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共12篇)
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 篇1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际,网络就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知识爆炸”来形容似乎已不为过分,这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对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一支主力军,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确实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显示出了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上的失控。
孩子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上网浏览、上网聊天、上网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网上。这就是家长们普遍抱怨的“网瘾”、“网虫”现象。这种现象的确比较严重,有的孩子整天沉迷在网吧中,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下降。
2. 道德上的失控。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接受各种不健康的诱惑,造成道德上的失控。如有的孩子常上黄色网站,有的学会了网络漫骂,有的进行了网络诱骗,有的滑向了网络犯罪,等等。北师大劳凯声教授曾在北京市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4000多人中,80%的中学生上网,其中上过色情网站的占4.5%。这个结果虽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是100%的家庭教育问题。
3. 情感上的失控。
处在未成年期的孩子,情感控制力比较弱,往往是情感超过理性。他们在虚拟网络中,很容易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产生所谓的“网恋”行为,造成情感上的失控。在北师大劳凯声教授的调查中,对于“网恋”现象,50%的孩子对此有认同感。
4. 性格上的失控。
有的孩子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其性格也往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乏味,缺乏精神,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立即精神百倍。严重者甚至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周围的同学、教师沟通,性格上产生了扭曲。
5. 学习风格上的失控。
网络的过度便利性可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惰性,遇到问题不是苦思冥想,而是首先求助于网络,他们热衷于以“下载”的方式完成作业。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质量、内在素质必将受到威胁。
二、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的对策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上网,上“安全网”,让学生吸取有益的知识,克服弊端,发挥网络的优势,本文对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 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学校应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掌握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把网络中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带进课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其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沉迷网络。另外,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辩证地分析网上的一些现象;加大宣传力度,使青少年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网络对学生的伤害。
2. 家长应及时了解子女,重视子女的心理需求。
家长要尽量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使用网络,以成为子女网络的良师益友。家长应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内容和地点进行合理监督。对家庭电脑可以安装反黄软件,其中“网络爸爸”就是一款很好的软件,它可以对孩子上网的时间、访问的站点等进行设置,还可记录和检查孩子在哪些时间进入过哪些站点,并通过设置时间保护学生的视力。此外,父母要引导孩子对网上信息作出正确性的判断,避免他们受到网络带来的危害,引导孩子有目的性地学习网上的知识。节假日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课余生活,避免孩子到网吧上网。
3. 社会应共同关注,积极配合。
各个相关的社会组织也应加入到关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健康成长的队伍中来。网络专家和网络工作者应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网络产品,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中小学生的网站和教育基地,在网上举办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心理专家要对中小学生网络迷恋进行心理研究和分析,开展咨询服务。其他组织和机构也应尽自己的力量,积极关注网络时代中小学生的成长。
4. 政府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虽然规定网络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但放眼看看,哪个网吧没有接纳未成年人?哪个网吧采用了反黄措施?因此,网络、网吧管理还须大大加强。政府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要对网吧经营者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力度,使他们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营,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当今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育者对待网络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因素,利用网络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中小学生上网的现状, 分析了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中小学生,负面影响,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005:10.
[2]任兴洲.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11) :243.
[3]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3) :192.
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 篇2
实 施 方 案
活动名称:《中学生与网络》
指导老师: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
年级:五—九年级
一、活动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当今社会网络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E时代,“触网”成为许多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会上网的人被同学们称为“网盲”,我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友、娱乐……,但在许多父母的眼里,网络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罪魁祸首,家长反对孩子上网,当网络成为互不相识的人相互联系的纽带时,在许多家庭里,网络却成了家长和孩子难以沟通的屏障。我们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及生理都尚未成熟,面对网络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唤醒学生的心灵,引起社会的关注,引导和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活动方式方法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始终贯穿注重实践、注重调查、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在活动中我们围绕“中学生如何面对当今网络”这一话题共同研究制定探究计划,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并且根据材料和主题写出有理有据的探究报告。
1、访问调查法;
2、考察法
四、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5日-2010年11月16日
五、活动计划
分三个阶段实施: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3天)
任务:
1、确定活动内容,2、分组分工,3、制定计划
通过调查访问与查找资料确定研究的问题。在确定了研究问题后,由各班小组内成员推选出本组组长,并根据个人特长及活动主题进行分工,设计各种调查问卷或各种表格,方案制定好后上交,教师进行修改、指导。
(二)、实验阶段(5天)
任务:资料收集,设计问卷,发放与统计问卷,实地考察
各小组按照方案实施,搜集各种资料;或暗访,或访问当事人、家长、老师,填写好各种表格,做好记录。
1、调查访问
1)校园调查:设计问卷调查表,发给本校的学生和外校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社会调查: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中学生在网吧上网的真实情况。
3)访问有关学者、老师、家长、学生。
4)实地考察:
2、资料查询
1)上网查询:查阅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网络相关方面的资料。(教师指导)
2)图书报刊查询:在图书馆查询了有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4天)
任务:总结反思, 个人体会, 辩论赛, 成果展示
分班级整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倡议书、个人体会;组织辩论赛,辩论赛题目:《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撰写活动报告,制作成果展示作品,展示活动历程。
(一)宣传倡议
1)办一期以“网络”为主题的黑板报,宣讲迷恋网络的危害。
2)评选优秀小论文,并张贴告别网吧的宣传标语,让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3)写一封致全体同学的公开信,进一步扩展本活动的范围,增强活动效果。倡议全校学生举行告别仪式。请学生现身说法,分析迷恋网吧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二)组织辩论赛
(三)撰写活动报告
(四)成果展示
六、预期成果
1、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采访稿;
3、倡议书;
4、小论文
七、学习评价
评价方法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1、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就是收集学生从某项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几个参考的项目:
(1)反映基本过程的内容。如:活动日志、调查问卷、反映过程的照片等。
(2)反映基本成果的内容。如:对问题解决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或实验数据。最有收获的案例,某些关键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策略、阶段性总结、个人心得体验等。
(3)反映最佳成果的内容。如:小组或个人研究的成果、文学作品、研究论文等等。班级、小组或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最佳问题解答方案、最好的实验记录、小组中写得最好的计划或总结材料等等。
2、协商评价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德育办和团支部根据评价结果,分班级给出相应等级。
⑴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活动中的表现,就老师所给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的评价。
⑵小组互评。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
⑶教师评价。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各班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兴旺中学德育办、团支部
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 篇3
摘 要: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重要影响源之一,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本文在对市县级中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新方式,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有的放矢地更新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的内容,并进行全面深入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学校主体性德育的实践。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德育 体系构建 实践研究
1.引言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全球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网络通过它特有的“虚拟性”、“便捷性”、“低物质依赖性”等运行方式,飞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新鲜事物的抢先体验者,自然很快融入其中。但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滋生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一方面,人们轻松建立新的社交圈,学生轻松实现信息资源实时获取,学校则轻松实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自律意识尚淡薄,上网成瘾、浏览不健康网站、荒废学业、传播不良信息、散步谣言等网络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中学生德育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2.中学生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者缺乏网络德育教育意识
中学阶段作为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个体一生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中学各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级中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念里,以传统的道德教授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传统型教师网络知识的欠缺和计算机技能上的不足使其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发展无法得心应手地应对网络道德问题。并且长期以来对中学生上网影响缺乏系统调查分析,对其影响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对一些负面影响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建设网络道德环境的工作上思想意识落后,重视程度较低。
2.2网络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中学生上网造成了多起不良事件,特别是近期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的不断增加,把学校的德育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对传统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质疑越来越多。现实却是让人忧心的,即使有少数学校开展了网络德育课程,但还以传统的分数僵化地考查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抹杀了德育教育的功能性,而且使网络德育沦为边缘的看客。另外,照本宣科的讲解、三言两语的评价导致学生个性的压抑和德育教育效果的丧失。
3.中学生网络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市县级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与现实相适应、易于操作的网络德育体系,主要宗旨是参与式教育,主要措施是实践教育。
3.1基于校园网校级德育网站的建立
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建立德育平台,主要是以班级网络社区为基本元素,提供教育者和学生平等对话的空间。很多在日常生活无法开口说的话,在网络上反而变得比较容易说出口。只有教、学平等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笔者以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网为基础,建立了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德育网站,形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3.2基于移动网络的德育沟通体系
如今的QQ、微信等社交沟通软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聊天工具,Web2.0时代的QQ已经涵括了非常多的产品服务,也是学生心灵、心理、个性展示的窗口,能够获取学生很多通过对话教育无法获得的信息。如今,QQ、微信等在中学生中普及程度非常广,根据笔者在学校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拥有QQ号的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家长也在90%左右。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围绕它开展各种网络社交活动,因此,注意通过QQ观察和了解学生和家长在网络中的活动,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家长个性、家庭状况,也能够对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预防。
因此,笔者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学生QQ群、微信群和家长QQ群、微信群,设立了联络专用QQ邮箱,建立了班级博客,开通了辅导员微博。通过手机、学校网络室、家庭上网,构建了立体联络沟通渠道,扫除了监管和沟通死角。
3.3网络德育主题活动
建立制度化的学校网络德育主题活动,是反客为主的主动性参与式教育,必须制度化并长期坚持。如每月组织1次“辩论周”,每学期组织2次主题演讲比赛,并将班级组织责任落实到班主任,实行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发参与、认知、实践的热情,在深入讨论中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
(1)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网络德育主题班会,具有轻松活泼、接地气、灵活多样的优点。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比较熟悉,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笔者在学校开展以网络德育为主题的“辩论周”活动,一周内,在3个班级同时开展了《网络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网友该不该交?》、《网络让我们变懒了吗?》等系列辩论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主体意识。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广泛查阅资料积极备战,赛场上条理清晰的陈述、激烈的辩论、敏锐的问答都彰显了网络德育深入人心,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进步”的教育目标。
(2)以学校为单位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的主题网络德育活动是开放式的,重点表明学校立场,表明对网络德育的重视和支持。前期应广泛宣传,以海报、动员会等形式烘托气氛,取得广泛支持后进行。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为主题的系列演讲比赛,几乎人人参与,仿佛不是教育,而是一个节日。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遵守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自由观,摈弃“网络虚拟,道德虚拟”的错误思想。
3.4网络时事微点评
采用灵活的方式,在上课前、课间、自习等时间,用10分钟左右时间对近期发生的网络德育有关的问题进行“时事微点评”。点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观点的陈述、批判、比较、延伸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网络德育的生动化和日常化。一次微信群里发了一则消息,笔者就在上课前给大家播报了这则消息,让学生判断真伪,并说明理由。短短十分钟,辩论的气氛十分热烈,各方观点争相发表,在证明真伪后,学生学到了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判断谣言,并意识到谣言的破坏性和传播谣言的危害性。
4.结语
随着全球范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的加速推进,Web2.0、互联网+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来中学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者必须转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教育者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网络德育立体系统,任何单一的、粗放的方式均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加速的多元化思想。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自身固有观念,中学生德育不能仅仅着眼于传统的班会课堂,更要努力构建一个容易被中学生接受的德育信息平台,才能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实现全面推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慧兴.浅论中学生网络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8:36-37.
