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

2024-10-01

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精选8篇)

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 篇1

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磴口县二完小聂春雨2014年3月

本学期针对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当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因此特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1、着力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2、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语言。

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通顺。具体通顺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

四、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具有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并有滋有味地描述给学生听,把美好的生活展观给孩子们,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

二、在丰富的生活中指导观察,帮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生活化习作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应该说,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我们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无认是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这就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留心个人生活,学会体验生活。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当让学生懂得,在个人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

五、课内训练写作,养成良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如何进行写作呢?就是“活写生”,即用语言文字生动逼真地活画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但“生动逼真”要区别于词句“优美”、“浮华矫饰”,而是要倡导孩子用最平常、最质朴的语言,心理怎样写,口是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

(1)教育学生养成说真话,吐真情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

(3)淡化文体,加强实用文的写作。

(4)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习作的好习惯。

这些体验,我要引导学生极时将个人生活内容用条款式实用笔记文进行写作,成为作文毛坯。大胆想象,学会创造生活。当然,生活不应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现在大力提倡生活化习作,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想象,也是学生生活之一,所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学会创造生活。

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现场为江苏省无锡市和所属江阴市、浙江省嘉兴市和所属桐乡县。研究对象基本要求:(1)募集对象在0~6岁之间;(2)具有研究地区常住户口,或者在当地出生而且居住1 a以上;(3)在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后,儿童父母或其他直接监护人愿意接受调查(知情同意)。

病例来源于2005年8-10月通过基础调查获得医院门诊、急诊或住院0~6岁儿童哮喘确诊病例,具体要求如下:(1)时间范围或跨度为2004年6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在调查医院内门急诊或住院就诊,而且有相关的门(急)诊就诊登记以及住院病案资料;(2)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0~6岁儿童(就诊或住院时年龄没有超过7岁);(3)在无锡市或嘉兴市范围内居住。共调查病例766例,其中男童528例,女童238例。

按照1∶1比例选择对照,最终确定的对照与配对病例年龄相差在3个月以内,同性别且居住同一街道或乡镇,没有被诊断为儿童哮喘者。对具有任何与哮喘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而没有哮喘诊断者,由哮喘临床诊断人员进行检查和诊断,为阳性者则剔除,否则仍然保留在对照中。对照组性别、年龄构成与病例组一致,且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吸烟、父亲吸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围产暴露、儿童喂养史、儿童早期生活和家庭环境、入托及入学情况、活动、过敏性以及感染性疾病以及哮喘家族史等。与儿童早期生活环境有关的问题包括:1岁内大多数时间居住地;1岁内居住房屋的建筑年限;1岁内居住房屋类型(如果是楼房,居住在哪一层);出生前后1 a内房屋是否进行装修(包括新、旧房装修);出生前后1 a内是否新购置具有油漆表面的家具或对家具重新油漆;1岁内家庭中人均房屋居住的面积(使用面积);1岁内居住的房间是否离马路很近(200 m以内);1岁内居住地周围500 m内有无化工厂、排放废气烟囱等空气污染源;1岁内在冬季家里取暖方式等。

