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精选12篇)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1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行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乐乐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半径更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二是服务成本更低;三是客户体验更优;四是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互联网将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变得更有逻辑和更容易识别。比如,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以非常民主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信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和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的,互联网通过多侧面来搜集这个企业的信息,将每一个主体产生的有限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阿里金融实际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五是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本质更类似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供需完全匹配,就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在无金融媒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等对接问题。同时,在这种资源配置下,双方或多方可以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大幅提升资金效率,并带来社会福利最大化。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2
2013年6月13日, 支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又推出的一项新的余额增值服务, 即余额宝。有了这款产品, 我们可以在支付宝网站上直接购买理财产品, 还能够在购买理财产品后, 随时进行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 闲余资金放在余额宝内是可以跟存放在银行一样产生利息, 从而达到增值的效果。余额宝一经推出便迅猛发展, 仅用230多天, 余额宝的规模就从0蹿升至4000多亿, 用户数达6100万, 将与其合作的连年亏损的小基金公司转变成了行业的老大。
目前,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 占全部货币基金的40%, 客户数量超过8100万户, 约占全部货币基金客户数量的95%, “宝”类产品在货币基金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互联网金融发展如此迅速, 其原因和影响得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余额宝的影响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 互联网利用自身的大平台和数据, 对传统银行进行解构, 衍生出在线理财、便捷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金融搜索服务平台、互联网货币等多种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多是借用传统金融, 特别是银行的产品, 来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渠道变现。除了渠道, 互联网金融还分流了部分传统金融体系的资金, 如P2P和电商小贷, 直接绕过了银行开展了授信业务, 满足了小企业和个人的部分融资需求。长期来看, 互联网金融将在产品渠道和资金分流上对银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余额宝了, 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规模和客户量都最大的基金。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面前, 将有可能面临被后台化的危险。
余额宝发展如此之快, 突显出中国金融需求受到严重的压抑。余额宝或类余额宝产品, 从本质上来说, 都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但是目前, 由于商业银行统一实行的是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 这样就导致了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水平相差不大, 不能很好的进行市场竞争, 储户也很难在不同银行利率下得到最佳存款方案。因此, 社会上已经非常渴望利率的市场化。如果银行能够根据不同客户制定相应的存款利率标准, 人们就可以“货比三家”, 选择最高的存款利率, 这样银行就不仅在服务上要有所提高, 价格上也是必须进行调整, 适应市场的竞争, 才能吸引更多的储户。尤其是当贷款市场也采用这种竞争机制的时候, 贷款的利率必然会压缩到最低限度, 来招揽到更多的相对优质的贷款客户。由此可以看出, 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进程, 利率市场化也不例外, 对经济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显示,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立足国情, 采取渐进的方式加以推进。这其实是在暗示, 近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不会马上推行的。而究其原因, 主要是有关部门担心利率市场化程度加大, 会导致银行改变利率不规律, 从而金融市场出现混乱, 影响经济稳定。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改变
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体制, 致使我们的商业银行一直是维持在依靠传统利息收入作为主营收入, 而非利息收入明显偏低。统计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营业收入比均达到80%以上, 样本中占比75%以上的共11家, 占比低于70%的只有中国银行。
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第一是客户贷款垫款利息收入, 在总利息收入中占比90.31%;第二是证券投资利息收入6.14%;第三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 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此部分占比1.79%;第四是同业拆借利息收入, 此部分占比仅为1.76%, 可见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的还是传统的借贷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中, 投资银行业务;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银行卡业务占比较大, 其中共占比达66.66%。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已经开始从传统业务转型到新兴业务。但也应该看到资产托管业务以及担保及承诺业务等占比还较小, 说明中间业务向新兴业务转型的空间还比较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结构, 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比如理财产品等服务类产品的重点开发。
2. 对商业银行财务稳定性的影响
自2013年7月20日起, 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各金融机构可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但是存款利率仍有上限限制。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后, 央行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 以便于各商业银行适时调整, 减少冲击。
利率市场化以后, 银行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这样会使利差有缩小。当利率变动频繁时, 银行的收益就会暴露在风险之中。数据显示,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1年较低, 可见高利差的政策取得了效果。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为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存贷利差缩小创造了空间。2011年后不良贷款率又开始回升, 我国银行业对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管理需要切实加强。
3. 流动性风险和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水平将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 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和理财需求, 进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流动性产生影响。例如, 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 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 而为了减少融资成本, 企业的现时贷款需求会放大;从而导致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 引发流动性风险。反之, 预期利率下降会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 传统商业银行存款流失明显。4月15日, 央行发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4.72万亿元, 同比少增1.39万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67万亿元, 同比少增5576亿元, 可见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明显。
四、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
余额宝成功在于准确抓住了小额群体的在线理财需求, 并服务好了这部分传统银行的零售客户,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银行的零售战略应该怎样来制定呢?
