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共8篇)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 篇1
高等学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一部分,是国家评价高校办学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开展高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有利于增强效益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受“政府是非市场行为,不讲求效益”观念的影响,财政安排预算往往是按照学生规模数下拨经费,至于教育成本多少、效益如何考虑甚少,致使有些高校只注意资金投入而忽视资金的使用效果,学校发展不计成本,支出不讲效益,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有些高校大量举债建设,不考虑偿还能力及效益,使学校步人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危险境地。因此,建立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按需要、计划和绩效编制预算,可增强高校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减少教育支出的盲目性和(艺术论文)随意性。
第二,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源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安排,而教育资源的有效安排无疑要取决于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横向、纵向比较,界定教育资源投入在各项中的合理性,减少教育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校教师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师资源。
第三,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找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开展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可以用客观的数据评价教育活动,同时也可用量化的方法去考察财务管理工作。根据评价结果,认清财务管理在资金运作和使用上存在的差距,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改进措施。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 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和OECD国际组织, 一般采用财政教育支出 (public education expenditure) 一词定义各级政府机构用于教育的支出, 不直接与教育有关的支出 (如文化、体育、青年活动等) 原则上不包括在内, 政府其他部门或同等机构, 如卫生和农业部门用于教育的支出则包括在内。该定义强调财政教育支出是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 以区别于其他私人来源的支出。世界银行 (2001) 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定义是“对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加上对初级、中级及第三级私立教育的补贴”。我国与“财政教育支出”相关的概念分别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 校办产业减免税, 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年度内安排, 并计划拨到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主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 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 包括教育事业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基建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 其外延小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是指国家机关以提高财政教育资金分配与使用效益为目的, 在有效开展财政教育支出合规性评价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 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 对照部门预算要求, 对财政教育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与反馈。其本质是在实现财政分配基本职能过程中体现的国家主体对其他相关主体的一种效益性制约功能, 其目的是促进国家财政资金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从动态角度分析, 可以理解为财政教育支出资金运行链条。在整个链条中财政支出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运行环节, 具体可分为财政教育资金的分配环节、财政教育资金的拨付环节、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显效环节。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显效环节又将涉及到财政教育支出活动的四个方面即成本、投入、产出、效果。投入是指用于提供教育服务所使用的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过程是指取得投入后提供产出或实现成果的方式。产出是指教育机构获得投入后通过一定方式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服务。成果是指通过产出所要实现的目的, 也就是一项活动最终取得的成绩是什么, 反映了相关活动的社会影响。这些环节构成了财政教育支出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这一资金运行全过程都需要进行有效性的评价。所以, 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从动态上说是财政教育投入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时要遵循“3E”原则。所谓“3E”原则是经济性 (Economy) 、效率性 (Efficiency) 和效益性 (Effectiveness) 的总称。“3E”实质上是三种关系, 涉及到财政教育支出活动的四个方面即成本、投入、产出、效果。经济性评价, 反映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强度;效率性评价, 反映既定数量的财政教育支出所获得的各种有形产出, 比如毕业生数, 生均图书资料册数、生均教学设备价值等;有效性评价, 反映财政教育支出对改善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状况和教育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比如教育服务综合评价世界排名的提高等。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对财政教育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分析, 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二、财政教育支出评价的基本思路和逻辑顺序
利用普遍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依照财政教育支出本身的特点, 本文评价财政教育支出绩效依据的基本思路与逻辑顺序是:首先按照前述原则, 建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层次的评价指标, 每个层次的评价指标都涵盖三个方面, 即基础类指标与评价类指标, 其中基础类指标是指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类、过程类、产出类与效果类四类指标, 运用这四类指标分别测度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过程、产出与效果四个方面的实际水平。评价类指标是指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三类指标。在此基础上, 依照本文对财政教育支出范围的界定, 运用构建的基础类指标与评价类指标分三个层次对财政教育支出进行评价, 即基础教育支出评价、中等教育支出评价、高等教育支出评价。最后, 通过权重设置得出财政教育支出的总体绩效评价。在各层次的评价中, 主要依据“三E”原则。整个评价活动的逻辑思路用图表示如下:
三、构建财政教育支出评价指标体系
(一) 评价指标的选择
基于上述指标选择的思路与指标构建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外, 本文结合财政教育支出自身的特点, 在指标的选择上还依据全局性原则、层级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其中全局性原则指, 财政教育支出同其他财政支出一样追求社会整体效益, 全部支出的过程涵盖投入过程与耗用过程, 这不但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多个环节, 也涉及教育基础设施的建造与教育发展能力的增强, 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其他部门等。因此, 财政教育支出的评价, 不但包括财政支出本身的直接效用, 而且应从总体社会效益出发, 把财政资金的拨付和消耗置于提高社会综合教育素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层级次性原则指, 教育领域的多层级性, 决定了财政教育支出的多样性, 进而形成了财政教育支出效果的不同层级, 评判财政教育支出效果要从整个财政教育支出总效果、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效果、中等教育财政支出效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果等多角度出发, 进行多层级分析与评判。独立性原则指, 若一项评价内容已在分类指标中显示, 则在综合指标中就没有相同或类似内容的指标, 保证各评价的独立性, 以避免出现重复评价, 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根据这三个原则, 选用指标如下表所示。
(二) 评价标准、计分方法及权重的选定
在通常的绩效评价中, 可对评价指标采取两种评分方式。一种为“横向比较法”, 把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和其他可比对象同期数据进行比较, 得到评价结果;另一种是“纵向比较法”, 把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取值与过去某一时期的取值展开对比, 经由前后数据的变动得到评价结果。横向比较法的特点是能够客观反映被评价对象所处的水平, 正确反映被评价对象实际的发展状况;但无法直接反映出被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取得的进步与成果, 不能很好反映被评价对象相关部门工作的努力程度与成效。纵向比较法的特点在于能够较好反映被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取得的成效, 也能够较好反映相关部门工作的努力程度与成效。依照教育支出评价的特点, 保证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 本文在评分方法的选择上采用纵向比较为主, 横向比较为辅。具体来说, 就是在各指标标准值的处理上, 对标准值越高越佳的指标, 标准值乃这几年的最大值;对标准值越低越优的指标, 其标准值乃这几年的最小值;对标准值既非越高越佳也非越低越优的指标, 其标准值运用理论标准与协调原则来确定。理论标准就是依据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推算其标准, 如指标中的资金到位率, 理论上讲, 作为科学的预算编制, 其执行过程在没有特殊例外的情形下, 应得到切实执行, 因为预算由立法机构批准后就已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改变均为违法行为。
