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24-10-04

启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共11篇)

启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1

2012年春季国画启蒙班教学总结

在今年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国画启蒙特长班,水墨画,又称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自成体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水墨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幼儿从小学习水墨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水墨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经。幼儿开始画画,并不象认字、识数、说话和唱歌那样必须依靠教习。儿童都本能地喜欢画画,儿童这种自发的表现欲望如能随心所欲地在自娱中发展,他就能画一般成年人不敢画的画。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幼儿在智能启蒙发展阶段本能驾御的语言工具。水墨画在其本能的发展过程中,对促进儿童的注意、观察、识记等认知的心理基础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才能有重要的启蒙与开发的作用。水墨画的创作表现活动需要主、客观两个方面的适宜条件,儿童主观上的表现欲望是本能的、自发的,客观上只要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有不受成人干预的环境,水墨画的活动就能在自娱中启动。

本学期国画启蒙班的教学已经顺利结束,我带孩子们完成的作品也在全园进行了展览,一件件稚嫩的作品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孩子们的努力。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课程的安排

从2月23号开始,到6月9日结束,每周1节课,总共完成了16节课时。在开学初进行了摸底和基本功的训练,每节课完成一件作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总共完成了16幅作品。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动物、花卉作为主要的素材,因为食物、动物、花卉的造型简单、变化丰富、易于表现,幼儿对这类物作品也非常地感兴趣。绘制了,茄子、猫、睡莲等作品。并且我把是同类型的习题安排在临近的时间学习,让幼儿有重复练习的机会,更能熟练地掌握绘画技巧。

学期结束进行作品展览时,我选择了绘画简易,色彩艳丽的绘画作品,进行分类展示。

国画启蒙班的教学使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同时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本次特长班的教学还是较为成功,有了这次的经验,我相信,我们的特色班会越办越好的,在下次教学中,我也会吸取本次的经验,继续把这特长班办好。

启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简练的表达使基本结构更清晰、更深刻

数学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简而精。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问题, 数量具体明确, 关系清晰。因此, 在“图文问题”的初始教学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清图中的数学信息。其实, 3句话模式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2个条件+一个问题就是一道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而通过两个相关联的条件得到一个新的数量, 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 说清3个相关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在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 我出示了书本第27页第4题的蝴蝶图作为主题图 (我认为孩子对美丽的动物比较感兴趣) , 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图文问题”。我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一个学生说道:“春天, 花儿开了, 有4只蝴蝶闻到花香味, 飞来采花粉啦。”我心想, 这个孩子把它当成语文课上的看图说话了。于是急忙引导:“你描述得很美, 可是在我们数学课就要来发现这幅图中的数学问题, 和数量有关的 (如4只蝴蝶) 就是数学信息, 其他的像季节啊、花开啦就不用说了。再仔细观察, 4只蝴蝶是同时飞来的吗?”孩子认真地看了看图, 赶紧说:“应该是有1只蝴蝶先在花上采花粉, 后来又飞来3只蝴蝶采花粉, 总共是4只蝴蝶。”“你怎么知道总共是4只?”“把1只和3只合起来就是4只。”“真棒, 你把图中所有的数学信息按照先后顺序表达出来了, 如果能再简短些就更好了!”经过几次修改, 我又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数学语言, 如“原来……又……一共……等等”。最后学生把图意概括为三句简短的话:“原来有1只蝴蝶在采花粉, 又飞来3只蝴蝶, 一共有4只蝴蝶。”我立即肯定:“了不起, 只用短短3句话就把图中的3个数量说得清清楚楚, 真简洁。”接下来的每一幅图, 我都要求学生用3句话说图意, 个别说, 同桌说, 全班说, 把3句话模式印在脑海中。第二天, 在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 学生已自然而然地能用3句话说清图意了。随着之后问号的出现, 学生也就只要判断哪两个数量是条件, 哪个数量是问题, 把第3句话改成问题形式就可以了, 在表达上不再困难, “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也就产生了。

