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

2024-12-03

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共8篇)

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 篇1

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工作要点》,按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市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政协公共安全产业调研组在李晓梅副主席的带领下,在市科技局的积极配合下,围绕发展我市公共安全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政府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高校、科研院所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

察高新区、38所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赴杭州、无锡考察等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我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现状

1、省、市战略定位高,助推发展力度大

省、市政府先后明确将公共安全产业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导性产业,优先重点发展。4月,省政府专题会议确定在我省尽快启动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设,明确以合肥市为建设主体,高新区为建设基地,集聚一大批公共安全领域的企业。早在,我市已明确将公共安全产业集群列入着力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出以高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区为项目载体,以美亚光电、科大立安等骨干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为研发平台,重点打造以食品、交通、火灾、信息安全为主的公共安全产业集群,尽快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促进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壮大。6月,市政府以合政〔〕5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2017),对我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将公共安全产业定位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并从政府层面加大力度推动,合肥在全国是首创,处于领先地位,独具合肥特色。

2、拥有较好基础,具备发展条件

合肥在发展公共安全产业方面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科技力量和较为完善的发展平台。近年来在火灾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和电力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拥有国内外领先、具备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及产品。其中,火灾安全领域,部分项目已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参与了多项国家消防规范的制定和修订,高端消防技术与设备独具优势。食品安全领域,合肥美亚光电色选机是国际食品加工领域的色选机首选品牌,被誉为“中国粮机行业的骄傲”;在电子加速器设计和研制方面也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该产品能有效地杀灭病菌、病毒和虫害。信息安全领域,在应急通信指挥、北斗导航、公共安全核心器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民用雷达、多媒体通信、微波组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交通安全领域,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航管、防撞雷达等一批成熟技术和产品;在交通事故防治领域已形成事故防治产业链。电力安全领域,在配电网自动化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各种过电流及过电压保护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合肥拥有100多家公共安全产业相关企业,91家骨干企业,全市公共安全产业总产值达140亿元,同比增长33%,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形成了以38所、科大、工大等为核心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具备可加速发展的条件。

3、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6月,省、市政府充分聚合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分院,共同组建了“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同年在全市新成立了6个公共安全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内规划建设了3.1平方公里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立了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初步形成了科技、产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载体,产业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二、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因素

伴随我市公共安全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也日趋凸显,影响和制约了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

1、产业规模有待壮大。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规模、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投入相对不足,缺乏行业领军企业,“芝麻多、西瓜少”;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成长较慢,“小老树”现象普遍,对整个行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同时,产业链还不完整,产业集聚度不高,有盆景没风景,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配套不完善,关联性不强,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

2、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产学研互动性还不强,“有技术没产业,有产业没技术”,科研

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 篇2

频繁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每年会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十分严重。依据2012-07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 2011年, 我国共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630万起, 约27万人死亡,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 523亿元。其中, 重、特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上升。为了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政府正积极开展关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工作。目前, 我国已经构建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 共计106项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各项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也逐步开展。各级政府应提高处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全面构建“一案三制” (即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 应对体系的工作任重道远。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预警系统建设、资源储备与布局、应急决策与救援联动等应急管理实践方面, 仍然存在许多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以公共安全为基础, 而公共安全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经验表明, 当人均GDP在1 000~3 000美元之间时, 是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易发、频发期。当前, 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频繁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包括交通、消防、安全生产事故, 食品、药品安全等事件; (2) 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案件, 由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 (3) 地震、旱涝、冰雪等重大自然灾害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5·12”汶川大地震, 从拉萨“3·14”暴力事件到接连发生的贵州瓮安和甘肃陇南群体性事件, 一起起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让人们在疲于应对的同时深切地认识到,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运转高效、切合实际的城市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和造成的伤害, 这已经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在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强调, 要切实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基础建设。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是一座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城市, 这就意味着沈阳拥有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 同时, 也存在大量的工业危险源, 必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 完善沈阳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是势在必行的。

2 外国公共安全预警及应急管理体系

2.1 美国

美国是一个风险意识和危机感比较强的国家, 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危机爆发的风险和通过有效的应急机制尽可能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方面, 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危机管理机制,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操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组织结构灵活和应急配套措施齐全等方面。

美国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管理模式是以法律为先, 总统挂帅, 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决策中枢, 国务院、国防部、司法部 (及其下属的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 等有关部委分工负责, 中央情报局等跨部委独立机构负责协调, 临时性危机决策特别小组发挥关键作用, 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从整体上看, 美国应急系统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五方之间的相互配合——以政府为主导、军事力量参与、民间机构跟进、商业机构配合和国外援助, 共同应对公共安全危机, 力图将公共安全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2 日本

日本是一个充满风险意识且非常注重危机管理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构建全程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综合了国家公共安全各方面的因素, 建立了以内阁首相为危机管理最高指挥官的危机管理体系, 负责全国的危机管理。日本的危机管理体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制订决策, 日本防卫厅、警察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省厅全力配合。日本政府还在首相官邸的地下一层建立了全国危机管理中心, 以应对包括战争在内的多灾种、全风险的管理体制, 在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则设有负责危机管理的处、室,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一般内阁会议决议成立对策本部, 如果是比较重大的问题或事件, 首相亲任本部长, 担任总指挥。另外, 日本还建立了一些专门从事风险事业的机构, 比如“日本危机管理中心”“日本危机管理协会”“日本危机管理咨询公司”等。

