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学

2024-06-17

汉语词汇学(共8篇)

汉语词汇学 篇1

河大2010年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词汇学》试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是单音节语素;蜘蛛、伶俐、徘徊、芙蓉、咖啡、不定位语素是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可题及答案

1.试述汉语外来词的类型和规范化原则。(25分)

外来词也叫借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

①音译词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叫音译词。如:巴士(bus)、沙发(sofa)、比基尼(bikini)、扑克(poker)、奥林匹克(olympic)等。

②部分音译部分意译

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如马克思主义(marxism)romanticism(浪漫主义)等,前半部分是音译,后半部分是意译。

③音意兼译词

有的选用与外语的声音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如俱乐部(club)、模特儿(model)、维他命(vitamin)等。

④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如“卡车”的“卡”是car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还有啤酒、沙丁鱼、芭蕾舞等。

⑤借形词

一种是字母式借形词,又叫字母词。

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如:MTV(英music television的缩略。音乐电视。)、B超(B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

一种是借用日语中 回来不读日语读音而读逻辑、摩登、克隆、托汉字音,叫汉字式借形拉斯、奥林匹克、英特纳词。如:景气、引渡、取雄耐尔是多音节语素。在缔、瓦斯、茶道、俳句、汉语里,单音节语素是大共产、元素、资本、直接、量的,多音节语素数量较正义党、体操、主观等。

少,其重要性远不及单音吸收外来词对丰富节语素。

本民族语言词汇,增强语②从表示的意义言表达能力,有积极作看,语素可分为实语素用。但要注意规范化,外和虚语素。

来词的规范化原则:

实语素是具有词汇①不要滥用外来意义的语素。

词。滥用外来词有损于语虚语素是具有语法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意义的语素,即表示一些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抽象的结构和附加意义表达得准确、清楚的,就的语素,如“刷子”、“盖不用外来词。如用“连衣儿”、“初五”、“第一”中裙”,不用“布拉吉”;用的“子”、“儿”、“初”、“发动机”,不用“马达”“第”。“子、儿”为名词等。的标志;“初、第”表示②统一外来词的汉顺序;“的”、“地”、“得”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表示偏正或补充关系。

式,淘汰其他形式。例如③从语法功能看,语用“托拉斯”,不用“托素可分为成词语素(自拉思”;用“尼龙”,不用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呢隆”等。

(粘着语素)。

③吸收外来词,应成词语素是可以独尽量采用意译方式。除了立成词的语素,也可以与人名、地名、国名要用音其他语素共同构词。如译方式,以及不用音译就“人、手、跑、说、硬、不能准确地表达原外来红”等是成语语素。

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不成词语素是不能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独立成词,只能和其他语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素组成合成词的语素,解和记忆。如用“维生素”如:“体”可构成“体育、不用“维他命”,用“青体验、身体、物体”;“健”霉素”不用“盘尼西林”,可构成“健康、健美、强用“话筒”不用“麦克风”健、保健”,但“体”、“健”等。

不能单独成词。

2.现代汉语语素可从哪④从分布位置(灵些角度进行分类。(20活性)看,语素可分为分)

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素。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定位语素是构词时一级词汇单位。例如:书,位置固定的语素,也叫词音shū,意为“装订成缀。有的总在词的前部出册的著作”。

现,如“阿”、“老”、“第”、①从包含音节的数“初”、“可”等,称为前量看,语素可分为单音缀;有的总在词的后部出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如现,如“子”、“儿”、“头”、人、手、跑、说、硬 红、“者”、“性”、“化”等,体、工、习、健、户、寒

称为后缀。1

在词的前部,可在词的后部,也叫词根。如:民可组成“民主、民族、民众、民心”也可组成“公民、农民、国民、居民”。3.词的色彩意义有何特点?可分为哪些类型?(20分)

词义即词的意义,它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词的色彩意义是指词所蕴含的某种倾向或格调的意义,因其富有修辞价值,又称修辞色彩。它常常伴随着词汇意义的改变而改变。” 色彩意义的类型已归纳至七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外来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和地域色彩等。除以上几种色彩意义外,还有一种不具任何色彩的零色彩,因此可以说,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色彩意义。

词的色彩意义有何特点:

①在同一个词语身上,往往聚集了两种或多种的色彩意义类型,所以,当色彩意义进入到动态的语用状态之中,在千变万化但又具体客观的语境里,其语用往往也表现出动态的、丰富的状态。

②色彩意义依附于词的词汇意义之上,表明词的风格特征、适用语域和说话人的态度倾向等,是形成词义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词汇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的近义词更是语言丰富多彩的重要标志。

③色彩意义不仅能够保障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增强语言表现力,传递丰富多样的辅助信息,还能够创设形象生动、活泼准确的美学境界,使语言具有强烈的美感。词语所隐含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大多是由词语的色彩意义来实现的,它既是语言交际的需要,也是语言交际达到最佳效果的需要。

正因为有了词的色彩意义,我们才可以用语言描绘任何抽象复杂的事物,表达任何细腻复杂的情感,汉语的精妙很多等。由于这些词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权威性,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流传,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术界造词除了创造一些与科技或某专门领域有关的新词以外,还创造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新词,如 “热饮、儒商、健身球、文化节、民俗村、热水器、防盗门、再生水”等。民间创造的新词内容广泛,(2)来源于粤方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粤语地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发展快,以经济启动文化,于是大量的粤语方言词也就被吸收到了汉语普通话词汇中,成为普通话中的新词。如 “靓、爆棚、抢手、劲歌、发廊、公关、买单、搞定、搞笑、人蛇、皮包商、打工仔、外来妹”言词和历史词的复现。文

言词的复现,如“久仰、光顾、恭喜、女士”等;历史词的复现,如“博士、破产、绑票、保镖、旗袍”等。

二、旧词的逐渐衰退 所谓的旧词的衰退,是指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甚至改革开放后汉语中存在、使用的词,而后使用频率逐渐降时候就在于这些看似细微实则关键的细节。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色彩意义的光彩随处可见。4.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5分)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大量出现和旧词的逐渐衰退两个方面。

一、新词的大量出现 我们所说的新词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或改革开放后才普遍使用的词。综观汉语新词,大体可以概括为新造词、方言词、港台社区词、外来词、行业语和复现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一)新造词 新造词是利用汉语中固有的词素按照某种造词法来构成的新词。我们也可以肯定新造词是汉语新词词库的核心。

新时期对词的创造,如果从创造者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不仅有官方造词、学者造词,而且还有民间造词;造词规模大、变化快、质量高,呈现异常活跃的状态。官方创造的新词主要是政治性的词语,大多涉及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的重大内容,像 “议价、特区、国债、调价、动迁、医保、附加值、公示制、反倾销、保税区” 有关衣食住行和各种称等等,原来只通行于粤语谓几乎无所不包,如 “盒区,现在普通话中已广泛饭、私车、导购、猫腻、使用了。蹦迪、网虫、球迷、笑星、(四)对港台社区词倒爷、托儿、老虎机、筒的吸收