二、精彩的例举使数量关系更形象、更具体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两个相关联的数量经过某种运算得到一个新的数量, 这就是数量间的关系。真正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才能“知其所以然”地解决数学问题。如果在启蒙阶段的教学中就能渗透数量间的关系, 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学生们就可以养成“理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了。因此, 在“图文问题”的教学中, 我不仅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列出算式, 更关注他们是否理解这样列式的道理。道理说清了, 也就把数量关系说清了。然而, 数量关系是很抽象的, 只有和具体的情境相结合, 才能形象具体, 易于接受。举个例子, 如果我说, 一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这会让学生感到茫然, 而如果我说, 红花的数量+黄花的数量=这两种花的总数量, 学生就完全能理解。因此, 我常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结合例子说清数量关系。

例如, 在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 我出示了一幅苹果图 (示意图) 。

生1说道:原来有5个苹果, 吃掉了2个, 还剩3个。

师: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5-2=3。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1:因为5个苹果中吃掉了2个, 就少了2个, 所以减去2, 就剩下3个。

师:是呀, 5个苹果是总数, 2个是吃掉的部分, 因为总数-吃掉的=剩下的, 所以用5-2=3来计算。

从学生具体的描述中, 我引导他们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图中3个数量的关系, 而这个关系正是用减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依据。接着, 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数量变少用减法计算的例子, 谁能说一说呢?

生2:原来有3只鸟, 飞走2只, 还剩1只, 3-2=1。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2:因为总数-飞走的=剩下的。

生3:原来有4支笔, 用坏了1支, 还剩3支, 4-1=3。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3:因为总数-坏了的=剩下的。

……

师:我们刚才说的“吃掉的”“飞走的”“用坏的”……都是总数中的一部分, 是“去掉”的部分。总数-“去掉”的部分=剩下的部分。

这样,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理解了算式的含义, 为下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细致的类比, 使数量关系的转化更有理、更易懂

一年级学生受习惯性思维主导, 逆向思维能力较弱, 易形成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中, 一个数量关系中的3个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而学生在思考时, 往往单一地往一个方向思考, 比如, 他知道总数-去掉的=剩下的, 却不明白总数-剩下的=去掉的。当遇到求去掉的部分的问题或反过来求总数时, 学生时常感到困难, 不会用题目中所给的两个数量列算式。我认为, 在图文问题中渗透数量关系间的转化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利用同一幅图, 通过变化问号的位置进行类比, 寻找条件与问题, 进行数量关系上的对比, 发现它们的联系和转化。

例如, 在“解决图文问题”的练习课上, 我出示了类似的3幅图 (示意图) 。

师:认真观察, 这3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图是一样的, 上面画的都是兔子, 一共有7只, 1只跑走了, 6只在玩。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问号的位置不同了。

师:问号的位置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了?

生:提出的问题不同了, 可以告诉别人的数量也不同了。

之后, 我让学生用3句话分别描述这3幅图的条件和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

描述图 (1) :原来有7只兔子在玩耍, 有1只兔子跑走了, 还剩下几只兔子?分析数量关系:7只是兔子的总数量, 1只是跑走的数量, 这两个数量怎样计算才能求出剩下的数量呢?得出结论:总数量-跑走的数量=剩下的数量, 解决问题:7-1=6 (只) 。

描述图 (2) :原来有7只兔子在玩耍, 后来只剩下6只, 跑走了几只兔子?分析数量关系:7只是兔子的总数量, 6只是剩下的数量, 这两个数量怎样计算才能求出跑走的数量呢?得出结论:总数量-剩下的数量=跑走的数量, 解决问题:7-6=1 (只) 。

描述图 (3) :兔子们在玩耍, 跑走了1只, 还剩下6只, 原来一共有几只兔子?分析数量关系:6只是剩下的数量, 1只是跑走的数量, 这两个数量怎样计算才能求出兔子的总数量呢?得出结论:剩下的数量+跑走的数量=总数量, 解决问题:6+1=7 (只) 。

