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2024-09-22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共7篇)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1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西方美育思想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是柏拉图(前427—前347)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美育思想。

2、“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3、《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美;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赞;⑤喜欢、称心;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5、美术具有表现性、技术性、审美性、视觉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

6、艺术教育可以分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舞蹈教育四大类。

7、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8、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9、课程的四个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10、美术课程包括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课外活动的教育计划

11、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12、赫尔巴特派提出的最为流行的五阶段教学法:·预备 ·提示

·比较 ·总结 ·应用

13、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 14、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15、1904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6、1886年,英国学者库克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 17、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18、康有为的“合中西之妙”的观点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小学图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写生画、图案画、命题画和美术谈话四种课业形式

20、学习活动可以分成认识、思考、表现或练习等环节。

21、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22、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23、美术教案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即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的设计方案。

24、德国艺术教育运动起源于诗人席勒的思想。25、1943年,里德发表了《通过艺术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与艺术创造的过程相融合。26、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7、“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 28、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中,提出了“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宗旨。

29、发现学习是由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

30、美术教学目标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31、美术教材应包括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 几种形式。

3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小学、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依据。33、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学图画科教科书《中学铅笔习画帖》

34、美术教科书一般包括课题、课文、作品范例、知识窗、步骤图、学生活动场景、学习建议或作业要求、评价表或学习档案袋等基本要素。

35、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两大类型。

36、教育评价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37、张春莉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三方面入手,将其组成一个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38、根据视觉——空间能力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基础技能层次、复杂技能层次、统整层次来设定评价标准。

39、在表现性评价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档案袋评价

40、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对教学内容的共鸣、对欣赏作品的体验、对欣赏主题的探究。

41、开发与利用信息化资源主要从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两方面入手。

42、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

43、郭祯祥与研究生们共同开发了题为《古迹的再生——回归现代生活的古迹》的美术课程。

44、课程扩展分为 “扩展计划” 和“个别深造”。

45、美术科的评价观点从四个方面设定,即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发想或构想的能力、创造的技能、鉴赏能力。

46、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表现性评价模式,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档案袋评价。

47、拟定写作提纲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题目(主题、关键词)、大小标题、段落、层次等。

48、文献检索,在信息化时代也可以称之为信息检索。

49、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封闭式的、崇尚权威的教材观。

50、拟定写作提纲的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51、历史研究可分为“通史研究”、“断代研究”、“人物研究”等。52、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闵行区小学青年美术教师骨干组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上海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53、调查研究可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观察调查等。

54、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相同。根据教育研究的分类,首先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55、从2001年起,全国数所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学硕士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课程,开始培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56、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师资培育立足于美术知识与实践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为重点。

57、英国的教育实践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非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见习;另一种称为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实习。

58、美国的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散教育实践;第二阶段是毕业前的集中实习。

59、教师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年限、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设定。60、2000年,笔者曾对香港教育学院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1998)与日本茨城大学教育学部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1998)进行了考察。

二、选择题

1、西方美育思想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是 前427—前347)和(前384—前322)的美育思想。

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b柴夫斯基和毕加索,c阿里斯夺得和达芬奇d 答案: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a席勒,b达利,c勃拉克,d杜飞 答案:a席勒,3、《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美;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赞;⑤喜欢、称心;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指味、色、声态的好;b指才德或品质的美;c善事、好事;d赞美、称赞;e喜欢、称心;f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答案:f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4、·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a、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b、机械制作、印刷、剪纸c、d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种智能

a、语言智能 b、空间智能 c、自然观察者智能 d、人际交往能力 答案:d

6、下列哪项不属于艺术教育

a、音乐教育b、美术教育c、舞蹈教育d、陶艺教育 答案:d 7、2001年 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A、9 b、3 c、7 d 11 答案:C

8、课程的四个要素包括目标、、方法和评价 A、内容 B、意义C、标准D、扩展 答案:A

9、美术课程包括美术课堂教学和。

A、美术课外活动b、美术课外活动的教育计划c、美术课外写生d、美术课外写生的教育计划 答案:b

10、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A、卢梭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A

11、赫尔巴特派提出的最为流行的五阶段教学法: A、预备 B、提示 C、比较 D、以上全是 答案:D

12、是幼儿园的创始人

A、福禄培尔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A

13、提倡“回归自然”

A、卢梭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A 14、1959年,以 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A、卢梭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D

15、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A、1910 B、1908 C、1912 D、1904 答案:D

16、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A、萨利B、卢梭C、赫尔巴特 D、席勒 17、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18、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19、的“合中西之妙”的观点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A、李大钊 B、鲁迅 C、康有为 D、蔡元培 答案:C 20、小学图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写生画、、命题画和美术谈话四种课业形式 A、简笔画 B、图案画 C、剪贴画 D、形象画

21、早期西洋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 A、李叔同 B、康有为C、李大超 D、徐悲鸿 答案、A

22、学习活动可以分成认识、、表现或练习等环节。A、发现 B、思考 C、了解 D、观察 答案:B

23、艺术教育运动起源于诗人席勒的思想。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

24、年 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中,提出了“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宗旨。

A、1912、9 B、1912、7 C、1921、9 D、1921、7 答案:A 25、1886年,英国学者 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的著作 A、库克 B、布鲁纳 C、赫尔巴晓 D、萨利26、27、28、29、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A、发现学习B、范例学习C、题解决学习D 自主学习答案:A 30、美术教学目标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A、行为原则 B、行为表现 C、行为动词 D、表现方式 答案:C

31、年,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中小学教材规划会议,决定将教材的国定制度转变为审定制度,改变统编模式,实行“一纲多本”。从此,我国的教材建设由统一走向多样化。

A、1989 B、1988C、1958 D、1990 答案:B 32、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 部中学图画科教科书《中学铅笔习画帖》。

A、一 B、二C、三 D、四 答案:A

33、以下哪个不是“心像表现领域”的教学活动过程的五个环节之一。A、感受B、表现C、发展 D、计划 答案:D

34、以下哪个不是“机能表现领域”的教学活动过程的五个环节之一。A、感受B、鉴赏C、发展 D、计划 答案:A

35、新时期,教育部对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 条原则,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科书编写列出了9条建议。A、6 B、7 C、8 D、9 答案:C

36、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最大优势是。

A、便于操作 B、易于携带 C、高效率 D、研究分析快捷方便 答案:C

37、教育评价是一个概括的术语。其含义为衡量学生某些方面的学习成绩,衡量人是。

A、教师 B、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 C、家长等学校以外的人 D、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甚至是家长等学校以外的人 答案:D

38、比较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与美术课程内容。

A、是同等重要的 B、前者重要 C、后者重要 D、都不重要 答案:A

39、关于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上的特殊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B、教师借助计算机能系统地管理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清晰地知晓学生的成长轨迹。

C、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有益于交流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D

40、关于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步骤,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 ②收集辅助资料

③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④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

⑤分类和编号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⑤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③⑤ 答案:B

41、年,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

A、1991 B、1992 C、1993 D、1994 答案:B

42、以下不属于校内课程资源的是。A、公共文化设施

B、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C、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D、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 答案:D

43、以下不属于校内课程资源的是。A、公共文化设施

B、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C、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D、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 答案:D 44、004年初,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条例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民族 B、民间美术 C、文化 D、文物 答案:C

45、按照 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A、《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B、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C、课程资源空间分布 D、课程资源时间分布 答案:C

46、文献检索,在信息化时代也可以称之为 检索

A、技术 B、信息 C、文化 D、理论 答案:B

47、切合实际,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 作用。A、主导 B、指导 C、引导 D、决定 答案:B

48、下列不属于拟定写作提纲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是。A、题目 B、段落 C、结尾 D、层次 答案:C

49、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的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A、“发生了什么?”