子楼”等。和官方造词的对港台词的吸收,严肃书面化相比,民间造也是新词的一个重要来词往往具有平和、随意的源。这方面的新词大约有特点,形象色彩比较丰一、二千条,如 “法人、富、感情色彩比较鲜明。

拓展、物业、峰会、社区、(二)外来词 资深、亮丽、绯闻、周边、在解决有限的语符按揭、度假村、肖像权、与众多新事物之间的矛娱乐圈”等,其中大部分盾方面,除了自创新词、来自香港社区词,小部分赋旧词以新义外,借用外源自台湾社区词。

民族语言中的词也是一

(五)对行业语的种非常成功的做法。改革吸收

开放以来,中外交流剧行业语是指各种行增,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业运用的专门用语,其中又形成一次新的高潮。现包括各种科学用语和行阶段主要是对英语词和业用语、职业或技术领域日语词的借用(大部分使用的术语。改革开放以是通过港台地区中转过来,在社会发展的促动来的),也有一些来自俄下,行业语社会化的现象语、韩语或其他语言的越来越普遍。有人对《现词。

代汉语新词语词典

(三)方言词(1978-2000)》的粗略统新时期对方言词的 计,其中的行业语有吸收主要表现为对北京1145条,约占总数1800方言词和粤语方言词的条的64%。可见,汉语引进。

(1)来源于词汇中的行业语的数量北京方言的:新时期融入逐年增加,所占比例也越普通话的北京方言词,就来越大。

其成员来说,(六)复现词

大都是一些新产生的方所谓复现 是指汉语言词,如“大款、大腕儿、中曾经隐退的词,由于各倒爷、官倒、小蜜、跌份、种需要而又在一定范围套瓷、练摊、托儿、叫板、内重新起用的现象。最突开测、侃大山”等。北京出的例子莫过于“小姐、方言词流行的原因,主要先生、太太”等,我们把因素是北京作为我国政这样的词称为复现词。

治中心的地位。

根据来源,可分为文

低以至衰退、消失的现象。

这一时期旧词的衰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一些旧词随着所指称的事物、现象隐退或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衰退。比如“布票、粮票、粮本、糖票、购粮证”等词已逐渐衰退。

(二)一些旧词随着事物名称的改换而衰退。比如“失业”代替 “待业”后,最进又被表达比较委婉的“下岗”所代替。

(三)一些旧词由于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改变而衰退。例如“同志”的本义是指为共同理想和事业而奋斗的人。改革开放以后,“同志”的含义日趋单一化,使用范围日趋缩小,处于一种衰退或半衰退的状态。

(四)一些旧词受词汇系统的经济性和自身的调整、规范的限制而衰退。如 “消胖一减肥、销后一售后、韵律操一健美操、大哥大一手机”等中的每组的前者都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汉语词汇学 篇2

流行词, 顾名思义是被普遍使用的新近出现的词语, 因而流行词在很大程度上也具备了使用人群广、高频和高认可度等特点。本文将选用近几年来出现或兴起的流行词汇作为例子做典型分析。从流行词汇的类型看, 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都存在新兴现象, 但以动词和名词的新兴词使用度较高。例如“给力”一词, 其实是中国北方的土话, 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莆田方言中“给力”有勤快的意思, 淮北方言中的“给力”有加油的意思, 这与现在广泛认同的解释有相合之处, 但又不完全相同。“给力”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画《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 不给力啊老湿。”所谓的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另外, “给力”一词让人联想到“借力”, 借和给的两个动词的对应也让这个词的意义有了更大程度的泛化, 可以理解为给予帮助、发挥作用、给面子等, 2010年的世界杯期间, 成为网络热门词, 后广泛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现该词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给力”的出现其实不是偶然。作为新兴动词, 它的内涵丰富, 信息容量大, 且还在进一步地扩大和完善对人们的行为动作进行准确的概括性表述, 个人情感的准确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流行词的来源分析

1.来源于外语或方言取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全球的语言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融合。如“跑酷”即parkour, 这种弹跳翻墙等高难度的运动最早来源于法国, 在2002年在英国流行, 这种音译的名称巧妙地将这项运动的本质———跑和对运动“帅、酷”的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外来词, 除了音译, 还有汉英的组合词, 如风靡一时的“hold住”, 香港人创造了这个中英混合词, hold原意为持续、保持;顶住、支持, 因而“hold住”衍生出对状况、场面的掌控要充满自信, 从容面对, “要hold住”也有要加油尽力的意思, 而“hold不住”则还有超出掌控范围, 对别人的行为表示无奈但无力改变的意思。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家对方言语音语义等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 而网络的发展更使得全国各地的人们交流更为方便快捷, 如“赞”用来表示好、棒、值得人称赞的意思, 也能在江浙一带的方言中找到它的影子,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 台州地区的黄岩区、温岭市等都有相似发音的表示“赞”的意思的字。

2.词性的转化

在语言中经常有词性的活用, 英语中会有动词进行活用做名词, 也是所谓的动名词等, 在汉语中, 也同样经常有词性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修饰名词, 名词修饰动词, 甚至形容词用作副词作状语, 如近期的网络用语“弱弱地问”, 新手或资格不足的人请教问题时往往底气不足, 表现一种谦卑的姿态, 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礼仪姿态, 在大家火热地讨论一个话题而自己插不上话, 向问明白究竟怎么回事又害怕被人取笑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的时候, 就可以说“弱弱的问一句”, 在正常情况下, 人们会耐心地解释而被提问者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入讨论。

现在经常用的“坑”与我们以前所使用的名词“坑”:土坑、地洞等不同, 它作为动词用来表示拖累他人, 或把他人卷入困境, 不难发现, 其实, 它是从名词转换为动词“坑害”后延伸并覆盖了现有的拖累、陷害等, 但其间又有了词义的弱化,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谋式的严重陷害, 而只是将别人一同带入尴尬、难办的困境之中。通过词性的转变衍生出新的更丰富的意义也是流行词造词的重要手段。

3.弱化词义的搭配修饰

词义的弱化在从古至今的汉语语义中十分普遍, 而在流行词造词中也是相当常用的方法。且现代科技发展进步, 人们多用网络交流对话, 更富娱乐心态, 因而将一些看似严肃、端庄的词弱化为一些普通常见的意义, 使之更具夸张和调侃色彩。如网友“跪求”网络资源, 表示说话者急切诚恳地请求他人帮助又不失尊重, 字面意即“跪着乞求”。原本跪拜礼是古代高级别的礼仪, 而现代使用中则仅仅表示一种急切心态, 希望答复者认真负责地提供资源或启发。

4.学术名词的演化

由于现代年轻人是主要的网络用户人群, 学术文化普及度也越来越高, 许多流行词甚至都是从学科名词演化而来, 最典型的就是“正能量”, 本是物理名词, 现指催人奋进给人信心和希望的人和事。将原本抽象的能量具体成了人和事, 而同时也是把所有给人积极影响的东西都概括为能量, 其涵盖的广范围指代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 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学术组织也被泛化为一类人的集体代名词, 如“外貌协会”, 显而易见, 是外貌协会的人, 就是注重外表, 容易被外表吸引的人。巧妙地将一群人的心态、观念用其关键字来指代和概括, 表现群特征。

