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难在何处(共10篇)
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篇1
作文课难在何处 通钢二中
庄银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出可以说是最让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了。为什么当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是,我们孩子的作文却是越来越难了呢?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的开展为何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而苦恼。有的在感慨:语文难教,尤其难在作文!有的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写作水平越来越差!有的在惶恐:作文教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有的在呐喊:谁来救救语文教师!„„
作文教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主要出在我们教师自己!换言之,我们的情感态度、写作水平、教学方法决定着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不喜欢写作
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事情。于是教师怨声迭起: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你叫我们怎么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是学习中的三个渐变过程。学生喜不喜欢写作,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兴趣问题,首先源自学生对作文的“知”与“不知”。照理,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应该对作文的行文技巧有所了解,可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初中生对作文技巧一窍不通。平时作文大都是稀里糊涂、无可奈何地去写,心里既没有什么优劣标准,也不期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好评。学生在如此的心境中作文,其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教师对写作的喜好又如何呢?教师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它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真正喜欢写作的教师不过四分之一,75%以上的教师不喜欢写作或写作兴趣一般。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这是一种必然的因果。由此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本身不喜欢写作,又怎么能教出喜欢写作的学生?
教师不擅长写作
能者方可为师,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即便教师对写作没有特别的兴趣,但若勤于此道,擅长写作,依然可以引领学生艺海拾贝。令人遗憾的是,对自己的写作水平颇有自信、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较好的教师仅有10%。事实也正是如此,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擅长写作,能自觉练笔且小有成就的教师可谓少之又少。
语文教师不喜欢写作,也不擅长写作,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想想其它学科的教师,音乐教师不会唱歌?美术教师不会画画?体育教师不会打球?这可能吗?语文教师自身不擅长写作,却煞有介事地在教学生如何写作,这种纸上谈兵、岸上学游、自欺欺人的作文教学,不显得有点滑稽吗?说得轻松些是滑稽,说得严重些,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对此我们不能不感慨:以己之昏昏,又岂能让人昭昭?
强不知以为知,这是作文教学最大的败笔!
教师不会教写作
一、教学目标过高
如果要问教师,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一千个教师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至于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很多教师并不清楚。
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究竟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四个字:“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通顺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也不知为什么,“文从字顺”这个原本并不算太高的作文教学目标,到了语文教师那里却演变成了种种近于苛刻的要求,分解出一个个难以企及的目标。什么选材新颖、立意深远、结构精巧,什么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音绕梁,什么描写形象生动、刻画细腻传神,什么以情写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试想,这样的要求,初中生能做到吗?别说初中生,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明知学生无法做到,我们干嘛还给学生定那么多、那么高的目标呢?难怪学生越写越不会写作文,越写越怕写作文。
也许有的教师会不以为然,说:你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中考竞争那么激烈,单要求学生做到“文从字顺”就行了?
