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2024-10-01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共8篇)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篇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基础性研究

是指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2.文献

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3.抽样

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4.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5.临床法

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实验)综合起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6.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想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它是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可归纳为:(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得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2.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

3.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因为,离开了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出现。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到精确的量化分析是很困难的。因此,教育实验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4.运用经验总结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价值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1)提出假设;

(2)根据不同条件和样本提供的数据,从零假设出发,代入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值;

(3)做出统计推断。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独特意义。答案要点:

(1)可以弥补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局限,观察到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2)可以克服正式测试中所测结果不稳定、不可靠的缺陷;(3)可以看到幼儿的真实表现。

2.请根据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自选一个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的课题,编制一份调查问卷。答案要点:

(1)问卷内容必须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调查者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指导语和问卷的正文;

(2)正文部分的问题应包含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3)问题不得少于10个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对象的检索活动,即采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

2.有意抽样法

又称为按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抽取样本的方法。3.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4.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加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

5.作品分析法

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是根据被试的活动作品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6.麦克南的模式

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这个模式指出了按时间的发展,行动研究包含的几个行动循环,每个循环都包括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想、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做出决定(反思和对行为的反思)等七个基本环节,然后再根据行动结果再次确定第二行动循环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

(1)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2)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3)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4)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寻找问题;(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指向性(2)观察环境的自然性(3)观察过程的直接性(4)观察主体的能动性(5)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3.经验总结后的推广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推广的方式有直接推广和间接推广两种。

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间接推广是指将先进教育经验写成书面总结报告或录制成磁带、电视片等,由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团体、学校等组织,向教育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台推荐,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促使先进经验的传播与实施。

4.教育研究文字资料的汇编要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汇编后的资料既能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又能说明研究所要说明的问题。

(2)对分类资料进行初次加工。如,给各种资料加上标题,重要的部分标上各种符号,对各种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上序号。

(3)汇编的资料要做到完整、系统、简明和集中。所有采用的资料都要汇编到一起,大类小类要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还可以用尽可能简短、明了的文字,集中地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如有必要,可对资料的价值和作用作一些简短的述评,以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5.撰写摘要的要求有哪些? 摘要就是课题研究的概述。一般来说,读者总是通过标题和摘要来了解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决定是否要阅读全文。因此,摘要必须在整个研究中挑选出最关键的内容并将其阐述清楚,保证摘要的内容准确、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发现及所得到的结论。

摘要的文字力求忠实研究报告,清晰易读,并且避免用评述性的语言。摘要的字数一般视研究报告的篇幅而定,一般以150—200个字为适宜。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发展性:即研究过程与结果应该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使研究对象从中受益。应该做到:研究活动不与日常活动所倡导的行为规范相违背;不能为儿童的心理造成损伤或情绪焦虑压抑;不能为了显示实验组的效果而剥夺对照组儿童的基本教育环境和条件。

(2)自然性:就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研究的进行尽量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负担,不影响他们的正常活动,使幼儿表现自然,以便获得真实的资料。

(3)适宜性:就是要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来设计研究中要求幼儿完成的任务。对幼儿进行测试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应注意通过动手操作来评价幼儿某方面的行为或发展水平。

(4)准确性:研究过程的方案不能随意更改。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搜集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过程中应时时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5)可行性:考虑人员、经费、设备、技术等条件的承受能力时,应该实事求是地选择课题范围。在研究中尽量不打乱幼儿园原有的正常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应如何进行反思改进?

答案要点:

(1)以研究问题为基点;(2)以研究计划为参照;(3)以教师行动为对象;(4)以改进实践为归宿。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篇2

关键词:试题库,试题难度,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调查法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许多高职院校的部分课程相继建立了试题库系统, 作为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口[1]。高质量的试题库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讲授课程内容, 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手段, 改善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质量试题库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科学的确定试题的难度等级, 只有试题的难度等级确定的合理、准确, 才能使组出的试卷难度合适, 不出现试卷难度偏高或偏低的情况[2]。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为例, 研究探讨确定试题难度的各种方法。

