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人社事业新发展

2024-09-15

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人社事业新发展(通用3篇)

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人社事业新发展 篇1

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人社事业新发展

为更好地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今年市人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根据“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任务,顺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 以推行优质高效服务为重点,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上取得新发展。今年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鼓励金融机构对劳动者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0531”就业促进计划,深入推广“金桥筑基”经验做法,积极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就业见习和创业孵化基地规模,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开发更多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帮扶城乡“双零家庭”、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现就业。加快完善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自谋职业和返乡创业。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培训、新成长劳动力

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公共就业制度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 以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在加快构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新发展。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按时准确足额发放到位。进一步厘清被征地农民现状,根据就业状况和失地程度,分别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努力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研究解决“五七工”、“家属工”等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根据国家和省里部署,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降低大病、重病患者的个人负担。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00元。积极推行生育津贴社会化发放和生育医疗费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降低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探索建立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认真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抓紧拟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

——— 以加强载体建设为重点,在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发展。坚持以用为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定期编制和发布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制定人才柔性流动及预防关键人才流

失的办法措施。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一站式”服务,继续推进“5150”引才计划和“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争取全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名。认真做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遴选工作,争取入选专家数量有新突破。积极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外国专家,重点实施有影响、效益高、贡献大的专家技术项目。规划建设集孵化区、创业区、生活区等为一体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努力形成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认真做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留学人员择优项目资助经费和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申报工作。建立全市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做好山东省首席技师和高级技师人选推荐工作,推进“金蓝领”培训工程,完成1200人的培训任务,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1400人。

——— 以推进科学管理为重点,在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上取得新发展。全面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改进和完善考录工作识人选人的功能模式,不断提高录用质量。加大从基层招考选拔公务员的力度,拓宽进人渠道,优化队伍结构。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完善公务员奖励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公务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抓好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引导公务员自觉遵守从政规范,在全社会塑造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签订,健全聘用合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聘后管理办法,加强对聘后工作的监督检查,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后管理。落实公安机关执法勤务

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后工资套改的实施意见,及时做好工资套改兑现工作。稳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认真研究并适时启动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健全完善“四公开一监督”的考试考核军转干部安置办法,确保完成2011年安置任务。

——— 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上取得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继续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基层。组织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计划,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深入实施“彩虹计划”,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督促企业建立职工名册,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和企业裁减人员行为。认真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政策,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及时发布2011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最低工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大力推动县(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整设立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进仲裁与司法衔接,建立与法院联合处置疑难案件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劳动监察联席会议综合协调功能,形成维权合力。继续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检查,全力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应用和运行工作,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新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按照重在基层、预防

为主、事要解决的原则,变不告不纠为主动作为,定期排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矛盾和问题。改进信访工作模式,加强信访组织网络建设,畅通网上诉求渠道。

——— 以强化基础平台建设为重点,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发展。科学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明确功能定位,完善管理制度,完成市场整合,发挥整体优势。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行市场服务标准化、人性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合理配置。推动济南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按照全市乡镇机构改革要求,尽快建设机构明确、名称统一、职能清晰,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持续提升的原则,以金保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管理、劳动监察信息系统,实现各项人社业务网上办理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社保基金网上监督系统,实现基金网上实时监控。加快社保数据异地容灾系统建设,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四级工作网络,通过公开招聘、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公共服务队伍。加大基层经办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 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建设。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自觉性。继续按照“五破

五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就业、社保等实际问题,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推行“五个一”文明服务,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坚持不懈地抓好能力建设。按照建立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围绕提高口头表达、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文字综合和执行政策能力,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专题辅导、专家授课等方式,重点学习业务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本领。坚持不懈地抓好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人社系统文化理念征集活动,提炼具有人社特点的价值观念,推动自身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增强人社部门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设。搞好党的光荣传统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切实筑牢廉政建设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一岗双责”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对重点部门和环节的监督检查,抓好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人社部门的公信力。

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人社事业新发展 篇2

1 选准主题,积极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团员青年道德素质日益增强

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青年论坛,党团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了青年思想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广泛开展时事政治学习,引导青年团员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丰富内涵,努力构筑起团员青年的强大精神支柱。

坚持以爱国主义凝聚青年。抓住“五四”运动、建党、建团纪念日、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等契机,广泛开展了青年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团员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了团员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了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了团员青年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

