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2024-09-28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共12篇)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篇1

林玲薇

[教学设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蒙学读物。本文所选十则,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初一学生学习。但笔者也发现这些内容都只是只言片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也许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虽然《论语》已经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但是仔细阅读,我们发现其实每一则都与我们的学习密不可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如何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将是我课堂设计最主要的出发点。在备课的过程中,一位老师提出的“语文交际场理论”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该理论指出:“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该理论正好与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不谋而合,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决定尽量以该理论引导学生爱上《论语》,爱上孔子,让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圣人孔子变成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慈爱博学的长者,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论语》变成我们生活学习的指南。

然而如何实现“场复原”,如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何让《论语》在二千多年以后仍具有现实意义?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历代各种文人对《论语》的不同解读,造成了现在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孔子的思想。而一些教参上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对《论语》进行归类划分,更让笔者觉得匪夷所思。孔子的时代没有中考高考,读书也不是为了考试,当时人们读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做“学问”。而对“学问”的定义,在儒家的思想上,做好人,做好事,这就是“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正如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说的那样:“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在孔子看来,学习绝非只是课本学习,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灵魂的提升。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从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了解文言文的—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3.能熟练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这是一个缺乏偶像的年代,你赞同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偶像,而是缺少发现偶像的眼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孔予这样一位值得我们一生去敬仰的先贤圣人。

二、走进孔子和《论语》(1)认识孔子

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孔子,在此基础上,笔者再适当地出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上记载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间低),因名日丘,字仲尼”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3.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仓库管理员)。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地方行政长官),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国家建设部部长),由司空为大司寇(宰相助理)。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二反乎鲁。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设计意图:笔者所选的这些内容涉及到孔子人生的方方面面,丰富有趣。而且出自《史记》,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有凭有据。(2)说说《论语》。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设计意图:笔者把《论语》与《圣经》相提并论,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加清楚明了地了解《论语》在中国的地位,以及其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创设情境,走进第一则 1.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当!当!”孔子学院开学啦,只见身高九尺有六的孔子穿着一袭长衫,款款地走到种满杏树的大庭院里,大庭院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其中有鲁莽冲动却又刚正不阿的子路,有能言善辩又富甲一方的子贡,有深得孔子喜爱的居陋巷而不改其志的颜回,有后来继承了孔子衣钵的曾参,还有那个爱在大白天睡懒觉,被孔子骂为朽木不可雕的子我„„只见孔子款款地走到他们中间,说出了开学典礼上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讲完了,孔子微微一笑,转身走回他的书斋了。现在,我们都是孔子的学生,我们该如何理解孔老夫子这三句话的意思呢?

学生对照注解,解释三句话的字面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并且要强调:时、说、朋、知、愠、君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鲜活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孔子活了!学生也就能在新鲜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对文章的字词不再望而生畏。2.比较阅读:

子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我不赞同:

余日:

“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愁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圣人乎?”(《学而》)

设计意图:这一则真的只是在讲”学习要反复练习,把以前不懂的弄懂了,有了新的收获,就会感到快乐”吗?真的只是在讲“和朋友在一起很快乐”吗?真的只是在讲“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生气”吗?是不是我们没有看懂?那么孔子到底想说什么?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言外之意。3.质疑探讨:

这三句为什么要放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设计意图:笔者会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许学生也不能说出什么好的原因,但这一问题能吸引学生探究。而笔者也会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三句的共同点:做一个快乐的人!因为“说、乐、不愠”都直指“快乐”。

教师小结:是呀,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虽然只讲了三句话,可这三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这三句话影响了世世代代神州人,这三句话影响了全世界人,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所以说《论语》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

四、我选择,我作主 1.创设情境:,孔子第一天的教学任务就这样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孔子分别又讲了这样几句话: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疏通字词

学生对照注解,疏通字面上的疑难之处,教师适时强调:故、可以、罔、殆、女、是、知、齐、三、凋。第二课时

一、我选择,我作主 3.情境模拟(承接上一课)

