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管理制度

2024-10-10

治未病的管理制度(通用10篇)

治未病的管理制度 篇1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

一是健康未病态;

二是欲病未病态;

三是已病未传态。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治未病”的措施方面,我们主张首选绿色疗法,比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瑜伽等就可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药粥、药茶,最好是在明确自身体质状态的前提下选用,另外健康规律的生活和平和恬淡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防病措施。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对病人身心状态的分析,确认其身体的寒热虚实阴阳偏颇,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一个亚健康的人,整天疲乏失眠,缺乏热情,通过体质辨识,我们认为他是肝气郁滞,应当在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上给以针刺、按摩或拔罐等刺激,以疏肝理气,调理脏腑气机,使肝气得以疏泄,脏腑功能归于平衡,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已病未传态的治疗原则。比如高血压病人,我们要防止其并发心、脑、肾的改变;中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要及早治疗他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

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要注意调摄,以促进并提早日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即使是感冒初愈,病人也要注意避风寒,多休息;而手术后的病人更是气血两伤,增加饮食营养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是极其重要的。

治未病的管理制度 篇2

长期以来, 由于生态环境污染, 饮食结构的改变, 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疾病谱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了调整。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中医治未病注意预防和治本的特点, 愈加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心、社会所关注、政府所重视。

我国在2003年开展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其结果瞩目惊心: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是18.8%。约一亿六千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7000万人, 糖尿病患病率是2.9%, 现在农村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速度比城市快, 因为在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 人们过食造成胰岛功能负荷过大造成的。体重超重占22%, 大约2亿人、肥胖7.1%。约6000万人。目前在医疗费用高涨的同时, 保险公司和企业注意到一非常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80%医疗支出用在了可以预防发生的疾病上, 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很少的改善, 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3%的慢性病病人消耗了40%的社会医疗资源。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每年高胆固醇造成4000万人早亡, 烟草造成500万人早亡, 高血压造成700万人早亡。世界最大的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心血管疾病的3/4患病时由于3大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致死。人群当中最不健康的1%加上患病的19%人群共用于70%的医疗费用, 健康人群的70%人口只用了10%的医疗费用。

我国一项对30万人群9年脑卒中干预结果报告显示, 经过干预治疗死亡率男性可下降51, 5%, 女性下降52.7%。缺乏运动的人, 如果经过锻炼, 脑卒中的人群患病率下降35%~55%。

美国密执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说;历经20年的研究得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于美国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存在一个秘密, 即90%和10%, 就是90%个人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 医疗费用将降到原来的10%, 10%的个人或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 医疗费用就比原来上升90%。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发布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投资数据;中国到2015年因慢性疾病将损失5580亿美元, 相当于4万亿人民币。这是按照购买力, 3个P的评价方法。这是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由于高血压、中风、糖尿病导致死亡而损失的价值。如将上述3种发病率下降2%, 中国将带来306亿的效益。

由此可见, 治未病是多么的重要,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 治未病之先, 防患于未然, 养生防病, 实现康健; (2) 治未发之前, 防微以杜渐, 重视先兆, 防止发病; (3) 治未盛之时, 见微知著, 早治防重, 择时而治; (4) 治未传之脏, 掌握疾病传变规律; (5) 治传与否, 当变虚实, 妙用承制; (6) 治未病整体调控, 重在调治, 所不胜所胜。所以,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治未病的防病养生活动中, 向老百姓传播一个治未病的理念, 告诉一个治未病的道理, 掌握治未病的方法, 在疾病到来之前去预防它。可以减少人们的病痛折磨, 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摘要:“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 它的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疗, 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它充分说明了医学的2个重要任务, 即治疗和预防, 而且预防更为重要。

治未病的新手段 篇3

谁动了你的健康?

身体功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不当

吸烟吸烟致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熬夜熬夜使得人体失去了免疫修复的时间。

久坐和憋尿导致肾功能受损,损害肾脏健康。

饮食不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三餐安排不合理。

工作压力大导致免疫机能受损

身体出现不适后没有进行有效地检查与干预

从身体开始出现亚健康信号,如便秘、失眠、血压波动、头晕、心悸、胸闷等到最后发展成为慢性病,一般都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即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的疾病潜伏期也不同,如高血压、糖尿病,一般都要10~15年的时间,癌症15~20年的时间等。

该采取什么手段来维护健康?

