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段落教学

2024-12-21

小学语文段落教学(精选11篇)

小学语文段落教学 篇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总分式典型段落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2年,《高效课堂以武汉为例》第五协作小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市教科院各位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同心协力,抱团前进,武汉市小学和常青实验小学率先示范,给各校课题研究工作展示了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参考。我们开发区三角湖小学围绕课题《小学语文典型段落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年段教师齐参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改进,和分享,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年段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外聘专家和全校语文教师的高度认可,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下面,就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具体汇报如下:

一、统一了思想,探索出了以“预习单”“学习单”“检测单”三单教学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小学语文典型段落》的课题研究有模式可循,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都“动”起来了,课堂处处有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情感的飞扬。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了对中年段总分式典型段落的教学策略研究,系统归纳总结出了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总分式典型段落的教学方法。以读带学,以学导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明显进步,三年级语文参加全区学业质量监测成绩喜人。

三、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教师定期活动,分享课题研究经验,并积极开展研讨课活动,个别教师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参加市区级优秀案例、论文评选取得好成绩。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中年段总分式典型段落的教学有规律可循,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后,学习方式发生一场变革,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明显,教师专业成长较快。

小学语文段落教学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段落教学,问题,对策

阅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根本。而小学中年级段落的阅读起着承上启下过渡性的作用, 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词句继续进行相应的巩固训练;二是对段落进行引导性训练;三是注意突出重点项目进行训练。这其中段落教学是教学重难点, 因此, 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够正确地对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落阅读教学进行教学, 提高小学中年级段落阅读水平是十分具有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中年级段落教学的实际意义

1.段落教学与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相符合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阶段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他们而言直接进行篇章学习难度仍然是较大的, 而段落又是句子到篇章的过渡, 通过段落, 由段落到篇章, 由浅显到深入。因此, 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 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 不但符合认知规律, 而且与学生的思维特征相适宜, 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段落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中年级的段落教学对提高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练习, 接下来注意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联系, 最后让学生明白文章结构,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将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以段落为媒介, 让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及归纳能力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落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 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小学中年级段落的阅读, 但是,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1.将每篇课文都进行段落训练, 重点不够明确

诚然, 我们教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段落组成的, 于是乎, 有的老师为了将段落教学的训练凸显出来或者为了应付考试就课课训练, 似乎只有将每一篇课文都进行段落训练才放心。于是就很容易出现, 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局面。殊不知, 这样的做法恰恰是错误的。因为处处都是重点, 也就没有了重点。

2.将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进行相同方式教学, 未考虑年龄层次

小学段落的训练是从中年级开始纳入阅读教学之中来的, 但是, 中年级又分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年级。对于学生来说, 在这两个年级中学生的年龄是不一样的, 因此, 他们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对于教师来说, 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在进行段落教学时, 没有很好地考虑年级的差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 对段落教学未分层次进行, 对段落的教学训练也未能讲求顺序进行递进式教学。如此一来, 段落教学就不存在难易程度的变化, 缺少了认知的循序渐进环节, 对学生掌握和感知段落是十分不利的。

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 总结得出以下相应对策:

1.依据课文自身特点, 突出段落作为训练重点

针对一些教师课课都是重点的训练方式, 笔者提出应重新对段落教学进行审视, 不能把每一篇课文都当做段落训练的范文, 而是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课文进行。例如, 《翠鸟》这一篇课文, 就很适合进行段落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并最后指出, 第一自然段讲翠鸟的外形描写。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翠鸟等待小鱼。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第四自然段讲翠鸟的住处。引导学生将第二、第三自然段合并为翠鸟捕鱼, 于是全文就可以按照翠鸟的外形、捕鱼、住处这三方面分成三个段落。

2.依据学生认知特点, 把握分级阅读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 在小学中年级段落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 教师务必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目标, 将课文的难易程度纳入考虑范围内, 分层次、有序地进行教学。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 着重巩固段落划分的训练, 将篇章训练渗透其中,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如此一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 对段落阅读进行训练, 还能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通过对段落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正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对的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重视日常训练和语言积累, 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段落的内涵和文章意义,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出版社, 2012-07.

[2]程帆.新课标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训练[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05.

