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

2024-06-28

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精选12篇)

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 篇1

一.汉语词汇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汉语词汇的重要性是毋庸多言的, 它的特殊性更值得我们重视。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庞大且较难理解, 二是文化韵味深厚, 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造成了难学、难记、难用的问题。即使是较高水平的留学生, 仍在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上有很大欠缺。然而汉语词汇特有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又能作为兴趣启发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降低词语的理解难度并丰富文化意义。有鉴于此, 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模式进行教学。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

(一) 课前制定兴趣启发点

对于兴趣点的制定, 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教师要对故事的语言、结构、角色进行简化, 不能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刘颂浩指出, “趣味性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语言难度的影响。”[1]。

(二) 趣味性教学课堂操作过程

1. 引入和激发兴趣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入兴趣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吃”为例, 教师可先讲解“吃”的含义, 并用“吃”组词造句“吃饭”、“吃东西”、“你吃饭了吗?”然后检查学生用“吃”组词造句的情况。教师可适时引入“吃醋”这个词, 并将课前准备好的故事介绍给学生。这个环节不是单纯地讲故事,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词语。

2. 剧本展示

教师在该环节将课前准备好的剧本展示给学生, 并解说较难的字、词、句, 从而消除阅读障碍, 如对“赐”、“醋”等的解释。以“吃醋”为例, 剧本如下:

李世民:我想赐几个美女给你丈夫。

房夫人:我不同意。

李世民:那就把毒酒喝了吧!

房夫人:好, 我喝! (未死)

李世民:哈哈!那是醋啊!看来房夫人吃醋了!

该环节要求教师先慢速朗读, 以便学生模仿;其次要给学生适当的准备时间, 以便他们能熟悉其中的角色和台词。N unan指出, “教师等候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学生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提问进行理解, 而且还需要时间用目的语来建构答语。”[2]

3. 复述与表演

该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复述与交际能力。在学生复述或表演时, 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发音、用词等以便改进。如出现交流困难, 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 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来完成表演, 实际上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

通过复述与表演不仅可以让留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 还能促使他们用已学词语来进行现实的交际, 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优点

趣味性教学不仅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适当融入文化因素, 达到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目的。学生的表演有利于训练其表达能力, 而戏剧语境的创设, 又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些词语。杜春妮认为, “对外汉语教学归根结底是语言教学, 因此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融入文化背景是最实用和最广泛的教学方法。”[3]本文所探讨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正是考虑到文化这一重要因素。通过对汉语词汇的学习, 留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词汇的用法, 还能了解深层的文化含义。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汉语词汇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词汇的趣味性教学模式, 其次说明该模式的操作过程, 最后指出该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趣味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51页

[2]转引自荣继华.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 (2)

[3]杜春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方法与意义[J].科技文汇, 2009 (2)

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 篇2

文献综述

中文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在国际事务上做出的卓越贡献,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在国际上掀起了一场“汉语热”的学习高潮,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国内兴起,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方式落后等,这严重阻碍了对外汉语的教学进程。为此热衷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人提出了许多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而大多学者认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对前人的研究做一个综述,以期方便教师的教学以及学者的研究。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教材 趣味性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难懂的汉语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一、研究动态和前景

1、对教材趣味性的研究

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主要是以刘颂浩为主,除此之外还有李泉、刘珣、马晓红等

刘颂浩在《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一文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

(1)趣味性不是一个层次的单一概念,做了以下分类:

印刷趣味性

产品趣味性课文趣味性

语言教材趣味性语言趣味性非课文趣味性

现实化趣味性

过程趣味性预设趣味性

创造性趣味性即时趣味性

(2)课文趣味性本质上是一种语言风格,是内容和语言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具备趣味性的教材能够引发强烈的内在动机,对于语言学习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用性引发的是外在动机,与趣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3)趣味性是教材编写中的辅助原则,没有核心原则那么重要,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教材编写应该兼顾趣味性。

[1]

在《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一文中刘颂浩从学生对具体文章的看法这一角度出发,以北京大学汉语中心中级班阅读课本《中级汉语阅读课本》为对象来调查趣味性问题,最后得出三个结果:(1)阅读趣味上, 不同学生之间有共同点, 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对不同题材的要求上, 也表现在对具体文章的看法上。(2)语言难度对趣味性有直接影响。故事性强、人物鲜明的课文容易理解, 学生对这类题材趣味性的评价普遍较高。(3)具有文化特色的文章并不必然具有趣味性。同时,他还针对这一调查进行三个问题的讨论:

(1)能不能对趣味性提出量的要求?回答是很难;(2)趣味性与文化教学;(3)趣味性与教材编写原则。

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一文中文首先提出“语料属性“这一概念, 认为教材编写的核心在于使语料兼顾尽可能多的属性。文章详细分析了研究者提出的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四种主要原因,即“方向有误”论、“重视不够”论、“了解不够”论、“能力不够”论,然后指出,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得到强调, 这就是课文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文章认为, 提高趣味性要充分重视挖掘语言本身的魅力;如果教材没有趣味, 也需要首先从语言方面找原因。文章强调, 增强课文趣味性, 要多种形式并用, 包括利用故事和笑话等现成的幽默语篇, 但是更重要的在于创造。

此外,马晓红在《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趣味性探讨》一文中讨论了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研究趋势,研究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趣味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编写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值得注重的方面,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编写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李泉在《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一文中从教材的数量、种类和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 简要回顾了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取得的成就;从对现有教材和有关研究的基本分析、国内外专家和同行对现有教材的负面评价和意见等几个方面, 指出了现有教材的不足;并就人们对编写新教材的看法进行了思考。

刘珣在《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谈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文中指出现代教材存在的优缺点,并且指出新一代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应该是:(1)以熟练运用为导向,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基本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 较好地体现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3)坚持并不断发展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4)教材的现代化与立体化。[6][5][4][3][2]

2、对教学趣味性的研究

对教学趣味性的研究主要有孟国、王强、冯冬梅、裴维襄等。

孟国在《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一书中认为:趣味性原则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离开实用性等原则谈什么趣味性毫无意义。趣味性原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和教

师身上。第二语言学习中趣味性对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他以《原貌汉语》为对象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调查:(1)学生对该课本特点、必要性、喜欢程度的认知情况,得出80%的学生认为本课的特点是知识性和实用性,只有10%的学生认为其特点是趣味性,于是笔者认为趣味性与学习的必要性和喜欢程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2)对《原貌汉语》教学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总体评价和趣味性的比较;(3)趣味性与其他属性的比较得出趣味性远远低于实用性、知识性等几个比较重要的属性;(4)对课文趣味性和其他属性的评价得出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大于趣味性。

王强在《浅谈汉语教学中的趣味性原则》一文中认为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②适度的节奏。③充分运用体态语。④变换教学形式。⑤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冯冬梅在《试论游戏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书中认为游戏式学习是现代语言教学提倡的良好教学手段,在词汇、语法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分离使用的,教学游戏是本着目的性、趣味性等原则把语音词汇语法综合使用起来的,游戏的过程就是语言要素的综合训练过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游戏是寓教于乐式教学的尝试,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把游戏和学习联结起来,给枯燥的语言学习增添了无限乐趣,学生也充分使用和练习了汉语;对于学科建设而言,运用游戏辅助课堂教学,把教与学、学与趣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裴维襄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一书中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1)改变教材模式, 增加画面教学;(2)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互补法教学;(3)聊天式教学;(4)游戏式教学[10][9][8][7]。

刘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脑筋急转弯”》一书中提出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11]。

二、评论

刘颂浩在《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一文中认为要求老师首先要认可教材的趣味性这一现象很常见,但是我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不常见的。教师与编者有不同的人生观和艺术欣赏眼光,再者教师处于现实的教学环境中,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而编者只是处在一种相对比较虚拟的环境中,如果有现实因素那也是为了收集素材而进行的活动,他所认为的趣味性大多是出于个人的偏好,是很难跟实际教学活动相吻合的,所以在过程趣味性中运用得最多的是“创造性趣味性”,即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

异和具体情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趣味性问题,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机一动而相应调整教学方式进行趣味性问题处理。

在众多的学者中对趣味性的研究都涉及到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关系问题,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概括大概有三种:一是趣味性与实用性无关;二是两者地位平等;三是趣味性依赖于实用性,即趣味性不及实用性重要。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内的语文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外汉语教学针对的是外国留学生,根据王志刚、倪传斌、王际平、姜孟等人的研究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了解中国国情、便于工作、将接受更多教育、融入中国文化、便于旅游等[12],他们的目的大多带有工具性的色彩,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的交际技巧,如果脱离了实用性而一味的强调趣味性,就忽视了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则会让他们感觉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再者他们都是一些成年人,学习汉语的时间不长,大多在一年左右,如果达不到他们的目的他们将会放弃学习汉语。