B、“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D、“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答案:D

50、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的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A、“发生了什么?”

B、“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D、“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答案:C

51、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的直觉观察水平回答的问题是。A、“发生了什么?”

B、“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D、“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答案:A

52、历史研究是以的方法来研究美术教育

A、通史研究 B、断代研究 C、历史研究 D、人物研究 答案:C

53、一下哪个不属于历史研究的? A、“通史研究” B、“物体研究” C、“断代研究” D、“人物研究” 答案:B

54、理论研究即 的、原理的研究。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哲学 D、美学 答案:C

55、是2001年,上海浦东新区东荷小学与日本东京涉谷区长谷户小学进行了国际间的美术交流活动。

A、开发自然资源 B、绘画作文

C、“绘画信” D、“世界遗产画信”活动 答案:C

56、年5月15日,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成立。A、1979 B、1980 C、1981 D、1982 答案:B

57、与研究生们共同开发了题为《古迹的再生——回归现代生活的古迹》的美术课程。

A、郭祯祥 B、马桂顺 C、黄炬雄 D、董文生 答案:A

58、车库里的美术展览在 开始的。A、广东 B、日本 C、香港 D、上海 答案:D 59、2000年,笔者曾对香港教育学院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1998)与日本茨城大学教育学部 年的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进行了考察。A、1996 B、1997 C、1998 D、1999 答案:C 60、从 年起,全国数所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学硕士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课程,开始培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A、2000 B、2001 C、2002 D、2003 答案:B

三、判断题

1、《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对

2、·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a、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b、机械制作、印刷、剪纸c、d 答案:对

3、美育中包含着艺术教育 答案:对

4、完人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答案:错

5、多元智能理论是英国的霍华德·加德纳 答案:错 6、200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答案:错

7、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对

8、卢梭指出:教学的出发点应是感觉的世界,而不是教师或书本。错

9、夸美纽斯提倡“回归自然”。错

10、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对

11、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对 12、1965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错 13、1912·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错 14、1886年,英国学者库克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对

15、萨利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对

16、壬戌学制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错

17、《中学铅笔习画帖》是中国最早的传授西方绘画的教科书。对

18、初级中学图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写生画、图案画、命题画和美术谈话四种课业形式 错

19、早期西洋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叔同。对

20、从美术教育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错

21、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范例学习”。错 22、1943年,里德发表了《通过艺术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错 23、24、25、26、27、29、30、31、从教材构成的角度看,信息及信息来源以及存在的物质载体是组成教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对

32、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共编写了小学美术课本50套、初中美术课本47套、高中美术欣赏课本10套。错

3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小学、初中美术教学方式的依据。错34、35、36、在表现性评价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样化评价 错

37、表现性评价是指观察及评定学生在美术学习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学习结果的评价。

38、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最大优势是高效率。对

39、艾斯纳则提出“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的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来自个体经

验的直觉。对

40、美术教育评价不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错

41、课程扩展分为 “扩展计划” 和“个别深造”。对

42、广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则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错

43、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师资源四大类。对

44、美术教育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主观、科学判定的活动。错

45、郭祯祥与研究生们共同开发了题为《古迹的再生——回归现代生活的古迹》的美术课程。对

46、在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对

47、课程扩展分为 “扩展计划” 和“个别深造”。对

48、美术科的评价观点从四个方面设定,即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发想或构想的能力、创造的技能、鉴赏能力。对

49、总结和解释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书目登记、摘要或总结、批判性阅读与综述等。对

50、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只侧重于用图像来说明问题。错

51、达到社会效益是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对

52、历史研究可分为“通史研究”、“断代研究”、“人物研究”等。对

53、质的研究方法在美术教育领域中被充分运用,其代表作是1990年美国的梅松所发表的《日本中学美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书》。错

54、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对 55、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研究向量的探究方法转换。错

56、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 Collection),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错

57、英国的教育实践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非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见习;另一种称为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实习。对

58、美国的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毕业前的集中实习;第二阶段是分散教育实践。错

59、目前,我国实行教师分级制。对

60、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师资培育立足于美术知识与实践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为重点。对

四、简答题

1、《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艺术包括什么?

答案: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3、美术教育的类型

答案:从目标取向及教学层面划分的美术教育的类型:

·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 ·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 ·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 ·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从场所划分的美术教育的类型:

·学校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

·家庭美术教育 ·其他场所中的美术教育

4、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答案:第一,显著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

第二,基本形成更加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系。

5、美术的定义

答案:美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或作品。

6、简述教学的四个定义 答案:(1)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或者叫做描述性定义。

(2)教学即成功。

(3)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4)教学是一种规范性活动。

7、进步主义的教学理念

答案: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持续地改造学生的经验。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强调:(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2)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

知识;(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4)参加集体活动。

8、美术教学有几种多元化倾向

答案:第一,重视文化贡献的倾向。第二,重视美的教育的倾向。

第三,重视视觉传达与设计教育的倾向。第四,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倾向。

第五,强调美术教育与政治教育关系的倾向。

9、导入西方美术教育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第一,西洋画法容易入门。第二,西洋画法具有实用的特征。

第三,可以从班级化教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10、清政府为什么要拍留学生出外留学?

答案:清朝政府为了摆脱受压迫的命运,一方面在国内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一方面选派大批留学生到世界各国学习,大部分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去了日本和法国。11、80年代美术教学有什么特点? 答案:

一、对美术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二、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建设两方面提出美术学科的目标,指出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从而超越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教育理念。

12、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美术教学遭遇了怎么样的变故?

答案:从1966至1976年的11年间,中国的教育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美术教学的受害尤为惨重,许多挂图、石膏像等教具和美术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被认为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物,因此被无情地砸毁或焚烧。这一状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发生彻底的改观。

13、中国学校美术教育观念经历了哪三种转变? 答案:

一、合中西之妙;

二、涵养美感;

三、为儿童开拓创造的场所。

14、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答案: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美术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五)拓宽发展空间,帮助人生规划。

16、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哪五方面? 答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7、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答案:第一,引起学生美术学习的意向。

第二,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美术学习目标和为达到 这一目标所需学习的内容。

第三,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美术教学方式。

18、美术教学活动计划编制有哪些步骤?

答案:第一,设计与制作美术教学目标分析表。

第二,设计与制作美术教学目标构造表。第三,设计与制作美术单元教学计划表。第四,计与制作美术单元教学方案。

19、范例学习包括哪四个阶段?

答案:第一,展示作为范例的“个的阶段”。

第二,理解事物的类型的“类的阶段”。

第三,解明“个”与“类”相关联的法则的“法则的阶段”。

第四,解明范例与自己、世界、生活相关联的“自己理解”的阶段

20、探究学习要达到哪三个目标?

答案;第一,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第二,建构知识。

第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1、编写美术教案有什么意义? 答案:(1)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有利于美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沟通。

(3)有利于美术教师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22、简述美术教案的目的

答案: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

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

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

23、美术教案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美术教案通常包括课题、适用学段、课的类型、设计思路、教学资源、学习目标、核心目标、教学进程、教学评价、教学拓展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24、激发美术学习动机的技术通常有哪些?