浅谈小学语文五年级段落教学 篇3

一、有利于把握篇章的主要内容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经历的丰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篇幅相对来说都长了许多。在教学中,摒弃“结构段”这根拐杖,而让学生面对完整篇章去抽象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多学生在概括时把握不住重点,表达时本末倒置、拣了西瓜丢了芝麻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学生说主要讲了“我”原来拉小提琴很难听,后来不断地练习,终于敢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的事。这就很明显地疏漏了文本中的重要角色——那位神情平静、默默鼓励我的老教授,因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 ——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更是无法得以领悟的。而借助于“结构段”这一中介,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重点部分,从而很好地把握文本内涵。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是谁?再让学生找找文中的哪些段落是写这位老教授的,主要写了她做了什么呢?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这么长的篇幅可以归为一个大段(当然我们不必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念“结构段”而用较通俗的“大段”这个词代替),是文本的一个重点部分。把握了这个主体部分,再通过该段中描写老教授言行的句子的品读赏析,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学生就能够较全面较准确地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的、默默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位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二、有利于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段的教学的要求,不再要求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撇开“段”这个媒介,让学生通篇阅读,仅着眼于词句的圈画、批注、感悟,往往会在全篇文章中上蹿下跳,理解时思维跨越度大,出现无序、紊乱的现象。而段的有效划分更有助于他们学习时快速、高效地抓住重点词句,更好地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

比如《詹天佑》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梳理好作者行文的脉络,弄清楚文章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安排材料,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再引导学生聚焦詹天佑修筑铁路经过的部分,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揣摩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了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在表现詹天佑爱国情感的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回首阅读文本的第二部分,引发思考:这部分不是叙写詹天佑修筑铁路,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是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吗?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部分的重要性后,再引导抓住重点词句:“阻挠”“要挟”“轻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进行激烈的思辨,学生就能在理解社会环境的恶劣更有助于表现詹天佑爱国热情的同时,更进一步理解“阻挠”“要挟”“轻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等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因此,着眼段落,不是削弱了分析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而是更有利于理解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三、学会逻辑分段、有利于提高习作谋篇布局能力

也许是理解上的偏差,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于是在写作教学中就较少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可是,进入五年级来,翻开学生的习作本、日记本可以发现,好多学生在词句的积累运用上更丰富、更生动,但就整篇作文来看,经常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有的整篇作文四、五百字只有两三段,除了开头、结尾,中间都糅合在一起了;有的详略明显不当,能表达中心意思的部分轻描淡写,寥寥几笔,而与中心无关的却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有的上下段严重脱节,缺乏内在的联系;有的有了漂亮的凤头,没有了有力的豹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作文中谋篇布局能力的薄弱,与阅读教学中对段落的疏忽有很大的关系。阅读中,我们经常跳过“段”这一中介,直接从长幅篇章中去寻找零星词句,学生无法对篇章构建立体感,同时也不能理解掌握连句成段以及连段成篇的各种方法,比如启承、层递、转折、因果等等,反映在作文中,结构的不完整、详略的不得当、思维的不缜密、逻辑的不严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而笔者认为,要在作文中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就应该在五年级阅读教学中,适当适量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教给一些划分段落的基本方法:或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或按人物出场的顺序及活动的场所,或按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迁移等等,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把握句、段、篇的意思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才可以谈得上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编拟提纲、谋篇布局,再根据主题的表达凸显重点段落、精心遣词造句,这样学生习作才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总之,段在文章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我们不能无视它这座“桥梁”,直接由句及篇,或由篇摘句,而应该重视“段”这一文章构成单位,还原它应有的生命色彩,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

[2]李风霞.语文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J].语文学刊2008(18)

语文摘抄段落 篇4

景 物 描 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朱自清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朱自清著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朱自清著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宗璞著

朝阳下转过一碧无际的草坡,穿过深林,已觉得湖上风来,湖波不是昨夜欲睡如醉的样子了。悄然的坐在湖岸上,伸开纸,拿起笔,抬起头来,四围红叶中,四面水声里,我要开始写信给我久违的小朋友。小朋友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水面闪烁着点点的银光,对岸意大利花园里亭亭层列的松树,都证明我已在万里外。小朋友,到此已逾一月了,便是在日本也未曾寄过一字。说是对不起呢,我又不愿!

