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

2024-09-02

中国创新(共8篇)

中国创新 篇1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写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前夕

新华社记者

有时,巧合,折射的是一种必然、一种大势——

“硬科技可以改变世界。”5月28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宣布成立硬科技创新联盟,吹响硬科技创新的号角。

就在同一地点,两年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的号召。

中国科技界的历史性时刻正在到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创新中国“整装进发”。

国际竞争大势所趋、民族复兴国运所系、国家发展形势所迫……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部署、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向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发。

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从新中国“一穷二白”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创新进步撬动兴国强国杠杆,托起民族希望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奥地利。面对导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提问,时年26岁的潘建伟如是回答。

,他放弃海外教职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实验室;今天,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正积极建设;“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即将遨游太空……

“如果抢占量子通信先机,就有望抓住由模仿者变成引领者的机遇。”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我们的研究蕴含新的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来自科技进步——

纵向看,5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

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火种。创新,是支撑民族复兴的脊梁。进入“十三五”时期,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更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

基础科学突破——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高温超导、纳米科技、人类基因组测序、干细胞研究、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工程技术成果——正负电子对撞机、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海洋石油981”平台、C919大型客机……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积极投身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当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成为重要支撑。的一组统计数字令人欣喜:

——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2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835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

科技支撑综合国力、提振经济转型升级的磅礴力量从哪里来?

——从向着光明的中国道路中来。

6月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与共和国的科技脊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相聚一堂。总书记强调——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十三五”规划用专门篇章部署未来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刚刚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描绘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作出了“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的总体部署,以构建中国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驱动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集结号”已然吹响。

——从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中来。

毋庸讳言,我国创新基础依然不牢、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科技经济“两张皮”,核心技术“缺芯少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割除“痼疾”,为创新驱动发展“松绑”。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战已经打响。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出台,打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开花。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100多项任务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矛盾,统筹衔接当前和长远举措,明确分工、把握节奏、分步实施。

一项项改革举措,彰显中国发展新“路径”: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

一个个具体措施,展现中国发展新“算法”:用政府简政放权的“减法”,激发社会创新创造的“乘法”。

——从激情燃烧的创新创业中来。

创业是创新的载体,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小米手机做大做强、大疆创新的无人机飞得更高、小鱼儿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陪伴机器人快速走入市场……一批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担纲核武器研制重任的核九院,也在创新创业。诞生于核九院的中国久远高技术装备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封闭到直面市场竞争,挑战很大。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型企业。”

“我们干一切事情都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思考创新理论、运用创新方法,把创新发展作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穆荣平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科技进步是强大引领,创新发展是动力源泉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科技,帮助中国养活世界22%的人口——

“13亿人吃饱穿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面对过的世界性难题。科技部部长万钢清晰记得,1969年他当生产队长时,乡间流传的目标口号是亩产粮食600斤“过黄河”,800斤“跨长江”。

如今,海南三亚超级稻“超优千号”示范基地,80多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抚摸着“超优千号”饱满的稻穗说:“这里亩产已经达到940多公斤。”

农业部数据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业增长从拼资源、拼投入转向拼科技、拼研发。

科技,解决现实难题,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扎针神器”——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轻松解决婴幼儿、肥胖患者扎针找血管的难题;带上一块腕表,小孩、老人就能自动定位,不怕走失;大气灰霾污染源解析,找到了制造雾霾的“源头”……

药学家屠呦呦站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中国人原创的青蒿素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赖远明团队成功解决青藏铁路修建中“无法攻克的世界性冻土难题”,创造了“天路”奇迹;裴端卿团队发现细胞在结构上“返老还童”的关键机制……

从实验室到火热的生活,从宏观到微观,一个个科学家及其团队的努力和付出,让一个个科学新发现逐步变成应用;一台台仪器或关键部件研制成功、一个个生产技术细节得以改进跃升,为现实生产生活带来一点一滴的变化。

科技,改变人生命运轨迹;创新,让机遇在创业中勃发——

成晓华,上市公司朗科科技创始人、U盘发明人之一,他和同伴创立的公司几年间完成了年销售额过亿的飞跃。

如今,成晓华华丽转身,成为“创客导师”。“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做企业,我自己走过了一条创业路。技术创新在哪里,我们就会引入风投资金,从十万级到百万级,甚至更大。我会告诉年轻的‘创客’,哪里有沟坎,指导他们如何避开风险,整合创客团队,和他们一起成长。”成晓华说。

毛大庆,万科集团前高级副总裁,放弃高薪和顶级职业经理人的“光环”,打造出一个孕育科技创新的创客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大潮势不可挡,这是一次国家命运的拼搏。如果我能参与到这场拼搏里,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远比挣钱重要得多。”这就是毛大庆的人生选择。