你能否选择其中自己最有感触的一则来设置情境,用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典故传说,也可以是真实生活)来谈谈你对此则的理解。

备用资料:

典故传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杞人忧天》(思而不学则殆)、子路盛服见孔子和《两小儿辨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文天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生活事例:(1)最近,班里有两位同学小A和小B引起了我的注意。小A的作业错误百出,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而小B呢,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上课都不注意听讲。今天我把他们俩请进了办公室,送了他俩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同桌的优点和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设计意图:实现“场复原”理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论语》在二千多年以后仍具有现实意义,让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圣人孔子变成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慈爱博学的长者,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论语》变成我们生活学习的指南。

二、创设情境

(一)孔子学院开学已经好几天了,聪明睿智的子贡觉得深受启发,但是他心中有一个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好奇,独自去孔子的书房找孔子。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你有“施”与“被施”的经历吗,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2.你有“己所欲,施于人”的经历吗,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推己及人,懂得仁爱待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受孔子的思想真谛和它的现实意义。

三、创设情境

(二)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只有曾参得到了孔子的真传,成为继承儒学经典的传承人。不久,他也开课讲学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省”:中国人的反省精神,如鲁迅、巴金、胡适等。你会反省自己吗?平时你会对什么事进行反省?

2、“仁”:由个人的爱发展到爱别人、爱世界,乃至爱物,以及一切东西。你觉得你的心中有“仁”吗?

四、话说孔子

孔老夫子,我最欣赏你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之后,通过此问,强化孔子的形象,同时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孔子的内心世界。

课后活动: 1.网上拜访孔子①“中国孔子”网站,②孔子博物院,③孔子箴言名句,④电影《孔子》 2.与孔子对话: 《生活中的《论语》》 [教学反思]:

《论语》是什么?《论语》是儒家经典,《论语》是2500年前的师生对话体语录,《论语》是没有体系的片言只语,名人警句。

笔者在家备课,绞尽脑汁、深沉地苦思,心中只有一个字,“难”!难在哪里呢?一难《论语》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有的只是片言只语,况且又没有层次、没有条理,仿佛东一榔头西一棒;二难《论语》离开我们已2500多年,历史久远,难于亲近;三难《论语》语言深奥,仿佛均是讲大道理的名言警句,离学生的世界太过遥远,缺少亲和力。

反复思考,笔者决定给自己的《论语》教学确定几个原则:

一、教学要有情境。有了情境就有了魅力,有了情境就有了生机,有了情境就有了鲜活的场景、故事和人物。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走进《论语>,走进孔子,笔者创设了具有故事情节的“孔子学院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教学在一个故事情境中展开,从而让课堂显得和谐紧凑,丰富有趣。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鲜活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孔子活了!孔子的学生们活了!孩子们也活了,他们是多么惊喜,多么冲动,多么投入呀!可见,“场复原”理论非常适合这篇课文的教学。

二、教学要有对话。新课标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和文本对话就是和《论语》和孔子对话,和孔子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探讨、辩说,与之切磋、交流,真心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如教学中笔者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愁乎?”之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圣人乎?”之辩,就是让学生和孔子辩说。让学生思考孔子真的只是在讲“学习只要经常复习就会很愉悦”吗?真的只是在讲“和朋友在一起很快乐”吗?真的只是在讲“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生气”吗?是不是我们没有看懂?那么孔子到底想说什么?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言外之意。又如笔者提出的“第一则三句话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教学就是对话,有对话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沉迷其中。

三、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论语》这样的文章很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语文的因素在哪里呢?在课外知识的补充和丰富,例如:问题“你能否选择其中自己最有感触的一则来设置情境,用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典故传说,也可以是真实生活)来谈谈你对此则的理解。”,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通过语文小课堂到达更广阔更有趣的语文新天地。还在语言文字的推敲和咀嚼,例如:本课有两个“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抽象解释为“反省”,恐怕印象不深,也没吸引力。于是我制作了这样一张幻灯片:

说文解字——省:

甲骨文、金文的“省”是一个箭头加一只眼睛表示有物看入眼中;小篆则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眼眉。这说明“省”的本义是“看”,如省亲、归省;引申为查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反省、自省、省察、三省吾身。

