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产处置

2024-10-16

集体资产处置(通用10篇)

集体资产处置 篇1

随着隆阳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城郊结合部的农用土地被征用, 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以及近几年区划调整、社区撤并, 原有的农村集体资产相应的进行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牵涉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 是群众普遍反映的焦点和热点, 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今后集体经济的发展。由于, 处置农村集体资产没有相关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如果处置不当, 容易出现独断专行、暗箱操作及集体资产严重流失等, 从而引发基层党员和群众矛盾, 进而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在处置农村集体资产过程中, 各地政府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为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积累了一些经验, 其中, 隆阳区兰城街道办事处从2007年以来, 对辖区内社区资产处置进行指导、监管, 目前已经成功处置了昇阳社区原东门社区停车场、敬老院、办公大楼集体资产, 涉及资金2 300多万。本文总结这几起资产处置成功经验, 分析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农村集体资产状况

兰城街道位于隆阳区西南城郊结合部, 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 东至昇阳社区, 南至大沙河与汉庄镇接壤, 西至太保山, 北以保岫东西路为界与永昌街道办事处接壤, 辖昇阳、兰城、龙泉、王官、马里五个城市社区和沙河、汉营两个农村社区及2011年新成立的新雨社区, 共有107个居民小区。现在的规划是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 2007年结合兰城街道社区建设实际, 本着便于管理, 便于居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真正体现“大社区小政府”的原则, 撤村建居, 社区撤并, 重新划分成的社区。昇阳社区在重新划分社区后, 辖区范围包括原东门、原湾子、原岱官三个居委会。原东门居委会在城市社区建设时, 被划分为两个办事处三个社区, 要处置的集体资产有原东门社区停车场、敬老院、办公大楼。昇阳社区由于涉及兰城、永昌两个街道办事处三个社区的实际, 经过两办事处农经工作人员核实截至2010年8月31日原东门社区管委会账面结余18 757 470.61元, 其中:银行存款18 749 802.7元, 库存现金7 667.91元。核实出纳库存现金为7 669元, 长款1.09元, 原因是收支水电费四舍五入找零长款。

二、处置农村集体资产做法

1.加强监督, 组建工作机构。兰城街道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集体资产处置管理领导小组, 实行领导挂钩负责制。新建社区成立集体资产处置管理领导小组, 原社区 (村委会) 成立集体资产处置管理委员会, 原村 (居) 民小组成立集体资产处置管理小组。下发了《兰城街道关于加强社区 (村) 、组集体资产处置监管工作的通知》、《兰城街道关于社区 (村) 组集体资产处置管理相关问题的通知》、《兰城街道办事处关于村组债务相关管理制度和化解村组债务方案》文件和《兰城街道社区 (村) 、组集体资产处置管理流程表》。

2.界定产权, 清产核资。按照办事处社区撤并业务的相关规定, 本着尊重历史, 面对现实, 对社区集体资产产权进行界定。具备界定村、组两级产权条件的, 清晰界定村、组各自享有的产权。由农经站对原东门社区居委会常年各项开支进行调查摸底, 并对原东门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实, 张榜公布, 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

3.制定方案、民主决策。昇阳社区党支部、原村委会集体研究, 拟定初步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意见, 管委会拟定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主决策的相关要求,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与会的村民代表总数必须达到村民代表总数的2/3以上, 同意人数占参会人数的2/3以上, 方可获得通过。通过的方案形成书面会议记录, 并由与会的代表签字认可。原东门社区集体资产2/3以上村民代表通过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公开拍卖。

4.投票表决分配方案。集体资产分配方案是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原东门社区停车场、敬老院、办公大楼资产在分配方案上有不同意见和建议, 一是以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户的土地卡为依据, 参照承包到户时的6、8、10成数进行分配;二是以承包到户土地面积进行分配;三是以现有人口进行分配。经过多次开会征求意见, 以户代表会议的方式书面投票表决后成为正式方案。以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户的土地卡为依据, 参照承包到户时的6、8、10成数进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 对草案和正式方案分别进行了为期7天的大面积公示。在投票表决分配方案的过程中, 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投票率高达90%以上, 分配方案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三、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级集体资产基本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 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壮大, 结构十分复杂, 涉及的人员情况变动很大。二是没有统一的处置程序和方法, 容易引起基层组织党组织及村民之间矛盾, 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由于集体资产形成过程十分长, 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十分复杂, 可能有干部畏难情绪大、积极性不高造成使用效益不高, 也可能有群众对干部不信任, 甚至还可能有管理不当造成流失等。四是资产处置后是全部分配还是重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村民和村级组织的意见都是将现有农村集体资产用光、分光, 对将来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前景缺少足够认识。

四、处置农村集体资产启示

隆阳区兰城街道办事处涉及集体资产处置的社区有昇阳、兰城、龙泉、王官。由于各村征地数量、原有集体资产、历史遗留问题不同、情况不一, 处置进度不同, 做到成熟一起处置一起, 现在正在处置的有原湾子社区、原岱官社区集体资产, 还没有处置的有兰城、龙泉社区集体资产, 已经成功处置的是昇阳社区原东门社区停车场、敬老院、办公大楼集体资产。总结这几起资产处置成功经验, 提出以下九个方面启示:

1.社区 (村委会) 、村 (居) 民小组的集体资产处置必须遵循“一个资产, 一个处置方案”的原则, 明确处置的范围、方式、程序、时间及资金分配对象, 坚持依法办事, 尊重民意。集体资产暂不能处置的, 管理委员会必须制定管理方案, 做到“一个资产, 一个管理方案”, 明确管理的方式、时限及资金分配对象。

