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体制改革能否破解腐败难题

2024-07-22

反腐体制改革能否破解腐败难题(共3篇)

反腐体制改革能否破解腐败难题 篇1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决定》提出,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中央《决定》中提出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还有一个亮点对反腐败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就是《决定》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两项措施的推出,可以说这两大亮点对当前反腐体制的反腐力度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但这次改革到底能不能破解当前存在的腐败难题,笔者认为,要取得反腐败工作的胜利,当前的打击腐败力度需要坚持,但打击不是目的,目的是制止腐败的产生和漫延。用制度来止住腐败的产生,就需要加大对腐败预防的力度。要做到这点,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支持并需要转变现在以打击为主的反腐败观念,将强力打击腐败转变到采取更多措施来提高预防腐败能力上来。这才是作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该更关心和关注的重点。毕竟党培养一名党员干部也不容易,如果能够让这些党员干部都自觉遵纪守法,将自己置于监督之下,减少腐败行为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应该把治病救人当作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然,对待已经无法救治的腐败分子也不能手软,只要涉及触犯法纪,应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应该由检察机关介入处理的就由检察机关处理。

有专家分析,“今后领导干部涉及职务犯罪,将不再是中纪委先介入办案的模式,涉及到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问题,将由检察院直接介入办理”。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直接介入模式应当可以执行,这也是以法治国的体现。领导干部涉法当由检察机关介入,体现以法治国精神。纪委是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在监督和监察党内腐败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对涉法党员干部直接由检察机关介入,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能让民众看到党的机关在尊重法律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依法治国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得以推广,那将是国家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将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决定》将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权提收到上一级纪委和组织部门,在笔者看来,意义不是不大。虽然频繁的更换任职地点可以让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有所忌惮,但只要纪委书记还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之下,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种监督本身就有很多限制。党的内部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如果有些项目,明显存在着不合理,但主要领导想通过,他还是可以通过由党委(党组)会的召开来强行通过。出了问题也是领导班子的决定,主要领导只负领导职责。纪委书记在班子中只占一票,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为了班子的团结稳定,还不能有事没事经常到上一级纪委那里去汇报。纪委书记的工资关系和人事关系都在当地,还些原因都是造成当前同级难以监督的主要问题。因此,虽然上收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权和考察权,但能够起到的作用确实很有限,还是无法解决同级监督难这块“硬骨头”。

将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统一收归省本级直接管理。保证了地方司法的独立性,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利益交集减少了,可以有效地减少地方干涉司法,保证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如果这次改革能够动作再大点,将涉案官员由检察院直接介入模式进行实施,更可以保证或者减少地方政府对案件的影响,使案件审理更公平公正公开。毕竟减少地方政府干扰因素是当前办理涉官案件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直接介入模式在检察机关人财物统一收归省本级管理后更是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值得期待。

腐败问题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杜绝,在《决定》中,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对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动作更是深得全国人民群众的赞扬。反腐败体制机制的每一次改革就是一次完善,只有不断地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才会去思考、去改革、去完善。只有不断地改革,各项制度措施也才会越来越健全。以制度管人,以法治国才是真正的法治中国。

汇报人:xiexiebang

体制创新破解腐败难题 篇2

型基础工程和各地的一些重点工程,往往投资额大,同时由于具有“临时作战”的特点,通常会设立一个临时机构,比如指挥部、筹建办、基建处等,来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以指挥部等临时机构为主要形式的现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它可以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具有明显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确实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一个无需讳言的事实是,由临时机构对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其低效、浪费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可以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是临时机构偏多偏滥,浪费严重,二是内部管理不严导致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技术力量薄弱工程质量难以切实保证。

对此,许多地方都积极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入手,以遏制和解决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设立临时机构出现的低效、浪费和腐败现象。浙江瑞安市、宁波北仑区和广东深圳市等地,这几年,在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中,分别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的路子,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出现了可喜的突破,有效地破解了“临时机构”腐败的难题。

