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2024-07-24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通用10篇)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篇1

研究方法报告

研究方法论即是用科学思维来探索提高研究工作效率的方法,或研究工作过程的科学化。其中研究逻辑和研究规范(即研究思维)是核心内容。而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那么什么是管理研究方法论?它是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的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研究过程规范化、结构化和清晰化,提高研究效率是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目标。

1.研究分类

研究按层次可以分为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方面。微观层次:一是企业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功能、关系以及本组织与外部组织关系研究;二是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人际关系以及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宏观层次的管理研究是将企业组织放在社会整体中进行研究,从经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统等角度来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行为等问题。而管理研究偏重微观层次,并且偏重在企业和个体。

研究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通过对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探讨有关管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对管理行为、机理和现象作出理论解释,证实或证伪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理论。应用研究要求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并为社会、某些组织或群体带来实际利益。绝大多数管理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研究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分为描述型、解释型和规范型。描述型研究是收集数据以检验有关研究对象状况假设的工作过程,回答who, what, where和how much之类的问题,旨在将现象和事件描述和识别清楚。解释型研究回答why的问题,在描述清楚现象和事件以后深入探索现象和事件之间的关系。规范型研究回答“应该怎样”或“应然”的问题。其中描述型、解释型研究结果是作出诊断,而规范型研究则是作出决策,采取行动。

2.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即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理,在提出研究假设时,是常用的方法,其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个假设,而不一定是事实。而实证研究即“假设-检验”的过程,先由规范研究提出假设,后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展开证实或证伪,案例研究属于实证研究,但其结论只适用于佐证案例本身,不能推论及其它,而大样本调查数据的结论则更具一般性特征。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实地研究,统计调查研究,无干扰研究。

(1)实验研究是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前提,用实验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是一种受控的观测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产生的效应。现实世界—实验—数据分析—新理论。这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但国内管理类学术论文(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很少用到。

(2)实地研究是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一段时间内若干变量的数据。

(3)统计调查研究指以研究样本(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现状(态度、意见、特征等)的研究方法。向研究对象询问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4)无干扰研究指研究者不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也不直接沟通,不引起研究对象的反应,更不干扰其行为。它可以分为三类分析:文本分析,现存统计数据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其中文本分析是指将文件中的文字、图像内容,从零碎和定性的形式转换成系统和定量形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技术)

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推论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描述统计和多变量描述统计。单变量描述统计包括集中趋势分析(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离散趋势分析(极差、标准差);频数与频率分析。双变量描述统计有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多变量描述统计包括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推论统计分析的参数估计是以样本的统计值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它的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单边与双边检验、t检验、F检验等。

4.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规范研究)和定量研究(实证研究)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但从研究方法来看,这些方法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定性研究是从已掌握的资料(理论的、现实的)出发,通过文献分析与逻辑推演,归纳与演绎,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定量研究是从现实出发,通过调查、观察获取数据、资料(包括二手资料),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据分析,构建数学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演变规律或结论。定量研究获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数据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还可以借助已有资料获取二手数据。

5.论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

企业理财中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与运用主要是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样本企业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与运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理论,对企业理财和纳税筹划平台两个研究的象进行了明确界定,再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搜集浙江省企业理财中纳税平台的构建与运用情况的资料,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企业理财中纳税平台的构建与

运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的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篇2

1、系统框图

如图1。

2、功能设计

(1) 主机扫描提交。

主机PC采用快速扫描方式, 使教师主机终端依次与实验台节点建立握手联系, 并提交数据。实现全实验台扫描和提交, 需构建无线通信协议。将无线模块数据帧头定义成实验台号, 数据帧标志位定义成实验类别和测试小项。这样既可保证全实验台循环扫描, 又可以确保实验数据上传主机。

