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习习惯

2024-08-26

中学数学学习习惯(精选8篇)

中学数学学习习惯 篇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在数学学科中,我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对作业的书写要求要具体明确:

1、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课堂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皮。

2、作业本的书写内容要端正、清楚、整齐。

3、每次作业的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时间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每做一题空一格以便检查批改。

4.作业中的作图要求必须用直尺、铅笔画。

5.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

6.纠正的题目,要在当次作业后重新完整的做一遍,不要把原题擦去或涂改。并且用铅笔订正,这样既可以明显看出订正的题目,也可以方便学生错了再及时改正。

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对待个别问题学生要个别辅导。

二、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思维定势中转化过来,迅速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上课前两分钟,让课代表把与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写在黑板上,提前复习。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去预习课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某些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学圆柱、圆锥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做一做圆柱圆锥,帮助上课学习。

三、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四、要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可以通过“还有别的办法吗?” “还可以怎么想?”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的作出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通过榜样示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方式由被动的“问答形式”转化为“自问自答”形式,培养学生自学的数学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故意给学生露出知识的“漏洞”,创设矛盾的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五、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那么在数学课的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好处和必要性,有些任务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在具体操作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不要流于形式,对合作较好的小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他同学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乐趣,使合作学习由学生的任务转变成学生的习惯。如:

六、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利用图形设计图案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交电费、交水费、算电话费等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在学生考试之后,分析试卷会发现,几乎每次考试,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本不该错的题目却做错了,不该丢的分却丢了。于是,总是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考试不认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给考试的方法

A、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

B、认真读题。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考试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的各种方法。如教育学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C、仔细检查做好考试前的思想工作,对考试习惯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考试习惯差的要个别谈心个别辅导,要求其认真细致答题,对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鼓劲,树立自信心。

最后,希望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数学学习习惯 篇2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 了解重点, 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问题提出来, 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 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 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学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 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 经常出错, 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 不找其原因, 及时纠正, 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很多家长认为这是粗心造成的, 其实是没有端正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 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 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 不仅层次多, 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 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 造成数量关系混淆, 列式错误。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很有必要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 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课堂变得活跃了, 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完, 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 大声嚷嚷:“老师, 我来, 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 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 垂头丧气, 根本顾不上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 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 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开启思维的火花,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五、培养学生课后认真复习的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课后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 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可以从这几点进行复习:一是认真阅读课文。包括文中有趣的引入、严密的概念、慎密的推理、典型的例题、合理的步骤等。二是整理笔记, 课后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只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课后需要补充和思考。三是卡片复习。卡片小巧灵活携带方便, 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课后把主要知识点、重点和知识网络图表写在卡片上, 可随时随地翻阅查看。

总之, 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 使学生不但学会 (知识) 而且会学 (知识) , 做学习的主人。

摘要:文章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课后认真学习的习惯五个方面叙述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要更新观念,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 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做学习的主人。

关于农村中学数学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方式;农村;学习观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教师应该先从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着手,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通过改变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素质等,我通过对现今有效教学方式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下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农村的中学生,从小都在偏远的农村生活,仅仅通过书本上的一点知识来获取对外界的认知,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无法用专业知识来解答,这就必然让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对于将来的生活没有一点作用。另外,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并不认为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改变他们的命运,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能认识一些字就可以了。要想改变这些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应该经常和学生交流,通过谈话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让他们明白知识对于自己将来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对学习有帮助的活动,让他们从活动中体会到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中学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农村的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就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又因为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大,想要提高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是一大难题。为此,想要提升并改变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现状,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学生改变学习观念以后,再加上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成绩就指日可待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去指导教学。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之所以要被淘汰,是因为其教学效率低下,老师教的痛苦,学生学的痛苦,那么为何会导致这一状况?主要是以往的教学观念以老师为学习的主导者,将老师课堂讲授作为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教育新时期,老师要转变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关系到了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利用数学抽象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遇到难题要先主动探索,等到必要时再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点,长此以往,便可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为例,在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时,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整数的运算,所以这个课时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是最容易出错,尤其是符号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容易适应,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列出几个有理数运算的例子;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其运算规律,10分钟之后,让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再予以补充,这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老师要采取一种与生活相贴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得数的符号”问题为例,老师可举出如下的例子:“x+y”运算中,x、y同为有理数,x是爸爸,y是妈妈,如果爸爸妈妈是同一个姓,那么孩子就取这个姓,这就说明了当两个同号的有理数相加,其结果取相同的符号;但如果爸爸妈妈不是同一个姓,那孩子就跟爸爸的姓,而爸爸的年龄一般也比妈妈大,这说明了当两个异号有理数相加,其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有理数相同。这种解释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减弱了数学知识的枯燥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是新时期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中,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重点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要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的问题情境才是有价值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生活,这对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有重大意义,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复杂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连串的数学问题,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综合呈现出来,使学生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方式的形成,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设计出合理的数学问题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到数学问题的层面,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探求其中的规律,这正符合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相差太远而又晦涩难懂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因为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害怕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心,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讲授“平方差公式”时,先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做导入:有两个人,一个叫愚人,一个叫智人,愚人有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玻璃,智人有一块长方形玻璃,这块长方形玻璃的长比愚人那块正方形玻璃的边长长5米,宽比那块正方形玻璃的边长少5米,后来智人提出要与愚人交换,愚人同意了,请问同学们,愚人有没有吃亏?这个导入贴近现实生活,能够立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听到这个问题时,学生并不会因为这是一个数学难题而感到反感,而是认为这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凭着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寻求答案,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情境设计。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课堂质量。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时,要注意遵循知识由易到难的顺序,并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要设计一个导入环节,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导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五分钟左右即可,其主要任务是带动课堂学习氛围。

