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4-09-29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共9篇)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1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步了解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学会合作或独立地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内涵是由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劳动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边学习边制作,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比如,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亲人或朋友,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就认真,从而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等等,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由于学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作品十分美观。

学习超级链接后,鼠标点击关键词后页面不断改换,使得教室里欢笑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纷纷进入不同的软件进行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须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反馈,再激学习高潮。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评价,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定各班共享文件夹或者制作开放式递交作业网站,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其中,学生可以互相浏览作品,教师也能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评点。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习高潮。这样也为收集优秀作品,参加各级部门的作品比赛和本校作品展示服务。

四、整合其它课程,做到学以致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很多种形式,诸如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网络化课堂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诸多课程都可起到整合作用,下面列举几点以供参考。

1、与德育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例如,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却未必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知道,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得信息,再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

些有价值的网站或论坛推荐给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但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是对学生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时应注意的道德规范教育。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学生作为全球“网民”中能不能忽视的一个大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黑客英雄”出少年,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教育学生不能在网上为所欲为,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或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要在网上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论等,总之远离一切有损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为。让学生知道internet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它不是一个公司,它不属于某一个企业,也不属某一个人,它是由许许多多电脑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正常秩序。我们在上网第一课就让学生全员参与“健康、文明和安全用网,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污染,构筑一道心理„防火墙‟”的网络签名活动,通过自己上网阅读倡议与资料,自由电子签名,发布自己的决心等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网

络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抵制网络污染,为以后学网、用网打下了基础。

2、与知识性课程的整合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教学不再仅仅是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3、与艺术性课程的整合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美术教材也安排有电脑绘画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最好例证。另外在internet进行美术欣赏,教师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通过学生自由欣赏,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表现在认识乐谱上,通过midi软件,教师或学生将谱子输入电脑,播放过程中多媒体电脑一边播放乐谱,一边显示弹奏,而且可以方便改

变乐器、音调,陶冶学生情操。在艺术教学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精力,但不能牺牲学生的实践时间与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信息技术顽强的生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深入的实践,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加快形成运动表象时, 运用信息技术 媒体。

在体育教学中, 采用信息技术媒体教学方式, 将声、色、形、光等交融在一起, 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全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也可以全面利用好信息技术中的动画与图形中的慢播、旋转、闪烁、移动、色彩变化等功能, 有效表达内容, 增强教学效果。比如, 在讲述“足球越位规则”时,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辨析一些有关足球交互性方面的练习。练习中, 在学生看完对足球越位的演示事例后, 对在足球运动中是否应该越位, 让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正确, 就给出一个“笑脸”或者一个“赞 ”;如果学生回答错误 , 就给予一个“沮丧的脸”或者是“重新思考”的字样, 让学生重新思考回答错误的原因。学生经过练习之后, 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检验对越位的理解情况。这一交互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练习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掌握体育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转变对体育知识学习“无所谓”的态度, 加快形成运动表象。

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动画与视频, 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技术动作的具体细节, 创建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比如在游泳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泳的动作分成水上、水下两个角度, 采用动画的方式演示, 让学生亲自观察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与结构特点。教师对技术要领要进行必要说明, 让学生快速创建动作表象。

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时, 运用信息技术 媒体。

掌握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与概念, 了解体育场地器材的外形、大小和一些专业性体育术语, 每一条线的基本作用, 器材的特点、性质与使用的方式等, 是比较枯燥的。例如在讲解与足球场有关的体育知识时, 教师借助图片与文字说明, 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地的长、宽, 端线、中线和边线, 球门球、角球区的位置, 中圈大小和作用等, 提高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 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媒体教学中的图片与文字, 让学生在了解足球体育场的知识后, 介绍世界上著名的足球体育馆, 让学生加深对足球的了解。