1 确定试题库试题的难度等级

《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涵盖了机械工程材料, 构件的静力学基础, 构件的基本变形, 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液压传动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 知识覆盖面广而杂, 要全面并深入的了解所有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综合考虑以上原因将《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中的试题难度划分为很容易、容易、中等和困难四个等级。

2 试题难度确定的方法

2.1 根据试题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确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机械基础》课程中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不完全相同, 分别可以划分为“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种。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识记”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很容易”;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理解”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容易”;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中等”;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综合应用”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困难”。

2.2 根据专家调查法确定

当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单一, 试题的考核角度或问法简单, 则根据试题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确定试题难度等级较为准确。但有些试题可能同时包含两个或多个能力层次的知识点, 有些试题的问法或考核角度与常见试题不同时, 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知识点的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分析, 针对这类试题显然不宜再用上面的方法来确定试题的难度, 而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

专家调查法是选定若干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家, 采用背靠背的方式, 使每位专家独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经过几轮反馈, 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得出最终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保证每个专家能独立的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 参加者也已接受结论, 具有一定的综合意见的客观性。

在使用专家调查法时除了要保证挑选的专家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还要进行问题表的设计, 在《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中试题难度确定问题表和统计表的设计如下:

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试题1的难度为“很容易”, 试题2的难度为“容易”, 试题3的难度为“中等”, 试题5的难度为“困难”, 而确定试题4的难度时专家意见分散, 不能一次确定, 可以经过多次反馈调查使意见趋于一致。

2.3 通过试题测试确定试题难度

说明:专家意见单元格中填写试题难度等级:1.很容易2.容易3.中等4.困难

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试题难度时主要是根据有经验的专家的主观意见来确定试题的难度值, 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客观现实, 专家们的意见难免出现偏差或意见严重相左的情况, 针对调查中专家意见比较分散的试题可以通过测试计算出试题难度等级。综合考虑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确定难度系数p≤0.2的试题难度等级为“很容易”, 确定0.2<p≤0.4的试题难度等级为“容易”, 确定0.4<P≤为0.6的试题难度等级为“中等”, 确定0.6<P≤0.8的试题难度等级为“困难”。比如通过对试题:拉伸试验时, 材料在拉伸力不增加而变形增加的阶段称为 () 的历次考试分析发现150名学生有135人答对该题, 根据难度系数计算公式:

R表示答对的人数

N表示应试的人数

得P=0.1, 所以该试题的难度等级为很容易。

2.4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的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 是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3], 是借助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即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确定试题难度值的因素不仅多而且难以定量分析, 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试题的难度值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整体思路是:确定评价对象→确定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评价等级→建立数学模型→估价结果分析

在《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时为了确定试题难度等级首先确定试题难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由表3可知, 第一级评价要素集合为:U={U1, U2}, 第二级评价要素集合分别为:U1={U11, U12, U13}, U2={U21, U22, U23}。

第二, 根据试题难度等级:困难、中等、容易和很容易, 即得评语集合为:V={v1, v2, v3, v4}={困难, 中等, 容易, 很容易}, 并规定v1=0.8, v2=0.6, v3=0.4, v4=0.2, 所以V={v1, v2, v3, v4}={0.8, 0.6, 0.4, 0.2}。

第三, 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为:

考虑在确定试题难度时, 抽查的学生数量有限, 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学生的情况, 主要还是依据专家教师的评价来确定, 所以教师评价因素的权重指标取0.6大于学生评价因素的指标权重0.4, 故A= (0.6, 0.4)

A1= (0.2, 0.4, 0.4) , A2= (0.4, 0.1, 0.5) , A1, A2表示各元素相对于其上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

第四, 选取30名有关专家教师和100名学生,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二层各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 通过统计和整理, 见表4:

由表4可以构造出专家教师和学生对试题难度值的评价矩阵:

由A1= (0.2, 0.4, 0.4) , 可得教师对该题难度的评价向量为:

由A2= (0.4, 0.1, 0.5) , 可得学生对该题难度的评价向量为:

由B1, B2可以构造模糊评判矩阵:

再由A= (0.6, 0.4) , 便得到了该试题的难度值综合评价向量: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该试题的难度值为0.5120。