1. 强化内部收益管理, 多元化盈利模式
无论何时, 管理都是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只有强化内部管理, 才能有效的提高收益。而提高收益就必然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利润, 第二降低经费率。首先, 经营上必须力求稳定, 推行“低资金成本”的经营战略。控制日常开支, 实行改善运营效率的“低运营费用”的经营策略, 第二, 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及金融产品的价格的确定, 根据该客户的收益性及风险等来确定, 实行“成本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第三, 实将盈利模式多元化, 摆脱依靠传统盈利模式, 开发多元化理财产品等。
2. 增大零售业务比重, 实施服务全能化
在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中, 零售业务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项。从余额宝的迅猛发展, 我们就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群体。银行应通过零售业务的重新梳理来发现真正的市场需求点, 顺应银行业务电子化的趋势进行互联网化的平台操作。零售业务的特点在于覆盖面广, 产品门类众多, 银行应该找到自身的核心优势产品, 并进行交叉销售。
服务全能化是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只有适应客户方便性、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才能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相竞争。
参考文献
[1]《浦发银行年报》[R].2014.
[2]《央行报告金融统计数据报告》[R].2014.
[3]王廷科.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策略[J].财贸经济, 2007 (9) .
[4]《中国金融稳定报告》[R].2013.
[5]孔德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评析[J].财经政法资讯, 2007 (2) .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3
【关键词】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金融方式,较商业银行来说,起步晚,但是一经推出,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商业银行,对金融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余额宝的推出,将互联网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其关注度明显上升,而对于金融监管来说,面对这样的态势,也是一种挑战。在进行监管之前,要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优缺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管,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功能观下的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金融功能观
“现实中的金融机构并不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构的功能才是重要组成部分。同一经济功能在不同的市场中可以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来行使。”——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erton(1995)。具体来说,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即很少受到地域和时间跨度的影响;功能变化直接影响着机构,即金融机构亦即在地域和时间跨度上变化较小;金融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即提高职能执行效率的途径为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他将金融系统功能分为以下六种:在交易服务或者货物时,金融系统可以提供支付功能;金融为规模大、技术强的企业提供融资功能;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转移经济资源,金融为其提供路径;帮助金融管理控制风险的功能;提供价格信息为其产业决策奠定基础;对不对称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简单概括起来金融功能有四个功能: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概念界定还不统一,不同的人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同,谢平等认为,它与商业银行非直接融资不同,也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同,它是第三种金融融资形式,它的出现具有冲击性;马云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种金融业务行为;李耀东等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根据以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简单地概括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下,促进金融发展中形成的,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是不断地创新和完善金融功能的重要探索。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不要混淆,金融互联网是为了达到金融机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目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变革的一种手段,其主要表现为处理数据、电子商务等,而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互联网跻身于金融领域的拓展,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以下几种,如表1。
1.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种模式的机构不是银行,而是独立机构,且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实力,这个机构与银行合作,产生签约行为,构建一个平台使得用户和银行之间发生交易的行为。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为支付宝等二十多家企业第一次颁发牌照,象征着支付机构的正式化,截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牌照。而其中影响最大,在支付市场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应属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而这三者之间支付宝所占比重最大。
表1 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
2.P2P贷款模式。这种模式同时也是构建网络平台,在个人之间完成的贷款行为,网络平台作为第三方,作为个人之间的桥梁。我国已经有很多家P2P网站,有的网站也十分活跃,创造了很大的交易金额。
3.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这种模式是互联网上的金融超市平台,构成金融产品销售行为。
4.大数据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云计算为依托,分析来自互联网数据,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解,以此预测出未来的消费行为,以此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在我国其主要代表为阿里小贷、京东、苏宁等。其中阿里小贷的地位最为突出。
5.众筹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为个人提供项目投资的行为,这种模式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二、金融功能观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比较
(一)基础功能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支付方式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实现清算,发挥其金融基础功能;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信用卡、票据或现金,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支付方式,比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第三方支付从“首信易支付”成立开始,移动支付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据相关数据可知,支付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支付功能主要发挥在小额支付及零散支付中。
(二)核心功能
金融功能的宗旨就是尽量做到小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为存款的吸收及贷款的发放,属于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为直接融资,其呈现的特点是可以将中介去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配置资源的模式为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及P2P贷款模式,通过这几种模式来满足需求者,将盈余者的资金转移到手中。互联网金融构建出一个网络平台,发布双方的信息,不用中介,双方就可以实现资金的转移。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仍然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但是互联网金融以迅猛的势头在发展着。与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源配置方面,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为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盈余方与需求方不用到营业点去完成资金流动,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运作成本较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处理业务的效率较高。另外,互联网金融对资源配置不平衡有很好的平衡作用。商业银行贷款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小金额贷款不受重视,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提供小额的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改善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三)扩展功能
1.经济调节功能。商业银行具有经济调节功能和制造货币的功能,而互联网金融则不具备这两项功能。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自发性,政府并没有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而商业银行则相反,与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相连。
2.风险管理功能。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在行内对客户的评级信息、账户交易、实地考察等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而互联网则是根据云计算、大数据使其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二者对风险管理都有各自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优势发挥在信贷行为之前,而商业银行优势发挥在信贷行为之后,相比较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遏制力更强。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进入征信系统,增添了信贷事后的风险。
(四)衍生功能
互联网金融提供信息的功能较商业银行较强,主要表现在灵活的利率定价。同时在消费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引导功能,而商业银行则具有刺激功能,互联网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信息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来获得有效信息。
三、结语
伴随金融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金融的研究也越来深入,本文主要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置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下,两者的金融功能的发挥各有优势,监管部门要明确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合理的监管,同时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金融的发展是其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贾林青,贾辰歌.互联网金融与保险监管制度规则的博弈——以保险监管制度的制度创设为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14(4).
