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共9篇)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办学规模、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都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深刻地发生变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变得更加尖锐复杂。这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环境的变化,使我国高等学校的党建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俱增的发展形势,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研究与探索,深入调查与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掌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我们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绩是巨大的、形势是喜人的。下面是本次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情况。
1、建立了一支政治意识好、群众基础好、经验丰富、素质较高、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近几年来,高校党委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关于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实施意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以下是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调查情况:
(1)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占31.8%;理论知识较好占55.1%;理论知识一般占9.1%;理论知识较差占4.0%。
(2)所接触的党务工作者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高,是我们的榜样占21.3%;党性修养比较高,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占55.7%;党性修养一般占16.2%;党性修养较差占6.8%。
(3)所接触的党务工作者能否利用网络等开展工作。能,并能开拓性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占41.3%;能,非常重视并经常利用占28.8%;很少利用占21%,根本不利用占8.9%。
(4)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满腔热情占22.4%;认真负责,工作到位占64.1%;热情一般占9.2%;热情较低占4.3%。
(5)党务工作者的群众基础情况。群众基础非常好占16.2%;群众基础较好占57.1%;群众基础一般占20.6%;群众基础较差占6.1%。
2、制定了规范的与学生党建有关的党员发展、组织生活、民主生活等制度,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党委通过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发展程序,完善工作制度,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提供了规范的制度保证。以下是高校党建制度的调查情况:
(1)党支部发展党员的程序严肃、认真、规范的占45.8%;比较规范的占43.9%;不规范的占10.3%。
(2)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间安排每周一次的占44.3%;每月至少一次的占38.9%;不正常的占16.8%。
(3)党支部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情况。联系人主动、积极对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的占43.6%;按照党支部的工作安排和任务要求进行的占48.9%;培养工作较差的占7.5%。
(4)党支部对党员后续教育工作情况严格要求,全面培养的占38.8%;采取分配任务的形式来培养的占44.8%;后续教育较差的占16.4%。
(5)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否健全。健全的占34.1%;基本健全的占48.6%;不健全的占17.3%。
(6)党支部思想工作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占59.5%;经常过问,思想工作到位的占33.5%;态度冷漠的占7%。
3、扎扎实实开展党建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委以严密的组织体系、灵活的组织形式,积极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学生党支部在青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以下是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调查情况:
(1)党支部生活的吸引力。很有吸引力23.3%比较有吸引力58.5%没有吸引力18.2%。
(2)党员在民主生活会上的自我批评。能经常认真开展45.1%;较认真开展39.4%;很少认真开展15.5%。
(3)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29.6%;凝聚力和战斗力比较强51.3%;凝聚力和战斗力差19.1%。
(4)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发挥得很好27.1%;基本发挥了作用53.2%;发挥作用很差19.7%。
(5)党支部是否关心身边群众。很关心25.7%;比较关心59.0%;不关心15.3%。
(6)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及其成效。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效果很好31.6%;内容丰富,形式一般,效果较好41.6%;形式呆板,效果较差26.8%
(7)在民主生活会上,对于有错误的党员的批评。大胆批评24.8%;含蓄批评60.5%;不批评14.7%。
(8)党员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的情况。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43.1%;正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49.8%;很少向党组织汇报思想7.1%。
二、正视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由调查可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比较显著的。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成绩面前,高校党建工作者更应从历史的高度,以创新求实的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把握机遇,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推优工作和党员的再教育问题。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十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推优”工作不但对加强高校团组织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发展学生党员不可缺少的有效环节之一。当然,推优工作内部各项举措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推优程序倒置”、“党团衔接不畅”、“民主评议虚化”等不良现象,造成了党建工作的漏洞。追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党支部对团组织的“推优”意见不够重视或根本就没有与团组织取得联系,而只是在党支部内推出重点发展对象后进行单线跟踪考察;同时,团组织在“推优”后,认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和教育是党支部的事情,不管不问。因此,此类现象的核心问题造成了党团组织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考察缺乏连贯性。
党员的再教育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次调查中“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的调查表明:只有24%的被调查党员表示会主动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党员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的意识不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点往往放在发展新党员上,在学生党员转正之后,对正式党员的后续教育却不够注重。长此以往,将潜在地导致学生党员政治素质与理论水平的下滑。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只有不断地用最新的思想理论来武装广大学生党员,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的前列。
推优和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其实质上具有同一性:即党员的培养教育缺乏连贯性,或者说缺乏一个“党员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一个“党员终身教育体系”是关系到我党先进性保持的一件大事,高校应加强对策的研究与探索。