协调原则, 就是依据社会成员认可的或已被国际社会一致公认的、或需要与其它同类项目协调的原则, 某个指标的值是定值或是区间范围。譬如人均教育支出GDP弹性, 为保持支出项目间的协调与社会资源配置协调, 其取值通常为0.8-1.2。本文设定人均科研支出占社会人均科研支出比重、生均教学科研人员数量与各学校生均教职工数量比以及校均规模的标准值为1, 主要是出于教育科研与同类协调发展的考虑。依照所确定的标准, 对各指标进行计分, 在取得各指标计分结果后, 就要确定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两个层次, 先确定各类型指标的子指标权重以得到各类型指标的综合得分。子项指标权重设计为简单加权平均法, 即各子项指标的权重相同。再设置三类指标权重, 即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的综合得分。依照相对重要性原则确定三类指标权重。其中, 经济性是0.3, 效率性是0.3, 有效性是0.4。有效性权重为0.4, 大于经济性与效率性, 是考虑到财政支出的最终目标而定。这样, 就可得到各层次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状况, 最后再根据各层次的重要性汇总得出整个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得分, 汇总过程也要确定各级教育权重, 为保持评价过程的统一性, 在各层级教育的权重确定上, 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权重最高为0.4;相对于基础教育, 中等教育支出相对而言, 略显次要, 此项支出权重为0.3;高等教育支出的权重为0.3。
(三) 不同层次及综合绩效评价的结果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财政经费统计年鉴》、还有部分数据采自财政部和统计局网站。由于篇幅有限, 这里略去各层级支出基础类指标与评价类指标的数据计算过程及结果。依照各层级基础类指标计算的分层评价类指标得分见表4。同时按照各层级权重的设定汇总得出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体绩效 (见图2和图3) 。为了研究各层级不同权重设定对总体绩效的影响力度, 还分别计算了3个层级在不同权重 (40∶30∶30) 与 (50∶3 0∶20) 情况下的总体绩效水平。
四、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含义
财政教育支出政策实质是一项公共政策, 在我国不仅涉及到部分人口 (指受教育者) , 而且涉及到13亿的全体人口 (指人力资本状况) 。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 公共政策的取向和政府作用是什么呢?依照前面绩效评价中显露的问题, 首要需要明确新的发展战略, 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缩小受教育差距, 消除教育贫瘠。有效的公共政策和政府功能定位是改善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发展。表现在教育事业上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旨在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基本教育供给政策, 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获得充分利用, 最大限度地改善基本教育服务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可及性, 缩小因收入差异形成的受教育差距和享受基本教育服务水平的差距, 进而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养。
落实到具体政策上, 当前财政教育支出政策需要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 明确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位置, 增强政府在教育事业中的支出责任
绩效评估的结果表明, 我国教育投入整体绩效较低的首要原因在于财政投入不足, 教育领域的市场化倾向使此种矛盾更为明显。因此, 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比例, 确保现有预算口径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要按照《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 充分挖掘各级财政增加教育投入的潜力。在预算安排时, 各级政府要在保证落实《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中央、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 地方财政的超收部分也应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同时根据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 为教育投入建立一个有法律保障的稳定资金来源。
(二)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绩效
由于教育事权的地方化, 使得我国财政教育资源的配置呈现出较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 教育资源的占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二元”的教育资源配置结果不仅造成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 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也造成了城乡和地区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直接降低了有限教育资源整体效率的下降。所以, 除了增加政府教育领域的支出规模外, 还要关注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当前政府的教育投入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供给水平上, 降低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程度, 同时调整教育支出的事权结构, 提高中央政府在基础教育的支出责任, 中央政府应通过适当的转移支付和支出安排为不同地区提供公平的基础教育服务, 这正是我国政府制定的教育服务均等化原则的战略体现。
(三) 建立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
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按照其流程主要分为战略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与产出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战略评价的对象是教育部门中长期规划, 对年度预算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 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以及今后的具体工作计划进行考察。投入评价的对象是公共教育支出的年度绩效计划, 主要是审核战略规划按照教育财政年度编制的具体计划, 将中长期战略目标分解并落实的情况。过程评价以目标单位的年度绩效报告为依据, 将教育预算本年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分别与年度绩效计划以及上一财政年度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性建议。产出评价是指当教育项目完成后, 项目单位应提交最终绩效总结。由绩效评价委员会对提交的最终绩效总结予以核实分析, 并通过实地验收的方式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产出水平、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同时, 相关部门应该研究和制定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 对评价结果运用的目的、范围、程序、权限等作出具体规定, 指导和规范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财政部门可以把考评相关信息作为加强公共教育支出管理, 调整教育资源分配政策, 改善公共教育投入模式的重要参考依据和今后制定年度预算的重要因素。可以说, 建立严格绩效评价机制对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重要。
(四) 强化财政教育支出的透明度
财政教育支出信息公开的原则应当是“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教育支出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需要通过政府公报、红头文件、党报、党刊、电视台、电台、墙报、专栏、布告、标语、固定的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信息公开服务热线、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定期发布、及时更新教育支出政策信息, 最大程度地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覆盖范围, 使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知晓了解教育支出信息, 始终把方便群众作为选择教育支出信息公开方式的首要考量, 而不受限于“信息特点”, 仅从自己省时省力与否的角度出发, 从而保证财政教育支出的合规、合法与合理。
(五) 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 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差距明显, 学生受教师关注程度差距加大, 这些都是教育的不公平, 同时加剧教育的不公平。教师自身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教师待遇和职业前景的差异, 教师工作压力的加大, 教师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都对教师队伍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平等地享有教育。我们要逐步改变片面强调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化, 加大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帮助, 不能单方面要求教师奉献, 而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要划拨专项资金, 保障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空间和职业发展空间, 提供必要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鼓励和扶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信念和专业价值。加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 敬岗爱业, 勤勉奉献。
摘要:基于绩效评价的一般原则, 构建用于评价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三类指标体系, 即:基础教育支出绩效指标、中等教育支出绩效指标、高等教育支出绩效指标。通过对2000-2009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评估得出结论:该期间,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整体绩效不甚理想, 10年间绩效平均得分71分, 其中, 基础教育支出绩效波动中有所提高、高等教育支出绩效明显下降、中等教育支出绩效下降后回复, 财政教育支出整体绩效呈现出下降态势。财政教育支出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不适当退出与财政教育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因此, 合理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的事权结构, 强化各级政府教育财政领域的支出责任, 调整支出结构, 提高教育服务的供应数量和质量, 降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程度是今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政策的关键。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效益性
参考文献
[1]郭亚军, 姚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 2010 (01) .
[2]贾康, 孙洁.平衡计分卡 (表) 方法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设计初探[J].山东经济, 2010 (01) .
[3]Shih-Jen Kathy Ho, Yee-Ching Lilian Chan.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s in Municipal Governments[J].The Journal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2, 51 (4) .
[4]Barro, Robert J.and Xavier Sala Martin.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2, 59 (4) .
