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2024-10-21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篇1

“中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正向青少年走来。20年来,中学生在网络影响下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中学生的失色表现却不得不让人堪忧。此调查报告通过走访调查、网络调查、书籍查询三种方式,调查了中学生使用网络的特征、家长对网络及孩子上网的态度及相关行为、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等问题,客观的反映出网络对中学生的利弊,并依据中学生上网的现状,从对学生本身。对家长、对学校的三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并且找到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消除网络对中学生部分负面影响的方法。

关键字:中学生 网络 调查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对策

一、导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一个全新的“网

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正向青少年走来。面对网络,我们不难发现发现中学生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中学生对互联网“一网情深”。20年来,中学生在网络影响下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中学生的失色表现却不得不让人堪忧。此调查报告,调查了“中学生与网络”的现状,希望通过客观的观察、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中学生与网络的关系,并且找到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消除网络对中学生部分负面影响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一)走访调查

采访者: xxx

走访对象:A市一中、A市第三高级中学部分同学

走访内容:了解同学们上网的真实情况

具体问题: 你上过网吗?你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是多少?你的主要网上活动是什么?

你的主要上网地点是什么?你的父母反对你上网吗?„....(二)网络调查

(三)书籍查询

三、调查结果

(一)中学生使用网络的特征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较长

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3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27-34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2.中学生上网的地点

调查显示,58.8%的中学生在家里上网,31.5%的中学生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仅

占10.8%。

3.中学生的网上活动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上活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论坛占9.2%。

4.中学生上网的特点

①中学生上网首要目的是娱乐消遣;

②自我表现,无拘无束;

③好奇,有新鲜感。

5.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经统计发现中学生网络成瘾逐步上升。虽然极端者仅占调查人数的4.3%,但学生不能控制上网次数的占测评总数16.8%。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YAND)的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用户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很多,而且每年以递增形式发展。

(二)家长对网络及孩子上网的态度及相关行为

1.多数家长对网络缺乏了解,大部分中学教师很少上网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的上网经验可谓大为不足。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很少上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又怕孩子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三)网络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来查找资料,服务于学习、生活。

2.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3.网络改变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

网络游戏除了可以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外,它还可以让同学们更加公平的进入游戏,进入社会,它让同学们看到了社会的光暗两面,同时它也在告诉同学们以后的社会生活就像这游戏,你只能通过勤奋工作,奋力拼搏,才能成为人才。

4.网络使人与人之间走得更近,有助于中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络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容易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网吧中47%的学术信息与色情游戏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然而大多数黄色网站学生可以随意进入。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这样的黄网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黄色作弹,极具诱惑力和破坏力。中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沉迷,会给心理造成巨大的扭曲,诱发他们的犯罪倾向。

2.上网时间过长,损害身体健康。

据了解,有的学生下晚自习钻进网吧后,一般是通宵上网。“久坐伤神”是最普通的医学常识,长期久坐影响心血管健康;另外,眼睛久视屏幕,容易产生视力疲劳,视力更会直线下降。

3.中学生自控力低,容易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荒废学业。

在走访中,我了解到攀枝花市一中2002届有一个学生,以攀枝花市西区第一的成绩进入了一中的初中,但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无心管理他的学习。他放学后就是进网吧,游戏厅,常常彻夜不归。一年之后,他的成绩排到了班内倒数第一,父母只好把他转入了乡村中学。像这样的学生绝不止此一例,一旦上网成瘾,成绩没有不退步是不可能的。

四、思考与建议

1.对中学生的建议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应加强自身控制能力。有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不要沉迷于网络。上网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善于利用网络学习,正确分辨是非真假,不浏览不良信息。②要诚实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别人。③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随意相信网友,不轻易告诉他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2.对家长的建议

正确看待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和认识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作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领航灯,我们建议家长不要排斥网络,提高自我的网络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引动孩子健康上网,还可以消除代沟,更好的与孩子交流。

3.对学校的建议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有句俗语:“即要治标,又是治本。”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找到症结,没有使自身获得抵抗力和免疫力,那么一味地禁止,也只能获得表面效应。网络带给了学生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中学生由于年轻,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著名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作用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因此,通过卫星和网络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反映祖国建设伟大成就的电影、电视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才是防范网络对中学生负面影响的良药。