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源”,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一根网线改变中国。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连入Internet,标志中国互联网起步。如今中国,网民超过6.8亿,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互联网+”让传统制造业,向着价值链高端努力攀登。

向创新要效益,“绝版货”取代“大路货”、成套总包取代单机制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依托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勇立时代潮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创新鼓点密集敲响,合奏出中国经济新强音。

华为、联想、中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

新思路,孕育新变化;新动能,释放经济发展巨大潜力——

深圳,已经率先实现动力转换,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深圳经济增速从年均25%急跌至个位数。面对加工贸易断崖式下跌,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深圳又着手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制造四大未来产业。

转危为机,渡过难关。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基因检测……一个个新兴产业在深圳崛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十二五”期间,深圳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从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8.2%提高到40%,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

“深圳这些年发展质量比较好,相当一部分是靠新产品、新技术。”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说,“新技术产生新需求,以新供给刺激新需求,以新需求拉动新供给。”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年初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创新驱动到新空间、新产业、新机制,从科技强到人才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十三五”开局,“新”字当头、“强”字叫响,汇聚起中国经济新动能。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说:“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力争超越,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全面创新,将为中国插上圆梦的翅膀

放眼世界,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科技革命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后,人类已经迈入生物经济时代——

深圳大鹏街道下沙片区“禾塘仔”,山谷间,一片建设规模11.6万平米阶梯式建筑,宛若“哈尼梯田”。这里,就是生物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刚刚竣工的中国国家基因库。

,华盛顿大学汪建等几个年轻人“自作主张”,以中国代表的身份,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同年,华大基因成立。

弹指,华大基因由最初不足10人的“手绘作坊”,蝶变成“世界基因测序航母”:人员逾5000名,测序能力全球第一,相关技术应用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医院单位。更关键的是,他们研制并大规模生产了通往生物经济时代的工具——具有自主产权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华大基因,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万钢说:“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新改革带来新希望。

“创新驱不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瓶颈”。转变观念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让科技创富不再是神话。

去年8月底,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完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大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路。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根据新政策,50%的转化收益归团队、个人,20%作为团队研究经费。年共有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金额8亿元,达到前5年转化总额。

所长蒋华良说:“激发科研队伍创新热情,就是要让成果转化收益和科研人员利益紧密捆绑。”

国家出台政策,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奖励,且上不封顶。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稳步推进,“对症”科研经费管理“九龙治水”“多头申报”“资源碎片化”“科研人员疲于跑项目”等痛点“下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改进院士制度、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制度藩篱的渐次拆除,进一步调动起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说。

——新动力积蓄新势能。

大学生、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创业者,被称为创新创业的“新四军”。

从“科学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从北京中关村到武汉光谷,从四川成都到上海张江,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精神。

“这是中国创业者的黄金年代。”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说。

1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增长极,与498家众创空间、60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共同形成接续有序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创业的人达到54.5%,35.5%的人未来3年有创业可能。

创新创造和市场规则相融合,正集聚起“创时代”的澎湃动力。

——新自信成就新梦想。

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拥有超越和腾飞的无限可能。全球化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市场的主动权。

中国究竟凭什么夺得物联网标准制定权?

“中国是兼容并蓄的国际标准制定者,反对者没有提出比中国的基于‘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更好的标准化架构。”物联网专家、感知集团总裁刘海涛自信地说。

“如果把单一的传感器连成网络体系,像团队一样分工协调地干事,一定比单打独斗厉害!”,一个思想的“小火花”让刘海涛兴奋不已:随着芯片、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个全新的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于一体的物联网系统将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火花、火种、点火系……

刘海涛将物联网思维应用于指挥交通、环境健康评估、食品安全全程监控等领域。中国科技精英正在用“互联网+”“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未来时代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诠释科技“第一生产力”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提升——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

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

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英国《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表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持续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世界上有越来越多最好的研究是在中国发起、主导和完成的。

天地即征程。中国正向未知与未来发起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这是中国科技创新走向未来的“三步走”战略——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这是面向2030年的重大项目清单,成熟一个、启动一个——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网络空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深空探测、脑科学……

眺望未来——

,中国将建成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将进行首飞试验;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建成……

前后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天和一号”;,中国“彩虹鱼”海底万米深潜器将载人冲击万米深海极限;20前后建成空间站……

这是又一个科技的春天。

当如同阳光、空气、土壤、水,带来万物生长的决策、基础、智慧、资金同时具备时,人们相信,创新的中国在科技的引领下必将赢得光明的未来。(记者杨维汉、余晓洁、吴晶晶、崔静、彭勇、刘奕湛)