[2]王静.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5).
[3]刘粮.互联网金融征信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垄断的影响分析[J].南方金融,2014(8).
[4]王念,王海军,赵立昌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基础与模式之辨——基于中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14(4).
[5]张钰,封思贤.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南方金融,2014,(6).
[6]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5).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4
刚才我所提的四个问题,对方辩友要么是不知道,要么回答绕着道,打着传统业务的旗帜,却不知道其本质。借此机会我用理论与数字结合的方法向对方辩友说明:互联网金融业务会取代传统银行业务。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完全包含传统银行业务的主要职能。传统银行业务其主要职能为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三个主要方面。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货币仅是一种支付媒介,由最开始的贵金属逐渐演变为携带方便的纸币,而银行卡、网银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人们对货币便捷使用、便捷支付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在2012年6月18日财新网上发表说:未来20年中国所有个人和机构都有望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开设账户。这预示着一个电子货币时代即将诞生,那么互联网金融已经具备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三个职能,这已经说明互联网金融业务具备颠覆传统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了。
二、从条件来看,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蓄势待发,发起了对传统银行业务的猛烈攻击。首先,我们来看,201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了8.1万亿元,已经占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万亿万的1/3。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很快,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支付、结算渠道将会攻破传统银行业务的支付与结算功能啊。
三、我占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他们会认为:你怎么能够保证所有人都上网呢?所有人都会使用互联网金融业务呢?对方辩友显然还没有明白互联网金融的魅力所在啊。人们生活方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迫切希望快捷地实现自己购买、支付的需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课本里面就开始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了,难道这还不能看到这种现实状况吗?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5
银行业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金融领域有着深厚的经营积淀。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种类齐全,产品线广泛,风险控制能力也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优势。客户基础和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同样拥有规模不小的客户资源,多年来积累了一定量的客户数据,并建立了科学、成熟的客户分层服务与经营体系,对客户的金融需求比较了解。商业银行具有较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体系。在线下,分布广泛的银行网点在建立客户信任、提高服务体验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将客户从线下引流到线上的最佳载体;在线上,已经构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丰富的电子渠道体系,浦发银行已有近90%的交易通过电子渠道完成,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也称之为O2O)的服务模式方面,具有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金融专业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专业化能力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金融全牌照优势,建立了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良好的经营传统和稳健文化。这都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的先进工具,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商业信誉和品牌。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品牌形象,并且始终都致力于打造金融的“百年老店”,重视对客户服务的价值传承,有利于快速建立客户信任和认同。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弱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变化转身相对较慢。
创新需要兼顾存量业务的稳定运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业务范围相对单一,没有历史包袱,而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包括公司、个人、同业、金融市场等在内的成百上千项业务,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更大,因此在创新决策上更审慎,业务创新实现的速度上相对偏慢。
管理模式影响决策效率。互联网企业的更多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强调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商业银行所建立的“总——分——支”分级管理,同级横向部门之间的公文流转机制,在确保执行力、防范经营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但也导致决策链条相对较长,灵活性相对缺乏。企业责任不同导致的经营理念差异。商业银行做为经营性企业,需要以实现盈利为目标,但作为支撑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还同时具有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促进金融普惠的社会职责,企业发展需要与股东的经济效益、民众的服务效益、社会的示范效益等因素相结合考量,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把稳健经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企业则强调以风险投资、高薪、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以扩大市场盈利为主要导向。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思考
商业银行具有特许经营、资本雄厚、客户资源丰富、风控体系完善、物理网点广泛等可利用的传统优势,完全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便捷、快速、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新形象。一是以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加强沟通效率;二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申请到审批的各项中间环节。第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整合内外部资源,面向客户需求,打造产品、服务、场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客户流量的导入。在服务方面,打通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渠道优势。在产品方面,除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外,更加大力开发推出面向互联网客户的金融产品,形成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品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商业场景,打造融合生产、消费、生活、投资、娱乐等全方位的平台,增强用户与商业银行的粘性。
第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商业银行应寻求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拓宽渠道,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积极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积极探索与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实现营销前移,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手机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与实体商户合作,快速获取各类应用场景;与金融同业合作,研发各类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6
