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学校方案(共8篇)
建设特色学校方案 篇1
“尚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学校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制定我校“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办学理念
“尚美教育” ——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尚美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师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二)培养目标
造就智慧型尚美教师;培养自信型尚美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尚美教育,3、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化研究。
4、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师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5、搞好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尚美课程”,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和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阳光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4、提炼“尚美师生”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各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趋向成熟,凸显风格。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8、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三、发展内容
(一)尚美课程
开发并实施尚美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尚美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尚美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三字经》、《论语》《传统文化》等。
3、开发并实施“尚美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尚美课堂
1、以教学活动营造尚美氛围。
①全面落实“上好每堂课”的指导思想,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阳光有效课堂”教学评选和展示活动。
②建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校级的研讨,教研组的开课、年级组伙伴合作式的探讨等,让教师在多个层面上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鼓励老师风格课堂和主题课堂研讨。
2、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品质
①人人开展课例研究,在级部开展一课多上或同课异构,多次改进,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改进中感悟教学,在感悟中升华对教学的设计和理解。
②在完成教案电子化共享的基础上,把教师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和实践改进上,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现存方案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③强化课后反思,规定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反思稿的撰写,逐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
④开展主题反思活动:
活动一:“追寻一位心目中的尚美教师”。通过“角色模型简介”,让每位教师在目前自己身边的同事中选出最能代表最值得你学习的老师,去研究他,提出敬佩的原因所在,说明哪些特征、哪些行为是自己最想借用的,自己如何去学习或落实,真正让我们学校的阳光教师成为大家的榜样。
活动二:“回忆一次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学片段”。在学年中期,让教师回忆描述自己教学经历中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育片段,进行讨论,开展反思,提炼总结。活动三:“认真写好每一次的教学日记”。一学期要写出一定数量的、质量的教学日记,反思内容要具体,围绕三个方面:教的怎样?学的怎样?互动得怎样?
3、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①以“流畅的表达、自由的思维、大胆的质疑、快乐的互动、有效的合作”作为“阳光课堂”基本的表征来完善我校课堂教学评价。
②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加强对说课、评课、课堂反思的训练,让教师在学会评价中改进教学。
(三)尚美文化
1、制度文化。建立完善公正严肃、奖惩分明、维护众益、激发干劲、凸现理念,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2、精神文化。对阳光教育理念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渗透;加强理论研究,构建阳光教育的实践体系;是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
3、师生文化。培养教师团队文化,团结协作、乐业善思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行为文化,知书达理、乐学乐群。
4、环境文化
墙壁文化:主要介绍办学理念、学校重大活动、优秀教师团队、阳光经典系列内容。
广播文化:开辟“校园之声”、“名曲欣赏”等,以涵养师生性情,陶冶师生情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规范教室布局,统一区域文化版块。以个性化班级创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执行领导小组,规划执行实行项目负责制,由副校长带领各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各项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对规划的执行定期调度、指导、点评。各项目负责人每学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项目完成情况。
(二)加强过程管理
1、分解目标
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落实部门任务及职责,以校委会例会、月汇报交流等形式定期进行情况汇总。
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以学期、学年为单位,依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详细具体,可行、可测的阶段工作计划。每学期、学对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与调整。
2、关注过程
(1)时间保证:每学期一总结,各部门进行交流分析。(2)人员保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监督小组,及时监控规划实施情况。
(3)制度保证: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制订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建设特色学校方案 篇2
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学班33个,教职工111名,在校学生1840人。2005年以来,学校依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实验,以系列措施推行师生读书工程,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项目———“品经典美文,建书香校园”。
1.学校特色的内涵及解读
“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长期积淀。我们认为建设“书香校园”就是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空间。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为宗旨,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为抓手,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以适应和支持全体师生发展进步和健康成长为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特色的成效
(1)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升。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我校学生屡屡获奖,仅2014年,我校国家级比赛获奖4人次,省级比赛获奖18人次,威海市级获奖29人次,荣成市级获奖69人次,另有上百人次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
(2)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加快。书香校园建设促进了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的转变。8年来,我校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能手1人,威海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18人,荣成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38人,威海名师3人,名课程团队2个,荣成名师4人,名课程团队4个。执教国家级优质课5节,省级优质课15节,威海市级优质课40节,发表、获奖论文达300余篇。仅去年一年,教师个人获奖达96项之多。
(3)学校的内涵发展进程提速。“书香”已经初步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品牌。学校读书活动多次在荣成市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经验先后在《现代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参考》、《德育报》、《基础教育论坛》、《山东教育报》、《齐鲁晚报》等报刊中发表,在威海市课题研讨会、荣成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学校成功举办了荣成市课外阅读教学现场会。三个家庭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书香家庭”,一个班级被评为威海市“书香班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威海市书香校园”、“荣成市AAA级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理念引领———构建目标体系
1.特色建设框架体系
学校办学框架体系以“博雅”为核心理念。“博”即“读有品位的书,勤学致博”;“雅”即“做有根基的人,笃行达雅”。旨在培养“视野开阔,基础厚实,人格健全,举止雅正”的儒雅师生。在此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品经典美文,建书香校园”为特色项目,将课程、活动相整合,以开展书香活动、研发书香课程、创新书香课堂、实施书香评价等为主要实施路径,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创建和美的书香环境,以培植有活力的书香教师团队为实施保障,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2.特色建设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培养“视野开阔,基础厚实,人格健全,举止雅正”、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人。
教师成长目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一名优秀的、有特长的教师往往能撑起一片特色教育的天空。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增强教师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打造博学、智慧、合作的教师团队。[1]
学生成才目标: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积累丰厚知识,提高读写分析思维等能力,培养优良品德,提升审美情趣,拥有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学校发展目标:构建学习型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书香品牌,夯实校园文化底蕴。
3.第二个五年规划年度目标
自2010年9月,我校书香校园建设进入第二个五年规划期,五个年度重点目标为:读书方法习得,读书方法巩固,读书活动体系形成,读书评价体系完善,读书行为自觉。
三、实施路径———“八项工程”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以“八项工程”的实施落实作为建设书香校园的主要路径和保障。
1.书香文化工程
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于独特,彰显的是出色的文化。
(1)扎根文化,营造书香氛围。注重校园美化、绿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彰显,让每一面墙壁、每个景点都“说话”。致力于将“勤学致博,笃行达雅”的书香校园文化播种在师生的行动里,渗透在学校的时时处处。建设“知书达礼”和“学思悟行”主题文化楼,并使其体现动态建设的理念,在百米文化长卷上展示“读书小名士”等读书成果,全体师生移步换景,时刻浸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2)多方合力,保障阅读资源。学校设立300多平方米的“阅览中心”,藏书6万余册,并根据师生需求每年添置新书。建立并常态化实施“班级图书漂流制度”,鼓励建立“家庭书架”,每学期开展大型书市淘宝活动,免费向师生、家长开放学校网站中的“数字资源库”。
(3)形成机制,保证阅读时间。学校推行“五段”读书时间保障机制:清晨15分钟经典导读;中午20分钟自由阅读;晚上30分钟亲子同读;每周两节校本阅读课,三节书香特色社团活动课;假期“黄金读书日”师生、亲子共读。并且号召各班开展无缝隙读书活动,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边角”时间读书、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惜时习惯。
2.书香教师工程
特色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特色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是读书的实践者,也是读书的推广者。教师渊博的学识、良好的素养、健全的人格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无形课程。[2]
(1)以学内省,夯实根基。学校制定《课程理念学习制度》和《教师发展规划》,细化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进度,做到年年有重点、周周有主题。学校组织教师品读经典,感悟孔孟之道;攫取名师精髓,感受美好师德境界。