(2)引导学生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通过各种措施,引导中学生利用网络,加强网络知识教育,给他们充分的“网上空间”。学校可以开放校内绿色网吧,提供健康的游戏和学习软件,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使网络游戏有内涵、有文化特征、有明确的行为指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另外,还可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学生:①不进网吧玩游戏;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3)丰富其它各种文体活动

自从2000年教育部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后,我国并没有像国外那样拥有大量的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技文化设施,致使中学生拥有大把时间的学生无处可去。据了解,许多学生认为“休息日无事可干”。因此,学校教育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文体节、科技节、运动会等,通过种种活动,诱导学生健康发展,使他们没有时间、精力上网。

五、实践感悟

这次实践是我的第一次实践调查,它不仅让我对中学生上网问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更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不怕辛苦,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我真的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百度搜索“中学生上网成瘾”

2.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YAND)关于“中学生上网问题”的调查结果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发展与机遇

(一)网络给农村初中学生开阔了视野

网络的普及,有利于拓宽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挖掘中学生的潜力。相关数据表明,主要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国内乃至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的学生占43.5%。 某初三年级的学生反映:“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加重了学习任务,却减少了对外交往的机会,更谈不上去了解国际时事、局势的变化等等信息。现在利用网络,拓宽了眼界,能够使我们的观念得到及时更新,紧跟社会的发展节奏。”

(二)网络给农村初中学生增长了见识

网络是个信息海洋,这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调查数据反映,约10%的中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新知识;将近5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和娱乐渠道。由此可知,网络已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网络成为中学生沟通的新载体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等交流平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且交流双方大多采用匿名的形式,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交流,所以成为学生吐露心声和释放压力的舞台。在“有想法、心事首先愿意与谁沟通”的调查中,已有23.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可以说网络成为中学生沟通的新载体。

二、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上腐朽思想文化对中学生的毒害

互联网是开放性非常强的信息传媒,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汇聚交织,良莠不齐,雅俗共存。可以说它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通过对934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20%的学生曾经无意进过黄色网站和宣传暴力恐怖信息等内容的网站、聊天室和论坛,而且少数学生还经常访问此类网站。 在问到 “不小心进入不健康网站,你是如何面对的”时,15% 的学生认为了解一些是可以的。作为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这方面的信息接触多了,难免会迷失方向,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危害

934名中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每周在线游戏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7.9%,甚至有的玩通宵,上网冲浪时间超过四年的中学生占19.1%。玩网络游戏中,有一半的学生喜欢玩冒险类的动作游戏,有25%的学生喜欢玩格斗类游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沉溺在如火如荼的网络选秀、自由畅快的网络聊天中,其吸引力远远大于教育课程、几道作业题以及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50% 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40%以上的学生玩游戏。这充分表明,大多数学生在网上进行的活动都是和学习无关的。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文化中无法自拔,这样定会分散学习的精力。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某位中学生拥有5个QQ号、160多个网友,再深入调查了解,大多数的学生都有Q友和网络好友。有的中学生喜欢泡吧,网瘾严重,甚至个别学生有连续好几天泡在网吧的经历, 学生沉迷网络,上网挤占了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 导致身心疲惫,精神颓废,无心读书,荒废了学业。

(三)网络容易导致中学生道德法纪观念淡薄

网络是“键对键”的交流,使人很难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为欺骗、诱惑等不良行为提供了“温床”。问卷中, 问到“你认为,在网上必须遵守哪些道德规范”时,30% 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遵守过诚实守信的原则;近32%的学生明确表示:在保护好自己隐私的前提下可以欺骗对方,但是不能对别人造成伤害;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保密的,欺骗对方是正常的,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在问到“对网络的使用会不会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道德”时,近20%的学生认为不利于提高社会公共道德。 在问卷中有17.7%的学生曾经查阅黄色的图片或文字, 17.9%的学生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就这样网络的不良因素慢慢把中学生引入“视诚信为迁腐、视自律为守旧”的歧途。

(四)网络对中学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络是虚拟的,与现实的差距比较大。通过网络, 人们会轻松地获得为人处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使个别中学生宁愿沉迷于网络获得满足,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努力。问卷调查显示,30% 以上的中学生认为, 网络已经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造成了影响。 另有36%的学生反映,自从对网络有了迷恋,与家人、同学、 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明显减少了,还有47.2%的学生表示对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显得相对淡漠。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容易使人趋向于孤立、自私,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原因与教训