2、组织工作方式、活动载体的问题。做好在大学生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党员发展程序形式化;忽视入党宣誓、民主评议等实质环节;党支部过于“臃肿”;部分党支部构建不合理,高低年级的党员比例严重失调等等。
在组织生活方面,也存在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支部活动往往局限于“学习、讨论、交流”的“老三篇”,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吸引力和渗透力;另外,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也是个较突出问题(如“在民主生活会上,对有错误党员的态度”的调查统计:选择“含蓄批评”60.5%;“不愿批评”14.7%),个别支部甚至把组织生活纯粹当作一种任务,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基层党支部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生命线。我党先进性的体现,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党支部充满生机的工作与不断进行的载体创新、活动创新,积极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深入、学生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全学分制也在部分高校全面推行,原来以学院、系、班级为单位集体居住的概念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于不同社区、楼舍的居住方式,学生管理的重心也从原来的“注册型”群体为主向“生活型”群体为主、“学习型”、“社团型”多元并存的格局转变。这些变化必然给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行为监督带来挑战,也给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带来问题。为此,高校党建工作要顺应形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通过创新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员权利、权益保障和队伍建设问题。近年来,高校在学生党员的权利保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不少方面仍有待加强。如党员选举权没有充分保障。“党支部支委的产生程序”一项调查表明:36.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由“上级组织任命”或者“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另有31.4%的被调查者反映只有部分支委是选举产生的。党员对党内重大事项的知情权没有充分保障。
关于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权益保障的问题仍然很突出,比如:已有的保障性文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兼职党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各高校量化的考核体系下没有得到承认,纯粹是义务劳动;对专职党务工作者缺乏有效的培养、考核体系和监督、激励机制,导致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2
一、党建进社团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基层党组织, 是党在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高校基层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得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因此, 提高学生党建水平, 创新学生党建活动方式, 丰富活动内容,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学生社团数量越来越多, 这个变化, 对我们以年级或专业为基础的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高校党建的管理者。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以年级或专业为基础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建立一种全新、务实的理念———在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 使党员直接面向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 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坚持把党员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把党建与创建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相结合。
二、新时期高校社团党建工作的存在问题分析
(一) 高校学生党建未完全渗透到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 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发展。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的群众组织, 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和独立性, 对党和高校学生部门的依附性并不明显, 存在组织结构松散、稳定性差的特点。
(二) 高校社团建设的制度尚不完善, 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
高校一般注重社团硬件设施建设、环境和违规等管理, 对社团文化建设的制度尚不完善。虽然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社团的生活、学习、言谈举止、道德规范作了一些规定, 但制度的执行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有的制度与规定虽然已经发到每个社团甚至会员手中, 但由于没组织学生加强学习, 在学生中广泛宣传, 因而没有真正深入会员的心里。
(三) 缺少正确引导, 学生社团发展良莠不齐。
由于高校社团的审批门槛较低, 管理比较松散, 社团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有高有低, 组织尚未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 规范学生社团的资格审查、章程审定、活动考核与评价等工作, 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未能及时推动学生社团的自主发展和均衡发展, 这就导致了社团发展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
三、高校社团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思考
(一) 社团推优工作要与社团建设相结合, 促进高品质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共青团组织要引导学生社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引导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同时, 体现出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思想性的统一, 体现出个性发展与思想建设的统一, 体现活动育人的根本宗旨。共青团组织要通过建设符合学生杜团发展的思想教育体系、组织结构体系、社团管理体系、活动组织体系、独特竞争能力和组织文化并监督实施, 建设符合大学生素质拓展和成长成才需要的高品质学生社团。
(二) 社团“推优”和党支部“接优”紧密结合。
在社团中建立团校, 并与各学院的业余党校培养紧密结合, 形成“团校打基础, 党校抓提高;团校重普及, 党校抓骨干”的新格局。从而形成团组织主动“推”、党组织认真“接”的工作局面。
(三) 以党建带团建, 促进社团全面发展, 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团组织要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 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推进社团党建、团建创新工作。扩大团组织的有效覆盖, 扎实推进学生党建进社团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 建立健全社团团建整体推进、社团团组织横向联系和协调机制, 健全完善社团活动制度等团的组织生活制度, 提高社团团员参与程度, 增强社团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在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全体高校党建管理人员和学生党员必须树立“一种身份, 多种舞台”的党员角色观念, 以创新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 认真落实好“党建进社团”工作, 坚持把党员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与创建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与加强优良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创建文明新社团活动中谱写共产党人的新篇章。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增长点和主阵地, 推进党组织建设进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是延伸高校党建工作领域的重要举措, 对于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建,高校社团
参考文献
[1]阮俊华, 沈黎勇, 金芳芳.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1:42-44.