中国创新 篇2

中国商业已驶入绿色商业年代,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商业创新快速发展, 倡导应用和销售节能绿色商品, 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当前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及实现节能减排“十一五”目标面临的关键及迫切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商业联合会将于2010年元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将围绕“走绿色创新之路、发展商业新机遇”为主题, 邀请国家领导、专家学者、国内外商业企业高层权威人士与会演讲交流, 具体包括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战略及热点问题高层研讨、绿色商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研讨、商业节能减排专题研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品推介会、优秀绿色商业企业及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实地考察及企业个性化商务对接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为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经验及成就, 进一步提升优秀绿色商业企业品牌形象, 为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楷模, 促进商业企业绿色品牌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 大会同期举办“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奖”推介表彰活动。“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奖”推介表彰活动表彰为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企业家及绿色产品, 在大会期间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推介原则, 通过建立客观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流程, 倾力打造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权威荣誉平台, 向全行业及全社会广泛推广, 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中国绿色商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创新工场与中国的创新工厂 篇3

李开复:这确实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我觉得,创新工场的目标不仅仅是成立公司、投资,然后得到回报,而是通过它打造出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文化。我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创业人才,同时用这种创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作为创新工场的负责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领导,我就应该做什么样的领导。如果我一直以大老板的身份自居,出差的时候我住五星宾馆,他们住二星宾馆,那我就向他们传达了一个错误信息。

如果你去过创新工场,你就会发现,里面是一大片的工作区域,大家都很有激情地工作,非常有感染力。每个人的创业梦想都会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折成纸飞机挂在墙上。

在创新工场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工作的时候,我的办公室是敞开的,随时欢迎大家进来。办公室没有锁、没有门甚至没有墙,只有一面玻璃,大家随时都可以看到我在做什么。公司有时候会议室不够用,他们会把我的办公室当会议室用,我非常认可、赞赏并支持他们这么做。

平等、公平、透明,这就是我想打造并推广的创业文化,我希望将这些文化带给我的每一个员工。

《华人世界》:您曾经说过,留学归国的这批年轻人在中国创业已经没有特别的优势。而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海外留学的这批人,学成归国的只有三成,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开复:的确,如今中国本土的创业者学习能力很强,同时又了解本土的实际状况、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虽然那些留学归来的创业者学到了国外高深的企业管理知识,但他们与本土的创业者相比已经不再拥有像过去那样巨大的优势,最多只能算是旗鼓相当。真正在国外创业成功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还是应该回来,毕竟国内创业的机会比国外大。当然,我讲的只是互联网领域,你要是在国外学的新能源、生物等方面的知识,那学成归国后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总之,我还是十分建议出国学习的。出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对于那些想学习更深的技术、更深的管理经验、想去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出国还是一个很好的开拓视野的途径。

《华人世界》:出国可以让我们去感受另一种思维模式,但对于我们这种不能出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也想去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李开复首先,我们对于任何事都要先问为什么。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就算它是真理,也要问为什么,只有你理解了为什么,才能真正理解这个真理。

其次是要常常问不!别人要你去做一件事,你不仅要问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不那样做,不然你就纯粹变成了一个跟随的机器。

第三是要去容忍、接受甚至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背景、角度、思维方式、主客观因素的不同,每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女儿去参加学校辩论的时候,我都建议她参加论点中自己不认可的那一方。因为这样可以锻炼逆向思维,让她从另一方面去思考问题。

《华人世界》:创新工场成立了一年多,也孵化了很多的项目,包括之前的点心、豌豆荚,对未来的话,您会着重哪些领域,或者说会对哪些创业者或者项目有比较大的兴趣?

李开复: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都值得做,都可以做。我们在一年多前开始启动创新工场的时候,选择投资的是基础软件,当时我们认为智能手机行业即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手机这样的软硬件结合的事物的成长,必须要有一系列基础软件才能够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成长,所以当时我们就选择投资了操作系统、和PC的同步的软件,同时也包括应用商店、开发者工具、广告平台等。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这几个领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而且在大多数的领域里,我们都已经是领跑者了。

智能手机发展起来之后主要的用户群体是谁?我们认为最大的用户群将是18到28岁的年轻用户,而这些年轻用户更多属于游戏型用户,他们在意的是游戏应用、社交应用、音乐和视频。在这些方面,业界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可以说趋于饱和了,所以我们不适合介入。当前我们考虑的是怎样让这群18到28岁的用户们有更好的娱乐体验,这也是下一阶段我们比较看重的。

《华人世界》:您觉得现有的创业者怎么才能创造新的高峰,超越一些现有的巨头?您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李开复:所谓超越现有的,就是超越百度、腾讯的意思吗?我觉得这是件很长远的事情。如果你为这种事情而焦虑,那你就不该创业,现在去想怎么超越百度和腾讯是非常不务实的做法。创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给用户创造价值、给你的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你能够创造百度或者腾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价值,都应该很高兴了。

