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共10篇)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1
加强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治安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部队战斗在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第一线,****大队指挥中心从收集掌握信息到及时上传下达,从应急预案准备到组织协调各部门联合演练,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为此,加强*****级指挥中心应急指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大队和辖区实际对加强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级指挥中心现状及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指挥中心思想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一是工作职责上的认识误区。目前,各***的指挥中心准确的说叫值班室,少数官兵认为就是接接电话,汇总上报部队每天工作开展情况、传达部署上级的指示精神及各项工作任务,负责外来人员的接待和部队营区的安全防范预警工作。二是事件处置上的认识误区。有些官兵认为指挥中心就是领导的“传话筒”,不具备能参善谋、当好助手、辅助决策能力。三是建设目标上的误区。少数领导和参谋认为部队经费紧张,指挥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所以没有从指挥中心的发展上全盘思考如何建设。
(二)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通讯设施相对滞后。各大队指挥中心现有办公设施只有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报警器和视频监控系统。通讯设施只是单一的固定电话和个人的手机。
(三)指挥中心队伍整体素质低,各种应急处突预案不完善。值班人员由大队部干部轮流担任。不具备信息处理、计算机业务、文秘工作、警务指挥等基础业务能力。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边境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我们以往的几种应急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
二、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一)应急指挥组织领导常态化。为了最大化发挥指挥中心的作用,我大队力求在实际工作中将应急指挥组织领导常态化:即将应急指挥组织建设常态化(将应急组织与大队其它日常工作组织放在同等地位固定下来)、组织成员常态化(日常工作中将大队主管军事业务的领导、大队警务部门、基层军政主官等相关人员编入应急指挥组织)、组织工作措施常态化。
(二)加强日常基础工作。信息收集研判是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要树立超前意识,依托各种信息资源,加强对社会治安动态、群体性事件、边境形势等的规律特点、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进行预测的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情报信息收集。要充分发挥治安耳目、信息员的作用,提高民警发现信息的敏感性和收集信息的主动性,要把常态化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向群众汇报工作、爱民固边战略等作为收集信息的一个载体和平台。保证信息的敏感性、及时性、通畅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使上级领导通过信息了解边防辖区的各种动态情况。二是分析、研判,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要落实好信息研判工作机制。****和***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和研判,从中甄别出有边境地区的各种不稳定有倾向性苗头问题和隐患,为各级指挥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充分发挥***联勤机制效能。指挥中心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派出所、机动队、边防连队、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的关系,在强化信息交流和整合的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置预案,促进警务活动系统、规范、高效、有序运行,并定期进行联合演练,充分发挥多警种、多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
(四)加强相关单位通联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整合”与“联动”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最大挑战,也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是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辖区的监视控制。当前,****县局在***大队所属辖***和****的主要街道、重点企业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现场共设有45个视频头,*****大队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县局指挥中心建立了硬件共享制度。二是
信息资源共享。指挥中心要与各警种、边防部队、民政等社会有关部门进行通联并形成机制,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辟信息来源渠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与社会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五)提高指挥中心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指挥中心能否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统一指挥,为****地区安全稳定服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中心队伍的素质。一是要严格选拔人员。要将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知法律、懂业务、有综合办公能力的年青警官充实到指挥中心的岗位上来,保持指挥中心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开展好岗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岗前培训主要是培养新加入指挥中心队伍的参谋人员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尽快的能够适应岗位。岗位练兵要以信息化建设活动为契机,重点加强信息处理、计算机业务、文秘工作、警务指挥等基础业务的培训,主要采取专业培训、业务交流、考试考核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在岗参谋的综合业务能力素质。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2
1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重要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文规定, 公安消防队除承担火灾扑救工作外, 还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消防部队已经从原来的火灾扑救逐渐向综合应急救援领域扩展, 职责范围不断扩大, 拓展了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范围, 在处置危及生命安全、重大经济命脉的抢险救援行动中, 消防部队担负着攻坚克难的关键作用, 成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的“主力军”和“攻坚队”, 在许多重特大灾害事故中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
为此,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统筹力量, 整合资源, 完善机制, 着力构建以消防部队为主, 上下衔接, 统一指挥、相互协调, 快速反应、功能齐全的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实行24小时值班执勤, 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依法担负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力量调度等职责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任务, 才能有效保障各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处置。
2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 随着武警消防部队“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的运用,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 消防部队加强了应急通信建设, 各级消防部队的配备了3G、4G、卫星、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应急通信设备, 很好的解决了将事故灾害现场的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到各级消防指挥中心, 目前, 全国各级消防部队正开展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设, 全面推广部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全面统筹, 根据各地政府应急管理实际, 将综合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作为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个性化部分进行综合考虑, 将两者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消防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 45秒接警的特点, 实现不增人员, “一支队伍, 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 既避免重复投资, 又能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专业优势, 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相互协作, 更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事故, 满足了随时快速响应突处置发事故灾害的需要。
3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瓶颈
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 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 由于政府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的滞后, 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
一是机制建设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是实现应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部门之间的协调是政府应急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但当前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存在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 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等现象, 每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都要临时开会或下文协调, 没有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极大的制约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用, 不能体现指挥调度的及时高效, 降低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灵活度。