师:比较解决这3幅图的思维过程, 对图中的3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

生:这3个数量可以变来变去, 调换位置的。

师:也就是说, 3个数量只要知道其中2个就能求出第3个。

学生虽然无法用“相互转换”这个词确切表达相关联的3个数量间的关系, 但从他们稚嫩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意会了。理解数量关系间的转化, 就能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就更加轻松、灵活、有依据。

幼儿美术启蒙教学探索 篇3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创造艺术符号表达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原始本能。”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当他的眼睛能看到东西的时候,妈妈美丽、丰富的面部表情,周围舒适、安逸、色彩丰富的居住环境,还有美丽大自然中那些繁茂的树木、缤纷的花朵、弯弯曲曲的小路、清凌凌的河水……这一切都在刺激着儿童的视神经。于是,他们有了原始美术创造的冲动。一旦条件成熟(小手的肌肉发展到能拿住东西),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大胆地进行艺术创作。

我在20多年的儿童绘画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3岁左右的幼儿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虽然他们只是处于涂鸦阶段,画出的东西成人往往看不懂,但他们却能乐滋滋地向老师和家长讲述他们画的是什么,并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此时是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

一、呵护孩子的纯真天性,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人们常说:天真与单纯是真正天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而幼儿,恰恰有着纯真的天性。因此,也可以说绘画是每一个生而正常的孩子都具备的天赋潜能,而不只是少数天才儿童独有的能力。然而,这种天赋潜能必须经过教育者的精心引导、开发和培养才能表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能力。对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及其美术作品的不当评价、粗暴否定以及强制的、单调重复的机械临摹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失去绘画的兴趣,进而终身失去学习绘画的能力,这是十分可悲的。

二、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采取适宜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眼里,一直视美术为一门技能课,所以他们会觉得,美术创作是大人“教”会孩子的。其实,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自然而然的需要和自动自发的游戏,也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认知和想象的工具。因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儿童、引导儿童。

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然而,想象绝对不是凭空而来,因为任何创造性想象都源于原型的启发,正所谓“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的美术创作也是以他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因而,形象的储存是幼儿创造能力得以发展的源泉,观察则是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表象越丰富越清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通过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提供基础。譬如:我们常常带幼儿到公园观察路面砖石铺设的规律、广场地面的装饰、城市的不同建筑以及河边树木的排列等,以此来丰富幼儿创作装饰画的素材。

2.开拓儿童绘画途径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理解和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美术创作也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出示一张范画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引导幼儿如何有序地呈现图像,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绘画越来越模式化,他们与生俱来的独立创造潜能就会泯灭,最终丧失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自我表现的信心。一旦离开老师,孩子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现在,西方的自由画教学已进入许多幼儿园。自由画的基本特点就是创设必要的条件供儿童自由选择而不是由教师选择,就是给儿童以自我表达的机会而完全拒绝教师的干预。这样的教育观念影响了许多教师,幼儿园的美术课因而完全成了孩子们自由涂鸦的世界。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孩子的绘画创作完全处于漫游状态,一个个成了“抽象派”画家,我们只有通过孩子的亲自讲解才能了解其作品的含义。这种现状值得高度关注和思考。

当我们认真揣摩新的艺术教育理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幼儿时期的美术教学目的,不在于幼儿学会画几种物象,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幼儿整个身心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审美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这正像一位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的那样:“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已有的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表现特点的新途径、新模式。在立中破,在破中立,探索幼儿美术创作新路。

3.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绘画、剪贴、手工制作、泥塑、面塑、剪纸等,每种美术形式对孩子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孩子们做起来真是乐此不疲。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由绘画,指导孩子进行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在快乐学习中不断增强艺术敏感性和绘画兴趣,让他们的心灵真正进入艺术世界。

教师看孩子的画,不要按照大人的标准,不分青红皂白就指手画脚,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孩子的画作是否干净完整,而是应该先听听孩子对自己的作品的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理解孩子的创作动机,二来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那些乍看起来一团乱麻的画作,经“作者”自己解释后,竟可以发现其中让人惊喜的想象和灵气。

