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01-22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篇)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1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感想

我们小组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次实践调查让我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都有看很深入非人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以前只是听过而已,也只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们必须要靠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才得以永久存留在世上。可是由于古代很多封建的思想,如“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人”等,导致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早早流失。但是保存至今的也大有所在,且很多事保存完整的。

这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具有知识性技艺性和技能性的文化事项,如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节日、传统仪式和生产生活知识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多种多样,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而各种类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工艺及其代表。花样繁多,种类齐全,充分展示了先辈们的智慧和精巧手艺,更体现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调查过程中,最记忆犹新的还是我们去前门大街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出发前,我们已经在网络,书籍,报刊等各种资料上搜索过关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但是到了前门大街的实际调查过程还是让我们非常吃惊,我们找到了很多之前完全没有查到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关于它们的历史和现在的故事。前门大街距离故宫很近,所以我们调查到许多关于宫廷文化的知识,比如内联升,算是宫廷御鞋房,专为宫廷制作鞋子,我们还调查了关于千层底的制作流程及其用料,了解到古代宫廷的奢华;还有天福号,具有“中国酱肉第一家”之称,而这里最出名的酱肘子,竟是一次失误中之称的美味,从此传承二百七十多年;还有东来顺,混沌侯,张一元等许许多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之前我们从未了解到的。

这次调查,我们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当然我们的目的是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其有了相当的了解之后,主要要调查这次非物质文化的现况及其发展状况,了解现在政府出台的相关保护政策,人们的保护意识,以及外来文化对其的冲击。这些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及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威胁。对此,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这番方面的情况,同时还要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行列中来。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2

一、北京老字号“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 进入“三级”名录的老字号“非遗”项目数量多、价值重、代表性强

北京老字号“非遗”项目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生活习俗”等三大类。进入第一、二批“非遗”名录的区级项目有72项, 占全市586项的12.2%;市级项目有36项, 占全市153项的23.5%;国家级项目有26项, 占全市74项的35.1%。进入第三批市级名录的老字号项目有9项, 占全市59项的15.2%。

进入国家级和市级名录的老字号“非遗”项目的突出特点:一是在国际上名气大、影响广, 如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技艺等。二是在全国、全行业极具代表性, 如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艺”, 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技艺”、鸿宾楼的“全羊席制作技艺”、天福号的“酱肘子制作技艺”等。三是极具地域特色, 如北京豆汁习俗等。

市领导关注老字号的发展

(二) 市政府主管商务委从政策、资金支持上为老字号“非遗”保护做实事、做形成长效机制的事

1、坚持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老字号“非遗”展演、展示, 开展老字号“非遗”进高校校园的活动, 并将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辟为北京老字号“非遗”宣传、展示、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基地。

2、支持便宜坊、张一元、内联升、天福号、鸿宾楼、盛锡福6家老字号企业建立“传承人工作室”, 使之成为传承人开展技艺传习、工艺研发、技艺展示、产品创新的基地和宣传窗口。

3、在对老字号“非遗”人才培养与保护情况调研的基础上, 启动“中华传统技能大师”评选命名活动。第一批20名“中华传统技能大师”证书颁发仪式已经举行。

4、政策鼓励以老字号“非遗”为核心元素, 同相关部门合作, 开发老字号文化创意产品, 推动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 使老字号“非遗”在“创意”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三) 建立博物馆, 开辟“非遗”展厅, 保存“非遗”实物, 已经成为老字号“非遗”保护的一个亮点

同仁堂、全聚德、便宜坊、荣宝斋、内联升、牛栏山、天福号、珐琅厂等20家老字号企业已经建立了博物馆或“非遗”展厅, 六必居、红星、鹤年堂、盛锡福等老字号企业的博物馆正在建设中。据了解, 凡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单位及部分市级项目的单位都已经行动起来。

(四) 加大宣传力度, 拓展老字号“非遗”的社会影响

2009年老字号“非遗”宣传的主要特点:一是形式多样;二是领域广泛;三是突出了老字号“非遗”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

1、利用2009年的“文化遗产日”, 在北京的金街王府井举办了北京老字号“非遗”图片展, 并组织多个“非遗”项目的现场表演。

2、组织老字号“非遗”项目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市文化局举办的“北京民间文化艺术博览园”活动, 参与地坛、龙潭湖“非遗”文化庙会等活动。

3、以北京奥运会举办周年为契机, 组织北京老字号部分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到津、沪、杭巡展, 并进行“非遗”保护工作的经验交流。

4、以“非遗”论坛、著书、拍摄专题片、影视剧等多种方式深入系统地宣传了“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有效地扩大了老字号“非遗”的社会影响。