【摘要】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展开的研究,在研究后认为,商业银行要获得发展就要主动的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转变经营的理念,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提升管理能力,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才能有效的克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务支付平台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不耐撤随务进行骊,不仅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支付宝、财付通等服务,还推出了与商业银行存款类似的功能的的余额宝、小金库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其在互联网机上优势,不断的推出与商业银行类似的服务的推出抢夺了商业银行现有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富通为代表;第二种是近几年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众筹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种,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直接面向资金的所有者进行,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对存款业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种为大数据金融模式,该种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大数据金融模式;充分的使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而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大众性和高效注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直面客户,并且由于互联网细服务的提供企业使:用大数据和智能Agem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馈,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客户的业务请求,并且能够使客户养成特定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金瞧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最初的发展中,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扩展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深人的认识,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并且,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追捧,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形成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基金销售模式和P2P信贷服务,尤其是余额宝模式不仅具有传统存款的特点,并且具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动性,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P2P贷款和众筹模式。P2P贷款和众筹模式的出现,为潜在的贷款需求企业和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与商业银行复杂的贷款手续不同的是,使用P2P贷款和众筹的方式进行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的流程也大为简化,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我国政策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业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费用较低,而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业务,手续复杂,不同的商业银行间办理支付业务时还面临较多的困难,而互联网金融服务有效的克服了商业银行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经营理念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产生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势必会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当转变现在的经营理念,积极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对银行的影响,并对技术变革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是商业银行有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挑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调整经营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话语权不断减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未能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互联网企业有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调整现有的经营策略,调整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定位,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更新战略规划,主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三)提升管理能力
与商业银行庞大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使用智能Agent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与商业银行较低的业务办理效率和较高的业务办理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要获得竞争优势,就不得不提升管理能力,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对金融服务的必然需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中不断的丧失其应有的话语权,与商业银行未能充分的认识到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当前的研究和现实已经表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金融服务已经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业务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对自身进行变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7
1. 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
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采取积极态度。国务院提出各类发展意见, 建议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性工具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制定各类规范, 有效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鼓励行业自律, 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2. 金融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
现在大部分正规的金融企业都准备发展互联网金融, 传统商业银行也努力搭建P2P平台, 比如工商银行建立了“支付+融资”综合电商平台、民生银行计划中、建设银行则建立了“菩融商务”;保险行业加快与互联网融合, 例如“三马”联手设立的保险公司已经成立, 并取得保监会执照。
3. IT企业和移动运营商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
阿里金融和阿里小贷充分的体现主流的IT企业都在积极做互联网金融平台;百度进入金融搜索领域, 推出百度百发;京东正式推出“京宝贝”从而开启了京东的互联网金融;新浪建立“微银行”;腾讯推出微信支付和财付通;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获得人民银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的牌照, 客户不需要随身携带银行卡, 手机终端能完成支付。
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未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提高, 网民数量逐渐增多, 银行目标客户群发生变化, 传统物理网点模式被逐渐淡化, 被一些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群体所取代。另外, 中国的阿里小贷主要针对的客户人群比较狭隘覆盖范围较小, P2P贷款只是出于初级阶段, 不会与银行发生直接的冲突。所以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贷款业务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
1. 操作平台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大部分来自于客户到营业网点的实体操作, 客户必须本人到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买卖、存取业务。而互联网金融将金融产品搬到互联网上,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点就可完成业务办理, 跨越时空限制, 方便客户。
2. 征信体系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一般依赖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则不能作为法律规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更加不能使用征信系统查询征信信息, 这大大增加互联网金融的信贷风险, 也就无法保证线上线下透明度。
3. 参与者方面