(2)以读促研,与时俱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经验+反思”,要求教师既要喜读、善究,还要积极写作,把教学经验提升为文字,坚持每日记、长期写。每学期、每个教研组都要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个小而实的实验课题进行研究,为读书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3.书香德育工程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特色是育人的体现,育人是特色的落脚点。
(1)读书修身、立德。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领学生做到“心明眼亮”,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学生品读经典之作,与圣贤为友,做儒雅少年。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行为得体、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做举止雅正的二小学子。
(2)读书养性、尚美。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交往;注意将阅读与艺术教育巧妙结合,开展集知识、娱乐、艺术为一体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艺术的熏陶,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与艺术教育的衔接。
4.校本课程工程
特色系于课程,课程特色是特色学校发展的根基。
学校校本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内容设置与特色发展结合。必修书香校本课程每周两节,主要有:阅读指导课、经典导读课、课前五分钟练表达等微型课;选修书香校本课程每周设立三种活动课,分为“读书与语言、读书与艺术、读书与科学”3大类、12小类共48个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打乱班级、年级,选修其中的1~2门,上课时间是每周二、四的活动课,周三的快乐活动日。
5.书香课堂工程
课堂是特色发展的舞台和载体。
(1)学科教学,架构模式。发挥语文学科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学习并实践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点的语文学科“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模式。唱响“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培养诵读习惯、积累;四、五年级‘海量诵读经典’”的教学三部曲。
(2)着眼研究,追求高效。“生本化”整合三级课程。树立大课程观,将国家课程(品生、品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等进行全面整合,提高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特色化”拓展国家课程。编写各个学科的拓展阅读校本读本《阅读袋袋裤》,作为国家课程的补白或拓展。
(3)系统化开发“策略超市”。致力于学生阅读策略的开发与推广,继续构建惠及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超市”。
6.学生读书工程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个性发展是特色发展的体现。
(1)梯次阅读,各尽其能。尊重学生差异,推行梯次阅读计划。一是不同年级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二是对每个学生的阅读目标不统一步调,不统一要求。
(2)开展活动,持之以恒。持续开展“六个一”读书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等“五会”、读书征文比赛等“五赛”、每学期一次读书节、两次“七彩阅读考级”活动。以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3)拓展延伸,亲子共读。密切联系家长,采用多种手段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成立读书家委会,邀请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各项活动;充分挖掘所在社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的有效链接。
7.评价激励工程
依托课题研究开发建设阅读评价体系,包括“书香小名士”、“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四大系列,分别制定详尽的评价细则,开发相应的评价量表。通过“个人读书———自我评价”、“家庭 监督———父母评价”、“班级交流———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七彩阅读考级———学校评价”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8.学校管理工程
构建“规范+情感+责任”的管理模式,协调好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制定规范健全的制度,给教师的工作提供对照标准,给教师成就事业的空间,同时阻遏不良教育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以情感管理和有效的沟通拉近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能产生以大局为重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再谋发展———今后工作重点
培育学校精神 建设特色学校 篇3
何谓学校精神?关于“学校精神”有多种见解和表述。邓永翔校长在文章中说:“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决定并制约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取向。学校精神是“学校人”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外化形象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等具体载体。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建筑物的集合。学校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东葛路小学学校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校有崇高理想,办学伊始就“用爱心培育自信,用自信启迪智慧,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领导班子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新理论,解放思想,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特色学校建设统一起来,探索教育科研兴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学校。三是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科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出贡献,发展自己,提升水平。四是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健康成长,树立“IbelieveI Call fly”(我相信,我能飞)信念,逐步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学校精神。二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和积淀升华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学校文化,凝练、发展和增强学校文化力。三是在强化道德建设中培育学校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学会做人。四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建立个性教育和评价的机制,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五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和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积淀、凝聚与升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制度中塑造学校精神。六是确立校长在培育和塑造学校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学术造诣、教育理想、管理才能、智慧火花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价值观,以此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做学习型、探索创新型校长。
特色学校建设方案概要 篇4
创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学校
(提 纲)
一 背景(理念)
(1)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3)小学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生态文明时代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制高点。
(4)农村小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5)农村小学校办学特色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6)黄市镇在“新农村综合体红旗示范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由此提出课题)
(7)黄市镇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低下。
二 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三 目标
/ 6
(1)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学生出成绩)。(2)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出成果)。(3)形成办学特色(学校出特色)。
(4)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双赢(社会效果)。
(5)探索生态文明时代农村小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科研成果)。
四 主要内容
(1)利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开展学科课堂渗透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由点到面,人人参与,全面渗透。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课外专题活动,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渠道。(3)充分利用黄市镇有利资源,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凯泰农业(塔罗科血橙)教育基地、长寿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蔬菜)教育基地、祥龙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型甘庶)教育基地、诚信农业(农村花卉)教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
(4)开发黄市校本课程,开设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劳动实践活动,开设草编等手工课程,将黄市镇的草编等传统工艺移植校本课程。
(5)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环保比赛。
(6)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创建生态、和谐的校园。
(7)逐步创建成区、市、省、全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示范校及国际生态学校(环境友好学校)。
五 实施程序
(1)阶段、步骤的划分。
(2)时间安排(总目标5年完成)。
六 措施办法
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文化。
/ 6
通过优化校园设施与景点的布局,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着力打造农村花园式校园环境,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①把校内围墙设计成以提高师生家长对新农村认识为主题的文化墙; ②在校舍醒目位置设置标志性宣传橱窗;
③在宣传栏内布置校训、校歌、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内容;
④在教室走廓悬挂体现家乡新农村风光、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照片和师生书画作品;
⑤教室里增设新农村书屋、新农村园地,强化宣传作用,潜移默化中构筑学生的新农村情感。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催人奋进的新农村风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⑵ 借助课外实践,宣传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文化。
学校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强化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
①利用主题班会活动、红领巾广播等载体,加强学生的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抓住生态环境教育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传统活动,寓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于文化节内容中,在活动的开展中,实施新农村教育。
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黄市的农业开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参观活动,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面貌,学习创业者的奋斗精神。
③通过组织同学们参与农业园区的互动游戏、系列阳光体育运动、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等活动,让同学们体味新农村生活。
④通过社会调查、体验式劳动等活动深入了解新农村农民新生活,新的工作方式。
⑤另外,学校还开展“树文明形象、做新农村好儿童”、“扶困助学献爱心”、“创建生态和谐新校园”、“新农村尊老敬老新风尚”等活动,培育学生们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宽松和谐的精神风貌,教育学生争做文明人,进而间接推动学校文明单位建设。
⑶依托课堂教育,开展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
新课程实施后,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校的新农村特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 6