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动作要领时运用信息技术 媒体。

体育动作正常播放, 学生不易掌握。信息技术媒体可以把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 让动作从快变慢、从动变静, 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抽象、复杂的体育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动作要领。在体育教学中, 借助信息技术的这一特性, 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将抽象化为具体、变繁琐为简单, 将很难理解的内容, 采用信息技术媒体手段展示, 全面调动广大学生的直觉直观方面的功能, 为体育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好的氛围。比如, 在进行示范性动作讲解的过程中, 全面利用好图形的旋转、定格、移动等将技术动作展现运动轨迹、身体各个部位的空间位置和动作的具体过程。并借助课件, 分别展示错误动作、正确动作, 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 全面思考, 避免出现一些常规性的错误动作, 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并掌握体育动作要领的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 某些运动技术结构复杂, 某些需要瞬间就完成连串复杂动作。比如体操中翻滚动作, 这类动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过认真研究发现,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 体育教师所示范的动作, 因为受到个人条件的制约, 比如年龄、动作领悟水平、心理因素、身体情况等, 很难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做好示范动作。另一方面, 教师在做一些示范性动作时, 因为学生观察视角方面的局限性, 学生很难对一瞬间就完成的动作完全领悟, 不能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 这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困难。可以充分借助视频、动画等将体育动作的难点和新技术动作, 采用连续慢速播放的形式展现,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细节, 进而很好地掌握技术要领, 深化对动作的认知, 创建动作表象, 提高学习效能, 大大缩短教学过程。

四、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时, 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媒体。

一般来讲, 使用信息技术媒体教学呈现一定的交互性, 采用信息技术媒体课件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实现人机对话, 将体育知识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将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动画、简洁的文字、优雅的造型, 再加上生动的语音讲解, 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习相关体育知识, 提高体育水平。体育教师在讲解体育比赛的具体规则、裁判方法时, 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课件, 对裁判方法、比赛规则作全面的分析与讲解, 让学生采用交互式学习方式开展模拟练习, 并通过练习发现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激发求知欲望, 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总之,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要把握好时机和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 加快形成运动表象时运用信息技术媒体;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时, 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动作要领时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时, 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只有适时、适机、适宜使用, 才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方林.信息技术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 102-103.

[2]董红岩.基于体育信息技术媒体教学技术的体育教育[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0 (9) :74-75.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学生;教师;机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82-02

● 引言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曾为教学问题而烦恼,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听学校里的公开课、同行的推荐课,我又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下是我对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 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问题

在教师在机房上信息技术课时,每位学生前面都有一台计算机,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玩游戏、看视频、逛淘宝,常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维护课堂秩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2.机房设备的问题

少数学生不爱护机房设备及环境,摔鼠标、抠键盘、拔网线,带零食进入机房而不带走垃圾,另外每次上课总会有学生反映没有网络连接、键盘上的按键不见了、显示器不亮、无法开机等问题。上课时,教师总要花一定的时间处理这些问题,而机房的网络问题及教学软件也会影响到教学。

3.教师的问题

教师在讲课时,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学得不是很好,这时候就要思考:是不是知识太深奥?是不是没有充分了解学情?是不是学生不认真听演示操作才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操作?是不是教学教法有问题?在课堂上,当有许多学生频出问题时,教师会有一种分身乏术的感觉。

● 信息化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

1.机房管理

机房管理主要是由机房的硬件设施管理和学生管理两部分组成。从硬件方面来说,机房内的各种线应该捆扎好,计算机的主机配置、应用软件,网络的布线应该考虑到后期机房的教学要求和机房维护。至于如何解决学生在机房里的不文明行为的问题,这得靠师生的共同努力。面对此类问题,教师要掌握和充分利用“破窗原理”,持宽容但强硬的态度。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将机房规定贴在机房显眼的地方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对机房的教学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每个学期,教师都要不断纠正学生的陋习,强化学生对机房规定的认识,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遵守机房的规定。如果教师能将机房管理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学生手里,让学生一起参与机房管理,集体的力量就能得到体现。例如,每次上完课,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关闭计算机,将凳子放好,将自己的垃圾带出机房,每天都安排上最后一节课的学生打扫机房。

2.教师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应具备良好的素养,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综合运用教法,灵活自如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1)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学科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专业素养则会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要想让信息化教学取得好的成效,教师必须要钻研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关注学科动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知识涵盖面广,更新速度快,若不一一学习,时时学习,课会讲得空洞、不深入,或无法与时俱进,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另外,学校也应定期组织学科的经验交流会,组织教师开展好备课、听课、评课的活动,以促成教师学科素质的综合提升。

