板胡:以它那不可替代的音色特质,成为了民族弓弦乐器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板胡起源于我国北方戏曲梆子剧种。因音量大、音色明亮、个性突出,在为戏曲伴奏的乐队中,担当了领弦的主要角色,板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随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而得以丰富和提升。

板胡现代演奏主要分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高音板胡声音明亮,粗犷、泼辣、而又细腻。它的代表作有《大起板》、《花梆子》等。中音板胡则松透豁亮、浑厚坚实、音域扩展,主要代表作有《红军哥哥回来了》、《秦腔牌子曲》等。

板胡演奏的技术特点:板胡由于弦比较硬,早期戏曲的拉奏,左手都是要戴指套的,现代的歌舞板胡,已改变成指肚按弦。左手的揉弦,应以压揉为主。滑揉也是板胡一种具有特色的演奏,高音板胡左手一指、二指的运用是其特有的指法,要想掌握高音板胡,左手的音准必须到位,由于音区高,把位间距短,音准不易掌握,这就需要加强换把及音节把位的练习。板胡的左手滑音也是极具特色的,滑音的长短、大小都是直接影响演奏风格的,右手的弓子力度要大于二胡、高胡、中胡,要想演奏中挥洒自如,长短适宜,首先要弓子通,这种所谓通,就是运弓、运行无阻,要有畅通的感觉,整个大臂及手腕都要放松,只有弓子通了,你的演奏音色才能出来,右手的力度分配应大于左手一倍,右手的成功解放,再配以左手松弛的按弦,这才是板胡演奏成功的所在。

高胡:也称为粤胡,它是由二胡改良过来的,一般分为把琴筒夹在两腿间演奏或经过改革后,像二胡一样平拉式的两种姿势。高胡首先在广东流传发展,高胡的主要作品有:《双星恨》、《鸟投林》、《柳浪闻莺》等。高胡的演奏特点:左手指尖按弦,换把要灵活,滑音运用要丰富,尤其远距大滑音、加花要巧妙,不同的揉弦要适度,不易压弦,应以松弛细密的揉弦为主,泛音演奏要准确,由于高胡过去一般用两个八度扩展为三个八度,所以音准训练是重要的。右手:广东高胡传统的长、慢弓是其演奏乐曲的关键,要想发挥高胡特有的甜美、明亮的音色,光靠左手是不行,运弓力度的变化也很重要,要加强右手腕的练习,运弓力度要随着旋律感情的起伏,而作细致的变化。另外,密集快弓、跳弓、劈弓、抛弓、快速移指、换把等综合技巧,都是高胡演奏不可缺少的技术特点。

中胡:是二胡与低胡之间改革而来的中声部乐器,他最早应用于民间戏曲的伴奏,后来有刘明源大师把他搬上了艺术舞台,使他焕发了新的艺术光彩。中胡演奏风格靠近马头琴,其代表作有:《牧民归来》、《苏武》、《草原上》。中胡也是民族管弦乐中一支重要的声部,它类似西洋乐队中,中提琴声部。由于中胡调弦较低,本身乐器所带来的因素,使其演奏个性化较强,如何运用和掌握中胡的演奏技法尤为重要。中胡的演奏技法特点是:双手力度要适中,它既不能像演奏二胡、板胡那样的左、右手力度,但也不能像演奏高胡那样的松弛,中胡的左手要控制住弦的音色,指肚按弦,揉弦以滚揉为主,尤其在合奏当中,要统一揉弦的幅度,即长、短律动,切勿大力压揉弦出现大肚子音,这样既影响了音色,在合奏当中也影响了整体,右手弓子的力度,加强长度的控制。快弓、中弓、更要强、断有余,挥洒豪放,音色控制也是中胡的一个难题,需要什么样的音色,演奏员本身的意念和感受是第一位的,但双手技巧的解决及双手配合的成功,仍是不可缺少的。

京胡:最早是为京剧唱腔伴奏的,位置之重要无可替代。京胡演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纯为戏曲伴奏的,另一种是音乐京胡,从伴奏到独奏,从台侧走向舞台的独奏形式,京胡是京剧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京胡艺术的创新与改革,直接影响到京剧音乐艺术的整体发展,同时,促使了京胡,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的发展道路。京胡代表作有《夜深沉》、《迎春》、《琴缘》等。 这些作品的出现对京胡艺术的发展和戏曲京胡与音乐京胡的分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京胡演奏的特点是:坐姿要端庄,柔弓与硬弓因自己的感受而选择,京胡的演奏,不仅要音色纯正柔美,而且要加入换把转换这一技巧,揉弦需要滚动式的指肚揉弦,手音要清晰、甜美、讲韵味。京胡的运弓必须靠近琴杆,这样的运弓出来的声音坚实、平正,不仅手里每一个音都有头有尾,而且首尾之间贯通、匀称。长弓的演奏幅度要大,有豪放之风,慢弓的演奏,要使马尾与内外弦黏贴在一起,这样拉出来的声音才平稳而饱满。演奏短弓,则快而清楚不乱,发出的琴音要有颗粒状,要强调扎实的基本功、音准训练。对于现代创新的京胡独奏曲,应以最美的音色来体现,正确的方法来演奏。要把京胡其弹、打、压、抹、揉、滚、滑、搓等指法应用于演奏中,使京胡艺术不断完美,发扬光大。

上一篇:社区少数名族流动人口工作制度下一篇:餐厅推销技巧与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