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

2024-10-10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共8篇)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 篇1

解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八大处置方式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实体行业去产能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双升”。2016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就从2015年末的12744亿,上升到15122亿,增长18.66%,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年末的1.67%上升到1.74%。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承压,不良情况尚不言顶。如何有效、合规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银行业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试图对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各模式的优劣势及合规性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诸位业内好友提供帮助。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为了方便理解,在此将其分为传统类处置方式和创新类处置方式,并分别介绍。

一、传统类处置方式包括现金清收、重组、核销,以及卖断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一)现金清收现金清收包括包括协商催收和诉讼催收。1.协商催收这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的首选方式,银行在做好还款提示的前提下,对借款人持续进行电话催收及实地催收。协商催收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一是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二是有效资产能完全覆盖其债务;三是负债结构简单,其他债权人未采取且预计在催收期内不会采取法律行动;四是能够按照商定的还款计划如期偿还债务。优势协商催收作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主要手段,具备成本低、操作技术难度不高的优势,绝大部分从事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同时,鉴于大部分借款人并非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所以采用常规清收手段,可以把对借款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确保在有效维护与借款人关系的基础上,取得清收处置效益最大化。劣势协商催收手段的弊端在于,清收处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产生变化,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清收手段。同时,协商催收手段的基础在于借款人借款单一或其他债权人不会采取法律诉讼,可变因素较多,需时刻关注并调整清收策略。2.诉讼催收

诉讼催收是指银行就到期未受清偿的债权,依法向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诉讼、仲裁、申请支付令或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等,通过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判决(或裁决)、裁定,确立债权的合法性,依据判决书或裁定书回收债权,或者依靠强制执行程序(含和解)收回债权的清收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不良授信客户:

一是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二是债务虽未到期,但债务人/担保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财务状况严重恶化;三是债务人/担保人已停止经营,处于关、停、并、转状态,或实际控制人下落不明;四是债务人/担保人还款意愿差,且不配合签署催收文件;五是债务人/担保人有明显转移资产或逃废债务的行为;六是债务人/担保人涉及其他诉讼,可能影响到我行债权安全;七是债务人/担保人的实际控制人涉及刑事案件;八是债务人/担保人法人代表外逃、死亡或失踪。优势

诉讼清收是不良资产清收的一种常见手段,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如债务人/担保人有意“拖、赖”不还,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债权人很难运用经济、行政手段解决。而法律由于其特定的权威性、强制性、抗干扰性等特点,可以公平、公正和合理地处理债务纠纷;同时,依法收贷能迅速、准确地控制债务人/担保人的有效资产,防止债务人/担保人采取各种手段转移、藏匿自身财产。劣势

诉讼清收最大的弊端在于结果的不可控制性。由于目前的司法环境和地方保护主义,依法收贷工作常遇到“不受理、不判决、不执行”等尴尬局面,这些情况的改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而非债权人单方面能力所及。而法律诉讼程序要求严格、繁复,本身处置效率较低,加上目前辖内债务纠纷类案件大范围爆发,法院面临较大压力。由于人手不足,法官人均承担案件过多,地方法院对立案采用挂号排队限制,不良清收面临挂号难、立案难、执行慢的局面。加之部分借款人因恶意逃债失联,法院传票等诉讼材料无法有效送达,诉讼时间被人为拉长。同时,依法收贷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较多(如法院、评估机构、拍卖机构等)、流程较长,必然导致依法收贷耗费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二)贷款重组对于部分短期内经营出现困难但仍具备一定还款能力、且仍有还款意愿的借款人,商业银行一般会采取贷款重组的方式,逐步盘活化解风险。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中的定义,贷款重组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的过程。贷款重组后的贷款称为重组贷款。贷款重组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借款人:一是债务人原则上应为尚能正常经营,但一次性全部偿还贷款本息存在困难的企业;二是在重组后的还款期间内,可预测企业具有正常的经营性现金流入,扣除成本后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三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成长性或存在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优势与其他清收方式相比,贷款重组倾向于对债务人债务偿还期限的调整、对担保品的重置和补充,而不是对债务人资产的处置。因此,在确保债务人经营的前提下,债权人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受偿甚至全额受偿,而债务人通过重组方式亦可能获得重生的机会。劣势然而,债权人在重组过程中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更大。贷款重组约束债务人的仅仅是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公权力(如法院)的介入,因此债权人仅能通过常规的贷后管理来了解和控制债务人,在重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高。