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 篇4
网络由一场技术革命进而扩展成为社会革命, 它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信息、快捷方便的应用,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就像“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所说的一样, 如果利用好网络, 就可以让生活受益无穷, 但是错用或滥用也会带来恶果。大学生知识水平较为丰富, 有较好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 但是他们正值青春年华, 崇尚自由, 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 其人格的塑造、自控能力, 以及对网络信息的辨认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 有一部分大学生过分沉溺于此, 就像赌博上瘾一样不愿离开, 极大地影响了实际生活, 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网络依赖”。[1]本研究选取浙江某高校学生为样本,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状况、使用动机和网络依赖的程度, 然后对其中的重度网络依赖者进行深入访谈和长期关注, 接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求证他们的行为成因并探索该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及结果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题, 主要调查大学生网络接触的行为 (包括时间、方式、动机等日常使用状况) 、网络媒介素养 (包括对网络的认知能力、对网络信息的批判辨别能力、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第三部分是量表, 该部分参考台湾学者陈淑惠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2], 结合大陆的具体情况, 将其中效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修订, 共有20道题目, 采用了李克特式量表 (1=极不符合, 2=不符合, 3=有时符合, 4=符合, 5=非常符合) , 分数分布从20—100分, 得分越高网络依赖程度越严重。
这次调查的样本框为浙江某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约1万人) , 样本容量500人 (5%) , 采用了分层抽样和交叉变量控制 (院系、性别、年级) , 根据比例定额发放。确定样本后, 采用自填式方法搜集数据。共分发问卷500份, 经过审核, 去掉无效问卷后, 还剩有效问卷438份, 有效率为87.6%。
经SPSS13.0统计分析后, 我们发现, 85.6%的学生拥有个人电脑, 73.9%的学生拥有可以随时上网的手机或者ipad等移动上网工具。在上网时间方面, 85.6%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上网, 其中42.5%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了两小时。在调查中, 发现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一个新情况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接触网络的时间和频率, 甚至侵占了正常的课堂时间。在上网动机方面, 主要是聊天交友、休闲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 其次是查阅资料、浏览网页、学习等, 其中真正用于学习相关的时间平均只占25.3%。
在网络素养方面, 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生活方式 (72.3%) 、知识结构 (62.2%) 和观点思维 (55.6%) 有一定的影响, 但只有少部分人 (17.8%) 认为网络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影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直接的影响力, 但对其深层次的影响力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在对网络色情和网络暴力的态度上, 5.3%的人认为是客观事实, 而26.5%的人觉得是生活调剂, 26.9%的人不作评论, 18.4%的人表示无可奈何, 5.4%的人深受困扰, 只有17.5%的人表示坚决抵制, 其中有76.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自觉过滤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依赖程度上, 我们把网络用户划分为重度网络依赖群体 (量表得分95分以上的群体, 含95分) 、网络依赖群体 (量表得分在80—95的群体) 和网络使用正常群体 (量表得分在80分以下的群体, 含80分) 。根据这个标准, 在被调查者中, 52%的学生为网络使用正常者, 36%的学生为网络依赖者, 而有12%的学生为重度网络依赖者, 这一数字显示相当多的大学生正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其中有一小部分甚至无力自拔。
二、重度网络依赖者的个案解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重度网络依赖群体, 我们走访了该校数位辅导员和几十位普通学生, 通过他们找到了十几位沉迷于网络而给生活、学习、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访谈后, 还对其中三位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配合度较好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
个案1
方方 (化名, 下同) 是一位清秀文静的姑娘, 看上去跟其他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在寝室里见到她时, 方方正坐在上铺的被窝里, 对着简易电脑桌上的笔记本十指如飞。她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出寝室门了, 没有去上课, 也没有去活动, 甚至连吃饭也是在寝室解决的, 刚开始是室友给她带饭, 后来则以饼干和泡面度日。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自从大二开始后, 方方就很少去上课了, 白天睡觉, 晚上上网聊天或者玩QQ炫舞之类的游戏到凌晨三、四点。这样长期以来, 不仅学习落下了很多, 跟寝室同学的关系也慢慢紧张了。长期跟同学不来往, 在现实中的朋友和交流越来越少, 方方更加依赖网络, 形成了恶性循环。辅导员和班主任多次找她和室友谈心做工作, 也无济于事。后来慢慢了解到方方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母亲身体不好, 一个人辛苦拉扯着她长大, 对她在情感上的照顾不够细心。自大二寝室开通网络之后, 方方感觉自己终于从网友那里找到了一直以来想要的爱与关注。
个案2
小杰在大学里已经待了6年多, 跟他一起进入校园的同学早就毕业离校了, 他还在补拉下来学分和毕业论文。小杰聪明, 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非常出色, 父母也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事与愿违的是, 小杰高考的时候没有发挥好, 只上了省内一个普通高校, 也没报上自己喜欢的志愿, 专业是调剂的。来了学校以后, 小杰非常沮丧, 认为前途渺茫, 无心向学。同时他一方面觉得自己在高中同学那里很丢脸, 另一方面也自视甚高, 不愿意跟其他大学同学往来。在矛盾与浑浑噩噩之中, 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网络游戏中, 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其余时间都在上网。小杰在网游的厮杀奋战和工会组织中找到了热血的感觉, 还成了某游戏工会的会长。跟游戏中呼风唤雨形成对比的是, 他成绩单上愈来愈多的科目不及格。说起小杰, 他五十多岁的父亲几次痛哭流涕, 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原来乖巧的儿子来大学后就变坏了。家长和老师的苦口婆心都没能唤回小杰的心, 他觉得, 只有在网游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个案3
俊俊从高中起就盼望着上大学了, 高中班主任一直跟他们说大学里很自由、学习很轻松, 现在苦一点, 等上大学就好了。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俊俊早就对学习深恶痛绝。终于来到了大学, 没有了严格苛刻的高中老师和唠叨监管的父母, 他觉得空气也新鲜了, 天空也变蓝了。大学里的老师好像也不怎么点名, 据说期末考试前背背重点就行了, 俊俊开始放心大胆地旷课。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管是聊天、游戏、电影还是论坛, 似乎都比面目可憎的课本来得可爱, 渐渐地俊俊沉浸在网络带来的快乐之中。当老师第一次找他的时候, 俊俊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说自己只想混个文凭, 考试通过就可以了。然而第一个学期期末到来时, 俊俊发现问题并没有自己想象的轻松, 他四门功课不及格。在家人和老师的劝解下, 俊俊暗自下决心要改变。然而他发现很难控制自己, 他无数次想要补上功课, 但是都失败了, 他抗拒不了网络的吸引力。他给自己订的计划, 最长的一次只坚持了三天。
三、原因与对策
总的来说,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动机是多方面的, 既有内隐的如自我实现和情感宣泄等, 又有外显的如娱乐休闲、探索新生活等。这个原本健康合理的诉求最后怎么会成为重度网络依赖者大学生活的最大“毒瘤”呢?经调查发现, 这既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原因, 又有个人性格的原因。要使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走出泥潭, 教师必须对症下药, 针对这三个因素解决现实问题, 使其更好地应对人生。
1. 家庭的理解与参与。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行为大部分表现在学校, 表面上看去更多责任在学校监管不力, 但是家庭因素不可忽视, 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些家长持专制监管式的教育方法, 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使得学生主观上厌恶学习, 被迫学习, 对学习更多的是冷漠和厌倦。一旦在大学校园里失去原本的高压环境, 更容易反弹。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长期缺乏爱与理解, 甚或以爱的名义伤害子女的感情和自尊, 使得这些孩子把网络当成栖息地, 满足其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 家长要认识到父母在子女成长中的责任, 科学而智慧地爱孩子,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2. 专业心理医师的辅导。
重度网络依赖跟个人的性格有关, 有些大学生个性脆弱敏感, 缺乏足够的心理能量使其摆脱物质依赖。这些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心理医师的辅导, 帮助他们进行自尊、自信及人际交往的训练和引导外, 更需要不断地加强其心灵力量, 让其学会心灵探索, 唤醒其深层的自信和爱的力量。[3]大学可以开设心理门诊, 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这样的服务。
3. 周边人际关系的复位。
重度网络依赖者的一个共同点是人际关系的失落和重要人际的失落。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和心灵深处的情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正常的宣泄和表达, 这部分学生就渐渐地把网络当成排解自己孤独、抑郁的场所, 从而对网络产生依赖。[4]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为这些学生重新建立社会支持, 复位周边人际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这些孩子可能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无法自主完成这个任务。这就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耐心与爱护, 老师除了要给予关注外, 更要加以鼓励, 特别是寝室同学多与之交流来往, 让他们在现实中更容易获得关注、尊重等需求。
摘要: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自控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 部分学生过分依赖网络, 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既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 又有个人性格因素。要使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走出泥潭, 教师必须对症下药, 针对这三个因素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网络依赖,网络素养,实证,对策
参考文献
[1]白羽, 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4) .
