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精选8篇)
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 篇1
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
当前,“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我们与时俱进,推进了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此期间,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观摩课和示范课,提高了教师认识水平。而且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我认为最难的是备课和实行小组合作。
精心设计好每一份高质量导学案,这是取得良好课堂效益的前提。坚决杜绝粗制滥造,随意从网上下载而不加任何思考和提炼,亦或是任务式地敷衍一下就完成导学案制作的行为。
备课这一环节包括教师备课、编制导学案和学生预习。教师备课重点突出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把导学案备精做细,通过导学案更能体现整个高效课堂的流程,知道每个步骤要让学生做什么,教师做什么。在导学案编写中,我们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到每个环节学生的参与率、学生的发言概率、学生知识点的达标率,而不是简单的把教案上的东西复制、粘贴到导学案上,它确实需要我们狠下一番功夫。
针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导学案设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①课标导航(解读——中考命题的出发点和依据);
②自主学与练的模块;
③疑难解答(师生互动、精讲点拨——这是隐性的,导学案文本形式上不能体现出来,属于在课堂教学流程环节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旨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部分);
④巩固提高(如当堂背诵与抽背、精选习题呈现本课重要知识点等方式)。
备教材容易备学生难。
对于分组教学,现在还是处于试验阶段,摸索时期,在平日教学中往往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惑,最突出的就是时间的掌控问题。以前教学时,我也尝试着最大限度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可总不行,一放手,学生的思路就不受控制了,什么五花八门的问题也出来了。而且自学、交流展示太费时间。
1.学习小组的划分。按三个层次组成5—6人的学习小组,以前后排为宜,指定两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全组学习的组织和检测,教师负责各组长的学习和检测。
(1)每小组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即A、B、C 6人组成,A为基础好反映快成绩
拨尖的学生;B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学生;C是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长
一般由学习能力较强的A担任,可称为“教师助理”,学生的座位是三人一排,前
后两排为一组。
(2)、组成成员间要两两结为对子,对子之间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更是监督者。
一般都把c分开。如上课开小差、说话、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等都由对手解决。
(3)、组间要充满竞争,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教师要采用
多种方式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并做好即时评价。因为评价是武
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A能把B、C级的同学都教会。
(4)、教师通过询问小组长来掌握小组的学情。为防止小组长作弊,教师要抽样检查。
所以,小组长作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优劣。
总之,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立、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官教兵,兵教官,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
2.学生预习设计。教师为学生安排十分钟预习内容,提纲式,不宜过细,而且要与自学指
导相衔接。大预习浏览一章的内容,只做了解,时间自主安排;中预习浏览一周内要讲的内容,标出重点,时间用周六、周日时间,教师给出该章知识网络填空,初步了解本章知识结构;小预习阅读下一节要讲的内容,时间为上课前一天,由教师提出预习提纲,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并结合课本解决基础知识;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带入学习小组,以便于第二天上课时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记录不会的内容;各小组长汇总预习记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四、加强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一内容。这样既能检测学生当堂的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平时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认真复习,去自主探索„„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学生牢固记住那些基本知识点(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堂课至少要留足10分钟让学生及时巩固,坚持先巩固后练习的原则。练习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确定,可用抽背方式或精选习题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手段,如呈现精选的一些史料或者巩固习题。为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把握学生当堂掌握的程度,可通过学习小组组内互评、教师精评方式来实现。
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 篇2
关键词:提高,教师素质,推进,高效课堂
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工作逐步深入, 多媒体已经进入到每一间教室, 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设备支持。那么,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如何提升自我素质, 积极推进高效课堂, 是目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迫在眉睫的问题。在高效课堂改革中, “效”很重要。这个“效”, 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 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 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产生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锻造各方面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丰富的情感, 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努力践行, 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全英教学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认为老师要系统化、规范化地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可供学生听音、模仿、实践的听力材料。通过特定的句子, 教师用正确的朗读, 引导学生感悟、模仿、实践, 在训练过程中判断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朗读习惯。在我的教学实践和外出学习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全英教学有的老师运用娴熟, 把握课堂游刃有余;有的老师为了观摩课才采用全英教学, 磕磕绊绊, 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在外出学习时, 有个例子印象非常深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遇到“stole”这个生词。stole这个词在小学英语中作为过去式没有出现, 甚至动词原形也没有出现, 但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 怎么办?印象中这位老师非常有耐心, 通过和一个学生的表演偷钱包 (stole a purse) , 让全体学生明白了这个词的意义。通过观摩这节课, 我感到, 只要老师多学习、多实践, 就一定会具备自己的教学智慧, 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全英教学并不费时、费力, 相反, 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增加一定的魅力。
二、努力实现语言教学的实践、运用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一定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实践, 才有学习的实际价值, 老师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运用英语。
1.谈及学习熟悉的东西, 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到当天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然后逐步深入, 引入新单词、句子。例如:每天都可以通过问候、天气、时间、兴趣爱好、职业、家庭等为新课做准备, 既锻炼孩子的听力、口语, 又复习了所学知识点, 何乐而不为呢?