答案:第一,美术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第二,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方法。

第三,运用教学媒体于美术教学。

25、美术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美术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学习者的状况、学习集团、美术学习目标、美术学习内容、美术学习环境、美术学习方法等。

26、简述技术的定义

答案: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 对教学技术所作的定义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7、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标准的特征 答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内容标准采用分系列表述的方式。每一系列内容标准的表述分为四部分:

一、系列名称解释;

二、系列总目标;

三、学习内容;

四、成就标准。一个系列的学习内容又进一步分为两个模块,并以表格形式列出与这两个模块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建议。28、29、答案:30、31、美术教材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美术教材从广义上讲是美术课程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从狭义上讲是根据美术课程或教学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而选择与组织的教学材料。

32、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美术课程与使用新美术教科书以来,美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评价方式转变等现象。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案:第一,加大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以及进行自我评价的比重。第二,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情境,导入信息技术。第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探索,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33、“美术鉴赏”系列的内容标准是什么?

答案: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学习内容: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

34、阐述“设计·工艺”系列的内容标准。

答案:“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

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35、“书法·篆刻”系列的内容标准

答案:书法、篆刻是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

“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36、“现代媒体艺术”系列的内容标准是什么?

答案:“现代媒体艺术”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37、《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答案: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8、教育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教育评价是一个概括的术语。其含义为衡量学生某些方面的学习成绩,衡量人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甚至是家长等学校以外的人。

39、简述教育评价的演变过程。

答案: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演变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整体演变过程相一致。教育评价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40、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步骤

答案: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第三,分类和编号。第四,收集辅助资料。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41、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第一,提高美术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第二,提升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编制校本美术课程,实现学校的美术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42、以社区为本的统整艺演计划有哪几个阶段?

答案: 2001年,以马桂顺为首的香港教育学院艺术系组织12所中小学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共同策划了为期一年的《以社区为本的统整艺演计划》。这一计划推行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观博物馆与艺术馆;第二阶段:社区文化考察;第三阶段;综合性艺演、展览。

43、校本美术课程编制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首先,建立学校美术课程开发小组。

其次,进行现状分析,例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进行评估,开展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调查,围绕美术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等。

再则,制定校本美术课程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并编制校本美术课程方案。最后,实施校本美术课程,并对已实施的课程进行评价。

44、为什么说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答案: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评价领域并不是没有争议的。评价的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本主义取向分别位于评价连续体的两端。

加德纳反对任何以常模(norm)为基准的评价工具,尤其不赞成以分数来反映学生的各项潜能。他强调个人化评价(individual assessment),多元评价(multiple assessment),即不仅重视问题解决和创意,同时也兼具情意、技能等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应呈多元化。

艾斯纳则提出“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的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来自个体经验的直觉。

45、确定研究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案: 一般地说,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第二,检索文献、资料。第三,制定研究计划。第四,实施研究计划。

第五,研究结果分析与成果表述。

46、视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案:第一阶段为:再现(模仿)的视觉文化。第二阶段为:复制的视觉文化。第三阶段为:虚拟的视觉文化。

47、什么是定量分析?

答案:定量分析是美术教学研究中另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研究者通过统计分类的方法,进行科学抽样以及因素分析,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从局部推断总体的情况,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

48、什么是定性分析?

答案:定性分析是分析美术教学研究结果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注重美术

教学的整体发展,以反映美术教学的质的规定性的资料为描绘对象,研究程序具有一定的弹性,采用归纳的逻辑分析方法等特点。主要适合于过程的探讨、个体的发展和个案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有关观念意识等方面材料的分析。

49、质的探究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在美术教育领域中被充分运用,其代表作是1990年英国的梅松所发表的《日本中学美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书》。

50、理论研究的步骤

答案:第一,确定解决美术教育现实问题的选题。第二,搜集完备准确的资料。第三,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

第四,确定概念范畴,保证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第五,进行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第六,检验已形成的理论体系。

51、美术教育研究的原则

答案:第一,从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第二,从国情出发。

第三,注重相关学科的交融与渗透。第四,发挥创造性。

52、美术教育研究的功能

答案:第一,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研究的功能)。第二,解决美术教育的问题(应用研究的功能)。

53、美术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答案:1)在注重揭示普遍性规律的同时,注重个案的研究。(2)研究手段灵活性,研究方法多样化。

(3)研究成果的表述采用文字与图像紧密结合的方法。

54、美术教育研究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 答案:(1)美术教育的客观事实。(2)与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55、与现场融为一体的教育实习的推进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我国董文生、孟宪乐提出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为时间的全程性、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体系的开放性以及与中小学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等。这一模式中的教育原理如下:

第一,行为实践原理。

第二,目标达成原理。

第三,逐步强化原理。

第四,评价反馈原理。

56、美术师资培育方式的改革方向

答案:第一,以培育具有自主成长能力的美术教师为目标。第二,建立以美术教育法研究为支柱的课程体系。第三,开辟多样化的培育途径。

第四,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与交流。

57、微格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案:第一,集中研究单项技能,培训目标明确且可控。第二,反馈全面及时,多元角色互换。

58、微格教学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始了微格教学。之后,它在美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得到推广。20世纪80年代,微格教学传人我国。

59、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答案:在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也在不断演变,作为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60、美术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素养? 答案:第一,人格素质。第二,美术教学能力。第三,交流合作能力。

五、论述题

1、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答案:首先,对原有的智能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

其次,多元智能理论为创建最为开放的教育体系,并为人类心灵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你认为儿童世界有什么样的变化?与学校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怎样的关联? 答案:

一、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

二、儿童的心理问题,孩子们的心理日益脆弱,常常存在着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部分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完整人格的形成。

三、日本全国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的校内暴力事件急增。没有生活价值观的孩子、没有自信的孩子、丧失了生活现实感的孩子,所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活动具有宣泄情感,治愈心灵的作用。

3、苏联的美育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答案: 1917年,苏联政府在成立之际,就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20世纪20年代,苏联重视“生活教育”,普及美育活动。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知识灌输教育的影响下,美育一度有后退的倾

向。

苏联美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学校内与学校外共同进行。

4、浅谈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展

答案:

一、1878年,斯宾塞提出了满足儿童艺术需求,教师接受自然的提示选择艺术教育的方式,发展儿童与生具来的绘画天性的主张。

二、1883年,霍尔提出“精神分析法则”的基本命题,认为生物学家所提出的个体发展遵循物种进化的模式,同样也适合人类的心理发展。

三、与此同时,美国学者詹姆斯提出人的智力是一种工具,智力的职责不只是适应环境,还要改变环境的观点。

四、美国学者杜威认为科学是提高生存希望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

5、谈谈你对自由画运动的认识;

答案:20世纪20、30年代,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部分美术教育者运用齐泽克的教学方法于美术教学实践,开展了一场自由画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儿童图画教学应采用自由画的方法”,自由画教学的目的为:让儿童自由作画,增强想像能力,伸展创造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教学研究是南京西区实验小学所进行的自由画教学与临摹教学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自由画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当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技能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教学体系,基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注重引发儿童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自由画运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一样未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顺利进行。

6、阐述你对21世纪我国学校美术教学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答案:21世纪,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者将在进一步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共同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互相连接的桥梁,并取得美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中国学校的美术教学也将呈现出既与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步,又独具中华民族魅力的新面貌。

7、近年来,美术教学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同哪一种美术教学观?其理由是什么?