[2]陈淑惠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 2003, (3) .
[3]张晓玲.基于一般心理层面的大学生网络依赖原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 2010, (5) .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课题研究报告 篇5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任务分工
① 资料搜集整理:邱柱溶 ② 写论文: 冯冠杰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的背景:
(1)随着网路的发展,许多企业和政府机关也利用网络,网络走进了每家每户,上网成为了许多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中学生利用网络交友、玩游戏、获取知识……
(2)但在父母的眼中网络成为妨碍子女学习罪魁祸首,许多家庭父母怕阻子女在网络上学坏所以阻止上网。因此网络成为父母跟子女难以沟通的阻碍。但是父母的担心并不无道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上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判断能力还相对较低很容易被这些不良的信息所吸引。网络游戏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网络发展,许多游戏从2D走向了3D游戏的效果更加好也更容易让人上瘾,许多中学生迷上了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
二、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子女对待网络的态度及父母对子女利用网络的一些看法。中学生该怎么面对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怎么利用网络世界,让网络成为中学生的好朋友,而不是影响我们学习的罪魁祸首,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三、内容:
调查问卷:
(1)父母对你上网的态度()
A、全凭自己做主
B、有一定的限制
C、完全反对(2)每天上网的时间()
A、1~2小时
B、3~4小时
C、4小时以上(3)一般什么时候上网()
A、每天放学
B、节假日
C、双休(4)上网的地点()
A、家里
B、朋友或同学家
C、网吧等其他场所(5)上网做什么()
A、交友、聊天
B、玩游戏
C、查阅资料(6)有没有因为上网而熬夜()A、有
B、没试过
(7)认为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A、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放松心情
B、影响学习
C、既有利也有害
(8)自己对自己上网时间有限制吗()
A、没有,随心所欲
B、有第一定的限制
C需要别人提醒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在21世界随着网络发展,网络也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中学生跟网络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对中学生的有利影响: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有利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不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同样,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可以让一些平时比较比较内向的学生在网络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微博是网络世界创造出来的产物,我们能在微博上写一些自己想说的东西,现在许多名人和政府机关也开通了微博,在微博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名人和政府机关,在微博里人们还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谈话,而且现在政府机关的微博也有举报的功能如果平时看到政府在什么方面做的不好的话,我们可以在微博里面反应,政府机关根据人们的意见最平时工作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
(二)对中学生的有不利影响:
网络上的咨询良莠不齐,面对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信息诱惑。
网络语言是网络是网络上新的流行语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广泛使用这些不文雅的词语也不符合中华民族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家,破坏了民族的形象。中**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语的学习与传承。不利于中学生学习我国语言。
网络游戏也会一些抵抗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种类也比较多一些网络游戏以“黑帮”、“黑社会”、“江湖”等为题材,突出表现打、杀、抢、骗等反社会行为,渲染血腥暴力,鼓动、教唆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扮演“黑社会”成员,赞美“黑社会”生活,扭曲社会的法制和道德规范;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受利益驱使,片面追求用户吸引力和短期流量效果,不惜以色情、血腥、暴力等低俗和违法违规内容,在市场宣传推广环节吸引游戏用户。网络游戏让很多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一生。还有很多人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违法犯罪,谋取暴利。近几年来由于长时间的上网而导致猝死的案件屡见不鲜。
(三)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方方面面,毕竟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高,部分青少年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认识上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少年明确网络的工具性质,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督。尤其要明确好上网“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并且提供必要的监督保证,使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青少年一般只是利用课外的业余时间上网,但如果将课余的所有时间全部投在“网上”而忽略了读书、参加体育锻炼等其它重要活动,那就会影响学习和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除了监督以外,加强对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指导管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质量,是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情操,提高个人自我控制能力,是促使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的重要条件。我们相信,通过正确的上网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成为网络技术的主人,让网络活跃在青少年生活中,而不是青少年沉溺在网络生活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总之,中学生要树立正确上网观念理性对待网络,学会与网络和谐相处,有效地利用好网络。才能在五彩缤纷网络更好地发展、应用。
大学生建站技术与网络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建站技术;网络
时下,高校众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建立网站,但是缺乏对建站技术与方法的了解,致使一些大学生建站之初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因缺乏对建站技术与方法的深入了解而不了了之。就网络对大学生建站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建站的技术进行探索、研究,选择出适用于大学生建站的技术方法,让他们懂得建站的技术与方法。
一、建站要考虑网络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
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迅速扩展,并日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大学校园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网络的发展引起了大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对大学生学习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材料,使其想象力有了源头,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其想象力有了腾飞的舞台。开凿信息渠道,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同时提供了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就目前情况看,网络对大学生建站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塑造大学生健康良好的人生,是每一个建站的学生应当思考的。
二、大学生建站的技术
一个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大学生建站对于建站的技术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1.设计建站方案。首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实际状况,设计合适的网站方案。互联网就是将千千万万的电脑通过网线或者光纤这类的宽带传输工具连接在一起,实现共享,服务器就是专门存放网站程序的一种电脑,他连接着一根高速光纤,可以让全国各地的网民通过网络连接到他上面,查看他上面提供的图片、文字以及其他东西。是选择虚拟主机服务,还是自己购置服务器?任何一个网站都不可能没有服务器,没有了服务器这个网站就无法让互联网的网民浏览察看。服务器就是网,程序就是站,只有二者结合了才叫网站。根据网站方案度身定制;一切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网站系统规划与内容整理。网站是发布信息的平台,所以网站内容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网站,它还必须给网站浏览者提供方便的浏览导航,合理的动态结构设计,适合发展的功能构件,如信息发布系统等,丰富实用的资讯和互动空间。根据网站建设方案,对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处理、设计、排版、扫描、制作。
3.网页设计、制作、修改。一旦网站的内容与结构确定,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网页的设计和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关系到网站的形象,一个好的网页设计,能够在信息发布的同时对网站的意念以及宗旨做出准确的诠释。首页是网站的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漂亮,最好在第一页就对这个网站的性质与内容做个扼要说明,让人一目了然。在设计上,最好秉持干净清爽的原则,若无需要,尽量不要放置大的图片文件或加上不当的程序。虽然首页重要,但“内容永远第一”,请记住一点: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一定要跟这个网站所要提供给人的信息有关系。内容的分类也很重要,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都要让浏览者可以很容易找到目标。此外,在每个分类选项的旁边或下一行,最好加上这个选项内容的简要说明。必需考虑网友的浏览器软件,如果您想让所有的人都毫无障碍地看到您的主页,不要使用只有部分浏览器支持的HTML格式或程序技巧。如果想要展现自己的高超技术又不想放弃一些潜在观众,可以考虑在主页中设置几种不同的观赏模式选项(例如纯文字模式、Frame模式、Java模式等等),供浏览者自行选择。