2.通过歌曲、chant、let’s do等学生喜闻乐见、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运用。既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巩固所学知识, 使学生保持长久的热爱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3.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人、事、物带入到课堂教学中, 利用不同年龄段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影视明星、歌星等带入到课堂, 谈及这些人或物, 孩子们的听力水平和理解力会有质的提高, 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将达到或超过教师的期望值。孩子们将会更加喜欢这样与时俱进的老师。
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要求小学英语课堂必须生动、活泼, 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让课堂充满活力、趣味性, 并且学生喜欢这个老师, 才会喜欢这门课。“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老师, 我们需要经历多少磨炼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达到有效、高效?作为一名教师, 就应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 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激发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勤”: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研修教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各级各类英语教学观摩活动等等, 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所学、所思、所得, 及思想碰撞所产生的智慧的火花, 及时记录下来,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 逐步积累, 积极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反思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 以及自己在失误时总结的经验, 慢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同时, 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 努力做到“课堂三勤”:勤用眼睛观察学生是否都在用心听讲, 是否听得懂;勤用耳朵聆听学生朗读、回答问题时发音是否正确;勤用心分析学生, 是否对所学知识能够朗读、背诵, 能否灵活运用。老师做到了“课堂三勤”就能抓住每个孩子的注意力, 课堂的高效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网络时代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这个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多搜寻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素材, 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 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当老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 孩子们会更喜欢英语, 他们的成绩也会突飞猛进。当然, 这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课堂教学呼唤高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多么希望教师教的生动有效, 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让我们在“高效教学”理念指引下, 探索、实践、反思、创新,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让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永恒的教育追求!
参考文献
[1]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 2008.
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 篇3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同课异构公开课的评比活动,深感滥用讨论、无端合作的现象在有些课堂上已经成灾,很有必要纠正一下。
一、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的表现
1没有疑问却滥用讨论
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上的是诗歌鉴赏复习的习题课,教师课堂上主要讲解作业。在分析一首诗歌的时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对诗句中的表达技巧回答得不太流利,而事实上当时坐着的学生中已经有好几个准确说出了答案。但教师对这些正确的声音听而不闻,依然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大家看看都有哪些表达技巧?结果是学生叽叽喳喳交谈了一番。答案自然超不过之前几个学生的见解。
教师在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时先不要去开导他;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美表达出来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学生群体中仅仅一两个人对某个问题不敏感,而不是全不懂,这种情况下根本无需讨论。教师此时应该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对学生迟疑之处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何必要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呢。
2有讨论却无呈现机会
有位教师分析诗歌《塞鸿秋·浔阳即景》,学生对“淮山数点青如淀”一句的表达技巧有疑惑,有的说用了比喻手法,有的说没有,还有的说是用了夸张手法。教师就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争论很热烈,不知不觉间就快下课了,教师一看势头不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迅速终止学生的讨论,自己亲自上马,直接分析,把一帮急切地要发言的学生晾在一边。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学生讨论的热情一定会消散。
3讨论不能契合问题的关键处
有位教师在讲解贾岛的《雪晴晚望》一诗时,分析:“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教师没有直接讲解问题,而是先投影出一个学生的答案——诗人写自己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看到云朵、樵夫、夕阳,听到寺院的钟声,有听觉有视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孤苦——让大家讨论点评。
然后学生就看着答案大加讨论,几分钟后,教师让各小组起来点评。于是有学生说:“还看到了山峰和野草,他没有写出来。”有学生说:“还用了白描手法,他没有写出来。”还有学生说:“他对诗人的情感把握不准确。”
大家都能看出来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期望差距甚远。但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恰恰就出在教师身上: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下该生的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错位关系。学生的思维跑野马是因为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二、课堂讨论不恰当的根源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动起来,但怎么动,往哪个方向行动,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以上种种课堂讨论不能让人满意,其实都与教师有关。
1教师不理解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何时需要讨论?应该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尚不够深入,对问题的理解多样并且对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就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当学生在自己坚持的路子上走得更加远了,问题暴露得更加彻底了,理由想得更加充分了,达到“愤”“悱”交加的时候,学生进行想法的呈现,教师再做适当的指导,这样的讨论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是必要的。无疑而讨论,对概念名词、识记成分比较多的内容进行讨论,是无价值的讨论,没有必要。