①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组织策略,以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开放式教育体系。
②为进一步抓好“新农村环境特色教育”工作,学校将其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组织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开发,编制校本教材《我爱新农村》,教材内容体现新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需求。教师们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教材内容,深入思考,构思生成新的课程资源。结合校本课程的使用,学校将组织区域性“我爱新农村” 特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⑷注重多学科渗透,丰富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途径。
学校把新农村活动渗透于各学科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实践课,把“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推向深入。
①在语文活动中,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新农村环境联系,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如通过对家庭、社区、农户的广泛调查,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经社交、考察、体验活动,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通过日记、小论文等形式记录整个过程,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②数学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感受和表达农村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一系列适合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案与学生练习题,利用新农村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使本来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新农村建设相联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③体艺综合等学科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资源,在音、体、美等课程中开展“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结合音乐主题到资源点进行开放式的音乐课教学,利用新农村资源创设情景式音乐教学,到社区组织音乐活动等。体育课教师利用新农村资源开展新农村游戏创编等,美术课举办“我为家乡设计未来”,“心目中的黄市”,“未来的农民居住区”等新农村主题的绘画活动。
④信息技术课中把家乡的资源、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果等内容制作成特色网页,利用网络对外宣传。“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进入课堂,能够使活动本身日常化和普适化。
⑸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培训指导。
聘请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委员会有关专家为学校环境教育顾问。
/ 6
聘请有关专家到校培训教师,或派出领导和教师外出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聘请自贡市凯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贡市诚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祥龙甘蔗农民专业合作社、长寿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的技术员为校外辅导员。
七 保障体系
(1)领导重视。(2)转变观念。(3)全员参与。(4)资金投入。
八 可行性分析
(1)上级领导高度重视特色创建。
(2)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员工认识统一。
(3)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委员会有关专家的支持。(4)近年来学校环境科技教育已取得初步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5)黄市镇已创建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6)难度分析
硬件方面:校园及周边环境、绿化及必要的设备需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物质、资金支持。
软件方面: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观念尚需转变。
九 预期评估
(1)价值
近期区、市级领先。中期省级示范。
远期全国先进行列并与国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接轨。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2)特色:
/ 6
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地方性(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双赢)、可复制性。
/ 6
银丰学校德育特色建设规划方案 篇5
----“自主管理 有效引导”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特色,全面落实“尊重人本· 享受教育”办学理念,大力增强德育的人本化内涵,把规范内化为师生的主动行为,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根据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关精神,拟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上,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系统推进自主管理德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二、德育特色建设的背景
1、学校以“尊重人本·享受教育”为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稳定而良好的发展也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创建德育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迫切需要让学生懂得自主管理、学会自我发展:他们自主、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增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他们上进心较强,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独立地处理和安排自己集体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积极心态,有着向往为集体和他人工作的心理渴求;但同时他们心理与行为又有着冲动性和逆反性。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意志品质的日趋坚强,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德育教育既要成为独立人格、丰富多样个性的催生剂,又要成为自我中心无限膨胀的解毒剂。
3、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全人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为实施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支持。
4、随着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呼唤一种自主性人才,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才、自主发展能力新型人才。可如今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心理也日趋成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强化,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及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甚少,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缺失自主管理的能力。通过对学校内、外环境的全面、客观的分析后,我们认为:在校园内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应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宗旨,也应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5、学校实施自主管理已经数年,初具成效,卫生、纪律、学习等诸多方面施行了多种评价机制,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及班级的各项管理之中,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班级教学自本学期开始也以高年级(包括7-9年级)为龙头带动低中年级初步尝试自主管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反映良好,目前学校已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自主管理教育,形成强大的自主管理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尽力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自主管理,教师有效引导”,引导师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各学段具体目标
1、低年级:重点学会自我服务,逐步学习简单的家务、学会关心班级;教师将班务工作进行分解,使每个同学承包一项或两项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一批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到一年级下学期可尝试班长、中队长竞选活动,同时帮助工作有困难的班干部,促使他们尽快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二年级开始学会制定简单的班级管理公约,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度,明确责任,渗透民主评议思想。
2、中年级:逐步建立并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参与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实践体验活动,从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逐步学习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学会关心父母、关心社会;照章办事,明确责任。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性循环局面。
3、高年级:完善“自主管理”的思想。构建“星级评价”小组竞赛自主管理体系,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小组反思——评价激励”。根据每个小组自主管理的得分情况,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激励每个同学不断进步。在参与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增强责任心4、7---9年级: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达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
四、管理模式以及节点
在管理体系和育人体系方面,学校创新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个人、班级、学校三个层面,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舆论氛围,为学生张扬个性、锻造自我搭建平台。达成如下具体工作目标以及节点:
1、学生个人自主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历程,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校园里、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学会自控、自制。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自主管理。
节点: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可装入学生一次自己满意的作业,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次学习中的反思,一次整理得非常好的学习笔记本,一次课外练笔,一份研究性作业,一次获奖,一次成功的经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阶段性地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活动)
2、班集体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班主任从前台走向幕后,成为学生的参谋和帮手,充分相信学生,使他们成为“自主管理”的志愿者和自觉者。让学生懂得“我应该”、“我可以”、“我反对”。其目的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为“自主”,变“听话”为“自律”;变“严严实实”为“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为“敢想敢说”。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主管理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确保学生能生动、自主地健康发展。
节点:一是共同制定目标,创建班级文化。例如,让学生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软件上制定班规班约、愿景等,提出班级的口号。二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强化班干部队伍的培养。三是自查、互查相结合,实行自我临监控。
3、学校学生自主管理
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真正做学校的主人,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在参与中成长发展。
节点:(1)设立“校长信箱”,让学生为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献计献策,设立“金点子奖”。
(2)建设校团委(少队)——学生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