二是网络建设不统一。由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来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造成了各应急职能部门的指挥平台不在一个网络上。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用电子政务网, 公安机关用金盾网、消防部队用消防指挥网;指挥视频系统选用不同的品牌, 各系统相互兼容差, 不能数字级联, 只能通过模拟方式进行连接, 造成操作使用不便捷, 视频效果较差。
三是指挥系统不兼容。各应急职能部门基本上都建设了本专业的指挥系统, 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 各指挥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代码不一致, 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不能共享, 形成了“信息孤岛”, 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都需要通过电话或传真获取, 再录入的指挥系统中, 工作效率较低。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协调机制建设。积极主动与本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沟通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工作交流, 建立日常联系、信息互通、定期会商等制度, 及时研判安全形势, 研究应对措施, 加强工作交流;建立战时联动机制, 一旦发生相关灾害事故, 第一时间互通信息, 第一时间调派相关力量, 做到相互支持、紧密协同、有效应对。
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建设。依托电信运营商, 建设一个覆盖技术先进、相互兼容、抗毁能力强的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络, 为各应急职能部门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基础。例如云南省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云南省应急救援通信指挥光缆网的通知》 , 要求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牵头完成省、市 ( 州) 、县 ( 市、区) 三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和各专业救援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互联互通的通信指挥光缆网建设。
三是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功能。消防部队正在开展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和图像、语音综合集成建设工作, 需积极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联动单位协调, 明确访问权限, 可以相互查询和调用指挥系统的数据, 实现系统数据资源共享, 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在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个性化开发中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将各部门图像资源接入消防图像综合管理平台, 如道路监控、平安城市监控、重点单位内部监控等, 为可视化指挥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是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应急通信队伍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核心, 承担着应急通信保障和接警调度的重任, 建设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快速反应的应急通信队伍是非常关键的。指挥中心人员不仅要懂消防接警调度的知识, 还需要了解掌握应急联动单位的相关专业知识, 能够第一时间科学调度力量和获取应急联动单位的有力支持;在灾害事故现场保障人员要能熟练维护使用各种应急通信装备, 熟悉各类应急通信保障预案, 能够第一时间搭建指挥通信网络, 确保通信不间断。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岗位练兵、到各联动单位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背景下, 消防部队的作用日渐凸显,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在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各级政府依托消防部队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消防部队的通信指挥枢纽, 消防指挥中心建设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担负着消防部队的科学指挥调度, 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 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文章对政府应急管理以及消防部队指挥中心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兰.论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 2007.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3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信息流通的高速化,经济社会的大变革等等,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也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治安形势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基础,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积极措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基础性作用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巩固政权基石的有效抓手,而综治维稳中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维稳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和运转中心,切实加强其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下面结合我镇综治维稳中心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镇维稳中心建设现状
Xx镇在原有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及信访接待室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建立了镇综治服务中心。Xx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xxxx年成立后,服务事项涵盖了户籍、民政、农业、计生、国土、规划、司法等,实行政府管理,合署办公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于xxxx年xx月建立了xx镇综治工作中心,形成党委、政府统管的机制,镇党委书记任中心主任,镇长、党委副书记任副主任,派出所所长及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的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镇综治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我镇在xxxx年虽然设立了综治维稳中心,并进行了挂牌,但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存在交叉管理现象,究其原因,是我镇综治维稳中心是在原有镇便民服务大厅、信访投诉中心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全体人员合署办公,存在党委、政府共同管理,阶段性工作容易出现偏差,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相应的综治维稳人员很多时间往往安排参与到一些中心工作中,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综治维稳工作上。
(二)经费紧张。综治维稳中心由镇财政负责经费支出,虽然硬件设施齐备但缺少后续必要的投入,严重影响了综治维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上级部门对基层综治组织、人员的指导、培训力度不够。基层综治维稳人员培训,绝大部分是由我镇进行,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没有统一规范的培训资料,培训内容单一,大多是以会代训,加之综治维稳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综治维稳机制制度落实不好。虽然区综治委制定了一些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规范的制度,但最基本的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问题未行之有效解决,加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感有待加强,而导致落实不好。
三、几点思考及建议
要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紧紧围绕“领导、编制、人员、经费、工作”五落实的要求,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层层有人领导,层层有人办事,层层真抓实干。
(一)解决好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高起点的认识,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人与人的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要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先要在领导层统一思想,将认识提高至一个全新的高度,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固本强基的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综治工作水平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不断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要的经费保障是工作长期开展的先决条件,经费保障到位,可吸收大量的年青优秀人才加入了综治维稳人员队伍中,可适时组织相关培训及训练,以增强他们的法律业务素质,可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各乡镇务必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好村综治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基本的办公经费和必要的装备,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应加强科技投入,在主要路段、复杂场所、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进行全天候的动态监控,以达到检查、防范、打击及弥补工作时间所形成的治安防范空隙的目的。
(三)解决好“有章可循”的问题。乡镇综治综治维稳中心作为协助党委、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要在乡镇党委、政府和综治委领导下,牵头组织协调,整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社会保障、信访、人民法庭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各有关部门集中办公,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落实工作例会、首问责任、情况报告、分流督办、检查考核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信息联享、矛盾纠纷联调、区域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合创的工作机制。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4