(五) 以人为本, 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受到普遍重视

充分认识“非遗”依附人身的文化形式特点, 普遍加强了对传承人的保护。一是摸清传承人的状况, 为保护传承人制定各项政策理清思路, 提供依据。二是建立“传承人工作室”, 有的叫“大师工作室”、“技艺研究室”、“工艺坊”, 给“非遗”传承人创造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三是恢复拜师传统, 健全和规范“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鉴于“师傅带徒弟”是“非遗”技艺传承的基本形式。继2007年北京牛栏山酒厂举行大型拜师活动后, 同仁堂、内联升、荣宝斋、天福号、王麻子、瑞蚨祥、盛锡福、便宜坊、鸿宾楼、东来顺等多家老字号都加强了拜师制度的建设。天福号于2008年启动了“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第九代传人培养选拔五年计划;红星集团公司与怀柔职业中学合作, 联合招生、定向培养, 开启了培养传承人从学生抓起的先河;同仁堂在实施“金字塔”型人才工程的过程中, 2009年6月, 举行了“北京同仁堂中医药大师命名暨师带徒拜师会”, 命名嘉奖了20位“同仁堂中医药大师”和20名“同仁堂特技传承师”, 确定了54名徒弟作为传承人, 举行了拜师仪式;荣宝斋建立了师徒传授学习责任机制, 将师徒关系纳入企业劳动制度, 签订责任合同, 从而使企业技艺人才的培养和保护落到了实处。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传承人聪明才智。同仁堂将传承人按国家、市、区、集团公司“四级”进行管理, 其中国家级和北京市两级传承人享受同仁堂专家待遇, 相当于企业的中层干部。荣宝斋除增加带徒津贴外, 结合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延长了高级女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至55岁;对超过60岁的高级男技术人员实行返聘制, 延长他们的技术生命。便宜坊、张一元等单位都制定了传承人专项津贴管理办法。便宜坊规定国家级、市级、区级传承人每年分别享受3万元、2万元、1.5万元津贴。全聚德、便宜坊、聚德华天等还从政治上关心传承人的成长, 一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被推荐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的殊荣。

老字号校园行开幕式

二、北京老字号“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体会

(一) 老字号“申遗”表现出的极大热情是对“非遗”保护意识的一种觉醒

“申遗”使社会广泛认识了北京历史的厚重, 老字号文化的灿烂,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非遗”作为老字号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老字号品牌文化的精髓, 是老字号传承的文脉;“非遗”是老字号屹立百年的永久优势。老字号企业及其掌门人肩负着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创新和发展的责任, 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经济力的责任。

(二) 领导重视是做好老字号“非遗”保护工作重要保证

领导重视使“非遗”保护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是得到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保证, 是落实保护计划的保证。同时, 由于老字号“非遗”是直接为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服务的, 所以民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刻认识和主动参与至关重要。

(三) 发展是“非遗”保护的物质基础和后劲

同仁堂、全聚德、荣宝斋等一大批老字号“非遗”保护工作的经验启示我们:一方面“申遗”的成功, 必然带来企业知名度的提高, 品牌文化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显著增加, 从而促进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发展为“非遗”的保护和濒危状态的改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只有发展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 持续不竭的生产活动才是老字号“非遗”保护的重要方式。而发展的动力是创新, 传承老字号“非遗”并根据现代消费的需求改进和创新传统技艺, 这是“合理利用”的应有之义。只有创新才能融入时代, 创新才是对老字号“非遗”最好的传承。

(四) 传承人是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本

一是传承人是老字号传统技艺的代表, 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老字号“非遗”的活态发展。对传承人的重视和保护是老字号“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二是保护传承人是对传承人队伍的整体保护。一个“非遗”项目的繁衍传承、创新发展是由大师、师傅、徒弟、徒弟的徒弟以及相关人员连绵不断、环环相扣阶梯式的“传承链”支撑的, 对这支队伍的培养和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要统筹规划, 政策支持, 加强管理, 完善机制, 才能奏效。三是老字号企业掌门人是“非遗”保护的领导力量, 是“非遗”保护的“守望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是“传承人”, 但他们是“非遗”保护事业的领导者, 推动者、弘扬者、有效执行人。因此他们对老字号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五) 部分重要行业是老字号“非遗”中不容忽视的珍贵资源

“非遗”中“传统手工技艺”类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 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固化的工艺制品, 还应该包括许多凝聚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以传统技艺制作的工艺过程和成果, 如烹饪技艺。

首先, 中国烹饪技艺历史悠久, 体系完善。根据中国考古学界的研究论断, 烹饪技艺是“北京人”发明的“一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能”, 距今已有57万年的历史。经历了若干历史阶段, 经过人们的反复实验、实践、发展、升华、筛选、优选形成了今日完善的技艺体系。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广采博取, 食物原料的优选利用;刀工细腻, 组配平衡的巧妙加工;讲究火候, 注重滋感的烹饪技法;善于调和, 追求风味的调味工艺。体系中的“优选利用”、“巧妙加工”、“烹饪技法”、“调味工艺”构成了饮食“非遗”的最重要内容。

其次, 烹饪技艺造就的“经典美食”才是“非遗”的资源。这是由它的历史文化性、传统技艺性、科学艺术性、愉悦审美性、人文社会性决定的。具备“看一眼是艺术, 品一口是享受, 吃一次有故事”的饮食文化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界下的北京 篇3

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2007年6月9日)给我们带来了惊叹、感动、思考和反省,那凝聚着祖先情感和智慧的文化形式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一时间,媒体聚焦、全民关注,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峰。

现在,本刊选择在一个相对寂静的时候再一次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话题,节日会过去,仪式会结束,但保护的步伐始终不会停歇……

“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得这么响,有没有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编导这样问我。我很奇怪,还有人不知道物质文化遗产。我用最简单的话回答他:“文物、文化古迹、历史遗址等等便是物质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都是以物质的形态存在的,便都是物质遗产,他们有一个名字叫“世界遗产”。

在首批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北京占尽风头。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明十三陵等,在全国各地诸多遗产中,北京是最集中的一个地方,充分证明了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但是,欣慰处也遗憾,如果北京老城保存得好,是可以整体申报的。北京城墙环绕着的北京胡同与四合院民居,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却很不幸,没有了。

稍后于“世界遗产”被提出来的,便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没有一种东西,它不以物质形态存在,却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并值得我们珍惜的遗产?有,这便是传统戏曲、民间音乐、民族史诗、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等。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已经公布了三次,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十二木卡姆都榜上有名。再加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成功的长调,那么我国现在拥有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四项。

北京是我国近500年来的文化中心,在这里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一定蕴藏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不容怀疑的。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哪里?它们是否得到了很好的珍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多少?