[2]王威孚, 董杰.试析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主要表现形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132-133.
[3]王雷.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创新[J], 中国成人教育, 2005 (4) :46-47.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设备采购;调研论证;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学设备投资力度的加大,仪器设备的采购数量增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单位价格越来越高。调研论证是高校设备采购环节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准确把握实际办学方向,防止办学失误以及有效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设备采购前期调研、论证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活动是高校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采购预算的编制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设备采购工作能否顺利运行,而且还会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高校必须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制订准确而精细的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财务预算情况编制一项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实施计划。高校由于教学、科研的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的来源也与具体项目挂钩,所需要设备的种类随着高校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调整而调整。
2.有利于确定设备采购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等方式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政府采购方式能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高校资金支出管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应对政府采购预算申报及设备采购执行加大考核力度,制订出更加精细化的考核指标,然后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实施科学化评估。然而,针对高校二级学院随意申报采购计划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无法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机制进行约束。因所申报设备采购计划的随意性,二级单位通常情况下会借助各种理由立即采购,这种现象不仅会对高校正常采购程序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工作进入非良性循环状态。
二、加强采购前期调研论证的措施
1.落实项目负责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相应的责任。目前,我校制订了专门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实施办法,但实际执行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采购制度流于形式,在编制设备参数时仅根据市场现有的设备参数甚至在从未调研的情况下,粘贴、复制出一套设备指标、参数,造成后续采购方案不准确,甚至还有些参数不具备可行性,技术指标偏离严重等问题。二是设备采购调研工作往往较为随意,对整个二级院系现状和将来人才的需求统筹不够,不能选择适应的设备采购项目。三是可能出现私下与供应商直接联系确定设备产品的性能配置等情况,甚至出现了让供应商直接根据预算进行产品配置并报价。这些情况都使设备采购和管理工作变得困难,主要原因是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的力度较小,甚至让某些制度流于形式。
2.构建设备采购计划与预算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采购计划的制订必须要做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所编制的预算方案必须要可信。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发展要经过详细的调研,提升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长远的规划。对于因实际需求变化对设备采购计划做出调整的,必须严格审批程序,调整过大的应重新组织论证。
3.加强设备论证制度建设,创新调研论证的工作模式。设备采购的调研工作是论证的基础,以调研结果为基础的设备论证才有意义。调研形式可以多样化,采用各种灵活的调研方式。但是不论具体采用哪种调研方式,都要带着问题去调研,明确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收集厂商的资产经营、其他用户产品使用及售后服务情况等,实事求是地分析,写出详细的设备调研报告。
4.强化设备验收与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化的采购体系,准备工作提前到调研论证环节,并将后续的工作延迟到验收环节与资产评估环节,不断加强设备验收的相关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按立项报告实施并达到相应的建设水平。设备投入使用后要定期对设备利用率进行考核,针对使用率相对较低,且长时间闲置的设备实施公开机制,借助一系列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应的倒逼机制,从根本上确保前期设备的调研工作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高校要做好设备采购的前期论证工作,不断探索采购前期的论证方式方法,进一步促进设备采购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设备仪器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刚.市场调研实践给信息化教育装备招标采购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4
叶春桥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程序存在瑕疵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4、学生管理队伍尚不稳定,管理效益亟待提高在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大多采用在校本科生和外校研究生选留的办法。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缺乏必要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健康释疑、就业及考研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
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6、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尚需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导致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信息闭塞,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未能跟上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转变学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当前,我们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少数学生工作者的事情的观念,确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观念;转变重教学和科研轻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树立等同的观念;要转变保姆式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服务观念;转变学生管理是“消防队”的观念,树立学生管理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观念。我们要把学生从单纯的被教育者转变为既是被教育者,但同时又是自主活动的主体,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尊重和服务的对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推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
2、理顺学生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当务之急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我们要注意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学校和学院相互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性;要注意体制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我们还要注意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地说,也就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负责检查督促,对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序调控;同时要加强学院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强化竞争机制。
3、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推进学生管理法治化