[5]Robert Kaplan, David Norton.Link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Fall, 1996 (9)
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篇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对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必然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是指教育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教育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教育的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按照教育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财政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估,使教育财政资金得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多方面的控制。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重点在于研究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对教育财政支出效益、管理水平、投入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我国在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教育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必要推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评价意识。开展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规范教育财政支出,依法管理教育经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与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获取有效的信息,使政府决策者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及短期行为,节约财政资金,缓解供求矛盾,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责任感。因此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应树立绩效评价的意识,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支持,有效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2.设立评价机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使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教育部门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对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成员有教育部门领导、有关科室人员、财政部门人员、本级人大相关人员、有关专家成员等。同时必须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3.设置评价指标。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项目绩效监督与宏观绩效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确立如下绩效评价指标:教育资源投入(经费收支部分:包括经常性收支和建设性收支);教育产出与结果(包括毕业生情况、素质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课程水平测试、社会效果测定);教育发展能力(包括基本情况、教育条件、班级与课程、在校生、教师、设备和设施利用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专家意见对每项指标给予相应的权重或分值。
4.制定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预测和分析而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评价标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评价工作的基本准绳和标尺,是最后进行评价计分的依据,它决定了评价目标能否实现以及评价结果是否公平准确。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结合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目标、评价对象的类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根据标准样本数据能够具体将评价对象的好坏、优劣、强弱等特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度。
5.编制绩效预算。目前教育经费的管理主要采用“零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理。要实行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需实现由“零基预算”向“绩效预算”的转变。绩效预算作为一种公共支出预算模式,是由绩、效和预算三个要素构成的。“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具体考评完成目标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为实现支出目标提供的财政资金数额。绩效预算是绩效评价的前提与基础,绩效评价贯穿于教育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在教育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首先要进行绩效预算编制,要对影响支出绩效的因素进行定义、识别、衡量和预测,并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同时要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跟踪检查制度,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报告中要对比资金的使用与绩效,在决算时要报告最终的资金绩效情况,为以后支出决策提供依据。
6.创新评价方法。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已应用到实践中。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是社会效益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如采取公众评判法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等等。
7.注重结果应用。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用以分析判断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还可以判断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良好的单位或项目通报表扬,在下年度的该单位的资金或同类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以控制财政风险。组织、人事、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可以把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各自的管理视角,引入问责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重点支出项目经过综合绩效评价,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经上级批准调整支出预算。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的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初预算安排的正向激励相结合,与预算执行中期评价、决算评价分析相结合,与财務管理的核算评价相结合。
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发力,共同配合。通过开展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使我们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区
教育系统会计服务中心)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 篇4
上海华炬会计师事务所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目 录
2010年度闵行区教育局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沪华炬专审字〔2011〕第1153号
一、独立评价概述
本绩效评价报告是上海华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上海市闵行区财政局委托,对闵行区教育局2010年度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项目支出的结果进行评价。项目评价与预算项目执行单位协同,以PART体系为评价工具,设置符合项目特性的核心指标,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的实际效果开展了绩效评价。闵行区教育局实施的“2010年闵行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书簿费”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中第五条本市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的规定,同时又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有关实行免费教科书的文件精神而制定的民生项目。
(一)评价依据
该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是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闵行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开展实施的。
(二)评价目的摸清政府在该项目上的资金投入、产出及绩效状况;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工作;通过绩效评价,对该项目的运行结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总结,以便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三)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本次绩效评价对象是对该项目2010年度区财政(预算)支出2,210万元进行评价。评价范围是闵行区教育局下属(局管)中小学校的所有受益学生和家长。
(四)评价工作路径及其技术路线
本次绩效评价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完善产出与效果类指标体系并拟定工作方案(2011年3月1日-4月30日)主要活动:
(1)在2010年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深入预算单位,进一步了解项目全年的完成情况。对实施内容、预期目标完成、学生受益程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等总体概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调研。同时开展对基金运作、财务收支过程及内部执行流程方面的审计工作,并出具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报告。
(2)依据政府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和要求,通过实际调研,协同预算单位设计符合项目特性的产出及效果类指标,制定评分标准,并形成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要求,设计满意度调查方案和基础数据填报表。
