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2024-10-14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共8篇)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篇1

思考的7项技术及训练

学习《思考的技术》(作者:大前研一)小结

一、转换思路。

1、科学方法、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

搜集数据(掌握实际状况、整理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现场访谈、实验)、得出结论。

2、注意:

现象能作为结论吗? 假设等同于结论吗? 积累事实才能导出结论。

3、值得效仿的大前研一做法:

1)我将每日所学到的新知识记在笔记本上,《企业参谋》就是以笔记的备忘事项为材料编辑成书的。

2)我每天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给定一个题目,然后进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由于每天反复作这种训练,我大概只要3分钟,就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步骤、过程全都全组合起来。现在,客户只要讲一包话,我的脑中瞬间就会浮现一条通往解决方案的具体思路。一天的努力是看不出差距的,可是天天努力,很快就有明显的差别了。

3)30岁,我从零开始(从核专业进入麦肯锡从事经营管理)。当发现人生的选择错误时,请立刻“归零”再作修正就是了,所以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重新作出假设,再次出发就行了。我认为一直悔恨自己的人生,与固执于错误的假设是一样没有意义的。

4、训练题目: 你认为公司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你的职位比现在高两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会怎么做?

1)但是你的公司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2)请你举出公司不做的三个理由,并针对每一个理由写出如果你的职位比现在高两级,你会如何克服。

二、逻辑打动人心

1、如何让提案通过?

就是要有逻辑思维做保证的思路,只要所提出的建议拥有完整且足够让人采信的逻辑结构,就具有说服力。所谓说服力就是充分考虑了对手的心理状态的逻辑推理能力。

流程的重点,就是用简洁的语言作简洁的的分析,每一部分作一个结论,然后用所累积的多个小结论,导出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整体结论。

我的习惯是先报告我所做的事前工作,也就是直接明示 我收集了什么样的数据、作了什么分析、进行过几次访谈、跑过哪些地方、以什么人为谈话对象等„„

再以此为基础,简要地得出最后的结论,结论要涵盖4个论点:围绕业界的环境、顾客的动向、竞争对手的环境以及客户对此环境的反应的动向,说明问题出在哪,才提出只能主这么做的建议。提案的构成:业界动向;其他竞争公司的动向;客户公司的分析;改善条件;解决方案;建议;实施的计划步骤。

2、注意:

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还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 不可凭现象作判断; 演讲稿在45分钟内并熟记于心。

3、支撑一个结论的“金字塔结构法”(MECE:彼此独立、互无遗漏)1)查看资料及背景,将导出的结论、主张列成一张表; 2)把表上的结论、主张根据主题的类似性作分类;

3)将同一类型的结论、主张按顺序区分(因果关系的结论、主张分别放好,原因放下面、结论放上面);

4)讨论同一级别中的共通结论、主张,将从中导出的结论、主张放在上一段上的位置;

5)反复重复以上的作业,直到所有的主张都出现了金字塔形结构。若对结论无信心,则寻找证据、再次检验逻辑结构,并去现场验证。

4、值得效仿的大前研一的做法:

1)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对“邮政三事业民营化”作出了系统的逻辑分析、假设、结论、验收。抨击了政府做法的错误,提出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2)我本不擅长于谈话,在进入麦肯锡之后,我就开始练习实地访谈,的打开录音机,想象客户公司总裁在我面前,然后开始分析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之策。演示结束后,听听录音,如果觉得说服力不够,就修改内容重来,直到自己完全能说服自己为止。

5、让说话合乎逻辑的训练法:

以不同主题,发表富有逻辑说服力的谈话,如:倒半杯水放在桌子上,然后以杯子为题,进行20分钟的谈话

三、洞悉事物本质的过程

1、坚持每天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就可以逐渐洞悉事物的本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

对事不对人,才能洞悉事实(不管自己的情绪或面临人情事故)如何,对于所呈现的事实,一定要虚心接受,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前提条件)

别让公司成为同类人的集团(当自己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不一样时,就应秉持以事实为证的信念,设法让对方认同);

“否定自己”是优良企业的条件:通用电气的“冲突对抗机制” “U”、“J”型管现象;

2、练习题目:针对公司深层次存在的问题,进行逻辑思考。真正发现事物的本质并通过逻辑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提案。

四、非线性思维的建议

1、现今的经济已不同于牛顿的时代,我们要准确无误地作出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以科学的方法思考,则可做到整体控制。

科学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任何人的话,皆不抱着“就是这样”的想法,要问“为什么?”、“有证据吗?”

现代社会,一切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了,必须学会自己去观察“实际发生了什么”,经由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假设、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关于学校的教育:北欧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采取了全新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本质,是要教会孩子学会思考,并非给个现成答案(应当learn而非teach)。

3、麦肯锡选用人的标准,不是知识而是思维的方式,“先说假设、再说对策”成为习惯(比如:假若明天出差到X地,只有一个包,你该准备什么物品?)。

4、储备智慧的方法:训练自己保持“好奇心”,最好的自我投资,就是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思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

5、练习:拿出去年的记事本,试着分析时间

除吃饭、睡觉之外,有多少时间花在交通及工作上,然后想想:“计划表上空闲的时间,占了多少醒着的时间?”,在这些空闲的时间里,我做了些什么?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还会这样利用我的时间吗?

为自己预算下一年的时间怎么分配,并模拟自我投资计划 试着在大脑里描绘一年后的自己模样。

五、让构想大量涌现

1、构想就通过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产生的。抱持疑问就是解决问题的源头。我从预兆阶段就开始观察在特定阶段运作的各种情况,清楚判断其结果会是如何,彻底地实践假设、验证、实验这三项技巧,不管任何事物都可以预见未来。

摆脱成旧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中,关于“锻炼联想”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平常没有用到的感官(感觉、触觉),训练:试着想5分钟以后的云彩的形状。

试着接触不同的东西:训练:闭上眼晴走路,记笔记时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写,得出金字塔结构(结论),刺激脑部的假日休闲方式;

于不疑处存疑;

思考时要有紧迫感(抱着一个小时要产生500万元的紧张感),剑道上来说就是低估对手。

2、练习:读完每天的报纸后,提出五个疑问。然后,思考自己可以运用什么方式,进行怎样的调查,是否可以提出更完善的报道内容。

六、解读五年后商机

1、具备预知性,也就是说,能够看现在正在发挥作用的力量,并知道它在未来是否依然可以持续发挥作用。不仅如此,不神机妙算能免辨别出这个是否会越来越强,还是维持甚至转弱。能够预先知道在起作用的几个要素当中,哪个才是影响严严最重要的因素,有了这样的思维逻辑,才算是具备预知性的条件。

