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2024-10-17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精选8篇)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1

资产装备管理处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响应院党委号召,严格按照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大局,在推进全处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正确领导,科学决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院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进行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警示教育,广泛开展学习模范民政干部周国知、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安阳交通局长张继先等先进典型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开好“双评”民主生活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解决了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相继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柯德馨同志在全院党员大会上的讲话》、《柯德馨同志在全院机关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文件,对院纪发字[2004]5号文件(学习“五抓”精神)、郧医办字[2004]30号文件《柯德馨黄铁柱同志在一封学生来信上所做的批示》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关于职务犯罪的相关电教片,并从“河北第一秘”李真落马等事例,特别是太和医院发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关心时事,了解中央政策动向,加强自我学习,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消除侥幸心理,保持警钟长鸣。

每位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自觉接受监督,并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这一点上,主管院领导、装备处的领导班子为全处同志做出了表率,他们坚决按照国家、学校的有关规定办事,坚持原则不动摇;朱学连副院长全年拒收礼金近9万元,蔡兴华处长全年除为“阳光助学工程”向施工方募捐6000元助学捐款外,坚决拒收任何红包礼金(拒收金额估计超过万元);他和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坚决谢绝任何施工方的慰问与探望;谢勇副处长一年承担几百万元的招标与采购,从不接受供货方的宴请与馈赠。由于领导以身作则,使得全处同志在工作上与建筑商、供货商保持密切协助,在生活上保持应有的距离,不拿不要,主动服务,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与赞誉。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注意把反腐败斗争同基建管理、设备管理购置等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并不定期召开专题处务会,对基建项目实施情况、设备采购情况和全院教职工关注焦点事件进行院务公开。推行设备采购的分权管理、坚持招投标制度,有效防止了资金浪费和暗箱操作。作为学院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的主要单位之一,我处一年的基建常规招待费没有超过两万元,并在基建工程立项,审批过程中为学校节约各种税费五十余万元。

2004年,通过省政府与院内招标采购的大批量或大型精密仪器共计350余万元,占领采购总额的68%。在基建及维修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从立项、报批、招标到施工管理,严格按制度、规章操作。在基建及维修施工管理中,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反复强调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施经济责任追究制,质量责任终身制,透明化的操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肯定,也使得党风廉正建设在实际管理工作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工作作风。我处的根本职责就是为教学、科研做好服务。支部和处领导深知,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是影响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着服务质量的优劣。有鉴于此,在工作中,把“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作风”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全处工作人员也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对学生、对教职工、对社会上来我院办事的人员,能够热情招待。本着“高效服务、主动服务”的理念,能办好的事情,我们决不拖延;不能立刻办好的事情,我处同志也能耐心解释。自己能办到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并力求“上门服务”。

为保障新学期的正常开学,基建人员放弃休假,日夜奋战,终于在开学前使南区学生宿舍的一期工程交付使用;为完成白浪校区的资产转交,资产设备科的同志顶着烈日,战酷暑,早出晚归;为保证南区正常水电供应,综合科的同志想法设法到处向有关人员咨询,征求教职工意见,拟订了方案……全处人员的努力工作赢得全院教职工的认可。

四、存在的不足与整改措施

2004年的党风廉正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具体而有效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

(一)、虽然实际工作中表现良好,但全处同志整天忙于具体事务,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化、严谨化。

(三)、工作细化不够,效率不是非常高。

2005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完善我处党风廉正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整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形式多样化,坚持通过学习文件,观看电教片,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守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公道正派用人,艰苦奋斗,务实为民。

(二)、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进一步规范各项责任制度,使其科学化、完善化。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继续坚持设备采购的分权管理。继续杜绝小金库,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根除腐败。

(三)、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有效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深刻领会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是党中央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切实有效的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

(四)、加强与审计、纪委部门的合作,主动接受监督。

(五)、进一步细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推荐:

剧团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工作自查报告

供销社规范化档案室自查情况汇报

2013年干部任用自查报告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自查报告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2

1. 电网频繁变动造成退役资产闲置

随着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上海市电力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为满足社会高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及城市规划建设 (架空线入地、世博建设等) 需要, 在电网建设及改造上投入大量资金, 造成大批电网在运资产退役至仓库闲置。其中有些已经无法再次上网使用, 需要报废处置;有些直接或通过整修后可再次使用;而在ERP既有资产管理流程中, 没有退役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功能。因此虽然部分退役资产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再次使用, 但整体再利用率低下且缺乏统一管理。

2. 退役资产信息不透明, 审批流程落后

公司自2005年ERP系统上线之后资产管理力度逐年增强, 通过ERP中AM、PM模块对资产进行价值、卡片管理;通过输变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PMS”) 对设备进行实物管理;通过ERP (AM/PM模块) 与PMS“两系统三模块”的准实时联动, 实现了资产和设备的一一对应及无缝衔接;但从资产全寿命周期所要求的闭环管理标准来看, 在退役资产 (资产报废和再利用) 管理两个关键环节还存在完善空间, 没有建立有效的闭环机制, 资产信息未共享。报废审批流程及盖章还停留在线外手工操作模式, 难以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例如, 资产报废计划管理业务流程未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项目前期立项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资产报废信息与后期的报废审批脱节;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退役资产进行计划管理、过程监控、评估分析, 只能被动接受退役资产进入仓库, 无法做到事前监控。

3. 项目前期经济评价信息不完整

基建、技改、营销等资本性投入项目, 在进行可行性评价时, 未将项目引起的退役资产损失列入经济评价范畴或想将其列入进行评价但是缺乏相关资料;

4. 退役资产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PM台账不能支持再利用所需信息, 不能涵盖PMS系统详细技术参数等关键信息。退役设备再利用牵涉单位和部门较多, 业务处理复杂。没有统一规范的再利用流程和原则。缺乏再利用的监督、考核及激励机制。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再利用各个环节提供准确信息支持。

在此背景下, 公司在2008年开始进行退役资产管理流程的优化及规范工作;完善退役资产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管理规范、管理标准, 并依托既有信息平台建立适应发展前景并符合公司管理需求的完整、科学、高效且具有全过程管控功能的退役资产管理平台, 对退役资产进行全过程管控并实现资产的闭环管理。

二、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建设

1. 建设目标

规范退役资产管理规范退役资产处置 (报废及再利用) 流程及管理, 提高报废审批效率、残值回收率及退役资产的再利用率;建设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落实整修测试评估、实物库存管理、调拨与转资环节、信息系统功能、项目设计选用、工程项目领用、监督与考核七个环节实现退役资产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2. 退役资产定义及分类