你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可能是想问百度、腾讯或者其它的一些公司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对于创业者们应该如何面对。其实我并不会特别担心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了,但是任何一个大公司它都会有很多的历史包袱,也需要同时关注很多不同的事务。尽管它有很强大的品牌和丰富的资源,但当它准备做一个新业务,尤其不是它特别聚焦的业务,其实很少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要做一个新的领域,首先要睁大眼睛,不要进入别的大公司可以一脚把你很容易踩死的雷区。在找到了一个还是相对新的领域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去做你的项目,专注你的用户,而不是整天去想如何超越那些大公司。

《华人世界》:其实中国互联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就是模仿,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微创新,那您觉得微创新能创出伟大的公司吗?或者创出一个巨大的公司吗?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只会模仿,而不会微创新的话,那它是不会伟大的。一个“模仿”的公司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非常关注它的用户并在用户成长的基础上虚心地学习和理解,从而越来越满足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这个就叫做“微创新”。其实“微创新”是非常符合互联网精神的。

在10年、20年前,一个软件的研发周期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更长,然后一推出它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软件。但是今天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做两、三年才推出,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最合适的。如今你的做法应该是先推出一个最低标准、可以被用户接受的产品,让你的第一批用户成为你的“小白鼠”,它们会给你使用后的反馈,也许是直接的反馈,也许是一些用户使用满意度的数据。根据这些回馈和数据,你再来优化自己的产品。比如说你不知道你该用红色还是蓝色的字体,你就给一半用户用红的、一半用户用蓝的,看谁更忠诚,你就知道哪个颜色更好。过去做这种用户调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金钱,现在都不需要了,因为互联网是你最好的实验室,你就应该用这种微创新的模式来一步步地了解并满足你的用户。

中国创新 篇4

单选题

1.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空间来创造价值,具体包括: √

A 找出新的顾客群

B 提供新的产品

C 寻找新市场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2.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降价来打击竞争对手,这个公司采取的战略是:A 红海战略

B 蓝海战略

C 低价战略

D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3.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概念,还要考虑: √

A 技术可行性

B 生产成本

C 行销方案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4.制定蓝海战略的第一步是: √

A 确定价格

B 确定买方效益

C 确定成本

D 确定推广方式

正确答案: B 5.索尼的创办人之一胜田兆夫先生说,“我们永远不会没有问题”,他的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下面哪一项错误思想: √

A B C D 缺乏市场感

自满自大

过度中央集权

过强的忧虑意识

正确答案: B 6.下面哪一项是对“重新排序”这项水平位移技术的正确描述: √

A B C D 把产品或服务的一项/几项要素直接拿掉

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某一项/某几项要素的顺序

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某项/某几项做出逆向思考的调整

给产品增加一项因素或者几项要素,而其他要素维持不变

正确答案: B 7.我们之所以提倡热迷行销,是因为热迷行销可以: √

A B C D 吸引顾客

留住顾客

倍增顾客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8.根据竞争力公式:竞争力=价值/成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B C D 成本越低,价值越高,企业就越有竞争力

成本越大,价值越小,企业就越没有竞争力

A和B都正确

A和B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C 9.蓝海战略追求的目标是: √

A B C D 节约成本

提高顾客获得的价值

以上都正确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C 10.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是因为手机制造商要: √

A B C D 通过经营模式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

通过行销创新

通过服务创新

正确答案: B 11.在未来社会,下面哪些人群会成为消费主力: √

A B C D 女性

老人

孩子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2.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 √

A B C D 阶段再定义

改变用途

拼图游戏

魔岛理论

正确答案: B 13.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区别体现在: √ A B C D 红海战略在现有市场空间竞争,蓝海战略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

红海战略利用现有的需求,蓝海战略创造和掌握新的需求

红海战略采取价值与成本抵换,蓝海战略打破价值—成本抵换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4.下面哪一项是企业通过智慧财产权授权来创新: √

A B C D 投资外部的新创公司,让创新构想独立运作

把自己的核心专长变成一道智慧,然后交给别人来执行

结成一个策略联盟、共同开发新的技术或者设定产业链标准

收购已经开发出来的新的技术公司

正确答案: B 15.商家在情人节的时候,把巧克力包装成100朵玫瑰花形状,虽然售价远远高于一般的巧克力,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排起了长队,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

A B C D 以包装为主的创新

以设计为主的创新

以大小为主的创新

以模组化为主的创新

创新中国课程感想 篇5

课程名称: 创新中国(A卷)适用专业: 全校选修 2017年—2018年学

第 春 季 学期

任课教师:顾骏

姓名:_ 学号: 成绩:

一. “创新中国”课程内容是基于五个问题而确定的,即“世界等待着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上海承担什么、上大能做什么、上大学生可以学什么”。通过一学期课程学习,这五大问题给了你怎样的创新启示?(100分)

1.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题目自拟

杜绝抄袭

生于创新,死于守旧

通过这几周《创新中国》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生于创新,死于守旧”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强大的高铁网络到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斗机——歼十战斗机,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量子卫星到“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及由上海大学研发的用于海洋测量的“精海一号”。这些都是我国勇于创新的成果,每一件都凝聚着磅礴的中国力量,令世人震撼!

