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施方案(通用11篇)
初中数学实施方案 篇1
初中数学活动课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它是教改的需要,也是教育的必然,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知识和富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数学活动课的特征
1、活动的自主性
2、学生的创造性
3、内容的广泛性
三、活动开展的形式
1、指导探索课
2、分组活动课
3、课外实践创建数学模型课
4、多媒体教学
5、故事课、阅读课等
四、初中几何活动课与课外实习作业的课题内容
列举了初中三年各学期活动课与实习作业的开展内容与实施时期。
五、初中几何活动课的教学与考评
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组织好教学与考评。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由学科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作为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计划在我国教育中不多见,而在发达国家中,教学实验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形式。数学活动课是什么?如何开展?开展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有哪些内容与形式?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的关系?课外实习作业如何布置以及如何评价作业的优劣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处在第一线的教师所面对的,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研究。
一、开展活动课与布置课外实习作业的必要性
国家教委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活动课正式搬入课堂,明确了活动课的开展的必要性。活动课的开展与课外实习作业的布置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种改革,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开展活动课和布置课外实习作业 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变理论为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这种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的本质的创新精神。正如江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是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探索活动课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落后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贫乏的教育手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形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育价值取向应该定位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与实习作业的布置就依托教改形势,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创造力。
数学活动课就是指导学生获得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习主体性活动项目,活动课也可称为数学实验课。课外实习作业是学生的一种独立的获得数量关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力与创造能力而完成的一种作业。两者是互相融合与相辅相成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延续与发展,也可以是对前者的一种创造与补充。
数学活动课与课外实习作业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1)数学活动课包括活动项目及方式两个要素,即要选定恰当的活动课题,设计好恰当的活动形式与过程;
(2)本质特征是以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这种活动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的能力。(3)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数学结论或结果,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动手操作能力。(4)活动课应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习作业应由老师提出课题及作业要求。数学的学习,特别是几何的学习,部分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几何需要的是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几何的证明,对于一些中差生的精神压力相当大,学习兴趣不高,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生活相脱离,学生体会不到学习几何证明的好处,而新一轮的教材改革淡化了繁琐的几何证明,强化空间概念、几何直觉和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使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理解证明的必要性。而几何直觉、空间概念等内容可以通过活动课的教学以及课外实习作业获得,基于这些,多开设活动课及适时布置实习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二、活动课与课外实习作业的特征
活动课是一种新型课程形态,课外实习作业也不同于一般的课本作业,它们的对学生学习几何是必要的,它们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
1、活动的自主性
数学活动课,主要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处于主导地位。实习作业,更能体现这点。如在图案的收集与设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以及特长,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我评价。教师在这两个活动中主要作用体现在课题的选择、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和启发、暗示等,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2、学生的创造性
活动课与课外实习作业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实践,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数学的结论或结果,因此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想象、思维、探索和求新。这就是学生的创造性。在完成方体的包装盒时,可以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图案,并能从各种不同的方案中选出其中几种可行性与有效果性的方案。从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与创造性。
3、内容的广泛性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体现着丰富多采的数与形的关系,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科学的特征之一,而活动课与课外实习作业,能更联系实际,贴进生活,凡是涉及几何问题,只要是有教育性的意义适合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水平,都可以作为活 动课的形式或是课外实习作业的内容,这就是内容的广泛性。如制作纸质方便兜,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提倡再生利用。利用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正多边形材料来镶嵌地板。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如全等、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可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应用。
三、活动开展的形式
阅读课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根据所学相关内容来选择阅读内容,在“少年百科全书”中有较多的数学读物,如《数学花园漫游记》、《数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数学》、《奇妙的线》等,通过阅读,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更深一步理解和掌握。
四、初中几何活动课与课外实习作业的课题内容
初中几何分5个学期,内容也较多,老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不轻松,活动课的开展以1-3次/学期,实习作业的布置2-4次/学期为好。