坚持以形势任务激励青年。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和建设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激发了团员青年积极关注家乡建设、主动投身公共服务的巨大热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抢险救灾,卫生系统的广大团员青年以服从大局为重,以救治群众生命为重,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以崇高的白衣战士形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的壮丽的青春篇章。

2 传承文明,积极实施青年文明示范行动,团员青年文明素质日益提升

青年志愿者活动方兴未艾。根据多年来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积累和共青团的组织动员优势,不断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构建了深入、持续、有效地推动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探索了新的青年志愿者招募机制。广泛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了植树护绿、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实施了为希望工程捐款、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等公益活动。近年来,先进典型亮点纷呈,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和个人。社区、乡镇、广场、学校、福利院均留下了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活跃的身影,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抓手,提高了服务窗口职业文明及职业技能,从卫生系统实际出发,开展了众多有影响、有特色、有实效的创建活动,以长期化、制度化、有型化创建特色保持了健康、稳定的持续运行。近年来,笔者秉持了“培训+创建+考核”的工作模式,不断规范创建标准,完善创建机制,严格考核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推进信用建设,使“青年文明号”创建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弘扬职业文明、创造一流业绩的优秀青年集体。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提升了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的公信力和社会知名度,也充分发挥了在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幸福宜兴”等创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示范带动作用。

青年文化建设异彩纷呈。青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要充分发挥青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针对新时期青年文化建设的特点,开办了“共青团与共青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等贴近时事背景、顺应青年诉求的专题讲座;举办了送书下乡、摄影采风、文学创作、书友交流、文艺汇演、英语角、体育比赛、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大力推动青年文化建设,既丰富了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加强了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也为营造卫生系统浓厚的文化氛围贡献了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3 育才选才,积极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行动,青年人才组织队伍日益壮大

多方面培养人才。青年一代的成长是共青团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青年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围绕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需求,笔者通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大力搭建了青年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促进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多渠道举荐人才。“推优”工作是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才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青年成长的重要助推器,有助于激励团员青年在业务上不断前进、钻研,在政治上不断追求、进取。近年来,笔者把众多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到了重要岗位,为其建功立业搭建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充分挖掘了行业系统青年中蕴藏的宝贵人力资源,还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党的新生力量。

多形式选树人才。以榜样感召青年,以模范凝聚力量。笔者广泛开展了市级“青年五四奖章”、“百名优秀青年”、“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干部、团员”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青年先锋,树先进典型,进一步倡导和带动了广大团员青年在卫生事业各项工作中立足本职,激发热情,做出贡献。

4 夯实基础,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日益增强

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有的支部,人数多,支部广,团员流动性大。近年来,着重建立了团员流动登记制度,及时将流动团员纳入新的支部,强化了团员属地管理;有的支部,通过建立团干部流动制及双人制,提高了优秀青年参与团工作的积极性,防止因一人调动而导致支部出现团工作真空状态。

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原则。“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加强团的建设的关键。局党委一向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强化了党、团组织的整体意识,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团建工作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得到了同步发展。

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共青团事业承载着党的重托和青年的期待,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团的岗位富有挑战、大有可为。笔者坚持“高进、严管、优出”的管理模式,加大了对团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的工作力度,积极发扬团内民主,近年来,多名素质较高、作风过硬且代表团员青年共同意愿的优秀青年被及时选拔到团的干部岗位上来,培养了一支忠于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

光荣属于历史,奋斗成就未来。伟大的时代既赋予我们机遇,也赋予我们挑战;既赋予我们希望,也赋予我们重任。面对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召唤,团的工作将在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乘势赶超,为推进本市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为把本市建成全省科学发展新亮点的奋斗目标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摘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共青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高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卫生系统各项工作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在探索和创新中实现新发展 篇3

起点从常委会高度重视开始

2003年初,刚刚闭幕的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人大常委会。这个充满生机、富有开拓进取意识的工作集体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新上任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述,对新一届的人大常委会工作进行了精心调研和深思熟虑。在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立法工作放在常委会工作的首位来抓,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常委会本届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立法工作要有新进展”。通过细致的工作,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一系列的工作举措相继出台。

制定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地方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程序、制度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本届常委会下发的第一个重要文件。

2003年6月的一天,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常委会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市直机关各部门相关的负责同志,几百人齐聚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市人大常委会正在这里召开全市立法工作座谈会。有5个单位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李述主任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立法工作的成绩,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见。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历史上首次召开的这样规模的专项地方立法工作会议,它引起了全市各方面对立法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工作要发展,理论必须先行。为此,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由全国人大、省人大、市人大机关、市政府、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参加的全市首次大规模的地方立法工作理论研讨活动。收到论文57篇,4人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17篇优秀论文获奖。编印了20万字的《长春市地方立法工作研讨》一书,发到全市各有关部门。