1.3 统计方法

在描述病例和对照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配对因素进行分层,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计算调整OR值时,强制纳入模型中的因素包括母亲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断奶情况、添加牛奶时间、母亲怀孕吸烟、父亲等吸烟、家庭人口、儿童是否上幼儿园、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等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病例组与对照组母亲哮喘史和母亲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儿童早期居住环境与哮喘关系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配对因素进行分层,调整因素为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母乳喂养时间、牛奶添加、母亲怀孕期间吸烟、父亲吸烟、家庭人口和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间,结果显示,与居住5~19 a房屋相比,居住在建筑年限20 a以上儿童的哮喘危险度显著增加;儿童出生前后1 a内家庭有过装修没有增加危险性,但是在出生前后家庭中新购置有油漆表面的家具或对家具重新油漆会导致儿童哮喘危险性显著增加;儿童1岁内居住房屋周围500 m内存在化工厂、排放废气烟囱等空气污染源会显著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度;1岁内家里地面、墙壁或屋顶有明显的潮湿痕迹,以及1岁内墙壁、地面或屋顶能看到明显的发霉斑或真菌斑点显著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度;儿童1岁内居住房屋类型(土坯房、砖瓦平房、楼房和其他)、楼房层数(地下室、1~3层、4~6层和7层或者更高)与儿童哮喘的危险度没有显著关联;在病例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的因素还包括1岁内卧室地面材料(包括土质地面、水泥地面、地面砖或石材、实木地板、复合木地板、其他)、1岁内房间是否有地毯、1岁内是否居住离马路200 m以内、1岁内冬季取暖方式(不取暖、水暖气、电暖器、空调、火炉、其他)、取暖使用的燃料(煤炭、柴草、煤气、电、其他)、1岁内燃料(有烟煤为主、无烟煤为主、木头或柴草为主、煤气或液化气为主、用电为主、其他)、在1岁内卧室或居室与厨房隔开、冬季是否每天都开窗、冬季家中开窗通风换气不少于30 min的次数(每天至少1次、每周至少1次、每月至少1次、从来不)等。见表2。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5,**P<0.01。

3 讨论

本文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对儿童早期居住环境因素与儿童哮喘危险性关系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母乳喂养时间、牛奶添加、母亲怀孕期间吸烟、父亲吸烟、家庭人口和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等因素,发现导致儿童哮喘发生危险性升高的因素包括居住房屋的建筑年限超过20 a、1岁内家里明显的潮湿痕迹、1岁内家里可见发霉斑或真菌斑点、出生前后1 a内油漆、1岁内居住地周围500 m内存在空气污染源。

3.1 居住房屋年代

本项研究发现,居住在建筑年代久远的房屋或生活在潮湿以及容易生长霉菌的房屋内儿童患哮喘的危险度显著增加。年代过久的房屋建筑往往是蟑螂、尘螨孽生地和其他变应原的聚集地。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房屋建筑年代越久,室内过敏原水平特别是屋尘螨水平升高越快;而屋尘螨(HDM) 及其代谢产物等被认为是造成气道高反应性(AHR) 和引发哮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子,儿童接触HDM 密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哮喘[5,6]。

3.2 家庭潮湿环境和霉菌

生活在潮湿和明显的霉斑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根据一项包括61个相关研究的系统综述报告,潮湿房屋环境与不良的呼吸状况如咳嗽、喘息和哮喘危险性增加有关[7]。阴暗、潮湿和通风条件差是室内真菌生长的理想环境,霉菌和酵母能够成为室内空气传播的变应原,其中链格孢属菌已经被确定为人群哮喘危险因子,并同哮喘死亡危险有关[8]。室内霉菌导致哮喘发生危险增加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如IgE介导的超敏反应、肉毒素导致的毒性反应或者微生物或者细胞壁成分中易挥发的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9]。

3.3 室内装修和油漆

新近室内装修与儿童哮喘危险性增加没有显著关联;而在儿童出生前后,家庭添置新购油漆家具或对家具重新油漆,则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家具和油漆装修等被认为是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之一,而挥发性有机物是室内主要污染物质。Wieslander 等[10]发现,室内油漆的挥发物可引起居住者的呼吸道的炎性反应,导致哮喘发病增加。由于室内装修污染成分比较复杂,确切致病机制还有待研究[11,12]。有研究提示,学校内家具和房间装修油漆等仅与儿童哮喘近期发作有关[13];而另外研究提示,婴儿卧室油漆可增加其他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性[14]。

儿童生活空间平面语言研究 篇3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幼儿教育和父母们对儿童教育重视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儿童受教育的环境,这就是儿童生活空间设计。

欧洲和日本的儿童生活空间设计为例,他们是教育远景指导儿童生活空间设计。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欧洲和日本的儿童生活空间设计一般都是采用简单的原木家具,极少的运用具象卡通图形,往往以简单几何形为主;而在材质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能让儿童触摸并感知的自然材料。国外幼儿园的室内环境,有着足够宽阔的空间,没有模式化的装饰,但确有着自我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通过一种颜色和形式语言而与儿童产生共鸣,当孩子们随处走动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从表面上读懂他们所处的环境。尤其对于不识字的幼儿,也就意味着,生活环境已成为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学习过程还只是一个平稳、简单自然的过程,即从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去感知周围环境的过程。