初一(下):
1、活动课
(1)第一课-引言 作为第一课开头很重要,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第一课上活、上好,课前师生准备好五角形、长方体盒、打孔木条四根、钉子、细线、圆柱、球等实物,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了几何学习的四个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制作,礼品包装盒的制作,可以照课本要求做去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将收集的实物图来制作纸盒。
课外实习作业:
1、图案的收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体验生活,提高分析和辨别能力。
收集图案如交通标志、路标、商标、广告、徽章、花边、刊花等,要求每人至少15个,剪贴在一张白纸上,并能理解图案的意义,以及适用范围。
2、图案的设计
把美术学、广告学、几何学等融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很有帮助,使每个同学都有一大显很身手的好机会。
老师可预先设计好要设计的方面:如:环保、卫生、交通、节水、节能、校徽、班徽等,另学生还积极开拓思维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并能注明图案所表示的意义。
3、纸质方便兜的制作:
拆解分析方便袋,并制作一个方便兜,对消除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爱护卫生、提高再生利用价值都是积极的作用。
初二(上)
活动课(1):全等变换
利用作图后裁剪或覆盖的方法验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四个全等判定公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转等得到的多个图形,把这些画下来,从而形成很多个较为复杂的图形,通过这种图形的变换,使同学们更能看得清这些图形都是由一个三角形经过全等变换得到的。通过全等变换,使学生对图形有更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对今后几何的分析推理有较大的帮助。
(2)丈量校区的面积:通过规则的平面图形(三角形、矩形、平等四边形、梯形等)的面积计算通过割补法来丈量不规则平面图形。课外实习作业:
1、编题、解答
在全等变换的活动课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分成若干组互相编题、解答,旨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这项作业,使学生更能运用几何术语,增强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友谊。
2、自制教学模型与教具
四根打了孔的木条可用来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再加上细线与铅锤可制作水平仪,还制作角平分线仪,以及测倾器。制作柱体、锥体等。
3、讲解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收集素材,分组讲解。初二(下)活动课
1、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通过自主设计含有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示教板,使学生得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先让学生赏析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图案(老师准备好)再由学生自主设计绘制一组应用轴对称原理的几何图案,并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一块轴对称图形示教板。如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吉安古榕树的高度测量:
考察课本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可分组测量,最后归纳数据,并尽可能用较多的方法测量,对比方法的优劣与可能产生的误差,写出实验报告。同时可以对吉安文物、历史以及生物知识等进一步加强了解。
课外实习作业
1、观察收集一些对称图案,了解对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于计算机来设计。
2、黄金分割与优选法
阅读理解几何课本第二册P.223的内容,也可到网上利用网上搜索出相关黄金分割与优选法内容,进一步查阅相关材料,并举例说明黄金分割法与优选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巧用全等的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材料来镶嵌地板,使学生理解能拼成无空隙地板的数学原理,并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适时运用一些色彩加强图形的美观。
初三:活动课
1、根据表面展开图制作柱体、锥体模型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正棱柱和圆锥、正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与尺寸关系,并能根据表面展开图制作柱体、锥体模型。老师先展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柱正
(六)棱柱、圆锥和正
(四)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和大小关系之后,学生自己制作柱体和锥体。
2、怎样在直角三角形以及圆中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
3、了解视点、视角与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
实习作业:
1、自制测倾器和简易水准仪
利用硬纸板、木杆、铅锤、细小钉子、大头针等自己参照课本相关内容制作测倾器和丁字板水准仪。
2、用自制测倾器量底部可以到达物体的高度,为巩固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用自制测倾器测量学校的旗杆、教学楼、实验楼的高度,并写出实习报告,归纳统计数据。
3、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理解物体的阴影的形成,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
五、初中几何活动课的教学与考评
老师在课题的选定、活动方式、关键环节与重点步骤中起主导作业,在活动课与实习作业的实施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每个学生特别是成绩偏下的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一席之地,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几何的兴趣,增加学习信心。因此,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才对活动课的教学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在课题实施之前,老师应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系列工作,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课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课中不认真组织,、指导起不到应有效果,课后不认真总结,评估活动的意义体现不出。
对活动课与实习作业的完成考评不如象正常学习一样通过试卷考试、评分那么简单,它的考核应是体现在参与性、动手性,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的优劣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多方面的考核,可以使学生了解活动课的重要性,从而使活动课成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的重要学科组成部份。具体考核方式:(1)出勤情况;(2)活动情况;(3)活动的准备、进行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4)组织纪律与团队协作精神;(5)活动的最终成果情况;(6)活动报告的完成情况;(7)成绩可分好优、良、及格及不及格四等。活动课的开展与实习作业的布置,是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教育的优势,也顺应了教改的要求,丰富了课本内容,为教学活动拓宽视野,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把学生从繁重的题海战役中解脱出来,投身到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活动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探索和创新,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的成长,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的人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的所在。
初中数学实施方案 篇2
一、从数学教材出发, 结合生活实际, 实施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应从正常的教学内容的切口进入, 以教育的教材为载体, 通过加工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让他们在知道数学的解析方法的同时, 也能学到数学的精神和思想.