(三)核销贷款核销是指银行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版)》(财金〔2015〕60号)的要求,将尽职追索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从利润中注销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不良贷款都可以核销。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版)》(财金〔2015〕60号)第四条规定:金融企业经釆取必要措施和实施必要程序之后,符合《一般债权或股权呆账认定标准及核销所需相关材料》(附1)所列认定标准之一的债权或股权可认定为呆账。只有认定为呆账的不良贷款才可以核销。核销方式适用条件:《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版)》(财金〔2015〕60号)规定的一般债权或股权呆账认定标准(即呆账核销的条件)如下表所示:一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者撤销,相关程序已经终结,金融企业对借款人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法院依法宣告借款人破产后1年以上仍未终结破产程序的,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经法院或破产管理人出具证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二借款人死亡,或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或者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追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四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五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或者下落不明,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者超过3年未履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义务的,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六借款人触犯刑法,依法被判处刑罚,导致其丧失还款能力,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七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但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超过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有财产,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由于执行困难等原因,经法院裁定终结或者终止(中止)执行程序的债权;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者终止(中止)的债权。八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或者借款人和担保人按照《破产法》相关规定进入重整或者和解程序后,重整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经法院裁定通过,根据重整协议或者和解协议,金融企业无法追偿的剩余债权。九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者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者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借款人和担保人责任;或者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者丧失诉讼时效,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十金融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对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符合上述

(一)至

(九)项原因,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十一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

(一)至

(十)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十二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对外投资,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呆账:1.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者撤销,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2.被投资企业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3.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或者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破产清算或者清算期超过2年以上的,金融企业无法收回的股权;4.金融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超过10年,且被投资企业资不抵债的,金融企业无法收回的股权。十三金融企业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债务减免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者股权后,根据转让协议或者债务减免协议,其处置回收资金与债权或股权余额的差额。十四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50万元及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5万元及以下)的对公贷款,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十五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10万元及以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1万元及以下)的个人无抵押(质押)贷款、抵押(质押)无效贷款或者抵押(质押)物已处置完毕的贷款,经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十六因借款人、担保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涉嫌违法犯罪,或者因金融企业内部案件,经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正式立案侦察2年以上,金融企业对借款人、担保人或者其他还款义务人进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十七金融企业对单户贷款余额在3000万元及以下的,经追索180天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其中,中小企业标准为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涉农贷款是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以后变化从其规定)规定的农户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十八金融企业对单户贷款余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的,经追索180天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个人经营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个人经营贷款是指金融企业按照《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0年第2号)发放的,并且金融企业能有效监控资金流向,证明贷款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生产经营贷款。十九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 篇2

一、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财务方式

(一) 债转股

债转股 (Debt-Equity Swap) 是指不良债权资产拥有方将债权转化为负债公司的股权, 实质上其是一种债务转换, 将双方的债务关系转为投资关系。不良债权拥有方一般选择阶段性持股, 债转股可以使债务企业的债务负担减小、改变经营机制, 并经过数年的生产经营或资本运作, 这样债权人在未来退出该企业时可以获得比现时变卖更多的回报, 最大限度地盘活债权人的不良资产。

1. 债转股的优点。债转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债转股有利于企业债务负担的减轻, 有利于企业扭亏为盈, 帮助国有企业脱离困境。第二, 债转股有利于企业转化经营机制, 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第三, 债转股有利于推动国有产权的流动, 调整国有资本结构, 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实现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第四, 债转股的成本较低, 对社会影响小, 容易被各方接受。

2. 债转股的主要风险。

第一, 债转股有可能出现虚盈实亏。在债转股后, 由于企业的财务费用里的利息支出变为了股东的投资收益, 这使得企业的财务费用大幅下降, 在公司账面上能出现显著地扭亏为盈的作用。但是实际上, 这种扭亏为盈只是体现在账面上的, 只是把原来成本费用项下的数字划到利润项下, 而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第二, 债转股后债权方对债转股企业的监督成本有所提高。债转股之后企业不再负有向原债权人支付利息的义务, 只有向股东派发股息的义务。但是债务人向债权人还本付息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而企业向其股东派发利息则不一样, 它要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定。

(二) 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 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1. 债务重组的优点。

第一, 可以使债权人最大限度的回收债权。第二, 债务重组形式灵活, 债务重组既可以对债务的期限进行重新安排, 也可以对债务的利率按照国家要求重新确定。第三, 可以缓解债务人暂时的财务困难, 避免由于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 致使债权上的更大损失。第四, 债务重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债务重组的缺点。第一, 债务企业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部分企业会借重组之机悬空或逃废债务。有的企业不能正确对待国家关于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 即使有钱也不还。加之目前在重组交易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债权人对债务人、担保人的信息不能全面充分了解, 难以对其真实的偿债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二, 具备处置条件的项目难以合理定价。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都尚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 难以从市场反馈中得到资产的合理定价。而中介机构的估价只是定价的参考, 多数债务重组的价格实际是债务双方谈判而成。

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

(一) 适用债转股的情况

债权转换成股权, 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 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不良债权都可以转化为股权。一般来说, 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该具备五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适销对路, 质量符合要求, 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工艺设备为国内外先进水平, 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高, 债权债务清楚, 财务行为规范;四是企业领导班子强, 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五是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各项改革措施有力,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并得到地方政府确认。在五个条件中, 第五个条件是最重要的, 因为债转股并不是简单的将企业的债务转变为国家资本金, 更不是一笔勾销。债转股的最终目的仍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适用债务重组的情况