我们要加快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要依法制定管理规章,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育人环境。我们还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逐步形成法治化管理的育人环境。我们可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无为劳动。同时还要实现学生行为管理与社会行为管理相互接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以及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4、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人性化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目标,通过自我管理等方式,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使学生管理最终成为一种自愿。因此,我们要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管理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的情况下,管理职员编制减少,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专家化、学历化和职业化是学生管理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加强专家化、学者型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利用现有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观的机会,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研究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式。在当前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考虑推行“导师制”,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通过导师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表现形式,自然具有影响、规范学生行为的功能,它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又能就范于校园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中,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个性充分展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在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上下工夫,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7、大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管理的内容在日益复杂,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教训,并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传统的学生管理应让位于以以教育、管理为主导,指导、服务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要寓管理于教育、指导和服务中,并在教育、指导和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关于机关党建的调研与思考 篇5
认真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按照人本理念和民生精神对待落实各项工作,是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正确面对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和加强改进机关党建这种保障性、基础性的工作,对于落实省委要求、端正干部作风、树立三创精神、推动突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从加强机关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做起。因为机关党组织是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传输运行的中枢体系,他作为党的特殊而重要的基层组织,拥有高素质的机关干部党员成为党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也构成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稳步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因此,机关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起着事关全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就要求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机关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的要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坚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体现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机关党建工作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机关党员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整个党员队伍中素质水平能力较高的党员群体,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核心支撑力量,更是党的形象的直接代表,承担着比社会其它各阶层党员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机关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重要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机关党建工作的职能。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机关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有以下十项:一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协助部门负责人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二是组织机关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三是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四是对党员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五是负责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干部职工的正当权益,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六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和考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七是协助党委(党组)管理机关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干部,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机关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机关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八是做好统战工作;九是领导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会等群团组织,支持这些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十是按照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领导直属机构党的工作。
(二)机关党建工作的地位。机关党组织在机关工作运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地位,这种地位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其它组织所不能代替的。一是具有政治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领导社会各阶层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丰硕成果的优秀组织。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就是政治优势,有完整的政治纲领,从政治上领导一切。党的中央组织和党的地方组织都能按照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形成的决定、决议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职责,机关党组织重点是从政治上领导机关党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不移的贯彻执行。二是具有战斗核心地位。机关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个主要分枝,是发动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发挥战斗核心作用的指挥中心,领导党员干部体现党的先进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头完成单位和党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组织的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十分明显,战斗核心地位非常突出。三是具有组织统领地位。机关党组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履行相应的职责和权利,组织带领机关广大党员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议,引导、团结和带领其它各社会阶层力量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促进发展,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积极完成基层党组织所担负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6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县处于**腹地,集山区、库区于一体,因交通、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较差,先天禀赋不足,发展还十分缓慢,群众生活状况、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
近年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怀与支持下,**县扶贫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扶贫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贫困面貌不断改观。
20**年6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亲自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员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来**市特别是**县专门进行了扶贫开发的调研和指导,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提出了“5﹢1”的扶贫项目,**县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扶贫开发工作不但取得了新的进展。