要想让信息化教学取得好的成效,教师必须要端正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学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偶尔的情绪波动也属正常。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教学心态,稳定好自己的心情,妥善处理好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备好课,上好课,才能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教师的教法

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水平直接检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正确使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教师特别要注意合理安排内容的讲授、讲练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教学难题时,应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讲操作时,可以将整个操作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每讲完一个部分,就组织学生练习这部分,各部分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操作界面,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也许有些学生会发现一些便捷操作,这时教师应该点名表扬,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讲授或学生演示的方式告知其他学生。当学生分步完成了整个操作过程后,教师可再布置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在课堂上完成。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先让他们自行思考,如不能解决再结合全体学生的智慧,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会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多动脑筋,多动手操作,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各种问题的情况也会减少。如果让已经学会了操作的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学生,那该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在相互帮助中收获快乐。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言表达,要让大部分学生知道你在讲什么,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当然,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表扬先完成作业的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争先恐后地完成作业。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向学生公布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点评学生的作业,这旨在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他们,从而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尽量不要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因为那样做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

(3)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反馈机制包括每次的点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总结,每次的反馈不仅是对学生前期努力学习的肯定,而且是对其后期学习的鼓励。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反馈工作,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正确的认知。

● 结语

信息化时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提供的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用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4

色河铺镇中心学校李高俊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改善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和大众化,教育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同时,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确立目标,整体规划,是顺利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先决条件。

教育信息化工程涉及多个层面,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益,体现价值,就必须健全组织领导,全面规划部署,明确目标,强化管理。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落实;其次,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组织协调工程实施;第三,聘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家成立指导小组,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经过对学校实际的深入分析与专家论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步确定为四块内容:(1)信息化设施建设;(2)资源建设;(3)教师队伍培训;(4)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同时确立如下目标:(1)验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度,依据教育发展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更新,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及时调整,提出可借鉴、可操作的经验。(2)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渠道,使教

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教育信息化内化为思想上的需要,并外化为行动。(3)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业务能力强、能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为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证。(4)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5)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6)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信息化建

设的首要因素。

首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一方面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研究力度,使之与其它学科教学融在一起,培养教师教学的整合能力。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各种软件的使用技术培训。其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课改的方向、结构、目标,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切实把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再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断更新认知结构,以丰厚的知识功底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四是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把握教材,教学有深度。

三、建设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开放的信息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

化的基础。

首先,建设集信息资源中心、课件制作中心于一体的多媒体控制

中心;其次,建立学生微机室即信息技术课专用教室,正常上课达到每人一机;多功能微机室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用微机室,也可同时用作语音室和电子阅览室。设备完善,学习资源充足,学生阅览电子资料便利。其次,建设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定时播出校园新闻和教学节目。上课、下课采用音乐铃声。校园电视系统采、录、编、播功能齐全,能自制、播出传播有关教学的电视节目。

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

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因此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最为重要。

首先是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储大量的教学软件和学习资源,能满

足教学需要。教师能很方便的查询及使用教学软件和资源;其次,教育教学信息平台(网站),具备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办公以及对外信息发布等功能。平台建设科学、合理、实用,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校和家庭、社会相互沟通。各学科和班级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更新比较及时,信息比较丰富,有专职或兼职信息员负责

收集、整理、下载信息,及时通过学校信息平台发布信息;再次,注意营造和建设信息环境,方便学生搜集信息,校园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有足够资料,经常向学生开放,供学生整合信息。四是鼓励教师开发信息资源,形成校本特色的学习资源。开发包括:自制、引进、下

载、整合的各种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教学软件等。

五、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和打算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5

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系统过程,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 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形成具有本学科的教学设计 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模式,对今后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们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 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 等,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

农村小学计算机教材第三册中的第三课,研究的是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粘贴自”和“复制到”两条命令。教材中的第三课包括两个知识点:

(1)会利用“粘贴自”的命令插入图片;