本文中所述退役资产指已经从电网上拆除并进入仓库的资产。它有待报废、可再利用 (整修后或直接可使用、事故备品) 两种状态。

3. 优化完善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及管理要求

为了确保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切实满足资产管理业务需求, 公司对退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优化和整体提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由本部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代表参加) 开展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工作。

基于公司资产管理主流程, 对退役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 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退役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 (见图1) , 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 规划信息化建设需求, 为后期业务工作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固化奠定了基础。相对电网公司传统的资产报废管理, 公司流程优化公司在如下方面开展了突破性的工作。图1为退役处置业务流程示意图。

(1) 资产退役申请管控节点前移, 为后续退役资产处置方法优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提供了空间。

传统的资产管理中, 仅对资产报废环节进行管控, 未对资产退役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导致资产从退役到报废整个阶段的管理缺位, 也就无法进行退役资产再利用等有效降低资产全寿命成本管控手段的实施。公司退役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了从项目立项即开始进行管控;在项目科研审批时, 同步对项目导致的退役资产及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其主要内涵为从工程项目 (基建、技改、营销) 科研阶段开始考虑项目涉及的资产报废, 与年度投资计划同步形成年度资产报废预算, 将项目投资与涉及的资产退役信息 (使用寿命、净值、状态等) 关联, 进行资产退役申请和审批工作 (见图2) 。

在立项阶段, 对退役资产进行状态评价, 根据状态评价结果提出后续处置方案, 包括资产再利用或资产报废。

通过PMS触发因项目引起的退役资产并予以固化, 避免了营销、基建、技改等项目的交叉重复立项。通过ERP/PMS的资产关联, 将资产的财务价值信息同步接入项目立项审批系统, 使项目科研在技术经济比较时同步考虑因项目引起的退役资产损失。

(2) 建立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退役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设计规范的退役资产报废及再利用流程、制度、原则。

(1)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包括退役资产申报、 (现场) 拆除、装运、入库、出库、转移、报废审批 (再利用审批) 、处置 (再利用) 、库存管理、整修等流程。

(2) 退役资产管理原则

再利用原则:退役资产优先就地再利用, 无法就地再利用的进行全公司范围调配;退役资产再利用使用于一类以外地区 (重点地区之外) ;退役资产使用于所有形成电力公司资产的项目;经经济、安全评估, 使用年限过短的设备暂不进入再利用平台;项目设计选用退役设备时, 系统功能上各单位事故备品不能被选用;各类设备再利用主体流程保持统一。为保障退役再利用资产质量, 退役设备检修测试评估以后, 评估单位需出具退役设备书面评估报告 (包括各类参数及剩余使用寿命等) 。变压器均由公司所属变压器修造厂负责评估并出具报告;其他退役资产由所属单位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组织评估并出具报告。

(3) 明确退役资产管理职责及要求

物资部门为实物库存台账管理部门, 根据生产管理部门 (分级管理) 签字后的入库申请单进行设备入库管理、出库领料单进行设备出库管理。退役资产台账包含每台设备的设备编码、资产编码、原值、净值、详细技术参数及评估报告 (设备评估报告随同资产实物一起进行管理) 等信息。

(4) 制定再利用资产在工程设计中选用细则

退役资产得到有效再利用的关键环节在于项目设计选用, 设计单位可以查询到设计所需的相关信息;PMS/ERP每天通过接口将准确的实物台账、技术参数等信息传输到再利用信息平台;设计单位选用后的退役资产被冻结, 其他单位无法重复选用;设计单位出具的估算中包括退役设备当时净值、整修费用及安装运杂费;选用设备需由立项审批部门审批, 生技部门确认;项目未通过审批, 则选用的退役设备由项目申报部门予以解冻。

(3) 完善资产现场报废处置制度, 解决运输及仓储成本

对35kV及以上变电站整站拆除、批量拆除资产, 采用提前递交报废申请批准后进行就地招标处置;减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4) 建立量化绩效考核指标

借鉴国际先进电力公司经验, 建立退役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从报废资产成新率、闲置资产再利用率、闲置资产率等量化考核指标, 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考核:报废资产成新率=本年度报废资产净值损失总和/本年度报废资产原值总和, 设备再利用率=本年度实际再利用设备数量/本年度可再利用设备总数量, 闲置资产率=本年度可再利用资产总净值/本单位本年度资产总净值 (注:分子及分母均在指定的同一时间抽取) 。

三、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为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开发及集成应用奠定了业务管理基础。公司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并不断推进实用化工作, 实现了资产管理全过程业务的信息化覆盖, 将资产管理末端环节信息反馈到前端业务环节, 实现了资产的闭环管理, 为资产管理的量化决策、信息闭环提供了支撑。

1. 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建设目标及策略

建设能够全面支持资产管理体系运转的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借助信息集成和数据分析保障业务流程闭环并辅助科学决策;是公司资产管理信息化整个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见图3) 。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与公司电网规划 (PSP) 、项目立项管理【技改项目管理系统、营销 (CMS) 、基建 (工程一体化) 】、工程设计、投资计划 (BPS) 、采购【SG186招标平台、SRM、ERP (MM) 】、建设【工程一体化、ERP (PS、AM) 】、运维检修【PMS、ERP (PM) 、TCM、ERP (AM) 】、退役资产【 (报废及再利用) 、招标处置、ERP (AM) 】等信息系统集成共享。

通过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如下目标。通过废旧物资的拆除清单功能, 实现废旧物资交接与保管工作的系统管理, 加强拆除现场、仓储环节的管理力度, 保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致;实现装运、出入库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拓展废旧物资处置系统流程;实现固定资产类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 建立资产编码级别的库存台账和出入库管理;实现废旧物资网上拍卖竞价功能, 满足在线通知、看货、竞价、评标的要求, 使投标/评标过程更加规范, 评标结果更加客观;通过ERP系统与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的集成, 实现废旧资产处置回收残值的反馈;固定资产报废后的废旧物资出售金额能够针对资产编号自动分摊;资产报废管理流程和电网设备再利用流程将根据新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改造, 使系统流程密切符合业务流程, 保证系统对业务的有效支撑;在ERP系统中建立资产调拨流程实现资产的跨成本中心再利用。