5.群名词指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有行行色色的人, 也有各种各样的职业, 群名词就显得极为重要。人群名词很多也是构词能力很强的词根词或词缀词, 如“客”:背包客、黑客、拍客等;形象表现出这一类人的共同爱好或相同职业, 而“族”如月光族、蚁族、上班族;“…宅/宅…”等表现了一群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或是生活状态;“…霸”、“…神”“…渣”则形象地展现一类受到社会共同评价的人群;另外还有上文提到的“外貌协会”等。精准的关键词组合和外显的联想意义造就了新时代的流行词。流行词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自由度, 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流行词产生的社会心理

有很多人认为, 流行词的产生是因为从众的随波逐流的心态。如陈润在《试论流行词语的兴起和消退》中阐述了流行词兴起的“从众心理”:从众行为可以视作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 个体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种从众心理表现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流行”。

而我认为, 并不全是如此。

词语的使用源于需要, 词汇的产生也源于语言现状不能让使用者得到满足。随着人们的表达需要越来越丰富, 人们需要进行再创造, 从而产生新的词来更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流行词中有一部分是方言的改版或者外来词或是汉语与外语的组合, 甚至是汉语的单纯组合。这些词成为流行词也恰巧说明了其他众多方言词没有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其缺乏了社会适用性, 换而言之, 在众多方言词和外语词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具有社会适用性, 满足了现代人的表达需要。

比如“给力”一词, 在这个词语被广泛使用之前, 人们很难用两个字简洁表达出与之相同的意义, 我们更可能说:“在这次合作中, 他很厉害!帮了我们很多忙。”“在这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很棒, 很快就把这么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在危险面前, 他很沉着冷静, 没有乱了阵脚。”而事实上, 有了“给力”一词后, 我们发现“给”字可以囊括了很多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包括:帮忙、出手、解决等;而“力”也同样涵盖了丰富的意义, 包括:努力、尽力、迅速、果断等。“给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 满足了我们表达丰富情感的需要, 甚至, “给力”由于它的褒义性质, 在表达的同时, 已经表达了说话者对“给力”者付出的努力的肯定、敬佩和感谢。

因此,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上对于“流行”的偏见, 流行语、流行音乐甚至是流行服饰, 更应该深入分析除了流行过后给人们带来的附加的客观的“从众”外的本质因素。不难发现, 流行是流行物满足了人们客观和主观的需要, 人们对于事物有了一个普遍的认同和肯定, 也不可能完全是因为“从众”或“众从”之类简单的趋向性心理。

四、对外汉语中教学中的流行词学习

流行词的出现看似不知缘由, 但是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每个流行词都有出处, 或者说每个流行词都有其被创造或是被创新使用的依据和理由。我们认为, 对外汉语教学中, 外国留学生的流行词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流行词中, 我们已经总结了中文词汇的许多规律与发展趋势, 这对外国留学生学习中文词汇有很大的帮助, 十分有利于增强语感, 同时提高其正确使用中文词汇和搭配的能力。

从流行词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构词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汉语意大于形的特点, 在了解了汉字所代表的的感情、感受、观点、态度后, 自然也会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学习。

五、结语

本文从流行词的词义、语言学来源和社会心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流行词的典型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具有典型性的流行词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典型性比较。在分析中结合了流行词的词性和句法, 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和可靠。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 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将会随着流行词的主流趋势发展, 如名词非范畴化的出现等语法现象也会越来越普遍。

虽然不是所有的流行词都规范, 但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流行词的出现和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在很大程度上流行词的使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合理交融。它的出现代表了语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并且在不就的将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流行词载入史册, 成为人们的规范常用词表中的一员。

摘要:流行词语是当今社会交际中使用的高频词汇, 本文将最近几年的流行词汇从词性角度归类汇总后, 从语义、语法两个方面切入, 挖掘如“给力”一类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词语, 为人们创造或创新使用的理由和依据。并从流行词语的来源、人们的心理发展进行分析, 找出流行词语兴起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动因, 从中看出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流行词,词义弱化,泛化,经济原则

参考文献

[1]陈渊.英语名词的非范畴化.Decategorization of English Nouns.

[2]陈润.试论流行词语的兴起与消退.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 第五版.

[4]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

[5]孟子.名词非范畴化.

汉语词汇学 篇3

拙稿所用王力《古代汉语》为1999年中华书局校订重排本,按照页码顺序,后加“按”予于说明。

1.沈约《谢灵运传论》:“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王力注“来哲”为“将来的明智之人”。(1139页)

按:“来”,用在名词前有表示对对方尊敬的意思,中古时期多见,《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郭璞注:“言有惠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来况”。又晋陆云《答车茂安书》:“前书未报,重得来况。”《汉语大词典》:“来况,对友人来信或赠诗的敬称。”南朝齐王融《秋胡行》之七:“彼美复来仪,惭颜变欣瞩。”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来喻勖雕金,比质非所任。”近代汉语中也有使用,清尹会一《答王孟恭书》:“顷接来教,知力学不倦,可谓勤矣。”上面的“来贶”、“来仪”、“来喻”、“来教”等都有尊敬的意思。方一新先生《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称对方的书信、文章的旨意为‘来旨’……称对方的想法为‘来意’……对方的赞誉为‘来誉’……”{1}我们认为“来哲”是对明哲人士的尊称,而不是“将来的明智之人”。《汉语大词典》只列“后世智慧卓越的人”这一义项欠妥。

2.陶潜《自祭文》:“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馀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爱之。”王力注“委”为“随顺”,“委分”作“交讬给名分,等于说守本分”解。(1273页)

按:“乐从天道”是陶渊明几次出仕而不得志的人生观,然而说他“守本分”则显得有些牵强,早年有的是济世壮志,几次为官追求理想的社会;最后因为实在是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而“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南亩,“委分”应该是他对人生经历的总结。那么“委分”应作何解释?

“委”,在中古时有“知道”义,最早见于晋王羲之《杂贴五》:“白屋之人,复得迁转,极佳,未委几人?”又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刚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汉语大字典》:“分,制度、原则。《荀子·荣辱》:‘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由“制度、原则”义可引申为“道理”,如梁沈约《宋书·张敷传》:“年数岁,问母所在,家人告以死生之分,敷虽童蒙,便有思慕之色。”又唐魏征《隋书·高祖纪下》:“庶藉百僚智力,万国欢心,欲令率士之人,永得安乐,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

综上所述,“委分”应是“知道道理”,识时务者为俊杰,黑暗的社会不能给他施展抱负的平台,只能退而“采菊东篱下”。

3.江淹《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王力解释:“方,类。”“理,道理。”(1292页)

按:释“理”为“道理”欠妥,“理”与“方”对文同义,都有“种类、类别”义。上文用“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总领下文,然后着重描写了各种离别的方式,如龙马银鞍者、剑客、负羽从军者等,最后用“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前后呼应,可见“族、方、理”三者同义。王力注“族”为“类”,是其证。中古时期还有他证,如梁沈约《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魂恸哭太息者。”“途”与“理”对文成义,其义自现。又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东北面又有石穴,可容数百人,每乱,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汉语大字典》不设“理,类别”这一义项。