从汉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表意文字,音形义是紧密结合的,外国学生从小就在表音文字的熏陶下长大,最明显的区别是他们的语言中没有声调,以及大量的同音字、异形字等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增加趣味性是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活力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裴维襄提出的主要教学方法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现在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致使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夸大了这些教学方式的作用,片面强调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生本身的文化背景等因素,所以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建立在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至于冯冬梅提出的游戏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不适合频繁使用,而且这种方式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课程都适用,比如科技类的课文就不适用,再者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游戏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针对幼年儿童的教学方式,对他们并不合适,所以这一方法只适合在那些特别抽象的知识上运用。

三、结束语

纵观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趣味性原则在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而忽略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以及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结构跟思维方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儿童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汉语在越南的传播历史非常悠久,现在的越南留学生并不满足于能够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他们更

多的是希望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以太低级的笑话、故事或者简单的游戏已经不再适合于对外汉语课堂,输入科学、实用的汉语知识才是越南留学生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主要以越南学生为对象,研究他们的文化背景、学习汉语的目的,然后以这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的动物词汇教学 篇3

一.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对客观世界认识上存在共性,并且具有共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汉英语言中,对动物的感知和认知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在文化上也就存在着相同或相似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下面仅以大家都熟知的四种动物为例加以说明。

1.蜜蜂(bee)

汉语里提到蜜蜂,人们就会联想到忙碌。英语中也有as busy as a bee(象蜜蜂一样忙碌,极忙)的用法。汉英两种语言中蜜蜂的文化内涵都是指勤劳、忙碌。

2.狐狸(fox)

汉语中狐狸用来形容狡猾、奸诈的人,例如“狡猾地像狐狸一样”,用“一只老狐狸”来形容老奸巨猾之人。英语中a fox指a cunning, tricky, or shrewd person(狡猾的,诡计多端的,狡诈、或聪明的人),如as sly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 foxy(狡猾的)。

3.驴(ass)

汉语中有“笨驴”、“蠢驴”的说法,指人“笨”或“蠢”。英语中an ass意为a silly and stupid person(傻瓜),如You stupid ass!(你这头蠢驴!)

4.猪(pig)

汉语里猪的文化内涵是“懒”、“谗”、“贪”、“笨”和“丑陋”。英语中a pig文化意义为a fat person(肥胖的人)或a greedy,dirty or bad mannered person (贪婪、肮脏或举止粗鲁之人) 或者意为eat like a pig (喧闹而贪婪地大吃大喝)。如,to make a pig of oneself 吃得或喝得过多,Don’t be such a pig! 别这么贪心!

类似还有诸如鹦鹉(parrot)、狼(wolf)、猴子(monkey)等实例,都体现出文化认知上的相似性。

二.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因为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发展历史、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中以龙和狗最具代表性。

1.龙(dragon)

中国的“龙”是皇权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九五至尊的地位。中国人素以“龙的传人”自称。汉语用“真龙天子”比喻帝王,用“龙腾盛世”比喻社会繁荣。汉语中与“龙”相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虎”比喻豪杰之士,还有成语“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生龙活虎”等等。

而在西方神话里,dragon(龙)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西方文化将dragon视为邪恶的象征,所以常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这来源于《圣经》故事。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在一些描写英雄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事迹时,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在现代英语中,dragon用以指“凶狠、罪恶之徒”,其文化内涵意义不好。例如She’s a bit of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在这里是个很跋扈的人。)

2.狗(dog)

在中国,人们(特别是农民)养狗主要是为了看家,而不是玩赏。虽然近年来,在城市中将狗当作宠物养的人在逐渐增加,但总的来说,人们对于狗的看法仍然不同于西方人。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也常常被视为人的伴侣和爱物。狗在西方社会享受高级待遇。因此汉语中狗的文化内涵大多含有贬义,“狗”是受鄙视、被诅咒的对象,如“走狗”、“狗仗人势”、“狗尾续貂”等等。而英语中许多带有dog的词语都含有明显的褒义,大多用来形容和描述事物好的一面,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 dog(幸运儿),Dogs are man’s best friends. (狗是人之良友。)无论中外,狗的基本功能都是看家护院(当宠物喂养是后来的功能),狗实现看家护院功能的基本手段是又叫又咬,这往往妨碍人际交往。中国人强调集体观念,注重人情交往,而西方国家强调个体的独立性。狗在不同地方的“职业”功能虽然基本没变,但在具有不同文化的社会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却有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狗的不同遭遇应是非常自然的。[1]

另有神话中与龙(dragon)相对的凤(phoenix)也属此类,在此不作展开介绍。

三.在一种语言中有特殊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动物词汇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种动物有关的词汇在本民族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1.龟(tortoise)

汉文化中乌龟的形象既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是象征长寿,有“龟鹤延年”、“龟鹤遐寿”等成语。古代的庙宇、宫殿、府第等建筑物前常有石龟,企求万古永存。贬义是指用龟比作外遇者的丈夫,骂人的话“绿毛乌龟”是对人极大的侮辱。另外还把胆小的人说成是“缩头乌龟”。而在西方文化中turtle,tortoise只是普通的爬行动物,没有此类的文化意义。

2.鹤(crane)

鹤在我国被视为神仙的坐骑之鸟,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汉语中用“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绘画和图案常以松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来表达对上了年岁的人的美好祝愿。西方国家的人却认为长寿与鹤没有什么关系。所以“鹤(crane)”在汉语和英语里有着相同的概念意义,但汉语中鹤的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有所缺失。

3.海狸(beaver)

海狸(beaver)是北美洲一种很勤勉的动物,有啮树筑巢的习惯。这种动物一天到晚不停地走动,并用牙齿把树啃倒,搭成一个美丽、复杂的“家园”,其在筑巢方面技艺高超有独创性。所以英语有an 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比喻“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

四.汉英使用不同的动物词汇表示同一文化涵义

同样,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可能用不同的动物词汇表示同一文化涵义。

1.汉语中的牛(bull)与英语中马(horse)

汉语中的牛和英语中的horse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中国人以牛比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老实本分、力大无比、倔强等意义,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牛勤勤恳恳为人们干活。英国人主要靠马耕地,而很少用牛耕地,所以在英语中马被赋予了勤劳、吃苦耐劳、倔强等特征。所以汉语和英语分别用牛和马来表示勤劳、吃苦耐劳、倔强的内涵意义。

例如:汉语“老黄牛”, 英语a willing horse

汉语“吹牛”,英语talk horse

汉语“牛不喝水强按头”,英语take the horse to the water

2.汉语中的老虎(tiger)与英语中的狮子(lion)

对于表示威猛、勇敢及有尊严的文化意义的动物词汇,汉语用“老虎”(tiger),英语用“lion”(狮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老虎,而且还较多,所以中国人比较熟悉老虎,又因为老虎额头上的皱纹像“王”字,所以中国人称老虎为百兽之王,象征威猛,威严。如:“虎父无犬子”,“藏龙卧虎”,“虎虎生威”等等。狮子在西方童话故事中被称为百兽之王,如我们很熟悉的电影《狮子王》,它的形象是勇敢,有气魄,威严。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的形象,the British Lion代表着英国,英国人。Lion是英国的国徽。这是因为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和欧洲一带,而那里老虎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英国人比较熟悉狮子,因此英语中有许多由lion组成的词语和习语表示威猛勇敢之意,而用tiger表达此意的很少,如:the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the lion’s mouth虎穴, 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相反,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2]虽然两种动物都很威武、勇猛,但相对于狮子来说,中国人对老虎较为熟悉,因此赋予“老虎”的文化内涵为勇猛、威武、有尊严。

结 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跨语言教学,其教学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以上的四类动物词汇对比情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脱离文化进行纯粹的教学,因此,针对中、高级阶段英语背景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师应当在汉英文化的对比中,联系和使用两种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汉语词汇了解深层的文化背景,既避免了词汇教学的枯燥乏味,也能收到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树杰.汉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J].孝感学院学报,2008,(2):50

[2]英汉语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对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389

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 篇4

一、抛砖引玉

借助一些趣味性的谜语或问题, 能迅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活思维, 投入词汇学习。在高一年级的一堂词汇课上, 当讨论到“time”一词的搭配时, 笔者给出了这样一个谜语:Why does time always fly?顿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学生说:“Because it is fast.”有的学生说:“Because it never waits for us.”……笔者笑而不语, 在全班学生急切眼神的“催促”下, 给出了谜底:That’s because so many people want to kill it.见学生有些不解, 笔者解释说:“When you have nothing to do and want to make time seem to pass more quickly, you may kill time by doing something like playing cards or doing some shopping...”这时大家意会到了“kill time”指的是“消磨时光, 打发时间”。接着, 笔者进一步引申:“As we know, time is precious for everyone.Just as a saying goe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ke full use of time and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getting everything done on time or ahead of time instead of wasting timeon meaningless things.Do remember, 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our life.”就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 有关time的一些短语搭配被融入了具体的情境中, 使词汇教学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笔者发现, 有一些谜语在一词多义的教学中尤其有用。如以下几例:

(1) Why is a river always rich?