2.凡涉及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出售等资产处置行为的, 必须由社区 (村) 、组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3.对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必须实行阳光操作, 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租赁经营者或资产受让方。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4.根据村民组织法, 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规定, “四议”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 组织好每一次会议。

5.社区 (村) 组召开两委会议集体研究, 全会必须有记录, 所有参会人员必须明确表态, 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2/3以上应参加会议人员同意方可通过;村 (居) 民小组处置和量化集体资产时, 必须召开村 (居) 民大会或户长会议决定, 村 (居) 民大会必须由年满18周岁村 (居) 民80%以上、过半数参会人员同意方可通过;召开户长会议必须由总户数2/3以上户长参加, 参加户长会议过半数同意方可通过;

6.社区 (村) 将集体讨论的结果及资产处置合同 (协议) 草案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必须签署意见;重大资产处置事项还必须经主管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核;

7.社区 (村) 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将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投资和资产处置结果在全体党员大会、村 (居) 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并通过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接受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8.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依法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计;对集体资产重大经营行为进行专项审计, 对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对处置资金除缴纳拍卖佣金、税收外, 一律交由主管部门暂设专户代管。

9.主管部门成立指导监督机构, 对资产处置管理及资金分配全程监控。

集体资产处置 篇2

一、各村成立集体资产处置领导小组,成员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村委会会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各村民小组长组成。

二、全面完成村财务审计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要彻底摸清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理顺资产所有权关系,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维护国家、集体、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区经济联合社顺利组建。清产核资工作要界定资产所有权,核实资金、理清债权、债务,清查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界定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结果要报经村民会议通过确认,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组建社区经济联合社和经济合作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设置社员代表大会、社委会、监事会等机构。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经济联合社章程,按照章程规定进行选举,产生。为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在过渡期内,由原村民代表大会为社员代表大会、原村委会为社委会、原村务监督小组为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社委会、监事会产生办法的产生按照《干田经联社章程》执行。

警惕!不良资产处置超速飙车 篇3

年初,中央财政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5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将账面价值4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以摩根士丹利牵头的投资财团、以德意志银行牵头的投资财团。

随后,中国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杨小阳向媒体透露,建行下一步将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出售其账面价值约460亿元的债转股股权。而这还只能算是一个开端,大手笔还在后面。据悉,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正将3000亿元的不良资产打包,向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招标出售。

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多年的不良资产问题,现在解决起来却如此地快速轻松,不免让人产生出许多疑问和担忧。

质 疑

其实,在国务院决定对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的消息公布后,就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钟伟指出,“中国国际储备既是对外债权,同时也是对内的公众负债”。因此,将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对公众利益有直接影响的重大决策。

有人认为,外汇储备代表了人民币的购买力。450亿美元,相当于3600亿元人民币,或居民存款的3%。也就是每一元钱的人民币,购买力少了3%,相应贬值到了0.97元。如果银行里有10万元的储蓄,便自动贬值至97000元。从外汇储备里划账450亿美元至财政部,相当于往每一个人的头上抽取一笔“现金税”。

有人抱怨,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与银行系统和国有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不无关系。而不良资产的处置最后要由百姓“埋单”,是显失公平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从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450亿美元,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也是值得欣慰的。

但一些金融界人士认为,这个过程是不透明的,资本金如何配置和如何改制仍然相当不明晰。既然注资和公众利益有直接影响,那么两家银行就应该及时、准确、充分地披露其改制方案,避免注入的资金被挪作他用。但是截至目前,相关的改制方案和财务指标仍不为公众所知。

其实,就连一些高级官员也坦言,他对于两家银行能否将国家的注资保值增值也不无担忧。

但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注资450亿美元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更多的资产处置需要程序的合法和透明。

不能为赶时间表而不择手段

众所周知,巨额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其整体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

中国银行是四大行中经营状况最好的,截至2003年末,集团的不良授信资产比率达16.3%。而国外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一般不高于5%。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说,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一方面是减少存量,另一方面是增量消化。所谓增量消化,是指在商业银行发放新贷款的过程中,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可能性和比率。但短期来看,它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如果想在近两年上市,通过增量的方式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这也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大刀阔斧处置不良贷款的原因。除了建设银行外,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都在积极探寻减少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途径。

令人担忧的是在大规模的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处置的价格是否合理,处置的方式是否透明,是否产生违规操作和银行资产流失的问题。

周春生认为,这个问题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快和慢没有直接的关系。处置得慢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如何规范出售的定价机制,在出售程序的监管等方面做到公平合理。

浅谈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管理与监督 篇4

在我国农村, 有的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 不召开村民会议, 私自转卖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 而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 当村民知道后, 就会与村干部之间产生矛盾;还有一些村干部, 利用权利, 任意处置集体资产, 胡乱花钱, 引起村民不满意, 使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恶化, 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同时也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 影响农村和谐。从上可以看出, 在处置农村集体资产时会出现各种问题, 原因如下。

(一) 我国农村集体资产分布不均, 监管难度大

造成这种分布有差别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的村比较富裕, 集体资产就比较多, 对资产的管理经验先进, 管理手段先进, 管理方法先进;有的村比较贫穷落后, 集体资产除了外债就是比较混乱的管理局面。特别是自从农村合并以来, 集体资产就更加难以监管了, 原因是在合并前, 两个村的人口不同, 村子大小不同, 财产多少不一, 所以在合并后, 对于集体财产及其处置就更不便于管理。