答案: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

麦克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艺术教育的问题,这是多元文化、跨文化与超文化艺术教育呼声的起点。她提出“多元性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的观点;

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

提倡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学者们指出,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重视生活周遭事物与艺术教育的关联,以及对各式日常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以培养学生具备“好奇的眼光”、具有以“视觉进行批判”的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的胸怀。其所涉及的领域为:精致艺术、工艺、设计、表演艺术及艺术庆典、大众与电子媒介。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阐述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计算机辅助教学即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与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个别教学形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优势:

首先,教师可以把最新最好的资料轻易复制到自己的文件里,或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变形、粘贴、修补。

其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教学时,由于计算机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则,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也很灵活便利,并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6、谈谈你对教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答案:教学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工业革命前,主要以书籍、图片和模型为主。第二,20世纪初,唱片、广播、电影步入教学媒体中

第三,20世纪中期,电视、录音机、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被综合运用到教学中。

第四,20世纪后期,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7、29、30、我们应该如何更好运用教学媒体技术?

答案: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图像化的社会,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已经适应了图像。特别是当学习内容远离学习者的经验时,使用图像的介绍方法是最有效的。与单纯使用语言的教学相比,兼用图像和语言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学习者对阅读文章的兴趣;唤起注意,给予刺激;加深印象;使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单纯化;提示知识的构造等。

31、从各种角度阐述教材的含义。

答案: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第三,分类和编号。第四,收集辅助资料。

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32、阐述教材观的演变过程。

答案: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封闭式的、崇尚权威的教材观。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将教材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促进了新的教材观的形成。

33、谈谈你对新的美术教材观的认识。答案: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要编写出适应美术课程改革的教材,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其次,应当确立“教材系列”的观念。

新时期,教育部对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8条原则,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科书编写列出了9条建议。

总之,与新美术课程相匹配的美术系列教材应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参考书以及教学挂图、幻灯片、光盘、录像带、多媒体或网络美术教材等。

34、谈谈新的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答案:第一,以多样化的编排方式打破了以往单课编排的方式。

第二,精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改变了原有的美术教科书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的状况。

第三,在呈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展现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了原有的美术教科书仅仅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状况。

第四,增设综合性艺术活动的内容。

第五,导入自我评估的方法。

第六,重视体例、版式的设计,改变了原有教科书不够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

35、简述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的原则

1、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两大类型。

2、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大单元的方式,设计融创作与鉴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3、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美术教师应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土文化,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树立为促进我国的美术事业乃至文化事业发展而努力的志向。

36、阐述美术教育评价的含义及类别。

答案:美术教育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判定的活动。

从评价标准体系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人评价。

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评价、形成评价、综合评价等。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家长等人的评价等。

根据评价的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本主义取向,可以分为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

37、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谈谈新美术课程评价的特征

答案: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首先,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与美术课程内容是同

等重要的,其次,并不是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客观评价的,特别是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美术学科。

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表现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将常模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

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6、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8、根据电子学习档案袋的优势,谈谈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上的特殊优势。答案: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最大优势是高效率。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学生的成长历程,并进行合理、系统的组织管理。电子学习档案袋还具有便于操作、易于携带、研究分析快捷方便的特点。它能即时地对档案进行全面地分类,并能与他人分享资源和信息,有效地与档案资料进行对话。

具体而言,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上具有几方面的特殊优势:

首先,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其次,教师借助计算机能系统地管理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清晰地知晓学生的成长轨迹。

再则,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有益于交流。

39、谈谈童的梦实验学校的美术学习档案袋。

答案:上海市童的梦实验学校的美术教师杨一宾在二年级(2)班的美术教学中开展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领域中的成就,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判断自己的进步及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发现同伴的优点,促进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改进与发展的信息来源,使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进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案,使之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40、阐述湖里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验。

答案:厦门市湖里区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为依据,进行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验。美术教师林庆辉设计了每一课题的学生美术学习评价表以及每一阶段的学生美术学习成长记录表。

这一评价工具的特点为: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既包含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也包括以同学为主体的小组评价以及以教师、家长为主体的评价。第二,评价内容比较合理有效。能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能紧密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来设定评价的项目。

41、谈谈你对教师资源的认识。

答案:目前,能胜任新高中美术课程所有系列或模块的教师为数甚少。为解决

这一问题,需进行合理调配,共享美术教师资源。可以利用与开发的高中美术教师资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校内美术教师资源。

第二,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

第三,聘请社会上既具有美术专业水平,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来学校兼职,也是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的方法之一。

42、阐明课程资源的含义以及课程资源的类别。

答案: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3、谈谈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

答案:新的美术课程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特征,更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第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将进一步得以拓展。第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将进一步得以挖掘。第三,范例课程将得以推广。

第四,理论研究的力度将得以加强。第五,国际交流的渠道将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新美术课程的逐步推行,我们将美术教育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积极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实施优质美术教育而努力

44、谈谈“学校美术馆”。

答案:许多美术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美术馆”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作用,不仅在美术专用教室的墙上张贴学生的绘画作品,设置橱架陈列学生的立体作品,还在学校建筑物的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普通教室等处布置各种类型的学生美术作品。

45、谈谈《中国的玉文化》

答案:2001年2月8日,日本茨城大学向野康江以水户市千波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题为《各种各样的国家,各种各样的文化,玉是什么?》的教学活动。

2003年11月28日,《中国的玉文化》这一单元教学在日本茨城县樱牧高中实施。日本的高中生们深深地被我国辉煌灿烂的玉文化所吸引,他们学习欣赏玉石工艺品的方法,了解与理解渗透在玉石工艺品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从而激发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访问中国、了解中国的欲望。

46、试述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

答案: 第一,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 Collection),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

第二,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应 Internal Validity),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第三,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应 External Validity),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第四,理论研究水平(Theoretical Research),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47、谈谈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 答案:1 确定题目与体例 2 拟定写作提纲 3 进行写作 修改初稿内容、结构和文字 5 完成

48、阐述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

答案:研究计划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在制定研究计划时,要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具体、合理的安排。完成研究计划的制定标志着研究的构思、设计阶段基本结束。

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研究动机、目的及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的难题);研究的方法与进度;研究的基础和有关条件;预计可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范围,以及经费的预算。

49、简述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与原则。

答案: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果应达到以下标准: ·具有完备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

·切合实际,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方法科学规范。·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表述方法恰当,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文字简洁流畅或附有图像、音响等,具有可读性。

与上述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相对应,成果表述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

第一,重创新与科学性。

第二,填补研究上的空白。

第三,补充前说。

第四,纠正通说或开展争鸣。

50、怎样拟定写作提纲?

答案:提纲是思维的外化。通过拟定写作提纲,把确立论点的思路用文字固定下来,使原先在头脑中的一切变得可视而清晰。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中包含着内部结构形式和外部结构形式。在拟定写作提纲时,首先按照内部结构形式理顺思路,然后再与外部结构形式相匹配。

·内部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题目(主题、关键词)、大小标题、段落、层次等。

51、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

答案: 一般地说,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第二,检索文献、资料。第三,制定研究计划。第四,实施研究计划。

第五,研究结果分析与成果表述。

52、学校美术教学研究的任务

答案: 第一,通过对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制定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目标。

第二,通过对包括美术教科书在内的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指明现行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提出改革美术教学内容的建议,开发与时代、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美术教学内容。

第三,通过对美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对现行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估,提出改善的建议或具体的改革方案。

53、简述实验研究的程序。答案:第一,进行实验设计。第二,执行实验程序。第三,分析资料数据。

第四,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第五,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54、美术教育研究的范围

答案:第一,回顾美术教育的历史,探明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发展过程的特征与规律,吸取经验和教训,为现在或未来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参照的依据。

第二,分析美术教育的现状,归纳其特征,探究内在与外在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改进和完善美术教育的现状,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预测社会、教育以及美术(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制定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55、阐述我国教育实习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1904年颁布的《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京师大学堂第四学年实习,优级师范学堂第四学年“教授实事练习”,第五学年“教育演习”,实习时数占总课时数的10%左右,从而使我国的教育实习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56、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在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也在不断演变,作为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