(key:Because it has two banks.) 引出bank的“银行”、“河岸”之意。

(2) Why is a ship one of the most polite things on earth?

(key:Because it always advances with a bow.) 引出bow的“船头”、“鞠躬”之意。

(3) Why is taxi drivers’business so bad?

(key:Because they drive away all his customers) 因为“driveaway”兼有“驾车开走”和“驱赶, 撵走”之意。

(4) Why is life the hardest riddle?

(key:Because we all have to give it up.) , “give up”既可表示“放弃”, 又可表示“中止、停止”。

二、顺水推舟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难免会对一些问题有着独特的思考, 当他们的思路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时, 不少教师由于只顾及完成教学进度, 而对学生的“脱轨现象”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有的甚至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将其强行“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 这种做法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即时生成资源, 借其推进教学进程,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会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在高三的一节词汇复习课上, 笔者在与学生讨论了battle, fight, war, struggle这一组近义词后, 为了进一步衍生出argue, quarrel, conflict, friction, disagreement等相关词汇, 笔者提问:“What usually happens before a fight?”可出乎意料的是, 一位学生回答说:“People will bow to each other.”当时全班都愣了一下, 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 原来这位学生对体育运动比较感兴趣, 他联想到了柔道比赛前参赛选手要相互鞠躬致意, 笔者当时赞许道:“Oh, great!That’s a good way to show respect for our competitor.”同时借机帮助学生复习了“bow”的一些其它含义, 如在“rainbow” (彩虹) 中“bow”意为“弓”, “bow to sb.”中“bow”意为“低头, 屈服”。接下来笔者又问其他学生:“Any different opinion?”又有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要准备好武器!”班里又是一阵大笑, 笔者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说, “I’m afraid that would be a bloody fight...Then what’s the English for‘WuQi (武器) ’, who knows?”有学生回应说:“weapon!”笔者继续和学生进行互动:

T:You are quite right!Can you give us some examples?

S1:Gun (枪) !

S2:Explode (爆炸) !

T:You mean something that can explode?

S2:Yes.

T:We call that bomb (炸弹) .Anything else?

S3:Knife (短刀, 匕首) !

S4:Tear gas (催泪瓦斯) !

T:Yeah, how clever you are!And I suppose such things as bullet (子弹) and powder (火药, 炸药) are also necessary.Besides, in a modern war, you may find some new weapons such as atom bomb (原子弹) and missile (导弹) .Those weapons are really destructive and may claim countless lives and cause considerable economic losses.A war involving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will undoubtedly be a disaster to us mankind.So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deal with various arguments and conflicts?

S:No.

T:Then what should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S5:We should control ourselves and calm down.

S6:Try to be patient and exchange ideas with others in a friendly way.

S7:Talk with each other openly and sometimes compromise is very important.

S8:We should learn to consider a problem from another angle and don’t be self-centered.

T:Wonderful!I agree with you.And in our daily life, when some disagreement or friction occurs between us and our parents, friends or neighbors, we should also try our best to avoid bitter quarrelling and find a peaceful solution to our problems.Do you agree?

学生都会意地频频点头, 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没有忽视或打断学生的思路, 而是积极地利用了课堂上的即时生成资源, “顺水推舟”地展开词汇教学, 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在自然的交际中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

三、巧设“剧情”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涉及近义词辨析或是同根词的衍生问题。笔者发现, 如果只是单纯地以说教的方式将语言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他们往往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遗忘率也相当高。于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讲一些小故事, 通过“剧情”让学生主动地去感知其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如在高三年级牛津英语教材 (江苏版) 第九模块Unit 4“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一文中, 有这么一句话:“Biblical idioms originally had straightforward and clear meanings because they were often meant to underline the moral of a story and to give audiences an image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story better.”当时围绕“image”一词, 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When I was a little child, I often imagined being a teacher in the future.And from time to time, different images of a teacher would occur in my mind.One day, my parents went to work and I was left alone at home.Hoping to 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I placed some small chairs in my room...Boys and girls, can you guess what I would do next?”学生一时间议论纷纷, 对接下来的“剧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当有学生答道“You would give a class to your students.”时, 笔者赞许道:“How clever you are!I wanted to give a class and those chairs were my imaginary (假想的) students.”他们笑了, 还有学生打趣地说:“How lovely you are!Full of imagination.”笔者随即问全班学生:“Do you still remember an adjective with the same meaning?”这时大家意见不一, 有的说是“imaginable”, 有的说是“imaginative”, 笔者没有立即给出正确答案, 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Thomas Edison, this famous inventor, was full of creative ideas throughout his life.And it’s understandable for him to try hatching some chickens when he was quite young.学生立即结合上下文, 从两个划线词的意义中推断出了“-ive”和“-able”两个不同词缀的含义, 从而得出“imaginative”是表示“富有想象力的”, 而“imaginable”则是表示“可以想象得到的”, 就这样, 笔者通过一段“剧情”,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了词根为“image”的一系列词汇。

又如在对usual, general, common, ordinary, normal这一组近义词的用法展开讨论的时候, 笔者又设计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剧情”:One day 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as usual.I was enjoying the beautiful night sky when something like UFO caught my eye.It landed quietly and some strange creatures came out.They had little in common with us ordinary people.And in general, their appearance didn’t leave me a good impression.Suddenly, one of them came over and caught me.Oh, that was a hot hand, the temperature of which might have been 100℃, much higher than normal.I was hurt so badly that I let out a scream...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next?学生都听得聚精会神, 非常急切地想知道下一步“剧情”, 笔者便接下去说:“Well, then———I woke up and all that had happened turned out to be a dream.”学生恍然大悟。紧接着, 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这段“剧情”, 讨论一下这组近义词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很快大家达成了共识:“usual”常和人们的习惯有关, 意为“惯常、通常”;“common”强调“人所共有”;“ordinary”指的是“普通, 很平常, 不出众”;“general”的意思是“普遍、笼统”, 而“normal”指的是“正常情况”。之后笔者就此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要求学生选词填空, 完成五个句子, 结果班上仅有两位学生各犯了两个错误, 全班的正确率达到了92.5%, 取得了较理想的反馈结果。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教学不应单纯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 而应包含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运用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研修》, 2004) 。笔者认为, 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多种途径, 增添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其主动地去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 让词汇教学真正“动”起来, 那么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英语词汇教学步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篇5

关键词:语言教育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中国人学汉语都由字及词,经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是,我国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材中只列词义、不列字义,忽论文联盟略了汉字与词的密切关系,结果使得“学生看不清汉语词汇的规律,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⑤。

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⑥。词汇间相互在音、义、形关系上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矛盾统一的状态,“教一个学一个”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在起始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后期则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同时,现行的词汇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是汇量编排不均,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课后所列生词编排不均,少的只有51个,多的达135个,生词数量的分布不均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二是词语选择失当,《中级汉语教程》选取的课文多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生词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词语练习设计单调,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练习设计不合理,《中级汉语教程》仅有词语连线、词语搭配、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和选词填空几项,这些练习大多属于语法训练的范畴,没有严格意义的词汇形态变化的特点,难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好上课的进度和难度,留学生的自身情况也很难通过考试分清,这些也使得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一定程度处于被动。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明白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用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实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运用。

1、进行语素教学。“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⑧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论文联盟编辑。

环境。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褒贬色彩以及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近义词、多义词、虚词等,一定要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进行讲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在词汇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师生关系模式。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论文联盟重要的,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而产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摆脱词汇课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正如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指出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外,要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2、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一堂课学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或是达不到这个“度”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教词汇。所谓“学会”一个词汇,仅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不能算学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不同的场景运用这个词汇。此外,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常用性的词汇。比如:大量很专业的科技词汇,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科技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可以不必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开展基本词汇和最低限度词汇的研究,有了这方面的研究,词汇量的控制才能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3、教学中的词汇讲授技巧。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达到真正掌握呢?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第二,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第三,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教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4、在纠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③.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④.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⑤.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⑥.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⑦.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⑧.王周炎等.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庞大、系统复杂,并且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单词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语言交流也无从谈起。所以在交际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意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越强,所以词汇教学效果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汉语词汇的音、形、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汉语中词汇系统复杂、数量庞大,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由于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常常有理解不当、使用出错、记忆困难等问题,本文则尝试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教学法:

一、“结构一情景一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

二、“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上三种常见的教学法都侧重于语法教学,以建构学生系统的语法结构。从中也可以看出,语法教学长期处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词汇教学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的语言学者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部分应该受到重视,提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心论”。暂且不论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体现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所以学习一门语言,词语的学习应该贯穿其始终。现代汉语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各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所以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但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因为汉语词汇数量庞大,加之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故词汇对外国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且至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建构起一个系统的词汇教学体系,所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缺乏一种高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汉语的词汇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字构成的。中国人学习母语都由字开始再到词汇的学习,通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中也忽略了汉字和词的密切关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汉语词汇的规律,更不了解在不同语境下,词具有不同的语义功能和搭配习惯,所以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困难很大。但近年来出现了“语素教学法”“字本位教学法”等,都试图抓住汉语的特质,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汉字(语素)来进行汉语教学。这些新的研究理论和教学法的出现有助于学生掌握庞大复杂的汉语词汇。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缺乏系统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方式是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众所周知,汉语的词汇复杂繁多,各类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褒贬义词数量众多,这不仅是汉语词汇在归类上的特论文联盟点,同时也可以借鉴利用,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语的意义,才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使用词语。要让学生了解词的本义、语境意义、词的搭配及其使用范围等。在课堂中,注重对各类词汇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解释,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但由于汉语词汇量大也很复杂,教师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达到预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利用已学旧词,掌握新词含义

利用已学汉语词汇来解释新的汉语词汇,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已学的词语对新词自己理解,然后老师再纠正和归纳。这样就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了,并且使词义较难理解的词也浅显易懂了。例如,新学“死板”一词时,可以解释成“顽固”“固执”;解释“惬意”一词时可以讲成“舒适”“满意”。用所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意思,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非常有效。

(二)近义词比较,分辨词义、用法

近义词教学也是词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对感情色彩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词语无法区分,在使用中也常常发生混淆。区别近义词词义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区分近义词的感情色彩,如“团结”和“勾结”:“团结”一般用于赞赏某个集体,或是群体,含有褒义;但是“勾结”常常是针对某个人与另一个他者的关系而言,含有贬义。二是区分近义词词义间的细微差别,如“美丽”“美好”:“美丽”是形容女孩子长得漂亮,或者风景宜人;而“美好”则是指美丽的东西给人舒服的感觉。二者看似相近,但是修饰描述的对象不同,也不能互换。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清晰地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近义词的差别。

(三)反义词对比,加强联想记忆

汉语词语中除了近义词,还有常见的反义词,通过对词语的归纳总结,教给学生反义词,不仅教会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词语,加强学生对词语的归纳能力,还能提供学生兴趣,降低畏难清晰。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联想记忆单词,更多更快地掌握词语。例如:

美丽——丑陋 前进——后退

表扬——批评 正义——邪恶

通过反义词的比较,既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凸显了词语问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汉语词汇。

(四)利用语境,教习词语

课本中的词语是静态的,学生对其理解也只是一种描述方式的释义,如词典中的释义、教材中生词的释义。但是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的词语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大多数词语其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所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离不开语境。例如:“不”和“没”这两个表示否定的词语,虽然英语翻译都为not。但是这两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着不同的用法,而学生们也常常混淆。

例句:

(1)他明天不想去图书馆。

(2)我不会做饭。

(3)昨天他没去上班。

(4)她还没洗澡呢。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不”和“没”虽然都表示动作的否定,但是“不”用在句子中,是主观叙述的现在或将来的事实。“没”用在句子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或过去的事实。二者须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这常常是学生们容易忽略了,但也是易错点。

在词语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词语的语用色彩,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用色彩往往凸显出来,如果不加以区别,学生常常容易犯如下错误,如“莅临”“下榻”这样的词,如果没有结合句子或者给出适用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造出这论文联盟样的句子:“第一次莅临成都,我下榻在锦江宾馆。”所以,在教给学生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时,应该告诉学生应该用于正式隆重的场合,学生就不会犯此类错误,对于复杂繁多的汉语词汇就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本文简述了我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以及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技巧。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的意义,掌握在不同语境下恰当使用词语,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汉语词汇,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词汇进行分组归纳,帮助学生记忆,相信这些技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帮助。

注释:

[1]仲清:《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合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2]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3]参见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4]许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法问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5]参见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9期.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王数财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该学科对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的教学渗透着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对外汉语教材和图书在内容的安排上需要适时地导入文化情境,以传播中国文化。教材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而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将对此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文化传播

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

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陆续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兴学科,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进行学习汉语;同时,国家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许多知名高校也都跟外国的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派遣中国教师到外国进行汉语教学,据雷小兰的数据调查,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改革开放30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高校也争相效仿,申请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不断地将外国留学生吸引进中国,同时,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到2010年底将突破1亿人。如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在新时期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活动,这对于汉语国际推广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承载着文化的主体,对外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势必会透露或展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在文化的情境中学习汉语具有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换言之,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也在传播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而在所有的教学工具中,教材的编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跟外国留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渗透是同时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涉及教材的编写和文化传播的协调关系,如何将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文化植入教材的内容,将章节的安排跟文化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视角,重点探索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内在关系。

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而文化传播架构了国与国之间的桥梁,减少了文化冲突所引起的障碍,反过来促进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协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已成为国际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无疑,对外汉语教学首当其冲地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责任。张幼冬指出,汉语国际推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教学,二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涉及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内容,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畴更为广泛,通过交际活动可以透射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情操等等。另外,张幼冬也提到,非语言交际的因素对于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作用,譬如举止、手势、衣着、饮食等等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高级形式,它建立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上,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文化交际活动便更容易操作与进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与图书是关键的教学材料和工具,课堂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音像制品、新闻报刊、网络传媒等方式进行学习。语言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将文化背景纳入教材之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来实现文化的折射,则教材的编写对于如何将不同层级的文化合理地安排在章节内容之中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又要遵照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如何在教材中导入文化背景是进行文化传播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的导入与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蕴藏在世代相传的汉语和汉字之中,汉语的口头和书面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在汉语的语境中生活必然会逐步了解汉文化,而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也直接将汉民族文化托现在留学生面前。赵金铭曾经强调,“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该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书面承担者,教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生动有趣、文化性突出、科学实用的教材能极大地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率。

文化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有关知识、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以及科学、艺术等在内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势必会跟现代工业文明产生摩擦并逐步融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糅合西方现代文明在内的新时期文化逐步形成。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导入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阮静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把握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基础和关键,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民族性,应该让留学生的心灵受到三个方面的灌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安排是一项既困难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将主流、健康、民族精神性的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材是编写人员的重要职责。

然而,实际情况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应该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层级来安排学习内容和文化的导入。笔者对近年来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写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粗略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中高级水平的教材中所导入的文化比较深刻,主要涉及思维形式、价值观点等方面,属于文化层次的高级形式,教学的难度比较高,而初级水平的教材中主要导入汉民族的饮食、服饰、问候、友情、待客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模拟性和可操作性。可见,文化传播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1册)和《汉语会话3叭句》(康玉华、来思平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上册)进行了对比,两本书都是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进行教学,所导入的文化背景都比较浅显易懂,主要涉及礼貌性的问候、陌生人的自我介绍、身体健康、节日祝福等方面的内容,情境对话的设计都围绕文化特点而展开,既进行了语言教学,又渗透了文化的因素,这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传播途径。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论文联盟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具有广泛的宣传渠道和力度,它与文化传播是间接的促进关系,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排来进行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对外汉语教材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文化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类型包括阅读、写作、听力、综合汉语等,一般都由初、中、高级组成,适合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使用。教材内容的编排以教学的目的为导向,系统完整地对某一方面的文化进行介绍与传播,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因为文化的传播不能间断式地进行,否则会破坏文化的整体性,也会影响留学生学习和了解的欲望以及积极性。

(二)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层级性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对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更应该注意教材的编写不能笼统地进行灌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动机进行内容的编排,做到生动有趣、由简到繁,从初步的礼貌问候、饮食起居到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逐步进行,让文化的发展进程在留学生的心灵上烙下痕迹,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传播是交叉互补的

某一本或一套教材总是就某个方面的文化内容进行介绍,它不是全局式的概览,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且传播中华文化中主流、健康的文化,教材之间的文化传播势必具有交叉互补性,通过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内容编排以真正达到汉语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和图书的出版以及宣传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文化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外国留学生的心灵,他们通过交流进一步将文化扩散到更广阔的群体和范围,以此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

(四)对外汉语教材开放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和谐稳定,对外汉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有关国家利益的事业,教材和图书的出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派遣中国教师出国教学,文化的传播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发散、类推式的过程,以开放性的战略眼光将教材推向国外,让更过更广的海外群体接触汉语,了解汉文化,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意义。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发展还不完备,教材编写与图书出版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如何有规律地将中华文化导入教材和图书,以正确地引导留学生学习汉语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这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将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一)教材类型相对单一

市场上所流通的教材大都侧重语言教学,以视听、阅读类教材为主,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的意识和思考,导致语言学习脱离文化传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跳脱原始外语教学的框架,结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进行策划与编辑,书面上既有文字又有图像,以生动有趣的图文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插图、文字艺术编排等各种形式寓于多种类型的教材之中。无论是视听类还是阅读技能类教材,文化传播都是可以顺利进行的,内容编排要丰富,通过系列教材来合理安排。