(3)创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校园文明岗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组织纪律予以示范、疏导、监督;学校大型的儿童节、运动会、各类主题教育等,包括少队、团支部组织、班干部的考核、重组和筹建由学生自主参与策划、编排、主持等。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和校园电视台,编制学生校本教材,刊发校报校刊和学生自办期刊等。
五、阶段性目标及主要工作
我校将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8---2013.7)
1、确立以自主管理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自主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会谋划自主管理的具体内容、安排班主任及班干部的培训等工作。
3、学校、年级、班级制定自主管理三年规划和学期计划。
4、通过广泛动员与宣传,将“学生自主管理、有效引导”深植师生心中;同时,在学校、年级、班级层面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管理网络”,简称“学管会”。各层面建立自主管理相关规定,形成制度。
5、各层面初步尝试“自主管理、有效引导”,学期末各部门搞好总结、评比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3.8---2014.7)
1、学期初积极开展“自主管理、有效引导”理论上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2、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壮大建设“学管会”队伍和德育队伍,丰富德育特色内涵,并通过特色活动,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3、有效尝试师生参与学校及班级的各项管理。组织师生参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安全卫生等工作的谋划,参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组织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少队活动,使学生成为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发挥班主任的创造力,组织本班学生开发自主管理项目,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平台。
第三阶段:(2014.8--2015.7)
1、学校建立健全自主管理组织,继续开发自主管理项目,组织、指导、监督各项活动。根据开发的自主管理项目,建立新的学生组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全面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在全校各班级中建立完善自主管理班委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班级事务。班内建立若干自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组长的组织下管理本组事务。在班内呈现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建立小组评比制度,根据小组和组内成员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加减分,定期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3、完善自主管理评价体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自主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制定出详细的奖惩措施和评价细则,把教师的自主管理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的表现也作为其评选三好学生和优干的重要参考。
4、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在校本课程“尊重人本·享受教育”基础上,开发“生活自理能力”课程;力争通过三年的打造,使学生懂得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实现自我发展,打造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品牌,最终实现德育工作总目标。
六、德育特色建设的措施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题,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逐渐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
1、强化思想引导教育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大力加强宣传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并发起学习“银丰学校养成教育活动”,学期中开展“学生常规、自主管理强化教育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2)为进一步在班级、校内掀起“抓行为规范,展良好风貌”的热潮,校“学管会”每学期全校开展“首届百名行为规范优秀学生”、“首届百名校园优秀小主人”等评比表彰活动。
2、丰富特色内涵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内容分五大板块,它们分别是“行为自我约束教育”、“生活自我管理教育”、“自我激励教育”、“班级自主建设教育”、“人格自我完善教育”,依次按“日常行为规范层——基本道德准则层——做人做事能力层——自我教育发展层”来深入对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教育”。
3、创新推进措施
1)创新培训机制:学校构建校、年级、班级三级网络,分层培训、具体指导。每周“学管会”工作例会(定时、定点进行,作好记录),2)创新基层建设:为加强对各班基层“学管会”工作组建设,校“学管会”每周对班级“学管会”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3)创新评价机制:
(1)各班“学管会”制定了适合自己本班情况评价体系
(2)各班有效,如实、填写完成《班级工作日志》,最后一节,各班“学管会”都会主持有部署地对一天工作情况、班级发展情况作有效点评的工作。
(3)各班每天积极做好《班级小组捆绑加竞争》评比活动
4)创新特色活动:
(1)积极开展“校园主人在行动”系列活动的开展,如:“我的学校我做主”系列活动;--------开设“校园小主人信箱”、“校园小主人网页”等等。
(2)由校“学管会”统筹安排学校系列活动,如--每周升旗仪式,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的部分活动的设计、筹备工作,“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等,学校都精心策划、认真部署、有效推进,追求活动实效、致力提升内涵。
(3)积极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级”、“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推进班集体建设。
4、夯实队伍建设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实现四个推进——论坛推进、现场推进、评价推进、表彰推进。学校政教处提出班主任工作理念口号:“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秉承“只有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学生”的观念。
1)学校每学期开展“班主任亲子活动”,凝聚了班主任团队。
2)为实现团队共同成长,学校推行“德育备课制”,每月分年级组集中备课一次,就当月年级发展现状作一针对性的分析,并对下阶段工作作集体备课,进一步构建班主任队伍学习组织。
3)注重提升的校本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沙龙活动”
聘请外校德育专家讲座、观看访谈录像、学习校“学管会”小干部主持的工作例会、学习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学校、年级组为单位展开的德育主题大讨论、推进了班主任定期校本培训的内涵。
5、坚持以德育主题教育月为活动载体,积极开设特色课程。
学校“学管会”每学期开学前都通过潜心思考,确定每月主题,如:“美德月”、“生命月”、“书香月”、“创新月”、“立志月”等等,围绕主题设计每周讲话主线,有“学管会”主任的主题倡议、有班级“学管会”工作经验介绍、有“学管会”作考试动员。
建设特色学校方案 篇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张花营小学
张花营小学始建于1987年,于2009年被确定为太原市“百校兴学”工程项目校,在原址兴建三层教学楼,占地面积为81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437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教师12名,全部取得大专学历。学校各功能室齐全,设施设备先进,校园整洁有序,环境优美怡人,文化氛围浓厚。多年来,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曾被评为“小店区班级文化先进学校”“家校联系册试点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学校”。
一、责任教育的提出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
现实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责任丧失则使我们的责任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学生出现责任心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是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不能遵循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其次,受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的教育评价和家庭教育的评价都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中心,忽视责任心的培养;第三,学校把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寄托于德育课,不注意各学科教育对学生品德的重要影响作用。第四,对于责任心的培养,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不能提供充分而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基于此,学校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定位学校发展特色为“责任教育”。
二、责任教育的内涵界定
所谓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根据自身社会角色属性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这是个广义的概念,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后果。从权
利义务的角度上说:则指义务。
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通过责任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祖国、社会和对生态环境负责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使学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
三、责任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表明,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科教学抓起。教材中有许多蕴含责任教育的文章,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最佳资源。
(二)心理学研究认为,责任心是以人的认识为前提的:没有人对是非标准的判断、对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认识和准确评价,就不可能有责任心。责任心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对父母、对家庭的情感是一个人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前提,同样,一个人在危机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勇于为他人、为社会和国家牺牲,是因为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人民的热爱。责任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履行应尽义务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责任心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责任心有对象性、稳固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研究认为,责任心总是与一定的任务相联系并有明确的对象;责任心形成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责任心一般表现为明显的主体意识,责任心越强,主体意识也强;责任心在完成任务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三)我国教育学家陶西平认为: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人自身的发展、2
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明确的并且认真履行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也靠着责任感。
(四)名人谈责任: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托尔斯泰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四、责任教育的总目标
学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具备社会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人,能够成人成才,最终走向成功,实现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五、责任教育的实施途径
责任教育既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又是德育工作的落脚点,体现很强的时代性。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活动中、社会实践中,采取具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不断探索、研究责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即能取得良好实效。
■学校层面
【举措一】校园环境营特色
1、精神文化塑造
在实施“责任教育”中,我们重视校园精神的塑造,确立了: 办学理念: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一训三风”:
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校风:培育高尚 追求卓越;
教风:严谨治学 诲人不倦; 学风:明德励学 笃行至善。
学校的校徽及寓意
张花营学校校徽由蓝色的同心圆与阶梯上茁壮生长的幼苗组合而成,图案简洁,含义深刻。