57、谈谈现代美术教师来自新课程的挑战。答案:新的美术课程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现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原来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58、阐述当前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

答案: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4月1日起,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教师任用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目前,我国实行教师分级制。中小学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同样,分为小学二级、小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三个等级;初中和高中教师均分为中学二级、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三个等级。在中学高级之上,设有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教师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年限、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设定。

59、谈谈来自新课程的挑战。答案:新的美术课程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现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原来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60、谈谈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

答案: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4月1日起,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教师任用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目前,我国实行教师分级制。中小学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同样,分为小学二级、小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三个等级;初中和高中教师均分为中学二级、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三个等级。在中学高级之上,设有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教师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年限、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设定。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2

一、案例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分析

从历史发展看, 教育评价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科学完善的过程。美国评论专家古巴和林肯将这一领域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被称为测验和测量时期, 基本特点是: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总之认为评价就是测量。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50年代, 被称为描述时期, 基本特点是: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认为, 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但评价不等于“测验”和“考试”。该时期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 被称为判断时期, 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过程, 认为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 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它超越了第二代评价, 使评价的过程性得到确认。尽管上述每一代评价理论都力图克服上一代的缺位, 古巴和林肯认为, 前三代理论还存在着“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过分依赖科学范式”等问题, 他们提出了“第四代评价”, 中心思想是: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 也就是说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 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 是将评价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各种要求作为评价的出发点, 以“协商”的方式形成共同的心理建构。目前, 这种评价思想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且在评价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所以, 就案例课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而言, 完全可以适用的就是这一代评价理论。

(一) 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观是与奖惩性评价观相对的。奖惩性评价是评价者主要根据评价对象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等情况, 得出教师表现的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论的好坏, 对评价对象作出奖惩等决定。而发展性评价观则相反, 它关注的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理解和宽容, 主张评价者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包容心对待评价对象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 然后从评价对象将来发展的角度出发, 为评价对象—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因此, 将发展性评价理论引入对案例教学的评价, 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甄别案例教学的好与坏, 而是通过评价的手段或机制, 重在推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案例课程的建设, 最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运用发展性评价理论于案例教学评价, 评价者需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支持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 主动与评价对象 (教师、学生等) 充分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针对案例教学的问题, 如案例课程编制、案例选择、案例教师的课堂教学、学员学习等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以推动案例教学日臻完善, 走向成熟。

(二) 建构主义评价观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确立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以社会建构与协商的意义为标准的评价等。将建构主义的评价理论用于案例教学之中, 就是评价者要审时度势, 根据评价对象、教学任务等因素的不同, 确定多元的评价标准。如对教师的评价, 可以将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课堂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等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指标, 对学生的评价, 可以将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等列入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

在评价观上,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注重教育和学习过程, 认为没有一套理想的固定标准和准则可以作为普遍的参照点。个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给案例教学评价提供的意义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案例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 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为学生的个体成长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案例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而更应将他们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是领导者, 但只是学习者社区之中一个平等的成员;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反思性的。教师应该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案例教学评价, 对师生来说, 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 其功能还在于促进师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能动性, 在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 在后现代主义评价理论的指导下, 案例教学评价的目的已不在于甄别和判断, 而在于促进和推动案例教学本身的连续不断的提升。

二、案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要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传统经验和习惯的影响, 还要受到其教学本身的互动性和课堂中某些主导观点的影响, 所以似乎并没有用以指导案例教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和信条。但另一方面, 又确实存在着已经取得成功的案例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 人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 以期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因此, 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适当地评价还是可能的。

(一) 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方法, 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 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它具有直观、简单、明了的特点, 能够直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质, 但是, 单纯依据量化评价方法往往难以说明一些复杂的教学现象, 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 如果把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就能够为评价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二) 质性评价

所谓质性评价方法, 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表明其中的意义, 促进理解。质性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深刻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 它是评价者对教育现象的某种解读, 更适用于评价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 案例教学的评价应该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 更为广泛地运用质性评价方法。

(三) 终结性评价

也可称为总结性评价, 直接的目的是做出案例教学效果的评判, 鉴定出案例学习最终效果的等级或优劣。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上级教育行政人员,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它是对案例教学全过程的检验, 一般在一个学期或学年或一门学科结束时进行。如学生期末的考试, 教师工作考核等都是终结性评价。

(四) 形成性评价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主要目的是探明案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上, 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分等或鉴别。评价结果主要供教师自己参考。在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状况进行的了解, 如案例讨论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案例小测验等都属于形成性评价, 目的在于师生双方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论

有效的案例教学评价, 不但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而且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只有如此, 方能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决策能力。案例教学评价包括对案例课程的评价、对案例教学 (主要是对实施过程) 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 因此案例教学评价所涉及的层面是多样的、繁复的, 怎样将案例教学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在于不断地主动学习, 内化理论, 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确实有着许许多多最真实、最丰富和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只有经过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思考教学的情境、实施和结果等, 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评价, 研究、反省、调整现行教学行为, 逐渐形成日常化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提炼、提升和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 形成“教学-反思-教学”的良性循环, 才能进一步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由此看来, 案例教学评价的理论指导与方法研修, 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当它与教师的个体经验直接联系起来后, 有助于提高评价的敏感性和科学性, 所以, 案例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是指导、促进案例教学发展的重要武器, 应该加强学习和研讨。

摘要:案例教学评价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收关”环节, 同时也是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开端。案例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操作不当, 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会导致正常的案例教学变得混乱起来。因此, 正确的案例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及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评价,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许立新, 张广武.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 2004 (1) .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3

一、前言

《现代设计方法》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融汇了当今科学技术的精华,与各相关学科紧密相联。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常用现代设计方法的理论、创新思维和技法有深入的了解,对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认识,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其创新设计能力和理论认知能力。课程的特点是设计方法种类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涉及数学建模、数值分析、模拟仿真等方面的知识较多,因此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学生修完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工程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一定的前期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遇到太大的难度,影响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设计方法原理的讲解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大量数学公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建立数学模型、设置参数、确定条件,求解过程由计算机和软件来完成,因此,枯燥的理论学习和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界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往往对上机应用感兴趣,而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应对、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探索在教学中如何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既学习好现代设计方法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好实际的应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的新型人才。以下从教学方法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教学方法探讨

1精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融会新的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而形成一个知识群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有几十种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计划的授课学时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接触更多的知识,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是教师在策划和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要根据现代机电产品的特点,学校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考虑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能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精心选择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授课老师也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参加过多项的科研项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多的工程实际案例,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吸引力,使授课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现代设计方法教材,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两大类:一是概念性强的内容,如绪论、设计方法学、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章节,主要涉及设计理念、创新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二是理论性强的内容,如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法、机械动态设计等章节,主要涉及现代设计方法原理的讲解,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机算法的建立等。

2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授概念性强的教学内容时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动画等讲解难以用语言表达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便于理解,避免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概念设计、虚拟设计、机械结构的虚拟装配等有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时,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调出设计实例,使讲解更生动、更贴近工程实际,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较大帮助。