(一)政府对网络监管的力度还不够大

近几年来,针对网络管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法律框架,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了网络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而现实中的行政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模式,文化稽查力量薄弱,尤其对黑网吧的监督管理跟不上,导致网络不良文化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

(二)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

目前学校采用“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对于互动性、 开放性、快捷性、多元性为基本特征的网络时代,显得苍白无力。而随着中学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对学生行为的培养,导致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三)家庭对子女要求过高

由于家长期望值高给学生带来了多重的压力,致使中学生通过网络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和压力。问卷调查显示,28%的学生认为家长和教师对其学习成绩的期望值比较高,压力比较大。而网络游戏为中学生成功扮演社会角色提供了平台。通过和41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谈话,近80%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较枯燥,且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成就感,而一旦玩起网络游戏,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满足心理需求。这些孩子不管家里有没有电脑,都往网吧里跑。由于网络不约束学生的空间、性别、 年龄、背景等,这很容易使其沉迷其中。

四、对策与措施

(一)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

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政治辨别力和对各种不利思想文化的抵御能力。

(二)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加强教育,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具有纯洁的思想道德,自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坚持用网络道德和规范教育学生

利用网络加强道德宣传,加强中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要让中学生明白,即便是虚拟世界也是需要道德规范的,只有严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才能营造一个干净文明的网络环境。

(四)用有益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

农村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分析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96

通过上网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学习辅导和优化生活,已成为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我们根据江门市级课题《网络环境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影响研究》的需要,对江门市台山任远中学的93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整理出可靠的数据,供读者们参考。

一、发展与机遇

(一)网络给农村初中学生开阔了视野

网络的普及,有利于拓宽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挖掘中学生的潜力。相关数据表明,主要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国内乃至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的学生占43.5%。某初三年级的学生反映:“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加重了学习任务,却减少了对外交往的机会,更谈不上去了解国际时事、局势的变化等等信息。现在利用网络,拓宽了眼界,能够使我们的观念得到及时更新,紧跟社会的发展节奏。”

(二)网络给农村初中学生增长了见识

网络是个信息海洋,这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调查数据反映,约10%的中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新知识;将近5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和娱乐渠道。由此可知,网络已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网络成为中学生沟通的新载体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等交流平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且交流双方大多采用匿名的形式,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交流,所以成为学生吐露心声和释放压力的舞台。在“有想法、心事首先愿意与谁沟通”的调查中,已有23.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可以说网络成为中学生沟通的新载体。

二、问题和挑战

(一)网络上腐朽思想文化对中学生的毒害

互联网是开放性非常强的信息传媒,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汇聚交织,良莠不齐,雅俗共存。可以说它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通过对934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20%的学生曾经无意进过黄色网站和宣传暴力恐怖信息等内容的网站、聊天室和论坛,而且少数学生还经常访问此类网站。在问到“不小心进入不健康网站,你是如何面对的”时,15%的学生认为了解一些是可以的。作为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这方面的信息接触多了,难免会迷失方向,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危害

934名中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每周在线游戏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7.9%,甚至有的玩通宵,上网冲浪时间超过四年的中学生占19.1%。玩网络游戏中,有一半的学生喜欢玩冒险类的动作游戏,有25%的学生喜欢玩格斗类游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沉溺在如火如荼的网络选秀、自由畅快的网络聊天中,其吸引力远远大于教育课程、几道作业题以及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50%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40%以上的学生玩游戏。这充分表明,大多数学生在网上进行的活动都是和学习无关的。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文化中无法自拔,这样定会分散学习的精力。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某位中学生拥有5个QQ号、160多个网友,再深入调查了解,大多数的学生都有Q友和网络好友。有的中学生喜欢泡吧,网瘾严重,甚至个别学生有连续好几天泡在网吧的经历,学生沉迷网络,上网挤占了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导致身心疲惫,精神颓废,无心读书,荒废了学业。