详细设计工作内容如下:预报废与现场拆除功能;装运、入库与存储功能;处置计划功能;招标与处置功能;销售订单与交货功能;固定资产财务分摊功能;服务采购与费用分摊功能。通过梳理这上述业务需求与流程后通过信息平台加以固化。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实施策略: (1)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在技改立项系统、PMS系统、ERP系统和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中实现。 (2) 实现PM、PMS、AM、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的联动。 (3) 开发相关业务报表, 为退役资产管理、监督、考核提供支持。 (4) 贯通退役资产拆除清单、报废、再利用、装运、库存、网上竞价、报废处置、残值回收与财务分摊、现场招标处置九大业务流程 (见图4) 。

2.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总体业务需求具备八大功能 (见图5) 。

3.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的集成

(1) 系统集成接口

退役处置平台通过对既有信息系统的功能深化及接口开发, 实现信息的互通和集成。各信息系统间接口关系如图6。

(2) 平台集成技术架构

系统基于SAP的XI技术进行集成, 外围应用通过FTP和HTTP SOAP方式直接连接至XI平台 (未来可根据需要扩展技术连接方式, 如JMS、JDBC、SMTP等) , XI通过RFC和ABAP Proxy连接至各个SAP应用, 实现集成, 见图7。

(3)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开发

(1) 硬件平台 (表1)

整体的系统开发及生产应用环境规划设计见图8。ERP系统服务器:生产环境传输路径为DV2→QA2→PRD。SAP集成使用三台服务器:XID, XIQ, XIP。XID与DV2, 即ERP开发系统连接, 在ERP系统上进行接口开发和单元测试;XIQ与QA2, 即ERP测试系统连接, 在ERP系统上进行接口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和用户接受测试;XI的传输路径为XID→XIQ→XIP, XIP的切换随ERP生产系统的上线切换同步进行;各个外围系统的开发、测试、生产环境分别连接到XID, XIQ和XIP。

(2) 软件平台

SAP ECC 6.0:SAP最新产品ERP2005的核心组件, 提供企业各个业务模块的服务功能。SAP ECC 6.0基于最新Net Weaver平台, 紧密集成ABAP组件, 保证核心业务运行稳定。

SAP XI (PI 7.0) :应用集成平台采用SAP XI, 版本号为PI 7.0。SAP XI是SAP Netweaver平台中的一部分, 负责构建符合SOA理念的应用集成和自动流程集成。SAPXI由集成构建器、集成知识库、集成目录、集成服务器、系统环境目录以及集成监控运维平台构成。

SAP系统支持其用户灵活的客户化更改, 并提供了相关二次开发工具。系统基于SAPNetWeaver的ABAP平台, 通过ABAP语言进行便捷的二次开发;基于SAP NetWeaver的Java平台, 可以通过SAP提供的NWDI组件进行基于Java的二次开发。

四、工作总结及完善方向

1. 工作总结

通过退役资产管理平台的实施, 实现了相关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固化, 实现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对项目前期立项过程中涉及的资产退役计划信息进行提前掌握;对资产退役进行计划管理;对退役资产进行事前评价、事后评估;从而实现对项目规划、立项的全面评价;实现资产报废计划与年度投资计划同步形成年度资产报废预算, 结合系统内固化的资产报废审批流程为实现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为资产周期成本指标细化到设备单体创造了条件。实现对可再利用退役资产的全面信息掌控和规范使用机制。退役资产的整体再利用率得到稳步提高, 促进公司资产有效利用率的提高。

2. 后续完善方向

由于相关工作牵涉单位和部门较多、业务链长、业务处理复杂,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公司管理层的持续关注和基层相关业务人员的规范执行。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管理及规范执行的督察, 加强考核、监控、分析指标的应用, 以系统信息支撑资产评价的高级应用。

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退役资产的异地再利用工作, 即综合统筹各网省公司的退役资产再利用工作。整个国网系统内各个网省公司间的退役资产再利用, 势必对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带来较大冲击, 未来公司将配合国网推进退役资产异地再利用工作, 以带动整个国网体系资产管理深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3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客观上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并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使命,在经营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加强公司的管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是化解这些风险,强化公司管理的有效保障。本文试从内部控制框架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现阶段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组织结构方面,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按要求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数量和素质上尚无法完全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开拓创新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在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方面,由于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和会计工作有关制度规定出台较晚,且公司业务较为复杂,很多方面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知识而且还需要金融知识来对经济事项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公司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造成在财务制度执行上不够严格,账务处理不规范的情况。

2、未确立适合自身管理的风险评估方法。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借鉴国外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基准价值评估方法,并未实行与自身企业相关及配套的评估方法,资产管理和处置业务中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一直缺乏客观规范的信息技术知识。只能依赖繁琐的控制程序和事后审计和检查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未严格执行。由于人员限制,存在内控覆盖面不够广,个别应当形成制约关系的业务和岗位如档案管理和资产处置没有严格分开,部分业务没有双人负责,个别单人单岗业务缺乏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等问题。

4、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大。检查和监督应在事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事后进行监督。

二、资产管理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积极完善公司的控制环境。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通过全员参与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等控制环境因素的改善可以促进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公司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具有本身独特特征的经营哲学、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精神风貌和公司形象的总和。公司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深深地影响着公司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资产管理公司要通过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完善公司的奖励约束制度,促使全体员工主动维护公司的内部控制。通过积极培育公司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自觉行为与制度的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2.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部门应隶属于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对行政方面的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

3、在人员招聘方面,应配备足够数量且具备广博知识和多元化技能的人才,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在处理特殊经济事项中,坚持利润与交易(或销售)统一的原则下,对存量资产或负债按历史成本与现行价格进行双重反映。也就是说,在保持利润“可稽核性”前提下也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信息需要。对特殊复杂的经济事项进行处理之前,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

4.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权责分明,决策、执行、评价、监督、反馈等环节应相互分离、有效制衡。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应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重要风险岗位的双人、双职、双则制度,对单人单岗业务要建立相应的后续监督机制,要强化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要实行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机构、各项业务的全面监督,最终实现立体交叉控制效果,防止出现监控盲点。

5.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岗位管理措施。资产管理公司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细化各岗位责任和职权,通过制定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的目标管理。

