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2024-10-14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共9篇)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篇1

第三课 文章的删除、移动和复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在常用工具栏中“剪切”、“复制”和“粘贴”几个按钮。

2、认识复制与移动文字的不同。

3、让学生知道有几种不同复制与移动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1、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定文本。

2、通过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完成文字复制与移动。

3、简单掌握其它技能的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文本的移动与复制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

1、提出问题:当一篇文章中出现需要重复或移动内容时,除采取一般输入的方式外,能否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快速进行复制或移动。

2、复习:回忆剪贴板的功能:(1)、剪切或复制到剪贴板(2)、从剪贴板上粘贴信息

3、引入课题:启发学生能否利用剪贴板的功能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移动和复制

4、板书课题: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

二、新授教学内容(以下均以给定的范文“春.doc”为例)

要进行文本的复制与移动首先要选定文本。

(一)选定文本块:由学生自己探索学习p9页选定文本块,完成“动手做”要求。

(二)文字的复制:认识几个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剪切、复制、粘贴。

1.演示:

第一步:选择要复制的内容

第二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

第三步:将光标移到要重复文本的位置

第四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

2.学生上机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让学生叙述完成操作的四步骤。

4.学生自学p10页“小技巧“,并尝试操作。

(三)文字的移动

1.由学生看课本上的方法,找出与复制哪一步不同。

第一步:选择要移动的内容

第二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按钮,剪切要移动的文字

第三步:将光标移到要粘贴的位置

第四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

2.学生上机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学p67页上面的“小技巧“,并尝试操作。

(四)总结复制与移动的方法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上机练习:(5分钟)完成p11 “动手做”。

四、课堂总结:(3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

五、版书设计(投影)

六、课堂小结:

(一)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

1、文本的选定

2、文字的复制

第1步:选择要复制的内容

第2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

第3步:将光标移到要重复文本的位置

第4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

(二)文字的移动

第1步:选择要移动的内容

第2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按钮,剪切要移动的文字

第3步:将光标移到要粘贴的位置

第4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

(三)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教后小记: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篇2

分析企业的国际化课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企业为什么要走国际化道路?

首先,从市场层面看,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企业要成长和发展壮大一定要走国际化道路,这是大势所趋。以迈瑞为例,虽然迈瑞现在在国内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在有些细分领域甚至接近50%,但是放到全球来看,就算我们把中国市场全部占领,也只能占到全球市场的7%。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少数医院垄断了大部分的资金和人才资源,而医院的采购模式不是市场行为,体制的不合理造成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滞后,这就使得中国这个大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反而是个小国。

其次,从品牌层面看,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依靠强大的品牌。中国有很多家喻户晓的企业,但只要出现一个大的负面事件,企业很可能就垮掉了,这种企业能有品牌吗?品牌建设不是看投放了多少广告,而是要看企业有没有高素质的品牌管理队伍,有没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在打开知名度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行销海外,但是在国际上拥有知名度的企业还很少,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需要有强大品牌实力的企业。迈瑞正在跟国际巨头竞争,在国内把他们的市场份额从70%挤到了20%~30%,同时我们还进军海外市场,现在迈瑞有60%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

最后,从企业的追求看,国际化是必然的目标。2000年的时候,我梦想公司一年能做到10个亿的利润,当时觉得10亿元利润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这个目标我们在去年实现后,我又觉得应该有更大的追求。好比两个人一起外出旅行,一个人走到了一半就觉得很好了,另外一个人却觉得还没到心中的桃花源,于是就继续前行。现在,迈瑞要继续把公司做大,就要坚定走国际化道路。

第二个方面,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怎么走?凡是能做长久的企业都有独到之处,有自己特殊的技术和服务。医疗行业从每一个产品门类看都不是特别大的市场,门类之间的专业技术差别非常大。迈瑞采用了纵深切入的方法,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得非常深入并且做到了前几名,而且产品价格比竞争对手低很多,这样物美价廉的产品谁不喜欢?企业的竞争力自然就变强了。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以前迈瑞是给别人代理权和产品,让他们去国际市场上销售,我们在网上用电子邮件就能签合同,国际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后来爆发了金融危机,这些作坊式的代理商一夜之间就不做生意了,我们的业务下降了很多。所以,企业的国际化一定要走出去,扎下去,本地化,在目标市场建立长期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而真正做客服和开拓市场要靠雇用当地员工。例如在意大利,你没有意大利员工,怎样跟当地人沟通?做营销怎样能说明白?所以要做全球化的企业,一定要有相当比例的外籍员工。