这样,吸引力就强多了,印象也深刻多了。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篇2

其实,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学生、教材、教师三个方面, 所谓教学策略无非就是语文教师通过一些手段使教材和学生之间产生联系, 最终使学生全方位地熟悉并掌握教材。对语文教师而言, 他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 他掌握了教学内容;对学校而言, 它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 却被我们自己复杂化了: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认为多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都忽略了简单的原则。教材《〈论语〉十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原则。遗憾的是我们总是信心不足, 底气不够, 半途而废。

《〈论语〉十则》就学习方面做了精准地说明:第一是“时习之”;第二是“温故而知新”;第三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据我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简单起来, 效果就会好起来。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例证。

多媒体教学虽很现代化, 但适用性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并不强, 相反, 《〈论语〉十则》里面所阐述的那三点确实简单实用, 下面我就一一论述。

首先是“时习之”。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简言之就是听、说、读、写。考试的题型也无非是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 写作运用三大块。综合学生的语文分数, 最终能决定高分或低分, 及格或不及格, 往往不是因为阅读理解或写作运用, 常常是因为基础知识即最常见的字不认识, 不会注音, 不能正确书写。为此, 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很不理解:我已经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字词, 课堂上我也检查过并重新订正过, 怎么会这样呢?还太差了, 太不自觉了, 太不认真了, 简直没法教。平心而论, 当语文教师当到这个份儿上确实让人郁闷甚至悲哀。这个问题难道解决不了吗?不!《〈论语〉十则》给了我们答案。前面我已经说了我们总是信心不足, 底气不够。在课堂上如果我们经常讲解字词, 那么我们自己就会认为没有水平, 就更说不上快乐了。可孔子在《论语》里却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这句话并不难理解,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呢?学生字不会, 我们就在课堂上查, 一次不行就两次, 两次不行就三次, 我们经常去查, 隔三差五就测试一下, 还会有多少学生不会呢?包括古诗文背诵、默写、翻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去查一些学生, 他能不会吗?我们的语文教师既做不到“时习之”, 又谈不上“不亦说乎?”怎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呢?如果再认为学生不自觉, 不认真, 不主动, 太差了, 和学生怄气, 那么你说这究竟是谁之过呢?因此, 事实证明, 学生通过老师的“时习之”实现了“时习之”后, 掌握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他个人的情绪也会好起来, 即所谓的“不亦说乎?”到那个时候, 你还愁课堂教学效果吗?基本功是如此, 阅读理解和写作运用也不例外。

其次是“温故而知新”。事实上“温故”很容易, “知新”就难了。前面我们谈的“时习之”, 其实就是“温故”的过程, 不过这里一定要提示大家, “温故”一定要落实, 既有练习, 又有批改, 有订正, 有讲解。“知新”就是在反复学习的基础上要注重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这种感悟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这个教学环节也需要教师去落实, 你一定要安排学生去写, 作为老师你要及时去批改。这样“知新”的过程就落实到课堂上去了, 久而久之, 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思维习惯就形成了。记得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对考我就不断地和学生思考它, 认识它, 最终帮学生形成对考试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 其他学科的成绩皆为校倒数第一, 而我的语文却是校正数第一名。事后想一想, 我只是把“温故而知新”这个观念落实到了寻常课堂中, 不能说多先进, 但至少是有效的, 我认为有效的就是科学的。