以下三种情况一般应采用债务重组来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1) 当负债企业在即期和短期内清偿能力很低, 但是可以预期其长期清偿能力将大大超过短期清偿能力, 此时应选择进行债务重组。由于其即期清偿率很低, 而债务重组后, 能够大幅度提高回收率; (2) 当负债企业在即期和短期内清偿能力很低, 并且可以预期其长期清偿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 但如果其破产, 破产清偿顺序对债权人不利, 此时债务人只能采取债务重组, 给予债务人让步, 防止该负债公司倒闭; (3) 当债务企业拥有某项或几项资产, 这些资产在该企业被闲置或虽被利用, 但效益不大, 而该资产对债权企业有着很大的作用, 此时可以选择债务重组通过资产置换将这部分资产置换企业所欠的部分或全部债务。

正确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对此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 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 有很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欧, 章科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探究——构建股权激励制度[J].北方经济, 2010 (3) .[1]冯欧, 章科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探究——构建股权激励制度[J].北方经济, 2010 (3) .

[2]段豪丽, 杜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 (4) .[2]段豪丽, 杜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 (4) .

处置不良资产的财务方式选择分析 篇3

关键词:不良资产;财务方式;处置方式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第九条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对于不良资产,有人认为是质量差的资产就是不良资产,有人认为是丧失了部分价值或使用价值的资产是不良资产,也有人认为不能正常参加运转的资产是不良资产。总而言之不良资产是一种非正常资产,是有问题的资产。对于正常资产与不良资产区分的关键点,就是资产应当是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这一最基本的性质。他们所代表的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和货币价值不同,不良资产在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合理性效益。

一、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财务方式

(一)债转股

债转股(Debt-Equity Swap)是指不良债权资产拥有方将债权转化为负债公司的股权,实质上其是一种债务转换,将双方的债务关系转为投资关系。不良债权拥有方从仅有负债追索权的债权人转变为企业的股东,拥有根据其所持股权进行经营和管理,分享盈利的权利。不良债权拥有方一般选择阶段性持股,债转股可以使债务企业的债务负担减小、改变经营机制,并经过数年的生产经营或资本运作,这样债权人在未来退出该企业时可以获得比现时变卖更多的回报,最大限度地盘活债权人的不良资产。

1.债转股的优点

债转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债转股有利于企业债务负担的减轻,有利于企业扭亏为盈,帮助国有企业脱离困境。

第二,债转股有利于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由于债转股时将债券转化为了股权,使得债权人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使得债权方约束力变大,监管能力变强,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的短期化行为。

第三,债转股有利于推动国有产权的流动,调整国有资本结构,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目标。

第四,债转股的成本较低,对社会影响小,容易被各方接受。

2.债转股的主要风险

第一,债转股有可能出现虚盈实亏。在债转股后,由于企业的财务费用里的利息支出变为了股东的投资收益,这使得企业的财务费用大幅下降,在公司账面上能出现显著地扭亏为盈的作用。但是实际上,这种扭亏为盈只是体现在账面上的,只是把原来成本费用项下的数字划到利润项下,而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第二,债转股后债权方对债转股企业的监督成本有所提高。债转股之后企业不再负有向原债权人支付利息的义务,只有向股东派发股息的义务。但是债务人向债权人还本付息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而企业向其股东派发利息则不一样,它要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定。

(二)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①以资产清偿债务;②将债务转为资本;③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①和②两种方式;④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债务重组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意义,狭义上的债务重组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而广义债务重组包括了对既存债务进行调整的一切方式,不一定是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

1.债务重组的优点

第一,可以使债权人最大限度的回收债权。当负债企业发生财务困难,不能按既定条件全额偿还所欠债务,但是债务人可能有能力按较低的条件来偿债。

第二,债务重组形式灵活,债务重组既可以对债务的期限进行重新安排,也可以对债务的利率按照国家要求重新确定。

第三,可以缓解债务人暂时的财务困难,避免由于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致使债权上的更大损失。

第四,债务重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财务重组、资产置换、股份制改造等,可以将负债企业整和成好的项目和企业。

2.债务重组的缺点

第一,债务企业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部分企业会借重组之机悬空或逃废债务。有的企业不能正确对待国家关于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即使有钱也不还。加之目前在重组交易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债权人对债务人、担保人的信息不能全面充分了解,难以对其真实的偿债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具备处置条件的项目难以合理定价。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不良资产市场都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难以从市场反馈中得到资产的合理定价。而中介机构的估价只是定价的参考,多数债务重组的价格实际是债务双方谈判而成。但由于项目处置人员谈判技巧等因素的影响,项目的定价存在一定的空间,并没有明确的准则来限定,因而确定债务重组价格的依据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债务重组实质上变成了一种债务大赦。

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

(一)适用债转股的情况

债权转换成股权,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不良债权都可以转化为股权。一般来说,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该具备五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二是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三是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四是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有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并得到地方政府确认。在四个条件中,第四个条件是最重要的,因为债转股并不是简单的将企业的债务转变为国家资本金,更不是一笔勾销。债转股的最终目的仍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适用债务重组的情况