不错,中考竞争是很激烈,中考作文会同时考虑到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就不难发现,其实中考作文的最高要求也不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能真正做到“文从字顺”,已经属于上乘文章了。
语文教师人为地拔高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这不仅使教师、学生几乎永远享受不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也使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茫然而不知所措。
二、教学内容杂乱 “学习之法,在于循序渐进。”写作也不例外。
可我们的作文教学情形是怎样的呢?用“东一榔头西一镐子”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教师跟着本不科学的教材训练体系,要求学生一会写人、一会写事、一会写景;写人的方法还没掌握,又转到了写景;记叙文还没写好,又转到了议论文。一篇文章从审题到拟题,从开头到结尾,从过渡到照应,从题记到后记;从记叙、议论到描写、抒情;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从情节形象到遣词造句„„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而且,每一项都提出了诸多的要求,若干的示例,本指望学生能学得会、用得上,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真是“你不说我倒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
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错乱,既源于教材编排的杂乱无序,也源于教师心中没底。
我感觉,初中作文教学好像是在打“迷踪拳”,打来打去,结果,教师、学生都一同进入“迷宫”。
语文教师得向体育教师学习。体育课,一是有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每个学期、每个阶段都有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训练内容;二是每项训练都有可检测的目标,训练效果如何,教师、学生都很清楚,某一项不达标可以及时强化训练。这些,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无法比拟的。
三、教学方法独断
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位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收效呢?不说,教师们自然也心知肚明。
指导、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
作文指导的目的是什么?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欲望、提出写作要求。可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只完成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只有硬性要求,至于学生愿不愿写、会不会写却很少在意。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作文指导是失败的。
作文批改是教师耗时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收效最低的一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极大的反差呢?我们不妨回放一下作文批改的实况:
一、大权独揽。绝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己批改作文,很少把批改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可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这种独断专权式的批改。
二、不容置辩。教师的批改如同皇上的圣旨,无论褒贬,一旦下来,学生只能“谢主龙恩”。
三、惜墨如金。很多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都写得太简单、太笼统、太抽象,如“不具体”、“不生动”、“不真实”、“不恰当”、“跑题了”、“太平淡”等等,至于怎样才具体、怎样才生动、怎么才不跑题,学生不得而知。更有甚者,教师的评语只有一个分数或一个“阅”字。
四、求全责备。每次作文都对学生提出许许多多与当次作文训练重点有关或无关的要求,这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的通病,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无所适从。我曾经跟语文教师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这次作文训练的是如何写人,学生只要把人物的特征写出来了,哪怕还有错别字、错病句,你也不妨给他满分。可没有教师敢这样做。
作文讲评,应该是最精彩、最能触动学生也最受学生欢迎的。可调查结果显示,依然有近60%的学生觉得作文讲评对自己触动不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师太霸道,几乎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教师在自弹自唱、自讲自评,就连学生优秀习作的朗读也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殊不知学生真正喜欢完全由教师讲评的只有22%,近80%的学生喜欢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种形式的讲评。
也许我的一些观点有些偏激、一些言词过于尖锐,但我的用心绝非有意贬损我们原本当之不易的语文教师,提出是为了引起注意。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共同探讨初中作文到底应该怎么教。
小企业融资难在何处 篇2
与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密切相关的是小企业融资问题。无论是现有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还是广东等地一些金融创新、金融实验的改革,提出的核心观点都是为了更多地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更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之所以要考虑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是因为有很多民间资本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没有被引导到社会经济比较需要的领域,而这些领域可能还处于一种金融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其中一个代表性领域就是小企业。小企业融资难,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确实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誉度相对比较低,内部的管理可能不太完善,因此很难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二是可用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比较少。
三是缺乏信用增级平台。在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同样也难,但它有一些如担保、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种种方式给小企业融资增加信用等级水平。四是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有的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大银行、大金融机构。从根本上讲,大银行和大金融机构最优客户选择就是大企业。我一直觉得现在强调大型商业银行基于社会责任、基于满足国家政策需求来增加小企业融资是可以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缺了一环就是缺大量的小金融机构、大量的零售机构。
举手难,难在怕“显眼”作文 篇3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种,我暗暗下着决心。
“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临上课前,我又轻松地告诉自己。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沉。
几分钟后,老师问道:“哪位同学能读一下课文?”
教室里非常静,我的.心“突突”直跳。我偷偷地向四周看了看,悄悄地把左胳膊放到桌子上,见没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得低低的,但分明又觉得那么重。举起手,我又慌忙扫了一眼全班,我觉得举得这不是手,倒像一块巨大的怪石,真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搅得我心神不宁。
这时,老师的目光向我们这边投过来,我迅速地把手放下。我低下头,再也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老师没有叫我。我狠狠地望右臂上拧了一下:这只不争气的手,怎么就是举不起来呢?