最后一点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当语文老师久了, 可能感觉就比较迟钝了。但高度认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是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如果把学习比作吃饭的话, 那思考就是消化。光吃饭不消化, 不管你吃的是什么, 都是无益的, 光学习不思考, 学过的知识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语文课的背诵对于学困生而言就是一个难题, 如果我们当语文老师的能对所背诵的对象做一些思考, 也让学生自己对所背诵的对象做一些思考, 也就是做一些新的尝试, 学困生就能很愉快的完成任务。这一点我也做了实践操作。分段背诵, 抄写背诵, 互相提示背诵, 当堂示范背诵等手段的综合运用, 使得学困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背诵也就不再是难事, 学困生的信心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对这样一些细节做一些思考和尝试, 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益自然就有了, 每一节课都会有新的收获。无论是对语文老师, 还是对学生, 都是一种进步和提高。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篇3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学生、教材、教师三个方面,所谓教学策略无非就是语文教师通过一些手段使教材和学生之间产生联系,最终使学生全方位地熟悉并掌握教材。对语文教师而言,他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他掌握了教学内容;对学校而言,它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却被我们自己复杂化了: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认为多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都忽略了简单的原则。教材《(论语)十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原则。遗憾的是我们总是信心不足,底气不够,半途而废。

《<论语>十则》就学习方面做了精准地说明:第一是“时习之”;第二是“温故而知新”;第三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据我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简单起来,效果就会好起来。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例证。

多媒体教学虽很现代化,但适用性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并不强,相反,《<论语>十则》里面所阐述的那三点确实简单实用,下面我就一一论述。

首先是“时习之”。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简言之就是听、说、读、写。考试的题型也无非是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运用三大块。综合学生的语文分数,最终能决定高分或低分,及格或不及格,往往不是因为阅读理解或写作运用,常常是因为基础知识即最常见的字不认识。不会注音。不能正确书写。为此,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很不理解:我已经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字词,课堂上我也检查过并重新订正过,怎么会这样呢?还有的语文教师甚至抱怨学生,说学生太差了,太不自觉了,太不认真了,简直没法教。平心而论,当语文教师当到这个份儿上确实让人郁闷甚至悲哀。这个问题难道解决不了吗?不!《<论语>十则》给了我们答案。前面我已经说了我们总是信心不足,底气不够。在课堂上如果我们经常讲解字词,那么我们自己就会认为没有水平,就更说不上快乐了。可孔子在《论语》里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呢?学生字不会,我们就在课堂上查,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我们经常去查。隔三差五就测试一下,还会有多少学生不会呢?包括古诗文背诵、默写、翻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去查一些学生,他能不会吗?我们的语文教师既做不到“时习之”,又谈不上“不亦说乎?”怎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呢?如果再认为学生不自觉,不认真,不主动,太差了,和学生怄气,那么你说这究竟是谁之过呢?因此,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老师的“时习之”实现了“时习之”后。掌握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他个人的情绪也会好起来,即所谓的“不亦说乎?”到那个时候,你还愁课堂教学效果吗?基本功是如此,阅读理解和写作运用也不例外。

其次是“温故而知新”。事实上“温故”很容易,“知新”就难了。前面我们谈的“时习之”,其实就是“温故”的过程,不过这里一定要提示大家,“温故”一定要落实,既有练习,又有批改,有订正,有讲解。“知新”就是在反复学习的基础上要注重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这种感悟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这个教学环节也需要教师去落实,你一定要安排学生去写。作为老师你要及时去批改。这样“知新”的过程就落实到课堂上去了,久而久之,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思维习惯就形成了。记得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对考试本身的认识。单就这样一个问题,我就不断地和学生思考它,认识它,最终帮学生形成对考试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其他学科的成绩皆为校倒数第一,而我的语文却是校正数第一名。事后想一想,我只是把“温故而知新”这个观念落实到了寻常课堂中,不能说多先进,但至少是有效的,我认为有效的就是科学的。

最后一点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语文老师久了,可能感觉就比较迟钝了。但高度认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如果把学习比作吃饭的话,那思考就是消化。光吃饭不消化,不管你吃的是什么,都是无益的,光学习不思考,学过的知识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语文课的背诵对于学困生而言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我们当语文老师的能对所背诵的对象做一些思考,也让学生自己对所背诵的对象做一些思考,也就是做一些新的尝试,学困生就能很愉快的完成任务。这一点我也做了实践操作。分段背诵,抄写背诵,互相提示背诵,当堂示范背诵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得学困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背诵也就不再是难事,学困生的信心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对这样一些细节做一些思考和尝试,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益自然就有了,每一节课都会有新的收获。无论是对语文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进步和提高。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4