2.3 德国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战争状态下的民事保护, 而在和平时期, 各种灾难救助都属于州政府的职责。各州都有完备的关于民事保护和灾难救援的法律法规。联邦政府内政部设立了联邦公民保护与灾难救援署, 还设有联邦技术救援署。参与危机救援的组织机构还包括联邦军队、联邦政府、警察局、刑侦局和消防队、其他各个部委等, 消防队是德国专业化应急队救援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危机发生后, 以联邦和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或内政部长为核心的应急指挥小组紧急启动, 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参与决策指挥, 统一调动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德国特别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 社会力量极大地弥补了政府应急能力的不足, 有很多与应急救援相关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已经成为了应急救援体系中的主力军。

不难发现, 以上三个发达国家的公共安全危机和应急管理体系有共同的特点: (1) 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支撑, 国家的一切事物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依据。有了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基础, 应急救援体制才得以建立, 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 各国都是以总统为首, 由安全机构领导, 需要各领域和各党派人士共同召开多次会议, 慎之又慎, 最后由中央政府确定各机构领导参与的全国性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各执行层面联系紧密, 全面覆盖没有死角, 在国家公共安全方面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3) 地方政府的管制能力较好, 能够在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领导下, 独立承担起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的职责。该体系有合理的功能机构, 有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质量的执行力。地方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多个子系统组成一个国家层面的大系统, 各系统紧密排列, 无漏洞、不重复覆盖, 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最优组合。 (4) 注重事前预防。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共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强调事前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识别和分析风险, 采取多种可行的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发达国家拥有先天的优势, 可以运用各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应对公共安全预警, 例如体制制度、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保险业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故赔付率达到了30%, 甚至更多, 而在中国汶川地震中, 保险赔付率仅为0.3%, 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同时, 国外善于在事故后进行分析、总结, 找出引发危机的原因, 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国外的安全事件中, 很少有因为管理上的疏忽而引发的危机。

3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和管理模式

现阶段, 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许多新成果背后都隐藏着多种不确定因素。在新形势下,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共安全基础薄弱, 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 每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20万人。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而是将相应的公共安全事件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解决。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地区性的, 或是有些事件构成了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 从大层面上来说, 我国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我国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 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中国没有在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方面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 仅有的一些也只是意见或决定等。没有法律指引, 就没有基础;没有行使的依据, 一切就无从谈起, 而新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也只属于行政法规。因此, 制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条款是十分必要的。 (2) 中央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应急机构, 现有的应急机构只是地方性的, 没有形成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这样的应急模式在发生事故后, 会影响处理的时效性和处理结果。 (3)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职能部门没有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 分工不明确, 遇事互相推诿, 互相踢皮球, 不配合, 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办事效率。 (4) 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家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不及发达国家, 应急救援水平有限。我国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多年来, 国家在安全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限, 对事故发生的机理, 公共事件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水平有限, 在应急救援设备的研发、预警平台的建立等方面都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不能有效的识别、评价存在的风险。因此, 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无法将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5) 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淡薄。人们普遍缺乏公共安全意识, 不了解公共危机, 缺乏事前预防意识, 缺乏遇到紧急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专业人员在关键时刻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沈阳市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的现状和模式与国家的基本一致, 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 所以, 上述问题同样存在于沈阳市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然而沈阳是中央救灾物资的储备库, 拥有辐射多灾和容易发生灾害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和东北的中心城市, 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对沈阳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4 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

预警管理和应急管理主要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地带, 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地区既存在相同之处又有些许差异。有针对性地构建沈阳市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是重点, 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理论, 构建针对沈阳市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4.1 建立健全的法制制度

中国出台了许多相关的单项法规, 但是,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 国家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应对灾难。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托, 相关职能部门就无法有效行使其权力, 致使职责分工不明确, 应对事故的过程存在缺口。所以, 相关部门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 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势, 有效解决一些事中和事后存在的问题。

4.2 建立国家性的应急救援系统

依据相关法律, 中央应建立全国性的应急救援系统。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 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 既无漏洞又没有重复交叉, 实现应急管理的最优覆盖, 形成以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同时, 地方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模式, 加强地方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事故处理的时效性。另外, 各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消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要协同合作。

4.3 加强科技建设

加大对沈阳市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 提高安全学科的科研能力, 加强对有关公共安全的发生机理、规律, 风险评估手段, 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相关部门要努力完善事故监测技术和应急救援设备, 建立合理的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结合管理学、运筹学、自然科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研究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监测公共安全事故的全过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 提高专业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专业知识的水平。公共安全事件是全国范围内的大事, 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 每个人都必须有强烈的公共危机意识, 而相关的专业人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关键时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系统的训练, 加强专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同时, 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人们的公共危机意识, 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应急逃生和救援技能。另外, 还可以借助媒体、广播等媒介宣传公共危机的相关内容, 也可通过现场讲授等方式让人们清楚公共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4.5 注重事前工作

