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精选8篇)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篇1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的本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以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资源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开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化是当前教育领域和行业企业界众多人士倾力思考与探索的,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凸显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之一。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或其他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基于地域、行业或校企合作平台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集团特征的组织机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职业教育集团是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基础和载体,一般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
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一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二是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职业教育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四是集团一般是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的工作机制。集团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该职业教育集团的名称和宗旨、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结与合作方式、集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集团的终止、集团章程的修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主体是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结的纽带可以是专业、行业、人才培养、资产、契约等多种形式,各单位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集团章程是共同的行为规范,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合作培养及产学研活动为中心工作,职业教育集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没有责任能力,不存在共同债务,不成为诉讼主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功能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集团化办学能够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通过集团内成员间沟通、协商、合作,可以更好地对接产业,改善专业结构,准确把握产业升级动向、脉络、趋势动态,使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更准确;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
3.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团化办学通过加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衔接、课程体系不衔接等问题。
4.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区域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政府为主导,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特征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内成员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5.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集团化办学可有效地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金兴办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职业教育集团的数量有将近2000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和各个行业。集团化办学形式不断丰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联结纽带走向多元,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模式。1.集团形式趋于多样。我国的职教集团绝大多数为教育联盟性质的非法人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成立。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体作用、主体范围、主体结构和集团组织性质等方面作出了不同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实现形式。
2.企业作用更加明显。从现有职教集团来看,牵头单位有职业院校、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等。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一般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解决院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兼职教师、课程开发等问题。从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仍以职业院校牵头为主,但行业企业的作用逐渐凸显,已经出现了不少以企业为主导的职教集团。
3.不同类型职教集团各具优势。区域型职教集团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由区域内综合性骨干职业院校牵头组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较好地协调了举办方、办学方和用人方的利益关系。行业型职教集团通常在行业组织或行业内龙头职业院校的主导下,由不同区域的多家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专业设置相对集中,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较好地体现了产教融合的要求。
4.集团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各职教集团一般都设立了理事会或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和秘书处、办公室等执行机构,并制定了集团章程、理事会组成与工作办法、秘书处工作办法及例会制度,在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集团的正常运行。一些地方在职教集团在运行机制上持续改进,探索出许多有益经验。
5.集团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为了提高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各地职教集团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务实的办学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活动范围,优化活动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篇2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也发展迅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形式的办学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加快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 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所选择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 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教组织为核心, 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 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区域、行业职业教育联合体。20世纪90年代初, 职业教育集团开始出现在我国沿海城市, 但为数不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职业教育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 发展态势强劲。
职业教育集团在发展初期将重点放在了教学的联系上, 主要是以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 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单一, 与企业的合作表现为单向性。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的重点由原来教学的联系逐渐转移到与市场和竞争的联系, 成员之间的链接也逐步延伸和拓展, 与企业合作也表现为双向互动。从此, 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表明, 集团化办学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革, 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和办学特点。这样的办学模式, 不仅能够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也能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我国有很多地区, 根据自己当地的经济能力和发展, 积极探索推动职业院校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 以专业、行业为纽带, 建立了各类职业教育集团, 其中核心是骨干示范院校, 成员是各相关院校, 以相关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为链接, 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 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 集团化办学的功能
2.1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优势互补
通过学校、企业和行业以及事业单位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合理分工, 根据各自在资金、实验室、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职业教育集团更好的发展。
2.2 有利于加强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
现在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 都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设定相关的专业知识, 虽然针对性比较强, 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 但这些专业大都是热门专业, 基本上遍及每个院校。因此每个院校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时也不利于教育的发展。而集团化办学, 则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集团统筹, 调整专业结构, 实现学科和专业建设上的分工;不但可以办好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 同时也避免了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的重复。
2.3 能够将职业教育校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扩大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对职业教育体制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对传统体制的挑战和变革中, 其中传统体制包括如“一元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及单一的投资体制”, 承担政府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职能, 例如对专业的设置权、对课程进行开发的权利以及合作办学权等, 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体制由一元到多元、单极到多极和分散到集成的转变。
2.4 对拓展职教人才培养培训功能十分有利
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其所具备的教育资源、市场信息、专有技术以及其具有互补特性的弹性教育结构, 以相互选择合作伙伴并进行合理分工来建立一个动态联盟, 进而形成能够及时感应、开发与提供新型教育产品及服务的快速应变机制, 以相对较宽的口径、较多的接口以及较大的平台来促进对人才培养培训结构与过程与的优化, 从而满足人才市场个性化、多样化和小批量的特殊需求, 最终实现将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有效对接的目标。
2.5 有利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的创新
在集团化办学中, 学校、企业和其他行业都是集团的成员, 其中以学校为核心, 企业和行业和事业单位等为链接, 服务业学校教育, 为其提供资金、实训基地、就业单位等。这种办学模式符合我国“形成政府主导, 依靠企业, 充分发挥行业作用, 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精神。让家长、社会、单位、学生四方满意。同时, 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利用内部企业资源, 企业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 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能鉴定。
2.6 增强了校校联合的紧密度
职业教育集团, 与一般的联合办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主要是以骨干示范院校为核心, 联合其他相关的院校, 以及各企业、行业等联办的组织。其中相关院校覆盖范围比较广泛, 纵向可涵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横向可涵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且各院校之间联系紧密, 有着统一的领导协调组织, 集团成员学校资源共享, 各分校具有相对独立性。
2.7 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融通、共享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平台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过程中, 制度建设是必经之路。制度的建设要根据集团的理念、规则、组织和设备几方面进行制定和完善。只有完善集团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集团的协调能力, 增强协调功能, 以确保集团的市场化运行。
2.8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阻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障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条块分割、分头管理问题十分严重。职业教育三类校分别由教育部门、行业企业、劳动保障部门多头举办、多头管理。一般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 并入的成员单位, 其人、财、物采取整体划入集团主体———学校的办法, 它不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成为集团主体———学校的一部分, 从而可以迅速充实集团主体学校的办学实力, 形成集团的核心力量, 形成集团的职业教育品牌, 提升整个集团教育资源的档次和标准, 并形成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3 结语
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发展尚未成熟,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不过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种重大创新, 得到了职业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按照建设职教强国的战略部署, 积极稳妥地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践, 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所以在集团化办学的发展道路上, 还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 付出更多的努力,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以职教组织为核心, 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为主要纽带, 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职业教育联合体。文章主要从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的内涵,集团化办学的功能,资源整合、融通、共享
参考文献
[1]滕勇, 田和平, 丁敏旭.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OL].中国学术论文网, 2010-2.