国内儿童生活空间设计对于具象卡通图形的一味追求,缺乏想象力创造;国内儿童生活空间设计色彩使用面积大、色彩混乱,缺乏对儿童心理学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平面语言的思考;平面语言单一,仅仅通过色彩和图形,对于平面语言中的点、线、形态、纹理、面积、空间、光线、抽象等这些平面语言根本不会在国内儿童生活空间设计有所运用。

对空间形态的平面化分析,要从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来解读。如同保罗.克利所讲的一样,空间的设计,最初以点的移动产生。点移动形成线,线形成面。虽然以最基本的几何形态出现,但它们充满了在新的构成组合上的可能性,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组合能力;同样也给儿童生活空间设计上不仅仅局限于二维平面表达上,还衍生到三维空间上的表达。

形态,由形和态组成。从儿童生活空间设计角度来看,“形”体现的是空间的轮廓和样式,而“态”是由儿童所反映,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和意境。几何形态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进行传承,它具有活泼、秩序、理性的特质;几何形态在空间是信息的载体。人的需求决定了空间设计形态,因此儿童生活空间设计与儿童的生理、心理密切相关。在形态与儿童的生理方面,一切设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儿童服务,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及表达时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功能。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要合理、科学地运用人机工程学,恰当地运用几何形态设计中的语义。解决空间形态设计与儿童成长生活的各种要求相适应,同时还要研究儿童的生活、交流、学习方式,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及心理对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纹理,是指材料的质地、肌理,也是平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空间形态的另一种风格。儿童生活空间设计中,材料的质感、纹理表达,通过直接裸露材质的本身是一种形式,我们可以在日本及北欧幼儿园设计中经常看到这样成功的作品。让儿童设身处地的感受木材带来的质感与温度,从生理上的视觉、触觉、嗅觉感官以及心理上的对木材质感的朴素、温暖的感受,让儿童通过质感表现来理解整个空间表达的视觉效果及心理感受。所以,对于材料纹理的设计运用,不仅仅是美化儿童生活空间的作用,还关系到儿童对材料、纹理的识别度和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儿童早期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周围环境事物就可以了解,通过感官体验,对外界物体的各种触摸、感受都会引起儿童不同程度的反应,进而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触觉体验会引导儿童对环境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这也大大增加了儿童生活空间的可读性、体验性及探索性。

空间是一种领域,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就每一个具体的环境而言,空间是一种以物质界面或构件围合而成的三维领域,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的核心。而在这里提到的空间则重点讨论儿童生活空间。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不同的阶段组成。根据儿童这些时期的不同特点及行为方式,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对生活空间的营造与设计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与规划。以3-6岁的儿童处于先童年时期的幼儿为例,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认知还基本以具体的形象性为主要特征,对周围事物进行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脱离不开对事物的接触,凭借对事物的观察、触摸甚至嗅觉、听觉来全面感知。根据儿童不同的情况去设计儿童的生活空间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空间设计的时候时刻以儿童现阶段心理生理特征、性别、地域不同为基准,去营造一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变化的空间。

“光线是建筑的灵魂。”室内空间所有物象都是通过光线反射作用才可以看见的。在儿童生活空间里,人造光线和自然光线的设计都是需要精心考虑的,自然光线是儿童生活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恰当的饮食营养及健康的心理素质之外,自然光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照亮室内空间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能消除儿童心理的一些恐惧、封闭的因素,还能杀菌环保,给室内带来温暖;在儿童身体发育的时候,自然光线的照射,还能有利于儿童骨骼健康发育,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多变的自然光线及其投影形成的效果,自然光线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自然光影变化,使得空间环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更具有灵动性,也更符合成长时期儿童多变的性格,对发现探索自然的变化,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结语