(2) 数据存储及进度。

主机PC按实验类别和台号, 对无线上传的实验数据进行存储。存储数据时, 对已提交测试小项打上标记, 既利于了解各实验台实验进度情况, 又可以防止漏提交情况的发生。数据存储以DAT二进制文件格式, 存储和读取时分别采用“rb+”和“rb”模式。各台号实验进度情况以列表形式呈现, 根据各实验小项数据提交标记, 利用定时器完成实验进度刷新,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验完成情况。

(3) 教学监控。

根据实验进度提示, 可以按台号、按参数进行实验监控和参数浏览, 发现学生原则性错误, 例如接错输入信号类型、输入电压不正确等, 可以及时进行相应纠正。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实验教师辅导得到有益的补充, 达到了快速纠正实验错误。

(4) 智能批改报告。

依据提交的实验数据, 主机自动地运算实验相关参数, 并与理想值进行比较。根据被测信号幅度和频率相对误差和实验结果允许的不同区间, 来给出该生批改结果和综合成绩等。批改结果教师机自动生成, 报告以WORD图表形式。WORD智能报告按实验类别和学生台号进行当批次的实验批改, 学生课后可FTP立即下载, 达到了课后正确知识及时反馈。

3、软件实现

(1) 主机扫描提交协议。

无线通信技术中, 常遇到的多点无线通信数据“碰撞”, 建立通信协议是必要的。采用一对多星型网路拓扑结构, 所有数据采集节点都只和终端机通过一个信道直接通信。为避免数据碰撞, 采用分时多工方式, 即给每一个节点划分时间与终端机通信, 采用“点名制”, 即由终端机循序向节点发送呼叫命令, 节点机只有在收到呼叫自己的命令后才有传送数据的权利, 若节点有数据要传送, 可以与终端机建立通信, 通信完成后终端机访问下一个节点;若终端机在一段等待时间后没收到呼叫节点相应, 则跳过, 继续访问下一个节点,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2) 教学监控方法。

实验教学监控可以分为进度监控和参数监控两种。根据台号实验进度列表情况, 通过实验波形回放进行进度监控。参数监控是浏览特定参数, 对实验各台进行具体参数监控。

(3) 智能批改WORD报告。

系统完成实验项目测试后, 自动生成批改报告, 以Microsoft Office2003的形式生成。Office提供了OLE Automation自动化程序接口, 可以在Visual C++创建自动化工程来实现Word2003的操作功能, 来自动实现WORD报告功能。该过程实现步骤如下:自定义Word报表模板;加入类型库;生成Automation对象来操作Word。按预设定好的实验报告批改模板, 实现“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智能批改功能。

4、功能验证

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动态电路”实验报告批改结果如图3所示。

5、结语

针对高校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亟待解决快速纠正实验错误和课后正确知识反馈的问题,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实验教学监控与智能报告批改的方法, 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与设计。通过该方法, 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而且是实验教学辅导的有益手段, 对提高教学平台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针对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提出了教学监控和智能批改方法。该方法利用无线射频方式, 采用主机扫描方式将实验数据上传至教师机PC, 按实验类别和学生台号完成原始数据存储。具有扫描提交、数据存贮、实验监控、选择回放、实验进度、智能批改和报告浏览等功能。该方法作为实验教学辅助手段, 具有操作友好、监控简便和智能性较高等特点。