以下三种情况一般应采用债务重组来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①当负债企业在即期和短期内清偿能力很低,但是可以预期其长期清偿能力将大大超过短期清偿能力,此时应选择进行债务重组。由于其即期清偿率很低,而债务重组后,能够大幅度提高回收率;②当负债企业在即期和短期内清偿能力很低,并且可以预期其长期清偿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但如果其破产,破产清偿顺序对债权人不利,此时债务人只能采取债务重组,给予债务人让步,防止该负债公司倒闭;③当债务企业拥有某项或几项资产,这些资产在该企业被闲置或虽被利用,但效益不大,而该资产对债权企业有着很大的作用,此时可以选择债务重组通过资产置换将这部分资产置换企业所欠的部分或全部债务。

不良资产处置方案 篇4

2、签定不良资产交接协议。

3、审阅不良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台帐。

4、制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方案。

5、选择具体不良资产处置预案和处置方式。

6、审核资产处置追索方案。

7、设立不良资产处置专门帐户。

8、组织实施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建立抵债物资明细帐册。

9、处置入库物质和收益。

10、拟写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意见,并做好终结资产资料的移交工作。

11、总结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

12、报告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情况。(A为我公司,B为其他公司)

1、首先要看B公司不良资产是否符合A公司能力范围之内,A公司是否能依法依规帮助B公司清除不良资产。此项目是否依法依规存在。撰写可行性或可研究性报告。

2、确认在A公司能力范围之内后、应确认B公司不良资产项目的可行性,此项目是否会给A公司带来经济盈利或经济亏损。

3、A公司能力范围且内;依法依规存在;B公司不良资产项目可行;A公司能够帮助B公司清除不良资产;能给A公司带来经济利润;符合以上五个条件,即可与B公司谈判。

4、双方达成共识后签订不良资产处置交接协议,此项不良资产将由A公司以拍卖、运营、债转股等多种依法依规方式进行最大化变现。

5、资产管理的实施工作。

清理处置工作展开后,资产管理处置人员将依据单项资产处置计划或方案,按照资产处置工作程序,选择切实可行的资产追索处置突破口,采取各种有力处置措施和手段,确保重点追索、资产变现目标的实现;确保国有资产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国有资产的权益得到维护、确保资产清理处置收益最大化。

6、货物资金的处置(1)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进行财务核销:a、存货盘点表;b、社会中介结构的经济鉴证证明;c、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①存货保管人对于盘盈和盘亏的情况说明;②盘盈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者其他确定依据);③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④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2)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进行财务核销:a、单项或者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b、单项或者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d、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①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②残值情况说明;③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3)对已销价、折价处理的存货,由企业有关部门说明情况,依据有关会计凭证将原账面价值与已收回价值的差额部分,认定为损失;(4)对清查出的存货成本高留低转部分,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经社会中介结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为损失;(5)涉及诉讼的,应当取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裁定及执行完毕的证据;无法执行或被法院终止执行的,应当取得法院终止裁定等法律文件,依据这些法律文件,进行财务核销;(6)抵押资产发生事实损失的,应当取得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证明,依据这些证明文件,进行财务核销。

7、审阅此B公司不良资产有关的一切详细资料。做好B公司不良资产档案管理,全面搜集、核实和及时更新债务人(担保人)的资产负债、生产经营、涉诉情况等信息资料,搜集、核实的过程和结果以书面或电子形式记载并归入档案。认真整理、审查和完善不良债权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资料。

8、密切监控主债权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和申请执行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债权诉讼时效连续。

9、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方案,要在坚持依法处置,杜绝主观随意;坚持公开公平处置,杜绝私下交易;坚持规范处置,通过努力和扎实有效的追索,实现管理处置工作的最大价值和效益最大化,维护国有出资人的权益。

10、资料的审阅、初期评估论证、计划方案制定等工作。经过对移交资料的审阅整理,将不良资产区分成重点追索处置,为清理处置工作打好基础。

11、进行尽职调查。除损失类债权或能够回收本金的债权,其他债权基本上要进行评估。企业不配合评估或财务制度不健全的,评估前还要请律师进行财产调查;法律关系复杂的,请律师出具意见。

12、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工作的主要方法:理顺处置单位与授权机关、处置单位与移交企业、处置单位与债务人的关系,确定追索管理的目标;明确参与资产管理处置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制定出切合实际、合理合法和可行的处置方案;规范操作,严格把控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转让价格、资金到位;突出资产处置追索的重点,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推动资产管理处置工作的开展;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高速度高效率地处置不良资产。

13、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主要有 :

(1)直接向民营资本、外商出售股权、债权、实物资产。包括由外商组建外商独资企业,利用外资参与国内企业并购重组。具体出售方式可以采取单项资产或批量资产协议转让、招标、拍卖等。

(2)以所拥有的企业股权、实物资产作价出资,与民营资本、外商组建合资企业。

(3)以资产组合出资与民营资本、外商投资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主要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0重组和处臵。双方按投资比例分享资产处置收益。