20**年4月9日上午,省政府办公厅召开了省直定点帮扶**工作专题会议。
20**月4月10日—11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一行到**县专门调研“抓**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
20**年5月**日至16日,省委办公厅扶贫开发调研组又到我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在**、**、**、**、**、**、**等乡镇,就产业扶贫、光伏发电、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和座谈。这次调研对于省委省政府今后更好地加大对**的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县抓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扶贫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县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谈点认识。
一、近年来**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同志视察**后提出的“5+1”项目扶持、“抓**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高位推动、全员参与,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路并举,精准化、差别化、区域化、合力化四化同步”的扶贫方式大力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
1、坚持精准扶贫的思路
首先通过精准识别,解决好“扶贫扶谁”的问题。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要求,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和监测标准,通过九步工作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公开评议的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保证了贫困户认定公平公正,保证了扶贫指向不会脱靶。其次实施精准扶持,解决好“扶贫扶什么”的问题。以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技术培训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的“四到”扶贫措施,把贫困群众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能量释放出去。按照“各炒一盘菜、共拼一桌席”思路,整合各类县域涉农资金,实施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移民搬迁、产业基地、教育资助、危房改造等类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差别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优势”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依托“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平台,提升了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和对产业品种的防病治病能力;以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扶贫工作小分队驻点帮扶,实行人财物三集中,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达目标不罢手。第三加强精准管理,解决好“扶贫扶多久”的问题。对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实行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贫困项目、扶到贫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和农户及时退出,应该扶持的对象及时纳入。
2、采取差别扶持措施
根据乡村区域特点和贫困户情,采取“因户施策、分类扶持”思路,探索实施差别化扶贫模式。对家庭有劳动力、身体健康的贫困户,扶持发展产业到户项目,如养牛、羊、猪,种茶、菜、药等;对家庭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有重病、残疾的贫困户,政府帮助扶持增收项目,如光伏发电到户项目等;对有能力的贫困户,由基地、大户、合作社带动发展,实行支柱产业利益联结到户,如采取股份制、劳务制、合作制等。
3、实施区域扶贫战略
首先把贫困村扶贫工作作为局部重点区域,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这一“点球”工程来抓点促面。按照“六通十二有”的标准,综合运用各种措施解决贫困村的学校、道路、饮水、水利、文化卫生等突出问题。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努力提高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务技能。以迁移式扶贫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寒山区、库区一线贫困户生存问题。其次把八大产业规划布局作为全县扶贫工作县域重点区域,通过实施支柱改造产业升级之一“系统”工程来以面抓点。通过实施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有机化、安全化,加快农产品竞争实力,以市场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加收入。
4、通力开展合力扶贫
行业扶贫。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着力加大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农网整改、产业发展等投入,着力落实各类扶贫助学政策和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着力推广沼气、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定点扶贫。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到整村推进村中的贫困户,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多帮一”形式,面对面的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社会扶贫。继续呼吁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这一利民工程,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因你而精彩。
5、重点抓好“5+1”项目落实
一是关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制定了《**县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020)》,编报了4大类、36个项目,总投资19.2亿元。其中专门用于支持茶叶、毛竹、中药材(石斛)和**白鹅四大产业11个,总投资2.8亿元,争取国家补助1.4亿元。二是关于**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76个,协议引资规模达**9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央企投资项目1个、上市公司3个,签约入驻标准化厂房项目**个,实现了央企招商、大项目招商、总部经济招商、区域合作招商零的突破,一批产业龙头项目纷纷落地。目前,已有29个项目开工建设,有10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关于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成功争创“**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国家银监会将我县确定为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联系点。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金融服务室,建立了覆盖**.6万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发放信用贷款数亿元。20**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亿元、贷款余额53亿元,存贷比52,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关于****职业学校。学校建设用地531亩,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年1万人,目前已全面建成完工。20**年8月15日,首期班已开学。五是关于**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全长259.02公里,概算投资29.9亿元,其中**段150.8公里,概算投资**.77亿元。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90,9月底**段将全面贯通。六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63亿元、装机**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于20**年4月8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已得到国家能源部核准建设文件,正在组织各项施工的前期工作。
二、**县贫困问题依然较严重
1、贫困面较广、程度较深
**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再次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重点县。20**年底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库区一线和高寒山区的165个重点贫困村。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中近一半人分布在生存环境差、居住分散、构成复杂、发展水平低的深山区、库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开发工作更为艰巨。如双河镇龙潭村2967人,其中库区移民人口258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7。全村劳力总数**90人,其中劳务输出劳力970余人。全村贫困人口就有580余人,占总人口近19。
2、返贫现象突出
**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灾害多,因灾返贫严重,如20**年,**县因旱灾病返贫人口增加近2万余人;由于山区条件差,导致病的因素多,重大疾病患者多,贫困人口呈现常态性、交叉性、反复性的特征,同时由于**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较高,造成因病、因学造成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扶贫效果,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如20**年,**县因病返贫人口增加1万余人。
3、发展要素贫乏