关键词:实验报告,无线传感,智能批改,教学辅助

参考文献

[1]王守华, 李远青, 黄文力, 谭胜亮.电子电路实验报告智能批改系统研制探讨.高等理科教育[J].2010.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主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式下,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成为我们小学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学习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任何监控的学习。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我校现状来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研究教学策略着手,特别是从研究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学习立项通知精神,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选课题,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3.申报立项。2012年3月,组建研究团队。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继续深入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年级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教研活动。2012年4月-5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和反思,传授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012年7月,撰写教学随笔、案例和反思,采取学习研讨、集体备课、群体反思、跟踪改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反思中不断提高。2012年8月,组织教师到北流市、玉林市培训学习,带回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2012年9月,进行提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充电。2012年10月,举行校级赛课和教育教学理论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推选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11月,5名优秀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有3名教是获得二等奖。2013年1月,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2013年2月举行成果展示,展览实物图片,观摩学习,交流典型经验。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在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教案设计、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具和课件制作等),写有13篇论文(获奖6篇,并刊登在省级以上的刊物)、10篇案例分析(获奖4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6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报》上,获奖课件2个,有5位教师获得毕业班教学成绩超市标奖,有6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材料、总结、整理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上交总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结集,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立足课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寻找一些有效对策,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选取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研究其成功经验,并在全校教师中推介这些好经验。

3、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全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体上了解到了全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状况、教师对自主学习的基本看法、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等。

4、文献研究法。围绕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课题组做好了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大班额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将“学习、实践、研究”融为一体。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七、研究成果

1.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激励教师、展示我校学习方式研究成果,在校级和县级的赛课中,中青年教师的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2.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研究生开题报告方法 篇4

每一位研究生在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基本课程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开始做自己的研究课题或者说就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制定一个科研计划,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有一种茫茫然找不着北的感觉,即便是翻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仍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其实,制定开题报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并从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一、如何选择问题

首先,关键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学术文章应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极少有毕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广泛浏览相关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篇5

同志们:

按照团《机关干部业务学习计划》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关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之所以说共同探讨,是感觉公文写作是常写常新、与时俱进的一项工作,没有非常固定的套路格式,正所谓“文无定则”。虽然在政治机关工作了有近12年的时间,但对有关公文写作仍然是处于学习实践的阶段,特别是调研材料。所以我想今天所讲的内容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只是希望我抛的这块砖不要把大家砸晕了,而是能起到触动和提醒的作用,以期引起大家对调查研究这项工作的兴趣。

闲话少叙,进入正题。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感受及参考了多种比较正规的教课书以后,个人感觉从实际需要出发,讲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调查研究和调查报告的概念,二是关于调查报告的分类及其一般样式(或叫结构),三是关于选择素材的一般方法。这里强调的“一般”两个字,是说这些都是普遍运用的常见的。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调查研究的概念,也即什么是调查研究。

一、关于两个概念(指调查研究、调查报告的概念)

讲两个方面:一个是调查研究的概念,一个是调查报告的概念、作用、特点

第一,明确两个概念

要想写出调查报告,首先要去调查情况,了解事物,分析研究其中的规律。从语言结构角度讲,“调查研究”是一个动宾词组,调查是一种行为,研究是对这一行为的补充。《新华词典》说,“调查”是对客观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多指到现场),“研究”是指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在教课书上这样说: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了解掌握客观世界的各种实际情况。研究,则是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材料,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也就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找出规律。由此可见,调查研究首先要调查尔后再进行研究,这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

这样,就可以给调查研究下一个定义: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活动。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感到,调查研究不单单是一项工作,它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这样说是因为,经过长期的实践,调查研究已经发展成为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探索未知领域的一门应用科学。有了独立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同时,我们把上面看到的这些例子笼统地称之为调研材料。调查报告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分支,它有自己的分类和结构样式。

第一,分类

结合刚才的实例,就我们部队常用来说,可以把这调研材料或调查报告按照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来划分成以下几种:

1、政策理论型。

这是机关工作人员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制定某项方针、政策或工作规划,在对有关情况进行广泛而系统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后所写出的一种调查报告。比如:

2、典型经验型。

为了推动某项新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或某项新的工作任务的完成,对已经做出成绩、取得经验的典型单位和个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所写出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说来,应讲清某种先进经验产生的思想基础、创造过程、具体做法、实际效果等,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示。因此,它要求所介绍或推广的经验应有具体性、代表性、科学性和政策性。