2教师不能驾驭讨论的过程
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塞鸿秋·浔阳即景》的手法技巧时,也走下讲台,东转转,西转转,偶尔也去听听学生讨论了什么。课后交流时他说:当时看看时间不多了,头脑中就想着怎样迅速结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内容已经听不进去了。这就是教师在讨论时间的把握上出了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死抱住教案不放,对讨论中生成的新问题视而不见,结果是讨论后学生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平行发展,不能形成碰撞交汇。
3教师不能高屋建瓴地总结
学生讨论后,必然会呈现自己的思考,这时候教师就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或者准确点出学生答案中的问题,以四两而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迅速走出错误的泥沼。如果在课堂讨论时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该用精简的话点明该答案的关键所在,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
三、开展课堂讨论的关键
恰当开展课堂讨论,要在如何布置讨论话题、把握讨论进度,怎样总结等方面下功夫。
1讨论话题要合适
课堂讨论话题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因时、因材施论。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学生事前对话题经过了一定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体会和感悟,才会有与组员交流和讨论的基础,发言才会踊跃而切题。也正是有了思考的储备,才讨论得深入,才能达到认识的趋同。教师要精心、合理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一般来说,概念性和记忆性的学习内容简单易懂,没有讨论意义和价值。而那些属于比较玄而难懂、不大好处理的问题,也不应设计讨论。话题的设计应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讨论,新知识、新观点也就不断涌现和迸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
2主动介入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成败的关键就是教师如何去“导”。讨论不只是学生参与,教师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投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介入进去,要注意观察与辨别:哪个小组的嗓门最大,争论最激烈。这表明这一组里形成了对立性比较强的观点,思考比较深入了,可以拿出来展示。哪个小组的学生面有难色了?那说明这个小组集体陷入了困境,需要教师去点拨一下,推动讨论的继续进行。哪个小组讨论不热烈甚至没有什么交谈?那说明这个小组的学生比较被动,需要去弄清楚原因。教师在主动介入各个小组讨论时,要把学生的想法及时与自己的预设进行碰撞,提前构思好应对策略,甚至修改自己的课前预设内容。
3课堂讨论不应过度
讨论过度,一是会影响教学进度,有的课堂讨论,学生对问题已有了正确理解,但教师听而不闻,依然安排讨论。二是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兴趣,有的教师把不需要讨论的内容也搬出来,学生哪里还有获得新知识的乐趣?课堂上的讨论,应根据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需要讨论则讨论,切忌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刻意安排讨论的做法。
总之,讨论问题是为了深入思考问题,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答案。教师要把握课堂讨论的度,精心设计课堂讨论问题,积极指导和参与学生的讨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上,放在易混淆处。这样的讨论,才是恰如其分的课堂讨论,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高效的课堂。
学校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导学议练”教学思想,全面实施“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的改革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平等的人、发展的人,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班级等关键点和细节上下功夫,继续加大中学生组织化学习的推进力度,让学生的激情和潜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释放出来,使“人人组织学”的目标和要求得以更大程度地贯彻落实。
二、总体目标
在“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统领下,以强化管理为核心内容,全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突出“学”的地位与价值,统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愉悦性和发展性,全面提高中学生组织化学习水平,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以全面落实,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三、基本任务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石。牢固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组织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并完善“导生制”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导学议练”为基本模式,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拓展”三个步骤,结合组织化学习策略的推进,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在动态、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焕发生命的活力。继续完善课堂研究机制,通过科学有效、多角度的课堂观察,促进听课、评课、推课、赛课的实用性教学特色的逐步形成。
2、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立足学校资源,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大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学校课程建设有序推进。在全校进一步推广并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模式,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打造为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专题项目,使校本课程开发与组织化学习实践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我校的教育理念,基本形成合理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学生评价、班级评价及教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完成质量,并且转化为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家长都来关注课堂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品质的提升。
4、推行学科教学改革
深化语文“定向”教学改革,研究语文“定向”、“定标”、“定型”、“定量”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索、实验、总结、提纯英语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巩固科研成果,丰富组织化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5、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套自我管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稳定而强干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先锋和桥梁作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策划、组织和亲身感受,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6、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培养问题意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一方面教学内容应呈现出一种造成问题的情境、说法、事例,明确需要解决的、有疑惑的任务,穿插一些联系实际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行动、去探究。还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问”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逐渐学会“于无疑处生疑”的本领。