珍爱人才: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和资本。
尊重人: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是领导者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尊重个性: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力,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
培养人才:打造培养自己的管理团队,是公司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持续培养专业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队伍,让每一个员工都成长为全面发展,能独挡一面的综合性人才,是一项重要使命。
健康人生: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本身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工作之外我们鼓励所有的员工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家庭的和谐,追求个人生活的极大丰富。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5
综述
1.1 背景与现状分析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政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爆发于2003年上半年的全球SARS危机,更使我国政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尤显紧迫。
我国应急指挥信息网络系统起步较晚,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已率先于今年6月初完成了国内第一个政府应急指挥信息网络系统-----“海淀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HEMIS)”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在海淀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也拉开了我国政府应急指挥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序幕。
随着形式的变化,面对社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系统去在关键时刻辅助海淀区人民政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辅助领导对各种突发事件所需采用的下一步措施进行决策是万万不行的;同时,很多突发事件发生的地区不仅仅局限于海淀区本身,有时覆盖整个北京市甚至全国,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全体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度过难关。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于2003年6月初完成的海淀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HEMIS)是基于软件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辅助领导决策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在海淀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未来的应急指挥过程中,建设一个可以联合海淀区所有委办局进行集中指挥、决策,同时连接省部级单位甚至国务院的应急指挥中心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承蒙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信任和厚爱,委托本公司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采购项目的投标。
本公司将本着认真负责,为业主着想的精神,编制本方案投标书。1.2 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1.2.1 建筑概况
这次选择了位于海淀区政府大楼一层西侧,原百人会议室作为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二级指挥中心,全海淀区的应急指挥系统的中心。1.2.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JGJ46-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50198-94 《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YJ25-86 《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GB4959-9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J76-84 《会议系统电与音频性能要求》 GB/T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4197-94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联机器的优选配置》 GB/15644-95 《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15859-1995 《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连优选配接值》GB12060-89 《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A/T7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相关的国际标准:
ITU-T H.320 基于链路交换网连接
ITU-T H.323 基于TCP/IP的分组交换网(以太网、局域网)ITU-T H.324 基于模拟(电话)网络连接 ITU-T H.120 音频和视频的兼容性
ITU-T G.722、G.711、G.728 音频信号传输标准 ITU-T H.261、H.263 视频编码推荐的标准 ITU-T H.281、H.282 摄像机遥控的标准 ITU-T H.243 通信建立过程和控制MCU的程序 1.2.3 设计原则
作为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二级指挥中心,是为区领导处理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场所;是全区应急联动决策系统的核心;全区电视电话会议主会场;北京市电视电话会议海淀区分会场。此次项目是以各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库为基础,作为今后辅助决策指挥系统、通信调度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
要建设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综合性的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该贯彻基础设施先进、机电设备可靠、综合布线灵活,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能够满足可预见未来的应用需要,并留有充足的冗余。设计必须从总体着眼,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把分布式测控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整个指挥中心的各种设施都能有条不紊、高效的运行。本工程的信息化系统应采用先进的、适用的和成熟的技术及方法。在满足目前需要的前提下,还要具备拓展能力,需保证整个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系统的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2.3.1 先进性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若花巨资建成一个几年之内就要淘汰的落后系统,对于任何建设单位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会影响到应急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所以本系统设计方案将系统和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统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技术设计思想上,只有系统设计结构的先进才有整个系统先进的基础。充分考虑海淀区应急指挥中心一方面为全区应急指挥中枢,另一方面又是全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分布式的系统设计思想,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可靠和全面满足全区应急指挥的要求,具有内部调整的足够灵活性,可满足变化着的各种需要,也能与市应急指挥中心无缝联网,融入全市应急指挥的统一部署。
采用当前领先的技术和设备构造应急指挥中心的弱电系统,充分利用目前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确保本系统在建成时处于先进的行列。
充分考虑系统及其设备的扩充性,在系统设计时留有合理的冗余,使系统具有充分的扩展能力,为未来应急指挥中心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尽最大可能在规模上能满足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扩充需要,不会因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不得不淘汰现有的系统,或被迫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本方案特别考虑了系统技术上的前瞻性。根据当前应急指挥技术的发展趋势,前瞻目前可预见的未来技术,使系统具备在不替换现有设备、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方便地升级和扩容的能力,最大可能地延长系统的整体生命周期,确保系统能未来较长的年限内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应急指挥中心现代化的运作提供可靠的保障。1.2.3.2 可靠性
可靠性是弱电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尤其是应急指挥中心工程的特殊性,可靠性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可靠的技术和设备才有可能发挥出其先进的功能和优势。为此在制作本方案及选用产品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中严格遵循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充分考虑技术和设备的成熟性,只有经过大量实际运用的技术和设备才可能说成熟,才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采取模块化、集散型、分布式系统构造和控制方式,从系统设计的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的角度来提高系统总体的可靠性,分散故障风险,降低系统的整体故障的可能性。
从整个生命周期全盘评价选用设备的质量。选用便于系统建造施工的质量控制、运行故障率低、维护维修方便快捷的设备,以降低系统和设备生命周期的平均故障率。
充分考虑当地大气条件下,对北京地区多尘、干燥和冬天低温的自然气候认真对待,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上充分考虑系统的防尘、抗冻性能。
充分考虑系统自身运行的安全、信息传递的安全和保密性,确保有关数据的安全。1.2.3.3 开放性
开放性是系统集成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集成系统设计必须遵循“开放式”的原则。所谓“开放式”,实质上是要求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之间的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以保证它们之间具备“互操作性”。
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上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的障碍。