4.《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但感别经时”,王力阐述为“只因感到离别很久了,想藉这花把我的怀念之情带给你罢了。”(1391页)

按:很明显王先生把“感”理解为“感到”,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中古时期,“感”有“悲伤、哀伤、伤心”义,王云路、方一新先生均有揭示,无烦举例,可参见。{2}

5.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思断肠”,王力注解为:“一本作‘多思肠’”。(1394页)

按:这里没有解释“思”,显然认为是常用词不必注释,然而“思”却有解释的必要。《尔雅·释诂》:“悠、伤、忧,思也。”《诗经·大序》:“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中古时期多见,如《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物感化。”李善注:“思,悲也。”又如《晋书·清商曲辞·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五》:“崎区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悲”和“思”同义连文。因悲伤、哀伤而断肠,可见“念君”程度之深,正符合秋风萧瑟下妇女在秋夜怀念客居异乡丈夫的悲伤心理。

6.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王力注:“弃置,一作‘弃檄’,指扔下公文。”(1409页)

按:把“弃置”释作“扔下公文”不妥,汉魏六朝时期词汇双音化趋势得到加强,原有的词汇很难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清晰性原则要求一方面尽力搜求汉语已经存在的双音词,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创造原本没有的双音甚至是多音的表义形式,其外在的表现之一就是同义词复用,或者称作同义连言。佛经中多见,如后汉竺大力、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众智自在,晓了诸法。”三国支谦译《梵摩渝经》:“经行之时,不顾眄视。”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则致比丘,诃数诘责。”“晓了”、“顾眄视”、“诃数诘责”都是同义并用。《说文·畢部》:“弃,捐也。”又《说文·网部》:“置,赦也。”又“罢,遣有罪也。”“弃”、“置”、“罢”都有“抛弃”的意思,三者连用,更能体现作者对世道的强烈不平及愤慨之情。“弃置”是汉魏时期的习语,如《抱朴子·内篇·勤求》:“何可不弃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之业哉?”《金楼子·箴戒》:“丝竹犹在御,愁人独向隅。弃置将已矣,谁怜微薄躯。”

我们披阅古典文献,最困难的不在于那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迥然有别于今天的用语,因为汉语词汇中的特殊词语毕竟不多,字典辞书中一般都有解释,只要勤于动手;然而最困难的是与今天的用语字面相同而字义迥异的常用词汇,要是简单地望文生义,那就会不得确诂,因此字面平常而含义有别的词语是我们认识汉语词汇的潜在障碍。基于此,20世纪50年代,张相提出:“字面生涩而义晦,及字面普通而义别者,则皆在探讨之列。”{3}这一看法具有科学性。到了八九十年代,蒋绍愚先生和张永言先生都极力主张加强和重视常用词研究,蒋先生认为:“构成某种语言词汇系统的主要部分毕竟还是常用词,不论是阅读古书也好,研究古汉语词汇的规律也好,常用词有更大的重要性。因此,应该把常用词的研究放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来,这样才能使古汉语词汇的研究为更多的人接受,更好地为整理、继承文化遗产服务,也更有利于总结古汉语词汇的规律。”{4}这一认识对古汉语词汇研究无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经过前辈时贤的努力,中古汉语的研究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学术成果夥颐,令人欣慰,只可惜辞书和教材还没有很好地吸收这一研究成果。

注释

{1}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95页,黄山书社,1997

{2}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163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1页,中华书局,1977

{4}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14页,商务印书馆,2005

汉语词汇学 篇4

由山东大学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的“第九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0月12—15日在泉城济南举行。我们诚恳邀请您作为正式代表光临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预告如下:

一.会议主要议题:

1、汉语词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2、汉语词汇的静态与动态各类现象研究

3、汉语词汇的共时与历时各类现象研究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词汇研究

5、词汇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会议地点: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济南山大南路27号)

三.会议时间:2012年10月12日(周五)—15日(周一)

四.会议费用:

1、与会代表会务费600元/人。

2、会议期间用餐、考察由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差旅费自理。

五.会议论文:

请志在词汇学研究、有兴趣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与会议联系人联系。会议论文须于2012年5月30日以前发给会议联系人。根据会议论文的情况,我们将最迟于2012年9月10日发会议的正式邀请函。

六.会议联系人

电话、电子邮件联系人为张晓传或者吕晓玲。张晓传手机:*** 电子邮箱:xiaozhuan1576@yahoo.com.cn;吕晓玲手机:***,电子邮箱:taishanling1984@163.com。

论文纸稿邮寄:250100 山东济南市山大南路山东大学文学院 杨振兰(收)

第九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筹备组

汉语词汇专题考试版 篇5

Good-luck---2014-01-09 大熊猫

填空:

1、词汇也叫语汇,指语言中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2、词是语音、语义相结合,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词汇中的主要成员。

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构成词和固定短语的语言单位。

4、汉语词汇分类,从结构角度可以分为单一词和合成词。

5、复合词的主要语法类型:根据构成复合词的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列式(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6、汉语新词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化、词义色彩的改变。

7、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从交际功能可分为: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敬称称谓、名字称谓、亲昵称谓、戏谑称谓。

8、词汇系统以语素和单音词为核心层。

9、词汇教学中两个占关键地位:常用语素、单音节。

10、扩展性阅读是“偶然词汇学习”的主要途径。

11、语法功能对语素进行分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12、词汇教学中字义和词义关系,导向是教学中语素分析原则。

13、汉语中的文化词,指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词语。

14、解释词义的三种方法:形象说明、母语对译、用目的语释义。

15、对比两个词语用法的异同,如,出售-出卖,主要是感情色彩不同。

16、称谓系统,用于自称:小弟学生属下老朽鄙人

17、妻子、夫人、太太,哪个用于外交场合?夫人

18、常见的偏误类型:误代、误用、杂糅,从例子判断出是那种?

19、单音节语素和单音语素,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

20、实词:具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成句的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或范围。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从例子能够判断出是实词还是虚词? 语用教学内容:词语使用的语境、词语使用的对象、交际对象。

22、词语的解释三种非语言手段:实物法、演示法、场景法。

名词解释:

1、同素反序词,AB两个语素用反序的方法组成两个不同而有联系的合成词。如:语言-言语

2、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指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个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义。如:“狼”: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的哺乳动物。凶狠、残忍、贪婪、没良心。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3、放射状词汇教学法,指在词汇教学中,注重从汉语汉字独特的形、音、义关系及其词法、句法特点出发,以所学词语为射点,分别向词汇的形、音、义及构词法、句法方向放射串联已学或将学词语,引导学生在词汇形、音、义及句法表征间建立起精确而丰富的连接网络。这一教学法以心理词典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汉字系统理论为依据。如老:老王、老人、老朋友、老儿子、老办法、老地方、老韭菜、炒老了、老迟到、老贵、老油条。放射状词语教学法每学一个新词都要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词典格局,重新建立包括现学词语的词典排序。正是这样的一破一立,可以保证学生的心理词典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增编、逐步精确、渐趋成熟的动态建构中。

4、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指课程的设计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广泛使用的是一种分技能教学模式,以结构-功能的框架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交际法和听说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总的来说,教学模式略显单调,似嫌陈旧。