(2)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组织化学习并不是学生消极地“听、记、背”的过程,而是有组织的主动探究过程。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探究,人人开展探究,形成一种探究的氛围。探究注重知识的综合,注重创造性的劳动,注重否定和批判,注重借鉴与超越。一题多解、一题多设,都是学生探究的展现。只有通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3)加强自主探究的指导。在组织化学习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导,当学生思维断裂时,帮助其搞好衔接;当学生思维堵塞时,帮助其疏通;当学生思维模糊时,及时的给以点拨;当学生思维散乱时,帮助其做好梳理;当学生思维火花出现时,则大胆给予鼓励。教师要为学生探究排除干扰、解决困难,使学生在组织化学习中乐于探究。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认知程度。
推进语文课改 实现课堂高效 篇5
——语文导学稿教学心得体会 陈金雨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11年9月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目标统摄的五环节导学”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稿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稿”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稿”,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稿”,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稿”,同学们依照“导学稿”中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堂研讨、交流,课内训练巩固,课后反思质疑,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课外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稿”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稿”的设计苦了少数骨干教师,解放了大部分老师,他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的劳动量陡然变得轻松。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稿”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稿”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稿”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师“满堂灌”,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稿”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预习导学学案”展开自主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完成哪些任务;研讨交流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稿”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展示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导学稿”的使用,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抢着展示自我的平台就此搭建,人人的风采得到彰显,个个能力得到锻炼。这样,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扎扎实实全面推进高效课堂 篇6
初中教研室
为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初中教研室制定2014年度工作重点工作如下:
一、积极谋划、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导学案
编写导学案,是初中教研室推进高效课堂的有力措施之一。我们将组织精干教师,以新课标和高效课堂为标准,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前提,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升学考试为导向,以案导学,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初中教研室将利用教师课余时间(必要时将利用寒假、暑假两个假期的时间)组织编写导学案。
2013寒假时间,将组织推进高效课堂带头人编写七、八两个年级下学期所有导学案。
201年暑假期间,组织推进高效课堂优秀教师编写七、八年级上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导学案,全方位、立体化地推进高效课堂。
二、新学年初举办研讨课、展示课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教研室将在新学年初,举办推进高效课堂研讨课、展示课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运用高效课堂的流程,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真正使学生成为“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实现“我会学”的根本转变,突破制约高效课堂的“教师观念不改变、教学方式不灵活、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思路不畅通、教学主体不突出”等重大问题。研讨课、展示课将在区片教研的基础上,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将在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举办全市性的、同学科的高效课堂展示课,保证我市初中学校高效课堂全面开花、全面结果。
三、2014年5月份举办教师高效课堂业务素质大赛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进而实现我市的初中教学水平大提高的根本保证。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为此,初中教研室将举办高效课堂业务素质大赛。大赛以务实、创新的原则,重点加强高效课堂的流程、教学教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推进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四、加强质量跟踪,注重信息反馈
为保证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初中教研室在新的学年,将重视高效课堂的质量跟踪检测。教研室将在2014年5月份和10月份,对高效课堂进行质量跟踪检测,以保证高效课堂进展情况的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树立并推广典型学校,初步形成具有遵化特色的样板学校,为建设成“遵化高效课堂模式”奠定信息追踪基础。
五、开展高效课堂星级学校评选活动
为调动我市初中学校推进高效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学年里,初中教研室将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开展高效课堂星级学校评选活动。活动以初中教研检查为重点,采取检查档案、推门听课、活动记分、年终总评的方式,对各学校进行星级奖励。对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进行表彰,并与年终学校考核挂钩。对不重视高效课堂推进活动的学校进行限期整改。
六、积极构建校长高效课堂论坛,打造高效课堂平台
新的一年,将是我市初中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很多热衷教研教改的学校、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此,我们初中教研室将在2014年4月份,举办校长高效课堂论坛,就各学校课堂成果进行展示、示范,为各校之间互相学习提供理想平台,从而形成一种互学、互比、互保、互进的课改氛围。
七、举办教师达标课评比活动
试论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篇7
高效课堂的理念我们接触的很多了, 有很多理念很超前, 很有鼓舞力。但高效课堂到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恐怕很多一线教师并不清楚。推进高效课堂必须实现以下四个转变:一是从单纯关注学生的知识目标, 转变为注重学生知识、人格、能力等的多元目标。在提高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 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学生的人格和能力。二是从接受式学习向体验式学习的转变。三是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四是注重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