总之,教师要用多种手段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绘画氛围,同时,还要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发掘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支持他们的自主思维,走进他们色彩斑斓的绘画世界,分享他们观察、发现、想象和创造的喜悦。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篇4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1

《声律启蒙》我授课的对象是太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人认知水平,在国学与音乐这两部分我采用的都是由浅入深。

国学部分的内容我通过五种读,看图片,看注释,了解其中的意思并联想感受意境美。

音乐部分的内容共有四个阶段:一是有节奏的朗读,二是有节奏的拍手,三是旋律伴奏,四是乐器演奏有感情的歌唱。

通过这两部分的教授学生能够快速记忆,学生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但是,在教授的内容上,我发现国学部分涉及的环节过多,内容量较大,因此,在二次备课中,在了解大意,感受意境美得关节,可以用直观的看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在音乐部分,我应该给他大家《声律启蒙》的歌曲旋律打出来,又便于学生直观的学唱。

课后思考,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白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白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白己开脱。课前有时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2

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3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足之处

一、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自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自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自己开脱。课前有时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尽量利用“四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但平心而论略,不是每节课都这样去设计教学流程的。即使是这样,也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的。在教学中在贯穿以读为主线时,由于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诵读。在激发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兴趣,我做得不是很好,在性急时,往往会带些强制性的。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三、在会意,品境的这两个教学板块的教学中,我做的不好,显得粗超,不够细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诵联会意,品联悟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以致各教学环节不相扣,支离破碎没有层层推进,没有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不精彩,学生久而久之会厌烦。

四、整个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都在赶时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钻研的程度上不深。对学生在课中或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答复。更没有探求学生们在他们心中对声律启蒙这门课有什么看法,想法,师生之间沟通很少。

五、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我没有引导好。

对学生学习《声律启蒙》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上有很大缺陷。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不是很强。

总之,在进行《声律启蒙》教学之后,我们要有所反思,在耕耘中收获,在反思中进步。本学期虽然快结束了,但我已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值得庆幸,我相信,反思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让我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国学教学的这条康庄大道上快马加鞭,奋勇前进!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4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5

时间如流水一样,匆匆流过。《声律启蒙》的教学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国学专职教师兼任国学教研组长,任教3—6年级的《声律启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经》的和我教《声律启蒙》的两位国学教师。我教3—6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级﹚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过程是艰难的,憧憬是美丽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国学的培训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本学期我校《声律启蒙》的教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反思我的教学生活,就得失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篇5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 重复组成。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篇6

我抓住启蒙展开教学,当让孩子们谈到母亲是怎样给作者启蒙的时候,几个孩子说到母亲说神话故事这个片段,说得真棒啊!

一位孩子说道:“原来,估计作者和我们大家一样,到了晚上,仰望天空的时候,只是看见星星和月亮,但是在受过母亲启蒙后,在作者的眼中,天空已变成了高深莫测的世界,满是神话故事,天空变得神奇起来。”

另一位孩子说道:“作者在这里把母亲比作一尊玉石雕像,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那时,月光洒满了小院,也洒在了母亲的身上,作者被母亲搂着,抬头看母亲的时候,已被那些神话故事所深深陶醉,母亲,仿佛就变成了知识的使者,带着作者飞向诗歌的王国。”

最后我注意拓展情感,当孩子本以为课文已经结束了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其实,文章还有段结尾呢,多年后,作者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再一次看到了母亲……配上音乐,我出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在我范读的时候,我注意到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他们也在感受着啊,当我让他们来齐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分明见到他们眼中的泪花!