--------《寄小读者》冰心著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也有叫康河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著

宇宙内的万物,都是无情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往秋来,花开花落,都是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只在世界上有了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万万。总之,只因有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便有了悲欢离合,便有了“战争与和平”,便有了“爱和死是永恒的主题”。

--------冰心《病榻呓语》著 隔断了众人与我的是漫天的雾。任是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拥挤的行人;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己行走时摇荡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雾》靳以著 屋子外面,原是浓厚得对面不见人影的晨雾,这时已经消退,变淡了。慢慢得势的阳光里,白蒙蒙的雾点子,一阵一阵地翻腾,飘散,好像沙沙有声。篱笆,土堆,墙头,都在雾气里显出模糊的形象。

--------《春回地暖》王西彦著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家》巴金著

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下的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的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鹅毛大雪还在继续下着,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天地间的空间填满。那山上地下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地看起来怪美的。

--------冯德英《苦菜花》著

人物描写: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紫藤萝瀑布》宗璞著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小桔灯》冰心著

更恰当地说,他整个人就是一幅怪相,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弯,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靠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而且这样一个畸形身躯,却有着一种难以描状的可怕体态: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巴黎圣母院》雨果著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最后一课》都德著 朱老忠听到这一刻,直着眼睛愣了一刻,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吧,我就是为咱这穷哥们来的,不是的话我还不回来呢!目前他在马上,咱在马下,早晚他有下马的一天.出水才看两腿泥!”

--------《红旗谱》梁斌著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城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邓稼先》杨振宁著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鲁迅著

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像特别的洼了。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像片雾影。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来。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惟恐走了一点风。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真哪!”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他胜利了,过了半天还用眼角撩我几下。

--------《牺牲》老舍著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围城》钱钟书著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座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红楼梦》曹雪芹著 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家》巴金著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老人与海》海明威著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语文段落摘抄与赏析 篇5

泡桐树的小苗昨天才到窗台,今天已经跃起过了窗玻璃的中腰,树叶铺张着像一把葵扇。从阴沟爬出来的黏黏虫吸饱了水分,躲在墙角处,肥大得像一条幼小的鲶鱼。巨大的壁虎趴在对面屋檐下,远看还以为是一只出逃的宠物蜥蜴。傍晚,雨水总要有一会儿间歇的时间,蚊虫就黑压压地集体出动,在一人高的空间里飞舞,一团滚过来,一团滚过去,或者一团压着一团,一团冲散另一团,像不断转动的哪吒的风火轮,恣意得要命。

赏析:

小学语文段落教学 篇6

一、段落式模板是万能的吗

下面是某一已广泛应用的段落式模板:From my point of view, we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_________ (立意高)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_________.Our government should pass new laws to ensure that________.What’s more, we 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ould do everything that we can to study hard and________ (联系主题) .In this way we have good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we’ll have a bright future in store for us.仔细分析该模板, 表明立场→措施建议→政府行为→意识升华→归纳总结, 层次清楚, 话题适用性强, 可用于环保、励志、尊老爱幼、科学发展等话题。笔者选用感恩父母的话题, 套用模板写作如下:From my point of view, we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keep in mind some good traditions of our country.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help share our parents’burden in our daily life.Our government should pass new laws to ensure that in our society, the old love the young and the young respect the old.What’s more, we 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ould do everything that we can to study hard, communicate with them often and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happiness and sorrow.In this way, we have good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we’ll have a bright future in store for us.学生学习了此类模板, 在老师的要求下将模板用于考试作文。但这种模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笔者对近5年江苏高考英语作文分析整理呈现如下:

笔者发现模板并不适用于江苏高考的这种半开放性的写作, 即使能套用也会很牵强附会, 滥竽充数, 说明模板不是万能的, 在严峻的考试面前很苍白无力。

二、如何有效指导高考英语作文

1. 段落式模板是知识的负迁移, 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机械、重复使用段落式模板, 逐渐失去了知识积累的意识, 失去了逻辑思维能力, 与重视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也违背了高考考查学生语用能力的指导思想。

2. 更新理念, 用好教材, 重视输入和输出。

运用这种段落式模板写出的常常是外强中干的作文。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输出, 首先要重视输入。教师尤其要用好教材, 因为教材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牛津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由七个板块组成, 其中Reading板块的F部分的话题材料、Project板块B部分探究性学习等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教师要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用好教材, 而不能对教材内容熟视无睹或草草收兵。

3. 为学生营造历练语言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营造使用高级词汇、复杂句式的语言环境,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让学生接受知识于无形中。例如学生说:His suggestions helped me a lot.教师可以转述为:His suggestions made a great difference to you.高三学生会接触各类题材的阅读材料, 就各类题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话题, 这样既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又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平时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高考作文就会信手拈来, 见地深刻。

4. 重视写作的反馈, 有效组织写作教学。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对一些立意高的作文进行审题、解意、观点表达的讨论,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组织小组内互评, 同时要求学生附上评价表, 评价表的内容有: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等。教师批阅作文应尽量详实注明出错原因, 并注重学生订正错误的反馈。学生的错误往往有共性, 对于共性的错误教师可以合成一篇文章, 以开展组内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订正纠错。