在事故发生前, 要做好预警工作, 能够有效识别风险, 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判断出风险的种类和等级。根据风险的特性, 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控制风险, 包括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要想从设计上消除或降低风险, 可以改变结构与体制的设计, 从本质上提高公共安全性。目前, 单纯从设计上提高公共安全性已经不能满足有效预防风险发展的需求, 要增加必要的防护装置或辅助装置, 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采取这些方法无法有效控制风险, 可以增加必要的报警装置, 搭建预警平台, 提醒人们风险的存在, 并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 要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制订合理的应急预案并实地演练, 要加强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等活动。在预防风险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风险全过程的分析、评价, 并对风险实行动态跟踪, 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三部分。事中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价,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或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事后应进行有效的善后处理工作, 要善于总结, 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 做好防范工作, 加强相关预警和管理, 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时, 可以借助其他领域的成果, 例如金融领域, 发挥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作用, 调动他们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 为事故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央政府可以先将事故分类, 例如恐怖事件、自然灾害等, 然后针对每类事件建立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救援系统, 这样, 每类事件都有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清晰的职能部门, 工作会更加方便。每类事件组成独立、完整的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再组成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的大系统, 各系统既相互独立, 又紧密联系,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实现系统的最优覆盖。

5 结束语

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 会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而公共安全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 可能会更加棘手, 因此, 必须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 运用系统安全的优先次序和美国军用标准882E中对风险的管理思想来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沈阳市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其各个突发事件的处理模式是子系统, 我们将其视为同性的单一元素。

本文运用系统安全的理念实现系统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 以期使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系统达到最优。希望可以为完善沈阳市公共安全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希望沈阳市公共安全体系可以越建越好, 沈阳市民的生活更加安全、和谐。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 篇3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现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共安全工作的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又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各种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再加上大众传媒、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灾难和事故信息的获取时间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给人一种事故就在身边的感觉。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事故和灾难发生时往往也是受灾最严重、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如2003年波及全球的风险事件SARS,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各地的煤矿塌陷或爆炸以及离我们最近的H7N9鸡流感等都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威胁着整个城市的安定和安全。国家安全科学领域有一条著名的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一定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而这些征兆的背后又有1000个事故隐患。这些数据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严重,不能放松对公共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的。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以将突发性公共事件分成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此类灾害一般不可避免,只能防御将危害降到最低。(2)事故灾害,此类灾害大部分可以预防。(3)公共卫生,此类灾害主要是生产条件不合格,生产质量不达标造成的。(4)社会安全,此类灾害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根据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

2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而且这些事件的危害性比较大,波及面也比较广。事故发生前对该地区的相关信息的统计可以为之后的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依据,事故发生后对灾难信息的统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数据统计等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应急和解决方案提供数据,减少灾害持续的时间,尽可能的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保证城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掌握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变化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的实现政府在综合管理安全工作方面的职能的有效系统,它是保证整个城市安全工作的基础,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应急管理系统以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目标,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体统、气候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工作实现准确、快捷和高效的结合。

3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和措施

3.1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

3.1.1发挥各种资源的有效性

单单靠政府一个部门是不足以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要把各个部门,例如地质监控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等他们所有的资源和信息综合起来,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统一网平台为依托,建立与各应急联动部门的网络连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减少主要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便于其快速的作出决策。可以把某些部门的远程监控功能与现有的报警系统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事件的快速定位,构建多网的整合,避免相关项目的重复建设。

3.1.2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最新性

應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信息为支撑,信息的有效性是应急管理工作展开和进行的主要的依据。但是世界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要保证在用的时候的实效性是最佳的,不能用陈旧的数据来推测最新的情况。而且信息的及时更新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城市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一旦发现数据的异常,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关的措施,把灾害的发生扼杀在摇篮里或者降低其杀伤力。

3.1.3要注重内容、讲求实效

一个系统的有效构建不仅仅包括硬件方面的构建,还包括软件方面的建设。硬软件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系统的功效。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免只重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内容建设的现象的出现。应急信息系统所创建的应急平台是信息系统的载体,需要信息源的建设和信息本身的完备性、实施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软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注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

3.1.4要实现预防与应急的有机结合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突发事件发生时才启动的,而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效的启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其充当的是监测和维护的角色,在事件发生后其才充当真正的应急和决策的角色,要充分的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角色之间的顺利转换,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状态的有机结合,把应急管理系统真正的落到实处。

3.2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措施

3.2.1充分利用GIS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GIS技术是地理科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共同产物,它是集地理、图形、数据、分析技术为一体、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地球及空间地理分布的数据的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方法,它以独有的技术特色可以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扮演“神经中枢”的角色,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的动态的管理,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出各种分析方法适用于空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产生高层次的信息,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复杂空间现象的过程的动态的变化的快速、准确、综合有效的分析,同时可以将各种信息及分析结果,以多种形式输出并反映出来。此外,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管理的需求致力于实现应急综合平台、应急决策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多个系统的有效综合,GIS技术正好可以满足应急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2.2努力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城市数据之上的,数据的合理组织和数据库结构的合理设计事关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的成功与否。信息的缺失或者是不完全都可能导致系统指导的方向性错误或者决策性失误。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四大基本数据库,即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和应急专家数据库,在对城市日常公共安全管理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及其与数据关系进行有效的设计,为应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应急工作的难度。

3.2.3建立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对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各种资源之间要形成一定的体系结构,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保证系统功能的全面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层次化的体系结构也方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也不至于给后期的查漏补缺工作带来太多的工作量,无形中提升力管理的效率,保证了系统有效、快速、科学性的运行,保证了整个城市的安全性。

4小结

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在以信息资源为依托,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保证了事件的顺利解决,维护了整个城市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洪辉.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20):8-10.