采用标准化的设计,选择标准化的产品,便于备件储备和互换。
充分考虑系统及其设备的兼容性。系统和设备在横向上应具备广泛的兼容性,一方面能兼容多种主流品牌、协议、厂家的不同或相同的设备,便于广泛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扩充和升级,另一方面能在通讯协议上广泛兼容相关的各弱电子系统,以便所有弱电系统无缝地集成为一个先进的一体化系统。在纵向上要能兼容各类新老技术和设备,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打下良好基础。1.2.3.4 方便性
只有方便的系统才是实用的系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系统的功能目标,降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本设计充分考虑了如下几点:
在确保弱电系统高性能、高质量的基础上,在系统结构上采用方便性设计,在设备选型上选择操作简便的设备,着重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及其设备要易学易用,真正做到学用方便、使用方便、维护方便。一般管理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值班,操作、复核和处理各种情况和事件。
便于应急指挥中心参与者的使用,便于他们参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活动,尤其是发言设备必须见者即会,使用简便,一目了然,使参与者能充分利用应急指挥中心先进设备的各种功能。1.2.3.5 适用性
可靠性、先进性与方便性往往难以调和,可靠不一定方便,先进意味着价高,物超所值也难免力所不能及,面对相互有一定程度矛盾的目标,我方在制定设计方案时以是否适用于应急指挥中心做最后取舍:
我们首先合理、全面、综合评估应急指挥中心的地位、影响、功能、安全要求等诸多因素,排除与之显著冲突的设计和设备,根据我方丰富的设计、工程经验、对应急指挥中心的发展趋势、技术和设备市场的充分了解,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做出针对性的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最贴切地满足应急指挥中心对会议、指挥、信息传递、存储等各方面要求。
弱电系统的外装设备绝不能破环应急指挥中心建筑设计,还要顺利融入中心的内部装修和装饰,同时也要与指挥中心的特点保持协调一致。这也是我方对适用性的一种理解。
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产品和系统。高科技现代化时代,衡量适用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性能价格比,性能价格比差的系统决不会适应应急指挥中心。
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功能,不追求不必要的高档和豪华,去掉“华而不实”的无用功能,降低总体投资,求得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1.2.4 系统组成
本工程信息化系统按照招标书要求,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1.环境建设;
2.电子显示屏系统; 3.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4.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5.音频系统; 6.电话系统; 7.集中控制系统 2 方案详述 2.1 环境建设 2.1.1 装修工程 2.1.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海淀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工程,因本工程的特殊性为满足其特殊要求。本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现有场地的情况及不同使用功能的特点。采用了一些新工艺、新材料。从安全和技术角度保证了应急指挥系统正常运转。2.1.1.2 施工现场情况:已具备开工条件。2.1.1.3 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2.1.1.3.1 施工部署:
(1)本工程项目部设相应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等组织部门。由项目经理协调指挥施工,其余各部门人员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施工任务。(2)施工现场管理机构:
装饰项目经理:李耀邦 庞连科 装饰负责人:杨震 电气负责人:苗恩堂 暖通负责人:李国泰 2.1.1.3.2 施工方案:(1)工艺说明:
a.吊顶部分:吊顶采用防火防水吸音硅钙板,吊顶形式采用阶梯式异形吊顶,中央部位吊顶标高为3.4M,第一阶梯标高为3.2M,第二阶梯标高为3.15M,主席台部分标高为3.4M。
b.照明部分:基本照明为筒灯,吊顶中央部位加装四条照明光带,主席台部位外围采用筒灯,指挥席部位增加照明光带两条,主席台外圈部位增加金属卤素泛光灯(录像或摄影时使用)。墙壁采用侧光及穿孔透光壁灯(需要光线较暗时配合部分筒灯使用)。具体详见效果图。
c.地面部分:本会议厅地面除主席台外,全部为地毯,主席台为花黎木实木地台,部分位置铺地毯。详情参见效果图。
d.墙面部分:墙面为浅色高级壁纸(防火环保型)配侧光及透孔光壁灯。
e.通风空调部分:通风空调部分根据本建筑吊顶造型及灯具安装位置,合理分配风口位置以保证观感效果及通风效果。(2)施工计划总体安排:
f.自开工之日起首先拆除旧有设备及吊顶(含通风,电气部分)。g.设备拆除后进行墙面,地面及电气槽板管线施工。
h.通风及消防设施改造。
i.吊顶及灯具使用电器具安装,主席台加工安装。(3)装饰工程劳动力需求量: j.壮工:8-10人 k.木工:10-15人 l.电工:5-10人 m.油工:8-12人 n.暖通工人:4-6人 o.管理人员:4人(4)设备投入: p.电锯:1台 q.电刨:1台 r.电锤:2台 s.无齿锯:1台 t.电焊机:1台(5)施工用消防器材: u.灭火器(干粉)4只。v.消防桶4只。2.1.1.4 技术保证措施: 1.本工程配备放线测量人员1人,材料验收人员1人。2.要求班组每天做到自检互检。3.我方所购材料须经甲方确认认可。
4.现场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做到实时检查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1.2 综合布线 2.2 电子显示屏系统
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会场的使用空间来设置电子显示系统(会议室的北侧)。屏幕上画面的现实要求可以任意组合。在会商室设置PDP显示屏(40英寸以上)两个。控制室的显示屏根据房间尺寸和系统需求确定。
应急指挥需要多个部门和多方的信息沟通和通力合作,完善的电子显示屏能为指挥中心的人员提供多媒体的信息交流媒介,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文件、语言)相比,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传播面广、错误率低等多种明显优势,能加快信息的传递,提高工作效率,特别适合应急指挥联合办公的特点,是应急指挥中心必不可少的办公服务设施,也是应急指挥中心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2.1 系统目标
本系统从应急指挥中心实际应用角度考虑,设计了一个可进行应急指挥、新闻发布、形势报道、发言讨论、工作汇报、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屏显系统,以满足应急指挥中心的各种需要。
可显示超大屏幕信息地图;
可显示各种来源的模拟和数字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照片、图表、图像等;
场内座席能同时观察到至少三种不同的多媒体信息;
中心屏幕可以多种屏幕组合变化的方式显示多媒体信息;
主席台座席可同时方便地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多媒体信息;
会商室内可就近同时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多媒体信息; 2.2.2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四套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显示系统组成。2.2.2.1 中心显示系统
中心显示系统为1套8台60英寸高亮度DLP组成的背投拼接墙,置于应急指挥中心主席台正后方,主要用于向场内人员显示应急指挥所需的信息地图,也可显示紧急事件现场的远程实时图像、指挥中心内工作站屏幕上的应急指挥辅助显示资料以及各种网上数据、照片和图像资料。在会议、报道时用于显示发言者向与会者展示的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料。
该系统可接受复合视频信号和VGA/RGB数字信号,内置的图像处理单元接受外部控制工作站的控制,可按各种方式拼接显示输入的图像。该系统整个大屏幕支持计算机图像、视频和数据的整屏、单屏显示,可实现窗口的缩放、移动和漫游,并且大屏幕的整体效果清晰、稳定,显示控制实用、方便。
满足计算机网络图形、非网络信号和各种视频信号的接入显示要求
整个系统可任意扩展,具有通用性
显示操作方便
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运行
投影单元,亮度为750ANSI流明,分辨率为1024 x 768。
多个计算机窗口和视频窗口可以同时在大屏幕上显示
网络图像处理器可以连接现有的多种网络,支持多种操作环境,包括windows、NT 系统控制软件,可以完成对大屏幕显示信号的选择,图像显示位置、大小的设定,以及投影系统的控制
系统结构
本系统为2X4组合显示屏,由8台60英寸美国INFOCUS公司的XGA DLP投影机和丹麦DNP公司的专业背投屏通过无缝拼接组成。
图 1:背投拼接墙显示系统
每个显示单元有2路RGB和2路VIDEO输入端口。2个VIDEO输入端口可直接输入VIDEO信号留作单屏视频监控之用。对于需要任意缩放和移动的多路视频信号(如TV、VCD、DVD),经内部图像处理器与数字信号图像叠加后一起输出显示。
同时每个投影单元都有2个RS232口,一进一出,互相串接在一起,然后和一台运行拼接控制软件的PC机连接,由控制软件调节和控制整个组合显示屏的图像拼接及色彩配置等显示参数。数字化投影机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DLP数字化投影机,标志着当今世界的最新显示和处理技术。该系统采用全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以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反射器作为光阀成像器件,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调制视频信号,驱动DMD光路系统,通过投影透镜获得大屏幕图像。DLP系统具有更好的色彩还原水平和亮度 输出,能够使投影显示单元的色彩更为鲜艳、图像更为亮丽,画面更为清晰、锐利。
作为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显示单元,不但能够直接输入RGB和Video信号,还可以通过内置图像处理系统,实现图像的任意缩放,配合信号切换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输入并可任意选择一路信号在大屏幕上任一单屏的显示。
该系统投影机采用先进的DLP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特点,能保证系统常年连续正常运行,不会出现显示器件坏死现象,即使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长期连续使用也不会对投影机产生任何损坏,对显示效果没有任何影响。安装调试完后的数年内都能长期无故障稳定地工作,保持相同的显示效果,达到同样的清晰度、分辨率和锐度。其核心器件DMD的寿命更是超过100000小时。组合显示屏
本系统区别于其他投影机制造厂商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内置图像处理系统,不需任何外部图像处理设备就能对输入图像进行任意缩放显示,能够直接显示高质量的电脑或视频图像。
内置图像处理系统,能处理行频为15.6-97KHZ、像素带宽为145MHZ的计算机和视频信号。处理器采用卷积技术,与传统的处理器相比,它能任意放大,图像无马赛克效应。可以支持从640 x 480 到1600 x 1200的各种分辨率的信号,和各种制式的高清晰电视信号。
投影机箱高水平的模块化设计,电路模块化,非常易于检修和板卡更换;仅几分钟就能完成灯泡的更换;信号和控制电缆及其接口均安装在箱体内部,保证显示和控制信号的可靠传递,并且节省维修空间,不影响屏体外表整洁美观。整体系统运行节省人力费用、节省电力费用、节省耗材费用。
电路中专门采用了色彩优化补偿技术和准确色彩数字控制技术;通
过功能全面的中文化的控制软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组合显示屏拥有最高水平的色彩平衡和亮度平衡作出了技术保证。能够对每个投影单元分别进行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独立的RGB亮平衡和暗平衡调整、灯泡的色彩伽玛矫正、色温的选择等。