(三)网络容易导致中学生道德法纪观念淡薄

网络是“键对键”的交流,使人很难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为欺骗、诱惑等不良行为提供了“温床”。问卷中,问到“你认为,在网上必须遵守哪些道德规范”时,30%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遵守过诚实守信的原则;近32%的学生明确表示:在保护好自己隐私的前提下可以欺骗对方,但是不能对别人造成伤害;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保密的,欺骗对方是正常的,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在问到“对网络的使用会不会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道德”时,近20%的学生认为不利于提高社会公共道德。在问卷中有17.7%的学生曾经查阅黄色的图片或文字,17.9%的学生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就这样网络的不良因素慢慢把中学生引入“视诚信为迁腐、视自律为守旧”的歧途。

(四)网络对中学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络是虚拟的,与现实的差距比较大。通过网络,人们会轻松地获得为人处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使个别中学生宁愿沉迷于网络获得满足,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努力。问卷调查显示,30%以上的中学生认为,网络已经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造成了影响。另有36%的学生反映,自从对网络有了迷恋,与家人、同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明显减少了,还有47.2%的学生表示对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显得相对淡漠。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容易使人趋向于孤立、自私,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原因与教训

(一)政府对网络监管的力度还不够大

近几年来,针对网络管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法律框架,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了网络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而现实中的行政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模式,文化稽查力量薄弱,尤其对黑网吧的监督管理跟不上,导致网络不良文化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

(二)學校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

目前学校采用“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对于互动性、开放性、快捷性、多元性为基本特征的网络时代,显得苍白无力。而随着中学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对学生行为的培养,导致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三)家庭对子女要求过高

由于家长期望值高给学生带来了多重的压力,致使中学生通过网络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和压力。问卷调查显示,28%的学生认为家长和教师对其学习成绩的期望值比较高,压力比较大。而网络游戏为中学生成功扮演社会角色提供了平台。通过和41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谈话,近80%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较枯燥,且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成就感,而一旦玩起网络游戏,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满足心理需求。这些孩子不管家里有没有电脑,都往网吧里跑。由于网络不约束学生的空间、性别、年龄、背景等,这很容易使其沉迷其中。

四、对策与措施

(一)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

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政治辨别力和对各种不利思想文化的抵御能力。

(二)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加强教育,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具有纯洁的思想道德,自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坚持用网络道德和规范教育学生

利用网络加强道德宣传,加强中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要让中学生明白,即便是虚拟世界也是需要道德规范的,只有严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才能营造一个干净文明的网络环境。

(四)用有益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篇4

我们小组成员首先是进行明确的分工,一部分人网上调查一部分人去图书馆收集资料。

网上调查:李艳明 颜星 李瑞

收集资料:周凯 吕尧 田智宇 陈雪梅

整理资料:代玲丽 涂小亭

经过三天的收集调查我们找出了一些有用的材料,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小组成员提出意见认为网上调查和收集材料还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中学生与网络的问题最后决定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如下:1 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2中学生对那些网络比较感兴趣

3中学生上网有哪些途径

4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5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6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7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有哪些影响

由以上问题组成调查表的内容,制成了三百张调查表发放到几所高中去。最后收回的也就是三百五十张

最后的总结:

1中学生上网主要是处于好奇和好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篇5

亲爱的同学们,校园网络文化与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

心态的现状,本次调查不会涉及您的隐私,希望您能如实反应情况,谢谢配合!

本次问卷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单选,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上划“∨”

1、您的性别?A男B 女

2、您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长?

A 不到一小时B 1——3小时C 3——5小时D 5小时以上

3、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多选)

A 玩游戏B 看新闻查信息C网购D收发邮件E 学习、查资料F制作主页、跟帖灌水G 交友聊天H 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I 下载各类资源J 更新博客K 讨论热门话题,讨论、贴吧跟帖灌水L其它

4、您为什么选择在网上与人交流?(多选)

A 为了排遣压力B 为了结交朋友、拓展人际关系、打发时间C 分享快乐、诉说烦恼

D 丰富精 神生活,能够得到某种心理满足E 为了突破时空限制,方便联系朋友F 展露真实自我G 购物或推销产品H 其它

5、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在网上交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

A 后悔花费了太多钱和精力B 偶尔会懊悔C 觉得与周围人相比还算正常

D 很有效率,对自己很有帮助E 没想过,就那个样子

6、当你觉得上网时间长以后,有过以下不良情绪?

