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024-10-13

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精选12篇)

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篇1

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 《村居》

3、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 《村晚》

4、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吕岩 《牧童》

5、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6、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寒食》

7、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8、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9、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0、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1、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2、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1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1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15、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1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 《所见》

1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 《小儿垂钓》

1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19、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20、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2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3、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25、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2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回乡偶书》

27、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28、投荒万里无归路, 雪点鬓繁。度鬼门关, 已拚儿童作楚蛮。 黄庭坚 《采桑子》

29、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30、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31、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3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3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34、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35、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宋 杨万里 《舟过安仁》

36、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篇2

古诗凝练精致, 字字珠玑, 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久远, 课堂上如何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让古诗在孩子当下的生活中复活?笔者以为应当依托文本、根植生活, 寻找古诗中与孩子生活紧密结合的契合点, 举象入境, 通过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方式, 与生活合理链接。

一、链接生活, 举象入境赏画面

对年代久远、言简意丰的古诗的学习感悟, 不能仅仅停留在诗句的表面, 教学中应举象入境, 也即举起来, 把象打开, 把象还原, 把象表现出来, 让孩子们能够看得见。朱光潜说:“读书挺要紧的一个字就是‘见’, 见什么?见象。”当然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 站在文本的角度来说的, 因为有象在那里, 你可以去看, 你能看出那个象, 看出那个意境就行了。课堂上, 老师应充分利用这象的还原来拉近诗歌和儿童之间的距离。

以《元日》一诗的教学为例。儿童每年都要过春节, 但当下的儿童和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教学中应让儿童不断想象, 举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象, 悟情悟理。《元日》一诗的教学试图突破传统的“先读准字音, 读懂词句, 再品味全诗”这种“疏通文句”“面面俱到”的翻译式的固有模式, 在理解意思和感受画面意蕴之间寻求和谐的统一, 采取一种“散而不乱、细而不碎”的处理, 通过“燃爆竹”“饮屠苏”“曈曈日”“换屠苏”四个画面的想象描述来理解古诗, 并巧妙地将生字的识写、词语的理解融于其中。

【教学片段举隅】

片段一:在引导学生想象“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画面时, 依托“爆竹”这一凭借, 链接学生生活中听到的“鞭炮声”。从声音的表象、给人的感受等多方面来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是___“的爆竹声”。此时学生脑海里呈现画面, 心中感受喜庆, 口中吟诵诗句, 真可谓达到古人“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的要求。

片段二:对诗中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理解, 则创设情境, 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想象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___ (人物) ___ (表情) 地说:“____。”从而品味饮屠苏时诗人身体之暖和内心之暖, 再动情地吟诵诗句。

二、链接生活, 联系背景悟情理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 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课堂上如何引领学生在诗中徜徉, 透过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理解其中复杂的情感, 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元日》一诗是王安石49岁那年被任命为宰相后推行新政时写的。从表面看, 本诗是通过几个典型画面描述人们过春节时的习俗, 实则是透过画面表达自己坚定的改革信念。沐浴着改革的春风, 他内心暖意融融, 那时那事那景那情, 诗人不由吟诗抒怀, 他坚信自己的新政一定能成功推行, 从而实现他富国强民的愿望。

基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背景材料在课堂上的合理取舍、适切把握和灵活利用必须费思量。背景的呈现、利用如若过于“丰满”, 显得累赘、多余, 会给人本末倒置之感, 让学生产生到底是学诗歌还是解诗人的困惑;若是过于“骨干”, 就不能为学生理解古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生也就不可能理解古诗深刻的寓意。只有在教学中适切把握诗人的创作背景, 才能将教学引向深入。《元日》一诗的教学必须寻找到古人过春节和当下孩子的生活之间的最近契合点, 在诗歌与儿童生活距离拉近的过程中, 让学生初步触摸诗歌的理趣。

【教学片段举隅】

教学《元日》一诗, 在学生读懂古诗内容、读出诗歌画面的基础上, 试图引导学生品出诗中“情理”:

1. 引一引:引导学生关注王安石的写作背景, 互相交流查找到的作者的资料。

2. 读一读:出示王安石的相关介绍, 重点关注他49岁时发生的事, 初步感知其写诗背景。

3. 迁一迁:王安石当时是国家宰相,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总理。让学生想一想, 快过年了, 我们敬爱的总理在想些什么?