一是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与经济发展上的封闭性交织在一起,造成区域间技术、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甚少,阻碍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与交往,使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弱质性的慢增长水平上;同时**县离所在省市的大中城市较远,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断层”,很难受到外部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二是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要素不能引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使农户生产、交换、消费行为得不到优化,并使农户生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受到双向制约。三是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长期落后,造成了山区人口素质低下、观念陈旧、思想禁锢。
4、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发展能力不足
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发展滞后,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工业腿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不强且辐射面窄、带动力弱,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尚未形成有力支撑,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41:31,与全国10:46:44的产业结构相比,明显有差别。如**县以简单加工业、制造业等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小,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只有20多亿元,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外贸出口额较小,20**年**县的外贸出额只有900万美元。
5、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的成本高
**县交通较为落后,广大农村通车里程少,公路等级低。频繁的洪涝灾害造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毁严重,加之建设标准低,设施修而复毁现象经常发生,抗灾能力较差,建设任务艰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较差。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很少,交通通达通畅能力和旅游的可进入性都较差。许多贫困村只能靠举债完成通村公路的修建,而人畜饮水工程、支柱产业建设等只能靠有关方面帮扶才能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线长面广成本高,例如在平原地区修一公里水泥路可能只要几万元,而在山区,可能就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另外山区、库区自然环境恶劣,已有的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出现路修好了没多久,就被水冲毁了的情况。如双河镇龙潭村东西距离**公里,南北距离10公里,是一面靠山三面临水的库区一线村,是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村。
三、对**县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根据**县实情,对**县抓好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重振**精神,树立改变自身面貌决心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认识高度决定发展高度,实际上是论证了老区跨越式发展是要有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的。如果没有自身改变自身面貌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话,贫穷落后的面貌永远改变不了。思想进取、精神动力是**县跨越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全县上下要按照“生态是立县之本,工业是强县之基,招商是兴县之路,旅游是富县之源”的战略思路,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如江苏的沭阳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本来也较贫困,但他们树立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自强不息”的沭阳精神,顽强奋斗,一举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20**年,沭阳县内生产总值为500.2亿元,一般性预算收入为49亿元,总量稳居**23县(市)第1位、在全省49县(市)中排名第**位。20**年,成为全国百强县(市),位列57位;20**年,升为51位。
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我县要充分利用独特的高寒山区气候资源、库区优质水资源、优良的生态资源。把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突破口,重点抓桑、栗、茶、菌药、菜、养殖等六大支柱产业,建立农户+基地+集团(公司)的产业链条,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搞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注重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品质;注重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和专业市场建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挖掘新元素,培育新的增长点
利用山区景观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红色文化深厚性所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丰富旅游资源,把生态环境建设、珍稀动植物开发与生态旅游农业结合起夹,形成集红色教育、寻幽、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观光胜地。一是做大“红”文章。**县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人文资源,要全面整合这些资源,打造“红色精品旅游路线”,红色旅游可以成为老区发展的关键切入点。二是做强“茶”文章。**县是产茶大县,“**瓜片”、“**翠眉”、“金龙玉珠”等已形成知名品牌,随着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茶叶经济的市场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茶叶经济可以成为山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三是做足“绿”文章”。生态环境是**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绿色优势,切实推进旅游城市建设,进一步塑造“秀美天堂”的品牌形象,完善旅游交通配套,完善大景区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景区深度开发,加快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建设。同时积极做好红文化、茶文化和绿文化相结合的文章,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4、加大投入力度,“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一手抓“治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输血”。一手抓 “治本”,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造血”。一是着力提高基本人口素质。坚持计生、优生脱贫的扶贫工作思路,加大贫困计生户“奖、优、免、补”力度,积极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优质计生和医疗卫生服务,提高贫困地区基本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二是着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引导城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有效地从源头上打破了贫困“循环累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着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大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力度,通过“雨露工程”、“阳光工程”等教育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培育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产业农民,提高农村地区群众从事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科学种养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5、落实中央规划和政策,扎实抓好扶贫项目的争取与落实
要紧紧依据国务院制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抓住中央给予支持**的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特别是要继续抓好**委员长来**县调研和指导扶贫开发专门提出的“5+1”扶贫开发项目。我们要举全县之力,集中人才、财力、精力等一切力量,全力以赴配合中央、省、市关于项目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抓好项目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在相关项目编制规划上,要科学谋划,通盘考虑,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确保每一个扶贫开发项目都能成为精品工程、德政工程。要明确职责分工,逐项细化措施,加强项目调度,既要确保进度,更要确保质量,全力做好项目工作,促进**跨越发展。要特别重视争取国家大型企业的项目投资,如争取国家能源公司的投资开发、新型工业公司的投资开发、文化传媒公司的投资开发等等。
6、抓住美好乡村建设的契机,加速扶贫开发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7