回顾中国近代史,由于唐宋伊始的长久封建积弊,当西方科技发展时,我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不接受新生事物,导致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段痛彻心扉的屈辱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吞国土,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京,日本全面侵华,在短短的100年内,中国屡屡挨打。没有创新,科技不能发展,致使中国近代渐渐衰落。

如今,互联网时代,技术上的自主性、领先性和市场上的需求导向将是科研创新的主要方向,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这些方面产生大的提升空间。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1年,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发明者。一百多年来在影响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多年来帮助人们留住了许多美好的影像,柯达胶片一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巅峰市值达到310亿美元,全球拥有员工14.5万人,拥有一万多项专利,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但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的决策层由于不希望新兴的数码技术过快地影响现有的胶片业务,因此柯达迟迟未能坚定地向数码业务转型,这就导致了柯达公司数字化率还达不到竞争对手富士公司的一半,只能靠不断裁员来为继,这和100年前的公司创始人伊士曼果断抛弃旧技术转向胶片技术形成了巨大反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到后来柯达如梦初醒推出数码相机产品时,已经很难追上对手了。

同样令人唏嘘的还有手机界巨头诺基亚。在诺基亚的巅峰时代,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占有率在50%以上,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但当安卓手机、苹果手机等推出站在科技与艺术交叉点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深得消费者喜爱和认可的产品的时候,诺基亚独霸天下的局面不得不黯然谢幕,就像Windous XP系统的退役,再次提醒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没有终点,永远是进行时!

总而言之,科技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没有创新就只会走向灭亡。

创新救不了中国! 篇6

 

创新救不了中国!

 

。唯有从文化培育入手,创新教育先行,完善创新制度政策、进行有效的创新意识的传播、深度转化创新成功、改变中国人对创新的片面理解、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系统的创新的升华,中国的企业才有未来,中国的明天才能看到希望。

时下,中国除了“超级女声”令人关注外,“创造中国”这个话题也成了众多媒体和机构关注的话题。那么创新到底能不能救中国?我表示怀疑,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一个三岁的小孩,母亲找人教他学画画,当然那个时候画的东西品质却是不敢恭维:有一次他把奶牛的头画成了“方形”的怪物,遭到老师的痛扁,扭头本来是圆的,你怎么花成方的呢?换来的只有机械重复和模仿……

2、十多年后,这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在广播里听到了创新讲座,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学习冷门的“创造学”,在,学这个东西的人比外星人还少见,当时是上市公司――中西药业的赞助的上海通用创造发明学院在搞这个培训活动。当然父母亲认为是不无正业,坚决反对了,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3、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孩子虽然每天都在思考,也去搞搞小发明,不时对看到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的企业提提建议。可是命运捉弄人,自己却学的是最古老、最保守的专业――“中药制剂”!这辈子只能安分守己的去做药剂师,当然他不甘心,于是在网络上到处“拜师学艺”,买来大部头的营销、管理、广告方面的书籍深夜苦读,希望在最需要创新的商业领域内有所发展,后来毛遂自荐拜访了五次,去了一家还算是所学专业相关的生物技术公司做营销策划,后来渐渐摸索经验,到专业的咨询公司一展所长,可惜还是屡屡碰壁,因为太有想法了,客户不敢冒风险去做,现在流行的“超级女声”类似的活动早在五年前这个人就提出过,可惜没有人敢做。

当然,这个孩子就是笔者,一个不断在创新道路上摸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人,可想而知,其间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承受了多少的压力,忍受多少人的误解,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创新之路尚且如此,何谈企业?何谈国家?何谈民族?我深刻的体会到――“创新救不了中国”!

当然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看看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1、王宏君,一个河北普通的农民,看不惯中国的汽车工业――一汽、二汽、东风、上汽沦为国外汽车品牌的殖民地,

十三年如一日、发奋图强、自主创新开发了外观新颖、功能强劲的水陆两用轿车,陆地时速超过140公里,水上达到了50公里,而且性能稳定,没有多少噪音,这样一个创举足以让中国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汗颜,或许她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至少打破了一个神话,中国汽车业发展必须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发展的神话。可是,他尽管上了央视的新闻专访,但是却遭到了企业界的冷遇,没有人支持他,更没有人把它当做人才,合作搞开发。目前,还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向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水陆两栖轿车发起挑战,而英国的此类汽车是动用了70多个工程师,耗费3500万美金、耗用7年时间才研制出来的。

2、“水稻杂交大王”袁隆平先生,也是一个农民,他的功绩不必说了,杂交水稻让世界水稻总产量增产30%以上,解决了多少的饥荒和饿殍。但是不会英语,当年没有评上“学部委员”。不知道是荒唐还是悲哀?