4. 悟情理:再默读全诗, 看看哪句诗最能体现王安石的心声。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坚定的信心? (总)

5. 吟古诗:通过以上关注, 引领学生感受宰相的胸怀远大, 再吟诵古诗。

三、链接生活, 适度拓展品文化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 《元日》一诗选入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与《春联》《江雪》等文本组合为一个单元, 编者的意图就是对经典文化的继承。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和诗作相关的文化, 诗歌固有的文化特点, 也即诗歌语言审美特色中的“节奏”“押韵”“对仗”等, 以及古诗内容涉及的相关文化“屠苏”“桃符”“元日”等, 适度拓展, 让学生享受一场文化的盛宴。

教学中, 在学生感知古诗画面、体悟诗人内心情感后, 由“元日”这一主题拓展开去, 关注同一主题的诗句。其要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 促进儿童深入了解我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更升华了学生对古诗主旨的理解, 在吟诵的过程中爱上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

【教学片段举隅】

1. 引一引: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它见证着我们成长的年年岁岁, 从古到今, 写春节的诗歌数不胜数。

出示诗句, 教师引读, 学生吟诵。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沉冻酒。———【宋】毛滂《元日》

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南宋】文天祥《除夜》

屠苏成醉饮, 欢笑白云窝。———【明】叶顒《己酉新正》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清】孔尚任《甲午元旦》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结一结:我们发现, 无论哪个朝代, 无论是快乐还是忧愁, 春节里人们都会———品屠苏酒;都会———燃放爆竹;还会———在曈曈日里换桃符。

总结:爆竹声声辞旧岁, 屠苏美酒喝到醉, 新桃旧符映春晖, 引着孩子再背诵古诗。发现:王安石相信——— (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自己的新政一定会成功……)

3. 吟诵全诗, 轻唱诗歌。

古诗中的儿童形象 篇3

可爱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28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好客

唐代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这样描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小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放下手中的鱼竿,慌忙跑向家中报信,打开柴门相迎。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中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指儿童。农村的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们白天除草晚上搓麻线,便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天真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诗的高手,他在《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象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借古诗文之梯登写作文之天 篇4

一、阅读古诗文, 提升学生思想高度

从一定意义说, 写作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表达思想。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作文质量的好坏。像《论语》《庄子》《荀子》等古诗文都蕴含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 形成高尚的人格。笔者常让学生阅读以下几个方面的古诗文:一是爱国精神类。如屈原的“上下求索”;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等。二是政治热情类。如,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是美德类。如, 《论语》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四是励志类。《周易》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曹操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五是关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抒发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的唐诗宋词。学生阅读这些先贤圣哲的古诗文, 会感受到历史的脚步、时代的脉搏, 会让心灵得到震撼, 思想得到升华。有了思想认识上的高度, 我们才会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更准确, 在理解材料、命题立意时才会有独到之处, 思想境界才会开阔。站在思想的高度认识事物, 能发现其中的内蕴, 解释事物的本质规律, 创造更博大更积极的思想情怀。

二、阅读古诗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 讲究美, 才能打动读者。阅读古诗文, 学习大师的遣词造句, 语言风格, 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语言大师, 如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蒲松龄、曹雪芹等, 他们的语言功力都很强, 他们的作品, 要逐段逐句逐字细读, 有些精彩的句子段落, 要反复研读, 不仅要读懂, 最好还要能背下来。认真读, 仔细悟, 潜心其间, 才可能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而渐入佳境。工夫到了, 提起笔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1. 积累好词句。

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 要多读、多背、多摘录, 并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 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学生拥有好词句, 作文中就能妙用诗词, 增添语言的典雅美, 如写阳春三月, 他们可能会用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而在自己的作文中活用成语, 则能增添语言的机智美。

2. 学习“炼字功”。

想让作文靓丽起来, 就必须用词准确、恰当。古诗文是语言的范本, 通过多读, 可以培养语感, 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区别, 就意在让我们懂得炼字的重要性, 在写作实践中“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根须”的做法, 值得学习。古诗语言精练, 讲究平仄, 严于用韵, 含蓄优美, 意境深远。

