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党建工作要点(共8篇)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1
**老龄办印发2012年工作要点
2月6日,**老龄办印发了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全省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实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认真贯彻全国第三次老龄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履行职责,推动各级政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及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组织实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请《**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发,并协调督促相关成员单位落实规划任务;积极推动各地编制出台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督促各地认真实施。
三、继续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为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激励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省老龄委名义起草《关于第四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实施意见》,报请省政府批转,适时启动第四轮创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各市(州)创建工作的指导。
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积极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四川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五、扎实开展“敬老月”活动。在2012年的“敬老月”活动期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和谐文化结合起来。尊重老年人的基本文化权益,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一是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二是大力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深入开展老年优待维权活动,四是积极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五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
六、进一步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人口老龄化的紧迫形势,宣传老龄工作方针和老龄工作目标,宣传老龄事业的发展成就,宣传尊老、敬老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宣传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性、特殊性和紧迫性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七、维护老年人权益。加大《老年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弘扬孝亲敬老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协调相关部门完善老年维权网络和法律援助体系,把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列为社会维权服务重点对象,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维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年人现象,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拓展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八、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敬老文明号”的创建,是全国老龄委布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为老服务,推动老年优待政策的落实的一个重要抓手。创建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的主题,体现为老服务的社会性、群众性,要动员各级涉老职能部门、公共服务窗口行业、基层为老服务组织参与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使老年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努力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一要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把创建活动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规划;二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协调的沟通机制;三要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布置工作进程,确定工作程序,规范创建方法。
九、深入开展老龄问题调查研究。按照全国老龄办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要求,积极开展区域性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工作,针对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基层、农村为主,探索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法规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完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基础上的人口老龄化30年预测》、《**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追踪调查》等课题的调研报告。
十、抓好老年教育。一是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向社会各界宣传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尽快制定出台《**老年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老年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继续抓好老年大学评估定级工作,推动老年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进一步促进全省各级老年大学的交流,推动全省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
十一、抓好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力度,加强指导,培育典型,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层老龄工作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作用。
十二、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思想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加强全省老龄系统干部职工的学习交流、业务培训。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2
各市经信委 ( 青岛市发改委) 、节能办:
为做好2016 年全省节能工作, 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省政府节能办牵头制订了《2016 年全省节能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2016 年2 月1 日
2016 年全省节能工作要点
2016 年, 全省节能工作要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信工作会议精神, 积极适应和引领节能新常态, 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 做好节能“加减法”, 着重抓好工业绿动力和能效提升、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三大板块, 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三级节能管理体系、企业节能管理、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和完善政策等四个支撑, 树立节能新常态、由点到面抓纲带目、动起来走出去、积极作为不乱作为、紧跟部署加压提速五个观念, 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努力打造新形势下节能工作的新优势、新作为、新局面, 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一、加强节能目标考核
1. 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根据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科学合理分解落实各市和重点企业“十三五”及2016 年节能目标任务。
2. 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迎接国家对我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组织对各市“十二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兑现考核奖惩。筹备召开节能考核奖励电视会议, 表彰奖励节能先进典型。
3. 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用电情况和高耗能行业能耗数据分析, 定期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4. 制定出台“十三五”相关规划。编制出台节约能源、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等3 个“十三五”规划, 指导“十三五”工作开展。
二、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5. 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总结推广淄博市示范经验, 加快高效煤粉锅炉推广应用, 形成年600 万吨煤粉加工能力, 改造燃煤锅炉4000 蒸吨以上。推进新能源集热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 建成100 个太阳能集热系统示范项目, 形成9000 吨/天的热水生产能力。深化合同能源管理推广, 实施项目100 个, 年节能16 万吨标准煤以上。
6. 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组织重点用电企业对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升级改造, 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2250 万千伏安, 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2 个百分点, 达到20% , 年节约标准煤21万吨。
7. 实施爱心阳光工程。支持学校、医院、养老院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 创建一批太阳能应用示范市、县。
8. 加快推广应用节能先进技术产品。推广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加快低温余热利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等推广应用, 形成100 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电机, 做好节能电机惠民工程推广信息核查工作。
9. 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落实国家和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电机、家电、变压器等产品的领跑者企业名单, 公布能源管理水平最好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名单, 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商贸企业名单, 树立20 个左右的节能低碳标杆, 鼓励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修改强制性地方节能标准, 支持用能单位积极参与国家能效领跑者指标和标准制定。
10. 抓好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落实国家能效标识相关政策, 鼓励终端能效产品生产企业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加强节能产品认证, 力争新增节能认证证书800张。调整扩充我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 进一步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
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11. 抓好工业节能。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 组织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未完成节能目标企业强制能源审计工作。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在重点行业建设20个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推进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工作, 配合工信部做好工业节能监测分析平台试点。探索建立省千家企业主要耗能设备数据库;逐步建立全省能耗限额企业 ( 产品) 数据库。