(3)2011年4月28日,项目组邀请了上海市财政局、闵行区财政局、区人大、区政协、区审计局、国资委、上海财大等有关教育条线的专家,对绩效指标初稿、基础数据表和问卷调查表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专家意见,项目组协同预算单位通过讨论,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书簿质量、发放书簿及时性方面的指标,并提高流程管理方面指标的核查强度。
2、第二阶段,方案的实施阶段(2011年5月3日-6月10日)根据专家评审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及工作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1)收集基础数据,对填报的基础数据表进行核对审验。计算和填列并核查工作底稿,对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核实有关文件资料。如实反映绩效评价工作过
程中在项目执行单位,利益相关者各方取证核实过程中收集的各类信息。
(2)采用到学校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侧重满意度等主观数据的采集,回收调查问卷并按实汇总。
(3)根据资料和数据进行绩效分析、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撰写了《2010年度闵行区教育局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初稿,同时反馈预算单位听取意见后上报委托方。
3、第三阶段,报告评审、论证阶段(2011年6月10日-6月20日)对报告初稿进行广泛评审,征询相关单位及专家意见。2011年6月16日,邀请了财政、人大、政协等监管部门和上海财大及有关教育条线的专家就义务教育书簿费的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对义务教育书簿费的资金安排和效果,以及本次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等问题进行评价。最后,评价报告上交委托单位经领导审阅同意后正式完成。
二、评价报告内容
闵行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5所,其中中学54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61所(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16所)。其中属局管的学校73所,全部学生71,819人(按学年二个学期的学籍人次换算为人数,以下类同),其中初中生19,744人,小学生52,075人,全部是闵行区教育局本年度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政策实施范围的受惠对象。
(一)项目近年来以及2010年度完成情况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免费提供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规定,学校选订教材的总费用不得突破小学150元/学期、初中185元/学期的控制标准。具体价格控制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见下表:
表一 教科书选用价格控制标准免费提供费用标准
课本费作业本费小学150元 135元(占90%)15元(占10%)
基础型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料必须选用,一般为115元(占课本费的85%)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教材总价控制在20元(占课本费的15%)初中185元 166.5元(占90%)18.5元(占10%)
基础型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料必须选用,一般为141.5元(占课本费的85%)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教材总价控制在25元(占课本费的15%)
表
二、近三年实际使用书簿费情况 单位:万元
学校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总人次总金额人均总人次总金额人均总人次总金额人均小学 62336 737.22.118.27 76762 1090.36 142.04 104151 1457.66 139.96 中学 37677 612.38 162.53 38835 713.48 183.72 39488 738.13 186.92 合计 100013 1349.61 115597 1803.84 143639 2195.79
表
三、2010年度实际使用书簿费明细结构情况 单位:万元
人均:元学校总人次基础教材人均拓展教材人均作业本费人均合计人均小学小计 104151 1,145.72 110.01 185.37 17.80 126.57 12.15 1457.66 139.96 普通小学 60937 670.85 110.09 113.40 18.61 72.22 11.85 856.47 140.55 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43214 474.87 109.89 71.97 16.65 54.35 12.58 601.19 139.12 中学小计 39488 561.07 142.08 98.74 25.01 78.32 19.83 738.13 186.92 合计 143639 1,706.79 284.11 204.89 2,195.79
(二)2010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根据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和2010年度的预计学生人数,该项目总投资预算为2,210万元,均系闵行区财政拨款划入。截止2010年12月31日,项目总支出金额为21,957,893.85 元,其中书本费19,909,016.66元,簿本费2,048,877.19元。预算完成率为99.36%,预算较为准确。经专项资金审计,结论为“2010年度闵行区教育局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项目所涉及专项资金的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
海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免费提供等相关文件的规定,没有发现资金使用方面的违规行为。”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前评价立项时,依据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制定了相关绩效目标。根据前评价专家意见,免除人数指标改为覆盖率指标、对受益学生人数及家庭类别,进一步细化测算,提升项目目标。并在保障政策执行、制订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建立制度化工作机制和明确责任人方面加强了目标管理。2010年度实际免除书簿费学生71,819人,比上年增长24.26%。其中中学生19,744人,小学生52,075人。免除学生覆盖率为100%,达到项目绩效目标。实际支付书簿费2,195.79万元,比上年增长21.73%。其中支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601.19万元,比上年增长87.87%。共为外地区域学生34,077人(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各公办学校的外省市学生)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书簿费用,占学生总人数的47.45%。共支付贫困家庭学生书簿费36.45万元,统计口径为领取帮困助学券的学生人数共1,108人。这些学生助学帮困总金额为153.79万元,其中书簿费占帮困总金额的比重为23.7%。
表
二、反映近三年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经费总额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逐年上升,说明财政资金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不断加大。
表
三、反映该项目2010年度经费使用结构明细情况。小学生人均139.96元,在政策文件控制标准150元以内。其中拓展型和研究型教材支出均低于控制标准的1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低于控制标准的17%。中学生人均186.92元,剔除部分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小学生的簿本费用后,也在政策文件的控制标准185元以内。
(三)独立评价结论本次绩效评价,以PART体系为框架,设计符合项目特性的产出及效果类评价指标,分别按定位、计划、管理、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评分,上海华炬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评分结果为91.83分,评价结论为优秀。经专家组综合评定得分90.64分,评价结论为优秀。绩效评价综合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价方式评价得分 A项目定位 6 6 A1目标明确符合战略规划 2 列示并核查文件 2 A2中长期目标规划具体明确 4 列示并核查量化指标 4 B项目计划 16 15 B1结果导向绩效目标明确 6 列示并核查量化指标 5 B2资金投入计划准确 7 实际数/预算数 7 B3项目计划科学合理 3 列示项目计划启动时间、具体活动实施时间及实际完成情况 3 C项目管理 18 17 C1管理制度规范健全 6 列示并核查文件 6 C2管理反馈监督机制完善 6 列示并核查部门与项目相对人之间定期有效沟通或管理文字记录 6 C3项目可持续性发展评价 6 市、区、自评 5 D项目结果 60 53.83 D1项目产出 20 定量指标计算、分析、对比 20 D2项目效果 20 定量指标计算、分析、对比 15.54 D3项目社会评价 20 问卷、调查、座谈会等 18.29 总分 10091.83
(四)产出及效果类评价指标的诠释及其实际评价情况项目产出与效果分值评价指标口径诠释评价得分说明 D11免除学生覆盖率 16 根据全区实际免除人数/实际应免除人数计算出百分比,中学按学籍应免除人数覆盖率达100%得6分;小学按学籍应免除人数覆盖率达100%得10分;小于100%的按实际百分比*评分值;覆盖率低于95%不计分 16 中、小学免除覆盖率均达100%;得满分 D12务工子女 学生受益 人数变化率 4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益人数增减变化值得相对应的基础分,再乘以评分值 4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益人数增长30.48%;得满分 D21教材(书簿)发放及时率 6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计算公式:实际调查情况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一开学拿到教材人数为100%的得6分;每降1%扣1分;每发现一个开学一周未获书簿的学生或因转学未及时(一周)获得书簿的学生扣0.5分 4 一开学拿到教材人数为99%;扣1分;有一周后拿到书簿人数2人;扣1分;得4分 D22教材(书簿)质量达标率 6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书簿使用质量3分;解决质量问题的及时性3分 5.71 调查数据,经过系数换算后评分;得5.71分 D23教材(书簿)费政策标准执行率 4 实际使用书簿费的总金额分别按基础教材、拓展型教
材、簿本费等明细结构与政策规定的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偏离值得相对应的基础分,再乘以评分值;另每有一所学校总金额使用无故超支扣0.1分 2.3 实际使用金额与政策控制标准对比稍有偏离;扣0.7分;个别学校略有超支;扣1分 D24教材(书簿)使用率 4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书簿使用率达100%得4分 3.53 调查数据换算百分比评分;得
3.53分 下图为受益学生类别: 下图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受益增长情况
(五)社会满意度调查情况诠释及其实际评价情况本次评价对闵行区教育局下属18所学校(其中小学6所、中学6所、一贯制学校6所)就该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160份,有效问卷1160份,有效率100%。问卷的内容涉及政策知晓度、发放教材及时性、教材质量、订购教材使用率、学校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重视度以及对免除政策的总体满意度等。调查情况的结果都对应于各个评价指标的评分。下图为社会满意度调查家庭类别 总体满意度评价见下表: 调查对象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频次占比%频次占比%频次占比%家长 352 88.66% 44 11.08% 1 0.25% 学生 477 90.17% 49 9.26% 3 0.57% 教师 225 96.15% 9 3.85% 0 0.00% 汇总 1054 90.86% 102 8.79% 4 0.34% 经换算后,总体满意率为96.13%
(六)取得的成绩及工作亮点