(2)会利用“复制到”的命令保存图片。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几个练习会比较容易,花 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而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信息技术课是在学习技术,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 成部分,它绝不仅仅负有学习技术的责任,而是应该担负起多重职责。只有设计一个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巩固了知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这样,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 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粘贴自”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应加以拓展。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插入图片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一两个图片文件的位置,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粘贴自”命令将图片从文件中调出,操作即可完成。但是,这样完成一个 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它和美术课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要画一幅 画,要在图中插入图片,就有一个美学问题,如审美能力问题。学生在“画图”中完成的作品,是他们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特殊工具,发挥其美术方面的才能完成 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课从能力方面,涉及考虑到应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是逐步渗透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 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再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本身也会带给课堂一些教育点:如爱国主义、环境教育等等。根据本课 的任务,也考虑到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

(1)理解“粘贴自”命令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利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

能力

(1)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作品创作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

(1)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 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设计了如下的任务:如“画自画像”、在“画图”中插入自己的好朋友的图片、完成作品“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的外延很大,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粘贴 自”命令,而且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漂亮,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讲爱护环境、爱护动物植物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任务教学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表一:在“画图”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途径。知识:

学会在画图中运用“粘贴自”命令插入图片。1.插入“好朋友”的自画像图片。

2.插入“动物、植物、背景”图片,完成作品“我和好朋友”。能力:

1.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分析同学的“我和好朋友”作品。(2)欣赏教师选取的对比性照片,对画面的主体大小、构图、情趣等审美因素进行分析解说。

(3)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情感: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3.渗透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渗透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相帮助、提示要点、出谋划策。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好朋友”这一主题。

(4)在“好朋友”主题下提供的资料包括同学的自画像、各种可爱动物和美丽植物的图片,演示作品中也设计为既有人、又有动物、植物,暗示好朋友的范围,调动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

通过这个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我们和学生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对比“复制、粘贴”和“粘贴自”两种方法中我们只选择研究“粘贴自”的方法

在同一文件中对部分图形进行复制粘贴,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这个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操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隐蔽工作的“剪贴板”,学生若想 真正理解,必须运用想象力,(即便给学生演示了“剪贴板查看程序”以后),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在一个文件中如此,而在两个文件之间进行复制 粘贴就更难。现在,要让学生到两个文件之间去复制粘贴,学生若想真正理解,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完整的分析过程,然而对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 说是有难度的。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运用复制粘贴方法插入图片,还有可能对源文件造成改动,从而破坏原有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要考 虑文件的只读属性,累加起来的难度更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与其学生弄一个一知半解,不如 还是放弃这部分教学,专心研究“粘贴自”。

2.“粘贴自”命令的教学

“粘贴自”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如果想把它彻底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同样涉及内部不可见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要不要讲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们就在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自行探索“粘贴自”命令的使用方法上下功夫。“粘贴自”的命令名由老师告诉学生,它有怎样的作用呢?它应该如何操作 呢?我们交给孩子自行去探索。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的作用,感受它的方便快捷。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领会,解释“粘贴自”的 “自”,这个字理解准确了,这个命令就比较明白了。

四、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 学之间达到共享,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知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项学习成果如果能多次利用,却又有很多新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学生也不会生厌。

对于本课来说,就利用了前面的成果。本课的任务是完成“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作品,这个“大家”从何而来呢?

在前面的画图教学中,安排学生画“自画像”,复习了学生对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调整等画图知识。对于学生画画的要求就是:仔细观察自己的特征,表 现、适当夸张这种特征,看谁画的最像自己。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感兴趣,画自己毕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任务帮助学生把画图的种种工具串联了起来,哪 种工具适合完成什么样的操作、哪种选项适合完成什么效果,他们都会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领会。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老师注意了与美术课融合的问题,请美术 老师给学生讲脸部的造型、讲画人像的基本技法,这样,学生在用计算机画画的时候,所掌握的就不仅是计算机知识,他们的美术知识也不仅只应用于美术课堂。

另外,完成自画像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文件保存的操作。文件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而“粘贴自”命 令要求学生必须到指定的文件夹寻找制定的文件,他们必须对文件的保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方法。画了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提出保存 要求,强调保存文件的操作重点,使学生在运用“粘贴自”命令时相关难度降低。