(二) 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集体资产, 造成监管困难

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片面思想, 只注重完成任务, 不注重集体资产的管理, 他们认为领导干部要一心一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种重任务、轻监管的想法不利于对农村集体财产处置的管理。他们认为, 如果对农村集体资产抓得过紧, 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监管得过于严格, 就会影响干部的办事效率, 使他们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去干。如果村干部的手脚受到束缚, 就直接影响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影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三) 相关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村组织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在对村干部的管理方面,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没有可靠的法律依据, 无法做到有法可依。目前, 我国乡镇机构对村组织的管理多数停留在换届选举、计划生育方面, 而对于村集体资产的处理方面无法进行具体的监督和管理。二是一些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 依法办事的观念不强, 所以即使有了法律, 也难以依法办事。当前, 在我国农村, 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 农村剩余的人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 他们多数是初中毕业, 甚至有的是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而且村中留下来的人年龄偏大, 思想保守, 他们自身的基本素质较差, 法律因素淡薄, 所以这样的人当上村干部后, 认为村里的财产都是自己的, 随意挥霍浪费。三是村民缺乏参与监督管理的意识, 对于村里的一些事务, 没有参与意识, 很多家庭都是自家种自家的田, 自己只顾赚自己的钱, 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思想, 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村里的事务, 也不能监督村里的各项事务。

(四) 监督管理缺乏力度, 审计制度不健全, 审计不及时

近年来, 各个村也建立了相应的制约机制, 但是在实践中, 这些制约机制并没有发挥理想的作用, 特别是在乡镇实行机构改革以后, 人员减少, 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农村财务审计的人员。另外, 有些审计人员不精通业务, 在进行审计时不能够严格把关;有些审计人员缺乏严肃性, 不能很好地监督集体资产的管理。由于审计制度不健全, 监督措施落实不到位, 所以监管就流于形式。

二、应对我国农村集体财产处置问题的策略

为了避免在处置农村集体财产时出现问题, 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流失, 所以要从根本上加强监督和管理, 加大查处力度, 使制度更加完善,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严抓村级组织建设

要针对村级制度的薄弱环节和缺陷, 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要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使监督和管理更加规范化。要明确村集体财产的处理方式, 在处理集体财产时, 必须集体通过才可以, 避免领导一人说了算, 防止某些人进行暗箱操作。在理财方面, 要加强制度建设, 组成村民理财小组, 对理财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发现有异议的情况, 马上提出来, 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来议定。

(二) 严抓村级制度建设

当前, 许多村的财产产权关系不明晰, 一些财产长期闲置, 造成资源浪费, 容易出现财产流失或被侵占的现象, 因此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在乡镇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中心”, 对村级集体财产进行产权界定、评估、登记等。对村级财产进行清理和核实后, 在资金往来和财产处理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 严把监督关, 防止出现集体资产流失问题。

(三) 严抓村级财产监督管理

对于村级集体财产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要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 对财务方面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专项审计;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 在筹资筹劳、村级转移拨付资金方面进行专项审计;在集体资产处置、土地承包、债权债务等方面, 要依据《经济法》、《审计法》等有关法律, 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对村集体财产进行监督管理方面, 要依据当前的现状, 降低广大农民行使监督权利的门槛, 同时拓宽农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渠道, 使集体资产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加强对农村集体财产处置进行监督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健全并完善各项财产管理制度, 严格进行管理, 落实好各项有效措施, 要防范出现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只有这样, 才能使集体资产管理改造不断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摘要:所谓农村集体资产, 指的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农村实行合作化初期以土地、耕畜、农具等入股及以后长期生产经营积累所形成的公共财产。集体资产管理的对象包括属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一切财产。近年来, 农村集体财产处置中伴随不少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村和谐, 因而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管理与监督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管理,监督

参考文献

[1]霍翠芬.浅谈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有关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1) .

国有土地房屋处置资产处置办法 篇5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许政[2008]53号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八月十四日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国有资产转让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市政府令第1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处置原则

市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处置土地、房屋和公共资源,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严格程序、严格审批的原则进行。

二、审批程序

(一)拟处置土地、房屋资产的单位提出土地、房屋处置申请,上报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财政部门;

(三)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处置意见上报市政府;

(四)市政府召集监察、审计、国土、房管、财政等部门研究审议,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三、处置办法

(一)申报单位处置土地、房屋资产需向财政部门提交下

(六)按照“建新交旧”、“迁新交旧”原则,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新的土地房产后,原土地房产收缴财政部门,由政府统一调配,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自行处置。

(七)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包括出售房产、土地出让收入,均属国家所有。土地出让收入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68号)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房产出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支出按照资金审批程序办理。

四、监督管理

(一)财政、国土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定期检查国有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国有房地产转让全过程,查处违规处置国有资产和失职渎职行为。

(三)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超越权限,擅自处置土地、房屋资产的;

2.弄虚作假,隐匿国有资产的;

3.营私舞弊,与买方串通低价转让土地、房屋资产的;

4.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国有资产出让金的;

5.未按时、足额将国有资产收益缴入财政专户的;