先分解功能再进行思考;忽略使用者的想法是不能获得成功的;实地调查研究并验证之。

2、成功模式的四要素:

1)事业领域的这定义必须明确:不要含糊笼统,而是要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

2)分析现状进而推断未来的方向,针对因果关系来设立简洁而具有说服力的假说。

3)专注于自己就选择的方向,即使出现几个可能的选择,也应该专注其一。要分析出啊一个的成功概率最高,排出优先级。

4)不能忘记基本的假设,排除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形,但不偏离原则。除非前提善有很大的变化(如其它公司已经开发出同样的产品,相关法规有重大改变,或经济状况变化等),一定要遵循最开始所设定的基本假设。

3、值得学习的大前研一对房地产价格预测的案例:

1)土地使用状况(供给)――房屋空置情况(需求)――国内、国际经济状况(环境)――得出土地价格下跌的结论。

政府及房地产企业、银行的引导及其政策成因(必须分析其原因、过程、期望的结果)――反面思考与验证

4、练习:请试着在一张纸上写出五年后你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七、开拓者的思维

1、在这个时代,企业界人士必须具备的是突破既有价值观的思维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具备在商场上的突破能力与开拓者的思维逻辑。不局限于旧有的价值观,将自己的构想和预知性活用在新的事业与社会的系统改革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性思维能力。

冲破旧商业的障碍(让大型企业“突然消失”的想法、M2M<数据通信>对所有行业的冲击)

看不见的新大陆的四个空间:实体经济(愈来愈窄)、无国界经济、互联网经济、倍率经济

戴尔公司严格地自我否定,不时检讨自己还没有达到最好、不得想想办法以求得更好,或是一定要想出新的东西等,才有了辉煌的今天。

可以突破的人和突破不了的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碰到自己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是逃避还是尝试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到成功之中的人,在现今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2、今天,再依靠勤劳的附加值来赚取收入的人,必须认识到你的年薪可能会从500万日元降到200万日元,如同“温水煮青蛙”。

3、训练:请考虑你的能力与年薪相匹配吗?

如何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并且消除经营赤字。

结束语:

每天都要磨亮“头脑”这把枪 不容否认,在推陈出新的新世界里,在看不见的新大陆里,充满无限的可能性,但也如同美国西部的荒野一样荆棘丛生而充满危险,因此,平时就要磨亮腰际的枪,每天都要训练,和对手碰面也要有一决胜负的心理准备,随时都要做到尽心尽力。若能将此变成平日的生活态度,你终有一天成为“神枪手”。在商业中,枪就是斧头脑,就是本书中所提示的7个思考路径。最后,请实践每天的例行训练,期待你的勇于拼捕!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日

昆明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篇2

1 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工作回顾与总结

上海市卫生系统全面启动适宜技术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0余年,其成效不斐的背后是由于在平台建设、研究及管理等方面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1.1 上海发展卫生适宜技术有较好的技术条件、研究基础及组织体系

文献计量方法研究显示,我国卫生适宜技术作为研究热点始于2006年,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呈急剧升温趋势,但目前已形成体系和研究方向的机构、团队屈指可数[2],上海是其中之一。上海市卫生系统已初步形成集适宜技术研究、管理及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体系。

1.1.1 技术条件成熟,建有国家级技术评估平台。

复旦大学于2004年5月成立了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开展卫生技术、管理、政策研究及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及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磁共振的医学技术评估》、《医生处方用药研究》、《产前诊断技术评估和管理模式研究》等项目的评估研究[3]。

1.1.2 研究有基础,形成了以社区适宜技术研究为方向的机构和团队。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受卫生局委托,自2005年始开展《上海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及其流动的研究》。调研了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卢湾区顺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临终关怀、大肠癌因症就诊早期诊断、糖网社区防治、骨松社区防治等适宜技术;发表《我国1998—2008年卫生适宜技术论文分析》、《“十年百项计划”上海项目的社区推广经验分析》等研究论文;《医学信息》开设“适宜技术”专栏;拍摄《健康守护者———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十年巡礼》专题片,宣传、介绍、推广社区适宜技术;2009年12月协助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启动上海地区开展骨松防治银丝带宣传活动;2009年底开始开展《上海卫生技术转化平台建设》专题调研;2010年申报上海市公共卫生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上海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实证研究》进入二轮评审。2010年11月受卫生局科教处委托整理上海卫生适宜技术资料赴北京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各省级卫生适宜技术研讨座谈会,汇报并交流经验。

1.1.3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成效明显,形成了有效的推广体系及措施。

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组织讲师团赴各区(县)为社区医务人员传授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编撰《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指南》;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影像教学光碟;建立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网站(www.zhentuishang.net),开通适宜技术咨询热线。

1.2 上海卫生科技管理“四位一体(项目、成果、学科、人才),联动发展”的模式是适宜技术产生、转化与发展的机制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因素

1.2.1 上海临床医学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先进适宜技术的产生与应用。

代表上海医学水平的33家临床医学中心,在其医疗、科研活动中,随着诊疗服务半径、门诊、住院人数成倍增加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将“微创外科治疗”、“脑血管病规范治疗及三级康复”、“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脊突、尿失禁、溃疡性结肠炎”等临床中心的重点、优势病种诊治先进适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辐射到二三级医院及外省市医疗单位[4]。

1.2.2 学科(专科)建设催生一批专科专病、特色优势项目的适宜技术[5]。

上海市卫生局在1994年和1997年进行了两个周期的医学领先专业建设,于2004年启动新一轮重点学科(30个)、专科(30个)和社区特色项目(40个)建设。学科建设催生了一大批专科专病、特色优势项目的适宜技术,如“白内障微创手术临床应用”、“消化道恶性梗阻的动脉内灌药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应用技术”、“一次性颅骨整形性外减压术”、“糖尿病足早期护理干预的适宜技术”、“社区眼病防治与干预模式”、“社区防治骨质疏松症适宜模式”、“乳腺癌患者康复期社区干预模式”等技术,在医疗、预防工作中开展应用良好,部分适宜技术项目经鉴定评审获国家、市、区(县)科技进步奖或推荐入选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