[2]吴宗之,周永红.论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J].中国公共安全,2005,6(4):99-100.

[3]金磊.城市公共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与思路[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9(4):130-132.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 篇4

随着丹东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安全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特别是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现阶段,城市公共安全工作更尤为突出,可以说城市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安全不同于工业生产安全与职业安全。它不但包括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安全问题,还囊括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互联网络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矿产资源保护、公众心理稳定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城市安全是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基本保证,也是丹东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今,城市安全由于人群的聚集而不断放大;由于系统的社会敏感性而猝变;由于系统的脆弱性而易受破坏。因此,科学的应对各种安全机制对于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的意识,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城市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现在丹东的城市人口不断密集,外来人员和企业不断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强,使各种城市隐患不断加剧。现在城市灾害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很大比重,很多灾害是由于人的主观行为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市民的危机意识和防灾减灾安全意识教育尤为重要。争取把因人类社会自身行为不当而造成灾害控制在源头,减少人为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要通过加强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教育、文明安全生产教育、防范技能的培训等措施。现阶段对市民的城市公共安全教育较少,让市民无法从根本意识到那些是危险源,哪些行为是容易引起事故的。再者,由于各方面的安全基础设施跟不上当代的发展形势,不能系统有效的让每个市民掌握自救的能力,使市民在面对各类灾难、事故发生时不能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记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由于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四年中多次进行紧急疏散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这些就是他们从2005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的结果,他们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在以后的时间里,政府官员不但要进行反危机模拟训练,教育部门也要把各级别学生的反危机模拟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各单位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城市安全宣传和教育。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老弱病残,外来务工人员要加强城市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使市民危机意识的增强的同时遇到突发灾害事件,能够做到听从指挥,临危不乱。总之要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安全的预防工作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让城市安全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使城市安全的预防工作有所成效。

二、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首先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安全体系。从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推行城市安全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只有这些体系的完善,才能保证一切工作顺利展开。以前在发生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后,往往是组建一个临时应急领导小

组,负责事件的应急处理及事后恢复,随着危机事件消失,应急领导小组使命也就完成了,从而使经验教训无人系统总结借鉴。因此建立长期的城市安全管理机构对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合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改善装备,加强管理,提高用于公共安全的财政支出,从而形成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要与政府领导职能相结合,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协调。与防汛、防火等各专业指挥机构相协调。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等及时有效的进行组织指挥,要有足够的救援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防疫保障、资金保障、队伍保障、居民生活保障等为一体的危机处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不管什么危机发生,都有事先的组织体系应对策略。

由于突发性灾害事件是随机的,小概率事件,各部门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落实上存在着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的现象,一些部门对预案不熟悉。所以平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熟悉预案,要认真熟悉预案中的总体原则、主要思路。多组织对有关部门对预案的模拟演习,从而达到熟练使用预案。这样才能发生突发性事件之后冷静应对,妥善处置。从而使城市公共安全建设成能够有效、准确、及时处理的长效机制。

三、完善对城市安全预防和监督体系

城市安全隐患要以“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为方针。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固然重要,但预防城市安全中的危机事件才是确保城市安全一种积极主动的化解手段。防患于未然,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关键所在。政府要加强对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排查和管理,要加大对这些容易存在隐患地方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的清除事故隐患,堵塞各种漏洞。让民众生活在一片安全、安心的环境里。

四、加强对危机善后的处理

危机情形一旦被控制或消除后,相关部门应查找产生灾害的原因、进行事故分析,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深悟其理,警钟长鸣。丹东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这方面,城市安全管理工作要有的放矢,准确到位,要更好的了解游客的安全事故特征,让游客有一个安全的防范系统,使游客不但觉得丹东的山美景美,更能够感觉到安全舒心,因此准确的科学发展城市安全,对丹东的旅游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既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是确保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安全的措施,是丹东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才能使丹东这座大气秀美的城市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安居乐业

六道西社区

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一世小说网 http://根据《**区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以2008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导向,强化社会管理,提升我街公共安全的整体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打防控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建设,确保实现群众安全感达到85%以上,公共消防设施完好率达到100%,群众对“黄、赌、毒”问题治理认可率达到80%以上。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公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街道成立“公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谭卫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许可,**派出所所长朱济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工商所所长彭玉年、**街司法所所长陈春燕,**派出所副所长黄向华、街综治办主任赵专、社区管理科科长魏伟红、城管科科长单政学、出租屋管理中心主任何晓莉、茅岗社区党委副书记彭汝华和各社区居委会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综治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赵专为办公室主任。

四、主要任务

(一)分解工作任务。根据区创建办提出的十二大整治项目之九“公共安全”项目的具体条目内容和《**街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进行分解(分解表见附件),每一条目确定一个主要责任单位,由主要责任单位制定细化的工作方案,协办单位全力配合。

(二)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扫除“黄赌毒”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我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机制,确保群众安全感达到85%以上,全面提升“公共安全”项目的达标率。

(三)做好申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相关项目的材料准备,认真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配合街创建办做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的推荐工作,精心安排好相关的迎检保障工作。

五、工作步骤

街道“公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自查自评阶段(2008年5月30日-6月9日)