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与我们常说的典型经验材料或者事迹材料有类似的地方。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这篇材料:《不等不靠抓建设,艰苦奋斗求发展――装甲四师炮兵团注重依靠自身力量落实“四个基本”的情况调查》。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属于经验型的调查报告,其具体写法有时间的话在后面专门讨论一下。

3、反映情况型。

针对现实生活、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具有导向性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拿出解决的措施办法。这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调查报告。比如:

前面说的三种是大家经常能看到的,还有其它各种类型的,比如:历史型、专题型、社会型等等,不一而足,不是我们重点掌握的,就不再一一说明了。

第二,结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材料的基本结构:

调查报告虽然属于常用公文的一种,但与其他的公文不同,它没有太固定的结构格式。由于目的与内容各异,它在格式上、写法上也随之多种多样。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看到,这些材料基本的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前言、正文,有的还有结尾,那就是四个部分。我们分别说明如下:

(一)标题。

1、概述式。用叙述的方法,概括地写出调查的基本情况、问题、目的和主要事件。我们来看一下《重点在教育,关键在引导》这篇例文。

概述式的前言,有的简要说明调查情况,交待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内容及调查的经过等情况;有的简单介绍被调查对象的主要成绩,或主要问题,;有的可以介绍自然状况、历史背景等;有的概括交待调查事件形成和变化的过程。等等。就有一一举例说明了。

2、研讨式。简明扼要提出问题,指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去阅读下文。如例文中《军人上网现象探析》的开头就是用的提问式。

3、开门见山式。即一开篇,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看例文中《“老黑山上好五连”的成长进步给予领导机关抓典型的启示》,它开头就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4、提问式。先提出问题,设下旧悬念,吸引读者,然后引出下文。这种方法常用于人物调查和总结经验或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比如有一篇标题叫《折不断的翅膀》的调查报告,它的这样开头的:“在你十年的军旅生活中,最难忘的是什么?“挫折”――初秀成爽快地回答。”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在正文部分便叙述主人公“挫折”的过程。

以上说了四种样式。有些调查报告没有前言导语,直接按调查的内容分别叙述。毛老人家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最具经典的例子。

调查报告的这个开头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的格式,但是一般来说,应该围绕着为什么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怎么样进行调查等等这样几个问题做文章。有所侧重,力求简短。

(三)正文。

正文是整个材料的主体部分,更是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部分里,要分析归纳调查来的材料,经过抽象概括,使人们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得到深刻的教训,或者得到决策的依据、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要把需要告诉读者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这一部分里讲完。

由于调查的目的、内容、范围、方式不同,调查报告正文结构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通常所用的有横式、纵式、综合式三种结构样式。此外还有四段式、逐点式等。

1、横式结构:横式结构是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一种形式。它的要求是这样的:把调查的情况、经验、问题等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把全部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或者叫几个不同的侧面,这些部分或者侧面

讲这个内容,其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在调查研究中,深入调查,把事实弄清楚,仅仅是做了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工作。还有第二步,实际上是更重要、更费劲的一步工作,就是要对了解到的事实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升华。什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些词儿说起来好听,做起来着实要费一番功夫。说得直白些,就是选择素材、提练主题。倒底这个事儿咋整呢?下面我试着和大家说一说,探讨探讨,看我能不能讲明白,大家有想法的也可以发言,用崔永元的话说:你举手示意我就行。

汉朝人荀悦在《申鉴》一书中说:一鸟飞来,张网捕之,得鸟者一目也。(大意是这样)我想借这句话是说:我们得来的素材或者叫事例,就像那网上的网眼一样很多,但起作用的仅仅是少数,就像捕鸟的网,只有一个网眼把鸟给卡住了。为了找到能起作用的网眼,就要选择。

对调查材料的选择,其实就是根据调查目的和工作任务的要求,对得来的材料进行鉴别、分类的一种二次加工过程,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及构成的全面资料。对材料的选择,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个环节。

选择材料必须满足以下的原则:

1、集合性原则:就是把调查材料当作客观情况的集合来研究,并确定这一集合所应包括的材料范围和类别。

2、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也叫代表性原则。在材料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步选择就是选择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典型材料。具体做法是:

首先找出哪些是说明主要问题的材料,哪些是说明次要问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在同是与解决主要问题有关的材料之中,再分出哪些是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和主要之点的;哪些是可以作为旁证和辅助材料的;哪些材料是可有可无的。在同是说明次要问题的材料中,也用同样的方法把材料分开。然后,把可有可无的材料舍去。(见例文中的示意图)

3、“七要素”原则:19世纪末叶,美国的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提出,美联社发出的每一条新闻报道都必须能够回答五个W(who/when/where/what/why)-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也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起因。后来又增加了一个H(how)和M(meanmg),就是经过、结果和意义。在新闻学里,这些被称为新闻事实的七要素。这七要素也应该成为对调查研究材料的要求。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篇6

时代在发展,好多学校的生源都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弟,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普遍薄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课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得教学互动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学生必须掌握预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3、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研究。

4、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打造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初一语文课本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六、研究计划

准备阶段 (.12月—-.1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实施阶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初一年级四班进行实验。

2、请本学科教师配合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堂预习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指导预习方法,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因文因人而异,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语文预习方法的策略

5、布置预习内容任务,分阶段分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训练巩固。初步打算定为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内自主预习。

总结阶段(2015.5月――2015.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收集1999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后再次发生颅脑创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6~63岁,平均42岁,颅骨缺损至再次受伤的时间3个月~2年。按照受伤原因分:癫痫发作摔伤5例,锻炼/行走摔伤8例,车祸2例,坠落伤1例。患者伤后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其中单纯头疼、头晕、恶心、呕吐5例,短时间清醒随即昏迷2例,浅昏迷6例,中度昏迷3例。无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颅脑创伤程度按GCS评分,6~8分3例,9~12分8例,13~14分5例。按照损伤类型及损伤与减压窗的关系分:开放性颅脑创伤2例,闭合性颅脑创伤14例。所有病例脑损伤均发生在幕上。单纯减压窗和(或)减压窗周边脑损伤13例,占81.2%。减压窗和(或)减压窗周边脑损伤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损伤3例,占18.8%。所有患者辅助检查(X线、CT、MRI)显示减压窗对侧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减压窗下和(或)窗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12例,减压窗下和(或)窗周脑挫裂伤同时合并其他部位脑组织(如基底节、脑室、额、颞叶底面、大脑镰旁等)挫裂伤2例。

1.2 治疗方法

5例以血肿较小、点、片状挫裂伤为主,神智清醒,减压窗张力不高的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余2例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9例患者行骨窗下及窗周脑挫裂伤及血肿清除术,其中5例行减压窗下方的脑内血肿及挫裂伤直接清除,有4例再次咬除窗边缘颅骨造成新的缺损或缺损扩大。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

1.3 统计学原理

数据均录入Excel文档,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成功随访,其中9例神经功能能够恢复至二次受伤前水平,恢复良好,4例神经功能较二次受伤前水平稍差,恢复较好,3例神经功能差于二次受伤前水平差,恢复差,其中2例出现肢体偏瘫。

3 讨论

颅骨缺损是目前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由于手术外伤引起[3],颅骨缺损导致颅骨完整性收到破坏,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修补发生再次损伤的风险就会较完整的颅骨高[4],我们对颅骨缺损再次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做一分析。

3.1 颅骨缺损对再次创伤的影响

颅骨的缺损改变了颅骨的生理结构[5],特别是与颅中窝和颅前窝附近的缺损导致了这些部位脑组织更容易受到冲击而发生脑挫裂伤,缺损的颅骨导致新的骨性边缘的产生,脑组织可能凹陷也可能膨出,凹陷或膨出的脑组织由于人体的运动与周围的骨性边缘发生摩擦、切割、牵拉等相对作用而发生创伤[6]。缺损的颅骨导致脑组织缺少骨性组织和脑脊液的保护而更易发生损伤[7],缺损处的头皮和帽状腱膜较为松弛从而使脑组织通过骨窗发生垂直运动而致脑组织损伤。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有骨窗下和骨窗周围不同的脑损伤,由此看来骨窗对于颅骨缺损患者再次创伤影响最大。