1.2.3 上海公共卫生学科人才项目培育出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适宜技术。

2007—2009年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选拔了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放射卫生与放射病防治学、卫生监督学、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学、输血医学、全科医学、急诊医学等11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30名带头人和100名公共卫生优秀青年。3年建设取得成效,在提升公卫学科水平,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公卫适宜技术。如“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绿茶多酚防龋涂膜的技术”、“社区伤害疾病负担及综合防治模式”、“中国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基于生物效应的饮用水安全性评估”和“上海市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等。

1.2.4 技术推广招标项目的设立,有效地资助了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推广。

上海市卫生局在1995—2002年间分3批对全市范围内筛选出的20项成果推广项目给予计划立项,多方筹资匹配经费支持推广项目开展研究;2005—2007年连续3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招标了12项中医特色明显、疗效突出、简便价廉,有利于临床使用推广的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项目,每项技术给予5万元的资助,承担单位给予不低于1∶1比例的匹配经费。以上课题立项资助措施,促进了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及成果转化的有效落实。

1.2.5 重视成果管理,成果鉴定水平与科技奖励是适宜技术扩大应用及推广的重要契机。

上海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成熟技术成果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及价值进行鉴定评估,对评价水平高的适宜推广成果优先推荐科技奖。新华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项目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10月由卫生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临床及社区开展应用良好。

1.2.6 积极推荐申报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计划项目,为社区适宜技术推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十年百项”计划开展以来,上海市卫生局每年都积极组织申报,在第一和第二轮计划中上海卫生系统均有立项项目。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一批适宜技术在实践中印证了其推广价值。第九人民医院“盲探气管插管”由于其推广价值高,第一轮推广计划完成后,继续被列入第二轮第7批推广计划[6]。

2 对发展上海卫生适宜技术的思考

为探索上海卫生适宜技术的发展思路,课题组通过调研,对当前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

2.1 问题分析

(1)上海卫生系统市级层面产生的技术多为先进技术,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存在诸多政策与机制障碍。主要反映在:(1)技术与现实条件不匹配[7],如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朱也森教授的“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不在社区“六位一体”的功能范围之内,社区目前没有资质或人力、设备开展实施此类技术[6];(2)技术使用资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推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永善教授的“急性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技术”项目本应很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但由于大部分社区医生无法取得康复医师资质而不能开展此项技术。(2)上海社区层面产生的适宜技术由于缺乏政策、经费扶持及推广技术指导,在社区间及跨区的横向推广方面也存在难度,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如“临终关怀”项目等。(3)由于二级医院在三级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其产生的专科特色项目技术仅局限在本单位应用,未得到很好推广。(4)技术准入及技术转化障碍问题导致部分有应用推广潜力的技术闲置或“夭折”,是影响适宜技术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5)在科研立项方面,政府主导的临床科研项目及资助经费少,技术推广项目的不连续及资助经费缺失或不足,制约了应用性研究成果的产出、产出周期及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8]。而多头管理、重复立项,又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2.2 发展思考

(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将社区卫生适宜技术作为未来卫生适宜技术工作的重点是十分必要的。上海作为国际化、特大型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城市,发展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更有其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建议政府主导,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保障,在即将出台的医改方案中明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任务和目标。(2)在卫生科技理论研究及管理层面,积极推进并逐步形成以预测医学、预防医学、个性化医学和参与医学(4P医学)相融合的医学模式。建议在政策方面倾向转化性研究,配套相关激励措施,营造能产出更多惠及民生的卫生适宜技术的环境。(3)在体制和运行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通过医科院、技术市场、区域医疗联合体、研究型医院等新型机构,突破医疗机构之间、行政隶属关系、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医疗与公共卫生之间的藩篱,形成更有利于适宜技术产生、应用及转化、推广的机制及平台。(4)在操作层面,建议重点开展4个方面的工作:(1)设立卫生适宜技术专项基金,开展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及监测,建立适宜技术库;(2)在转移环节,加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及反馈,建立技术转移信息网络平台;(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及培训效果的考核[9,10],加强培训管理;(4)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适宜技术宣传,使之了解新技术,接受适宜技术服务[11]。

摘要:通过回顾总结上海卫生适宜技术工作经验,认为上海具备进一步发展卫生适宜技术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上海卫生科技“四位一体,联动发展”的管理模式促进了适宜技术的产生、转化与发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以发展社区卫生适宜技术为重点,重视转化性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转化平台等发展思路。建议政府出台长效保障性支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全程管理,加强推广技术培训及居民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适宜技术,社区卫生,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杜治政.应当大力发展医学适宜技术[J].医学与哲学,1997,18(5):225-229.

[2]江力波,任建琳,林海,等.我国1998—2008年卫生适宜技术论文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12):2249-2250.

[3]陈英耀,田丹.中国卫生技术评估的机遇和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1-4.

[4]张勘,夏擎世,许铁峰.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672-674.

[5]张勘.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成效分析与展望[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5):236-238.

[6]江力波,任建琳,许铁峰,等.“十年百项计划”上海项目的社区推广经验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A):2172-2174.

[7]葛建一,葛国曙,熊威.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的社区参与[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200-202.

[8]薛塞峰,崔学光,张文胜,等.宁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55-57.

[9]陆远强,蔡秀军.开展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项目培训的思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3):209-210.

[10]任建萍,郭清,蒋健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28-30.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江榕春.作品评价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篇4

乐甲中心小学

于璐

李镇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假期里我有幸读到他的《我的教育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我现在没有资格批判中国现代教育,也无能力改变什么,但可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让我的学生现在就幸福。

对于老师而言,“优秀”是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受,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是否幸福。举个书中的例子:武侯实验中学的邹显慧老师,几十年来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可是她很幸福,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太理想的学生,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教师节那天,邹老师的学生亲手为她熬鱼汤,并将热腾腾的鱼汤放在邹老师的办公桌上。虽然邹老师没有什么“优秀”的证书,但她从不为此烦恼,因为她幸福。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很庆幸我是一名老师。“优秀”的老师是有限的,但幸福的老师有千千万万。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让学生现在就幸福,这里的幸福不是指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还能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课堂教学中也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充满快乐。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教会她(他)们讲,创造条件让他们讲。这样的课堂,个个是老师,个个有事做,孩子们处于兴奋状态,体验着自信并享受着自尊。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快乐?