12. 开展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 设计标准, 继续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 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100 米以下住宅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面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 供热企业、产权单位等为主体, 合同能源管理和PPP为模式的改造机制。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3. 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鼓励发展高档、环保、高效低耗新能源客运车辆, 支持引导城市公交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客车。新增重型货车、营运客车、公交车、出租车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分别达到20% 、30% 、70% 、100% 。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物流企业LNG加气站建设, 推动国省道沿线、港区范围和道路运输客货运枢纽LNG加气站建设, 为LNG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条件。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杜绝超标准车辆进入运输市场。
14. 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实行节能目标责任管理,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 以上。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模,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方式开展节能改造。调研出台《山东省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办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 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节能。
15. 建立节能降耗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山东省重点企业节能基础管理评级办法》, 在重点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中率先实施, 鼓励企业争先创优, 彰显社会责任, 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四、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
16. 推进绿色融资。落实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能效信贷指引》,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优化金融服务, 加大对绿色信贷项目的支持。
17. 加快节能投资基金运作。发挥省级节能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吸收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理念, 建立多元化节能投入机制。
18. 强化价格调控。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和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
五、实施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19. 实施试点示范工程。打造和培育30 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100 家示范企业、10 个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和5 个示范县。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值6100 亿元。
20. 召开银企对接会。联合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召开节能环保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邀请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重点企业参加, 发布推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 搭建银企交流平台, 帮助节能环保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21. 召开技术交流会。在重点领域组织召开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对接会, 激发节能环保市场潜力。
22. 完善标准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标准、评估和技术服务体系, 定期发布节能环保市场需求和推广目录。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 组织企业认真填报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报表。
六、实施循环经济引领计划
23. 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出台《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督促各部门按照进度开展《关于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制度体系的工作方案》的后续相关工作。制定出台《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重点加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 深化示范试点工作, 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和先进链接技术的征集。
24. 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 重点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制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城市 ( 县) 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山东省园区循环化改造目标三年计划的通知》要求, 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目标。
25. 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 市) 和“城市矿产”示范园区创建。
26. 深化资源综合利用。抓好氧化铝赤泥、碱渣、黄金尾矿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利用。组织10 家水泥、电力和钢铁企业实施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试点, 推进绿色转型。支持距京津冀较近的东营、滨州、德州、聊城等市建设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园区。规范废钢铁、废旧轮胎、再生铅、再生铝等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有关行业准入公告。推荐企业 ( 产品) 列入国家以旧换再推广目录, 推动全省再制造产业发展。
七、推行清洁生产
27. 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推行方案, 力争到2016 年底, 全省重点技改企业中295 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378 个。
28. 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实施《山东省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 组织实施汞削减、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重点工程。
29. 推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实施《山东省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计划》, 提升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4 大领域的煤炭利用效率。
30. 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鼓励试点企业在绿色发展意识、生态设计能力、管理制度建设、清洁生产水平、产品开发和品牌影响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成为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八、推动依法节能
31. 推进执法中心下移。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为抓手, 开展能评项目、能耗限额、能状报告、能耗设备、能管岗位等重点监察, 督促市、县依法查处节能违法行为。
32.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会同住建、交通运输、机关事务管理、质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会同环保、安监部门开展全省化工企业“打非治违”专项整治, 重点查处未经节能评估审查新上项目、超能耗限额标准用能、违法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企业, 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节能降耗水平。
33. 完善法规标准。加快推进《山东省节能监察条例》出台; 推进相关节能标准制 ( 修) 订工作; 建立全省节能执法重大疑难问题合议制度; 探索建立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报人员登记制度。
九、加大节能宣传
34.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做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 继续举办节能减排知识竞赛、公益广告创意大赛。
35. 开展专项宣传行动。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节能宣传工作方案, 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项行动, 宣传报道一批节能、循环经济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典型, 营造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农业厅(局)、林业厅(局):
现将《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纠风办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一、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加强税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和控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改建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坚决纠正违规设置收费站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延长收费期限等问题。
二、落实涉农优惠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着力构建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采取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坚决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
三、落实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切实纠正以罚代卸、以罚代管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依法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发现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的,要对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研究建立超限超载车辆管理信用体系,尽快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对违法责任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等实施信用管理。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路设站检查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在公路上设站或者上路检查车辆,加强和规范各类已设立的公路检查(收费)站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执法。严格规范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和检查执法行为。严格临时动、植物检疫站设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疫情结束后立即撤站;进一步明确检疫程序和技术措施,坚决杜绝目测检查和收费放行。继续规范移动测速等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4
遂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 的通知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三园区社会事业局:
现将《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抓发展,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的人口环境,服务又好又快发展。