自画像完成之后,安排了一个与之相关的新任务──做你的双(多)胞胎兄弟姐妹。学生对完成这个任务兴趣高涨,在完成过程中,就涉及了对图片的选定、复 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和位置等多项操作,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些方法、技巧在完成本课的任务时都用得上,而且教学非常自然、毫不生 硬,前后也不重复,学生会通过若干课程的连续学习逐步发现,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生动有趣。

2.课堂的引入

灵活、新鲜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本课老师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 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的合作

小学计算机房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机。这当然给教学带来不便,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练习要占用的双倍时间。但这也给培养学生 的合作学习带来了自然的需求。学生两人一组,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影响双方的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给与指导。如:什么时候两个人分别 练;一个人练习的时候,另一个人做什么;什么时候两个人一块做,一块儿做的时候两个人怎样分工等等。两个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予解决并及时给予方 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他同学去学习。

4.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计算机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 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 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5.课堂教学评价

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时,应该用希望的语气,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教学实践体会

最后,从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在“粘贴自”操作的菜单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讲授,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师生对话和学习讨论,加上教师总结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全节课学生兴趣都很高。一开始从自画像基础上做合影这任务吸引了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展示了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引起学生的 求知和实践的欲望。最后,提出了要取图中某部分的图怎么办?为下次课打下了伏笔,难度适中。

2.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粘贴自”,不但进行了强化的处理,而且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如开始利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既烘托了气氛,又为后 面教学做了铺垫,也进行了语文的教学,一举多得。后面通过学生的解释、讨论,不但使学生把简单的操作上升为概念(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 力。

3.通过“粘贴自”的讨论,不但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

4.这节课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友爱(把同学的自画像粘贴到一起),语文、构图、爱护动物等知识。是一个综合性课,但又显得自然,不是贴标签、生拉硬拽。

5.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其他美学、语文、思想等知识。但是,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 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篇6

摘 要:微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微课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并且结合实际小学生学习特点,提出正确的微课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

微课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向,依据视频为载体记录讲解某一知识点的精短视频。其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因此对于心智还并不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微课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中,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微课内容单一,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实施讲解。微课的资源容量较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在线观看,或者是下载观看,这样有助于创新课堂环节,可以延伸实际课堂教学知识,弥补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漏洞。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操作较多的学科。在实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现阶段还存在“灌溉式”教学问题的存在,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过多,学生的实践操作较少。若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用微课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位“私家教师”,实际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得到解放,从而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有助于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整体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用微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1.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重点。微课教学重点是不能不明确,需要其针对性强,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的知识点,或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一个规律等。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主题,是不能设计成一个微课教学任务的,可以划分为“插入本地图片”、“插入在线图片”等多个目标明确的微课。第二,教学时间需要满足需求。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长时间,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微课的时间需要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短时间的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长时间的教学无法一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教学语言需要满足需求。因为微课时间存在约束性,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明确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语言和教学姿态。为了保障微课教学的质量,在设计微课之前教师通常要先预演几遍。第四,教学课堂形式是多样化的。除去传统意义上教师直接授课之外,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直接演示、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解决问题。第五,关注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与其它教学学科的教学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全面分析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特点,确保设计出的微课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第六,选择正确的微课资源。微课的资源可以使视频、2D或者是3D动画、录屏等形式,为了满足预期的教学成果,需要结合教学知识选择正确的微课资源,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可以选择视频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如“了解计算机”、“文明网络小公民”等理论化的知识可以结合PPT+视频的方案进行教学工作;过于实践化的教学知识可以选择录屏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例如“美化文档”等教学知识的微课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先依据录屏软件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之后将其发给每一位学生,促使其可以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演变较重的教学知识可以结合动画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工作,如“LOGO”设计相关的教学知识,因为其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教师结合动画的形式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

2.信息技术微课制作

一个优质的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其中应该包含了以下几点要素,如主题鲜明的课题名称、清晰的画质与声音、精致的PPT与动画、简单明了的教学知识、具备含义的片尾设计等。微课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可以结合实际授课知识、教学形式等因素来明确,若教师是口语叙述的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录像机记载下来,之后结合视频设计软件来实施后期设计,同时结合需求有效增加图片、动画等内容;若是演示教学或者是幻灯片课件,教师可以结合录屏的形式,将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或者是幻灯片信息记载下来,且结合麦克风记录教师解说的知识。另外,还可以结合手写板或者是画图工具对教学知识进行填充。