校徽同心圆中为我校的全称:“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张花营学校”,中心图案下方是“张花营”汉语拼音。同心圆下方为篆书 “张花营”。
蓝色环形外圆象征宽阔蔚蓝的知识海洋,寓意着学海无涯。中心图案阶梯上茁壮生长着幼苗,整体看这是一个育人的“育”字,又像一名小学生在认真的做广播体操,意在象蓝色阶梯,形似“H”,寓意校名“Y”,寓意校名“营”。张开绿叶书,又象征双手,寓意学校全体
征学校为教书育人之所。“花”,中心树木又形似的幼苗既像打开的一本教师精心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红色小圆图案,如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给人生机和希望。同时也是乒乓球的图案,代表了我校的教学特色。
确立了口号:人人有责任,责任人人负;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2、物质文化彰显
(1)楼道文化责任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 4
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学校设立责任园,处处向学生讲述“身边无小事,事事皆责任”的道理。
学校“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校长寄语、校徽”彰显在墙壁上,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博学、坚强、勤奋、创新、态度、细节”六个励志标语,《弟子规》《国学》《论语》《劝学》《尊师》突出传统特色,体现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各班门前是由师生共同制作的专题教育板块,由“入学、安全、阳光体育、家校、读书、毕业”六个主题组成,内容精彩纷呈:“新生入学温馨提示、师生风采、家教心得、读书感言、安全小常识、毕业宣言……”“祖国版图、国旗国徽队旗图标”;“目标引领、先学后教、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版面点缀其中。最醒目的是横梁上的励志名言、责任名言:“今日比勤奋,明日论英雄”…… 连小小的开关、垃圾桶我们也不忘教育学生。
(2)班级文化温馨家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教室布置遵循“洁、齐、美、育”的原则。班级布置采取规范要求和班级自我设计相结合。这样就形成了规范化和个性化特征,彰显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各班门前都有自己的班级名片:班主任的管班理念、班主任寄语。各个班级都有班级的责任偶像及学生自己制作的责任书签、责任小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责任文化的丰富内涵,使校园形成了浓郁的责任教育氛围,让师生时时受到鼓舞,受到鞭策。
【举措二】学校管理促特色
1、规范制度建设----责任在我心
“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制度:以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从对 5
自己负责”、“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根据考核细则,结合班级日志由各班组织班干部进行考核。
“责任之星”评比制度:根据“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结果,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一名“责任之星”,由学校大队部进行表彰,同时,照片与先进事迹及时展示出来,为其他学生树立生活中的榜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2、创新学校管理----责任承包制
(1)班子成员“责任区”: 学校领导班子各负其责,每一个工作落实到每个干部,做到事事、处处、人人都有责任。
(2)班级工作“承包制”:
班务工作分成若干“承包岗”,达到一人一岗,做到在班级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将所划分各岗张榜公布,并附岗位职责。在“承包”时采取自愿的原则并与竞争相结合将岗位落实到人。上岗前让每位责任人进行一次就岗演说,以起到职责内化的作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及时表扬先进,不断树立先进榜样,定期开展“承包岗”评优活动。
(3)日常活动责任“三部曲”:
日常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
【举措三】安全教育强特色
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一指挥,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人有责任,事 6
事有管理”。
2、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重点抓好交通、珍爱生命、饮食、课间活动等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栏、板报和校园网络等形式,开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对师生进行安全宣传。使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自查自纠,及时整改。
建立健全学校门卫、保安的管理制度。加强“三防”建设,完善学校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制度。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管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修订和完善学校应急突发事件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学生层面:
(一)目标达成:
学生五心五负责 :
1、信心留给自己,对自己负责,做一名积极进取的人。
2、孝心献给父母,对家庭负责,做一名孝敬长辈的人。
3、关心献给他人,对他人负责,做一名团结互助的人。
4、爱心献给集体,对集体负责,做一名有益于集体的人。
5、忠心献给祖国,对祖国负责,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
(二)具体工作措施:
开展活动是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中进行责任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渗透,把抽象的责任意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和体验,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震撼,才能真正达到我们责任教育的目的。我们由低到高分层进行实践研究:在学生中开展把“信 7
心留给自己、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集体、忠心献给祖国”的“五心五负责”教育活动,通过身边小事,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责任感。
【举措一】对自己负责,做一名积极进取的人
首先教育学生把信心留给自己。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只有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1、开展“我能行日记”活动。
记录自己成功的经历,在班队会上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策划“小学生行为规范”大讨论。
通过班会、演讲等形式,营造责任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从一日常规,礼仪礼貌、从点滴小事严格要求自己,并把责任教育与自己将来成人成才紧密联系起来。
3、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活动。
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每一位同学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之努力,同时家长也提出希望和要求,家长和学校共同督促,促使学生与责任同行。每学期要求学生修订“自我发展规划”,各个年级进行交流。起到同伴教育的效果。
4、进行”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感悟生命、快乐成长”的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5、开展红领巾“责任五个一”活动。
读一本有关责任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讲一个责任故事,写一篇责任日记,唱一首责任之歌。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6、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是我校整合德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数据,对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结合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节日等重大活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如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重阳节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十月一日国庆节向祖**亲道一声祝福;元旦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举措二】对家庭负责,做一名孝敬长辈的人。
1、家庭角色----进行责任教育。
开展“我是家务小能手”活动评比,确立“好孩子”的标准,号召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育学生尊重、孝敬父母和长辈,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心、孝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家校沟通---拓展责任渠道
学校从2010年3月开始成功地使用了由大营盘小学王校长创办的《家校联系册》,学校经常请王校长为家长做家教报告,受到家长的欢迎。在《家校联系册》的基础上创新一个高水平家校合作平台,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要求教师和家长、学生正确对待《家校联系册》,认真、规范填写并做好月积分排名。教师要根据家校联系册的反应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并与家长形成共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家校合作有实效。孩子们努力地改变着自己,争着做好事,抢先进。生怕扣红分。孩子们用自己美丽的行动换取着那绿绿的、满载荣誉的一分。比、学、9
赶、超的浓厚氛围在我校悄然兴起。小小的绿分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小小的的红分更是让学生有错必究,知错必改。红分绿分在行动,家校联系无极限。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结合家长学校进行责任教育。针对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及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办好家长学校。使他们更多的了解、理解学校,共同进行责任教育。我们把孝心活动的要求,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共同督促教育学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让更多的家长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打造家校协作平台,拓展校外“责任教育”,形成合力,让家校一家亲。
【举措三】对他人负责,做一名团结互助的人。
1、手拉手活动-----增进友谊。
学校利用本校的小荷文学社、红领巾广播等友谊平台,培养”自我教育,增进友谊“的能力。
2、身边榜样----升华责任感
寓责任教育于主题班队会之中。我们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会。使学生懂得我们身边的事虽小,但小事非小,事事有责任,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就是负责任的道理。教师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通过开展“我身边的英雄”评选活动,号召全体学生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使学生在关心他人中得到他人的关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手抄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评选班级责任之星,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
3、发挥文体迁移作用,培养责任意识。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社团活动、师生集体舞等实践活动,发挥活动的迁移作用,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书海徜徉漫步----熏陶责任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在书海中漫徜徉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把责任教育渗透到阅读计划中。学校利用每天早晨2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责任诗词、责任名言、责任书籍等。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吸收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学习他们的责任心,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让每一面墙壁飘书香。让图书“走出”图书室。加强文化长廊的建设,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结合我校“明德图书角”,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中。
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开展“爱上经典”读书活动,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人都要有一个摘抄本,不仅要摘抄,还要作点评。各班要有自己的特色。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师生共写随笔,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
(2)阳光体育活动----责任润泽师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收获成功的喜悦“一直是张花营学校追求的发展目标。我镇“音体美教师专职专任、多校兼课”课题研究的实施,整合了教师资源,减轻了教师负担,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课堂教育。我校的音乐教师杜志信、体育教师张晶晶,她们自编集体舞《最炫民族风》《快乐崇拜》《兔子舞》《感恩的心》《让爱传出去》,全校师生一起舞起来,使校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每个学生都能在这异彩纷呈的百花园中浮想联翩,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个性的张扬!