瑞安市于2003年9月成立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市里规定,凡工程造价在200万元以上的使用各级财政性资金、政府授权信贷款的各类建设工程,统一纳入建管中心管理和实施。建管中心建立后,调入了多名在当地工程建设领域很有影响的技术人员,分别安排到中心常设的技术科、投资管理科、工程管理科、政策处理科和综合科工作。因机构常设,拥有了一支稳固的技术力量,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临时指挥部只能“一个指挥部管一个工程”的弊端,而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穿插管理。同时,建管中心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从工程方案的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工作,从而可以充分解读项目业主的建设意图,全面了解项目功能,科学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然后根据经济来源及建设要求,与业主一起商定建设配置。这种以功能定规模的科学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投资,节约了工程造价。特别是,建管中心严格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对项目进行投资审查,严格控制工程预算,彻底杜绝了像以往有些工程概算只有2000万元,到预算增加到4000万元,再到工程结算突破6000万元这样的现象。

瑞安市建管中心几年来的运行表明,它有效地从体制、机制上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原来的三方牵制变成现在的四方牵制——业主单位、建管中心、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分权制衡和相互牵制,特别是建管中心有权却无钱,业主单位有钱而无权,很好地达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

广东深圳市和宁波北仑区的体制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设立建筑工务常设机构(深圳为建筑工务署、北仑为建筑工务局),负责除水利、交通外的所有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它们的主要职责都是对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现场监管、统一竣工验收。建筑工务常设机构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职工收入与工程完全脱钩。这就使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有效杜绝了临时机构福利收入“吃工程”的现象。

两地工务机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收钥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的政府工程,全部交到工务机构手中。指挥部、基建办、项目办等临时机构全部撤销,彻底使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在工务机构内部则实行工程集中管理、权力高度分散的管理模式,而且工务机构与建筑企业不直接发生财务往来,只能根据企业完成的工程进度办理支付手续。所有政府项目的工程发包、材料设备采购,一律到当地的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投标,工程造价一律到评审中心审核把关。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则对工务机构进行全程监管。

同时,工务机构作为政府常设机构,长期存在,质量有问题,随时可以追究到人,从而确保了工期不再“马拉松”,投资不再“无底洞”,质量不再“豆腐渣”,干部不再“落下马”,真正成为“政府工程好管家”。近3年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共管理了72项工程,累计完成政府工程投资85亿元,北仑区建筑工务局共管理了100多项工程,累计完成政府工程投资近20亿元,它们不仅为国家节约了相当的管理成本,还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前者近3年共节省建设资金高达20多亿元、后者节省资金也达1亿多元,且都没有出现一宗腐败案件,没有倒下一个干部。

高效还体现在,设立工务常设机构大大地减少了人浮于事的现象。深圳建筑工务署只有240多名职工,其中专业工程师就有195名,中、高级以上职称172名,他们是建筑领域的行家里手,会管理、懂业务,善于协作攻关。这样,同样的工程建设任务,现在只需近300人就可以完成,而在改革前,深圳全市从事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的有1300多人。瑞安建管中心也是如此,全中心只有19名员工,除了一名文秘外,其余18名全部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北仑区建筑工务局的编制也仅为21人。精干的专业队伍不仅减少了财政经费,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质量,节省了大量的政府投资。

这一探索,真正达到了从体制改革破解临时机构腐败这一难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体现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发展的要求,应该说,它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趋势,对强化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推进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破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 篇3

http://finance.QQ.com2008年11月15日17:22腾讯财经我要评论(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作为四川全省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部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统筹城乡发展论坛”于今年11月15-16日在成都市隆重举行。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四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设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与灾后重建”、“统筹城乡与农村土地流转”、“统筹城乡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多个议题。腾讯财经、大成网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全程直播

本次论坛。文为四川四方达律师事务所所长李世亮演讲实录。

主持人:感谢高粱研究员,他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约束及和破解的措施和建议,下面请四川四方达律师事务所所长李世亮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破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大家欢迎。