柏乡镇中学 王香芝宁晋纪昌庄中学 孙耀江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十分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新课标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指出:综合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这篇课文的教学采用诵读和对话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读、说、背、用、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准确的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实词、成语、格言、警句。

3.初步认识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以及《论语》这部儒家经典。

4.学习古圣贤的为学之道及品德修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在诵读的最佳期和记忆背诵的黄金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期,让学生记诵大量的优秀的语言文学精品,使他们终身受益。《〈论语〉十则》是孔子的语录,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最经典的内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学生运用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去学习。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准节奏,三要读出韵味。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研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对话法。实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课改精神。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以及《论语》这部儒家经典。

2.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1.听老师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幼聪明好学,学识渊博,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有一次他周游列国,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了一个7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问题才让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的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好学钻研,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多么真诚坦荡的胸怀啊!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

起探讨学习的秘诀吧。

2.听学生介绍孔子

孔子是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孔子像)多么慈祥、和蔼可亲啊!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现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呢。

相传孔子有门徒3000,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山东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不仅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两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

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殿外两旁是他的72贤人弟子,大殿里边是孔子的像。身长6.4尺,号称“长人”我们不仅感觉到高大、庄严,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好不好?那就请孔子也来为我们讲学吧。

3.听教师范读课文

《论语》的“论”lún,是编纂、编辑的意思,《论语》是记录孔子和

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语录体的散文,孔子死后,是他的弟子编辑而成,共20篇,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学生速记《论语》简介,老师提问并鼓励)

(二)读一读

1.读准字音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默默跟读,注意读音,体会语调。

(1)《论语》lún(2)不亦说乎?yuè(3)人不知而不愠 yùn(4)...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5)思而不学则殆 dài(6)诲女知之乎 rǔ(7)是知....也 zhì(8)默而识之 zhì(9)逝者如斯夫..fú

2.读准节奏

(1)学生自读课文,把握语速,体会句子的语气。要求读准节奏,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2)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则,然后全班同学点评谁读得好。

3.读出韵味

(1)读出文言的韵味,文言就读懂了一半。学生分组研读课文。第一组研读1-3则;第二组研读4、5则;第三组研读6、7则;第四组研读

8-10则。每研读一则,都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即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说点评。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再全班讨论或问老师。

(2)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提示重点

A.实词解释:

①学而时习之⑥诲女知之乎 ...

②不亦说乎⑦谓之‘文’也 ..

③人不知而不愠⑧默而识之 ..

④温故而知新⑨学而不厌 ..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难句翻译: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圣贤的为学之道及品德修养。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准确的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一则,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老师做示范:我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这一则让我想到了刚上课时老师讲的孔子被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虚心从师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正是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学问学问就是连学带问,只学不问不叫学问;又联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取长补短这些成语。

2.学生各自说自己喜欢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

点评补充。

(二)背一背

1.熟读背诵:就学生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出

示课件:背一背,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2.自由背、个别背、分组背、男女比背、小组赛背,最后齐背。

(三)用一用

理解运用:不仅会背,还要会用。(出示课件:用一用,考一考,看谁

脑子好)小组竞赛题,每题10分。男女生分组,谁先举手就先叫谁,但一定要认真思考听我把题念完,否则就违规了。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只要他有一技之长,就

应向他学习。《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已成为著名的格言。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孔子是怎样从反面说明空想不如实干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古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强调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当别人

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古人把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交谈、探讨问题、合作学习当

成一种增进知识的精神享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请用《论语》中有一句话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写一写

准确默写:我们听准了字音,读出了情感,说出了内涵,背诵了重点,用到了实践,我们还要写得规范。

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看看文中

有哪些成语和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分类抄写在积累本上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②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珍惜时间:逝者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然后找同学到黑板分别默写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各三条。要求字迹工

整,书写规范。看谁写得漂亮,包括格式和标点。

结束语: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让我们本着诚实谦虚、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采用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去读《论语》的其它篇章,你一定会找更多的智慧,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田,伴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听学习态度: 诚实谦虚 勤学好问 实事求是背