6.未按规定进场交易等行为。

集体资产处置 篇6

一、确立资产处置原则, 明确处置审批权限

2007年7月11日, 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原则和处置审批的权限, 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省直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 应报省财政部门审批;省直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或者处置国有资产单位价值在10万元以上或者批量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 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报省财政部门审批。上述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 报省财政部门备案。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其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权限, 由省主管部门确定, 报省财政部门备案。涉及土地处置的, 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 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主办单位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负责, 不得擅自占有或者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 其资产应当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登记, 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移交、调拨、封存、拍卖等手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者国库, 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统筹安排。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处置。

二、制定资产处置办法, 完善资产处置程序

为细化并规范对资产处置各环节的管理, 还制定了《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首先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的范围, 包括:闲置资产;因技术、质量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 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其次,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 必须先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 并提出处置意见后, 严格按照省政府第108号令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 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 审批结果每半年和年度终了20日内将批复文件及汇总批复表报省财政部门备案。第三, 规定了不同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提交的有关资料, 包括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资产价值凭证、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单位的内部说明和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等资料。第四,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变卖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资产时, 应当由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报财政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后在政府批准或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通过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值的90%, 低于90%时应暂停交易并报财政部门审批, 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第五, 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全额上缴省级财政专户, 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从省级预算外财政专户中拨付, 优先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资产处置完成后及时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额缴入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资产处置中发生的评估费、鉴定费、交易费等相关费用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申请报省财政厅审核后, 从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退付。

三、明确资产处置职责, 规范资产处置管理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财政厅内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工不明、职能交叉的状况, 根据财政部“两令”的有关规定及省编办对财政厅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批复要求, 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规程 (暂行) 》 (以下简称《内部工作规程》) , 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 应先由单位提出处置意见,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以正式文件上报财政厅, 由资产管理处提出初审意见后会签相关业务处室, 并报主管厅长审定。对超出财政厅审批权限或数额较大的资产处置, 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消、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 由资产管理处会同相关业务处室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审核和处置, 并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行政事业单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资产由资产管理处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提出调剂或处置意见, 报主管厅长审定。对于不按规定处置资产或拒绝调剂的, 资产管理处可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暂不受理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申请。对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取得的收益, 规定其归属国家所有, 应按照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规定以及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分别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或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厅综合处、国库处会同资产管理处制订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 相关业务处室会同综合处、国库处、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分管部门资产的收益实施收缴管理。

四、依托产权交易中心, 具体实施公开处置

集体资产处置 篇7

关键词:企业,不良资产,资产运营,清理处置

企业尾大不掉的低效、无效资产造成了企业资产的冗杂和繁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精简化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快速发展和前进,应当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和运营水平,清理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将低效无效的负作用或者作用有限资产价值利用最大化,转化为企业前进发展的养分。

一、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类型

(一)资金类低效与无效资产

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是财务处理中最明显也是最影响企业收支的资产类型。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以基本失效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形成的呆账和坏账为主,由于在正常销售中货物已经发出,但是账款钱款方面由于企业方面没有及时催收或者催款不力导致的拖延以及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更加难以收回,或者是对方的恶意拖欠导致的仅仅有部分应收账款能够收回,而剩余的资金资产转为现金资产或者其他资产基本无望。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也涵盖了部分极有可能在一定时限内也无法收回本金的收益率低造成的得不偿失的短期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往往是投资失误导致的历史遗留资金类资产,在判断失误形成后,部分企业会选择及时止损以防止更大的损失,也有部分企业会选择暂时持有以待回升,在持有一段时间后,出现较为明显和稳定的回升无望后,这部分金融投资就成为了低收益率的短期金融资产,被划归为资金类低效与无效资产的类别中去。在企业交易上容易形成的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与销售货物形成的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还有预付账款。企业在采购货物前的预付定金是企业交付的信任类的部分货款,但企业不总是能收到达到质量要求的材料内容,可能存在着需要返工修改或者需要退款的结果。有些企业还存在着由于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或失效形成的账款未能及时核算和处理成本费用造成的账面光彩,但实际上已经被使用的原材料等内容没有被核算的情况,实际资产少于账面资产,因而也计入无效资产范围内,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中的核算问题。在退款问题上,预付款项的收回往困难,也导致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出现。另外企业在日常的投资和发展生产中还有汇率变化购进的原本的外埠存款和其他杰出款项,也可能导致了资金类低效无效资产的形成和企业资产的实际流出,造成企业损失。

(二)实物类低效和无效资产

实物类资产的低效和无效表现较为明显,判断上相对容易,处理周期较长的实物类低效和无效资产往往体现在固定资产上。在资产管理和盘存上,由于盘查少,很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而实际上资产不存在的状况会形成实物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来弥补账实之间的资产管理上的差别和问题。在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中,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造成的设备资产淘汰也不在少数,已有的存在的固定资产造成的材料上的浪费或者货物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的发展或者相较于购置新设备生产新类型货物的价值较小,会导致设备的淘汰,形成不良资产。除了企业力求发展导致的自我革新和淘汰之外,也有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的资产被动淘汰,以火电厂为例,由于行业周期的变化和清洁能源的提倡与建设,火电厂被要求逐渐减少,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发电规模缩小,需要的发电设备和生产设备数量要求上减少,导致了材料和设备上的沉积闲置,成为企业待处理的低效或无效资产。正常情况下淘汰的实物类固定资产则主要表现为自然或人为损坏造成故障形成的低效或无效资产以及财务上计提折旧完毕的固定资产等。它们在实际存在中不能导致新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其保存和维护费用已经超过了资产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