6、加强对风险控制的分析评估。资产管理公司应当关注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以及关联交易是否适当、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等,在分析评价重大经济活动和关联交易的基础上加强对公司风险控制的分析评估,还应当建立书写和定期更新报告制度,以反映内部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变化,以及收编新业务品种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分析应涉及资产管理公司所有业务和部门,以及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加强风险控制的评估,以提高对资产管理公司所有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7.逐步建立起一套自动、高效、规范的电子化风险控制系统。资产管理公司要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进一步引入电子化处理手段,改善内部控制的非现场监测条件,以财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将风险控制制度、指标以及规程等项内容进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运用系统网络观测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既减少内部控制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又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自动、高效和规范。

8.对内部控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资产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办法,对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含义应该是公司内部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办法和程序的总称,是由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不同操作环节相互交织紧密的动态过程,是按照一定控制目的而由有关控制所组成的控制体系。为此,资产管理公司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健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各家公司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外部环境的协调与促进。

9、加大检查监督内控制度在公司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中的执行情况的力度。

首先检查监督资产处置前期准备环节。对债务企业要严格履行日常走访和尽职调查的义务,在拟定资产处置方案前要全面、细致地调查了解债务人、保证人及关联方的资产负债情况、生产经营状况等,通过大量的走访和尽职调查挖掘其可供处置资产的内在价值,从而有利于实现资产处置回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拟处置资产要求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坚持双人(或多人)谈判制度,客观地反映资产处置前期谈判情况,还款意愿,处置方式等,为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审议处置方案提供最为基础的处置信息。其次检查监督资产处置方案审批、执行环节。对拟处置资产,根据债权数额大小,选择相关媒体刊登资产处置公告,以寻找潜在的、更优的投资者和处置良机。在处置方案形成过程中要坚持评处分离的原则,杜绝出现人为干预评估工作、预先设定评估值或授意调整评估结果等情况。资产处置方案应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按照规定的权限上报审批。对个别特批的处置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补议。项目组应将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批复的内容在处置协议中加以落实,在协议履约过程中,项目组应采取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处置协议的履行情况,监控资金来源及还款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上级报告。第三、检查监督资产管理和法律维权环节。要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认真详实的登记《实物资产管理台账》和走访记录,避免可能发生的资产损毁、灭失或被他人无偿占用、变卖等情况,定期进行资产盘点、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对持股企业要建立股权管理项目小组,选举推荐股东代表、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进入转股企业,推动持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参与持股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持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充分行使股东权力,切实维护股东利益。要加强对债权资产的时效管理和法律维权情况。要求项目组要及时采取发放催收通知书及取得催收确认回执或通过公证送达、公告、诉讼等有效中断诉讼时效方式确保主债权、保证债权时效的存续。对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应在法院通知期限内申报债权;对诉讼案件应在判决时效内申请执行。要建立完善的预警台账,通过检查监督债权资产的时效管理,以达到加强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维权工作。最后检查监督资产处置回现和费用支付的审批入账环节。对处置回收资金,应及时填制回收单据并通知财务部门入账。对入账资金,办事处财务部门要及时上划公司总部,不得截留、坐支处置收入。对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要求严格按照相关的《费用支出管理办法》规定支付。对中介机构的选用,要求按照“集体选聘、公开选聘”的原则来确定。对中介机构采取定期考核,选拔优秀的、淘汰不合格的中介机构。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4

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需遵循确切的操作流程并执行规定。基本采购审批流程为:根据批复立项的科研计划,部门内部审核所需相关仪器设备等可确认为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核验已有或可内部调拨的固定资产,确定必须采购的固定资产,经部门主管审批后,报请单位领导批准,然后转财务预算,进入采购实施。所有固定资产购置时,由需要配置部门、科研项目组管理部门或者科室仪器设备采购办,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由所在部门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上报单位项目管理部审核,审核同意后提交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议审批,审批后根据固定资产预算价格情况,分别执行采购。

2.2固定资产登记入账管理流程

固定资产购入后,必须及时登记入账,避免造成账实不符、账物不符、延迟入账等现象。需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入账程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台账、保管账、出入账等账簿的建立。建立固定资产入库有关制度、固定资产出库有关规定、固定资产验收核对事项、固定资产填卡入账事项、固定资产财务记账。

2.3精密仪器使用管理措施

科研单位仪器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科研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仪器设备管理是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则是重中之重。其管理范围涉及: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和调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及保养。使用部门必须明定责任保管人、技术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条例及管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制度。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文件规定,定期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对精度和性能出现降低的仪器设备要及时报请专业修理人员进行修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外借,不得私自拆卸改装,不得将整套仪器设备分解为单体使用。如确实因为改造设备、新产品研制、维护维修、深入功能开发等需要拆卸解体的,须以书面形式上报单位领导并请专家组对方案论证后,由主管领导批准。如有人员擅自外借、拆卸、解体,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若造成损坏或经济损失的,应从严处理,并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2.4精密仪器对外服务管理原则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专管共用、资源共享,为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除满足本单位科研使用外,鼓励开展各科研院所间和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共用及对社会各单位进行咨询、培训、分析测试等技术服务,努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内部与外部、服务与创收、运行与养护等诸项关系,坚持原单位内科研测试优先的原则,保证基本任务的完成。

2.5固定资产调拨管理事项

固定资产调拨是指固定资产从某一部门调拨至另一部门,资产管理职责随着标的物的转移而转移。固定资产调拨要严格履行调拨手续。通过固定资产调拨功能可以将富余的资产调拨到紧缺的部门或机构,实现资源平衡和余缺调剂,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固定资产调拨需以书面形式提出转移调拨申请,报请单位领导审批,然后到主管部门办理调拨相关手续,经调出方、调入方核实签字及第三方确认后进行记账交接,最后到单位财务处备案,完成对调拨固定资产的账务转移。

2.6固定资产报废管理程序

对有缺陷或故障且无法维修及维修失败需要报废的资产,或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的资产进行资产报废管理。报废时,可调用固定资产台账中的信息,资产报废后,从固定资产台账中消除该固定资产信息,转移到资产报废管理列表,按照报废流程及相关手续报废。

2.7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实施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各管理部门必须定期进行清查工作及盘点工作,以便能够明确掌握固定资产的确有数量、存放地点、运行状态等,还可以查明资产有无缺失现象、毁损现象或者存在未列入资产台账的情况,保证账目与实物相符。科研单位每年应组织各处室对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账、物、卡的核对清查,对多余、闲置不用、长期积压、更新替换的淘汰固定资产应清点造册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调剂。损坏但可修复的资产应及时维修,无法修复的应申请报废。对固定资产的调剂、捐赠、调拨、报损和报废后的处理等实行归口管理。根据出现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整改和管理措施,总结管理经验。