5、离合词,汉语中有一类词叫“离合词”,如“睡觉、散步、结婚、洗澡、游泳”。这类词从意义上说,大多数并不是两个词意义的简单相加,但是在用法上,有时像词,有时又像短语。它们有时是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如“小王想洗澡”、“孩子睡觉了”。但是当要表示动作曾经发生过,表示动作发生过的次数或持续过的时间时,就必须在这些词中间插入一些成分,如“洗过澡了”、“结过一次婚”、“散了一个小时的步”。

6、简缩法是把短语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也称缩略法)。如,高校——高等院校,进出口 ——进口、出口,简缩词是对固定语形式的简化缩略,并不改变固定语的基本意义。简缩词虽然脱胎于短语,但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一般的词。简答: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揭示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跨文化交际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产生的一个必然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初级阶段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对它采取宽容的态度,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要求语言和交际并重,文化知识也逐渐渗入,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文化附加义,防止产生交际误解成为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在讲完指称义后,通过使用环境来及时提醒这一词语蕴含的文化信息。比如:教师在讲到龙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古代帝王宫殿上大都刻有龙来说 明龙的文化附加义:象征中华民族,象征帝王。

配合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联系实际的生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运用它,避免发生交际冲突。

2、汉语词汇的特性,对于汉语教学的意义 汉语词本身无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数、格(主格、宾格、所有格)等的区分和变化,也没有阴性、阳性的区分;动词没有时、体、态的变化;形容词没有级的变化。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也不存在对应的一致性关系。如:名词“书、公共汽车”,我们可以说:一本书、一辆公共汽车;五本书、十辆公共汽车、很多书。“书、公共汽车”汉字和词语本身没有形式上的变化。而在英语中:book-books;bus-buses.再如:汉语的“好、比较好、最好”,在英语中有“good/better/best”的区别,而汉语形容词“好”却不因为级别上的变化而在汉字上有任何变化。汉语的动词也不必在数和时方面跟主语相一致,如可以说:

我喝咖啡,你喝咖啡,他喝咖啡,他们喝咖啡,今天喝咖啡,昨天喝咖啡。汉语动词“喝”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汉语常常通过附加相关的助词来表示时态和体态。如“看”,可以说:我看了电影、我看过电影、我正在看着电影呢。

汉语词语的无形态变化这一特点,对刚刚接触汉语的初学者而言,是有利于他们尽快掌握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因为学习者不需要在学习汉语的初始阶段去记忆各种复杂的性、数、格、态等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将学习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汉字的辨识和词义意义的掌握上。2 同构性

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结构具有一致性:汉语“从词到词组,再从词组到句子,再从单句到复句,它的结构形式是基本一致的”(郭绍虞,1979)如:复合词中的并列式,兄弟、喜欢、朋友;短语中的并列式,哥哥和弟弟、研究并讨论、漂亮又聪明;句子,并列的,哥哥喜欢画画,妹妹喜欢唱歌。正由于汉语词、短语、句子这三个语言层次的构造方式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特点,因此教学中可以前后一贯,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词汇学习就可以了解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同时,通过句子语法结构的学习和分析又能更透彻地理解构词法。复合词具有一定理据性

汉语的绝大多数是复合词,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从复合词的结构类型及构成词的语素义(大多为字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看,很多词具有较强的理据性。尽管复合词有固定的整体意义,但是可以通过各自的语素义以及构词方式来了解词义。

不少词的意思只要了解组成词的汉字的意思,就基本上能猜测出词的大概意思了。如:

朋友、道路、天色、皮鞋、洗衣机、心疼、众多„„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充分利用汉语复合词的理据特征,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解析词义,从而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也便于记忆。

甚至一些外来词,因为采用了音译兼意译的方式,其中有汉字语素意译,所以也具有了可猜测性。如:保龄球(bowling)、啤酒(beer)、芭蕾舞(ballet)。汉语单音节语素的使用频率高

单音节语素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同时是词语理解的核心。在固有语素中,有90℅以上为单音节。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语素同词的比例是1:6,汉语词汇系统中有几千个语素,而这几千个语素就可以构成几万个合成词。

此外,单音节语素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特点,在合成词中,即可在前,也可在后,甚至可以在中间。如:

学:学生、学习、学校、学院、学费;小学、中学、大学、同学、开学;留学生、奖学金。

单音节语素有成词和构词两个功能。其中大部分和使用频率最高、生命力最强的是那些既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构词的语素。很多常用的单音节词除了可以独立成词单独使用,还可以作为单音节语素构成大量的合成词及成语。如,在供对外汉语本科一年级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程》(杨寄洲,1999)中,以“心”这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多答40个,其中包括:

心情、心地、心里、心灵、心思、心疼、心愿、心理、心酸、心甘情愿、关心、散心、担心、放心、小心、用心、中心、精心、决心、疑心、诚心诚意、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一心一意。

因此,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中,应该对于单音节语素给予重视,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者的语素意识。这样可以“由旧知新”,也有助于词语的集中归类学习和操练。汉语类词缀构词、类推力强

在提及“附加式合成词”时蹭举过一些“词根+词缀”的例子。(老王、老师)“词缀”是表示附加的虚的意义。这个定义本身比较模糊。汉语的实际情况是,有一些语素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很难确定它们究竟是词根还是词缀。对于这样一些语素,吕叔湘(1979)提出了“类语缀”。也有学者称作“类词缀”。

类词缀可以居前,也可以居后。如: 前类词缀,可、好、难、不; 后类词缀,生、家、法、性、化。

类语缀构词能力强,常常能与不同的词根构成很多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而且,类语缀的位置比较固定。如:

前类语缀“可~”,~怕、~爱、~靠、~叹、~怜、~疑、~气、~人、~贺、~贵、~观、~口、~悲、~行、~控、~视电话、~持续发展、~操作性。

后类语缀“~生”,~医、~学、~考、~实习、~研究。

相比较而言,英语词汇构造中的前缀(prefixes)和后缀(suffixes)数量较多,派生法(derivation)是英语最主要的构词法之一。很多留学生往往习惯于用英语的构词法与汉语的构词法进行比较。因此对于类词缀一般比较感兴趣,对以词根加类词缀的方式所构成的新词语,掌握起来也比较快。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习得中,应该充分利用类语缀的构词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类推和归纳,从而扩大词汇量。

3、字母词语的教学原则

1.必要性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规范性原则 定形、定音、定量、定序

4、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引起的文化交际冲突、误解情形有哪些?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所以,跨文化交往中,产生相关的障碍是必然的。具体表现有: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词语,一个有文化附加义,另一个没有而产生交际冲突。如:中国餐桌上,一个外国朋友说:我可喜欢吃醋(vinegar)了。大家会大笑。这是因为嫉妒(多指男女感情)。汉语中“松”(pine)有“人品高洁”的文化附加义。所以,外国人看到中国家里、饭馆、餐厅里总有松树画儿时,不会有此联想,甚至会感到不可思议。