依靠多年的专业技术经验并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严格的热度、湿度、强度和几何变形的测试,系统实现了当今最先进的屏幕拼接工艺,加之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屏幕的拼接效果完美无缺:把工程施工的因素和适当的温差预留缝隙考虑在内,系统能够保证屏幕和屏幕间的拼缝间隙小于0.3mm。控制软件
系统控制软件可以运行在PC Windows2000/XP/NT环境下,通过普通RS232接口,控制DLP投影机的具体参数。整个软件分为系统维护和日常操作两部分:强大的系统维护功能,能使大屏幕显示系统达到最佳效果,并使系统的维护更加简单;日常操作简单方便,只需通过鼠标的拖拉和点击即可处理各种复杂的操作。系统还具有分级密码设计,为系统的操作人员制定了不同的权限范围,保证系统维护和安全使用。
控制投影机的内置处理器,可以实现各种输入显示信号的任意移动、缩放拼接。
可以调节DLP投影机的投影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温、色相、Gamma曲线矫正、亮平衡、暗平衡、白平衡和相位等所有参数的设定和调节。
具有机械位置自动矫正功能,即图像拼接自动矫正功能,可以在组合投影机机械位置摆放不是非常整齐的情况下,调整图像拼接参数,实现投影图像的自动无错位拼接。支持参数同步/异步设置,根据图像处理参数设定的需要,实现对多屏参数的同步或异步设定。同步设定时,多屏参数的设定值达到一致;异步设定时,多屏参数的递变幅度达到一致,这使得对组合显示屏的总体亮度,对比度,色温,相位的实时调节变为可能。
具有组合屏实时缩放和虚拟显示功能,主程序窗口中心区域采用组合屏虚拟显示,与实际组合屏实现一一对应操作,用户在虚拟组合屏所拖拉出的效果即为实际组合屏所显示的效果。
显示信号的管理,可以控制不同输入信号在投影机上的显示输出,以及显示模式。
可控制输入图像分配设备(如矩阵切换器等设备),实现输入/输出信号的配对显示。
可以根据观看距离的变化来选择从640 x 480到4096 x 1536之间分辨率的最佳值,使显示分辨率和观看效果达到最佳结合点。
具有模式存储功能。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存储不同的显示模式,这种模式包括显示信号源、显示分辨率、信号组合情况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随意调出预先设定的各种图像显示模式,按需实现各类不同的的组合信号显示。
整个系统采用全中文图形界面,不但具有強大的显示控制功能,也具有简易直观的操作界面,系统的控制操作非常简单和灵活,包括: ¢ 只需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以实现不同演示模式的切换。¢ 可以通过鼠标的灵活拖拉,完成大屏幕图像的放大缩小。¢ 所见即所得的操作和显示,用户使用非常直观。
¢ 通过网络或终端,控制图像处理系统的参数设置,以及日常应用。15
系统参数
本大屏幕显示系统使用60”屏幕的XGA投影单元,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指标。投影机
采用以DLP为核心技术的投影机。
内置图像处理系统。
单屏像素点阵为1024 x 768,亮度大于750ANSI流明。
光源寿命为10000小时。
彩色显示能力为16.7M色。
刷新频率>=85Hz。
投射在屏幕上图像的亮度均匀性>=90%。
对比度>=300:1。
可以通过控制软件,使用RS232接口对投影机的亮度、色彩、对比度等参数进行自动/手动调整,使整屏效果最佳。
通过控制软件的调节,使不同的投影机投射的图像统一,可以避免相邻屏幕间图像错位。
投影设备可靠性强。
投影机的结构采用先进的全模块式结构,模块的更换方便快捷,维修时间不超过5分钟。投影屏幕 采用高对比度、高增益、宽视角与投影机一体化的箱体式玻璃屏幕。
屏幕为黑幕,采用多层复合屏。
屏幕尺寸为60英寸。
屏幕对分辨率为800X600、1024X768、1280X1024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较小的非线性失真。
屏幕亮度均匀性大于90%。
屏幕增益大于3.7dB,屏幕水平视角.160度,垂直视角>80度。
屏幕有较好的热胀冷缩性能,屏幕之间的物理拼缝小于0.3mm。
可以避免临近屏幕投射光路的互相干扰。系统控制软件
可以对单个投影机进行操作维护,投影机的各种参数均可通过控制软件进行参数的设置、修改及存取。
可以对投影机整体进行操作维护,对投影机的图形拼接、整体亮度、对比度等项目进行整体操作、控制及设置。
能够完成图像处理系统的所有功能。
能够完成所有输入信号(计算机RGB及VIDEO图像)的操作设置。
可以将各种配置参数存储为演示模式,并可根据系统权限设置分别对系统各参数设定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技术指标
表 1: 投影机主要技术参数
表 2:投影屏幕主要技术参数
2.2.2.2 辅助显示系统
除中心显示系统外,本系统也配置了两套150 英寸电动幕投影系统,分布在中心显示屏幕墙的两侧,显示应急指挥或会议、报道所需的各种辅助图像、信息资料,也可显示指挥中心内的工作场景或发言人的特写镜头。
图 2:辅助投影系统
辅助信息显示系统采用日本三菱XD300U高亮度DLP专业投影机,配合红叶150英寸电动升降幕,可完美地重现各种多媒体信息。
三菱 LVP XD300U 三菱XD300U/XD350U机型都采用德州仪器新型0.7英寸DMD显示技术,物理分辨率为XGA,亮度分别达到2100ANSI 流明,灯泡寿命达到4000小时。该设备内置方向性关联的隔行扫描技术DCDi 技术,消除了投影图像的边缘变形,获得更光滑、更自然的视频图象效果。支持sRGB色彩标准和三菱特有的自然色彩矩阵技术,支持3D GAMMA校准,具有良好的操作功能,可进行正负30度的水平垂直校正,并内置画中画和数字放大技术
投影技术:DLP
标称光亮度(流明):2100 标准分辨率(dpi):1024×768 对比度:450:1 投影方式:正投/背投
灯泡:200W NSH 重量(kg):3.0
表 3:三菱 LVP XD300产品性能指标
红叶电动幕
红叶屏幕是国内历史悠久、产品质量过硬、技术绝对领先的投影屏幕。幕面经过数十道工序由一套流水线一次生产成型。其中刮膏、上珠、压制、烫平,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整个幕布反射亮度均匀、无残留气味、长时间使用不泛黄。
2.2.2.3 主席显示系统
为方便主席台人员观看应急指挥或报道发言的多媒体信息,本系统特设置两台PDP大屏监视器,面向主席台安装在台下2米左右的正前方。主席显示系统既可以显示与中心和辅助显示系统完全相同的多媒体信息,也可显示特别要求的不同信息。
图 3:主席显示系统
主席显示系统采用42英寸SONY高质量PDP监视器PFM42B2,其超博的机体可方便地安装在主席台前,不会影响场内人员的视野,也不会妨碍城内人员的走动。
PFM-42B2采用1024 x 1024的高像素显示屏,亮度和对比度出众,同时画面清晰,色彩自然。通过Sony 倡导开发的I/ P(渐进扫描/逐行扫描)转换技术,图像重现精确自然,其防反射镀层可以较大地降低光反射对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影响。
通过输入连接器,PDP监视器可接受复合视频、S-video(Y/C),RGB/分量信号等多种图像信号,从标准视频信号到HDTV,DTV和高至UXGA*的计算机信号都可以完美显示,内置的高性能扫描转换器保证最佳的图像质量,通过准确的像素扫描保证输入信号到高质量的逐一像素的图像再现。
简单而又先进的外型设计,银灰和深灰色的选择,83mm(3 3/8英寸)的厚度,可以任意竖放、挂壁或吊顶,无论水平或竖直放置,都可以给观看者以完美的视觉震撼。
通过局部缩放功能,多重等离子屏,可实现视频幕墙的功能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6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重大活动不断,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无论是在冰冻刺骨的南方雪地,险象环生的抗震前沿,还是地质灾害现场,无论是在数千米的珠峰火炬传递现场,还是在举世瞩目的“奥运”、“神七”、“60年大庆”专题报道,都要求新闻报道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及时、准确的报道。同时,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就要求新闻媒体参与事件处理过程,而且要体现国家最权威的声音。在国家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当中也把新华社作为新闻报道媒体或载体,把它涵盖进来。
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发布是国家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重大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对于确保群众知情权,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和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应急指挥中心是提高新闻媒体在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现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新闻记者把采集到的新闻信息能够安全、及时、可靠、方便的进行传递和传输,保障新闻报道现场和后方指挥中心信息实时互动、快速同步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是在新闻报道业务系统基础上,采用现代通信、信息、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建立的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覆盖快速指挥、一键调度、实时监控、多维演示、立体会商、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的高度智能化的应急指挥平台。
平台的建设可以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积极抢占海内外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业务机制及特点
以新华社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机制为例分析新闻媒体在重大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业务特点。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组织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在当前国内外新闻媒体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的迫切需要。
重大事件的基本特点
含义的广泛性。一般来讲,天灾人祸,战争冲突,政权更迭,只要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都可构成重大突发事件。随着时代的变化,重大突发事件的含义不断拓展。如各类重大自然灾害、“两会”、亚运会等,以及全球化形势下,某跨国大公司突然抛售股票,环境污染严重超标等,都是具有时效性和广泛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因此,界定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具有时代观念。
事件的多发性。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这一说法,虽无多少理论根据,但现实可印证这一点。过去的卡比拉遇刺、中美战机相撞、“9·11”恐怖袭击,今天的埃及动乱、利比亚乱等……这些都称得上是“重大突发事件”。
情况的复杂性。社会矛盾的深化,科技手段的进步,人流物流的加快,军事武器的更新,使得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更为复杂多变。所谓复杂性,既包括突发事件形态的多样化,也包括对生命财产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由于突发性事件的复杂性,往往使之成为需要较长时间连续报道的重大战役性报道。
传播的迅速性。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的兴盛,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全球何时何地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都能迅速传播。美国纽约世贸大楼被撞仅过5分钟,CNN就开始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移动电话、可视电话、卫星通信,使得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几乎与事件同步。
重大事件报道的业务特点
重大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媒体报道的竞争性,因此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有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快速发布等业务特点。