3.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起到监督作用,从整体上对教学活动实施整合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向着标准的方向前进,从而达到最后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教学评估可以明确教学各项工作的内容,结合件教学的评估信息,整改教学方案,整合微课知识、资源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等,正确优化教学效果。学生结合评估可以认识学习微课之后的教学目标,以此调整自身的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汇总进行微课教学评估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目标。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微课教学更为关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对课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的引导和评估工作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自主选择微课进行学习,这种形式不但可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控情况,对于学习不扎实的知识点,可以结合视频教学多次学习,以此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第二,降低教师重复教学的压力。因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数量不充裕,重复性教学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结合自身掌控的技术特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形式来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此将精力更多的融入到微课课程的设计、对学习过程的点评和教学成果的?u估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和技能的过程中拥有较大的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全面引用微课的特点展现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拓展更为宽广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的思考 篇7

思潮一:新技术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人怀着对新技术的畏惧和对陌生事物的排斥, 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各种电脑技术、多媒体课件都是哗众取宠, 现代化设备只是一种华丽的摆设。他们担心网络环境的不可控制性, 担心网上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担心学生陷入游戏和聊天交友的漩涡, 于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确保学生考试成绩, 不便采用信息技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 一些学校的领导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是手写的纸质教案, 上课必须有严谨设计的粉笔板书, 浪费了教师很多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思潮二:唯技术主义

和第一种观念相反, 此种观念持有者追求华丽、复杂、全面的教学课件, 高度重视公开课和各种评选活动中教学课件的制作, 往往为此耗时数周。但是他们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甚至会“看不起”其他教师根据个人和学生特点随意制作的“简易”课件。这些教师多数会因为人力和资源成本的关系, 仅仅在“重要场合”才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而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根本就没有课件。这种为做秀而“整合”的教学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整合。也不否定有些极具能力的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技术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软件, 但这些技术层面的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反而缺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思索, 有舍本逐末之嫌。

思潮三:媒体中心论

主张这种观念的教师认为,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习情境, 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能够最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于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图片和音视频技术, 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学习环境, 殊不知过犹不及。如在音乐教学中, 适当点缀具有音乐意境的图片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但过多的图片、视频就会令学生用眼睛替代耳朵去欣赏音乐, 违背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基本规律和非唯一性的基本特征, 也剥夺了学生音乐想象的权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 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 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要想我们的教学真正地受益于课程整合, 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基本点。

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 这些行为的实施者都是教师, 对象则是学生。这是一种单方面的信息传播, 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近年来, 随着教师对建构主义的了解和学习, 我们的课堂开始颠覆传统模式,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需要的知识要通过自己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去建构。然而,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原本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于是, 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学生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顾主题的现象。其实,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 都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课堂结构的作用。这里我们提倡, 因学生制宜, 因教材制宜,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恰如其分地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环境设计, 即教学情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的环境,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 一味追求在课堂伊始展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 正如前文的“媒体中心论”者。我们相信,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带入相应的学习环境, 但是过犹不及, 一定要恰当地掌握“度”, 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环境设计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探究准确高效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情境, 仅仅是搭建了课堂教学的外部因素, 我们更需要完善教学工作, 探究准确高效的教学模式, 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但是肯定有一条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只有根据客观情况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和媒体之间关系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如对于主题性比较明确的教学单元, 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内容, 则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此外还有基于课堂讲授的学习模式、基于专题网站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等。学习模式千变万化, 教师务必记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教学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教无定法,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教材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去灵活施教, 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篇8

把握教材

如初中必修下册第9章《走进网络世界》第1节“网络基础知识”第3点物联网,有些老师因为自己本身对物联网就不太了解,加上考纲不考、学生没法操作等原因,所以,就对着课本读一读或干脆一跳而过。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就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笔者的做法简单、没有新意,不过效果还不错,但凡不能当场操作、没有条件练习的内容,自己先学习加深了解,上课时简单介绍,并跟学生说:“老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不是很了解,同学们有没有钻研的兴趣呢?”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鼓励他们采用课后上网查阅资料,下一节课交流的方法来加深认识。虽然有些同学也是一知半解地对着网上搜来的信息读了一遍,但比老师读一遍的效果要好很多,他至少知道有这么回事;而在学生收集信息介绍的过程中,也逼着老师进一步加强学习,否则下节课就没法对学生交流的内容加以点评了。