在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中, 商业银行通常是作为金融中介, 除一些直接融资之外, 其他的投资活动均是围绕传统商业银行为中心开展的, 所以在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中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三类:投资者、商业银行、筹资者。互联网金融发展使金融企业走向脱媒, 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间接融资逐渐被直接融资所替代, 市场也由银行主导逐渐向市场主导转型, 传统商业银行霸主地位渐渐失去。金融脱媒提高融资效率,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迫使传统商业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
4. 信息处理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下, 商业银行获得融资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息花费较高, 需要花费较高人力、物力及时间, 成本通常与收益往往不成正比, , 通常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增加信贷风险。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大大降低交易信息不对称性。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足迹便形成大数据, 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5. 信贷产品方面
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产品都大同小异, 受到运营模式限制, 缺乏灵活性, 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 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一般为直接投资即资金的供需双方可直接进行对接, 这样就保证信息高度对称, 更加有利于为客户量身制造出符合其需求的信贷产品, 成为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
6. 运行成本方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互联网金融的运行陈本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数据的维护、新产品的研发方面, 省去设置网点费用、日常服务人员的费用, 更加省去了信贷审核过程中的人力、物力, 使得互联网金融比较有竞争优势。
7. 信贷风险方面
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商业银行, 信贷的风险来源主要来自信息的不对称。在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中, 信贷信息的搜索及审核都是人为完成的, 所以容易受到人为影响。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支撑下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信贷风险降低, 互联网金融应时刻防范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共存模式探索
1.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应该是更加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之更加完善, 而不是谁要取代谁。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之处, 只有促进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性竞争, 才能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共同的法律法规, 成为现代金融界的大势所趋, 因为互联网金融为新型事物, 还没有比较全面, 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其形成约束。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相互融合, 形成优势互补, 建立共同的征信系统。
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具有互补性
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 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成长期, 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互联网金融没有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监管系统, 导致信贷风险相对比较高;互联网金融一般为直接融资, 是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交易, 这种模式为客户节省了中间成本, 但无形中增加了客户的风险成本, 而传统商业银行在监管及风险防范方面有较强监管能力。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由于是信贷人员进行审批, 所以审批时间相对较长, 而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分析正好可以弥补传统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时间方面的不足之处。
3.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共存模式探索
互联网金融在数据积累和挖掘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在拓展新的客户群时降低交易成本传统商业银行已经深入人心, 可以凭借多年在风险防控方面的经验处理大量的、复杂的订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在表面上虽然存在竞争关系, 但就其优势与劣势, 两者刚好是优势互补的。本文认为, 今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系应该是战略合作。而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而随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合作更密切, 可以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本文认为只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精诚合作才能让我国的金融业稳居在世界的前列, 以下提出一些合作共存模式的方面。
(1) 共享客户信息, 联合打造适合各规模企业的在线融资平台。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选择某些传统商业银行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现有技术上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部分客户的交叉销售, 这样既确保双方销售额, 又增加新客户。
(2) 联合打造适合各规模企业的在线融资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将自身所拥有的信息与互联网上的大数据信息相结合, 发挥管理优势, 对各种企业进行等级划分, 努力打造出更加便捷、安全的在线融资平台。
(3) 多方合作, 满足全方位需求。金融企业在谋求合作的过程中, 不应只进行简单的双方合作, 而是进行多方合作, 谋求多方面发展。例如阿里巴巴在推出余额宝时同时与天弘基金和中信银行合作, 天弘基金主要负责投资, 中信银行则是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中, 各方发挥自己的特长, 基金公司负责进行投资赚钱, 而中信银行加强资金监管与托管工作。
(4) 推动利率市场化, 加强价格的发现功能。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能发现市场价格偏好, 这有利于各个金融机构在这个经济市场化前提下找到应对利率风险标志, 借助互联网金融利率的走向来制定不同的利率变准应对不同客户群, 制定随市场变动的“利率指数”, 为商业银行制定新利率政策提供依据。
(5) 积极创新, 实行蓝海战略。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商业银行, 必须抢占客户, 最终赢家必定拥有更多客户。所以金融机构就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行业近几年发展较快, 从而形成一种必然趋势—从“红海”中跳出转战“蓝海”。比如民生银行可以与支付宝、财付通通过共享自己现有的客户资源信息, 通过交叉销售增加客户。民生银行也可以用支付宝、财付通的大数据系统减少自己信贷审批时间, 增加效率, 支付宝、财付通也可以通过民生银行的系统来查询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降低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吉猛.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直销银行发展[J].中国外汇, 2014 (2) :13-14.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8
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地有创新的事件发生,既有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伸展,又有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通过对各类创新案例的分析和观察,2014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明显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和“跨界融合”的大趋势,银行和各大互联网金融机构均使出浑身解数,意欲取得这场互联网时代金融变革的先机。
多元化创新
1月12日,工商银行电子商务平台“融e购”商城正式上线营业。这一事件被业内人士当成了2014年传统银行业反击互联网企业的一大标志。其董事长姜建清在201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曾表示,这一综合电子商务平台集网上购物、投资理财、网络融资、消费信贷功能于一体,即“支付+融资”。
而此前,建设银行也搭建“善融商务”平台、交通银行则推出“交博汇”网上商城,农行推出“E商管家”、中国银行推出“中银易商”,民生银行七大股东成立民生电商等。多家银行业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培植自己的“互联网基因”,期望通过学习和借鉴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做好电商平台的方式,延伸金融服务链条,特别是积累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云计算、扩展征信体系,把大量“长尾客户”揽入怀中。
在这其中,独具看点的还属平安集团。1月16日,平安集团的壹钱包内测版正式上线。此次推出的壹钱包测试版主要具备转账支付和社交聊天功能,随着壹钱包产品的进一步升级,中国平安的金融全牌照优势将让壹钱包的功能拥有更多可能,未来将成为一款能“赚钱”、“花钱”、“省钱”、“借钱”、“打电话聊天”的电子钱包,投资理财可能是“壹钱包”的独特优势。