[2]吕扬.陕西省组建五大职业教育集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N].陕西日报, 2008-04-12.
[3]崔永华, 张凯.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
[4]王兆明.职业教育集团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N].中国教育报, 2009-10-26.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3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
(王稼伟 景喜瑞 邵泽强 孙 立 成 洁等)
主要创新点: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
(王稼伟 景喜瑞 邵泽强 孙 立 成 洁等)
主要创新点:
1.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
“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2.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
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
3.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集团办学优势,扩大了“校企行”三方互通的覆盖面,为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标准的对接,推动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
本研究始于2007年9月,提出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的集团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
一、探索构建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
项目组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一)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
(二)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计整体行动框架。集团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中,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集团网站,构建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即时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探索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确立明晰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如下图所示):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头脑),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团融合式发展机制图
(一)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校企多方投资,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科学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系列教材,适用于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三)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集团通过“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培训由校企共商制订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培训模式。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
(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该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方向”“模式”和“路径”。“方向”是指引,坚持教育公益性,引领集团办学健康发展。“模式”是依托,坚持“集约化”管理,保障集团办学规范发展。“路径”是方法,坚持“融合式”发展,促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该理论为项目组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难题。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开展“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学工场实习平台建设研究”等相关项目研究19项,结题12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研究成果《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建设了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见下表):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篇4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
作者:卢崇高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5期
[摘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呈迅速发展之势,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践成效,又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何因势利导,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试图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原则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职教集团 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 发展原则 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卢崇高(1955-),男,江苏东台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南通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承担的2007年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05-03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0年后,特别是最近几年,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江苏、上海、河南、海南、天津等省市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又在理论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已成为地方加快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政府应因势利导,把职业教育集团化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之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加快职业教育适应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面推进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进程,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
1.转变发展方式,优先发展。各级政府应确立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观,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增长方式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2.优化教育结构,集成发展。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纵向衔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模式的人才培养链条体系;探索在不同的职业教育层次上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横向贯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优势明显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
3.推进校企合作,集合发展。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办学组织形式,促进校企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建立新型的产学研结合纽带,实现人才合育、资金合股、教学合作、研发合创、产业合建的校企集合式发展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
4.统筹资源配置,集约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化推进过程中,统筹、重组、经营现有职教和成教、高职和中职、学校和社会等职业教育资源,以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促进整体职业教育资源优质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打破地区、行业和类型、层次的界限,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质量效益和投资效益。
5.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把区域、城乡、行业和职业教育内部的平衡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以更准确地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促进行业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城市反哺农村,东部带动西部,经济发达地区拉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6.加强能力建设,内涵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凝聚核心成员学校专业优势、调整能力、品牌效应,依靠核心成员企业对教育资源的流动重组和加速集团发展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各办学要素的办学潜力、组合效应和辐射与引领作用,不断探索集团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集团组成各方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集团逐步形成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连锁化发展的能力。
二、优化发展要素,突出发展重点
1.以调整治理结构为重点,理顺管理与职能的关系。“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具体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工作的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逐步形成统一领导的格局。按职业教育集团组织层次、属地化程度、龙头职业院校的隶属关系,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结构,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消除职业集团化办学的体制障碍,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工作得以在各个层面开展。
2.以明确服务内涵为重点,理顺主体与功能的关系。首先,明确各级政府提供职业教育集团化服务的职责。政府要实质性地协调相关部门和落实相关工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规范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行为,整体化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其次,明确具有特定行业性质政府的部门和具有(或赋予)特定行政权力的行业组织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体地位及相应的服务职能,并逐步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扫清隶属关系、资源重组等方面的机制障碍。