我接着又说道,虽然母亲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不知道眼前站的是谁,不知道他来干什么,更不知道那些好听的民谣了,但是那些民谣却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心里……说完便出示课文中所有的民谣,我指名让孩子去读他们认为最能打动他们的民谣,于是一个孩子站起来,用低沉的声音,缓缓地,读起了本应该轻快活泼的民谣。一个接一个,孩子们体会着每一个民谣,他们说:如果我是作者,那么回忆这些民谣,念一念这些民谣,将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趁感情还在激荡,我又出示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范读着,孩子很快也加入了我的队伍,和我一起读起来: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最后,快结束课文了,我让孩子们谈谈对这篇文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时,孩子感受到了母爱。

另外《月光启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1.“对话”问题。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分享对文章的理解,探讨重点问题。作为教师,比孩子早一步解读教材,其实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更应该是充当“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对“对话”在备课中是早有预设的。对于预设,在备课中我是相当细致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设想了许多情境,同时也设计了必要的引学过程。但课堂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理解深度与预设有差距时,往往是“不依不饶,生磨硬套”这其实就不再是真正的“对话”了。

谈初中化学启蒙教学 篇7

一、加强化学实验

如在讲授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作法的原理中, 不能单一地告诉学生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 而是让学生带来一些固体物质, 如鸡蛋壳, 石头, 水泥, 纯碱, 草木灰 (大小能放到试管里的) 和家用的白醋, 再提供稀硫酸和稀盐酸。导入新课后, 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探究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试验它们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吗?为什么?那么能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在学生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 再去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通过以前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部分的认识。在教学中, 只不过是帮助他们去健全和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先让学生自带空的矿泉水瓶, 用来收集二氧化碳, 探究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和生成碳酸的变化, 再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交流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当学生把二氧化碳制取, 性质及用途实验探究完成后可指导学生设计新型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和自制灭火剂。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旧灭火器, 让学生观察内部结构, 了解使用原理, 然后提出问题和讨论要求:可以借鉴旧灭火器原理, 脱离旧灭火器原形设计出新型的灭火器。学生很快能够很据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性质以及从灭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相互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设计方案端了出来。同学们的踊跃发言, 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看到应观察的实验现象和实物, 使学生对所学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现象在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除实验以外, 还要适当运用网络技术, 多媒体科学手段通过影像使微观现象宏观化, 抽象内容具体化。

二、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化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是“化学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奥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让学生从化学角度来认识生活, 科技, 生产, 环保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来治理环境污染,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等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在教学中或习题设计中要紧密联系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联系化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联系周围社会问题。当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后, 就会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就会对化学产生求知欲望, 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加强复习巩固,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化学中描述性的材料比较多, 化学运动形式也比较复杂, 规律性没有物理那样强。相对来说, 要记忆的知识比物理要多。学生也常常反映化学知识一学就会, 一久就忘, 一多就乱。因此, 在教学中复习、巩固工作更显得重要。在讲课时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 要步步为营, 除加强联系外, 还要安排一定的练习课和复习课, 特别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四章和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大量出现, 要及时复习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复习要适当变换形式, 避免机械重复, 否则学生容易困倦和产生消极情绪。要加强课外练习, 通过练习使知识点得到巩固。

学生学化学往往囫囵吞枣, 似懂非懂, 平时学得不好, 临考背笔记。因此, 要教育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掌握性质制法, 用途之间的关系,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理解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往往只顾做习题, 不阅读课文, 不复习课本中的内容,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

四、培养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培养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教会其如何自学, 并真正形成自学能力, 是学生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 出现一个质的飞跃的关键。学生自学时, 限于年龄, 知识的储备以及水平, 能力等, 多数学生的自学只能进行到知识的表面或虽有一定深度, 但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概念的辨析和课文习题中重要的字、词、句、段落的研讨, 要特别注意每节课结束前的本节知识小节和上一节知识的回顾, 让学生在自己总结和其他同学总结的基础上记牢, 记准, 理解和消化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会更细致更深入。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使他们能够自学, 培养他们自学的兴趣, 自学的习惯, 自学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能自学自励, 出了学校, 担任工作, 一直能自学自励, 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自学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去实践, 去努力, 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使学生终生受益。

摘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因此化学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英语启蒙教学刍议 篇8

一、做好学生的转变工作,让学生有准备的学习

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学习中,方法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系统地介绍英语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善于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 课前预习。学习新的单元前,建议初一新生按以下步骤预习:首先,拼读新单词,大声朗读新单词,然后听录音带,大声模仿跟读,直到听熟,会读为止。