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出发点是爱与尊重,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尤其对待后进生,他们整天面对老师的呵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打骂,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作为老师我们的爱心何在?今天的老师怎样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对他人。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篇5

应化1102班 覃加哲

捧着《生命的思绪》,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因为文集的厚度,也是因为文章的厚重。《生命的思绪》是一部诗文合集,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心血的结晶,也是一位残疾人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

《生命的思绪》作者陈兆安先生是一位残疾人,在生活中,他需要依靠双拐走路,可见生活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然而,陈兆安身残志不残,并没有因为老天的不公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为一名残联干部,并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如宿迁市作家协会理事;宿豫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等。陈兆安不仅爱好文学,而且还精通书法和美术设计,应该属于一专多能型人才了,因此,对于陈兆安,在敬佩之余,我又多了一份敬重。

《生命的思绪》收录了陈兆安数百篇文章,体裁有散文、诗歌、小说、故事等,散文部分,写人写物写事写景,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成为陈兆安笔下的素材,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小细节,通过陈兆安的笔,变成了一篇篇美文。比如,1997年,在第七个助残日里,陈兆安因为忙着活动,感动了陌生的朋友,于是,几位并不认识陈兆安的朋友就通过电台为陈兆安点了一首叫《水手》的歌,朋友点这首歌是富有深意的,因为演唱这首歌的台湾艺人郑智化与陈兆安一样,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朋友点的这首歌对于陈兆安来说,也是最好的礼物,陈兆安倍感珍惜。后来,为陈兆安点歌的年轻人又为陈兆安写来了一封信。在陈兆安看来,朋友为他送来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封信,而是一颗火热的心,一片炽热的情。于是,陈兆安写下了《那天,有人为我点歌》,发表于《三月风》杂志,这篇文章后来又入选宿迁市作家协会主编的《当代作家丛书——宿迁市文学作品选》。

陈兆安是一个有心人,在他的眼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就连楼上邻居小男孩弹琴的声音,也被陈兆安写进了文章。听到楼上邻居小男孩的钢琴声,陈兆安觉得这是一场场免费的独奏会,“那种声音是如此的曼妙轻柔,似一个披纱的羞涩少女在轻盈的曼舞,真是丝丝入耳、优雅动听”。陈兆安甚至觉得“似乎让人走进音乐学院的练琴房,亦若置身在演奏的音乐厅„„显然这种现场的真实弹奏远比音响中的钢琴更加逼真、悦耳和动听”。也许,在不懂音乐或不写文章的人眼里,这会是一种噪音,会让人厌烦,但陈兆安因为与文字为伍,在钢琴声中听到了独特的感觉,并找到了写作的灵感,也许,这就是文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吧!

《生命的思绪》是对生活的记录,也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生命的感悟。《露天电影》、《货郎担》、《吃食堂》等文章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难忘的激励》、《父亲办书展》、《师生情》等文章是对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宿迁之美》、《英雄的热土》等文章是对家乡的赞美;《庐山游记》、《万泉河水清又清》、《探寻黎村苗寨》等文章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夏之韵》、《听雨》、《望月》等文章是对生活的随想;《病房里的女孩》、《心灯》等文章是对生命的感悟。每一篇文章里,都饱含了陈兆安的情感,这是对人生的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追求。

认识陈兆安先生,是在2009年忽然花开文学网举办的作者座谈会上,那一年,陈兆安和宿迁的几位文友一起,冒着严寒赶赴沭阳参加我们的座谈会,让我既意外又感动。意外的是没想到陈兆安会和文友一起来参加我们的座谈会;感动的是陈兆安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仍然不顾舟车劳顿前来赴会。要知道,我们的座谈会是AA制的,外地的文友参加,不仅要掏吃饭的钱,还要花费路费,没有对文学的痴迷和热爱,一般人不会愿意这么做。这也让我感到非常过意不去。

后来,因为文学方面的事情,我与陈兆安有了偶尔的联络。再见陈兆安,是在《翰林文学》杂志成立五周年庆典座谈会上,那天我们在市图书馆门前,正好遇到前来的陈兆安,到会议室,在上电梯后还需要走一段楼梯,拄着双拐的陈兆安硬是不要别人帮忙,自己一边拄着拐杖,一边扶着楼梯扶手一步步上了楼。他的独立和毅力,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陈兆安。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篇6

摘 要.情文并茂的文言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是传承中国文化 , 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 然而综观 文言文教

学的现状 , 存在着较 为普遍 的高 投入 、 低产 出 象。 现 如何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 的现象, 高 提 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呢? 教 学实践中,我发现挖掘文言丈 中的 “ ” 味 ” 情”可 以使文 言文教 学由平面的解读走向深层 ,而注重学法指导 ,归 趣 、“ 、“

纳 “ 一反 三 ”的 文 言 文 阅读 方 法 ,更 是 提 高教 学效 率 的 “ 宝” 举 法 。本 文 主要 以 初 中教 材 中的 《 语 八 则 》和 ( 孟 论 学》 为 论 《 孔

例, 激发兴趣 、 开发潜 能二 、自 品味 、 学厚教三 、 主 活 注重传情 、 出智慧谈谈关于文言文教 学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实践,实效

A s r c i h b a t f h r c e s a d r c m i n C a s c l C i e e a a r e "o h n s u t r , i b t a t W t e u i ul c a a t r n i h e ot o , l s i a h n s , s a c r i l f C i e e c l u e s

81 ff . e ect ve 1 i wa of ta ti y t di oni g n an ab or ng he d s bi t esS rce e l of ati n c t e Yet o er ng h st us n o al ul ur . . bs vi t e at of r e Cl si C nes t ac n ec nt as c hi e e hi g, t e hi h n ut l W o ―p i Sl i a o on h g ―i p , O ut ut L S e f c mm pr obl m. I w o c n t e t o t ha ge he exi ti s ng

p o lms n a i g t e f e t f j n o h g c o l 1 s c h n s t a h n i t e o i f l s a . r b e i r i n h e f c o u i r i h s h o C s i a1C i e e e c i g h t p c o t i e s y s a s as

Ac or ng 0 y e chi g xp c di t m t a n e eri nc ̄ s ud nt will e l , t e s ha a ve bet e u ersr ndi of h

t xt t r nd a ng t e e by e r adi g not n o Y et e ch a erS but nl b we n ar ct , a1 0 or S f fe i t e lO o a d u e1 ng h eI ti n n f n. M n l ea whi e, t e haSi ng i l he mp zi Ol st dy u me o th d,

c onc usi n f l O o co e a eV magi wa t i pr e ea nt nt re en c ys o m ov t chi g n ef e . f ct