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相关部门、科室对照2008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测评达标责任分解表》相关条目的要求,组织自查自检,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二)检查督导阶段(2008年6月10日-6月25日)

由街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检查组对项目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创建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做好迎接“区检”、“市检”的准备。

(三)全面整改阶段(2008年6月26日-10月30日)

大力整改“区检”、“市检”中发现的问题,抓好创建成果的巩固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国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科室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创建工作组织协调有力。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部门、科室要认真履行职责,既要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又要加强沟通联系,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三)加强情况报告。各部门、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准确掌握情况,及时报送信息,以便街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了解掌握工作进展。街有关情况和信息的收集、报送由街综治办王耀亮同志负责。

**街综治委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工作意见 篇6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工作意见

为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缓解中心城市交通压力,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关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符合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提高交通资源

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

坚持城市公交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树立公交优先就是人民大众优先、公共服务优先、公共利益优先的理念,在现阶段形成以大运量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它公共客运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高效、通畅、舒适、便捷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要。

主要目标

到2012年,达到以下目标:

1.公共汽电车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0㎞/h以上,发车正点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城市公交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

2.公共汽电车交通覆盖率按车站

服务半径300m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

3.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4.城市公交线路网密度中心区达到3km/k㎡~4km/k㎡,边缘地区达到2km/k㎡~/k㎡;

5.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不少于15辆标准车,公交车总数达到4220辆标准车;

6.停车场按国家标准设置,新增用地1013亩;

7.公交车辆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新增车辆尾气排放达到国ⅲ标准,减少空气污染。

三、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

加大政府投入,加快车辆购置和场站建设

1.将城市公交投入纳入市财政预算。市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5%,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配套

费等政府性基金提取10%专项用于公交换乘枢纽场站建设、公交车辆更新购置、公交科技进步投入。

2.严格规划建设公交场站。对租用农民土地所建的临时停车场,符合城市规划的采取政府征收、划拨方式;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作为新建居民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营运管理水平

1.对市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实行成本规制管理。即:在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企业成本范围和建立单位成本标准基础上,确定各种财政补贴额,使企业补后规制成本利润率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把补贴与企业服务指标、成本控制水平相挂钩,促使企业精打细算、降低

成本、提高营运管理水平。

2.建立公交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公交职工年均工资不低于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水平,保证公交职工队伍稳定。

3.结合城市规模、人口、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合理确定票价,并在一定范围内打折优惠,实施低票价,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出行首选公共交通,有效缓解城市道路拥堵。

4.加快公交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尽快完成公共交通出行查询系统,车辆运行显示系统、运营调度系统、站点和停车场站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运营管理科技含量和水平。

四、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工作责任分解

市城乡规划局

对新建和改建道路红线宽度在50米以上或有条件道路,规划设置公交专用道;在城市开发区、大学园区、大型公共场所以及大型居民小区规划配置公

交场站设施,公交停靠站根据公交线网规划覆盖客流通道,以保证城市未来发展主要区域公交需求。

对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共交通保养场、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出租车服务中心等城市公交项目用地严格控制,用地变更严格履行规划调整法定程序。对违反规划侵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市交通运输局

负责编制《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并做好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工作和项目计划、城市公交停保场站建设规划,完善项目审批手续。

对城市公交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管运作,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进快速公交运营系统,尽快建设brt1号线;优化线网结构,开辟和调整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辆;加强公交企业经营、服务质量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营运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交智能化发

展。

市财政局

将城市公交发展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建立规范的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合理界定城市公交企业成本和单位成本标准;对公交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审计评价,建立规制成本下的补贴、补偿和补助机制,保证公交企业补后规制成本利润率达到6%。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依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对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时核准、备案和上报、批复。那一世范文网

市国土资源局

优先安排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公交保养场、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等项目用地;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整流站、车辆保养场等项目按照划拨方式供地。不得

改变用途。

市物价局

合理编制公交票价方案,协助省物价部门科学合理制定我市公交票价。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将公交专用道、出租车停靠点和快速公交道路等建设项目纳入城市建设投资计划,与城市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在不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面距路口100米处拓宽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

市交警支队

减少对公交车的通行限制,设置公交优先交通信号系统,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公交专用道监控系统并有效管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企业提供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政策指导,对公交企业执行国家工时制度以及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费用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市加快城市公交发展领导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为规划、交通、财政、发改、国土、物价、住建、交警、人社、公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

城市公共安全发展报告 篇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城市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集散地, 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工作迎来全新挑战。研究表明, 我国是一个火灾事故频发的国家, 火灾给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并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做好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工作除了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以外, 还必须构建科学的公共消防安全预警评价体系, 以便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和推动城市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3]。关于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预防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整体而言, 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早, 目前已形成了严格的城市消防安全预警管理体制[2]。国内的研究相对较迟, 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4,5]。然而, 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偏向于理论描述, 关于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的技术分析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展开。本文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引用模糊数学中的多维评价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就此展开对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各个指标的风险评判研究, 拟为城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1 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体系构建

影响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的因素很多, 任何一个微小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结合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 本文认为, 城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受到消防安全阻燃、消防安全防火、消防安全灭火、消防安全监控、消防安全疏散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六个方面的影响。以下对上述各因素进行解释说明, 为构建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作理论铺垫。