2.8固定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管理要点

固定资产购入后,应建立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对固定资产进行成本分析、效益分析及监督跟踪,切实加强资产管理,促进资产使用部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科研目标及部分收益目标,防止资产重购入、轻管理,闲置空放,耗损浪费等现象的产生。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制度。每年资产所在部门要进行考核,由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向全单位公布,同时实行奖惩制度。对年度评价中在验收、使用、管理维修、技术改造、报损报废等工作中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经有关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报批,应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在上述工作中严重失职者要分析原因,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给予必要的经济或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作刑事处理。

3建立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明确建设“科学管理工程”的管理思路,重点在于结合本单位的现状,按照科学管理的思路,找准管理问题关键,分析薄弱环节,切入实际工作,实现科学管理在资产管理中的功能、效果及作用。科学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关联化、系统化的模式,科学化管理的思路要充分渗透到整个固定资产的全部管理活动中去,包含:科学化的操作、科学化的控制、科学化的核算、科学化的分析、科学化的规划。通过专注细节,化繁为简;控制细节,流程管理;入手细节,培养习惯的管理原则,采用科学化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取得切实有效的成绩,从而开创固定资产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湘,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1):43.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林业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使用中央财政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的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下称林业建设项目)。

第三条 各级林业计划机构是林业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其他业务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参与林业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前期工作管理

第四条 林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

第五条 项目建议书。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并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文件。

项目建议书一般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编制,也可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

大中型项目,即总投资为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项目建议书;小型项目,即总投资为3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可以直接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对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必要、合理、可行以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并附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关单位的许可、承诺或者证明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总论、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分析、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布局与资源条件分析、建设方案与内容、环境保护、建设期限与实施计划、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评价、项目建设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必要的附件、附表与附图等。

第七条 项目初步设计。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列明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用地规模、主要材料和设备选择等,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表和投资概算等,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

初步设计必须委托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单纯购臵类项目可以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由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直接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三章 项目审批管理

第八条 林业建设项目的审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审批。

第九条 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项目(下称直属单位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报国家林业局审批(或初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项目(下称地方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林业局。其中,大中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家林业局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小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林业局审批。

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的部门审批;直属单位的小型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由国家林业局审批;地方小型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概算变更管理

第十条 建设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文件执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单位、建设内容、降低工程质量、增加或压缩投资规模等。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因客观原因造成部分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需要调整的,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概算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总投资的百分之十的,应当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原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部门重新批准后,按新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重新编制初步设计,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二)由于建设地点变更以及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发生变化,确需调整的项目,由建设单位提出调整方案,按规定的程序报原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

(三)因设计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和项目实施环境变化等原因,确需调整部分项目子项,在总投资不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的总投贽隋况下,由建设单位提出调整方案,按规定程序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对未经审批机关批准,建设单位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而导致超概算并已成事实的,国家林业局不受理事后概算调整申请,所超概算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

第五章项目招标管理

第十三条 林业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标。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林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二)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低于本条(一)、(二)、(三)款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的。

第十五条 确需邀请招标或不进行招标的必须经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对达不到招标标准的基建项目及设备(材料)采购,要由计财、纪检、审计、设备(材料)使用等部门选派人员组成建设项目管理或设备(材料)采购小组,建立内部制约机制。

第六章 项目建设监理

第十七条 列入国家规定监理范围即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中含有监理费的林业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第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设备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投资、工期和质量等内容进行控制。

第十九条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第七章 项目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要定期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意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要建立林业建设项目实施信息反馈制度,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反馈林业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并于每年6月、12月将项目执行情况报国家林业局。

第八章 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于3个月内编制完成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按照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细则》要求组织竣工验收。

第九章 项目后评价

第二十二条 为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国家林业局将组织有关专家和机构对项目质量、投资效益等进行评价。项目后评价办法由国家林业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业建设项目开展后评价。

第十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负责。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中央资金、撤销项目、收回项目资金等处罚措施,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工作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有关审批程序擅自开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导致扩大或者缩小投资规模的;

(三)管理不力,导致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低劣的;(四)未依法组织招标的;(五)挪用、挤占工程资金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 对出现严重咨询、勘察、设计质量问题,或同一项目设计文件经两次以上修改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国家林业局将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资质做降级处理,直至取消资质。

第二十六条 对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等问题的监理单位,国家林业局将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林业(农林)主管部门及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6

经过前期供应商选型、管理咨询、项目实施等诸多过程,公司与广州市正泰商业数据有限公司精诚合作,现已建成一套面向公司各个工作层面的,以设备资产管理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企业级EAM协同工作平台,并于6月1日在公司范围内全面上线运行。

二、EAM系统应用,带来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需要时间去证明。但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设备管理业务、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等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的梳理、评估、优化,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导入了EAM系统倡导的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以设备运行、维修标准体系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管理设备运行、维护活动,优化设备管理资源的配置,及时传递设备运行、维护维修信息,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实现设备资产投资回报最大化。这些都是EAM 系统所倡导的设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也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认为,EAM系统建设的过程,就是把EAM系统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模式,植入、融入公司设备管理组织的过程。通过对公司各个层面人员的访谈、沟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EAM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导入已经取得初步成功。

其次,统一了设备管理各项业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效益,是企业致力追求的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的设计、优化,是提高管理效率、效益的主要途径。我们公司下设9个运行保障单位,设备管理流程不尽相同,管理要求也不尽一致,从EAM系统运行的角度,必须统一管理流程。基于这一认识,公司把设备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的梳理评估、设计优化,作为系统建设的目标之一。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需求调研阶段。这一阶段与正泰数据项目实施组共同对设备资产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维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等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评估,编制了业务管理流程图,作为EAM系统业务处理设计的基本依据。第二阶段,试点阶段。这一阶段,把三家单位实际管理流程配置到EAM系统,进行实际的运行、测试,并对运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为统一业务管理流程提供设计、决策依据。第三阶段,流程统一阶段。在第二阶段运行测试的基础上,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在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EAM系统运行管理要求,按照“高效、统一”的原则,重新设计了系统授权体系、业务管理流程,并经公司批准后,在系统运行前配置到系统中。系统的上线运行,新的管理流程、管理标准,对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再次,建立了系统完整的设备管理标准体系。浦东机场投入运营以来,初步建立了各类设备运行、维护维修管理标准,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标准是否适用,没有及时进行跟踪评估、修正,甚至一些委托外包项目,维修标准还掌握在外包厂商手中,什么时间进行维修,维修的内容,维修费用多少,都由外包厂商提出来,主动权掌握在外包厂商手中。公司管理层认为,维护维修费用的逐年增长,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标准的管理比较薄弱。因此,公司领导明确提出,要以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为契机,抓好公司设备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经过一年的持续努力,通过收集整理、专家评审等工作,建立了浦东机场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库,包括结构化的技术标准420条,还有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维护维修手册、作业指导书等WORD文档。随着EAM系统的应用,这些技术标准的作用将在今后的管理中将逐渐显现出来。