一、高校学生工作现状
高校学生系统是个复杂的组织, 大学组织内部是以学科和院系为基点的条块分割的“矩阵”, 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 基本上实行校、院 (系) 、班三级管理, 在这一体制中, 虽然管理学生的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明确,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种传统学生管理制度难以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 势必影响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观念滞后。
近年来, 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计划在部分高校学生中开始实施, 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概念。但很多高校教师甚至科研人员, 把素质教育当成是学生的“专利”, 认为素质教育是学生的事, 没有转变为大素质教育概念, 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也要提高个人素质, 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不能只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 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加强对学生人格及价值观念的锤炼, 为学生多服务,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二) 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高校的规章制度还存在很多盲点, 比如违规处理依据不充分、学生考勤不严格等等, 有的规章制度的过于死板僵硬, 束缚了学生的成长, 并且制度制定的不合理, 也使得执行中出现很多不公平, 出现了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状告母校的情形。
(三) 管理体制及模式滞后。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实行的是金字塔形的管理体制,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层层管理的模式中, 一切走的是规章制度或领导意志, 这种模式重视的是“权威”, 束缚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散性”的创新能力。
(四) 管理手段老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及, 世界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但作为紧随时代脚步的高等院校, 其管理手段过于老化, 还停留在检查、批评、处分这“老三样”, 往往是量化的管理标准, 按照“管、控、压”的方式对待学生, 将学生与管理者作为对立面, 导致学生工作难以管理。
三、学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变管理为服务, 对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多角度、全方位考虑, 制定学校管理工作时多调研、多聆听, 使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章可依。
三是改进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变单一的“管、控、压”的旧模式为宽严结合、有松有紧的灵活管理模式, 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8
【关键词】高校 资助管理 贫困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34-01
近年来,我国贫困大学生的比例逐年升高,总人数已经超过400万,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社会、国家所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怎样更好的确保高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已是大学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意义
高校是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不断充实、巩固自己的專业基础和综合素养,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然而现如今高校中贫困生比例较大,主要是由于灾难或者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家庭条件较差,不能够承担大学学费及生活费,而大学也并不是义务教育,这笔费用将由本已经推枯拉朽的贫困家庭承担,由于无法支付,甚至会导致辍学或失学的情况。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贫困生资助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社会、学校的发展,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
1.开阔资金筹集路径
尽管目前我国财政政策倾斜于贫困大学生优惠自主,但是由于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单纯依赖国家财政资金拨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立足于实际,积极探寻资金渠道和来源。学校可以通过自主产业,合理经营,获利后将资金用于贫困大学生资助。例如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性质开展相关产业,农业大学可以向农业方面发展,例如种植新品种农产品、开办养殖场等,基于自身农业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容易得到经济效益。工业大学可以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开设企业创收。同上,学校将这些盈利利润中抽取一部分用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资助。
2.强化制度构建
设置学校资助管理中心,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省级文件精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贫困大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奖助学金管理以及贫困学生认定等资助政策配套制度。例如学校根据相关文件制定的“勤工助学实施办法”、“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管理办法”、“国家助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方法”、“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管理办法”等,明确资助条件,
3.完善助学渠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生活费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出台实施办法实现。学校规定非营利性部门:学生活动场所、图书馆、实验室、教研室等,通过勤工部门申请,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批准,学生勤工劳务费由学校支付。其次,学校还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智能型服务及科技型服务,不仅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需求,还可以锻炼其综合能力,实现育人和资助的双重功能。
4.搭建诚信教育平台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核心是育人,所以应当搭建诚信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促使学生自立自强、自食其力。一方面,积极展开“诚信校园行”、“感恩·诚信·励志”等活动,激励贫困大学生心怀感恩,努力学习,正视贫困。尽管高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生活费、学费方面的物质保障,但是仅仅是暂时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所以,需要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强化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摒弃过往“等、靠、要”的习惯思维模式,激发自觉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秀贫困大学生”和“诚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强化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5.有效贫困生认定
进行高效贫困大学生认定时,需要将坚持“动态”、“分类”、“公示”、“监督”长效管理机制。(1)动态管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予以完善, 结合学生提供的申请材料和三级贫困证明,依据公示、学校审批、院系审核、班级民主评议环节认真审核。其次,对认定时间和程序予以完善,若学生家庭突发自然灾害或变故等特殊情况,可以由学生提出申请,学校方即刻直接认定,补充和完善贫困大学生数据库,动态化管理认定工作;(2)等级分类,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等级认定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即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3)张榜公示,完成高校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后,需要将认定结果予以公开,透明化认定工作;(4)监督管理,辅导员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定期复核,并抽取部分学生,利用实地走访、电话、信件等予以核实。
6.校企联合人才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实习、兼职机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承担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到该企业工作,不仅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问题,无论是对贫困大学生还是企业而言,都是双赢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积极坚持国家相关政策,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受惠,为贫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小红.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157-159.