3.2 二次创伤致伤原因轻、伤情重、病情轻

本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由于摔伤等较轻的致伤因素但是所有病例均有脑挫裂伤,伤后有嗜睡、意识模糊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CT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并有部分患者伴发脑内硬膜外血肿和脑内血肿,与正常的颅脑损伤相比中线移位少、伤情重,但是临床症状较轻本研究中无患者发生脑疝。我们认为这与减压窗的存在关系密切,减压窗的存在明显缓解了急性颅内压的升高。

3.3 颅骨缺损患者颅脑创伤的治疗

颅骨缺损患者由于减压窗的存在病情较为稳定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因此对于一些血肿较小(≤30ml)、中线移位<5mm、点、片状挫裂伤为主,意识障碍较轻,减压窗张力不高,减压窗头皮张力不高的患者行保守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观察,一旦发现病情加重要立即手术[8]。对于病情较重患者(血肿>30ml,中线移位≥5mm)或病情进行性加重的患者要及时手术,手术方式沿原切口切开,可扩大骨窗清除挫伤失活的脑组织及血肿,减张修复脑膜,缝合头皮[9]。

3.4 预后

患者的预后与损伤的严重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减压窗的存在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发生颅内压升高引起的颅脑损伤的几率相对较低,患者病死率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严重颅脑损伤以及由于高血压脑病手术导致的颅骨缺损发病率不断增高[10],颅骨缺损患者不断增加,过去常规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窗为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在这期间中患者发生再次颅脑创伤的危险性也一直存在。所以当我们诊治脑外伤过程中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时要严格控制适应症,对于已经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早行颅骨修补术。

综上所述,对于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患者应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摘要:目的:分析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创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后再次发生颅脑创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与普通颅脑损伤相比,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患者致伤原因轻、伤情重、病情轻、疗效好,9例神经功能能够恢复至二次受伤前水平,恢复良好,4例神经功能较二次受伤前水平稍差,恢复较好,3例神经功能差于二次受伤前水平差,恢复差,其中2例出现肢体偏瘫。结论:对于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应针对不同的致伤部位和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脑创伤,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唐英.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术后回复骨瓣4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449~450

[2] Silver SL Complication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traumatic braininjury[J].Neurosurg Focus,2009;26:E7

[3]彭远强,温宝泉,曾胜田,等.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0~41

[4]赵继宗.神经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7~338

[5]闫寒.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3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2):77~78

[6]庞一强,张春阳.儿童颅骨缺损修补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5):127~129

[7]董明昊,出良钊,陈益民,等.钛网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2;36(12):1085~1086

[8]柯连蔚,王茂德,刘礼锋,等.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创伤的临床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03):290~292

[9]李勇.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2):107~108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篇8