根据V={v1v2v3v4}={0.8 0.6 0.4 0.2}, 判断该试题的难度等级为中等。

3 结语

确定试题库中的试题难度等级时, 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到判断试题难度的各种因素, 能对蕴藏信息呈现模糊性的这些因素做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 因而确定的试题难度值较为可靠, 可以使组出的试卷难度合理分布。但在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时要求测试的样本必须足够大, 才能使评判的准确度更高。此外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也比较复杂, 不可能对试题库中的所有试题都采用该方法, 因此在试题库建设中应该把以上四种方法结合起来, 共同确定试题的难度。

参考文献

[1]任占营, 牛金成.试题库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研究。中国市场, 2008, 03, 05.

[2]靳荣, 刘树淑, 赵宇宏.模糊综合评价在确定试题难度值中的应用.信息技术, 2004, 07, 30.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篇3

1试题呈现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x2+bx+c,其图像抛物线交x轴于点A(1,0)、B(3,0),交y轴于点C.直线l过点C,且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点E不与点A、B重合).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

(2)若直线l1经过抛物线顶点D,交x轴于点F,且l1∥l,则以点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过点A作AG⊥x轴,交直线l于点G,连OG、BE,试证明OG∥BE.

分析本题由3个设问构成,是“数形结合”的集大成者,具有极强的选拔功能.问题(1)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基本知识;问题(2)在分类的基础上考查中点坐标法,示范“几何法”简化代数运算的优势;问题(3)在强化分类意识的基础上,借助相似变换获得问题解决方案.就考查本质而言,这道题依然是动态压轴题,带有明显的“静中趋动”、“动中取静”的特征.由抽样反馈可知,后两问的得分率仅为312%,尽管有时间不足问题,其难度仍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作为难题,以例题(试题)形式直接呈现于课堂(卷面)的效果了了.若能进行适应性分解、加工与组合,让其穿插在相关课堂的教学结点处,进行必要的、可行的“适用性”教学,则能释放试题滋养课堂原本应有的功用力量.

2“适用”教学的意义

2.1解法研究

问题(1)属于容易题,不再赘述;问题(2)就标准答案而言,在坐标法统摄的基础上,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分CD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或边两种情况讨论),借助平行四边形顶点平移过程的一致性(本质是“向量法”),获取点E的纵坐标为2或4,进而达成问题解决目标;问题(3)如,设直线l的函数关系式为y=kx+3,则可知点E坐标为(k+4,k2+4k+3).过点E作EH⊥x轴,交x轴于H,则点H(k+4,0),G(1,k+3).进而可得OA·EH=GA·BH,则有Rt△GOA∽Rt△EBH,终归于正确结论.

因问题(2)标准答案采用似“向量法”,过于巧妙,跑偏“大众数学”的价值取向;借助斜率法(两直线平行时k值相等),出现高次方程,对初中生而言,不具有普适性.穷则思变,笔者借助“几何中点法”获取普适简捷的解决方案.当CD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则其中点坐标为(1,1),其中C(0,3)、E(x1,x21-4x1+3)、D(2,-1)、F(x2,0),此时EF的中点坐标为(x1+x22,x21-4x1+32).借助“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即可解方程组获取正确答案E(2+3,2)或E(2-3,2).类似的,当CD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终归于正确答案(2+5,4)、(2-5,4).问题(3)在探寻“对应边成比例”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绝对值符号,给解题带来一定难度.其实,在探得点E、G以及已知点B的坐标后,借助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OG和BE的k1值(斜率)相同即可获得待证结论.在这里,命题者试图切入考查相似变换的视角,落实全面考查的命题目标.但笔者认为,用“相似法”获得结论是牵强的,一方面额外增添逻辑步骤,另一方面增加难度系数,有悖于“以简驭繁”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方向.

2.2“适”“用”意义

“适用”原指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适合应用.在这里,“适”指插入的试题信息元具有适配性和针对性,贴合学生现实、适合教学内容、符合认知规律;“用”指功用、效用、实用和致用,不是拿来主义的“施用”和照单全收的“试用”.