易经到底难在哪里? 篇4
大家都说《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加上曾仕强与南怀瑾这些人的忽悠,更把《易经》搞得神奇的不得了。有个《易经》的小说,还把梅花易数写成有一个口诀的东西,更让人哭笑不得。万物唯心,其实只要你觉得它不神奇,它就不神奇。
首先我们看关于《易经》的书时,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先把它想得简单起来。大家会问,如果看不懂那些关于《易经》的书,怎么办?好办,不看。总有一本书你会看懂的。这不是我们的智商有问题,也不是《易经》太复杂,是出版人的问题。大家想一想那些算卦瞎子,人家一本书也不看,怎么就会懂《易经》,师傅怎么说,他怎么算。就这么简单。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在最早,只有“易”,没有“经”。“易”的意思有三层:1.变易。易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以日月生落、阴阳交合表现宇宙和人世的无穷变化;2.简易。即用最简单的概念去解释最复杂的世界;3.不易。变中有不变。《易经》的“经”则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六经》。
那么,在所有的这些之前,《易经》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用后来的包括孔子解释《易经》的文字来表达,《易经》原文里,其实只有 “吉、凶、悔、吝、厉、无咎”、“孚、志、尚、喜、庆”、“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见大人”等这样的核心词。由此不难看出,《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一部用于“算卦”的工具书。
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为“山东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写的贺信中曾说:“我有个建议: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本来是一部筮书。《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南宋大儒朱熹也说:“《易》乃卜筮之书。”康熙大帝在《周易折中》序言里也提到,“或有议论己见,渐至启后人之疑”。我们读的.书与见过的世面肯定不如以上这三个人,既然这三个人已经说《易经》是“算卦”的书了,我们姑且就认定它是本“算卦”的书,不必多疑。
我们做个简单的游戏。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中,谁来算卦?《洪范》说“选择建立卜筮的人,从而由他操作卜筮”,建立卜筮的人是“祭司”,他怎么建立“卜筮”的呢?肯定是从最神秘的地方寻找答案,烧龟甲、动物骨头等物,从其显示出的形状来分析,用以通天地、惬鬼神、定吉凶。他们将烧出来的形状分为“阴(一横)”“阳(两横)”,“八卦”就产生了。这个聪明的“祭司”确定了最初的游戏规则。
到了商朝末期,又有一个聪明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因为政治的原因被商纣王囚居里,没事干,每天看日出日落,看四季变化,心有所悟,将八卦“因而重之”,即通过重复组合,使每个卦由三个爻变成六个爻,推演而成六十四卦。这时候,商纣王还不放他出来,周文王趁闲于是就又给各个卦加了名字,排好顺序,每演一卦,就把自己演卦得出的结果写在上面,也就是所谓卦辞。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也是个聪明人,看了父亲写的卦辞,觉得还不够全面,就命令“祭司”将每次演出的卦记录下来汇编到一起。碰巧有个“祭司”也是个聪明人,觉得这三百八十四爻可以组织成一个规律,就对以前演过的所有卦以及最后的结果进行整理,这就形成了所谓爻辞。
“祭司”究竟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规律”肯定是从那个时候到现在都未产生变化的东西,说来也只能是“四季”与“天地”了。有了这个永恒不变的“规律”,以后的聪明人就完全可以将所有的事物变化都囊括进去了。
所以,简而言之,《易经》是一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书。
从孔子开始,这些聪明人分成了两派:易理与象数。依前理,我们肯定不如历史上这些聪明人聪明,也不如他们博学。那么我们就暂且放弃对易理的研究,从最初的“算卦”来看待《易经》,就简单了。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说:“未学易,先学筮。”让初学者从象数入手,先培养对《易经》的兴趣,再去研究易理,会更接近《易经》本质。
正本清源,还《易经》以本来的面目,我们发现,它实在是一本简单到极致的书,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经典。天、地、人,春、夏、秋、冬,这些人类生活中看似永恒不变的东西,其实始终处于运行变易之中。易理原来这么简单。
何处问多情作文 篇5
人,会长久吗?千里,果真能婵娟?此时,此事,古难全,何处问多情?坐在时光里临摹着,一个人的诗篇。
不知,不觉,流年偷换,若是只有冷漠,相守,又有什么意义?
茫茫然,此消彼长的情意,终究不过是一场水墨清欢,情何以堪?