基于使用平面语言表达的创作手段与空间环境的元素结合可以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空间,让空间环境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儿童生活空间设计遵循以儿童为对象的设计前提,以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空间形式展现给人们,以平面语言表达的视觉感受形式,是对空间环境设计的延展、完善和再创造;让空间环境以多层次、多变化出现,促进了平面语言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让儿童生活空间环境设计更加关注于创造一个有人情味、成长性、教育性、体验性、个性化的空间环境。

(作者单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篇4

在中国现在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去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的都市打工。这些本应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个群体非常需要我们大家以及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一、第一次接触留守儿童:

本次社会实践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在我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其他的生活时间中我都看到许许多多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和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报道,就感觉这个群体是多么的可怜、无助、孤独......当时就感觉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当时就想有机会真的要去帮助这些特殊的群体和可怜的孩子们。所以在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我就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作为我本次社会实践的课题。希望自己能给那些留守儿童有些帮助,那怕是微薄之力。因为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在我们哪里也有一些留守儿童,但是之前也没有接触过,长期在外读书的原因自己对家乡的偏远山区也不太熟悉。所以我把实践的单位定在了我们乡的村委会。跟村主任联系好后我就开始了在村委会的实践过程,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其中工作一样按时上下班,会有一定的工作!由于接近了过年政府有大量的物资和资金下发给乡村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正好我就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有留守儿童的地区下发物资。在出发的前一晚村主任就和我讲明早去的地方会很贫穷、很艰苦让我准备好自己的食物和饮用水,听到他这么说我表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他接着说一定要准备,不然会饿肚子的!第二天我终于踏上了接触留守儿童的道路,我也感到心情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群体!在途中由于路途的遥远我渐渐的睡着了,醒来时车窗外风景变化真的很大没有了高大的树木、绿色的田野、清澈的河流。全部都是荒凉的山坡,没有植被的田野,感觉这个地方是没有人烟的地方!车没开多久就停了,我也跟着他们一起下车,心想这里应该是目的地了,一看时间已是下午的两点啦!路途还是远的嘛!由于村民们知道我们要来分发物资所以远方有许多的人群等着我们,一眼望上去看到的那些村民大部分是小孩和老人,没有几个年轻力壮的!细细看去才发现小孩背着小孩、小孩搀扶着老人,全部都用渴望和无助的眼神望着你,再加上环境的不可思议。当时自己的心也渐渐的凉了,泪水也渐渐湿了眼眶,无助的呆立在那里!主任看到我站在那里不动就叫我快过去帮忙下东西,把那些物资全部平均的分发给每一户家庭。那些小孩看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物资拿着就跑回家了,没有一句“谢谢”当时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感觉他们真的非常需要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可以过个好年。发完东西后主任他们就去了村里的一家人去吃中午饭,当然也是吃自己带来的东西。我就没和他们在一起出自己出去到村里面走了走,我就觉得真的要好好的了解了解这个地方,因为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我走到村落的中间,看到的田地是没有农作物的荒地,到处都是杂草,有也只是一些生长不好的几颗小蔬菜。我就在想他们以什么生活?怎样生活!路边也坐着几个休息闲聊的老人我就过去和他们一起聊聊。听他们讲我才知道他们村田地都是黄土,不是优质得到土地,种植农作物也没有什么好的收成。再加上乡村的偏远和荒凉,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所以年轻人就大部分出去外面的城市和好的乡村打工,为家里找些生活的费用和去外面生活,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家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种田的人也没有,村庄的现状就是这是造成的,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就抱着能过一天的是一天的生活着。他们还说在家里照顾老人、生火做饭的都是小孩,三四岁的孩子就不但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而且还增加了无数的负但和不必要的痛苦。