3、哈佛大学迈克尔―伯特曾经说过:“国家创新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用国民平均创新产出来评估,而创新产出的主要指标是发明专利数量,现在媒体中评论认为我国申报的专利太少,那么原因何在呢?除此之外,是否还知道,从1982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万项专利过期作废,累计已达20多万项。事实上,因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损失难以估量?

4、TCL被誉为“今日中国狮(Today China Lion)”,前几年开发的镶有珠宝的高档手机,领世界通信奢华之先,如果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结果自己壮士断腕不搞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结果现在被诺基亚后来跟进的Vertu超越,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手机,TCL难道是创新上出了问题吗?

中国创新机器崛起 篇7

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开始挑战全球的行业领先者,并引领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等行业的趋势。在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许多全球知名厂商正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中国科技公司开始聘请硅谷知名高管,并与著名体育娱乐明星合作,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开拓全球市场。

在全球许多地区,中国公司目前仍面临用户的认知问题。 许多用户仍将“中国制造”视作质量较差、不可靠的代名词。一些国外竞争对手则认为,中国政府通过补贴、优惠贷款和汇率给中国公司带来了不公平的优势。

不过,中国和欧美公司的许多高管也指出,中国科技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和财务实力正达到“关键的大多数”,因此将在未来几年内重塑全球科技行业的版图。普华永道合伙人科林·莱特表示:“传统上,中国公司是快速的跟随者,但我们也开始看见真正的创新。”

中国科技行业的崛起部分受益于更多对研发的投资。根据美国研究公司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2013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的研发支出2013年将达到2 84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2%。而同期美国的研发支出预计仅同比增长4%,至4 650亿美元。该机构预计,中国的研发支出将于2018年超过欧洲,并于2022年超过美国。

华为的崛起

以营收来看,华为目前是位居爱立信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过去10年中,华为公司的研发支出已增长了14倍,从2003年的3.89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54.6亿美元。

当皮特·周2000年研究生毕业加入华为时,该公司的上海研发中心只有几百名员工,使用一处办公室。每周三晚上下班后, 皮特·周和其他年轻的中国工程师会在一起进行研讨,有些时候会使用美国的大学教材。他表示:“当时华为无法与欧美公司处于同一水平,我们就像是学生。”他目前已是华为无线业务的一名经理。

然而在过去10年中,华为在电信设备市场超过了多家欧美竞争对手,例如诺基亚和阿尔卡特朗讯。皮特·周认为,华为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工程师采用创新的方式去升级无线网络,即支持软件升级,而不是成本高昂的硬件替换。

华为上海研发中心目前已有超过1万名员工,尽管移动通信行业仍在向4G技术发展,但华为已在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这一技术可能于2020年左右商用。

华为的全球扩张遭遇了怀疑。2013年,欧盟一些官员认为, 中国政府向华为提供了不公平的补贴,帮助华为以低价在欧洲销售设备。华为否认了这样的指控。

2013年10月,丹麦电信运营商TDC A/S宣布与华为签订7亿美元的合同,使用华为设备搬迁爱立信设备。TDC公司CEO卡尔斯滕·迪林表示,他选择华为是由于华为的技术专业性,而非价格。他同时表示,华为设备的价格“实际上很贵”。

更先进的技术

英国的银行现金处理设备提供商Glory Global Solutions于2011年在上海开设了研发中心。这处研发中心的中国工程师正在开发先进传感器技术,以识别银行单据中的多种安全特征,从而辨别虚假单据。该公司的产品集合了软件程序、硬件工程和光谱测定等科学方法。

该公司CEO保罗·亚当斯表示,与中国工程师合作从事先进技术将带来风险,这些工程师有可能在离职后建立本地的竞争对手。不过,中国工程师确实给Glory Global带来了创新的想法。

中国公司也在向技术曲线的上游发展,进军一些更高精尖的领域,例如移动处理器芯片。高通和Nvidia等美国公司在这一领域仍大幅领先,不过中国的福州瑞芯微电子和全志科技也在开发用于低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处理器。

联想突破消费类市场

在消费类市场,很少有中国公司推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不过,凭借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PC厂商联想正在创造历史。联想2013年已超过惠普,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PC厂商。而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3年第三季度,联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公司,位居第三。

联想2005年收购了IBM的PC业务,并于2010年在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当时联想高管意识到,如果希望参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该公司还缺少多方面资源。用联想首席战略官周庆彤的话来说,联想为此从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大力招揽人才,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2010年左右,联想成立一支移动应用开发团队。到2013年中期,该团队推出了i OS和Android平台应用茄子快传,帮助两部手机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快速分享照片和视频。根据联想的数据,在推出4个月之后,茄子快传吸引了超过3 000万用户。