三、阅读古诗文, 模仿表现手法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唐代诗人王勃模仿北朝诗人庾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 创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这些模仿创作成功的诗人和实例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典范。仿写是阅历浅显和视野狭窄的农村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古诗文中的写作技巧容易掌握, 学习和掌握它对写作是不无裨益的。如, 《陋室铭》全文八十一字, 用了譬喻、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多种写作技法。学习这篇课文后, 学生写出了《学习铭》:“学不在好, 尽力则行。天赋不高, 有志则行。斯是求学, 唯我勤奋。”

“不积硅步, 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写出优秀作品, 就要阅读大量的古诗文, 就需要从一字一句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相信时间久了, 定会有源头活水涓涓而来, 那时我们的写作也不用发愁了。

低年级儿童古诗文辅读的途径 篇5

所谓古诗文辅读,指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在不加重儿童负担的前提下,激发儿童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浅近古诗文的能力,适时、适量、适度辅助儿童吟诵古代经典诗词和文言文,儿童对有韵律的语言非常敏感,诗文最容易融进儿童的语言习惯中,让儿童从小吸收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营养,陶冶性情,夯实文化底蕴。因而,古诗文辅读重点在“辅”,途径在“导”,落脚点在“育人”。与课外活动结合,与生活相连,日积月累,不断充实儿童的“库存”。

一、贴近儿童,选读诗文

1.对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进行相似链接

儿童在语文课堂上学会读诗方法,乘这股“东风”,鼓励他们积累相似的诗文。如学会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的《江南》这首民歌,可以拓展开来学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杜牧的诗《江南春》和王昌龄的诗《采莲曲》。这一组诗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江南美景图,达到了深化理解、丰富积累的诵读效果。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系列诗歌的强烈震撼中得到强化和升华。

2.按时序节令变化组织系列诗歌

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如能在自然中得到体验,这种感知的深刻是无法比拟的。依季节的变化,笔者引导学生把诗文整合成一个系列,如“春日寻芳”“夏日情趣”“秋日枫情”“冬日飘雪”。笔者曾经借踏春之际向学生介绍了一组咏春诗,学生兴趣很浓,因为他们踩着“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草地,他们抚摸着“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柳,他们在“千朵万朵压枝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花园里尽情地欢唱……

3.以故事引导出相关的诗人和作品

儿童是天生的故事迷,当他们听了曹丕逼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他们吟诵起《七步诗》来特别有感情;《铁杵成针》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相继讲读文言文,在古今语言的对比中,学生初步体会古文字的韵味,不知不觉他们便喜欢上真实、亲切的小李白,教师引出李白的一串耳熟能详的诗,孩子们吟诵起来兴趣盎然,这样既学文又学诗。

二、以美激趣,喜吟乐诵

1.理解字词句,领略语言美

学生要欣赏语言,必先读懂。古汉语中常识性的知识应当教给学生,这是读古诗文的工具,但不宜讲得太深,宜着眼于为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服务。古今词义的变迁现象:例如《江上渔者》“但爱鲈鱼美”中的“但”是“只”的意思,不是今义的“但是”。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绿”,是形容词活用,教者把十几次修改过程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活用法无须细讲,使其能体会语言的凝练美即可。还有其它如倒装、省略、互文等古汉语知识,可在具体诗文中给学生感性认识,在不断的诵读中以熟带生、举一反三、逐渐领悟,培养语感,努力达到自动化。

2.情景物交融,体味意境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时,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在辅读过程中充分挖掘诗的意境,营造氛围,给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如学杜牧的《山行》,字字都是可感可触的秋景,句句皆意境,无须教师讲解,借助画面或身临其境地想象吟诵,便能体味其中的诗情画意,如果教师把诗意讲碎,学生再来品味,便觉味同嚼蜡,毫无兴致。认识诗的思想境界,感受作者的心灵美,也离不开对诗文写景状物的理解和自我的真切感悟,例如《咏石灰》,儿童明白了石灰的特征,了解了诗人的生活背景,自然能体味出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本质。