随后我随便去了村里的一家人,他家只有三个人在家两岁的弟弟,七十六岁的爷爷,和五岁的自己。一个衣服破烂,脸上失去光泽,皮肤干裂,全身脏兮兮正在生火做饭的女孩告诉我,他们家其他的三个人:爸爸、妈妈、舅舅早在两年前就出去打工,两年没有回家了,都是通过回家乡的人寄回来钱和生活用品,两年都没有见过面了。我问他们想不想父母,他们顿时流下了眼泪,并且很可怜的说太想了,希望父母早点回家陪陪他们,他们真的对无助的生活坚持不下来了。我也特别的感动,希望这些小孩的父母早点回来陪陪自己的孩子,他们真的太需要你们的爱了。我安慰他们后,看了看他们的中午饭,我看到时惊呆了,就只是可怜的几颗白菜和两三个土豆,其他的就只剩水了。我们他们你们每天的食物就是这些?为什么不吃我们发给你们的那些食物啊?她对我说:“他们吃这些早就习惯了,没事了。你们发的那些食物要留在过年的时候吃,不然过年就只能吃这些了。”说完并指向了正在沸腾的锅里。我知道我们这次给他们的帮助只是暂时,微不足道,更多的留守儿童是无法感受到的,这的希望他们过上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有一样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穿一样的衣服......太多太多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得到的无法体会得到的,不幸的命运造就了他们如今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才是最幸福、最幸运的,自己也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帮助。

儿童文学与我的现实生活作文 篇5

人离不开书。幼儿园的小朋友离不开漫画书;学习的人离不开关于学习的书。我就有一种喜欢的书——《儿童文学》。

我第一次看到《儿童文学》就想买下来,从那刻开始,我就没有落掉一期《儿童文学》。它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知识,它里面的故事我都很喜欢。

10月期的《儿童文学》中有一篇我最喜欢的故事,名字叫《梦想号游船》,里面讲的是一只青蛙和一只蟋蟀的友谊故事。我喜欢它是因为它讲的是两人先发生矛盾,之后成为朋友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一只爱唱歌的蟋蟀去远方探险,途中遇到了青蛙。青蛙由于正在伤心,就把蟋蟀吃掉了。但是蟋蟀没有死,一直爬,一直爬,就爬出来了。青蛙很疼,蟋蟀很生气,所以他们两个就发生了矛盾。蟋蟀实在忍不住就唱出了歌,青蛙就接着它的歌继续往下唱,然后他们两个都赞扬对方歌唱得好听,他们就成为朋友了。然后他们就互相帮助,一起去探险了。至于它们在探险途中还会遇到什么事儿,就要等月期才能看到了。

儿童生活作文课题研究计划 篇6

一、课题名称:《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

二、问题的提出: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我园在常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课题研究。

三、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四、研究时间:2011年3月—7月

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

法。

六、研究目的:

1、帮助幼儿适合幼儿园环境;

2、帮

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

1、研究幼儿园各班现阶段的常规现状;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明确人员分

工。

(二)研究阶段(2011年4月—5月)

1、对照《纲要》,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开展研究。

学习内容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

2、通过座谈、调查、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

究报告。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三)总结阶段(6月—7月)

生活化作文:放飞儿童想象的翅膀 篇7

多年前,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近年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 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 学生作文切忌假、大、空, 切忌没来由的乱想象, 要言之有物,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指引他们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那么, 如何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呢?

一、走进生活, 开掘童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说是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根本指引。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贪玩, 不受约束, 不知天高地厚, 更不太懂“规矩”, 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鲜活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从儿童心理出发, 指导他们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教学中, 老师应该尽量拓宽孩子生活的空间, 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 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 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去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去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 抓住写作时机, 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 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果把他们成天关在四四方方的“暗房”里, 养在暖暖的“花房”里, 他们哪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什么经历也没有, 如何让他们写出好的文章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 投身于现实生活, 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而且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 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各类兴趣活动等, 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儿童特有的兴趣。学生有了鲜活的生活作为功底, 自然就会很好地叙事, 抒发内心情感, 何需再去皱眉编造、拼凑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二、再现生活, 放飞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五彩缤纷的生活激发了孩子的情思, 为作文活动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在生活的滋润下, 自然会化作美丽的云彩, 激扬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畅想生活场景, 畅想未来。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的做法基本可以分: (1) 声音畅想。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声音, 例如, 笑声、掌声、喝彩声、叹息声、哭声等, 然后引导他们联想, 让他们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在想象时, 不给他们任何限制, 使他们处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状态, 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具体内容时, 再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命题写作。 (2) 实物畅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 具有随意性, 因此, 实物联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 具有随意性, 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看物来刺激他们的感官, 引导他们看物件、谈联想, 最后成文。 (3) 未来畅想。未来是孩子向往和企盼的内容, 但是谁也不能预测未来, 它的不确定性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很好的载体和内容, 例如, 《十年后的我》《我是未来设计师》等内容都是学生乐于表现的。这类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感悟生活, 提升情感