4.网站发布。网站发布要发布必须申办域名,根据需要,决定是国际域名还是国内域名。域名就是网站在网络上的招牌,是一个名字,并不影响网站的功能和技术。如果是登记国际域名的话,就必须向国际互联网络管理中心申请;国内域名则向中国互联网服务中心登记。选择个好域名,好域名已经不多了,要是你很有钱,而且钱来路轻松正当,可以考虑买一个人家培植过的,如果你还花父母的钱或者自己从牙缝里挤出来,就注册一个,五六十块一年,尽量短,尽量好记即可,如果是地方或行业站,尽量贴边,不短不好记也没关系,不沾边也不要紧,一定不要完全模仿别人,可以参考,完全模仿别人终究难出头,要有创新,也就是你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并且争取把不足给解决了,就有了特色。要原创,要有自己的东西,要知道你的目标受众需要什么,你恰恰可以提供的很好,如果你能有独到的资源,你的域名就算太难记并且记不住也不要紧,会有人收藏,把你放在帖子里、日记里、博客里等等。网站设计、制作、修改、程序开发完成后利用网站程序及相关文件上传到申请的域名服务器,至此网站正式开通并对外发布。
5.网站推广及后期维护。网站发布了,还不等于说就可以大功告成了,一个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网站,如果没有人来浏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牢记在心:用户优先。没有用户光顾,网站意义何在?您或许使用ISDN,也可能使用高速专线,必须知道,目前大多数人还是通过Modem拨号上网,有时塞车很严重,这是不得不考虑。完成之后,您最好自己拨号上网亲自测试一下。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来浏览,必须有一个详尽而专业的网站推广方案,包括著名网络搜索引擎登录,网络广告发布,邮件群发推广,Logo互换链接等等。这一部分尤其重要,专业的网络营销推广策划必不可少。多宣传自己才是上策,到一些门户网站留下一“笔”,相信会有更多网友发现你。还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对的网站页面和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更新、维护服务。大家都想看新鲜的东西,没人对过时信息有兴趣,资料一定要注意即时性。不妨每隔一阵子就对页面设计做一次小翻新,时时保持新鲜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结语
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络依赖比较研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中学生,网络依赖
0 引言
Goldberg提出了网络成瘾的概念, 虽然当时没有提出确切的概念, 也没有规范的界定标准, 但需多学者承认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Young进行调查研究证实了网络成瘾现象的存在, 并且以病理性赌博为模型, 把网络成瘾定义为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1]。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 有学者对网络成瘾的概念提出了异议, 认为成瘾的概念只能用来描述由于物质的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现象,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许多类似的概念, 比如:病理性网络使用、因特网成瘾综合征、因特网行为依赖、网络依赖等等。本研究认为网络依赖是由于个体使用互联网不当, 导致自身处于慢性或周期性的沉迷状态, 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愉悦感, 停止使用后会产生再度使用的欲望, 生理和心理上对互联网产生了依赖, 以至于身心功能受损, 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的现象。本研究论及的群体包括研究中所使用量表区分出的网络依赖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
截至2012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人,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 090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 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网民比例分别为35.6%、32.3%和21.1%[2], 中学生和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依赖的高发人群。两个阶段学生的网络依赖状况发展趋势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福建、河南两省的1 300名中学生和1 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 164份和1 020份, 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5%和92.7% (表1) 。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研究使用漳州师范学院王希华教授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和《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作为评定网络依赖倾向的工具。前者包括5个因子:消极影响、人际认知、内心体验、时间管理、依附倾向。总体alpha系数0.81, 采用5点计分, 界定总分小于79分为网络使用正常群体, 79分以上为网络依赖群体[3]。后者包括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和戒断症状、生活影响、社交抚慰、消极后果等维度, 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3, 该量表界定得分小于123分的为网络依赖群体;123分以上为使用正常群体。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员使用统一指导语, 实行分区负责制, 以班级为单位,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调查为不记名调查, 整个调查过程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问卷本着自愿原则填写, 当场发放, 答完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2 调查结果
由于评定大学生和中学生网络依赖的量表不同, 评定的标准不同, 所以使用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使用χ2检验 (百分比检验) 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网络依赖状况进行比较。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和网络依赖情况两变量的关联性进行χ2检验, 结果显示, χ2值极其显著, 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即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比率存在的差异极显著。见表2。
为了对三个阶段学生的网络依赖比率差异的相关源进行分析, 将表2分解为两个独立的2×2表格即表3和表4, 逐个进行χ2检验, 结果显示, 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依赖的比率存在的差异不显著。见表3。中学生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比率存在的差异极显著。见表4。
本研究对三个不同阶段的男生和女生的网络依赖情况分别进行χ2, 结果显示,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三个阶段的网络依赖比例存在的差异都是极显著。见表5。
进一步对不同阶段男、女生的网络依赖比例的相关源进行分析, 将表5分解成独立的2个表格即表6和表7, 分别进行χ2检验, 结果显示, 初中男生和高中男生网络依赖比例的差异不显著, 初中女生和高中女生网络依赖比例的差异也不显著。见表5。中学男生和大学男生网络依赖比例的差异极显著, 中学女生和大学女生网络依赖比例的差异也极显著。见表6。
3 讨论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和网络依赖情况两个变量的关联性进行χ2检验, 结果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依赖倾向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网络依赖倾向显著高于中学生。可能由于中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 老师和家长的管教比较严格, 自由时间较少, 平时学习使用网络的机会较少, 因此网络依赖的倾向较轻;而大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 自主的空间比较大, 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 平时学习、学生工作和生活较多的使用到网络, 许多学生上大学时购买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网络知识更加丰富, 上网技能更加娴熟, 客观环境中与网络接触的机会更多, 从而使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可能性比中学生更大。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阶段, 从年龄上的界定和众人眼中, 他们不再属于孩子的群体, 有意无意的与孩子群体渐渐疏远, 思维内容, 行为方式渐渐拜托孩子的影子。但同时由于社会经验、人生资历等原因, 他们尚且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常常会被排斥在成人群体之外, 内心常出现矛盾、目标常不能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这一阶段的问题, 很容易被网络所吸引, 从而形成网络依赖。
4 结语
不同阶段网络依赖的学生都需要预防和矫正, 相对而言, 大学生网络依赖预防和矫正的任务更加艰巨, 针对这一阶段, 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机会和需求比较大, 不能完全切断大学生和网络的联系, 需以引导为主, 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帮助大学生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 而避免被网络所控制。针对大学生成年初期阶段的特点, 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避免出现“心理断奶”, 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这一阶段的问题, 并努力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帮助大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成长任务, 防止由于心理困惑不能及时解决转而依赖网络逃避问题。个体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 如果在中学阶段能够对学生进行较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使用的引导, 那么大学生网络依赖也能得到较好的预防和矫正。
参考文献
[1]Young K S.Caught in the Net[M].New york:NY:Jonhwiley&Sons, 199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13.