讲解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设计方法的原理和解决问题的算法,必然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总结教学经验时发现,使用板书的教学效果好于多媒体,因为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推导过程前后连贯、清晰,信息停留时间长、内容可以及时修改等优点。在课堂上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单调、枯燥的,为了避免学生精力不集中,产生厌烦情绪,应分步骤详细推导,层层设问,逐步求解,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在得到最后结果时,要进一步讲解计算机算法的建立,让学生理解公式推导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对实际项目的应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最忌讳的是:教师灌得多,学生接受少,学习气氛沉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尤其是难以理解或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添加新的刺激成分。大学生通常对一些新事物感兴趣,讲课时注意穿插一些工程实际中的新鲜事物,科技发展热点,教师科研项目的进展等,增加知识的新颖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减少板书,避免冗长的公式推导,减少理论教学枯燥感。

(2)采用比较法的教学方法。将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从系统性、社会性、动态化、最优化、创造性等方面讲解两种设计方法的特点,传统设计方法只能获得简化条件下的近似解,而现代设计方法能获得准确解和最优解,从而认识现代设计方法的先进性,提高学生设计理念的现代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的方式有:采用逻辑推理,讨论的方式;典型案例,引导讨论的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尤其是在难以理解的设计方法原理或枯燥的公式推导过程,如果平铺直叙地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来不及理解而容易走神,影响学习积极性。在创新设计章节的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需要采用案例启发,能从想象的事物看到虚拟结果的,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更能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采用交互式教学。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和学习难点,听学生谈论对现代设计方法的感受,或就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某一具体的科研项目所需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内容进行探讨,改变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局面,让学生有表达思想的场所,同时也给教师一个了解教学效果的机会。

4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设计能力

(1)课后作业和大作业。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的重要步骤。在理论课学习中,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部分,主要是课后作业和大作业,通过做作业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加深对现代设计方法理论的理解,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从而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通过精选适量的习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基本训练,掌握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在优化设计章节安排有一个大作业,学生在课后根据理论公式和程序框图,应用c语言编写并调试计算机程序,操作界面和数据输入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计算过程由电算程序完成,最后得到题目的最优解,通过大作业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设计方法的理论和计算机编程的能力,激发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加深了参数选择对设计结果影响的认识。

(2)工程实际案例的演示。由于教学大纲没有现代设计方法的课程设计,加上授课学时、学校教学条件的局限,设计方法的综合应用环节,只能采取课堂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将自己以前参加过的科研项目作为实例给学生作演示讲解,选用的典型案例是:大型液压机的设计,机器工作情况是:压制频率高,工作压制力大,采用液压驱动方式。首先进行机械结构的功能分析、概念设计、设计方案的对比论证,然后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Pro-E进行零部件的建模,建立装配结构的实体模型;接着要对虚拟样机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对关键零件和主体结构进行载荷数据输入、约束条件设置、建立解算模型,对立柱进行力学分析、横梁进行疲劳强度分析、主体结构进行动态分析、进行模态仿真,观察主体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振动的频率和振型图等,最后进行结构优化分析计算,获得需要修改的部位和数据,以获得准确的最优解。

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应用实例,使学生对机电产品设计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得大彻大悟的感觉,原来机械设计要考虑这么多的问题,同时又有这么多的设计方法可以解决,对比以前采用传统设计方法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更能领会到现代设计方法的先进性,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在后来带毕业设计时,教师感到学生有现代设计方法的学习基础,通过后来再深入的学习,毕业设计项目完成得非常好,他们将自己设计的机械结构在电脑里观察,简直就像是做了一件真的机械设备,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4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2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人们通过使用钢笔、铅笔、毛笔、圆珠笔、鹅毛笔等各种笔之后,得出笔的本质特 征是“人类制造的专门用来书写的工具”。这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 C.内隐性

B.间接性 D.还原性

2.最早把理性思维看作为认识的最高级别的是古希腊哲学家 A.德谟克利特 C.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D.柏拉图

3.下列关于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境况问题往往有正确答案

B.境况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 C.价值问题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D.价值问题主要靠事实来验证

4.下列关于问题解决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A.准备阶段、观念阶段、调查阶段、评价阶段 B.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评价阶段、观念阶段 C.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观念阶段、评价阶段 D.准备阶段、评价阶段、调查阶段、观念阶段

5.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体现了创新思维的 A.超越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

B.微量效应原理 D.对应性原理

6.“政治学”与“社会科学”,这两个词项间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 C.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D.全异关系

7.,这个公式表示的假言推理是 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C.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D.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8.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法叫 A.发散性思维方法 C.逻辑思维方法

B.收敛性思维方法 D.超逻辑思维方法 9.在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中,有个著名的“温室培育”故事。其本质属于 A.暂缓评价 C.追求数量

10.下列关于直觉内涵的描述,错误的是 ..A.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 C.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B.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感官 D.直觉不需要相关知识经验的储备 B.搭便车 D.思维形象化

11.下列不属于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的是 ...A.预见功能 C.发现功能

B.选择功能 D.组织功能

12.在头脑风暴的变式中,戈登法的主要特征是 A.运用卡片 C.限定数量

B.增加图解 D.隐瞒目的

13.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具体实施要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参会人员最好具有相同的学科背景

B.会议记录员要记下提出的所有方案、设想(包括平庸、荒唐、古怪的设想),不能有遗漏

C.会议一般不能少于1小时,以进行充分的讨论 D.不要提前发出会议通知,要使与会者事先没有准备 14.在关于智力测试的量表中,首次使用智商(IQ)概念的量表是 A.比奈量表 C.田中-比奈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D.麦里尔量表

15.下列创新能力测试方法中,被称为第一代发散性测试方法的是 A.吉尔福特测试法 C.梅德尼克测试法

B.托伦斯测试法 D.PMI测试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6.思维的功能特征有 A.逻辑性 C.创新性 E.间接性

17.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有 A.自己 C.网络 E.实验

18.观察力的培养包括

B.周边的人 D.图书馆 B.批判性 D.概括性 A.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 C.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E.对机遇的敏感

B.用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 D.关注不满情绪

19.按照知识分类的标准,创新思维方法包括 A.一般方法 C.专门方法 E.收敛性思维方法 20.创新的主要特征有 A.智能性 C.方向性 E.团队性

21.探求因果联系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有 A.求同法 C.结合法 E.剩余法

22.在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中,发散性思维的组成环节有 A.自由发挥环节 C.吸收异议环节 E.适时停止环节

23.下列描述中,本质上属于灵感状态的有 A.顿悟 C.玄览 E.神遇

24.下列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有 A.到汽车站怎么走?

C.如何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E.如何定义“车”的概念? 25.下列属于创新能力测试方法的有 A.重案组测试法 C.智商测试法 E.威廉姆斯测试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思维是人脑对______的能动反映。

27.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

B.沃利奇-科根测试法 D.弗拉纳根测试法 B.胃病的特征是什么? D.谁是最可爱的人? B.迷狂 D.感兴

B.思维形象化环节 D.持续努力环节 B.求异法 D.共变法 B.社会性 D.阶级性 B.特殊方法 D.发散性思维方法 28.论题是一种______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并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29.创新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在______过程中产生的思路。30.创新思维的逻辑方法中,______是一切方法的基础。

31.科学在近代兴起之后,古典逻辑开始关注另一种思维路线,即从个别到一般,从个别到个别,从小范围到大范围。这种推演方法叫______。3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______看作是创新思维的核心。33.______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34.头脑风暴法比较著名的变式有10种,这10种创造技法虽然名称各异、内容不同,但它们都是以______的连锁反应为基本点。

35.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观点,传统的智商测试只是测试人的______智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6.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它建立在良好心态的基础上,那么,这种良好心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7.什么是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假说有哪些作用? 38.根据智商临界说,智商和创新能力之间有何关系?