总之,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课堂教学走向对话与合作。价值取向是以学论教即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 不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 而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制约, 自我发展”, 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 又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不要只停留在理念先行上
教育首先需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决问题, 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 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 可悲在理念过分泛滥。
(二) 不要只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强调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存在着片面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 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这一“看点”上。过分专注“教学技巧”的学习和模仿, 造成课堂教学讲形式, 走过场, 虚有其表, 不讲实效。当前, 某些公开课上出现的“教学表演化、教师演员化、课堂舞台化”的现象有泛滥的趋势, 像“主持人”形式的由教师讲解变为学生讲解;以辩论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过多的排练课本剧等是否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都值得商榷。我们的教师要善于透过纷繁的教学现象准确把握教学的本质, 而不是让某些使人眼花缭乱的浮华现象迷惑了双眼, 把这种不切实际的“浮华”, 当作青年教师的“样板”, 甚至对这些“华而不实”的课赞誉有加, 会给教学研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三) 不要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人说: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 一些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 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所以, 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 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自“开放”。放手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 放手就是“放生”。这些理论如果用于课堂教学的矫枉过正我们也许能理解。但逼着教师进行一种“大革命”“大跃进”式的推进, 使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成了“甩手掌柜的”, 忘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课堂效果就必然会适得其反。客观而论, 新课改给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 大家完全可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但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舍本逐末, 流于形式。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 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二) 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 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 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 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切从本本出发,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三)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 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 就马上要求其回答, 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 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 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 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 课堂组织松散, 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 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 这样, 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这是对新课标精神的曲解。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要减少“讲与听”, 增加“说与做”, 尝试“教与评”。
(四) 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充分利用好校讯通的通讯平台, 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 篇8
就基层学校而言,有条件的学校也设置了分学科的教学督导人员(通称督导员),意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这是很好的措施。关键是如何优化这股力量,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设置督导员的初衷,为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正能量。
本文针对如何优化中学教学督导员工作和提高督导员素质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督导员观课、议课的“视角”与“视点”
观课、议课,作课堂分析和评议,是中学教学督导员的中心工作。优化这项工作,要弄清“视角”与“视点”两个基本操作问题的内涵及症结所在。“视角”是指从哪几个角度切入,“视点”是指现阶段实施新课程应特别关注的那些具体问题,特别是操作的误区、盲区所呈现出的具体问题。
1.观课、议课切入的视角问题
课程和课堂教学评价的纲——三维目标,学法方面的六字诀——主动、合作、探究,教法方面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执教的原则性要求,这是新课改初始阶段基础教育界人所共知的三个观课、议课的视角。作为校本督导工作还要加一个视角,即教师职业基础能力状况,比如教学基本技能、学科素养、文化底蕴、教学艺术、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等体现得怎么样。
从以下视角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少。
在新学法的落实方面,现在的普遍做法与国外引进的新理念的具体要求迥异,以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或小组内的互助学习,代替“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这种对既定内涵的偷换应怎样看待,是有待专家们去研讨的事。我们中学督导员在这方面倒是应该多关注“过程”二字。三维目标里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合作与探究也是在让学生亲历“过程”,“过程”是贯穿教学活动的一根主轴,不经历“过程”便不会有“知识与能力”,便不会掌握方法进而从“学会”到“会学”,便不会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益与陶冶。“学法”的落实必然依托于“过程”,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和利用好这个“过程”,便是督导员工作的核心所在。另外,教法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但教师不可以在过程中“放羊”,也不可以用各种方式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知识框架里“打转转”。
现在有人提出要“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说这些话的人立言要慎重,督导员跟进也要慎重。比如,“无限放大自学”,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少,文化积淀也不多,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更多地自行实现新智、新能的建构?适当地自学并逐步加多一点自学活动是可以的,怎么去“无限放大自学”?