三、浦东机场生产运行保障工作信息化程度比较高,而管理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EAM系统是公司第一个建成、投入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EAM系统的实施,对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领导重视、参与是EAM系统成功实施的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把现在的纸面工作处理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处理,而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关键在领导,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只有各级领导重视起来,参与到系统建设中来,系统的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推进,系统才能真正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公司领导对EAM 系统建设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与了系统建设的全过程,随时掌握系统建设的进度情况。公司管理层先后三次集体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讨论、解决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系统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在系统上线之初,公司分管领导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分析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配合EAM系统建设,公司投资300余万元搭建了管理系统网络平台。为保证EAM系统的正常运行,规范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数据及时、准确、规范、完整,经公司办公会审核批准,正式下发了《上海国际机场股份公司EAM系统运行管理规定》,明确系统使用、业务处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用好系统,发挥系统的功能、作用。公司下属各保障单位领导,服从系统建设的需要,积极配合公司项目组按时完成了系统建设中需求调研、数据准备、培训等工作。正是因为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参与,才使得系统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2、成熟适用的软件、具有较强实施能力的实施商,是EAM成功实施的前提。我们在选择软件产品及实施厂商时,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因素:一是功能、技术成熟、适用。从市场调查情况看,无论是国外EAM软件,还是国内EAM软件,其所蕴含的软件架构、功能、扩展性等都处于同等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贴合管理实际的软件。二是软件应该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开放性、易用性、可维护性,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三是系统实施的方式。是第三方(咨询顾问公司)实施,还是由软件开发商实施。国外EAM软件厂商一般只提供定型的软件产品,而系统的部署、实施则委托第三方实施,风险比较大。软件开发商既提供软件产品,又提供管理咨询、系统实施服务,项目成功的把握更大一些。四是实施厂商的能力包括行业咨询专家顾问、软硬件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团队的经验以及成功的实施案例。这对项目实施成败至关重要。

公司对软件产品、实施厂商的选择非常重视,整个工作分为技术方案评审、商务报价、实际考察三个阶段进行,有六家EAM软件厂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司参与了项目竞争,最终,我们选择广州市正泰商业数据有限公司作为管理咨询服务商和开发、实施厂商。正泰数据多年来专注于EAM管理理论的研究和系统研究与开发,具有比较丰富的管理咨询、软件开发、实施经验,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实施团队,符合我们选择软件产品、实施厂商的一些考虑。从项目实施情况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3、数据准备是EAM系统成功实施的基础。数据是EAM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准备是系统建设过程中投入时间最多、人员最多的工作,组织不好,将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在正泰数据实施顾问组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编写了设备资产数据准备指南,确定了数据准备原则、方法、数据内容以及实施计划。各单位还明确了数据准备人员、数据准备负责人,落实数据工作责任制。正泰数据实施顾问组,对数据准备人员进行了多轮的数据培训,明确数据准备方法、要求。为保障数据质量,公司还确定了数据收集、审核流程,对重要的、技术含量、专业性高的数据,由公司抽调的专家小组进行审核。经过半年的艰苦工作,完成了设备资产分类、编码,物资备件分类、编码工作,完成了21400条设备卡片信息的收集、录入工作,完成了240种不同类型设备结构组成的拆分工作,建立了拆分标准与设备、备件关联关系,建立了420条设备检查、维护维修标准。在试运行阶段,通过对系统运行问题的分析,我们感到基础数据信息不完全、不完整,是影响系统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项目组决定组织人员对导入系统的数据重新进行检查审核,一方面完善数据内容,另一方面纠正一些错误、不准确的数据。尽管工作量很大,也有一些阻力,但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完成了系统内全部数据的再审核、确认和完善工作,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提升。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质量,甚至影响公司决策的质量。保证基础数据的质量是数据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对数据的审核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报业图片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 篇7

对于媒体而言,图片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摄影报道不仅是张扬报纸的个性,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更是最大程度地传播新闻事件,增强新闻传播的实证性、丰富性。图片是新闻的表现方式之一,对于报纸而言,第一位的是新闻的报道效果,然后是图片如何表现新闻的效果。为每一个文字报道配上好照片,为每一组好的图片配上好文字,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媒体发展的趋势。

在以往的报社图片处理流程中,往往是由摄影记者、通讯员、外来投稿的图片提交到采编系统,由编辑选择需要签发上栏的图片,经过图片处理,签发组版最终见报。见报的稿件、图片资料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但是这样的处理流程往往也造成了一些未选用的珍贵的图片的流失,还有的情况就是,有的时候记者去采访的一些比较重大的会议或者活动,拍了片子回来,由于版面的限制或者宣传的需要,并不需要图片签发见报,这些图片往往保存在个人手中。但是这些图片在整个胜利油田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又是很珍贵的资料图片,例如将来做年鉴或者历史画册时又是极为重要具有历史意义的。但由于当时报纸未被采用,这些很珍贵的图片未得到统一处理保存,或者丢失,或者保存在个人手中随着人员的变动,逐渐流失。

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将图片资料统一完整的得到保存,建立一个直观、完善、全面的图片管理系统,胜利日报建设了图片资产管理系统,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来满足不同的专业化需求:

数字化多层次存贮管理图片资产[2];方便图片上传及查询,规范高效的图片分类整合;集中式图片生产管理,提高图片生产效率;与方正文韬采编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围绕出版过程的图片使用跟踪;发掘图片资产再利用价值(年鉴、画册等);满足面向不同用户的图片出版(印刷、网站等方式的出版)需求。

1 图片资产管理系统的特点

胜利日报图片资产管理系统把图片的入库、管理、编辑制作、数据转储等环节统一管理。提供强大的分类存储管理和全文检索功能,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多层次图片资料管理方式,实现对图片资源的投资保护。完成图片的采集、编辑、归档、管理、发布流程的管理过程,为图片资产的增值服务奠定了基础。