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详细战略也在同一天首次公布。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的互联网金融立足于社交金融,将金融融入“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依托1个“钱包”,实现3大功能,覆盖3层用户,历经3个阶段,以及逐步推出333项生活场景应用。
2014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好戏,不仅是传统金融机构会接过去年互联网机构创新的接力棒,而且互联网企业和已找到成功商业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将上演一出接一出更好看、更刺激人们眼球的大戏。
“现在广发银行正在缩减对房地产板块的投融资业务,而是更趋向于做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业务,并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来扩大这一业务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在融资办理程序、后续管理服务等方面也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银行要不断适应大的金融环境和趋势。”郑州市广发银行郑花路支行行长徐向在年后对该行正在依托互联网转型的中小信贷业务充满了期待。
而就在此前,新浪与支付宝公司在北京宣布,将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推出“微博支付”,使微博平台上的在线交易及线下商家消费均实现“一键付款”。据了解,双方自去年5月启动战略合作、打通微博与淘宝账号并推出微博淘宝版之后,超过5亿的微博用户享受到了这一更简便的购物方式。目前,微博与支付宝的二维码扫描已实现互通,并将在O2O层面展开进一步合作。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强化微博“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的社会化营销闭环优势。
进入2014年,余额宝的“冲击波”效应还在延续,至1月15日,天弘基金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该基金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行业中或许排名第一。
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都认识到余额宝模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都在暗地里调兵遣将,开发创新“类余额宝”产品,期望挑战“余额宝”。“微博支付”可以视作阿里巴巴扩大“余额宝”战果的积极布阵,“微信理财通”可以当作腾讯向“余额宝”挑战开疆拓土的“新战场”。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
1月23日,中国银联与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达成三方合作,通过整合各自产品、客户、渠道等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互联网支付服务,共同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互联网支付生态圈。
这一事件是典型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商业模式的举措。其实,自一开始,在互联网企业与金融跨界融合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即开始行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融合的进程。只是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但是到2014年这一进程明显加快,很可能会取得重要突破。
此次新浪支付在获得央行支付牌照后正式接入银联网络,从事线上银联卡收单服务,为包括5亿新浪微博用户在内的持卡人提供便利的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服务。未来,三方还将探索更多支付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合作,满足商户和个人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
此次银联与新浪合作探索互联网支付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网络社交、移动互联等消费场景下的客户支付体验,也将助力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支付和互联网行业共赢发展。因此,这一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创新将带来多方共赢格局。
当前,银行业机构开展电商平台的创新实践,可以归于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这将加快“金融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其实,我国银行业机构比较早地利用了信息化、互联网化技术手段,来开展金融服务,如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但是大多只将互联网当成一种产品和服务销售的“渠道”。现在,银行机构开始认识到,要适应互联网化大趋势,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满足过去不够银行风控“标准”的70%至80%的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恰恰这70%至80%的“长尾”用户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志在必争的庞大市场,如果银行业机构行动再迟缓,那么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终会给银行业机构带来致命的冲击。
“2014年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融合及其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融合趋势将呈现许多热点,令人目不暇接。”中国银行郑州陇海路支行副行长徐涛分析认为。
可以预期,全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将催生出无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促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多层面、全过程进行融合,由此形成全新的当代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互联网金融银行电子商务培训老师 篇9
By@唐兴通
与传统的金融模式截然不同,线上金融所有的支付、营销流程都必须实时在线完成,这些都对银行的产品服务、支付流程、营销流程、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线上和线下客户的特征有很大差异,银行要服务这部分客户,就需重新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
二是因为线上交易的特殊性,也需要银行再造支付、营销流程。金融产品的变化不仅涉及银行线下营销观念的改变,还涉及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
三是在以往的电子商务模式中,银行主要承担支付结算的角色,处于整个服务链条的末端,比较被动。而现在银行更希望从客户源头切入,通过微信金融平台将银行服务贯穿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中,并打通融资、结算、理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链条,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利润。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篇10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班 级: 任课教师:
宋体四号字居中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宋体四号字居中 级 20 年 月
内容摘要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 篇11
绪论
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前己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活跃的板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商业银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成熟,新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运营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只有商业银行采取合理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塑造自身竞争优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一)远程服务建设更加完善
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多的商业产品创新的条件及发展动力。网上银行、ATM机等远程化的服务平台的快速建设,使目前我国很多的的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基本都转向商业电子化。
(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竞合”加强
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范围中,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在商业市场的客户占有、发掘,客戶信息获取及投资风险方面等都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因此,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不同客户的金融业务日益复杂性及不同性,只能选择加强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跨行合作来满足消费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合作的同时,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必然会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及利益的处理方面产生纠纷,从而造成商业银行与其他互联网企业间出现竞争现象。
(三)互联网金融与自身业务进一步结合