(三)投资形成的低效与无效资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上升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已有的经济发展基础上,可能会探索新的行业发展和尝试新的前进方向,存在着探索期的投资失误或者是决策错误导致的盲目投资问题。在衰退期的企业,则可能会有转型探索上的病急乱投医和过往在快速盈利时期为利润复制或者完成绩效指标进行的建设,造成了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中的资产遗留。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后期的企业发展受限。企业资金补给不足或者是前期投入过大也容易造成企业的正常发展受阻或者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对于较大的项目投入,企业对于后期的补给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存和后续的资金链,在应对上很可能被迫选择放弃,导致前期的建设和投入报废或者停滞,损失上难以挽回,形成了企业的低效或者无效资产。

二、企业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低效无效资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外部法律法规的约束,按照市场经济交易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对低效无效资产进行合规性处理,按照资产处理的流程和步骤执行,透明化处理过程,公开交易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应当对低效和无效资产作出基本的区分和评级,对于资产的市场价值和交换价值由专业处理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进行市场调查,作出公允价值的基本判断和资产处理上的合理定价。在资产处理过程中,应当由资产拥有部门、财务部门和总负责人多方签字确认和考察,在资产处理前,可以由拥有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对资产情况再次考察,由拥有部门确认对本部门确实已经成为低效和无效资产。由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负责人确认对企业已经形成低效或无效资产,无法对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性价比过低的情况。在实际置换中确认资产为已经考察过的对象,经过多方确认与负责表示,形成对资产处理的相互制约,防止在资产处理环节在实际交换中实际置换资产为优质资产,造成优质资产的流失和贪污腐败的滋生。对于在实际置换或者交易环节出现失职或者故意以显著低于该不良资产公允价值进行对外交易的个人和部门,应当追究其渎职责任并查明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在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上能高于预期或者将低效无效资产开发新的功能利用等情况创造新的收益或价值的,应当进行奖励或者考察其才能考虑令其负责不良资产的处理情况等。在资产处理的过程中,处理人员还应当考察低效和无效资产的形成原因,对于不良资产的高发情况探索根源和寻找防止大量同类低效或无效资产的方法,对于需要注意和警示的,应当形成低效无效资产报告抄送至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管理层,做好不良资产的预防建议。

(二)低效无效资产处理的专业性要求

在方法选择上,涉及到了法律法规的基础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对交易的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资产处理上,则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行业处理知识。企业的低效和无效资产的涉及范围较广,类目庞大。在资金类资产上,有金融资产类别和应收账款类别等,在资金类处理上需要较好的证券和金融处理实务经验和理论知识,借鉴其他类似企业的较高效率的处理方法,例如考虑将低效无效资产与其他资产打包进行资金池处理等或者直接选择单项出售来缩减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等,甩掉不良资产的尾巴。在处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风格偏好,做到备选处理模式的多元化,厘清方法上的优劣和后果,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建议,陈明利弊。在固定资产设备处理上,对于机械行业,需要机械设备的专业处理知识或者能够与专业人士沟通的基本了解,判断其拆分改造和零件出售价值和整体出售价值或者零件的新利用,力争做到资产转让价值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投资类资产的处理问题上,需要市场的敏锐度和谈判技能,尤其是对于涉及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较大的项目,需要寻找合适的买家或者寻找合适的合作投资开发者,既需要较好地沟通和谈判水平,也需要管理层信任和一定程度的授权。对于不同资产的处理,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或者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理人才。资产处置的负责人至少需要在财务和法律上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有跨专业通识能力和较好的专业人才沟通技能。对于资产过大或者重要的不良资产,还可以考虑资产处理的外部合作或者外包,寻求法律顾问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辅助处理和资源优势。但对于规模较小或者较为简单对企业影响较小的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可以由财务部门进行调查后多方确认处理,简化资产处理流程,尽可能选择简单的资产出售或者置换,精简企业资产,减少资产处理中造成的新的损耗或者费用。

(三)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具有灵活性和可创新性

企业在处理低效和无效资产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拘泥于单一和小格局的资产处理与置换模式,可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资产上的置换和较大规模的合作。例如对于应收账款或者债券问题,发展期的集团企业或者经营上的优势规模企业可以考虑在债券问题上的不良资产与对方企业进行股权置换谈判,将已经存在的债券上的不良资产盘活,转换成可期待的未来收益的股权股本。具有经营管理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管理优势,考察企业在自身管理优势下的发展前景,选择债转股并收购其部分其他资产,要求更多的股权,将对方公司实际控制在己方旗下,以实际控制人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形成盈利性企业,壮大自身集团资产规模,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或者探索新的行业前景。创新和灵活性的低效及无效处理方式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和状况开展,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其不良资产的处理上与大企业的合作,未尝不是新的企业扭亏为盈的发展机会。但新的企业合作模式也可能造成不良资产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后续处置上的麻烦,需要企业在时机和发展上的专业判断和风险承受判断,科学合理的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选择。

三、结语

企业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首先应当处理冗杂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提高资产的平均运用水平后,再合理利用和提高自身的资产运营质量,提高资产的使用价值,减少在低效和无效资产上的人力、精力耗费和资产维护费用。企业在发展中应当保持动态变化,保持最优的发展速度和冲刺可能,在专业化发展中不断寻找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红岩.事业部管理中权责不对等的危害及治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

[2]田旺杰.从保定房契看不动产交易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

钟祥市资产处置严把“六关” 篇8

一是把好“网络申报关”。单位申请资产处置时, 除向市财政局提交必要的纸质材料外, 必须按照资产网络化管理要求同步网络上报资产处置申请, 实行资产网络实时在线审批。