做企业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马拉松,在别人的喝彩声中如果头脑不清醒是不行的。企业要把基本功练好,把各种要素配备齐全,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照此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就会进入扩张期,肯定就会有爆发式增长的机遇。

课堂问答

提问1:在应对国外的知识产权问题上。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徐航:迈瑞走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碰到一起知识产权的诉讼。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在走出去之前,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开发的,并且在开发过程中就有意绕开了很多专利。如果发现绕不开,我们就会放弃原有的产品,重新开发。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请了美国律师来帮忙。他的建议是专利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战略越有效越好,就像建房子打桩,在什么地方打更合适,一定要请明白人去做。所以,第一要坚持自己在研发上的投入,第二要请专业人士来帮助自己的企业申请专利。

提问2: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徐航:企业国际化一定要靠本地化,这就需要外籍员工,要让他们认同你,相信你的企业是有前途的。迈瑞现在有700名外籍员工。首先,他们知道中国现在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是一个大前提;其次,他们看到迈瑞在纽交所上市,虽然市值比最高峰时有缩水,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企业;再次,我们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员工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最后,我们在管理中按照能力来安排岗位,而不是单纯看学历。管理是一个大舞台,让表演优秀的人不断得到提拔和奖励,他们就会接受公司的文化。

提问3:企业在早期品牌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的时候,怎样维护资金链?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下载网页。

2、下载网页上的文字。

3、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技能目标: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学或自主探究来探寻答案。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自学能力、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下载文字、图片等资料到本地硬盘。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培养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下载网页。

2、下载网页上的文字。

3、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教学难点】

1、下载网页上的文字。

2、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师讲解与演示。【教学过程】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的方法,当发现一些内容丰富的网页、构思精巧的文章或赏心悦目的图片时,可以将它们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保存起来,以备所需。活动一:下载网页 @自主探究:

1、将“中国科普博览”网站首页下载到计算机桌面。@知识点:

IE菜单:文件?另存为?保存网页?输入文件名及保存位置。活动二:下载网页上的文字 @自主探究:

1、打开中国儿童文学网,找一篇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并将其下载保存到你的计算机D盘上。@知识要点:

1、打开中国儿童文学网

2、打开成语故事

3、选中、复制

4、打开一文字编辑软件,新建一文档,粘贴保存到D盘即可。活动三:下载网页上的图片 @自主探究:

1、将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下载到D盘。@知识要点:

1、搜索刘翔照片

2、打开照片

3、右键单击?图片另存为?重命名和文件存放位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下载网页、文字、图片等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上一课所学的知识和将要学习到的文字编辑软件,通过搜索引挚搜索到所需要的网页,把文字和图片材料保存到计算机中。这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是非常有用的技巧。

第三课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1、唱唱:《小小的船》

2、练练:换气记号V;律动。

3、听听:《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

二、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感受歌曲所创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培养想象力。

2、认识唤气记号;通过学习三拍垫步的律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形象,提高韵律感。

3、通过听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三、教学步骤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启发学生想象夜空景象,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引起他们的学唱兴趣。

2、指导学生按节奏熟读歌词,要注意读准两拍一字和三拍一字的歌词。

3、通过有表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唱歌。注意第四乐句“3 2 3 | 5 6 5 |”的流畅性、准确性。“3 – 2 |1 6 3 | .1--| ”与第二乐句是部分重复。

4、指导学生在每两小节处急吸气。

(二)认识换气记号。

将“V”写在黑板或卡片上,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名称,这个记号标在乐句的后面,表示需无声、迅速地吸气。

(三)跟着老师唱。

1、用正确的示范,教会学生急吸缓呼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在乐句中间不换气或乱换气,都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告诉学生正确的吸气方法,即用口、鼻同时吸气,到了标记“V”符号的地方,又换一口气,要做到无声、迅速的进行。乐句最后停顿,又一次自然地吸气。

2、先唱乐谱以巩固对拍号、音符的认识和感受,再用“啦”唱旋律,以中速练习。

3、在歌曲《小小的船》的歌谱中,标上换气记号,用手势提示,让学生逐步养成唱每一句之前应吸气做好准备的习惯。

4、学生认识换气记号后,随时纠正学生换气时的不良习惯(如:耸肩、有声响等)。

(四)边唱歌曲《小小的船》边拍手。

1、让学生按节奏边读“空、嗒、嗒”边拍手,使他们知道强拍为“空拍”,弱拍“嗒嗒”拍两次手。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歌,一组拍手。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