长期以来,我们主流医学都是西医、中医为主的体系。

西医治疗

西医的思维是就事论事的,是二分的。在治疗上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抗式治疗方式。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方向是找到病,打击敌人。因此西医在对抗病毒、病菌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人类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时期。

西医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现在人的慢性病上,如高血压,一般是终身吃药。这样,长期的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身体功能逐步下降以至于恶性病发生,如心梗、中风、心衰等。再如针对肿瘤,西医关注的是肿瘤本身,因此采用的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对之后的生存质量关注不够。根据WHO的观点,人类长寿健康影响因素中,作为对抗为主的现代医疗能影响的只有8%。

中医治疗

中医思维上注重的整体观。中医采取的辨证施治以整体调和的方式来对待疾病,强调自然和谐,扶正祛邪。中医治疗不是对抗性的,治的是“生病的人”。治疗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即实现人体的自愈功能,在对待现代慢性病上,不是扮演救火队长的角色,防止了越治病,病越多的现象。

但是中医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复杂,凭经验值,一个中医开出来的方子和另一个中医可能有区别,并且中药的熬制比较繁琐。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中西医,其实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情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识方法。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

尚医堂治未病观点

中医理论指导下现代化食疗的治未病模式,维护现代人健康的新尝试。

尚医堂观点之一:现在人的健康维护不是治疗已病,而是维护身体功能平衡,即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注重提高生存质量,生活质量。

尚医堂观点之二:博采中西医之长,即双重诊断,动态调理。

尚医堂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是中医的整体论,操作方法是西医的解决问题为主的实用化手段。

尚医堂辨体

尚医堂的辨体,即结合了中西医之长,是模糊的整体和清晰的局部的结合。也即采用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身体功能评价、营养素分析、体质评价等。从宏观的体质状况到微观的微量元素和体检指标等,通过对一个人的整体把握(中医的望闻问切),得出个体的整体体质状况,再对身体功能的失衡状况、营养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前瞻性的把握身体的疾病趋势等,从而为中医食疗调理提供依据。

食疗现代化

尚医堂的食疗是在辨体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形象化的实用化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改变以往中医靠记忆,靠经验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人体信息采集,人体信息处理,配方开具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和标准化。同时,通过运用现代的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客户进行良好沟通以及知道客户进行调理,并以精确定量的食物(多达200余种的食物组方),定期的进行辨体,定期改变调理配方,以实现最佳疗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健康。

尚医堂小贴士 误区指导

误区1:发现子宫肌瘤,干脆把子宫附件等全部拿掉,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

食医认为:子宫肌瘤和内分泌失调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去除根本的发生原因,可能还会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失眠、高血压或者其他症状。

误区2:一旦便秘就吃泻药。

食医认为:有多种因素会导致便秘。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老年人胃肠蠕动减缓,体内津液不足,体质方面的阴虚、阳虚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若便秘靠吃泻药来缓解,可能会引发体质的更加失衡,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误区3:我没有确诊癌症,但是家族有癌症遗传史,现在该项指标略有异常,尚医堂食疗调理有用吗?

“治未病中心”工作制度 篇4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中心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予以指导。按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2.负责制定并保持治未病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效具体落实,深入开展。3.制定治未病中心长远发展规划和规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做好汇报工作。

4.定期深入门诊及其他工作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负责开展组织、检查临床教学工作,培训科室人员业务学习。

5.定期检查治未病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和贯彻执行情况,采取措施,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6.检查教育本中心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7.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

8.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9.指导担任本辖区的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10.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民众偶的健康需求,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职工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中心统一的考勤制度。各组要建立休假登记本,休假时必须安排好工作,事先征得组长的同意。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中心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

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

7.各个工作间要有防火设备,掌握防火常识及防火器材使用。

逐级指导制度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定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和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

2.支援与受援双方必须签订协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任务的框架内,定目标、定任务,并认真贯彻执行。

3.医院应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情况,选派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支援工作,保证质量。