雅各布斯说:“当我们面对城市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生命,一种最为复杂、最为旺盛的生命。”所以,说保护北京老城,不是保护一处死去的文物或者历史遗迹,而是保护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形态。

透过城市改造话题,我们可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如果把城市比喻成看得见的水土,那么随水土流失掉的便是土地上的生活与水上的歌声。

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比如离我现在居住地最近的“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我就没有见过。资料说:“古城村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的最西端,村子形成于明代初年,面积0.8平方公里,旧时是塞外和京城的交界地带,受到皇城文化和塞外文化的双重影响。明清以来,村民信奉碧霞元君娘娘,每年四月到妙峰山朝顶进香,为凝聚全村人的一秉虔心,逐渐产生了香会组织——‘秉心圣会’,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花会表演方式‘花十档’。秉心圣会始于明代万历年间,万历元年(1573年)起的会,万历四年(1576年)走的会。秉心圣会是现今北京地区到妙峰山进行的香会队伍中恢复得最完整的一档花会,钱粮筐表演是北京唯一的一档花会表演形式。但是,秉心圣会目前在传承上面临很大困难,如古城村即将被拆除,必将影响以村落为依托的花会面临危机;传承人问题亟待解决;缺乏对该民俗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古城村没有了,“花会”去哪里找?

前几年,春节禁炮,整个北京的春节已经悄悄地成了呆在家里看电视的节日了。去年恢复燃放炮竹,于是,一个传统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一个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鞭炮声,却是千家万户吉祥快乐的象征。没有了炮竹声,便少了年的味道。

可是,鞭炮声回来了,春联却回不来了。超市统一印制的春联,一定少了不少年的兴致。工业化的便捷,也带来了工业化的粗糙与对个性生活的取缔。

春节的乐子剩下看电视、吃速冻饺子,并将附赠的“福”字贴在门上。庙会是洋庙会,俄罗斯小姐的风情表演,传统被挤对得没有了踪影。

我不反对过洋节日,比如情人节与圣诞节。但是,被简约化了的春节,是不是也简约化了我们的传统?当端午节由韩国人申报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不是去争这个节日,而是要反思一下,我们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丢失了我们自己?

多年前我在乡下教书,每年腊月要写很长时间的春联,学生们把一卷一卷红纸放在我的案头,我义务服务着,也快乐着。但是现在印刷的春联现成了,却也少了家家户户不同的感受。

正月要糊灯笼。手工灯笼制作工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但是现在都是工厂生产好送到超市里的,于是家家户户是一样的灯笼。

工业化与国际化,如今信息化了,春节都是一个短信了事。年的味道去哪里寻找?

“年”是中国的,当然也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年”在哪里?去哪里寻找有味道的年?

去老人的记忆里?

去名家的散文里?

今年6月,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有总计105个项目获得专家认可。我想多数北京人看到这个名录的时候一定既熟悉又陌生。不少人会问:“这是需要我们继承下去的遗产吗?没有这些遗产会怎样?”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先生说:“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

北京的“历史凭证”是什么?

北京“得以延续、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是什么?

除了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明十三陵,是不是还有正在消失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首批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智化寺京音乐、京西太平鼓、昆曲、京剧、天桥中幡、抖空竹、象牙雕刻、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雕漆技艺、木版水印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

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8项,它们是:

民间音乐:智化寺京音乐、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京西幡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顺义曾庄大鼓;

民间舞蹈:京西太平鼓、延庆旱船、昌平后牛坊村花钹大鼓、密云蝴蝶会、米粮屯高跷、海淀扑蝴蝶、白纸坊太狮、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沙峪村竹马、通州运河龙灯、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

传统戏剧:昆曲、京剧、河北梆子、大兴诗赋闲、柏峪燕歌戏;

曲艺:相声、岔曲、单弦、京韵大鼓、密云蔡家洼村五音大鼓、平谷调;

杂技与竞技:天桥中幡、抖空竹、帽山满族二魁摔跤、围棋、中国象棋;

民间美术:象牙雕刻、北京玉器工艺、曹氏风筝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木版水印技艺、雕漆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绒布唐工艺;

传统医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民俗:厂甸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房山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

二、北京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有600年的历史,有人说它是“百戏之祖”。昆曲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北京也是昆曲发展兴盛的重要场所。资料显示:在1917年~1945年的28年间,北京曾先后出现过“同合”“崇庆”“宝山”“祥庆”“宝立”(庞世奇)、“庆生”(白云生)诸班,它们都曾一度兴起,随即萧条冷落,到1945年前后,专业昆班已不复存在,仅有“昆曲研究会”“北大倚声社”“昆曲学会”等知识界之业余组织维持着昆曲“清唱”一脉。

1957年成立的北方昆曲剧院,是北京唯一的专业昆曲表演艺术团体。在北昆的介绍中这样写道:“50年来,剧院以保护、继承、发展、革新昆曲艺术为根本宗旨”。但是,与苏州传字辈可以演出六百多个剧目相比,北昆的七十多个剧目实在是少得可怜。尤其在创新上花大力气,反而使许多经典没有继承下来。

面对更多的诱惑,年轻一代演员花在练功上的时间比较少。记得一次看电视,北昆的一个老艺术家说,他白教学生,在排练厅等,经常没有人来。

在北京另一个宣传推广昆曲的是“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昆曲研习社是北京昆曲爱好者研究和传习昆曲艺术的业余文化团体。1956年由俞平伯等业余曲家发起成立,“文革”停止活动。1979年底恢复活动,张允和担任社长。

50年来,北京昆曲研习社先后演出106场,挖掘、继承传统剧目64折。没有经费,没有固定活动场所,以每年两场的平均演出频率,尽管也宣传了昆曲,但是对这样的一个剧种,在这样的一个城市,受众能有多少呢?