【举措四】对集体负责,做一名有益于集体的人。
1、“为班级添光彩”活动。
每位学生每月为班级做一件实事,各班登记汇总,排出光荣榜。通过每月一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2、“学校因我而精彩”活动。
完善自我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大队部自主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评比、卫生包干检查、“爱护公物,从我做起”等活动的组织、安排、奖品的采购,学生从活动中增长才干能力,增强责任心。
3、“竞赛展风采”活动。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既为学生培养特长搭建了平台,又让学生在竞赛中提升合作精神和成就感。
【举措五】对祖国负责,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
1、“爱心捐助”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开展为灾区献爱心,使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没有钱上学,我们要为这些孩子尽些微薄之力,帮助这些急需帮助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投身社会实践----体验责任之重。
把社会实践作为责任教育基本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社区一员”我体验。
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干部深入社区,体验生活,学生尽力发挥自身的特点,如出黑板报、打扫卫生、走访老人、分发宣传单、宣传安全防火知识等一系列活动。
(2)“环保卫士”我来当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地球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生存的家园负责、对自己负责,开展了“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的活动。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等,清扫环境、捡拾白色垃圾,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社会调查”我感动
孩子们走向街头巷尾,调查了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如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天灾无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驻我心!九八抗洪精神是战士们崇高责任感的浓缩,战士们奏响了高度责任感的最强音。通过抗洪故事的讲述,画面、诗文的赏析,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4)“实践基地”我能行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果园开展责任教育专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
3、民族精神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组织革命歌曲演唱、中华魂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4、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早晨利用晨会时间,13
一天一个人播报新闻,进行评比,评出“我是小小新闻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对国家负责。
■教师层面
(一)目标达成:
教师需具备的四心:事业心、关爱心、责任心、师表心。
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
三高: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育艺术。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举措一】师德师风建设弘特色
1、优化教师队伍----树立责任感
(1)躬亲示范,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形成“对人真诚、对事负责、对己自省,对集体奉献”的班风;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来强化学生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2)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在教师中开展五查五问活动:一查爱岗敬业,看是否认真备课、上课、辅导,问一问我对得起这份工资吗?二查关爱学生,看是否有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问一问我是学生喜爱的老师吗?三查教书育人,看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问一问我对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负责了吗?四查为人师表,看是否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问一问我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了吗?五查终身学习,看是否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问一问我与优秀教师还有多少差距,通过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写好体会,加以整改。评出“最负责任班主任”“最负责任教师”,树立在活动中用实际 14
行动践行责任教育的典型人物。
【举措二】教科研行动创特色
1、坚持校本培训-----提升责任内涵
学校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逐渐造就一支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师队伍。
(1)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
(2)实践新课程标准,确立新教育理念,指导自身教学实践。
(3)建立外出学习,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这三个层面的学习培训体系。
(4)组织优秀教师研讨课,使优秀教师成为学习和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开路先锋。
(5)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续保障。
2、建立竞争机制----提供责任保障
我们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机制。铸高尚师德,强立教之本;练过硬师功,砺执教之技;储宽厚知识,夯从教之基;强科研之能,优施教之质。落实教书育人各项要求,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队伍师德修养,以师德水平的提高促动学校校风、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达到一个新水平。
3、改革课堂教学----打造责任课堂
课堂教学中体现责任: 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深挖教材中的责任资源,比如语文课本中有体现父母感情、同学之情、朋友之情、邻里之情的文章。教师要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人应该关爱、有一份责任。同时结合我镇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引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进行精品课打造,课堂教学渗透责任教育,打造责任课堂。在学科发掘责任教育资源。各学科在班级成立学习小组,组长对 15
老师负责,组员对组长负责,使德育和教学的责任教育形成合力作用。
六、责任教育实施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9——2014.7)
1、深刻反思,广度调研,召开研讨会,确立“责任教育”为学校特色。
2、学习责任教育理念,倾听专家讲座,交流研讨活动。
3、宣传发动,明确目标,形成规划,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4.9——2015.7)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精神实质,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2、开展特色活动,整体推进,彰显学校特色。
3、定时召开研讨交流活动,及时总结,修正,完善。
(三)总结阶段(2015.9--2016.7)
1、对创建活动进行反思、回顾、总结、提升。
2、推广已形成的特色成果。
七、责任教育实施保障
(一)明确目标,达成共识
广泛宣传,精心筹备,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要提高对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氛围,使学校特色建设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心中,自觉地参加到责任教育建设中。
(二)健全机构,职责分明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霍晓燕(全面负责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副组长:吴爱琴 李晓娟(具体负责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宣 传: 荣瑞峰
成 员:杜艳兰 崔金星 张雅萍 王俊 陈美卿
(具体落实创建特色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创建特色 16
学校的工作中)
(三)制度健全,有序进行。
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建立特色建设评价体系,从课堂到活动等各个方面建立评价制度,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指导特色建设有序进行。
(四)加大投入,保障资金。
对特色建设项目,如环境建设、教育类书籍、培训、活动等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需要。
建设特色学校,推进内涵发展 篇7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 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 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个性的彰显和办学优势的弘扬。尤其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特色兴校成为学校前行的必然选择, 但是,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去定位和探索却值得商榷。
近来, 有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一是看到一篇报道, 是一位记者对学校“三风一训”的调查报告, 各学校的用词雷同率非常高, 例如“求实”“和谐”“创新”, 记者总结说每个学校“三风一训”的高度一致说明学校缺少办学特色, 千校一面的现象非常严重。另一件事是前些日子上级主管部门要确定一批特色培养学校, 在了解各方面的意见时, 有同志说高中阶段应以教学为主, 不提倡特色办学。这促使我站在学校整体角度来审视校长的办学思想, 虽然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组织办学思路不可置疑, 但是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如果没有教育质量作保证, 特色就无从说起。特色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 并以追求高质量为其最终目标。要真正做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绝不仅是这八个字说出来的, 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反思。
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 也不是移植或模仿先进学校的教育理念, 它根植于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学校的传统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学校特色须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 形成特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学校在相应办学理念的引导下长期实践的结果。没有时间的延续、经验的积累、问题的挑战和文化的积淀, 就难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 特色学校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稳定、优质的办学风格, 取得优秀办学成果的学校。学校应在梳理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掘办学优势, 看特色建设是否与办学理念相对接, 能否把精神实质贯彻到办学的方方面面。