3.吟诵出节奏,品赏声韵美

古诗文平仄和谐,声韵动人。儿童喜爱韵律感强的语言,好念好听的古诗、韵文正合其口味,索性让其尽情吟唱,“以声动情”,抑扬顿拙、铿锵有力中便是情感。语言的习得本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在反复的吟诵过程中,古诗文的语言会转化为儿童的潜意识语言。儿童在吟诵的悦耳声中,感受到音韵、节奏、抑扬顿挫的美,有的孩子还能依据这声韵,自己有滋有味地填词作诗呢。

三、细水长流,点滴积累

1.遵循感知规律,探寻辅读的课堂模式

儿童的感知特点是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逐步感悟。在每周的课外活动课里,抽出一节课进行辅读,在实践中摸索出“两个为主,六个环节”的辅读方法,即遵循“学生为主,诵读为主”的原则和“自学——质疑——辅导——赏读——拓展”的辅读模式。

2.辅读时间的点滴运用

辅读时间是“挤”和“聚”起来的。心理学中遗忘曲线显示表明:不断复习巩固的内容达到一定程度将成为永远的记忆,“温故而知新”,不断反复便能内化为自身的语言习惯。教者把复习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每天晨会课挤出五分钟复习巩固,每节语文课前的两分钟的吟诵聚起来,“聚沙成塔”,课间游戏融诗文吟唱于玩乐中,如在儿童跳牛皮筋的游戏中,配以相适宜的古诗吟唱。

牛顿曾谦逊地说:“如果我之所见比笛卡尔等人要远一些,那只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笔者认为,流传至今的古诗文,便是我国母语文化里的巨人。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孩子在“浩瀚无涯的大海”边,也能偶尔很高兴地拾到几颗光滑美丽的石子或贝壳。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篇6

2.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4.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韦庄《与小女》

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6.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____韦庄《与小女》

7.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9.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10.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____颜仁郁《农家》

11.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12.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黄庭坚《牧童》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15.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1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9.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0.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2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放风筝》

2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24.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25.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26.龙头舴艋吴儿竞。——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7.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28.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29.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描写儿童的古诗 篇7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三步法”扩写古诗词名句 篇8

例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不改变原词意境。

答题分析:

1. 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 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诗歌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体会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篇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生活经验在儿童学习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从儿童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师生回归沸腾的、富有特征的儿童现实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内在的、多维的、综合的课程目标,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应着力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认知能力。

一、深研教材,创设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

(一)在儿童生活经验中寻找教学资源

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一改过去“事例”加“道理”的陈旧、说教式的旧貌,把教材仅仅作为一个范例、一个话题,用以引发学生自身相关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创设回归生活的教学活动,极其自然地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从而达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作为一名称职的品生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教科书及其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而从中寻找到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教学资源,为设计出符合儿童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爱我的身体”这一单元为例,我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时候,注意了与一年级教学内容的联系,知道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围绕学生这一时期成长中最突出的问题——眼睛、牙齿、骨骼的保护,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等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前,为了更加密切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把学生生活中真实的生活片段照下来在课堂展现,照片中有同学们用脏手揉眼睛的画面,有认真做眼保健操的画面,还有边吃饭边看书的画面,认真刷牙的画面等等,我还找来班上的学生录制了做眼保健操和如何正确刷牙的小微课,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一下子熟悉起来。对于爱护眼睛、保护牙齿和身体,每个学生都能说出几条,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在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中,了解了身体的基本特征和身体主要部位的基本功能,通过辨析、判断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错误做法,认识到了爱护身体对我们生活、成长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

(二)在儿童生活经验中设计教学活动

作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教师,在具体每一课的教学中,都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来创设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保护肠胃》一课,我根据儿童喜欢动画的生活经验,借助教材提供的生活案例,不仅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了胃的形状和大小,同时出示了几种表情的胃:高兴的、伤心的。然后问学生:胃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伤心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前调查自己合理饮食和不合理饮食的体验,感悟到胃在什么情况下会很舒服、在什么情况下会不舒服,由此获得了保护胃的基本的健康常识。

二、利用儿童已有生活经验,探索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阶段,在此之前,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生活经验,来为自己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服务。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生活信息和生活经验,在获取的过程中,达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的实现。上课之前,我通常都会给学生布置观察、调查任务,并且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来完成任务:比如报纸、网络、电视、请教长辈、观察身边事物等等方式收集资料,经整理后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植物生长的秘密》一课时,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要想了解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就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因为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可以借助学生农村生活环境这一优势,所以我布置了这样的学生课前任务:“与自己父母一起播种并记录一种植物发芽的过程,了解它每天的生长情况”。接受任务后,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动手,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有的同学还把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画了下来。所以在课上,不用老师刻意去讲解,孩子们踊跃发言,通过图文结合,汇报自己课前的观察记录情况。这样,教师通过特定教学内容的引领,弥补了儿童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