(二)文化导入不够系统完整,应结合当下生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吸收与剔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具西方先进文化的现代中国文化,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地、准确地导入当代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传统与过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一套“新闻听力”类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陈旧,以改革开放之初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体,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教材和图书出版质量有待提升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的书面载体,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战略的眼光将中国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对编写者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知识,还要能提炼出中国文化的精粹,以适当有效的方式编排在教材内容之中。另外,图书出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编辑的业务素养和文化知识是教材校对的一道门槛,要严格把关,对教材和图书的出版进行周密的策划,以确保高质量的图书流通。某些出版社争相出版对外汉语教材,但内容不够丰富,编排陈旧,文化特点不突出,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净化图书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让市场上流通健康、主流文化的高水平对外汉语教材是编辑校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

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314、3X、8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和社会交际能力,扩大他们交际范围。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使之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因此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是学习者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扩大交际范围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形势下,注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新词新语的引入,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追随时代前沿。我们相信,新词新语的教学能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引发相关问题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冰.《今日财富》.2009年11月

[2]汤志祥.汉语新词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3]何彦杰.对外汉语新词教学.《汉语文教学》.2008第2期

初级对外汉语趣味性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趣味性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61-02

学习,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很重要。第二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来比喻的话二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是那"师傅引进门"的过程,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水平提高到可以自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中高级阶段就是到了"修行在个人"的境界了。那么对外汉语教学的师傅们是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趣味性的地位和作用

正因为学习是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其中某一阶段的时候也要明确我们研究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名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他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针对儿童的初级阶段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我国当代的很多对外汉语学着也阐明过他们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的趣味性的认识。吕必松认为"教材的趣味性是激发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刘珣也认为教材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佟秉正认为"有意思"是初级汉语教材课文编写的最关键的问题。

在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充实、实用和科学性之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实际,特别要考虑到学生年龄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儿童习得语言具有自身特点,这要考虑到儿童心理特性,儿童语言学习的动机属于融合性学习,他们往往把语言学习看成一种游戏,并从习得过程中得到乐趣。所以培养兴趣是儿童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师准备的知识再多、再科学,但是如果毫无趣味可言,学生也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这样也会给教师带来挫败感。

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趣味性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环境的营造。

(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是教师的个人表现。这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水平,良好的敬业精神,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还要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在解释问题的时候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适当夸张,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散思维。

其次,课堂游戏教学法可以说是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了。可以达到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语音教学:语言教学基石性作用。汉语语音学习就是对拼音的学习,主要掌握三方面:声母、韵母和声调。介绍几种:形体法:适用于初级阶段,一个或两个学生用肢体模仿声母或韵母的形状,另一个学生猜。乱序法:适合已熟练掌握的学生,把拼音声韵母顺序打乱让学生自己组合。如"an、l、u"→"luan"。

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为主的观念不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词汇才是语言教学的中心,也是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介绍几种游戏方法:"心有灵犀"、Bingo Game、 益智游戏(趣味数学题)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发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软件供学生学习。笔者在此提出几个未成形的创意。目前我国有几个很受欢迎的网络游戏如"你画我猜"、"汉字英雄",可以适当修改成为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游戏。

课文对话交际游戏:初级对外汉语课文大部分是短篇对话。在掌握好课文的重点词汇、语法点和句式后就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扩展训练,看似机械性、模式化的搅基训练其实也可以充满乐趣,下面介绍几种交际训练方法:

"大拇指"游戏:属于学生互动性游戏,适合口语交际。例如课文是《今天天气怎么样?》,游戏规则是选出几个学生站在讲台前,让余下的学生都趴下伸手举出自己的大拇指,游戏开始后,被选出的同学去碰趴下同学的大拇指,然后教师说请抬头,被碰了大拇指的同学就要猜是谁碰的他,然后问那个他猜的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若猜中了,回答"今天晴天等。"没有猜中就回答:"我不知道。"

"糖果"在哪里游戏:ppt游戏,主要练习学生口语。教师把课文中要练习的句子写在ppt上,八个句子占一张,每个句子都是活动的版块点击就可以消除,有些句子下面藏着一个糖果图片。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句子大声朗读出来,几轮游戏下来看哪个同学获得的糖果最多。

"大家来找茬"游戏:专项练习"有.../没有..."句型。教师找出两幅基本一样但细微处有差别的图A/B,让学生找不同。然后学生回答"A有...""B没有..."句型。

"查地圖"游戏:适合类似《你去哪儿?》《怎么走?》练习方位词的用法。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地图如学校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然后请同学分组练习"去哪儿?去学校。""怎么走?向右走100米"之类对话。

(二)教学氛围的营造

主要指教室的布置。教室的布置也是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汉语教师的资源一定要齐全有了这些物质资源老师才能带学生进行趣味性活动,如练毛笔字、画国画、剪纸等。教师布置也要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可以用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作品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更有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孟国.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6)

[2]李艳娟.趣味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08)

[3]裴维襄.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J]天津市公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

[4]周圆(1988.11~),女,籍贯:山东泰安,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历:2011级硕士, 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英语词汇的趣味教学 篇7

1 利用谚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某些谚语,它是两种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们保持着各自民族的风格和地方色彩,英语中的某些谚语在汉语中也能找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应语。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谚语,能大大地增强学习语言的趣味性。

2 利用成语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它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用成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还举“money”这个词,在英语中有这样的短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其对应的汉语意思教师也可先提示,而后启发学生尝试着翻译,这时学生也活跃起来,冥思苦想,你一言我一语,有翻译成:“花钱如流水”、“挥霍无度”、“挥金如土”等。最后取其最佳翻译“挥金如土”,紧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英译一个句子:我们不应该挥金如土(We should not 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生词,也学会了说话,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boundary”一词,笔者曾经给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句:“Knowledge is not boundary.”类似这样的成语短语或例句很多,恰当地使用成语,即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又寓知识性、趣味性于其中,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受到人格、品质的熏陶。

3 利用名人名言,加强素质教育

讲课时若能适时地穿插一些名人名言,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serve、limit、progress、ladder”等词时,举了如下例句:

(1)We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我们应当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2)There is a limit to one’s life,but no limit to serving the people.(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

(3)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Knowledge is the man’s ladder.(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对于这些名人名言,学生并不陌生,它们或许就出现在我们所处环境的周围,想必学生对这些内容也是较感兴趣的,且名人名言对学生的身心教育更具有激励性和说服力。

4 利用猜谜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身有时并无多大趣味性可言,这时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或勾勒一幅图画,猜一则谜语等,增强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迪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fridge,kitchen”这两个单词时,我这样给学生解释:It is a machine which is used for keeping food fresh..What is it?

It is a room that is used to cook...What is it?这种猜谜形式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到该活动中来。

5 变换词汇教学形式,温故而知新5

词汇教学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新词汇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采用联想的方法引出许多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学过的单词,下面笔者就从构成单词的字母本身这一方面加一举例说明:

例:在学习“wine,host,bar”等词时,笔者要求学生变换单词中的任一字母以形成其它学过的单词,同学们你想一个,他说一个,都很踊跃。

wine——nine/wife/line/fi ne/wind

host——most/lost/cost/post

bar——far/bag/bad/car

这样不断发散,求新求异求变化,刺激大脑保持兴奋,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而言之,词汇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学会一定数量的单词是运用一门语言的先决条件,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因此,词汇教学需要教师下大力气去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词汇学习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感召下,教师应设法使那些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趣味化,将一些成语、名人名言及各种有趣的形式运用到词汇教学中。

关键词:谚语,成语,名人名言,猜谜

参考文献

[1]马振海.素质教育读本[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 篇8

一趣味性教学手段

趣味性教学手段是指在遵循趣味性原则的前提下, 从教材的主要内容、语言、形式、课堂设计等方面入手,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形式趣味性、内容趣味性的教学, 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当前第二语言教学的流派和方法有很多, 趣味性教学手段虽然并不完整地属于哪一种流派或者方法, 但是很多流派和方法中对其却有一定的提及和看重。同时, 运用趣味性教学手段也符合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只有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才能为学生在汉语学习上创造一个良好而有益的开端,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需求。

二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分类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 汉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学生的学习程度还属于零起点阶段, 对其进行汉语教学会十分困难;有时学生的母语与所学的汉语差异较大, 汉语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就会存在阻碍, 这样对教学也是十分不利的;有时由于受到当地国家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生的情况会比较特殊, 学生可能会比较调皮, 课堂气氛过度活跃, 对汉语的兴趣度不高等, 对开展汉语教学是十分困难的。趣味性教学手段, 就是在遵循趣味性原则的前提下, 从教材的主要内容、语言、形式、课堂设计等方面入手,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形式趣味性、内容趣味性的教学, 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其中, 在实施趣味性教学手段的过程中, 它的形式不是拘泥不变的, 而是多种多样, 巧妙地与教材、教学内容相融合。笔者根据在实际教学中对趣味性教学手段实施方法和形式的不断总结与归纳, 把它的具体实施形式主要概括为以下3种。