陶行知说:“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以完成美术基本技能目标为前提,间而培养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与表现的能力,课堂教法的成败直接影响了本次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有效。正确的40分钟一节的美术课中,除了老师浓缩成非常精练高效15-20分钟左右的教学后,留给学生作业的时间通常15-20分钟左右,占了整节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留下的一点时间还要解决作业评价(学生评、教师评)和课后拓展等。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找到一种更易让学生接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各类美术课研讨课比赛中,以及平时的课堂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了教师自身的讲授与表演,为使课堂能给人紧凑实时,造成为了上课而上课的走程序,把所有的环节都忙完后还生怕学生不明白的补充强调,为此,对作业达标的标准也自然降低了,学生可分阶段完成作业,反之就高压政策督促,如还不交作业就以奖励为诱饵等手段来达到作业质量的目的。造成美术课堂乱哄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是建立在老师高压或者贿赂奖品的基础上。这些手段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热爱课堂、热爱生活,以生活为教育,以生活创造教育来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什么叫“猎德本土龙舟文化”?指猎德村是千年古村,猎德龙舟、猎德龙舟鼓。是猎德村民耳闻目见的劳动文化生活。是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民间自然传承的典范。学生非常喜欢猎德龙舟、龙舟鼓,常常在课间模仿龙舟竞渡、打龙舟鼓的游戏。“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指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以龙舟文化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穿插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热爱的生活直接进入对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学生自己所喜欢做的,就有能力完成作业。以生为本,有了兴趣就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对美术学习就不再有距离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教师好上课了,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只要考虑到四点:(1)利用本土人文资源,挖掘其中蕴涵的教育价值,以形成适宜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2)创设丰富的、多元的美术教育氛围。(3)从学生的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身心发展出发,开展适宜学生美术发展的新课程模式。(4)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变化,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丰富、适宜的猎德本土龙舟文化美术活动,结合课后调查,探究的形式进行。

通过对比我国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可以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各有千秋,但大都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教材分解再造、学生作业评价、纪律诊断等方面的,而对于把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方面的教育构想没有见过,只是有在个别课例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以此提出来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地研究猎德本土龙舟文化的美术活动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使猎德本土龙舟文化美术活动内容得到优化,并建构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操作策略,形成独有的美术教学教研特色。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提到:“年龄小的学生,大多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发生兴趣,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往往对学科抱有选择的态度,对投入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往往不一样。”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提到:“在多元化的今天,美术课的开放性增强,我们也不单单只是框在了各个学习领域中,讲求综合性学习。”“对教学方法来看,严谨、富有秩序性的教学方法易于发挥美术教育的智力和技术价值,而相对宽松、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则易于发挥创造和情感价值。”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说道:“以培养创造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造教育,应该贯彻于美术所有的课业类型中和儿童所有的美术活动中。例如:绘画课、工艺课、写生课,甚至美术欣赏课,教师的基本作用都应该是指导和促进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

申戈《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论》 “美术教学过程是美术教学中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依据美术教育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逐渐具有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在美术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美术活动过程。”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美术教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日益深入的解读,对于在一线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把教育的“权”给了老师,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代言人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具有时代性与挑战性的课题。上述为研究 “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与推广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江泽民在教育问题谈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美术教师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师的历史责任。通过对比我国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大都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教材分解再造、学生作业评价、纪律诊断等方面的,把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方面的教育构想还没有人深入研究过,只是有在个别课例中有所体现,并没有以此提出来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希望能通过建构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操作策略,获得更丰富、更深层的经验与理论,以提高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猎德小学美术教学教研特色。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创设“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靈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美术学习中生理、心理的需求的,经实践,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是可行的;(2)“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模式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较好的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传统文化,使学生从生活中求得教育,从传统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主观能动性;(3)“猎德本土龙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模式确立了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发展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读书报告 篇9

在刚看到第一句时就有种感觉,这内容真的很抽象,看完真是一大痛苦,但毕竟是任务,必须硬着头皮完成。

一开始书中就提到教育研究方法的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注重思辨的阶段、强化实

证的阶段、复兴定性的阶段、融和定性和定量的阶段。

在注重思辨的这一阶段书中提到教育研究方法意识甚为朦胧,甚至还没有从哲学的母腹

中分化出来,没有鲜明方法特征的思辨在教育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看完这一阶段这我有以下疑问:什么是哲学,教育研究方法为什么会与哲学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出现是否有

具体的时间标志呢,稍微百度了一下,一般认为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

论,既然这样解释,那该如何解释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呢,我能解释成以哲学的方法来看问