A 闷闷不乐,昏昏欲睡,心情低落B 早上不愿意起床,心绪不宁C 懒得见人,对什么事都嫌麻烦

D 焦虑,忧心忡忡E、无不良情绪

7、您有利用网络做过下列行为吗?(多选)

A 经常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B 讲淫语、秽语或骂人C 在网上泄露他人的个人隐私

D 在网上攻击、侮辱或诽谤某个人E没有做过以上行为

8、您觉得网络对您学习方面的主要影响有哪些?(多选)

A 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B 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C、认识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其它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D、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E、沉溺于网上娱乐,无心向学

9、长时间依赖网络,对您现实人际关系有何不良影响?

A 与身边的人在一起不愉快,情绪易被破坏B 与身边的人交往缺乏自信心,厌恶与人交往

C 感到周围的人不理解自己D 从未感到自己与现实中的其他人很亲近

E 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容易发生矛盾

10、你怎么看待网络炒作?

A 同意,迅速使“草根”阶层成名,获得社会地位B 反对,影响正常的网络秩序

C 介于两者之间,炒不炒作无关大碍

11、您认为网络还给您在心理上造成过哪些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 篇6

(机制11-1班 xxx xxx 等)(宋体五号,居中)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国迅速普及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本论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出发,重点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正、负面影响。在揭漏网害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问题,提出了预防性措施应的对策,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危害,应尽快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寻找新的求知空间、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和掌握高新技术服务的有益工具。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营造和谐的社会公德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宋体五号)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影响(黑体五号)

调查目的(黑体4号)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影响方面及对策。(宋体小4)

调查对象(黑体4号)

安阳工学院、安阳师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黑体4号)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

(正文一级标题:黑体4号,其他标题均用黑体小4号,除标题外,均用宋体小4,行间距22磅;一级标题与上段加一空行)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并总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部分人的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女生占50占%,男生占50%;从年级来看:大一占60%,大二占20%,大三占15%,大四占5%。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黑体4号)

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一)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黑体小4号)

根据调查情况得:对于问卷调查中的第5题有80﹪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广开学生的信息渠道,获得营养。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

(二)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黑体小4号)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问卷中的第7、14题有88.5﹪的学生认为网络确实开拓人们的视野。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

(三)友情互动,共同提高(黑体小4号)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在问卷中的第5、9题有75%的学生都是这样认为的),网络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畅。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黑体4号)

世间的事物都有双面性,“祸福相随,利弊相生”就是事物的本质特点,网络当然也不例外。网络就像1条巨龙,它既带来雨水的润泽津润,又带来了暴风的肆虐,既撒下了文明又囊括来了文化垃圾。

(一)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黑体小4号)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二)影响学业(黑体小4号)

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问卷中的第2、4、7题有91.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影响了学业,其原因总结为,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三)影响心理健康(黑体小4号)

不难发现在问卷中的13、15题中有4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导致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神经生物钟混乱,精力和体力的透支,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三、分析与对策(黑体4号)

调查组认为,针对网络存在的问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采取以下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对沉溺网络游戏者的原因探析(黑体小4号)

这一陷阱里跳,像朝圣者一般,那样 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在网游上成为了迷途的羔羊,为什么不断地还有人往地一如既往,奋勇直前,为什么惩罚和约束会失效,如此种种皆有其因:

1.网络游戏本身的魅力

(1)内在控制力差

(2)没有对大学生活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

2.学生自己的原因

3.学校的原因

(1)学校的管理和引导疏忽

(2)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3)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

在对网络游戏进行客观审视,全面的评判,辩证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它并不是主流观点所鼓吹的那样夸张,那样可怕,就算它是毒品,我们也可以很好驾驭,将其变为一种良药,鸦片本身是被作为一种药引进来,然而由于人们过度地使用,便成为了一个毁灭人的毒物。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从大学生自身这个主体入手,找出症结所在(1)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自控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万事都有一个度,大学生玩网游亦然。

(2)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防治玩网游成瘾,制定个人目标和规范日常生活。

(3)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思想防范能。

2.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缺乏人生追求。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健康地一代,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五、结束语