1) 探究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阻燃问题, 首先必须考虑到城市公共区域建筑构件及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因为城市公共建筑物功能性设备复杂, 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观, 公共空间常常使用大量易燃的材料进行装修, 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极易引燃周围的建筑物或者公共物品[6]。同时, 为了追求感觉上的舒适性, 建筑物内外安装了大量的燃气管道和电路, 各种照明、恒温等机电设备也非常多, 这些复杂的设施往往成为火灾的风险源。

2) 就城市消防安全防火方面而言, 建筑物防火分区设计和空间布局与火灾隐患密切相关。建筑物某一空间发生火灾后, 在短时间内把火势控制在既定区域内非常重要, 火势不会因热气体对流和辐射作用向其他空间蔓延开来, 最后导致整座建筑着火。同时, 建筑防火墙位置设计十分重要, 能够防止火势和烟气蔓延, 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而作为社会活动中心的城市公共建筑物常常聚集着大量的人群, 通风性能不好或人员密度过大也将增加火灾隐患。此外,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意义重大, 可以让人发现早期火灾隐患,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和扑灭火灾。

3) 从消防安全灭火方面来看, 因为火灾发生时, 消防队员从接警到赶赴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 不仅建筑物内自备的灭火器材和灭火装备的完善至关重要, 而且消防队员响应时间长短和消防人员技能水平也十分关键, 较短的响应时间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把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 消防给排水状况对消防灭火也很重要。若消防排水设施设置不好, 灭火后建筑物内可能会残留大量积水, 发生火灾的同时发生水灾, 会阻碍人员及车辆的疏散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在消防安全监控方面, 消防安全监控人员配备、消防安全报警器布置状况、消防安全探测器敏感度、消防安全联动控制系统情况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消防安全监控人员配备不足, 将会导致日常检查及维修工作不及时;消防安全报警器布置分布不均或者消防安全探测器敏感度较弱, 将会导致火灾预报不及时而使火灾扩大蔓延;而消防安全联动控制系统能够在确认火灾发生后, 可以联合启动各种消防设备, 达到及时报警及灭火的作用。

5) 消防安全疏散工作在火灾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降低火灾严重危害的重要手段。在人员和财产疏散的过程中, 设计合理和放置恰当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往往能够引导人们有条不紊地逃离火灾现场。而疏散路线与距离的安排同等重要。疏散距离太远人们不容易逃离, 距离太近火势容易蔓延到。疏散路线要尽量考虑到人流量、路途状况等各种情况。同时, 由于火灾发生时, 电源会被切断, 电梯逃生不可取, 楼梯间成为关键的逃生路径, 楼梯间的防火性能对于疏散意义[7]。此外, 设计合理的排烟系统能够起到预防和缓解火灾危险的作用, 也是消防安全疏散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6) 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 首先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可以将安全漏洞及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其次, 定期进行消防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不仅可以防止设备故障或失灵, 而且可以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8]。同时, 消防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与水平高低将对火灾预防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加强消防安全人员的培训, 增强消防安全人员消防意识, 也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极其重要的因素[9]。

综上所述, 本文将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归结如表1所示。

2 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思路

由表1可看出, 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具有6个一级指标以及27个二级指标。由于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内各种因素对所评估的指标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并且存在风险偏好的问题, 不同的专家对同样的风险指标的认识和评估也各不相同。为了缩小评估专家之问主观偏好影响的差别也能够能体现出各种风险因素对整个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的影响程度[10], 本文采取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各个风险指标的权重。首先进行定性分析, 通过设计专家调查问卷表格的形式来请专家打分, 在选择专家时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多样、客观的原则.尽量减少由于风险偏好问题所造成的评估误差。依靠各专家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借助其经验和逻辑判断能力来进行综合评价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 利用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量化, 如表2。然后根据专家打分法, 构造出各个判断矩, 由此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特征根方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然后归一化后作为权值, 最后运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R.的计算公式进行检验。最终结果显示, 各矩阵权系数分配合理, 由此得到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最后运用模糊综合方法来对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级别进行评判。

3 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模型的构建

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主观性指标又有客观性指标, 借助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模糊计量, 可以全面综合地评价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的风险情况[11]。

3.1 确定评价因素集

首先, 设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一级风险指标因素{消防安全阻燃, 消防安全防火, 消防安全灭火, 消防安全监控, 消防安全疏散, 消防安全管理}为相应的一级评价因素集U={u1, u2, u3, u4, u5, u6}。同样对于一级指标下设的二级风险指标因素, 设{建筑构件耐火性能, 装修材料耐火性能, 公共物品耐火性能, 建筑物内燃气管道密度, 建筑物电路老化程度}为相应一级评价指标U1下的二级评价因素集U1={u11, u12, u13, u14, u15};设{建筑物防火分区设计, 建筑物防火空间状况, 建筑防火墙位置设置, 建筑物通气方式, 建筑物自动报警系统}为相应一级评价指标U2下的二级评价因素集U2={u21, u22, u23, u24, u25};设{建筑物内灭火器材装备情况, 建筑物内消防人员技能水平, 最近消防队响应时间, 消防队灭火救援能力, 消防给排水状况}为相应一级评价指标U3下的二级评价因素集U3={u31, u32, u33, u34, u35}。设{消防安全报警器布置状况, 消防安全探测器敏感度, 消防安全联动控制系统情况, 消防安全监控人员配备}为相应一级评价指标U4下的二级评价因素集U4={u41, u42, u43, u44}。设{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距离与路线安排, , 疏散楼梯间的防火性, 排烟系统设计合理性}为相应一级评价指标U5下的二级评价因素集U5={u51, u52, u53, u54}。设{消防设备的定期维护, 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执行, 消防安全人员消防意识, 消防安全人员培训状况}为相应一级评价指标U6下的二级评价因素集U6={u61, u62, u63, u64}。