4.支援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本院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5.医务人员支援基层的事迹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6.支持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倡导治未病的理念,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特色,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治未病中心主任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部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院内感染控制和行政的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门诊部的工作计划。经院长、分管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定期召开门诊系统会议,协调各科关系,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整顿门诊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各种手续,方便病员就医;做好门诊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4.须定期出门诊,逢出诊日应预先安排好其它工作,保证准时上岗,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脱岗。

5.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6、负责安排“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站”的管理、值班主任安排;做好病人病假条盖章、医保咨询、健康咨询、电话咨询等工作。

7、监督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工作。

8、协同有关工作人员组织门诊医务人员到所属地段、工厂、机关、学校建立协作关系,搞好爱国卫生运动。

9、组织所属人员的业务训练,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工作。

10、负责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医护人员防护等各项工作。

11、完成医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医疗、预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门诊日常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①根据门诊管理要求,制订相关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②及时掌握门诊各科和病人动态,负责组织检查门诊病人的诊治和急诊、危重、疑难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上报院长病采取相应措施。③与各科主任及时沟通门诊病人就诊情况,协调做好管理工作。④负责督促指导门诊各科做好消毒隔离,医请报告工作。⑤做好门诊各工作室的统计和整理分析工作,按时上报。

3、负责检查门诊各科室的医生出诊情况: ①根据各科排班表检查医生的出诊资格。

②每天根据病人就诊人数,与各科主任联系增调医生。

4、负责医院各科室专家门诊的安排:

①根据医务科确定的专家资格,与各位专家落实出诊时间。②编排专家门诊排班表,及时调整专家的出诊时间。

③计算机设定专家挂号具体时间的程序(保证挂号收费处能挂号)。④审核专家停诊情况,是否同意停诊,是否同意相应资格的专家替代。

5、负责医院各科室专科门诊的安排:

①根据分管院长同意的各科开设专科门诊,与各科主任联系安排确定专科门诊时间。②编排专科门诊排班表。

③计算机设定专科挂号具体时间的程序(保证挂号收费处能挂号)。

6、负责对门诊病历的质量监控: ①制订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②抽查审核门诊病历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7、负责对医疗诊断证明书审核:

①审核各科临床医生是否具有本科医疗诊断证明的权限资格。②审核医疗诊断证明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医疗规范。③对医生开出的病假时间按规定予以监督。④是否符合医院的有关规定。

8、负责接待和处理病人的投诉: ①耐心倾听病人的投诉意见、抱怨。

②进行仔细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③给予病人回答并做好解释工作,对办事员提交的投诉问题与相关科室一起及时给予解决。④必要时作好记录,或上报分管院长。

9、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①熟悉医院情况,遇有病人咨询,能给予回答。②在能力范围内对病人的需求尽量予以解决。

10、计算机开发需求:

①根据门诊管理工作的需要,尽量采用计算机管理。

②能提出计算机需求方案,提交计算机中心开发门诊管理程序。

11、督促检查门诊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并使之不断提高。

12、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治未病中心专家出诊工作制度

1.负责专科、专家门诊的医师必须按门诊部“专科、专家排期表”依时出诊,不得无故停诊。如有特殊情况(出差、开会、会诊、休假等),应事先与科主任联系,安排该科专家代为出诊,尽量避免停诊。如科主任无法安排其它专家出诊,则需提前一天通知门诊部及时通告病人。

2.参加专科、专家门诊人员必须医德高尚,态度和蔼,廉洁行医,服装整洁,佩带胸卡,严格遵守门诊各项规章制度。

3.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要认真诊治,耐心解释。必须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等。对病情复杂需会诊者,按有关会诊制度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4.负责专科、专家门诊人员应指导门诊年轻医师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5.经专科、专家二次不能确诊者,必须请上级医师或科、院及院外会诊,以确保质量。

6.派往专科门诊的人员必须相对固定,每期三个月以上,以保证病人就诊、治疗的连续性。

治未病中心护士工作制度

(一)按时到岗,不串岗、不脱岗、不闲谈。检查整理诊室,备齐各类用物并按固定位置摆放,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