网络信息与中学历史教学 篇8
●运用网络信息进行历史教学, 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传统的历史教学, 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 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容易养成思维惰性, 以致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说过:“最要紧的是看学生, 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 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 小组的合作学习, 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2.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充分开放
中学阶段, 学生的理论思维开始形成, 他们能够尝试利用各种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因而, 中学历史教学就应该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为中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资源, 鼓励学生对一些尚无定论的问题进行讨论, 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也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以探究质疑、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这样,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扩大了视野, 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3.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历史的多姿多彩, 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历史探究性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 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的人, 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 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分小组、分专题进行, 再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 以网页的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 培养了他们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 做到了以史为鉴, 学有所得。
●运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 遇到的一些问题
尽管网络教学有诸多优势, 但并非用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 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
1.网络的自主性很大, 内容纷繁芜杂, 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 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2. 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 以听教师的讲解为主, 因此, 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 在网络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 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这与网络资源和教师的准备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不仅需要教师对历史学科有宏观的掌握, 而且要熟悉网络环境下如何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结合起来, 这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总结。
4. 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而定, 否则易造成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 形成教师、学生围着软件转的被动局面。一堂历史课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 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 而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理解历史知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上, 目的是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果, 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5.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 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忽视。如果应用不当, 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如过多使用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 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 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另外, 所选资料要服务于教学, 应分清主次, 否则会得不偿失。
高校学生网络成瘾与戒除 篇9
1. 网络成瘾的概念和危害
1.1 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葛尔·柏格(Ivan Goldberg, MD)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1]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其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2]
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吉中孚教授指出,网瘾也像毒瘾。网络像毒品一样是通过消耗“多巴胺”(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3]
1.2 网络成瘾的危害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4]
1.2.1 危害身心健康。
长时间上网,首先对眼睛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由于部分高校学生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从而对肠胃以及消化系统造成严重伤害。而玩游戏时精神又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荧光屏色彩、图像的迅速变幻,不绝于耳的机器、打闹、脏话等噪声,给沉迷于其间的人的视力、听力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使得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堪重负,从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病症,甚至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
1.2.2 思维定势错位。
人类交流需要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问题。而与电脑交流只需下达正确的命令,这样就容易使网络成瘾的学生养成要么坚持、要么放弃的思维定势,并推广到处理人际关系中,从而出现了“定势错位”。这种人容易丧失自信,工作难做好,因而加重了其内心的紧张、烦躁、焦虑和不安,最终导致身心疲惫。对各种社交活动和学校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愿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从而造成远离集体、孤芳自赏的局面。
1.2.3 阻碍学业发展。
高校学生迷恋上网络之后,势必会在网络游戏等网络活动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转移,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对学习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和兴趣,以至旷课上网,考试挂科,甚至于退学,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1.2.4 引发犯罪活动。
高校学生一旦成为网络成瘾者,就会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在虚拟的暴力角斗中变得难以自拔,时时想表现“强悍的自己”,具有一种征服他人的强烈欲望。高校学生生活在虚幻的状态中,最终却演变成现实暴力的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高校学生一般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上网费用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一旦上网的费用来源被父母切断之后,造成的过激行为,如偷窃、抢劫等行为,不仅导致家庭暴力的产生,而且会造成刑事案件的发生。
2. 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指学习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2.1 外因
外因是网络成瘾的外在原因,也是诱发性原因。
2.1.1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括高校附近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地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鉴于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地相互模仿、攀比,参加团体性网络游戏,所以高校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1.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家庭教育是导致高校学生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2.2 内因
内因是指网络成瘾的高校学生的自身原因,属于自发性的原因。
2.2.1 学习因素。
进了大学以后,面对全新的环境不适应,加之大学课程少,自己支配的时间多,高校学生一下子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空虚、无聊和交际困难等因素促使他们走进网吧,聊天交友玩游戏,以缓解各种压力。而所有网络成瘾的高校学生,起初只是散心和好奇,时间还能控制,但游戏越玩越想玩,越玩越上瘾,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观念,不知不觉上网成瘾。
2.2.2 个体因素。
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学生群体大都出现过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3. 网络成瘾的戒除
关于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主动预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改进教育管理方法;二是积极治疗,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和丰富人文关怀内涵。
3.1 预防
3.1.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要求“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和影响比网络文化具有更大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体资源,占领舆论阵地,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多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利用图书馆吸引上网的大学生来经常借阅各种文献资源,会有助于转变他们的注意力,重新确立他们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引导和管理,发挥理论研究型社团的学习研究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促使他们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抵制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帮助高校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3.1.2 改进教育管理方法,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保证。
首先,建立完善的住宿管理制度,杜绝高校学生夜不归宿,在外包夜的现象。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和考察学生的上网行为和内容。对于那些思想和行为有异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其次,加强校园网路的监控,对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严格管理,分年级地有区别地设置上网时间,以满足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需要,使得上网时间和作息时间得以保证。
3.2 治疗
3.2.1 建立心理咨询机制,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关键。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从上网成瘾的原因入手,有的学生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内心苦闷而迷上网络,有的学生则是由于学习成绩的下降,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迷上了网络。要从学生的上网原因入手,了解其心理动态。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帮助学生戒除内心的困惑,纠正认知的偏差,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从而摆脱上网成瘾的阴影,重新融入集体生活,转移对网络的依赖。
3.2.2 丰富人文关怀内涵,是高校学生戒除网瘾的重点。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除了营造温馨的住宿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条件之外,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的援助工作,也是帮助高校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途径之一。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完善学生的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由专业课老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带动其学习的动力,改进其学习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对于就业问题还没解决好的学生,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摘要:网络成瘾是当今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 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认为, 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改进教育管理方法, 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丰富人文关怀内涵, 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着手, 戒除高校学生网络成瘾, 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成瘾,戒除
参考文献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45-47.