二是把好“资产评估关”。按照财政部“两令”规定, 钟祥市行政事业单位申报处置的资产, 一律先经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底价后, 才能对外公开竞x价‹Ø…0拍‰卖。

三是把好“调查核实关”。对单位Øø申±±报处置的每笔资产, 必须安排专人现场调查核实, 查看资产数量、价值和使用状况。对于房屋、土地、车辆及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处置, 还向市政府写出调查报告, 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

四是把好“公开拍卖关”。对于进入处置环节的资产, 市财政局资产管理部门下达通知单后进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拍卖, 由市纪委和市财政局共同实施监督, 确保资产交易公正有效。

五是把好“收益入库关”。对于资产处置产生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 市财政局要求单位全额缴入“国有资产收益”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是把好“批复执行关”。资产按规定程序处置完毕, 并将资产处置收益缴入“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后, 财政局下达批复文件并做好网络批复, 督促单位及时调整账务、下载网络批复、做好处置执行, 确保资产账目与资产网络系统软件数据一致, 真正实现了资产动态监管。

矿山企业低效资产的管理与处置 篇9

一、矿山企业低效资产的形成原因

当前, 许多企业竞争力不强, 甚至企业生存出现困难, 除了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外, 企业经营中的主观因素如目标不明确、决策失误、企业形象差、管理能力不足、员工素质不高等因素也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而在企业经营的主观因素中, 企业资产的低效率利用在企业的发展中给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它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还可能在生产和服务环节中彼此脱节。通过分析, 总结矿山企业低效资产产生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资产管理不完善

我国矿山企业经过多年的粗放式管理, 使得我国许多企业对资产的管理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 由于企业内部资产的无偿占有, 使得存在“重增量资产投入, 轻存量资产管理”的倾向, 投入的资产重复率较高, 利用率比较低, 在企业资产投入时没有率先从盘活存量资产的角度考虑, 而且, 在企业资产管理上缺乏统一的控制,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在资产投入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机器设备选择不合理, 形成资产积压, 使用效率低。

2. 矿山企业工艺流程升级, 造成原有设备使用效率低

随着企业的结构调整, 企业资源得到重新的配置, 在这个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问题, 一种是把企业内部高效、优质的资产分配给了主要业务部门, 但这些优质资产中的一部分可能并不适合该项业务, 造成了优质资产的低效率使用;另一种是企业合并后, 启用更完善先进的工艺流程, 以前低效率的资产不再使用, 企业又不能把这些设备很好的利用, 这样使得本就生产效率不高的企业资源利用低效。

3. 企业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

企业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就不得不通过变更生产资料, 生产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产品, 而原先的传统设备已经远远无法达到市场的要求, 为了保证产品的先进性和科技含量, 企业必须购进新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 随着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进入, 企业内部原有的设备和生产材料就相应的闲置下来占有场地及人工, 企业还需要为此负担一定的费用, 而相对这些费用来说, 其产出利润显得微不足道, 成为低效能资产。

4. 资金周转缓慢

企业要发展, 必须要扩大再生产, 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而伴随着这些技术及产品的出现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矿山企业具有投资大, 建设期间长, 资本回收慢的特点, 如果没有充分的现金流作为支撑, 企业很难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低效资产的管理

企业资产一经确认为低效资产, 就应该加强管理, 避免在低效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损失。

1. 低效资产的实物管理

(1) 加强库存管理。企业会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资产普查小组, 对企业资产进行彻底的调查摸底, 核实资产使用情况, 并建立资产档案,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生产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 建立信息库, 使企业内各设备资产的运营情况能够及时得到反映, 可以迅速地提供低效资产设备的清单, 有利于设备的盘活和调剂;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网络, 企业可加入社会上的设备调剂或产权交易网络, 收集和发布产权交易信息, 提供产权交易和资产调剂服务, 形成及时快速, 而且范围广阔的资产置换或者产权转让信息, 从而快速地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 达到盘活低效资产的目的。

(2) 增强资产流动性。对于国有企业集团来说, 母公司或者总公司在低效资产处理这个问题上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 根据各企业的情况在企业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 对存在于一些子公司内部效用完整的低效资产, 母公司可以将其在各子公司之间互相调剂, 互通有无, 起到优化资源、盘活资产的作用。

(3) 利用拍卖转让, 加速资金变现。随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低效资产可以通过拍卖转让的方式达到盘活的目的。这样就能把资金由“死”变为“活”。对于一些整体效益较好, 但存在大量低效资产的企业, 应把低效资产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然后采取拍卖转让的方式将低效资产盘活。

2. 低效资产的财务管理

(1) 建立备查账簿。对低效资产建立备查明细账, 将低效资产分类管理, 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2) 通过资产评估中介, 对低效资产进行评估, 计提减值准备。账务报表能真实反映财务信息, 并减轻企业折旧费用负担。

三、低效资产的盘活与处置措施

1. 开展资产租赁业务, 盘活低效资产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大量低效资产, 这些资产很大程度上都是优质资产, 只不过由于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暂时闲置。对于这些资产, 可以积极寻找租赁市场, 开展融资和经营租赁业务。一方面, 大量低效资产的租赁可以解决企业改制后对现金流的快速需求, 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困境;另一方面, 低效资产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企业经营业绩也会随之提高, 既减少了耗费成本, 又增加了租赁收益。