(二)对重病员、65岁以上老人、军人、突发病情变化者、残疾人等病员,要提前优先安排就诊。

(三)对候诊病人应随时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应提前就诊并及时处理,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送至急诊室。

(四)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及时与患者沟通,要热情主动接待病人,礼貌待人,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热情做好解释工作。保证良好的就诊秩序和诊疗环境。发放病人意见表,及时收集患者对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意见,沟通好医患关系,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

(五)每天协助医师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如备好血压计、压舌板、各种检查申请单及整理诊台、诊床,并准备好浆糊、笔、纸张,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每天登记专科、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工作量及其它统计工作。

(六)维持就诊秩序,编写就诊排队号码,依次叫号就诊,指导帮助病人填写病历封面,合理安排就诊及检查,尽量缩短候诊时间。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尽量维持一医一患,保持诊室安静及良好的就诊环境。

(七)加强候诊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天下班前要用消毒剂擦洗台面、清理杂物,每天中午用紫外线消毒2小时,并做好登记,防止交叉感染。

(八)下班之前必须关好各诊室、候诊室的电灯、风扇、空调、门窗及各种电器。

体质辨识室工作制度

1.认真仔细填写信息表。

2.填写体质量化表。

3.测血压、体重、身高。

4.做到四诊(望、闻、问、切)

5.全方面综合信息。

6.得出结论,指导用药治疗。

艾灸室工作制度

1.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应做出合理的施灸方案。

2.根据施灸的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

3.应根据施灸顺序进行灸疗。

4.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5.需实行瘢痕灸,需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6.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分钟,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7.若发生晕厥现象,立即停止艾灸,并采取相应措施。

8.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施灸时不宜热力过强,施灸过重。

穴位贴敷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范,掌握贴敷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

2.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贴敷药物须专人专病专用,禁止提前调配。

4.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贴敷部位,注意保暖。

6.掌握不同疾病贴敷时间,及时告诉病人,避免因贴敷时间过长而带来不良反应。

7.做好记录。

熏蒸室工作制度

1.凡需要熏蒸治疗的患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医师诊断后,确定治疗种类及疗程。

2.工作人员应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熏蒸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

3.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总结,做好记录。

4.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参考。

5.注意熏蒸设备的使用,使用前做好检查,使用后进行擦拭,定期检查维修,避免蒸锅电线老化,以延长使用寿命。

6.熏蒸床的床单及被套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针灸推拿室工作制度

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严格无菌操作,1人1穴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操作敏捷轻揉,取针后要仔细查点针数,严防漏针。

4.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5.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6.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7.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

8.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9.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10.施灸和拔火罐时要防止烫伤。

11.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针灸术时,必须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独立操作。

12.针灸室应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必要时男女患者的针床用屏风隔开。

针灸理疗室工作制度

1.定期讨论在理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

2.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3.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和疗程。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5.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参考。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科研究确定,因故中断理疗,需及时通知理疗科。

6.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高频之所有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超高频率治疗器材,电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板极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禁用单极法。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

7.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8.体疗病员,由体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根据病情确定体疗种类。9.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具体诊疗工作。

10.负责病员的检诊,确定理疗种类、剂量、疗程,疗程结束后做出小结,并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

11.注意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如有反应及时处理。12.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和心疗法。

13.负责对病员进行理疗常识的宣传工作,介绍理疗注意事项。14.切实遵守理疗过程中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15.注意各种治疗量,保证治疗效果,严防差错事故。16.负责理疗登记、统计工作。

17.负责药剂、器材的保管,床单、枕套、毛巾的更换。18.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19.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技术操作。

档案管理制度

1.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利用。建立、健全档案的借阅制度和档案室保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专兼职档案员职责等制度。

2.经常检查各科病历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3.对慢性病档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检查和保管工作。4.对病历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5.提供教学、科研、临床经验总结等使用的档案。

6.医院档案库房应该坚固,并做到有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等设施。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7.档案保管不善,造成毁坏或丢失,要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并予以处罚。8.档案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法》和《保密法》,在公共场所不得随意谈论档案中的有关秘密事项,档案保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在离职前办好交接手续。