任时光匆匆,任心情起伏,从未改变初衷,多情,应笑我,兀自做着千古幻梦不曾有恨,别是东风情味,沉香千年......
多少旧事,早已望尘莫及?那些风雨,还在岁月里泛滥,一句言语,仿佛都是奢侈?
流云的心事,又有谁知?或许,只有岁月里那些雨滴知晓。时光里行走着,多少人早已面目全非?
或许,只有将寂寞坐断,悲伤过尽,才可以重拾欢颜。
是不是苦涩都尝遍,才能看见春光?
那些惆怅,那些眷恋,洒满生命的夜空,冥冥之中,仿佛还在昨天,
一眼,醉了万水千山,又一眼,山河支离破碎。
人间,何处问多情?或许,有一些情感,只能在记忆里繁华,没落。
有一些想念,注定只能在灵魂里仰望,在指间融化。
那么,我愿从此在海底沉默,收藏时光的落瓣儿,直到把自己淹没,坦然回到生命的来处......
尘烟薄如蝉翼,始终无法捻破,我为我心,素描那一树隐约的桃红。
走了许多路,见过许多人,却无法不爱一个正当年的`人。
那些情感,一如既往,若问有多久,或许可以用生命的长度来问答。
心底的厚重,相见难,别亦难?何处问多情?水墨青花,一地风华,一江春水,一直汩汩东流去。
指尖风声朵朵,出水芙蓉,经筒轻转,重捻旧日念珠,跪拜佛前,日月涅盘,悄然等待一场因缘。
那些情感,泥土里扎根,轻触云水,仰望着岁月,一直互相致意,待春归。
梦里,不知身是客,梦外,庭院深几许?
那些无法锁住的风声,依旧在澎湃,两个生命,是否早已湮没于城市的灯火阑珊?
或许,遗憾最美,不去惊扰岁月的从容,那些涟漪终会氤氲着生命.....
美丽,逃不过时光的威严,经不起爱的折损,透彻的寂寞,在辽远的时空里呜咽。
那些曾经的花好月圆,或许,只是时光里的海市蜃楼罢了。
毕业生就业难在哪? 篇6
千篇 一律的简历让用人单位“大海捞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为3900多人,南京农业大学为3501人,南京工业大学为5700人……而与此对应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南京鼓楼医院招160名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这是现场200家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家,其它大多为接收30名左右。江苏顺悦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虽然从数量上看,供大于求,但是用人单位招人并不轻松。因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个人情况基本一致,学校评语也惊人地相似,用人单位难以筛选、取舍。应届毕业生绝大部分是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但希望他们能有一些培训经历,比如会看普通的图纸、会进行基本操作。“尤其是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民营企业,‘快速进入工作’十分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特长的毕业生特别受用人单位青睐。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钱龙从大三开始就进行机器人的设计和研究,他对未来的工作并不担心。因为同专业的师姐就是凭着在机器人研究方面的特长,被一家著名IT企业录用而成为当年进入该企业唯一一个本科学历的新人。
忽视实习,让毕业生难过面试关
南京鼓楼医院人事处负责人说,与一般单位不同,医院既是教学也是用人单位,最近几年,他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最后一年的驻院实习期间,要么频繁地出去找工作,要么复习考研,导致临床实践能力明显较低。医院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简历”介绍差异很大。建议学校要引导毕业生重视实习,并进行必要的跟踪考核。南京熊猫集团人事处许处长说,让学生在大四沉下心学习、实习,比较好的是企业和学校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落实工作的前提下,在学校就尽早进入课题研究。这种方向应是企业、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就业指导,应从进入大学开始
这几年,用人单位普遍的感受是,应届毕业生岗位期许太高,上手慢,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病急乱投医”,看着专业和岗位相似,就投简历,很多人上岗后才发现不合适,只能重新找工作。很多毕业生很优秀,但是求职屡屡受挫,是因为缺乏就业技巧,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比如本来专长是营销,但是“简历”重点说明的是自己的自动化专业背景。只要适当调整求职技巧,这些学生会迅速脱颖而出。南京农业大学就业指导老师说,毕业生就业指导从大三开始做,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学校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作为学生必修课。
关于作文素材何处觅 篇7