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授课者应该注意学生触及到的是真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还是在“伪命题”上和远离中心的话题上耗费时间。如果不认真过问和给予有效引导,听之任之,学生的探究研讨就会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倾向。强调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一次又一次地亲历“过程”,是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操作能力打基础,仅仅依靠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缺乏及时有效引领与点拨的小组讨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在这方面,教学督导员要看准问题,与同仁们切磋共进,在推进课改建构高效课堂过程中练就过硬本领。
建构高效课堂,还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基础能力,即教学基本功、学科素养、文化底蕴、教学艺术、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等。这些方面,普遍存在不少缺陷,如教师用字、教学语言、学科渗透及文化修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督导员要心中有数,观课、议课中要与教师同伴们共同反思,互相提醒,加紧修炼,共谋提高。
2.当前观课、议课的几个“视点”
不同的改革发展阶段,课堂教学会存在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不同的主要问题。在特定的阶段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观课、议课时应该特别关注的视点。
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多少问题。重难点内容,学生自学、小组学习都搞不清楚的内容,该讲多少就必须讲多少,以学生习得为准。总体上要严格落实让学生有动脑、动手,亲历过程的足够空间,但不分学科、不分每节课内容的实际,一律规定教师的“讲”不许超过10分钟或15分钟是错误的。讲多讲少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的积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督导员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准这些问题,与授课者共同反思和切磋后达成共识,共谋进步。
对“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的要求是否剑走偏锋。有人仍一丝不苟地“教”教材;有人随意增删教材文本内容,以此来体现“活用”教材。殊不知教材文本是专家团队严格按新课标编写的,用教材应该尊重教材,课标和教材试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作必要的修订,使用时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倡作一些灵活的处理是必要的,但要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后作出必要的调整,不可以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否定。
多媒体是否被用来作为满堂灌和挽救“闷课”的工具。教学不许满堂灌,有些教师就把讲课具体内容用字幕打出来,密密麻麻布满整个视频,因为内容多,学生和观课者还来不及读完,授课教师马上又切换,一次又一次,弄成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造成低效课堂和多方面的浪费。
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问题。这里面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1)认识偏执,认为模式束缚思想,一概予以否定;(2)建构的模式与实践模式的要求不当,违背教与学的认知规律;(3)在利用模式的过程中授课者组织、引领不力,模式所含核心元素不能体现,各环节的实践不出效益。
教学督导能做的事主要是与授课者共商学生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的培养和激励,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善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自觉地处于思维参与状态,要具体帮助和激励学生小组这个学习共同体内的优等生多发挥作用。
教学督导员的培养
教学督导员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只有他们自身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适应单位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他们在促进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深化课改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履行责任的质量,所以,教学督导员的培养提高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团队
教学督导团队这个教师队伍中的“特种兵”团队能量的发挥具有多重性,他们要优质地完成自身的教书育人任务,要在广大教师中起引领、推动作用,要为学校建构优势学科起骨干作用,因自身任务的驱使要努力使自己在学习和教学科研方面走在一般教师的前面,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地主动和有目的地与教师们沟通、互动。校领导要重视为他们的工作搭建平台,清除障碍,理顺机制,要教给工作方法,为他们坚定工作信心。
教学督导员自身的提高增添着学校发展的正能量。学校要为他们营造创新发展的空间,督导团队应有工作上定期反思、小结、内部交流的制度,应及时鼓励表彰,为他们不断增添动力,外出参观学习的活动应优先安排。
2.校领导要致力于唤醒、强化教学督导员的自觉自信,精心培育这支队伍
教学科研问题,督导员首当其冲,没有教学科研便没有优质教学,当然也谈不上优质地完成督导任务。可是一般都认为教学科研犹如“高难动作”,自己没能力、没信心去做。其实教学科研就是把教学反思、教学经验与体会等内容的同类项分别汇集起来,作出分析、归纳,给予升华,形成自己的见解,是在教学第一线发现问题,经充分实践和必要的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认知,最后带着一些理论依据把这个原创的认知表述出来,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中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并不要求有什么理论系统的建树和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的反复辩难。其实,做教学科研,教学督导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督导员经常带着任务观察、研究同事们的课堂操作情况,因而具有大量生动的课例和典型的细节素材,并且经常发现有价值的真问题。这些鲜活的题目和生动典型的素材等,是教育专家们想要获得而又难以获得的。学校常年为教师搭建理论学习与互动的平台,学科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又是教师生活常态。优化教学督导,推进高效课堂建构,是教学督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效课堂推进会发言稿】推荐阅读:
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师个人总结11-29
全县小学高效课堂现场推进会在城关小学召开10-04
中疃中心学校推进优质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6-13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6-16
高效课堂如何高效09-01
课堂改革高效课堂01-05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