2. 内部资源再配置, 盘活闲置资产

这个工艺流程使用的资产列为低效, 但对于通用类资产来说, 在其他的工艺流程下同样可以使用, 这就可以通过公司内部调剂, 将已经列为低效资产的设备再利用。母公司应起到桥梁作用, 把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不适用的各种闲置资产在集团内部进行调剂, 重新调拨, 从而充分利用企业资产, 优化资源配置, 创造经济效益, 进而提高整个集团的生产能力, 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3. 市场拍卖, 适当进行资产置换, 加速资金变现

对于一些利用价值逐渐变小的低效资产, 企业可以考虑进行公开拍卖, 通过中介拍卖机构进行挂牌销售, 变耗费品为实实在在的现金价值, 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另外, 企业为降低中介机构的支付成本, 还可以与相关行业内企业积极开展置换业务, 签署资产置换协议。企业通过积极开展资产置换业务, 可以在提高低效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 减少企业的耗费成本, 增加当期的生产利润。

4. 适当情况下可申请报废, 确认损失

企业的低效资产, 往往都会占据企业很大部分的沉没成本, 对于不再可能重新利用的低效资产, 如技术革新淘汰的落后设备等固定资产, 可进行申请报废, 以减少人工成本费用、场地成本费用的支出等。如不及时进行处理, 势必还要耗费以后会计期间的成本, 等到设备折旧年限到期才能确定损失, 在此期间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加大了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通过必要的报废申请, 企业能够在当前确定资产的损失和成本, 利于当期的结转, 会增加以后各期这类资产的费用占据, 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在低效资产利用, 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

四、低效资产处置实例

笔者所在公司于2011年完成企业合并, 合并后启用新的采选工艺流程, 新工艺流程的生产能力达到750万吨, 合并前的采选能力为60万吨及99万吨的工艺流程已不再使用, 经上级批复列入低效固定资产。

1. 低效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

经上级批复列入低效固定资产的数量共为1022项, 其中房屋建筑物166座, 机器设备及传导管线856台项。上述资产拟分为四大类:

(1) 内部可利用资产。根据未来生产经营需要, 本着充分利用的原则, 经清查核实可利用资产214项, 房屋建筑物31座, 机器设备及传导管线183台项。

(2) 集团内可调剂利用资产。此类资产共计4台套。

(3) 拟对外处置的其他机器设备类资产。此类资产实物状态相对较好, 基本具备对外处置的条件, 该类机器设备计648台套。

(4) 拟拆除的其他建 (构) 筑物及传导管线类资产。此类资产公司内部无利用价值, 无法对外出售处置, 且需要一定的拆除费用, 该类资产共计156项, 其中房屋建筑物135座, 传导管线路21条。

2. 低效资产的处置方案

为落实“强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的工作要求, 本着充分利用, 合理调剂, 减少损失的原则, 针对上述低效固定资产情况制定以下处置方案:

(1) 对第一类拟内部利用的资产, 纳入固定资产正常管理程序。

(2) 对第二类集团内部公司可利用的资产, 监督其登记入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3) 对拟处置的第三类资产, 因公司内部无可利用性, 考虑到机器设备长期闲置, 造成设备锈蚀或丢失, 且需要一定看管费用, 故由上级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该类资产进行评估, 并按相关规定对该类资产进行对外处置。

(4) 对第四类无利用价值的建筑物及传导管线, 按相关程序做报废处理, 并进行拆除。根据集团公司对报废拆除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 组织专家人员对该类资产进行审核认定, 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大型集团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探究 篇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不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对公司的资产处置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我国很多的大型集团在资产处置方面效率低下, 尤其是国有大型集团, 经常会出现资产处置效率低的情况。低效率的资产处置给公司带来了较大损失, 也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损害了公司股东的正常权益。一些大型集团为了更好的专注于主营业务, 相继出售了一些与主营业务关联较小的资产, 如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并且在资产处置中效率低下, 不仅出售资产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而且资产处置的周期也较长。

二、我国大型集团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 资产处置前的管理问题

通常大型集团的组织架构中管理层级较多, 组织机构较为复杂,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混乱, 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员工对经营生产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使用不规范, 维护保养不合理, 导致一些机器设备折旧加快, 提前报废, 给集团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 对于资产的折旧年限, 税法有严格的规定, 提前报废清理并不能抵扣当年的营业所得, 增加了企业的税前收入, 导致企业所得税缴纳超过了实际情况, 降低了公司的资金周转。

另外, 大型集团中某子公司由于产能扩大等原因导致设备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予以提前报废, 或者某公司由于迁移导致钢构厂房需要拆除, 设备钢构厂房本身完好, 但由于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相关人员未能发挥其居中协调的作用, 以及子公司相关人员未站在集团公司整体利益上考虑, 未主动告知或未主动争取该设备厂房, 在集团内部调剂使用。在指标范围内本可以正常使用, 但由于不符合该公司使用标准予以报废, 没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价值。

目前的大型集团中这类问题不在少数, 主要是机构过于庞大, 难以对基层的员工进行有效的监管, 导致公司的管理效率低下, 员工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监督, 往往会出现员工责任心的缺失, 不按照规章对机器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 导致集团出现超过正常水平的报废资产。