3.以推进学制衔接为重点,理顺中职与高职的关系。在构建职业教育整体集团化办学体系时,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解决人才培养的链条、生源的衔接、学制系统衔接的贯通。通过大力发展中职,为高职的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提供稳定的生源奠定基础;在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以高职拉动中职的发展,将中职和高职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集中领导,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建立课程设置有机衔接、教学资源统筹利用、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逐级提高、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和分阶段、分层次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输送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个有梯级、有延续的学制系统。
4.以强化行业功能为重点,理顺产业与教育的关系。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政府应通过立法、授予或让渡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某些行政权,以及职业教育集团相对于成员的部分公共管理权,通过赋予社会公共责任、公共权利,加强行业对集团、集团对成员的强制约束力,强化行业从专业设置、经费投入到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支持的约束力。职业教育集团应具备较好的行业背景,带有显著的行业特征,呈现鲜明的行业特色。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中,成员职业学校应面向共同的行业领域,开设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成员企事业单位主要生产、经营领域要与该集团主体专业群教学和实习要求相适应。
5.以促进教育生产结合为重点,理顺校企合作关系。政府应制定对企业行为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赋予集团实行对企业有驾驭力运行机制的权力,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和人才竞争意识。学校和企业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教学或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各自承担的责任为基础,建立一种内涵明确、关系清晰、分工协作的结构性伙伴关系,共同实施以“订单教育”为主体的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员工、学生身份合一”“岗位、课堂合一”“师傅、教师合一”的教学模式。
6.以加速共同发展为重点,理顺城与乡的关系。要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以中心城市职业院校为龙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应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合理利用,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施学历层次或培养过程的“梯级式”或“分段式”的培养方式,发挥龙头院校和核心企业的辐射功能,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县级统筹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家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支持计划紧密结合,与国家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紧密结合;集团与外部形成与大中城市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对接,集团内部形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梯级开发与转移,形成基层企业员工职前、职后教育上下衔接、一体化的网络体系,真正推进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
7.以实现协调发展为重点,理顺区域之间的关系。通过组建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或集团间的相互合作,促进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东、中、西部不同层次职教集团之间的区域合作,探索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职业培训沟通和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对口支援、联合招生、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方式的区域合作模式;省域范围内组建的职教集团应着力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需求、培训能力与生源供给在地域
上的严重失衡问题;局部区域组建的职教集团应根据区域经济多种产业有机组合的结构特征,在一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开发区,形成强强联合的职业教育集团。
三、坚持发展原则,把握发展进程
1.坚持政府统筹,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教育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各个层面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划和发展策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总体规划由上而下,国家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系与结构的整体规划,提供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构建思路和管理网络,有组织、分步骤、有目标地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试点和推广。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统筹规划区域内职业教育集团的规模、类型与格局。政府应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集团外社会组织、职业教育集团以及集团内成员间利益的公正协调者和仲裁者,减少对职业教育集团内部运行的直接参与和干预。
2.坚持资源放大,引入市场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坚持教育的公益或准公益属性,有限引入市场机制的竞争手段和基于投入产出的利益分配机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等方面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调动民间力量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金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二是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基于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以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制组织实体,面向市场开展服务;三是在政府的统筹下,鼓励企业直接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和管理,或由企业与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共同托管集团内部的其他职业院校。
3.坚持系统设计,突出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与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需要系统地加以设计。一是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优势明显、纵向连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二是增强各办学要素的内在潜能、组合效应和辐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所形成的教育与行业、企业相联系的载体,将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等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校和企业在统一的课程计划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了学习者从“学习到工作”或“学校到生涯”的平稳过渡。
4.坚持利益共赢,激活运行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努力集成各成员单位在人才、信息、技术、设备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市场推广,营造品牌,优化要素配置,改善运行效率,达到集团规模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内部成本;沟通、整合学校与企业、中职与高职、城市与农村以及区域间的多种教育资源,走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道路,实现职业教育从简单规模扩张向以内涵发展为特征的集约化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应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为重要准则,并以此来确立成员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是要使成员间在共生和发展的目标上形成独特的、有利于成员行为导向
一致联结关系;二是要使成员的行为更为理性,能够接受集团内部合理的引导,促使各成员为达到集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三是要促使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5.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在国家层面,按东、中、西部或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区规划,集中抓一批水平高、行业性强、带有示范性、具有区域特色的职教集团。在省级层面,以行业分类统筹为主导,按高水平、示范性、共享性、竞争性的要求,分批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集团彰显优势,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整体结构的优化;在市、县层面,着力统筹、整合区域范围内职业教育资源,从城市(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兼顾区域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要求,优化职业教育集团的布局结构。