[2]方芳.网络成瘾被纳入精神疾病[N].北京日报, 2008-11-10.
[3]胡迎新.戒掉网瘾为何难[N].健康时报, 2005-05-26.
网络语言与中学作文教学 篇10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网络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快捷、方便是以过往任何传播方式不可企及的。所以有人把网络看成是继文字、报纸、电视之后的又一代革命, 也称“第四代媒体”。在中国,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民数量呈爆炸性的增长。新华网深圳2007年10月12日电 (记者冯晓芳彭勇) 在1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说, 截止9月, 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72亿。网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网络交际以日趋生活化, 网络语言正显示出它的强大渗透力, 尤其在青少年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否认, 在信息化的今天, 网络正逐渐的改变着生活。
网络语言是指IT (Information Technoiogy) 领域的专业用语, 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也可指网民在聊天室和BBS (BulletionBoard Systm) 上发表的意见时所用的语言。本文特指在互联网上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时的交际符号。从本质上来说,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 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是伴随网民着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类型
对中国网民来说, 网络语言新奇、简洁、诙谐、幽默、富于个性等是它的基本特征, 上网绝大部分是16———35岁之间的年轻大、中学生、技术员等, 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 其活泼好动的天性也给网络语言的创新带来了变化。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字型:一般是谐音, 例如:
7456=气死我了
555~~~~`=呜呜呜
886=拜拜了
9494=就是就是
286=落伍
4242=是啊是啊
520=我爱你
530=我想你
2.字母型:例如:
MM———妹妹
PP———漂漂
E文———英文
S———死
BT———变态
PMP———拍马屁
GF———女朋友
OUT———老土
Y———为什么
TMD———他妈的
NP———没问题
3.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 以表情居多。如“———”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T”表示“流泪”的表情;“=”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醉了等;@#$!&表示骂人的话, 乱七八糟的打出来就行。
4.汉字型:
我=偶
蟑螂=小强
什么=虾米
不要=表
喜欢=稀饭
这样子=酱紫
好=女子
强=弓虽
纸牌游戏=杀人
灌水=乱留言
斑竹=版主
恐龙=丑女
菌男=俊男
除以上几种类型外, 还有一些汉语的变体, 常常是改变汉语本来的正常的语序, 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组接起来的。
———不要忘了伊妹儿我!
———郁闷啊, 我现在。
———我, 大四, 学英语, 要租或合租房子, 汉中门附近, 真的要帮帮我, 大家, 拜托了。
———在啊?你。
三.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网络语言表现出的新奇、幽默诙谐、张扬个性的特征吸引许多中学生, 无形之间就对传统的作文写作产生了叛逆心理, 转而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写作, 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不落伍。从这个角度来看, 网络作文正好突破了传统作文的呆板走向了新的天地, 这是好事情, 因为学生可以运用它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情感, 张扬自己的个性, 进行自己创作, 从而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了学生作文的素材, 使创作真正走上了为情而文, 为感而发的轨道。使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的活跃、灵动、给创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这是不言而喻的, 真正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做”的特点, 也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与时俱进。
作家徐坤说:“一段时间网上聊天游玩之后, 我忽然间发现自己对传统写作产生了憎恨, 恨那些约定俗成的、僵死呆板的语法, 恨那些苦心经营出来的词和句子, 恨他们的冗长、无趣、中规中矩。整个汉语的感觉都不对头了。我一心想颠覆和推翻既定的、我日常工作中所必须运用的那些理论框架和书写模式, 恨不能将他们全都变成双方一看就懂得的网络语言。”可见传统作文语言的生涩、冗长、约束等限制了创作者的顺畅表达, 这对中学生来说更加难了, 他们就不得不走向模式化和程序化的创作模式, 假话、空话、套话等连篇。导致了写作的艰难和无味。在这样的前提下, 网络写作就进入了课堂。但是, 网络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 也产生了些不良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用语的不规范上。如词语随意拼凑、语法混乱、语言道德失范等问题。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7456, TMD!大虾, 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陪机上乱灌水, 这些水桶真BT!哥们儿用不着PMP, 到底谁是好汉, 光棍节过招。”不会上网的人, 谁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啊!正是这种“拼盘式”的书写规则, 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再如:“哪个星期天, 妈妈带我去逛200, 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 G也在200玩, GG的GF一个劲的对我PMP, 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好久了。后来, 我和我一个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一位家长向记者反映, 她女儿的作文中充满了网络语言, 让人读后感到莫名其妙。翻开女儿的作文, 到处都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 都是些看不懂的网络语言。“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 TMD (他妈的) , 7456, 我恨不得一脚TST (踢死她) ”等等。这样的文章可想而知, 对青少年的语文修养的提高是极大的障碍, 长此以往, 甚至会使学生在网上相互谩骂或人身攻击, 在网上传播交流一些粗俗、下流的语言, 这些都是对中学生及其不利的因素,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会使其走上歧路, 甚至犯罪。
四.如何规范
学生喜欢上网、喜欢用网络语言,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学校教育原因和学生自身原因,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学生身上, 必须对学生采取宽容态度, 引导他们走出误区。网络语言的使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不应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作文而归罪于他们, 扼杀他们的创作能力。一种新的文化的出现必将带来一些消极因素,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 而不要谈网色变、因噎废食。笔者认为, 应该客观的对待网络语言, 用科学的观点去看待它。
1.强而弗抑
“强, 勉强;抑, 压抑, 既鼓励学生而不压迫学生。”这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方法, 在今天仍然适用,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 更应该继承这种美好的传统。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青春阶段, 有很强的活跃性和叛逆心理, 老师过多的干涉也教诲反导致他们的反感或憎恨, 所以应该多鼓励少批评, 让教与学的双方创设一个融洽的交流平台, 缩小师生之间的隔阂, 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
2.导而弗纵
导, 即启发, 引导;纵, 及纵容, 放任。网络语言是时代变迁的产物, 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它彰显出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思维习惯与语言方式, 也表达出这个时代的, 只有年轻人能够领悟的文化精神。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热衷, 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我们要客观的对待。有很多网络语言是富有健康的生命力的, 是可以丰富我们汉语词汇的。如“上传”、“在线”、“BB (拜拜) ”、“网虫”、“Call”等。但是有许多语言极不健康, 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学习中要尽可能使用通用语言, 写积极向上的内容, 避免使用不健康的言辞。同时, 我们在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基础上, 应尽力挖掘课文中文学语言的魅力, 是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字的凝重、精炼, 文学的高雅、艺术的优美, 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对那些诸如“菌男”、“霉女”、“恐龙”一类的语言要给予制止, 做到“禁于未发”抓住时机, 适时的进行教导, 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使他们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校园网络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利用校园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的主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可方便快捷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只要老师将准备好的信息材料有效链接到校园网上,学生就能借助网络媒体自觉学习和自主实践。借助校园网络进行学习,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校园网,可以进行独具趣味的练习、实践活动,来达到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上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网站和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课件,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利用校园网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合作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问,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编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操作一台电脑,在形式上首先创设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氛围,内容上布置与课堂教学知识有关的共同的学习任务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布置的个别性特殊任务,让他们各自带着共同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工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负担学习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学会讨论,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共同面对困难,达到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活动起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乐于助人的尖子生在一个组,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群体参与的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同学之间要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相互协作的态度,组员都获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以此激发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互相帮助,谁也不能袖手旁观。