五、论述题(本题14分)

39.结合实际,论述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40.有一家外资企业招聘管理人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应聘人员进行能力测试。招聘方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时,给每位应聘者一把一米长的米尺。招聘方仅要求:每一位应聘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需独立地给出这座20层楼建筑的高度。

测评开始了,应聘者A在观察楼层之后,估计每层高度大致相等,算出一层也就可以算出整个20层的高度。应聘者B则觉得,一层一层地往上量,应该可以较准确地得到这座楼的高度。参加应聘的很多人都在盘算着,利用这个一米长米尺,再借助对这栋20层楼的观察,总可以测出这栋楼的高度。

应聘者X却没有立即投入测量,他想,给我们这个一米长米尺是什么意思呢?高度测量使用米尺,这不过是常规的一个方法,而且,这是很难把高度测准确的。是不是可以不用米尺,换一个方法来得知它的准确高度呢?这个想法一产生,X立刻就想到这栋大楼的管理处。楼层高度又不是什么军事机密和商业机密,问问这个大楼管理处不就行了,他们的数据一定是很精确的。于是,X跑到大楼管理处询问,迅速地得到了这栋大楼的准确高度。X的解题方式独特,答案也最为准确,他得到了这次面试的最高分。问: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5

试题

1.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基本结构中的正文部分包括(  )。

A.调研结论

B.调研问卷

C.调研方法

D.调研目标

E.项目概况

2.住宅市场调研的价格分析一般是要鉴别出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  )等方面。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市场竞争因素

D.行政与政治因素

E.住宅内在和周边环境因素

3.在商业用房的市场调研中,为保证典型性分析的客观性,通常采用的典型性抽样标准大致有(  ),并依此标准来选取一定的.样本展开深人调查。

A.区位

B.规模

C.环境

D.经营领域

E.装修标准

4.房地产投资决策科学、理性与否,与决策赖以形成的数据的客观性密切相关,而客观数 据的重要来源就是直接的现场调研,下列(  )属于现场调研方法。

A.观察法

B.试验法

C.投射法

D.询问法

E.小组访谈法

5.在确定房地产市场调研课题时,可以从(  )人手确定。

A.分析市场环境

B.进行定性调研

C.分析二手资料

D.分析对手信息

E.与各行业专家讨论

6.由于各类次级资料来源庞杂,在市场研究中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和鉴别,筛选和鉴别次级资料是克服该类资料可得性不足、相关性较差、准确性不够的过程,其基本方法包括:(  )。

A.分析次级资料的来源

B.确定搜集次级资料的方法

C.了解次级资料的收集时间

D.掌握次级资料的近期变化趋势

E.分析次级资料的类型和性质

7.商业用房赢利潜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  )。

A.确定投资时期

B.估算投资回收期

C.估算投资报酬率

D.确定市场租金水平及变化趋势

E.估计出需求量和供给量,确定供求缺口

8.办公楼市场调研的关键点是(  )。

A.成本分析

B.产品分析

C.市场区分析

D.地区经济分析

E.相关政策分析

9.在住宅市场的产品分析中,应从(  )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A.小区环境

B.物业

C.停车场

D.户型结构

E.房价

10.房地产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在于(  )。

A.有助于判断市场需求量

B.有助于认识市场潜力

C.有助于企业认识市场

D.有助于企业获得垄断利润

E.有助于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答案

1.ACDE 2.ABDE 3.ABD 4.ABD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6

关键词:信息理论基础,教学方法,成绩考核

一、引言

“信息理论基础”是国内外众多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主要论述了信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中的一般规律的学科[1], 涉及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覆盖了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数学知识,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数值分析。这些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 同时还涉及通信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 理论性很强。因此, 即使是通信专业的本科生, 接受起来也感觉困难,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抽象而枯燥。另外, 信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信息, 发展到今天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系统的概念, 不同的研究学派对信息的本质及定义有不同的意见和认识[2]。所以对于学生来说, “信息理论基础”中的很多概念难以建立。而且, “信息理论基础”中的理论, 由于其独特的思维, 学生不能灵活地应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科生的教育宗旨要求我们必须找到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 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本科生。为此, 针对在现有的40学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教学的方法、手段和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恰当的改革和实践, 在“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

1. 设置问题

“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教授起来很枯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提问, 即设置问题, 比如, 度量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香农熵和平均互信息在通信系统中各自的意义是什么, 信源压缩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进行限失真信源编码, 制定译码规则的目的等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查阅资料以求解答, 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等学生思考后, 教师再进行讲解, 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枯燥。

2. 强化概念弱化公式推导

“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理论、概念很难理解, 公式的推导涉及很深的数学知识, 学生常常感觉很枯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 对学生强化概念的理解, 讲述理论的物理含义, 让学生明确该理论如何得来, 解决什么问题, 避免枯燥的公式推导。例如, 学生理解信息理论的无失真信源变长编码定理有一定困难。那么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该定理的物理含义, 即该定理告诉我们编码能达到的理论极限是原始信源的熵, 它的实质是对离散信源进行适当变换, 使变化后的码符号信源 (作为信道的输入信源) 尽可能等概分布, 使每个码符号平均含的信息量最大, 从而使信道的信息传输率R达到信道容量C, 实现信源与信道的统计匹配。然后帮助学生明确存在性与必然性的区别, 告诉学生该定理是存在性定理, 对定理不予证明。实践证明, 弱化公式推导, 强化概念、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 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

信息论中理论很多,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从理论的来源出发, 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比如, 为什么用不确定度的变化度量信息, 学生很难理解 (这是本课程的基础) , 笔者从通信的前后出发, 引导学生明确经过通信, 获得了信息, 同时不确定性发生了变化, 之后启发学生信息的大小是否就可以用不确定度的变化量来度量, 然后导出信息度量的公式。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信息理论基础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4.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主要通过师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让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用武之地。例如, 在讲解编码之前, 让同学们讨论, 在通信中, 如果要传输的信息量过大, 该怎么办?如果在传输中遇到干扰, 该怎么办?如果遇到有人截取我们的信息又怎么办?通过讨论, 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压缩冗余信息、增加信道编码以及密码学的目的。实践证明, 有目的的讨论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以及所学知识可以用到何处的有效办法。

5. 学生参与出题

学生参与出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深刻方法。学生只有反复推敲基本原理、概念, 才可能设计出恰当的题目。为此, 开学初, 笔者就给学生布置出题的任务, 要求每个学生课程结束后提交一道信息“理论基础课程”的综合题, 每个学生出题内容不得相同, 不得抄袭书本内容, 但可以适当模仿, 同时提供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通过实践发现, 该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性, 很多学生为了设计出一道有分量的题目, 把信息论中的概念、理论反复研究, 结果透彻地理解了信息理论基础的精髓, 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成绩考核方式

笔者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 将考核方法分为阶段测试、学生出题和期末考试三部分。该考核方式采用了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成绩考核方式, 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阶段测试由三次测试构成。由于信息的度量是整个课程的核心, 为此本章进行一次成绩为10分的测试;解决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问题基础的信源与信道的基本理论, 即第三章和第四章, 这部分设置一次成绩为5分的测试;第五章和第六章讲解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它们是解决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关键, 设置一次成绩为5分的测试。为了考查学生对概念、细节是否掌握,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完成后, 及时安排随堂测试, 允许不及格的学生补测一次。这种安排充分考虑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 同时也起到督促学生上课的目的。