古往今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逐渐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日益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逐渐开辟出一条新途径。然而,网络就像阴阳之分一样,从出现之初就是矛盾的产物,一方面,网络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拓宽了新的求知空间,极大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痴迷忘返,无法自拔,网络毒瘾贻害一代,负面影响很大。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谢辞:衷心感谢小组各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网站及书籍资料的支持,以及被调查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黑体小5号)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8.(宋体5号)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而对于走在人类时尚前线的当代大学生们而言,电脑、手机以及网络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上网和在线成为他们惯性使然的生活状态。为了了解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的上网行为现状,我们设计了网络行为现状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结果使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研究过程

1.1 制定调查问卷内容

通过网络搜素与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中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上网方式、上网场所、上网时长、网络依赖程度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处理方式等。

1.2 制作问卷调查数据库

利用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软件,我们制作了存储调查问卷结果的后台数据库。

1.3 制作问卷调查网页

使用asp网页制作技术,制作前台调查问卷网站,网站使用单选按钮组和多选按钮组完成调查问卷的选择题,通过提交按钮将问卷调查结果提交至后台数据库中。

1.4 调查问卷提交

截止2016年9月12日的14d时间里,共有422位学生通过访问网站,并提交有效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保存于后台数据库中。

1.5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利用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我们对提交调查问卷的大学生从性别、生源、专业、年级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调查问卷结果中女生占64%,农村生源占74.64%,医药科学类占61.61%,与我校自身特点有关。

2.2 调查对象的上网现状

2.2.1 上网方式与上网场所

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上网成为学生上网方式的主流。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投入,校园无线网络的无缝覆盖,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宿舍上网,这与前几年统计的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是网吧存在很大差异,相对于人员复杂、潜在危险性较大的网吧,学生宿舍上网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2.2 上网时长与上网时间

根据表4及表5的统计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够控制上网时长,并在课余时间上网,但由于手机上网的便携性,也有学生在课堂时间上网,这对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述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利用移动网络的开放性,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网络时代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2.3 上网的目的与上网内容

根据表6的统计结果,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与放松心情,也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对于这些学生必须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防止问题严重化。

根据表7的统计结果,学生的上网主要内容是听音乐看电影或其他视频,教师能否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学习,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2.3 数据分析

根据对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分析,我们分别对性别不同、生源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比较。

2.3.1 男女学生上网的异同点

1)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男生中有49.3%的学生选择了上网会上瘾,而女生中40.7%女生觉得上网会上瘾,从这一结果看,男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高于女生。

2)上网方式。男生中68.4%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24.0%的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7.0%的学生使用台式电脑上网,0.6%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上网;女生中94.4%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2.6%的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1.1%的学生使用台式电脑上网,1.9%的同学使用平板电脑上网。由此可见女生上网方式较单一,以手机上网为主,而男生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比女生要高一些。

3)网络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利弊影响。男生中42.1%的学生觉得网络利大于弊,7.9%的学生觉得网络弊大于利,50%的学生觉得利弊相当;女生中28.5%的学生觉得网络利大于弊,20.4%的学生觉得网络弊大于利,51.1%的学生觉得利弊相当。由此可见男生觉得网络利大于弊的比例更高一些。

4)上网场所。男生中84.9%的学生选择在宿舍上网,4.6%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2.6%的学生选择在电子阅览室上网,7.9%的学生选择在其他地方上网;女生中91.5%的学生选择在宿舍上网,2.6%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1.5%的学生选择在电子阅览室上网,4.4%的学生选择在其他地方上网。由此可见女生上网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宿舍,男生上网吧的比例高于女生,整体看我校大学生上网吧的比例较小。

2.3.2 不同生源学生上网的异同点

1)网龄。城镇生源学生一年以内网龄的占4.7%,网龄为1~3年的占11.2%,网龄为3~5年的占30.8%,网龄为5年以上的占53.3%;农村生源学生一年以内网龄的占5.7%,网龄为1~3年的占28.3%,网龄为3~5年的占36.8%,网龄为5年以上的占29.2%。由此可见,城镇生源的学生相对农村生源的学生更早的接触网络。