建设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学校要着力打造特色教育。特色教育建构在特色文化上, 特色文化建设就是主题文化建设, 因此, 要建设特色学校就要建设本校的主题文化。
二、我校各阶段的育人工程
我校有60多年的发展史, 特色的确立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也是历任校长不断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果。在探索与发展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10年前, 学校从学生评价入手,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002年, 学校开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这一阶段主要探索如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把学生成长档案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并取得不错成效, 为之后的双轨制和四维育人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实施新课改以后, 我校提出了“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 采取“学生双轨制评价方案”, 研究如何从学分和品行分两方面考核评价学生, 建立了“学生双轨制评价体系”。第三阶段:2008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我校在继续推行以德育、智育为核心的“双轨制学生发展评价模式”基础上, 提出构建以德育、智育、情育、心育为主体的“四维育人模式”。这一阶段由评价转向培养, 重点落在情育和心育两个方面。
2009年以后, 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 解决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培养中的难题, 我校成为课改定点联系学校, 在评价和培训的策略问题上与其他四所学校进行合作与交流, 我校的经验得到检验和推广, 也得到专家的好评。从育人模式上升到“点线面三位一体”,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论证, 2012年把特色定位在“阳光教育”。在此先梳理一下前三个阶段的内容。
1.第一阶段——学生成长档案袋
我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 探索目的是寻求解决高中生评价问题与高考制度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适应的策略和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 还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呈现出三个特点:确立主题, 确定内容, 确保方法。
确立主题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档案袋为学生描绘一个动态、完整、立体的发展图画, 让每位学生通过成长档案袋享受快乐、享受成功,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档案袋重点收集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各种量化分数和表格,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成果, 学生反思, 自评、互评、教师综合性评价及家长意见反馈, 还包括奖励资料或证书。一般采用多主体参与使用的方法, 将教师、学生、家长作为成长档案袋的参与者, 目的在于让不同参与者在档案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成长。
2.第二阶段——学生双轨制评价体系
根据对学校实施学分情况的调查和了解, 我们担心学生只重视文化课而忽视道德修养, 自私自大、缺乏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意识淡薄, 导致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象, 我校创造性地出台了品行分考核方案, 使品行分与学分双轨并行考核, 称为“学生双轨制评价体系”。双轨制评价体系分为学分和品行评价两个方面:
学分评价:制订“课业评价表”, 包含“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书面作业质量”“回答问题”“测验成绩”“错题订正”六项内容。在执行中, 任课教师在每节课做好详细记录, 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课本知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与情绪、态度与习惯等综合素质进行多方位考查。
品行分评价:每位学生都有10个品行基分, 教师依据考核方法进行奖罚。到毕业时, 品行总分低于10分的学生, 即使学分超过144分也不能毕业。只有在品行分不低于10分且学分达到144分以上,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3.第三阶段——四维育人模式
2008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省级定点联系学校, 与青岛二中等学校共同承担学生成长发展报告的管理与使用研究课题, 力争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管理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全省普通高中提供借鉴。研究中我们发现, 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中是两个极易忽视的问题。我校在继续推行以德育、智育为核心的“双轨制学生发展评价模式”基础上, 构建了以德育、智育、情育、心育为主体的“四维育人模式”, 注重校本课程开发, 教会学生“求知、做人”, 向“生存、发展”跨越, 继续探索多元评价理论, 活化教育真谛。
针对学校提出的创建“阳光教育”特色, 我们将继续通过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方式, 让学生的成长充满阳光, 增加学生的快乐指数;让教师的生命价值充满阳光, 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学校的内涵发展充满阳光, 提升学校的品位指数。
三、现阶段我校的育人工程
1.以“点”为核心, 开展阳光教育
(1) 立体育人——塑造阳光学生
“阳光学生”的定位:认识自我、悦纳自己、乐观自信;乐学会学, 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和交往;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疏导, 保持良好、愉悦、健康的心态和精神面貌;有健康的体魄。
学校以“全面+优秀+特长”为学生发展目标, 为每名学生的特长发展与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为每名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才情展示提供空间, 形成独特的亮点教育。
此外, 我校推行“自主创优, 阳光评价”, 让学生“在阳光中生活, 学会做人;在自信中成长, 学会做事”。自主创优是用个性化教育的手段催生学生的闪光点,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能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我校创设了20多个自主创优荣誉称号, 让学生自主争创, 打破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方式, 使学生的举止言谈、纪律观念、卫生意识、爱心觉悟等德育品质都沐浴在阳光评价下。
(2) 搭建平台——催化阳光教师
我校以“专业+优秀+特质”为教师发展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 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教艺精湛、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师资队伍。
我校倡导教师在工作中保持愉悦心态, 感受阳光幸福。阳光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在工作中投入全部心血, 播洒汗水, 用满腔热情唤起学生的激情与梦想。然而, 由于社会和家长对高中教育寄予的期望太高, 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愉悦心情, 我校开展多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的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拓展训练、家庭和谐运动会、评选身边的感动等活动使阳光价值理念得到不断强化, 引导教师把热爱学生、愉快工作内化为自觉理念。关注教师自身价值, 努力打造和谐平台, 让教师既可施展所长又能体验自我价值、愉悦工作。
(3) 文化育人——营造阳光校园
阳光校园的内涵为:校园环境是美丽而温馨的, 学校既有理性的制度管理又有感性操作;校园文化是多彩而高雅的, 处处散发人情味。通过打造校园文化, 旨在促成“气氛和谐, 正气浩然, 人心契合”的校园氛围。
我校推行“文化立校, 阳光育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追求的美好愿景。我校于2012年9月在新校区建设了一批校园文化基础设施, 在硬件设施的支持下开展多样文化活动, 如剪纸、话剧、武术班等, 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使“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成为我校发展的一个主题, 在多彩校园中处处体现教育品位。
2.以“线”为抓手, 践行阳光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正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如果能用线串起来, 就能成为更具价值的宝贵财富。那么, 这条线是什么呢?我认为, 这条线有班级、课堂、宿舍、社团, 用集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 同时也能在合作中发挥个性与创造潜能。此外, 我校还在开展学生自主创优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特色班级”“特色社团”创建活动, 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析。
(1) 彰显特色——创建阳光班级
“阳光班级”的含义是:根据班级实际, 创设凸显学生个性的班级文化;热情阳光、健康快乐、博学协作;保护成长个性、引导小组合作、发展心灵智慧、创造和谐氛围。
各班级要突出班级特色, 凸显班级主题, 展示班级文化, 如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班风、班规文化墙等。将特色班级的创建目标贴在班内的醒目位置, 时刻提醒学生班级发展人人有责, 促进学生深化自律意识, 不断完善自我, 用优秀的个人促成优秀的班级。
(2) 高效教学——创新阳光课堂
“阳光课堂”的核心是“和谐、自主、高效”, 特色是“有趣、本色、生态”,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共同完成教学为特征, 积极探索高效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同类型”向“特色型”转变, 形成教学特色百花齐放的阳光教学模式。
我校以“精导—自主—互动—训练—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 推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和“导学案式教学”, 分年级、有主题地强化课堂教学研究, 开设民主开放的“阳光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强化“阳光教研”, 通过举办“教师论坛”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等途径, 引导教师从事教学研究, 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全力打造“精业强能、身教善行”的教师队伍;积极推行课程公开, 实施“阳光课程”工程, 开发以“阳光教育”为特色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3.以“面”为支撑, 打造阳光教育
多年来, 我校一直秉承“阳光教育、立体育人”的教育模式, 目的是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秀、心态阳光、富有情感、体魄健壮”的合格人才。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在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感养成教育和强体健身活动。
(1) 阳光心育——塑造健全人格
阳光心育:宣传心理知识, 传播心理文化, 聆听心灵的声音, 塑造健全的人格, 实现优秀从“心”开始和“助人自助”的阳光心育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阳光心育活动, 使学生的快乐指数增加, 教师的幸福指数提高, 校园处处春光明媚, 阳光灿烂。
(2) 阳光情育——催生感恩心灵