2. 听课。在课堂上,学生应做到“五动”,即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动耳,其中关键的是动口。即抓住机会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背诵,敢于参加表演活动,不要怕犯错误。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方法,能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兴趣都很高,但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猜谜、唱歌、朗诵比赛、做游戏、搞竞赛等活动。还可以组织英语兴趣小组,采用互帮互助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养成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在课外教师与学生应时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求。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呵斥他们,常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三、强化英语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入门

初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明确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有了信心和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多给予热情鼓励,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学习

新目标英语要求学生要乐学,教师要乐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他们自始至终都保持兴奋、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就会把知识学得活、学得牢、记得牢,达到理想的效果。我经常通过下列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用英语的乐趣,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1. 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枯燥的英语单词直观形象化,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愉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情境,采用对话,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类似模拟情景,把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用处,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

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篇9

由于《启蒙运动》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文字史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其思想,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还深深贯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注重方法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一、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背景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思想的必然性。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3)这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简析学前英语启蒙教学 篇10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性交流语言,我国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个学科。幼儿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我国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开展时间比较短,教学理念不成体系,师资力量也不强,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推动其日后发展是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英语启蒙教育 重要性 对策

一、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成长过程先成熟的是思维能力。幼儿启蒙教育可以刺激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把字符当成图形记忆,反复的过程可以记住特定的图形,因此开展幼儿英语启蒙教育是培养幼儿思维的重要措施。儿童在幼儿时期听觉比其他感觉敏感,发音能力强,专家经过试验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能力会逐渐下降,给学习外语带来困难。因此,实施幼儿英语启蒙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1促进幼儿对英语的认知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幼儿听英语,在各种英语教学音频的推动下,配合图片和玩具,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从小养成学英语的兴趣。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成熟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理解好幼儿的这个特性可以提高英语启蒙教育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思维能力,为日后英语学习奠定基础,也可以提高整体思维能力便于日后学习。

2提高表达能力使幼儿的情感不断丰富。英语词组和汉语词组一样,都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使幼儿对不同词汇的情感有深刻了解,通过游戏等教学方式激励他们能正确运用以表达情感,从而使情感不断丰富,对日后英语和汉语的学习都有帮助。

二、我国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优秀幼儿园已经开展双语教育,幼儿英语启蒙教育被提上日程,为日后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幼儿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经验等各方面共同作用下,目前幼儿启蒙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阶段好动,精神不集中,但是大部分幼儿英语教育都按照中小学的方式进行,会使幼儿对英语反感。第二,幼儿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不过关。缺少专业的幼儿英语教师,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第三,幼儿英语教学内容不适用。我国制定的幼儿英语教材仿照幼儿汉语教材,或者照搬国外的教材忽视中国幼儿的实际情况。第四,家长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这个时代幼儿的家长多为八零后和九零后,虽然文化水平比较高,但是毕竟没有多少是英语专业的,普遍忽视英语启蒙教育。

三、如何推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

1结合幼儿阶段特点合理设置英语课程。在设置英语课程时要分析幼儿阶段的特点,合理规划课程,不能照搬外国方法或中国中小学教学方法。在幼儿思维昀活跃的上午开展英语启蒙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加强幼儿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当前大部分幼儿园英语教师是非专业或者学历不高,要增加幼儿英语教师的团队力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幼儿英语教师要在幼儿教学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舞蹈、绘画和活动课等,要求很高。对已有的幼儿英语教师要加强培训,让他们了解幼儿特性和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丰富文化基础知识和英语知识,并提高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到一起的实践能力。国家要大力支持幼儿英语教师的教育,设立专门的幼儿英语专业,根据具体情况改革教材,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耐心好、素质高、教学活跃、教学效果好的幼儿英语启蒙教师。