特此通知。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2008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市委《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据统计,全年共出生30302人,政策生育率为85.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6‰,确认奖励扶助对象13445人,帮扶计划生育“三结合”户11078户,新建帮扶基地66个,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以深入贯彻中央《决定》为核心,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
把学习贯彻中央《决定》、省委、市委《意见》作为工作重中之中,掀起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高潮,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不断优化外部工作环境。一是抓好学习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遂宁日报等大众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各级干部、广大群众都能够及时了解中央《决定》、省委、市委《意见》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开好工作会议。1月8日,召开了全市部分乡镇工作座谈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2 育工作质量较差的1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各乡镇分析了工作被动、落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4月29日,召开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各区县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08年上半年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三是落实目标责任。专题研究,落实专人负责,多次与相关部门衔接,出台了《遂宁市200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明确了对各区县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实行单项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记入目标总分;对计生“三结合”帮扶单位、流动人口履职部门按5分分值直接记入综合目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由我委下达目标并组织实施。11月、12月,组织人员分项逗硬考核,真正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线”考核制度。四是抓好保障工作。一方面,认真抓好机构队伍建设。目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和群众工作机构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今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稳步增长,确保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与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
(二)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保持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1、抓好宣传教育,培育新型生育文化。一是继续抓好常规 3 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一法三规一《条例》”、《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集中宣传活动。二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免费为基层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提供义务咨询等,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是加强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规范宣传标语口号,强化计划生育主流宣传报刊的发行,提高优质宣传品的进村入户率。四是进一步拓展人口文化建设的内容。坚持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关爱女孩行动作为人口文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常规宣传。五是把人口文化阵地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生育文化中心、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小区建设,开展村级计划生育图书室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六是认真打造人口文化精品。今年3月,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充分发挥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的优势,结合婚育新风、关爱女孩、生育关怀等主题,创作了一批书法、摄影、文艺精品,进一步丰富了人口文化内涵,提升了人口文化品质。
2、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全面推行便民维权工作。2月,在蓬溪县召开便民维权工作会,全市全面推行党政总揽、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路子,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对再生育审批4 程序等11个程序修改完善,进一步方便群众。三是认真履行行政告知义务。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认真履行行政告知义务,使公民在妊娠期间能够明白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四是认真贯彻《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全面进行城镇违法生育人员清理,对清理出来的违法生育人员严格按照《追究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据统计:全市党纪政纪处分10人,罢免人大代表2人,罢免村两委干部3人,否决“遂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遂宁市优秀企业家”3人,公开揭露7人。五是继续做好信访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信访规范化管理工作,虚心听取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深化优质服务,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抓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已经创建“国优”的大英县、射洪县认真做好“回头看”工作,不断深化优质服务,积极探索和建立优质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拓展优质服务的内容;已经创建“省优”县的蓬溪县、船山区、安居区在做好“回头看”工作的同时,在提高上做“文章”。着力在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创优成果,积极创造条件,为创建“国优”县做准备。二是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建设。认真开展“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依托国债项目,加快县、乡服务机构阵地规范化建设步伐。目前,全市5个县级站和70%以上的中心站达到“四优一满意” 5 标准。三是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按照“精简人员、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规范服务”的要求,加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认真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在今年4月,对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统一进行理论考试,以考促学。抓好“三千技术骨干培训”工作,共选派9名服务人员到省生殖卫生学院培训,提高服务技能;继续做好与凉山州的“手牵手”工作。四是做好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遂宁市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婚前医学健康检查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婚检机构、经费结算、部门职责、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宣传、人口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婚检工作进展顺利,参加婚检的新婚夫妇1.2万余人,全市婚检率达到28.5%。我市的婚检工作,得到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五是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区县20余名技术骨干,奔赴北川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免费发放药品、生活急需品,特别是婴幼儿用品价值达5万余元,发放防震和震后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品进1万份,为1000余人进行疾病诊治和心理咨询服务。
4、加强督查检查,促进计生事业健康发展。今年1月,分6 别到5个乡镇对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现状进行调研,形成了全市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3月、4月,对2008年上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5月,深入区县对人口计生工作主要统计指标的真实程度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动态。10月21日至24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与市人口计生委,重点围绕人口目标执行情况、《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贯彻落实情况、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情况、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及落实情况,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建设情况等六个方面内容进行督查。11月,对部分乡镇进行重点解剖,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责成船山区委、区政府对工作质量较差的桂花镇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通过经常性的督查检查,保证了政令畅通,提高了工作质量,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5、抓好招商引资,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认真分析人口计生工作现状,科学制定项目规划,积极加强与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协调联系,多次主动到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年内争取计划生育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认真做好招商工作。主动与四川融华食品有限公司联系,成功引进生猪养殖项目。此项目计划总投资为30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2373万元。积极与协调相关部门,为落户企业解决实 7 际困难。二是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年内,争取国家和省级计划生育专项经费共计1550万元,为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财力支持。
(三)以实施惠民富民工程为着力点,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人口计生委的要求,以满足育龄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惠民行动。一是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与北大药业、修正药业和福格森公司合作,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免费为34.1万人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免费为67.1万余人发放各类避孕药具,免费为1.2万余人开展婚前医学健康检查服务,免费为2.1万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二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行动。(1)认真做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兑现工作。投入资金1200万元,为20万名独生子女兑现奖励金。(2)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工作。通过入户调查、乡镇核实、张榜公示、县级审批,全市确认13445人符合奖励扶助条件,发放奖励扶助金810万元;落实特别扶助对象344户。(3)认真抓好计生“三结合”工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11078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三结合”帮扶。(4)认真抓好独生子女家庭技能培训工作。投入资金60余万元,免费为1200户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技能培训。三是认真开展农民工关爱行动。免费为流动人口办理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慰问计划生育留守家庭1000余户。四是全面启动生育关怀行动。8 投入项目资金12万余元,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为生育关怀对象排忧解难。