李世亮:今天上午发言的是高官,下午演讲的前面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他们从理论上,从宏观上对我们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措施。我既不是一个官员也不是一个学者,我是做法律工作的,我想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我对成都市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个是我们所理解的农村产权制度。我们理解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几个要点:第一个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问题,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跟这次改革的复杂性是有关的,我们知道三农问题是困扰我们国家几千年的问题,那么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城乡差距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就没法达到,这个是它的复杂性,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面不仅有经济成本,同时还有政治成本。我们政府要做这个工作,要防范它的风险,农民自己的问题要农民自己来解决,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大家知道我们这次这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以确权作为基础,确权是整个工作的基础,今天上午蔡教授谈到有关英国的作家写到农民有房子没产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现在是不需要房屋所有权,因为不流通,你要它没用。所以现在要进行农村产业改革,我觉得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里面涉及对农民的定位问题,我们要通过各种制度对农民,把农民真正从二等公民改变为跟城乡一样的,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问题,农民最终成为产业工人,不再是二等工,这个制度就包括了很多,比如说

户籍制度,医保制度等等,最终目标就是说要消灭城乡差距,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这个是第一个。第二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们这次产业改革确权土地流转是基本的,首先要进行规模化,同时要技术资本来发展,那么如果说不进行确权,不进行流转,那么我们的农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模式,我们的专业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如果是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现代化,所以我们觉得进行农业产

业改革,实现农业飞跃的基础,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就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致化,相反那么农村和城市应该保持各自部门的生活环境,农村未必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农村不见得要这样,但是我们要通过改革建立市场,通过这种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这个市场的合理流动,这才是我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真正的含义,这个是我要谈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我们作为

法律人对农村产业制度改革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农村产业制度改革过程遇到的几个法律问题,这个因为我们成都市这次产权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法律方面的服务,市委专门下了文件就是说要求我们的律师全部参与农村产

权改革,经过我们的思考,我们罗列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是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这个问题上午有也谈到,今年年初我们成都召开一研讨会,关于农村产权制度的研讨会,这个会议上我第一次提出,确权是整个农村产权改革的基础,但是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整个确权的基础。我们目前的实行的是土地二元化的制度,乡村的土地为集体经济组织,什么是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虚位形态,那么虚位这种情况如果不解决,那么个别政府,地方政府或者个别乡村干部代表农村执行经济组织越权,行使权力这种现象,侵害农民的现象就普遍存在,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个方面很多地方都做了很多试验,比如都江堰有一个文件就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有三种形式:第一个是村民委员会;第二个是村民小组;第三是乡镇资产管理委员会,这个都江堰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说因为都是地方政府公布的内容,它的效力层次太低,不具有给其它地方借鉴的意义,所以去年在成都市人大35次常务会上做专题讲座的时候谈了一个观点,我们人大要充分利

用我们的立法权,要为城乡一体化工作来保驾护航,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村民集体组织成员权利界定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实际上我们确权工作是不彻底的,集体经济组织完善了,那么集体经济组织它是一个大概念,它是有很多基层经济组织成员来构成的,那么每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对集体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分权利,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把这个问题叫做确权基石,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基石,这个问题现在理论界、司法界都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讲是三个标准,有的讲是四个标准。

我们这次在都江堰有一个试验,都江堰有一个规定叫做都江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确权办法,这个里面就提了一个叫普通成员、特殊成员,他把集体经济组织确定为两个,当时我们在评析这个文件的时候谈