胜利日报图片资产管理系统可供摄影部、档案室、资料管理部门以及需要管理大量数字图片的用户进行图片存贮查询管理使用;也可以与报社文韬采编系统集成,供单位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文字编辑、图扫人员使用,完成图片的采集、编辑加工、存储、签发和排版、发布等,实现图文合一的生产制作和管理过程,并与图片制作软件(如Photoshop)紧密集成,使图片的选用和制作一体化。系统自动保留图片的选用、制作等操作记录方便查询。

系统提供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根据图片的来源不同,可以配置相应的处理流程。系统支持本地及远程批量的图片上载、下载、传送;提供图片共享、浏览、分类、检索平台;提供图片版本管理,监控图片的处理和使用情况。

胜利日报图片资产管理系统既支持B/S方式(即 浏览器/Web服务器)的体系结构,也支持C/S方式(即 客户端/服务器)的体系结构。B/S方式可以实现用户内部图片生产、图片资料管理,以及图片在Internet的发布[3]。系统简单易用,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图片管理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图片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2.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存储管理、图片库管理、分类管理、视图管理、任务管理和操作日志等几部分,整体界面如图2所示。

2.1.1 存储管理

管理系统的存储设备系统对图片对象采用分布式多级存储方式,可以对存储设备进行方便扩展。管理图片数据的结构化存储,使得存储和获取图片的效率最高,能随设备的扩充而扩充,在存储设备上移动数据不会影响应用端,通过对图片的存储管理,使系统更好地利用海量存储系统,更好实现图片的批量迁移。

2.1.2 图片库管理

图片系统可设制多个图片库,图片库可以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应用安全可靠,利于图片简捷、高效定位。

2.1.3 分类管理

系统对分类的支持非常灵活,用户可以自定义分类。对于报社生产流程来说,由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常采用按日期或图片来源的方式进行分类浏览,系统自己带的分发程序能自动更新这些日期分类。如图3所示。

2.1.4 组管理

用来管理用户的身份,对于不同的用户,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权限,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对用户进行分组后,对每一个组中的用户将行使不同的权限。一个用户可以允许属于不同的组。通过分组这种机制,能批量地对用户进行授权,极大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如图4所示。

2.1.5 视图管理

为了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要,用户可以自定义显示界面。例如,使用的分类模式,浏览图片的排序方式,每个页面中图片的显示数目,图片的显示方式,显示的字段,检索界面的配置(即允许用户对哪些字段可以进行检索),用户配置的一些缺省值等。如图5、图6所示。

2.1.6 任务管理

可以对送交制作的任务进行修改和删除并且提供批量删除任务的操作。

2.1.7 统计管理

系统可方便地按时间、用户(图片作者等)、部门、分类、图片名及操作类型进行统计。可统计图片库每一张图片的下载使用情况;可统计某个时间段,按摄影记者、来源进行统计,并通过报表的方式输出,给决策者提供分析数据。如图7所示。

2.1.8 操作日志

记录系统的图片库管理记录和图片库访问记录。

2.2 用户图片应用模块

2.2.1 图片浏览功能

系统支持按分类浏览和按组浏览,图片列表支持详细列表、图册列表和图文列表三种显示方式,并且可以根据状态选择对图片列表进行过滤。

2.2.2 图片组照浏览和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采用组照的方式对图片进行成组浏览,并可进行组照标题、组照说明的编辑。可通过设置组照索引图,加入已有组照,对组照进行检索,调用模板等方式完成图片的快速标引编辑。

2.2.3 图片真图与详细信息

对图片进行编辑操作,可以显示图片的真图。可以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放大、缩小、水平镜像、竖直镜像、旋转90度、旋转180度和剪切等操作,实现图片的在线编辑。

图片的属性信息,通过授权可以在属性编辑中修改图片的图片名字、图片标题、图片说明和图片分类等信息,图片说明将保留修改痕迹。

2.2.4 图片传递

用户选择多个图片确定目标分类后可方便的改变图片分类,并可在两个库的不同分类之间传递图片。

2.2.5 图片的上下载

图片系统支持批量的上下载和查询结果的下载。如图8所示。

下载的图片可选择存放目录和图片属性的格式,进行单张或批量下载操作。文件属性格式支持文本、XML和HTML格式。

2.2.6 图片送交制作

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要制作的图片,将图片送交图片制作人员在Photoshop[4]中进行图片处理(进行单张或拼合制作)。制作客户端程序可以看到这些任务进行制作。送交制作可以保留图片的源图而产生一个副本进行制作,对原图进行保留。如图9所示。

2.2.7 图片版本

图片版本管理功能可以方便的看到所选择的图片在图片库中是否有副本存在。版本管理可以让用户能够对一副图,找到其相应的原始图,从而可以查看图片之间作了哪些修改。

2.2.8 图片采编选用、签发(采编接口模块功能,与采编系统配合使用)

系统与图片制作客户端相配合,通过给不同用户授予在不同的部门上的不同权限,可灵活方便地实现多种编辑部发稿上版流程。

图片被修改、传递、签发等操作后,系统会标识图片为相应不同的状态。对已有副本被签发组版的图片再次签发组版时系统会提示该图已于何时由何人签发到何版上了,以防撞稿。通过查看副本、操作记录或图片统计模块可以跟踪图片的共享使用情况。

2.2.9 图片检索功能

分为简单检索和复杂检索。简单检索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快速简洁的进行全文检索,支持二次检索。复杂检索可以在图片的几个属性信息间进行组合字段检索。通过输入 “时间”、“地域”、“内容”、“作者”等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片属性检索词,进行组合的检索。利用高级检索,可以更准确的定位所需的图片。如图10所示。

2.2.10 照片登记

照片登记功能可以在照片数字化之前将图片登记到图片库中,如果选择扫描登记同时还可以填写制作要求,图片制作员利用图片制作客户端可以看到该任务,按照要求扫描处理完图片后可以通过Photoshop中的软插件直接将扫描图片上载到相应分类。如图11所示。

2.3 图片制作客户端

对于图片制作任务,可以方便地进行按报纸、任务类别(未处理、处理中、已提交)、图片创建者的组别进行过滤查看。图片制作客户端能对图片进行批量打开、制作、入库等工作,图片加工的效率大大提升。