T i sa a n Yf c s 0 o o c ry O tg o l s ia hn s e c ig 《 语 八 则 》 ( 盂 论 学 》w l h e s ym i l ou e 1h w t a r H o dC a s c 1C ie e ta hn .( s S 1 论 和( 孔 il

be t e t sa h wo mpl t xt whi 1 ad he di USSi n n e e S, Ch e t C O o wa 0f S ys Sti1 1 11 ati g i er s e 11 n nt est , voki pot nti , ng e al

u d r t n n n l f n n r m e t . n e a di g a d e . i g f o t x s t r S

不愿 学习的文体 之一 。纵观 文言 文教 学 的现状 , 存在 情 文并 茂 的文言 文是 我 民族 文化 的一 种载 体 , 承 中国 望而 生畏 、 是传 文化 , 吸收 民族 文化 精髓 的有 效途 径 , 知何 时成 了让 许多 学生 着较 为普 遍 的 高投 入 、低 产 出现 象 。 不

往具备双重职务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 以此保证 行政管 理工作顺

3 点语气 。语气 ,即人们 讲话 时 的 口气 。它直接 表 现着讲 . 检

是语 言 的有机 组成 部分 之一 。 人交 谈时 , 与 特别 是在 利 开展 。另一 方 面要 吸引 真正 具有 管理 知识 、 理能 力 、 理激 话者 的心 态 , 管 管 更要 注意 自己 的语气 , 显得 热情 、 要 亲切 、 和蔼 、 友 情 的年 轻人 加 入到管 理 队伍 中来 , 保证 管 理队伍 后继 有 人 。 高校 面对 咨询 时 , 善、 心。 耐 在任何 情 况下 , 不要 语气 急躁 、 硬 、 都 生 狂妄 、 嘲讽 、 轻 的管理 必须 职 业化 。

五、 切实关 心 高校 行政 人员 的福 利待 遇 以提 高服务 意识

要 关心 行政 人 员的 生活 和待 遇是提 高服 务 意

识 的 内在要求 , 建 立合 理 的 分配 制 度 ,满足 管 理 人员 的 合理 需 求 ,解决 后 顾 之 忧 。马克 思说 :“ 的一 切 活 动都 和 物质 利益 有 关 。 人 ”行 政 管理

慢。

使用 语 言 ,要 文 明 当先 ,以体 现 出 自身 的 良好 的文 化修养 。 这也是提高服务 的有效手段。 当前 , 知识经 济 的迅猛 发展 、 世界 高新 科学 技术 的挑 战和 国

对 更 向管理 要 人 员 的待遇 提 高 了 , 政人 员 内心深 处 的心理 就 不会 失衡 , 行 内心 际竞 争力 的加剧 , 高等 学校 提出 了更新 、 高 的要求 。 向管 理要 质量 , 向管理 求效 益 , 已成 为高校 快速 发 展的必 然 快 乐 , 才能 够快 乐工 作 。当教师 或学 生咨 询哪 一方 面 问题 的时 人 才 , 也

候。 行政 管理 人员 也会 以愉 快 的心情 进行 解答 。 那么 怎样 关心行 要求 和趋势 。

政人 员 的生活 和待 遇 呢?要 在评 定 职称 、 贴分 配 、 津 福利 激励 等 方 面 与教 师 、 科研 人员 一视 同仁 , 他们 安心 本 职工作 , 让 使英 雄

用 武 ,尽 展 才 华 。

参考 文 献 :

【边 春丽 . 时期师 德建 设 的思考 [. 1 】 新 J 内江科技 , 06 :1. 】 20 ,1 3 I】 吴国燕 . 谈高校青 年教师 师德建设 【冻 南 大学学报( 学 2 纵 J 】 哲

社会 科学 版 ) 20 , : 2 . , 06 6 24

六 、 高高 校行 政 管理人 员 的语 言素 质力 求做 到语 言美 。 提

【孙 妍 ,陈 士俊 . 教育 服务 质量 :内涵 、特 征和 管理 【. 3 】 高等 J 】 人 ,06 l l5 l行 后 视 自己“ 如何 说”这就 是说 , 言 的具体 内容 与表达方 式这 两方 面 武汉 大学 学报 ( 文科学 版 )20 ,: . 政 管理 部 门 、 勤集 。 语

在 具 体 工作 使 用 语 言 时 ,要 重 视 自己 “ 什 么 ” 说 ,又 要重

的 问题 。

团等

1 普通 话 。作 为一个 地 域广 大 的多 民族 国家 , 们都 有使 . 讲 我

[ 辩 柏 光. 资源激 励理 论在 高校行 政人 员管理 中的运 用 4 人力

用 和发 展 自己的语 言 文字 的 自由 , 是《 但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围宪法 》 明 [ 社科纵横 0 ( ) J l 20 , . 71 2 [ 陈超. 于高 校行 政管 理 队伍建 设 的几 点思 考 [ 党 5] 关 J l 文规定 “ 国家 推广全 国通用 的普 通话 。 作为 学校 的管理 人员更应 该 使 用 普 通 话 。尽 量 不 讲方 言 、土 语 。

2用文 雅词 。在 日常性 交谈 中 , . 要努 力做 到 用 词文雅 。用 词 史文苑, 0 , 2 2 5 )

0 0 .

文雅, 并非是 要我 们在 交谈 时咬文 嚼字 , 是重点 要求 回避使 用不 而

作者 单位 广州 市广播 电 视大学 作 者 简 介 :刘 慧 ( 9 0 ) 1 8 一 ,女 ,广州 市 广播 电视 大学 组 雅 之词 。就是 不许 在 日常性 交谈 中 , 尤其 是在 公 务性交 谈 中 讲脏 话 、讲 粗 话 ,更 不 能 讲 黑 话 、讲 黄 话 、讲 怪 话 。 织 人事处

7 8

高教论坛

其实 ,文 言文教 学 的方 法有 很 多种 ,但不 管 采用 哪种 策略 ,

都 应着 眼 于提 高文 言文 教学 效果 ,培养 学 生阅 读文 言文 的 能力 。 如何 改变初 中文言 文教学 中存 在 的现 象 , 提高文言 文教学 的.实 际效

果呢?