与此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 去解决.只要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深入思考.
例如, 在教完学生不等式的“比较法”后, 可结合实际生活设置如下题目,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以解决问题.
问题:6个苹果和7包瓜子的价格之和小于35元, 而8个苹果和5包瓜子的价格大于36元, 则2个苹果和3包瓜子哪个更贵呢?
分析:对于这个实际问题, 设每个苹果的价格是x元, 每包瓜子是y元.那么那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就会转换为形象的实际问题, 并得出两个条件6x+7y<35, 8x+5y>36, 比较2x和3y的大小, 即作差:2x-3y即可得到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抽象的数学问题.
二、精选典型例、习题, 彰显数学建模过程
中学中的数学建模主要是要控制在“简单应用”和“部分复杂”这二者结合的水平上.在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将一些难度不大的题, 提供给学生一些数学建模的体验, 和他们一起完成数学化的过程.下面以实验教材 (苏科版七年级、八年级) 为例.
【例1】用乘法公式计算 (x+4) 3.
分析: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算式, 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算式是要求三个 (x+4) 相乘, 那么由于只学过二次方程, 可以把式子转换成 (x+4) 2 (x+4) 进行计算, 然后套用公式 (a+b) 2=a2+2ab+b2.在计算过程中, 须注意算数的正确.
此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灵活运用, 更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更谨慎细心.
【例2】某报社要招聘一名记者, 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三项素质测试, 成绩如下表.
(1) 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 你选谁? (小丽被录取)
(2) 根据实际需要, 报社给出了选人标准, 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三项测试得分按5∶2∶3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 那么谁将会被录取? (小亮被录取)
(3) 如果按3∶2∶5的比例计算, 谁会被录取? (小明被录取)
分析: (1)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出结果.
(2) (3) 将每个人的三项成绩分别乘以相应的比例再除以比例的和计算出结果, 再相比较结果大小得出答案.解析略.
(2) (3) 问就是“加权平均数”的典型例题.通过以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作为例题, 让学生了解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能够正确辨别两者.从模型应用角度来说, 假设再多出两位应聘者或者改变了比例, 又该怎样去算呢?