第一,提醒孩子多多留心身边的人、物和事等,也就是要注意观察生活,并以日记、周记的形式记下来。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多留心。这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小学生写文章,就是要他们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包括学校里的、家庭中的、邻里间的和社会上的,还有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家长、亲友、老师、同学等等,以及呈现在自己周围的种种景物,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
第二,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生活,并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现代生活是人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家长要引导和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同时也适当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活动,并让孩子准备一个写作素材记录本,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三言两语也可以。这样,既有益于培养孩子的思想性格、发展智力和体力,又能使孩子的生活更充实,为他们练习写作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
第三,培养孩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
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写读书笔记,把文中的好词佳句划下来,写作方法总结出来,选材的典型性归纳出来。其次看过影视作品或读过书、了解新闻时事后,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另外,也可以采用剪报这一有效的做法,剪贴好后在一旁写出自己的看法,表面观点,甚至是一幅漫画作品也可以写一写感想。
第四,积累成语、古诗词、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语言素材。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孩子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指导孩子把自己能理解的成语、古诗词、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语言材料一定范围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并做到熟记在心,在写作时可以随时引用。这种长期积累既能构建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一旦运用起来就能信手拈来,又能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有了素材并不等于作文就大功告成了,还应指导孩子积极思考,学会选材。这样孩子就不会为没有材料写作文而苦恼了。
人间何处无风景作文 篇8
夜已经很深了,黑蓝色的天幕上一颗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刚刚上完晚自习的高三学生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在黑漆漆的马路上穿梭,那一双双黯淡的眼睛中写满疲惫。巷口处一位老爷爷还在收着路边的小摊。一名学生骑着自行车进入小巷的瞬间,一盏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回过头一看,原来是老爷爷拿着一盏闪着微弱灯光的小电灯照亮道路。小巷口的灯光,黑夜的灯光,我想我永远忘不了这一道情的风景线。
二
“一、二、三、四,跟我一起滑。”又逢星期六,爷爷奶奶带着自己的一对无比可爱的孙子、孙女来到江滩上跟着老师学滑冰。孙子、孙女虽然还是脚法稚嫩,可是总算站得还稳。看着自己的宝贝们在不断成才,爷爷奶奶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骄傲,可是神色之中还是流露着担心。小心呀!孩子们,别摔胶了,爷爷奶奶真是为你们担心!
正在这里,只听得“嗵”的一声,两个孩子重重地摔在冰面上。顿时,他们的眼眶里闪着泪光。看着心肝宝贝摔得如此可怜,爷爷想去拉他们一把,可墙上的提示赫然映入眼帘:
亲爱的家长,希望您能放开手,让摔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
爷爷停住了脚步,示意孙子们自己站起来。
孩子们的自立,是一道亮丽而又充满无限爱的风景线。
三
“你过来一点,好!我要准备照相了!”摄影师指挥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武汉大学校门口合影留念,尽管天气炎热,每个人都满头大汗,可是对于即将离开的母校,对于即将分别的同学业,他们都是笑容满面。我想,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美好的未来,还有新的征程……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会站在其中,站在人生的第一个终点,也是人生的起点上,为自己加油!
后记
校园何处无风景作文 篇9
一进校园,就如同走进了一幅画卷,清秀挺拔的树木,尽情怒放的睡莲,怪石突兀的假山,展翅欲飞的白鹤,还有那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看!校园何处无风景?