学生出题部分占10分, 依据出题的质量以及解题思路的明晰程度给予相应的成绩。该部分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认真研究信息理论的相关知识, 出题的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为70分, 由于“信息理论基础”课程是通信的数学理论, 理论性很强, 所以必须进行期末考试, 通常采用闭卷考试, 题型为综合题型, 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上述成绩考核方法, 通过加大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 结合综合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促教促学功能, 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总之, 笔者在“信息理论基础”的教学实践中, 从课程和工科学生的特点出发, 通过设置问题、强化概念弱化公式推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出题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并且对相应的成绩考核方法进行研究, 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该课程的成绩, 以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实践证明, 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法,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荫清.信息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篇7

关键词:元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景观设计;教学方法;思维方式

1.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及主要问题

1.1课程教学改革概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的教育改革主题,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是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旨在为后续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实践课程做好理论知识准备。课程开设与教学改革始于2001年,至今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早期阶段,关注知识的传递效率,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和顺序的改变;2)中期阶段,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3)现阶段,回归育人本位,关注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

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主要以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在以“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基础课程+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为结构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分为《园林绿地规划原理》《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2门理论课程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1门实践课程。《园林绿地规划原理》关注“设计原理”方面的知识,即“设计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怎么样”。《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关注“设计方法”方面的知识,即“设计应该怎么做”。

1.2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与实践探索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课程教学传承知识而培养能力,教学思路明确,关键是找到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因此需要明晰3个基本问题。

1.2.1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学

从知识体系上来说,任何一门课程的知识都是永无止境的,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在以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教学的课时被不断缩减,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可能讲完本课程所涵盖的全部知识,故须对课程学习内容有所选择,确定重点、要点和需要熟悉的知识,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这个层面说,大学教师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即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

一般来说,现阶段的大学教材,是在知识本位思想指导下,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而组织起来的。这种教材的知识组织顺序,强调知识的输入,不适宜以能力为重的课程教学,因为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以能力为主的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取材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与内容;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必备知识,便是学生应掌握与了解的专业知识;以任务而非“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材料的组织,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选取必要的知识点,构建为不同的教学单元,以够用为度组织学习。

1.2.2理论课程教学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

理论课程的教学性质决定了课程难以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理论课程教学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

1.2.3设计方法能力的核心——制定工作计划

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独立、有意识地计划工作,找到解决途径。对于设计学习而言,由现状到设计方案的产生与完成,有3个根本层次值得探讨,即“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考过程”。从形式上来说,设计是行动,更是其过程;设计方法是设计过程中的方法,脱离设计过程谈方法是没有意义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特定专业设计程序、过程和设计思维方式的掌握,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并独立作出决策的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在能力目标“设计方案理论评价能力加设计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即能够制定设计工作计划”的指引下,为了解决两者矛盾,课程教学针对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示范模仿式教学”等。这些探索在学生知识获取、理解上初见成效,为后续实践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知识准备上实现了预期的计划。但随后的实践课程教学,学生的表现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学生前期掌握的设计方法理论知识,并不能被有意识地用于实际的课程设计中,没有转化为实际能力。这种“课上听得懂,课下不会做”的现象可称为“懂而不会”,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原因大抵如下:1)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场所,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大学的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少,内容多,不得不追求知识传递的效率,教师备课充分,讲解华丽,学生却是被动地听,没有理性的学习活动;2)设计方法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学习过程可分为初高级获得阶段、熟练阶段、保持阶段、迁移阶段和调整阶段五个阶段。“听懂”只是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阶段,还要通过练习进行知识的应用,才能使学生“会做”。学生在理论课程教学的课堂上没有过多的动手练习,课下少有自行练习,“懂而不会”不可避免。3)学生探究能力欠缺。面对学习中的问题或疑惑时,学生没有信心和勇气独立解答,久之便养成依赖心理,不愿亲自动手解决困难,归纳提炼,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4)对设计教学重点把握的偏差。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如何做出并完善设计方案,更关注设计结果而忽视了设计过程,学生掌握的是设计程序与思维方式(教师预设),应是学生自己教会自己学习,教师注重学生的设计逻辑,而非设计结果。

2.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与约束条件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找到一个高效、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设计方法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程,以解决课程教学中“懂而不会”的问题。因此,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应满足以下条件。

nlc202309091255

2.1关注思维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与思维不可分离,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能力实质上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要任务是将其培养成思维高手。

斯腾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强调:“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理解运用,强调学以致用。思维不可教;思维教学并不是教思维,而是促进、引导思维。教师所能做的全部事情,只不过是提供每一个可能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

2.2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教学生会学。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果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教学活动的重点,应从关注结果转向过程。从知识本身来看,应从知识“是什么”转向知识是“怎么形成的”;从问题解决来看,应从“答案”转向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从任务完成来看,应从结果转向“工作计划”。

2.3注重培养探究能力,以知识教学培养元学习能力

根据能力的结构层次,人的能力可划分为基本能力、特殊能力和技能。基本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或最高层次,特殊能力如专业能力是中间层次,技能如图纸表达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最低层次。所谓的探究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基本能力的提升,或是多种基本能力的组合。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以基本能力作为基础。人们要在某些特殊领域进行探究活动,固然需要以特殊能力作强有力的支撑。但是,无论是在哪个领域进行探究活动,更多需要的是基本能力的支撑。

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基本能力寓于特殊能力之中,特殊能力反映和体现着基本能力。因此,基本能力愈发展,特殊能力愈易得到发展反过来,特殊能力的发展也积极地影响基本能力的发展。

按照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主要有:1)策略的知识;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3)自我的知识。知识的有效获取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或“为什么”,而是能知道“有什么用”和“如何用”,就是说,只有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效地用来解决新的问题,才能算是“有效”获取。当代研究证明,元认知能够促进知识的有效获取。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习,而元学习则研究人是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学习的。

元学习理论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有机体,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重视培养元学习能力。元学习能力实际是一种复合的自我监控能力,由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5个因素构成,对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具有巨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元学习能力主要靠后天习得,在学习中培养出来其中,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元学习能力训练是最现实、更有效的方法。

3.课程教学新模式建构——“3阶段5环节”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组成。本课程教学模式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3个阶段和导入、示范、练习、反馈、应用5个环节。

3.1理论依据

说到底,设计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智慧技能。教育家加里培林将智慧技能的形成分成“活动的定向、物质化活动、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内部言语”5个阶段。我国学者冯忠良在长期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将其简化,并提出了积极影响我国大中小学教育的“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3阶段论。

所谓原型,一般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智力技能样本。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这是主体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原型操作,指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程序性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为原型内化奠定基础。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学习者开始借助于言语来对观念性对象进行加工,这也是原型在学习者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

只有一个人脑,就只有一套思维技巧;尽管因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形成能力多样,但是背后的思维技能却是共同的。思维的发生离不开语言和逻辑;为了解决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采用“说”中学的教学方法。以“说”代“做”,发展思维和能力;由教学生“做”设计转向教学生“说”设计,即先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说出任务完成的结果及其形式;然后说出得到结果的过程、操作步骤以及阶段成果,即工作计划。

3.2操作程序(表1~2)

3.3实现条件

1)教师及时呈现“原型”,并说明其理论依据、操作程序及关键环节,并做出示范。

2)教师及时点评与反馈学生的练习作业。

3)学生认真完成练习作业,且相互交流和观摩。

3.4教学评价

目前,该教学模式还处在试用阶段。从初期效果看,对部分优秀学生的思维训练确实有益,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不适应。因为需要学生多动手动脑,教师的讲课时间减少,不再“满堂灌”了。

4.结语

“3阶段5环节”课程教学模式,强调思维教学和学生在“说”中学,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由“结果导向过程”的心智操作程序和步骤,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挑战。学生需要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并养成新的思维方式;老师需要准确辩识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合理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智商与情商测试题下一篇: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