14、不良资产处置方法(1)、债权的处置

1、通过协商,协议原值偿还债权。

2、协议折让偿还债权。

3、实施法律诉讼追索债权。

4、与有意向的企业或个人联合追索债权。

5、原企业协议(原值或折让)回购债权。

6、实施债权转为股权。

7、原债务人以物资抵偿债务。

8、原债务人用有价证券抵偿债务。

9、实施竞拍处置债权。

10、风险代理处置债权(一切先期费用和风险由代理人承担)。

11、综合打包处置债权

12、终结处置。(2)、股权的处置

1、协议转让股权。

2、变更股权,享受收益。

3、不作变更,跟踪管理。

4、实施资产重组跟踪管理或转让。

5、收购其他股权,独立经营管理或转让。

6、实施拍卖处置股权。

7、实施股权转债权。

(3)、实物资产的处置(含土地、房屋)

1、原企业协议回购。

2、媒体公开公告竞拍处置。

3、原地或异地资产置换处置。

4、实施资产租赁,享受收益。

5、收回后处置变现。

6、原地调研论证开发经营。(4)、其他资产的处理(含无形资产)

1、实施评估重置后协议现价处置。

2、实施协议折价处置。

3、实施协议转入对企业的投资。

4、实施原企业回购处置。

5、实施公开竞拍处置。

6、终结处置(指无处置收益、递延资产、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

15、密切关注抵押(质)物的管理情况、完好程度等,发现缺损及价值的不利变化,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15、主要做好资产管理处置的总结报告工作。(1)、做好不良资产的终结归档工作;(2)、做好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的总结工作;(3)、做好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的分级报告工作。

国有土地房屋处置资产处置办法 篇5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许政[2008]53号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八月十四日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国有资产转让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市政府令第1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处置原则

市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处置土地、房屋和公共资源,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严格程序、严格审批的原则进行。

二、审批程序

(一)拟处置土地、房屋资产的单位提出土地、房屋处置申请,上报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财政部门;

(三)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处置意见上报市政府;

(四)市政府召集监察、审计、国土、房管、财政等部门研究审议,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三、处置办法

(一)申报单位处置土地、房屋资产需向财政部门提交下

(六)按照“建新交旧”、“迁新交旧”原则,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新的土地房产后,原土地房产收缴财政部门,由政府统一调配,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自行处置。

(七)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包括出售房产、土地出让收入,均属国家所有。土地出让收入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68号)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房产出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支出按照资金审批程序办理。

四、监督管理

(一)财政、国土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定期检查国有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国有房地产转让全过程,查处违规处置国有资产和失职渎职行为。

(三)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超越权限,擅自处置土地、房屋资产的;

2.弄虚作假,隐匿国有资产的;

3.营私舞弊,与买方串通低价转让土地、房屋资产的;

4.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国有资产出让金的;

5.未按时、足额将国有资产收益缴入财政专户的;

6.未按规定进场交易等行为。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 篇6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外来资产接收办法资产处置办法 工作计划与展望 第一部分 外来资产接收办法

主要讨论房产的司法裁定过户的业务流程(本流程与一般交易过户流程相同的不再赘述):

司法裁定过户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司法裁定过户的资产须经过法院指定或当事人双方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免抵债资产缩水或虚增有失公平。

资产评估分四部进行

第一步:双方初步沟通,明确估价基本事项 包括:(1)明确估价目的,由于同一房地产出于不同的估价目的,其估价结果往往不同。所以,必须明确委托估价人请求估价的目的是什么,以区分不同性质的估价。

(2)明确估价对象的范围,是房地合一的价值评估或是单纯的房屋、土地的价值评估,或评估一幢房屋中的某个部位等等,都必须明确。

(3)明确估价时点,某房地产的估价结果,是表示该房地产在某一个特定时点上的价格。因此,必须明确估价时点,如果不确定估价时点,房地产估价是没有意义的。

(4)明确估价报告交付的日期,交付估价报告的日期一般由委托估价方提出,也可由委托估价方和受理估价方协商确定。

第二步:办理委托手续 包括: 委托房地产估价的,应签订估价委托合同。估价委托合同是委托估价方和受理估价方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包括估价对象、估价目的、估价时点,需提供的资料,估价收费,估价报告书的交付及其他有关事项的相互约定

第三步:协助提供资料 包括: 由于估价对象和估价目的的不同,房地产估价所需的资料也不同。一般来说,委托方应提供的资料包括:(1)产权资料(2)房屋建筑资料

(3)估价机构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四步:支付评估费、领取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于关键页都应加盖评估公司公章,对于评估总资产中涉及多个车位时,评估公司应针对每个车位给出单价及合计金额。

2、制定方案及签约

依据《执行规定》第86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在达成和解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多轮谈判来确定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针对不同的谈判对象、争议标的、进行的阶段需要用不同的谈判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自行和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协议的内容必须以原生效法律文书所认定的法律事实和判决内容为依据,属于执行债权,不能超出原判决,超出部分不具备强制执行效力。换一句更专业的话语来说,该执行债权须是民事执行根据即生效法律文书中所记载的债权人的权利。比如,原判决是支付30万元货款,自行和解协议把另外未经审判的5万元借款或者其他不同法律关系的债权也写进去,那么未经审判的部分就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