6.坚持有序推进,分步实现目标。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建议分为积极发展、大力发展以及稳步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并促成相应的发展成效:一是积极发展阶段。重点以专业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不改变存量资源隶属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增量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资源互补和利益共赢。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动态组合,初步形成院校间、校企间互补型的横向联结和人才培养链上的纵向链接。二是大力发展阶段。实现校企多角度、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从人才培养合作逐步拓展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深层领域的合作,学校专业链与企业产业链有效对接。集团应形成自身灵活、优质、高效、规范的办学体系,形成主体行业化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和连锁化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区域内形成职业教育品牌。三是稳步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与机制上的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系。职业教育集团内主体成员的合作实现刚性联合到柔性结合的转变、松散型合作到紧密型合作的转变、学校联盟发展到校企联盟链式发展的转变,以及紧密型合作向完全意义上的实质性联合过渡,并为逐渐向实体过渡奠定基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四、总结发展成效,创新发展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立足于我国当下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放眼于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着力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求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同时,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各类办学模式的原型考察、分析与比较,揭示其运行机制,总结、提炼与发展,为职业教育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依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结合不同模式的要求、内涵和特点,选择相应的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在现阶段,可大力推行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校企共建模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统筹,以行业或区域产业集聚的主体结构和覆盖的领域为依托,专业为纽带,由核心职业院校和核心企业主导,联合其他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集团,促进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集团内部运行上实行教育、科研、就业一体化和校内
外实习基地建设一体化,实现教育内外部人才市场的接轨和贯通,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集团内校企之间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同步进行,毕业生采取定向实习就业、有序分流。
2.中高衔接模式。在集团内,中职与高职按各自定位,以办学规模大、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人才培养链条为主线,通过专业链接、生源对接,实施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在不同层次学校完成培养过程的“梯级式”培养方式。同一学历层次分别在办学条件或办学水平较低的成员职业学校、龙头职业院校、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企业完成培养过程的“分段式”培养,实现中高职有序衔接、相互促进、联合发展。
3.城乡结合模式。政府统筹,以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为主线,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县(市)为主体,重点建设一二所规模大、条件好的职业教育中心,并以之为龙头,上联中心城市以及省、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下联乡镇(社区)职教、成教基地,横联县域(区域)各行业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组建具有中心辐射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政府统筹集团的招生、师资、设备配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三统一”(办班标准、专业布局、教学管理统一)“三分开”(成员学校建制、行政管理、经费核算分开)和“三共享”(实习基地、骨干专业教师、职业资格鉴定等资源共享)的机制。
4.区域联动模式。以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导,联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推动跨区域合作办学,实现不同区域间的职业教育连锁互动、协调发展。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整合不同区域间职业教育生源、专业、教学、师资、实习等资源优势,开展教师交流、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共享、“分层、分段”人才培养合作等,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实现省域甚至国家范围内职业教育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5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6期
总体上看,现有职教集团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与校校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建共享,促进了职业教育结构性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升。但由于种种原因,职教集团化办学并不理想,形式大于内容,表层多于深入,局部优于整体,阶段强于持久。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建议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加强各个法规之间的衔接和一致性,突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体制障碍。
2.尝试确立职业教育集团法人属性,分别按照企业法人或非企业法人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法人治理的框架下,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最大效益。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先行试点,然后分层、分步推广。
3.通过法律法规,厘清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各方的责权利,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在集团化办学中应该承担的规划、投资、服务等职能,通过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多个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4.切实从校企双方的实际需求和核心利益出发,构建职业教育集团中的校企间、校校间的利益机制。要解决各界广泛反映的集团化办学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关键要研究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切实关注企业的主要需求和核心利益。
5.加强对职教集团在支撑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方面的指导和监控。职教集团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应该受到第三方组织或政府的指导和监督,这样也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此外,对参与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给予激励政策,特别是对集团内的行业企业成员单位,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比如企业职工的孩子入学、到学校兼职讲课、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和晋级、学习型企业的优先认可、教育费附加的优先返还,等等。
教育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篇6
——修武县王屯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修武王屯教育集团2014年9月筹备成立,一年多来,着力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改变王屯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认可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挑战与机遇——王屯教育集团顺势而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内部思变的强烈需求。王屯教育集团的诞生也是从内向外开始的,这要从王屯乡小学教育的原来的状况说起。
现状一:王屯乡共有6所小学,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119人。六所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周流小学、付屯小学、黄村小学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到教学效果发展比较先进,而其余三所小学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习村小学紧邻修武县城,尽管教学质量很好,但对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县城学校的诱惑远远大于身边的村小,学生流失严重,每到招生时节和开学初,挂在校长和老师们脸上的都是苦笑。延陵小学距武陟县城不足十里,留守儿童的增多,私立学校的冲击,加上占学校教师比例很重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老民师,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家长舍近求远,让自家孩子外出求学,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更多的孩子涌向了武陟各私立学校。董村小学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村中不和谐,造成教师思想情绪消极抵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王屯乡整体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超过50岁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有30多人,其中多数是转正的老民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低。二是教师流动性大,近几年,新分教师包括特岗教师补充的倒是不少,随着三两年稚嫩的适应期结束,还没为学校做多大贡献,就开始调离了。更为可惜的是从教多年的中青年教师,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成长为骨干教师后,不少人都选择调进县城,王屯乡成了“飞鸽牌”教师的中转“加油站”;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弱,专业成长路径窄。受大环境影响,教师普遍不愿意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不强,啃老本的比比皆是;单轨制小学,教师没有同科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多数靠自己摸索,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我乡教师整体素质。