1、实现绩效目标,该项目实现了绩效目标。免除书簿费学生覆盖率达100%。同时为34,077名外省市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免除了书簿费用,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体现了义务教育公平原则。
2、组织、管理规范有序项目实施有较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教育局组织学校做好征订教科书和书簿工作,由新华书店负责学生书簿到位。学校由教导处与总务处负责学生人员的统计汇总,教育局负责该项目的审核,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划拨供应商。该项目定位准确,实施程序规范,管理机制较为健全。
3、社会满意度较高通过下学校访谈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该项目社会综合满意率为96.13%,达到较高水平。虽然书簿费免除的人均金额不大,但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七)不足和建议虽然该项目总体评价较好,但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 一是2010年度书簿费的实际支出总额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但从学校明细来看,仍有个别学校人均总额超支。
二是有些学校在经费结构的使用标准上与给定的计划要求不太吻合。小学生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材使用金额大部分低于控制标准,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平均低于标准的17%。
三是抽查数据反映,订购教材中有些课本使用率较低,有个别学生未及时拿到书簿,个别书簿的印刷和装订质量有待提高。
相关建议:
1、严格按照政策文件规定的价格控制范围选好各类教材,指导好学校最大限度的用好经费,使各类教材的配备尽量合理。加强学校对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重视度,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丰富拓展、探究类书目,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和个性发展。
2、针对订购教材中有些课本使用率较低的现象,探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广有关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办法,节约教科书年度经费支出,以使项目资金的使用更为有效。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反馈监督机制,加强区域内教育管理各部门、新华书店及各学校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上级部门、供应商等有关渠道反馈本次绩效评价中反映出的书簿质量问题,加强书簿质量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八)项目实施单位对本评价报告的意见通过对华炬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度闵行区教育局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的认真阅读和交流,本单位对该报告的详
细意见如下:
1、该评价报告能够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单位2010年度实施义务教育书簿费免除项目的实施情况,其中对项目的完成、主要成绩、不足和建议都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为本单位更好地开展和完善下一年度工作给予合理建议。
2、对于部分小学,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使用金额偏低问题的产生,本单位认为这其中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但将会在下一年度工作中引起重视:严格要求各校订齐、订足此类教材,同时积极指导各校加强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和管理。
3、对于书簿印刷和装订质量问题的反馈,本单位也认为虽然目前满意度调查整体反馈较好,但仍存在亟待提高的地方;我们将及时通过上级部门、供应商等有关渠道反馈本次绩效评价中反映出的书簿质量问题,以加强书簿质量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上海华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张琦珍
中国 上海市中国注册会计师:石维冬
谈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 篇5
一、工作原则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即把财政支出行为及其过程情况,通过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比较和评价分析,判断支出的行为和执行的业绩、效果优劣。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过对项目支出全面、综合因素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定量分析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
(三)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客观公正的基础,科学性是以项目的实际情况为主,兼顾国家、国际比较标准,将预算标准和实际标准相结合,普通适用和个别选择相结合,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运作过程,以真实反映和衡量不同资金使用单位(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规范性是评价行为和结果始终贯穿和反映财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强化、规范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的选项、审批、监管、审核功能,增强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责任制,使绩效评价对公共支出的预算管理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基本方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包括:
(一)成本——效益比较法。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三)摊提计算法。研究某项支出通过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四)最低成本法。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因素分析法。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六)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的情况。
(七)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执行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八)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公众评判法)。通过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
(九)上级财政部门制定的其它方法。
三、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通用)指标,一类是个性(选定)指标。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应用在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目标来设置(选定)的特定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绩效指标根据财政支出的不同功能和类型,同时兼顾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分为九大类:一是财政基本建设支出,二是行政管理支出,三是财政支农支出,四是财政教育支出,五是财政科技支出,六是财政卫生支出,七是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八是政府采购支出,九是财政补贴支出。对每类设立支出类型评价“指标库”,针对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内容选取一定比例的指标。为满足评价工作的要求,还可以结合具体需要临时设置一些补充指标。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报告 篇6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及县财政局《关于印发<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对20xx年财政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工业企业发展考核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的要求,20xx年对县20xx年先进工业企业发放奖励补助,奖励标准严格按照奖补文件执行,20xx年共计奖补工业企业34家,应发放奖励补助资金104万元,实际发放金额99万元。
二、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一)选点方式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方案>的通知》及县财政局《关于印发<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等文件,对县20xx年县级财政支出100万及以上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收集的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程序后,选取个别样本(如数量大或金额大)进行单独随机抽样核查对象。
(二)评价指标
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印发<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本项目特点,按共性指标60分(具体为绩效目标15分,项目决策15分,项目管理20分,项目完成10分)和个性指标40分(具体为功能实现20,项目效果20)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方法
项目绩效评价按照前期准备阶段、自评阶段、实施评价阶段、报告撰写阶段、结果运用阶段五个阶段的工作流程,以现场评价为主、非现场评价为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在项目点现场通过询问、沟通、听取介绍了解项目具体情况,收集项目立项文件等依据,查阅财务会计凭证、账簿,检查项目预算审批、资金支付等内容,实地走访、收集满意度调查问卷,记录工作底稿,获取充分依据以客观公正评价20xx工业企业考核结果考核项目实现情况。
(四)评分方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财政厅关于开展20xx年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本项目特点,对项目按:“分级评分法:指标评分设置n级权重,指标得分按指标值所处区间的权重计算”和“比率分值法:对存在比率的指标,按比率乘以指标分值计算得分”评分。
(五)基础数据
20xx年工业企业考核结果奖励补贴项目总表如下:
三、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项目绩效自评及评价结果:工业企业发放奖励项目完成绩效自评,满分为100分,自评实际得分为95分。详见评分表:自评结果:总体上看,工业企业考核结果奖励经费项目目标明确、决策依据充分,资金由财政局划拨县经商科技局,再由县经商科技局发放到每个企业的对公账户,未发现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和不符合申报条件情况,未发现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但是项目在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制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工业企业发展考核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办法,明确了对先进工业企业的扶持奖励,项目的实施能更加有力地推进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工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强调企业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政策引导、政策扶持、促进发展的作用。