全北京学钢琴、小提琴的孩子有多少?

全北京学昆曲的孩子有多少?

多年前我到呼和浩特采访,那时候,呼和浩特每年生产销售的马头琴是150把左右,而销售的日本电子琴是3000台左右。

马头琴与电子琴,哪个更可以表达内蒙古人民的情感?哪个更像一件乐器?当然是前者。但是,为了迎合国际化,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学电子琴。

昆曲,有文辞之美,有声腔之美,有身段之美。我以为,昆曲是中国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手段,不管将来唱不唱戏,学点昆曲都有益于了解传统文化,塑造孩子的美好情操。但是,因为钢琴可以在升学时加分,于是一窝蜂地学钢琴去了。

在北京街头,姜杰钢琴城、鲍惠荞钢琴城,卖琴,教琴,生意火爆。有些地方的教师只是音乐学校的学生,自己还没有练好,就出来教琴。而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专业昆曲教师却无人问津。

搁下昆曲,看看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

首先,北京是帝都,是个高级消费城市,所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明显的特点便是饮食服务、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与制作、供城市娱乐休闲的音乐戏曲曲艺等。在两批已经成为市级遗产项目的153种内,传统手工技艺占了绝对的优势。

生活奢侈品的生产,如:象牙雕刻、玉器工艺、风筝工艺、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雕漆技艺、金漆镶嵌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宫毯织造技艺。

生活必需品的生产: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瑞蚨祥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马聚源手工制帽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绣花鞋技艺(王冠琴)。

饮食方面有: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牛栏山二锅头酒酿制技艺、“菊花白”酒酿制技艺、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烤肉制作技艺、壹条龙清真涮羊肉技艺、“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其次,北京是个包容天下的文化消费城市,所以聚集了适合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文化消费,尤其是文人消费。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肄雅堂古籍修复技艺、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以及昆曲、京剧和戏装制作技艺、戏剧盔头制作技艺等。

再次,北京是个注重休闲、休养和保健的消费城市,其游艺活动丰富,医学水平高超。可以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抖空竹、围棋、中国象棋,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鹤年堂”中医药、宫廷正骨(上驷院绰班处)、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等。

坚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线生产的人还有多少?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没有失传,但是,最好的师傅都不在了。《韩熙载夜宴》是荣宝斋木版水印史上影响极大的作品。因为原作的名气大,当年复制的数量少,现在市场需求很大。但据说老人们雕刻的版都在,就是没有人会印了。

工艺品怎样呢?原来复兴门有个很好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六层,全部是工艺品陈列。里面幽静而充满艺术气息。但是现在改造成了百盛,热闹了,工艺品被挤在了六层的一个角落里。

还有多少人愿意钻研技术,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侯宝林为相声担忧过,马季为相声担忧过,侯跃文为相声担忧过。他们都走了,一个郭德纲即使不卖减肥茶,能不能挽救相声?

一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田青和我开玩笑说,咱们办一本杂志吧,就叫《反动派》。因为现代化必然是反传统的,而坚持传统文化的人,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一定不合时宜,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我们就歌颂那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传统文化而奔走呼号的声音。

与“如何赚钱”“如何升官”等教你人生一招不同,以倡导保护传统为己任的书有没有市场?

三、保护:在期待中行动,在行动中期待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12日晚上,温家宝总理和安倍首相观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早在两个月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田青教授就到日本看过一次演出场地,回来就抓紧节目的准备。为这台演出,他专程到内蒙古、福建、贵州等地精心挑选节目。这台演出是在他主持的“守护精神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础上产生的,包括了昆曲、古琴、长调、木卡姆等已经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和一些地方稀有剧种及原生态民歌。4月8日,田青和他策划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一行80人已经到达日本。田青与日本著名演员一起为两国领导人主持了这个演出。

演出第二天,温家宝总理到驻日使馆与官员、媒体、留学生代表、旅日华人见面。走进大厅,他一眼看见了前一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中演唱侗族大歌的贵州小学生,温总理直接向孩子们走去,亲吻了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这时候,两个新疆来的七十多岁的木卡姆歌手径直向总理走去,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但是温总理微笑着迎向两位维吾尔族老人,与两位老人紧紧拥抱,赞赏他们的歌唱,祝愿他们健康。

在整个演出中,云南海菜腔歌手李怀秀、李怀福亮相的机会多,被总理认了出来,他问:“你俩是兄妹还是姐弟?”

在即兴的演讲中,温家宝高度赞扬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本的演出。过去,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出访,一般带一台节目,中国京剧院或者中央民族乐团的一场演出。但是,到了2007年,国家领导人的观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台京剧和一组民乐已经不能涵盖我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以原生态民歌为主的演出,成了民间的最爱,成了文化外交的手段。

6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温家宝总理到中华世纪坛观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参观结束时,温家宝对文化部门的同志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下来的,为什么能传下来,千古不绝?就在于有灵魂,有精神。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

当政府以高调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民间又做了什么呢?