“第一时间”。所谓“第一时间”,就是与突发事件同步或时效最快的时间。新闻媒体无论报道任何新闻,都需要注重报道的时效性,这是其职能所在。传统媒体中的通讯社,特别是世界性通讯社,非常重视“第一时间”。为抢“第一”,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首发新闻往往不要电头,省去一切无用之词,追求“越短越好”。
“第一现场”。当今,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乃至现场直播越来越多。“第一现场”报道应当是自身媒体记者亲历现场或离现场“最近距离”的报道。记者离现场越近,报道越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卫星通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的直播功能,将使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更为普遍和普及。
“统一指挥”。鉴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涉及多部门、多内容,必须建立统一的报道指挥机制,集中全社优势兵力实行“兵团”作战。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特别是需要持续一个时期的重大战役性报道,经社党组授权,由总编辑室统一组织指挥或组建临时指挥中心,“全天候”集中负责报道指挥、人员调配、发稿协调等工作。必要时,临时指挥中心应“靠前指挥”或移至事件现场。
重大事件报道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能够快速反应、机动统一调度、前方和后方信息快速同步。因此建设一个覆盖通信、网络、信息、图像等系统和功能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指挥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框架
建设原则
技术实用先进
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产品涉及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要充分利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满足多媒体数据的高速、安全、准确传输。
因此项目的建设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应急指挥建设的先进经验开展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技术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平台安全可靠
平台的建设要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建立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机制,保障应急指挥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
同时新闻报道经常会涉及到敏感信息,因此新闻报道内容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及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到平台的安全性,对敏感信息加密处理和防篡改防护,保证内容的安全性。
部署快速方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要全面提升新闻媒体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影响力,就必须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我们的声音,积极抢占海内外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这恰恰是提升新闻媒体影响力,扩大和提高中国声音在世界范围之内话语权的最有利时机。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现场的应急系统可以快速方便的进行部署,要求必须具有设备良好机动性,如现场位置的快速定位、卫星的自动搜索定位等。
注重平台运维
统筹突发重大事件与日常报道运维,是适应新时期信息传播既快又广的新特性,全面提升新闻媒体报道影响力的内在要求。
统筹突发重大事件与日常报道运维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要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和维护,对各技术系统的关键环节和系统设备切实做到有主有备,备之能用,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畅通,更要着手建立健全为应对重大战役性报道和应急报道体制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不但要完善日常运维的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机制,更要为突发事件与重大战役性报道配备精兵强将,以保障各种故障得到最及时的解决。
总体框架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以集中控制系统为中心,通过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将前方、后方的各个系统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对各种音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及多媒体信号进行控制、通过显示系统、会议系统满足监控指挥的要求,实现本地、远程的灵活控制,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应急指挥中心由图像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字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组成。如图所示。
关键要素分析
通信指挥系统
通信指挥系统的具体目标是从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业务实际和特点出发,建立一套包括应急通信管理运维机制在内的技术支撑系统,以无线和卫星通信技术为主,利用卫星通信专网和公共网络两种不同层次的技术手段,来构架一个多手段、多梯度服务移动应急通信平台。可以在“无电、无基础通信网络和无交通运输条件”的条件下快速部署、可靠工作、安全传输,能够实现新闻报道产品文字、图片、音视频,各种动态数据信息和流媒体信息的传递。
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可能会有一些中断或者是故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决定了通信网络必须能够实现关键时刻不间断运行,因此平台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应该对备份系统进行全面充分的考虑,关键设备的一主一备、一主两备,都是必要的。
通信指挥系统主要分为总社通信系统、分社通信系统、移动通信车、前方单兵通信系统四个主要部分,并保证音视频信号的清晰稳定,数据传递的可靠。
总社通信系统
总社是整个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核心,承载大量的通讯信息,因此需要建立运行安全稳定、高带宽通信链路、多种通信手段相互备份的通信系统。
总社的通信指挥系统主要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主要的通信手段,保证与各分社和事件现场的通信联络。其中有线主要利用现有的通信专网,保证与各分社的实时通信。无线主要采用双向的卫星通信网络,建立一个双向的卫星站,来支撑应急通信指挥体系中心管理和业务管理。
通过配置多路传真系统,可同时发送和接收多路的传真文件,便于总社向各下属部门快速的发送传真,大大提高应急事件时的工作效率。
借助公共信息网络如互联网等基础电信设施,同样可以对非实时指挥功能发挥作用。
分社通信系统
各个分社主要是收集本地区内的新闻信息,可进行一些信息的整理和编辑,负责与前方记者和总社进行通信联络,是整个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分中心。
分社除了具有和总社之间的有线通信网,以及卫星通信设施外,根据不同分社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建立无线微波通信网络、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网络,配备卫星电话,通过多种传输方式与前方记者实现通信。
移动通信车
在新闻采访中有许多地区非常偏僻没有通信设施,或在重大灾害事件中各种通信设施遭到破坏等,无法把现场的新闻信息传回中心,在有的重大活动期间或突发事件中通信链路比较繁忙,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因此配备移动通信车是解决特殊地区、特殊情况在新闻采集和传输问题,并可以保证通信链路的可靠稳定。移动通信车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还可以保证第一时间赶到突发现场,并进行深度的采访和报道。
移动通信车应具备多种通信手段,卫星通信、无线微波、无线宽带、对讲机、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等,可以与分社和总社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收集前方单兵采集的各种音视频信息,组建临时的无线宽带局域网。
移动通信车供电方式多样化,应急机动性强,为保证车载移动时的用电,配备发电机组和UPS电源。
移动通信车配备动中通卫星通信设施,保证和中心的卫星通信联络。
通过无线微波实现与单兵采集系统的通信联络,把单兵采集到的音视频信息传回通信车。
通过移动通信车可建立一定范围的应急通信宽带网,能把无线带宽拓宽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使实况转播成为可能。
并在车上配备对讲机、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用于现场通信保障和偏远距离的人员之间通信。
前方单兵通信系统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地方是车辆无法达到的区域,或者需要分成多组分别进行工作,因此需要配备一些便携式的通信设备,通过1个人或2个人就可完成通信设备的架设工作,和后方快速建立通信联系。根据现场环境的需要给前方的人员配备无线微波单兵采集系统或便携式卫星小站,可以方便快捷的与移动通信车或分社,甚至和总社之间可以通过卫星直接建立通信。
根据需要单兵人员可以携带对讲机、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等无线通信终端,保证与后方中心的通信畅通。
显示系统
显示系统是新闻报道应急指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闻报道指挥中心的千里眼。用于控制显示各类图像监控信号和监控指挥室内部的各种视频信号、摄像机的监控图像信号、VGA(计算机的图像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视频会议图像信号、DVD播放机视频信号等。
显示系统一般可采用DLP大屏幕拼接投影系统,采用DLP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投影墙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集中控制技术等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便的先进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
DLP大屏幕拼接投影系统可以将各种视频图像信息、网络计算机信号、独立的RGB信号在大屏幕上显示,实现用户监控系统的集成显示;可以完成对各种输入信号源信号的调用、显示、控制、预案浏览等功能,实现高分辨率的切换显示、网络分控操作、信号源管理、投影机控制及矩阵设备控制等功能;可任意调用各种图像信号对现场进行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做出判断和处理,达到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的目的。
DLP大屏幕拼接投影系统可实现各种计算机输出的信息;录像机、DVD、有线电视、现场或远程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以及远程监视等视频信号的显示需求,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显示用户网络系统上的任意一台终端显示的信息,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各类显示需求。尤其是它的多路视频信号高清晰显示功能,对于要求多路同时显示的需求完全能够提供足够的扩展性和技术的延续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以新闻媒体已有的业务内网、外网和音视频网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应急指挥高速网络。配备必要的网络设备,保证整套系统和平台的稳定、安全、可靠运行。同时网络系统采用内网、外网、音视频网完全物理隔离方式进行建设,以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目前社会上也有采用等离子拼接屏、投影机背投等方式。同样根据具体现场的条体环境,也可采用多屏显示、液晶屏拼接等方式。