全力建设适应需要的程序制度体系

地方立法工作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必须有完备的程序、制度体系作支撑。市人大常委会从立法工作实际出发,按照“根据需要、缺啥补啥、不断完善,逐步配套”的思路,全力建设适应需要的程序、制度体系。

在法规立项方面:制定了《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和立法工作程序、立法工作流程图,对立法工作全过程进行细化和规范;制定了法规立项标准和条件,坚持先调研、后立项,不调研、不立项的原则;制定了调整年度立法计划的规定,避免随意改变年度立法计划。

在法规案审议方面:先后制定了《关于地方性法规中授权条款设定的有关规定》、《关于立法听证办法》、《关于对全国和省人大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办法》等,以保证法规案的质量。

在法律法规监督方面:制定了《关于执法检查有关规定》、《关于规章备案审查办法》等,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

此外,还制定了《法规文本格式》,规范了对法规案审议的各种报告材料,制定了《关于委托起草法规草案和聘请起草法规草案的规定》,制定了《关于地方立法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等。

从调研到立项、从审议到检查监督,直至经费管理,多种程序、制度基本配套,这对提高立法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打开大门让公民广泛参与

200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宽敞的大院里来了许多市民,他们边走边议论,进入了常委会主任会议室。原来这是市民来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立法听证会。举办这次立法听证会的公告在报纸上刊登后,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并踊跃参加,报名人数一下子就达到了200多人。在听证会上,陈述人各自阐述自己的意见,并就一些焦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旁听席上不时有人举手要求发言。会议室里了充满了热烈的民主气氛。

举办立法听证会听取市民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探索和尝试,到现在已举办了3次。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工作方式,把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公开、公正地开展立法工作落到了实处。

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报纸、电台和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开向社会征集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建议项目。这种形式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仅在编制五年立法规划时,就征集到立法建议项目116件,创造了历届征集立法项目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效果。其中有6项公民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被列入规划。法规草案在报纸和网站上登载,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一些意见和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时采纳。

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立法人才资源,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一直注意研究和探索的又一问题。本届常委会首次设立了常委会立法顾问。被聘请的17位立法顾问中,大多数都是从事法律、法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具有丰富立法工作经验、多年在人大机关从事立法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还有了解下情、了解民意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三位室主任也被聘请为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顾问。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立法工作需要,市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覆盖全市多个行业、多个领域100多人的立法人才信息库。这些高层次人才对立法工作的介入,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有效参与的渠道,提升了征求法规意见的层次,促进了地方立法质量的不断提高。

严把法规案审议关

如果你有机会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的法规草案的审议工作,你就会看到:这里的专门委员会初审、法制委员会的统一审议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通过,环环相扣,严格履行法定审议程序,严把审议质量关。

每次法规案审议前,机关的工作人员都会在法定的时限内,及时将法规草案及相关材料送达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委员,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认真研究论证,做好审议准备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每次会议都邀请10名人大代表和部分公民旁听,并单独编组、单独讨论,直接听取人大代表和公民对法规案的修改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同市政府、同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之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同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同市政府法制办之间,凡需要沟通的情况,都必须沟通;凡需要请示的问题,都及时请示,认真研究和解决审议中遇到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从2005年开始,还对有关部门向常委会报告修改意见的方式进行了改进,由过去单纯报告修改意见改为在报告修改意见的同时,要逐条报告修改意见的理由和依据。这种报告方式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增加,而是对审议深度的挖掘和对常委会审议服务质量的提升。

打牢夯实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工作是地方立法工作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础不牢,则发展无源。市人大常委会深谙其中的道理,因而一直把基础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在打牢夯实上下功夫。这里只剪辑几个工作片段:

增加法制委、法工委的处室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充实人员力量。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设两个处(室),配备8名工作人员,7人为本科以上学历,专职主任、副主任3人;建立了每年50万元立法基金,保证立法工作需要;建立网上长春市地方性法规库,对现行的长春市地方性法规可随时登阅;积极组织和支持机关立法人员参加各种立法考察、调研和培训活动;每年定期组织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法制讲座,现已举办6次,其中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来讲课就有4次。

上一篇:灯火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骨科护理常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