到这是值得关注的例子,那么这个是第二点就是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权利确定,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确权的效力问题,今天上午我们谈到有的专家已经谈到“鱼林土”(音)的做法,鱼林土(音)从法律上讲是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确权的一个协议,它实际上是一个民事协议,那么这和协议的效力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取决于户主的合法性问题,因为上面要盖指纹,你有没有希望权利代表,你越没有越权,如果你有权代表,或者你没权你越权了,你的主体资格就不合法,就无效,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意识机构的合法性问题,我们大家知道农村很多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成立了议事机构地最终形成一个决定,但是在我们农村当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就是测量,这里面谈公示问题;第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增员不增地,减少人工不减房的事情,这个决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之前是很有争议的事情,有的地方觉得增加人就应该增加地,但是没有增加地,长久不变是政策不变,究竟多少期限不变,三十年还是七十年,这是一个。第二个承包合同关系,民事合同,那么到期以后能不能续签合同,要当事人双方协调一致,如果协调不一致怎么办,能不能调整,调整算不算,违背了政策怎么办,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所谓长期不变就是没有期限,但是我们法律上有个概念,没有期限的合同就是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就是一定要有期限,所以我觉得这个不仅有政策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第四个,这个是不是涉及到基层成员权利,每个成员平等权利问题,既然大家都是基层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是平等的,为什么你出身的早你就有财产权,我出生晚就没有财产权,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第五个问题是灾后重建,农村基层土地流转的问题,解决一户多宅的问题,我们采取,以前的农村宅基地是福利,是无偿取得的,但是这个土地,农村既然要改革,土地要作为资本,啊那我们宅基地是不

以后可以改变,不是作为福利,可以通过有偿来租,可不可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个建议。

第六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农村房屋的流转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谈的金融问题,抵押问题,那么我们知道农村房屋,目前它的所有权是不完整,这个就违背了我们国家规定的物权法和物权平等的原则,所有人都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但是我们农村的产权现在是受到限制的,农村的房屋只能在基层经济组织之间流转,宅基地也只能在农村范围内流转,不可能在城镇居民之间流转,这是有政策界限的。那么如

果说这个流转这个抵押问题解决不了,实际上我们改革也是不彻底的。

我们认为农村房屋产权流转,农村房屋流转应该满足几个条件:第一个是农村房屋要有完整的产权,可以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所谓完整的产权就是享有所有使用、占有、收益的权利;第二我们所谓的城乡统一,两种产权,统一市场统一交易规则,你不能说农村只能在农村,这是不行的;第三农民土地要适当分离,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要解决,不然会出现社会问题,就是我们的保障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土地是他

主要的生活来源,这个是我们觉得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七个关于耕保基金的发放问题,成都市有一个规定,为了确保耕地不减少,我们成都市这方面做了个探索,这个制度我一直觉得是一个创新,它创新在什么地方?就是改变了以前对耕地的保护责任由单独的行政机关变为行政机关、农民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保护;第二个由行政手段变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共同来保障保护耕地,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创新,但是我觉得需要完善。当农民领了耕保基金,谈到他还不履行耕保义务,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我觉得应该界定,这是第七个

方面的问题。

第八个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问题,主要是建立一个农村权力基层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组织

这种三权分离,但是又相互监督、互相配合的构架机制,这个是第八个方面的问题。

第九个方面,关于土地股份合作制的风险问题。这个风险主要几个方面:一个要研究如何抵御经营风险,农民入伙应该作为合作社,合作社经营不善,那么通过司法机关要拍卖,怎么解决,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是农民失地的风险问题;第三就是如何避免现行的法律规定相冲突的问题。比如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相

关的司法解释和我们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矛盾问题,如何规避这些冲突问题,这是一个风险。第十个问题是关于双放弃的问题,双放弃之前是大家一直都在研究,有一种观念是对的,有一种观念认为它是有问题的,我觉得很快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就是这种放弃是不是符合农民的意愿,如果农民愿意这么做,这个是可以的;第二个,这种放弃行为是不是违背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说政府是否给予相应的补偿。我们讲这个流转是在依法有序的前提下,有偿的进

行流转。

第十一,关于引导农民诉求和社会矛盾的问题这个我们觉得在新时期我们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如何探讨解决纠纷的机制,不要出现老百姓上访无门的情况。我的发言情况完了,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谢

上一篇:初中美术 折纸动物造型教案下一篇:安康杯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