让学 生 去 自学第 i 则 , 通过 多读 几遍 去 体会 , 现第 则 运 发 用 顶 真 的 修 辞 手 法 ,把 学习的 个 层 次 “ 之 ” “ 之 ” 知 、 好 、

“ 之 ”体现 出来 r,在 自 的过程 中让 学 生感 受 到如 同数 学 中 乐 学 的逻 辑 推导 一样 的快 乐 。

如 第 六 则 “ 寒 ,然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凋也 ” 岁 ,引 导学 生 换 用

教 学 实 践 中 ,我 发 现 挖 掘 文 言 文 中 的 “ ”、 “ ”、 趣 味 “ ” 情 可以使 文言 文教 学 由平面 的解读走 向深 层 , 而注重 学法 指导 , 归纳“ 一反 i” 举 的文 言文 阅读方 法 , 是提 高教 学效率 的“ 宝 ” 更 法 。 下面 ,我 以初 中教 材 中 的 《 语 八 则 》和 《 L 论 孑 孟论 学 》为 例, 谈谈关 于文 言文教 学的 一些粗 浅的思 考 。

其他 的话语 来理 解 , “ 如 烈火 见 真金 ” “ 遥 知马 力 ” 还 有 “ 穷 、路 , 士 见节 义 , 世识 忠 臣” 乱 等等 。 生通 过 对字 词句 的 品味 和玩 味 , 学 不 仅懂得 字词本 身的意 思 , 而且懂 得字词 所包含 的思想 感情 和意蕴 。 这样教文 言文不仅 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 法 , 而且 可 以把 课 文教 “ ” 即增 加课 的 文化含 量 。 厚 , 三 、注 重 传 情 、读 智 慧

激 发 兴 趣 、开 发 潜 能

南于 文言 离学 生 生活 时代 甚远 , 词生 疏难 懂 , 字 因此 学生 大

多对文 言文 的 学习缺乏 兴趣 。 上 文言 文 中词 量大 , 法灵 活 , 加 用 这

文 言文 是 古人 进行 交 流的 语 言 , 传递 思想 感 情 的载体 。 是 在

对 于没有 文 言基础 的初 中生来 说 , 一个很 大 的挑 战。 是 以往 文言 文 教学 , 多地停 留在字 词解 释和句 意疏 通上 , 较 即使设计 文章 内容 , 也 只是 在表 面徘徊 , 以致 在学 生 中流传着 “ 一怕 写作 文 , 怕文

言文 ” 二

的说 法。

课堂 上 , 师除 了要 善于 引导学 生找 到读 文言 文的感 觉 , 要读 出 教 还

其 中的 思想 , m其 中的文 化 , }其 中 的智 慧 。 样 才能 让学 生 读 读 { J 这 的心灵在沉 潜的同时 飞翔 起来 。 孔 子 的学 问博 大精 深 , 课文 所 选突 出 的是其 学 者 、 者 的一 智 面, 在把 握 主 旨的过 程 中 , 我在 课堂 上 常采 用一 读 、 圈 、 二 三概 括

的方法 。

俗话说 兴 趣是 最好 的 老师 , 学生 的兴趣 一旦 被激 发 , 就会 产 生无 穷 的潜能 。 初中低 年级 学生 刚接触 《 论语 》培养 他们 的 阅读 兴 , 趣, 不仅可 以减 少他 们对文 言文 的恐惧 心理 , 而且 对于增 强他 们 的

人文底 蕴十分重要 。

首先 从读 题 人手 。文言 文的题 目中包含 着许 多 信息 : 如写 作

对 古人 的介 绍不 一 定要 按部 就班 地从 生卒 年 月到 所处 朝代 , 从字、 号到 作 品集 , 时候 完全 可 以采取 灵 活 的方式 。 有 比如 像 《 论 语 》 以借 用剧 本《 可 圣人 孔 子 》 的一段 话作 为 导入 “ 千多 年 中 两 前 的~个 早 晨 , 阳光平和 、 详 。 师和 往 常一 样 , 安 老 到庭 院散 步 。 他 扶杖 仰 望参 天 的松柏 , 禁 叹 ‘ 山要崩 塌 了 , 术要 毁 坏 了 , 不 胃 泰 梁 哲人 要远 去 了 !’ 几天 以后 , 这位7岁 的老人 翻看 着亲 手整 理的 典 3

二; 大家 尊敬 他 , 叫他 孔子 。 才 ” 的一 开始就 能抓 住学 生的心 弦 。 是光 介绍 这些 , 能把 孑 子 复杂 但 不 L

对象 、 文章 内容 、 文章 中心 、 文体 知识 ……如《 L 孑 孟论 学 》 目中的 题 “ 论学 ” 表明本 文谈 论与 学习有关 的 问题 。 文中 反复 出现 , 读 与中心 有关 的词 句 。 子 日: 学 而不 思则 罔 , 而不 学则殆 。借助 反复 “ 思 ”

m现 的“ ”思 ” 学 “ 可发 现孑 子 要谈 的是有 关学习和 思考两 者的关 系。 L 对于表意 含蓄 的语 句重点指 导 , 使学生读 懂作者 的言外之 意。 其 次 罔 画 文章 的开 头 句 、结尾 句 、过 渡 句 、抒 情 议论 句 。

尤其要关 注体 现作者立 场观点 、 反映文章 深层次 内容 、 内涵 丰富 、 形 专 心致志 。 则不 得也 。这 句话不仅 高度 概括 了其 中一个 人没有学 成 ” 俗话 说 : 速 则不 达 , 些学 生走 马 观花 地看 一 遍 文章 , 欲 有 似

以我在文 言 教学 的时候 就有 意识地 提 醒 概括 一篇 文章 的主 旨时 ,

籍, 永远 地 安息 了 。 的名 字N :丘 , 他 f L 因在家 排行 老 二 , 叫子 老 象 生 动 的语

句 。 又 L 例如 《 L 孑 孟论 学 》 “ 夫 弈之 为数 , 数也 ;不 中 今 小

这段 话 通俗 易懂 , 又把孔 子 的有 关情 况说 得 一清 二楚 , 从课 下 棋 的原因 , 且意在 突 出学习要 专心致 志 的道理 。 而

的生命历 程简要 的介绍 m来 , 下面就 可以请学 生根据 孔子 自己的语 懂非懂 , 就急于 概括 文章主 旨 , 就容 易造成 断章取义 的现象 。 这样 所 录来 介绍 。子 日: 吾 十有 五 而志 于学 , 十而立 , “ ‘ 三 四十 而不惑 , 五