物品、器材管理制度

(一)护士长对物品、器材的领取、保管,报损、全面负责,做到帐物相符。

(二)各类物品应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持良好性能。

(三)使用医疗器械,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应及时清洁处理,消毒后,归还原处。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的医疗器械,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四)物品、器材每日进行交接,借出物品要经过护士长同意,有登记手续和经手人签名,重要抢救器材一般不外借。

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

1.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2.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3.根据医德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医德考核标准及办法,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

4.医德考核有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科室考核与上级考核,定期考核与随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5.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聘任、任职、晋升及评优的重要条件。

落实“治未病”计划 篇5

一、树立“治未病”的理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网络、宣传栏、讲座等各类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的关注度,落实预防为主、“治未病”的工作理念。何谓“治未病”,最早见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矣?可见古人眼中:治未病是上工之道。整体观是治未病的精髓。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提升未成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正确自我评价,时刻预防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的出现。同时加强与社区、社会团体、等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今年我心理辅导站计划组织我校聘请的心理专家及我校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进一步提升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各种渠道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帮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二、注重培训,掌握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专业技能

今年我心理辅导站牢固树立“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去落实未成年人辅导工作。计划开展6次专业人员培训。在加强我校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辅导技巧的培训。通过各类主题教育、科普讲座、各层面座谈等形式开展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训。

三、加强辅导,及时纠正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遵守的“预防为主” 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为体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专业性,落实“治未病”的理念,我校将聘请心理专家教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几年以上的资深心理专家作为成员,确保权威性。将我校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工作提升至新的层面,利用心理讲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融入到专业人员日常工作中去。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较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为将不良事件对未成年人及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依据未成年人突发心理事件干预方案。

英光小学

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6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就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唐代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见解。可见,“治未病”包含三层意思:(1)“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发生;(2)“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细微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3)“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时切断传变途径。如果将“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未病先防——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学校要依托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见微知著——加强学生心理及行为的疏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收集、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些违纪、违规案例还处于“酝酿”阶段就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学生当中多留心,勤观察,勤做笔记,善于思考与学习。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更要细心、全面的为“问题学生”多备课,备好课。班主任要融入到学生中间,注意观察,随时劝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班中安排一到两位信任的、保守秘密的同学做好班主任的“耳目”,通过他们来掌握班级和重点学生的动向,以利于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中一定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防微杜渐。学生违纪、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要从细微处入手,防止学生违规行为由轻变重,由小变大,由局部向全校蔓延。只有及早发现,提前干预,才能防止小事变大乃至恶变。

四、已病防变——加强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矫正工作 “一对夫妻一个孩”,计划生育已见成效。现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使得许多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差,散漫成性,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逃学、打架斗殴,甚至敲诈勒索、抢劫等,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当然,导致“问题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社会、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班主任要学会驾驭、统筹全局的本领,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怀着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思想,耐心的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1、对症治疗,防止进一步扩散、恶化

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学生”任何时期都会有,作为班主任要虚心学习、善于总结规律,正视学生的错误,以治病救人的思想,及时、果断的采取补救措施,不可偏激定性,以免导致事态恶化。

2、加强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学生中,学生的错误倾向50%左右是由于心理健康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班主任应向他们广泛的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卫生和励志为主题的影片、开设与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等,将宣教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讲究教育艺术,注重心理疏导,矫治学生的心理误区,坚持虚功实做,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的人性。

3、对症下药,加强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思考、总结;再思考、再总结。要注意做到:

(1)明辨是非,端正态度。要分析问题,找准病根,“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上网、谈恋爱的问题,班主任不应一味惩罚、批评,这样的“严”不但起不到教化作用,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把握尺度,做到严之有方,严之有度、严之有情、严之有则、严而垂范,严中有爱,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中,感化问题学生。

(2)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主动学习教法和管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特征及个体特点进行教育,随着“问题”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班主任应转变思维定势,怀着大爱之心与耐心进行学生教育。走进学生,掌握思想变动,依据个体特征选择最佳技巧实施教育。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要苛求一次性药到病除做好“反复”的思想准备。正如前面所说“问题学生”历来有之,老师要做好学生反复的心理准备。在“问题”反复时,老师不能急躁、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要告诉学生他的进步,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拉长反复的时间,以至彻底解决“问题”。