“适”“用”试题教学的意义可归结为以下两个层面:一是落实(2011年版)课标政策的实施建议.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引导学生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而中考数学试题就是研究整体知识的良好载体,具有多维度视角的可研发性,但要实现适用研究的意义,必须经历过程性改造(分解组合、对号入座),方能承担生长知识“延伸点”的作用;二是契合尼采的通向智慧之门的“三个必经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和仿效;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自由的精神茁壮成长,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中考试题本身具有让学生产生崇敬的魅力,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能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长足发展,开放的解法能让学生在鉴别中优化解题思维,进而显化试题“适用”教学的本体价值和创新意义.

3“适用”教学的过程

3.1分解过程

借用高考状元朱海一的话说,她的高分来自于对试题的分解研究.分解的过程就是定向积累的过程,一道有意义的中考题总是由典型知识点的组合伸展而来,在使用时应回归基点,而不是拿来即用.正如波利亚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解决的十全十美,总剩下些工作要做.这里“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优化解题方法,对试题进行分解与组合,使其贴近课堂现实,贴合学生思维发展区,进而切实落实试题服务于教学的导向性功能.

就试题表现形式而言:可将问题(1)插入到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第20页习题,作为衍生思维之用并补充“交点式”解法,能让学生在“比较研究”中深化对“顶点式”的理解.将问题(2)插入到本章章末复习题,作为“灵活应用栏”的一个典例使用并聚类分析,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感受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结之美和简捷质效.将问题(3)改造后回归“一次函数”或“相似三角形”的章末课,作为交汇思维衔接的范例进行适用性教学.

就试题领导教学而言:可将问题(1)改造后回归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2一次函数”课末,作为引领思维发展的经验题呈现;问题(2)经过外显变式放在一次函数章末课作为例题使用,经过内显变式(变化参数)放在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3平行四边形”单元课作为例题使用,这样能锻炼学生变换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形成正向问题解决的产生式系统;问题(3)就逆向思维培养需求来说,应该放在一次函数章末复习课末端,具有示范考试导向的意义;就命题考查意图来说,应该放在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单元课,作为能力提升题处理,能让学生感受相似变换的考察样态板式,明白中考在此领域的考查视角.

3.2“适”“用”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中考试题蕴含丰富的思想方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载体,但照搬会因望而生畏而消化不良,只有结合课堂教学现状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方能契合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唯有立体分解、指向组合、定向把握,方能给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准备客观条件,给其独立思考、学会思考准备适应的研究对象,给其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验证提供可行的平台,而这些基于学生学习内需的改造行为,正是试题适用教学的具体创新表现.这就在一定层面回应了“创新意识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的政策指令,落实了试题“适用教学”课堂研究观.

改造后的试题形态呈现如下:

问题(1)适用形态:已知某函数y=x2+bx+c,其图像与x轴交于点A(1,0)、B(3,0),请求出b与c的值,并写出该函数关系式.

问题(2)适用形态:①借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第77页练习第2题作为思维铺垫: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1)、B(-1,3)、C(3,4),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②借用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33页复习题第10题作为分类启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0)、(1,0),第三个顶点在y轴上,且与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③对原创试题进行方向性改造,使其适合单元教育形态: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C(0,3)、D(2,-1),第三个顶点F在x轴上,第四个顶点E在函数y=x2-4x+3的图像上.试求出点E的坐标.

问题(3)适用形态:已知平面内有一点B(3,0),直线l过函数y=x2-4x+3图像上的一点C(0,3)和另一点E(点E不与点A、B重合).若过点A(1,0)作AG⊥x轴,交直线l于点G,连OG、BE,试说明OG∥BE.