一堂课的成败有很多要素,但设计一堂课最关键就是如何化解教学难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称之为“以提升素养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问题牵引式”教学法。主要流程有:问题引发,即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学生实际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学主线;问题研析,即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把难点细化);问题解决,即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根据师生共同分析所得出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或得到满意的结果,或发现新的问题;问题延生,即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探讨与深入,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来源于生活的“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牵引式”教学法中的主角就是“问题”,这个“问题”从何处得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取自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这个“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情意创设——导入部分。那么,如何来设计这条教学主线呢?笔者通常采用倒推法。

笔者在2012年开设的一节公开课:初中必修(上册)第4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本课内容处于信息处理过程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环节,内容主要围绕数据的表达方式——图表展开教学的。先让学生了解描述数据形式的多样性,进而比较、归纳出图表在某种场合的优势,进一步探究图表的建立、编辑、修饰、美化方法,鼓励学生对数据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分析,用恰当的图表直观表达出自己对数据分析的结论和想法

初中必修(上册)第4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2节《表格规划与修饰》,这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前期活动,关系到学生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工作是学好数据处理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涉及了数据库的知识,要规划工作表,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于是,笔者这样加以设计:第一步,创设情景。“最近在网上浏览了两条感兴趣的新闻:一条是年画宝宝的排名,有一个我关心的宝宝;另一条是苏州市第十三届新闻奖的评选,有一篇我关心的文章。请同学帮我找一下这两条信息:查找‘石琳小朋友的排名和总票数,查找文章《跑酷,跑上央视春晚》的奖项和作者。”结果当然是表格中查找数据比较快。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表格中查找数据较快呢?”是因为采用了行、列式的结构将同类数据作了归类。“我们学习过相似的知识吗?”通过Word中表格的制作进一步加深行与列的关系,引出Excel的学习。第二步,分析“年画宝宝”表格,用来说明每个宝宝的信息用了4个数据,分别是排名、编号、姓名、总票数。那么,“我们是否也能试着将‘新闻奖这篇文章提炼出这类有共性的数据呢?”

关注学生

能力需要提升,知识需要拓展。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是问题的设计要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能体验到成就感,又要有挑战性。学生的经验包括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可以是信息技术知识的迁移,如Word、Excel、FrontPage等操作经验的积累,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知识的贯通,如数学、语文知识等。

而且,生活经验可以涵盖学生的所有经历,都可以拿来运用,如旅游、游戏、故事、手工等。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课堂教学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要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代教育技术

参评论文

浅谈机关幼儿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资源以其全面、时尚、丰富、共享的特征给生活带来多彩和便利,同时也冲击着我们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内容。多媒体电脑、电视、录像、投影、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使得那些看似独立的、静止的事物变得活动起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幼儿在欢快、愉悦、充满情趣中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现代化的水平和效果。

这几年机关幼儿园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幼儿园网站、园内局域网,设立了多媒体电教室,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去,合理的优化教育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质量,推进了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下面我们主要谈谈近年来机关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及管理模式

1、让电脑进入办公室,为老师配备了独立的电脑备课室;建立园内局域网络,使教师之间成果共享、方便交流;拉入10M教育网光纤,提高教师上网的速度与效率,有效扩大了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促进教师多方面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2、建立幼儿园网站,搭建一个让世界了解我们幼儿园的舞台,上传幼儿园环境创设照片、各类活动比赛视频照片、育儿知识、获奖文章、优秀活动案例等等,并全面开通幼儿园班级博客,拓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渠道,使我园的保教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3、请进专业的电脑教师为幼儿园网络管理员,全面负责管理幼儿园的网站、幼儿园电脑等数字化方面的各项工作,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支持。