4、利用现代化手段,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 随着现代通讯的飞快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电话等手段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极具速效性和隐蔽性,对那些处于心里不健康的学生特别适宜。我们还可以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批量学生大面积授课这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对教师所做的工作进行记录,便于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比对。

治未病的管理制度 篇7

1 未病先防 (针对社区健康人群)

1.1 和睦家庭, 和谐社区, 改善人居环境

利用健康教育平台, 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认识生命规律, 培养良好的、合理的、睿智的物欲观、人生观、世界观, 呵护生命进程。

1.2 养生保真, 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 跟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时令、不同地域生长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空间、不同作息工作环境等等, 因人而已, 利用其独特的生活规律所形成的体质差异, 根据阴阳规律、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天地人三才整体空间生命理论, 制定个性化的五志六欲情志和调方案, 五音五味饮食音色方案, 工作与休息动态协调时辰调养方案, 让生命进程中的每一段落都充满和谐的步调, 使身体整体机能可以适应和应对各种来自自然的、社会的、他人的变化的干扰, 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 维持良好自然、社会生存能力。

1.3 防止发病因素的危害

针对糖尿病的成因, 日常生活应该均衡饮食, 使外援性物质能量恰好适合身体生命进程所需, 也不要长时间的摄取超过身体代谢的能量, 达到摄入与消耗有一个平衡, 所谓五味养五藏, 五味太过与不及皆伤及五藏;培养和保持良好作息规律, 不要长时间的疲劳作息, 行为偏激, 所谓"过劳则伤正"、"偏则害", 使生命进程有节、有度、有序, 不因生活行为习惯而产生病态糖代谢而发生糖尿病。

2 既病防变 (针对社区既病人群)

2.1 早期诊断

从周期性体检、日常诊疗、高危人群监测中, 经常筛查, 充分利用双向转诊机制, 早期确诊, 早期干预, 早期有效控糖, 并纳入专案管理。

2.2 早期治疗, 防止传变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长期的有规律的血糖监测, 根据不同病人个体差异, 治定个性化的治疗干预方案, 积极治疗, 持续有效控糖, 监控病情, 降低病情恶化率, 减少并发症。

2.3 先安未受邪之地

根据糖尿病病情的发展进程,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病状、不同病情表象, 利用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作指导, 从五藏阴阳气血平衡着手, 辨证论治, 调和人体五藏阴阳气血, 恢复人体生命本来的节律, 纠正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先期疾病和新发疾病, 减少并病与并发症, 降低糖尿病的既病率和病残率, 提高个体自然、社会生存能力。

3 瘥后防复 (针对血糖有效控制超过三个月者)

3.1 监测血糖, 定期体检, 积极预防和治疗新生新发疾病。

3.2 扭转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 顺应自然规律与生命规律, 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 提高自然的、社会的生存适应能力, 收摄心志, 调控情绪, 劳作有序, 起居有节, 和五味, 节音声, 配五色, 择宜居, 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3 适时保健治疗, 根据自身条件按经络运行规律, 经常敲打经穴, 导引经气运行, 舒畅肢体远端及皮肤经气的运行, 或以散步、气功、导引拳、温足等等自我保健;也可根据条件适当选择一些医疗保健, 如推拿、点穴、药足、药浴、药膳等等。

4 小结

社区糖尿病管理, 目前执行的方案有好几种, 都是以西医学理论指导的, 规划了机械的生活方式与管理模式, 在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区居民区, 工作做的多, 收效甚微,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利用中医"治未病"思维理念, 发挥健康教育平台的优势, 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用中医理论解答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 以及生命节律与规律, 培养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树立明智的物欲观、人生观、世界观, 顺应自然规律, 和睦家庭, 和谐社区, 阐释糖尿病的产生、机理、预后, 使其家人、病人、亲朋、邻居、老人、小孩都能同时做到知、信、行, 达到无病养生与防病, 有病疗病护的社区效应, 使既病者不需要执行程序化的生活方式中孤独的去控糖, 以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而收获控糖的目的, 使社区糖尿病管理在和谐的社区环境中有序的进行, 最终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摘要:社区糖尿病管理, 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对于慢病管理一途, 一直没有一个权威而切实际的管理方法, 利用中医“治未病”思维理念,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级去展开思路, 开拓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思路,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将沉寂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发挥其应有社会效能, 在实践中创新思维, 探索新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 总结新经验。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糖尿病管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强化“治未病”观念 篇8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我们最大的问题总是想在发生问题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如血吸虫病出现了治疗血吸虫病,艾滋病出现了治疗艾滋病,冠心病来了防治冠心病,SARS来了防治SARS……这不是办法。