校园之美
校园的美在于物。清晨,粉红的霞光轻吻着还在揉着惺忪睡眼的小草,昨夜的露珠缀在小草的.尖上,似一颗颗闪亮的宝石。待太阳升起后,睡莲也不再沉睡了,一个个都蓄足了力量,在荡漾的微波中尽情绽放,好似一位位美若天仙的少女,在鸟儿们那婉转的曲调中展示自己华美的舞姿。年轻的树木如一位位绅士,时而弯下腰,邀请微风作舞伴,时而又低下头,静静的沉思。
校园之美,是一处雅致的风景。
校园之趣
校园的趣在于事。看!在不远处的大操场上,一群女生正井然有序排队跳绳,女孩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甩绳中,又从另一端冲出,排在末尾,依次循环,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灵活地在绳间跳跃。篮球场上,一群热血男儿正在激烈的比拼着,男孩们机敏地奔跑于篮球场上,看,他运球、奔跑、躲开、扣球,“赢了!”一阵欢呼声在校园内荡漾,快乐的花儿在他们脸上绽放开来。
校园之趣,是一处灵动的风景。
校园之情
校园的情在于人。“啊!好烫呀!你发烧了?”“没,我没发烧。”她红着脸说道。“不行,我得告诉老师。”“别……”她的话还没说完,同桌已经离开了。不一会儿,同桌回来了,身后是老师,“来,你先趴会儿,我去给你父母打电话。”老师摸了摸她的头,有些担忧地嘀咕道:“怎么这么烫,唉!”她静静地趴在桌上,周围似乎也静得出奇,她犯愁了;今天怎么没听那几个捣蛋鬼的打闹声呢?她想想这一切,似乎明白了什么,泪水涌了出来。
校园之情,是一处感人的风景。
校园里,怡人的景,有趣的事,动人的情,构成了无数条美丽的风景线,校园处处皆风景!
何处风景如画作文 篇10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烈日洋洋。正当清晨的第一抹斜阳洒在山顶上时,我和父亲开始了期待已久的登山之旅。不尽人意的事是,直到正午的熊熊烈日照到了半山腰,我们的行程还不到整个路程的三分之二。仰望顶峰,一道道盘曲小路遮挡住了那如画风景。此时此刻,早上还清爽扑面的风在绕过了大半个山腰后急不可耐地刮向我的脸庞,留下的只是阵阵炙热。
一步又一步,我的双脚早已是又酸又痛,回想古有大诗人李白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我多想也惊叹一声:登山真难!看着前方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着急的加快脚步。山路是崎岖不平的,一颗颗小石子翻出了土外,我这一着急,可不就出了意外事故――崴了脚。最后,在父亲的帮扶下,我们只好去到不远处供人休息的凉亭里坐着。
我的身体状况显然已不允许我再逞强了,可我的心里还是留下了抹不掉的遗憾,我多么向往那穹苍之上,俯视万物的景观呀!禁不住又抬起头,迈开腿,朝着那已经近在咫尺的顶峰出发。才走几步,我的脚腕却是疼得要命,父亲在我身后看着我一步一步努力往上走,心中叹了口气,把死爱逞强的我拉了回去。
几只蝴蝶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远处有风徐徐吹来,可我根本无心顾及,又是哭丧的脸瘫在长椅上。“你知道什么叫力所能及无遗憾吗?”父亲的声音突然传入我的耳中。我没有出声,蔫蔫地摇了摇头。
“忠君爱国的屈原说:‘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足智多谋的蜀相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忠报国的岳飞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它们都是历史上失败的英雄,可他们遗憾吗?并不,他们尽力了,为着自己的目标而拼搏了,所以并不可惜。相反,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啊。”
父亲的话似清风流水缓缓进入我的心中,我微微抬头,看见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百花盛开的世界,我仿佛听见了鸟语、闻到了花香。感受到了一阵阵心旷神怡。此时,燥热的太阳仿佛也和煦的恰到好处,闷热的风也变得清爽宜人。这阵风从山峰最高处吹来,吹到了山腰,吹过了山谷,吹遍了群山绿树,最终吹到了每个人的心中。世间万物长为,成为合一的存在。
【作文教学难在何处】推荐阅读:
如何处理阅读教学环节07-22
大千世界—诚信在何处作文06-13
何处散发弄扁舟高考满分作文07-23
天涯何处觅知音_小学作文09-09
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07-10
何处月色独好作文800字11-04
如何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作文11-03
作文教学诗歌教学09-23
[作文教学论文]“自能作文”教学体会10-03
作文批改作文教学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