1. 运用课堂游戏的形式

把一些课堂游戏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 这是实施趣味性教学手段的最主要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课堂游戏, 不仅在实施方法上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同时它也能与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就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进行不断的训练与巩固,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和达到教学目标。而对于课堂游戏的分类则是众说纷纭, 所依据的要素不同, 所分的种类也就不同。例如, 曾健在《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中, 按照游戏目的即所操练的语言点来划分, 课堂游戏可分为词汇游戏、语法游戏、语音游戏、汉字游戏、句段游戏和文化游戏等;按照游戏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智力游戏、知识游戏、实物游戏和竞赛式游戏;按照游戏主体的实施方式可分为表演类、辩论类、动作类和调查报告类等。

2. 加入视频、音频的形式

加入视频、音频的形式也是实施趣味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经常使用的方式, 即教师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带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观看与欣赏, 让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其中也包括教师通过音频、视频教学生学习中文歌曲或是教师给学生播放及讲解中国电影等。

3. 组织开展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

在使用趣味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会组织并开展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例如, 教学生学习剪纸和折纸、用毛笔练习中国书法及学习太极拳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中使用的频率不高, 甚至有时只在汉语文化课上开展, 可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识, 这样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汉语学习。

总的来说, 实施趣味性教学手段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 但它都是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同时, 它也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相符合, 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当, 它应该灵活多变, 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三趣味性教学手段的作用

1. 大幅提升汉语听说能力

把趣味性教学手段渗透到教学中, 就意味着会经常在课堂中穿插很多的小游戏, 开展让学生分组竞争、角色扮演、歌曲学唱、视频欣赏等活动。这些活动会提供很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汉语, 例如在游戏竞争中,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够获胜, 就会集中注意力聆听老师提出的问题, 并积极抢答, 又如在学习中文歌时, 学生对中文歌曲及中国的流行元素都十分感兴趣, 希望自己会唱中文歌, 这就会让学生学习和练习得特别认真, 不仅提升了汉语语感, 也练习了汉语发音。这些活动都在自然而然当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练习口语、听力, 从而使学生在汉语、听力上的能力不断提升。这就使得在教学当中, 不少学生发现自己突然就会说汉语了, 会说的汉语越来越多了, 汉语的听说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因此, 可以得出趣味性教学手段能大幅提升学生在汉语听力、口语方面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趣味性教学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的方法和形式总是多种多样的, 它总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出发, 并和所教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所以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就会经常涉及对中国文化方面的教学。例如在教十二生肖的时候, 为了提高内容本身的趣味性, 就会给学生讲一讲十二生肖的传说及由来。例如在讲年份的时候, 就会给学生提到公历年和佛历年的特点与不同。例如在教剪纸的时候, 就会给学生提到与剪纸相关的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可见, 运用趣味性教学手段的时候, 自然而然地会进行文化方面的教学, 这样就能够在教学当中, 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增加学生在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汉语学习上提供了一个知识背景, 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所学内容中,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 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

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运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就所学内容能够灵活运用, 加入趣味性教学手段的汉语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活学活用的机会。例如, 在教汉语日常对话的时候, 就会给学生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 让学生在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在教一些日常工具的时候, 就会把这些工具的图片或者实物展现给学生, 也会让学生在使用工具的同时来学习。这就大大增强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

4. 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汉语

在教学中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中开展与所学内容相结合的趣味性教学活动, 能够极大地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寓教于乐, 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这一切开始属于外在动机, 用竞赛或者其他方式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力, 从活动中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 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久而久之, 学生自身便加强了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自发地想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这样外在动机就转化成了内在动机并能够长期存在, 能让学生自愿而主动地进行汉语学习, 并且保持对汉语的学习需求, 促进汉语水平的逐步提升。另外, 在教学中加入趣味性的手段, 是消除焦虑的一个有效途径, 运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教学, 能让汉语学习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来进行, 让所有学生都加入到活动中, 一些胆小不敢开口或者怕说错的学生也跟随着大家一起开口练习, 使学生的心理变得轻松, 逐渐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主动配合老师多说多练, 积极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 逐渐消除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消除对汉语的畏难情绪, 变得自信起来, 这样便能改变学生对待汉语的负面看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让汉语学习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有利于学生自主、循序渐进地学习汉语。

5. 能及时给教师提供反馈

在运用趣味性教学手段的时候, 教师总是通过课堂游戏或是开展与文化相关的活动来有效地进行趣味性教学, 而在开展这些活动之前, 教师都会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设计, 让它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达到教学目标。在每次活动结束后, 教师都会对这些活动进行一个评估, 评估的过程不仅能改进活动或者游戏的开展过程, 也能及时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 课堂上学生在主动参与游戏或者相关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从学生的参与情况、参与人数的多少、参与的热情度及活动中的表现, 就可以评估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情况, 针对这样一个及时的反馈, 教师可以对所教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促进学生的理解, 而且还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以免形成学习上的误区。因此, 趣味性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能及时地给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也有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四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把趣味性手段和教学内容相互融合, 对学生进行教学, 不但能营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可是趣味性教学手段本身也有局限性, 在运用过程中把握好利弊, 方能让趣味性教学手段发挥更大作用, 更好地辅助教学。

首先, 它在使用对象的年龄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把一个抢卡片的游戏用在成人的对外汉语课堂, 效果可能就不会很显著, 因为成人或者年龄更大些的学生, 他们对汉语的学习更偏重实用性, 希望老师多进行词汇和语法的讲解, 这样就能更快地学会汉语的运用。因此, 在年龄较大或者成人的汉语学习课堂中, 虽然也可以插入一些趣味性教学手段, 但是插入量会比较小, 并且活动要适合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所以, 这就造成了趣味性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局限性。由于它的使用度及使用方法受到学习者年龄的限制, 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 来把握趣味性教学手段的运用方法及使用频率, 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

其次, 趣味性教学手段在使用次数方面有局限性。想要设计一个适合学生、适合教材内容的游戏或者活动,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研究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小活动, 在使用的次数方面却受到限制。因此, 无论这个活动多么有趣和巧妙,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终究会对其产生厌烦感, 所以这要求老师不断地更新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如果不进行更新和重新设计, 就会降低学生对该种趣味性活动的兴趣, 从而会使学生对汉语学习感到厌烦。

再次, 趣味性教学手段具有很大的依附性,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教学手段是没有意义的。之所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就是想要用更巧妙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忘记了这个最初的出发点, 脱离了教材的内容, 只是一味地带领学生玩游戏或者一味地进行视频的欣赏, 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 造成课堂教学的失控。同时, 也会引起学生贪玩的心理, 只想看“热闹”, 不想真正学习汉语知识, 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汉语的学习, 反而给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可见, 趣味性教学手段与学生和所教内容息息相关, 脱离了哪一方, 都会让其失去意义。

最后, 在使用趣味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 会出现听说领先、忽略汉字书写的问题。在开展让学生分组竞争、角色扮演、歌曲学唱、视频欣赏等活动时, 大多数都只是口头上的练习, 涉及书写的活动相对较少, 再加上课堂时间不长,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及活动的开展后, 所剩的课堂时间已经很短, 在汉字书写方面的教学与练习时间就会很少, 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汉语口语、听力能力得到提升了, 但汉字书写方面的进步不大。

由上可见, 把趣味性教学手段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听说能力, 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及交际能力, 也能让教师在学生的参与中及时得到教学效果方面的反馈, 给语言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可如果不注意趣味性教学手段使用对象方面的局限性、设计与次数方面的局限性、依附性和容易忽略读写等特性, 就会让该教学手段的使用适得其反, 不能很好地辅助教学。因此, 在进行趣味性教学手段时还应注意, 要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 无论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 无论性格内向与外向, 开展的课堂游戏都要尽量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来开展活动, 要注意适度性和使用频率, 巧妙地把握活动的公平公正。同时, 教师也应该具有幽默感, 并善于制造幽默的课堂气氛, 注意对活动的适合度、时间、次数及课堂节奏进行适当控制, 做到收放自如。趣味性教学手段与学生和所教内容息息相关, 脱离了哪一方, 都会让其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窦丽娜.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 2012 (4)

[2]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3]孟国.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6)

[4]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汉语词汇的趣味性教学 篇9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拼音教学中, 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 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 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 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 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编说童话故事, 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 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声调教学中, 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我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有一天, 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 你长大了, 帮妈妈去市场买菜, 好吗?”小兔高兴地答应。到了市场, 小兔买了许多东西, 背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 小兔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 一边高兴的哼着歌“āāā”, 走在平坦的大道。这时, 走到了一个斜坡, 小兔有点累了, 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就使劲走上坡, 嘴里“áá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 刚过了第一个斜坡, 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 小兔为难了, “ǎǎǎ”直挠头。这时, 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 看见小兔背着大袋东西在哭着, 就帮小兔推着爬上陡坡。小兔高兴得直叫:“ààà, 谢谢熊伯伯。再见!熊伯伯。”就这样, 在故事中学习了四声的读法。