(二)教学内容情景生活化

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和人物故事进行教学,将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逐步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例如在学习《做诚实的好孩子》这一单元时,我先播放了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动画片,这个故事几乎每位同学都听过,很自然的就引发了学生有关诚实、不能说谎话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撒谎的危害,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说谎的原因,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过谎?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谎的?说谎后的心情怎么样?

(三)情景活动设计生活化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强调学习情境必须生活化,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获得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例如在《影子的探索》教学中,我模拟一个真实的生活的情境:用手电筒的光替代太阳,用电池替代阳光下的人或物。在这样一个儿童感兴趣又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启发学生从影子的颜色、形状、大小、方向、长短等几方面特点,进行观察和实验,孩子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在小组内积极探索、大胆实验,研究发现了影子的颜色是黑的、影子的形状跟所照射的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物体离光越近影子越大、物体离光越远影子越小等特点。

三、注重课堂的延伸,丰富儿童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

写秋天的古诗 篇10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戏剧,儿童的第二重生活 篇11

一、分阶段培养能力

清华附小戏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共分为三阶段。低学段“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模仿力。中学段“创作”,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侧重学生的表现力。高学段“赏析”,由参与欣赏教室或剧场中的戏剧活动而培养学生戏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低学段“参与”,侧重训练学生模仿力。其中包含的内容有肢体放松、注意力训练、信任感训练、身体律动、五官感受、情境想象及即兴口语人物刻画等,这些戏剧游戏形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培养了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能力。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童话剧,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笨狼上学记》《蚜虫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

《图片活了》是清华附小戏剧校本教材二年级的一节课。这节课将戏剧、美术、形体相结合,运用肢体模仿去感受图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度极高。这一训练后来成功地被教师运用到了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排练中。

中学段“创造”侧重训练学生的表现力。创造的内容包含剧情、人物对话、主题、故事剧场。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课本剧,如《花木兰》《时代广场的蟋蟀》《皇帝的新装》等。

《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的内容就包含了手偶操作(手偶)、美术(手偶制作)、音乐(美国民歌扬基歌)、阅读书目《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内容。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喜好设计制作自己的手偶,再结合阅读课本和音乐歌曲最后再用偶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学段“赏析”,延续了中段的创作。学生到了高学段不仅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创编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赏析能力,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点评及分析。赏析的内容包含剧目排演、感受、反映及点评。通过剧目的排演,学生们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创编能力,他们自己改编课本剧,或者自己写剧本。在编排过程中,学生有一种统整思维,知道如何融入音乐、舞蹈,如何用全局观把控剧目。剧目展示过后学生还要进行点评及分析。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一些经典剧目,如《威尼斯商人》《猫》《小王子》《城南旧事》等。

《威尼斯商人》这节课就是剧目创编课。同学们拿到剧本后开始做人物分析,画场景图,进行舞台调度设计,然后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同学们相互从戏剧表演、舞台布景、剧本结构等角度自评、互评。

二、用工具撬动课堂

清华附小在2016学年第二学期提出了“用工具撬动课堂”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工具撬动课堂要求教师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要借用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真正做到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于是就有了《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偶”本来就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合了造型、动作、语言、绘画、舞蹈等为一身的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艺术。《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是学校戏剧校本教材中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我们用“偶”作为这节课的主题,将阅读课、美术课、音乐课、形体课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超学科消弭式整合。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手偶操作,掌握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对语言塑造有一定了解,还要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上的熏陶,让他们在戏剧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第一点是手偶角色的语言塑造;第二点是肢体与语言之间的配合。三年级戏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创造戏剧活动的过程中侧重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表现力分为语言表现力和肢体表现力,在这节课上我们都会涉及,但更侧重语言表达。我们依托文本《时代广场的蟋蟀》(清华附小三年级阅读书目)中的台词进行训练。首先我们先分析文本中人物塔克老鼠、亨利猫、蟋蟀柴斯特的性格,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确定人物特点,通过人物特点再找出相对应的语言特点。