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应急指挥平台的核心功能和基础业务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及时地获得视频、图像、数据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新闻报道单位和人员,实现与重大事件报道单位和主管领导之间的异地会商和协同工作,是应急平台发挥联动指挥功能的最基本保障要求。
结语
调度指挥中心的职责 篇7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行业部门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制度,确保公司内各煤矿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2、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由生调部部长负责,部门内其他人员对部长负责。从而对全公司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负责。
3、强化调度系统管理,按照起运要求与各矿同步运行,组织各矿的调度指挥机构,形成完善的调度管理体系。并要求各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其切实可行的调度管理制度,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4、组织、控制好全公司的调度指挥任务,通过电话传达的主要方式,做到上传下达和下情上报,为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5、通过调度中心调度,使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安排,及时具体、落实到位;也使各矿安全生产情况及时上报领导,使公司上下工作协调一致。
6、及时整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7、负责监督公司各矿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处置,并对安全事项提出意见。
8、做好各矿安全生产情况的记录存档工作,及时填写调度台帐,及时统计各矿安全生产指标,及时做好调度会议记录。
9、组织全公司的调度会议,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10、调度人员须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掌握现状,使调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11、各煤矿的安全生产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要求值班人员全天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各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
生调部
关于成立调度监控指挥中心的 篇8
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18日,桐梓县安监局组织全县所有煤矿企业到桐梓县桐河煤矿、大河煤矿参观调度监控指挥中心;2012年10月19日,桐梓县召开2012年第三季度安全例会,会上宣布:2012年11月30日前全县所有煤矿企业必须完成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否则,未完成的煤矿从2012年12月1日开始停产,直到完成调度监控指挥中心运行才能复产。
调度监控指挥中心主要是将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讯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四大系统溶为一体。我矿是否成立调度监控指挥中心,请领导批示!特此请示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9
一、认真执行以煤定电。
各地区要根据电厂的煤炭供应、库存情况, 安排电力生产和使用, 确保本地区电厂 (含区域外直供本地电厂) 煤炭库存不低于10天用量, 尤其是全力保障电网结构中起骨干支撑作用的电厂用煤。低于10天用量的地区, 应降低发、用电水平。
二、严格控制不合理用电。
各地区要根据发电情况, 以电定用, 确保有序用电。电力供应紧张地区, 首先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 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的用电。电力供应相对宽松地区, 也要从严控制、适当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 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的用电。
三、确保重点用户需求。
优先保障受阻人员疏散、铁路交通电信恢复、重要物资供应等用电需求;优先保障受灾地区用电需求;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医院、学校、铁路、交通枢纽、供水供热、广播、电信、金融、农业、石油天然气生产输送等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用户用电需求。要确保特殊行业安全生产用电需求, 严禁对煤矿、化工企业等用户随意拉闸限电。
四、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
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带头节约用电。严格控制景观照明用电, 限制娱乐场所用电, 杜绝“亮化”工程等浪费现象。工业企业要积极配合, 做好错峰避峰用电。全社会要立即行动起来, 自觉采取节约用电措施, 形成节约用电的氛围。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 篇10
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现就××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要求,将与经济建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形成“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打造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府形象,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按照“窗口围绕社会转,部门围绕窗口转”的原则,调整内部运行模式,实现部门与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不搞“双轨运行”。
(一)有权必进原则。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涉及审批服务事项的收费都必须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二)进必授权原则。凡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机构)必须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启用本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在本县范围内使用,在行政审批权限范围内与本单位行政章具有同等效力,转报事项需加盖单位行政章)。
(三)依法行政原则。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部门(机构)法定行政许可(审批)职能权限不变,法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施主体地位和职责不变。
(四)公开透明原则。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受理办理和协调督办机制,构建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五)规范运作原则。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行为规则行事,遵循管理规则,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六)方便群众原则。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着力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服务质量的标准。
(七)廉洁高效原则。按规定程序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严禁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
(八)加强监督原则。自觉接受县委、政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媒体和监督机关、群众的监督等各种监督,促进政务服务中心持续、高效、廉洁、规范运行。
三、机构建设
(一)中心机构建设。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决定成立××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为县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挂靠县政府办,核定编制6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内设综合科、监督科2个科室。
(二)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机构)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工作。
2.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运作程序和规则。
3.对进入或者退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初审并报县政府决定。
4.对县直单位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窗口提出具体意见,对乡镇为民服务站报送县直单位审批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协调。
5.负责政务服务中心的人事和行政管理,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各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组织对县直部门(机构)行政服务事项窗口工作的考评并提出意见。
6.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投诉举报。
7.提供咨询、代理服务,承担推行政务公开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
8.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人员管理。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原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以中心管理为主按规定开展工作。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考核,结果返回原单位,作为原单位对其考核的最终结果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窗口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的相关待遇不变。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规范运行
(一)明确职责,规范项目和窗口工作人员进中心。各单位按照“有权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将本单位的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项、涉及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收费等,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
根据目前的实际,下列35个单位进入中心设立窗口:发改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经济局、商务局、环保局、卫生局、司法局、公安局、工商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地税局、国税局、质监局、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水务局、文化局、教育局、民宗局、计生局、煤炭局、旅游局、地震局、交通局、安监局、药监局、人防办、残联、运政管理所。