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词语,二者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是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产生交际冲突。如:狗。所以,英美人在学韩语时,往往依照英语中的“dog”的文化附加义来表达思想,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A 我们在一起生活得太好了,他就像我的狗一样。B 这狗像是我的孩子。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再如:龙(神圣吉利、凶猛);猫头鹰(不祥、俄罗斯“智慧”)。不同语言间的词语文化附加义的不同往往造成交际冲突。

5、在对外教学中,构词教学的意义:

联系带给学习者的是自然感和熟悉感,这有助于淡化生词的陌生感。如:在学习《生活119》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有“火”字的词。有“防火、火警、火灾、灭火、救火”等,这样就形成一个词群,便于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区别和辨析。

结构义也是词义的一部分。也利于歧义的化解,如“炒(动宾,偏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如:清晰、飓风、寂静。猜词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猜词训练也是对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训练的尝试之一 6关于词汇教学的设想 1.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

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培养民族的差异意识。

在初级阶段还可以使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新此表,需要注意:

(1)课文中出现的不是有关词语的主要意义,在新词表中应该补出主要意义。(2)最好用汉语进行解释。可以举例。2.中级阶段的语汇教学

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并学会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结婚:marry。不及物,及物。离合词。*我结婚她。*他结婚过两次。

在此阶段,可以适当讲一点构词法,介绍一些常见的近乎词头词尾的成分。如: 非-:非法、非官方、非卖品 可-:可爱、可变、可恨、可靠-性:可靠性客观性柔性积极性母性-化:现代化具体化绿化

此阶段可以考虑适当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这些词语不同于现代汉语词语的用法。

3.高级阶段的语汇教学

主要任务: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词表可以直接由词典代替。给学生介绍几本相关的词典。文化因素加强,成语的出处。

归纳多义词语。原义、引申义、比喻义。和母语对比讲解。练习和分析,讲解。

高级阶段的语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在这方面也就很难有一成不变的处方。

文化附加义的定义 形成及特点

定义:指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个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义。形成和特点 是社会统一约定的,不是个人的。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如:汉族,红豆-爱情。鸿鹄-志向远大者。狮-勇猛者。俄罗斯,喜鹊-饶舌者、贼。猫-家庭幸福。注意:说到一个词语,人们先想到其所指,紧接着就联想到依托在其上的主观认识、感受。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大多是基于对词语所指称的事物特性、特点的主观认识。如:“狐狸、黄鼠狼”(狡猾、多疑)就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认识了这两个词语所指称的动物的“狡猾多疑”的特性而赋予的。“竹”(正直、有骨气)是由于人们发现竹子这种植物有“高耸挺拔、冬夏常青、中空有节、质地坚硬”的特点而赋予的。

有些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由谐音而形成的。如:鲤鱼(富裕)鲤(利)鱼(余)梨(离)离别还有的文化附加义是出于文学作品、典故,如:“蜡烛”(无私奉献教师)由唐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发出来,“红叶”(老当益壮、永葆青春的精神)唐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在各种语言中,主要依托在动物词、植物词和颜色词上。注意(1)不是每一个名词性词语都有文化附加义,如“马”“牛”“羊”“驴”有,骡子没有文化附加义。“梨、杏、桃”有,苹果、香蕉、荔枝没有。(2)在同一种语言中,同一个词语可能会有好几种文化附加义。(产生方式有好几种,同一事物有各个方面的特征)如:白色(纯洁、死亡、反动、阴险)俄罗斯中,“柳”有“忧伤”、“少女的美丽”两种文化附加义。分阶段教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 基础阶段词汇教学 综合课的词语教学

学生学过约1200个汉语生词。按照目前北语基础系的进度,一个留学生要花三个学期(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基本学完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以语法句型教学为中心,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单句表达能力,简单的交际技能为目的。第二阶段中高级词汇教学 中级:2000-3000左右的词汇量。词语的语义内容和语法意义

第三阶段 高级汉语阶段的词汇教学。3000个常用词汇,具备了一般的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开题报告 篇6

一、课题名称: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赵元任先生说过:“一个语言里头最任意的部分就是它的词汇。”正是由于这个“最任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难度最大的也是词汇。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词汇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必不可少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语音、语义和语法的载体。因此,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要留学生理解字典中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词的用法以及词语背后所涉及的文化意义。所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培养他们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境教学,使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词语的附加色彩,在运用过程中不符合语体或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有的违反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的不符合中国人的礼貌。这样一来,留学生的表达不但让人听起来感觉别扭,甚至有时会闹出笑话,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是词汇教学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第二语言教学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言结构上,直到70年代才把词汇放到较重要的位置上。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也是如火如荼。目前词汇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词本位教学法和句本位教学法。二者的分歧点在于是看重整体还是看重部分。诚然,一个词的句法功能只有在实际的句子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不能孤立地以词解词,而是要把词放在句子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同时解释一个词也不能忽略词本身的词音、词形和词义。除上述两种教学法以外,还有一种语素教学法。语素教学法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是其本身也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教学法的优点,规避不足之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词汇教学方法的探讨,帮助留学生掌握词语的形、音、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语的正确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留学生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词语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附加色彩的变化,从而使留学生具备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对词语的限制和选择的能力,以及区别词语之间语义差别的能力。

2.通过对词汇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过程。通过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多种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概括性地提出教学的建议,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与外国留学生接触,掌握第一手材料,搜集例证,并将教学方法加以运用,观察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1.结合语素和构词法讲解词汇

(1)利用语素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2)利用语素分析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2.结合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讲解词汇(1)组合关系—词义搭配、句法搭配

(2)聚合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关系、同音关系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

(三)关注特殊词语的教学 1.关注虚词的教学(1)虚词的基本类型(2)虚词的教学方法

对比法 语境法 搭配组合法 归纳法 2.关注国俗文化词语的教学(1)什么是国俗文化词语(2)国俗文化词语的教学方法 直观法 理据法 对比法 归类法 语境法

六、预期达到的效果

初稿期间达到毕业论文的主要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和日常积累等方法搜集例证和留学生的偏误,对此进行详细地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多次修改,弥补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论文。本文旨在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先详细论述词汇教学的重要地位和现状,再从多个方面由浅入

深地探讨教学的方法技巧,以求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最终使论文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又不乏新意。做到论点正确、深刻;论据典型、充分;语言表达严谨、准确、流畅。

七、论文进度安排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搜集、整理资料

2014年3月—4月

形成初稿,请指导老师修改 2014年4月1日—15日

修改初稿,提交二稿 2014年4月15日—25日

最终定稿

2014年4月25日

排版、打印、提交

八、参考文献

浅谈《现代汉语词汇》 篇7

一、全书将词汇的基本概念阐述明了, 基本完整。

在绪论简明地阐述了词, 词汇, 词汇学的概念, 并且探讨了研究词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小单位到大范围一一说来。首先是词汇, 用各种例子给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的概念。在谈及词汇时, 列举了几种情况, 可以指一种语言词语的总和 (如汉语词汇, 英语词汇等) , 可以指语言各类词语的总和 (如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 书面语词汇, 口语词汇等) , 可以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的总和 (如鲁迅的词汇, 郭沫若的词汇等) , 也可以指一个大的语言构成物 (作品, 文章) 的词语的总和 (如《红楼梦》的词汇, 《水浒》的词汇等) 。“词汇”不能用来单只一个词, 词汇是词的总和。除此之外, 他还将词汇中词的联系分成结构类型上的联系, 构词成分上的联系, 词义关系上的联系。