二、启发质疑, 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 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状态, 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汉语拼音第六课《jqx》中着部分学习内容, 以往教学时, 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jqx与ü相拼的省写规则。这次教学, 我调整了教学思路, 首先板书了这部分内容,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没过多久, 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ju, qu, xu中韵母ü上的两点怎么没有了?有的说:“本来韵母是ü, 只是书写时省写了两点。这是因为, 再普通话里, jqx不能和ū相拼, 所以和ü相拼时, ü上的两点可以省去。”“你能编个儿歌记住这个规则吗?”顿时, 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纷纷发言:小小ü有礼貌, 见了jqx就脱帽。小ü碰见jqx, 去掉两点还念ü。。。。。。此时, 我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的活跃。可见, 为学生创设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空间, 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多种形式, 强化学习兴趣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采取了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一) 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 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 轻轻松松地记, 深受学生欢迎。例如, 在教学“ai ei ui”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 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 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 学生反复朗读, 加强了记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儿歌。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 是十分活泼好动的, 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 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极为有效的, 这主要体现于手口脑耳互动互助, 和谐合作加强记忆。比如, 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儿歌口诀, 琅琅上口, 易读易记, 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 很容易记住。像:“噼噼啪?拍起小手念儿歌。小嘴张大aaa, 嘴巴圆圆ooo, 嘴巴扁扁eee, 牙齿站齐iii, 嘴巴突出uuu, 鱼儿吐泡üüü。”“好朋友, 排排坐, 你挨着我来我挨着你。a在前边, i在后, 挨在一起ai ai ai, 好朋友啊不分离。”这样轻松的学习, 孩子们练习了发音, 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 使韵母附予实际的含义。

(三) 猜谜。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猜一猜的游戏, 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并巩固了拼音。我问:“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上半圆是什么?”学生答:“左下半圆ddd, 右上半圆ppp。”反之, 学生问:“一个门洞是什么, 两个门洞是什么?”老师回应:“一个门洞nnn, 两个门洞mmm。”

如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趣味性 篇10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面对浩瀚如海的词汇, 学生苦于单词记忆效率低, 遗忘速度快。有些学生每单元的单词测试总是过不了关, 就连补考还是过不了关。对于他们来说, 单词就是英语学习中的“拦路虎”, 谈“虎”色变。他们认为词汇的记忆要比阅读、听力更难, 以致于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 要让学生对英语词汇感兴趣, 首先要扫除他们思想上的障碍, 激发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要扫除思想上的障碍, 就要让学生懂得词汇的重要性: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才能够听懂, 读懂, 并为说和写奠定基础。有研究表明, 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词汇水平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词汇量还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程度。词汇量越大, 阅读中的生词就会越少, 阅读速度就越快, 理解的程度也就越高, 反之亦然。只有让学生重视词汇, 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 才会变难为易, 才会使学生对词汇学习有信心, 有兴趣。

二、运用多种词汇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翻译讲解法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久而久之, 会让学生对词汇学习失去信心。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

1. 利用图片、多媒体、实物等进行教学。

直观教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适当的时候, 教师采取直观教学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 出示画有排球的图片讲解单词“volleyball, ”这样的教学会更加直观、形象, 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 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所讲解的词汇感兴趣, 就更易于掌握和识记词汇。

2. 利用谜语、游戏的方式增加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 兴趣可增强记忆,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猜谜语, 玩游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猜谜语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词, 触摸身体部位, 看谁反应快。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 创设语境, 让词汇教学更形象, 更生动。

英语中, 很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有不同的词义, 所以教师讲授单词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 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怎么用。这样会降低词汇学习的难度。所以, 在引入单词时, 教师可以把新单词放入所设的语境中,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猜测所学新单词的意思。

三、运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在中学教育阶段, 大多数教师把单词记忆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也让他们失去了词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 教师必须研究词汇教与学的规律和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词汇记忆的规律。

1. 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 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

教师的讲解要侧重于音标的讲解, 让学生将音与形有效地结合起来。

2. 利用构词法, 总结同根词和合成词, 分析词缀。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总结, 从而让词汇的记忆更加系统化。

3. 利用关联词群以及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词汇拓展。

教师在讲解一个词的同时, 可以通过近义词或反义词, 以及词的搭配拓展词汇, 也可以介绍相关的其他单词, 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也复习了学过的词汇,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本位观评述 篇11

关键词:本位 教学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本位”及相关概念

要讨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本位,首先要了解何谓“本位”。有关于“本位”的问题在近几十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对于“本位”的定义,各家的理解并不相同。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可分为两个大板块:一是对汉语言本身的本体研究,二是对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理论与实践体系和学习与习得规律、教学规律途径与方法论的主体研究(杨庆华,1997)。“本位”的问题也分为本体研究中的本位问题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一者基于教学实践,一者基于理论分析。虽然处于两个范围内的各本位观在名称上大体一致,但内涵常常不同。

本体研究中“本位”的定义既可以指作为语法研究的最重要单位和作为语法研究出发点的的单位,也可以指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之一,还可以指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大部分的本位观都是基于第一个定义。大体而言,传统语言学的各级语法单位都曾经被当作某种本位,如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小句中枢以及语素本位、字本位等。

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则是指以什么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近些年教学本位问题也论争不断。其中对字本位和词本位孰是孰非的论争最为突出,还有语素本位,句子本位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简单地说,基于某种本位的研究和教学,都可以称作“本位观”。而本文主要评介“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的本体研究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并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角度,思考不同的本位观在教学中协同合作的可能性。

二、词本位的本体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

无论是要介绍本体研究的本位观还是教学本位观,“词本位”作为汉语第一个语法研究本位都不可忽视。词本位即词类本位,以马建忠为代表,是提出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本位观。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诞生,黎锦熙从出提炼出了“词类本位”的概念。《马氏文通》的创作是“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马建忠,1898),马建忠先生主要借鉴的就是西方的早期普遍语法理论,它将汉语研究传统和欧洲语言研究传统结合起来,建成的是一个西方语言式的汉语语法体系。虽然在之后的“词本位”和“字本位”之争中,词本位的“印欧语眼光”饱受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词类本位的确立完全改变了汉语语法乃至整个汉语研究的格局,其影响极其深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本位”是指把词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中词语选择以语法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为主要依据,词语释义主要使用翻译法。具体操作就是编写教材和课堂教学时,将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由词开始向上学习其他层级的基本单位和语法规则。也就是说,先学习词,再学习用词造句,接着学习用句子组成的课文。按照词本位原则编写的教材通常分为中外文对照词表、课文和语法规则三个部分,实际教学时也按照这三个部分展开,这与西方第二语言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我国外语教学主流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别无二致。虽然现在我们提倡将“字本位”引进汉语教学,但在实践上词本位教学法依旧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

三、语素本位的本体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

语素本位与词本位一样都是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提出来的。最早提出“语素教学法”的是盛炎,后来肖贤彬提出“语素法”应称为“语素扩展法”,即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练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分析词语中的语素(字),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己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王又民是“语素教学法”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在《汉语常用词分析及词汇教学》中,对汉语3000最常用词进行了分析统计,认为单音节词、复合词构词的意合特点是贯穿汉语词汇体系的中心链条,介绍了“一体化教学法”的词汇教学方式。

语素教学法的优点是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准确理解词义,通过对语素义的由此及彼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并且对学生掌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也大有助益。

四、字本位的本体本位观和教学本位观

自《马氏文通》开始,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界在当时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套用、引进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框架,朱德熙称这是汉语研究的“印欧语眼光”。然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以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框架来解释汉语的语言现象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字本位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字本位理论最早由徐通锵(1997)提出,他最早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阐述,并发表刊印了一系列相关专著。1997年徐通锵的《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出版标志着字本位理论发展成型。此书对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强调汉语的独特性。徐通锵(1997)认为,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汉语和印欧语的编码方式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深刻影响了语言的结构基础。汉语的突出特点是语义,而印欧系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语法结构,因此称汉语为语义型语言,称印欧系语言为语法型语言。语法型语言的“主语—谓语”的结构框架和词类划分,语义型语言不能单纯套用。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应是“话题—说明”,其结构单位的序列应是:字、辞、块、读、句。徐通锵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为了与词本位的“词”的概念区别,用“辞”来指由字组成的字组;块是因交际的需要而临时组织起来、表示某一种意义的字组,是大于辞的结构单位;读是语意未完而在语音上可做短暂停顿的结构单位,它小于句而大于块,由“句读”而来。徐通锵还提出了向心、离心构辞法,对汉语音韵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声调的特点做了详细论述。