皇家粮仓,因为李苦禅的儿子李燕先生的奔走呼号,在平安大街建设中躲过劫难。5月18日于中国昆曲成功申报成功“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六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厅堂版《牡丹亭》,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名流的关注。

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先生说:“现在许多演出声光电用得太多,技术主义的东西在舞台上特别泛滥,让人觉得特吵得慌,特别喧嚣,而在厅堂版《牡丹亭》现场,那种场景,那种丝竹之声,那种真正原汁原味的感觉,让人觉得是非常好的享受。厅堂版《牡丹亭》不用扬声器,不用光电的闪烁,是非常诗意化的和自然流露的东西。那一刻,我从心底里发出思古之幽情。好久没有这种享受了,那天真正感受了民族文化的韵味!”

著名作家、记者唐师曾说:“我是已经活了46年的人了,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场戏。感觉‘很浓’,是高度浓缩了的艺术,是纯粹的古典的艺术。现在的社会基本是一个兑水的社会,艺术里充满了垃圾,各行各业都制作自己本行业的宣传片,观众哪里有看到真正艺术的机会?面对‘浓缩’到只剩下‘艺术’的厅堂版《牡丹亭》,我特有感触。在演出结束后的留言本上,我写了八个字:‘生得其所,死亦自在’。我在评说柳梦梅杜丽娘的爱情,同样是评价昆曲这门艺术。”

著名主持人张越说:“我们的生活快速繁杂粗鲁,有钱人时髦人也粗鲁,既没控制也没过程、没细节,缺乏审美价值,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花同样的钱看这戏就比喝顿酒吃大盘子舒服,更有审美愉悦。”

著名记者王军说:“我这是第一次听昆曲,真是浑身特别地干净。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非常高雅的艺术,应该有其生命力。但是过去政府把这些都包揽下来,把市场全部排除在外,所以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只有让市场发挥作用,传统艺术才能活起来。艺术只有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才可以活下去。一旦成为国家剧团,有多少钱花多少钱,谁来为艺术负责?只有在市场面前,‘戏比天大’的原则才能在演员心目中确立起来,才有可能出现梅兰芳。国家剧团里的人,谁都可以不负责任,大家更在乎外在的‘五个一工程’和‘梅花奖’,而梅兰芳得过梅花奖吗?”

皇家粮仓的《牡丹亭》正在上演的时候并持续获得好评的时候,2007年10月,国家大剧院落成首场演出也选择了《牡丹亭》,不过是长达九个小时的青春版。同时,在首都博物馆,每个周末,都在上演昆曲折子戏。我们在炒作了多年别人的歌剧、在午门上演了《图兰朵》之后,我们终于想起了自己还有昆曲。

四、高层与民间共同的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无论在高层还是在民间,已经成了一个不容怀疑的使命。那么,政府、学界、民间、市场,各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第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立法保护民族精神财富。早在2005年,北京市就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2006年初,北京市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同时,《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开始编纂,《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入立法程序。今天,我们的行政部门也在积极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有望早日出台。

第二,学界提供理论支持,唤醒全民保护遗产意识。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田青为代表的广大知识界,在近年积极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这个学术概念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冯骥才的《拯救民间》和田青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的发言,成了学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角,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民间珍爱传统技艺,活态传承祖先文化遗产。民间一直就不缺乏一些顽固的保守派,他们死死守护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原则,在急风暴雨中守护着破败的精神家园。比如已经辞世的田丰,只身前往昆明创办“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习馆”,延请民间艺人,招收学员,活态传承少数民族歌舞。正是有他的努力,才有了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和海菜腔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在苏州,今年已经80岁的顾笃璜老人,恢复了“昆剧传习所”,传承着正宗的昆曲。

第四,市场慧眼打理精品,做到保护与经营两不误。片面迎合所谓的市场,毁掉了一些很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不能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没有市场。昆曲是明朝初年中国文人的审美,拿到今天一定有不适合的地方。但是,陌生感也是艺术追求的一个品味。青春版《牡丹亭》和厅堂版《牡丹亭》的先后成功足以说明,传承了600年的昆曲依旧可以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感。而这两个产品,都是市场的选择,而不是政府和专家的选择。

北京是文化古都,学者云集,艺人云集,商家云集,研讨方便,交流方便,商机无限。只要政府以法的形式正确地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便可以令我们乐观地期待。

2006年,《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用一年的时间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系列报道,在每一个担忧的文字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4

费话不多说,让我们走进去观览一番,北京故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大家刚看到有一条河,是故宫的护城河,宽52米。另外紫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现在在大家前面是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传说1912月,四岁的薄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世界遗产北京长城的导游词 篇5

大家好!我是导游赵沁,很高兴认识大家。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长城,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在参观之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掉队。在游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已经来到长城的脚下。

长城,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总长一万三千多里。长城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朔到战国时期,各国为相互防御,就在地势险要之处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外敌入侵,就连接了所有的长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明代的长城。长城不仅历史悠久,关于它的故事也有很多。其中“孟姜女哭长城”的 故事尤为感人。当年秦始皇为修建长城到处抓壮丁,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就是其中之一。范杞梁离开家乡一年多的时间,一点消息也没有,于是孟姜女千里寻夫,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却获知丈夫已死的消息,悲痛欲绝的孟姜女放声大哭,她的哭声惊天动地,长城轰然倒塌800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篇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以下几点: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据记录与保护。一是做好普查积累的非遗资料文档工作,包括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的建立。按照“全面普查、广泛采集、确立重点、建档立卡、分类制作、图文并茂”的工作要求和统一的格式,分别建立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社团(队)、民间艺术之乡(村)、民间艺术品种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二是搞好非遗资料的数据库建设。按照“统一软件、统一目录、统一分类、统一格式、统一质量”的工作标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把所有非遗资源信息(包括文字、图象、音响、影像)进行科学、系统的数字化动态管理。