[2]赵娴.浅析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2016(5):72-7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9
廖文杰
按照校党总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相关部署,根据党总支确定的的调研课题,从建立有利于电大发展的体制机制角度出发,就学校绩效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师生、基层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学校就是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一、当前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抓好干部绩效考核,可以强化干部的经常性管理,构建一种融导向、激励约束、监督于一体的干部管理新机制,而且为客观地评价使用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供可靠依据。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明确了影响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
1、绩效津贴偏低成为突出问题,教师工资明显低于公务员和中小学教师,不能充分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十个县市的公务员已于2008年1月起执行阳光工资;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包括中专学校的教师,幼儿园教师,教育局下属的普教室、职教室和教育三站等教育事业单位员工也已于2008年7月起执行绩效津贴。我校属高校系列,与本市的武夷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一样未被列入此次教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范围。武夷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独立,未进入市财政核算中心,学校通过教代会出台了相应的校内津贴方案,既规范了校内津贴管理办法,也使教职工不因未参与绩效工资改革而与其他系列的教师收入拉开太大差距。但我校的财务上收市财政核算中心,全市各教育单位实行绩效津贴后,市财政核算中心仍坚持对我校各项津贴执行原标准不能提高和项目不能增加的规定,造成我校教职工政府绩效工资改革和校内津贴调整两不靠的境况。这种状况,已造成我校教职员工的心理失衡,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和谐,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各项制度特别是绩效评估制度有待应进一步完善 受思想认识水平的制约,绩效考核观念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绩效考核的标准难以度量。教师工作主要是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教育先行于教学,却常常为教学所掩盖,教师的教育工作却很难被列入评价范畴。所以,教师心目中的评价标准,最核心的,还是习惯性的认为是教学质量,而教育质量却很难评价。此外,教育的多变性和工作的繁杂性难以考量,特别是学科之间还有各自的特殊性。二是绩效考核评价方式方法有待完善。考核手段缺乏先进性,考核还主要是沿袭传统方法,如“绩”的考核,主要是靠听汇报、看统计报表等方式考察其完成指标情况,对德、能、勤、廉的考核,靠群众测评打分和个别座谈的方法进行,对影响绩效的客观环境的分析论证不充分,个人“绩”与集体“绩”难于区分,绩效谁大谁小,作用谁主谁次,也难以准确界定。
3、绩效考核相关的岗位职责还不够明确
岗位职责是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如果没有明晰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就只能跟着“感觉”走,量化、细化的考核体系变成了模糊的考核过程,必然导致考核的偏差。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不仅能促进学校整体绩效上升,而且能帮助各部门以及教职工改进个人工作技能,关键在于绩效考核与岗位职责是紧密相关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些同志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以往的民主评选先进,投票对人不对事,完全违背了绩效考核和管理以事实为依据、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使绩效考核成了蜕变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考评,绩效分数异化成了人气指数,导致了教职工以眼前利益为重,“好好先生”走俏。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查自纠、边学边改,以推动学校和谐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边学边改,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1全面把握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施绩效考核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和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2、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履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实绩。
师德主要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特别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在考核中,要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教育教学主要考核教师从事德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德育工作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要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教学工作重点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考核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教师专业发展重点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
3、将干部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勤于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绩效显著且群众公认程度高的干部要予以重用或大胆破格提拔;对于那些思想观念落后,甚至违背科学发展观,蛮干造成损失的干部,要采取组织措施,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降免职处理。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对待工作有激情有信心,考虑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推动工作有魄力有韧劲,落实工作能用脑用心又不计名利、不事张扬的干部选拔重用起来。
4、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对干部存在的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指出,予以化解,以防微杜渐,通过运用干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干部奖惩激励机制。古人曰:“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依据干部绩效考核结果,对绩效突出的,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奖励;对绩效一般的干部,在反馈考核结果的同时,帮助其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对绩效较差的干部,要采取惩戒措施,进行严肃处理。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切实把干部的“优”与“劣”同“奖”与“惩”有机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在奖惩机制中得到充分运用,有效地发挥绩效考核结果的作用,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组织保证
三、绩效考核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体现个性化的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有利于促进各级干部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发展、办事情。
1、确定干部绩效考核目标内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在增强针对性上着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干部绩效考核目标内容上应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新特点,选择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项目作为考核目标,确保绩效考核指标既能全面反映干部履行职责和德能勤绩情况,又能突出重点起到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明确进度和质量,提出完成的时限要求,注重工作实效,突出重点,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2、是设置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在增强准确性上着力。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和评价干部绩效的基础。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坚持突出重点,采取分层分类、动静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
3、考核评价干部绩效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在增强科学性上着力。一是要规范考核程序。在合理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或项目)及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听取考核对象的述职、组织群众测评、个别座谈、现场察看、专项抽查、综合分析鉴别、反馈意见的程序对干部绩效进行考核。二是要完善考核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干部绩效考核方法上逐步总结形成了抽样调查、绩效审计、绩效公示和纵横比较等四种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三是要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定考核结果。既要看在创造业绩过程中的能动性,也要看客观条件的优劣程度;既要看上级领导的认可度,也要看群众的公认度。严格按程序办事,增加考核工作透明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将绩效考核结果向群众公布,听取群众的意见。在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评估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绩效档次评定工作。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推荐阅读:
高校学生责任教育思考08-08
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的思考论文08-2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10-11
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9-11
高校学生与食堂的协议10-11
高校大学生恋爱状况调研方案10-10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08-31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06-02
高校开展学生助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论文07-25
高校学生评教工作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