3改良教材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好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材是否合理。幼儿园在选择英语启蒙教材时,要合理分析,结合幼儿阶段的特性,小班、中班和大班的英语教材难易程度要呈阶梯型,大班的英语教材可以与小学的相连接,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爱玩的天性,可以运用放歌曲的方式学习英语儿歌,根据歌曲进行舞蹈教育,从而强化记忆。也可以通过找英语单词卡片等游戏教学,通过各种游戏增加教学效果。

4社会、家长和幼儿园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社会要重视学前英语启蒙教育,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严格要求双语幼儿园的资质。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在墙上贴上英语相关的贴纸,爬爬垫上也要有英语和图形,儿童读物增加英语方面的,还可以经常播放英语儿歌等,为英语启蒙教育奠定基础。

5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生活化。日本的幼儿教学大纲在“幼儿园教育必须重视的基本事项”中的第一条就是:在与幼儿阶段相适应的生活、以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的,能够获得直接体验的生活中展开教育。由此可见,生活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来源之一。

(1)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应该贯穿如下两点:①应该做到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生活化必须要做到以儿童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②秉承生活情境教学原则。学前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生活情境,英语教学情境是有利于儿童主动参与学习、交流与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充分挖掘儿童英语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学前儿童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点是要处理好儿童英语教材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目前,市面上关于学前儿童英语的教材种类繁多,作为幼儿园和教学的主体教师,首先应该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科学性的教材,这样,孩子们才愿意主动去探索书中的知识,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3)开发儿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所以,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的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选择反映儿童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内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社会规范,学会人际交往的礼仪。

结束语:总之,幼儿英语启蒙教育是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方都要积极推进提高幼儿英语启蒙教育。除了文中提到的对策外,还要注意与时俱进。幼儿园和家长方面要重视幼儿英语启蒙,但是要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幼儿英语启蒙教师要有决心和勇气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全面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开始有了追求,对于艺术开始重视,而钢琴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也因此成为幼儿课外教育的首选乐器。并且家长基于对培养幼儿艺术细胞的考虑,将其从幼儿阶段便送去学习钢琴,低龄化教学已经成为趋势。而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好奇心强、毅力等能力差,并且活泼好动,其教育应当以培养兴趣为首要目的,才能利于幼儿对音乐的长久热爱,有利于其长足发展。

因此,幼儿额启蒙钢琴教育需要被重视。目前我国对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教学方式偏向于死板,难以激起幼儿的兴趣。本文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止于幼儿钢琴教学,从钢琴教学入手,更对幼儿音乐教学提出展望:摆脱僵化模式,注重心理与兴趣发展,也可被应用于广大幼儿教育领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长足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幼儿身心特殊性进行启蒙教学

幼儿身心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喜欢被称赞、注意力短暂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钢琴教学时必须要抓住他们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那么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必然途径,比如,可把音符比喻成小动物,把五线谱比喻成小动物的家,把弹音阶比喻成爬楼特等。在进行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坐姿、手型、识谱等正确。总之,教师在进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把幼儿身心特殊性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幼儿独特的心理特点,创新有趣的教学方法。

(二)让幼儿感受入门,萌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首先要有兴趣,自己要学,自己想学,只有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始终保持热情,克服困难,一如既往的学下去,最终获得成功。那么学习钢琴也是一样,“只有幼儿有学习钢琴的热情,他才会每天乐于接受教育,这是学习钢琴的先决条件。”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往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时,我们家长、老师就担任着重要的责任——对孩子要多加观察,引导和熏陶,慢慢地去发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那对于幼儿的钢琴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首先我们可以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先让老师弹奏一曲优美的曲子问小朋友好不好听?想不想学习?让孩子们体验到钢琴美妙的音色,从而觉得学习钢琴是一件非常快乐、开心、的事,并很愉快参与这件事。或者让会弹钢琴的小朋友弹奏一曲好听的歌曲,然后进行表扬,在他们和会弹的小朋友之间做一个对比,从而产生羡慕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欲望,最终让他们喜欢上这个乐器。其次,“对于节奏感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活动来让幼儿掌握,任何音乐都是以节奏展现自己的生命力的,”老师也可以在节奏方面进行专业的教学,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与热爱。最后还可以让幼儿唱自己喜欢的儿歌,一边唱边做动作,而老师就用钢琴伴奏,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同时,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总之,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幼儿觉得上钢琴课特别有意思,逐渐对学习钢琴产生兴趣。