2.项目管理
该项目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
3.项目绩效
项目目标完成情况:20xx年,项目资金应发放奖励补助资金104万元,实际发放金额99万元,未发放的5万元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九业食品有限公司在事中监管时,发现企业处于停产阶段。具体明细如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17个,应发放金额85万元,已划拨80万元;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奖17个企业,应发放金额17万元,已发放金额1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上台阶奖1个企业,应划拨金额5万元,已划拨5万元。支付依据合规合法。
项目效益情况:通过发放奖励补助,有力推动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动力,提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南向开放民族区域经济强县,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更多的力量。
五、存在主要问题
项目管理资料不完整问题。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 篇7
绩效指标难题也就是绩效指标短缺问题, 绩效指标是绩效评价的必要尺度。随着绩效评价的展开, 人们在发现良好的绩效指标在体现公共价值、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方面有着独特作用的同时, 也看到绩效指标短缺这一“绩效指标难题”的现实。
1.“绩效指标难题”反映了政府转型中的难题
“绩效指标难题”与制度转换的背景有关。我们知道, 现行的以过程管理为主、以命令——执行为基础、以层级节制、部门分工、公文主义、依法行政和公务员永业化为特征的“管理型政府”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类似“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公共产品的模式下, 人们将政府视为脱离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由于管理型政府将公共服务看作是“恩赐”, 既不必考虑接受者感觉, 也不必考虑居民是否需要, 因而将财政效率排除在外。管理型政府适应了工业经济时代的需要, 他们向居民提供广泛的公共服务, 同时也为官僚主义、浪费和腐败这三大财政低效率难题所困绕。
绩效管理也是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核心内容, 目的是通过提高财政效率来促进政府改革、强化服务功能、克服官僚主义等三大弊病, 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一背景分析表明, 绩效评价是一项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管理要求的措施, 在解决官僚主义等三大难题方面有重要作用, 代表了政府改革的方向。这说明, 产生“绩效指标难题”首先来自认知性原因, 即绩效指标是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管理要求的, 而我们却是站在现行制度上来理解和认识它的,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绩效指标难题”反映了两种制度的差异, 反映了政府转型中的难题。为此, 我们只有调整认知角度, 才能破解难题。
2.“绩效指标难题”反映了公共管理科学化中的难题
“绩效指标难题”也反映了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科学化过程中的难题, 而科学管理是任何有为政府所追求的目标。2003年7月,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1) 。“科学”是指那些确切的、包含着人类理性思考的知识。如果说,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表象, 那么公共管理科学化则是它的本质和支柱。如果没有后者, 则科学发展观便会失去严肃性和“科学”本意, 变成玩弄名词概念的“闹剧”或什么都往里装的“垃圾箱”。
政府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 科学管理要求政府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确立公共价值观, 二是建立公共部门的业绩测量体系。
对于第一点, 政治学指出, 政府是人民福祉的受托人, 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是具有统治和服务功能的公共组织。公共利益是指国家和社会长远利益和全体居民共同利益, 为民服务是公共价值观的核心。
然而, 为民服务是抽象的“大道”,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而政府是由行政部门组成的, 各部门管理的是具体、琐碎的公共事务, 如税务纳税稽查部门、公安派出所户籍警、学校老师的工作等, 它们又怎么与为民服务联系起来呢?为此, 我们需要有第二点, 那就是建立公共部门的业绩测量体系。
建立了这样的评价体系, 我们就可以确切地知道哪些部门是高唱为民服务的口号,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哪些是不图虚名、切实有效地向居民提供着公共服务的实干家, 从而建立起真正的行政问责制。这样, 科学发展观才得以落实, 现代政府的官僚主义、浪费和腐败这三大难题才能根本消除。
然而, 迄今我们所接触的政府管理, 如命令、通知、总结报告、检查评比等都属于过程管理。由于过程具有不可恢复性, 加上“技术官僚”和信息不对称, 这就难以测定公共部门业绩, 只能做出类似于“七分成绩, 三分缺点”式的判断和“拍脑袋”式决策。这就无法消除官僚主义, 也无法消除“政绩工程”等浪费。
绩效评价依托于结果管理, 绩效指标是用于测量公共部门业绩的, 属于科学管理范畴。因此, “绩效指标难题”是我国公共管理由传统方式转向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地说, 一是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 而绩效评价试图将政府业绩指标化, 从观念到指标有一个转化过程;二是政府的工作是琐碎、具体的, 要将其进行指标化梳理, 并变成可评价的指标, 也存在着转化问题。如果说, 实现前一个转化是困难的, 要转化的难度还要大, 若两者叠加起来的难度就更大, 这就形成了“绩效指标难题”。
二、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目标
绩效指标在我国公共管理模式转变中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讨论具体的绩效指标建设前, 我们就必须讨论建设目标问题, 这些目标, 也就是评价绩效指标的标准。
(1) 系统性。绩效指标的系统性包括两层含义: (1) 要全面评价政府或部门绩效往往需多项指标, 每项指标描述的是业绩或效果的一个方面; (2) 指标是一个有机整体, 符合逻辑上的一致性要求。
就像我们需要用体温计来测量体温一样, 绩效指标是用于测量公共支出业绩和效果的工具。然而, 由于公共服务具有外部性, 与私人部门业绩的单一性不同, 某一公共部门的服务效果往往是多方面的。例如, 高等教育有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教书育人不仅要看培养学生人数, 还要看教育质量。因此, 我们要全面描述高校业绩, 仅靠一二项指标是不够的。这是其一。
其二, 即使对那些功能单一的部门, 由于效果测量上的困难性, 有时也需要多项指标来衡量。如公安部门的职能是维持社会治安, 但治安状况很难用一项可测量的指标来衡量, 而需要将发案率、破案率、群众满意率等指标组合起来, 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何况, 绩效评价还应考虑到投入产出的匹配性。
在存在多指标性的情况下, 我们还需解决好指标间的逻辑一致性问题。一致性也称为非矛盾性或和谐性, 是指当我们需要通过多个指标来描述同一对象时, 它们应既不重复, 也不遗漏, 尤其是不遗漏重要的业绩方面, 否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将是失败的。同时, 一致性还指各指标的绩效标准设定上不应相互排斥。
(2) 可测定性。可测定性也称可验证性, 一是指我们可以通过指标来认知和测定公共部门业绩, 测定的方法应当是可操作的。二是指当不同人应用同一方法来测量同一对象时, 获得的结果应是一致的。可测定性是公共部门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只有符合可测量性的才能称为“确切的知识”。
绩效指标设计要达到上述要求, 我们必须做到:首先, 绩效指标应优先考虑采用定量标准, 而不是定性标准;其次, 即使有些指标采用了定性标准, 如满意率等, 也应通过公式等加以量化;最后, 必须结合评价对象的行业特征来设计绩效指标。必须指出, 虽然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解决所公共部门绩效测定问题, 在这方面, 中外都进行过各种尝试, 但至少迄今尚未见到成功的文献。这是因为, 不同公共部门的职能不同, 描述职能的指标也不同, 试图建立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的设想, 等于抹去了个性差异, 也使得同一部门的单位难以比较。这反过来说明, 针对不同的行业, 结合其职能来设计绩效指标是必要的。
(3) 可评价性。一是绩效指标应当能为评价所用, 二是指标应能概括评价对象的主要业绩方面, 三是指标应具有区分度, 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不同评价对象在业绩上的差异, 评价结果应当基本符合对象的现状。要做到这些, 从技术上说:
(1) 对复杂事物的绩效指标设计应分为基础指标和评价指标两个层次。基础指标的数据应由评价对象上报并由计算机采集;评价指标是对基础指标的再加工, 用以综合反映评价对象业绩和效果, 并向评价者提供的数据。
(2) 评价指标应采用相对值。虽然绝对值指标有时能直接反映公共部门业绩, 但却缺乏评价意义。比如, 某校将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0亩扩大到1000亩, 对校长来说是业绩, 但对评价人员来说, 却不具备评价意义, 但若我们改为生均占地面积, 则指标就具有了可评价性。
三、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要达到上述目标, 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就必须依托一定理论。这就是“一观三论”, 即花钱买服务的预算观和结果导向管理理论、公共委托——代理理论、为“顾客”服务理论。以下, 我们结合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说明其应用。
1.“花钱买服务”的预算观
这是指政府花钱的目的是购买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 而不是养人、养机构。联系义务教育, 政府投入资金的目的是实施普及教育, 使每个适龄儿童都有书读;达到相应的教育质量要求, 即不仅要“有书读”, 而且要“读好书”。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基础打得好不好对儿童的未来有重大影响。
按照“花钱买服务”预算观, 我们在设定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指标时, 提出以下方面, 即投入、结果 (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率、教育质量等) 和发展能力 (基本教育条件、教师水平等) 。
⑴投入指标。在这里主要体现于生均教育支出、贷款指标、收费指标、学校布点的指标等。其中, 生均教育支出 (教育成本) 是衡量投入的核心指标。学校规模有大小, 只有总投入转化为生均水平才具有可比性。除此之外, 还有贷款指标和收费指标等辅助指标。
⑵结果 (业绩) 指标。它有多项指标组成,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教育效果:主要表现在学业测试结果上, 我们重点考察D等学生的比例和课程测试的平均成绩。这样数据来源于随机抽样参加测试的学校。凡是参加抽样的学校, 全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都参加测试;
(2) 教育普及率:它以在校生人数为主, 包括学生流失率等。由于直接统计学生流失比较敏感, 也容易造成虚假, 为此, 在学校填报的基础表中, 我们安排了学生人数年初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和年末数等勾稽关系指标, 通过它们来推算学生流失率, 可能比较真实;
(3) 教育的社会效果:包括教师满意率、家长满意率和教育事故等三项指标, 这些数据是通过抽样获得的。抽样对象应当与参加测试的学生、学校一致。