我们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 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他们独特的思想, 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尽管思想不够成熟, 或许不够正确, 情感体验不够深刻, 或偏激, 但是这却是孩子们对生活最真切、最原创的感悟, 教师只能引导学生, 绝不可以扼杀学生的感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有着神奇的大自然, 丰富多彩的人情世故。有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有着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这些自然形成的作文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观察,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春天到了, 我布置了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感受、去发现。谁先看到第一棵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 谁先看到第一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当孩子带着自己的观察结果回到课堂时, 那份兴奋、那份激情, 就成了他们习作的动力。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那身着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小精灵在我头顶上飞过时, 我感到浑身热血沸腾, 因为我又一次看到了春天, 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对于学生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 大胆肯定, 积极引导。学生鲜活的感悟, 才是他们作文灵性的写照。

参考文献

生活化作文:放飞儿童想象的翅膀 篇8

关键词:生活化;童趣;感受;想象;感悟;情感

阳光是立体的,智慧是生活的。然而,许多孩子的作文却是干涩的。提起作文,他们就头疼,为了应付任务,在作文中往往东拼西凑、人云亦云、内容单调、缺少真情实感。他们的作文少了孩子们应有的欢笑、嬉闹、赌气、撒娇和稚嫩而可贵的思考,往往就成了“集体”捡钱包、“集体”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代称,写了一代又一代,似乎成为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他们的作文失去了生活应有的阳光,抹去了孩子应有的灵气。

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近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学生作文切忌假、大、空,切忌没来由的乱想象,要言之有物,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指引他们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呢?

一、走进生活,开掘童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走进生活可以说是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根本指引。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不知天高地厚,更不太懂“规矩”,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鲜活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从儿童心理出发,指导他们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拓宽孩子生活的空间,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去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去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如果把他们成天关在四四方方的“暗房”里,养在暖暖的“花房”里,他们哪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什么经历也没有,如何让他们写出好的文章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投身于现实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而且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各类兴趣活动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儿童特有的兴趣。学生有了鲜活的生活作为功底,自然就会很好地叙事,抒发内心情感,何需再去皱眉编造、拼凑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二、再现生活,放飞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五彩缤纷的生活激发了孩子的情思,为作文活动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在生活的滋润下,自然会化作美丽的云彩,激扬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畅想生活场景,畅想未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的做法基本可以分:(1)声音畅想。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声音,例如,笑声、掌声、喝彩声、叹息声、哭声等,然后引导他们联想,让他们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在想象时,不给他们任何限制,使他们处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状态,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具体内容时,再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命题写作。(2)实物畅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随意性,因此,实物联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随意性,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看物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引导他们看物件、谈联想,最后成文。(3)未来畅想。未来是孩子向往和企盼的内容,但是谁也不能预测未来,它的不确定性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很好的载体和内容,例如,《十年后的我》《我是未来设计师》等内容都是学生乐于表现的。这类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感悟生活,提升情感

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他们独特的思想,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尽管思想不够成熟,或许不够正确,情感体验不够深刻,或偏激,但是这却是孩子们对生活最真切、最原创的感悟,教师只能引导学生,绝不可以扼杀学生的感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神奇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人情世故。有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有着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这些自然形成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观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春天到了,我布置了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感受、去发现。谁先看到第一棵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草,谁先看到第一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当孩子带着自己的观察结果回到课堂时,那份兴奋、那份激情,就成了他们习作的动力。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那身着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小精灵在我头顶上飞过时,我感到浑身热血沸腾,因为我又一次看到了春天,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对于学生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学生鲜活的感悟,才是他们作文灵性的写照。

参考文献:

黄义.生活化作文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11(20).

上一篇:高考满分议论文素材下一篇:舞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