比如:

塔克:以前我也考虑过要不要住在那里。不过那些中国人很会做些稀奇古怪的菜肴,比如用燕窝做汤,鲨鱼鳍煮羹。搞不好他们也会拿老鼠来做道什么点心。所以最后我决定,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儿的好。

那通过这句台词,我们知道了塔克很聪明,爱思考。那这样的人物说话的声音、语速会是什么样呢?大部分同学就会想到塔克老鼠说话声音很大,语速稍快,它很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很自信。于是我们就总结出了塔克的语言特点。

又比如亨利猫与塔克老鼠的对话:

亨利:说啊,塔克,你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吧。就说出来让我们听听吧!

塔克:嗯,我在想,要是钱箱里有几张一块钱的钞票……

(亨利不禁放声大笑)。

亨利:我就知道!除了它以外,还会有谁想睡在一堆一块钱钞票上。”

通过文本透露的信息,我们知道亨利猫的特点是圆滑,所以她说话的语速应该会比别人慢,而且说话有时不会把意思说透。

再比如蟋蟀柴斯特和塔克老鼠的对话:

柴斯特:你想睡在这个笼子里吗?

塔克:噢,我可以吗?

柴斯特:当然可以啦!我还是比较喜欢火柴盒。

塔克:唯一的遗憾是……这个地板,睡在上面稍微硬了一点儿。

亨利:我去排水管那儿给你找一些废纸来。

塔克:不行,这样会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我们可不要让柴斯特跟白利尼一家弄出什么不愉快来。嗯,也许我们可以就在这里找点儿东西用。

柴斯特:拿点儿面巾纸怎么样?睡起来又软又舒服。

我们找出蟋蟀柴斯特的特点是善良、爱帮助别人,说话老是替别人考虑,所以语言中老带有商量的口吻。

第二点是语言和肢体间的配合,怎样将两者配合默契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这节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袜子偶”。首先就得学会制作“袜子偶”;其次,通过手指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几个操作木偶的手势,分别是开合,上下,左右。有了这几个基本动作,学生就可以完成“袜子偶”的基础操作了。角色语言有了,“袜子偶”可以操作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怎么样才能将两者默契配合呢?首先,我们在做手指操时就不断暗示学生要将手指操的词配合相应的动作大声朗读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前期适应,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其次,在进行操作时语速要慢,要给手偶操作留出时间。最后,操作手偶时动作幅度要大,这样又给了语言上的时间缓冲。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在戏剧技巧上有所收获,从能力层面上,学生也在愉快的戏剧活动中学会了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在彼此协助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在整节课中我们都分小组进行活动,如手偶制作环节,我们给学生准备了一支笔、一只袜子,然后让学生在袜子上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有学生相互交换画笔,最后呈现出了色彩丰富的图案,这就是小组合作的结果。再比如最后呈现环节,我们需要小组呈现,那必然就会有角色分工,4人一组,有组织者,有跟随者,有人出谋划策,有人服从执行,大家集体合作终于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上,我们依旧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在内容上,我们分别从戏剧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表演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戏剧课程中小组互助合作的能力,能否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有建设性的建议,是否具有责任心;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是否遵守秩序,是否积极愉快融入戏剧活动当中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无论是低学段的“参与”还是中学段的“创造”抑或是高学段的“赏析”,清华附小“1+X课程”中的戏剧课程都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戏剧被看作是“儿童的第二重生活”。从编到演,儿童始终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戏剧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形象感、真实感、节奏感和幽默感,为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广、心胸广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戏剧课程还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体现出清华附小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精神风貌。学校的语文、英语等课程中也加入了戏剧表演内容,在课堂上生成出许多小型语文课本剧、英文童话剧等,如非常经典的英文剧《安妮》,深受孩子们喜爱。戏剧,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 篇12

【学生论坛】

爸爸回家的幸福时光

一放暑假,在郑州打工的爸爸就回家了,还特意给我和妹妹分别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滑板车和一张七彩吊床。拿到礼物,我和妹妹都爱不释手。我特别喜欢滑板车,之前都是偶尔借同学的玩,不过瘾,现在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滑板车。在几天时间里,我由最初的不太熟练到非常自如地滑行,滑板车滑行时发出绚丽的光彩,让村里的小伙伴很是羡慕。妹妹也非常喜欢七彩吊床,一天有好几个小时都待在绑在门口大树上的吊床里。