2、利用舆论工具加强宣传。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3、争取政府政策措施投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制定规划、组织力量、落实经费、加强指导。对市属非遗名录项目及列入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或其他重大项目进行挖掘、抢救、保护、保存、研究、传承等的补助,非遗保护研究基地和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民间艺术家等扶持表彰,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非遗成果编纂、数据库建设等。各区、县(市)也应根据各地的实际,适当安排保护专项资金。

4、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除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外,我们还要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1、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整体性动态保护,命名一批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和民间艺术家,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有效保护。

2、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健全市、县两级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保护工作机制,实行属地管理,由所在地进行保护为主、上级指导和支持为辅。基本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3、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编写民间艺术乡土教材,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纳入了学校的教学内容。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7

北京珐琅厂作为全国生产经营景泰蓝的知名企业, 以其产品的研发优势、上乘的质量和浓厚的文化艺术品位享誉国内外市场。它所拥有的“京珐”品牌, 连续被认定为北京市著名商标。许多产品成为我国重要外交接待场所的必列之物。

同时, 北京珐琅厂作为景泰蓝行业我国首批确定的41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 也承载着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据统计, 50多年来, 珐琅厂先后培养了国家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程师、高级技师等众多专业技术人才, 锻造了一支设计优秀、制作过硬和管理专业的队伍, 为推动我国景泰蓝技艺的传承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企业发展薪火相传

北京市珐琅厂创建于1956年1月, 是由42家珐琅厂、作坊、造办处组合而成。郭沫若同志为其题写厂名。景泰蓝的生产工艺大都还沿袭着过去的方式方法, 生产周期长, 产能低。自1958年, 工人们结合生产实际对景泰蓝制作技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非核心技术进行了技术改造, 试制成功了制作景泰蓝圆型胎体的滚床 (又称“擀床”) , 使整个制胎工序生产力大大提高;以往烧制成品有砂眼、气孔, 后来增加了清刷胎体工序, 用硫酸去除坯体上的杂质后, 再转入下道工序, 这一小小的技术改革, 基本上消灭了砂眼和气孔;钱美华作为我国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第一人, 对掐丝、点蓝工序进行了改进, 从传统的随意掐、点, 过度到先由设计师设计出丝工图、彩图, 然后由技工按图生产, 点蓝也改用挤管的方法, 使部分纹样的点蓝效率提高, 质量有了保证;釉料研磨由过去的手工砸磨发展到利用电动球磨机粉碎, 研磨釉料既省工时又更为精细, 使景泰蓝制品上的色彩更显细腻精致;烧焊的煤炉自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被电炉、石油液化气炉所替代。2003年开始, 北京市珐琅厂通过技术改造用上了既环保、又节省能源的天然气进行烧焊活。解决了历史上“十蓝九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老大难问题。经过多项技术改进, 极大地推动了景泰蓝技艺的进步和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 是景泰蓝行业的恢复时期, 产品大都承袭了明清时期的风格。70年代以后景泰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不仅产量很大, 花色品种丰富,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 景泰蓝主要是出口换汇, 支援国家建设。进入90年代后, 景泰蓝主要市场由国外转移到国内。市场的转移, 激烈的竞争, 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带来了景泰蓝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它极大推动了景泰蓝艺术的发展, 轰轰烈烈的产品创新应时而生, 并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使京珐牌景泰蓝从解放初期的4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如今, 景泰蓝行业的职工队伍虽然相比过去在急剧萎缩, 但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和艺术水平却有了飞跃的发展。造型、纹样、色彩丰富多样,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从90年代前以普通摆件为主, 拓展到高端商务礼品、收藏品、实用品、名牌产品包装、宗教用品、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城市景观工程等。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精湛技艺超越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数十年来, 企业培养了国内2/3的景泰蓝专业技术人才和传承人队伍, 挖掘恢复了元明清时期的铸胎景泰蓝、多种传统色调, 利用传统工艺制作了数十件仿元明清景泰蓝制品, 打造出了景泰蓝行业的第一个知名品牌——“京珐”牌景泰蓝。

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钱美华大师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戴家林、米振雄大师先后入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衣福成、陈继凯、李静、耿英建先后入选东城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挖掘恢复, 保护传承发展景泰蓝技艺是企业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和使命。

立足时代, 繁花似锦

1、不断传承、发展、创新的景泰蓝技艺

在传承发展景泰蓝技艺工作中, 北京珐琅厂始终立足传承与创新并举。一是积极扩大制作人才队伍, 传承优秀技法;二是与时俱进研发新品、精品, 拓宽应用领域。

确保人才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才储备力量的大小, 决定着景泰蓝技艺发展的后劲。近年来, 面对景泰蓝制作技艺整体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客观现实, 培养新人已经成为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2011年, 珐琅厂把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作为企业基础性管理的第一要务, 周密部署, 扎实推进。以前瞻的眼光、发展的视角分析现状, 根据岗位需求以及人才培育周期的不同, 采取了有计划招聘企业适用人才与返聘部分退休技工相结合的方法, 引进制作人才20名, 并对新员工进行了技术培训。