十而 知天 命 , 六十 而耳 顺 , 七十 而从 心 所欲 , 不逾 矩 。 ’ 需 要通 读 文章 , 方 面的 思考 , 全 以此强 化 学生 整体 阅读 的概念 。 在 用这 句语 录来 介 绍孔 子 的一生 十分 贴切 。 介绍 这 些虽 然会 花 了解文 章 内容 、 清写 作 的思 路 的基 础上 , 整 、 理 完 准确 地概 括作 者

些 策略 , 是“ 刀 不误 砍 柴工 ” 当学生 对 孔 子充 满兴趣 时 , 但 磨 。 就 二 、 自主 品 味 、活 学 厚 教 在文 言文 教学 中 , 学 的重 点是 对文 章 内容 的理 解 和感 悟 , 教

的用 意 。 似的方 法可 以迁 移 到许 多文言 的阅读 中 。 类 文言文 是博 大 精深 的 中华 文化 最 丰厚 的载体 , 生学习文 言 学 文 , 实上 也 就是对 中华 文化 最直 接 的传 承 。 事 同时 , 可 以培养 学 它 生热爱 祖 同 的语言文 字 , 承先 贤 的优 秀精 神 文化 , 炼创 造性 的 继 锻 思辨 和表 达能 力 。 以为充 分运 用教 材 中文言 文篇 目, 我 在课 内文 言

会 积 极 、 动 、 愉快 地学习, 主 并 自然 会取 得 良好 的学习效 果 。

而要理解 和感 悟文 章 内容 , 首先 要理 解好 字词 句 , 受古人 的语 言 感

习惯 。 语法 知识在 文言 文教 学 中的重 要作用 是毋 庸质 疑 的 , 然而 每

篇 文 章都逐字 逐句 翻译 , 既是 对学 生 主体 地位 的不 尊重 、 对学 生 习中体会乐 趣 , 又没有 自学 的习惯 , 只是 被动 的接受 , 易疲劳 , 容 学

文 的学习中 , 发m学 生对 祖 国传 统 文化 的热情 , 学生 自觉 品 激 培养 读文 言作 品的 能力 , 授学 生学习文 言文 的方 法 , 传 使其 能在课 外文 言 文阅 渎 中举一 反 i , 触类 旁通 。 这样 既可 以 丰富 学生 思想 、 迪 启 学生 智 慧 、 又能 使他 们开 阔胸襟 、 砺 心志 , 文言 文 教学 取得 事 砥 使

半 功倍 的成效 。

参考文献 :

理解 能力 的不信任更 是对学生 自学权 力的剥夺 。 学生不能 从探索 学习效果之差也 就可想 而知 了。

比如 《 语 》第 一 则 中 “ ” “ ”

“ ” 这 j 个 词 的 论习说 愠

解释 书上都 有 ,习的 目的不是 让学 生去死 记硬 背 , 但学 而是要 真正 1 .钱 梦 龙 《 言文 教学 改革 刍 议 》 中学语 文 教学 》19 文 ,《 97 理解 。 比如 “ 字 , 以让学 生先 来 组词 , 学 生说 出 “习、习” 可 在 实 温 年 第 4 期 习、习、习、习” 练 复 演 等词 语后 , 学生 思 考在 句 中哪一 个解 释 。 请 2 周 振 甫 ,《 振 甫 讲 怎 样 学习古文 》 江 苏 教 育 m 版 社 . 周 比如 “ ” , 个字 存今 天 不常 用 , 生 比较 陌 生 , 以让 他们 2 0 年 1 月 愠 字 这 学 可 05 1

体会它 与这则语论 中哪一 个字是 相反 的 , 们能找 到反 义同“ ” 当他 说 恨 、 气 。 第五 则 中 “ 故而 知新 ”中也有 “ ”与 “ ”这一 生 如 温 故 新 对反 义词 。 果这 样 教的话 , 生 不必 去死 记 这里 的 “ ” 如 学 故 为什 么

不是解 释 成 “ 缘故 ” “ 、 故意 ” “ 、 因此 ” 。 等 3 .谭 轶斌 ,《 读 教学 田野 研 究 》 上 海 教育 出版社 2 0 阅 08

时 , 能体 会 出 “ ” 就 愠 是表 明 内心郁 闷 , 愉快 , 不 在文 中引 申为怨 年 0 月 3 作 者单 位 :华 东 师范 大学 中 文系

中学生读名著的现状及思考 篇7

首先, 应试思维挤压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阅读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如酿酒一般, 不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酝酿与发酵, 得到的只能是劣酒、假酒。可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 哪来的时间去经营这耗时多、见效慢的读书生活呢?于是, 名著的位置早被数理化等学科的资料挤占了。

其次, 一些奇葩的考题也让学生心生厌倦, 对名著敬而远之。以考促读的思路是正确的, 是在帮名著在校园内“打码头”。可是, 对于名著阅读的考题是有讲究的, 要经过思考, 既要考试学生阅读的量, 又要检测阅读的质。请看以下几个考题“《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卖酒时唱的歌词是什么?”“郑屠在挨了鲁提辖第三拳后, 在昏迷中他听到了哪几种打击乐的声音?”“陈莲河给鲁迅先生的父亲开了哪些奇特的药引?”……凡此种种近乎钻牛角尖奇葩考题, 只会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乏味和疲累, 渐渐地对读名著的热情就衰退了。

第三, 漫天飞舞的名著复习资料也会给学生以误导, 认为读与不读一个样, 看看提纲、看看题库, 花点时间背背记记也就行了, 至于原作, 以后有时间再读吧。殊不知错过了上学期间这个读书的大好时光, 走上工作岗位后, 有几人能过上“一杯茶、一本书、一片午后的阳光”这种生活呢?还有名著复习资料、简化版名著这类东西真得把名著瘦成了几条筋络, 一具骨架, 何来的美感呢?