“承接结构段落”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习得的图式识别承接结构的段落。

2.能运用习得的图式写一段承接结构的段落。

二、任务分析

目标1属于图式的理解。其学习条件是:(1)学生初步掌握承接结构段落图式;(2)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典型的段落;(3)学生要理解所出示段落的内容意义。

目标2属于图式的运用。其学习条件是:(1)学生有遣词造句的能力;(2)教师要提供一个情景;(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指导、点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旧知

1.复习并列结构的段落图式。

2.复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图式。

3.出示:三(7)班同学思维活跃,总能回答出很多精彩的答案。三(7)班同学积极踊跃,上课举起的小手可用“小树林”来形容。三(7)班同学团结合作,齐心协力,能做好班级里的每件事。

(1)指名读。

(2)判断这是什么结构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4.出示:三(7)班的同学非常优秀。他们思维活跃,总能回答出很多出色的答案。他们上课积极踊跃,上课举起的小手可用“小树林”来比喻。他们还团结合作,齐心协力,能做好班级里的每件事。

(1)指名读。

(2)判断这是什么结构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评析]复习旧知,缩短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告知目标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结构段落。

(三)呈现若干承接段落例子

1.出示第一个承接结构段落例子:曹冲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了。

(1)指名读,思考:共有几句话?这三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2)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师随机板书:赶象上船装石头称石重)

(3)这几步称象的过程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4)小结:聪明的曹冲就是这样一步接着一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就是做事的顺序。(随机板书:→→)

(5)为了把顺序表达得更加清楚,有时就用上了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你找到了吗?像这样的一些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都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

(6)总结:这段话主要写了曹冲称象的过程,把三个步骤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并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表达清晰,富有条理。

(7)齐读。

2.出示第二个承接结构段落例子:起先,天空由蓝变灰,像一个生气的小孩。接着,雷公打起了鼓,雨珠儿像小孩一样乱蹦乱跳。最后,雨终于停了,万物一片生机。

(1)指名读,思考:共有几句话?这三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师随机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2)追问:这下雨的过程能不能颠倒?为什么?(随机板书:→→)

(3)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4)总结:瞧,这段话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下雨的过程写得很有条理,用上了恰当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5)齐读。

3.出示第三个承接结构段落例子: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它扛着玉米又来到一片瓜地里,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玉米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白兔,就扔了西瓜去追小白兔。兔子没追到,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师范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小猴子下山做了什么呢?(随机板书:掰玉米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

(3)这是发生在小猴身上的一件事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清楚的,非常有条理,句子顺序不能随便颠倒。(随机板书:→→→)

(4)找找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师解释:段落有它内在的先后关系,连接词有时就可以作相应的省略。

(5)齐读。

[评析]例子的选择数量恰当,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教学方法主要是例规法。段落的学习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为后面发现规律性知识做铺垫。教学过程由详到略,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四、引导学生发现承接段落的共同特征

1.集中出示以上三个段落。

(1)自由朗读,仔细思考,这些段落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反馈交流。

2.教师总结承接结构的段落图式:一个段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句与句的顺序不能颠倒,句子之间有时还有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这样的段落叫承接结构的段落。这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叫承接词。

(1)强调该段落图式中三个要素:按照一定顺序,不能颠倒,有时有承接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段落图式。

3.运用这个段落图式再次验证刚才学习的三个段落是否为承接结构的段落。

[评析]“举三反一”,这是图式习得的有效方法。强调段落图式组成要素,加强学生理性认识。此环节再次强调了构段要素,学生的学习达到理解水平。

五、运用图式进行变式练习

分别出示以下三个段落,学生运用图式判断是否为承接结构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段落一:我先拿来了小盆,倒进去一小把洗衣粉。接着,我倒进一些凉水,让洗衣粉慢慢地溶化开。然后,我把脏手绢放进盆子里,用手使劲地搓手绢脏的地方。最后,我把漂洗干净的手绢晾在了阳台上。

段落二: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它慢慢地往下沉,身边的云朵被染成红色。最后,太阳变得更红了,终于走到了山的背后。

段落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人们可以在网上和朋友聊天、打游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家里听教师上课。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家里上班、开会。

[评析]辨识是图式理解的一种方式,选择的例子需正反例皆有,内容必须精选。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识别,教师继续用新学习的段落图式帮助学生判断。