爸爸在家真好,有他帮忙干活,妈妈没有那么累了,脸上笑容也多了。除了干活,爸爸还每天陪我和妹妹玩。我调皮,常挨妈妈骂,但爸爸却不骂我,他只是哈哈一笑,说你这个坏小子。我多希望爸爸不走啊!但是爸爸说在家里挣的钱不够供我和妹妹上学,必须出去打工。什么时候爸爸在家里也能挣多多的钱呀,这样我们一家人就不用分开了。唉!

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江坤

寂寞的暑假

今年过完年,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打工了,我成了留守儿童。

在暑假的夜晚,我更加想念爸爸妈妈,抽泣着,泪水打湿了枕头。奶奶心疼地哄我:“不哭不哭,明天打电话叫你爸爸妈妈回来,不哭不哭啊!”在奶奶的安慰声中我慢慢睡着了,梦里,我梦见爸爸妈妈也带我去玩了……

奶奶腿脚不好,爸妈不在家,生活的担子就落在了我身上。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来,我就要起床,把饭菜做好,一口一口地喂给奶奶吃。吃完了我把碗洗净,给奶奶捏完脚,就要背着比头顶还高的竹篓上山去捡柴。开始我经常被柴划伤,也经常摔跤,现在已经好多了。但我从来没哭过,想想爸爸妈妈,伤口就一点也不疼了。

下午,又是打猪草,又是做饭,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我的暑假,其实好寂寞,好乏味,好无趣,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就拼命地做家务。

每当小伙伴来找我玩时,我总是拒绝。我不想听他们提起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说我从顽皮淘气的小姑娘变成了孤独寂寞的小姑娘,从阳光可爱的小姑娘变成了问题小姑娘。我其实也不愿这样。

妈妈呀!你可知道我的暑假生活是怎样度过的。我宁愿每天上学,至少还能有同学在一起,让我暂时忘掉思念。

爸爸妈妈,我希望下一个假期你们能回来看看我,看看我长高了,看看我懂事了。

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杨月

我去广州看爸爸妈妈啦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终于到了。

今年一放暑假,妈妈就打电话过来,让我去广州跟她和爸爸一起过暑假。我高兴得一下蹦了起来——这可是做梦也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踏上去往广州的列车,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的紧张和激动让我十几个小时一点儿倦意也没有,饿了吃一口婶婶给我带的饼子,渴得不行了才喝一小口水,免得总要上厕所。清晨列车到站后,我拿好检查了无数遍的行李第一个走下车厢,快到出站口时,一眼就看到了我朝思暮想了一年半的爸爸妈妈!妈妈大叫着我的名字,拼命招着手,爸爸也笑得眼睛都眯住了。我冲出出站口,搂住妈妈的脖子,高兴地哭了起来。

我们坐了半天的车,终于来到爸爸妈妈在广州的家。虽然房子又小又破,在一个大废品收购站旁边,还没老家房子好,但有爸妈在,我还是感觉很温暖。当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公园,陪我坐过山车、摩天轮,还划了船。第二天,妈妈带我去逛大超市,给我买了漂亮的裙子和太阳帽。几天后,爸爸妈妈的休假到期,他们要上班了,我就在家写作业,给他们洗衣、做饭。旁边的叔叔阿姨都夸我懂事。

在爸妈身边的这段日子,我过得最快乐最幸福。不知什么时候爸妈能回到家,再也不出来打工了,不然,让我留在他们身边也好啊……

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白媚

暑假里的快乐

7月6日,学校正式放暑假了。即使成绩不那么优异,即使父母都在外打工,我和好朋友在一起过暑假,也同样快乐。

有一天,我和约好的几个朋友一起下地。我们几家的地是挨在一起的,大家在我家的西瓜棚里聊天、做作业,做累了就轮流讲笑话。

快晌午了,吃什么呢?谁也不愿回家做饭,于是就摘了几个西瓜一起吃。吃饱后,几个男孩到对面的那条河里游泳,我和邱娟两个女孩远远地看着。刚下水没几分钟,村里的张婆婆拿着长棍跑过来,喝令他们马上上岸。开始他们还不听,张婆婆又急又氣,跑到岸边用棍子敲打。几个淘气鬼受不了这“盖世神功”,游回岸边连滚带爬地跑了。我和邱娟肚皮都快笑破了。

爸妈不在身边的事实没法改变,可是我们自己总该活得更快乐些,对吧!