适用教学说明(就试题领导教学的研究视角):

问题(1)作为一次函数单元题适用,切入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能让学生在研究中领悟函数的本质和待定系数法的能动性;问题(2)作为一次函数章末例题适用,体现梯级思维聚类教学行为,反映分类思想、中点坐标法以及操作不变性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考查的本质和方向.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单元例题呈现,则能让学生在研讨中体会“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以及“从不同层次进行理解”的本质要义,发展学生的试题解题观和创新意识,证实了尼采“创造阶段”的价值论.问题(3)作为一次函数章末复习题适用,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逆向思维的本质以及知识产生式系统的双向性,锻炼了学生变换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若作为“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的单元题适用,则示范数形结合的方法,只是违背优化思想的指导初衷,但就代数背景下的“几何法”能给未来问题解决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正如弗里德曼在《怎样学会解数学题》一书中呼吁,“应当学会这样一种对待习题的态度,即把习题看做是精密研究的对象,而把解答习题看做是设计和发明的目标.”这与试题“适”“用”教学研究的思想本质是一脉相通的.

有人说,初中阶段的“代数学”可归结为a2,“几何学”可归结为“直角三角形”.换句话说,一道有借鉴价值的中考数学试题,命制的“基点”应该是“a2”和“直角三角形”元概念,命制的“方法”应该是市场化精加工与本土化元创造,命制的“精髓”是形而上数学思想群的复合性渗透;“适”“用”试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基于在地性思维“组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卸载”“穿插”“镶嵌”等课堂机制的运行,终归于试题领导教学的正向作用.

顺便提及,那种只是为了“得个答案”的中考试题教学观,生产了大批量“不开窍”的学生,终将在“过不了升学观”的质疑声中被淘汰;而试题“适”“用”教学的研究行为,终会在能力渐次发展的实践中得到认同和中肯.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篇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8日。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事性研究和(D)。

A.调查性研究 B.关系型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因果性研究 2.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A)。

A.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名称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3.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4.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D)A.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量表尺度在7土2之间最好 D.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5.在内容分析法中,(A)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

A.分析单位 B.内容单位 C.评价单位 D.有效单位 二、判断题 6.教育科学是指有关正确反映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

[答案]对 7.假设具有两种特性,其一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假设性,二是具有转移的性质。

[答案]错 8.总体上说,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答案]对 9.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上看,分为主观判断、客观接收二种层面。

[答案]错 10.以结构形式为标准来划分问卷类型,可分为:结构性问卷和无结构性问卷。

[答案]对 11.控制无关变量的循环法主要用于平衡顺序效应。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被试接受当先后呈现两种以上不同刺激(例如,两种以上实验处理)时,就会产生顺序效应,即先前的处理或反应对随后的处理或反应发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采用循环法,变动变量项目或被试的顺序,以平衡顺序效应。

[答案]对 12.有结构性观察对于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答案]对 13.外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答案]错 14.从形式上看,实验研究呆板、固定,而行动研究则灵活、多变。但二者不能结合起来,因为一个是定量分析,一个是定性分析。

[答案]错 15.关于题目难度系数我们一般用P值表示,P值越大难度越大,P值越小难度越小,介于O~l或10%~100%之间。

[答案]错 三、简答题 16.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观察法? 答: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观察对象的自然性、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直接性。对教师而言,观察法的功用是了解学生。

具体的应用场合有:(1)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

(2)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观察,包括课间的活动、午间的活动、课外活动时间里的活动等;

(3)对学生家庭的观察。

具体的应用对象有:(1)全班学生;

(2)小团体或者小组;

(3)个别学生,特别是需要重点了解的学生。

具体的应用内容有:(1)学习与思维活动;

(2)人际交往活动与互动行为;

(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等。

17.因变量要具备哪些特点? 答:(1)反应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能真实地反映反应的情况。即反应的指标能够度量某刺激所引起的真实反应,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故这种特点又称为特异性。

(2)反应指标要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相同。当然允许观测的随机误差。一些主观性较大的度量指标,规定好反应标准以后,也可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很好的度量指标。

(3)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或用一定的反应不同程度的语义,例如好、很好、非常好之类,也可认为是具有数量化特征的指标。

(4)反应指标应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例如同是100%的正确,或同是100分,各个受测者在此方面的反应并不尽相同,有的很吃力,有的很轻松,有的勉勉强强,有的绰绰有余,但作为记录的反应只是一种,这就是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也类似,不过是反应的另一端。

四、实践题 18.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答: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恒定法。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基本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篇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二是——,三是追踪研究。

2.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命题和——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