(三)给予奖励,增加幼儿自信心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予奖励,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一些小奖品,一些鼓励的话语,在他们训练的钢琴上写下表扬的语句。这些奖励可以在他们完成作业并且态度认真情况下进行,或者是钢琴考级顺利通过的情况以及上课积极热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教师利用这些正面积极的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增加孩子的自信。

三、对幼儿采用针对性的启蒙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曲目

幼儿对事物的喜好来源于兴趣,因此在其幼儿阶段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时候,应当选择富有童趣的,节奏欢快的曲目。因为这个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灵十分单纯,不容易产生忧伤的情绪,即使有一些不开心,他们也做不到去理解,所以如果强行要求他们去演奏一些情感丰富忧郁的歌曲,甚至枯燥地对情感进行说教,他们不容易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若选择曲调轻快的幼儿歌曲,一方面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音乐能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弹奏欢快的曲目,能够培养幼儿乐观的心态,对于其教育有很大的好处。

同时,选择曲目时,“除了主意形象性与欢快性,还应当注意适龄性”。幼儿学习能力强,但如果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容易让其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懂得如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目前市面上的钢琴教材上面均有必弹曲目和自选曲目之分,也有难易程度的分级。必弹曲目大多是难易程度符合当前年龄的曲目,而自选曲目则会有点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视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对于领悟能力优秀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学习自选曲目,也不至于让他们觉得单一,对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多给予耐心,注意培养兴趣,引导情感,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

此外,要注重幼儿的练琴习惯,而不是单纯注重于弹奏技巧。有了良好的练琴习惯,才能培养耐心、专心的习惯,对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习惯也来源于兴趣的激发,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方可有耐心练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时期,应当着重培养兴趣,相辅相成地培养兴趣和习惯,最后培养技巧。

最后,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幼儿熟悉的歌曲,熟悉的曲调能让其在刚接触的时候摆脱陌生的恐惧感,也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雪绒花》等,这些歌曲朗朗上口,曲调也简单欢快,是初学者很好的选择。

(二)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想象力就是能不能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对于抒情的曲子,若是没有想象力,则不能很好地理解感情,弹奏出曲子想要抒发的情感,演奏会变得“流于形式而缺少内涵”;对于赞美景色的曲子,若是缺乏想象力,脑海中无法构建图景,无法生动地表达景色,达到使听众听着曲子就能联想到情境的效果,也无法将作者对于景物的惊艳之感表达出来。总之,有了想象力,才可以去理解歌曲,从而很好地表达,用真情实感去演奏,才能演奏出乐曲的灵魂,这才是钢琴培养的最高级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去构建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要擅长打比方,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他们倾向于从简单的方面去理解事物,也对身边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因此教师需要从孩童化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用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 循循善诱,培养想象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兴趣。其次,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也可以带领其更加投入课堂,充分调动起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引导,因此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逐步诱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这种方法比灌输式的生搬硬套要有效得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应当有所准备,积极思考,提出有趣不刻板、有深度却不过分为难的问题,真正做到引起幼儿的兴趣,也不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应当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去选择一些自己容易理解的曲目,更有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同时每个人对于歌曲的理解不同,正是因为相异的理解,才能让歌曲从不同的人手中演奏,取得不同的效果。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不应当用单一的思维去局限,也更有利于其想象力的发挥。

总而言之,正确有效的钢琴启蒙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正确、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才能对幼儿以后的钢琴学习起做很好的铺垫作用。此外,在幼儿钢琴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孩子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逐渐加强演奏技巧训练,教师要熟练掌握幼儿演奏的技能技巧,用科学的方法来练琴;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孩子的钢琴学习与自身的性格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幼儿钢琴教学的质量,使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牛皮癣广告下一篇:我的风信子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