三、概述结合实际后的趣味数学模型
初中数学应实施分层教学 篇3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分层的标准
1.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多项式乘多项式”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多项式相乘法则的过程,理解法则。
(2)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使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较高教学目标:
(1)熟练的掌握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熟练的应用法则。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4.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
初中数学竞赛方案 篇4
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特长,让一些资质聪慧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煅炼。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体验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安排
1、负责人:xx。
2、时间:20XX年3月13日中午12:30―13:30。
3、考试地点:旧梯教。
4、参赛对象:七年级每班选拔5名学生参加竞赛。
三、命题要求
命题力求多样新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本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四、奖励办法
设立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进行表彰、奖励。
五、注意事项
1、参赛学生应准时到位,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出现者视为主动弃权;
2、组织人员要做好学生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活动有序、顺利进行;
初中数学实施方案 篇5
研 究 方 案
温江区和盛中学校 数学组 执笔人:范才芬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近几年又有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城关学校就读,并且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导致我校现在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欠佳。
2、现行新教材内容简练、抽象,我校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适应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的生成过程,致使学生的预习与复习低效。
3、由于学情的迅速变化和教改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和教学行为。避免以往教研中“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工作中不用”的现象。这种现状让师生苦不堪言,既无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也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改变现状,科学地编制导学案,使之与教材更好的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数学组依托区上提出的“三清”课堂研究,拟提出我校校本教研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本课题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教学;同时最大限度的使“课标——教材——学生活动”有机融合,使“教——学——评”达到一致性。
2、“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向前迈进。“导学案的有效设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明确地进行教学分层,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层次学生指导,因材施“助”、因材施“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策略的改进。
3、在课程标准实施与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为课堂增效:(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数学水平不高的现状,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认识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索,总结一套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对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探索,总结出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结构,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增强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4)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为所以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使得基础知识课内达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本导学案是经教师共同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优化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案。
2、本导学案力图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以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和实施为主要内容。
4、有效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素养,并促进教师发展。
5、本方案在三年实施过程中,将不断收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使用经验。并在教师中定期交流,订正错误,在以后的使用中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实施本导学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导学案设计的策略研究
1、研究有效导学案的基本环节。什么样的环节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什么样的环节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什么样的环节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环节才能达到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等)的需求?
2、研究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有效导学案实施的策略研究
1、教师如何实施更有效。
2、学生如何使用更有效。
五、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1、研究方式
(1)学习:相关资料学习,优秀视频学习。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3)以集体备课、赛课促研究。
2、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2)案例分析法
(3)经验总结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方案,改进操作方法、手段。
(4)调查、比较法
切实调查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控。
(5)文献研究法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准备结题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周期三年(2014年9月——2017年11月)。
(一)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1、学习新课程理论及有关该课题方面的理论。
2、进行现状调查,组内充分研讨,制定实施方案。
3、将准备阶段的各种资料归拢建档。(二)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7年7月)
1、按照“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进行实施。
2、研究解决当前“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撰写心得体会及经验论文,并做好每一阶段的实验论证小结工作。
(三)准备结题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综合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四)成果总结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做好研究资料分类归档,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七、研究的预期目标
1、探求总结出实施“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模式,赋予“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导学案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为主动学好数学形成优良的思维个性品质。
3、通过有效导学案的使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再学习能力。
4、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 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5、挖掘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立足于实际,探索、创造有效导学案。
6、通过实验实践,培养一支精通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
八、课题研究组织保障
(一)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牟德远(校长);
课题分管:张兵(副校长)郭琼英(教科室主任)课题负责人:范才芬
2、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组 长:
范才芬 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研究方案、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课题结题工作。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副组长: 杜祥萍 中学高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策划和组织本年级组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王树成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策划和组织本年级组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王颖娟