联想海外移动设备业务负责人霍华德表示:“我们需要一款改变市场的产品。”霍华德曾是硅谷创业者,并于2012年初加入联想。

2012年,联想与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签订了为期3年的赞助合同,从而可以使用NFL品牌进行营销。联想还与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合作,制作了面向亚洲市场的广告。而好莱坞影星阿什顿·库切则帮助联想在美国的营销。

自2012年以来,联想已进军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俄罗斯的智能手机市场。在印度尼西亚,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突破10%。雅加达一名非营利组织的员工阿马利亚·普伦干表示: “苹果当然是很酷的品牌,但我认为联想也很酷。”他于2013年10月购买了一部联想手机。

2013年12月底,联想在武汉成立了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研发及生产中心。该公司此前投资8亿美元,建设了面积20万平方米的设施。联想CEO杨元庆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毫无疑问我们希望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但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软件开发的进展

尽管中国公司已在硬件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许多中国公司仍面临亚洲科技行业遭遇的一个普遍问题:开发能吸引全球用户的软件和用户界面。

腾讯正借助微信来解决这一问题。微信推出于2010年底, 目前已在中国的移动消息市场处于领先,其2.72亿月活跃用户的大部分也位于中国国内。不过2013年腾讯花费了2亿美元在中国国外投放广告,在印度、南非、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市场推广微信。腾讯表示,这款应用在中国国外的下载量已突破1亿次。

在语音消息发送等功能方面,微信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并开始挑战硅谷的移动消息应用Whats App。Whats App在全球范围内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亿。

南非约翰内斯堡18岁的时尚设计师米基·马希拉2013年夏季下载了微信。当时他看到了由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代言的微信电视广告。他表示:“在南非所有人都知道梅西。”他随后邀请好友加入微信,而目前使用微信的频率已经与Whats App相仿。

旧金山RS Investments投资经理迈克尔·雷诺则表示“:在手机和笔记本领域,到目前为止,中国科技公司的全球扩张更多地关注硬件。我认为,腾讯值得关注之处在于,该公司提供软件和服务。”

2013年,腾讯股价接近翻番,市值达到1230亿美元,略低于Facebook的1390亿美元。腾讯并不是股价大涨的唯一一家中国科技公司。根据Reorient金融市场的数据,过去6个月中,一篮子中国科技股股价上涨了42%。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北美科技板块指数仅上涨18%。

国内创业社区的兴旺

在联想、华为和腾讯海外扩张的背后,中国国内的创业公司也日趋活跃。在中国,对许多用户来说智能手机是接入互联网的唯一工具,因此中国移动设备用户的行为有时预示了美国的发展趋势。

几年前,中国创业者唐岩设想了一种基于位置实现陌生人交友的应用。然而他惊讶地发现,美国还几乎没有这样的应用。他表示:“我认为,如果这一想法是正确的,那么首先应该在美国非常火爆。”唐岩目前已经是陌陌科技的CEO。

唐岩于2011年在中国推出了交友应用陌陌,该应用目前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 500万。在美国,最类似的应用是2012年9月推出的Tinder。

美国软件公司赛门铁克驻北京高级副总裁伯纳德·郭表示: “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开始意识到,为了在长期竞争中生存并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他们需要进行创新。”

论中国教育创新 篇8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更多强调的是传承。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传承,更要注重创新。当前中国不仅缺乏传承,更为缺乏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最需要的是教育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唯一培养人的事业。从根本上说,教育创新是培养人的创新,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创新,涉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创新教育理念

很多的实践者已经反复证明:在创新过程中,理念先行。教育领域亦然。关于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可以称为教育指导思想的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对于整个教育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到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位,放到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衡量的第一位,而不是把人的工具性或者实用性的发展放到第一位。全面发展并不排斥个性的发展,要注重体现和发展个性,克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状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上,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以人性化的管理和关怀。这就要求不断革除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从以人为本出发调动千百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教育局面。理念创新必定会促使体系与制度的革新。

创新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的创新目的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公办教育要与民办教育相结合,二是国民教育要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三是学历教育要与培训教育相结合。