大英县采取送物资、送资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共结对帮扶计生困难家庭82户,捐赠物资、资金达3万元(含物质折款);船山区开展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帮扶,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2000元,伤残家庭一次性补助1000元。五是认真抓好农村“八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新农村联系点,指导、帮助示范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市15个新农村联系点,已经新建人口文化图书屋10个,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小区30余个;建立标准化的村级服务室8个,投入资金20余万元,帮扶独生子女困难家庭600余户。通过卓有成效的惠民帮扶行动,逐步改变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认识,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四)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效能建设活动为切入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扎实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效能建设活动,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人口环境的生动实践,造就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培训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促进人口计生干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转变作风。深入开展“抗震救灾”典型事例教育活动,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廉洁自律。认真执行纪委关于廉洁从政的 9 各项规定,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领导和计生干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不落实。二是孕前管理滞后,部分地方避孕措施落实不够好。三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够明显。四是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管理不到位,违法生育时有发生。五是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有较大距离,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十分艰巨。
三、2009年工作要点 工作目标:
全市出生人口控制在3.8万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政策生育率保持在82%以上,帮扶计划生育“三结合”户1万户以上,婚前医学健康检查率达到30%以上,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全面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做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奖扶工作。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逐步下降,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逐步建立完善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省委、市委《意见》和省委九届六次、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坚持依法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主要措施:
(一)夯实基层基础,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把保持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生育观念。二是坚持依法管理,树立依法生育的法律意识。三是深化优质服务,提高对计划生育的满意度。四是完善利益导向,引导少生快富。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出主意、想办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的反弹,坚决将人口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认真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进一步总结射洪县、大英县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出生缺陷干预工 11 作,建立全面免费发放叶酸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免费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制度,2009年力争婚检率达到30%以上,为预防出生缺陷筑起第一道坚实屏障。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方面。坚持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试点。同时,加强“B超”管理,与公安、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定期联合开展对“两非”的专项治理行动。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在农村重点研究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在加强与流入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配合、互通信息上下功夫,抓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在城区、三园区重点研究对流入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在落实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职责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上下功夫,抓好属地管理制度的落实。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方面,重点进行人口发展功能区,城渝经济群人口发展比较研究,认真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重大人口问题。
(三)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中央《决定》、省委、市委《意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依法管理方面,抓好省委3号文件落实,重点是理顺执法环境,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法”问题,研究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问题。在优质服务方面,继续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抓手,做12 好争创“国优”先进县工作。2009年,全市将落实650余万元国债资金建设乡镇服务站,督促区、县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化的服务阵地。指导蓬溪县实现创“国优”的目标。在综合治理方面,认真总结推广蓬溪便民维权工作经验,动员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在村(居)民自治方面,全面实行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选择农村条件好一点的地方推行村民自治,并逐步推广。在政策推动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惠民举措。各个区县要在1—2个方面重点突破,力争在2010年全市基本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
(四)立足以人为本,狠抓惠民政策的落实
以满足育龄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惠民行动,努力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好事、办实事,确保“科学活动惠万家”主题活动的开展。一是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与北大药业、修正药业和福格森公司合作,免费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疾病普查;免费为退出育龄期农村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二是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行动。安排资金3000万元,全面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做好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工作、计生“三结合”和独生子女家庭技能培训工作。三是认真开展农民工关爱行动。免费为流动人口办理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四是全面启动 13 生育关怀行动。安排资金50万元,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活动,为生育关怀对象排忧解难。
(五)集中人力物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八项工作 认真贯彻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基本思路,抓好农村八项工作的落实。在2009年初,我们将对各个区县人口计生部门2007、2008年的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计划生育中心户、生育文化小区、生育文化大院建设、“三结合”帮扶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措施。继续抓好15个示范村特别是联系点夏家沟村各项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八项工作。
(六)认真做好规划,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
认真编制灾后重建规划,积极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目前,省人口计生委已将射洪县列为重灾县,其它4个区县为一般受灾县安排灾后重建项目资金。认真编制计划生育基层服务体系项目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的项目资金。在已经争取到650万元服务站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再争取1000万元以上的计划生育基层服务体系项目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对我市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力争达到1600万元。积极做好招商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七)切实加强领导,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保障 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逗硬实行“一票否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稳定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5
建办[2006]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部属各单位,部管有关社会团体:《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已经2005年12月31日部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改革和创新,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改善居民住房、交通和环境条件,促进社会和谐,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保持房地产、建筑市场和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规划的调控作用。指导各地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季度前编制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合理确定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用地布局,强化对资源环境保护、用地增长管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明确城镇建设发展的时序,促进城镇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城乡规划司负责)