⑶发展能力指标。能力通常是测量供给方面, 即被评价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能力指中小学在条件能满足教育需求的程度。发展能力既是历年政府教育投入的结果, 又是教育的基本条件, 因此, 评价发展能力有助于我们了解评价对象的全面情况。评价发展能力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场地、设备、设施、师资等能满足教育的一般需要。因此, 通过建立评价标准, 有助于促进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的地区加强投入, 并限制豪华办学等过度投入。在义务教育上, 评价发展能力的指标有:
(1) 反映教育条件达标 (如实验室、房舍质量等) 方面的指标;
(2) 反映学校布点的指标 (每平方公里的学校数、每万人口的学校数) 等;
(3) 反映生均教育场地 (如生均占地面积、房舍面积等) 方面的指标;
(4) 反映教师条件方面的指标, 如生师比、教职工比等;
(5) 反映教育基础条件方面的指标, 如课程开设率等。
2. 结果导向管理
这一理论要求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落脚点不是过程, 而是结果。结果指投入的后果, 即业绩。按逻辑分析法, 如果我们将事物的发展看作相互的过程, 则有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五个环节 (图1) , 为此有投入产出评价和绩效评价等。绩效评价是对结果的评价。
一是现行行政管理属于以命令——执行为特点的“过程管理”模式, 绩效评价若顺着这一思路走, 则等于将各部门做过的事再评价一遍, 这不仅容易“就事论事”, 而且还可能渗杂人情等因素, 影响其公正性。因此, 我们要解决这一难题, 就必须“跳出过程”看过程, 亦即结果评价。
二是过程评价属于罗列各目标的“平面评价”, 它无法顾及投入与结果两个方面。例如,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属于此类, 由于无法将投入与产出联系起来, 因而债务多的学校的评估结果往往好, 这等于发出了错误的导向信号。虽然绩效评价与投入产出评价原理相同, 但由于它抓住了结果 (业绩) , 并进行指标化梳理, 这就既解决了绩效指标设计上的难题, 也提供了政府理财的新思路。
当前, 我国教育界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上存在着种种分歧, 归纳起来, 主要是以结果来评价, 还是以过程来评价教育质量?按结果导向理论, 我们认为:首先, 义务教育质量应当指学生是否掌握了与该年级相适应的、应掌握的知识点, 亦即“应知、应会”, 而不是某本教材;其次, 评价教育质量主要看效果, 亦即结果;最后, 虽然用考试来评价教育质量未必全面, 但却符合开展大面积调查的要求。因此, 中外义务教育绩效评价, 无不采用考试方式。
据2005年我中心对四个试点地区统计, 参加本次课程测试的学校有753所, 学生数总计为78908人, 占四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59%, 覆盖了学生总人数的4%。课程测试的结果, 四地区三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小学为74.13分, 初中为75.53分, D等学生比例小学为16.09%, 初中为16.97%;分地区看, 东部地区的无锡市的教育业绩较好, 初中平均成绩为81.06分, 小学成绩为82.02分, 成绩不合格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03%和3.87%。甘肃庄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相应地各项指标较低。分城乡看, 农村的学生D等的比例较高。这是第一次获得的全国性教育现状的资料, 区分度与我国实际大体符合。
3. 公共委托代理
在公共管理领域, 尽管公共支出问题是复杂的, 但在本质上政府是人民的受托人, 同理, 政府行政也是委托——代理关系, 即政府是委托人, 公共部门是某一公共事务的受托人, 预算是委托费用。在这一博弈关系下, 由于代理人可能会从“自利”出发, 利用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 (在达成契约前, 利用信息优势诱使对方签订对他不利的契约) 与“道德风险” (在达成契约后, 利用信息或其他优势有意不认真履行契约) 等问题。因此, 委托人应当通过建立监督机制, 而绩效评价就是以业绩为依据的监督。因此, 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义务教育绩效指标设计, 至少有两点应当注意:
第一, 建立绩效评价的两个层次。尽管政府与学校行政关系是复杂的, 但我们可简化为政府对教育局, 教育局对学校两个委托层次, 按照“谁出钱, 谁对效果承担责任”的行政问责制原则, 形成了财政对教育、教育对学校两个评价层次 (图2) 。
应当指出, 虽然义务教育绩效指标分为以上两层次, 但由于均通过学校、学生来反映业绩, 因而大部分指标是重合的。因此, 我们重点是设计好教育行政对学校的指标。
第二, 区分两类绩效指标。我国公共支出的分类复杂, 大体上可以分为经常性经费、政策性专项和其他专项等三类。经常性经费指用于维持单位基本职能的支出;政策性专项指部门执行某些政策, 如扶贫、救灾、振兴高校的211工程、985工程等拨款;其他专项支出是指非政策性专项, 如建设性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出。而从绩效评价角度看, 我们认为, 重点是做好以下两类评价。
一是对单位性拨款的绩效评价。这是对单位支出结果的全面评价。其资金既包括经常性拨款, 还包括那些不独立产生效果的专项支出, 如对大学绩效评价应将经常性拨款与211工程、国家985项目拨款合并进行。由于这类拨款的业绩无法独立测定, 若对其单独评价, 则单位会“倒浆糊”, 将其他成果计入该拨款成果, 这不仅会造成评价资源浪费, 而且会人为地放大支出效果。因而, 我们应将它与对大学经常性拨款合并, 进行全面评价。
二是项目性拨款的绩效评价。项目是指可以单独考量、计算成本和效果, 并可以单独计算支出的事项。它可分为独立项目、项目包、计划等三类。这类评价的重点是测量项目实施后获得的经济效果或社会效果。项目绩效评价应分类进行, 通常采用相对值指标, 但对那些前期评价机制健全的项目, 也可以采用绝对值指标, 目的是分析项目的目标与实施结果差异, 这可以使评价简化。
4. 为“顾客”服务
顾客是指公共服务的受益人。虽然统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都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但前者是“顾客为我服务”, 即我提供什么, 你就接受什么来设计的;而后者是“我为顾客服务”, 即提供的服务应符合顾客需要的思路来设计公共服务的。因此, 评价公共部门的标准并不是服务项目多少, 而是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体现在绩效指标上: (1) 要根据部门的职能来设定主要业绩指标; (2) 通过公众的满意率指标来评价服务效果, 如在义务教育上设计了“家长满意率”、“教师满意率”等指标; (3) 根据受益者的需求设计业绩指标, 与受益者无关的冗余服务, 不应列入业绩。
2005年四地区教师问卷7970份、家长问卷41311份的调查结果表明, 四地的教师满意率为75.6%, 学生家长满意率为73.1% (表1) 。从地区分布看, 两个满意率由东向西逐步下降, 这与教育成本由东向西的下降是一致的。从城乡分布看, 农村学校的满意率最低, 中西部地区在50~65%间。这一情况值得我们关注。
注:满意率满分为30分 (100%) , 分三个级距:“满意”为24分 (80%) ~30分 (100%) ;“基本满意”18分为 (60%) ~24分 (80%) ;“不满意”为18分以下 (60%) 。
从2006年江苏省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中, 对“两个满意率”指标汇总数据看, 全省汇总, 家长满意率为83.3%, 教师满意率为84.8%, 说明了人民对江苏省的义务教育总体上是满意的。从分地区看, 苏南的“两个满意率”较高, 苏中则次之, 苏北则相对较低。如果我们再将它与生均教育成本、课程测试结果等指标联系起来, 则它与江苏省教育的现状是基本符合的。这也说明了问卷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注:※平均分值的满分为30分。
四、以标杆法来组合绩效指标
“一观三论”虽然为我们提供了绩效指标设计基础, 但要付诸实施,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 如何组合以上指标?如何设定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等等。
1. 应用多目标管理理论来组合绩效指标
如果没有适当的理论和方法论来组合指标, 那么, 它们就是分散、无力的个体, 而且事实上不同指标的地位存在差异, 有些指标更重要, 我们试图用多目标管理理论来解决这一难题。
多目标管理也称为次优理论, 是指在多项目标下, 通过设定各目标的相对权值和评价标准, 使绩效指标形成和谐体系的理论。例如,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既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是相互矛盾的目标, 因而不可能的。但是, 我们可以将其组合成表3。
通过上述不同指标的权值分配, 我们就可以对现有马匹逐一评价, 并选出相对优者。当然, 它获得的并非最优结果, 而是“次优”。
在绩效指标设计中, 确定各指标权值采用两两比较法, 即重要指标的权值应高于次要指标。通常, 在投入、结果与能力指标的关系上, 我们采用的是25:40:35权值分配关系。
2. 按标杆法要求建立评价标准
表3也说明, 只有当我们设定了评价标准时, 才赋予各指标具体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价值趋向, 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从技术方面说, 评价标准是一种标杆, 具有相对性, 而它们在整个体系中又应当具有和谐性。
通常, 西方绩效评价是通过标杆法来建立评价标准的。而在我国, 虽然建立了生均教育场地、生师比等教育国家标准, 但大多数公共服务尚未建立标准, 因而如何设定标准是绩效评价的又一难题。对此, 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凡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办;
二是凡没有国家标准的则依据行业平均水平来创建标准。创建行业标准的公式为:
三是注重行业特点, 尽可能地将政策与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例如, 在义务教育绩效指标上, 我们对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课程测试的平均成绩和D等学生比例两个标准, 且两者的权值相同。
将课程测试平均成绩作为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人们能够理解的, 但为什么应当单独地将D等学生 (即测试成绩不及格) 的比例提出来, 并作为业绩方面, 一些人不大理解。对此我们认为, 义务教育属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 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特点, 因此, 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看, 它并不是指每个学生的测试成绩均应当达到优, 而是至少达到合格, 亦即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因此, 评价D等学生的比例是必要的, 是符合义务教育公平要求的。当然, 从实际可操作性看, 我们认为, 将优的标准定义为D等学生比例不高于5%比较合理。总之, 结合行业特点来设定各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是必要的。
五、绩效指标的定型化——依托计算机处理数据
按指标项统计, 构成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为, 一级指标为3项, 二级指标为15项, 三级指标为21项, 如果加上基础表, 则达到近千项指标。庞大的指标和数据不仅为绩效评价报告提供依据, 而且还可以用于向有关部门提供分析义务教育现状、制定政策, 对此, 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必须依托计算机来处理数据, 否则, 数据处理难免产生差错, 也无法检验勾稽关系。通过计算机软件, 不仅可解决以上难题, 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版本”概念, 使之定型化;
二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上, 必须突破传统的统计概念, 数据处理不是简单地模拟手工, 而应当具有某些智能化特点, 以满足数据维护、查询等方面的要求。
三是建立常规的数据分析体系模式, 将一般的数据分析纳入计算机程序。
六、结论
我们通过对义务教育进行的2005年、2006年的绩效评价, 形成了以下规律性认识。
第一, 总体上说, 综合绩效评价的结果, 即分值与投入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这就给我们传达了信息, 即经费是搞好公共管理必要的前提, 否则“巧媳妇难煮无米之炊”。这也论证了2005年以来国家财政加强对中西部农村教育投入、实行义务教育经费新保障机制是正确的。