现今阶段,商业银行愈来愈强调电子资源与人力资源、银行线上服务及银行线下服务的联系与整合。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及运营方法上采用将线下客户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银行人工服务与互联网及远程平台服务相结合的“远程网络银行”功能,即通过设置安装银行自助设备及推广网络及手机服务app的方式,实现以银行客户自助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商业银行特色服务,从而使其在人工网点中很好的发挥出客户资源及互联网服务优势。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到来大大促进了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也随之更新换代,花样种类繁多,各互联网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员更是绞尽脑汁退出新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所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方案及影响范围等各方面的碰撞与融合,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将不断地发展下去,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体来讲,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技术更加先进
现阶段,我国网络虚拟化、智能化及高速化等针对新一代的互联网架构与技术正在积极探索和创新中。新一代互联网有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技术,比如拥有互联网金融可靠承载、智能管控及安全等优势特点,来进一步满足商业银行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从而能够将互联网的金融便利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到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空间扩大
我们都知道,商业银行金融改革的实质是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其只要是指通过银行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机制更加合理,推动银行利润在金融领域的平均化,从而实现其产业资本及金融流动资本的优化配置,允许其他有力的竞争者参与商业竞争,进一步打破交易垄断。金融市场空间的扩大能够为互联网商业银行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与支持。互联网金融将向着以互联网为平台构建的集金融功能为一体的且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投资方向发展,并在企业财富管理、资源配及改善价格机制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成效。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多元化
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在大家提供着多元化的金融发展空间。我国各互联网企业及金融产业实体正在依靠它们各自的优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积极参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及业务贸易合作中。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多元化使其金融化速度不断加快。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有势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申请银行金融牌照及收购中小金融机构等手段积极投入到商业银行金融领域来,与此同时,愈来愈多的专业性的网络经纪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也很可能会不断地出现在在银行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与特色。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产业实体将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更为密切,两者的运行协调方式也更加趋于同步。现阶段,在产业实体将和互联网金融进一步融合衔接的基础下,相关产业实体将通过建设相应的财政公司及发售银行产业基金及参股控股等金融手段,来有效推进、加强二者的建设速度与力度,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投资与运营中来。
(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量更加充实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监管作为保障。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中的出现问题与潜在的风险,必须要加快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及规定,即通过互联网金融法律来确定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与方式,并通过订正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及制定银行互联网金融部门的规定来对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行为进行约束,使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职责与任务,同时将部门的监管理念也将逐步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三、总结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篇1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银行转型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量非金融机构依托网络平台“跨界”进入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由此催生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客户群体更趋广泛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更趋综合化、投融资理财方式更趋多样化、信用信息管理更趋完善等发展趋势。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特别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要重新审视优势和不足,锐意改革,加快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互联网精神与经营战略、互联网思维与经营策略的融合,加快推进战略转型,进一步夯实零售业务基础地位。
1 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零售业务的影响,将互联网金融战略作为零售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规划,前瞻性地制定战略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品牌信誉、客户基础、网点网络等优势,加大财务、人员等资源配置,统筹推进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移动金融全面发展。可从支付、投资、融资、交易、商务、信息全方位,从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客户体验等多角度,推进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
2 加快向创新型银行转型
(1)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统筹规划、集中为主、分工协同的创新体制,完善创新组织体系。积极整合优势产品,通过完善业务流程、深化产品功能,淘汰或升级换代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从仿制跟随到自主创新、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复合型系列化创新的提升。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市场定位,选择全方位的创新模式或采取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突出产品差异化,通过机制、业务、工具、服务的创新,支撑品牌、市场影响力。在“了解客户、理解市场”的基础上,契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客户需求特点,加强产品整合创新。结合区域发展特点,量身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网络融资业务创新,在电子渠道全面上线保险、基金、外汇、贵金属和私人银行等产品线,打造线上综合理财平台。三是创建产品创新实验室,加强专业团队建设。组织专门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关键性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新动态,及时收集创新创意、开展创新试验,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四是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投入。
(2)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丰富的产品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专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优势,广泛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和业务流程,拓展支付、投资、融资服务功能,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满足客户单一需求向对客户的全面服务,从服务单一客户向服务产业链金融客户服务转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建设智能化客户管理系统,加强客户信息数据获取和共享。大力推动K码、条码、近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创新,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小额的在线消费、在线理财等服务体验。加强线上客服经理、线上理财师的社交圈建设,探索远程服务模式,利用微信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线上金融服务。借助商业银行物理网点资源优势,将网点打造成客户身边的互联网产品营销体验店、与客户沟通的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高客户联系能力,促进产品营销推广。