现状三:学生流失严重。因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家长都选择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孩子送到修武、武陟等县城学校上学,特别是延陵小学、习村小学,全校学生由原来的二、三百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现状四: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一是不同村的群众之间要相互比较,哪个村的学校建得好,哪个村的学校破烂,一比较就会生出一些不平之气;二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引起大量优秀生源的流失,导致全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徘徊在低谷,造成王屯乡教育在百姓心目中核心竞争力的丢失,并逐渐产生恶性循环的怪圈。能不能找到一种出路,改变王屯乡小学教育的现状,这是一个挑战,成了王屯教育人夙夜难寐的困扰。带着寻求解决困扰的强烈愿望,王屯教育人在苦苦地思索着,追寻着。2013年冬天,赵有才校长随同焦作市教科所组织的集团化办学考察团到杭州拱宸桥小学参观考察,对当地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做法和效果感受很深,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2014年春天,赵校长又带领本乡三位教育骨干随团到温州建设路小学、翔宇中学参观考察,对集团办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想法。他们坚定地认为,将六所小学捆绑在一起,组建一个教育集团,实现管理集中、资源共享、教研协作、模式同步的集团化运作,是解决王屯乡小学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有内部的动因,还要有外部适宜的环境,而就在此时,王屯教育人的机遇来了。2014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修武县教育局也随后制订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2014年8月,修武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印发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成立了八个教育联盟。这种自上而下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的大背景,为王屯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支持。于是,乘着市、县两级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东风,王屯乡中心校决定将全乡六所小学组建成王屯教育集团。
2015年3月,经过精心准备和组织安排,我们在付屯中心小学召开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集团成立大会,安排部署集团工作,王屯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二、摸索与创新——王屯教育集团风生水起。
教育集团怎样运作,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这都需要最初的顶层设计。为了使教育集团开展的所有活动都能接地气,确保从校长到中层,再到一线教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心校多次召开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人员深入各校,与广大教师进行座谈,为教育集团开展活动寻找群众基础。在充分听取意见、认真论证的基础上,王屯教育集团确定了明确目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的工作思路,并在集团办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和创新。
(一)明确目标。
王屯教育集团的目标是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融合发展、协作发展和互促发展,真正实现王屯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家长对王屯教育的偏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王屯教育集团制定了《王屯教育集团工作方案》、《王屯教育集团教育质量提升方案》,下发给各校,作为集团运作的指导性文件,为各校参与集团活动提供指导。
(二)健全组织。
为方便教育集团业务开展,王屯教育集团建立了行政组织领导和大学科组两条线并重的组织体系。即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中心校教研员为副组长,各校校长、教导主任为成员,组成王屯乡教育集团组织机构,实现从宏观协调到实施操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打破学校界限,组织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研组,全乡中青年教师按照所教学科分属于不同学科教研组,以学科教研组长为龙头,牵头组织学科组内活动。集团内部的教育教学业务,比如观课议课、观摩研讨、教育科研、德育活动等,由学科组组长直接安排布置,各组成员直接对组长负责,上交各类材料,参与各类活动。大学科教研组为参与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形成机制。
王屯教育集团建立了“一抓一推一奖”的业务开展工作机制。1.一抓,即一个抓手,王屯教育集团以“一点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走“经验+反思”的专业成长道路,引导教师做研究型、反思型的优秀教师。教师着眼于教育教学中“最困惑疑虑的一点”、“最成功满意的一点”、“最让自己感动的一点”、“印象最深的一点”,以教育叙事为主要方式,点滴记录成长的每一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一点研究,面不大,题很小,非常符合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低、教学实践丰富的特点,也非常易于教师操作。
2.一推,即一个推手,王屯教育集团将德育工作“八个一”实施细则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推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七分做人,三分做事。”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王屯教育集团在各小学推行德育工作“八个一”,即每天开一次德育晨会,每周看一部励志电影,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间周一次学生活动,每月一次法制教育讲座,每学期一次主题活动,每年一次专家报告会。德育工作“八个一”的施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3、一奖,即完善相关奖励机制。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集团活动,变被动学习成长为主动汲取发展,集团出台了若干奖励政策。一是设立单项奖励,在集团内评选“优秀教师”、“最具成长力教师”、“最爱阅读教师”、“科研型教师”等。二是对评选的各类优秀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作为福利。三是凡在集团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业务出色的教师在各项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优先推荐。完善评价机制为集团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措施。
为确保集团真正能办出实效,着力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提振民众信心,王屯教育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1、学科组观课议课。学科组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定形式、定人员”的活动原则,每周不间断地开展教研活动。学年初,集团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严格按照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2014-2015学年,围绕既定主题,每周三下午,语、数、英三科学科组间周在六所小学巡回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通过观课学习课堂艺术,通过议课交流体会反思,通过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新学年,集团在征求基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加大教研活动频度,放大教研活动效应,每周二、三分别举行数学、语文教研活动,每月在周小举行一次英语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常态化。集团要求各学校的其他事物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学校其他事物绕道走,确保活动按时顺利进行,学科组教研贯穿学校整体工作。
2、走出去聆听窗外的声音。集团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观、听课、学习。在集团成立大会上,集团赵校长曾对老师们说,“只要你们有外出学习的想法,我都支持。”仅上一个学期,集团共派出20多批次的教师到市实小、县二实小听课学习,帮助教师成长提高。下一步,集团将组织更多批次的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观摩学习,开阔教师事业,将培训提高的“福利”送给更多教师。
3、引进来助力集团协同发展。集团获悉市实小有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意向后,积极主动联系,促成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在对市实小进行充分考察后,集团决定重点引进市实小的“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和“六步作文教学法”,邀请市实小的郭玉珍副校长现场传道,并与集团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指导教师实际运用。新学年,集团又延请市实小两位名师,每周来为集团青年教师传道,使集团青年教师借鉴名师课堂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成效与困惑——王屯教育集团方兴未艾。
集团成立以来,借助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措施,王屯乡的教育在悄悄发生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校管理更轻松。
王屯教育集团采用组织领导和业务领导并行的双线运行体系,将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业务下放到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负责本组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和任务的落实,各组成员直接对组长负责,小组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上交教研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校长的劳动强度,学校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校长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学校全局。
(二)教师成长更显效。
1.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之所以能激发参与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因为有用,积极参加,比如集团引进市实小的“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和“六步作文教学法”,对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改善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很有帮助,老师们都乐于学习、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尊,努力进步。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研讨就需要教师发言,教师一次两次不发言,三次四次他自己就觉得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所以就促使教师做底下功夫,多去钻研教学业务。
2.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集团成立以来,通过聆听专家教学、参与研讨交流、研读课程标准、撰写反思体会,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已经结集印刷了六本教学随笔集,下发给学科组教师供学习交流。
3.参与教师的授课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参与教师能主动学习六步作文教学法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并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学效果就是不一般。在6月10日举行的集团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年轻的薛未花和刘亚辉老师运用六步作文教学法开展教学,获得了县教育局刘瑞清副局长、李玲科长和市实小王思明校长、郭玉珍副校长的高度评价。
(三)学生成长更具内涵。
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授课技能的增强,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六步作文教学法,让农村教师能扎扎实实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学导和谐的教学模式,凸显教师学生双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德育工作“八个一”的施行,紧紧地守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了胆量,提升了素质,培养了能力,丰盈了精神世界。老师们惊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由不发言变得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向老师和同学提问题,整个人变得自信、乐观、积极。