六、提供情景,检验学习结果

1.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写话的要求:运用刚才学到的承接结构写话,写时主要按一定顺序写,可用上恰当的承接词。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评析]提供技能运用和迁移的情景,促进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新习得的段落图式。

七、总结

师总结:我们认识了承接结构的段落,记住了这个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很快理清段落的结构,如果运用到习作中能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高考优秀语文作文的段落 篇8

2、我活在当下,却行走在往昔的回忆中,对于昨日的想念远胜于对明日的期翼。过去,像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摆布着我今日的情绪和心境。

3、年复一年,时至今日又回到这里。有种回到原点的错觉。

4、时代伴随着光阴匆匆流逝,“80后”的热潮还未褪却,“90后”的我们却已早早的粉墨登场了。

5、天,灰蒙蒙的,一个等待的雨季似乎终于要落下泪来。

6、步入花季,回眸凝望,在我所有的季节里,在大街小巷中,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六下了一串串脚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长长短短…

7、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像…

8、不知是否是教学楼间炽热的阳光灼伤了某些隐藏在心里的故事,我渐渐觉得那些光很刺眼,于是轻轻用手遮挡住过于明媚的光束,在指缝间看这个从偌大蜕变为渺小的城市。

9、我的世界…… 下雪了……用雪花色的文字,描述我的……

10、这个城市的夏天格外的炎热。

11、曾经领略过球王贝利场上的英姿,曾经感受过马拉多拉门前潇洒的长发。今年南非世界杯正巧遇上了家中的麦收,我决定:不看世界杯。(开头其实告诉我们作者是个球迷。)

世界杯开赛很长时间了,也许场上很精彩,但我不认为他们的表现比我还精彩。错过了世界杯,我的心里更痛快。(结尾告诉我们,在心灵的选择面前,我选择在烈日炎炎下割麦子,表现的是我心灵的成长。)

12、一个高中的晚自习,很静。(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日光灯无力地发出惨淡的光,外面似乎已下雨了。

13、开头是:轻轻地,我推开了房门,爸,一个人躺在孤寂的夜色里。(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结尾是:夜更静了。我听到了爸细细的鼾声。(注意首尾呼应的运用)

14、灯灭了,宿舍里一片寂静,静得可以听到室友们的呼吸声。

15、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写景开头)

16、开头:雨一直在下,下个不停,似乎想洗净人间杂尘。

结尾前的议论:我打开了所有的窗子,好让全世界的雨都淋到我身上。因为它为我而下。

雨夜,远处的黑幕中,响起一阵清脆的铃声。

结尾:雨,明天会停的,只留下彩虹,在清新的人间。

17、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

18、我看见一位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裳浸染得像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阳光下的守望》

19、已是清点旧物的季节了。(划横线处可根据需要替换)

20、那天早晨的露水很大。以后的日子里,女人每次想起那天早晨发生的事情,眼睛里就会挂满露水。

浅谈中年级段落教学的三个结合 篇9

一、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李时珍夜宿古寺》通过“宿古寺、啃干粮、记草药”三个层次来表达李时珍不怕吃苦、自信乐观、科学严谨的优良品质。教师依据教材结构特点以及中年段教学目标要求,以教引路、导引学法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第一个层次“宿古寺”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读故事、圈画词语、谈谈感受,接着引导学生比较: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做?李时珍是怎么做的?把朗读、比较、感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讨论写“宿古寺”与李时珍人物形象的关系。教师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经历了感知、品味到感悟的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啃干粮、记草药”这两个层次,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怎样学习第一层次的”,在阅读、讨论、整理后,教师板书:“怎样的古寺——人物态度——反映特点”。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第三个层次。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积极,以最短的时间收到了最佳的效果。

这个教例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必须为其引好路。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影响极大,教法对路,学生学得轻松;教法不对路,学生的学习就会糊涂。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文本,在引导学生自觉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以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在阅读课上,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层次都要抓住一个点,导引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不提高吗?