3 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
从交通银行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未来银行”开始,各家银行对智慧银行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探索。如,建设银行于2012年在深圳设立产品创新实验室,专门研究未来银行的创新趋势,并提出打造“智慧银行”的构想。2013年年末,建成了深圳前海智慧银行。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1座城市实施了智慧银行布设。“智慧银行”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点通过核心智能设备和系统开发优化业务流程,让服务变得更智能、简单和快捷。“智慧银行”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和创新科技有机结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代表了未来银行物理网点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向智慧化转型升级要注意应用智慧化的方法识别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在明确客户需求了解客户体验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移动互联、各种智慧技术等进行产品创新及服务改善。应有效整合部门、渠道,打造流程银行。业务流程化整合对银行提出了产品流程高于部门分工,需要打破地区、部门、条线之间的间隔。物理渠道与虚拟渠道是银行渠道两大分类,未来虚拟渠道的发展中,银行将以技术为支撑,以更加完备的产品线向客户提供更加迅捷、方便的服务。智慧银行的建设需要保障硬件设备的性能到位、相关技术风险可控。向智慧银行转型要加强各项资源的支持与倾斜力度。
4 加快推进渠道转型
商业银行要明晰不同渠道定位,统筹各渠道建设,形成多功能、交互式的全渠道服务模式。一是加快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优化。营业网点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驻点,是参与竞争的最前沿阵地,更是品牌形象的展示。当前,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大改变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传统的柜台业务量必然不断下降,网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网点转型的现实压力迫切。商业银行要加强营业网点新增与结构调整并重,加大网点布局优化与低效网点整合力度。科学设置离行式自助网点,丰富自助设备智能化功能,充分扩展自助设备对网点的协同补充。构建以综合网点为主干、大量离行自助网点为枝干、电子银行为交易和服务渠道的格局。二是加快营业网点综合化建设。以建设银行为例,加快营业网点“三综合”建设,按照“大零售”思路,提高网点多功能、智能化服务能力。推动营业网点由简单产品服务向多产品、多功能服务转变,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打造智能化渠道体系。以移动金融为引领,持续推进银行零售业务的移动化、网络化转型,逐步建立物理网点、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智能化渠道体系。商业银行应响应快速发展的移动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丰富移动金融应用,大力拓展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移动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5 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银行建设,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服务模式转型。一是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把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银行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扩大移动金融业务领先优势。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的统筹建设。谋划无卡时代金融服务,加快无卡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创新,建设并优化全覆盖的卡业务电子渠道。抓住手机用户规模大、贴身特性强等特点,加强手机银行产品功能的完善与推广,特别是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导入,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二是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产品向线上迁移,新产品优先在电子渠道部署。三是探索做大做强电商金融。加快搭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如,建设银行持续推进“善融商务”平台建设。四是提升互联网自主开发能力,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用户操作。
6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和大数据运用能力
6.1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商业银行应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流程设计等诸多领域,逐步实现业务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应全面构建技术先进、面向服务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构建商业银行境内外统一、支持资源全球配置、推动业务开展和产品创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全业务、全流程覆盖。持续优化IT研发模式,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形成集中统一的IT研发模式。
6.2 大力推动大数据应用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大数据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大数据应用推广整体方案。夯实数据基础,拓展大数据采集渠道。全面定义、收集、整合内外部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和客户视图,引进专业技术工具,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将数据深度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加强数据管控,严格数据管控流程,保证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数据分析师队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大数据安全应用。加强自我监督和技术分享,推动数据安全标准的建设;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合作;主动与客户在数据安全和数据使用方面沟通,提升客户安全意识。
7 加强风险管控建设
商业银行应适应零售业务转型,增强风险管理有效性。配合零售业务转型重点和方向,明确风险管理底线和目标。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流程,畅通信息传导机制,健全覆盖全员、全流程和各类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零售业务风险的预警机制、监测机制和问责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以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为核心,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先进的IT系统建设为手段,不断完善网络风险防控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风险监测的模型和风险防控重点,提高重点领域风险把控能力。进一步强化信用卡支付结算、网络信贷、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业务风险防控,做好客户风险测评工作,加强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加快内控标准化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建立符合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连续性管理机制,有效管控操作风险,促进银行零售业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田勇,赵晓玲.利率市场化与零售银行业务[J].中国金融,2015(12).
[2]王祖继.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J].中国金融,2015(22).
[3]贾瑛瑛.银行网点转型的方向[J].中国金融,2015(4).
[4]刘丽.互联网金融与银行零售业务[J].中国金融,2015(17).
[5]侯本旗.移动互联时代银行服务模式[J].中国金融,2015(1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推荐阅读: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辩论09-01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策略分析08-28
合时代: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07-05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06-15
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12-0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10-28
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07-13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创新09-20
银行业谋攻互联网金融09-18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