读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学以致用用

说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知者不怪罪写

教学反思:

我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论语十则》。一直以来,学生们对文

言文学习普遍感到枯燥无味,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普遍感到挠头。似乎除了逐字逐句串讲式的满堂灌,别无他法。新课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建议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在教《论语》时做了尝试,采用了“听读说背用写”的教学流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为了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注重了诵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信学生是能读懂文言文的,再通过老师的点拨或者查看注释会意而后懂,逐步 “感知、感受、感悟”。因此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认为不一定老师都要按部就班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甚至面面俱到的讲解,唯恐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好像只有老师讲解才会似的,其实有些东西不一定当时就让学生掌握得那么透彻,相反有些东西老师讲得多了,倒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有道理的。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会让学生记得更扎实。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文言妙句来。从而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

《论语十则》翻译 篇5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了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流边感慨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七)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迫使他改变。”

(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之相反。”(或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篇6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是初学者觉得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体。本文是本册教材第二次学到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学好本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介绍:本文均出自《论语》,这是过去蒙童教学的必读书,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录的十章,作为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全是短章,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内容涉及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三个方面,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因而可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3、教材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及教材的自身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言词汇;(2)、流畅地朗读并背诵本文;(3)、理解每一则的含义;(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精神;(5)进一步把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文学习要点的掌握。教学难点:文中部分字句的理解。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

朗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本课教学较注重朗读训练,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之前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论语》的语言特色:每节短小精悍,内容前后无联系。在点拨时读,使学生加深对字词和内容的理解。同时朗读训练避免单一,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另外教师要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音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句式相似,要注意读出对称的感受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三句话中的“之”的用法时,让学生复习回顾《童趣》一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总结本文中该词的用法。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如组织学生探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人们的道理,以及我们现在用的意思与之相近的俗语,探究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探究中,有的学生甚至对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教育界“左真右假”的故事提出质疑,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时常有新发现。

教法依据:(1)、因材施教,本文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下有注释,利于组织讨论、探究。(2)、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新理念,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观测这一做法,这是语文适应新形式的需要。(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则,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积累文言词语。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由<论语>的影响地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层层推进,在设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化。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2、说说感受:和前篇文言文《童趣》有何不同?引出《论语》及孔子的介绍。学生说,教师补充,强调《论语》及孔子的文学地位。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二)、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在学习前篇文言文《童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1)读准字音;(2)注意句读;(3)把握句意;(4)提出疑问;(5)朗读背诵;(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三)、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师生对话,解答疑难。

对于一些在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中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交流学习体会。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说一说你最喜欢文中哪句格言,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如何改正,哪些方面有新体会,介绍一下。

2、这一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摘抄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2、说说下列字与它们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否相同?(省亲、反省)(诚信、书信,信用)(可以)

读《论语十则》有感800字 篇7

既然谈论语,就不得不谈谈孔子和孔子的为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多才多艺、诲人不倦、食不厌精、懂得享受生活。博学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孔子虽然贫贱,由于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受过很好的教育;又由于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曾向老聃学过礼、苌弘学过乐、师襄学过琴;还因为他居住鲁国,正是周公旦后代的国家,周公制作的礼乐典章制度都在鲁国得以流传和保留,可谓当时的文化中心;加上他“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政治理想和远大志向,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等诸多原因,遂为他成为彪炳千古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奠定了基础。

读了《论语》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人处事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要与很多人接触,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可以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篇8

复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背诵课文。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复习重点 :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背诵课文。2把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复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对子间检测)

(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3)注音。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

...

(二)解释下列括号内的词。(小组长检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可(以)为师矣()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诲)女知之()8.是(知)也()9.不(耻)下问()

(三)译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中考题集)

1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总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_____。

(五)简答。

1说说这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给你的启示。

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请写出其它的你知道的孔子的名言及其启示。

答:名言:言必行,行必果。启示:讲信用,要说到做到。

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启示: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请做分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篇9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复习(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篇10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难点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 的一部书,共 篇。(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 . . . 殆(. 恕(.))凋(. 焉(.))诲女(.. 是知也(.)())弘毅(.)