二、学与练的有机结合

《乡戏》一文课后的训练要求学生会应用“尽管……还是……”这样的句式说话。以往出现类似句式时,我们常用的办法是先分析句式关系。再让学生造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范造几句。分析起来,这样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多少?能力又得到了多少的培养呢?针对课后这一重点训练内容,我们设计了下列练习,安排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进行。根据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理解,照样子填写:

例:尽管带点土腔土调,看戏的人还是听得很过瘾。

1尽管过去演戏的戏台很简单,演戏的人还是很______________。

2,尽管演戏的是农民,戏迷们看得还是________________。

3 尽管戏演完了,戏迷们还是_____________。

4尽管农家人平时很忙碌,逢年过节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尽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

这一设计,第一,变单一的句式训练为整合性知识建构。学生主动用刚学到的词句填空,也可以用积累的语句填空。学生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同时,句式得到了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培养。第二。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了反馈。每一课都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完成目标的过程。学生填空时表现出的活跃及其正确率,自然地反映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第三,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在“不言而喻”中获得并掌握新知识,真可谓移情入境。

三、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教学第二段时。教师可分三步进行组织教学:第一步,让学生读课文。先要求读通读顺,再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轻重,读出了感情。在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先后提出两个问题:课文怎样来写说勤奋的呢?为什么选这两个例子来说勤奋?这样,学生弄清了段落结构,同时也逐渐明白:勤奋不是一时的冲动,勤奋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勤奋是持之以恒的表现。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向着目标勤奋是一种好品质。举这两个例子具体说明司马光不仅聪明,而且勤奋,正因为他长期勤奋,不断努力,才写出了《资治通鉴》。没有这两个例子很难讲清楚怎样才是勤奋。学生从中得到启迪:从小应该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好习惯。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又问:那谁能说说要想把一个人的特点说清楚,应该怎样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围绕某一点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这段教学教师较好地处理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与道的关系。

小学语文段落教学 篇10

一、总分式段落教学

三年级的重点是抓好自然段的训练, 扎扎实实地做好连句成段的训练, 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三年级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在训练中, 要特别关注这个段落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某个主题 (或事物、景物) 按一定顺序具体地表达 (或描述) 出来的。

例如, 《秋天的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二自然段 (总分段式) 的教学。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 把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那句话画出来。学生找到后, 我又追问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 接着我让学生去发现第一句和后面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有的说:“像队长与队员一样。”有的说:“第一句就像个QQ群的管理员, 后面都是群里的成员。”……接着我总结:第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板书) 。围绕中心句作者又从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五个方面, 具体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第一句与后面的几句话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板书) , 这样的段式结构我们叫它为“总分段式”。接着, 趁热打铁, 让学生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下课了, 操场真热闹啊”说一段话。一开始, 学生受二年级写话的影响, 说得较为简单:“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啊!同学们有的跳绳, 有的赛跑, 有的跳远、还有的打球……”于是, 我就引导学生:“你能给大家具体描述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这一提醒,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 畅所欲言, 不断补充完善, 再现快乐的活动情景。

这样, 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物”, 学生对“总分”段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对这种自然段的教学方法也了然于心。熟悉了“总分”结构, 还可以告诉学生, 中心句可以放在前面, 还可以放在后面, 如果放在后面就变成分总结构, 还有的段落是总分总的结构。我们可以找几个类似的片段给学生读, 也可以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去发现这样的段式, 加深印象。

二、过渡式段落的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一课中, “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是典型的过渡句式, 将前后内容清楚地分为两个部分。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过渡句, 将其掌握, 对全文的理解与把握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我就通过对过渡句的剖析来组织语言训练, 第一步, 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哪几个方面;第二步, 找出过渡句并分析这句话有几个意, 思考这两层意思与上下文的关系;第三步, 根据过渡句双向扩展。学习上文, 讨论“从哪里感受到赵州桥的坚固”这个问题;细读下文, 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赵州桥的美观”;最后朗读全文, 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一般老师这么教学就结束了, 我却发现还有不少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找不出过渡句, 或者不会利用过渡句来概括段落或文章的内容。于是, 我设计这样两种巩固练习:一是出示一个过渡句, 让学生先根据这个句子, 推测上下文的内容, 再出示原文, 对照验证推测, 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是出示内容并列、递进或转折的两个段落, 请学生根据意思补写一个过渡句。通过以上练习, 既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的作用,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过渡句的规律, 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并在实践中学会了过渡句的运用。

《白鹅》一文在段落的结构与关系上也尤为典型。作者围绕“高傲”, 着重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的特点。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 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是全文的过渡段, 整篇文章显示出明显的总分结构, 所以, 《白鹅》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学习“总分关系”意义段的结构方式;学习过渡句的特征与作用。这样学生可以迁移运用这些操作性强的有关语文学习的知识、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篇11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

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怎样才能把握住“简要”呢?要采用比较选择。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 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是: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归 纳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 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主要内容概括法。

5.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概括文章中心:

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

1.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

上一篇:浅析经济发展中提高会计监督服务能力的问题研究下一篇:产品授权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