2、协议必须是各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3、协议的内容合法,不能损害案外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强制执行自行和解协议还是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分四种情形:

1、在自行和解协议中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比如放弃或减收债务利息,放弃部分本金,延长还款期限等等,如果债务人违反和解协议的,则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此种情形居多数。

2、债权人在和解协议中作出让步却又违反协议的,宜执行和解协议。在非金钱债务纠纷中或者以物抵债的情况下,出现债权人违反和解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3、以债务人追加利益给债权人为和解条件的,比如债务人以加付债务利息或担保换取延期,或者附加其他条件,或者由案外人提供担保或作保证,或者以物抵债等,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违反和解协议的,则仍可执行和解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则对债权人不公平,而债务人则可从其违约中再次获得不义利益。

4、债务人在和解协议中作出让步而债权人违反协议的,则宜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3、资料交接

双方依照和解协议制定交接工作计划表、房产资料交接表、现场核查交接表等三个环节,并按之执行。

4、持有以下资料到当地房产局办理法院裁定房屋过户。

应提交: 1、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合法有效的证件、资料等手续; 2、协助执行通知书、裁定书和判决书或支付令、调解书; 3、属查封房屋须提交原查封单位的解封通知书; 4、税收完税证明; 5、受让人身份证或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5、取得房产证后如不是整栋楼过户的须到当地土地局指定的测绘部门进行土地测绘部门进行土地分割,然后持以下材料递交当地土地局办理土地证。

1、国有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申请书

2、《国有土地使用证》

3、裁定书或调解书

4、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5、年检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及组织机构代码证(涉及第三人的第三人也需提供)

6、法人证明书

7、委托授权书及代理人身份证 9税收完税凭证

第二部分 内部资产处置办法

一、首要原则

(一)效益最大化原则。

对外处置固定资产时,处置价格应尽可能接近该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实现固定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

(二)分级管理原则。

公司总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为固定资产处置责任单位,负责执行落实资产处置办法,并对处置结果负责。

(三)归口管理原则。

各业务部门按各自管理职责,负责相关类别固定资产处置的技术鉴定和处置方案设计工作。

包括:技术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设备和生产运输类固定资产管理;总部负责办公设备、行政车辆和非生产性房屋类固定资产管理;项目部负责生产性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信息管理部负责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

(四)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原则。

在归口管理即实物管理基础上,财务部根据资产价值情况和国家对资产处置相关要求参与资产处置审批。

二、具体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效资产占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现就我公司固定资产处置工作,制订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厂区基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将处置闲置固定资产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二)、规范处置行为。闲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包括系统内调拨、出租、出售、置换和报废等方式。处置闲置固定资产应遵循依法合规、集体决策、规范操作、控制风险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处置固定资产时原则上以溢价为前提,切实维护我联社权益,实现闲置固定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所有闲置固定资产由资产部统一安排处置,其他部门、厂区均不得擅自处理。对处置闲置固定资产中发生的违规行为,以及不负责任,营私舞弊,造成信用社资产流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格处置程序

1、各部门和厂区对现有闲置固定资产存量进行清理核实,建立闲置固定资产信息台帐,根据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现状提出处置申请和处置意向,上报公司资产部。

2、资产部根据各厂区、各部门提出的闲置房屋、土地、车辆、电子设备及其他机具等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和处置意向,组织相关人员逐项进行市场考察和分析,开展尽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提交公司领导审议。

3、根据领导审议结果由资产部具体组织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实施工作。

4、财务部要核实闲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费用占用等帐务情况及产权状况。合规风险部负责对处置结果的审查。

三、申报审批权限和流程

(一)固定资产处置实行计划管理,编制月度经营预算应包括拟处置固定资产计划。

(二)实际处置固定资产时,按购置价值实行分级管理。拟处置单项固定资产原价超过10万元(含)和一个月内累计处置固定资产原价超过50万元(含),各公司在履行内部相关决策程序后报公司审批;限额以下固定资产处置由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会签后报公司办公会议审批。

处置未达到规定使用寿命或处置损失金额超过2万元(含)固定资产,无论原购置价值大小,均应报公司审批。

(三)按管理权限,公司自主处置固定资产流程。

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填报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报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2.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对拟处置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属于国家强制报废或技术难度大固定资产,应组织外部专定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固定资产处置方案,在资产处置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后转财务管理部门。

3.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技术鉴定情况和财务账面记载,从财务角度审核固定资产处置方案,在审批表上注明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明确资产处置权限。

4.公司办公会讨论资产处置方案,形成决议。5.公司总经理根据决议核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

6.公司相关部门根据经核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和账务处理等相关事宜。

7.经核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应在五个工作内报公司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备案。次月第五个工作日前将固定资产处置进程和结果报公司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备案。