中学二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策划和组织本年级组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研究人员:
季国强
中学高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钟兆清 中学高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张祥松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吕兵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杨鹏 中学一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陈延清 中学二级教师 温江区和盛中学 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及课题的具体实施研究。
(二)保障条件
1、我校一直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2、学校有《数学周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江苏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报》等大量与时俱进的教育杂志,这为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研究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捷,此外,网络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3、在研究的时间上,我计划用三年的时间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在此期间,保证有较多的可以用来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减少其他工作和事务上的时间和精力支出,对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进行给予时间保证。
4、学校保证实验所需的经费。如:专业理论书籍的购买、专家讲座、教师论文评比、公开课展示、外出参观等。
初中数学培优方案 篇6
一、培优补差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越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数学学业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培优补差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数学培优补差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课外辅导为有效补充,对成绩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针对性指导,让他们成绩更优秀,专长得发展,对学习有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业得以进步。重视培优补差不但能促使优生数学素养提升,差生学习兴趣、能力提高,还能促使教师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后进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单元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培优对象:
孙元奇、凌巧、李英凯、曾晴、查宇航、刚亚鹏、刘恩赐、邓键、詹雅轲、王孟媛、马彦冰
四、补差对象:
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措施,方法
课程改革背景下, 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 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 从而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 伴随新课程实施,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一直在思索怎样的 “教” 最有价值; 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 对如何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一定要精心备课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 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重点难点有哪些, 怎么突破, 只有了然于胸, 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 效率自然高。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理解, 而初中学生往往直观思维运用较多, 教师可在教学中多举一些事例, 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如把手电筒发出的光线理解为射线。再如, 讲 “数轴”的概念时, 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 (1) 度量的起点; (2) 度量的单位; (3) 明确的增减方向, 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 学生容易理解,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1. 激发学习兴趣前提
叶圣陶先生指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才可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才得以体现。所以,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就设计了一个猜字谜游戏, 给出 “中”“田”“回”的左边, 让学生猜是什么字, 学生很感兴趣, 都积极发言, 之后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字谜让同桌猜, 学生的兴致都很高, 游戏结束, 提问学生这些字都有什么规律,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引出新课。又如, 讲授 “线段的黄金分割” 时, 介绍了人体中有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 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 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 使学生大开眼界, 学习兴趣倍增。还有适当引入一些故事、史实, 把课讲得富有趣味,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讲坐标系时先讲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 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坐标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数学情境, 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 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 学生参与是重要途径
新课标要求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 让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探究。教师只是以 “合作者” 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创设各种机会, 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如对于一些工作量大的学习活动, 我一般把学生分成8 人的学习小组, 并指定组长, 职责是组织本组活动秩序, 对组员进行分工, 明确每人的任务, 收集活动的结果。我们曾进行过几次这样的实践活动, 如摸小球的试验、抛掷硬币的试验等, 试验时, 每8 人分一组, 在组长的认真组织下, 进行分工合作, 有的负责抛掷, 有的负责做记录, 并且每组成员又按要求在黑板上汇总, 全班再利用试验数据进行计算, 求出试验频率, 从而估计出概率, 效果比较好。
三、要优化评价方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方式应多元化。我在教学中总是尽量避免对学生不完善、不正确的回答说 “不”, 而是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如想想看, 这个题目应该怎么做?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继续努力, 你能行, 等等; 对表现突出或回答有独创性的同学, 则用 “某某方法”来命名, 使之得到很大的鼓励。久而久之, 学生的表现欲望强了, 敢说敢做敢表达了, 课堂上充满了探索、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自我评价,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的堂上练习除教师批改一部分外, 可让学生自行对答案。学生自己批改时, 正确的要求用红笔打勾 “√”, 出错的每一小题都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不会的知识可以通过小组内 “议一议” 解决。出错的每一小题, 都要求在题目旁边写出错误原因分析或解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平时的练习中可设计如下表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自我评价、小结。
初中数学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 篇8
一、做好分组教学准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数学分组教学时,首先需要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相互督促。在分组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家庭环境、兴趣特长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组。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每组总体实力相当,以保证公平;②建立民主制度,规范学生行为;③提高评价透明度,学生互相监督;④强化奖励机制,构建小组或个人奖,在期中与期末予以适当奖励。
其次,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小组凝聚力。通过分组及实施奖励机制,可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中等生若想超过优秀生,差等生若想超过中等生均是较难的,这就易于形成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应重视小组整体成绩。换而言之,本组的优秀生应与其他小组的优秀生竞争,本组中等生与其他小组中等生竞争,而差等生则和差等生比较,这样学生才有更接近的学习目标,唤起学生学习动机与动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其为本组成绩而努力,从而提高小组凝聚力。