(四)家长满意度提高。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变化,老百姓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不少教师家属、学生家长惊叹:“农村学校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真不赖!“8月份一年级招生时,一个家长对集团内的一个校长说,“乔校长,你真牛!我去县城一实小都能说进学生,咱学校硬是说不进去。”家长的满意,带来了学生的回流,集团内的延陵小学,现在已经突破140人,习村小学也接近百人,其他学校的新生人数也比往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家长说,“村里的学校办好了,我们何必费气送孩子外出上学呢?”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产生了一些困惑:
1.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影响他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2.在语数英三科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在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活动,实现教育集团的全面发展。
3.如何更彻底地消除教师的校际痕迹,彻底打破校际界限,增加教师在集团内部的流动性,实现教师在学科、年龄、性别等方面更均衡、合理的分配,为集团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针对困难困惑,一方面我们会在总结反思提高的基础上,提炼出好的经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发扬下去。另一方面围绕困难困惑创新工作思路。要加大表彰力度,市县荣誉上向集团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教师倾斜,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科组基础上,尝试学科牵头学校制度,各基层学校组织好本学科的集团活动。进一步统一各校校长思想意识,实现全乡范围内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达到教师配置的最优化。同时,还要放大市实小的优质效应,推动全乡教育优质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篇7
(一)美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
在美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迅速,目前已呈现出了多种发展态势。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一是美国会不定期开发多种教育改革项目,以促进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改良,例如20世纪美国同一时期就推出技术准备计划、青年学徒制、高级技术教育等三项教育改革项目;二是在美国环境大背景下,他们视教育为一种产业,甚至视教育为未来极具潜力的市场。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主要原因,美国从20世纪初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到现在,已发展了如下三种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
1. 技术准备计划
技术准备计划是美国在政府调控视角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种体现方式。[1]它主要把中等教育当中两年的学习和中等教育后两年的学习进行整合重组,以起到互通教育界与企业界、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顺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作用。在美国联邦制大背景下,各州需要根据联邦政府下达的“技术准备计划”制定各州的培养计划、设立专业研究机构、推行统一评估系统,甚至联邦政府及各州在对教育改革项目资金投入问题上也有明确的规定。
2. 高级技术教育(ATE)
高级技术教育是美国在院校主导模式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美国社区学院中,学院为了能使毕业生更好地与未来工作环境相适应、为将来的继续教育做准备,特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其中ATE是20世纪90年代末校企整合度最高的项目。在ATE中,主要通过ATE中心和ATE项目来协调运作,ATE中心主要进行系统技术教育研究,它的核心目标是完成教学资料、教学专业的开发和项目促进等宏观性问题;在ATE子项目中,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方面,如技能人才的培养项目,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联合,以期共同完成教学的策划、实施及评估全部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与培训的过程中就明确产业界的真实需求。
3. 阿波罗集团
阿波罗集团是美国在“教育产业化”大背景下,由企业自发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美国大型企业不仅响应联邦政府下达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号召,而且还以企业集团经营模式介入职业教育,目前已形成了以第三方身份向职业学校提供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资金分配等服务的托管加盟方式。[2]以1973年美国成立的阿波罗集团为例,该集团实行商业化的公司管理,内设行政执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委员会,共同为职业教育服务。
(二)英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
英国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三种模式供我们学习借鉴,即校校模式、校企模式和综合模式。
1. 校校联合办学
在英国,校校联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多见,现已涉及到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等众多方面。其中,英国的校校联合模式绝大多数是出于自愿原则,政府仅提供一些基础性财政支持,至于具体的操作和后期教学运行,则由校校双方全程策划安排。值得一提的是,校校模式在英国之所以可以延续发展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有学分积累和相互认可方案,并且还使用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而促使学生可横向自由学习。
2. 现代学徒制(MA)
现代学徒制是英国校企合作,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型代表,其办学目标是为16到24岁的青年提供一种以“工作为本位”的学习模式,该模式自1994年推行到现在,在英国广为流传。在英国现代学徒制中,从前期的教学决策设计到后期的教学执行与评估,参与的组织门类较多,有英国教育部、行业技能委员会、学习委员会、课程管理局等部门。此外,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非常明确,政府部门主要是购买一些培训成果,行业部门制定培训标准,学校则专门负责提供教学服务。目前英国现代学徒制有以下特点:
(1)培养目标明确。在英国,现代学徒制是为了改善中级技术工人的供给情况而应运而生的。学徒制中采用培训框架模块,要求每个培训框架结束时学徒要取得相应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培训框架不仅可以鼓励学徒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还可以为他们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多种培训途径,这其中培训框架的及时更新也有利于学徒更好地顺应岗位需求。[3]
(2)教学手段多样。在英国现代学徒制中,学徒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一般在5年的培养过程中,第一年学徒会脱产到教育学院学习理论课程,在后四年中主要在企业通过“做中学”,并利用企业休息日带薪去教育学院继续学习,学徒如果完成了整个训练计划并考核通过,也可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
3. 基础学位
“基础学位”是英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融入校校模式和校企模式的一种创新模式,主要目标是基于现代学徒制中工作为本位的“基础学位”为职校生提供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服务,所以该模式也称为综合模式。这一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课程为中心,主要涉及专门技能、学术知识和可转移技能等三个方面,课程学习方式多样,采用单元学分制,学分积满即可获得学位。同时,“基础学位”还具备专业领域广泛、合作模式多样、入学门槛开放等特点,给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了机会。
(三)印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印度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支撑,在IT等高科技和服务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形成了政府、学校及集团公司都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运行机制。
1. 校办企业
印度政府为了加强学校与职业的联系,不断对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进行改革,实施中等教育职业化,让一部分学生提前接触自己理想的行业,从而积累经验和培养职业态度等。在印度,国家教育委员会以职业教育项目的形式推进了职校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会聘请高级技术人才给职校生上实践课,晚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在职培训。在这一职业教育项目下,职业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所以要引进一些校办企业来提升造血功能,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产企业中学到最新技能,同时还可获得生产流程的经验和享有最好的硬件教学设施。
2. NIIT企业办学
在印度,企业集团化办学最具特色的是IT职业教育培训,它以一种投入少、学制短及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其中NIIT是印度职业教育培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同时也是印度最大的复合型私营IT培训机构。NIIT集团下设NIIT有限公司和NIIT技术有限公司两个分公司,前者主要负责提供教育培训,后者主要负责多媒体产品的开发和软件设计。自1981年建立到2002年,已成为了世界顶尖教育多媒体软件产品开发商之一,且已覆盖了40个国家和地区。[5]以下是NIIT的主要特点:
(1)内部运行机制灵活。在NIIT集团内部,NIIT教育向个人、企业和学校都会提供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NIIT公司特别注重课程的及时更新,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课程开发部门用于研究课程的开发与改进,甚至达到了每一年半就全部更新一次课程的高标准,以此来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当今信息技术的接轨程度。在NIIT集团外部,NIIT不仅会与其它企业联合办学,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得到双方企业的认可,而且还与其它知名大学有联系,通过其中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学生可以前两年在NIIT学习,课程达标后且在某专业实践方面有特长的,可以进一步向合作大学提出修读学位课程,最后可以获得NIIT和大学的双证书。