第二, 随着投入增加, 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逐渐退居到次要位置, 管理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江苏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案例表明, 虽然有些地区有较高的经费保障水平的投入, 但由于忽视了管理, 学校工作尚未聚集到义务教育的业绩指标上, 因而综合评价的结果并不理想。当然, 随着绩效评价的制度化, 学校管理的改善, 其优势将最终显示出来。
第三, 虽然公共支出绩效评价顾及了投入与产出两方面, 但是, 由于我们的指标设计仍采用平面体系, 因而只能通过评价标准来显示不同评价对象的区分度, 就是说, 它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采用立体设计, 计算出每一分钱的投入效果。这既是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优点, 也是缺点。笔者认为, 产生这一问题与公共支出业绩的非货币性, 因而我们无法将投入、产出同时转化为货币标准有关。
绩效指标建设既是制度创新, 也是管理创新。这表明, 建设绩效评价指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本人在绩效指标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上述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说仍属于经验性、个案性的。
参考文献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 篇8
【关键词】财政支出;鲁甸县;氟斑牙病;绩效评价;绩效管理
一、引言
鲁甸县地方性氟中毒属燃煤污染型,通过对鲁甸县全县的普查,现有氟斑牙患者17万人,氟骨症患者3117人,受威胁人口达42.5万人,地方性氟中毒已成为我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2011年度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64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6万元,在我县实施防治地方性氟中毒项目。项目在全县11乡镇实施,通过实施项目使我县总改炉改灶率达95%以上。
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管理
1.项目的实施指标
项目实施的目标包括鲁甸县炉具改良的数量,炉具的改造率;炉具的合格率、食物的正确使用率以及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防治氟斑牙病的宣传率等。结合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可以将其实施指标设置为:
(1)2011年在地氟病病区改良炉具41000套,使我县改炉改灶率提高了40.87个百分点,总改炉改灶率达95%。
(2)通过项目的实施,在6年内以乡为单位,改良炉灶的使用合格率达到95%以上;改炉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0%以上;改炉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0%以上。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小于等于15%。
(3)通过在项目乡中、小学校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使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以上。村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项目的经济性指标
项目的经济性指标是指完成上述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新购炉具所花费的总费用;基线调查、项目培训、病情监测、交通费等总费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书写宣传标语,出学习宣传专栏、书包、奖状、笔记本、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总的费用。县、乡、村基线调查、督导、指导、验收、炉具安装、劳务补助、工作协调费用等。是否在完成既定项目实施指标下所使用的成本状况。
3.项目的影响评价指标
影响评价指标由经济、环境以及社会3个方面组成。结合鲁甸县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指标可以认定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群众预防氟斑牙病的意识,使得氟斑牙病发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以及减轻当地群众医药支出的经济负担。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氟斑牙病发病的的区域控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为社会影响因素,也就是通过财政的支出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结合鲁甸县当地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可以知道该财政项目的实施目的在于减少燃煤污染造成的氟斑牙病的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氟骨症患者人数,保护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而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与此同时也对当地群众的脱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绩效管理
1.预算执行情况
新购炉具41000套,每套460元,计1886万元;基线调查、项目培训、病情监测、交通费等7.1万元;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出学习宣传专栏、书包、奖状、笔记本: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11.6万元。县、乡、村基线调查、督导、指导、验收、炉具安装、劳务补助、工作协调等47.3万元;201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640万元,全部用于炉具的购置,省级补助66万元工作经费,不足部分的246万元由群众自筹解决。
2.管理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地方病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使用和管理资金,县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管;同时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实行专户核算,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为了解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项目办制定了《督导制度》,各级工作组和技术指导组多次深入项目村社和农户家中现场督导和指导。项目实施期间县、乡共督导检查192次,出动车辆192辆次,参加人员426人次。
四、鲁甸县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1.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节约等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纪委、质监局、工商局、财政局、卫生局、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市场炉具价格进行调查,市场炉具价格为460元-480元/套。在招标采购中,最后从节约的角度出发,以市场调查的最低价确定招标采购价为460元/套。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成)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鲁甸县燃煤型氟中毒项目技术方案》中的技术参数严把炉具质量关。并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进度表,每周上报项目工作进度。于2011年12月10完成了41000套项目炉具运输、发放、安装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
3.项目的有效性分析
一是项目的实施是政府关怀让农民受益:防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项目办对我县人民群众的关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局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健康和利益出发,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单位仍按照项目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使项目区的农民群众受益,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二是为彻底控制地氟病奠定基础:通过对项目乡镇的改炉,广泛地、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彻底控制地氟病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炉改灶时间的延长和群众旧的、落后的生活方式、行为(如熏烤玉米和辣椒、敞开炉盖烤火取暖、使用移动炉烤火取暖等)的改变,项目地区地方性氟病将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进一步掌握地氟病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燃煤型氟中毒项目的基线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项目区地氟病现状和当地氟病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四是锻炼队伍,提高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地氟病防治队伍,提高地氟病防治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了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通过项目的实施,总改炉率达97%,改良炉灶的使用合格率达到97.1%以上;改炉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5%以上;改炉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7%以上。。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农村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以上。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2.35%,实践证明,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对实现既定的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恩施州财政局课题组,刘国文,吴贤勇. 2009-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基于对利川市柏杨坝镇卫生院的调查[J]. 清江论坛. 2014(02).
【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难点】推荐阅读:
浅议基于3E原则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析的论文07-12
支出绩效评价08-13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07-22
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10-04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05-18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07-18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10-07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自评报告08-26
绍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09-13
抚顺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