另外,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组员感情。在小组评比中,考查的是集体成绩,不能只是一两名组员学习成绩好,每位组员均应努力,以战胜对手。在学习过程中,优秀生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差生也有着其闪光点,可为本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可激发中等生与差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同时,教师需要强化学生责任感,使其意识到学习是个人之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展开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可用某些需要合作才可完成的生活实例,使其自我实践,学会自我认识,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从而积极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组员感情。
二、有效开展分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做好分组准备后,教师在课堂上则可灵活而有序地进行分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注意教师引导。在分组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在新知学习时,教师对学生须予以适当指导,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并呈现相关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一篱笆长60m,将其围成一矩形场地,①如果矩形长是10米,其面积是多少?②如果矩形长是15米或20米时,其面积分别为多少?③若矩形长为L,其面积是S,请写出L与S之间的关系式,它们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于是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中。
第二,把握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设计阶梯式教学目标,在提出任务后,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发现与探究问题,得到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铺垫。基于学生自主探究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轮流提问方式,组员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组长总结问题,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而后组长归纳出组内难以处理的难题,以便组际交流与解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须要巡视指导,适时点拨与提示,让学生自主释疑解惑,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如学习《图形的相似》时,教师可提出问题:①△ABC放大后可得到△A1B1C1,这两个图形相似吗?其对应角、对应比有何关系?说明理由。②你们是否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相似正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第三,加强组际交流。当组内交流后,则可展开组际讨论。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小组交流较为成熟的一组阐述本组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后其他小组加以评价、质疑与补充,接着依次进行。这样,让学生在组际讨论中,加深对知识与问题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须要适时指导、释疑、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
第四,注意练习评定。当知识教学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内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提前精设习题,由内容的不同侧面与层次来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如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教师可设计达标检测题、变式题、思考题、创新题等。学生可单独完成达标检测题、变式题,然后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创新题等,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同时,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生自评、生生与师生互评等,以解决课堂练习,实现快速反馈,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篇9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也是教学上的困惑。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已经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 分层教学 ” 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 , 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 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 , 作业布置层次化 , 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 , 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 “ 东西 ” 可吃 , 可消化 , 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分层,非局限于对学生静态学习状态的划分,而是蕴含着如上述诠释的发展生成过程。
二、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教学中可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采取自愿和老师及家长意见相结合的原则,将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如金牌组,银牌组,铜牌组。这样学生无论在哪一个组都有学习目标。同时一定时间后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本人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2、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尝试分层教学的实施,重要的一条是要优化师生关系。要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和睦相处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课堂尝试分层教学不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差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的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但在班级中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又受到乡村环境以及家庭中家长的小农意识的影响,个性明显,性格倔强,对老师的善意的劝告起逆反心理,甚至少数学生听之任之,对学习不抱任何希望,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因而不愿接受低层次教学,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有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布置作业,有 “ 多多益善 ” 的错误道理,也不愿做分层次的作业,不了解底子薄资质差的学生的痛苦心理,强其所不能。
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不利心理因素,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启发学生的觉悟,使其明白学习的目的性,不要做分数的 “ 奴隶 ”,要懂得分数仅是检验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尺子,成绩不是长久的,要争做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性,不是教完为止,而是使得学生搞懂,会用这些知识能解题,要注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要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同时课堂中师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因此积极创设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民主教学的作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很用功,但成绩不甚理想的同学,不要采取当场批评、挖苦,而是十分尊重他们,帮助寻找解决办法,使之有事半功倍的感觉。有时一时回答不出问题,进行适当提醒,实在回答不出的,也要请他们坐下,寻求其他同学帮助,以免难堪。而且对肯动脑筋、又立意新颖或构思奇特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倒,必须先肯定他们的某些观点,并有针对地进行诱导;同时对 “ 多动症 ” 的学生老师要利用体育课活动和文体课时,与他们一起玩,尤其对喜爱足球、篮球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灌输如何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玩耍,如:投篮时,球的路线是抛物线,应怎样掌握力度和弧线在不同地点才能经常投进篮框中,使之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经常主动、真诚地征询学生意见,或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如实地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不足,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作出承诺,并在行动中有所改进,只要长期坚持老师的民主作风,不断培养师生的融洽感情,从而进一步优化教与学的环境。
3、分层后对学生的主体要求
①A层次: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主体精神,具有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严谨思维和灵活的头脑。
②B层次:能自觉学习和有一定的读书能力,能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③C层次:能坚持努力学习,上课用心听讲,能进行一些基本运算,能掌握一些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教学知识。
4、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5、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控制教学的难度和进度。如《相似三角形判