第二章节主要讲词和词义, 在我看来, 倒不如将词与第七章节的词汇放在一起讲, 因为符淮青的本书的两点便是对于词义的详解与引申, 而如果将词与词汇放在一起讲作为最基础的部分, 然后把词义单拿出一章讲述或许会更有层次感。当然本书的作者也许是想由词来引出词义, 因为两者有着不可分裂的联系, 这也有着作者的自己的写作特色与对于现代汉语词汇特定而独特的见解。

八, 九, 十章节分别讲述了成语, 谚语, 俗语, 歇后语;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词典。我先拿这一块来说, 是因为它们并不是这本书的主流, 只是一个对词内容的补充说明, 所以被安排在最后的三节, 这样倒是显得主次有序。

二、本身最大的特色是对于词义的阐述, 从多个方面来讲解词义。

在第二章作者开始系统的来讲词和词义, 他并没有直接给出词义的概念, 而是由词来引出词的概念。由于一般认为语言是形式, 思维是内容, 语言单位体现思维单位, 所以学着们一般认为, 词是概念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在笔者看来, 如果把词比作一个可以确定的具体的有形的东西, 那么概念是抽象的, 一般的, 它被称作词的概念义, 其实在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但是为了再进一步的区分概念与词义的关系, 便接着从词与概念来讲说, 给出具体的区别:第一,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 词是一种语言单位。第二, 概念不仅存在, 表现于词中, 也表现, 存在于词组中, 如“现代化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各表示一个概念。第三, 小部分词不表示概念, 主要是指语气词“呢, 吧, 吗”和象声词“当, 哈哈, 哗哗”等, 它们只是相应的语气和声音的代表。第四, 词有一定的“色彩” (情感色彩, 语体色彩等) , 概念没有。例如“宝宝”, 概念内容 (也就是词的概念义) 是“小孩”, 作为一个词, 它还有喜爱, 亲切的感情色彩。“滚”, 其概念内容 (也就是词的概念义) 是“让别人走开”, 作为一个词, 它还有讨厌, 厌恶的感情色彩。

后来作者还将概念义分为表现对象特征和适用对象两个方面。这是对概念义的详解与细分, 更加深入的来理解概念义。词的概念义表示的对象的特征, 指词的概念义反映的事物现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内容。

假如说作者讲述了词的主要概念义, 那么势必要添加一些内容来丰富这个主要的概念, 于是在下面他说明了词的附属义 (形象, 感情, 语体色彩) , 在这里就不作详述了。

在第四章多义词与同音词中, 作者通过对于词义和词素义的分析, 对于多义词类型的说明, 对于本义, 基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的讲述, 多义词义项意义的联系的讲解, 更进一步系统的让我们来了解词义以及其中包含的丰富概念。

其实看这本书的章节分布是有些散乱, 但是笔者认为在部分上面作者还是尊重了从主到次的规律, 于是在讲完了词的概念义和词义的丰富内容, 便开始分析其背景, 即第五章的词义的发展。其内容简介易懂, 明朗的阐述了词义发展的类型和词义发展的原因。其中包括了词义的深化,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这些基本囊括了我们对词的变化的原始认知。

第六章是极为重要的章节, 里面的内容有同义词, 反义词, 上下位词, 将词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同义词反义词是按照意义分类的, 而上下位词是按照意义里概念的大小分出的, 每一个知识点都配合上了不止一个详细的例子来佐证, 不仅有明确的理论让人一目了然, 更有丰富易懂的例子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符淮青在后来的《略谈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一文中提到了用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词汇, 可以作为此书的补充说明加以浏览, 当然这也仅仅代表笔者的一人见解。

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书籍来研究浏览, 内容充分, 举例丰富, 不失为一本研究汉语言文字的好书。

参考文献

[1]葛皋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4.

[2]朱德熙.语法讲叉[M].商务印书馆, 1982.9.

[3]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3.

[4]苏新春, 周荐.同叉词语和反义词语[M].商务印书馆, 1992.

汉语词汇学 篇8

关键词:年度热词 新词语 汉语词汇系统

语言是反映社会发展、政治人文、经济科技的一种形式。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更新得非常快,语言当然是代表最新的发展趋势,这也说明语言跟随潮流的过程亦是其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汉语年度热词的出现反映了在特定的时期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热词”是近年来广泛流传的说法,它主要产生于网络,其构成范围很广,比如一个词、短语、句子都可以被称为热词。然而,热词的流传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在一些平面媒体上也有体现,它们通过使用热词对社会热点进行报道。另外在很多其他领域也有专业热词的出现以反映其专业特征的发展,比如:政治热词、体育热词、股市热词等。同时,热词的出现对汉语词汇系统也产生了影响,使词汇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一、汉语热词的特点

汉语热词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其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年度性、概括性、爆发性、短暂性”等。下面对热词的这些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1]。

(一)年度性

根据以往的热词,我们不难发现,汉语热词具有很明显的年度特征,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体现形式。热词一般都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最简单的叙述方式,比如,2010年由于物价上涨而出现的“涨时代”,2011年因李启铭醉酒出车祸而产生的“我爸是李刚”,2012年因一句广告语走红的“正能量”,2013年由习近平提出的指导思想“中国梦”,2014年讨论最多的应该是“马航失联”。这些热词都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大事件,而且,现在提起那些热词就能想起是哪一年发生的,这正是热词年度性的充分体现。

(二)概括性

因为热词一般都比较容易记忆,而且就某个事而言,热词需要的是很强的概括性,能让人一提到这个词就能想到所指的事件。热词的出现本来就是人们为了表达方便而造出来的新词语,这些词有时不用遵循汉语的构词法,只要简单易懂、方便记忆就会被人们广为流传。比如:“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就能想到“蓝翔”。用其广告语概括所发生的事,更让人记忆深刻。

(三)爆发性

爆发性也是热词的一大特征,其中描述社会事件的词和来自网络贴吧的词是爆发性极强的。描述社会事件的词一般是发生的事件触犯了道德底线,遭到人们强烈反对和质疑。也正因为如此,其传播速度非常快,比如“范跑跑”。来自网络贴吧的词一般都能够引起少年群体共鸣,然后迅速跟帖,所以网络的传播速度极具爆发性。热词的爆发性是瞬间完成的,这也是热词广为传播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四)短暂性

在热词的产生初期,因其新鲜感会被很多人使用,是茶余饭后的必谈题目。但是,这种新鲜感很快就会被抹去,因为社会在快速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事情发生,所以有些事说得多了,便显得老生常谈。每年的年度热词都会有更新,而且不会使用很长时间。虽然热词的“存活时间”很短,但确是让人们记忆深刻的词,多年后再提起时,人们依然能够很容易就想起它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的事件。

二、汉语年度热词“热”的原因

热词之所以“热”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谓的年度热词就是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即时代的发展造就了热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的人们比较关注时事,这就出现了很多对人们关注的时事进行概括的新词语,方便人们记忆和讨论。