这样,知识和育人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和深化。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还可以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自由选择,让尖子生体验攻克难题的喜悦,让学困生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利用校园网络,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网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只有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才能尝到科学探究的甜头,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在以应试教学为主要目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 篇12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
本研究是基于跨越式试验项目北京试验区的5所实验学校展开的, 其中包括4所小学和1所中学 (石景山区杨庄中学) 。本文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研究, 研究样本为石景山区杨庄中学6个实验班和6个非实验班的学生, 详细样本情况见表1。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从信息技术对学生影响的角度, 通过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调查研究, 分析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现状, 为学生的家长、教师、教育学者及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一组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性数据, 以及如何权衡它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利弊, 并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干预策略。
3. 问卷设计和分析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对学生作用的五个方面考查其产生的影响, 即信息技术能力、身体健康、学习、交往、思想, 亦即问卷设计的五个维度。在问卷分析时, 我们采用分层次分析, 把小学和中学分开分析, 以此来看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影响程度是否相同。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1.5版。
4. 研究过程
本研究自2006年6月开始, 首先, 进行文献调研, 搜集资料, 实地听课观察, 访谈实验班教师及学校有关领导, 拟出问卷;其次, 2006年12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初中共发放问卷359份, 因为是当场回收, 故回收率为100%, 有效问卷为357份, 有效率为99.44%, 分别为非实验班196份 (有效率为99.49%) 、实验班为161份 (有效率为99.38%) ;最后, 2007年2月至4月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对学生影响最明显、最容易观察到的应该就是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变化, 这一点是考察信息技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此方面的问题设计及数据分析见表2。
从表2的数据统计, 结合教学实践, 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第一, 非实验班绝大多数的学生平时也会接触到网络, 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 非实验班的学生很少能接触到网络;第二, 实验班学生有较优越的上网条件, 加之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监督,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又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
2. 学生身体健康现状分析
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可以说是每一位家长都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他们普遍存在一种担心, 认为计算机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比如视力下降、坐姿不规范、身体发育不良等。而事实又如何呢?有关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问题设计及数据统计见表3。
表3的数据表明, 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的确会对学生的视力以及身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强的眼睛保护意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负面影响。同时, 上网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作息时间。
3. 学生学习方面现状分析
目前, 判断信息技术能否提高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 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此方面的详细问题及数据统计见表4。
表4中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对网络的依赖性以及受网络影响方面, 实验班的情况要略好于非实验班的情况;在网上活动方面, 实验班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 所涉及的其他活动都较少, 而非实验班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网络的学习作用, 大部分学生仍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娱乐的工具。
4. 学生交往现状分析
学生交往方面的一些变化, 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内心的一些变化。对学生此方面现状的调查, 可以了解信息技术对学生造成更深层次影响的情况。此方面的详细问题设计及数据统计见表5。
表5的统计结果反映出以下两点:第一, 在日常交往 (现实与网络) 中,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所受影响的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总体上看实验班学生的情况还是要好些;第二, 实验班学生对网络的依恋程度较低, 这体现出了他们已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信息素养。
5. 学生思想方面现状分析
学生思想方面的变化可谓是学生内心变化, 从外观上是不容易观察到的, 但是它会通过一些行为的变化而外显出来。因此, 通过对某些行为的考察, 我们就可以把握学生此方面的现状。此方面的详细问题设计及数据统计见表6。
表6的统计数据表明, 实验班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诚信度要高一些, 在对待网友与游戏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同时, 实验班学生还表现出了较高的自控力, 加上家长的监督, 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上网习惯, 也具有了较强的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可知,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带给中学生更多的是积极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上网的习惯;二是逐步提升了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形成了较高的信息素养;三是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形成了冷静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但是, 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学生身体健康方面。
以上的结论, 也回答了本文开篇时的问题, 接触信息技术的多少与其所受负面影响的深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样本有限, 但是结论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问题的本质, 同样这也是我们以后所要努力的方向。不仅如此, 我们也得出了一个启示: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是抵制其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好途径。在网络实验班环境下学习, 学生要经常接触到信息技术, 但是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与促进以及家长的监督, 使学生形成一种电脑主要是用来学习的工具的意识, 从根本上摒除了一些负面影响。
针对中学实验班学生的调查现状, 研究者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 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增加实验班学生在校做眼保健操的次数, 可由现在的一天一次改成上、下午各一次。与此同时, 家长还应该同教师一起做好学生有关保护眼睛的教育,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眼睛的意识, 养成良好用眼的习惯。
组织学生做好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建议所有实验学校可以借鉴一下广州市越秀区培正小学的“脖子操”, 可以把此操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操行中, 以避免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身体造成的不适。
家长适当的监督是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的保障, 要张弛结合, 做到对孩子的收放自如。
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的态度。在遇到暴力等不良信息时, 教师和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手段,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信息是有害的, 并主动加以排除, 而非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来对待暴力信息。
【中学生与计算机网络】推荐阅读:
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05-25
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08-25
中学生网络教育策略08-01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10-14
网络游戏中的中学生论文06-10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07-31
中学计算机课程07-02
中学校园网络运用08-09
中学网络安全教育05-11
传播网络正能量中学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