2)每月生活费。城镇生源学生每月生活费600元及以下的占9.3%,600~900元的占22.4%,900~1500元的占58.9%,1500元及以上的占9.4%;农村生源学生每月生活费600元及以下的占16.5%,600~900元的占38.7%,900~1500元的占41.3%,1500元及以上的占3.5%。由此可见城镇生源的学生整体生活费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在一定程度表明城镇生源的学生网络资源消费更高一些。

3)上网控制能力。城镇生源学生上网能够自我控制的为28%,有时会上瘾,但多数情况下能够适可而止的为42.1%,想控制时间但是一上网就忘了时间的为11.2%,没时间概念顺其自然的为18.7%;农村生源学生上网能够自我控制的为49.1%,有时会上瘾,但多数情况下能够适可而止的为34.7%,想控制时间但是一上网就忘了时间的为7%,没时间概念顺其自然的为9.2%。由此可见,在网络自控能力上农村生源的学生要强于城镇生源的学生。

2.3.3 不同年级学生上网的异同点

1)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39.3%,大二和大三年级占5%,大四和大五年级占5.8%;上网时长为1-3小时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28.6%,大二和大三年级占43.7%,大四和大五年级占27.5%;上网时长为3-6小时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25%,大二和大三年级占40.2%,大四和大五年级占45.1%;上网时长为6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7.1%,大二和大三年级占11.1%,大四和大五年级占21.6%。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上网时长呈递增趋势。

2)上网方式。选择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89.3%,大二和大三年级占86.5%,大四和大五年级占70.6%;选择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3.6%,大二和大三年级占10.2%,大四和大五年级占15.7%;选择台式电脑上网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7.1%,大二和大三年级占1.8%,大四和大五年级占11.7%;选择平板电脑上网的学生比例为:大一年级占0%,大二和大三年级占1.5%,大四和大五年级占2%。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增大。

3 总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已深入到我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上网,不沉迷于网络,并对网络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网络行为存在上网目的娱乐化、上网时间随意化、上网场所寝室化、网络依赖明显化、网络影响严重化等特征。为了杜绝以上不良现象,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大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网络这一便捷工具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软件、硬件建设,改善大学生上网的硬件环境,增加校园网络各类资源,将大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正面积极的教育阵地中;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学校应及时关注网络问题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引导,避免问题严重化;学校应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将微课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合学生学习习惯,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玲娟,张瑞静.大学生日常上网行为探析[J].东南传播,2015:83-86.

[2]王立珍,李彤彤,董清爽.大学生上网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75-80.

[3]徐慧敏.大学生上网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才智,2014.

[4]许柳威.大学生上网行为调查与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93-195.

学生与网络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行为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他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对网络道德秩序和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状况,2006年针对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与研究对策”的研究。

一、网络行为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和内容

选取问卷对象为河南工程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其中包括文、理工、艺术专业);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兼顾专业、性别分布的均衡。

调查问卷由62个问题组成,分四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网龄、对网络的痴迷程度等;二是调查网络行为方式,如上网地点、上网时间、网络交往、网络论坛等;三是调查对网络问题的看法,如对网络知识、网络游戏等的评价;四是调查个人的网络道德观,包括对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的价值判断。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提供选择项,每题可选单项或多项作答。

本次调查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75份,其中742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2.7%。全部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核查、整理,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对网络痴迷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方面是有节制的。14.6%的人月上网费用超过50元, 2.2%的人月上网费用超过100元,41.1%的学生月上网费用在10元以下,只有极少数人表现出对网络的盲目痴迷。

(2)上网目的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因特网印象最深刻的是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其次是方便快捷的电子通讯。但无人对网站信息的正确性、健康性、知识产权作出保证。在网上的各类知识中,新闻时事是大学生最想获取的信息,其次是科技知识。娱乐则是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目的。

(3)网络行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大部分利用双休日集中在学校上网;56.5%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56.6%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参与网络论坛评论;通宵上网的学生只占10.3%,闲聊的人占10.2%。由此说明,大部分学生的网络行为还是很理智的。

3.网络问题的看法

主要针对网络知识和网络游戏的评价进行调查。

(1)网络知识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发现在我校大部分同学对网络协议等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以致于在調查问卷上这一问题要么是空白没有选择,要么是猜选,只有0.8%左右的学生对网络知识有一定了解。