(四)按管理权限,需经公司审批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1.各部门按第(三)条进行前置审核,在履行上述内部程序后报公司归口管理部门。

2.公司对各部门上报资产处置审批表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对拟报废资产进行实地查验,在资产处置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后转财务管理部。3.财务管理部对固定资产处置相关资料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后报公司领导核准。

4.公司领导按各自分管归口管理部门,对资产处置提出意见,主管财务副总裁根据公司治理规范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对固定资产产处置程序和依据提出专业意见。

5.执行总裁根据各级审核意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后作最后核准。

6.经核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表应及时转送相关公司,公司据此进行资产处置和账务处理。

7.公司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了解固定资产后续处置情况。

第三部分 工作计划及展望

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特做以下工作计划。法务方面:

一、二、继续做好日常法律文件起草、审核以及内部法律咨询。

将多关注经手的合同的履行,提前预测履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向经办人员了解合同履行情况,有遗漏的地方及时提醒。汇总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之后的合同条款

三、配合人资部门的计划安排,开展法务培训,和同事共同学习公司法务知识,共同进步。

四、对公司主动提起的诉讼或者被动陷入的诉讼,积极参与其中,沟通各部门准备证据材料等,讨论分析诉讼风险和应诉方案,为诉讼随时做好准备。

五、对经手的每一份合同、法律文件及相关材料做好登记工作,统一存放,统一管理,以便随时查档。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 篇7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对于一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得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化解金融风险。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但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却不断显现, 特别是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 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重要阻却性因素, 使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之中, 长期以往, 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运行。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 为了化解金融风险, 解决我国金融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政府于1998年10月成立了长城、华融、立信达、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以专门处理我国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这是我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因此, 从这个层面上分析, 可以得知, 在我国范围内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指的是经国家批准设立、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由此可以看出,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设立的条件十分严格, 而且其业务范围和业务对象都是特定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说, 银行金融业健康发展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现实依据。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存在的问题

1. 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创新性不足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之时, 较为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手段, 这些手段主要包括诉讼、拍卖、租赁。然而, 就现代资产管理公司而言, 证券营销往往是其主要资产管理手段。相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所拥有的极其分散的不良资产债权, 拍卖、租赁等传统手段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因为接手这些不良债权的对象仅限于一些实业投资者, 接受的规模有限, 显然, 这与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希望通过一单或几单协议, 快速实现对大量资产大批量的处置愿望不符。在诉讼程序中, 资产管理公司一般都稳操胜券, 但漫长的审理和追偿过程, 以及较低的追偿率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回收成本。据报道, 诉讼追偿能收回的现金一仅在20%左右。

2. 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体系不健全

当前,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经营环境较为不成熟, 加之与之相对应的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体系不健全, 使得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国外。具体而言,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干预过多, 当前, 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国企的重组, 政府都必然参与到其中, 这极大地降低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水平。二是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十分有限, 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 很难吸引较多外资收购资金。三是我国国内债券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债券市场规模很小, 使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 也很难采用债券的处置方式。

3. 专业性人才缺乏

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存在的一重大问题就是专业性人才的缺乏, 使得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困境。而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仅员工少, 而且大部分是相关的银行系统中调入, 虽然这种做法能使资产管理公司尽快得到管理人才, 但由于它与银行的各项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在商业银行这种文化环境内培养出来的人员其素质是难以满足资产管理公司要求的。

三、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能力的路径选择

1.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

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上,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具备开放性的视野, 除了充分发挥传统诉讼、拍卖、租赁手段的作用之外, 还应积极国外先进的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国情, 制定出新型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具体而言, 这些创新型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针对未来可以产生现金收入的不良资产, 可以采取此种方法, 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盘活不良资产。二是债转股。从实质上分析, 债转股并不会对企业形成实质性的帮助, 只是会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因此,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采取此种方法之时, 需要积极推动企业的改组改制, 使得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最终能够安稳退出。三是建立虚拟超市。使得不良资产也可以进行该挂牌交易。四是组建中外合资公司, 以应对国际性的不良资产处置。

2.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之下,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才能顺利开展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第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行为理应由市场自主决定, 政府可以对其进行宏观的引导, 但不能干预过多, 否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就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第二, 我国应充分发挥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进一步扩大开放, 使得外资也能介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第三, 加强金融体制改革, 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出台相应的金融政策, 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与其他类别的公司相比,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一类知识高度密集型的企业, 其业务范围涉及到企业管理、证券业、投资银行业等多个领域, 因此,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 需要具备资产评估、证券、投资、法律、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 而且如果员工只具备上述的某一项专业技能, 还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实质的作用, 而是需要员工具备上述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基于此, 资产管理公司要成功地处置不良资产, 最重要的是能够创建一种全新的人才使用机制, 不能沿用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用人制度, 更不能照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将具备多种金融知识、管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公司, 以保障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化解我国金融风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 却存在着手段创新性不足、市场体系不健全、专业性人才缺乏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不良资产,对策