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王丹

一半是作业一半是相聚

我的父母常年在天津建筑工地打工,我和年迈的奶奶在老家相依为命。我与父母一年才能见一次,平时,我会把我的思念放在心里,有时想他们想得哭了,也不愿让别人看到。他们常寄钱回家,鼓励我努力学习。今年暑假,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父母答应只要我写完作业,就可以到天津与他们团聚。

我制订了一项计划:8月10日左右把作业全部完成,并由当家的一位叔叔检查对错,如果写错的题目不多,暑假剩余的时间就可以去天津。本来我还想偷偷找份活干,多少也能为家里减轻点负担,父母不让,说我还是小学生,不能现在就想着挣钱,学习才最重要;而且雇佣童工是违法的,叫我不要相信那些说能给我找活干的人。他们让我去天津时带着新书,做好预习。

为了提早和已近半年没见面的父母相聚,我白天写作业,晚上也写,有时写到凌晨一两点,手都写疼了,还不想停下来。只要我晚上一写作业,奶奶就说太费电,不让写——她哪里知道我想什么啊!

盼望着相聚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河北省阜城县 王爽

【旁观者言】

寂寞的佳佳

佳佳是亲戚家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很多孩子都盼望着放假,佳佳却正好相反,尤其不喜欢暑假。寒假时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还可能回家过年,可暑假就没什么盼头了。暑假通常就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虽然疼爱佳佳,却没精力陪她玩,漫长的假期太无聊了。

每天起床后,吃饭、写作业、看电视,偶尔找同学玩一次,爷爷奶奶还不放心地问这问那,闷得佳佳想大哭一场。有时给妈妈打电话,问妈妈回不回来,妈妈总是说:你有暑假,可妈妈没有啊。佳佳很气愤:“为什么暑假不是所有人统一放!”

每年暑假,奶奶都带佳佳去城里姑姑家住几天,可以吃好吃的,还可以和姑姑家的妹妹玩。今年,奶奶又带佳佳去姑姑家了,姑姑带着佳佳和小表妹去吃肯德基、吃冰激凌,真好吃啊。可是姑姑家毕竟不是自己家,而且小表妹很忙,又要学英语又要学奥数还要学古筝。住几天就该回家了,奶奶说也带小表妹回乡下住几天,这也是佳佳盼望的事。可姑姑说妹妹还要上辅导班,等辅导班停课就送妹妹去住几天。其实妹妹一点都不喜欢上辅导班,可佳佳却说:“城里的孩子守着爸爸妈妈,还可以上很多辅导班,如果我也能学这些东西该多好啊。”

佳佳随奶奶回到老家,又陷入寂寞。佳佳盼望着开学,还是在学校好,有那么多同学做伴。

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吴宝平

【老师观点】

留守孩子假期生活扫描

暑期,是乡下农活最多的时候,也是农村孩子最忙的时候。除了在棉田里锄草、折枝、埋肥,还要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留守孩子由于父母在外,比其他孩子更累。留守娃大多数都能吃苦,也很懂事。一个个小小的身影,顶着烈日,出没在田间地头,割禾、脱粒、扯秧、栽秧。像我所在的村庄,70%多的孩子的父母都出外务工去了,留守娃们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留守的孩子早当家,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我进行了调查,农闲时,留守孩子最大的煩恼就是适合参加的活动少,只好守着电视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很多村庄没有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农家书屋里适合孩子们看的书也只有不多的几本。乡村学校一放假就锁上了大门,根本进不去。希望在外的家长多给孩子寄点课外读物,乡村学校的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场所在假期能对学生照常开放。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别忘了多建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希望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三方联动起来,关注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给留守的孩子搭建一个快乐的假期平台。

江西都昌徐埠中学 王雪晴

上一篇:红色旅游服务下一篇:企业年会节目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