(二)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的有关规定,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引导,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切实稳定住房价格。指导各地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方式,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及时安排并公布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控制套型结构和销售价位,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住房消费中的不合理规定。完善房屋权属登记规则,建立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指导各地规范登记行为。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实名制购房制度。严肃查处内部认购、违规促销、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合理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完善城镇房屋拆迁法规政策,推进拆迁管理规范化。(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综合财务司、城乡规划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三)调整和优化城镇建设投资结构。逐步建立强化政府投资约束和项目决策责任的机制,完善城市设施投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指导各地合理控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引导城镇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和配套现有设施,重点加强城市供水排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共同沟、防灾设施等改造和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以及小城镇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骨干企业和命脉工程由国有资本控股。落实特许经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公众利益、公共安全。继续推进区域性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从严控制城建打捆项目。(综合财务司、城市建设司负责)
(四)全面实现清理拖欠工程款三年工作目标。巩固清欠工作成果,落实已出台的清欠政策措施,督促企业落实清欠计划,加大非政府投资工程的清欠力度。以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工程担保工作。规范劳务用工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制定颁布统一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诚信标准,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推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的动态监管,严肃查处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作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改进和完善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资格审查、专家管理、评标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签订以及工程结算的监管,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协调修改《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用地标准、经济评价规则,将建设资金落实、工程款支付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工程结算、工程担保、工程质量保证及加强监
管等方面的内容,纳入有关条款。(建筑市场管理司、政策法规司、标准定额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二、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五)高度重视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和实施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国家城镇体系布局。会同有关省市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地区的城镇群规划,推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城镇群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和审批工作,完成西藏自治区城镇发展战略研究,抓好吉林、浙江、安徽等省试点,健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体制和机制。提出改进城乡规划人口分析预测方法和完善审批程序的有效对策。(城乡规划司负责)
(六)改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内容。依据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评估,突出市域城乡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明确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紫线和黄线等保护范围界线。指导各地改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论证、评审等工作中的技术把关作用,并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城乡规划司负责)
(七)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质量和适用性。指导各地按照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要求,以城市中心地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发展地区作为重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各类空间和界线的管制措施。逐步扩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确保土地出让转让必须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按照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依法实施管理。(城乡规划司负责)
(八)切实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按照《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的要求,推行城乡规划执法责任制,规范城乡规划执法行为,加强组织协调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专家咨询、联席会议、公众参与等制度。省级行政区基本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和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完善城市规划动态监测系统,扩大城乡规划动态监测试点范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汇报、执法检查和举报制度。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的城市,要扩大城乡规划网上办公范围,公开规划信息,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其他城市也要逐步开展这项工作。(城乡规划司、驻部纪检组监察局负责)
三、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工作
(九)切实保护建设领域进城务工农民的利益。组织好建设领域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对关键工种和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健全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农民工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作业条件,监督建筑企业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险。制定和落实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农民工聚居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场所的卫生与安全环境。(村镇建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司、建筑市场管理司、质量安全司、城乡规划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十)扎实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各地认真贯彻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村庄整治要立足于村庄已有基础,以改善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优先整治村内供水、道路、排水、垃圾、废弃宅基地、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项目,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与实物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村庄整治的领导。探索整治工作的民主管理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坚决防止大拆大建和形式主义。开发和推广适应现阶段村庄需求的实用技术和产品,降低整治成本,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村镇建设办公室、城乡规划司、科学技术司负责)
(十一)正确指导全国重点镇建设。立足于壮大经济基础和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非农产业与人口的吸纳能力和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制定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认真总结贷款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规范项目贷款操作程序,继续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加强对全国重点镇建设的金融支持。继续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进行跟踪检查和综合评估,适当调整示范作用已不太强的镇,增补一批示范带动能力更强的镇。(村镇建设办公室、城乡规划司负责)
(十二)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指导各地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的总体利益和保护原村民利益的关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改造和整治“城中村”。制定和实施改造方案必须尊重原村民的意愿,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对于已有建筑,实行分类处理,既考虑原村民利益,又依法妥当地处理违章建筑。对开发强度还不高的“城中村”,以整治方式为主。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防止产生新的“城中村”。(村镇建设办公室、城乡规划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
四、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城镇发展模式
(十三)强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引导与约束作用。贯彻执行《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建筑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研究起草建筑节能的法律
法规,制定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组织制(修)订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一批重要标准规范。做好各类工程消耗量定额的编制工作,完善建筑“四节”统计工作。加强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严肃查处违反建筑“四节”强制性标准的行为。(标准定额司、政策法规司、科学技术司、综合财务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
(十四)大力推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项目和国家“建筑节能工程”,启动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以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筑设计施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领域为重点,大力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继续做好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的工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引导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科学技术司、城市建设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质量安全司负责)
(十五)全面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精神,以方便、畅通、安全、高效、节能为目标,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落实对主导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行公交专用道和智能交通系统,抓好大型公共交通综合枢纽和场站建设以及快速公交系统(BRT)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确保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继续实施“畅通工程”。积极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城市建设司负责)