新品研发是保护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欣赏品位、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珐琅厂在产品创新上更加强调艺术设计和文化内涵, 突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创作风格。2011年产品创新工作亮点突出。

2011年, 公司承接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景泰蓝精品和室内装饰工程。在位于60层的金厅, 陈列着珐琅厂设计制作的直径180厘米、极具民族风格的《聚宝盆》和总高180厘米的《福禄万代》两大件主题精品, 以及60层金会所总统套房门景泰蓝装饰垭口22套, 门拉手40套。这项工程, 是集中展示京珐品牌开发创新实力和向室内外建筑装饰领域拓展的又一重大挑战。由于工程造型庞大, 在带给人们视觉震撼效果的同时, 也为工艺制作增添了风险和难度, 在制作过程中, 公司各部门协同作战, 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 解决了在生产制作、运输安装中的诸多难题, 终于在9月25日顺利组装完成。在华西建村50周年隆重庆典活动中, 它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展示了景泰蓝的独特魄力, 受到中央领导、华西人民及社会各界嘉宾的赞誉。

本次工程风险和难度非同一般, 为此公司投入资金70万元, 在公司南广场西侧建造了一座长3米、宽2米、深3米的智能天然气平炉。确保能够烧制3.2米的大型景泰蓝产品, 也为将来生产大型景泰蓝制品创造了条件。

2011年, 公司还为某高档私人别墅进行了多处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景泰蓝室内装饰, 包括佛堂、书房、玄关的天花、餐厅的天花和藻井、隔扇门饰、门套、卫生间洗手盆、拉手, 庭院中凉庭内整套装饰、超大型景泰蓝火锅等。从设计、制作到安装, 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 客户对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对北京市珐琅厂的技术实力赞叹不已。

继完成《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两座室外大型喷水池后, 2011年, 企业又承接了望京昆泰嘉豪五星级酒店67.2平方米的室外喷水池工程。该工程设计造型为不规则、多圆角的圈型结构, 是景泰蓝制作首次同大理石做大跨度衔接, 这大大增加了组装难度, 因装饰纹样单元大, 在生产制作过程中, 不仅润色难度大, 且易造成崩蓝。在公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 多工种协同会战, 设计、制作层层把关, 确保了项目如期顺利竣工。

2011年, 企业为大庆市某高档会所制作了迄今为止, 单幅面积最大、人物最复杂、色彩最丰富的中式风格装饰画——《红楼十二钗》、《太白醉酒图》。此会所由中国古建设计院著名专家设计, 景泰蓝艺术壁画安放在会所主客厅及餐厅, 由于人物题材作品精准度要求高, 反复烧制过程中极易造成变形, 因而制作难度大, 甲方要求工期紧, 而几乎同步开始的望京喷水池工程与之时间重叠, 施工人员捉襟见肘, 十分紧张。为如期履约, 公司上下齐心合力,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合理调度, 加班会战, 实现了两项工程同时圆满完成的目标。

年内, 公司还承接了阳光新业、朝阳公园某会所、玉泉山某重要别墅的景泰蓝室内装饰工程。

2011年是北京市珐琅厂拓宽景泰蓝应用领域、承接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最多的一年, 尽管项目多, 规模大、制作难度大, 但企业自始至终组织传承人、高级技师, 探索景泰蓝的制作技艺, 提高技艺水平。向世人展示了中华老字号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无限风采, 弘扬了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

2、利用研发的景泰蓝无铅釉料, 拓展景泰蓝应用领域

珐琅釉料是形成景泰蓝绚丽色彩的主要材料。自古以来国内外生产的珐琅釉中都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铅。无铅珐琅釉料, 顾名思义是一种不含氧化铅的绿色环保珐琅釉。2007年珐琅厂立项研制无铅釉料。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 共研制出63种无铅珐琅釉色, 改写了珐琅釉料含铅的历史。经过初试、中试后, 又在景泰蓝产品上反复多次试验, 其使用性能及颜色效果均可与含铅釉相媲美。利用无铅釉料技术, 公司研制开发了茶叶罐、果盘、保温杯、纸巾盒等。

3、专业人才是景泰蓝技艺传承发展的关键

专业人才是技艺传承的首要条件, 为更好的传承发展景泰蓝技艺, 培养高技能人才, 企业积极鼓励技术工人学习专业技术, 树立崇尚高技能职业人才的观念。为此, 公司拿出资金、安排时间组织一线职工参加景泰蓝制作工人进行高级技术职称的学习培训和考核评定。并积极鼓励职工参加行业大赛。

2011年公司参加了北京市工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美行业首次景泰蓝掐丝技能大赛。历时半年, 经过初赛、复赛, 最后在珐琅厂举行决赛。值得一提的是, 珐琅厂的参赛选手囊括了全部的金银奖和绝大部分铜奖。这一成绩体现了珐琅厂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培养和职工队伍的技术实力。为了保持企业的技术实力, 稳定技术队伍, 公司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一方面延长专业人员的技术寿命, 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较大幅度提高景泰蓝生产制作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工资收入。这些政策极大调动了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从而能够生产出更多景泰蓝精品。

4、树立品牌, 多形式多举措宣传普及景泰蓝制作技艺

“京珐”景泰蓝是珐琅厂的主导产品, 北京市著名商标。借助“京珐”品牌发展战略, 以品牌效应带动和促进景泰蓝技艺的传承发展, 是珐琅厂开展“非遗”和老字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拥有单位和传承保护基地, 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 珐琅厂不仅肩负着景泰蓝技艺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 还肩负着向社会大众宣传、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2011年, 公司与中央电视台、法国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旅游频道等合作, 拍摄了数版景泰蓝专题艺术片。同时, 以各种方式在各大主流报刊、杂志上介绍京珐品牌的建设、介绍景泰蓝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 介绍景泰蓝大师作品等。让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士了解认识景泰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扩大其社会影响。