(2)网络游戏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对网络游戏的接触程度远远高于女生,但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选择“无所谓” 的非常多,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个人喜好自由的尊重。

4.网络道德观

主要是对网络人格、网络黑客、网恋、网络色情、网络安全等的价值判断进行调查。

(1)网络谎言的调查。调查显示,26.1 %的人对网上聊天的态度是经常说谎,49.8%的人选择偶尔说谎,24.1 %的人选择从不说谎,这表明多数人对在网上聊天时偶尔说谎持宽容态度,但反对在所有情境下都不说真话。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在网络中对真话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家对于网络欺骗的防范。

(2)黑客行为。黑客行为是因特网上一个典型的涉及道德的问题。我们针对学校文科、理科和工科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黑客行为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少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对黑客行为充满好奇。

(3)网络色情。这是因特网上存在的一个普遍而又敏感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23.2%的学生曾经接触过网络色情,但基本没有学生沉湎于此。浏览色情网站超过10次的只有0.3%。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即使在虚拟的因特网上,仍然很大程度地沿习着传统伦理中的道德自律。

(4)网恋行为。调查显示:认为网恋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的同学占56.6%;认为网恋可信但不现实的有28.3%。只有8.6%学生认为网恋现实并期待网恋能够在自己身上实现。只有6.5%的学生有过网恋。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网恋持否定态度。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动机研究

1.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需求很多,但有些需求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然而,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得以满足。这种感觉又会强化他们参与网络游戏的行为,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

2.网上娱乐心理。网络拥有多媒体性,达到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在网上参加游戏、聊天、听音乐、看在线电影、读娱乐性网上文章是大学生网上娱乐的重要方式。

3.情感表达心理。在大学生的聊天中,聊的最多的话题是爱情和友谊。他们在网络中结识朋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

4.探索和尝试新生活。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一个狭小空间内,想开创新的生活圈子。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过一种与现实不同的生活的机会,使他们的好奇心理得以满足。

三、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

(2)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和失范

(2)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3)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发生重大变化

(4)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

四、减轻或消除网络对大学生不利影响的对策

1.重视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

2.开展网络知识教育及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

3.根据网络的特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当中的作用

4.改正一些学生的不良网络习惯

五、大学生网络行为对策实践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我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对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我校网络工程建设和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

2.开设法律和道德选修课程,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

3.通过网络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总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克服现代科技包括网络等存在的不利因素,最终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281-283.

[2]王伯军,邢广梅.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1,(8):32~34.

[3]王文莉.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4]黎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2001.

[5]刘丰刚,毛红霞.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2.

[6]桑标,贡晔.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

[7]刁生富.信息时代的中国现代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版社,2001.

[8]刘献君.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9]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关于大学生网络依赖的调查报告 篇9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调查目的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1.3网络依赖度的基本含义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1-

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二、调查实施

2.1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问卷

2.2样本份数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我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

2.3 研究工具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分析

3.1问卷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两个层次。

3.2问卷具体情况

3.2.1参与此次问卷的性别成分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15人,占调查样本的34.09%,男生29人,占调查样本的65.36%。

3.2.2参与此次问卷的年级成分

大一17人,大二16人,大三9人,大四2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38.64%,36.36%,20.45%,4.55%。

3.2.3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的情况

小于2各小时的有8人,3-5小时的有26人,6-8小时的有9人,大于9各小时的有1人。

3.2.4大学生网络依赖度

其中吃饭的时候还在上网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经常12点之后还在上网的达到35人,占样本空间的79.54%;不上网就焦虑的有16人,占样本空间的36.36%;上网上过通宵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心情不好就上网的有13人,占样本空间的29.55%;如果可以不用工作,会与电脑相伴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觉得没有网络生活照样过的不是的有11人,占样本空间的25%。

3.2.5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人,占样本空间的18.18%。

3.2.6上网目的其中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8人,占样本空间的40.91%;QQ聊天的有27人,占样本空间的61.36%;听歌的有30人占样本空间的68.18%;看新闻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学习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打发时间的有29人,占样本空间的65.91%。

3.2.7对上网利弊的认识

有44人利弊都知道清楚,占样本空间的100%。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4.1.1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4.1.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1.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4.1.4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 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4.2.1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4.2.2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4.2.3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

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上一篇:学术部工作思路下一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