1、伴奏前,分别读准各组节奏谱,再按节奏谱相应的乐器,重点练习双响筒敲击三拍子的演奏方法。

2、调整伴奏乐器。

3、组合练习时,用适当的手势指挥学生练习,注意保持统一的速度,强调按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敲击。尤其是第三行节奏谱应轻敲两个弱拍。

(六)随音乐律动。

1、让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学习,用“一、二、三”的口令来统一动作。

2、学生在学会基本动作后,再随音乐《小小的船》进行垫步练习,启发学生努力表现出三拍子音乐的韵律。

3、学生熟练掌握以上动作后,变化练习形式,如: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手拉手,或交叉拉手,同时迈一侧脚或同时反方向脚进行练习。

4、换其他三拍子的音乐进行律动。

5、动作说明:

1小节:预备姿势:两人并肩站立,左右手于体前互握。

第一拍,左脚向前一步,重心在左脚上;

第二拍,右脚前脚掌在左脚跟后踮地,重心移到右脚,同时左脚离地;

第三拍,左脚再向前一小步,重心移到左脚。

2小节:与第一小节动作相反。

(七)听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

1、将歌词朗读给学生听,帮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

2、初听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知道自己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中是幸福、快乐的。

第三课教案 篇5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设计思想】:

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导、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增强总结归纳能力,提高思想觉悟。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资源和环境现状,认清其严峻形势。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客观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及相关现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树立并强化资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

【学习重难点】:

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其严峻形势。

【教学模式】:

目标导向为主的综合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创新素质培养措施】: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分析材料,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的几点想法】:

(1)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特点及知识内在规律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思维潜能,导向他们的行为。

(2)本节课采用诱思---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在导入新课后,给学生一个似曾相识的模糊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归纳出艰苦奋斗的含义及重要性,从而实现学生主动掌握知识,陶冶品质,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

(3)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启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突出政治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导行的原则。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巧妙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新闻录像剪辑:春席卷大半国土的沙尘暴)

师:这次沙尘暴,许多城市受到了袭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沙尘暴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讲授新课:

展示画面:(多媒体显示)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师生互动:

师:有人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请依据课本予以分析说明。(意在检查学生对课本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生:答(略)

师: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我国资源优势是怎么转变成了资源劣势的呢?(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人口国情”来分析理解“资源国情”)

生:答(略)

师:(如果学生只答“人口因素”则进一步追问)除了人口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吗?(意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答(略)

师:以水资源为例,谈谈:当地存在哪些浪费水资源的事例。请你为改善些现象提几条建议。(意在诱导学生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生:答(略)。

师:请结合了解到的时政资料谈一谈:我国目前的资源形势如何?(意在鼓励学生关心时政、培养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生:答(略)

师:(小结)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很好!

(多媒体投影本框知识结构图表第一部分,并据此小结第一目内容。图表见本课时最后,此处略)

◆(围绕“我国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十个方面的主要表现”,整理材料并出示。意在使学生学会归纳、演绎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师:些图表说明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

生:答(略)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50年代,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1992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5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8.2%。

师:材料二说明我国存在什么问题?

生:答(略)

材料三:

1、我国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2、70年代,草原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师: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问题?

生:答(略)

师:材料一、二、三共同说明什么问题?为解决此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生:答(略)

师: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本仅举了两个主要的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吗?(意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从多方面剖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哪怕答案包含在课本中所讲的“两个方面”中,也要予以肯定和赞赏)

(多媒体展示)

据国家权威部门综合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生态恶化发展趋势得以减缓,局部地区或某些特定领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具体表现在:

第三课方寸之间 篇6

古林镇中学

朱颖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篆刻作品,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及篆刻的基本技法、篆刻章法技法等。2.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3.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篆刻作品,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及篆刻的基本技法、篆刻章法技法等。

难点: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三.教学准备

教具:ppt、教参等

学具:篆刻用具等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二)新课

1.篆刻基础知识

(1)师:篆刻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2)印面与边款(3)朱文与白文(4)印章的品类

【名章】 【闲章】【肖形章】(5)工具材料 2.篆刻技法

治印步骤:a.打磨石料 b.印稿上石 c.刀法 d.镌刻 e.铃印 3.章法浅谈

(1)平正端倪:印面文字结构及笔画繁简适度、粗细合宜、排列有序、间隙停匀,力求端正大方。

(2)虚实相间:生动有趣取决于对比的效果,把握好线条的实体和空白间隙两者间的疏密关系是章法的关键。

(3)刚柔巧拙:刚与粗、挺、拙等关联;柔则与纤、曲、巧等关联。刚强过头容易狂、燥、乱;软弱过头则容易媚、俗、薄。所以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才是合度。