定定理一》的教学中,对C层次的同学我仅要求他们记住“定理一”并了解“定理一”的证明思路,会运用“定理一”进行简单证明,会证明例1,能对例1理解记忆。对B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C层次的问题外,对B层次的学生还要求能运用“定理一”及“例1”进行简单的比例式或等积式的证明。对A层次的学生除了达到以上要求外,还要求自己分析证明“判定定理一”,并且对A层次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强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层次同学有了符合其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因此学生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课外抄作业的不良现象。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篇10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学生非常活跃,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在学生活动中,存在好学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由于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好动爱玩,活动一展开,学生就纷纷动起来,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然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借此玩上一阵,活动的实效性不大或根本没有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确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作为本学研究实施的课题,为此我们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二、教研活动目标
研讨的目标,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组织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二是积累经验,就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由本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三是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五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围绕主题展示课堂教学。2.围绕活动主题,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参会教师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进行研讨。
3.学科教研员归纳总结,提出今后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小专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实践——专题研讨——后续网络教研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相互研讨,相互评价,从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专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1.深入调研 确立主题
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学科教学信息,广泛争取一线教师意见,倾听学科教师心声,确定教研主题。
2.确定讲课教师 指导备课
活动主题在认真听取教研组的意见后,再经过听课筛选确定研讨会上的讲课人员,明确本次研讨会的相关要求,着重落实课堂教学要突出训练的主题,确保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课堂教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研讨会的质量。
3.突出主题 集中研讨
为了避免研讨流于形式,突出实效性,根据展示课,结合会议主题,反思学科教学,展示课结束后,先由讲课教师进行简单说课,参会教师再以“假如我上这节课”为话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互动研讨。
4.归纳总结 强化指导 学科教研员是研讨会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研讨课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组织参会教师围绕活动主题,展开颇具实效性的研讨,最后教研员要归纳总结学科教师的意见。结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以及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围绕会议主题,对今后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使参会教师带着问题来,载着收获归。
五、参加人员:
教研组成员必须参加,任课教师尽量参加。
六、具体要求:
1.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按要求提前选好听课教师,准时参会。2.参会教师必须提前熟悉与主题有关的教材内容,保证带着问题听课、研讨。
3.听课教师要及时写出评课讲稿。
六、活动内容 及 时间安排
1.介绍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的背景、目的 2.课堂教学(现场展示课)3.教学设想、反思
4、结合展示课进行专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围绕专题议课
(1).如何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2).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活动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探讨提炼出策略、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的數学思想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的关键,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加成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够锻炼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探究到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选择教学方式之前首先应该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由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学会主动地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流分享思考的结果,通过思考的过程发现问题,或者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产生更好的思路,这些都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还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也就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观察学生的心理,尽可能地提高自身教学方式的幽默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主动的融入教师的教学中后,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就会更加的配合,经过长期的实施,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开展每一种方式的教学之前,一定要培养好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最大可能的让学生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做好小组学习的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与其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知识,不仅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安排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时间,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在课下的时候要对需要学习的问题和知识有熟悉的掌握,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才能够找到自己认识的误区,或者分享自己的最优思路。准备工作还包括学生能够在课下学会思考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还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非常的重要,只有在课下充分的预习和思考,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顺利,从而也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课上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尽可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进行课前的准备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既要做好备课,同时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三、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但是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数学水平有高有低,而且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方面也是不同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长处,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的性格和喜好,这样才能够确保分组的合理性,而且要让每一组的水平相当,让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进行合作,这才能够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学习是没有办法取得进步的,所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又应该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每一个小组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好每个小组的优势,让他们在竞争中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班级成员共同进步。竞争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竞争能力强的人才,既要学会合作,又应该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每一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究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成熟,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中学,2014(5).
【初中数学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节活动方案12-05
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方案11-02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有效备课08-26
初中初中数学09-29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07-06
数学应用题初中数学08-14
初中数学05-30
初中几何数学07-19
教师初中数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