(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美国心理测验大师韦克斯勒于1943年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些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方面,如情感、兴趣、性格、动机等,但它却始终以一种隐形的方式间接影响着事物的发展。[6]在印度,NIIT企业发现,学生的在校学习技能水平与毕业后的发展潜力不成正比,所以该企业注重培养学生工作态度、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他们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并也重视通过直觉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3)以实践教学为主。在NIIT集团企业中,他们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刚入学时,并不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对待,而是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把NIIT集团中的大项目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具体的小项目供学生思考,最后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从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7]在NIIT这一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只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指导教学。在学习阶段,NIIT就试图把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让他们试着分析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启示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之日,行业企业就自发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来,因为它们能从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获得最优秀的技能人才和各项技术支持。然而1992年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以来,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就逐渐变化,行业企业最终以盈利性为目的退出职业教育办学的舞台,而后导致的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走下坡路。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近20年来,我国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多元化办学的格局已成大势所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美国为了把教育推向社会,能将教育与行业、教育与企业更好的结合起来,在20世纪初就开展了合作教育运动,在这之后美国也推出了众多教育改革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是推出了从学校到工作和从学校到职业生涯过渡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推出与实施,不仅扩大了美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规模还促使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印度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无论上到政府、下到学校还是从事职业教育的集团公司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并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上做出积极探索与尝试,正是这些原因,印度成为了近年来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IT等高科技及服务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然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与国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的。
(二)课程及时更新与衔接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基础
课程及时更新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础,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课程是学校实行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课程的专业性、准确性、时代性是关乎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与行业联系最为紧密,这一特点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要根据当前社会行业大背景及时更新,从而赋予学生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在美国,“技术准备计划”的实施就加强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减少了课程设置的重复与缺失,从而提高了办学效益。在英国,城市技术学院是由企业和国家共同投资、私人资助的公立学校,它有别于其它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课程开发,它的课程开发是由教师和企业行政管理者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以学校为根本、以市场需要为依据,并且每年会重新审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8]在印度,著名的NIIT课程更新速度更是惊人,NIIT中已专门设立500人组的“课程开发部门”,对课程的开发进行及时跟踪,平均每18个月就全部更新一次课程,以此保证学生所学的是当前最前沿知识、最与时代接轨的新技术。
(三)内部完善的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提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由于其构成单位多元化,导致了责、权、利的相对分散,所以构建起内部完善的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提。[9]目前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障与规范,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处于无独立法人地位,各项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些限制和瓶颈,这对于内部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是一大挑战。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部门的大力配合,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职教集团体系中,没有像国外一样建立了一系列专门的服务机构体系,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有序推进,而是出现了内部部门的设立不周全,没有做到精准定位、各司其职。在美国实行联邦制大背景下,联邦政府大力推动“技术准备计划”,各州积极配合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这里面最突出的要数由伊利诺伊州社区董事会和社区大学领导联合推出的“技术准备计划评估系统”,这是一个专门为回顾地方建设、成果评估和持续促进的全州通用评价服务机构。在英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服务机构更是完善,涵盖了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价四个主要环节,在决策方面主要由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负责,在实施方面主要由职业教育机构和“学习与技能委员会”负责,在监督与评价方面主要由“资格与课程管理局”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等部门负责,除此之外,英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有“成人学习督察团”和“联结服务”等额外服务机构。[10]在印度,最为突出典型的还是NIIT的“课程开发部门”,课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印度专门设立了500人组的“课程开发部门”对每一届学生的教材进行及时更新。
(四)学分互换的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关键
评价机制的灵活性与转换性是决定学生是否可横向、纵向跨度学习的关键。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学生要大范围跨度学习,不仅要在校学习公共基础知识,还要在其它机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甚至还要在一线学习专业技能,学习场所的频繁更换,如果不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机制,将会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学分互换的评价机制还不是很成熟,我们要向其它国家学习学分互换的成熟机制。在美国,“技术准备计划”普遍实行的是“2+2”模式,分别是指在中学阶段进行学术学习2年,在高中后阶段2年不仅要学习高中必修课程还要学习相关职业技术课程。[11]学生在高中学习职业技术所得的学分既是高中毕业所需的学分也是社区学院相应专业的学分,在这一双重学分制模式下,高中毕业生不仅可以进入社区学院继续学习还可以成为某行业内熟练的技术工人。在英国,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建立起校校联合办学,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也还是学分积累和相互认可方案。在印度,最出名的NIIT学院也与各大学历教育学校进行合作教学,NIIT中的学员前两年在自己学院学习,如果所学课程合格且在专业实践方面表现突出者,可申请向合作大学修读学位课程,最后获得双证书,这里面课程和学分的互认也是其合作成功的关键。
(五)成功典型的品牌建设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保障
品牌建设对于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竞争激烈的职业教育办学更是如此。职业学校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都效仿组建起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集团,那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品牌的建设有利于生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吸引投资方主动加入办学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的硬件实力,最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在我国近20年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成功典型案例,如城乡结合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的“海南模式”及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12]在美国,阿波罗集团是一个成功典型的针对已工作的成年人提供高等教育的品牌,它的辐射范围广、学生培养人数多,从1973年成立至今40多年来,在2005年就已招收学生超过30万人,为已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教育项目和服务。在印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品牌是NIIT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它虽然办学年限不长,1981年成立,但由于其在软件开发和教育培训方面突出的业绩,早在2002年NIIT就已培养毕业生超过100万人,培养IT专业人才也高达25万人,且目前也同其它大型企业和大学建立起了合作办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办学初到如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丰富经验,但这些成功办学经验的背后定有它相适应的大环境背景。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到有取有舍、适当借鉴。
参考文献
[1]周乐瑞,徐涵.论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3(7):14-17.