(4)穿插离合:使文字间相互交错延伸,打破范围界限,或者把整体的单字拆离开与临近的字粘合,有意地制造出朱白疏密的不同效果。

(三)学生活动

活动一: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第三课 纸张的自述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身边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2、让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使用资源状况和产生的污染物,培养环境保

护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要去珍惜。

4、让学生了解再生纸的定义和环保性,提倡使用再生纸。

5、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

境实践活动的乐趣。

6、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和原料

教学难点:

节约用纸的措施

教学准备:

1、搜集用纸和造纸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等。

2、设计调查表格,为“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纸张的自述”,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纸张的一生,为后

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开动脑筋:

1、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寻找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在同伴交流的教程中,对自己一些不以为然的浪费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便于以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探究园地:

展示造纸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了解造纸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造纸的哪些环节需要利用资源,哪些环节会污染环境?让学生讨论

交流。

四、齐心协力:

阅读课本中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了解什么是再生纸,并通过再生纸与普通纸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再生纸的环保性。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回忆,讨论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发现过的再生纸有哪些。

五、走出校园:

第三课 爱国奉献勇担当 篇8

第三课 爱国奉献勇担当

教学目标

1.了解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建国初期,辽宁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与建设国民经济的过程中,辽宁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下面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

二、阅读【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

三、思考

问题一 辽沈战役的背景、简要过程和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 辽宁人民为抗美援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四、讨论交流 问题一明确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辽沈战役分为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9月12日至10月19日),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义县至河北省滦县300余公里战线上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第二阶段(10月20日至28日),辽西会战,围歼西进兵团。第三阶段(10月29日至11月2日),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东北野战军伤亡6.9万余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战役中牺牲。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连同这一时期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势出现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问题二明确 见书25页 阅读25页、26页资料卡片。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辽宁人在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做出的巨大贡献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增强了作为辽宁人的自豪感。

第二课时

一、阅读【共和国长子】,思考 1.为什么说辽宁是“共和国长子”?

建国初,第一架汽车、飞机都是在辽宁生产出来的。1953年至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辽省是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一五”计划156个工程项目中24个重点项目落户辽宁,与此相配套,辽宁省还安排了620个省、市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经过“一五”启动大规模经济建设,辽宁省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石油、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1957年全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629个,工业总产值达117.1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辽宁的发展为共和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五”期间,全省工业上缴利润和缴纳税金共达87.9亿元,净上缴43.7亿元。同时为国家经济建设输出了大量的物质和人才。辽宁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增强国家实力、巩固人民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共和国长子”的赞誉。

二、探究实践 28页

三、28页拓展延伸

第一单元第三课 篇9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希,写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第二自然段,写肖邦带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第三段为第三、四自然段,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第四段为第五六自然段,写肖邦弥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在异乡与世长辞。“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相结合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准确认读,理解重点词语。

2、搜集有关肖邦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他的事迹。

二、课内探究、(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指导分段。

(三)问题探究:

1、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远离祖国的肖邦又有哪些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点拨

1、检查问题一: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5、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8.检查问题二:远离祖国的肖邦又有哪些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9、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三、巩固检测

1、默写词语

深渊 咏唱 胸腔 忧虑 蜡烛 黎明 卡车 欺凌 弥漫 雾霭 眼眶 悲愤欲绝 旋律 呐喊 流逝 弥留之际 异国他乡 与世长辞 勉励

2、注音

眼眶 郑重 盛满 旋律

....

3、解释。

悲愤欲绝 弥留之际 异国他乡 与世长辞

.....

4、填空。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2)“当时他才39岁”中的“才”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具有杰出才华的肖邦英年早逝的无比痛惜之情。

(3)、“肖邦再也„„疾驰而去”一句中“接过”“回首”“望了望”“登上”等一系列动词,让我们感受到肖邦即将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离开自己饱含屈辱、备受欺凌的国土时那不舍和悲痛的心情。

(4)、课文第二段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告别的三个场景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5)弥留之际,肖邦_____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__________带回去,我要_____________。”

5、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

6、练习说话:

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四、拓展阅读: 主题丛书

五、课后提升:

搜集爱国历史人物事迹资料,准备故事会。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离别-——满怀悲愤

起义——悲痛欲绝

热爱祖国

思念——疲劳忧愤 遗言——带回心脏

授后反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揭题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抓住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我”是谁?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当初要选择离开呢?

2、带着问题初读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肖邦 “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无奈,通过从课内课外获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愤中离开祖国的不得已: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3、深读课文,抓重点句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

4、讨论解疑

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命工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上一篇:读思考的技术总结下一篇:初中作文:我的家乡-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