3.2 权重集的建立

由以上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来的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指标的权重, 建立相应的一级指标权重集B={B1, B2, B3, B4, B5, B6}={0.087, 0.144, 0.308, 0.112, 0.229, 0.120};二级指标权重集B1={0.301, 0.301, 0.156, 0.121, 0.121};B2={0.185, 0.140, 0.161, 0.093, 0.421};B3={0.194, 0.256, 0.227, 0.205, 0.118};B4={0.291, 0.291, 0.245, 0.173};B5={0.301, 0.301, 0.252, 0.146};B6={0.053, 0.299, 0.503, 0.145}。

3.3 建设评判集

考虑到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尺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确定划分3级的定性评价指标“红、黄、蓝”, 分别表示三等级{不安全、较安全和安全}, 设为相应的评价尺度集V={v1, v2, v3}。

3.4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由于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的多级别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分层次对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评价。

3.4.1 建立二级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矩阵

组织10人左右的评估专家小组, 根据城市某个地区公共消防安全的具体情况, 依据以上建立的评价尺度集V, 分别对每个二级评价因素uij进行评议, 从而确定该因素对评价尺度vj (j=1, 2, 3) 的隶属度rij, 由此得出uij的单因素评价集:rij={rij1, rij2, rij3}。

最后, 构造3个因素评价集作为行, 即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一个综合模糊评价矩阵:

3.4.2 建立一级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矩阵

将以上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集B1i;B2i;B3i;B4i;B5i;B6i分别与相对应的模糊评判矩阵R1, R2, R3, R4, R5, R6相乘得到:C1=B1iR1;C2=B2iR2;C3=B3iR3;C4=B4iR4;C5=B5iR5;C6=B6iR6。C1、C2、C3、C4、C5、C6即为城市公共消防安全一级风险指标所对应的评判结果。最终得到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的一级风险指标判断矩阵A={C1, C2, C3, C4, C5, C6}T。

3.4.3 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将以上得到的一级风险指标判断矩阵A={C1, C2, C3, C4, C5, C6}T与相对应的权重集B相乘得F=BA={f1, f2, f3}, F即为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模糊综合判断的最终结果。通过评判结果可以直接得出在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预警体系风险评价等级中专家所占的比重, 即有的专家认为该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处于红色预警区;的专家认为该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处于黄色预警区;的专家认该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处于蓝色预警区, 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以判定出该该城市公共消防安全所处的风险等级区域。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的权重, 在六个一级评价指标中消防安全灭火、消防安全疏散、消防安全防火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而相应的在二级风险评级指标中, 对于城市公共消防安全来说, 建筑物内消防人员技能水平、消防队响应时间、消防队灭火救援能力、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疏散距离与路线安排、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以及消防安全人员消防意识等所占的权重比较大。因此, 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安全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量选择耐火性能高的建筑材料、装饰修, 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物内燃气管、排烟系统、建筑物勇气方式、消防给排水、建筑物防火分区、建筑物防火墙位置及警示标志, 定期的检查建筑物中电路老化程度, 发现有异样的应及时更换。二是合理配备和安装灵敏度较高的消防安全报警器和消防安全探测器, 加强对火灾易发区域的探测, 提高自动报警系统性能, 尽量的减少消防队员响应时间。三是严格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基础设施, 保障灭火器材随时可供使用。四是加强消防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强建筑物内消防人员技能培训, 提升民众及消防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自救能力。

摘要:通过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方法构建了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预警评价模型与评价思路, 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了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消防安全,预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解学洲, 樊晓华, 齐柯。基于等级评价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动态管理系统初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8) :171-175XIE Xue-zhou, FAN Xiao-hua, QI Ke.Based on the assessment unit of the fire safety of dynamic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8) :171-175

[2]叶光远, 何沛.关于城市社区消防安全体系的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 2003, (3) :175-177YE Guang-yuan, HE Pei.Research on community fire safety system in city[J].China Public Safety, 2003, (3) :175-177

[3]陆春林.构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防范体系[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 (S1) :35-36LU Chun-lin.Building of community fire safety system in City[J].Fire Technology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2012, (S1) :35-36

[4]吕显智, 马建云, 陶昆, 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现状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5) :138-143LV Xian-zhi, MA Jian-yun, TAO Kun, et al.Establishing of fir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rise botel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5) :138-143

[5]刘晓东, 李亚荣, 杨宝清.城市消防体系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安防科技, 2010, (9) :45-46LIU Xiao-dong, LI Yang-rong, YANG Bao-qing.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tion method of fire system in city[J].Science&Technology of Safety-protect, 2010, (9) :45-46

[6]李子善.阻燃制品为公共场所穿上“防火衣”[J].广东安全生产, 2008, (8) :14LI Zi-shang.Flame retardant product wearing“Fire Clothin”for public places[J].Safety Product in Guang Dong, 2008, (8) :14