为配合全国第六个非遗日的到来, 挖掘恢复传播景泰蓝老艺人的传统技艺水平, 2011年6月8日至7月8日, 公司在一楼精品厅成功举办了史上最大, 影响最广, 销售额最高, 成效最显著的《首届钱氏景泰蓝作品展》, 展览还未结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钱美华先生的作品已经被买家预订一空, 其中不乏收藏界人士。

在开幕式及之后的研讨活动中, 公司请到了钱大师青年时跟随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在清华大学工艺美术景泰蓝抢救小组时的同窗、当代工艺美术权威专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女士, 还请到了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唐克美女士、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中工美副秘书长、全国景泰蓝行业专家、大师及高级技师、钱大师艺徒等参加的研讨会。北京20多家新闻媒体, 先后进行了报道, 宣传了钱大师作为当代景泰蓝第一人的艺术成就以及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级保护传承基地, 50多年来在景泰蓝制作技艺的挖掘恢复, 保护传承及发展方面的巨大贡献。整个活动对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传播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同时, 也使企业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年6月10日, 在北京老字号协会的支持下, 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的“依法保护、薪火相传——老字号‘非遗’保护传承现场交流会”在珐琅厂举行。北京市部分老字号企业负责人、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代表、相关区县商务委负责人约80人参加了活动。会上不仅有全市老字号“非遗”保护传承情况介绍, 还有兄弟企业的经验交流, 尤其是景泰蓝现场制作与参观, 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为加大宣传力度, 2 0 1 1年企业还走出北京, 积极参加了上海、天津、浙江老字号展会、各区县、街道等组织的一系列展演、展示活动, 公司全年接待中小学生5000人, 国内外宾客20000人次, 向社会广泛介绍了景泰蓝制作技艺, 宣传了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

古都北京:谁的遗产? 篇8

北京的名片上是这样向世人自豪的介绍说: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已故美国城市规划家埃德蒙·N·培根在他那本著名的《城市设计》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和赞美北京的:“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单一作品。这座中国城市,设计成帝王的住处,意图标志出宇宙的中心,……在设计上它是如此光辉灿烂,以致成为一个现代城市的宝库。”

北京的核心部分在世界城市的历史上属于中世纪的古城。培根所说的“单一作品”这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对城市的整体规划给予高度的评价,而且认为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杰作。其次,这段话中说北京是“一个现代城市的宝库”,那就意味着我们在建设新的城市的时候,可以从老北京中吸取智慧和营养。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子孙们,是不是这样认为?和是不是这样做了?而经过连续十次的调查之后我在博客上连续发表了“卫城独立调查”报告,算是对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态度的追踪。

梁林故居被拆是对良心的拷问

27日考察梁林故居被拆现场之后,当晚深夜,我发表了题为:“梁林北京故居现状考察”的图片为主的博文,主要是对现场所观察到的一切做了概述,这样的调查可以一次来验证一些传言和有关部门的对应是否符合事实?之后也有些人质问,是不是名人故居才值得保存?我以一篇后续的博文回答了这个问题:“强拆:是对精神的虐杀一梁林故居遭拆除一事的本质”。

有人说梁林故居不是他们两人的私人房产,当年只是借住。我们想要保护故居的目的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两位历史性的人物曾经在此生活和留下对中国建筑界来说重要的遗迹,那些对中国古迹的调查和测量,以及撰写了中国建筑史等,都是以这儿为基地出发和完成的。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界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和实体的建筑相比,他的影响是无形和无限的。他的故居对于后人来说,是勾起我们记忆的场所,他对中国建筑和对城市所持的态度和热睛,直到今天还在传递给我们这些后代。无论是他在建筑学上的方法论,和他对保护古都北京的建议,都是我们继续这一事业的范本,这就是为什么拆毁梁林故居,会在北京和全国一夜之间掀起巨大的波澜的原因。所以,对于强拆梁林故居这件事,对于中国的文化人和良心知识分子来说,如同一次对精神的虐杀。

其实,梁林故居的强拆决不是个案,在梦想成为世界城市的今日的北京,现在正在进行中的,对那些载有城市记忆的建筑群,以大量一次性毁坏的粗暴方式进行的强拆到处都是,这是对城市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毁城,它对我们这些活着的并看到毁城现状的人所带来的创伤,是不可能愈治的。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9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软实力战略地位也不断凸显。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国家,面临着如何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区分不同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客体和权利主体。针对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公法保护为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私法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补充的建议.本文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模本,探讨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缺陷问题,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操作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问题,本文从法律角度提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资的观点,以期为非物5期排列三开奖号747

胆码:4,9,8

和值推荐::

21、8

形态推荐:大小比:二大一小 奇偶比:一奇二偶

组选形态:组六

跨度推荐:

8、4

组选复式:84920

包星:4** *9* **8

直组30注:020,021,041,046,048,121,160,161,191,204

206,261,280,290,419,441,442,614,681,694

814,866,891,894,896,906,921,940,942,998

直组20注:021,160,161,204,206,441,614,866,891,896

020,041,046,121,419,681,894,906,921,942

直组10注:021,121,160,161,206,866,891,894,896,942

直组5注:021,160,161,866,891

上一篇:什么的泪作文200字下一篇:十佳军嫂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