热词是反映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参与意识,也是人们实行监督权力的一种形式。热词之所以“热”,是因为它的存在有吸引人的方面。比如说“调侃”,热词一般都比较幽默风趣具有讽刺意义,这也符合大众的心理,如“逗比”“土豪”等。另一个方面就是“雷人”的表达方式,热词是以简短的词语引起人们的关注,语言的幽默丰富吸引人去了解它,而比较雷人的表达方式,也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所以很多人都喜欢通过雷人的话语来引起别人对所谈话题的关注[2]。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这就需要语言更具有包容性,热词“热”的原因也正是这种包容的结果。就汉语热词来说,在内容上,它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和正义感,它可以用来描述政治文化,也可以用来记录人们的生活;从形式上看,它既符合语言由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规律,也可以很随意、很自由的组合;而且它还是集高雅低俗于一身的涉及很广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三、汉语年度热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一)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构词方式产生的影响

汉语年度热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构词方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派生法、类推法和缩简法。

1.派生法构词

现在出现的年度热词很多是采用派生构词方式,其中包括汉语词缀派生法和音译外来词词缀派生法。

(1)汉语派生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中的词缀和由词根、词缀构成的合成词不断出现,也成为最新的语言表达形式。比如:“客”,在“白客”“背包客”“黑客”等的用法含义就不同于“客人”“做客”的用法,而是表现一种职业,一种工作性质。类似的还有:“族”——“追星族”“考碗族”“晒黑族”“蚁族”;“软”——“软处理”“软技术”“软着路”;“控”——“手机控”“丝巾控”“大叔控”“微博控”等等。

这些新的词缀具有很强的构词性能,能衍生出很多新词语。这些运用派生方式衍生出的新词语和现代社会的流行时尚相接近,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其本身的意思也比较直接,很容易理解,更便于以此类推,具有很高的传播速度。所以,通过这种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也是对汉语词汇系统影响比较大的语言现象[3]。

(2)音译派生词

年度热词的构词也有些是从音译词中来的,在原来的汉语词汇系统中,音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起标示读音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某个音节在使用过程中独立承担了一个词的意思,它就会成为一个音义结合的语素,也就是音译词表现多为语素化。这样的构词方法在汉语年度热词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以这样的语素作为构词成分,可以衍生出很多时尚的词语,同时还可以作为词根比较随意的组成新词,比如:“吧”,衍生出的有“水吧”“书吧”“氧吧”“陶吧”等,这就使得“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他的还有“的”字衍生出“打的”“的哥”“的嫂”“摩的”等;“模特”衍生出的“手模”“车模”“足模”等。这种构词方法言简意赅,也很受大众欢迎。

2.类推法构词

类推法构词就是依照原有词汇的结构变换构词成分推出新词语,这种构词方法所衍生出的新词语在汉语年度热词中出现的比较频繁,由此产生的新词语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在类推法中,多音节语素的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多音节的构词成分单独使用的话就是一个词,比如:“绿色”——“绿色食品”“绿色蔬菜”;“低碳”——“低碳生活”“低碳出行”;“问题”——“问题少年”“问题教育”;“文化”——“校园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类推法构成的词语表现了时代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观念的冲击,这种构词方法简单方便,能充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汉语年度热词的词汇量。

3.缩简法构词

缩简法构成的词语是由音节相对比较多的短语或句子缩简而来的,通过简化它们比较复杂的原始形态,构成相对简单的新词语。比如“心塞(心肌梗塞)”“逼格(装逼的格调)”“承包鱼塘体(我要让全世界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世博会(世界博览会)”等。缩简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原来的复杂语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作为主体,有规律的进行缩简,比如“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这种方法产生的新词语多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二是对一些联合结构,提取它们中的共有成分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形成简单的词,比如说“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两免一补(免教材费和杂费,补贴寄宿学生生活费)”等;三是提取一句话或者短语中的主要部分进行缩简,比如,上面所说的“心塞”“逼格”“承包鱼塘体”[4]。

人们在说话做事时,都希望语言越简单越好,特别复杂的长结构不便于记忆,尤其是被人们高频率使用的词,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都会被缩简。热词就是人们用来概括所要描述事件的最简单的形式。在汉语年度热词中多音节词语的增多和词语的缩简现象是不矛盾的,它们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热词的数量,也是热词构词所用的重要方法。

(二)对汉语词汇系统的音节数造成的影响

就汉语的发展史来看,汉语词语中音节的数量呈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根据现在汉语年度热词的音节特点,不难看出,三音节以上的词语数量在逐渐增加,比如“农家乐、自驾游、人鱼线、绿茶婊、比特币、后农业税时代”等。这些词在新词语中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宋子然主编的《汉语新词新语年编》中收入的新词语771条,其中三音节161条,四音节298条。多音节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不能准确表达当今社会事物的复杂情况和人们比较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这种构词方法是根据新的事物和观念直接衍生出来的,既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又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使用。所以,现代汉语的多音节化也是汉语词汇的一个变化趋势[5]。

(三)对汉语词汇系统的结构类型产生的影响

新词语的出现要从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时期算起,而且近年来,年度热词的数量越来越多,更新的也越来越快。在应时而生的年度热词中也出现了外来词,外来词的出现表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且与汉语原来的词汇结构类型比较,外来词的特征非常明显。年度热词中的外来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音译词的数量增加,音译是比较方便的造词形式,这种方法促进了外来词的引入和发展,同时也符合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比如:“卡通(cartoon)”“沙发(sofa)”“麦克风(microphone)”等。这些词的不断增加,也使得汉语词汇内部的结构及类型和语义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根据表面意思直接翻译,这类词的出现使得汉语中的多音节词数量增加。比如:“第一夫人(first lady)”“绿色食品(green food)”“人口爆炸(population explosion)”“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切克闹(Check it out)”等;三是用字母组成词语,这类词有纯字母和字母加汉字两种形式。纯字母的形式,比如“WTO、MBA、SOS、GDP、HIV、CP、BAT、OTT”等,都是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的缩写;字母加汉字的形式,比如“Y染色体”“PH值”“IT行业”“hold住”“航母style”等。

这类词语的出现对汉语原有的结构类型造成很大的冲击,它们是国与国相互交流的产物,标示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与世界接轨,是中国快速发展的表现,加快了汉语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彰显了汉语的包容性。

四、结语

语言的发展变化总是能清楚地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年度热词就是记录一年中所发生的最为人们关注的事件。年度热词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热词既反映了民生民情,还表现了人们的社会情感。年度热词的出现对汉语词汇系统在构词方式、音节数量、结构类型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有助于中国语言的发展。对新词语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加深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探究热词的产生过程和形式,也可以为现代汉语的词汇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语言资料。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词汇教学的新模式探讨——年度热词”走进课堂,项目编号为:[2015JG22]。)

注释:

[1]王倩:《基于新词新语的词语模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晋中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王子恒:《浅析在语言接触中英源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年,第8期。

[3]石慧:《浅谈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语文学刊,2013年,第4期。

[4]何宇东:《论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第1期。

[5]刘敏:《浅谈汉语中的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金田,2013年,第11期。

上一篇:2、社区矫正工作职责下一篇:高中生活的学习经历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