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 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3、《论语》 “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 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 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 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 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⑴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⑵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⑷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⑹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⑺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⑻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 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

乎?”《泰伯》()⑼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⑽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分)(6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2.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分)(3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分)(3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 分)5.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 分)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分)(4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分)(4 8.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分)(4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 分)10.翻译下列句子: 分)(4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分)(4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勤奋好学。二)拓展

展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甲)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 《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 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3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简答:重视“修 身”和主张“兼爱” “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四、心得



第 10 课《论语十则》参考答案:

一、3、A

4、D

5、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 不亦乐乎;择善而从;死而后已;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 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 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 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 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曾子曾经说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 ” 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猜一猜 《谜语十则》 篇11

1、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答案:草莓(草没)

2、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答案:杨梅(羊没)

3、土豆要去和包子决斗,可是前面有一条河,他过不去。(打一植物)

答案:荷兰豆(河拦豆)

4、决斗开始了,土豆捅了包子致命的一刀(打一食品)

答案:豆沙包(豆杀包)

5、老鼠对野马说:“我昨天和猫约会呢!(”打一食品)

答案:署片(鼠骗)

6、野马不信,把老鼠拎了起来。(打一蔬菜)

答案:马铃薯(马拎鼠)

7、猪说:“ 加油啊!(打一食品)

答案:”朱古力(猪鼓励)

8、一只羊在吃草,一只狼从羊身旁经过,但没有吃羊。(打一海产品)

答案:虾(瞎)

9、又一只狼从羊身旁经过,还没有吃羊。(打一海产品)

答案:海虾(还瞎)

社会实践日记十则 篇12

(一)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阴转晴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不可思议的工作。才开始还觉得这个实习的工作还瞒好玩的,可是现在我已经全面的意识到了这个工作的严峻性,要我把所有产品的特点即普遍性都要熟记!

在陕西普众门窗有限公司实习的第一天很紧张的,因为自己对周遭的人、事、物都非常的不熟,很怕自己会出差錯而坏了学校的名声也搞砸公司的运作,毕竟在学校练习跟公司运作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公司的人对我都很友善,一张张笑脸让我放心了很多,而且只要我提出问题他們都很会很有耐心的教导我。不过,总的来说,第一天的工作还是有那么多的不适应,环境的不适应,专业不大符合,还有就是身边的人不太熟悉。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在后来的工作中消除这些不适应。

(二)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多云

今天仅仅是第二天上班,我却给别人迟到了,真的很不好意思。不过副部长对我网开一面,只是对我说,不要有下次就好。我能遇到这样友善的副部长也是自己的福气呀!工作从今天起开始正式进入轨道,首先公司专门找人给我要进行为期一周的知识培训,主要让我了解自己将销售的产品的特性,以便能流利的讲给顾客。虽说这一阶段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他足以消耗我大量的脑细胞,既然公司能花费一周的时间来给我培训,这个问题就是不能小看的。因此,这个事情对于我这样一个理科生来说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气了。

(三)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多云 在这个公司已经呆了有整整一个礼拜了,确实在这里学到了一些知识,不过在我看来,自己要能“出山”,恐怕还要再努力!这一个礼拜都是呆在公司,确实比那些整天在外面跑业务的同事舒服的多,但我并不觉得这样一直下去很好。既然我来是做业务员,就应当出去闯闯,要不咋能算社会实践呢。所以,我决定,这几天要加倍努力,尽快把分给自己的所有产品的功能熟记。

果然在这个晚上我来你做梦都是无数的塑钢门窗,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

(四)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多云 最近天气好热,真的觉得在外面奔波的同事很辛苦,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是