(十六)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指导各地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具体实施计划,改善人居环境。加大政府投入,重点解决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落实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多元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能力,以及垃圾和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监管工作。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加快集中供热管网等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供热效率。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加快供水管网改造,保证供水安全。贯彻落实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做好收费制度改革,把“暗补”转为“明补”,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供热商品化和货币化,培育和完善供热市场,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城市建设司、综合财务司、科学技术司负责)
(十七)保护好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立体绿化,进一步搞好园林城市、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创建活动。保护好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等自然遗产,维护城乡生态平衡。加强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监管,推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制度试点情况,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建设司、城乡规划司负责)
五、完善住房政策,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十八)合理引导住房建设和消费。总结推广青岛等地的经验,指导各地开展住房状况调查。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综合承载能力,制订住房建设和消费引导标准。继续实施有区别的税收政策,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住房开发结构调整和居民合理消费。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推广应用建筑科技成果,开展产业化基地试点。鼓励居民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指导农民按规划和抗震防灾等要求建房,引导农村住房的合理使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质量安全司、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十九)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政策,严格供应对象和申请审查、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规范销售管理、严格上市交易管理、严格集资合作建房管理。积极稳妥地开展以货币补贴为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城市政府责任,加快建立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的规范、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渠道。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制度,逐步实现对住房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认真总结东北三省棚户区和一些地方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经验,继续抓好试点,推进城市旧住宅区的整治改造。(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二十)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认真贯彻《物业管理条例》,坚持物业管理的市场化方向,鼓励公平竞争,建立健全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价格机制,引导和监督各方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深化城市公房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住房维修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建立健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规范维修资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保障住房的维修和正常使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
六、推进行政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制度保障
(二十一)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改进立法方法,完善建设领域法律法规。继续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完善配套制度,简化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评价制度。严格建筑、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研究建立退出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的制度。研究探索在城乡规划、房屋拆迁和城市管理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领域推行
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理顺执法体制。总结“四五”普法经验,研究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动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稽查制度。加强对部管社团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社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开展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课题研究,提出完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政策法规司、建筑市场管理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办公厅、科学技术司、人事教育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二十二)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贯彻《信访条例》,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继续抓好城镇房屋拆迁、拖欠工程款清理和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排查,掌握情况,措施到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办公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建筑市场管理司、城市建设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二十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防灾能力。加快城市管理的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推动上海市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城建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地下管线等重要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安委会上下通达的信息传送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地铁、地震、燃气、供水、桥梁、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燃气、城市供水等市政公用事业安全管理。加强城乡工程抗震防灾工作,做好农村房屋抗震和灾后重建工作。(质量安全司、城市建设司、办公厅负责)
(二十四)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理清安全监管职责,健全监管体系。制定和实施勘察、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标准,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理企业的安全责任,实现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继续下降。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村镇工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强化工程在全使用周期的使用安全监管。(质量安全司负责)
(二十五)推进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企业跨专业、跨地区实施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大重要工艺、大型技术装备和高难度施工技术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改进建筑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稳步推进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大力发展和完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质量安全司、建筑市场管理司、科学技术司负责)
(二十六)加强建设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培训,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快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启动实施物业管理师等执业资格制度,规范执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建立建设系统各类专家库。实施建设行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建设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修订完善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组织开展全国建筑施工技能大赛。大力开展生产操作人员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人事教育司负责,有关业务司局配合)
(二十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力度,切实抓好《落实〈实施纲要〉2007年底前工作要点》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认真抓好建设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组织开展行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推进建设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以诚信建设、创建文明行业、典型培育宣传为重点,推动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推动职能转变、改善工作,在部机关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促进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机关党委、驻部纪检组监察局、人事教育司负责)
(二十八)做好《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等项工作。完成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相关专题规划的编制,指导地方完成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相关专题规划的编制,并开始实施。积极做好加入WTO后过渡期建设领域的应对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WTO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涉及我部的有关工作。(综合财务司及有关业务司负责)办好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和第二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城市建设司、科学技术司、外事司负责)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6
交公路发[2006]76号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国集中开展治超工作的第三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以下简称“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加快治超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全国治超工作有序深入开展,经研究,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二○○六年三月一日
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
从2006年起,全国治超工作将由“巩固成果、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有效推进”逐步转入“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监控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的新阶段。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继续加强治超工作,坚持规范行为、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科学治超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治超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工作要点如下:
一、继续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治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强化督导检查,把治超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治超工作机构不变、经费不减、力度更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超办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的角色,积极策划、精心组织,认真做好组织与服务工作,确保治超工作深入推进。
2.加强沟通,进一步确保联动治理。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部门联合、地区联动,进一步形成全国治超“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特别是相邻的省、市、县(区)和治超检测站点之间,要建立联系机制,定期沟通协调,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超机构要按照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及时报送治超工作有关情况和信息。
3.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各地要对路面执法、车辆生产与改装、车辆牌证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等工作,加强明查暗访和监督检查,强化对各基层责任单位和治超站点的监管,及时查处一线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在治超执法工作中,要继续执行治超“五不准”规定和“十条禁令”等有关纪律,坚持依法治超,切实规范行为。
4.深入宣传,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各地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治超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随着治超工作深入开展,要及时调整宣传重点,继续保持舆论声势,在坚持现有宣传方式的同时,还可通过制作专题片、举办成果展等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注重针对性,宣传方式要注重实效性,要集中展现各地治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突出成效等。同时,还要加大对超限超载行为违法性的宣传和教育,对超限超载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消除超限超载惯性心理。
5.总结考核,及时进行表彰。全国治超办将制定治超工作总结考核办法,对各地三年集中治超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考核,同时对在治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适时进行表彰。各地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本地治超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考核和表彰,形成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良性运作机制。
二、依法治超,加强路面治超执法力度
6.坚持联合治超,加大依法严管的力度。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实行路面联合治超执法,确保人员投入,坚持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始终保持严格执法的态势,以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在开展治超执法过程中,要继续按照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的要求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发现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要按照《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严厉进行处罚,同时严格实施卸载,消除违法行为。对严重超限超载的违法运输车辆,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7.禁止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行驶高速公路。各地可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设置相应的称重检测装置,对进入高速公路的货车进行检测,并结合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凭检测单准许货车进入高速公路。凡经检测确定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一律禁止进入高速公路行驶。
8.突出重点,延伸治理范围。加大对超限超载重点监管车型违法违规运输行为的治理和处罚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治超工作。全国治超办将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分批公布超限超载重点监管车型,作为各地路面执法工作的重点。同时,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的地区,要积极协调军警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偷逃国家相关税费等违法行为。
9.全面推进对超载车辆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要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对违法超载运输驾驶人实行记分,大力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信息的转递工作,对记分超过规定的驾驶人依法予以扣留驾驶证、组织学习和考试。
10.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各级公安机关要适当增加治超检测站点的警力,负责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治安秩序,对容易出现聚众闯卡、拒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带车绕行的重点地区,要加强巡逻,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对阻碍执法管理、对执法人员实施人身侵犯、破坏治超站点设施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治超执法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车辆生产、改装及牌证管理
11.彻底解决车辆“大吨小标”问题。对发展改革委2005年底前公布的在用“大吨小标”车型,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完成“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行驶证换发工作。2006年,除两轴车、罐装车、改装车以及破产、被兼并企业生产的货车外,发展改革委不再公布“大吨小标”车辆参数更正表。对2005年4月1日后新生产的“大吨小标”车辆,要严格按照国办发30号文件规定,发展改革委要在公告中撤销相应的车型,车辆生产厂家库存的“大吨小标”车辆产品一律不得销售,已经销售的,要负责召回或履约接受退货,赔偿购车人的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继续打击非法改装车辆。工商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快研究制定有关整顿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管理措施及办法,继续开展专项活动,严厉整治非法改装车辆的单位和企业,逐步遏制和杜绝车辆非法改装行为,严把车辆改装关。同时,为彻底消除现有车辆存在的非法改装现象,从2006年起,各地工商、公安、发展改革、交通等部门可在治超检测站点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活动,配备必要的装备,对发现擅自改变车辆外廓尺寸、加拦板、加钢板以及载质量等技术参数明显不实的非法改装车辆,要强制车辆恢复原状。
13.规范车辆生产管理。发展改革委要严格按照国办发3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告管理,并对现有车型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同时加强对汽车生产和改装企业的管理,严把车辆生产关。此外,还应尽快制定出台规范有关汽车生产及改装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从生产环节杜绝“大吨小标”以及不符合GB1589-2004和GB7258-2004国家标准的车辆。质检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车辆,要按照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有关规定,责令汽车厂家召回。
14.加强车辆牌证管理。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国办发30号文件要求,在车辆注册登记环节要严格把关,对与《公告》公布车型技术参数不一致、不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85-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一律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牌证,并将违法生产企业及车辆情况通报行业主管部门。
四、进一步加强源头监管
15.加强运输装载源头管理。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集散地、货运站场等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超限超载车辆不出厂、不出站。对货主和站场故意放纵车辆超限超载的,要依照《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位于公路沿线的小煤场及以各种名义建立起来的货物分装场,也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对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货源的,要予以整顿或者关闭。2006年,全国治超办将在装载源头管理成效突出的地区组织召开示范工作现场会,以进一步推动源头管理。
16.加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对目前仍然“大吨小标”以及其他不符合GB1589-2004的车辆,各级交通部门不得准许其进入运输市场。同时,交通部要商有关部门分批发布《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并出台配套的经济措施,引导货车向多轴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推广厢式货运车辆。
17.健全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档案管理。各治超检查站点要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及驾驶员的违法登记和信息抄报制度,确保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登记信息准确,并和执法机构共享。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管理机构要根据抄报的信息记录,对多次超限超载的货运企业和营运驾驶员,要定期公布黑名单,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对超限超载违法记录次数超过3次的营运驾驶员,要责令其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停业学习培训,并重新考试;对于有超限超载登记的营运货车超过总数5%的运输企业,要向社会予以公布,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五、加快治超长效机制建设
18.制定治超长效机制的有关意见。全国治超办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国治超工作长效机制的相关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治超工作中的职责,健全治超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治超长效机制建设。各地也要针对治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总结、研究治超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逐步建立治超长效机制。
19.制定《公路保护条例》,完善治超法律法规体系。要加快《公路保护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促进全国治超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同时,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治超方面的法规、规定,建立多层次治超法律法规体系。
20.加快全国治超监控网络建设。以北京至山西大同市方向的公路通道及其沿线的治超检测站为试点,加快治超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力争2006年建成一批标识统一、设施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治超检测站点,真正建立起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为长效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加强治超检测站点的管理,结合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要在治超检测站点装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和动态称重预检系统,提高治超检测工作的效率,在依法治超的同时,有效保障公路交通畅通。