参考文献

[1]石茂胜.不良资产处置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分析;措施

企业生产关停,大部分职工分流安置后,企业进入资产处置阶段,留守职工因大部分同事都通过竞聘成功被集团内其他单位录取,留守职工工作内容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出现了较大变化,许多职工开始面临新的生存压力,如何帮助留守职工走过这段特殊的心路历程,安心留守开展企业资产处置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资产处置时期状况分析

企业关停,没有了资金来源,企业面临着高额债务偿还和高额的事件处置费用,由于企业没有了发电任务,主要经营项目缺失,资金来源紧张,企业是否资不抵债?留守职工工资待遇如何?企业何时能完成资产处置?资产处置结束后自己是否还处于有竞争力的年龄阶段?企业资产处置结束后人员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留守职工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职工对自己的前景感到迷茫[1],思想上、工作上情绪有较大波动,队伍不稳定苗头出现。

二、留守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在企业关停资产处置期留守职工呈现以下几种情况:

1、悲观失望思想。企业关停职工安置方案采取招聘形式,大部分留守职工都是参加应聘未被录用的,很多人会因此对自己的能力抱以怀疑的态度,自信心大受打击;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担心资产处置几年下来,原来的生产技术知识经验慢慢就淡忘了,自己更没有竞争力,担心将来安置时再次被应聘单位淘汰,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愁,悲观失望情绪顿生。

2、等待乐观思想。一些员工对企业关停职工安置工作认识不够,还是国企员工吃大锅饭思想,对存在的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对未来新单位新机组职工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认识不到位,忧患意识不强,危机意识没有,觉得企业资产处置结束后一定会安置留守人员,将来一定会有一份工作,不用担心,认为不管歪瓜裂枣、黑猫白猫反正都会有一份工作,而且目前集团其他单位都是大机组再差岗位也比原来的好,因此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是一天。

3、抱怨愤慨思想。企业关停后,原来平稳的工作生活被打破,职工工资收入降低,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部分员工特别是内退员工不满现状,不满自己工资待遇,总是拿自己的工资待遇与集团内部正常生产单位相比较,发现差距大就愤慨,不满安置措施,抱怨上级政策、公司制度、从而产生仇怨,对政策和各种安排采取抵触情绪。

三、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员工思想特点,如何让员工的悲观失望思想、等待乐观、抱怨心理消失,自强意识、进取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就业观、择业观发生新的改变,心理承受能力迅速提高。企业应从“宣传”、“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针对于员工对企业前景的不确定及企业生存状况的担忧,公司用企业发展目标做指引,塑造正面积极心态。公司可以通过形势报告会、民主生活会,职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有关形势任务的宣传,向职工宣传企业共同目标,公司资产状况、资产处置方案,同时定期披露企业资产处置进展情况及相关收益,让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充满信心,员工对企业生存情况有了信心,才能看到未来,从而对资产处置工作有吸引力,凝聚力,从而确保资产处置方案能从上而下具体贯彻落实,促使整个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对涉及工资待遇、未来人员分流安置等各类事项的决策部署的动态进展,做到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传达、讲解真正让职工认可企业还是有能力偿还债务、有能力发放留守职工工资待遇[2]。特别是在职工职位变化,薪酬变化问题上,要善于通过面谈机制,来减少职工对职业预期的不确定性,传递职工未来职场的机会、以及员工未来可能的定位。让留守职工看到自己未来和前景。

二要开展正确心理疏导,针对部分员工竞聘落选造成的负面情绪,公司通过个别谈话或特殊场合下给予他们最大的肯定,肯定他们过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成绩,并将职工安置人数多与系统单位提供岗位数量少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同时企业积极参与集团公司举办各类技能培训会议,让员工与行业不脱节,有机会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技能新理论,从而重新树立职工信心;针对部分职工抱等待乐观态度的情况,采取措施是让职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加强学习。企业资产处置结束后,大部分员工将重新安置到新单位,新单位都是相对较大容量、较高参数的机组,一方面对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单位招聘人数有限,岗位竞争激烈,每位员工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危机感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增加学习的紧迫感,及早地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去,不断加压,不断“充电”,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素质,适应大机组工作要求,通过学习给自己铺就一条更光明的职业发展之路。

3、加强企业人文关怀。企业资产处置期间,开展“暖心”工作,提供人文服务解决实际难题。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工作时间和地点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减少职工工作压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适时增加员工工资待遇及福利待遇,减少留守职工因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生活压力和落差;开展“连心”工作,融洽人文关系搭建沟通桥梁。加强与职工沟通交流,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深入到职工中间,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意见箱、微信等沟通平台,全方位搭建企业与职工有效沟通平台。广泛而有效的沟通渠道的建立,使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进一步增强,使企业职工始终保持了爱岗敬业、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开展“舒心”工作,美化人文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丰富载体,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结合各节庆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凝聚力,创造稳定、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武玉贞,火电企业"上大压小"转型过渡时期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魅力中国 ,2010, (32)

上一篇:项目驻地代表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东兴社区远程教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