那样,真的有些不愿意。这几天的认真努力总算让自己把这些的知识记牢,于是自己来到公司的门窗加工车间,想来看看你这门窗到底是怎样制成的。副部长见我很悠闲,就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开始我以为自己之下犯错误了,其实不然,原来是副部长要对我这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惊醒一个小测验。听到测验,我本能的开始紧张起来,在学校一到考试,全校就跟翻了天一样。由于自己有些紧张,还是没完全答上副部长的所有问题,不过副部长还是很满意的,还对我说,“对于一个大学生,在短短一周时间要记这么多专业知识,真的很不容易了!”我真的很高兴,能得到副部长的肯定,我总算没有白费这一段时间的辛苦。

这样,我的第一段工作就总算告一段落了。

(五)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多云

今天一来公司,副部长就安排了专门的同事给我讲营销的知识及技巧。开始我还以为我就可以出去跑业务了呢,看来自己又要在公司单调的呆一周了。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学这些技巧,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熟能生巧。

(六)2008年8月2日星期六多云

一周的营销的培训结束了,通过这近一个星期的学习观察和老同事的分析我总结了一下:使我了解到还有各种材料的搭配很重要,营销员面对型材的出售,有组织市场的购买,也有非组织市场的购买。该厂塑钢门窗主要的购买商是一栋楼或其以上为单位的投资商,在我们西北地区确实市场一般,而且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又没有很广的交际面,与其自己在公司死学,不如跟着同时能见见世面,多掌握一些实际的东西。因此我对自己后十几天的实践还是充满了期待!

(七)2008年8月4日星期一多云

昨天是公司法定的每周一天的休息日,休息1天真的觉得自己精神百倍。这一来到公司,副部长就派我同另三个同事一起去到东二环的一个叫蔚蓝人家小区洽谈一个项目,到了目的地,一看全是大老板,自己吓坏了,很熟悉的塑钢知识也全忘完了,同事让我介绍产品,我也吞吞吐吐得说了几句,同时赶紧帮我打掩护,说我是新来的,而我自己也赶紧向客户赔不是,我很庆幸的是客户很理解我,并和我们签下了这个合同,这样我们就顺利承包下蔚蓝人家小区的7、8、11、14、15、五个楼的门窗。真的很高兴,虽说这个客户是我们公司的老客户,有情面的成分,不过,总之,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成功了,我是相当开心的!

(八)2008年8月9日星期六多云转雷阵雨

今天已经是第五天跟同事一起在外面跑业务了,也是最后有师傅陪同的一天了,要好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跟师傅学习经验,以保证明后天自己出行却不会

落个空手而归的结果。

这几天的业绩还算可以吧,回到公司部长也表扬了我们。所以我应该从师傅身上学一些东西,他的嘴真的很厉害,跟电视台主持人有一拼了。而且他还有一优点——那就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了顾客的每一个问题,重来不知道烦。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我学习!

(九)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小雨转阴

今天是我一人在外面跑业务的第三天,前两天的业绩真的很苦不堪言,一个顾客也没找到,真的有些失望,难道自己天生就没有去当业务员的命吗!即使自己挨家挨户得问,也没有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一点点甜头。当我还在为没有客户发愁时,一个朋友打来电话,他给了我复活的力量,他说刚好他有一亲戚要装修,而且门窗还没承包。听了这我高兴极了,终于我能自己做一桩生意了,心里有说不上的欣慰。到了那里,看到朋友就像见到总理一样亲切,心里有无尽的感激的话。对方看我说的如此真诚再加上朋友的帮忙,他们同意跟我签合同。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时刻呀,我终于谈成了一桩生意,总算能给部长交上一份成绩单了,虽说少了点,但总比双手空空回去好多了。

(十)2008年8月15日星期五阴有小雨

今天是我在公司呆的最后一天了,近一个月的实习总算是坚持下来了。真的在这一个月期间我曾有几度想放弃,真的很苦而且还换不来成果。但自己还是坚持下来了,感谢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勇气始终站在工作第一线。

今天也算是见了大世面了,在我的苦苦恳求下,部长终于同意带我一同去陕西武警学院竞标。那个场面真的很宏伟,好多大老板都来了。不过,那些老板都败在了我们厉害的部长身下,最终我们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这个指标。

上一篇: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重要性下一篇:方便的电脑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