题,这能说得通吗?教育研究方法既然与哲学有关同时它的出现晚于哲学的出现,时间上来

说差不了多少,都是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离不开哲学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都与它当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当时环境的各种因素促成了

这一事物的产生。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教育研究方法来到了发展的第二阶段强化实证,这一阶段是教

育研究方法是依托其他学科来发展的,这又充分说明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都与它当

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实证化潮流这一小节中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儿童研究运动是其重

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定量研究又是什么呢?百度百科对定量研究的解释是定量研究是“指确定

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

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这一解释还是无法让我对定量研究又一个很好的理解。儿童研究运动是实证化潮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难道是认为研究儿童相对更简单还是与

人们对儿童的教育变得更重视有关?

当定量研究进入全盛时期时,定性研究也崭露头角。定性研究这一概念是与定量研究相

对的,一般认为定量研究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定性研究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两者的不同见书43页。在很多对立观点的形成中,往往都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情况,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和人们不断地摸索,两者最后都会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这就是定性研究的兴盛和定性研究

与定量研究的融合两个阶段。

科学研究方法报告 篇10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实施到今天,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这次课改关系新世纪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原则: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现有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低效教学”。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我校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目标:

(1)研究一线教师各种课堂教学形式,总结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的教学手段。

(2)使有效教学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素养,把握有效教学的精髓,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意识。

(3)用构建主义理论支撑框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增强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性,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4)促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全面提高本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研究思路

以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为内容,走理论学习到实践总结再到理论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3、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

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反思研究法。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研究质量。

5、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

(1)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

(2)开展调查分析,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制定研究方案;(3)对实验教师进行多维度培训,找出差距,明确研究的目标;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2月

(1)开展各项调查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计划;

(2)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帮助教师系统的梳理实验中的所得、所悟、所感。

(3)依托教学研究月,进行“行动研究”,从不同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

(4)立足学科,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索: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有效途径;探索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索艺术教学的有效途径等。

(5)启动教师讲坛,坚持以多层面多渠道实施的原则,立足于教师学习成长、有效教学研究的主题,促进全体教师养成有效反思的习惯。

3、梳理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阶段成果形式:阶段研究报告;研究课录像课;交流材料;教案;论文;教师笔记等其他材料。

4、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0月

5、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教师都建构了自己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校课堂教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2、教师都坚持写教学日记,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撰写教学日记,既可积累经验,又可进行反思,以求进步,记录有价值的案例。

3、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校本资源,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4、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困惑,我们及时总结,并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加强“师师合作”,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有生机、有效率。

6、加强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作

用的重新认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知识、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优化,教师通过对这一目标的专题研究,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识记、美观书写生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英语)识记单词的方法等。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教师受益

课题实验的过程亦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与反思中逐渐真正做到深入文本、以生为本、规范流程,能营造“实在”、“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境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在教学试验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选择,开展了子课题研究(如,徐文玲老师的“看图写话与语文能力训练”,丁林玲老师的“让阅读从第一课时开始”,代厚华老师的“如

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备课”等),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风格、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以体现和张扬,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有效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1)有效教学课例(文本、光盘)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近20篇案例。

(2)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将有效教学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上走出一条新路。本集精选了15个代表性案例。

(3)有效教学研究论文集(文本)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本教师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篇。

2、理论成果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人文性。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探究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步骤开展实验,并总结了一系列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语文组推广运用“头脑风暴”作文教学方法和“读—说—演—背” 的低段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数学组在教学中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自悟、引探、求新”的教学特色;英语组采用“TPR”教学法,将英语学习置于文化背景下,将阅读理解、口语训练、写作学习融为一体,“全英化”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了英语学习的环境。

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程,是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

1、如何对有效教学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价?我们目前仍没有一套判定有效课堂教学的量化标准,只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模糊把握是否有效;

2、如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不仅要求更新观念,而且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减去无效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师怎样才能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作业,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用先进的教育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才

上一篇:烟草市管员述职报告下一篇:挂牌转让股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