第四, 以猎奇、魔幻、凶杀、低俗为特色的网络小说也挤占了学生读名著的时间。看看现在的中小学生, 他们不是不阅读, 可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东西, 实在是让人揪心。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决者, 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 留下的传世佳作并不多,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名著当然都是精华、精品, 试问十年、二十年后, 市场上还会有“斗罗大仙”“知音漫客”这样的读物吗?如何把学生引入阅读的圣地, 如何让青少年真正培养起书卷气, 让生活因阅读更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或许我们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能给孩子们以帮助。

一、让孩子们心存“400万”的读书富豪梦

阅读是获得信息、认识世界、锻炼思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 守着课本, 拘泥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课本仅仅是阅读的“例子”, 我们必须拓展视野, 把阅读的触角伸向更深、更广的区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因此, 大胆给学生减压, 给学生书包减重, 把大量的教辅资料用书清理一些出去, 让书架、书包给名著以及各类有益的书留下应有的位置, 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书。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意识, 读课本仅仅是解决温饱, 读400万字就是小康了, 要做真正的知识富豪, 我们应该博览群书, 突破400万字这个指标, 这应该是我们追逐的梦想。

二、把阅读感受、理解、欣赏、提炼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 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引导学生自觉到书山学海中探幽览胜, 不设置阅读障碍, 不预设读书目标, 不出僵死的考题, 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学会放手, 让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自由王国, 只有这样才会有“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活动中读书, 以活动促进阅读, 对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开阔眼界是很有帮助的。读书就是一种交流, 一个人的阅读是与作者交流、与书中人物交流。这仅仅是交流的一个方面, 读者还应该和读者交流, 以产生共鸣, 激发智慧火花。如开展名著阅读沙龙、开读书汇报会、编写手抄报、讲“我与书的故事”等等, 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升阅读品味,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汲取他人的读书经验,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就会慢慢地感觉到读书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 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多彩生活的调色盘, 是人生的加油站。

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摘抄法, 这是一种资料积累式的读书方法。根据自己的需求, 可以像蜜蜂采蜜那样, 采百花之粉, 酿自己的蜜。也可以像牛吃草那样, 在读书过程中, 广泛摄取, 待空闲时打开笔记本, 细品慢嚼;还可以直接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根据写作需求分门别类, 这样坚持做下去, 就像建成了自己的粮仓, 等到自己写作时, 就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总之,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作品的类别, 采用不同的摘抄法把自己的阅读收获积累下来, 这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材料库, 还能留下攀登览胜的足迹, 见证我们的精彩人生。

2.批注法是一种思辨式的读书方法。有很多批注阅读的例子, 金圣叹评《水浒》,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都是典型的例子。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读书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批注阅读, 刚开始虽然批注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随着阅读量的积累, 一定会由浅入深, 渐入佳境。

3. 对话式阅读是在阅读时与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人物对话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每一本书因为作者的人生历程、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作为一名读者要学会批判吸收, 要学会对话, 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 而不是沉湎其中, 不能自拔。不加选择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 在对话式的阅读中就能鉴别出鲜花还是毒草, 就能不断完善自己, 丰富自己。

当然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很多, 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意识: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真正让书香浸润学生的人生, 多一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让我们的国家飘溢书香。

摘要: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很多,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意识: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真正让书香浸润学生的人生, 多一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让我们的国家飘溢书香。

读思考的技术总结 篇8

现象1:“哑巴语文”,只讲不读。某老师教学时大段地“独白”,字正腔圆,慷慨陈词,即使朗诵课文,基本上也是自己包干(这位教师普通话、嗓音俱佳)。同学们一开始不知道该干什么,不一会儿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老师读一段或讲一段的间歇,他们为老师鼓掌。学生一鼓掌,老师更带劲,于是又讲(或读)起来。指导那位教师备课的教研员喜形于色,一遍遍地问同行:“怎么样?怎么样?”其实这里应当问的是:“掌声为谁而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

现象2:形式单一,枯燥无味。齐读过多尤为突出,有的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不论文章长短,总喜欢让学生齐读。也许学生开始读得很起劲,渐渐地声音小了,有的学生只是张张嘴,不出声音了。

现象3:目的不明,层次混乱。新一轮课改以来,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试问,如果学生知道该怎么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价值何在?如果有的学生不喜欢任何一段,怎么办?

现象4:指导过多,强加于人。学生个体在生活体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无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存在,人为约束了学生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反思与对策:一、读的时间要充裕,力求读充分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苏教版二上《登鹳雀楼》一课,她在指导朗读上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她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再让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指导:古诗还可以读出韵味来,1、2声为平音,可以读得舒缓绵长;3、4声为仄音,要读得短暂急促。话一说完,马上指名让学生读。课后交流时,我提了一条建议:在指导平长仄短这个朗读规律之后,如果安排学生自由读上几遍,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薛法根老师执教《爱如茉莉》,才华横溢,语言幽默,令人叹服。更让人受到触动的是他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课文,仅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文中表现为细节描写)、然后准备汇报个人发现与感悟部分,足足让学生读了10分钟。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给学生读的时间要充裕,才会有好的效果。

二、读的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晰

不能单纯为了读而读,教师一定要明确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什么而读,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呆读、傻读。总体上说,不管是现代文还是古诗词,读有三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初读课文是要求学生结合生字注音、课文注释或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不读破句子,才有可能逐步达到流利的程度。也只有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大致了解文章的大意,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情感定位,从而在朗读过程中加入个人的感悟,才有可能做到“有感情”。这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有相对坡度的过程,不可缺漏,也不可混乱。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是这样处理的:

师:(板书课题)你想起了怎样的画面?

生:仿佛看到了农民围在一起吃饭。

(指名读,相机解决“媪”“剥”的读音)

师:词分上下阙,我们分开来读。(生读)

师:提个小要求,放松,放松。(生再读)

师:读古诗词要边吟边品味,我还没看够呢!(范读后,生再读)

师:古诗词讲究平仄,1、2声为平,3、4声为仄。平声应舒缓绵长,仄声应短暂急促。(生再齐读,师打节奏)

师:哎呀,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你看到了什么?……(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读的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并不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形式的多样能有效地触发其兴奋点,激发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匆匆》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

师:支老师朗读水平有限,来之前特意请一位老师把这篇课文朗读了几遍。请大家听录音。(生听录音,第2自然段遗漏)

师:哎呀,相信大家都发现了问题,第2自然段漏了!都怪我和这位老师粗心!同学们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办?(生很快统一意见:我们一起读)

师:那就赶快读吧。(学生熟读之后,师引导不同形式地读该自然段,再逐步引导欣赏全文)

当然,阅读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要教会学生学习,学会默读、速读、浏览、略读等不同的读书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予以引导、训练,在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同时,低年级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始学习默读,中年级要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高年级要培养学生浏览、速读的能力,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上一篇:《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含医疗广告成品样件表)下一篇: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