导入环节之后,就进入了正式的课堂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按照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笔者极力推荐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例如演绎探究、定向探究等,这时就需要老师灵活运用,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水平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

质量。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为例,在学习一次函数时,老师可设计问题:你认为一次函数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存在着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问题设计之后,开始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前十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举出合适的实例,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人在讲台上阐述,最后由老师给予评价和总结。这就是探究性教学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

自主探究學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的有效方式,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知识设计出发,让学生先主动探求知识点的基本定义,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该知识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最后由老师引导,师生交流探讨该知识点在运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能够使学生首先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许多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种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最后的师生交流环节中,老师一步步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可以将该知识点中涉及到的数学内容条理、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少走弯路,而且,还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师生情感。这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不仅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对他们的性格养成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对老师往往存在一些畏惧之情,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很不利。

六、选取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

农村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在于其成绩评估系统,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做题的技巧,却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其学习参与程度,这种检测方式明显是不科学的。要想了解学生的数学掌握水平,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新知识的接受情况等都放进评估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数学学习的灵活性,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农村的中学生具备基础差、文化知识薄弱、随机应变能力低等特点。因此有些老师抱怨自己讲过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认为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不好好学习,老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农村学生的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勇胜.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2]马光德.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3]许义.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2011(07).

[5]薛建民,王永安.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6]孙为国.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教材与新型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篇4

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学习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会听、看、想、说的习惯。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认真听“讲”的习惯。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范读题方法,孩子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检验改错的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而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能使孩子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提倡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也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从小掌握这种方法终身受益。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八 里 台 第 四 小 学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5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高中数学家教怎么做都要使它化成习惯。高中数学家教怎么做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高中数学家教怎么做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篇6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通过周边环境已学过的并掌握的知识去引发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发生疑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老师应欢迎学生提出疑问。当然,教学中“质疑”往往并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教师要时时有这么一种意识,即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立即提出探讨的习惯。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成绩 篇7

一、从正面引导,帮学生领悟什么是好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即便是到了六年级,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他们对于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并没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因此,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当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小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般纯净,他们的可塑性强,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呵护学生美好的心灵,尽量采用正面启发引导的方式,教他们学会怎样做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逐步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进而使学生主动地、自愿地按照正确的行为方式展开数学学习,并在持之以恒中养成习惯。如,我们在进行作业点评时,可以着重强调认真审题、读题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审题、读题是一种好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认真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从正面告诉学生认真预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养成这种习惯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意义重大。我们还可以把好的习惯编成顺口溜,让学生闻其声,正其行。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就好习惯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第一步,知道并不等于践行,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将好习惯习而惯之,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速成,因此,我们必须搭建合适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1天,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概数。好习惯有很多种,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这会使习惯的养成时间有所差异。但是要养成好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是毋庸置疑的。由此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坚持练习,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今天想起来了我就在数学课上抓一次,今天想不起来了就不管了。具体而言,搭建平台的方法有: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读题的好习惯,可以在每日的课堂练习时间,集体进行读题、审题训练,指名一些学生找到题眼,分析题目的关键词,并对易出错的地方予以重点提醒;若要培养学生的自动纠错习惯,我们可以在每日的常规作业点评前,让学生先对同学的作业进行纠错,这样学生就会在发现他人错误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予以反思,当自己的错误被同学指出时,学生下次碰到这样的问题便会提高警惕,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错误多了,发现自我错误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动纠错也会习惯成自然。

三、树立典型,榜样力量中养成好习惯

小学生是模仿性和可塑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所崇拜和佩服的人是他们模仿的榜样,因此,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数学课虽然不同于语文课充满着名人轶事,但是我们数学老师却可以把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学习的故事带入课堂拓展环节,让学生在他们崇拜的这些大家的学习故事中,体会良好学习习惯的巨大作用,并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好的学习习惯。

不可忽视的是,数学老师往往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争取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做表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班级学生本身的榜样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养成某一好的数学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多次对有这种习惯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在模仿的基础上养成这一好习惯。如,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评出“规范答题小标兵”“独立完成专业小能手”“小小观察家”等有好的学习习惯的榜样,一方面激励这部分学生将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下去,另一方面则可让其他学生发现差距,在完善自我中养成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项细致、艰巨、长期的工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富有耐心、充满信心,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到底。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便能水到渠成了。

摘要: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思维逻辑更严密,做题方式更科学,这都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多从正面引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习惯;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就好习惯;要重视榜样力量,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习得好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亚宁.抓住课堂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内蒙古教育,2015(14):23.

数学学习从习惯抓起 篇8

关键词:学习习惯;表扬;鼓励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层出不穷,这让我感慨颇多。我想,一名大学生辛苦求学十几年后进入社会,用人单位一般不会让你解方程,也不会让你求导数或解立体几何题。那么,这么多年的学习,读了那么多的书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我想,将来对自己最有用的应该是自己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关注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新课程实施的心得,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看到一些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地表扬。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二、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学生,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地点拨、适时地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三、遇到问题马上问的习惯

不要对课堂上的不会的知识点弃之不管。教师不仅上课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而且也要从课后作业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主动问他们有没有不会的或者没有听懂的,然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知道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赶紧问,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一段时间后他就会忘记刚才哪个知识点不会所以如果遇到问题,就赶快去问同学和任课教师。同样的,解释问题也是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的方法。

四、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规范书写。把每次作业都当做一次练字。教给学生写作业的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还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作业。

2.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树立榜样。

3.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在不断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只要师生共同探索、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就能造就出大量优秀的数学人才。

上一篇:残疾人就业政策解读下一篇:物业管理企划书