[7]王卫国, 姚铁良.公共建筑火灾隐患定量分析[J].科学之友, 2009, (15) :130-132WANG Wei-guo, YAN Tie-liang.Public building fire danger quantitative analysis[J].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2009, (15) :130-132

[8]姜继生.论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8) :37-38JIANG Ji-sheng.Research on management of fire safety for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J].China Science&Technology invest, 2013, (8) :37-38

[9]庄跃章.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探索[J].科技资讯, 2013, (18) :58ZHUANG Yue-zhang.Suggestions explor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and problems of fire safety in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18) :58

[10]刘庆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有色矿冶, 2006, (1) :43-45LIU Qing-en.The model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using in fire safety assessment of large structure[J].Non-Ferrous Mining and Metallurgy, 2006, (1) :43-45

云南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浅析 篇8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云南这个多民族的省,城市公共艺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城市个性化的表达出口。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可以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地域文化传统。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个性;地域文化

城市公共艺术营造城市的共有空间,城市必将以文化作为核心来继续发展,个性化公共艺术将是城市公共艺术个性化营造的最有效的表达手段。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而使城市个性化的公共艺术设计有了发展的沃土,是云南城市公共艺术个性化凸显的途径。近几年,云南省各地政府一直在努力建设特色城市公共艺术,并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一、南屏街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南屏街是昆明商业中心,被称为“昆明客厅”,在南屏街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以城市雕塑形象出现的公共艺术,通过昆明南屏街简单分析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

(一)从云南十八怪壁画看文化融入

南屏街上的云南十八怪壁画图文并茂,将云南的文化融入公共艺术之中,不仅利于记忆,而且以大理石为底、金色线条勾勒出来的画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特色,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云南地域文化。云南十八怪形成于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这些奇闻趣事冠以“怪”字,逐渐流传开来。“四季衣服同穿戴”“火车没有汽车快”等,包含了气候、地理、风俗、特产等等,让人印象深刻。云南十八怪壁画采用的表达方式,将文化具体化成为实在的画面,让人们看得见摸得到。不仅美化了公共环境,还表达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文化,拥有历史的记忆,而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可以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

(二)地浮雕是与历史的对话

用铜条镶嵌的“老昆明地图”在海拔1891米的高度点上,并且处在昆明的传统中轴线上,根据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昆明地图铸造,记录了昆明的百年历史。通过这个地图,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昆明的发展状况。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历史的印记,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城市文化与社会理念,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标志。如今,城市公共艺术已经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的塑造,逐渐转向对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建构,同时又在构建新的城市文化。

(三)情景浮雕加强艺术与大众的交流

五组情景雕塑如“遛鸟”、“照相”、“卖吆喝”等,形象全都来自老昆明的社会风情,栩栩如生地反映出老昆明的生活场景。这组雕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拉近人与艺术的距离,让人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认识历史文化,并且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文化的延续。

公共艺术能够增强人与公共空间的交流,同时,公共艺术要成为人们身边的艺术,让人们触手可及,当今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生活空间使现代城市人渴望找到能够缓解压力,舒适方便的公共空间,而人们在公共艺术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欣赏各种形式的公共艺术,同时可以真正成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人与人交流,人与艺术交流。

二、云南公共艺术设计的元素来源

云南的各民族文化吸引了全國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到这里旅游,特色地域文化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沃土。那我们应该从哪里找寻这些元素,又有哪些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呢?

(一)传统民居的建筑语言

云南地处高原,为了适应云南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通过了解这些民居建筑,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土木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而各地区的人们又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等因素,建造出各种不同的民居形式。在民居装饰中有雕塑、壁画,铺地等装饰形式,大多数具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同时,从功能性出发,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对整个建筑空间起到装饰功能的满足以及实用功能的实现。

(二)服饰

云南的民族服饰种类繁多,是设计取材的宝库,而且不论是样式、纹样、色彩,每一种服饰都是每个民族独特的代表,不同的民族服饰表现了不同的民族艺术文化,而且民族服饰全都是手工制作,是各民族人们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材料、图案、造型都表现出一种古扑美,表现出云南民族的勤劳、朴实、才智,蕴含了身后的民族艺术文化,表现出了各民族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以及对美好事物、生活的向往。

(三)民间艺术

民族的文化体现出了建筑和服饰之外,各种民间工艺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对象。各民族的民间工艺都走过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是民间文化的物化的形式,这民间工艺上,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文化体现,如剪纸、刺绣、蜡染、扎染、木雕、银器等,这些民间工艺是各种民族元素的传达,而且,更是各民族人们精神的物化。

以上所指出的这些方面也只是云南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文化等我们去了解与认识,文化的融入更能让公共艺术有更深的内涵,同时公共艺术可以传承文化,保护这些文化不被遗忘,学习这些文化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让设计更有生命力。

三、结语

城市是人们的共居场所,是一个大的公共环境,在云南这个特定的区域,尤其突出的是地域文化的表达,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沃土,也是云南城市个性化的基础,个性化的云南城市应该以公共艺术的发展为媒介,建立在地方特色地域文化之上,标记云南城市的特色,并且成为城市的印记,做出属于云南的公共艺术,让人们记住公共艺术,记住在公共艺术上体现的城市的历史。

【参考文献】

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下一篇:标准的部门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