徐通锵通过一系列的论著建立了字本位理论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支持这一具有开拓性的理论,其他主要代表学者还有鲁川、潘文国、孟华、杨自俭、陈保亚、王洪君、汪平、李树俨以及吕必松、张朋朋等人。他们有的侧重于本体研究,有的侧重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字本位理论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字本位体现为以“字”为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带来的作用。教学中突出字的书写与识读、字的理据性和构辞法扩展。目前公认的贯彻字本位理论的汉语教材是20世纪末法国汉学家白乐桑与北京语言学院的张朋朋合作编写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教材的主体内容分为课文、生词、汉字的介绍讲解、语法的讲解运用和文化几个部分。《启蒙》十分重视汉字教学,将汉字教学分为汉字介绍和汉字记忆两个部分。该书于1989年在法国问世以后,一年多就创了法国汉语教材有史以来年销售量记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本教材采用的“字本位”与徐通锵提出的“字本位”不太相同,也有学者提出应将徐通锵提出的字本位与白乐桑提出的字本位区分对待。

进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字本位”的确与本体理论的“字本位”存在一些差异。就词汇教学来说,贾颖提出的字本位词汇教学法,实际上是将字本位等同于了语素本位,他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先教基本词汇中的单音节词,然后让汉字与复合词的教学同步进行。李开认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强调语素和构词法,提出了“语素层级说构词法”,从语素构成的等级分类角度,对词汇的构成再进行分类。可以把语素构成系统用于词汇教学次序,在语素和构词法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词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将字本位等同于语素本位的观点,根源在于汉字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后文会进一步探讨。

学界对于字本位理论既有支持,也有批判。对其支持和赞同的观点主要是认为字本位理论摆脱了印欧语研究的束缚,为一些汉语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如汉语词性、主谓语关系和汉语的语言类型等,并且展现了一种勇于开疆扩土的学术态度和批判精神。实际教学中,也有证据证实了字本位有利于解决的汉字教学的难题。而对其持反对和批判意见的学者主要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字本位理论内部的观点不一致。如关于“字”的命名和定义,对字本位和语素本位的认识等;其次,徐通锵提出的“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也有待商榷,汉字的形音义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这样的一一对应。

五、三个本位的评价及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学界对以上三个本位的看法不一。有认为要完全摒除词本位、大力推行字本位的极端字本位观,有提倡以字本位为主、配合词本位有效的部分的字本位观,也有认为应该将词本位和字本位结合的复合本位观。还有人认为字本位教学法的本质是语素教学法,应该取消字本位教学法,以免形成混乱。综合上述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的观点,本文认为各个教学本位都具有其他教学本位不能替代的教学优势,试图寻找一种贯穿始终的“最佳教学本位”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是由汉语语言系统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都是基于汉语语言单位提出来的。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各语言单位无论是在西方语言学的语言系统中还是在徐通锵提出来的语义型语言系统中本质上都是呈层级排列的,每个语言单位在自己的层级上都会呈现出其他语言单位无法替代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词本位、语素本位和字本位间也可以形成一个系统层级关系,处于具体层级的本位观无法“单凭一己之力”解决整个语言系统的问题。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复杂而特殊。语言是符号和意义的结合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但同时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它又是以义为本的形、音、义结合体,与汉语结构单位有密切的关系。词和语素在书面语言中,都可以用字来记录,三者有对应的情况,但不能说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因此谁也替代不了谁。

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来说,编写教材和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多种教学任务,至少要涉及词汇的释义和词汇运用等的讲解,还要考虑选择的词汇内容和数量。词汇运用的讲解既要包括进入上级层次单位的规则,又要包括词汇隐含的文化因素的介绍,还要兼顾在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中的运用。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任务还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词本位教学法与西方第二语言教科书惯用的教学法相似,符合部分外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习惯,对词汇运用的规则讲解比较重视,有利于交际。字本位教学法重视汉字和从字到词的扩展,有利于解决词汇“会说不会写”的书写问题。语素教学法在词汇量的扩展和词义的联想上都卓有成效。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任务应该综合不同的单位进行教学。

本文所述观点只是本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基本单位问题的一点愚见,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郭建芳.词类理论演变与汉语词类研究[J].学术论坛,2012,(02).

[2]李彤.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J].语言文字应用,2005,(01).

[3]刘社会.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J].世界汉语教学,1994,(04).

[4]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06).

[5]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潘国文.“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11).

[7]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任瑚琏.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

[9]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0]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2,(03).

[11]石如玉.汉语字本位理论研究综述[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3]王又民.汉语常用词分析及词汇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4,(02).

[14]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06).

[15]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6]张朋朋.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92,(03).

泰国少儿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12

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研究中, 至今还很少有研究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 本研究致力于从教学的角度对泰国儿童的汉语教学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1 泰国少儿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少儿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 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 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对外汉语教学已有许多学者针对少儿汉语进行研究, 经过改革和总结,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目前泰国词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 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求教于前辈及同行。

1.1 少儿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泰国一些学校的汉语教师的访谈, 我们了解到以下影响甚至阻碍当前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些主要问题, 概括如下: (1) 教学方法采用填鸭式。 (2) 教学手段陈旧。 (3)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试, 而非培养交际能力。 (4)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 学生普遍产生了厌学情绪。

1.2 原因分析

上述少儿汉语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 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 (3)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任务过重。 (4) 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1.3 措施与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 克服中学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全面提高少儿汉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 应从教学方法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文字解剖分析法。将汉字的部首名称、形状、例字加以解剖分析如下:

(1) 可能性 (显性) :“谁、说、话、吃、喝”跟语言、嘴巴有关的一定有言字部、口字部。跟树木有关的“桌、椅、床、森、林”一定有木字部。字部等等。

(2) 不可能性 (隐性) :“次、准”、“华、直、真、乾”、“制、别、刚”等等。都不能教学生说跟什么有关那么直接好记。所以要利用部首的形状像什么来教学生记的方法。

(2) 文字拼图法:教学生如何玩文字拼图游戏, 将分解的部首、部件拼成字,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 词语拼图法:教学生将所记得的字拼凑成词汇并加以运用。

(4) 接龙连词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5) 词语颠倒法:现代汉语绝大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 也就是双音节词。如果把这两个字前后颠倒一下,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新词, 例如国王——王国。

(6) 通过游戏教词法:玩是孩子的天性, 对于这种天性我们不能压抑, 只能加以引导。游戏便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 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吧!

针对少儿认知的这些特点, 我们的教学原则是按照年龄组织教学,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改进学习策略, 用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乐趣教学强化学习动机。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如下: (1) 构建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变传统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我想练”;“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积极刻苦学习, 使学生不感到词汇学习是一种痛苦和负担。 (2) 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3) 多次实验课表明,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实验步骤和检验结果

2.1 实验目的

验证自己多年在儿童词汇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是否有效, 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对词汇教学策略方面作些有益的尝试。

2.2 被试

实验班包括20名学生, 其中10人汉语水平达到中级 (相当于大陆小学二年级的程度) , 10人汉语水平偏低。水平高组平均年龄为12岁 (范围:) , 水平低组平均年龄为8岁。

控制班也包括20名学生, 汉语水平高的10名, 水平低的学生10名, 来自ASSUMPTION COLLEGE BANGKOK学校。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岁、12岁。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都是每周学习两个小时中文。

2.3 实验过程

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分为前测、教学实施和后测三部分。现分别描述如下:

2.3.1 前测

为保证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起点相同, 我们在教学实验之前进行了一个词汇测验。初级学生给15个泰语词汇, 中级学生给25个泰语词汇。要求他们把汉语的意思写下来。实验班初级的平均成绩为49.7, 控制班的平均成绩为51.8,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成绩差异不显著, 中级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49.4, 控制班的平均成绩为45.6, 两组学生词汇成绩的差异不显著。

2.3.2 词汇教学实验

(1) 教学材料。实验组和控制组一样, 采用目前泰国多数私立小学所用的课本, 书名为《中文》。 (2) 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真实情景中的操作与应用上;有效率的学习, 必须建立在认知结构上的分解整合与重新组织上。我们以学生为中心, 以生活情景为主题。 (3) 控制组的教学方法。如上文所述, 控制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填鸭式”、“陈旧式”、“应试式”、“厌教式”、“厌学式”这就是传统的字词教学。

3 教学实验带来的启示——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

四个月的教学实验, 其表面意义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而其深层意义则是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升华, 教育目的的深化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笔者认为, 这一实验过程可作为泰国少儿华文教育实践的初步探讨以求索。同时, 也为整个少儿汉语教学事业带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

新旧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让孩子在快乐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开启健康的心智。要让儿童学好第二语言, 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方法, 进入新的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少儿兴趣教学法”分为直观教学法、参予教学法、竞赛教学法。

4 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不仅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且更在于教师能否启迪并帮助学生使知识内化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从语言的交际性来看, 运用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过程应该是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 词汇也在运用中得到储存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李润新主编, 彭俊副主编.世界少儿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2]第四届东南亚花纹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泰国华文民校协会主办.2001-12-07.

上一篇:信息集中下一篇:贫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