21.从实际出发,开展收费公路计重收费工作。条件具备的地区可在实施货车计重收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确保突出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开展收费公路计重收费,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非法利润。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的关系,确保计重收费与治超执法工作互相促进,互动互补,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全路网监控。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有关企业: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 节约社会资源, 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 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以下简称工作规范)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工作规范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会计软件不符合工作规范要求的, 应当自工作规范施行之日起3年内进行升级完善, 达到要求。
2013年12月6日
附件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 节约社会资源, 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 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9]6号) ,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化, 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 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 是指企业使用的, 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一) 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
(二) 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三) 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系统, 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第三条企业 (含代理记账机构, 下同)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软件供应商 (含相关咨询服务机构, 下同) 提供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 适用本规范。
第四条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
(一) 拟订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政策;
(二) 起草、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三) 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四) 规范会计软件功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指导和监督本地区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章会计软件和服务
第六条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 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
第七条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 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第八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
第九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第十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 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第十一条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功能, 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
第十二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第十三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 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 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 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十四条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日志, 确保日志的安全、完整, 提供按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询日志的功能, 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第十五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 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对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客户会计资料泄露、毁损的, 客户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客户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使用会计软件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归客户所有。
软件供应商应提供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供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客户导出电子资料的请求。
第十七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 应当做好本厂商不能维持服务情况下, 保障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以及企业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预案, 并在相关服务合同中与客户就该预案做出约定。
第十八条软件供应商应当努力提高会计软件相关服务质量, 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解决用户使用中的故障问题。
会计软件存在影响客户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 软件供应商应当为用户免费提供更正程序。
第十九条鼓励软件供应商采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软件供应商应当就如何通过会计软件开展会计监督工作, 提供专门教程和相关资料。
第三章企业会计信息化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 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 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
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 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 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避免投资浪费。
第二十三条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 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
第二十四条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注重整体规划, 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 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 消除信息孤岛。
第二十五条企业配备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二十六条企业配备会计软件, 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 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 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
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第二十七条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 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 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 减少人工操作, 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 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第三十条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 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 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 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 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三十二条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 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 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 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十三条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 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 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第三十四条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 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 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五条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 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三十六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 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 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 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 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 篇8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一是依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对外出务工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具体措施;二是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责任,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监督、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三是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明确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四是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意见》建立健全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规定了强制报告情形,确定了强制报告主体和受理主体,细化了应急处置措施,明确了评估帮扶主体,强化了监护干预措施。按照标本兼治的思路,提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的长远目标,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国务院还将适时专项督查《意见》执行情况。
nlc202309091106
【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四川省铁路集团党委2010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06-14
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06-19
关于印发《河口镇2009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09-22
关于印发2013工作要点和中医药特色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09-20
军转干: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07-08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法制工作要点的通知》的通知07-04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总局落实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08-10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2011年下半年高校“形 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07-29
关于印发2010年度环保工作计划的通知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