(二) 资产处置效率低下

在实际的资产处置中, 由于公司岗位职责分类不清、考核相对粗略, 对所处理的报废资产未进行对口管理, 没有专人负责, 损毁后也难以追责。资产处置前未进行全面检查, 将完好部分充分利用, 未充分发挥它们的剩余价值;报废资产露天摆放, 日晒雨淋等未进行有效保护, 导致所处理的资产损毁严重, 处置时价值很低, 给集团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大型集团资产处置价格偏低这一现象在我国市场中随处可见, 甚至出现过1元贱卖资产的现象, 这给公司及其股东带来了损失。这一现象在国有集团中最为常见, 究其原因, 首先是集团中的高管权利较大, 没有受到相应的限制, 导致一些高管通过非法的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利益非法输送, 损害集团的利益。例如2014年8月所披露的国安集团贱卖资产的事项, 该集团目前的总资产为826亿但是在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部分只有10.6亿, 金额相差极大, 其中的绝大部分资产不翼而飞, 尽管国安集团给出了相关的解释, 但是解释难以有说服性, 专家一致认为存在贱卖资产的情况, 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贱卖集团资产的案例。因此,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监管相对严格, 但是在上市公司中低价贱卖资产的案例比比皆是。其次, 一些资产难以准确定价, 集团出售的资产有些在市场中极少, 在同城市场中没有相同或相近的资产, 无法以公允价格进行计量, 导致难以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 比如一些集团的资产通过竞拍的方式出售, 但是由于价格难以估计, 导致多次竞拍无果, 不仅没有妥善的处理好资产, 还增加了相应的成本。

(三) 资产处置时机把握不准, 处理周期过长

大型集团在资产处置时常常会因处置时机把握不准, 导致资产难以卖出, 或者即使卖出, 价格也低于其实际的内在价值, 如某公司2011年在全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 处置其子公司商场100%的产权, 至今仍在产权交易中心挂牌, 无人摘牌。

集团资产处置时间过长, 增加了处置资产的成本, 不仅包括时间成本, 还包括相关的资金支持等。就时间成本来看, 在处置资产时需要员工参与处理, 而长时间的资产处置, 导致原本可以从事其他工作的员工不得不继续在一项资产处置中耗费时间, 增加了集团的时间成本。资金支持则包括相关人员工资、支付的外部机构佣金等, 时间越长, 处置资产的成本就越大。此外, 资产处置过长还可能面临跌价的风险, 尤其是处置一些金融类资产,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这类资产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波动较大, 如果长时间的等待, 很可能出现价格下跌。对于一些机器设备类的固定资产, 如果处置周期过长折旧也会相应的增加, 尤其是使用加速折旧法进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价值下跌的更快。

对于处置周期过长这样问题, 首要的原因是一些资产在处置中需要进行审批, 且审批的程序复杂。其次是资产的交易环节时间花费过大, 由于一些资产价值很多, 在议价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三、提高资产处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内部控制, 加大考核力度

首先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 这是完善内部控制的起点, 只有良好的内控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但是公司不能只在制度上进行修改, 没有好的执行体系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 公司可以借助最新的技术, 如ERP系统, 实现公司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对于监督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加大考核力度, 考核的结果直接和员工的工资、奖励挂钩, 对于考核优良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考核不合格的则进行相应的处罚,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 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首先, 可以设立专门的小组, 负责对资产进行处置, 对资产处置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负责。这可以避免出现部门间相互推诿, 逃避责任的情况, 也就避免了资产不必要的损毁情况。其次, 负责资产处理小组不仅要对资产的处置过程负责, 还有对资产处置前的资产维护负责, 降低资产处置前人为因素损毁的概率。

针对大型集团资产处置价格偏低这一问题, 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对所处置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如果市场中有类似的资产, 则以市场成交的公允价格为基础进行资产处置;如果在市场中无法找到类似资产, 可以聘请专业的资产评估人员对资产进行评估, 集团所聘请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需要有一定的权威, 以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 通过这一措施不仅可以节约资产定价的成本, 还能减少因资产定价问题而出现的纠纷。二是加强对资产处置的监管, 提高资产处置中的透明度。由于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不是公司的所有者, 经常出现高管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因此集团内部需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加强对公司高管的监督, 限制高管的自利行为, 杜绝公司管理人员通过非法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此外, 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进行信息的及时公开, 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 这也是减少贱卖集团资产的有效途径。国家的相关部门也需要制定资产处置方面的规则, 尤其是对上市公司, 对于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进行立法限制, 加大对违规处置资产的检查与处罚力度。

(三) 准确把握资产处置时机, 降低资产处置周期

在资产处置时需要根据市场行情, 有选择性地处理一些低效无效资产产权;把握好市场命脉, 针对市场行情处置相应资产。首先是准确的把握宏观经济环境, 这直接影响到所处置资产的价格, 在经济低迷时, 资产难以卖出理想的价格;其次, 把握行业现状, 大部分的行业都有其固有的周期, 波动也有一定的规律, 准确把握行业状况能够为处置资产提供良好的时机。如某公司2010年处置海南房产, 市场的评估价值7476万元, 但是在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经20轮竞价, 最终以1.8亿元成交, 为公司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为了降低资产处置周期, 需要做好事前的良好规划, 尤其是处置金额较大的资产。公司在处置一些金额较大且处置过程繁杂的资产时, 需要设立专门的小组来负责, 授予小组相应的权限,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 提高审批的效率, 给其处置资产提供便利。对于资产处置的规划, 需要在资产处置前就做好,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还能减少处置过程中的差错。事中控制也必不可少, 对于资产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时的进行沟通解决, 减少因出现问题而耽误处置资产的进度。

参考文献

[1]宋石林.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努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财经界, 2013 (12)

上一篇:背景再现下一篇:品质生活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