4、重视教师信息化使用能力的培养,采用层层培训的方法(网络管理员-青年教师-其他教师),帮助教师逐步提高信息化使用能力。同时,幼儿园还派送一些教师外出参加计算机培训,鼓励全园教师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大部分教师都已拿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

5、逐步建立一些信息化工作的使用制度、管理方法等,让信息化管理慢慢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1、在教学活动中科学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教学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充分显示了生动直观的优越性,为幼儿所喜爱。例如,去年十月份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是“爱家乡”,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泰顺的景点及各类风味小吃,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的老师们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家乡的景点:泗溪廊桥、仕水矴步、胡家大院、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泰顺特色风味小吃:九层糕、米面层、泥鳅汤、绿豆腐„„将这些照片存入电脑,进行剪辑、制作,配上轻音乐,又自编了解说词,一幅幅的画面,伴随着优美、悠扬的音乐旋律和声情并茂的讲解,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美丽优雅的泗溪廊桥、充满童趣的仕水矴步、古老幽静的胡家大院、风味独特的各类小吃”等等,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倾听解说,活跃了思维,纷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了。升入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明显增强,他们总是喜欢围着老师问为什么。在开展“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动物的过冬方式”非常感兴趣,他们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书、动物的光盘资料等。在活动区活动时,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一边看光盘一边讨论。为了继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也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老师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将查找结果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交流;同时也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科普动画,孩子们非常喜欢FLASH中的小旅行家,因为他以诙谐有趣的方式使幼儿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各种不同的过冬方式。

3、在生活环节中渗透现代化教育手段。

教育契机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午餐环节也不例外。如:开学初,班级中总有相当一部份孩子吃饭不认真,喜欢东张西望,经常满桌掉饭粒。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网上浏览下载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动画,在午餐时间播放给幼儿观看。孩子们看到了里面的小朋友吃饭掉饭粒的样子,知道是不对的,马上想到自己不好的行为,并开始

讨论该怎样吃饭,渐渐地,幼儿能主动地、有意识地按正确的方法吃饭了,东张西望、讲话掉饭粒的现象减少了。

三、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备课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在电脑备课室备课过程中,能在网上搜集有关图、文、声、像资料,即时下载各种图片、音像资料和动画、视频资料剪辑等,进行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这种备课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反思教学搭建有效的平台。在一个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开展有效指导的前提,然而平常教育活动中有些孩子的行为是转瞬即逝的,老师通过肉眼的观察根本不能顾及到全部,也不能透彻得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执教者在指导中存在的偏差等等。所以机关幼儿园近年开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以教学实录、活动过程抓拍照片等手段帮助教师抓住转瞬即逝的行为表现。在园本教研活动中集体剖析、反思教师的指导策略,有效提高了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策略的研究效果,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展教育空间,构建家园桥梁。

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各有优势,无法替代,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而血缘、亲情等又令家庭成员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密切合作已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

趋势。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紧密及时的信息增进了家长与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相互促进,提高各方的教育水平;教育资源更大程度的善用,使幼儿教育不再局限在幼儿园内,还可看到外面更开阔的世界,有效扩展了教育空间。

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网站上的最新校园新闻等内容,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小朋友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方便教师与家长沟通,更好地开展双边教育,同时网站上提供的各种育儿知识、健康食谱、均衡营养调配等知识可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决一些育儿难题;通过互联网络,家长、幼儿、老师、第三方的幼儿及其家人共同开展游戏或活动,从而促进亲子互动与人际关系的发展;家长与幼儿园可引导幼儿通过互联网浏览各种资源库,提供给幼儿更好地体验和学习„„可以说幼儿园网站给家长打开了一扇走近幼儿教育的窗,真正让家长融入了幼儿教育,使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具深度。

五、仍需努力的方向

1、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

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是发挥多媒体教材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将会寸步难行。如果我们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那么在教学活动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更游刃有余。

2、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认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就是在课程中用多媒体设备来放一段音乐、照片、录像或动画,仅此而已。这样就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传统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的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达到单位时间内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现代化,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这仍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世纪的教育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为都时刻处于不断动态发展的状态,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我们必须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至高点,使幼儿教育真正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素质化的轨道,使每个孩子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王珠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2、《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韩保来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精华】初二英语作文下一篇:党史国史手抄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