首先,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结合,是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创新。也就是说,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包括公办教育的体制创新和民办教育的体制创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结合,包括互相学习、借鉴和衔接。公办教育的体制创新既包括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包括办学形式和功能的创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还将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在新的增长模式中,要重视民办教育的作用,将民办教育作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要坚持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纳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发展中,要建立“大民办教育”的概念,统筹公民、企业、行业和其他组织单独或者合作举办学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举办学校等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形式的发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以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或者智力成果、管理资源等方式参与。进一步明确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金融、用地、税收等政策,保证公共财政学生资助政策惠及民办学校学生,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来华办学。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办学,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关于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要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构建新的教育体系,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教育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一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目前,要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途径。可以通过考试等传统的升学手段,也可以采取新的注册、测试等手段入学。二要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目前,已有许多普通学校毕业生去职业学校学习并获取相应的学业证书。今后,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有效渠道到普通教育学校学习。三要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立交桥。要通过继续教育制度、学习积分、学分银行、学分转换等措施,促进并巩固这一制度。四要注重社区教育的发展。要在每一个社区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和社区教育中心,统一管理社会的青少年、老年人和家庭教育,促进终身教育。要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教育与社区工作专业和课程,培养社会教育社区工作人员,安排高等学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形成全社会举办教育的体制。

对于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当前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培训不仅是拾遗补缺,而是以灵活、个性、便捷的特点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今后,要注重发展培训教育,让适龄人口都能接受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让所有愿意接受培训的人接受适合的培训,让培训教育成为教育的新的生长点。

创新管理体制

教育体制的创新是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责任。要吸取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成功经验,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界定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建立起新型的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要发挥中央政府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克服将教育重心放得过低的状态。中央政府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给予不同支持,合理统筹安排全国的教育资源。

第二,要进一步突现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教育的责任和力度,同时调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积极性。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省域内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统筹省域内教育投入,包括安排好转移支付,建立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投入机制。鉴于目前地市级(中心城市)政府实际上在举办并管理部分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要适当下放高等学校管理权限,更多地调动这些高等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要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特别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关系,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事务上的主导、引领和决策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于教育的宏观研究决策,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方向以及重大政策建议。鼓励中央有关部委、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共建,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产学研基地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实质性合并和联合。

第四,要大力促进全国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改变城市农村二元化的教育结构和相关政策体系,改变东中西部的不均衡的局面。同时,要促进省际之间的区域教育协作,探索跨区域院校招生、财政拨款和利益补偿机制,在条件较好的区域率先建立跨行政区域教育协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可建立若干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政府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真正把学校作为教育的基石,把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正在从解决外部关系向解决教育内部关系、向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创新转移。要加强依法治校,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等学校法人地位,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积极探索建立大学理事会或校董会,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章程,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克服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维护师生合法权益。高等学校和中小学要完善社区、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共建体制。发挥社区、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积极性,建立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要推进教育内容的创新。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学习内容,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认知规律安排课程,编写教材。要吸收知识发展、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对于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现代性、选择性和针对性。要善于吸收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在构建共同的知识素质基础上,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专业方向上扬长避短地发展。

二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把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放到同等重要的、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吸收和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开拓视野,尊重、重视和识别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注意探求不同学科研究领域、不同教育教学领域和学习领域的特点和差异,并善于加以运用。第三,在高等教育阶段,特别要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够独自完成研究任务。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法。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提倡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和多重思维。通过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使受教育者真正具有创业、创新能力。

三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的创新。考试招生制度的创新包括中等学校考试改革和高考改革。特别是高考,被认为是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风向标。为社会关注,既敏感又复杂。然而,在目前学生应试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必须认真研究加以改革。今后考试改革既要作好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也要努力推进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要按照分类考试、相互衔接的原则进行。

四要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激励机制。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和课堂培养,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在全社会倡导敢于拔尖、敢于独特的风气,改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文化习俗和社会心态。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创新人才,要给予大力奖励。通过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创新民族。

创新经费保障体制

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要形成财政为主、分级投入、社会分担、多元筹措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财政为主,是指实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并且具体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即“三个增长”)。强调了财政拨款的作用,而不是其他的行业、事业和部门。

分级投入,要求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经费分级投入的保障机制。中央政府要承担教育投入的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投入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社会分担,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教育经费。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受教育者须缴纳学费等有关费用。完善非义务教育办学成本分担制度,促进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同时,收费标准还要根据学生家庭负担能力大小、社会物价水平以及学生接受的各种资助等综合考虑。对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实行减免政策。

多元筹措,是指通过财政拨款、学费、税费、集资、投资、捐资、融资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措经费的体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发展校办产业、支持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思路(即:财、税、费、产、社、基六个渠道),国家鼓励并完善社会团体、企业、家庭和个人投资、捐资教育的机制。

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要创新还要创新教育投入的政策和方法。一要坚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形成经济投入与教育投入并重投入导向,保障教育财政性经费不断增长。二要努力形成按照办学标准拨款的机制。这就要求制定全国统一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不低于国家的办学标准和生均标准。同时按照标准建立教育投入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三要在投入模式上,明确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和农村教育,包括农村的非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或者政府主导、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体制。

上一篇:年会舞蹈节目串词下一篇:劳动教育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