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

4.根据许多专家的看法,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个单位。

5.文献法具有历史性、间接性和——的特点,所以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

6.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法、——文献检索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和 综合查找法。

7.集体访谈也叫——,实际上是个别访谈的一种扩展形式。

8.较,得出实验结论。

9.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另—类是推论性分析。

10.修改调查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常用检查法有——、冷却法和请教法。

二、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

A.美国B.苏联

C.德国D.英国

2.社会调查研究中,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

3.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

A.准确性B.完整性

C.互斥性D.唯一性

4.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

A.个别访谈B.集中访谈

C.深度访谈D.结构式访谈

5.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A.SASB.SPSS

C.ExcelD.AMOS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o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1.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A.界定总体B.设计抽样方案

C.制定抽样框D.决定抽样方法

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2.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

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D.态度性问题

E.检验性问题F.社会性问题

3.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

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B.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C.访谈内容不集中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E.对访谈对象要求较高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

4.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

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5.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

A.标题B.署名

C.导语D.主体

E.论证F.结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指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都有哪些?

2.问卷的问答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3.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共45分)

1.什么是单一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设置对照组?(20分)

2.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为何要进行这项工作?任选一个概念对其操作化。(提示:必须 逐步分解,起码达到三个层次10个具体指标。25分)

试卷代号:21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同期群研究

2.假设

3.操作定义

4.100

5.无反应性

6.计算机

7.会议访谈(法)

8.多组

9.描述性分析

10.诵读法

二、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2.C3.C4.D5.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1.ABCDEF2.ABCE3.ADF4.BCDEF5.ABCDF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1.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以上各项少一项扣1分)

2.答:有三种类型。

(1)开放型。(1分)

(2)封闭型。(1分)

(3)混合型。(1分)

(举例占7分。每类举例不当扣3分)

2.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2)精选素材。

(3)拟订提纲。

(4)起草报告。

(5)修改定稿。

(每一步骤2分)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共45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1.答: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不存在与实验组平行的对照组(控制组)。同一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当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验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测量结果,而是同一个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6分)

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 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6分)

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于,因此只有从测

量结果牛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8分)

2.答题要点:

(1)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5分)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5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篇6

2012年1月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

A.费孝通

B.陈翰笙

C.李景汉

D.陶孟和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比变量

D.定距变量

3.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A.普遍性

B.复杂性

C.同质性

D.异质性

4.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a

A.文献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5.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

A.定量分析

B.理论分析

C.定性分析

D.预测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6.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界定总体B.设计抽样方案 C.制定抽样框D.决定抽样方法 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7.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A.文献搜集B.文献阅读

C.文献筛选D.摘录信息

E.文献整理F.文献分析 8.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

A.控制性强B.代表性充分

C实验范围广泛D.可重复运用

E.简便易行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9.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

A.标题B.内容

C.栏目D.数字

E.来源F.表注

10.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

A.标题B.署名

C.导语D.主体

E.论证F.结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的具体对象。,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

12.近代以来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哲学理论基础先后有————和实证主义。13.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三种。14.可信且————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

15。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 察现场的————。

16.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7.观察法多数是————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18.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19.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20.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2.简述访谈法的类型。

2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共45分)

24.举例说明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20分)25.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问答要在15个以上。25分)

试卷代号:21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12年1月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C

2.A

3.D 4.C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6.ABCDEF 7.ADF 8.ADF

9.ACDF

10.ABCD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基本要素

12。人本主义 13.试调查 14.有效

15.自然状态

16.行为方式

17.非结构

18.因果

19.真实性

20.普通调查报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21.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0分)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 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 工具。(3分)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 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3分)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3分)

另外,还有综合查找法,是把几种方法交叉使用。(1分)

22.简述访谈法的类型。(10分)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2分)

结构式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是一种 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4分)

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 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集体访谈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4分)

2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10分)

答: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3分)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3分)

完成非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2分)完成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 建立良好的关系。(2分)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共45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24.举例说明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20分)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 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10分,其中举例占5分)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8分,其中举例占4分)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2分)

25.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问答要在15个以上。25分)

答题要点:

(1)结构:题目、说明信、指导语、主体(问答)、编码均要有。(10分)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篇7

军队网络教学平台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管理和考试系统为一体,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例如教员可以设计网络课程供学员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录入试题进行考试,实现学习效果评价。试题录入工作中发现, 虽然系统提供了批量试题录入方式,但由于录入时需按照规定的格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自动批量录入,限制了试题库录入的效率。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VBA编程[1]的网络教学试题库批量录入方法,通过对原始Excel试题库文件进行VBA编程,实现了试题格式的转换和网络教学试题库批量录入,大大提高了试题录入效率。

1试题添加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考试模块的子模块“试题管理”是其核心和基础,通过“试题管理”可对课程章节添加各种类型试题,也可根据需要删除和修改,从中抽取若干试题组成考试试卷。

试题管理模块设置了添加试题方式:单个添加和批量添加。对于单个添加,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教员从平台一个个输入,题干和答案都要通过输入框输入,每次输入完一道试题后都要点击“确定”按钮,额外增加了输入时间,影响效率。

系统提供了另一种试题添加方式:批量添加,如图2所示。批量添加可从批量添加框中一次性输入多个试题。 然而,系统规定了单选、多选和判断题等的特定格式,格式规定和具体示例如图3所示。填空题格式与其它类型试题格式略有不同,图4展示了其一般格式和具体示例,一般试题都难以符合此格式。《计算机基础与操作》课程的许多试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得到,一般格式为Excel和Word类型,但这些试题都不是上述要求的试题格式。如果用手动方式,依次将试题修正为所需要的格式,无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2基于VBA编程实现批量试题格式转换

2.1Excel文件原始试题格式

使用微软开发的应用程序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2]可以编制出令Office自动的程序,对Office进行二次开发[3],完成自动化处理Office应用文档功能,减少用户的重复操作。Internet上有很多关于《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课程的试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下载的试题有很大部分是Excel文件,经过简单处理后成为如图5所示的格式,Excel基于VBA编程,使程序自动按照格式要求完成从原始试题到“批量添加”试题需要的格式转换。不同类型的试题编程不同,以实现正确的格式转换[4]。

2.2基于VBA编程的各类试题格式转换

在打开Excel试题文件 后,按【Alt+F11】进入VBE编程环境,使用“插入/模块”菜单命令插入模块,在模块中定义一个过程,该过程实现格式的转换输出。

以下语句获得当前所有试题所占行数,前提是试题所在区域没有空行。

Set rng1= Range(" A1")

Set rng1 = rng1.CurrentRegion

row = rng1.Rows.Count

单选题的格式转换:首先输出“#”和试题类型信息, 使用VBA语句从原始Excel试题文件中分别读取A、B、 C、D四个选项内容,并在每个选项内容前面加上各自的选项符号和点号。如果某一选项是正确的选项,则还需要在前面加上“*”;最后按照输出指定的格式到新建的TXT文件中[5],难度系数和章节号先省略,因为此两项需要人为设置,核心程序如下:

判断题的格式转换和单选题的格式转换是类似的,都是使用VBA语句从原始Excel试题文件中读取答案单元格中的内容,根据内容在正确的答案前加上格式所要求的 *号。

多选题的格式转换,与单选题和判断题的不同之处是对放置答案的单元格处理,要判断选项是否在答案中,如果在,则在正确的选项前加“*”。以选项A的判断为例: 使用Mid函数,Mid(Cells(i,7),k,1)表示从Cells(i,7)(即存放答案的单元格内容)中的第k位开始取1个字符,也就是从第1个字符开始遍寻存放答案的单元格内容,如果有字符是A或a,则选项A为其中一个正确的答案,在该选项内容前加上表示正确答案的“*”,其它答案选项处理类似,其核心程序段如下:

按格式输出TXT文件,与单选题操作类似,此处省略具体语句。

填空题格式转换与其它格式都不同,题干中需要填的空是由若干个“_”字符连在一起的,需要转换的格式是把需要填空的空用“{答案}”替换。

首先获取填空题原 始题目中 用于填空 的“_”的个数numberof_,使用mid函数依次取number of_个字符,判断其是否等于number of_个连续的字符串,如果是,则使用Replace函数把{答案}替换number of_个连续的字符串, 最后按照要求的格式输出到TXT文件中。基于VBA的填空题格式批量转换代码如下:

2.3对窗体按钮指定编制的宏

模块编写调试成功 后,最后一步 是对窗体 按钮指定 宏,单击菜单“视图”/“工具栏”/“窗体”勾选,在文件的空白区域画出按钮后就可以指定宏了[6],把编好的模块过程指定给该按钮,单击该按钮就可以输出符合批量输入试题的格式。

2.4格式转换应用

当指定编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就可以把原始的Excel文件中的试题格式转换为符合军队网络教学平台要求的批量输入试题格式,将其存储到TXT文件中,把TXT文件中的内容复制,粘贴到试题批量添加输入框中,如图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实现试题自动批量录入。

3结语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试题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不等式的试题形式多样,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是一块较为模糊,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对于不等式的运用以及对于不等式的作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理解。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其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无法进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颇有难度,以及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偏低,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版块中相对较为重要的不等式学习也就较为难以进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对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高中数学不等式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向

不等式的计算以及不等式的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进展的基础之一,其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因此,对其的学习也是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不等式与高中数学其他知识版块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其进行考查范围较大,试题形式的限制也就较少。这些原因导致不等式成为数学高考中的新宠,其考查的形式以及内容多变,其常常出现在其他考点中,因此加大了数学高考的难度,也加重了高中对于这一知识的重视程度。其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换而言之就是其占据高考数学试题的整体范围,其考查的主要方向就是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利用不等式计算最值、将不等式与方程组结合、将不等式与集合数列结合、将不等式与实际解答题结合等。因此造成不等式的应用难度增加,学生必须通过对此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灵活的应用不等式,从而简化数学的学习。

1.1 试题分析

在选择题中出现的不等式试题,通常以不等式的计算为主,如:设a,b,c∈R,且a>b,则( ).A.ac>bc B.< C.a2>b2 D.a3>b3这就是单纯考查考生对于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填空题中出现的关于不等式的试题一般以求解集、最值、范围为主,如:若点(x, y)位于曲线y=x-1与y=2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则2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这一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变通能力,需要学生将函数知识与不等式的知识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而不等式在解答题中的应用以及解法是最为复杂和困难的,也是得分率最低的,如:已知q和n均为给定的大于1的自然数.设集合M={0,1,2,…,q-1},集合A={x|x=x1+x2q+…+xnqn-1,xi∈M,i=1,2,…,n}.(1)当q=2,n=3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2)设s,t∈A,s=a1+a2q+…+anqn-1,t=b1+b2q+…+bnqn-1,其中ai,bi∈M,i=1,2,…,n.证明:若an

2.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对高中数学不等式在高考中分布的分析,从而了解高中数学不等式这一版块在高考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难度也在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加强不等式的教学力度以及优化不等式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1.重视不等式的教学

不等式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一步就是将不等式的重要程度提升,首先教师需要明白不等式相关知识在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知识版块中贯穿始终,因此,打好不等式知识学习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其直接关系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还需看清现阶段高考试题的主流发展,其中不等式的分布越来越多。由此,加强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出系统有计划的不等式教学方案,有效的提高不等式教学的质量。

2.2 改变教学模式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阻碍作用,教师需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进行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考虑进行结合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加入自身教学的特色,从而使得教师容易接受以及应用。这样能够发展不等式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全面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3 .加强学生对于不等式的主动学习

明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频率。主要形式包括课堂讨论交流、课后主题作业小组研究以及层次性问题的探讨等,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不等式的学习上更进一步,还能够综合发展学生能力。

3. 结语

对于各高中来说,数学教学是其教学内容中的一大难题,而学好数学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基础,其中较为重要一个基础版块就是不等式的学习。因此,需要进行不等式学习的教学探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提高数学高考的平均分,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艳芳.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37-37.

[2] 赵莉.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21.

[3] 梁中军.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2):38-38.

上一篇:北京市住宅管理规约(示本)下一篇:职工宿舍宿舍分配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