[2]马杰,卓璧湖.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7-8.
[3]龚东军,范有雄,胡成龙.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发展过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7):88-91.
[4][10]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1,314.
[5]李洛,汪清明.导入印度NIIT模式,提高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水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4(2):34-38.
[6]雷冬梅.从非智力因素看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70-73.
[7]徐国庆.职业教育定位: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2(24):63-64.
[8]黄日强,邓志军.英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1-35.
[9]卢崇高.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9):14-18.
[11]徐国庆.从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职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2):59-61.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篇8
摘要:职教集团的组建和运作,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对接,从根本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组建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从订单培养,企业实践,产学研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职工、教师培训基地,引用企业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及特点,以期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校企合作模式
课题:本文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Y Y R 2014074)研究成果;支持项目:国家体制改革项目——北京现代制造职教集团建设(委托)(PXM 2014_014306_000066)。
一、职教集团组建的背景与意义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办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促进优质资源共亨,提高办学效益,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职教集团的组建和运作,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对接,从根本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适应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笔者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组建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概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及特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位于北京亦庄,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国际级高职示范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组建。集团而向北京市高端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有企业、中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以及科研机构等成员76家,北汽集团、京东方、戴姆勒(东北亚)、西门子(中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是集团成员单位。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之路,有重要的支撑利促进作用。集团化办学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1.订单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校企双方共同选录生源,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考核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由学校负责完成,专业课主要由企业负责完成,学生的校内实训环节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入学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毕业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即按照协议进入企业就业。
从2006年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与集团成员单位北汽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奔驰订单班”。2011年9月,校企进一步合作成立了“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儿年来,校企双方共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奔驰汽车实习实训车间、发动机实训室、变速器实训室、车桥实训室和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教学资源库等。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教师团队由国外专家,国内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构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备课、授课、指导学生实践、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学校引进奔驰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资料,展现真实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将企业车间规章制度或工作室规范搬进学校、引进教室,将工人行为规则和标准引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在学校,不仅加入包含企业特色的技术课程,还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订单培养模式的开展,使学生从一入学就融入企业文化,实现了学校育人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至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已累计为北汽奔驰输送了376名带有“奔驰基因”的毕业生,极大助推了企业的发展。
2.企业实习模式
学生到企业实习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典模式,传统企业实习一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岗实习,学生通过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的教育培养,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第_阶段是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管理,合作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中核东方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改革传统的认岗实习模式,联合开展“跟岗实习”试点。试点班级采用柔性教学组织形式,每周日、周一、周二在校内上课,周三、周四、周五在企业跟岗实习,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对学生开展指导。实习期间,企业为每名学生提供每月800元的生活补贴及中午工作餐,学生要服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学生毕业经企业考核合格,企业择优录用,并保证学生每月工资不低于3500元。学生跟岗具有较强的“工学交替”性质,这既是专业教学思路的拓展,也是教学方式的创新。
3.产学研合作模式
学校发挥专业师资和设备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的科研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用专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推动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北京地铁通信信号公司等集团成员单位,成立了小型电子产品研发中心。中心将研发服务重点确定在小型智能电子信号检测和测量设备研发方向上,从小项目、小型技术改革做起,逐步培养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度。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合作的地铁信号系统车载CPU板卡国产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合作资金达80万元,标志着中心产学研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跃上新的台阶。
4.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师生不仅可以通过基地了解企业,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企业也可以从学生中优先选录人才,达到校企双赢。根据实训基地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现有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3个,校外实训基地243个。学校与招商局物流集团公司合作,共建校外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硬件部分建设以企业提供场地、学校投入设备为基本模式,招商局物流集团提供而积达2500平方米的独立作业库区、300平方米的办公区以及700平方米的配套生活区场地;学校提供基地设备和配套软件,可安排常驻学生50名、教师4名的正常学制学习。校企合作开发了包含30个左右的物流核心岗位人才达标培养体系和5个方向的“融岗式”培训课程,在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长沙、上海3个网点公司推广上述达标体系与培养课程,建立招商局物流集团实习履历证书、实习达标证书、实习优秀证书3个层次的资质认证标准化体系,校企联合开发了“仓管员融岗实践”等30余个单元的训练课程。基地的建立使校企资源高效地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校人才的培养效率,义高质量地完成了人才培养任务,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科研能力。
5.共建职工、教师培训基地模式
学校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培训方向以及学校师资和社会培训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服务于企业职工、学校教师和社会人员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地点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企业共建“西门子(中国)培训中心”,搭建起与专业紧密结合,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平台。2011年至2014年,培训中心共为北京地铁、SMC等企业开办培训班,培训达300余人次,培训收入达20余万元。为伞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北京市加工制造类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高端技术培训,并举办了“西门子先进过程白动化技术伞国高校教师培训”“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全集成自动化技术”培训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6.引用企业人力资源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优质人力资源,构建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具备开放、多重、互动特点的师资团队,优化学校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性作用,充分利用首都产业人才资源的优势,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软引进”理念,先后聘请北京珐琅厂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钟连盛先生,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铁路信号高级技师、北京“十大能工巧匠”称号获得者杨才胜先生,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首席技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赵郁先生,分别创建各自的“大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传承大师和企业拔尖人才的技能和技艺,发挥企业拔尖技能人才的作用,伞而促进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显著提升。
三、小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推荐阅读: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09-14
教育集团化办学08-31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07-19
集团化职业教育10-08
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06-07
瑞安职业中等教育集团05-17
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06-08
职业教育集团实施方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