第一批进入中心的单位:发改局、卫生局、司法局、建设局、国土局、商务局、经济局、环保局、人防办、运政管理所。
与中心联网办公单位: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民政局、公安局、林业局、财政局、劳动局、人事局、监察局、药监局、质监局、水务局、地震局、农行、消防大队。
1.认真做好项目的清理上报。各部门(机构)要组织精干力量做好项目清理上报,内容含进驻项目名称、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按a、b、c、d、e“五类办理制”(即:a.窗口当场即可办理,b.需窗口转单位领导签批办理,c.需现场踏勘核实办理,d.需部门联合办理,e.按规定不能办理)。对进驻事项进行标识注明,同时需要对暂不宜进驻或不应进驻项目说明原因。
2.充分授权窗口工作人员。对依据、资料充分,可直接办理的事项授权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办理,对不能在窗口办理的事项,要责令相关科室按规定时限办理。
3.规范收费。实行“以票统管,统一收费”。各种涉及审批服务事项的收费(含非税收费项目,需专业勘验和地点不固定的项目除外)必须进入中心,在指定的银行窗口办理。
(二)创新机制,规范运行模式。按照“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原则,实现行政效能大幅提高。
1.公示窗口申办流程。各部门(机构)必须按照“行政审批单位、审批内容、办事程序、审批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审批责任人公开”的要求,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以及申请书示范文本予以公示。建立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决定的台帐,以备公众咨询、查阅。进驻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事项,各部门(机构)不得在中心之外另行受理和办理,不得让申请人在窗口、部门之间来回跑,窗口人员必须按照承诺规定时限办结服务对象的申请事项,对超过承诺时限的实行超时默认。对须由几个部门或单位联合办理的事项,由责任主体单位牵头或由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实行并联审批制。对一些重大、重要、重点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和“全程代办制”,由中心领导牵头组织有关窗口部门联合会审、现场踏勘、签署意见,督促服务窗口快速办理和流转,并由中心全程代办审批事务。对缺席并联审批、联合现场勘察、联合审查会的部门视为默认,部门无条件补办手续,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2.实行“首席代表”制。各单位设立审批首席代表,由原单位委任的首席代表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本单位的名义履行行政审批职权;涉及转报上一级审批的事项,由首席代表以本单位名义履行行政审批事项的初审权。首席代表实行a、b角制。进驻单位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为a角,带班中心工作,不参加中心的考勤;同时安排1名中层干部作为b角,窗口负责人由b角担任,严格实行中心的考勤制度。窗口负责人必须是熟悉本单位审批业务的正式在编人员。各单位除确立窗口工作人员外,必须配备1名补充岗,确保不出现窗口无人的情况。
3.实行“否定事项备案审查制”。进驻部门窗口对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给以否定退回的,要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实质性的否定理由,并报政务服务中心备案;凡经政务服务中心审查否定不当的,责成进驻部门(机构)重新按时办理。
4.实行“集中联合年检”制。认真清理规范年检年审项目,设立联合年检年审窗口,集中进行年检年审。
(三)规范办理事项管理。规范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管理,简化办事环节,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1.即办件:程序简便,申报材料齐全,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审批事项的属即办件。对即办件必须即收即办,直接办理。
2.退回件:服务对象正式向窗口申请,其申报材料主件缺少的;申报材料齐全,但项目内容明显不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的;申办事项经现场踏勘、调查、核实,不具备批准条件的均属退回件。对退回件能当场认定退回的,要当场退回;不能当场退回的,最迟不得超过3天退回。
3.补办件:服务对象的申报材料中已有主体但未带来的;申请材料非主体材料不全,服务对象承诺补齐的;申报材料主体完整,少数附件不全但不影响审批的均属补办件。补办件的办理时限从服务对象补齐材料之日算起。
4.承诺件:申请事项涉及两个主管部门或需经审核、现场踏勘,应承诺在一定期限办结的均属承诺件。若窗口工作人员不能办结的,应由受理窗口单位负责办结,并在公开承诺的时间办结,原则上不得要求服务对象去中心窗口以外办理任何手续。
5.联办件:服务对象的申请需3个以上主管部门审批或投入较大的基建或技改项目的均属联办件。对联办件由中心根据情况及时主持召开联审会议,明确联办的责任部门和相关内容,并作出相应承诺。
6.上报件:服务对象的申请事项属转报、上报的审批事项的均属上报件。对上报件窗口单位应向服务对象承诺上报时限,负责全过程办理。
(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节约成本、科学实用、便于操作、效能监察”的原则,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高中心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1.政务服务系统有关的各类办公设备由中心统一购置。
2.电子政务系统运用电子大屏、触摸屏、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交互式查询方式,满足服务对象咨询、预约或受理各类事务。同时,中心要实现网站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电子表格免费下载功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平台,推行网上公告、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网上投诉、网上监管。
(五)健全监督体系,坚持公开透明。不断健全监督体系,确保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健全政务服务中心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功能,对服务事项的受理、办理、收费、出证等各个环节,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现场巡查、组织检查等多种手段实行动态监督。
2.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要结合政务公开,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的投诉举报,并及时核实处理。
3.健全行政监察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实施效能监察,依法依纪对政务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加大对项目和收费应进不进、多头受理以及实施过程中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单位办理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六)强化指导职能,加强中心管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内部的管理,使政务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体现政府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窗口。
1.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县政务服务中心必须统一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期间要采取各种方式对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教育,纪检监察、组织和人事部门要积极给予指导。
2.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流动管理。选派到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除特殊情况外,工作时间必须满2年,原单位不得随意调用或更换。
3.重视窗口工作人员的培养。切实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基地,组织人事部门要经常深入窗口,关心、了解窗口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和锻炼干部,鼓励后备干部到窗口锻炼,对在窗口工作中尽职尽责、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优先提拔、任用。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做好政务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特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由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进驻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加大对窗口工作的领导力度,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从人员选拔、项目进驻、办公设备等方面予以保障,促进窗口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运行。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县财政局要保障中心前期建设资金及相关工作经费,后期运行经费由县财政列入预算,按年拨付给政务服务中心,确保中心正常启动运转;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做好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上报、审批、领导干部考察任用、机构建立等相关工作;县建设局负责做好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设计、工程质量监督;县信息产业办、县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政务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的设计、工程的质量监督及维护;县政府法制办、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等部门要配合 做好入驻项目事项的清理。
(三)加快进度,分步实施。确保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2009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行。一是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建设进度,县政务服务中心暂时设在运政所,确保在2009年6月30日前投入使用;二是认真做好进驻项目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各部门(机构)要在2009年6月30日前将本单位进驻项目、窗口工作人员和首席代表报县政府审定,2009年6月30日前各部门(机构)必须完成进驻项目的流程再造和进驻窗口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业务培训工作;三是加快电子办公系统建设,要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调试,确保服务中心在6月底进入试运行阶段。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07-13
指挥中心建设07-14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10-26
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方案10-28
国家旅游局指挥中心建设方案05-22
关于指挥中心职责及管理的规定06-29
加强班组建设的创新与思考06-29
指挥中心系统10-14
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的思考05-10
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