我一生中领悟出三个道理: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非常。权威专家提出,21世纪的医学,应该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大夫对病很懂、很清楚,可对人不是太了解。医患关系处理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懂病不懂人。病人首先应该是人,而不是病。当然,有病应该治,但我们的目的是把人的健康维护好、促进好。

美国卫生部长1979年在“健康人民”的报告中提出3个“自毁”,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行为;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容许有害健康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这非常深刻。第一,我们很多疾病都是自己创造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不仅诱发传染病、寄生虫病,还导致慢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二,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体现在空气,交通、饮水、食品等方面,第三,我们容许有害健康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如嫖娼,卖淫、吸毒等,都对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我国2003年开展的居民营养和健康状态调查,就可以看出问题非常严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是18.8%,糖尿病患病率是2.9%,血脂异常的人占18.6%,体重超重的人占22.8%,肥胖者占7.1%……这次调查表明,膳食的高能量、高脂肪和体力活动下降与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体力活动下降、脂肪摄入过多与慢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有调查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将医疗花费降到原来的10%。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均寿命增加了30年。其中的5年是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剩下的25年是由于预防和公共卫生的成效。此外,从一些数据也可以看出预防和公共卫生的效果:①我国一项对30万人群9年的脑卒中干预结果显示,经过干预治疗,男性死亡率下降51.5%,女性死亡率下降52.7%。②缺乏运动者,如坚持锻炼,脑卒中患病率可下降35%~55%。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80%的糖尿病、70%的中风和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中医治未病小知识 篇9

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2.什么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3.“未病”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 “未病”状态。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

“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2)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5.那些人最迫切需要“治未病”?

(1)是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2)是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3)是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4)是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 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5)是慢性疾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6)是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或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养康复.6.历史上的中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齐桓公病案中。据《史记》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诊去见齐桓公。礼毕,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仍不相信,并对扁鹊的说法深感不快。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看过桓公后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还是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接着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于是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招来祸害。”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 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了。为扁鹊写传的司马迁为此感叹道:“使圣人予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这个病案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扁鹊能够预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提出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的观点,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生动地体现了扁鹊“治未病”的思想。

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未病”门诊位于我院体检中心(原老门诊楼一层),是集中西医为一体的健康管理干预医疗中心,除西医常规体检之外,还由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为您进行中医体质检测及辨证,然后根据检测、辩证结果进行针对性、个体化中医健康指导和综合调治,包括饮食均衡、起居宜忌、情绪调畅、体质调整等,并运用中药、针灸、拔罐、刮痧、耳穴压豆、刺血、中医情志治疗等多种途径综合调理身体,预防疾病,调治亚健康状态及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尤其是失眠、健忘、疲劳、眩晕、头痛、郁证、痰浊、湿阻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理,及中医内科、骨科、妇科各种常见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体检及治疗咨询电话:010-83873363

中医学“治未病”观论文 篇10

中医学“治未病”观论文【1】

【摘要】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治“未病”理论及智慧,不仅具有现代医学的内涵,更极具其特色。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先进观念,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对其更进一步整合研究和推广运用,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如果运用推广好此理论,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医学;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再由《难经》里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未病是指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多层涵义。

关于“未病”其内涵及外延十分丰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面就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及调节健康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未病先防

1.1 健脾 治未病首先是未病先防,其具体措施是健脾。

脾主四肢,统五脏,即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也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均信赖脾胃,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

也就是说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涉及四脏有病,亦必须养脾,故脾气充,四脏均旺盛,脾气绝,四脏必病,凡治四脏之疾者,必养脾胃。