2.4 图片分发入库

可实现批量图片入库功能,对于接收新华社等图片提供商从卫星上接收来的图片,分发服务还会对图片的质量进行分析,按其级别自动进行分级存储,生成小图标,并把图片送入到图片库中。系统可以支持重新分发,接受延时校正。

2.5 本地图片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方便摄影记者、摄影师、用户对个人图片资料进行浏览、批量标引、管理和传输。如图13所示。

实现个人图片资料库管理,进行高效浏览、检索。引进了本地数据库,提高检索和浏览效率;可清除垃圾纪录及过期的图片纪录。如图14所示。

2.6 图片资料库模块

为了满足新闻图片在为出版服务的同时方便快速整理成为按内容属性分类方式存贮的资料图片,图片在入库及编辑时即可按内容属性分类进行标引及提取。在完成出版过程后,通过设置相应归档程序,实现图片按属性分类信息批量自动存入资料库相应属性分类下。

本模块实现了图片既可按新闻图片出版习惯分类(如按图片使用部门、按图片来源等),也可按图片内容属性分类的方式,完成从图片入库、图片使用、图片转储到图片资料管理检索、资料库图片回调生产库的全过程。实现了图片在新闻出版过程中,新闻图片使用与资料图片管理的高效结合。

图片资产管理系统根据图片管理的需求,基于数字资产管理理念[5],采用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流程技术、存储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photoshop插件技术等多种技术来实现对图片数字资产的管理。它包括图片资产管理、图片分发、本地图片管理、图片流程、图片资料库和图片制作客户端几个模块,把图片的采集入库、编辑审核、图片制作、分类存贮和组合查询、图片发布、数据转储、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统计)等环节统一管理。

系统充分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和需求变化,利用先进的XML技术作为信息描述和信息交换的基础,利用XML的标准性、灵活性、扩展性,构建了一个自适应的应用模型。最终实现对图片内容资源的有效管理,更好的为新闻宣传服务,并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胜利日报新闻图片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报社图片资产数据存储以及记录胜利油田的发展历史资料存储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推进报社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加强新闻图片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对资料图片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挖掘[6],实现资源共享、内容创新、信息增值及优质服务,实现内容图片资产管理数字化、发布多元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现代化。

报业图片资产管理系统对数字报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为报社从传统报业到数字报业的迈进搭起一座桥梁,很好的解决了图片系统从采集流程、发布展现形式到历史资料归档存储、检索等各个环节的问题,使报社轻松实现数字报业图片档案馆的战略构想,开拓数字报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同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梁吉业,李德玉.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知识获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en微软公司网站.

[4](美)凯尔著,许伟民,袁鹏飞译.Photoshop七大核心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篇8

关键词:信息化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建设 应用

1 影响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因素

1.1 技术因素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备制造工艺偏低,设备质量不合标准。部分设备制造企业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盲目追求利益,忽视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另外,有的制造企业忽视了后期服务的重要性,很多设备备件不齐全,从而降低资产寿命。第二,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不合格。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对生产产品缺乏有效的检测,验收工作粗心大意导致资产寿命周期偏短。第三,人为因素也是影响资产寿命周期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因使用不当或者外力作用造成设备毁坏,从而减低资产寿命。第四,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了解程度不够,部分企业忽视了设备保养和维修的重要性,资产设备常年使用难免会有损伤,没有及时修理导致资产寿命周期偏短。

1.2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资产寿命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项目投资和工程造价对资产寿命周期有直接影响,如果项目投资较少,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装备水平也会随之降低;第二,成本费用核算对资产周期也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各企业均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在设备运行复杂,保养维修困难的前提下,设备运行的费用依旧保持不变,导致资产全寿命周期偏短。

1.3 社会综合因素

社会综合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等方面。其中,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企业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资产寿命周期;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上,企业生产水平偏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周期偏短。

2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原则

2.1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原则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该坚持原则之一。基础资料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依据,目前,很多企业忽视了基础资料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导致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重重。属地化管理模式是现今企业基础资料管理的最佳手段,这种管理模式高度重视设备台账和设备履历卡的相关信息,设备资产在发生变更时,可以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2.2 标准化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资产使用进行保管,标准化的技术管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结合实际状况,选用最优的设计方案,提高资产订货技术标准,对资产运行状况和设备制造商进行动态评价,完善评价机制;第二,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资产进行养护修理,确保设备资产的正常运行;第三,资产鉴定报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待废的资产设备进行检验、试验,提高鉴定数据的准确性。

2.3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要求资产管理以ERP为平台,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全寿命管理内的信息平台。为了实现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从管理权限的要求出发,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查询、分类统计、对比分析以及信息归档等功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信息资产量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必须以现代的信息管理手段为出发点,为企业资产管理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3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与应用

3.1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

3.1.1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领导小组,选用企业内部优秀管理人才担任小组领导,对资产管理的各类事件进行有效的策划;第二,企业還应该建立标准化的规划设计管理机制。资产管理小组领导对规划设计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地规划,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该建立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第三,企业还应该根据资产设备实际状况建立统一的设备选型和招标管理机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最少的成本投入为目标,结合实际状况完善采购文件和评标细则,以供应商的实习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办法;第四,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的设备资产保护、维修机制。企业应该重视输变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全面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五,企业还必须高度重视资产退役管理工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资产设备退役、报废以及再利用的技术标准,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

3.1.2 工作机制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完善工作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企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建立优质的造价分析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在保障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为工程造价提供切实的保障。另外,企业还应该正确处理基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管理机制以持续改进的闭环式为主;第二,企业应该从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实施手段要求资产管理以ERP为平台,财务核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综合考虑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生产等阶段的成本控制,健全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体系;第三,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梳理基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对已有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保障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第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该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建立信息支持系统。

3.2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全过程思想、集成化思想以及信息化思想是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思想。该核心思想传达出的主要内容是以资产的安全运行为前提,将资产寿命周期内使用的费用降到最低。某钢铁企业是我国ERP系统统一推广的单位之一,众所周知,资产清理是ERP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资产清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资产与设备的对应、设备与价值管理的一致性,进而保障账、卡、物的一致,这个过程一旦出现问题,资产的成本控制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最终影响ERP项目的建设效果。长期以来,该单位高度重视资产清理数据的准确性,以集中办公的形式为主,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资产清理工作。全局资产管理的信息数量非常大,涉及多个领域,经过国家批准,该项目成功上线。

4 结束语

总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欣.刍议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3]康立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广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上一篇:金融统计应急预案下一篇:(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七色光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