阳光情育:以活动为载体, 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 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 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具体而言, 就是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
(3) 阳光体育——增强健康体魄
阳光体育: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入阳光下,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让每个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体验快乐和阳光, 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身体素质。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须成为特色项目, 教师每周三大课间与学生一起参加跳绳、踢毽比赛, 并参加校园“吉尼斯”阳光大擂台挑战活动。通过开展体育大课间和校园“吉尼斯”阳光大擂台挑战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 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健康活泼地成长。
创新教学与学校特色建设 篇8
对于中小学来说,创新教学更多的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一、创新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创新教学就是要形成爱护、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的教学风气,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新教学也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自为、互动、有效”的宽松环境的教学。
创新教学并不是要给学生专门开设一门创造学课程,而是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的双边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因此课堂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主阵地。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教的动态过程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第二,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注重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求知。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思维,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第四,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向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第五,倡导师生平等合作。放弃权威心理,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第六,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理解问题。
第七,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
第八,营造创新教学环境。
第九,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树立对今后学习的信心。
从学的动态过程来看,创新性学习的特征主要是:
第一,有目的地学习。对学习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所认识,能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第二,有选择地学习。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习的要求选择学习内容。
第三,独创性地学习。不满足现有答案和结果,能主动探索,开拓视野。
第四,善于合作学习。尊重他人,并能从他人的学习中吸取有益自己的方法和思维线索。
第五,能自觉进行调控。对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及时自我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六,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又不骄傲自满;学会理解别人的评价,善于将各种评价内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创新教学评价与传统的检查、评定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与教育目标联系紧密。功利性目标内容减少,发展性目标内容增多。
二是注重分析、诊断功能的运用,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反馈调节作用。创新教学评价比较注重那些难以量化的才能和特征,常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暗示和鼓励学生发展这些才能。对待考试、作业的评阅,重视分析错误和困难的根源,诊断学习情况,寻求指导和补救的最佳方法。
三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的连续的考查过程中。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有家长和社区的评价。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既有考试的,又有动手的;既有文字的,又有多媒体的、实物的;既有过程性的,也有阶段性的。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确认自己的成效、能力和能力倾向,从而不断端正动机、弥补不足,激发上进心和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学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特色是一种较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品格
学校特色是办学质量的象征。没有特色的学校就如同没有个性的人一样,平淡无奇,就会缺乏质量的信度,缺乏对公众的吸引力。那么特色应“特”在那里?应“特”在办学理念的先进性上,表现在办学思路的个性化和特色的多元化上;应“特”在校园文化上,培育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蓬勃向上,处处育人的校园环境特色;应“特”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实行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并重的发展培养特色;应“特”在课程体系的建构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特”在教学要求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标的师生互动、协调优化特色;应“特”在教学管理上,注重教改抓“研合”、内容搞“综合”,活动讲“整合”的特色,构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显著特征。这些特色,都毫无例外的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来实现。因此,创新教学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
1.创新教学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前提。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离开了教学,就无法体现学校的社会职能,学校就无存在的必要。离开了创新教学,学校的办学质量就缺乏保障,学校发展缺乏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彰显。
2.创新教学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
创建学校特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学会健体,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创新教学正是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自为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加强,特别注意提供自主、民主、和谐的情境和氛围,十分有益于学校特色和个人特长的发展,所以它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要求
创建特色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优良氛围。因此创学校特色应成为办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创新教学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通过创新教学,我们可以营造让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加强师生互动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一所学校,如果它的学生有个性有特长,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本身就是学校的特色,所以创新教学为学校特色建设增添亮色。我校坚持“自为、互动、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使六中成为一所学风纯、校风好、教学质量高、竞赛成绩好的有特色的学校。近些年,我们的学生不仅取得了几十个全国奥赛一等奖,还取得了科技大赛全国最高奖,高考上本科线、重点线的比率名列全省前列,省内外兄弟学校纷纷来校参观考察,为周边的学校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2.创新教学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学校工作中的偶然成绩,个别学生的个性特长优势等并不能叫学校特色,充其量只能称闪光点。要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有许多的较为持久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的集合才能叫学校特色。创新教学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全体学生,立足于个性和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创新素质摆到核心位置,有利于培养大面积高素质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广州市六中语文科的“创造性阅读”,地理科的“识图线学”教学,生物科的“创新生物实验”活动等,都是通过创新教学来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取得较好效果的。
3.创新教学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创新是一种激情和超越,是一种追求和执着。学校特色是一种氛围,一种植根于校园的文化。没有创新教学的培育,学校特色将暗淡无光,失去亮色,只有通过创新教学,创新与特色之间就有了沟通的桥梁,学校特色才能得到彰显和光大。
4.创新教学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是一种办学理念、教学理念。瞄准目标,不懈追求,重点突破,可为创新;自强不息,咬定青山,一鸣惊人,可为创新;想人未想,动人未动,成人未成,亦为创新。而使这创新理念付诸实践的创新教学不正是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吗?因此,我们要努力浇灌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自由的空气和充分的营养,使学生能够尽情探索,尽情发挥个性,促进学校特色建设。
【建设特色学校方案】推荐阅读:
科普特色学校建设方案07-30
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方案07-03
爱国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建设方案05-17
银丰学校德育特色建设规划方案07-10
陈吴中心校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方案06-29
格沙屯学校书画艺术特色建设实施方案07-01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管理07-25
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07-08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08-01
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路径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