总结脾与四脏其关系,突出了治脾胃的主要意义,换言之,脾是健康之本。

1.2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化之源。

脾性至阴,五行属土,系水谷之海,化生气血,而人的生活动力以脾胃化生的气血为物质基础。

脾运化水谷,胃纳之水谷,吸收精微上输于肺而化为营卫之气,《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而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胃,《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损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胃资生之气,而血液由营气和津液合和而成,由脾上输于心肺灌注脉中,化赤而充养,而营气和津液均源于水谷精微,故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正如五介宾所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于脾。”

2 既病防变

2.1 脾弱则易发病 有终必有始,有始必有终。

空间中寓时间,时间中亦寓有空间,时间与空间是辩证统一的。

与时空相比中医学更重视时间,亦即动态性,过程性,此乃“上守神”之意。

时间是通过气化来实现的,气化的形式,即升降出入表现为空间概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亚疾病能否发生转归,正气的强弱是关键,决定正气不足产生疾病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也源于脾之生化的水谷精微,亦即李东垣所论的胃气元气。

胃气和元气的盛衰,又与脾之功能强弱有内在联系,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因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从空间上看,亚疾病具体发生于哪个脏腑,也与脏腑本身的正气强弱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脏腑局部正气亏,亦与脾藏有着密切的联系,疾病发生以后,从时间上讲,其发展变化也是以正气强弱为依据的,正气强,则亚疾病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正气弱,则为功能性的疾病向着器质性疾病方向发展。

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和始终。

2.2 阴阳平衡自和 阴阳平衡自和是治未病中的一个法宝,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动力和趋势。

对于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功能。

阴阳自和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在中医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

“阴阳自和”的思想由来已久,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类比人体内的阴阳双方认为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致协调有序,方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

3.1 “治未病”即是调节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是由健康自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出现精神活动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个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则容易引起各类疾病。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未病”范畴。

中医治未病方式各种各样,常用针灸、穴位敷贴、食疗、保健,选择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易,因疾而易,选择应用。

3.2 调理情志即维持心理健康 中医学在问诊中,医生通过患者自诉,再与医生交谈,对患者提出问题的解答,对患者交待医嘱时要患者对饮食、起居、环境,保持适应为变。

为患者解决疾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医学主张对患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先必治神”的重要性。

医心为先,治神为本。

此外,中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五志”,常用来指导调节情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即根据《黄帝内经》“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创造性地运用以情胜情的心理制约和调理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观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说现代医学健康是从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上构成的学术观点。

与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运用规则和“治未病”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及调节亚健康十分相似。

这就是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健康理念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治未病”的理论还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所以“治未病”、调情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牢固构成了中医学独特而优越的理论体系。

如何充分运用好中医学这富贵的特色资源,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医工作者的使命,更对其进一步全方位研究推广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学藏象学说对城市思考【2】

摘要:面对着城市建设中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出现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特质分析,本文借鉴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思维方式及其理论模型,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搭建了中医学与城市设计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将中医学的整体观、系统论以及藏象学说“藏象”内涵模型引入到对城市思考中,分析得到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之间互为表里关系,并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同时,为城市管理者或者城市设计师也提供了一个认识城市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进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医学;藏象学说;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一、提出问题与分析

据报告显示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

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关键且快速发展阶段,不可置否,城市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在这样迅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中也频频出现了很多问题。

像是以“功能分区”为主旨的城市规划和管理造成了城市功能之间的割裂,各功能分区之间界限明显,功能单一,造成城市内的职住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就是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新城建设运动,新城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不考虑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关系,致使功能配置重复,造成新旧两城恶性竞争的局面;此外,城市建设者盲目的求大、求新、求气派,根本不去考虑城市承载力及其城市的负荷能力,最终造成城市广场无人,城市的基础设施闲置等不良的状况。

城市中出现这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管理者或者城市设计师对于城市思考出现了问题,他们没有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待,解决城市问题的方式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式治标不治本的思想,因而,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城市问题,本文引入了中医藏象学的思维方法,试图将整体观,系统论以及“藏象”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城市设计之中,以引发更多人思考。

二、中医学藏象学说认知

(一)中医学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经历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中医理论最基本的特色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

[1]中医学包括三大基本基础理论分别是: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

上一篇:网络的语句下一篇: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